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2024-10-26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共12篇)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1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文化, 是城市之魂。城市建设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以构建“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 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当前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薄弱, 要实现城市文化大力发展的目标, 就必须突出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设施服务功能, 推进文化科技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要紧紧抓住“十二五”中央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 收集项目、包装项目, 积极与中央对接, 努力争取到更多的文化项目和资金, 应以加快完善公共文化体系, 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

二、建立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

全民阅读工作关乎国民素质、综合国力和民族的未来, 也是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 因此要重视全民阅读体系的形成,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成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是以构建书香城市阅读文化共同体为目标, 形成一个由写书人、出书人、卖书人、读书人所共同组成的阅读文化共同体, 这也是全民开展阅读活动的新模式。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摆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要在营造政策环境、发动社会力量、打通相关产业上下游、优化阅读文化生态链等方面进行重要的战略布局和统筹协调, 在城市阅读文化发展的整体宏观目标与市场主体、社会个体的微观需求之间找到结合点, 在共同体中形成合力。

全民阅读工作要以优化阅读文化生态为出发点, 以建立政府倡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长效机制为最终目标, 使城市的全民阅读活动显得去功利化、去地域化, 以彰显社会主义文化主流价值。相关文化部门应出台一些有利于全面阅读的相关政策, 引导扶持实体书店发展配套设施, 积极为优化全民阅读的文化生态环境作出努力。比如通过名家荐书、经典导读、文化讲坛等阅读服务措施传递文化价值, 不断提高民众阅读的深度和品位, 为城市全民阅读文化提供示范平台;媒体联盟充分发挥媒介宣传作用来推介优质阅读内容和阅读活动;各大书店设立精品图书展销专柜专架, 坚持服务惠民等, 以此来在城市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使得图书能对群众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影响力。

在全民阅读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群体的阅读环境与质量, 这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实践中, 可以建立一些专门供青少年阅读的服务网站——“青少年读书网”, 配合网站可开展一系列网上网下的互动活动, 如网页制作大赛、征文活动、网络书评大赛”等, 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青少年健康阅读, 让“书香进校园”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三、落实各项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在形式表现, 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相关部门要按照发现典型、引导扶持、表彰奖励、以点带面的思路, 在群众中间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影响的民办文化典型, 大力扶持和发展以民办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大院、农民书屋、农村个体放映队和民间剧团, 使群众自办文化逐渐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力量。近年来, 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立足当地城市的特色文化土壤, 把文化建设切实作为了发展城市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应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以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社区 (乡村) 文化为载体,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 全面展示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市民饱满的精神风貌, 要能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特色,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硕果累累。

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为例, 应充分发挥广场文化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性、广泛性特点, 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青年节”“教师节”“妇女节”等节庆日, 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节庆文化活动和各类文化赛事活动, 并以节庆文化活动为契机, 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 传播先进文化。广场文化特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 不仅能很好地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提升城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 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且还能对外展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的秉性、积极进取的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四、大力开放群众文化场所

各级文化 (群艺) 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 都是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国家政府之所以要投资建设这些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目的就是为了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活动, 以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场馆, 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 都应该毫无例外地向群众免费开放, 都应该尽可能多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这是公益性文化活动场所的基本职责, 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起码要求。除了要向大众免费开放以外, 市财政可设立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专项资金, 同时转换机制、提升水平, 打造新的服务品牌,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再有一点, 要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 (社区) 文化室建设的支持力度, 同时对基层馆站的运作经费给予补助, 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都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 因此应着眼于当前不断发展的社会格局,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提高群众文化建设质量, 为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提高综合竞争力, 必须把发展文化事业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建设实施的各项措施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实施

参考文献

[1]于宝静.如何加快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建设[J].考试周刊, 2012, (67) .

[2]龚丹霞.浅析如何加强当今群众文化建设[J].魅力中国.2009, (19) .

[3]陈宇青.如何推进社区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 2013, (10) .

[4]邵木江.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J].文艺生活, 2013, (02) .

[5]黄敏.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11) .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2

群众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培育文化市场,加强人才储备和完善文化产业配套资源的必经过程,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和归宿。借繁荣群众文化活动之帆,行文化产业发展之船,是夯实基层文化基础,扎实有效地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必经之路,也是确保文化“惠民”、“富民”,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群众文化有机共融、协调发展的有利途径。根据xx市实际,现制定xx市群众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实施方案。

一、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升城市品位和影响力,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关键在于培养和选拔一批热爱文化工作、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业务精干、甘于奉献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目前,全市群众文化人才建设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才较少;三是年龄结构老龄化,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四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对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适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一支业务强、素质精的人才队伍,因此,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十分紧迫。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理念,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宣传激励四个环节,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推进xx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着力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区域文化经验的崭新飞跃。

三、工作目标

1、培训目标:大力加强以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艺术专业人才为主体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人才工作新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群众文化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2、结构目标:力争到2015年底,全市新培训群众文化人才总量为xx人,其中专兼职行政管理人才xx人,农村群众文化实用人才xx人,城市社区文化实用人才400人,农村文化经营人才100人,城市社区文化经营人才100人。

3、机制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方式,努力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社会化文化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完善多渠道、多方式的文化教育和培训制度。

四、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培养专才

1、建立和持续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库,明确培训目标和数量。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是2013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通过人才库建设,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文化人才的数量、分布和知识技能水平,有利于摸清家底,任用人才,繁荣和发展文化。着重培训适应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四方面重要人才:一是小品、小戏、二人转、非遗表演活动专员,二是剪纸产业活动专员,三是书、画、摄影活动专员,四是休闲体育活动专员。收入文化产业人才库的人才分为四类,一是在获得各类表彰和荣誉,在文化方面有一定造诣和影响力的经营、培训和组织人才;二是拥有艺术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在文化体育等相关文化产业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工巧匠和专门人才,以及被群众公认的乡土或社区文艺专才;三是文化企业的老总、经理或相关文化经营人才;四是政府部门精通文化发展的领导和专门工作人才。市级文化产业人才库建设工作于2013年11底完全建成,并确定培训目标、方式和内容,利用现有机构、团体和平台,科学有序开展培训活动。

