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的感悟

2024-11-07

教学一线的感悟(共9篇)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1

风雨兼程, 一路高歌!值此《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之际, 除了热烈祝贺, 还有情感的交流和美好的回忆。

一、最难忘

我是杂志社的第一批通讯员, 杂志创刊十周年之际, 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编辑部奖励给我的《世界文化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 至今仍被我珍藏;编辑赠送给我的106本杂志至今保存完好。

我对编辑部提过一个建议 (刊发于1988年4月《学校体育》) :“多刊登一些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文章”。一直以来, 杂志都秉持这一稿件录用原则, 面向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做了大量工作, 如开设的“一线话题”栏目也越办越有特色。看到杂志这些年的发展, 作为曾提过建议的老读者, 我很“欣慰”。

二、最感激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 与它相伴至今, 我受益良多, 它帮助我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1992年, 我被评选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我被聘为市中青年体育教师优秀课体育指导教师;6次带队参加体育优秀课课选, 经我指导的课有17节获省一等奖。

我想, 如果没有一流的杂志引领, 我一定不会有如此的成绩!

三、最想读

如果问我最想读的杂志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中国学校体育》。

从创刊至今, 每一期杂志我都必读, 对其中精彩的文章还会做摘抄, 以供自己学习。退休后, 我每月还会去学校图书馆两趟, 去认真阅读《中国学校体育》。

四、最得意

1990年第二期和1992年第二期《学校体育》杂志, 刊有两篇我撰写的文章;2000年第1、3、6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 共刊有我撰写的三篇文章;退休后的第四年 (2008年) , 我还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五、最想说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值得一读, 希望广大中青年体育教师喜欢读它, 并能从中汲取营养, 迅速提高自己。

而在“多刊登一些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文章”方面, 希望《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能一如既往, 做得越来越好!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2

关于2020战役一线党旗红的优秀观看感悟范文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战“疫”必胜。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守土尽责,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救死扶伤,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捐款捐物。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用奋斗实干定格战“疫”中的最美镜头。

镜头一:心中有民的最美守门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为党分忧、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作为使命感和责任感。党员干部主动放弃春节休假,积极投入抗疫一线。他们冲锋在前,忠于职守,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在基层构筑起了严密的疫情“防火墙”。危难关头,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用抗疫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和使命。河南连轴转、不顾家的“三到”干部杨俊志、山东民警李强、朝阳市卫生局干部崔志刚等干部都倒在了抗疫前线。战役还在继续,有战士在战役中不幸倒下了,但剩下的战友还在继续奋力作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他们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门。

镜头二:心中有责的最美逆行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根据中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专家组成员和医护工作人员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驰援武汉。截止2020年2月9日15时,逆行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已达到11000多人,其中包括全国最强、水平最高的重症救治专家团队。在这些逆行者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刚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同志,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科室、不同家庭,但此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最美逆行者”。长满红斑的手、布满泪痕的脸、浸满汗水的背都是他们在前线留给大家最难忘的记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有的逆行者们,此刻,让我们向你们致敬,愿你们早日平安归来,等你们回家!

镜头三:心中有国的最美支持者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有多少个瞬间,我们隔着屏幕为普通朴实的平凡人潸然泪下。45岁的菜农秦师傅、赔钱卖盒饭的店主小姐姐、捐1.8万个口罩的90后湖南小伙、火神山医院送菜的河南村支书、挨个店不计代价“扫街”的海外同胞等,他们中的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但我们知道面对疫情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中国人”。也许他们做的事没有多伟大,却值得每个人驻足称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国难当头,亿万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人心齐、泰山移”,相信举全国之力,我们一定会早日打赢战役。等明天赢了,我们一定要举杯欢庆,认真欣赏在抗疫前线定格的最美镜头,为自己今天的表现点赞!

