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

2025-01-15

“新一线”城市(共12篇)

“新一线”城市 篇1

2016年以来,我国一线城市房屋价格急速上涨,部分二线城市也紧随其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在70个统计样本中,25个城市都出现了房价上涨情况,上海、深圳等城市涨幅较大。以上海市为例,2016年2月份的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上涨20.6%。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变化则更加明显。根据上海市周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1月3日到2016年3月27日的十三周内,上海二手房价格从35918 元/ 平方米上升到41027 元/ 平方米,期间涨幅达14%。为了缓解房价猛增的状况,同时与国家“去库存”的宏观政策目标一致,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调控方案,其中上海、深圳最为典型,以期改变目前一线城市房价激增的局面。

一、调控政策

这一轮的楼市调控以上海市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沪九条”)和深圳市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代表。这两个地区楼市出现的房价上涨情况也最为突出。“沪九条”主要通过增加住房供地、实行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等措施对供给侧放宽,对需求侧进行必要的限制以实现平稳房价的目的。与之类似,《意见》通过加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完善购房政策等方面达到限制楼市价格飙升的政策目标。

总体来说,2015 年国家宏观政策相对宽松,一线城市的住房需求依然延续着前几年的热度。与之相反,三四线城市的房屋供需状况则没有这种热度,而且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下,三四线城市的资金倾向于流向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线城市住房供需两侧的矛盾,进而抬高房价。在这种住房供需格局下,如果一线城市住房市场放开,三四线城市的大量需求将涌向一线城市。2016年初,一线城市房价猛涨的背后与前一年的住房政策不无关系。

上海和深圳在2016 年初房价猛涨后发布的这轮调控政策目的就在于限制这种需求的流动,尽量缓解城市内住房供给的压力。《意见》和“沪九条”中信贷的调整,实行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购房者是否为本地户籍和是否为二套房进行区别对待,这些政策都属于限制性的调控。那么在国家宏观政策积极号召“去库存”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限制人们的购房需求呢?这轮调控政策的效果会如何呢?

二、调控政策的政策成因

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政策对于人们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限制越来越少,人口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在突破户籍的限制以后,我国的人口流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往东部地区流动、三四线城市往一二线城市流动的特点。那么,当这种人口流动作用于城市住宅市场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里将“虹吸理论”纳入到这种人口空间转移的分析框架。

“虹吸理论”是基于20世纪60—70年代由区域经济学家克鲁默和海特创立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引进物理学现象发展出的一种空间效应理论。它是指对于在某些要素上存在差异的两个地区之间,会存在要素趋向平衡的倾向,就像物理学上的连通器效应。笔者将这种理论纳入到全国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市的住房需求分析中。因为在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城市之间,这种跨区域的转移效应会更加明显。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增长迅猛。这些地区本身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扶持,经济发展程度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要远超过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城市。近些年人口流动方向就反映了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水平差异的状况。久而久之,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长期经济增量的累计作用下,人们更加倾向于在这些城市居住和就业。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人口逐渐往外转移,资本也流向一二线城市。人口和资本向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流动意味着在这些城市形成更多的住房需求和更多来自于外部的购房资本,这对于当前全国楼市供需格局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前两周对楼市的调控出现较多的一个词是“因城施策”,这与当前我国楼市格局密切相关。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需求压力相反,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二线城市对人口和流动资本的虹吸效应。如果继续按照全国城市“去库存”的思路进行下去,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将继续上涨。同时,人口和资本的外流对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将造成重创,“去库存”的目标将更难实现,甚至可能造成全国大部分城市的衰落。

因此,一二线城市这一轮新的调控政策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措施限制需求的跨区域流动,并增加城市内部的住房供给,尽量在城市内部实现住房的供需平衡,抑制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虹吸效应。

三、调控前后一线楼市价格对比

在调控政策出台前,一线城市的商品住房价格从2015 年下半年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上升阶段,特别是在2016年初价格陡然上升,一直持续到三月份。根据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走势图的分析发现,四个城市的楼市绝对价格可能存在差异,但是两地的房价增长趋势却非常相似。从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的统计期间内,上海新房均价由32509 元/ 平方米上升到39035 元/ 平方米,涨幅超过20% ;二手房均价由30638元/平方米上升到36565元/平方米,涨幅超过19%。同期深圳新房均价由31495元/平方米上升到48963 元/ 平方米,涨幅达到55% ;二手房均价由29935元/平方米上升到47253元/平方米,涨幅接近58%。广州、北京的房价增长显得平稳一些,但在2016年3月份也都出现了较大的增幅。一线城市房价出现的这种陡增显然与国家房地产政策的变化有关。2016年3月的“两会”中提出,房地产要“去库存”,进而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一些地方政府按照中央政府的调控思路推出楼市新政,以期与中央政策保持一致。这些政策的出台,从供需方面都放松了对楼市的管控,这对前几个月一线城市的房价飙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轮楼市新政发布以后,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楼市的具体情况因城施策,防止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增长。在全国楼市格局下,对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加强调控力度,限制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购房需求流向这些城市,这对2016 年政府工作目标的“去库存”是有帮助的。试想,如果一线城市不采用限制的调控手段减弱人们在一线城市的购房需求,那么在“去库存”总目标的前提下,从三四线城市流入的资金一方面会加剧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更重要的是三四线城市的需求被一二线城市吸走,这对于中央的“去库存”工作目标显然不利,甚至会增加三四线城市的房屋积压。

这次的调控政策从短期来看对一线楼市的房价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从3 月27 日到4 月3日这一周内,上海二手房平均房价已经出现明显的下跌。在3 月25 日上海调控政策出台后,3 月27日上海二手房均价为41027元/平方米,,随后在4月3日下跌到39896 元/ 平方米,环比上周下跌2.8%。深圳也于3 月30 日紧急出台了调控政策。深圳市二手房价格在今年1月份以后也在迅速上涨,在统计时点3月13日、3月20日、3月27日和4月3日的均价分别为39341元/平方米、40489元/平方米、41019元/平方米、41572元/平方米。在截止到4 月3 日前的一周内房价环比上周上涨1.3%,相比去年同期上涨72.9%。从深圳市房价统计数据上看,深圳市的调控政策似乎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这可能是政策发布不久的原因。

从长期的政策效应来说,这一轮调控政策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严格限制非本籍居民贷款资格和提高住宅用地的供地比例,从供需两端出发,一方面增加住房供给,另一方面限制过剩的住房需求,从而抑制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通过上海市在政策发布后的两周内房价的变化情况来看,调控政策还是发挥了作用。深圳市的房价应该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下跌的情况。上海、深圳是一线城市中房价上涨最快的,也是调控政策发布最早的。北京、广州两地的房价水平也出现了迅速上涨的情况,但在调控政策出台前,这种上涨势头还会保持下去。

四、本轮调控政策的启示

这一轮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于三四线城市库存减少有无帮助,仍有待检验。但是,“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确实值得以后借鉴。回顾我国过去几轮调控,几乎都是由中央政府制定调控目标和政策。虽然采取的调控手段更加多样,范围更加广泛,但成效并不明显。调控政策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可否认对全国楼市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调控效果确实会有影响。新一轮对楼市的调控区别了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在一线城市监控需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三四线城市尽量释放需求,降低楼市库存,这种思路在以后的政策制定中应该学习和借鉴。

“新一线”城市 篇2

请看《中国日报》的报道:

Most first-tier cities in China are barely suitable for living due to their po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pit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eferential regulations for investment, said a newly released report by a top Chinese think tank on Sunday.