2、新建、扩建培训基地,搭建培训平台,广泛持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人才培训活动,提升群众文化人才素质。

xx市现有建设中的群众文化培训基地2个(xx大戏院、xx阅读文化园),已建成可利用的群众文化培训基地7个(xx广合剪纸公司、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xx工笔画院、xx手指画院、xx市群众艺术馆、辽北文化产业传媒有限公司、xx文化艺术演艺集团),现有小型群众文化培训平台1个(xx国画培训社、),拟建群众文化培训平台2个(xx市文化产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西丰县满族剪纸艺术中心)。未来三年,xx市将对群众文化人才进行四种形式的培训,即集中全面培训、短期专项轮训、短期外地考察、特别人才的长期院校培训。

3、树立信心,稳定和激励群众文化人才创造性开展工作。

一是实行人员保障。乡(镇)、村和社区文化管理人员担负着农村和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任务,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到2014年底,各乡(镇)文化站除保证现有1名专职文化人才的基础上,对年龄40岁以上的文化人才进行调整,配备一批具有文化专才的年轻干部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同时,再配备一名兼职文化专才或文化管理人员,确保文化工作人员力量到位。二是实施业务保障。各乡(镇)要确保本地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规模和质量,保证乡(镇)文化干部(人才)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拓展工作范围。三是实施资金保障。对列入培训计划的文化人才,相关部门提供培训经费、培训时间,对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文化人才实行政府补贴。

4、加大宣传,为群众文化人才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展示、发展平台。

群众文化因其大众化的特点必须依托宣传和展示的平台推广出去。特别是近年来,以xx工笔画、手指画、剪纸为内容的文化形式也跻身群众文化活动范畴,有待于持续提升发展空间,并加大宣传扶持力度,一是搭乘以“xx欢歌”、“xx乡村大舞台”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各类新兴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系列宣传活动;二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刊(播)发二人转、秧歌、书画、剪纸等艺术产品相关的专题片、教学片,普及文化知识、文化产品的创作方法,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创作生产;三是政府相关部门频繁组织群众文化人才携带各种文化产品参加各种展会、比赛和活动,提高文化艺术产品、群众文化活动专业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市府设立群众文化活动特别奖项,对优秀群众文化人才、群众文化活动成绩突出的乡(镇)和社区进行奖励激励。

5、加大文化产业开发和扶持力度,让群众文化人才在活动中发展、在产业化中锻炼,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群众文化活动走向产业化是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拟采取4种方式:一是通过传统群众文化活动产业化发展,锻炼和培训一批文化经营人才,伞灯秧歌、东北年俗表演、剪纸、朝鲜族面具舞、二人转、书画、太极拳(扇)等群众文化活动参与者众多,拟通过举办相关赛事将其推向产业化;二是以乡(镇)、社区为主体,进行专业化市场开发和扶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实现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三是培育农村或社区文化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文化人才热衷文化活动和善于组织的特点,以产业运作的方式,鼓励他们组织、开展、参与小型节庆时令庆典和民间婚娶、生日及开业庆典活动,参与当地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大型主题庆典活动和宣传活动,逐步形成一支文化经纪人队伍,让文化效益最大化;四是政府相关部门积极策划、打造和运作群众艺术节、群众休闲体育节、地方民俗节等易于展示群众文化的节赛,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发展空间。

五、工作工求

1、明确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群众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门要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提供政策和资金扶持,宣传文化部门要积极组织、协调,加强宣传,策划组织好相关节赛活动,搭建平台和载体,用足用好项目扶持资金,确保实效。县(市)区、乡(镇)和街道要积极配合,做好群众文化人才的选配、推荐、指导、协调、组织等工作,抓好落实。

2、突出重点,注重结合。群众文化人才培训工程要紧紧围绕“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三个结合”。即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提升总量”为重点,与全市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全市文化发展大方向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使文化建设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有机融合。

3、增强实效,抓好落实。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培训目标,精心策划活动载体,不断健全完善群众文化人才培养、任用、激励机制,确保该项工程收到应有效果,真正为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撑。

4、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人才库建设、管理和使用机制,形成文化人才管理网络,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形成管理、培训、使用的长效机制,确保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

一、正确认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如何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群众路线,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在能在贯彻落实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效。

群众路线是指明党前进方向的引导路标,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发展的立足点。在当下社会,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始终坚持并持续贯彻的发展路线,而贯彻落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当下党的发展与建设更是有着深刻意义。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发展,民族复兴,社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意识到,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是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必然是坚持群众路线,只有将群众路线作为发展根基,才能在进一步开展宏伟蓝图。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不断建设发展过程中依旧与人民紧紧联系来一起的重要手段。党的建设和发展全都依靠着人民群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发展一刻都离不开人民,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在坚持贯彻务实求真,清廉为民的党内部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三座大山,因此,为了坚决扼杀这种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奢靡作风,必须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帮助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去克服重重险阻,勇往直前。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适应当下国际局势,成功突破发展阻碍积极进取的客观需求。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繁荣昌盛却在无形之中造成了党精神上的倦怠,消极腐败等现象的悄然滋生,在这种时刻,为了不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和思想“西化”,坚持以人民安居乐业为最终目标,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在面对国际局势中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党能够在发展中始终处在稳步前进的上风向。

二、正确认识为民务实清廉的根本要义

为民务实清廉是习近平主席在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提出的,作为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在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当下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为民”——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定位

群众才是党建设发展的根本,贯彻落实群众路线,首先要贯彻落实“为民”的思想,只有将群众作为国家当家作主的主人,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群众路线的贯彻,党才能真正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人民群众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力量,因此,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首先要从“为民”入手,以“为民”为立足点展开教育实践活动。

(二)“务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路径

务实即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务实讲究的是踏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打好地基,建起高楼。要想继续建设和发展党,使党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中站稳脚跟,始终处在一个不败的地位,就要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做,给群众所需,才群众身边的小事开始关注,为群众解决实事,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使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有方向,有意义。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务实”为主要发展路线,脚踏实地的为群众着想。