关于2020战役一线党旗红的优秀观看感悟范文

我们生活在这个网络高速运转的时代,几乎人人都手持智能手机,信息飞速传播。这场疫情阻击战,要以“网”为媒,凝聚力量战“疫”情;以“网”为媒,发出好声音,为“主流舆论”护航,提振精气神;以“网”为媒,严把舆论导向,抢占舆论高地,将不实言论扼杀在摇篮里;以“网”为媒,搭建好平台,唱响“疫”情主旋律。

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要善于知网用网,扬正负控。主流媒体一如继“网”地发布权威信息。疫情发生后,舆论排山倒海,铺天盖地,再加上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似地转发评论,令我们措手不及。此刻,宣传战线的干部们要勇当“疫”先锋。一方面,一如继“网”地做好宣传报道,把防控疫情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方式进行“土味”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另一方面,敢于亮剑,严把舆论导向,面对疫情,擦亮双眼,用一双“火眼金睛”识别谣言,第一时间将疫情谣言一网打尽。

搭建网络平台,唱响“疫”情主旋律。在各大宣传平台开设“战疫一线党旗红”“我在抗疫第一线”等评论专栏,发挥网友们的智慧,集思广益,实行线上线下共频共振,在“你一言我一句”中一起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在政府信息网络公开平台开通疫情防控问题线索及意见建议征求专栏,收集社情民意,对网民提出的意见进行跟踪回复,做到“有问必答”“有件必办”,对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采纳。同时,开通网上心理疏导平台,在线上为居民或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做到隔离,不隔爱。利用志愿者云平台招募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当中来,做好疫情防控辅助工作。

让我们以“网”为媒,众志成城,凝聚力量战“疫”情,我们必胜!

关于2020战役一线党旗红的优秀观看感悟范文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让中华民族力量在凝聚,凶猛的病毒击不垮团结、坚强的中国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力量,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斗争中,使中国人民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安与危的考验摆在面前时,我们不能退缩,也绝不会退缩。收到街道为做好防御工作放弃春节假期提前上班的通知后,社区工作人员毫不犹豫的来到了单位。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为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协调各方力量,切实打好疫情防控战。到达工作岗位后,在党支部李书记的带领下,全体社区工作人员马上与社区居民逐户联系,了解情况,记录有外地来京亲属朋友信息及身体状况,以及社区返京人员行程与身体状况,嘱咐社区居民做到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不转发非官方公开发布信息,坚信只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工作者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抗击疫情,迅速行动,积极支持、自觉配合各级各部门的防控工作,我们仔细对社区人员流动较大的地点、卫生死角、公共设施等进行消毒,张贴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宣传知识,以便使社区居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加强自我防护。告诫居民避免或减少集会。尽量减少聚会和集体活动,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近距离面对面交流。

为全面做好我们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做到科学防控、果断处置,我们社区工作者要和广大社区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输入、传播和蔓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使我们的社区和整个北京成为武汉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主战场的坚强后盾。

关于2020战役一线党旗红的优秀观看感悟范文

日前,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利用“破五”之心,迎接战“疫”的全面胜利。

一线党旗红,战“疫”当先锋,政治站高位,“破五”之心要有战略定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委要举旗定向,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日前,李克强总理到武汉疫区看望慰问医护人员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病人。各地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委主要领导,都在现场,靠前指挥,作出了表率。四川大学党委领导班子集体上岗,到防疫工作一线“定点定人定岗”,把一面面党旗飘扬在防控疫情最前线。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委书记龚法生到16个乡镇街道现场指导防控工作。防控工作中,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打赢防控战“疫”信念,坚持“不达目的不收兵”的战略定力,坚守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展开了一场防控阻击战。

一线党旗红,战“疫”当先锋,使命担肩上,“破五”之心要有斗争耐力。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每天在线播放疫情报告显示,让百姓“看到”透明的信息,看到了党领导战“疫”的决心。疫情蔓延严重,党员干部更是斗志昂扬。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耐心与毅力。“我是党员,不计报酬,不计生死。”“我与病毒斗争到底。”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党员在防控一线,用行动“跟我上”,用真情“换暖心”。武汉市86岁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季要硅告诉新华社记者:“我已经感受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恩共产党的领导。我得了病,也得到了很多党员医护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我有信心获得健康。”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共产党员先锋队在一线冲锋陷阵。体现了与病毒斗争的耐力。

