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读书会

2024-08-25

班级读书会(精选12篇)

班级读书会 篇1

班级读书会是目前一些学校比较流行的一种语文学习形式, 它是以班级为单位,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在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由的阅读实践,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组织班级读书会的原因

当今国际上十分注重阅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教育改革方案中, 把阅读列为三大目标之一;日本则指定每年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2003年初, 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 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很重视儿童阅读, 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段) ,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并推荐了《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阅读名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 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目前, 我们的语文教学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 但阅读教学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 广大语文教师一直被“少费差慢”所困扰, 学生的阅读水平偏低, 阅读量少, 阅读情趣和品位在下降。开展班级读书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班级读书会的教学策略

1. 注意选文内容的层次性。

班级读书会的选文与课文相比, 篇幅较长、线索更多、结构更复杂、语言更丰富灵活, 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注意选文内容的层次性、合理性。如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 识字较少, 选文应以童话、想象类的绘本故事为主;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所增加, 在阅读内容上比低年级上了一个档次, 选文内容应以情节曲折的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形成, 认知水平与社会心理水平相对较高, 可让学生增加阅读《三国演义》《草房子》等经典书籍。

2. 掌握讨论活动的技巧性。

班级读书会的阅读课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 讨论是班级读书会中的重要环节, 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 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读书会上,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 然后让学生彼此分享阅读感受, 听听其他学生不同的见解, 促进自身有更多元化的思考空间。在学生讲得不足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 注意创设轻松的氛围, 始终要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 阅读大量课外书,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 都说是课外看书。”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 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师可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 早上、中午及课外活动时间开放, 要求学生共同分享阅读资源, 这样学生可以读到种类更多的好书。为保证学生能摄取更多的文化营养, 教师可以课内带课外, 以一篇带多篇, 以精读带博读。如窦桂梅老师上了以“朋友”为主题的课文, 将相关联的四篇文章组合成教材, 在多角度的阅读中, 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了“朋友”的含义, 不仅有精神收获, 还获得了审美体验。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可见积累的重要性。阅读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做笔记, 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也可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开展班级读书会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只要有童心童趣, 有一颗热爱学生和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定能引领学生跨入文学的殿堂。

班级读书会 篇2

班级读书会启动(班会)

教学目标

1、汇报读书成果,享受读书乐趣,用《伊索寓言》和《绿野仙踪》中发人深省的故事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2、为学生推荐《课本好搭档》,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 读并能谈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最终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说说你的读书卡

引:“看这边墙上挂满了同学们制作的读书卡。找找自己的卡片,给大家说一说吧!”(让每个孩子都说到,注意课堂调控和内容整合处理)

1、“谁也看过这本书呢?你喜欢谁?它让你明白了什么?”

2、让五六个学生重点说一说平时是怎样阅读的,用什么读书的好方法。

3、结:老师想到一个点子将每一个同学的书编上与自己学号相同的号码,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换一次图书并在书卡上做相应的记录,这样大家拿出一本书就可以读到28本书,开心吗?学期末,看看记录就知道你的书被多少同学看过,大家都记了些什么。

二、看画说故事

1、“我们上学期一直坚持在读《绿野仙踪》。它的作者是谁?”

2、“这本书里都讲些什么呢?”

三、推荐《神秘花园》

1、故事内容简介:

2、故事的宣传画展示和任务介绍。

四、成立班级读书会

1、宣读班级读书会的章程。

2、以小组为单元发放并填写申请表。

3、小结:请每一个会员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希望每一次的交流都能听到大家的声音,每一次的作品展示都是最棒的!加油吧,孩子们!

班级读书会特色夕会活动资料:

快 乐 读 书

活动目标:1、2、3、展示学生读书积累的成果。

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书香校园中,人人争做快乐读书人的氛围。推荐好书。

活动准备:

语文知识素养题目,小奖品,一本自己看过的书,自己制作的书签一个。

活动过程:(2课时)一. 二. 宣布“快乐读书”活动开始。

一起体会古时后的人是怎么读书的,进入活动第一阶段。

分两组拍手背诵《成语》。考考你:请说出一个成语的故事.三、数字成语

1、按从一到十的数字接力说数字成语。

2、游戏:(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出示题板,看成语比划或语言提示,另一人猜数字成语。

四、介绍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1、分小组讨论,你读过哪些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2、全班交流。

五、闯关游戏。

由家长现场抽取题目,指名学生回答,答对者由家长颁发奖品。

题目内容分为课本知识、诵读积累、角色表演和课外乐园几个部分,将从各个方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同时也是家长和学生的互动。

六、好书推荐。

教师推荐一本好书,师生共读一本书。

七、互赠书签。

学生将自制的书签增给自己的书友

八、活动结束。

我会读书

活动目的:了解学生读书情况,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活动过程:(一课时)

一、我爱读书

1、交流:平时你都爱读一些什么书?什么时候读?读多长时间?(童话、儿歌、寓言、成语故事、古诗„„)

2、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国内外。凡是好书好报刊,凡是有必要的读物,都应广泛涉猎,做到一日不能无书。

二、我会读书

1、交流:读书中,你有哪些好习惯?哪些好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默读、轻声读、朗读

2、边读边思考

三、我的收获

交流:你读过的哪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你读过的书中哪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

四、教师总结:让我们爱读书,会读书,以书为伴,快乐成长!

读书交流

活动目的:

1、通过师生共同读一篇文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了解读书的作用。

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3、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学会与同伴相处。活动过程:(2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一篇文章《在月亮上散步》,还记得吗?

2、板书课题。

二、读书交流

1、在这个故事里有哪些人物?

2、谁来为咱们讲讲这个故事?

3、学生讲故事。

4、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5、小灰鼠与小白鼠他们身后的友谊感动着我们大家,创造了奇迹。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动着你,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6、师小结:

他们这对好朋友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珍惜,创造了在月亮上散步的奇迹。看来,友谊之花需要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在生活中,你交到了哪些好朋友?你为什么会和他成为好朋友?

三、拓展延伸

1、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好朋友。

2、教师推荐《伟大的友谊》。

3、你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四、小结

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我想每位同学的心里有不同的答案,只要我们付出真心,我想大家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友谊,都能创造在月亮上散步的奇迹。让我们一起高唱《朋友》!

好书推荐

一、《舒克和贝塔》

1、出示舒克和贝塔的图书展示图片,同学们,听说我们学校开展了这样热闹的读书会,我们的好朋友也来凑热闹了,看!他们是谁啊?

2、这个学期里,我们一同阅读了这本有趣的童话故事,能说说你你最喜欢谁?你会和谁交朋友呢?

书中的哪个情节最吸引你呢?(指名3-4个孩子说说)读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们又要请上我们的圣诞叔叔,为我们抽取这一关的题目。(克里斯王国的国王是谁?在舒克家里嘲笑它的是蓝鹦鹉还是绿鹦鹉?等等)

4、奖励:电脑播放舒克和贝塔的动画片段。

5、这些精彩的图画影像和有趣的人物形象,都是从我们这一个个神奇的字符演变过来的,这些紧张、刺激、和开心的画面都藏在我们的书本中!只要你能做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你就能从书本中能够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二、交流最喜爱的一本书。(课前写上自己的感受)

1、交流自己的读书后感受和收获!

2、学生上台交流,并展示一些书籍,向同学们推荐。

三、小结

班级读书会 篇3

班级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先读封面,再读目录,回顾主要内容,点击主要人物,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程式的固定,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让学习没有了意外的惊喜。而没有创意的教学极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所以,笔者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即让书与人生链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城南旧事》是一本讲述林海音童年故事的成长小说,贴近学生的心理。尽管它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童年的心理历程都是相同的。站在童年的角度,我们可以探寻些什么成长的话题呢?笔者开始搜索一些资料,开掘出“送礼物”“帮助别人”“友谊”等话题,打通书与现实的壁垒。让孩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增长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

1.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开掘出聊书话题,让学生体验聊书的快乐。

2.以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成长的感觉,直面成长的困惑和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3.在聊书中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构建自己的思想,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过程】

1.谈一谈阅读后的感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聊《城南旧事》。告诉大家,你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是一本读来有趣的书。

生:喜欢,这是一本语言朴实、读来有真实感的书。

生:喜欢,主人公小英子很有同情心,善良,很有好奇心,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师:其实,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故事,或是因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可以说,《城南旧事》就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也叫成长小说。阅读这样的小说,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我们的童年,感受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阅读后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阅读快感,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把书读薄的一种训练。)

2.比一比童年里的不同

师:童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人生阶段,它的独特和丰富往往在比较中才能更好体会。让我们开始第一个话题。

(1)同桌讨论一下。

(2)指名交流。

预设:(相机追问)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

师:可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环境就可能有不一样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的路径来思考童年,读者和故事就容易产生情感融合,使学生在梳理中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感受,在无形中获得阅读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聊一聊成长中的经验

师:但不同的人也许会遇到一些相同的成长困惑。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发现同学们都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困惑,如:34.29%的同学会有“送礼物”方面的困惑;22.19%的同学在“帮助别人”时遇到困惑;34.29%的同学常常有“交朋友”方面的困惑;还有4.3%的同学有其他的一些生活困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许《城南旧事》会给你一些经验和启发。下面就根据自己选择的话题,重新分组聊一聊,最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成果。

(学生分组热聊,教师巡回,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一组聊书,最后组织全班逐一交流各个话题。)

预设:

师:聊完这个话题,你对送礼物有什么新的想法吗?(生交流,略)

师:我有一点想法,想听听吗?你送的礼物可以是朋友需要的,如手表、衣服;也可以是自己最珍贵的,如象牙小佛珠,或是你的朋友很喜欢的一样东西,如西瓜灯;还可以是自己有而对方也喜欢的,如宋妈老公黄板牙送的挂落枣。当然,礼物有的贵重,有的普通;有的稀罕,有的寻常。送礼物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地、真诚地来表达你对朋友的情谊。“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的典故就是说明这一点的。

预设:

(生交流,略)

师:看来帮助别人,有时会越帮越忙,有时会惹祸上身,像妈妈照顾兰姨娘,差点让爸爸移情别恋,给家庭带来麻烦。有时好心办的不一定是好事,如妞儿和秀贞相见了,结果在去寻找思康叔的路上,惨死在火车轮下。帮助别人要注意方法,也要量力而行。但是朋友有困难,一定要伸出援手。

预设:

(生交流,略)

师:交朋友,不一定都是交同龄人,如可以交比自己年长的,如秀贞、厚嘴唇青年……这些人在别人眼里都是些与众不同的人,但英子还是与人为善。当然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不一定是心情最好的时候,如英子看到妞儿身上被她爸爸打出的伤痕,伤心得都想哭了。更让我们认识到:友谊不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是有点复杂的,需要我们好好去体会和对待。

(设计意图:怎样读书?这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这三个话题,使学生在书与现实世界中往复来回,连通起读书与生活,乃至人生的关系。引导他们在书中寻找童年智慧,获得成长启迪。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指导。)

4.人总是在离别中成长

师:英子在成长中还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你对“离别”是怎么看的?