(三)“清廉”——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保障

“清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以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清廉作风,为群众着想的精神,才使得共产党人走到了今天,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在共产党间滋生出一些贪污腐败,自私自利,追求奢靡生活的腐败分子,失去了民心,更谈不上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甚至会败坏党在群众心中一直以来的形象,成为了党不断建设发展的蛀虫。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依旧要将“清廉”精神始终如一的贯彻落实,以成为党积极探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为民务实清廉”从根本上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方针,是在当下国际局势间党不断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根本要求,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使党始终保持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为民务实清廉”既是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也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始终一条心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为民务实清廉并加以彻底贯彻落实。

三、正确开展活动以保证取得效果

(一)严要求,高标准

要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就必须提出严要求,高标准来保持党始终贯彻的纯洁性,要充分凸显出为民务实清廉在党发展历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要引导各党员干部积极学习先进思想,不断端正自身态度,努力弘扬优良作风,在具体工作上,脚踏实地,认真落实中央思想,规范到位,实事求是,开诚布公,身体力行。将不良风气彻底扼杀在摇篮中。

(二)带头走,上而下

要保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不能走以前的老路,犯下“领导有问题,群众来担当”的毛病,要让领导带头走,让群众看到中央领导的整治决心,充分发挥领导在群众中的表率作用,从高层领导开始级级严抓,层层落实,高级做给低级看,让领导担当起领导该担当的责任,让群众看到领导整改落实后的新面貌,使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建环境,搞氛围

除了高标准严要求,从领导做起之外,要想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好成绩,还要优化坏境,创建良好氛围。即营造出一种开诚布公,勇于改正的优良工作作风,党是一个集体不是个人,要相互团结,自觉主动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并加以改正,努力做到紧跟党的召唤,紧跟时代的脚步,思想上、感情上都与之产生共鸣。在行动上身先士卒,在思想上先进活跃,才能够让广大的共产党党员群众充分认识了解教育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从而进一步在活动中取得成效。

(四)有体现,有进步

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成果不是体现在领导对于活动成效的口头汇报,而应该体现在制度建设上来,要将正确的制度不断的挖掘改进并坚持贯彻,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有新想法新机制,一切依旧要从实际出发,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来激励干部,要对优良作风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总结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建党以来不断建设发展至今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贯彻落实的根本方针,因此,要正确把握教育实践活,。使其实施能取得良好效果,就要不断的实现自我提升,自我改进,并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却的工作方针,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正确知识积极把握群众路线,对于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袁雪梅.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J].世纪桥.2011(01)

[2]蔡林慧,孙晓丽.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路径[J].理论探讨.2008(03)

[3]本刊特约评论员.模范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04)

[4]井建斌.“领导干部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大家谈”征文(十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工作观[J].党建.2010(02)

[5]徐娅,杨鸿雁.坚持群众路线构建和谐社会[J].世纪桥.2008(01)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4

一、文化馆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是喜欢书法、戏曲、文学及美术、舞蹈等活动的人民群众乐园, 同时也是各个协会组织的纽带。目前马龙县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关键在于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用于创新, 且具有奉献精神的文化骨干队伍。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首先, 要选择一批优秀的文化人才到相应文化工作岗位上, 形成“能者上, 贤者让, 庸者退”的用人机制。同时要尽量为优秀的文化人才创设好的工作环境, 解决其实际生活困难, 适当提高其工资待遇。其次, 要将县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联合起来, 将农村的文化骨干聚集起来, 通过举办文艺表演、舞蹈、摄影以及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提高他们的专业文化素养, 充分发挥其“领头羊”作用。

二、文化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 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其是发展农村文化的阵地, 也是重要的场所。若缺少了完善的基础文化设施, 开展群众文化辅助工作无异于纸上谈兵。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辅助活动的载体, 在2010年以前, 马龙县的村级文化室、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了约80%以上的普及率。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通过考核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 抛弃传统落后的“等、靠、要”思想, 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吸引企事业单位, 厂矿及个体老板进行投资, 建设了文化娱乐室、棋牌室、以及阅览室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场地, 以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其次, 近几年来, 由于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 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立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投放全国信息资源工程等, 大大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 文化馆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规律, 除了做好日常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培训、辅导工作之外, 还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群众活动最活跃的时候, 大力发展民间通俗文化, 创作出简单易懂的文艺作品, 反映出基层人民群众的情感、生活状态, 增强文化和人们实际生活之间的亲和力。从古到今, 人民群众都非常喜欢通俗的、时尚的文化艺术作品, 但在目前的辅导群众文化工作中, 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鉴于此, 工作人员应该有计划地做好辅导工作, 多向人民群众推荐一些老少咸宜、通俗易懂的优秀文艺节目, 以更好地促进我县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高我县人民的文化素养, 进而促进文化建设。

最后, 还要适当扩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促使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依照文化馆的工作性质、现用的文化人才、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开展民间工艺制作培训、书法艺术培训以及摄影培训等;2.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选派优秀人员到企业、社区以及学校进行艺术辅导活动, 指导其排练文艺表演等各项文化活动;3.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 搞好各种协会的辅导工作, 向社会大众推荐一批文化艺术名人,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以顺利开展群众文化辅助工作。

三、创新群众文化辅导特色

文化馆所处地域不同, 群众文化就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首先, 要创新文化辅导工作内容, 当前马龙县很多农村的文艺活动采取的单向传播形式, 大多数是娱乐演出, 文化演出节目很多都和农村生产、生活无关, 故不能引起广大农民的共鸣。鉴于此, 身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 必须认真研究云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发掘出地方特色, 争取做到因地制宜, 创作出更多反映新农村建设的, 人民群众喜欢的优秀文化作品。其次, 要创新服务形式。目前马龙县农村文化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文化服务形式单一、落后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业余文艺表演对, 其表演的文艺节目多半是照搬电视或者电影中的歌曲舞蹈, 每年表演节目的内容大同小异, 让群众打不起精神观看。所以, 文化馆工作人员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努力挖掘出民间舞蹈、声乐以及器乐等等的精华所在,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民间文化活动内容, 增强民间文化活动的艺术性、欣赏性、趣味性。

最后, 要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 品牌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精品, 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它随着地方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文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时代气息。所以, 文化馆工作人员, 要努力挖掘出马龙县的文化资源, 进而打造出“三大文化品牌”:1.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品牌, 让马龙县的彝族山歌、苗族芦笙舞等走出省, 跨出国;2.旅游文化品牌, 建设香炉山太阳山谷风景区等;3.饮食文化品牌, 让马龙县一直是云南省的“黑山羊之乡”“药膳之乡”等。

参考文献

[1]雷兆文.浅议文化馆应怎样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J].群文天地, 2012, 8 (2) :114-115.

