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永远年轻

2024-10-26

创业者永远年轻(精选5篇)

创业者永远年轻 篇1

我的导师周一贯出生于1936年。

如果有人说周老师是个老人,我必定跟他急,也必定绝不闭嘴。而推翻他的“谬误”,只消我讲这一天的故事就够了。

那是去年六月的一天,是个星期天。我有件小事,约好趁着星期天去绍兴周老师家,听听老师的意见,顺便也去看看老师。

趁着早上凉快点,还不到七点,我便来到了周老师位于绍兴城南的家。怕打扰了周老师的晨休,我便在他家附近的小花园里,呼吸着一天之中最清新的空气,看看鸟儿们唱唱跳跳地做着“晨练”。忽然手机响了,是周老师打来的。

“何夏寿,你今天来不来我家?”周老师的声音洪亮得如同校园里的那口大钟。

“我已经在楼下了,周老师。”我笑着回答。

我上了楼,走进周老师那间书多得差不多能吞没人的书房。周老师不解地问:“你干吗不上来?”

望着周老师满头的白发、孤寂的身影:“我怕您还在休息。夏天早上睡觉很享受的。”我实事求是地说。

“哈,睡那么久干什么!将来总有长睡的机会。”周老师风趣地说。

我笑笑,习惯地问:“周老师,最近在忙什么呢?”

周老师指着书桌上铺开的一桌纸,脸上洋溢着红光:“我在编一套《周一贯语文教学八旬文丛》。已经编好了两本,交给出版社了……”

“一套文丛?共有几本?”我知道周老师是个很勤奋的语文人,每年至少在全国各家媒体发表三四十篇教学论文,主讲三四十场专题报告,指导几十位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但一听说他要编辑一套文丛,而且编了两本还在编,加上八旬的定语,我着实有点“大惊小怪”了。

周老师的目光像是窗外晨风里摇曳的喇叭花,娴静,淡然:“不多,七本。”

“天哪,七本!”我听得见自己的心在大惊小怪地喊。为了“伪装”自己,努力不让周老师看到我的浅薄、无志———周老师不喜欢他的弟子不才,更不喜欢他的弟子以不能、不敢为由,从精神上把自己降格为侏儒,我平静地说:“哦,七本。”

周老师给我递来了一杯沏好的茶,几月不见,他手上的老年斑又多开了不少“连锁店”。

“八旬,这两字很好!”我有意加重了“八旬”。当然,我在提醒老师,您八旬了,按照我们绍兴人的说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出门。都到了“高危”年龄,还那么卖命编书,何苦呢?

周老师显然知道我强调“八旬”的意思:“何夏寿,我非常认同有位老专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老年人,与其呆在家里,坐以待毙;不如找事做,垂死挣扎’。虽然生命的长度相等,但深度就不一样了。”

周老师的眼睛里喷射出黄昏太阳下山时的光亮,我被照得有些眩晕。周老师转移了一个话题:“你说,你找我干什么?”

我趁机躲开了老师的目光:“这样的,有所学校,其实你也知道,是杭校长的学校,投入了一个多亿,新建了一所学校,邀请我做他们学校的文学教育导师,并在他们学校里设一个工作室。我有点想不好,不答应,怕人家说我高傲;但答应了,真想做事也很累的。”

杭校长也是周老师的学生,周老师也十分了解他。听我说完,他大为兴奋:“好啊,这是个好机会啊,他可能会关系到你的后半生。”

“有这么重要吗?”我问。

“你都五十出头了,也该考虑‘后事’了。”周老师笑道,“难道你真打算退休后,去开个什么越剧馆,教孩子唱越剧吗?”

我想起来了,有一次,我和周老师聊天时说过我的“远景规划”———退休后,我不写作不讲座,彻底与语文甚至与教育作别。然后,放大自己的业余爱好,在家里开个越剧馆,教孩子唱越剧玩。我记得当时,周老师淡淡地说了句“这只能玩玩的”。

可没想到,周老师居然还把这事记在心上了:“何夏寿,我知道你喜欢唱越剧,也承认你越剧唱得是好的,但毕竟你不是特级演员,你是个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头衔不是退休制,而是终身制的。于私于公,你都应该终身从教。”

我知道,周老师一直说我是个十分感性的人。我也能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在周老师的眼里,感性的人很会受环境的影响,我是一只看着山羊吃草会忘了比赛的兔子,迷恋蜻蜓蝴蝶会忘了钓鱼的小猫。

为“迎合”老师,我开玩笑道:“好的好的,我不开越剧馆,就开教育馆!”