生:我觉得每一次离别都让人很难受。

生:有的离别是暂时的,有的离别却是永远的。那种永远的离别很让人伤心。像英子爸爸的离世、童年的逝去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

师(小结):人的一生总要经历无数次的离别,无论是一段时间的分离,抑或是永不再见的分别,都会令人感伤,但每一次离别都会见证你的成长。离别在所难免,让我们珍惜童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经历的每一件事。

(设计意图:离别是这本小说不可回避的主题,结课时轻轻叩击它,把阅读感受的触角深入小说的深处,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能力都是一个提升。)

【课后反思】

1.阅读思辨力的拔节成长

阅读的质量,既体现在对书本内容的识记把握程度上,更体现在思考上。本次教学中涉及的几个话题,都是在尝试一种新的思考:链接现实、结合自身的辨别性思考。这种思辨在学生阅读实践中都是极其缺乏的。从学生对几个话题的探讨来看,他们确实都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了不同的收获。尽管由于他们阅读深入不够,很多思考还比较肤浅,但是这种思辨的开始就是一种拔节成长。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思辨力之后,我们才能宣布阅读指导是有效的。

2.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一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要平等开放,又要积极有效。综观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还是令人满意的,是一次话题探讨力的可贵历练。这主要得益于学生较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他们都在“阅读任务单”的引导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阅读和准备,形成了阅读主见。但是在讨论的有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记录、整理等,需要借助一定的讨论技术来平衡。这需要加强平时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讨论的技巧。

班级读书会 篇4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青少年阅读名人传记,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提高写作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借鉴启迪作用。

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老师推荐的“榜样的力量”名人传记读本中,有一组包括《屈原》《李白》《杜甫》《鲁迅》《托尔斯泰》等小学生比较熟悉的12位中外文学家的传记读本。丛书以人物的标志性年代为切入点叙述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且富有文采,是适合六年级孩子阅读的优秀人物传记。

本设计旨在以《杜甫》为例,教给学生:阅读文学家传记时应关注人物的经历、作品等方面的内容;要善于把人物的作品跟经历联系起来、把阅读前后不同的体会联系起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物。

【活动目标】

1. 了解杜甫坎坷的一生及其创作成就,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初步学习文学家传记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阅读系列作品的欲望。

【活动准备】

1. 阅读前——阅读课上简单导读,重在激趣,明确阅读时重点关注的内容。

2. 阅读中——阅读课上与课外时间自由阅读全书;阅读课上读读杜甫的诗,挑选最喜欢的一首,写写读《传记》之后新的了解(写在贴纸上,贴在书中相应位置)。

3. 卡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草堂”图片,引读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 明确本次活动内容:聊杜甫,吟杜诗,感受千秋诗圣的风采。

二、画一画,写一写

1. 出示李白和杜甫的画像,说说哪一位比较符合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

2. 回顾:本书的编者把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分为哪四个时期?

3. 小组活动。

画一画写一写

1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杜甫曲折的人生经历。

2写一写各个时期发生的1~2个重要事件。

4. 集体交流。

(1)一个小组带着作品上台展示,并派代表发言。

(2)其余小组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

5. 小结阅读方法:阅读文学家传记,要关注文学家的经历和他的创作。

(设计意图: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是阅读传记最基本的要求。画经历图、写人生大事这项小组活动内容,不但可以让杜甫一生的经历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更加清晰、立体、丰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把握整本书内容的能力、思考辨析的能力。)

三、吟一吟,聊一聊

1. 做游戏:“杜诗”对对碰。

(1)学生自定游戏规则。

(2)师生互动对诗,并把诗题贴到相对的创作时期上去。(板书附后)

2. 体会杜诗“穷而后工”。

(1)观察黑板上共同完成的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图,说说发现了什么。

(2)小结:人生的最低谷,却是诗人创作的最高峰,经典诗作层出不穷。感谢苦难磨砺了杜甫,给人间送来了好诗。

3. 小组活动。

吟一吟聊一聊

1吟一吟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2聊一聊读了《杜甫》后,对诗歌新的认识,可以是诗歌的创作故事、创作背景,也可以是诗人的情感。

4. 集体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回应,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交流氛围。

(设计意图:学生原本就有所接触的杜诗,在杜甫的传记里又重新读到了。学生在备觉亲切的同时,也读到了诗歌背后的故事,品到了诗句蕴含的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与人分享的需求。这种分享必定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的。)

5. 总结提升。

(1)说说杜甫被称为诗圣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此书编者对诗人的评价。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6. 小结阅读方法。

把人物的作品和经历结合起来,把阅读前后不同的体会联系起来,对作品会有更深的了解,对人物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杜甫》这本书在叙述上的显著特点就是用讲述诗歌创作的一个个故事来铺陈人物的经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学生有所接触的诗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将作品和经历结合起来,把阅读前后不同的体会联系起来,在“吟”和“聊”中了解诗人的经历同诗风的关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阅读传记作品的意义。)

四、延伸拓展

1. 聊题外话。

可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报国之志。我很遗憾,你们遗憾吗?那就让我们聊个题外话,假如杜甫穿越到了现在,你会建议他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

(设计意图:基于书本阅读,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杜甫,丰富学生对杜甫的认知,体会到班级读书会的魅力。)

2. 推荐阅读。

(1)出示古今中外文学家传记读本:《屈原》《李白》《苏轼》《冰心》《鲁迅》《老舍》《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高尔基》《海伦·凯勒》。

(2)说说最想读哪本,想了解些什么,打算怎么读。

(设计意图:实现读法迁移,引发学生对阅读文学家传记的兴趣。)

板书:

【整体思考】

一、制订“共读一本书”的整体阅读计划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共读一本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合理安排、耐心引导的过程。因此,师生共同制订了《杜甫》的整体阅读计划:导读课——粗略浏览读本,发现人物传记的文本特点,谈谈最想关注的内容;自读课——自由阅读,挑选一首最喜欢的杜诗,在贴纸上写写自己阅读之后新的了解。通过谈话了解学生阅读时存在的疑惑;班级读书会——围绕几个话题组织全班性的交流讨论,感受千秋诗圣的风采。逐步推进的阅读计划,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变“浅阅读”为“深阅读”“慢阅读”,更加有力地保证了班级读书会的活动效果。

二、设计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辨

一本厚厚的书读完,可供交流的话题有很多,必须从众多的内容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内容来实施,聊书时才能聚焦重点,以少胜多。“杜甫曲折的人生经历”“你对诗歌的新了解”“假如杜甫穿越到了现在,你建议他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些话题基于传记的文本特点,立足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背景知识,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展开了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聊书的过程就成了发展思辨能力、历练心智的过程。

三、鼓励小组开展协同分享的交流活动

小组分享是贴合阅读交互理论的、深受学生欢迎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拥有平时跟伙伴聊天一样放松的心情,能给予每个孩子均等的与同学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活动的内容简洁明确,便于操作;活动后有展示有交流。组际间的竞争与共赢,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我惊喜地发现,在讨论“杜甫人生经历曲线图”的画法时,小组的每个成员边用手比画边说明理由,为形成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而努力着。在自由的分享过程中,观点不断融合、碰撞,使思想走向深刻,走向发散,不同的小组所画的杜甫人生阶段线条走向大体一致,但对于各个时期的画法,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的想法。尊重而不偏执,共识与个性同在,人性中这些高雅美好的种子在学生心田悄然萌芽。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班级读书会类型 篇5

阅读能力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更多的学生是不会利用时间读书。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怎样让学生更为有效、大量地阅读,怎样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班级读书会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班级读书会的阅读课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它的形式更为多样,它所营造的阅读的环境更为轻松,它的阅读材料也更为广泛。下面我根据自己所了解的阅读课的类型谈谈怎样举行班级读书会。

一、文学导读

1.绘本导读

现在绘本很受人欢迎。绘本是对学生阅读文字和阅读图画的双重训练。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要有童真,要有激情。以《极地特快》为例,这是一本图画书。所以我们在阅读图画时,要念出里面的文字和声音,念出书中文字里没有的感情。当圣诞节的前夜,一束光芒穿透你家的玻璃,一辆光明的列车停在你家的窗口,你的声音中有没有那种惊喜?当失落了那铃铛时,有没有懊悔?那一个铃铛永远会在记忆中响起,有没有长久的留恋?绘本开始是在低年级进行教学,教师对文字的理解,多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会从中学到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对书中表达的情感就有所呼应。

2.名著导读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然而名著二字也像一张很严肃的脸,造成了与学生的距离。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名著的时候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一个篇目,要善于揭开名著的面纱,抓住名著中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当学生对作品产生了兴趣,就可以让他们自由去读了。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以《水浒传》为例,教师可以拿出其中经典的篇章,比如《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林冲夜奔》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再引用金圣叹的话“书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让学生从中发现《水浒传》在描写人物方面的高明,从而使学生有兴趣进一步读下去。

再看《三国演义》,不同的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人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说三国中的战役、谈谈三国猛将、三国诗词赏析,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诸如此类的长篇巨著。

3.同主题导读

由于班级读书会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必要时,教师可对某一类型的书进行导读。比如我们班的学生喜欢读科幻小说,但是科幻小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在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地对科幻小说进行导读,让学生明白科幻小说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写出好的科幻小说,同样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才能读好科幻小说。在课上我推荐了凡尔纳的科幻系列小说,同时推荐了《博物》、《小牛顿》、《小哥白尼》等科普读物,引导学生更透彻地阅读和理解科幻小说。