[2]吴丽莎.对文化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探讨[J].大观周刊, 2013, 7 (5) :128-129.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5

“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实施方案

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以人为本、以社会效益求发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变医疗作风,树立医德医风,不断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做好管理年活动和示范乡镇卫生院活动的基础上,努力做好2015年“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活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根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湖南省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卫基层发【2015】1号)和《怀化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怀化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怀卫【2015】2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我院达到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标准为目标,以“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为活动主题,遵循“政府主导、全面覆盖、目标导向、群众参与”的原则,以适应健全我院基本工资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协同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管理年活动、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以及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的总结工作,按照省、市、县卫生局要求,我院院委会、职代会通过,要求合格率达90%,最终目的是建立起卫生院规范管理活动和服务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取长补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价廉、安全、健康、规范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达到“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卫生工作水平。

三、组织机构: 医院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邹 齐

副组长:舒 文 刘 元

成 员:杨 枫 韩丽君 邓小平朱中华 向超为办公室主任。

四、重点内容:

<一>、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观念,规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行为,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责。

1、安排好公卫办工作人员、业务用房,并落实公卫办人员待遇;2、3、4、严格实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的各项制度; 认真开展免疫规划;

加强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的规范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

<二>、开展中医药项目服务区建设。

1、2、成立中医药项目服务区整改小组,制定整改方案。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工作,制定招标方案及张贴告示,选择优质的装修公司。

3、严格把关中医药项目服务区的建设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投入使用。

4、按合约规定,相关负责人进行验收,定时交付使用。

<三>、增强卫生法制观念,依法管理、依法执业。

增强卫生法制意识,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尤其是《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杜绝聘请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或非医手行。

<四>、以医疗护理质量为重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完善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使每个职工职责和责任明确了解、熟悉,并能在各自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完善医院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医务人员医疗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检查、评比,通报并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3、健全并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谈话告知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等;

4、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对每一期医疗纠纷或投诉有登记、有处理、有反馈、有上报;

5、加强护理部管理,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护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三级护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讨论分析和管理制度以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

6、坚持因病施治,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重复检查及过度医疗,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禁滥用抗生素。

7、坚持长期有效的“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并落实奖罚方案,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五>、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病人至上”、“服务优良”、“质量第一”,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用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2、落实首问负责制,建立并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维护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沟通技巧,畅通沟通渠道,通过设立群众信箱、投诉电话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安排专人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反馈。<六>、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1、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宏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

2、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践行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和行为规范,落实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五、具体步骤: <一>、第一阶段:

1、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卫生局“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在管理年活动和示范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成立管理年领导小组;

3、组织宣传,认真组织学习相关要求和考核标准。<二>、第二阶段:

全院干部职工进行自查自纠,并对照考核标准,逐一落实。<三>、第三阶段:

全院干部职工写出个人总结,由考核领导小组进行考评,对不合格的进行整改,或者年终不能评优,并扣除年终奖50%,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无年终奖,考评优秀者年终奖200-400元。

观音阁中心卫生院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刍议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问题;策略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的极大改善与提升。随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对文化生活的质量、品位、风格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变化与提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是摆在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文化馆势必要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笔者作为一名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近年来的调查研究,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1 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状况与存在问题

1.1 文化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文化活动缺乏骨干力量的引领

虽然各乡村都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文化活动,也还红红火火。但是,只要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各地文化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真正起到娱乐身心、强身健体、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与辅导老师的引领。再深层次的分析,由于编制等因素的制约,近年来各地文化馆的文化工作队伍多呈老龄化的趋势,缺乏中青年文艺骨干,相对而言后继乏人。再者是现有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工作人员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懂,连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都不会。

1.2 一些地方的文化活动存在着目的不明确、不纯洁甚至不健康的现象

由于过去受一些所谓“大腕”低俗、无聊小品的误导,有些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时不时地会被个别“能人”所左右,以营利为目的,以媚俗为能事,以致出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批评的那些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的文化“垃圾”。

1.3 群众文化建设存在极大的城乡差异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因而,群众文化建设在城乡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城,人们就比较热衷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在有些村庄,群众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仅仅是极少数人参与,或者只是出现在群众在办红白事的时候——规模小、人员少、不经常。

2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2.1 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管理职能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应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优秀文化遗产。要革除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就要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基层文化馆要坚持经常深入村庄调研,牢牢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路线,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对群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弊端,要及时予以干预、纠正。

2.2 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义不容辞的。文化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工作涉及活动的方方面面,它是文化馆功能的完整体现,也是走活一个区域群众文化活动一盘棋的关键。因此,文化馆要坚持面向城乡、深入基层,要花主要人力和财力,定期或不定期开设辅导班,举办艺术交流研究会,开展各项文化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比赛,组织农民文艺演出、开展大型节庆活动的文艺汇演、送文化下乡、举行歌咏比赛等,并常年保持与广大群众文化组织及文化活动骨干的联系,在工作和生活上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和举办,把我们的辅导工作全面展开,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在辅导的对象上,要既抓群体又抓个体;既抓集中活动,又抓分散和个体活动,使人民群众确实感觉到文化馆是基层文化活动的知心朋友,是他们业务技术上的依靠。

2.3 多渠道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和乡村群众文化骨干的整体素质

文化馆的职能都主要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实现,文化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文化馆各种职能能否很好的体现。因此,文化馆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出发,着眼于自身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岗位目标管理、专业培训、结对带徒等途径,逐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具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工作队伍。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尽可能地做到“一专多能”,即在精通一门专业的同时,力争懂得其他门类的专业知识。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基层文化馆的工作职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才能起到服务群众的作用,各项文化活动才能有效开展。与此同时,要把乡村群众文化骨干的培养纳入常规培训的机制。其实,在乡村确有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的活跃者,他们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是可塑之才。把他们集中起来,根据其特长分类进行正规的培训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这对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引领示范引领作用。

2.4 针对性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引领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

习近平同志讲:“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基层文化馆工作人员,就应该把那些“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推广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从而扫除那些颓废萎靡之风。比如,如今许多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村中的老人和妇女们平时缺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这一不良现状,笔者利用寒暑期学生返乡的机会,组织了一批大学生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大家闲余时间跳广场舞。大力推廣这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让他们远离了不良习气,培养了健身向上的风气。

3 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惠民活动。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我们要认真分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文化馆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努力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发挥文化馆的阵地作用、辐射作用与服务功能、辅导功能,始终把控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前行;才能让广大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真正受益,从而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M].人民出版社,2015.

