模具制造专业(共12篇)
模具制造专业 篇1
1 当前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逐渐深入到大多数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去。然而就当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发展来看, 不少中职模具专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仍旧以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教学为辅,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这一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无疑又给那些本身就无心向学的中职学生徒增厌学情绪, 极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对模具专业基础知识一无所知, 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迷茫。
1.2 实践性教学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模具制造技术是一门逻辑性和实操性较强的学科, 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中, 实践性教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 我国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设备和实践实习设备越来越齐全, 许多中职模具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实践性教学对培养模具制造业人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 不少教师仅仅将实践性教学用以对模具专业理论知识的佐证, 即便是对于专业中需要实操的项目, 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书面的讲解或以多媒体辅助方式展示出来, 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极易导致本专业学生在以后就业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实操能力而无法适应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 实践性教学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学习兴致不高等特点, 加之模具专业较强的逻辑性, 教师如果仍旧采取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 则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单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 善于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开展实践性教学, 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 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课程《模具拆装与测绘》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采用对照模具零件实物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 以使学生能够对模具的典型结构及零部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从而为后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模具的设计奠定基础。其次,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实操, 在此过程中, 可针对模具如何拆装这一问题, 引导学生做好模具拆装前的准备工作, 并向学生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模具不可用铁锤直击, 以免模具变形;在拆卸过程中, 切忌损坏模具, 对于明确指出不能拆卸的部位, 不能强行拆卸;有少量损坏的零件应及时修复, 严重损坏的零件应更换;导柱和导套不要拆下, 以防难以还原等,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与教师形成互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2 重视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模具制造技术作为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实践性教学在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模具制造业对模具专业人才要求的严格以及学生在校外实习困难的特点, 中职教师在模具专业实践性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设备, 力求为学生打造现代化的制造技术实验室, 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进而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自信心。此外, 基于对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状况的考虑,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实习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从实际工作中真切体会到学好模具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例如在《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一节的教学中, 首先, 针对模具与塑料模具这一基本概念的教学, 教师可借助实物教具,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其次, 对于模具发展历史、塑料成型的分类方法、塑料的性能等, 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 必要时可借助模具动画, 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 对于塑料的用途、塑料的成型收缩以及导致塑料成型收缩的因素等内容, 教师可为学生安排实训周, 利用从工厂中搬来的模具,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这样一来, 不仅为学生树立了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心, 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效果和自信心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 伴随社会对模具制造业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 在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极为必要。基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逻辑性较强的特点, 中职模具专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只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状况, 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模具制造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 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相继被提出, 其中, 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 逐渐被应用到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去。在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 开展实践性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入了解, 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然而现阶段,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等的影响, 不少中职学校的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现状并不乐观, 本文即结合当前模具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应用策略加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传.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具制造专业建设探索与研究——以浙江省机电高级技工学校为例[J].科技资讯, 2013 (21) .
[2]冯夏夏.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5 (07) .
[3]郁岩.关于中职模具专业建设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 2013 (11) .
[4]陈妃权.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策略探讨[J].科技与创新, 2015 (14) .