二、阅读指导课

1.讨论指导

班级读书会上,可以引发学生对书中问题进行讨论,但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形,一方面是学生需要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是我们要学会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

阅读有四个层次:初级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综合阅读。

以此可以将提问分为四个层次:

在文本中很快找到答案的;

个人主观直接的感受;

必须进一步分析内容才能得到的理解;

综合比较并且结合各种生活体验之后提出的看法。学生讨论时可以重点针对第四个层次讨论,这样就能减少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

2.阅读指导

学生阅读的速度很重要,我们在课上看到,有的学生用手指着读,有的学生边读边嘴动,其实这是阅读的必经阶段。但到了五六年级依然如此,教师就有必要进行纠正,否则会大大降低阅读速度。

另外我们还要讲求阅读的效果,边读边做批注是很好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在阅读课上也可以教会学生作批注。

3.读后感写作指导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感受是逐步提高的,教师应该让他们写一写读后感。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即低年级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词汇段落,高年级练习写正式的读后感。教师在阅读课上要针对所读篇目,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阅读分享课阅读可以是个人的自发行为,但是单独的学习局限了阅读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就是这个道理。阅读有了伙伴,就会与伙伴分享阅读中丰富多元的收获,分享大量的阅读资讯。再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会让学生们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1.阅读材料的分享

家藏万卷书是一种梦想,我们大多数家庭的藏书量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学生共同分享阅读资源。可让学生在假期做好阅读记录表,把自己买的书填在上面,便于同学间借阅。

还有就是填写购书的地点。我们选择的必读书,家长也有买不到的,学生之间交流这样的资讯也是十分必要的。

阅读材料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网站。利用手边的资源进行广泛阅读,效果是很好的。

2.阅读感受的分享

阅读的感受因人而异,同学间在班级内定期分享阅读感受,会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在年级之间开展分享活动,比如制作图书报,全校之间互相参观;班级之间的联谊;高年级和中年级共读一本书,然后分享体会。低年级的儿童诗也可以让高年级的欣赏。

在班级内,男生女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男生女生的兴趣不同,阅读范围也不同,定期的分享有助于共同成长。在同时读一本书的时候,男孩儿和女孩儿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这里他们会学会互相欣赏,并且互相学习各自的优点。

四、阅读欣赏课

阅读欣赏课会带给学生美好的感受,学生在阅读中要提高鉴别能力,懂得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读一本什么样的书更为有效,怎样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别人。在阅读欣赏课中,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美读欣赏

朗读是传递理解的一种方式,是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解读。儿童诗的阅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读出美感;故事的阅读要引人人胜;绘本的阅读要绘声绘色。

2.影片欣赏

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相关的影片,导演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投人到拍摄和角色的选择中。现在也有很多班级在看这样的作品。教师首先要告诫学生不要用看影片来代替看书,而是一定要在看书的基础上来看影片。

我们班看过《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后,我问学生片子与原文有什么不同,他们都说到了对旺卡先生生活的描写和对查理宁可不要富贵,也要家庭这一段的不同点。这正是导演对文章独特的解读。原文更重视想象力,营造出举世无双的巧克力工厂;而导演更重视教育——家庭教育,并以此贯穿着整部片子。学生们从中受到了更深刻的教育,而且懂得了每个人对文章的看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制作欣赏

班级读书活动的管理 篇6

一、 书籍类别的选择

小学生应该读些什么书?如果做一个细致的调查,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意见是存在很大的分歧的:孩子大多图热闹,喜欢动漫故事;家长希望孩子写出好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提倡孩子读作文书;老师为了加大孩子语言文字方面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愿意孩子多读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想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的需要,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孩子阅读为标准。比如,结合教材内容选择,以此来推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课本上选择的文章是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学完了课文,我们就可以趁热打铁,再接着读一些相关文章。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便于在班级中、同学间交流阅读的感受。二年级同学学习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就可以再接着读一读《盘古开天地》、《吴刚伐桂》、《田螺姑娘》、《中国神话故事》等;高年级的同学在学习了《鲁宾孙漂流记》之后,就可以读读原著的中文译本,也可以阅读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如此一来,孩子们阅读兴趣会很浓厚,阅读效果也不错。

二、 书籍的来源问题

一方面可以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小书架,购买适合孩子阅读、孩子也喜欢阅读的书籍,建议对孩子的奖励以书籍为主。

也可以组织学生勤工俭学,用所得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每次节假日我班学生都是带着这样的任务离校,再次返校时将自己劳动所换书籍带到学校展示交换。

建立班级图书角也是一个好办法,班级图书角的书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捐赠,孩子们把看过的书拿到班里交换看,我也把女儿看过的书拿到学校给孩子们看,并配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修整工作,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图书角更新。

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到图书馆、书店、读者俱乐部办阅读卡、借阅证。

通过以上这些途径,再加上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基本上就解决了孩子们阅读的书源问题。

三、 读书时间的保障和读书方式的选择

我要求孩子们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可自己读,可和爸爸妈妈共读,还可全班集体读。比如,午间早到校的时间、作业完成后的时间、睡觉前时间就可以自己读几分钟;双休日、节假日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读;每周两节校本课集体阅读学校图书室的书,这是雷打不动的;每节的语文课前五分钟(我一直把自己的语文课上课时间控制在30到35分钟)进行全班读书接龙活动,(具体做法是:选定一本书,然后每天一人全班轮读,轮上的孩子在前一天晚上就要做好两项准备,1.要把文章读通读顺,2.针对此文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谈几句感想。);早操后和眼操后是经典诵读时间,如读《三字经》,每日就四句,十二个字,指定一人每天更换(要求加上译文注释,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贪多,贵在坚持。

四、 读书积极性的调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激励、监督机制,这项活动就很容易变味。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试过许多的方法,下面简单列举一二。

1.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提倡师生共读就是很好的形式。比如老师读到好文章就带到教室读给学生听听,或者问问学生最近看到什么好看的书请他们推荐给老师看,向学生借阅,这都是很好的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式。在我的课堂上,当孩子们专心写作业的时候,我常常拿起班里图书角的书站在那里读,往往我读过的书很快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

2.家校联系,请家长协助

我曾建议家长周末把孩子送到书店让他自己看书(当然作好安全教育是第一位的);再如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请家长用书奖励他;当他寂寞时,请让书本成为他的朋友。其实家长都知道我们老师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虽然要他们做到亲子共读很难,但是让他们给孩子买本书看,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配合的。我们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进行培养孩子看书习惯的动员,我就曾经对家长说:“如果你发现你的的孩子既不做作业又不爱看书,你马上就要与老师联系;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做作业但是爱看书,你就不用担心了。”

3.让学生的阅读从声像、图画、漫画书开始,然后文字跟进

比如,在电视剧《三毛流浪记》热播期间推荐学生看《三毛流浪记》的连环画和故事书;学校组织看完电影《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就推荐学生阅读秦文君的同名小说;学生爱看漫画《老夫子》,我就向他们推荐《父与子》这本世界著名漫画书,然后再推荐看《感悟父爱母爱》。故事书是学生最喜欢的,郑渊洁、杨红樱的书畅销就是因为新奇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所以对不爱看书的孩子就从推荐看故事情节强的书开始。

4.利用许多时机鼓励读书

比如作文批改时,发现学生引用了某个句子就标出来,批上:“你这个句子引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学生下次一定会在作文中多引用一句。比如学生发言用了个好词可以板书出来,隆重表扬一下:“你一定很爱看书,这个词语用得多好啊。”以后的课中我们会发现用好词的更多了。有时老师还需要卖弄一下,上课时用两个成语,用一句名言,背两句古诗,如果学生能接应就说:“你和老师一样爱看书,一样厉害。”如果接应不上来,不妨激将一下:“知道为什么你们比不上老师吗?因为老师爱看书,会把看过的好东西背下来。”

5.依托班级活动,激发和维持阅读兴趣

(1)每期开校就带领孩子们一块制定班级读书活动方案和个人读书计划。

(2)利用黑板报作宣传,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比如,针对班里一些孩子觉得读书没有玩电脑游戏过瘾、没有看电视热闹这一想法,我就利用黑板报给孩子们强化这样一种观念:读书,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针对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观点,比如,有的孩子说“我都读了好多书了,怎么语文成绩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或者说:“我读了那么多作文书,写作文的时候还是不会写,怎么一点用都没有?”还有个别家长说:“学习都上不去,读那些闲书干啥?”,有的家长只允许孩子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我就利用黑板报告诉大家,阅读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从书籍中汲取的营养并不是都能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你今天读了一本书,明天你就能妙笔生花,写出一流的作文,或者你的思想认识就会有了什么质的飞跃。我们必须明白,读书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书籍给予我们的营养是慢慢渗透的,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去读书,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幻想一蹴而就。

(3)利用队会时间组织朗诵会、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召开班级读书节活动(每次利用一个半天时间),在读书节上,孩子们展示情趣阅读卡、读书小报、读书笔记,评选优秀读书征文,进行好书推荐、好书换读,交流建立小书库的经验,谈论如何买书、存书、读书的心得体会,评选读书之星等。

(5)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继续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6)还比如,为了引导孩子们做一个文明有仪、知书达理的人,就在班里开展了“道德银行”的体验活动,学生把每天的文明行为兑换成一定的分值存入“道德小银行”,周末评选出道德“富翁”进行奖励。对孩子的奖励是多方面的,但有几项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那就是获得老师家书柜的阅读卡和拥有休息日被邀请到老师家读书的特权。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投入的可能是小小的、一件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一句问候、一次帮助、一次爱心捐助,但他们收获的是不断增值的道德的、行为的、思想的、知识的积累。

……

总之,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有效的都是好方法。

五、 读书方法的指导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读书更是如此。读之有方,才能读之有效。

1.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在阅读指导课上,引导孩子们掌握一些精读、略读、浏览的技巧。比如,对于自己喜欢的读物,要尽量选择精读。阅读时,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读后还要经常写笔记,摘下好句,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于那些有意义但自己不太喜欢的书,可以选择略读。阅读时,速度可以较快,只要了解大概内容就行了;对于那些消息性、消遣性的读物,则可以选择浏览,阅读时,可以只选择自己想要知道的部分来读,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飞快地跳过去,尽量节省时间,从而接受更大的消息量。