[2]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193.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7

关键词:群众,合唱,文化,意义

一、合唱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

《乐记》曰:“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声音之道, 与政通矣。”声乐, 因直接发自内心而成为最能打动人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合唱, 则是声乐中之精华, 是与大众联系最为广泛、与时代联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随着城市文化生活的提高,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喜爱, 各种形式的合唱活动也越来越多。当前的群众合唱主要属于自娱自乐型, 主要以老年合唱团为主, 以愉悦心情、丰富晚年生活为目的, 活动比较有规律, 在选择队员上比较宽松。

从世界合唱的发展趋势来看, 追求以和谐为目标的艺术境界已成为世界合唱发展的统一标准, 即以稳定的发声、准确的音准、统一的音色、协调的声部平衡来达到谐和。这种稳定的发声, 是建立在科学发声技能上的高位置、有控制、有弹性、有共鸣的音质。只有这样的声音才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才能适应不断丰富的作品要求。由此来看, 合唱不仅仅是把歌唱齐了、唱响了就叫合唱, 合唱也不单单是把大家凑到一起唱出几个声部来就叫合唱, 这充其量只能叫群众歌咏。一首感人震撼的合唱, 绝不是发自一两个人委婉动听的歌喉, 也不是发自一群人的一起唱, 而是需要众人相和达到的一种统一音准、统一音色、统一音韵和统一音量的完美和谐。不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陶冶情操, 而且还能催人奋进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的最高形式。合唱不仅是合作的歌唱, 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群体意识、和谐共处的极好教育方式。合唱的过程是追求和谐, 合唱的目的是达到和谐。合唱队员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合唱团里没有‘我’, 只有‘我们’”。

二、群众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 合唱反映了我国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参与者而言, 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 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对社区而言, 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 还培养了合唱参与者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的好品质, 这种协作精神正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 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又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

合唱艺术的普及对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乐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群众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交流学习, 在合唱中他们的参与热情被点燃, 群众合唱这种形式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以卡拉OK和流行歌星为主要形式的“歌厅文化”一度充斥全国城乡文化市场, 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位的高雅的文化生活, 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等文化现象, 就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当前, 许多省市都把大力发展群众性合唱当做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 这是很有远见的。群众性合唱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社区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不再是为了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 更不是为了在显赫的场合拿大奖, 而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要, 是千家万户、社会各界的一种共同追求。

2. 群众性合唱是城市文化的新标志

现如今各阶层大众参与歌唱的热情非常高涨, 他们以“歌咏”这一最质朴的艺术形式, 抒发出自己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种奋发向上的歌声给人以熏陶,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展示出了新时代市民的精神风貌。不少群众对歌咏的热心与执著, 已经让群众合唱这种简单而寻常的文化活动, 遍布全市, 成为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 成为市民提升生活情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的精神追求, 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志。自发、持久、多形式、多年龄段, 是群众业余合唱的特点。在现场听这样的合唱, 你会被那份热情和真诚感染。歌者神情专注, 充满激情。唱到兴头处, 他们会分成男女声重唱、多声部混合唱。而在高难处, 指挥会让大家停下, 教一教发声, 大家一遍遍学, 果然效果见好, 唱的人越发有了兴致。在合唱队伍里, 大家来了就唱, 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唱一首歌, 相互笑一笑, 彼此间很默契。歌声把这样的口号化作点点滴滴的力量, 渗透进每个歌唱者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 这样的合唱终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咏, 而是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 成为市民调整心态、提升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了, 它以非常体恤的方式, 滋养着歌唱者的内心。

三、总结

群众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难发现, 群众文化活跃之地, 便是群众安居乐业之所。因为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 无论哪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 都会给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或精神享受的平台, 极大地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 增强了社区群众的凝聚力, 同时, 也为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我国群众合唱艺术已进入繁荣时代, 仍确保重点建设的, 就是组建一批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水平专业合唱团, 在形成以专业合唱团为骨干支架的基础上, 又有全国各地各层次的业余合唱团支撑, 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彼此借鉴的局面。各地区相关部门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非常重视群众文化工作, 他们是真心实意地在为我国群众合唱的发展做事情, 使广大群众能从合唱活动中体验到幸福感, 在寓教于乐中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 进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城市建设要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不能浮躁, 不能作秀, 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尽管合唱艺术只是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提升全民素养、凝聚民族精神的历史过程中, 合唱艺术应当大有用武之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群众合唱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段续.合唱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6, (09) .

[2]郭婧.浅析合唱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40) .

[3]黄艳.浅谈群众合唱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2, (18) .

[4]徐冰溪.基层群众合唱的社会意义及其现状[J].老区建设.2012, (08) .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8

(一) 群众合唱的历史

群众合唱就是集体演唱, 主要由合唱者、指挥、伴奏三者组成。一般情况下, 合唱的音响效果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 这样可以保障整体演唱效果。

群众合唱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长, 在国外, 群众合唱主要是在教堂中举行的歌唱仪式, 后来新式军歌也由合唱组成。我国的群众合唱开始是新式学堂中的学生在音乐课上的集体演唱, 后来逐渐演变成大型的集体歌咏活动。这种活动在上世纪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各种抗战歌曲和爱国歌曲都是集体合唱组成的演唱方式, 这样的演唱通过激昂的旋律和雄壮的曲调, 给人精神振奋的感染力, 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建国以后, 我国的集体合唱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集体合唱的主要功能是宣传主旋律, 以歌颂领袖、革命历史以及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为主。