模具制造专业 篇2
我国模具人才仍然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和高水平技术人员缺乏等方面。据有关资料,全国模具从业人员约缺口30—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尤其紧缺的是优秀的调试工人和模具开发人员。
适合在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企业从事冷冲模、塑料模、压铸模等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板料、塑料等制品行业的`模具使用;模具数控加工;冲压与注塑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以及模具生产一线控制、技术管理等工作。
就业方向
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电子信息、轻工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产品开发、汽车工业、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
本专业主要面向机械、模具、汽车、航空、医药等行业,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结构设计与开发、设备调试与管理、数控操作与编程、生产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岗位的技术工作。
模具制造专业 篇3
关键词: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模具制造与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十分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而且新课改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深刻意义。
1.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1.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打破理论灌输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使学生真正参与模具设计与生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改革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革新教学目标,加强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1.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利用最新理论组织学生参与到模具设计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师为了推进教学改革,开展实践教学,会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3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教学改革要求高校模具与制造专业积极与当地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相衔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外,开展教学改革能够有效培养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
2.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明确教学目标。首先,高校模具制造专业应深入了解生产行业对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人才要求,根据经济社会的用人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其次,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培养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2.2改革教学计划
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改革教学计划,这是因为,教学计划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直接影响着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此,高校应合理设置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根据课程设计来安排课时和教学计划。首先,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应保证能力与知识的对应,明确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并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例如,针对高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英语交应用能力等要求开展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课程。根据模具制造应用能力要求开设机械制图课程、金属工艺学课程、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电子电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等。根据模具设计与使用能力要求开设压铸模设计、CAD等课程;其次,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重点突出核心课程。为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设置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实训课程,并重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4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且,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关键的地方为学生提供知识提示,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其次,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知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模具的内部结构和模具的制造过程,加强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认知;再次,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网络中具有丰富的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网络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对网络资源进行分类,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教学内容,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信息时代,高校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应积极利用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学习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突破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参考文献:
[1] 黄碧琼. 探讨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J].品牌.2014(07)
模具制造专业 篇4
一、模具专业与非模具专业的差异
1. 专业不同, 课程的要求和目标不同
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将来要从事模具开发、设计及模具制造的相关工作, 因此, 他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这门课学习时, 内容上要掌握的比较全面, 精通, 以适应未来的工作。而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理论性不一定很深, 要使学生了解不同模具的成形特点、工作条件, 掌握各种模具的设计要点, 弄清制造工艺流程和检验内容, 知道模具设计及模具制造的发展动向, 为从事冲压模和注塑模的设计、制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需要时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2. 教学内容不同, 侧重点不同
对于模具专业, 由于以前机械制造涉及的较少, 因此在讲模具制造时, 学时应相对多一些, 有所侧重;而对于非模具专业, 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 由于机械制造部分, 他们已经在相关课程中学习过, 因此, 在讲授模具课程时, 应侧重模具设计, 而制造部分时间应安排少一些, 但要掌握模具零件与一般的机械零件加工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 对于模具专业, 因为要求较高, 因此学时较多, 讲授时较全面, 理论讲授可以更细一些;而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模具课程的学时相对来说就少一些, 因此, 讲授时不一定面面俱到。需要什么, 就讲什么;需要多少, 就讲多少, “精”以实用为度, 突出实践性。教材内容不一定全部讲授, 应突出重点。针对以上差异, 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在讲授时应采取不同的讲授方法。
二、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的教学研究
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模具工业是“百业之母”, 是工业产品的“效益放大器”。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老三样”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 到时下流行的MP4、录音笔、数码相机, 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模具设计师之手。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模具技术, 就是掌握了一种新技能, 增加了就业渠道, 同时增加了新知识,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由于学生对模具的认识不是很深刻, 因此, 在讲授时, 尽量理论性不要太强, 且要结合该专业举一些模具在他们专业应用中的实例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例如, 对于机械类的学生来说, 垫片是很熟悉的零件, 它是如何制造的呢?引出来冲压工艺的概念, 同时, 可以利用该例子给学生区分落料与冲孔的概念。除了模具设计部分之外, 讲到现代的模具制造方法, 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 这样就和学生学过的机械制造, 特种与精密加工等课程联系起来。再比如:对于汽车类专业学生, 可举例汽车覆盖件 (发动机罩、散热器罩、前后围板、车门的内外板等) 制造, 其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多维的空间复杂曲面, 通过这些零件的特点, 介绍拉延、修边、翻边等工艺的概念。