2.鼓励学生要勤做读书笔记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强调的就是做笔记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我在班里倡导每个孩子都建立一个摘记本,自己取个好的名儿(星星草、晨阳、绿芽……),里面是读书时摘录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再加上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和读书过程中自己的进步收获。摘记本的检查一开始是一周两次,我的批语每次都是欣赏加鼓励,有时也会很夸张的表示惊叹。结果没过两周,孩子们就要求老师每天检查,因为他们想把自己的阅读收获与我一同分享,更想得到我的称赞。

3.要学会与人沟通分享

鼓励学生之间交换读书,教给交流阅读感受的方法,比如就精彩片段来交流、就人物形象来交流、就主要内容来交流、就美词佳句来交流、就写法来交流等等,引导孩子们分享阅读的快乐。

4.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

小段时间读短小文章,大段时间读成本的书,应和课标提出的“提倡读成本的书”的要求。

班级读书会 篇7

1.暑期教师布置学生假期阅读两本现代文和一本文言文经典,每本写五篇读书笔记。现代文经典推荐书目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山居笔记》《精神明亮的人》《古典之殇》《朱自清散文》《丰子恺散文》《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文言文经典鉴于大家只接受了初一一年的学习,因此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它短小精悍,又基本是故事的形式,文词上理解并不难,容易引起阅读兴趣,而且含义隽永,是领略中华文化的良好媒介。

2.新学期,教师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优秀心得作品。由于《世说新语》是全班共同阅读的书籍,容易引起共鸣,遂选择此书进行读书交流。

3.开展班级读书会前,以小组为单位,商讨本组汇报主题,确定主题后,由组长负责分配组员任务,汇报形式可自由选择。教师在前期只作为整个活动的导引者,在课堂上是必要的评价者,串联整个课堂,评价学生活动,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弥补学生阅读之不足,把读书活动推向深远,引导学生对该经典做进一步的阅读。

具体流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朱灵龙同学评述“提笔忘字”现象。

一、导入

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努力写好字,也要阅读经典,这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暑假里我们阅读了《世说新语》,撰写了读书笔记,每个小组还分别选定了一个主题要在今天的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二、第一小组(小主持人——李燕秀)

展示内容:《世说新语》之“最”

1.最美妇人——许允丑妻

师补充:贤媛,指有德行有才智有美貌的女子。本篇所记述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而以前两种为主。许允的妻子阮氏虽丑但有才德,这个故事之后还有许允两次落难时阮氏的才德表现。当然在所有的夫人中,我最喜欢谢道韫,那位以咏雪著名于课本的谢道韫。

这个人物并不像其他夫人那样,仅仅是贤惠聪颖。她是一个可以媲美男子的存在。只有在谢道韫身上,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魏晋人对女性的尊重,能在男权社会存在这样一抹明亮,也是魏晋吸引后人崇敬的原因之一。

2.最奇葩—王蓝田性急

师补充:忿狷,因小事而生气。《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这一则中作者妙用动词“刺、掷、蹍、啮、吐”和神态“怒、瞋”,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最淡定——夏侯太初倚柱作书

师补充:雅量,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例如谢安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例如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

4.最聪明的酒鬼——刘伶病酒

师补充:任诞,指任性放纵。刘伶喝酒不节制,任性放纵到了病酒的程度,但是想到他借酒浇愁,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还是感觉辛酸。

5.最孝顺——焦饭遗母

师补充:第一小组以“最”的方式来积累《世说新语》的故事,有趣亲切。我想还可以有很多“最”吧,最方正、最随性、最宽容、最豪爽、最深情、最幽默、最伶牙俐齿、最风度翩翩等等,大家也不妨用这种方式重读经典。

三、第二小组(小主持人——王雨婷)

展示内容:来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故事

1.课本剧表演《小时了了》

师问:这个成语我们能不能拿它来夸赞人啊?

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轻蔑人的。

例:一个小孩就算天资聪明,仍要靠后天的努力,不然就会“小时了了”。

2.成语猜猜看

组员表演,请其他组来猜猜看

道边苦李、身无长物、渐入佳境

提醒:身无长物不能误用为缺点;渐入佳境,顾恺之的故事。这么诗意的一个成语来源于生活小事,有意思。

补充:难兄难弟原来读音应为二声。

陈寔的两个孙子争论,都认为自己的父亲更好,就找爷爷评理。爷爷觉得他们的父亲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于是感叹道:“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从此,这句感叹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成语。不难领会,原成语的意思是说兄弟皆佳,无可挑剔,并驾齐驱。但是,这个本指好到“难于做兄,难于做弟”的意思渐渐被人遗忘,大家把“难于”之“难”解作了“落难”之“难”了。这解法同原解恰恰相反,一改形容兄弟都非常优秀的意念,变成了讥讽一对兄弟都同样坏的语义了。

补充: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王子敬即王献之语)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师提及中秋时看到秋景想起这句话的感受。

四、第三小组(小主持人——杨凯)

展示内容:《世说新语》中的少年

1.展示词:王子猷经宿达友人家门前却还家,因兴而去未至却尽兴而返,显示非凡个性——《世说新语·任诞》

子敬受卑贱门生评论深感不满,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抬出名士偶像辩门生,示自尊自爱与不凡心志——《世说新语·方正》

卫玠因思索玄理不得竟成病,印证柏拉图那爱智的热情——《世说新语·文学》

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辩孔君平,善于应对,长于辞令,展敏捷才思——《世说新语·言语》

补充:玄理,深奥的道理。柏拉图:我一息尚存而力所能及,总不会放弃爱智之学。

王羲之误听谋反之事,诈睡骗过王敦,颖悟机敏善于处理紧急问题,得以保全生命——《世说新语·假谲》

孔融之子危急时言“覆巢之下,复有完卵?”展现恢弘气度与达观人生观念——《世说新语·言语》

谢安阻止谢奕以酒作罚为难老翁,以天真善良感动兄长,使其改容相敬——《世说新语·德行》

师补充:这一小组非常用心,能挑战自己。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说新语》中专门有一章是写少年的聪明过人之处,考考大家这章叫什么——夙惠。第三小组还把散落在整本书中其他典型的魏晋少年形象找了出来。

2.第三小组还把刚才的展示词缩写成了一首诗歌,只是这首诗还没有题目,请大家帮忙想一个题目。接着请学生选择配乐,从《平湖秋月》和《广陵散》中选,并说出理由。(《广陵散》更激昂更旷达,嵇康临刑前弹的就是这首。他说:“《广陵散》今日绝矣。”,幸运的是曲谱在明代的《神奇秘谱》中发现得以重现。)

3.诗朗诵

那雪夜洒然飘飞的小舟啊,

那张扬飞舞的少年狂气啊,

那孜孜不倦的思索探求啊,

那信手拈来的幽默风趣啊,

那化解无妄之灾的智慧啊,

那泰山崩前的处变不惊啊,

那纯真善良的悠悠童心啊,

好一个魏晋,好一群少年!

好一个魏晋,好一群少年!

五、第四小组(小主持人——刘媚媚)

辩论主题:现代社会需不需要张扬个性

不是严格意义的辩论,各抒己见即可,围绕《世说新语》和生活实际来谈。

1.组员自由发言

2.主持人总结

3.其他小组点评

师补充:刚才辩论中一度提到个性打扮去了,鲁迅著名的讲稿《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考据了魏晋时期,兴起“服石”之风,称“五石散”,服后烦热,士大夫于是到处“行散”乱窜或睡卧路旁,以显示其高贵。鲁迅说:“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在现在这两样肯定是要摒弃的。而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那份洒脱,陈元方不理无信无义之人的正气,嵇康和孔融的不畏强权,尤其是《世说新语》中那些少年的智慧从容,这样的个性值得张扬和传承。

张扬个性需要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在现代社会,偏激的行为不是张扬个性,那是性格扭曲;表面的雕琢不是张扬个性,那是肤浅无知。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张扬个性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勇气。只有真诚、诚实地秀出自我,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才能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六、拓展提升

魏晋风度:来源于鲁迅那个著名的演讲。那些名士在我们印象中“简约云澹,超然绝俗”。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桃花源记》,带领学生了解魏晋时代社会特点。

讲述魏晋风度成因: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赠言: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殷浩)

补充:老师看到了一句“既然来到了人世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那就听从自己的内心,活出个真我来吧。”话糙理不糙。与殷浩的回答异曲同工。

补充:新浪微博老树画画。他的画,总是寥寥数笔,传统的古典山水背景,更绝的还有与画面相配的一首首率性小诗。昨天他更新的微博是:我像花儿一样开过了,我像麦子一样飘过了,我像自己一样活过了。我孤坐于天地的额尽头,面对空旷的田野微笑。

班级读书会 篇8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人人爱读书

“阅读是母语学习的核心环节,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 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儿童文学作品给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 孕育着美好的情感, 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人人爱读书。

实际教学中, 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保证学生阅读时间每周不少于200 分钟。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有好书读, 读好书。举办阅读专场, 在低年级开设绘本、故事阅读课, 高年级学生则开设导读课、交流课, 给学生的阅读创造了最佳的阅读氛围。

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良莠不齐。作为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 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学期, 我会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张精心选择的书单, 书单的内容既涉及中外儿童作家作品, 同时考虑文本的知识面和深度, 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每月一书。

这是我班五年级上半学年的每月一书书单:

二、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 人人乐读书

“水不激不跃, 人不激不奋”。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可喜的是, 学生天生就争强好胜,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评价措施, 如选拔书香小队、评选小书迷、开展阳光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提高阅读质量, 我们每学期按计划“考级”。说是“考级”, 其实是共享阅读的乐趣。以下就是和书单一起制订的阅读考级单:

通过考级, 学生在享受到阅读的成功后, 会自觉地扩大阅读范围, 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伴间效仿的范例, 这样班级中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三、提供充裕的读书机会, 人人有书读

推荐了书单, 定下了计划, 提供了时间, 激发了兴趣。可是, 书从哪里来? (1) 自己买, 到书店选购或网购。 (2) 借阅, 学生间借阅或去图书馆借阅。 (3) 漂流, 班级图书漂流活动, 有书的漂向无书的。绍兴图书馆的流动大巴定期进入我们的校园, 更是锦上添花。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数字化管理的图书馆不愧是一个好去处。教室读吧有个书柜, 里面有学生自愿捐献的课外书, 大家可以自由挑选, 自由阅读。最后殊途同归——人人有书看。

四、寻求最佳的阅读策略, 人人会读书

班级读书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课。读书要想有收获, 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 而在独立阅读刚刚起步的小学阶段, 学生自己往往不能很快地摸着门径, 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 不仅收益甚微, 而且还会使学生在观念上产生偏差, 以为课外阅读只是粗略的阅读, 不需要精研, 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 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因此, 有必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课, 教师可以借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实践证明, 只有教给学生可操作的阅读方法, 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真正地把书读多、读好。下面以高年级的班级读书会为例,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读书活动课中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

1.导读课。经常有教师或是家长会问:对于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 我们怎么引导他们去阅读呢?