根据上周日最新发布的报告,尽管经济快速发展,且拥有较好的投资环境,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大多数一线城市不宜居。

文中的first-tier city就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是指对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都市,与之想对应的则是second- and third-tier cities(二、三线城市)。大城市除了不宜居,还面临urban diseases(城市病)。

“新一线”城市 篇3

天津,简称津,是最靠近首都的直辖市,却有着与北京不一样的风采。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历经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如今,天津已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据了解,天津从2011年开始成为中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之一。到2015年为止,天津已持续5年GDP超万亿。

前三季度GDP增长全国第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布了前三季度GDP增速“成绩单”。

其中,2016年前三季度,天津市生产总值13339.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3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017.9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7177.07亿元,增长9.8%。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有26个省份的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前三季度6.7%的增速水平。其中,天津前三季度GDP增长全国第四。在其前面的分别为重庆、西藏和贵州,均为中西部城市。因此,就沿海城市而言,天津GDP增长速度为第一。

按照2016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已经达到。而按照平均9.1%的GDP增长趋势,预测天津市2016年生产总值可达18043.16亿元。作为传统的GDP万亿俱乐部成员,天津的GDP在前三季度已经超过万亿。

天津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张强认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市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特点一,主要靠内需拉动。内生动力的驱动,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与市场消费两个方面。

特点二,服务业发挥主导作用。张强说,前三季度,天津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53.8%。特点三,科技企业撑起半边天。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8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2万家,累计达到8.5万家。张强指出,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专有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利润达到将近60%。

滨海新区:拉动天津经济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的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内GDP增长最快的区域,比全市平均GDP增长率9.1%多1.6%。前三季度,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达10.7%。

其中,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3384.3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3.7亿元,增长13.1%;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54亿元,增长4.7%;区属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5559.31亿元,增长18.9%;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0.8亿元,增长4.4%;实际利用外资53.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65亿元,增长15%。

据了解,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2014年12月12日,滨海新区获批自贸区,成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2015年,滨海新区GDP达到9300亿元,天津市全市GDP为16538.19亿元。可见,滨海新区年GDP就占了天津全市年GDP的56.23%。而按照今年的增长速度,2016年滨海新区年GDP预计可达10295.1亿元。滨海新区一个区域就有望进入万亿俱乐部的行列。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双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部分的优势产业都聚集在滨海新区。因此,滨海新区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据了解,滨海新区辖7个功能区,分别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

另外,滨海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尤为重要。《小康》记者了解到,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近日在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正式设立。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首期10亿元,主要以投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天津市中长期规划领域为主。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备受瞩目。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签署后,正打造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产业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一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园区。

生产型服务业仍需继续提高

然而,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天津欲继续保持高速度的GDP增长,在产业结构改革、经济转型等方面仍需要有改进的地方。

王双认为,首先在产业结构方面,天津的第三产业占比仍然偏低。“如今,天津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6000美元了,但天津的第三产业GDP只占全部产业的53%左右。但是,如果在国外同等水平的人均GDP,第三产业GDP应该达到全部产业的55%到70%。”

王双說,第三产业又称为服务业,包括生活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天津的创新型产业要继续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需要跟到位。因此,天津的服务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天津的原始创新能力也仍需提高。天津发展的基础过去以传统计划型企业为主,没有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自由度那么高。因此,市场经济的活力不足,导致创新能力也没有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的快。所以说,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天津的挑战之一。”王双说。

王双还提到,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于天津,甚至整个京津冀区域都非常重要。

据统计,2014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1.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其中河北省高达88.6%。

2015年12月30日,由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首次规定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红线,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要比2013年下降40%左右,PM2.5浓度控制在约64微克/立方米,整体达到良以上。

“天津在整个京津冀区域利益平衡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生态诉求。因此,在京津冀生态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天津需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做好平衡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工作。”王双总结道。

编辑/陈远鹏

“新一线”城市 篇4

关键词:《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城市形象

“《第一财经周刊》于2008年2月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第一财经倾力推出。《第一财经周刊》定位服务广大公司人群,表示将以更加轻松、有用、时尚的方式报道商业、投资理财和公司新闻。”①

《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下半年推出“新一线”大型系列报道计划,调查398个中国人均GDP7000元以上的城市,走访285家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寻找中国北上广深之外的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指《第一财经周刊》在2013年末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及学术资源等综合指标评选后划分的名单,分别指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等15个城市。

美国威奇塔大学约翰·W·巴杜和约翰·J·哈特曼按社会学的传统将城市定义为具有某些特性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并且显示了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城市化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个国家或地域范围内产生的,以人口的非农业结构比重提高、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以及城市规模扩大为三大标志的,一种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动态发展过程。

根据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自十六大以来,我国人口总量呈增长趋势,其速度缓慢平稳,人口生育水平保持较低,同时人口文化素质得到改善,城市化程度有所提高。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至此与个人息息相关的城市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愈来愈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

学者蒲实对城市形象的定义是,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程度等。“媒介在城市形象的呈现中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不同的媒介,或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建构属于媒介的城市话语。”②本文将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24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题特色及报道特色两方面,研究其经济观与人文观相结合的城市形象呈现。

一、多元、新锐、平民化的选题特色

新闻选择受到受众的影响,新闻媒介的内容取舍、风格定位、变革方向和进程等均由受众决定。《第一财经周刊》第一任主编何力在创刊词里说道:“中国的财经和商业新闻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过度关注政策意识形态,第二是关注大佬、精英、企业家。其实,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各种各样企业里的经济人,或者叫公司人、企业白领,而为这些人服务的商业和财经读物其实是非常少的。”③由此引出《第一财经周刊》的市场定位:“服务于广大公司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基于这种受众定位,“新一线”栏目的选题特色具有平民化及视角新锐的特点,其报道对象既有喜达屋、罗森、宜信财富、星巴克等品牌,也有城市中的文艺青年、股民、顾客、社区小店店主等普通人,而改造的老厂房、潮品牌、音乐节、青春片等报道主题则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除了受众定位以外,新闻价值也是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而新闻价值包括了时效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新一线”栏目的选题综合考虑了上述几种因素,呈现出多元的特点。