如有条件, 可给学生相应模具的工作过程动画演示, 这样, 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性强, 兴趣会更浓。当然, 这也对教师提出了给更高的要求, 要对学生的专业有一定了解, 而不是单纯的讲模具。
2. 教材与内容
选教材时要考虑非模具专业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需求与目的, 一般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课堂讲授学时在34h左右。在全面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前提下, 讲授的重点应为典型模具的结构特点与专门制造技术, 模具设计与非常用模具结构的内容则少涉及。所选教材的内容应以冲压成型和注塑成型为主, 应该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冷冲压基础知识、冷冲模基本设计、冷冲模结构 (主要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 ;第二塑料成型基础知识、注塑设备结构知识、塑料模具结构 (包括注射模、压缩模、压注模) 而挤出成型和气动成型等可以不作要求;第三模具制造基础知识、模具零件的常规机械加工方法、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方法、模具装配工艺、模具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多样性
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 讲授过程中尽量避免传统的课堂一堂灌的讲授方法。应该采用传统讲授、多媒体课件、模具工作过程动画演示、实物动作、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 这样不光是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第一课堂的效率。比如, 在讲课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主要讲述冷冲压成型和注塑成型, 则可以分别选择一副典型的冷冲模和塑料模, 贯穿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在讲加工工艺、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模具主要零部件机构设计、模具制造, 检验与装配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以该模具为例讲述, 以防课堂空谈, 使学生结合所看到的实物, 听得更明白, 懂得更透彻。
(2) 互动式、讨论式理论教学法
课堂上采用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相互促进的双边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内容, 将其转化为问题, 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 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对于某零件拉延成型时, 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 使得不好顶出, 可以叫学生去考虑如何解决?整体式凹模不适用时, 可以采取瓣合式凹模来解决。再例如:对于机制专业的学生, 由于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等课程, 在讲述模具制造内容时, 对于模具零件定位基准选择和拟定工艺路线等, 就可以通过实例,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讨论, 教师只是做最后的总结和讲述模具零件和一般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不同的地方, 比如:在热处理上的不同等, 这样就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 同时节约了课时, 使学生对模具零件的制造和一般的机械零件的制造差异有更明确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启发, 诱导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 积极主动地思考, 分析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思路打开, 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实践教学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对于非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时比较紧张, 但是如果缺乏了实践性环节, 那么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 找一个与本专业结合较好的实例, 让学生熟悉模具的整个设计与制造过程, 就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模具检验与装配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体验装配顺序的确定, 模具间隙的调整, 以及最终的试模与调整等环节, 这样在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 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结束语
模具工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许多高校对非模具专业学生都开设了模具课程。本文针对模具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的差异, 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高校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材与内容的选择, 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 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针对当前许多非模具专业开设模具课程的情况, 由于其在授课学时, 培养目标, 要求等方面与模具专业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它们在教学方法, 手段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本文在分析两者差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提出了非模具专业如何更好的进行模具课程教学的方法及建议, 对非模具专业的模具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非模具专业,模具课程,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凤英, 李志伟, 陈震.高校模具课程创新教学的改革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04, 3
[2]郭红云, 谢力志.透明教学模具在模具教学中的运用[J].模具制造, 2007, 1
[3]李彩霞,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工作总结 篇5
今天我将就下面两个话题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遵照教务处的安排,受学校重托,我于xxxx年六月十五日——七月六日独自带领模具专业110名学生去国家重点教学实训基地——xx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20天的实训。这意味着,这110个学生的学习及衣食住行都交给我了。担子之重,责任之大,不能量化。在任务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去与教务有关人员沟通,找学生干部交流,找一部分学生谈心,为制定实训管理方案和管理制度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实训前一周我们成立了实训领导小组,将110名学生分为10个大组,每一个大组又以寝室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小组,实行组长责任制,分层管理。待筹备工作一切就绪后,我们召开了实训誓师大会,学校有关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实训得以圆满结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训期间,既要让我们的学生学到本领,得到锻炼,又要保障他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遵守实训纪律方面,我是制度管人,在生活上我给予学生的是母亲般的呵护与关爱。学生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掌控中。
实训头两天,是在电动磨刀石上磨刀。在一个宽1.5米,长10米的窄长空间里摆放着10台电动磨刀石,110人在里面穿梭,难免碰撞正在磨刀的同学,使这位同学的手被磨破皮,指甲被磨翻,每当此时,他们没有争吵,而是包好伤口,继续干,他们表现出的宽容和谅解,让我感动不已。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找负责我们实训的刘老师,向他反映情况,对教学安排提出建议。第三天刘老师就采纳了我的意见,将110人错开上不同的课,避免了同学们再次伤手的事情发生。
我们的实训课是见缝安排的,有时早上8点上课,有时中午12点上课,有时下午3点才上课,打乱了我们的生物钟,影响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休息。学生有时有怨言,我就引导学生,任何事情要辩证地去看,有得有失,以后你们工作了,还不是人休息,机器不休息,早、中、晚班轮着倒。你们有机会体验一下,也不是坏事。