(1) 看封面, 增期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出示封面, 教师高质量的阅前导入, 能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走入文本。这样教师无需再多说, 只要把剩下的时间全都交给学生, 便可让他们一睹为快, 美美地“读个饱”。

(2) 看插图, 猜情节。出示书中的插图, 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故事情节。这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游戏, 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描述。所以, 每次组织学生玩“看插图, 猜情节”的游戏时, 学生都情绪高涨, 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你想知道作者到底是怎么写的吗?”学生此时已经在第一时间打开书要一探究竟了。教师导读的目标也顺利达成。

(3) 听故事, 设悬念。故事人人都爱听。教师为学生讲故事时, 在学生情感交迭、期待下文之际, 突然戛然而止, 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欲知后事如何, 请自读原文。”于是, 学生个个精神抖擞, 纷纷要求一睹为快。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主动阅读, 这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交流课。

(1) 站点更新。有了书源, 我们就可以开始阅读了。阅读的第一步, 就是让每个学生跟上阅读的进度, 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交流课中展开讨论, 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 我为每一本书设置了长达一到两星期的阅读章节安排, 以督促和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这本书的相关章节。以《女巫》为例:

12月11日:女巫的座右铭是什么?

12月12日:那个“自言自语”的女巫下场如何?

12月13日:女巫大王为什么让女巫买下糖果店?

12月14日:在女巫们看来“慢性变鼠药”妙在什么地方?

12月17日:那位闻到狗屎的女巫叫什么名字?

12月18日:这妙不可言的主意是什么?

这样的做法类似“有奖问答”, 问题很简单, 答题本身就是为了督促学生去看书。只要看过书, 就能够回答出问题, 所以, 大部分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2) 论题设置。班级读书会不同于语文课。语文课涉及面较多, 既要关注人文性, 也要兼顾工具性, 而班级读书会的任务则简单许多:营造读书氛围, 激发阅读兴趣, 交流读书感受, 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达到此项目标, 找到讨论的“点”, 设置两难问题, 激起学生的辩论, 是一条重要的阅读策略。

以《夏洛的网》为例, 书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坦普尔顿。它是一只好吃懒做、以取笑他人为乐的老鼠, 但是, 它在最后时刻帮助了小猪威尔伯, 拿回了夏洛的卵。教师适时引导, 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待老鼠坦普尔顿的?

面对这样一个两难问题, 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正方:坦普尔顿虽然习惯不好, 可它并不坏, 它喜欢收藏一些不正常的东西, 在公鹅、母鹅的眼中没有任何优点。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它, 但是如果它没有收藏那只坏蛋的话, 夏洛可能就没命了。

反方:我不喜欢坦普尔顿。它是一只骄傲自大、不讨人喜欢的老鼠。它总喜欢把某些功劳给自己, 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谦虚。

通过这种辩论式的讨论, 学生对坦普尔顿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坦普尔顿这样相对复杂的人物, 学生已经不是最初简单地认为“好”或是“坏”, 而是学会了辩证地看待人物。

(3) 情节梳理。在班级读书会上, 既需要热火朝天的讨论, 也需要安安静静的思考。如果学生认真阅读, 对书的情节了如指掌, 就能准确画出其中的“情节图”。

以阅读名著《西游记》为例。让学生小组合作, 画出“西游路线图”。这是一项大工程, 我们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去读《西游记》, 然后每个组都花费了超过一周的时间来绘制“西游路线图”。图中人物众多, 除了唐僧师徒, 还有各色妖魔鬼怪, 所到之处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而如何安排唐僧师徒的“八十一难”更是绘制当中的难点……绘图的过程如同亲身经历了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所以绘制“路线图”, 无异于罗列作文提纲, 而对于《西游记》这样的鸿篇巨制, 学生绘制的“西游路线图”, 相当于再现作家吴承恩当年的创作构想。当学生看到自己完成了一项最初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 纷纷为自己点赞。

(4) 故事延续。一本书看完后, 我们的阅读却并没有结束。我会推荐作家的不同作品给学生继续阅读。有的教师习惯于在学生看完一本书后布置一个作业:读后感。说实话, 学生并不喜欢。但是如果将读后感稍微“包装”一下, 学生就会乐于接受了。

例如, 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余亚》 (相当于《读<轮子上的麦小麦>有感》) , 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麦小麦, 我绝对不会跟她走, 但同时, 我也会同情她。她是一个自私的人, 因为她把麦小麦丢下, 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当她失去幸福时, 又跑回来要回这个女儿, 她把麦小麦当成什么啦?一个玩具?一个想要就要的物品?

自主、开放、合作、交流的班级读书会, 让学生爱上了读书, 使阅读成为意想不到的“悦”读。

班级读书会 篇9

(师大屏幕出示奥地利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的封面放大彩图)

师:来, 让我们一起大声念出书的名字———

生:人人都叫我捣蛋鬼。

师:猜猜看, 这本书可能写些什么呢?

生:写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

师:你感觉这个捣蛋鬼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肯定是男孩。

生:也可能是女孩。

师:瞧, 他来了——— (大屏幕出示主人公的形象图) 故事的主人公啊, 是一个奥地利的小男孩, 他和你们差不多大。你们听, 他在和你们打招呼呢:“嗨, 大家好!我叫弗朗兹。”听清了吗?他叫———

生:弗朗兹。

师:瞧, 他用一片树叶遮住了自己的脸。你感觉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他又顽皮又机灵。

师:其实呀, 小时候的弗朗兹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故事就是从他小时候开始讲起的。故事开始了———

(生兴致勃勃坐直了身子, 师模拟播音员读。)

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各位听众, 现在是名作欣赏时间, 请听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朗诵:陈老师。掌声鼓励一下。

(生笑着鼓掌)

师:请听第一集:弗朗兹如何证明自己。

(师朗读)

……弗朗兹长着一头金黄色的卷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和一张樱桃般娇嫩的小嘴儿, 还有他那张总是红扑扑的小脸蛋。绝大多数人都认为, 只有漂亮的小姑娘才会是这个样子的。

弗朗兹对自己长得像个女孩这件事情, 感到特别的气愤, 因为有些小男孩认为他是女孩而不愿意和他玩。一个星期天, 弗朗兹无所事事, 趴在厨房的窗户上向外张望。

(师大屏幕出示小说插图:窗台上, 弗朗兹无所事事、落寞的样子。)

师:什么叫“无所事事”?

生:无所事事就是没事情可做。

师: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生:有的, 一个人在家里, 作业做完了, 又没啥可玩的, 无所事事。

生:这种感觉挺没意思的, 很孤独。

师:弗朗兹希望能有个伙伴儿。恰好, 他看见楼下的院子里站着一个男孩子。

(师读书并配以动作)

这个男孩一边吹着口哨, 一边在院子里四下转悠, 他的脚正巧碰到了一个铁皮罐子。“哐当!”他踢了一脚。他的力气可真大, 罐子“嗖———”的一声, 飞过院子, 落到了院子的另一头, 男孩追过去“哐当”又补上一脚。

师: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

生:很顽皮的男孩, 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男孩。

师:弗朗兹打算去找这个男孩玩一会儿。下楼之后, 弗朗兹没有直接去院子, 而是推出了他的自行车。骑着车子绕啊, 绕啊, 绕着那个男孩转圈圈, 还不断地按喇叭。

(师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弗朗兹骑在自行车上无比神气地驶过来。)

师:他想干什么呀?

生: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让那个男孩发现他。

(师接着往下读)

终于, 这一切引起了那个男孩的注意。他不再吹口哨了, 喊道:“嗨, 喂!你叫什么?”弗朗兹刹住车闸, “噌”地一下从车上跳下来, 柔细清脆地自豪地说:“我叫弗朗兹!”

“噢?哈!哈哈哈———笑死人了!女孩子怎么能叫‘弗朗兹’这个名字呢?”

弗朗兹有点激动, 他说:“女孩子 当然不能 叫这个名字, 但是, 请注意———我, 不是女孩!”

然而, 这个男孩完全是一副相信自己正面对着一个可笑的谎言的样子。

师:正当弗朗兹满身是嘴也说不清的时候, 瞧, 谁来了?

(师大屏幕出示动画:弗朗兹的邻居小女孩佳碧出来倒垃圾。)

师:那个男孩看见佳碧过来, 指了指弗朗兹, 问道:“嗨, 她说自己是男孩。真的?假的?”佳碧微微一笑。不知为什么, 弗朗兹觉得佳碧的笑显得别有用心。什么叫“别有用心”?

生:可能……可能佳碧不会帮他。

(师接着往下读)

佳碧幸灾乐祸地说:“啊, 什么?胡说八道!弗朗西斯卡, 你又在撒谎了!”接着, 她转向那个男孩, 说:“没办法, 她总是爱说她是一个男孩。”然后佳碧飞也似的跑回楼里, 咯咯地笑个不停。

“你这个无赖!”弗朗兹气急败坏地大骂佳碧。

男孩叹了口气说:“你简直太蠢了!”转身走开了。

师:说说你的感觉。

生:我感觉弗朗兹很委屈。

生:现在弗朗兹又急又气。

生:弗朗兹急得没办法, 急哭了。

师:看来, 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证明自己是个男孩了。可怜的弗朗兹会怎么做呢?他毅然决然地拉下裤子, 把内裤也拉下来, 拉到膝盖处。 (大屏幕出示弗朗兹拉裤子的惨样) 真是悲壮啊!