在2015年“新一线”栏目的24篇报道中,选题涵盖了方方面面:城市发展问题,如12.28《年度新一线:越来越紧密的城市》;城市人物,如12.7《老厂房和文艺青年,谁拯救了谁》;城市建筑,如11.16《突破天际线,然后呢》;城市文化,如足球、音乐节、电影院等;城市交通,如8.17《地铁大跃进》;城市营销,如各种排行榜等形式;城市建设,如4.13《龙湖在苏州遇到改善型顾客》等。其中,重点体现了时效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时间上,“新一线”栏目在《第一财经周刊》中隔周出现,其选题多由当月热点延展开来。地点上,《第一财经周刊》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主办,其主题城市选择多集中于长三角区域,在这24篇报道中就有两篇以苏州为主题城市的报道,一篇以宁波为主题城市的报道。《第一财经周刊》标榜以更加轻松、时尚的方式报道商业、投资理财和公司新闻,在这24篇报道中就有三篇涉及到电影、三篇涉及到饮食、一篇涉及到音乐节、一篇涉及到足球,以此来吸引受众兴趣。

二、报道特色

本文以《第一财经周刊》2015年5月4日及5月11日合刊的封面“新一线”报道《中国100城市幸福排行榜》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其报道特色。

1.统一的价值取向

“在不同媒体的城市报道中,大致可分离出两类城市观:一种是经济观,以城市执政者、经济学家为代表,讲求GDP、竞争力、投资环境等指标;另一种是人文观,以知识分子、民间城市保护者为代表,讲究独特人文价值、宜居指数等方面。”④《第一财经周刊》作为一本商业新闻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报道在以经济建设为主的基础上,彰显人文关怀,从微观处着手,将经济观与人文观有机结合,呈现城市形象。该报道指出,就像爱德华·格莱泽提到的,尽管城市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大,在一个城市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居民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假如从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就会理解这种快乐——一种对文明的向往,由此彰显出该报道的人文关怀意义:了解年轻人的感受,并知道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是否幸福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报道还引用了调研公司盖洛普CEO吉姆·克利夫顿的话来说明此观点:未来20年之内,国民和组织的幸福指数将会变得和传统的GDP或者公司股价这些经济指数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幸福感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该报道所讨论的幸福感是指一个城市新生活方式的魅力,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年轻人能在这里感受到多少快乐,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命运。正如简·雅各布斯所探讨的:城市越大,其制造商的种类越多,小厂家的数量和比例也就越大。该报道从微观着手,那些散落分布在城市街区中的餐厅、咖啡馆、电影院或其他与周围生活密切互动的小型机构,比大型机构更能告诉我们年轻人的生活满意度有多高,也更能真实体现一座城市经济生活的活跃度和繁荣度。

2.独特的文本诉求

(1)语言简洁、通俗、口语化

该报道标题为《哪个城市,让你感到幸福》,第二人称的运用更加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兴趣。再如,“幸福到底是什么?此刻这些词儿正往外冒:高房价、还贷压力、空气污染,交通拥堵,中等收入陷阱,健康问题,工作压力......打住!”⑤行文幽默、时尚轻松,浅显易懂。

(2)以人物串联故事

该报道以2013年四川大学毕业生张雪菲的故事,引出了对中国城市幸福指数进行排行的初衷。张雪菲对自己的生活还不那么满意,2013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天津,成了一名银行职员,可天津没办法满足她的精神生活,在她的理想中,类似周末看个话剧或者跟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些知识分子分享型的聚会这样的休闲生活是最好的,而它们需要城市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氛围,由此引出该报道——《哪个城市,让你感到幸福》。

(3)人物原声的广泛应用

该报道采访了大量人物,借他们之口报道城市,更利于新闻事实的接受和传播,比如知乎CEO周源、微信微影时代电影平台中心副总裁黄福建、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等。

(4)擅用大数据

第一财经品牌旗下有专门为“新一线”栏目服务的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可提供独家数据。该报道认为,一座能够让年轻人感到幸福的城市需要在五个维度获得均衡发展,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多样性指数、便利度指数、开放度指数、效率指数和良好生活指数。因此,该报道与京东、大众点评、支付宝、优酷、去哪儿等九个互联网平台合作,它们的核心用户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从这些平台上的大数据可以看到不同城市年轻人的上述五个维度指数。

3.创新的视觉体验

打开《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报道,各式各样的图表占据了读者的主要视线。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图表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用清晰易懂的图形讲述数据信息背后的故事。对于城市报道而言,特殊的地理性使得地图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城市形象。

三、结语

从哈贝马斯的理论出发,公共领域作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能够形成诸如公共意见此类的事物。媒体担任着城市守望者的角色,在城市经济话语空间的建构中,《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报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线”的城市形象呈现,将人视为城市也是城市化的主体和核心,将经济观与人文观相互结合,凸显以人为本。

注释

1第一财经周刊(豆瓣).[EB/OL]?http://www.douban.com/subject/2996144/.

2 郝思远.解读《新周刊》的“城市话语”[J].新闻爱好者,2010,14:68-69.

3 赵金.财经媒体的发展新趋势——访《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何力[J].青年记者,2008,19:61-64.

4 闫肖锋.《新周刊》的城市观——人性的,太人性的[J].青年记者,2008,15:45-48.

毕业生缘何扎堆一线城市就业 篇5

根据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的《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截至去年10月31日,届北京地区高校已就业毕业生中,有45%的京外生源在京就业,是京内生源人数的两倍左右。扎堆在一线城市就业,正成为当下许多人的选择。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生源结构的畸形化。根据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的数据,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为23.3万人,其中8.1万人是研究生,达到历史新高,研究生中有7万人是京外生源,研究生学历京外、京内生源比高达7:1。

与此同时,一线城市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其人口压力已经超出土地资源理论上所能承载的数量。北京市在年底人口达到2114万,超过1800万人左右的控制目标,上海市常住人口截至底达到2380万,超过50万的预测值。根据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理论人口密度为1023.97至1145.08人/平方公里,而北京的人口密度已由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的1289人/平方公里。

正因如此,一线城市正在不断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外迁疏解部分产业,落户门槛也在不断提高。毕业生扎堆涌入一线城市就业,和已有的人口疏解措施碰撞在一起,出现就业压力就不难理解了。

导致毕业生扎堆留在一线城市的原因多样,除了一线城市同等岗位能提供更高的工资、相对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以外,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与其它省份相比,211院校中,位于北京市的有26所,位于上海市的有10所,而全国有14个省份只有1所211院校,其中既有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也有环绕北京的河北省。高校资源配置不均,使得学子更易扎堆考向一线城市。而一些高校扩招后,大量增加研究生专业,本研数量倒挂,更加剧了考生向一线城市的流动趋势。

站在毕业生的.角度考虑,相对于18岁时就离开的故乡城市以及毫无认识的其它城市,选择留在学习生活了4年甚至更久,并在当地积累了一定资源的一线城市就业不无道理。不同地域三大产业分布不同,一线城市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更高。而为了获得更多属地资源支持,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会更加倾向于属地的产业需求,部分学习一线城市需求量较大专业的学生,也未必能在二三线城市找到对应岗位。