“这就对了。”周老师呷了一口茶,仿佛营救了一个迷路的孩子。

忽然,周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神秘:“你看这样可好,你去批一个儿童文学教育研究所之类的组织,然后把总部设在杭校长那所新学校。这样,你将来的儿童文学教育就有根了,同时,也帮他们学校找到了办学方向。”

“用儿童文学办学?”

“是啊,将你多年的校长工作和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发挥出来,影响更多的学校,以语文课程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课程的发展,用儿童文学打创学校儿童文化……”

周老师的话像初夏的湖水,在我的心里晕开了,一圈又一圈,温柔,轻盈,撞击着我的心,一下,两下……

“对了,你打电话给杭校长,就说我们现在去他的学校看看。”周老师说得十分坚决。

我明白老师的做事风格,与其说不,还不如说走就走。

于是,我用车子载着周老师,来到了与他家相距40公里之外的那所新建学校。

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六月中午的太阳不说毒至少也是辣。学校还在建造当中,依然还是一个工地。校舍、剧场、餐厅、宿舍上的脚手架还没最后拆尽,时有时无,显得十分零乱。一堆又一堆的建筑垃圾,一处又一处的建筑材料,横七竖八,还有星罗棋布的窨井眼,都没有加盖,像是深不可测的“地道”,很考验人的注意力。

见周老师来了,杭校长很自然地去搀扶他,但被周老师拒绝了:“不用的,我又没有老到要用人搀着我。”周老师抹了把被晒出来的汗水,笑道:“你免费让我浏览这个大观园式的学校,让我激动得想扶你哩!”正说着,周老师的脚被一包没用尽的水泥绊了一下,整个身子像大树一样倾向前面,幸好杭校长手快,拉住了他,才没有酿成大事,我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回到工地办公室,我们都有点累了。但周老师的热情依然高涨,他高兴地说:“这个学校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建筑规模以及建筑品位,是我目前没有看到过的。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上虞乃至江浙沪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的总部。”接下来,周老师讲了许多理由,历数了上虞儿童文学教育史上的众多名家。从陈鹤琴讲到夏丏尊,又从白马湖作家群讲到金近。我们傻傻地听着,周老师突然又点我的名了:“何夏寿,成立上虞儿童文学教育会,这是你的历史担当,是你的应尽之职。否则,你推诿时代交给的任务,崩盘了上虞这么好的儿童文学教育资源,你就是时代的渎职犯!”

我知道周老师除了认为自己不老,也一直不让别人老。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体会,凡是与周老师相处过的人,大多都感同身受。

“您说得当然是对的,可是———”我停了停,望着周老师有点凝重的脸色,我吞下“这年代多做与少做又有什么两样”的感慨,而是含蓄地说,“我现在还担任着一所学校的校长呢!”

“这有什么矛盾?你既做校长,又做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周老师灿烂地一笑,“这叫舞动校长和会长工作的双节棍!”

周老师说得时髦,我们都笑了。周老师也笑了,风趣但不无认真地说:“不过,我不是个周扒皮,不剥夺你们的自由,更不剥夺你们的选择。我只是一个‘打酱油的’,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任性的‘打酱油主义’!”

“打酱油的”都如此赤胆忠心,我还有什么好说呢。我被周老师充足了气,像战士出征前面对首长一样,向老师立下了创办上虞儿童文学教育研究会的承诺。周老师这才高兴地和我们去食堂吃午饭。

饭刚吃到一半,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周老师的学生,打来电话,问我一些教学琐事。我提到了周老师就在上虞,他喜出望外,说是正在做一个乡土作文的课题,能否让周老师过去指导。我说,都是下午了,天又这么热,周老师已经累了大半天,下次吧。那朋友也说是。

挂了电话,周老师问我是什么事,我如实说了。周老师一听,脱口而出:“那就下午过去,都已经在上虞了。”

我和杭校长都坚持说太累,周老师有点不高兴地说:“哎呀,你们真是的,累什么的?是车子开过去的,又不是我走路过去。”见我还在犹豫,周老师命令似的说:“何夏寿,你打电话过去,我们两点钟出发去他学校。”