(生惊讶 , 笑。师接 着往下读。)

弗朗兹理直气壮地大喊起来 :“你现在 终于相信 我了吧!”那男孩目瞪口呆。

就在这时, 男孩的姑妈, 弗朗兹的邻居贝尔格太太看到了这一切, 她一阵风似的冲到院子里, 冲着弗朗兹怒吼:“你这个小野猪!你一点都不害臊吗?”她一把抓起弗朗兹的裤子, 把弗朗兹拖进楼里, 拖上楼梯, 拖到了他家的门口。门铃按得震天响。妈妈急忙来开门, 贝尔格太太愤怒地叫道:“您再也不要让这只小野猪下去撒野了!这小子会把所有懂规矩的孩子带坏的!”最终, 贝尔格太太在弗朗兹妈妈的道歉声中下了楼。 (生接读) 从那以后, 贝尔格太太再也不用正眼瞧弗朗兹, 虽然弗朗兹还是每次都很有礼貌地向她问好, 她却视若无睹。

师:什么叫“视若无睹”?

生:就是好像没看见一样。

师:贝尔格太太为什么会对弗朗兹视若无睹呢?

生:因为贝尔格太太觉得弗朗兹是个不害臊的家伙。

师:是啊, 可怜的弗朗兹, 可爱的弗朗兹。第一个小故事结束了, 在故事里, 我们都认识了谁?

生:小弗朗兹。

生:弗朗兹的朋友佳碧和小男孩。

生:还有很生气的贝尔格太太。

师:哈哈, 看来, 这些角色已经印在你们的小脑瓜里啦。

第二课时

师: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弗朗兹也在 一天天地 长大 , 很快, 他就长成了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大男孩儿了。请听下一个故事, 看看弗朗兹对什么不满。

(师读故事)

弗朗兹总是对妈妈说:“我们班上几乎所有孩子的家里都有有线电视, 他们能看到二十多套节目, 我们家却没有, 看来看去就那三个台。因为这个, 我在班里总是显得很傻。”

师:这天, 孩子们又聚在一起, 热火朝天地讨论一部电视剧, 弗朗兹仍然像往常一样, 沉默地坐 在旁边 , 就像——— (指屏幕) 一个傻瓜。

(师继续读故事)

他的同学亚历山大问他:“嗨, 弗朗兹, 你觉得这个片子怎么样?”弗朗兹不想说自己根本看不到这个片子, 于是说:“哦……这个嘛……其实……我没看这个, 我看了另一个电视剧。一个……关于宇航员的……关于另外一个星球……这个外星球的宇航员降落到我们星球上……他的宇宙飞船坏了……”

师:弗朗兹的话里什么特别多?

生:省略号多。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 :他在撒谎 , 所以心里有点……

师:心虚?

生:是的。他不想被当成傻瓜, 不想被同学们小瞧。

(师接着读)

这下子, 大伙都凑过来问他这个电视剧在哪个台。弗朗兹眼珠子一转, 说在卫星六台, 可大家马上说根本就没有卫星六台。弗朗兹嘴硬, 就说他爸爸安装了一个天线, 能收到卫星六台。从此以后, 弗朗兹每天在学校里都要为大家讲卫星六台播放的这部电视剧里发生了什么事。

师:谁来替弗朗兹讲讲?记住, 要眉飞色舞地讲。

(生看屏幕讲)

第一天, 他讲道:“这个宇航员啊, 在森林里为自己建造了一栋木房子。天气特别寒冷, 因为呀, 在这部电视连续剧里的时间是十一月底。尽管天气很冷, 宇航员却很喜欢下雪天, 因为在遥远的高莫星球, 也就是他的家乡, 是没有雪的, 那里只会下一种紫色的、温热的雨。”

师:同学们显然是被弗朗兹的故事吸引住了。第二天, 他讲得更起劲了。请你来读读吧!

(另一生看屏幕读)

第二天, 他对大家讲:“嘿!有两个男孩发现了这个宇航员。但是啊, 他们两个听不懂宇航员说的话, 于是呢, 宇航员就从宇宙飞船中取出一个‘宇宙语翻译器’。这个翻译器能把高莫星球宇航员说的话翻译成德语, 又能把两个男孩的话翻译成高莫语, 你们说神不神?他们两个想尽快帮这个高莫星球的宇航员修好宇宙飞船, 因为这个可怜的宇航员啊, 已经饱受了思乡之苦。”

师:就这样, 弗朗兹每天都给大家编故事, 因为他讲得绘声绘色, 来听他讲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连隔壁班级的同学都凑过来了。第三天, 他讲的故事谁愿意读读?

(一生看屏幕读)

第三天, 他讲道:“哎呀, 哎呀呀, 被修好的宇宙飞船还是没法起飞, 因为缺少起飞的动力。唉……一天又一天过去了, 这个可怜的宇航员变得越来越虚弱。因为呀, 他带来的食物已经吃完了。他储存的那些食物是一些药丸和牙膏管里的软膏。可他要是吃这两个男孩拿给他的食物呀, 他就会拉肚子呢!哎, 惨啊……”

师:弗朗兹讲故事的名声越来越大, 他的故事也越来越惊险。第四天, 他接着讲。谁还想读?

(另一生看屏幕读)

这一天, 一个男孩给奄奄一息的宇航员拿来了肉桂糕, 是他妈妈烤制的一种很好吃的点心。可谁知道啊, 这些肉桂糕是他妈妈为圣诞节准备的, 现在全丢了。他妈妈认为家里有小偷, 哎呀, 马上就报了警啊……

师:哇, 真够惊险的!每天想出一个关于宇航员的新故事, 对于弗朗兹来说, 倒不是什么难事, 反而让他觉得愉快, 因为编故事恰好是他的专长。 (大屏幕出示弗朗兹得意而陶醉的样子) 来, 让我们读出他的心里话。

生: (笑读屏幕上的旁白) 编故事, 呵呵, 小菜一碟!好有权威感哟!

师:孩子们对卫星六台变得越来越好奇。他们恳求弗朗兹:“我们今天下午能不能去你家?”———他们为什么要去?

生:想亲眼看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

师:那弗朗兹的心情———

生:紧张, 怕露馅了。

(师读)

从弗朗兹开始在学校里讲宇航员的故事以来, 时间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星期了。这天下午, 弗朗兹在家里写作业, 忽然听到“叮当”门铃响, 他想, 准是哥哥忘了拿钥匙了。弗朗兹跑过去打开门———啊!门外站着的, 门外站着的不是哥哥, 而是———

生:是同学们。

(师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同学们一拥而入, 弗朗兹惊恐万状。)

师:此时此刻, 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弗朗兹?

生:进退不得。

生:心惊肉跳。

生:他像热锅上的蚂蚁。

师:这个句子很形象。是啊, 此时此刻的弗朗兹何止是进退不得, 何止是心惊肉跳, 如果有个地缝的话, 他真愿意———

生: (齐) 钻进去!

师:就在弗朗兹办法还没有最后想好的时候, 呀, 三个同学已经跑进了客厅。他们要干什么?

生:找电视。

师:就在这时——— (大屏幕出示配乐动画:钟点工佐克尔夫人怒叫着出现。)

师:弗朗兹和他的同学们听到了佐克尔夫人雷鸣般的吼声。来, 一起来读下面的故事。

(生演读大屏幕上佐克尔夫人的话)

“滚出去!我打扫卫生的时候, 不准你们这些捣蛋鬼待在这儿, 都滚出去!我要铺地毯了, 快点儿!快点儿!快!快!”

师:哎呀呀, 这声音在别人听起来是粗暴的怒吼, 可在弗朗兹听起来, 真是美妙无比。一眨眼, 几个同学跌跌撞撞地退了出去, 一个一个惊慌失措。他们像一阵风似的边跑边说:“对不起!弗朗兹!对不起!”第二天, 在学校里, 弗朗兹给同学们讲了这部连续剧的第八集, 也就是——— (指屏幕)

生:大结局。

师:好, 一起来念这个大结局吧!

最后啊, 宇航员终于能够回家了。两个男孩约好和他一起走。他们计划好了, 在午夜时分偷偷溜出家。哎呀, 糟了!一个男孩晚上刚走到花园门口就遇上了警察, 他们正在抓偷肉桂糕的小偷呢!结果, 抓个正着, 唉!给送到他的父母那儿去了。另一个男孩呢, 在碰面的地点等啊, 等啊, 没等到他的朋友, 他也不愿意去宇宙旅行了。就这样, 神秘的高莫宇航员独自起飞了, 飞远了, 飞远了, 不见了……

师:飞远了, 不见了,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看大家这眼神啊, 心好像也跟着宇航员飞向了远方。听听看, 我要说的下面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 回答要快!准备好了吗?

生: (兴奋地) 准备好了!

师:弗朗兹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生:假的。

师:弗朗兹是个讨厌的捣蛋鬼。

生:假的!我觉得弗朗兹非常可爱, 他做的那些事情, 并不是真的要做坏事或者骗人。

师:弗朗兹很聪明。

生:真的!他讲的故事虽然是编的, 但是编得太精彩了。我喜欢他。

师: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啊, 知道有这么多小朋友喜欢弗朗兹, 就决定把弗朗兹的故事拍成电影。可是, 让谁来演可爱的弗朗兹呢?于是, 很多人都向大导演推荐小演员。瞧, 各种各样的照片像雪片一样飞来。

(大屏幕出示各种各样的儿童照片)

师:哇, 这么多小演员, 赶紧帮导演挑挑, 看看哪个演弗朗兹最合适。

生:我觉得3号合适。3号最像弗朗兹小的时候, 因为他有“红扑扑的小脸蛋”和“樱桃般娇嫩的小嘴”, 像个漂亮的小姑娘。

师:了不起, 你连故事里的句子都记熟了。

生:我选12号, 因为12号的表情很得意, 适合演“编故事”那一场戏, 年龄也合适。

师:要是从咱们班里挑演员, 你觉得谁最合适?