但是,这样的情形,不仅导致一线城市人口压力与日俱增,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也导致了二三线城市出现人才匮乏,急需人才支持的产业升级进程趋于缓慢。最终导致更多毕业生不愿选择缺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二三线城市,形成人才“一江春水向京沪”的恶性循环。

一线城市的“地王年” 篇6

品牌房企重金拿地毫不手软,今年截至10月15日,拿地金额排名前20的房企,购地金额总数已经超过3500亿元,一二线城市频频上演房企对热门地块的激烈争抢。然而,土地市场的诸线分化继续加深,三四线城市的土地乏人问津,流拍现象有加深之势。

北京:地少、价高、钱多

今年北京楼市供应“豪宅化”加剧,业内普遍认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价格的快速抬升。今年北京宅地市场出现价升量跌的总体行情,诸多热门高价地块成为舆论焦点,称之为“地王年”并不为过。

从宅地供应量来看,今年前9个月北京宅地供应量大幅度下滑,创下10年来最低数值。据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北京出让住宅用地仅为25宗,是自2006年以来近10年新低。在2014年同期与2013年同期,北京住宅用地出让宗数分别为52宗与75宗。今年的整体供应量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北京成交的住宅地块楼面均价为16376.7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近2000元/平方米,涨幅超过10%,达到有史以来北京住宅地块成交楼面价的峰值。前三季度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合计1065.2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面粉价格贵于面包”,地价的涨幅甚至超过了房价的涨幅,业内担忧这会给楼市后市供应带来更大的压力。

“今年供地收紧,热门地块价格强势走强,地价超过房价已经成为新常态。”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今年北京宅地供应明显收紧,但是供应节奏并没有打乱,可见这种情况是出自于上层的设计。目前,北京一直在强调控制人口规模的高压红线,减少住房供应成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

供应减少的结果就是热门地块上的激烈争夺,从而推动价格节节走高,北京宅地市场的“地王”频出。无地王、不成交,俨然成为土地市场的主旋律。自从今年年初丰台区出现楼面价拉高达4.9万元/平米的区域新“地王”之后,北京今年就开启了“地王”模式。丰台白盆窑、丰台玉泉营、昌平北七家镇、石榴庄、朝阳区孙河、东坝、西局……一宗又一宗的“热土”,一次又一次的价格刷新,让北京进入了“非富即贵”的地王时代。

业内预测,北京宅地市场的这种行情将成为“新常态”。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告,将于10月份入市的地块已达9宗,总起始价达117.7亿元。新一轮的“夺地大战”即将开启,房企们能做的就是,提“钱”上马。

全国:冷热不均

事实上,除了北京之外,其余几大一线城市的行情也基本如此:土地成交数量锐减、成交总金额不断下降,但楼面价和平均溢价率却持续上升。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0月15日)全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住宅用地土地出让金金额已经达到1984.6亿元,其中,刚刚过去的9月冲高成为年内的高点。9月一线城市合计土地成交额达到了588.78亿元,创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环比8月全月涨幅高达188%;土地平均溢价率达到了29.44%,也创造了年内最高。

就在“十一黄金周”前后,一线城市陆续又有多宗高价地块出现,土地成交数据令人关注:北京的成交平均楼面价已经连续突破5万元/平方米;广州平均楼面价已经达到2万元/平方米;上海多宗住宅用地激烈争夺,溢价率在82%至97%之间;深圳市出让一宗总价为112.5亿元的地块,成为总价地王。

在各大二线城市,行情出现了波动和分化。总体而言,热门二线城市的土地热潮继续,如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地最近都频出“地王”,平均溢价率走高。

以杭州为例,杭州在8月的土地新政取消了“最高溢价率不能超49%”的规则,随后出现了出让的高峰。9月,杭州的土地出让金额已经接近今年上半年的总额,9月土地出让金额146亿元,占前三季度土地总出让金额的38%。杭州主城、余杭、萧山三区共推地18宗,合计出让面积66.6公顷,总可建面积151.18公顷,总起价60.6172亿元。熟悉杭州市场的业内分析认为,今年杭州地市走出来一条“U”形曲线,3月-6月份是市场低谷,如今已经慢慢爬升,9月之后达到年内高点。

此外,苏州近期连续出现了高价地块,9月29日,苏州姑苏区一地块的楼面价达31005元/平方米,溢价率55.02%;另一宗地块溢价率达到了118.3%。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直言“苏州疯了”。

然而,一二线热度不减,广大三四线城市却依然身处寒冬,从全国范围而言,诸线分化的倾向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8月全国300 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610宗,流拍土地多达1079宗,这些流拍的土地多位于三四线城市。从溢价率来看,今年截至目前三、四线城市仅有13.4%。

房企积极补仓一二线

北京等一线城市和热门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持续升温,既受这些区域市场销售率先回暖的带动,也契合着房企的战略布局,房企不约而同地选择一二线城市,积极补仓,区域分化加剧。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严重分化,土地市场也相应分化,实力房企越来越倾向于布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即使一线土地价格持续走高,房企宁愿拼抢“地王”,也不愿意选择去开拓三四线的市场。

从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来看,今年截至目前,拿地总额前20的品牌房企的购地总金额已经超过3500亿元。

其中华润置地、保利地产、万科、首开股份、龙湖地产、绿地控股、恒大地产的拿地总价已经超过200亿元。华润置地凭借446亿元居于榜首,保利地产以324.7亿元位列第二。

业内分析认为,这些领先市场的规模房企的拿地金额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为了保证可售货量和开发节奏,必然会积极补仓。当前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节奏有加快的趋势,估计今年第四季度房企依然会积极拿地,特别是针对一二线城市的热点土地资源,竞争将更为激烈

以碧桂园为例,作为少数企业仍然坚守三四线城市,碧桂园今年也表现出倾向一二线城市的姿态。今年8月,碧桂园在竞争激烈的杭州土地市场上大手笔购地,强势拿下位于城市核心区的申花以及钱江世纪城板块,碧桂园的布局已经从杭州郊区打入城区市场。

此外,位于第二梯队的中型房企也在一二线城市积极寻求机会。如旭辉集团今年已经花费159亿元,拿下14宗居住、商业用地,不可不谓大手笔。其中近半土地款用于北京和上海地块,旭辉在今年8月还以1.7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南京单价地王。

一线城市房价全面告负 篇7

一线城市房价具有风向标的意义。四大一线城市始终是房价坚挺的坚固堡垒。据机构分析,此次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下调的主要原因在于房企的主动降价,这是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结果,因为真实的需求是存在的。

一方面是有真实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不断走高的库存量。所以,开发商才会选择降价以求的姿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340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27.5%。这意味着继6月份库存量创新高后,7月一线城市库存仍继续攀升。

具体而言,2014年7月份,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分别为1024万平方米、1158万平方米、857万平方米和362万平方米,环比增幅分别为4.5%、4.1%、2.0%和11.2%,同比增幅分别为28.5%、20.5%、33.9%和33.9%。