我只好照办。想想距离两点还有一个小时,我们匆匆扒完了饭,把周老师送到工地上的一个小办公室里,开好空调,让他能静静地休息一会儿。周老师没有推辞。我们退出了房间,也趁机到隔壁小睡了一会。

两点一到,我们推门进去,惊讶地发现,周老师根本没有休息,他正趴在办公桌上写东西。见是我们,他站了起来:“两点到了,是吗?”说完,将一叠纸交到杭校长的手里:“这是我根据你的要求,给你们设计的学校文化计划。”

我凑过去一看,是关于杭校长新建学校的校风、校训、校联以及各教学楼、辅助楼的楼舍命名之类的。周老师的钢笔字,稳健干练,飘逸刚劲,略略有点左倾,像是湖边一排排斜斜的杨柳,也像空中一行行翱翔的燕子,富于生命的斗志和活力。

这天,差不多是下午六点钟的样子,我才把周老师送到家。告别的时候,望着周老师晚风中飘动的白发,我忽然觉得,周老师的白发,其实并不代表生命的衰老,甚至也不是白发,而是高扬在他生命航船上的风帆。

写到这儿,我觉得也应该像周老师写论文作报告那样,写一个有点概括性的句子,既尝试着为周老师的年轻人生解个密,也为自己的拙文结个题。耳边忽然响起一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老歌,对,现在不是流行“转基因”这个词吗?我就光明正大地“转”一下他人的劳动成果,将那歌名转换成文名:语文人永远是年轻!

创业者永远年轻 篇2

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如果要想不断地获得自我提升发展并取得成功,就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人生好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结交优秀的人,并不仅仅是为了拓展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们学习成功的经验,因为成功人士的经历就像书籍一样,好的书籍不仅能成为我们的益友,而且很可能成为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良师.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虽然慢慢变老是最自然的事,但没有人愿意变老,其实,一个人只要童心未泯,心态年轻,即使年龄再大,也不算是真正的衰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你就永远不会老.人生在世,学会交朋友.朋友,一个美好的词汇,充满温馨,充满友爱.有好朋友是件很欣慰的事,能一起分享欢笑,分担痛苦,但交友不慎,则是一件很恼火的事情.朋友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交好朋友,才能直好人生之路.真诚地对待别人.我们喜欢与真诚的人交往与共事,因为与真诚的人在一起,心里才会有踏实感.与人交往时,你只有真诚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真诚地对待你.这样才会获得别人的接纳和别人的合作.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的风度和胸怀,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被别人所欣赏.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树立别人也就是树立自己.抓好自己孤“形像工程”.个人形像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登上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学识教养,处事态度等.个人形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与它人的关系,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所以,我们应该抓好自己的“形像工程。”做自己的审判官:反省自己.平心静气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身养德必备基本功之一,又是提升自己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反省,是一种最优秀的品质,只有经常反省的人才能成功.巧妙地化解压力.现代人的背上驮着一堆压力,如:工作压力,人际压力,情感压力等,如果不懂得化解压力,就会活得很累,不但会影响发情绪和人际关系,身心状况也会亮起红灯,只有学会巧妙地给自己减压,我们适时地自嘲一番.自嘲是宣泄积郁,制造心理快乐我良方,当然也是反嘲别人的武器,自嘲是每一个人聪明人的武器,特别是遇到困境的时候,能够自己上,点拨自己一下,就右以解围了,学会自嘲,你就会拥有一个平稳和健康的心理.也会拥有一个豁达快乐的人生.经常做做白日梦.我们都应该适当地做做白日梦.这对我们有好处,有幻想才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理想,有理想才会有实现.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和幻想那么他什么都不会有,当然,绝不可一味地沉湎于“白日梦”,而应该付诸行动去实现它。.拥有良好的性格.成功者学家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尽相同.一个人的性格并不上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而以改变的。若想收获好命运,先要拥有好性格.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我们每日的言行,大多都出自于习惯,我们每日也都在同很多习惯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改掉一些阻止自己前进的坏习惯,养成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习惯——现在下定决心不晚,必定会受益一生,要想改变生活就是改变自己,要求自己做更好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不管你是何等人物都会有人看你不顺眼,人无完人,只要你认为你所做的“问心无愧”就行了,别人怎么看你无所谓,只要对你的生活有利,对得起自己就行了,因为别人不可能给你什么.让沟通无处不在.一个人的成功,20%是靠专业知识,40%靠人际关系,另外40%需要观察力的帮助,因此,为了提升我们个人的竞争力,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随时有效地与人接触沟通,沟通是相互理解的桥梁,是成功的金钥匙,把握了沟通的技巧也就是把握了成功.做人要做个善良的人.善良是和生命中的黄金,是人性中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但也是有些人最缺少的一种感情,一个善良的人,心地必定坦然无私,必定不会受到邪念和杂念的侵扰,心中自有一片澄清.善良的人必定会享善良之福.抓问题要抓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问题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浪费了精力,人力、物力,问题还往往得不到解决,解决问题,先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时刻为成功准备着.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如果做好了,事情就会很顺利完成,在获取成功的征途中,也要把准备工作做好,时刻为成功准备着。可以说,一个人做好准备的人,就是一个已经预约了成功的人.用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个世界不缺少能干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一种力量经常被我们忽视,这种力量就是思考。思考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在遇事时,多运用思考的力量,只要思考得法,再加上行动,就会达成心中所愿.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聪明人取人之长,愚蠢人比人之短.取长补短是一种好品质,是一种好心态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优点)同时也有短处(缺点).只要我们虚心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身上的不足,就能不断地——取地进步.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活着就要参加这场游戏,在竞争中,最要紧的是要超越对手,但如果从人生境界来看,“超越对手”算不上高层次,“超越自我”才会引领人们不断前进,走向人生高境界,一个人光有聪明是不够的,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真成为一个大智慧者.面对危机,要沉着应对.人生中处处有危机,比如事业上的危机,情感上持危机、年龄上的危机等.在危机面前,千万不可乱了陈脚,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然后快速做出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平稳地度过和化解危机。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篇3