实训期间,我和同学们是吃住在一起,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我每天叫上2-3个同学陪我散步交谈。一天一个话题,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关心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的成长,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感染。鼓励他们张扬自己的个性,要让他们的个性、想像力、创造力在他们的命运中诞生奇迹。今天他们是学生,明天他们是社会的栋梁。但一间屋子全是栋梁,那就没有空间了,还得有瓦片、石子、水泥等。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属于社会的一份子,应当快乐的工作,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实训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我发现胡磊同学头天晚上没休息好,我就叫他回寝室睡觉。他非要上机床操作,说他没事儿,我就说你去睡吧,不算你缺课,他离开之前,还告诉我:谁,谁也没休息好。通过这件事后,学生自己就不好意思了,所以他们在实训基地都比较听我的话,支持我的工作,能安安全全地回学校,并顺利通过实训课程的考试。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和创造思维。我对同学们付出了爱,而我从他们那儿得到了快乐和加倍的爱,我感谢这次实训。我们模具班的学生个个是好样的,5年后,他们必将是我国模具领域里的接班人,其中也将产生企业的高管和大老板。
二、通过实训,模具班的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开学初,模具班的第一个主题班会就是:狠抓学习风气,重塑学习化生存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能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生存能力的学习习惯,努力缩短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的社会适应期。
实训结束了,但是那个过程一直在继续,因为我们的学生一直在学习着,他们明白了:从浅薄到深刻,从卑微到显赫。分出了:才智的高低,品质的优劣,……那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在机床与砂轮的飞速旋转中,我们的学生在此学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班级的各项工作已上了一个新台阶,正有序开展。到课率、听课率、入寝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这次报考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同学达到90%以上。可见这次实训让同学们知道了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教学方法。
模具制造专业 篇6
模具专业学习模具CAD/CAM软件应用、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产品成型工艺制定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的使用等。主要在模具生产、设计等岗位工作,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起薪较高,发展前景好。建议空间感强,读图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报读。
模具设计制造行业情况简介
模具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广泛,80%以上的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的零部件,90%以上的塑料制品,90%以上的日用五金及耐用消费品都是采用模具生产。模具生产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工艺方法无可比拟的,对于保证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抢占市场以及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和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都具有决定性作用。2015年中国模具产销量已处于国际领先,产业产值突破1.8万亿元,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和出口大国。据测,“十三五”期间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广阔,年增长率约为10%。
广东省是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生产最集中的省份,将在十年之内发展成为世界模具生产中心。目前,我省模具企业已超过7000家,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约占全国同业的36%。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完成工业产值和出口总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常见专业方向: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管理与技术服务、快速原型设计。
主要就业领域:主要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在产品设计、3D打印、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技术领域,从事产品成型工艺制定、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规划、模具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快速成型设备操作、产品品质管理、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电切削工、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
中职衔接专业: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
2016高职自主招生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解读
本科衔接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
广东省2016年开展自主招生的高职相近专业:
560101机械设计与制造(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56010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560103数控技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考招生高职相近专业:
560104精密机械技术560110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广东省2016年模具设计与制造招生专业分布地图: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6年广东省招生情况
1.招生数量
三、部分开设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本情况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
装备制造系成立于2005年,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力量最雄厚的系部之一,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该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2009年列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同时2012年成为学校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2013年承担了广东省中高职衔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研制任务;2015年获批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于2016年7月获省优秀试点荣誉;是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专业。2016年该专业教学团队立项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单位。
2.教学条件
模具专业教学团队于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另外,本专业还聘请了12名企业高管或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专业拥有包括模具钳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CAD/CAM实验室、模具拆装实训室在内8个实训室,总面积1400 m2,配置了三坐标测量仪、五轴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线切割等总价值1200多万元的设备。完善的实训设备确保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本专业已引进中山市唯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驻校内构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7000多㎡,可提供实践岗位75个。
3.就业情况
近3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达95%以上。另外,本专业组织学生参加2012年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高职组选拔赛、“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均荣获三等奖。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中山市各镇区的模具制造类企业,主要从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产品结构设计等技术工作,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才,少数毕业生已发展成为企业的部门经理等。2007届毕业生陈安科成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年薪逾20万元;2009届毕业生范飞自主创业,2015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
专业设计制造 篇7
市政配套系列:井壁弧形模块、井壁矩形模块、雨水井、沟盖、窨井盖、水表盖、侧石、平石、植草砖、树围、工艺护栏等。
水利配套系列:生态连锁块、挡墙、空芯实芯六角护坡、渠道砌块、驳岸块等。
高速公路配套系列:路缘石、路肩、拱型骨架、人字型骨架、边沟板、蝶型边沟、踏步板、护坡等。
高速铁路配套系列:步行板、电缆槽、盖板、桥栏、路基护栏、拱型防护等。
现已自行设计开发1000多种产品,欢迎各新老客户垂询!