面对如此大的库存压力,而且目前一线城市还没有公开救市的做法,限购、限贷政策仍比较紧,购房者的观望进一步导致了库存积压,这反过来倒逼房企降价。2014年已经过去的8个月,对于上市房企来讲,年报业绩压顶,9-10月份如果不加大推盘力度,适度调整价格抢收“金九银十”,年报结果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分析,一线城市房价的全面下降是市场自发的深度调整,并非政策引发。在信贷环境吃紧、财务成本不断攀升等情况下,开发商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市场手段去库存,加速周转速度,以应对本轮楼市调整。

1月一线城市房价上涨明显 篇8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1 月份70 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 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表示, 房价环比涨幅扩大, 一线城市上涨明显, 同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 涨幅继续扩大。据测算, 1 月份70 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比上月扩大0.4 个百分点, 最高涨幅为4.1%, 高于上月0.9 个百分点;70 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最高涨幅为5.7%, 高于上月2.4 个百分点。城市间房价分化现象依然延续, 房价明显上涨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个别二线城市。

2月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报 篇9

2014年一季度开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持续下降,3月起呈现大幅度反弹;二季度成交量连续下滑;8月受到自住型商品房上市的影响,北京市场成交环比大幅上涨,但9月再度下降,四季度后成交持续上涨。进入2015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进入季节性下行,但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2月北京成交商品住宅4678套,成交面积44.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4.84%,但同比大幅上涨75.51%。2月北京商品住宅库存继续下降,降至1034.2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61%。

上海:价涨量跌,成交量环比下降57.61%,同比微增0.68%

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交不断走低,2月适逢春节假期,成交环比下降近4成,3月上海楼市走出春节低谷,整体回暖;二季度开始成交量再次下滑,三季度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四季度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继续回升。2015年,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再次下降,2月由于春节长假,成交亦一路走低。

2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7151套,成交面积73.7万平方米,环比再降57.61%,但同比仍有微增,增幅为0.67%,价格较上月有所回升,为19983元 /平方米,涨幅达18.93%。在去化放缓的情况下,上海可售面积1297.16万平方米,较上月末小幅回升0.25%。

广州:价涨量跌,成交量环比下降50.47%,同比回落22.37%

2014年一季度广州楼市较为冷清,5月起成交量止跌回升;三季度中期经历小高潮后又有小幅回落,“金九”未见太大起色;四季度初由于政策等利好成交大幅回升。进入2015年,成交季节性回落。

2月广州市商品住宅成交3398套,成交面积39.2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0.47%,同比回落22.37%,价格有所回升,为1510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4.77%。可售面积回归高位,环比上升2.41%,增至990.34万平方米。

深圳:量降价涨,成交量环比大幅下降71.98%,同比回落17.56%

2014年2月起,深圳楼市出现反弹,成交止跌回升;二季度4月保持小幅回升态势,但随后量价双双回落;三季度中期起成交开始回升;四季度保持一路上行趋势。进入2015年,成交有所下降。

一线城市出租车营运安全浅议 篇10

关键词:城市,出租车,安全管理,措施经验

广州作为国内众多一线城市中的一员, 近几年在城市出租车行业的规模发展上体现出了一个大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 从出租车的数量增加上可以看出, 出租车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由于"人、车、路"是构成客运出租运输的基本条件, 也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三大要素, 因此, 驾驶员、营运车辆和路面管理应该是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三大内容。纵观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在这三方面的管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出租车司机及营运管理者暴露的问题

1、驾驶员素质。

广州现有出租运输企业车辆经营方式, 主要是以承包经营为主, 供车、联营性质的经营方式正逐渐退出市场, 也有部份经营企业尝试自营。驾驶员的来源主要是社会从业人员, 广州和外地各占一半, 在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驾驶员来源较为复杂, 部份小型企业, 其人事的主体关系高度分散, 管理难度大, 多数人员末接受过正规教育, 导致经营者自身素质高低不齐, 对安全行车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安全与效益的位置摆不正, 交通法规意识淡薄, 经常在路上随意掉头、违章停车、超速行驶的现象, 成为安全行车的重大隐患。再从驾驶年资来看, 大多数驾驶员年资低, 技术素质差, 操作经验缺乏, 应变能力不够, 自以为会驾驶车辆, 而随意私聘驾驶员的现象又时有发生, 在严重危及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的同时, 给安全行车也带来了较大隐患。

2、安全管理人员思想。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中也不乏存在着"以包代管、以保代管、以罚代教"的思想, 认为现在的出租车经营方式都是租赁或承包, 车辆已实行全额保险, 车辆肇事后所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 其差额则为租赁者承担, 一般对企业不会造成损失, 因此放松对安全方面的管理, 成为事故发生后的"消防员", 忽视事前管理, 不重视安全教育。企业虽已要求承包者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往往流于形式, 并未真正起到落实责任制的作用, 致使在目前的车辆承包者中, 出现个别私下转卖、私聘驾驶员、安检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还有近几年安全管理人员新手多, 在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上差距较大, 在帮、带、学方面存在一段真空, 使管理人员思想上严重缺乏了系统性的管理水平, 在原来的基础上原地踏步, 甚至整体后退。

二、出租车营运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出租车运输不同于其他车辆运输, 几乎是24小时营运, 车辆营运的负荷比较大, 车况下降比较快, 其原因有:1、忽视例保工作, 加上驾驶员对车辆的爱护不够, 现有的保养制度半年一次二保, 尽管许多企业提高要求, 按季二保, 这很容易造成车况下降。2、有不少驾驶员缺乏例保方面基本知识, 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例保工作的基本要求, 忽视对"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 待车辆出现故障才进厂修理。3、对出租车来讲, 时间就是效益, 不时小毛病就拖, 直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停车修理。4、由于驾驶员是承包出租车, 认为车辆与己无关, 当车辆出现小故障时能拖多久是多久, 还有一些驾驶员就车辆的机械知识一概不知, 根本不了解保养、机务、安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出行工作期间暴露出的问题。

目前的道路情况与前几年相比, 虽已大有改善, 但增加的车辆数远大于同比的道路增加, 针对市区道路情况来讲, 拓宽、延伸、增加远远跟不上市区内车辆行驶的需要, 在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中常有堵车现象发生, 市区内混合车道多, 非机动车、行人安全意识差, 而出租车几乎整天在市区大街小巷穿梭, 造成大、小交通事故频发。但是, 道路的改进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为了能安全行车, 作为我们企业关键应抓好"人、车"的管理, 以弥补"路"的不足。

四、运营安全保障措施。

有以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 在进行安全营运管理时, 我们就可以进行"针性治疗", 根据安全分析中暴露的薄弱环节, 从制度管理上、从人员培训上下手。本人共有以下几项建议:

1、因为行车安全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生命财产保障的大

事, 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企业的安全工作要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共同努力、各负其责, 要建立一级抓紧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制约机制。