(生兴奋地 四下张望 、寻找)

生:陈书翰最适合演弗朗兹。因为陈书翰个子小小的, 性格非常温和。

生:我们班的文艺委员林丹可以演佳碧, 因为她既漂亮又顽皮。

师:孩子们, 奥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写的这本儿童小说《人人都叫我捣蛋鬼》, 2006年荣获中国“最受孩子们喜欢的十大童书”称号。今天啊, 我们欣赏了这本书里的两个小故事, 想看其他的故事吗? (大屏幕出示目录)

生:我想看《弗朗兹的敌人是怎样消失的》。

生:我想看《弗朗兹怎样解决了一个真正的爱情难题》。

生:我想看《弗朗兹是怎样罢工的》。

师 : 让我们记 住书的名字———

生:人人都叫我捣蛋鬼。

生:老师, 书先借给我们看看吧。

师:送给你们班了。再见, 孩子们!

【评析:读着小男孩弗朗兹的故事, 你一定会喜欢上这个孩子。陈海燕老师选择奥地利儿童文学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的《人人都叫我捣蛋鬼》这本童书, 有其匠心独运之处。这本童书非常适合6~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 非常贴近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能轻易进入故事中, 有感而发, 发挥想象, 练习表达。陈老师的课堂将阅读与生活体验有机结合, 带给我们的是鲜活灵动、轻松愉悦, 让人为之一振。在陈老师的引领下,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弗朗兹的生活, 充满期待地去聆听, 兴致盎然地做游戏, 迫不及待地去表达……这样的教学, 在他们心中播下的是一份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陈老师的课大体可以分这样几个板块:感知阶段———唤醒阅读期待;理解阶段———形成暂时的预期和判断;期待验证阶段———证实或拒绝预期;鉴赏评判阶段———文本意义的具体化、自我化, 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第一板块, 感知阶段。课伊始, 陈老师由猜故事内容引入。“猜猜看, 这本书可能写了些什么?”这是班级读书会的重要环节。谈谈对书的整体感受, 这对一本书的阅读极其关键, 有助于孩子们更快进入文本视野。因为孩子们最先接触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题目、题材和体裁等, 包括封面提供的文字、图像信息。这些最先接触的内容刺激了孩子们的视觉神经细胞, 唤醒了他们的阅读期待, 使孩子们形成了最初的有关这本书的期望和猜测。

第二板块, 理解阶段。随着阅读的深入, 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情节不断地发展, 弗朗兹的命运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不断地产生了新的预期和猜测, 但这种判断和预期只是暂时的、零星的, 很快又被下文的内容代替, 从而产生新的预期。在这一阶段, 陈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可怜的弗朗兹会怎么做呢?”这些问题激发孩子们有依据地进行猜测。孩子们猜得五花八门, 再听老师讲后面的故事, 心中就有了对比。他们在比较中、在想象中阅读, 想象力就在阅读期待中被激活, 理解力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提升。

第三板块, 期待验证阶段。这一阶段是这节课的高潮所在。当弗朗兹撒谎说看了一个电视剧时, 陈老师不失时机地问道:“弗朗兹的话里什么特别多?”孩子们便从省略号体会到了弗朗兹说话时的吞吞吐吐。当弗朗兹的同学拥入他家想看电视时, 陈老师及时启发学生:“此时此刻, 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弗朗兹?”学生用“进退不得”“心惊肉跳”“像热锅上的蚂蚁”等语言来描述。当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融合时, 就进入到了一种理想的阅读状态, 这也是作家刻意想要达到的作品效果。真正的童心读童心, 才会有共鸣, 也一定会有共鸣。产生共鸣, 和书里的人一起紧张, 一起兴奋, 一起害怕, 一起开心, 孩子们的阅读没有比这更令人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第四板块, 鉴赏评判阶段。这是一个完整阅读过程的终结。陈老师请孩子们帮导演挑选演员, 看看哪个演弗朗兹最合适。这一任务的设计极为巧妙, 既使学生对文本意义、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具体、更明确、更自我化, 又创设了情境, 引导学生在表达中运用了所积累到的优美语句。从本班同学中挑选演员, 更拉近了文本与孩子们的距离。原来, 弗朗兹、佳碧就在我们身边啊!孩子们愉悦地与文本对话 , 各抒己见, 超越文本, 不断地创新文本的意义。

本教学还有三大亮点:一是师生互动朗读恰到好处。只有让每个孩子都熟悉要学习的阅读内容, 孩子们才能进入书中, 展开深入讨论。二是陈老师始终强调孩子们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知道, 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 并不缺少听、读、写, 但是“说”的这部分较缺乏。所以, 陈老师借阅读课的讨论与发言来加强孩子们的语言实践活动, 提高孩子们表达的能力。三是注重教给孩子们阅读的策略。比如, 阅读中遇到“视若无睹”等生词, 陈老师就教孩子们利用上下文的线索,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推想生词的意思。再如, 阅读后采用“真假游戏”引导孩子们回忆故事的角色、故事发生的地点、事件等, 以“想看其他的故事吗?”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从而使孩子们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班级读书会 篇10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最著名的作品。这是一部以教育为目的的儿童文学作品, 它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 歌颂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高尚情怀, 鼓励人们消除阶级观念, 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 努力实现各阶级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作者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他的作品以真挚、火热的心, 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穷困的生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 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

【设计理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行为, 教师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班级读书会这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所感畅所欲言, 还要通过分享彼此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做到随性而不随意, 即依自己的习惯、经验、个性来选择。有技术支撑的阅读, 方是有效的阅读, 进而走出文本, 感受生活, 体会现实生活中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

【阅读目标】

1.初步了解并体会不同读书方法各自的妙处。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并从师生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3.在个体阅读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对本书主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描述】

一、名言分类导入

1. 出示三组名言:

2.小结:屏幕上的都是有关读书的名言, 第一组讲的是——读书的态度, 第二组讲的是——读书的作用, 而第三组讲的是——读书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我们读的书就是——《爱的教育》。

二、方法荟萃

1. 师:

同学们近段时间都在阅读这本书, 谁能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你是怎么阅读这本书的?

2. 交流: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把最精彩的部分好好品味一下。

师:他刚刚所说的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一字一句细细品味。 (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同时小结该种方法的特点) 同学们, 有些好的书籍信息量大, 含金量高, 如同上好的牛肉干, 极少水分, 句句精髓, 我们大段大段地读, 难免会消化不良。所以必须边读边加以思考, 细细品味。

生:我在读书的时候喜欢用笔将一些好的词句摘录在小本子上, 或者在边上写点东西。

师:同学们, 他说的这种方法让我想到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 他特别擅长做读书卡片, 读书时见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张卡片上, 他读了几十年书就做了十几万张卡片, 很厉害。读书的时候做批注, 提炼一些有用的东西, 就算没有白读。 (教师随机在黑板上贴方法标签)

3. 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 阅读书籍有那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 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 看看哪种方法最受大家的欢迎。 (在学生选择较多的三种方法之前打上五角星)

4. 师:

那么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走进《爱的教育》之每月故事。

(出示每月故事目录:伦巴第的小哨兵、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爸爸的看护人、费鲁乔的鲜血、公民荣誉奖章、六千里寻母——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客轮失事)

5. 师:

在上周的作业单中, 有较多的同学选择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现在我们分组再来读一读, 每个小组先商量下你们将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这个故事, 读完之后小组讨论, 彼此之间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选择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沉浸于阅读)

三、有方法引导的阅读交流

选录:

1. 第一组:

(1) 王佳宁同学:我是采用我最喜欢的批注法来阅读这个故事的, 我把朱利奥内心说的一些话摘录在我的小本子上, 反复读一读, 让我很感动。

(2) 乔英琪同学:我也是采用批注法来读的, 我在读到朱利奥内心很矛盾的时候, 用铅笔在旁边写了:“朱利奥, 你向父亲说明情况不就没事了啊, 我都替你感到不值。”

2. 第五组:

(1) 郑熙媛同学:我读了很久很久, 我把自己当成了故事里面的人物, 读完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只想哭。

(2) 余子涵同学:我也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去读了这个故事, 我觉得里面的朱利奥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懂得替父亲分担家里的困难。父亲其实也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才会错怪他的。

四、呼应课始总结

出示课前有关读书方法的两句名言, 齐读。

总结:同学们,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选择合适的方法读书, 我们将养成天下最好的个人爱好, 结交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书籍, 我们必将得到无尽的智慧!

【教学反思】

有这样一本书, 能够做我们的老师, 那就是——《爱的教育》, 一部全世界儿童、老师、家长必读的书。它用安利柯的日记讲述故事, 这些事情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中间, 孩子们通过读故事学会做人。

作为一部名声响彻全球的作品, 里面的每一个故事虽不惊天动地, 但却有着感人至深的爱, 学生或多或少感受过、交流过、体会过。而笔者开的这堂班级读书会, 则是另辟蹊径, 从读书方法着手。没有合适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也就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 甚至无法把书读好。在这堂课上, 同学们通过分享并交流彼此的读书方法, 认识到这些读书方法的特点, 从而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阅读书籍并尝试获得新的感受。反思这节课,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始“主角”亮相自然

课始笔者与学生一起分享了古人有关读书的三组名言, 而且羊皮纸卷轴的背景很好地契合了书香氛围。视觉、听觉的融合挑起学生思索的兴趣, 从读书的态度到作用以及方法, 如剥茧抽丝般逐步在读书方法上落脚, 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心扉, 引导学生进入读书方法的天地。“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 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接下来就是将这种倾向明朗化。

二、交流基于学生实际

学生们平时阅读书籍的方式其实也各有不同, 只是他们并未知晓, 这些差异就是形形色色的方法。本堂课是一个读书方法交流会, 学生在交流了自己平日里都是怎么阅读书籍后, 果然发生了火花的碰撞。笔者在当中穿针引线, 抓住各个学生随性的说法, 结合他们的讨论呈现了一些读书方法, 然后学生就这些方法进行讨论, 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倾向, 有共识, 亦有不同见解。这样的交流氛围无形中推动了学生对读书方法的探索兴趣, 同时也交流了学生的心灵独想。

三、方法引路, “引”出新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起对书的酷爱, 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既然有一些读书方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青睐, 那么赶紧趁热打铁, 利用《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 借用小组合作模式, 先讨论采用何种读书方法去读, 接着阅读故事, 读完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 形成新的认识。