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走访——常忠夫妇聊了许多题外话,走访时间长达4小时,且将工资、房产等隐私全盘托出;第一次由受走访者亲自下厨在家里招待。而热衷自驾游,也正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

铁岭人常忠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6年来到绵阳,在通风暖气设计行业一干就是近50年。“我现在每天就上午上2个多小时班,给人审图,一个月将近2万。”常忠的妻子王阿姨更是一位能人,“她比我还厉害,以前做企业管理,现在炒股,2014年赚了40万。”常忠又补充了一句,“我们的房子和车都是她炒股赚的。”常忠夫妇住在绵阳富临山庄264㎡的别墅里,种菜、养鱼,过的是田园生活,稍有时间便开着凯美瑞四处游玩。

“自驾游需要健康、资金、时间,缺一不可,我跟老伴这些都具备。”常忠坐在书房电脑前,向我展示他们自驾游拍的照片,电脑有两台,“这是我老伴的办公室,一台看大盘,一台看个股。”

为了招待我和摄影师,常忠特意做了两道家乡的东北菜,酸菜粉条肉和猪头焖子。聊到高兴处,常忠开始讲述他的自驾生涯。

感谢改革开放

无论把车开到哪,常忠夫妇都是一道风景线,被人围观——“这么大年纪了,把车开这么远?”常忠坦言,自己没什么爱好,除了下象棋就是开车,“开车就是我的乐趣,我就喜欢带着我老伴到处走。”

2012年5月常忠打算去西藏,但没能如愿,“‘领导’坚决不同意,说轿车不合适。”半年之后,得知巅行自驾俱乐部有老挝泰国自驾路线,决定报名。王阿姨说:“1999年我们去过芭提雅和曼谷,看到很多高架路,而且交通很有秩序,心里就有数,可以开车去。”

这次自驾游给常忠最大的感触是“开着自己的车,走在国外的土地上,感到无比光荣自豪。”常忠开的虽是凯美瑞,但到了老挝泰国一看,“我这是豪车,他们最多的是卡罗拉、花冠。过去都是穷啊穷,你看,现在还有比咱们更穷的。真的要感谢邓小平,改革开放了我们才能买得起车,才能到国外去。”

前后两次去芭提雅,常忠总结了几点变化:人妖表演场地设施更完善了;露天搭棚的咖啡吧搬进室内了;出租车从摩托车变成了长安、丰田、日产改的小巴;而最大的变化是游客变多了。“其实还没过去好,我更喜欢清迈,人少清净。老挝也是,没怎么开放,景点人少。”

今年过年,常忠计划去趟缅甸,“缅甸也是没怎么开放”。

开车的乐趣是超车

海外自驾令常忠大开眼界,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一对英国老夫妇在老挝景点的破桌子铺上白布,从保温箱里拿出餐具,侍者在旁边站着给倒酒,“太绅士了。”老挝一个祖籍云南的警察种了一公顷橡胶林,“他的橡胶林一年收入15000元,还得靠中国人来收橡胶”。