2、安全管理人员应努力做到从我做起, 以身作则, 与驾驶员同步提高

自身安全素质, 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 管理人员要做到洁身自爱、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不谋私利, 且语言文明, 不用粗鲁的语气对待驾驶员,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抓好对驾驶员的驾驶道德和安全行车宣传教育, 严把聘用准入关, 做好驾驶员上岗前的培训教育工作, 并建立各类安全基础台帐, 分析本单位内事故的情况和原因, 进行对比, 把问题存在的地方找出来, 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进行整改, 降低其事故的发生率。

3、定期组织驾驶员召开安全例会, 努力提高安全例会的质量, 不能只做形式, 而不讲实效, 例会要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 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 有针对性地展开分析、讲解、讨论, 结合气候、道路等情况对驾驶员提醒要注意的方面, 让肇事驾驶员谈谈肇事后原因, 让其他驾驶员引以为戒, 召集肇事驾驶员和驾车经验相对不丰富的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驾驶技术培训, 由安管人员和安全驾驶员来讲解和介绍经验, 从而提高其安全行车水平。要提高本公司全体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驾驶员的驾驶道德和思想意识教育。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由于开赌气车或缺乏职业道德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也不少,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给企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通过公司在这方面的教育, 让驾驶员真正体会到"和气生财"。安全管理人员须实行24小时承诺制服务。针对出租车日行程高这一情况, 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要求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经营状况不好等原因, 有不少营运车辆驾驶员对机件磨损思想存在着能拖则拖, 能省则省的心理, 尤其是部分出租车驾驶员, 他只看到表面利益, 而没有考虑到内在的潜在危机, 如果一旦由于车辆的技术状况总是而引发交通事故, 给他带来的就不是省一部分修理费的问题了, 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公司安全管理人员在对驾驶员教育的同时, 也不可放过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查和整修督促, 为此公司就要进一步加强门检工作及现场管理, 将门检工作和现场管理做实做细, 尤其对车辆行车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方面检查更要注重。引导驾驶员有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 出车前、行驶中、回场后进行例保和检查工作。其次, 车辆的二级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 一个季度一次的二级维护, 将车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查和整修, 把其平时门检、路检未发觉的毛病找出来, 而这些"车"的问题, 在"人"的努力和改造下都可以解决, 为其安全行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全国中等城市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第十二次研讨会论文集[C], 2002.

一线城市的买房焦虑 篇11

众生相勾勒出当前楼市的焦躁与不安

正在吃火锅的林芊巧突然大叫一声。

她放下手机,当即宣布,从此自己不再是“无产阶级”。房屋中介告诉她,房产证到手了!

从此,她从集体户口变成个人户口。她告诉自己,这一切证明漂泊的日子结束了。

半年里,她看房、抢房、签约、贷款、缴税、过户。这些繁杂的手续和冗长的等待,似乎更加激发她此刻的幸福感。

与林芊巧的幸福形成对比的,是她的中介的疲惫不堪。这段时间,为了给客户排号,他数次凌晨排队,与号贩子抢位。殊不知,另一位更敬业的同事在前一天下午就赶到北京市东城区建委门口排队了。他站在门外,看着工作人员一个个下班,接着是20个小时的等待。“为了给客户排号,数九寒天也要到这里,太难了!”

住房过户手续需要在各区的房屋交易大厅办理。由于官方每天对办理过户的名额有限定,中介不得不早起为客户排队、抢号。

与这些中介一起争抢的还有号贩子,他们同样冻了一宿。清晨,他们站在北京18个房屋交易大厅门外,手拿着号,待价而沽。

虽然一个“黄牛号”开价高得离谱,但仍有人毫不犹豫地付款,生怕过户被推迟一天,“一天不过户,就一天不踏实。”

对于买房人而言,他们畏惧和争抢的,是自己的未来。

2天上涨120万

疯狂的楼市,让彭宇心惊肉跳。

2015年夏天,彭宇的女友开始看房,那时中国A股牛市正劲。随后的大跌让他赔掉几万块,而此时,北京的二手房价格开始上扬。

201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价格同比涨幅超过两成,涨幅仅次于深圳,为全国第二。

2016年初,女友告诉彭宇,3个月前看的房子,如今普遍涨价三四十万。两人开始慌张,他们更是抓住一切机会集中时间看房。他们发现,去年10月还能买得起的房子,如今已不能负担;能负担的,房型和位置已经不够理想。

他们本想赶在春节前签约,但发现二手房市场已经“有价无市”——“所有卖方都不愿意出手,都觉得价格还会更高。过完年,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彭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春节前夕,央行再次降准,银行下调了首套房利率。金融搜索平台融360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下降了0.031个百分点,上海下降了0.068个百分点,深圳下降了0.07个百分点,广州下降了0.005个百分点。

二手房交易中,买卖双方达成购买意向后,要进行网签,也就是在房屋管理部门备案,并在互联网上公示。据伟业我爱我家数据中心统计,2月14日至2月20日(春节后首周),北京二手住宅的网签量仅3天就超过1000套。一周的网签量达到6048套,日均成交864套,交易量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2月14日,彭宇发现,房子普遍又涨了二三十万。他原本属意的一套望京100平方米两居室,在两天内,从410万变成了530万。这套房的房主想换房,而他要买的房子涨了120万,所以他得把自己持有的这套房子抬价120万。

“好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准备卖房的不敢卖,想买房的要靠抢。偶尔成交的价格又高,推高了整个二手房市场。”彭宇这样分析。

3月7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的房贷利率全线下调,从8.8折变成8.5折。同时,北京二套房贷首付第一次出现4成,甚至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北京二手房签约已经高达36413套,相比2015年同期涨幅高达86.7%。

如今接连出台的楼市利好政策,让人们联想到2012年底至2013年初的购房潮。2012年6月,北京首套房贷利率从之前基准的1.1倍回落至8.5折;另外,自2011年末起,央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降息。这一系列政策将楼市价格推向新高。

此情此景,再度在一线城市重演。

抢抢抢

林芊巧准备好所有材料时,已经是夜里12点。可第二天,还没签字的房主反悔了,因为有人可以付出全款。还有一次,她甚至已经交了意向金,但房主见到源源不断的看房者,就决定再等一个更高的价格。

急于买房的田红雨和男友不愿再等了。他们越过中介,直接联系房东,开始和另一户买家“竞价”。

“他们加了5万,还能交200万首付。”卖家说。

“我们也加5万,交200万首付,再给您20万定金。”

就这样,他们终于把已经离开的房主叫了回来,从别人手里抢走了房子。田红雨一边开车赶去签约,一边用手机转出所有的理财产品,也不管它们有没有到期。东凑西凑,当场拍给房主20万定金。

时至今日,她还没有看过房子。“没时间看,只能抢。”田红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她和男友决定结婚,房子成为跨不过去的门槛。看房的1个月里,田红雨数不清被几个房主拒绝过。有时,她看完房下楼,房子就被别人签走。“这种感觉就是,现在你回头,走出去,就再也没有你的机会了。”