在文革中, 群众合唱一度跌入低谷。之后, 这种音乐表演形式又重新回到人们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合唱的内容已经不再以弘扬主旋律为主, 而是将电影插曲, 流行歌曲改编后进行演唱。在唱法上, 有美声唱法、流行唱法、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表演形式也一改过去的刻板模式, 变得丰富多样。有载歌载舞式, 也有戏剧表演式。参加者有军人、学生也有普通群众, 最近几年来, 退休的老年人合唱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

(二) 群众合唱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 群众文化已经由过去的接受式转变为参与式, 过去的集体合唱大多由专业人才组成, 现在已经变为群众自组的形式, 群众由过去的台下的观众转变为台上的表演者。

群众合唱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的特点所决定, 在艺术表现上它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表现力强、音响层次多这些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是因为演唱者都有自己的音色特征, 多人合唱将这些特征做了集体展现, 丰富了歌曲的音色。

群众合唱除了在音色上的特征之外, 进入新世纪以来, 在视觉上也有新特征, 它不像早期那样演唱者站成一排又一排。在排列上, 群众合唱有的站成心形, 有的站成弧形。服装上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的统一, 而是富有层次感, 男女着装, 前后排着装都不同, 整体上给人一种华丽端庄的感觉, 加上灯光设计和舞台背景的变化, 都给人美感。

群众合唱由于从过去的专业演唱变成了群众演唱, 还打破了表演者与观众的界限, 由于都是自娱自乐, 观众和表演者都是群众, 他们不需要别人给予高度评价, 只要自己快乐就满足了。

二、群众合唱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陶冶群众的情操, 而群众合唱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第一, 群众合唱可以对人品进行规范, 尽管群众合唱是一项自娱自乐的活动, 但合唱队对于每一个参加的群众还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 在演唱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 只有这样才能将歌曲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其次, 既要激发听众的热情, 又要保证演出效果, 这样就要使演唱者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演唱中去。这个过程可以使参加者的人品达到一定的规范性, 提高了他们的人品素质。

第二, 群众合唱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唱中, 不仅要求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和谐程度, 还要在音乐表现力上达到相应的标准。这就需要所有演唱者密切配合, 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互相帮助, 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第三, 合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合唱是将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共同主题, 这个过程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基督教的唱诗班就是利用合唱的方式将教徒的精神世界凝结在一起。合唱可以感受到圣洁, 由歌声营造出的天籁般的意境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四, 群众合唱可以普及音乐知识。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是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但在我国大部分群众中, 掌握音乐知识的人不多, 这主要是历史和教育失误造成的原因。在过去, 我国没有普及义务教育, 致使大多数人成为文盲或者半文盲, 当然也不可能接受音乐知识。后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教育也开始普及, 但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采取的是应试教育, 学生读书主要为了考试, 学校对于那些不需要考试, 并且与升学无关的艺术类课程采取忽视的态度, 也使得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对音乐基础知识陌生。在开展群众合唱活动中, 音乐知识也相应地得到了普及, 由此可以提升人们的音乐素养。

三、群众合唱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目前, 我国政府提出了要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但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变得充裕, 因为一些电器化分担了人们的家务劳动。尤其是退休老人, 他们有充裕的时间, 可精神生活相对贫乏, 很多人在家带孙子, 也因为无所事事, 他们将精力都用在照顾孙子上, 事事包办, 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反而成为无能一族;还有一部分人热衷于打牌、打麻将这样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有的人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姿势, 结果造成腰椎盘突出、脑梗等毛病, 不仅自己生活受影响, 还连累家人。

因此, 在群众中开展合唱活动, 可以杜绝这些不良现象产生, 可以将一些有时间的老年人组成合唱队, 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又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 这样比打牌强多了。

在中年人中, 也有一些家庭主妇在家做全职太太, 她们的生活也比较枯燥, 如果将这些人组成合唱团, 也可以提高她们的生活素质。

群众合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可以提高群众的生活素质,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值得提倡。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群众精神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还为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 群众合唱由于其特殊的表演性质, 拉近了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 具有自娱狂欢的特征,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关键词:群众合唱,文化建设,自娱自乐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群众合唱的发展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2 (18) .

[2]俞岚.浅谈群众合唱与和谐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6) .

实施群众文化建设 篇9

关键词:群众文化,群众合唱,指挥艺术,精神生活

群众性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是当今较为活跃、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活动,是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和培养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随着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性合唱与比赛活动随之蓬勃兴起。群众性合唱对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团结协作精神,提高音乐素养等具有很大的意义,并且使合唱艺术走近了民众,推动了合唱的发展。

1.群众性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合唱反映了我国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对参与者而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对社区而言,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还培养了合唱参与者协调一致、服从全局的好品质,这种协作精神正是建设群众文化的宝贵财富。因此,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合唱艺术的普及对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乐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群众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交流学习,在合唱中他们的参与热情被点燃,群众合唱这种形式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卡拉OK和流行歌星为主要形式的“歌厅文化”一度充斥着全国城乡文化市场,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位的高雅的文化生活,全国各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等文化现象,就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当前,许多省市都把大力发展群众性合唱当做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这是很有远见的。群众性合唱的繁荣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很多社区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不再是为了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更不是为了在显赫的场合拿大奖,而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要,是千家万户、社会各界的一种共同追求。

1.2 群众性合唱是城市文化的新标志

现如今各阶层大众参与歌唱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以“歌咏”这一最质朴的艺术形式,抒发出自己对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种奋发向上的歌声给人以熏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示出了新时代市民的精神风貌。不少群众对歌咏的热衷与执著,已经让群众合唱这种简单而寻常的文化活动,遍布全市,成为新型的娱乐休闲方式,成为市民提升生活情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精神追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标志。自发、持久、多形式、多年龄段,是群众业余合唱的特点。在现场听这样的合唱,你会被那份热情和真诚感染。歌者神情专注,充满激情。唱到兴头处,他们会分成男女声重唱、多声部混合唱。而在高难处,指挥会让大家停下,教一教发声,大家一遍遍学,果然效果见好,唱的人越发有了兴致。在合唱队伍里,大家来了就唱,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唱一首歌,相互笑一笑,彼此间很默契。歌声把这样的口号化作点点滴滴的力量,渗透进每个歌唱者的内心。在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合唱终于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歌咏,而且成为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市民调整心态、提升精神生活的重要渠道,它以非常体恤的方式,滋养着歌唱者的内心。