弧形模块
排水槽
挡墙矩形块
路缘石图纸
扬州国路塑业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内电话:0514-84623050
总经理:王春新手机:13801449811
高职模具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篇8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并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技术工作的技能。对于模具专业的学生来讲, 应该是培养出既深入掌握模具设计理论和模具制造工艺等理论性知识, 同时具备从事典型模具设计, 制造, 装配等实际应用能力, 这样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专业能力取决于学校课程的设置合理与否。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 内容贴近实际需要, 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
1 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范围
模具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哪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模具专业教学的实践以及和一些同行的交流, 概括起来, 关键是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1 模具制图的能力现今模具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仍采用机械
类专业通用教材, 这对于学生打好制图基础是有益的。然而学生在读模具图时仍会遇到很大困难, 甚至出现无从下手的感觉, 归根到底就在于制图课程上所涉及的内容属于机械类专业通用知识, 而模具制图有着自身独特的复杂性。
1.2 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熟悉也就是常规机械加工手段的
运用, 包括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及技能的培养。这些能力为从事机械制造奠定技能基础, 也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实践认知。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仍停留在普通高校金工实习的认识上, 相关实训组织流于形式, 课时又少, 以至于学生泛泛而过。
1.3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这是整个模具专业的核心能力。目前
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以建设,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部分院校由于不能认清模具教学的特殊规律, 以至于抓不住重点, 事倍功半。有些高职院校仍习惯按照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的思维, 片面强调设计能力, 理论教学上大而全, 脱离实际。也有片面强调数控技术教学, 以为模具专业就是数控机床加工, 还有有片面强调某些软件的教学, 将某些CAD/CAM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过于夸大, 以至于有些学生误以为只要学好这些软件就能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
实践证明, 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的各方面是一体的, 在教学中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1.4 模具装配与调整基础知识这一能力是对模具结构原理的
深入认识,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检验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环节的得失。为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提供可行性分析的经验。
2 专业能力的培养思路
2.1 加强模具制图、识图能力具体可在制图教学结束后联系模具图形实例, 安排模具测绘实训作为机械制图的后续课程。
在教学设计上, 以一副典型注塑模具为例, 安排相应的拆卸、测绘、装配技能实训课题。实训中可先行安排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观看该模具的装配视频文件, 学生对照实物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并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拆卸顺序。拆卸时将动定模分开各自拆卸, 拆卸下来的零件按顺序放好, 并尽快清洗上油。大致的步骤可这样进行: (1) 拆卸前, 应测量总体尺寸, 画出模具的总体结构草图。 (2) 拆卸后对照实际零部件, 按实测所得画出个零部件的结构草图。 (3) 对实测数据分别圆整, 按照圆整后的尺寸绘制各零部件的结构图, 根据装配基准, 确定标注方式。 (4) 按所测尺寸完成拆卸模具的装配图。 (5) 将所拆零件依次复原, 其顺序可参照拆卸的反顺序。复原时对照所绘制的装配图进行, 以便发现装配图的不足之处。
有条件的可在这一环节安排用相应的软件绘制所测图样。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对模具的基本结构、制图表达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有利于后续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2.2 机械加工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的课程应紧扣机械加工实训, 二者融为一体, 使学生用所学工艺知识指导实训, 并在实训操作中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
机械加工成型工艺的方法比较多, 关键是选好典型的课题和确定相应的加工手段, 尽量体现常见机床的使用。在实训中我们选择了V型块的加工这样一个典型课题, 涉及的操作有粗刨, 平面的粗铣和精铣, 平面磨削, 直槽卧铣, 铣V形槽和燕尾槽等技能, 对涉及的刀具、夹具、量具、机床调整在理论教学中予以同步讲授, 学生学完这一课题后, 事实上已经成功的跨入机床加工的入门阶段, 可以在后续作业中安排提高的课题, 以加强其能力。
2.3 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教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上, 应使学生
在初步掌握模具设计及制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某些典型冲压、注塑模具的设计, 从模仿实例设计到关键工艺零件的自主创新设计, 逐步加深对设计知识的熟悉, 并运用模具制造工艺手段加以实现, 在此过程中熟悉各种工艺的特点。
以注塑模具设计为例, 首先应对拟设计的塑件进行设计, 可用三维软件予以造型, 讨论其结构合理性。进入模具设计阶段后, 首先确定成型零件即型芯和型腔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了解相应成型树脂的性质, 核算注塑机的能力, 确定模具的制造方案。
进入模具结构设计环节后, 分别进行模具各结构单元设计, 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冷却系统等机构的熟悉。这一过程在相应CAD/CAM软件的支撑下效果更好。
设计完毕后, 就可以输出工程图, 并且对需要加工的零件作制造工艺性分析, 对其中的型芯, 型腔等需用数控加工的零件做后置处理。
加工中注意发现零件的工艺性合理与否, 加以记录, 便于反馈到设计环节。
2.4 模具装配与调整将前述学生自行设计、制造的模具进行装
配, 调整, 并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试模、修正, 通过对模具试模调整结果的分析, 总结得失, 有利于形成贴近实际的模具设计思路和模具制造工艺方案的设计能力。
装配实训前将已经加工的定模及型腔精修, 然后将型芯与固定板组装, 注意保证与固定板安装的形位公差, 然后开始装配导向机构各零部件, 保证其运动精度, 其次完成浇口套以及推出机构的安装, 在此基础上完成动定模的其余装配及总装。
以上完成后有条件的应该安排试模调试环节。可在实训基地技术人员指导下将模具与注射机进行安装连接, 进行合模与开模距离调整, 闭模松紧调整, 顶出距离调整等调整工作, 然后进行试模, 分析产生的问题, 尤其注意与模具设计制造有关的问题, 将总结出的经验反馈到相应的前面环节中去。
模具技术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应用技术, 因此上述教学环节应着力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高新制造技术在模具上的应用,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3 毕业学生的跟踪反馈