她在地产App上看到天通苑的房价不断上涨,两天涨10万,一周涨50万。“简直是疯了。”这里已经是北京的五环外。

3月6日,彭宇遇到一位着急用钱的房主,终于成功签约。最初,他希望用两百多万作为一套房子的全款,如今200万成为他的首付,贷款240万,月供1.3万元。

交了10万押金后,彭宇还是不放心,“过户之前房主可以随时反悔,如果有人出价更高,他大不了赔我20万。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契约精神。”

彭宇的一位同事也在同一天签约买房,他连夜飞回武汉,卖掉老家的房子。

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幸运”形容自己。但是,他们此时经历的只是买房过程中的第一步。

过户难

双方达成购买意向并签约后,买方要提交材料进行购房资质审查,并办理网上签约手续。如需贷款,买卖双方要在银行办理按揭、资金监管;银行批准贷款后,买方缴纳二手房交易税,双方办理过户手续。

链家地产的一位中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整个手续办下来,“一般卖方需要跑4次,买方则需要5次”。

李伯通买的房子是一个位于北京西三环六里桥的30平方米的开间。为了这套房子,他在两个月里一路颠簸。

链家地产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部门在东二环的金宝街,李伯通申请商业贷款的银行总部位于东三环的光华路,海淀房地产交易中心在北五环外的西二旗,他的上班地点在知春路。那段时间里,李伯通穿越着整个北京城,疲于奔命。而他的中介,则要在凌晨5点就要为客户去海淀交易大厅排队。

办理过户是二手房交易中最后的一道手续,但在当前的火爆楼市中,这一步也成为了最难走的一步。

彭宇在3月初签约买房后,中介开始催促他结婚,以便开始购房资质审核,在过户时将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名字写在房产证上。签约后的第4天,他们领了结婚证,但已经无法赶在3月过户。

朝阳区的房屋过户量一直名列北京市第一,相当于整个北京市三分之一的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朝阳区二手房网上签约4636套,占北京二手房网签总量的27.9%。

几年前,在朝阳区办理过户需要到现场排队,而这里过户量很大,一天处理不完,就时常有人白跑一趟。于是,从2013年3月1日起,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率先开始了网上预约。每周五早上8点开始发放下一周的预约号,每个工作日发放400号,一周共2000号,约满为止。

但还是有人抱怨每天400个网上预约号,一号难求,“甚至不如现场排队公平”。当时朝阳区房屋管理局回应称,该局工作人员的人均登记量是全市的4.5倍,网上预约的业务只占每天工作量的40%。尽管管理局承诺将集中加班办理,以缓解过户难问题,但问题一直存在。

号贩子

2015年10月,张扬(化名)终于在朝阳房产中心办理过户,为了这一天,他已经等了一个月。“早就听说朝阳不好办过户,因为人多。”为了省下几万元中介费,他没有找地产经纪,而是自己办理过户手续。

过去的一个月里,每周五早上不到8点,他便坐到电脑前刷屏,但是,不是网页打不开,就是出现故障无法进入下一步。30分钟内,下一周的过户号就被预约一空。

于是,他在淘宝输入“代办过户”。号贩子承诺他:“400元,只要给钱,就能有号。”当他打定主意准备将材料信息交给号贩子时,对方又临时涨价,“因为限制号源,400元变成800元。”

2016年1月,刘美英的朋友在淘宝花了800元买了一张黄牛号。那时,她觉得太贵,但如今自己连1500元的过户号也买不到了。“我们所有二手房买卖的时间都因此往后推迟,现在号贩子要2000元,还是不指定日期的,如果指定日期的过户号,还要更高。”

在淘宝,号贩子展示着五十多个预约成功的图片,并给买家讲述详细的交易流程。只需要在微信或淘宝上告诉他们房屋所有权证号、网签合同号等证件号码,周五一早就能收到预约编码。

如今,朝阳区的网上预约系统发出启示:“有个别人使用刷号软件进行非法刷号,占用大量系统资源,严重影响了其他市民正常进行的网上预约。我们在此呼吁尊重网上预约规则,不要尝试通过不道德甚至非法技术手段占用他人办事资源。”

一个号贩子说,现在一旦被发现刷号,账户会被封3个月。

又是一个周五,张扬终于自己预约成功。他来到朝阳区房产中心,当他站在交易大厅门外时,号贩子凑上来:“要号吗?不用排队,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

绿色通道是朝阳区房产中心给孕妇、老年人、残疾人等开设的快捷窗口。如今,一家淘宝网店依然承诺“所有号源都是绿色通道”。其实,网上预约后,特殊人群可以凭借短信或打印凭条,在规定时间内到服务台换取绿色通道呼叫号。办事大厅的16个窗口同时接受绿色通道呼叫号,该号发放后,窗口工作人员在办理完当下业务后,就会叫到绿色通道呼叫号。

网络预约没有成功的凌慧珍选择现场排队,她原本排在第5位,但朝阳交易大厅一开门,“现场被彻底冲乱了,”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根本没人能有效维持秩序,最后我们变成了19号,整个状况非常混乱。”

人满为患的状况不仅出现在朝阳区,存量房交易仅占北京市6%的西城区排队现场也一样浩浩荡荡。

上午不到8点,西城区交易大厅外的队伍已经拐了三个弯。号贩子开始在队尾发起小卡片,并告诉排队的人他们所排的这个位置,一般无法预约成功。当别人询价时,号贩子便伸出4只手指。

在队伍的前排,号贩子用小椅子、石头等占位,甚至不避讳在椅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他们还竭尽全力地试图证明自己的合理性,并在卡片上把自己的业务描述为“我爱我家家政服务中心”。

最痛恨号贩子的是房屋中介,一般中介公司会派专人在交易大厅驻站,他们了解政策的最新变化和一切手续,以便为客户整理资料。他们比号贩子起得还早,以保证占领更靠前的位置。而如果抢号失败,迫于签约的时间压力,他们也只能向号贩子买号。

链家地产一位经纪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排在前5个号,号贩子才会要价400元,10到20号200元,20号以后的100元。如今,只要办理过户手续的统一价为400元,抵押等其他业务的200元。

“号贩子从医院跑来这儿了。”人们抱怨。

确实,这些号贩子不仅可以“帮助”预约过户和缴税,也可以医院挂号、银行排队。只要排队困难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8点40分,西城区交易大厅大门开启,在寒风中瑟缩多时的人们一股脑冲进大厅。20分钟后,全部的号告罄。

一位买房者妥协了,他交给号贩子400元,拿了一张预约号。

“新一线”城市 篇12

从现阶段的营销模式来看, 一方面是由专门的营销公司来承接开发商的商品房营销事物, 另一方面则是由开发商的营销子公司来承担。但无论是以怎样的营销模式来开展工作, 都存在着调整营销策略, 建立起与当下市场环境相适应的战术与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优化企业营销模式并合理控制营销成本。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当前房地产营销困境分析