2.群众性合唱的特点

群众性合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临时性,社会各单位部门通常都是为了举办某项活动而临时集中排练。

二是广泛性,群众性合唱活动,形式多样、参与性强、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差异性,参与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有非专业,有从事过合唱演唱经历的人,也有从没有接触过演唱的。

3.演唱曲目和合唱队员的选择

3.1 演唱曲目的选择

曲目的选择是群众合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选的演唱歌曲难易程度要根据队员的演唱水平而定,曲目太简单,不能体现演唱团体的水平,难度太大,演唱者们又驾驭不了,因此,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曲目,将是群众性合唱成功的关键所在。

3.2 合唱队员的选择

在合唱中我们总提到声音要统一,要唱得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那这就需要音色的统一,除了训练以外,合唱队员本身也应该具备明亮、较为松弛的声音。所以在挑选合唱队员时绝不能忽视队员的音色。其次,声音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因此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

3.3 确定演唱声部

根据合唱队员演唱水平和声音特点来划分声部。

女高音特点:声音明亮、清脆、高亢的音色。

女低音特点:声音饱满浑厚、宽广。

男高音特点:声音高亢、雄壮有力。

男低音特点:声音饱满、低沉。

4.群众性合唱的排练和指挥

4.1 对指挥的要求

开展合唱艺术活动,指挥是关键。指挥既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合唱团艺术的指导者和实践者。套用一句俗语,“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好的指挥”。虽然是业余的队伍,但是在艺术水准上却没有业余的标准。群众性合唱团的指挥不仅只是完成作品的排练和指挥演出,还更应该是很好的老师,担负起传播和普及音乐文化的责任,像教学生一样的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个指挥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质的优秀指挥。

4.2 对管理的要求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团结骨干力量指挥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群众性合唱大都是一些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最大的愿望就是唱歌。但是由于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上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使得这个看起来很容易组织的队伍变得具有很大的难度,这些差异恰好又是合唱的大忌。因此如何让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在指挥的带领下完成艺术作品,创造的完美艺术形象呢?

在一般性的群众合唱团中除在传统意义上的设立艺术总监、团长、副团长声部长以外,还设立理事会和团务委员会。团里的重大事情决策,如团长的选拔、曲目的选择、团的发展等都在团务委员会的基础上由理事会来决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群策群力的优势,把那些热爱歌唱、热爱合唱的积极分子选拔成理事会成员使之成为铁杆的合唱迷。再通过这些理事来传达团的宗旨和发展纲领,尤其是通过理事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和聚会等来协调和沟通团员之间的感情,增进团员之间的友谊,从而达到稳定队伍的作用。

(2)抓住兴趣爱好、稳定团员队伍

能够主动来参加合唱团的人员必定是对歌唱有很大的兴趣、热爱唱歌、喜欢合唱的人,只有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个兴趣爱好,并不断巩固他们的兴趣,才能够留得住人。指挥要通过排练和教学使他们能够学到东西,有所收获,通过演出获得成就感来鼓励和推动他们不断向前发展。这样的合唱团才能够凝聚人心,稳定队员从而逐步走向专业水准。

(3)艺术上的要求

群众性的合唱团体虽然是业余的队伍,但是在艺术水准上却一点也不能够业余,必须做到业余队伍专业化要求。因此群众性合唱团的指挥不仅是一个指挥还更应该是很好的老师,是一个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质的指挥。

论群众文化建设 篇10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利害关系、性格阅历、人生观等因素的差异,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一些棘手的纠纷,心理上产生隔阂或怨恨。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人们、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安定成分。如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都可能产生纠葛,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粘和这些心理裂痕、消除隔阂、缓解矛盾,除了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群众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兴起和创新,如公园社区的自发歌咏活动,公园、广场的交谊舞会,作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扇舞、剑舞,还有如太极、瑜珈、健身操等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益健康,都能愉悦人们的身心,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活动由于都是群众自发参加,并没有任何人或领导部门去发动、去组织、去推动,因此都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强的活动生命。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其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去充实自己的工余时间,再不会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无娱可乐而生出许多口角是非和不良行为。参与者都会自觉地抛开纠葛,融入到热烈、喧闹、感人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使有心理裂痕的群体成员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与沟通,慢慢达成和谐。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弘扬宽容文化,构建和谐人格。古人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古人这些关于宽容人格的主张应该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获得发扬光大。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良好社会环境人文氛围,并非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只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更完善的活动设施,高素质的文体活动辅导力量,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政改革及其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需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是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自身特有的公益性事业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在社区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活动阵地、活动队伍和辅导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种功能的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如文艺演出活动所需的排练场地,无论室内、室外的都属于文艺活动阵地,排练演出所需要的灯光、音响、道具等都属于文艺设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起来了,要有活动队伍,才有人去使用这些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歌咏、读书、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新模式

目前群众自觉组织、参与的各类型文化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群众参与活动比较普遍,涌现了曲艺队、交谊舞队、国际舞队、舞蹈队、歌咏队、话剧队、棋艺社、诗社、书画社、摄影协会等众多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队伍。这些队伍,有很多是群众自我组织、自发参与的。形式虽然灵活,但缺乏组织性和品牌效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转变旧的管理思路,创新思维,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好文化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促进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这是政府不容置疑的重要职责。政府在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在群众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坚持由群众文化向文化社区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与社区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区域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网络。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实现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文化设施,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对已有的重大文化设施,要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扩大开放度,提高使用率。

总之,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促进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金德.宋珊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手册[M].中国社会出版, 2004.

[2]张莉.社区文化建没若干问题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 2001.

[3]王达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J].中国民政, 2007, (2) .