学生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要看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情况。在这一方面, 我校坚持经常与毕业的学生及用人单位及时沟通, 了解学生所学内容与生产一线的吻合情况,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针对模具企业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增加模具专业教学内容中机械加工、数控技术、CAD/CAM软件应用等方面的比重, 更新实训课题, 与生产一线紧密衔接。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得到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许。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模具制造专业 篇9
(一) 改革教学模式, 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思想、功能目标、操作要领等, 是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就必须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模具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模具人才的培养存在明显不足。为此, 根据高职教育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要求, 在制定模具专业教学计划时, 以对准岗位设课程, 对准实践抓教学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既掌握传统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的方法, 又具有现代模具制造和安装调试、维护等先进技术, 能从事模具产品的制造、安装调试、维护、设计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领域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 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 其职业岗位能力有:模具制造的能力;模具设计的能力;模具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以及模具CAD/CAM技术应用能力, 核心能力为模具制造能力。根据模具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我们通过认真调查、专家认证, 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采取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方式, 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及设计、数控编程与CAM、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Pro/E模具设计、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 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实行以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类课程——制造类课程三位一体的培养计划。这一体系充分考虑了高职模具专业的特点, 反映了模具技术的发展潮流, 同时兼顾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 还专门设计了职业综合能力培训,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以满足模具专业内涵的多样化和模具行业就业技术发展的要求。
(三) 模具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1.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
(1) 针对专业特点, 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同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层次是不同的, 所以理论教学应力求遵守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根据模具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调整课程结构, 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 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 (2)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 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3) 改进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灌输式”变为现在的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 边讲边练, 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 绝不在教室用黑板和挂图讲解, 而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如冷冲压模具设计专业课中有关模具结构方面的教学, 学生感到很抽象, 不易理解, 而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起来, 到实训室讲解模具结构, 对照实物讲解疑难结构, 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实践巩固理论, 以理论指导实践, 学生不但学会, 而且会学、会用, 主动去适应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对未来社会的应变能力。
2. 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 注重实训环节的设置, 除了安排校内实训课之外, 还安排了一定时间的校外实训内容, 如每年一个月的轮岗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及第三年的顶岗实习等。通过实习, 使学生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 学习单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细心、认真、严谨、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 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 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 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相结合, 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建立教学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或转岗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信息沟通,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学生去企业顶岗上班, 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建立综合型实践教学基地。高标准高起点的现代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是实施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校内实训中心的建成, 既能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与培训, 也可以通过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 带领学生开展科研实践的创造性活动, 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三是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把实践教学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可以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 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重要凭证, 也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应鼓励学生参加钳工、车工、数控操作、Pro/E等职业技能考证工作。
摘要:文章根据模具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 探讨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不断强化实践教学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实践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 2006 (2) .