结合笔者的市场调研, 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营销困境可从以下3个主要方面来分析。

1.目标客户选择方面

目标客户构成了房产营销的对象, 根据市场营销学理论可知, 现实客户应具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这两大要素, 潜在客户则应至少应具有购买能力这一要素。然而, 从目前非一线城市的营销活动中可以发现, 针对当前相对冷清的市场环境, 不少公司采取了地毯式的传单宣传攻势。如, 不少地方出现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营销群体, 在交通要道进行着地毯式的传单宣传, 我们且不去讨论这群老年人能为周边人群带去什么信息, 而这种无视目标客户选择的举动便是一种低效的营销活动, 也将大量浪费宝贵的营销资源。

2.营销组合选择方面

营销组合是房地产营销中所惯用的策略, 然而部分公司在构建房地产营销组合时, 未能充分把握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消费者心理。从宏观经济面来看, 从2014年起我国实体经济便面临着发展瓶颈, 同时通缩紧缩状态也日益明显。前者将可能制约工薪阶层的经济能力, 而后者则将影响目标客户对房价的预期。因此, 营销组合在选择上若仍按照项目组合的方式, 无法使客户拥有实惠的主观体验, 无法在当下提高营销的成功率。

3.促销形式选择方面

促销的目的在于巩固现有客户, 同时挖掘潜在客户。从房地产促销形式上看, 其主要利用特定的时间节点来集中向客户推销商品房。对此, 笔者认为在当下市场环境下, 若是以“房交会”的形式集中促销, 将会给客户带来量大价跌的趋势感受。因此, 关于促销形式也面临着现实困境。

二、应对困境的路径思考

针对以上困境, 应对策略的切入点应是怎样的呢?对此, 笔者将一一对此进行路径思考。

1.应对目标客户选择困境的路径思考

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当前非一线城市的商品房销售中心可谓是门可罗雀, 这就使得营销人员对目标人员的捕获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与此同时, 若是按照现有的地毯式宣传方式, 将无助于公司完成对潜在目标客户的捕获。因此, 察言观色便成为了应对目标客户选择困境的基本方法。再者,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 也将在目标客户的捕获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由此, 建立起线上线下双管驱动的选择模式, 则是应对当前困境的较好方式。

2.应对营销组合选择困境的路径思考

上文已经指出, 以关联项目作为营销组合或许已无法激发起客户的购买欲望, 在当前应能切实让客户感受到价格的实惠, 以及相对而言房产品质的优良。那么从现有的价格实惠的表征来看, 包括:诚信金与房价之间的关联、可变空间与房价之间的关联, 以及付款周期和方式与房价之间的关联。可见, 根据这些关联组合, 应着力挖掘其中的营销组合模式。另外, 在传统项目组合中 (如送装修、送家用电器) , 我们也可以在内容上进行调整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3.应对促销形式选择困境的路径思考

在上文笔者已经指出, 传统扎堆式促销形式将导致客户认为房价仍有下降的趋势, 从而其观望情绪会逐渐增强。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这种促销形式将严重制约公司营销策略的差异化, 因此, 需要避免这种促销形式。替代这种促销形式, 则可以在O2O模式下来进行模式开发。

三、思考引导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思考引导下, 对策可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构建:

1.增强营销人员岗位能力

从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营销人员现状来看, 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范畴。前者由年轻人组成并接受过岗位业务培训, 主要在大厅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后者则主要由中年人组成, 他们作为临时工以分发传单为主要工作内容。根据当前房地产市场状况, 应着力增强外部营销人员的岗位能力, 如察言观色、营销语言组织等。从控制营销成本和提高营销绩效出发, 则应教会外部营销人员根据路人衣着、神态、气质等外在要素, 进行潜在客户识别的技能。

2.开发O2O有效营销模式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依然浓厚的情况下, 房地产公司无法复制过去守株待兔式的营销策略, 这就要求公司需要主动将楼盘信息发布出去。由于非一线城市的购买力十分有限, 所以在网上营销中应突出商品房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 以及联系省会城市的交通状况, 这样一来将能和一线城市消费者群体建立需求切入点。再者, O2O模式还可以提升房地产促销的价格信息发布速度, 以及通过建立对比度来使潜在客户了解公司的产品优势。

3.实现营销组合的植根性

这里的植根性指向所处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而在非一线城市成交量相对低迷的情况下, 则需要充分突出商品房价格与品质的性价比, 以及围绕着上文所提出的关联组合进行营销方案设计。笔者建议, 如在诚信金与房价之间的关联性中, 可以让客户缴纳5000元诚信金, 排号选房后可以抵充10000元的房款, 这样将能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如在付款周期和方式与房价之间的关联性中, 可以设计出针对股市行情周期为时间依据的付款周期, 这样可以助力那些被套牢客户的资金周转之需。

4.建立差异化的促销形式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应努力构建差异化的促销形式。对此, 应从促销时间节点选择、空间区位选择、促销形式构建等环节上下工夫。限于篇幅, 笔者着重谈谈较为关键的时间节点选择。目前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现状也做了许多救市努力, 其中关于央行降息降准构成了非一线城市房地产城市的利好。因此, 促销时间应紧密联系央行新动作的实施阶段, 并在促销形式上以让利促销为特征。这样一来, 可以冲击潜在客户敏感的内心世界来获得更多的商机。

四、问题的拓展

按照市场交易的规则, 一件商品在还没有制作完成时即推销出去, 必须在价格上比现房销售便宜, 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对于像商品房这样的大宗商品, 这一条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期房与现房是一个价格, 预售制对消费者就不可能产生吸引力。仅仅从这一点来看, 我们就必须承认, 预售制是一种双赢的销售模式, 它既有利于开发商及早回笼资金, 也有利于消费者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房, 很显然, 面对高企的房价, 商品房预售制在一定程度上给购房者提供了缓冲,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购买力在期房与现房之间做出选择。

但期房在消费者心中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在模式构建上建立起消费者的安全感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该房源的营销模式, 可以在本文营销模式的基础上, 引入政府公权力因素。即借助地方政府的环保、节能目标, 在房屋设计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 并寻求政府的舆论支持。这样一来, 就消除了消费者对期房不安全的心理感受。不难看出, 我国房地产业目前仍处于寒冬, 但只要建立有效的营销模式并遵循质量为本的原则, 将能改善公司的现有状况。

五、小结

本文认为, 站在2015年7月来探析非一线城市房地产营销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当前营销困境进行分析, 营销对策可围绕着:增强营销人员岗位能力、开发O2O有效营销模式、实现营销组合的植根性、建立差异化的促销形式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娟.新形势下房地产行业的营销战略[J].中国市场, 2015, (9) :130~131.

[2]聂嘉雯.基于营销策划的房地产广告策略分析——以四川成都房地产市场某案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36, (6) :62~64.

上一篇:决算审计下一篇:文化课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