缅甸之后,常忠打算自驾去西藏和北海:“西藏肯定还得去,北海我想住一段时间,把海鲜吃够才回来。”

常忠虽已年过70,但仍喜欢追求刺激,“我开车最大的乐趣就是超车,在高速路上开过150码,但自从被摄像头拍到一次后就不敢了。现在我开车很平稳。”

临走时,常忠指着藤架说:“夏天来这全是绿的,蔷薇开花、葡萄结果,冬瓜可以长到30多斤。”

常忠种下的,不仅是蔬菜瓜果,还是一个个希望。满怀希望,发动引擎,活在路上,心就永远是年轻的。奇,且不被时间改变。在走访72岁的常忠时,我想到了这句话。

永远有人在年轻 永远有人在老去 篇4

好友北方人,来到这边,有天下午,几杯酒下肚,和我感慨“回不去的北方。”

最近我重又提起,他惊喜万分:“哎哟!你居然还记得!”

是啊,岂止是回不去的北方,对于任何一个长久在外的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

回到家的第一天,永远是蜜月期。和爸妈展示带给他们的新奇礼物,滔滔不绝叙说遇到的有趣人事,猎奇不在家时候的周边改变,出门去老餐馆吃顿大餐,夜晚躺在自己过去的小床上,被子柔软、睡衣芳香,想念的爸妈就在身边,想念的街道就在眼前,回家真好。

可第二天,从找不到东西、牙刷没按照要求摆放、拖鞋声清喉咙声的不绝于耳开始,我的话越来越少,憋着的怒气越来越多,过去所讨厌所想逃离的,一点点重新显现。

我们的回不去,并不是古诗里乡音未改,却有小童笑问你从何处来那样细腻的闲愁万种。恰恰是家的温暖,可悲的是,你却不属于这里了。

能和爸妈说的话越来越少,他们对你所在的外面的世界,充满了不解,说得越多,反而招致越多的说教,甚至凭白无故的争吵;同样的,因为你的缺席,他们也终于找到了新的生活节奏,而你的归来,每时每刻都在重塑他们,你却又舍不得,你知道你还会走,你不能再宠坏了他们。

这样的一个家,仅在回忆里变得熟悉、亲切、无可替代,万万是回去不得的,那只会令你失望。

和他们之间为什么话越来越少?因为自己的事说得越多,只是令他们猜测更多,给出更多关于外面世界的恐吓,甚至会强制塞给你那些在他们那个时代他们认为好的东西,更有甚者,令他们无法再放你出去。长期在外,终于切身体会,除了爸妈,再也没有人会无条件对你那么好,用生命保护你。可是,回到家,最难过的是发现他们的老去,才意识到他们已经无法再给予人生经验,他们甚至渐渐地成为被保护的一方了。

当爸爸妈妈老了,当他们失却了权威,当他们不再被仰望,这世界属于我们,离他们却越来越远。

这是残酷的事实,有天和爸妈走在购物中心,一整楼一整楼琳琅满目的潮流衣服品牌,年轻人在KTV门口排队玩着手机,情侣们在imax牵手决定看哪部电影,底楼少男少女簇拥在奶茶店面包店法式松饼小店章鱼小丸子摊位……我能感觉到爸爸妈妈的恐慌,行走其中的不安,他们什么都不想买,也舍不得买。他们所习惯的世界,不过是去家乐福超市,买一瓶鲜牛奶,一袋新鲜榨菜,然后在家门口小区里散个步。在年轻人霸占的世界里,可怜的他们显得格格不入。

这世界,永远有人在老去,永远有人在年轻。

最近看到一个八卦网站,刊登了几张小贝一家的照片,贝嫂和大儿子参加活动,图片并不用放大,就能明显发现辣妹老了,松弛的手臂泄露了一切。几小时后,网站首页换成了Lady Gaga最新的全裸写真。

青春以他们势不可挡的力量,宣示着“世界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也是我们的。”是啊,我们却不能自我感觉那么良好。爸妈的确老去了,世界也的确是我们的,他们失却了当年的威严。大部分的我们,因为这时代的机遇,因为这社会的机遇,比当年的他们优秀更多。然而,时间会以它的节奏,不紧不慢往前走。你,我,甚至整个人类,谁也无法永远战胜这个世界,总有新的人,甚至新的物种,取代我们。