模具制造专业 篇10
关键词: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急需既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克服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片面地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避免忽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片面地追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群分析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人事部门、企业老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走访,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走访、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掌握了近几年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情况,该专业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模具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制件成形工艺员、模具装配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岗位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针对岗位群的分析与确定,走访了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实践专家(优秀毕业生)访谈,调研他们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所从事过的具有代表性和有助于提高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得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由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课程开发是本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1.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与模具企业、行业共同构建基于模具生产过程,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实训室与专业教室统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1)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课程为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模具专业通过入学军训、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基础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必修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零件与装配图识读训练等14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共8门课程。
(3)职业拓展
职业拓展课程有模具设计师培训、数控车床中级操作工培训、数控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工培训、特种加工技术培训、中级钳工培训等5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以培训为主,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基于上述认识,本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开设计了相关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
把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计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根据我国制造工业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发展之快,并正在朝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且对模具制造业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岗位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措施的改革是模具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注】本文属于《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课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春华,尚广庆.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调整的必要性.职业时空,2009(4).
模具制造专业 篇11
【关键词】教学 团队 建设 构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与社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已经不适应高职教学目标要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个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淡化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双师教师所占比例较低,教学团队建设重视不够。就教学而言,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单靠教师个人是难以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职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工学结合,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那么,教学团队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依据专业内涵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现有教师结构现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动手能力,加强双师教师培养,结合企业实际开发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为适应学校教学教改的需要,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生群体需求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革新,需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专业建设的发展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质量。通过团队内部的交流、整合以及共同完成教学工作,相互取长补短,技能技巧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相互之间更加信任,气氛更加活跃,合作意识更强,教学团队整体实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企业化办学、开放式育人”的办学理念和“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校企合作全程共育人才“3×1”培养模式为指引,结合模具制造行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新设备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以培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为纽带,建设一支互信型、双师型、创新型、学习型、专兼职型、服务型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彰显高职院校的三大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共同目标
依据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模具设计与制造教研室全体一起确定了共同目标。长远目标是按照省级特色专业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在5到10年内完善专业建设,彰显省级特色专业的魅力,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中期目标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影响;短期目标是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深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专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构想
(一)互信型团队。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创建互信型团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能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第二合理分工。所谓合理分工就是将团队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让团队成员以满腔热情去完成特定任务。第三有效沟通。沟通是团队精神的精合剂,有效的沟通能及时消除人们之间的分岐和误会,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
(二)创新型团队。在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引下,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在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教改等方面大胆创新、敢作敢为,推进省级特色专业建设。
(三)学习型团队。倡导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广泛参与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学习。定期撰写学习心得,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四)双师型团队。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校企培训为切入点,从模具设计、制造两个方面出发,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的专业团队,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五)专兼职型团队。在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技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指导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革新教学教法,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企业生产标准为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企业生产实际实现无缝对接。
(六)服务型团队。与校企共同培育学生,实施基于生产性实践环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师生的加工能力,为企业提供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咨询的一体化服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总之,教学团队建设,应以专业建设目标为指引,结合行业、企业,以及新技术、新设备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团队成员构成,增强教学团队整体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73.
[2]梁盛祥,我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2006(5):42.