浅论当下群众文化建设 篇11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利害关系、性格阅历、人生观等因素的差异,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一些棘手的纠纷,心理上产生隔阂或怨恨。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人们、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安定成分。如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都可能产生纠葛,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粘和这些心理裂痕、消除隔阂、缓解矛盾,除了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群众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兴起和创新,如公园社区的自发歌咏活动,公园、广场的交谊舞会,作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扇舞、剑舞,还有如太极、瑜珈、健身操等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益健康,都能愉悦人们的身心,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活动由于都是群众自发参加,并没有任何人或领导部门去发动、去组织、去推动,因此都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强的活动生命。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其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去充实自己的工余时间,再不会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无娱可乐而生出许多口角是非和不良行为。参与者都会自觉地抛开纠葛,融入到热烈、喧闹、感人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使有心理裂痕的群体成员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与沟通,慢慢达成和谐。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弘扬宽容文化,构建和谐人格。古人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古人这些关于宽容人格的主张应该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获得发扬光大。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良好社会环境人文氛围,并非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只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更完善的活动设施,高素质的文体活动辅导力量,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政改革及其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需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是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自身特有的公益性事业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在社区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活动阵地、活动队伍和辅导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种功能的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如文艺演出活动所需的排练场地,无论室内、室外的都属于文艺活动阵地,排练演出所需要的灯光、音响、道具等都属于文艺设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起来了,要有活动队伍,才有人去使用这些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歌咏、读书、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新模式

目前群众自觉组织、参与的各类型文化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群众参与活动比较普遍,涌现了曲艺队、交谊舞队、国际舞队、舞蹈队、歌咏队、话剧队、棋艺社、诗社、书画社、摄影协会等众多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队伍。这些队伍,有很多是群众自我组织、自发参与的。形式虽然灵活,但缺乏组织性和品牌效应,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转变旧的管理思路,创新思维,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好文化品牌。以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带动和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动,进一步形成规模,办出特色和影响。促进群众文化健康发展,使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这是政府不容置疑的重要职责。政府在主导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在群众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坚持由群众文化向文化社区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建共享的理念。加强与社区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形成社区文化建设的区域共驻共建、共建共享网络。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群众文化服务领域,实现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文化设施,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区延伸,对已有的重大文化设施,要运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方式扩大开放度,提高使用率。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初探 篇12

在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 广大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日趋丰富,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精神生活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

一、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70%以上。抓好农村群众的文化工作,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实在是一件不可忽缺的大事, 更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改革开放以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 我市大部分农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 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影视室等, 配置齐全, 可基本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然而, 由于当前农民大量进城务工, 农村文化人才不足, 许多传统文化项目濒临失传, 加之基层领导认识不足, 抓群众文化工作力度不够, 使来之不易的文化基础设施形同装潢门面的摆设, 留守农民得不到文化服务而望之兴叹。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设施, 切实做好群众文化工作, 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农民, 先进文化培养农民, 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当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 结合安居建设, 大力营造文化村居

“十二五”规划制定出台后, 党中央把保民生、保安居工程提到重要位置, 各地安居建设正红红火火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抓住契机, 当好参谋, 协助规划设计, 努力提升新居的文化品质。

一要把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放在居民集中, 人气足的区位, 安排专人管理, 坚持按时开放, 让农民进得来, 玩得乐, 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二要对新建村居精心设计, 对每一条路, 每一道巷, 每一个胡同都做科学利用, 让每一条道路能“说话”, 每一道巷子会“唱歌”, 每一个胡同传书声;三要对老村居进行“扫黄打非”, 彻底清除文化垃圾, 来一次“洗心革面”, 让老村居同新村居一样传播健康文化;四要注重开辟农民公共休闲娱乐场所, 建好绿化带, 文化廊, 竭力打造文化村舍, 让健康文化贴近民生, 鼓舞民心。

(二) 创建学习型和娱乐型村镇,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创建学习型村镇, 不但可以增长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还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 也有利于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步伐。

1.充分发挥乡镇“农民学校”和村级“农家书屋”的主阵地作用, 组织开办农村非农特色产业专题轮训班, 积极开展“千名农村基层干部统筹城乡发展”大轮训。同时, 将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上整体学习培训规划。这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不但可以增加农村就业率, 提高农民创业热情,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还可以促进城乡交流,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2.组建农村音乐舞蹈队伍, 举办“农村文化艺术节”, 建设群众休闲娱乐广场, 以举行歌唱比赛、扭大秧歌, 以及各种类型的群众性舞蹈 (如广场舞) 比赛的形式, 组织村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要贴近农村、农民的实际, 既有亲切感, 又觉得新颖而温馨, 比如, “农民时装秀”“厨艺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 让农民在一起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又可以切磋技艺。要根据农村的地域和人文特点, 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文化。如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 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日, 组织群众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 自娱自乐, 自得其乐, 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这样做不仅仅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达到锻炼身体, 娱乐心情的目的, 还可以通过这种形式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 政企合力共建, 为文化注入生机活力

群众文化活跃建起来后, 势必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经费缺乏, 难以维持正常活动, 使刚刚复苏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过眼云烟, 飘渺而消散。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联手, 通力合作, 为群众文化保驾护航。可以由政府为文艺团搭建演出平台, 由企业冠名, 付冠名费以解决演员工资。通过冠名演出扩大企业知名度, 增加产品销路, 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年轻农民进城打工, 文艺团体缺少人才。可由企业尽量在本地招工, 政府出面动员年轻的有文艺天赋的农民在当地企业打工, 使人才相对集中。也可由企业冠名组建文艺团队, 统筹兼顾, 安排好做工和排练时间, 以保障文艺团队随时拉得出, 演得好。三是转换机制, 变团队由政企包养为团队自养, 走文化产业化道路。政府和企业帮助团队争取文化市场, 支持团队从事商业性演出, 实现团队在政企资助下的自负盈亏。四是不断创新, 使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跟上步伐, 适应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观, 赢得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使团队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实现“十二五”计划的序幕已经拉开, 各行各业都在乘势而上, 争分夺秒, 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十二五”规划中把群众文化工作提到了重要位置, 抓好了开局, 就抓住了关键。作为基层文化建设者, 我们要切准时代脉搏, 跟上时代步伐, 深入调查研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竭尽全力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不辱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相信通过我们主观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 是农村区域社会成员在长期生产劳动中自己创造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驱之不散, 舍弃不得。农民是这种文化的主体, 几千年来, 他们辛勤劳作, 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些灿如群星的文化形式, 始终植根于民间, 服务于民众, 成为广大农民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也是全国劳动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一篇:受众效应下一篇:创业者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