如金家瑜同学事先也阅读了《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这个故事, 当时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 儿子知道父亲很辛苦, 就每晚帮父亲工作”, 而在交流会上她是采用了一字一句细细品味的读书方法去阅读, 对文中各人物的语言字斟句酌, 她交流时的体会是“我觉得朱利奥是个爱家庭的孩子, 父亲这么责骂他, 他都没有顶嘴, 依旧帮助爸爸工作, 没有一个孩子能做到!而且他似乎要生病了, 还是没有放弃帮父亲做工作的事, 真是爱家庭”。通过细细品味书中细腻的语言, 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受更深了一层。蔡雅雯同学事先阅读的是《公民荣誉奖章》, 她在作业单上写下了“我们一定要学习皮诺特勇敢、无私的精神”, 而在交流完读书方法后, 她采用了主人公代换的方法阅读《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 摆脱了时空的束缚, 穿越到了18世纪的意大利, 在文中各角色之间互换, 在交流时她说:“朱利奥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 每天不分昼夜地为父亲代笔, 生怕父亲太辛苦, 宁愿自己精神疲惫也要一直做下去, 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她还说在交流的时候, 周边几个人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选择主人公代换的读书方法, 学生是很有兴趣参与到所阅读的故事中去的, 穿越时空, 进入深层的精神世界, 这样的阅读让学生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当然, 也有特殊的例子。一直坚持采用批注法进行阅读的王小雨同学, 和小组成员商量后运用一目十行的方法进入文本, 结果她早早地示意读完了。平时交流积极、畅所欲言的她, 在本堂交流会上却不见其踪影, 课后她无奈地向笔者说明如此快速读下来只是基本了解了一个大概, 并未有深刻的体会。看来一目十行的方法有其特殊的适用性, 可在引导学生阅读网络新闻、报纸杂志之类的文本时采用这样的读书方法。

四、教师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蒋军晶老师说过:“班级读书会流程不要太精细, 问题不要太琐碎, 形式不要太呆板, 气氛不要太严肃。”随性而不随意, 也是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者——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不能有角色固定感, 把自己固定于引领者、判定者等角色, 应该随着学生的发展让自己在一节课上呈现出多个角色。

教师有时是孩子的阅读伙伴。师生一起阅读, 融入故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 设身处地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感受悲欢离合, 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故事中的爱, 进行无压力的阅读, 从而达到读书获益的目的。

教师有时还是课堂中的“弱势者”。优秀的书籍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是因为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样, 班级读书会也要兴趣盎然, 引人入胜。要让学生感兴趣首先就得平等, 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判断力, 教师应以平等的姿态甚至“弱势者”的形象参与学生共读, 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阅读神情, 以崇拜的耳朵去聆听孩子的声音。

构建读书型班级的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 小学 读书型班级 实践研究

读书型班级是能够进行自我激励、互相学习、具有无限发展潜能的班级。构建读书型班级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肯定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促进个人和班级共同成长。

一、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激发读书热情

1.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营造书香氛围。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展板、软墙、黑板充溢着浓烈的书香。班级设有:“名言角”“开卷有益”收获栏,“图书角”“读书成长记录袋”,里面装有: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小报等。这些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建立读书激励制度,努力力争上游。每学期根据读书的数量可被评为“小书虫”“小书谜”“小硕士”“小博士”称号,在标兵榜上粘贴晋级照片,并在“读书成长记录袋”中记录本学期读过的书目。

二、把握有利教育契机,拨动读书心弦

1.听说故事,激发读书兴趣。大多数孩子在12岁之前,聆听理解能力比阅读理解能力高,从“听”书中孩子获得的教益极为明显。为了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我曾用过激发想象、设计悬念、展示书籍的魅力等方法。课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书体会,讲一讲书中吸引自己的情节,预测接下来的内容,相互间的交流更能刺激孩子们坚持读书。教师追问,适当引导,使孩子们感到读完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并不是一件难事。

2.交给方法,掌握阅读技巧。阅读不仅需要广度,还需要有深度。课堂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学会阅读。让学生知道:我们读书不仅是要获取知识信息,还要积累语言,提升思想水平。阅读要勤于思考,课堂上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与文本、主人公、作者进行多重对话,加深理解,深化感悟。

3.相互提问,开卷寻求答案。班级开展“每日一问”的活动,问题可以是老师向学生提,也可以是学生向老师提,更多的是学生向学生提。如果对方答不上来,可以告诉他如何求得答案,以此來扩大彼此的阅读范围。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胸中有笔墨

1.学期初制定读书计划,定期进行总结。每个学期初学生都要制定自己本学期的读书计划,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要强。起初,同学们制定完计划后相互展示交流,学习别人好的设计加以修改,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读书计划。计划一旦完成,严格执行。每周、每月要检查自己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汇报。

2.填写读书情况一览表,记录每日读书所得。每天要保证至少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统一要求后,学生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每天如实记录“每日读书情况一览表”,记录每天读的书目、页码、阅读时间,并让周围的人进行评价。双休日依然要保证阅读时间,努力让读书成为每日必做的一件事。自我约束不够、执行不严的同学,小组评价发挥集体监督的作用。

3.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梳理一周读书收获。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口语和书面表达是对学生阅读思维的检测。引导学生写读书随笔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记忆。学生从摘抄好词好句起步,到赏析精妙语句,再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围绕一个线索列出提纲,让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作者的观点、文章结构等更加清晰,再到领会人物个性,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言。如果能将读过的文章、书籍进行批判式阅读,就更能提升阅读的层次。

4.每月一次读书交流课,心灵碰撞思绪飞扬。大量的“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我们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要激励学生将书中的语言外显出来,多种形式有创意性的表达,丰富学生的语言,这才是读书的要义。每月专门选择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汇报交流课,这是学生收获展示、思维碰撞、心灵飞扬的绝佳时机,也是落实读书推广活动的重要阵地。

班级读书会 篇12

班级读书交流会作为一个有组织的集体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参与阅读、自主交流,因此,交流会的书目应由学生提供。开学不多久,在课文《一本男孩必读的书》的带动下,全班学生自发地掀起了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潮。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书中鲁滨逊这一形象不墨守成规,倾心开拓,三番五次地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后,他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这样一部冒险小说,这一传奇人物,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班级读书交流会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应运而生。

一、精彩回放——创设交流氛围

学生读完全书,对其中最基本的东西掌握得如何?这是教师最需要知道的。经典名著大多是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理清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全篇,也告知学生:阅读一本书,首先得知晓故事的梗概。

《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会上,为调动交流会的氛围,笔者通过多种形式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以接力的方式交流“鲁滨逊一生都漂流过哪些地方”;以知识竞猜、学生提问的方式交流故事内容;以展示学生读书批注的方式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多样的检查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读书会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品味人物——进行心灵对话

“一部好的经典名著,一定会有深入人心的人物”。经过多次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学生们对故事中的人物特别敏感。交流会之前,笔者调查了学生阅读时的关注点,发现每个人都对鲁滨逊这个人物特别感兴趣,于是话题就这么诞生了——

鲁滨逊这个人物,吴缅的评价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你认可他的评价吗?在学生认可吴缅这一评价之后,接着讨论:“在你眼中,鲁滨逊还是个怎样的人物?”“鲁滨逊这漂流的人生,有人说是精彩的,有人说是坎坷的,也有人说是不幸的,你是怎么看待他的人生的?”两个问题逐层展开,形成一个有一定意义的逻辑结构。

现撷取部分学生的现场交流:

生1:我觉得鲁滨逊还是个十足的冒险家。他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一心向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

生2:我还觉得鲁滨逊是个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这28年来,他没有等待,总是在行动,在追求。

细细聆听,你会发现,这些针对书中主人公鲁滨逊的闲聊,让学生的思想在激荡,在碰撞,一个互补的阅读交流状态就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优质的读书交流会,是所有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在互相分享阅读感受的同时,逐步明晰、深化自己的体验与认识。

三、成长启迪——获得人生感悟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定的现实生活,因此,读书交流会还应关照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作品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点,帮助学生跳出书本看生活,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拥有更多的人生体悟。《鲁滨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上,能从话题设计中看到这样的培养目标。

上一环节提到的两个主要话题“在你眼中,鲁滨逊还是个怎样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待他的人生的?”是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概括与提炼,学生在提炼的过程中,也收获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生感悟。

生1:身处逆境、坐以待毙、怨天尤人是没用的,只有自己救自己,才是摆脱困境的最佳选择。

生2:在困境当中心态非常重要,我们有的时候不是被困境所困,而是被自己的心态所困。

生3:只有经过一番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强大。

学生完全沉浸在作者笛福所营造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殿堂中,他们读懂了“漂流”的真正内涵,从中汲取着正面的人生感悟、精神力量。如此丰厚的人生感悟,也许是一个人用一生也无法体验得到的,但是学生却能在阅读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本有形的书,却能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这就是“最是书香能致远”。

四、经典百味——好书大家分享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它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之外,吸引读者的还有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魅力、小说创作上的语言魅力等。“经典百味”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小说的经典之处,来进行好书推荐。长期这样训练,对学生获得文学阅读能力与方法将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生活》杂志1985年在百万读者中展开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佳书”活动,最后推选出的10本“最佳书”中,《鲁滨逊漂流记》排名第二。这本书“最佳”在哪里?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能说出几点理由?

在音乐烘托出的温情的氛围中,学生向在场的几十位听课教师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从情节的曲折离奇,到人物的深入人心,再到语言表达上的魅力,如:采用第一人称的独特的叙述视角,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等,推荐理由一条接着一条,使听课教师心动不已。

及时地展现读书的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化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具有积极作用。交流会上的种种交流如果是“阅读无痕”,书面形成的文字就是“阅读有痕”。课前,学生做了不少阅读“有痕卡”,有摘录书中精彩语段的,也有摘录书中地理知识的。如:对人物(鲁滨逊、星期五、船长)的分析、人生的感悟、与现实生活的对照等等,更有一个学习小组别出心裁,将组内成员各自阅读的体验编成读书小报,内容丰富多彩,有作者简介,还有对作品人物进行的分析描述等,读书小报的内容完全由各书友组自行决定,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编排完成。这样的一个过程正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出发的。

上一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标志下一篇:地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