模具制造专业 篇12
1.1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实验室建设
苏高教[2008]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质量为中心,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 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 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这就是说高职教育要面向企业, 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掌握很好操作技能, 能尽快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传统的教学太偏重理论, 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实验室建设成为实践教学的先行军。同样对于模具专业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尤显重要, 模具实验室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1.2 课程改革推动实验室的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与企业生产过程相适应, 降低理论性过强的要求, 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来组织教学, 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企业需求, 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而传统课程的学科体系较浓, 理论知识偏重, 再加上高职的扩招, 学生整体生源素质有所下降, 学生学习过深的理论知识比较费力, 因此, 必须从根本入手, 加强课程改革,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体现工作过程, 这就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为满足这一教学要求, 原有教学实施已不能满足要求, 必须把教室建在实验室, 建在车间, 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环境的影响, 因此, 加强实验室建设很有必要。
2. 模具实验室的现状
我院模具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 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实训场所。由于资源共享, 我院工程训练中心下设各个实训车间 (室) , 如机械加工车间 (车、刨、铣、磨等工种) 、数控车削实训室、数控铣削实训室、数控铣加工中心、电切削实训室、模具雕铣加工、模具钳工实训室、冲压注塑成形实验室等, 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原有实验室存在一定缺陷, 主要体现在教学氛围不浓;工种分散, 不方便组织教学。因此, 准备筹建一个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综合实验室, 来满足模具专业教学改革的需求。
3. 本模具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
作为模具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一定模具设计制造能力, 学生既要有结合生产实践的设计模具理论知识, 又要有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原培养方案可能更多地注重前面要求, 本培养方案修订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结合, 主要有以下内容:
1) 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系部其他专业课程同步进行。
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两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要求在模具综合实验室上课, 并进行教学改革。
3)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将原机械制造技术、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实训三门课程合为一体, 且教学地点移到模具综合实验室和模具制造车间, 有机地将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融为一体, 更多地体现企业设计制造模具的工作过程, 让学生感受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 有“真刀实枪”的感觉。
4) 模具CAD/CAM课程在实验室上课, 选题与模具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相一致, 做到学生既能仿真加工又会实际操作。
基于以上课程改革, 我院于2007年建设模具综合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设要满足教学要求, 要保证冲压工艺、塑料模具、模具制造课程在实验室上课, 集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多功能于一体, 易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为项目化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1)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区, 保证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 建立模具钳工区, 方便现场教学的开展, 同时, 又能进行模具钳工实训。
(3) 建立模具陈列室, 收集各类典型结构模具, 供学生拆装测绘。
(4) 建立模具设计室, 与CAD/CAM机房联网, 保证学生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正常进行。
4. 模具实验室的建设
4.1 实现功能
教学功能:实验室布置的课桌是绘图课桌, 方便移动与组合;同时, 配有黑板和多媒体, 方便教师教学。实验室四周为12张24个工位钳工台, 陈列各种典型模具, 利于教学进行现场教学。
实验功能:实验室陈列典型冲压模具、塑料模具, 用于学生模具拆装实验。
模具制造:12张工作台上均配有台虎钳、平板等工具, 方便学生进行模具制造、装配、拆装。
课程设计:实验室中央放置36张绘图课桌, 既可作为课桌, 也用于学生绘制图纸, 进行课程设计。
4.2 实验室平面图
为保证实验室功能的实现, 对原有实验室进行规划, 突出教学改革需要。实验室四周布置固定位置的钳工工作台, 实验室中央留有大块教学区, 中间放置可移动绘图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对绘图桌进行适当布置, 如讲课、分组讨论、学生绘图等场合下, 课桌布置型式不同;在实验室一端墙壁上安装黑板和多媒体投影屏, 供教师上课选用;为了体现实验室文化建设, 室内墙壁上布置各种图片和标语。其平面图如图1所示。
4.3 实验室建设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 实验室筹建过程中, 进行多方市场调研和考察, 部分设备、教学器具进行招投标, 保证了产品质量、价格、供货时间。
钳工工作台:规格为1500×750×800, 数量12张, 要求工作台配置450mm方孔挂板, 300mm百页挂板各一块, 桌面为铁板合成桌面, 厚30mm, 表面8mm厚铁板, 桌腿配置五孔插座一个。如图2所示。
台虎钳:150mm台虎钳
拆装用模具:模具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一是上几届学生实训制造的模具;另是从企业购买或企业赠送的淘汰模具, 模具结构典型、种类齐全。
教学研讨区:配有36张可以调节的绘图桌, 既可用来做课桌, 也可做绘图桌, 同时, 配有多媒体投影、幻灯教学机和黑板, 供教师教学选用。
5. 实验室建设后的效果
本实验室建成后, 利用率很高, 教师使用方便, 学生反映良好。该实验室成为模具专业课程改革教学专用教学地点, 同时, 也是学生模具拆装场所, 学生模具钳工装配地点和课程设计教室。
6. 结束语
依据课程改革建设实验室, 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而实验室的建设要考虑到多方面功能, 保证实验室功能达到最大, 降低实验室重复建设。本模具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解决了项目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实训的教学硬件需求, 为课程改革做了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苏教高[2008]16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
[2]陈永兴.论实验室模具的技术改造[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
[3]薛冰等.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新探[J].科技创新教育, 2007, (10) .
【模具制造专业】推荐阅读:
长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07-24
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工作总结07-14
模具制造技术07-14
模具制造工艺研究07-20
模具制造加工合同05-12
模具设计与制造09-05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10-18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09-21
模具设计与制造学习08-03
模具设计与制造培训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