从一开始,这场游戏我们注定输。任何一个个体,即便从一出生就拼了命付出,专注做一件自认为有伟大意义的事,都不过只能获得阶段性的短暂成功而已。纵观全局,我们的一生,大部分人不过是小打小闹,起起伏伏在自认为的惊心动魄之中,至于亿万首富也好,引领科技改革也好,也仅是昙花一现。

而至于人类历史,放到了整个宇宙之中,可能仅仅是沧海一粟罢了吧。当太阳燃烧到了极限,文明毁于一旦,一切归于道家的“无”,一切好像从未发生过。

老的梗不断被炒起来,所谓的潮流时尚不过是上个年代用过的花招,这一种“从未发生过”的感觉,就能一言以概括“永远有人在年轻,永远有人在老去”的感觉了吧。

朋友语出惊人,“喂,你没发现痛苦才是人生常态吗?譬如说,肚子饿这件事,你想啊,只能取得阶段性的饱肚而已,四小时后又饿了。痛苦和饿肚子一样,才是人生常态啊!”

世间万物,包括权利,甚至你在办公室的小小格子间,名片上的职位,买下的公寓,一代又一代,从来不属于任何人。当年,含在慈禧嘴巴里陪葬的夜明珠,照旧被后世人拿走,展览在了博物馆。

幸好,至少爱情里,我们能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永远不朽,如张小娴所言:“你会找到一个比我好的人。”怎料对方却答:“但我再也不会对一个人这么好了。”

也幸好,在这一刻,正年轻的我明白了 “永远有人在年轻,永远有人在老去”。老去时,谁都少不了这个过程,我们拒绝,我们悲愤,看着新的正年轻的人,从一开始的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危言耸听,逐渐接受了老去的事实,明白世界不再是我们的,这是本就应该发生的事。于是变得沉默,直至晚年,看着孙辈报以慈祥微笑,放纵他们做喜欢的事。 “这群小孩,这些雕虫小技,老子当年都用过了,他们的路我都走过,我懂的。不过就是年轻呗,谁不是这样过来的!”

朋友在一家甜点店只是打个临时工。这是他第一份工作,他居然认真非常,写了一份长长的发展报告给老板,并严肃地约好了会议时间。

我不准备嘲笑他,相反,我决定告诉他:“去就去呗!”我想,这也是说给自己的话。别老是害怕那些更有资历的人,别害怕被嘲笑拼命往上爬姿势难看,别害怕被指指点点闲言碎语,正因为这一刻,你在年轻,手无寸铁,世界既然敞开了大门,那就往里走,去闯一闯。

创新的生命永远年轻 篇5

正是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时刻,我走进了青岛日报编辑部,成为了它的一名见习记者。

那时的郑建华,是青岛日报摄影部的一名攝影记者,分管工业生产领域的摄影报道。我清楚地记得,郑建华总是想在冷冰冰的机器加人的工业题材的新司摄影中,注入一点情感的元素,关注一下人的活动与人的精神。他的探索,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出类拔萃的。

郑建华的“用心”,很快给他带来了事业上的发展和突破。1992年,他担任了新创刊的《青岛画报》的第一任主编;1994年,他担任了《青岛早报》的前身《青岛生活导报》的摄影部主任,这让他有机会,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探索和实践他的摄影理念和对光与影的敏锐感触。

2005年,郑建华退休。离开了行政管理,报道任务,发稿数量,各类评奖、论文、职称等杂七杂八俗务的羁绊,郑建华在青岛新闻图片社社长的位置上干得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不时有佳作在国内外获奖,作品题材涵盖了风光、风情、人体、人物诸多领域,可谓日臻完善、日渐精进。两年前的某一天,《青岛早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郑建华自己动手,制作大画幅相机的故事。我知道,他又在向更高的领地挺进了。郑建华的DIY大画幅相机,在于他的难以置信的精打细算和低成本。一台动辄几万的大画幅相机,郑建华自己动手制作,只不过数千元而已。这让许多同好大吃一惊。

对于郑建华的这次影展,我毋须赘语。读图时代,人们会瞬间感悟并见仁见智。那一刻的宁静,抑或那一刻的狂喜,会在你情感与学养的标尺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上一篇:实施群众文化建设下一篇:网站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