一线党旗红,战“疫”当先锋,防控是考验,“破五”之心要有实干能力。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委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考验,凝聚力量,用实干精神,夺取防控疫情工作最后胜利。越来越多的党员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到目前为止(1月28日上午10时),全国已有376支驰援队伍,近万党员参加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大多都是医疗骨干、防疫专家。在防控工作中,共产党员先进性得以进一步提升和展现。大家在防控工作中,各显身手,各尽其能。共产党员汪星峰本身就是医学博士,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他有着独特的“医术”。他不计个人得失,舍身忘我,奋战在第一线。给病人“心理安慰”,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病人感慨:“在这个特殊春节里,遇见了亲人。”有人说,共产党员在防控一线,不累吗?宜春市上高县疾控中心专家龙泉说:“胜利成为支援灾区的一员,是我的荣誉。累并幸福着是我的真实感受。”

关于2020战役一线党旗红的优秀观看感悟范文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未感染群众”也准备抱着“试试看”“反正街上没人”“出去晒晒太阳”的心理去“以身试毒”。如何抵挡“麻痹”“侥幸”“焦躁”的“心理飞沫”,守住全民战疫阶段“战果”,还需各地政府和党员干部继续压实责任,多措并举,为群众戴好“护心口罩”,直到这场“疫情阻击战”取得最终胜利。

拴紧为民“两端系带”,抵挡“麻痹心理飞沫”。连日来,在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随着管制和隔离时间的延长,很多群众也没有了武汉“封城”之初的惊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没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显现。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落实到最末端,把自己与群众的“两端系带”拴紧拴好,“软硬结合”抓好宣传与排查,切实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彻底消除,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紧压醒民“金属护条”,抵挡“侥幸心理飞沫”。随着季节的变换,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来。居家隔离一段时日,再见春日暖阳,恍若隔世,一些人也开始有了“出去晒晒太阳”的想法。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初期“没有证据显示人传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续的人传人”,甚至可能发生变异。所以,迫切需要各级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审慎态度,把疫情看得严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风险估计得大一些,坚持“点面并重”,紧压防控“金属护条”,让“耍大胆”“不设防”的“侥幸心理飞沫”无法“入体”。深入动员群众彻底抛弃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实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严严实实织好全民“防控网”。

拉开困民“中间褶皱”,抵挡“焦虑心理飞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然后浏览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确诊病人、官方发布的确诊病人行动路线、医疗物资是否充足,每遇“重点”赶紧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户,怕“被隔离”。加之不能走亲访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够用,出门散步都是能免则免,“忐忑不安”“看报道就流泪”的焦虑心理也有所见。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动员和组织力量,坚持线上与线下咨询相结合、身体健康与心理安定并重、确诊患者与疑似人员心理辅导相结合,做好战疫期大众心理干预工作,把困扰群众心的“中间褶皱”拉开,聚力增强“镇定感”,确保安稳“过关”。

总之,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全民之战,党员干部要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引领群众在疫情应对上不“麻痹”、不“侥幸”、不“焦虑”,出“实招”“硬招”防止出现掀开“护心口罩”随处“裸跑”的现象,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这场“疫考”中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3

金秋九月,幼儿园会迎来新小班的孩子们,初次离开家庭的孩子往往焦虑不安,哭闹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较快稳定幼儿的情绪,我园会安排行政后勤人员在开学第一周进班,配合班级三位教师做好个别幼儿的情绪安抚工作以及保教工作。这也是践行我园后勤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理念——为孩子服务,为教学一线服务。多一个人手多一份力量,此举历来都受到小班教师的欢迎。但最近几年,小班教师反映配班效果大不如前,原因何在?经仔细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配班的效果:

1.配班人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安排进班的人员都是幼儿园的行政后勤人员,有会计、总务、资料员、勤杂工、保健人员,还有园长。开学第一周也是诸事繁杂的一周,比如:总务要购买、分发各种班级物品,资料员要随时接待教师借阅或归还教学具。人人都有一堆事要忙,往往是人刚进班,那边电话就找来了,不是借东西就是谈事情,配班只好放下哭闹的孩子回去解决问题。诸如此类,无法保证配班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配班时间“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容易哭闹,特别需要配班的时间段是:早上入园(8:30~9:00),孩子与家长分别,哭闹声此起彼伏;进餐前后(11:00~11:40),因挑食、不会独立进餐等原因,很多孩子哼哼唧唧,拒食、“绝食”。教师嘴里哄着,手上喂着,按下葫芦浮起瓢;入睡前(12:00~12:30),一个个都要教师陪着、拍着才能入睡,碰上一两个哭闹的孩子,赶紧要分身去哄,不然影响其他孩子入睡。可是,配班人员往往是早上忙完自己的事9:00才进班,午餐时间到了,又离开班级去进餐。班级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配班不能到位,如同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自然影响了配班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我和小班年级组长商量,对行政后勤配班做了以下调整:

1.事先制定了一份“小班入园期间行政后勤人员配班表”,并分发到各人手中。表中合理安排了每位人员的进班频率,写明了配班的时间、班级以及注意事项,一目了然。尤其是在时间上,明确要求配班人员8:30进班,12:30离班,保证了三个重点时间段配到位。

2.园长通过校讯通向全园教工布置这项工作,引起大家的重视和配合。校讯通的内容是:“各位老师,下周一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学期,也将迎来小班新生的一波波哭声,我们会继续传承实幼好的传统,后勤行政人员下周上午轮流进班增强班级力量。为了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小班幼儿的入园情绪安抚工作,恳请大家尽量避免在下周的上午时间段到财务、保健、总务、资料等部门办事,有事下午去办理。谢谢大家的友情支援。”校讯通的发布,取得了园内各班组的支持,也保证了进班人员能安心专注地做好配班工作。

3.园长提前与进班人员打招呼,请他们事先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在进班时间内不安排业务工作,尤其是不安排与外面人员有联系的工作,保证进班的质量。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小班绝大多数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班级活动逐步走上正轨,小班教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件事尽管只是管理工作中一件非常细小的事情,带给我的触动却很大。理念是喊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如何让我们秉持的理念能落地开花?我想,这需要管理者去关注执行、关注细节,及时清除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将每一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做教师课程实施最有力的服务者、支持者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依照惯例,年级组全体教师会提前针对原有的主题实施方案进行课程审议,根据该主题的核心关键经验,结合当下幼儿的问题和兴趣需要,调整、丰富主题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等。目的是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商议、选择和决策,使之更加适合当前儿童的发展需要。

中午1:00,我准时来到教师办公室,参与大班的课程审议。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位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自己是个中国的小娃娃?仅仅通过原有主题设计时采用的文学作品、图片介绍形式,并不能有效帮助孩子形成“中国”的概念。这个教师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在主题实施前的经验调查中,教师们发现大班阶段的孩子对于国家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常常将其与所居住的城市混为一谈。虽然也有部分孩子初步知道我们的国家叫中国,但不是自己通过具体的体验获得的,是成人告诉他的。如何将间接经验的学习转换为直接经验的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的观察、体验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呢?

课程审议的过程就是问题破解的过程。教师们七嘴八舌建言献策,但都因种种原因被否决了,其中一个方案被否决的原因引发了我的关注。那是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她先分享了一个案例,说有一次带幼儿去夫子庙参观,孩子们看到有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都自发地用“hello”打招呼,还主动交流:“这是外国人,不能说‘你好’,要说‘hello’,他们才能听得懂。”这位教师就说,这个事例说明孩子们已经初步具有了通过外貌观察、比较、辨别自己与外国人不同的能力,而且表现出了与外国人交往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机会让幼儿与不同肤色、国籍的外国朋友接触,在共同的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我”与“外国朋友”在外貌、饮食、生活、文化习俗上的不同,从而形成“我是中国娃”的概念。这个提议非常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大家一致认可。可现实的问题是,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呢?而且还得会说中文,否则不能和小朋友交流。反复讨论后,因无法寻找到合适的资源,加上课程审议时间有限,不宜在这一个问题上深究,教师们只好将此方案否决了。

看着教师们略显沮丧的表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脑海里飘出这样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线教师有热情、有智慧,但往往受困于信息的缺乏、时间精力的有限,无法组织和协调更加适宜的课程资源来达成更好的教育效果,许多好的创意、更适切的教育行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忍痛割爱。

作为园长,我们在参加年级组课程审议中的角色是什么呢?参与者?分享者?指导者?都是,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园长还应是教师课程实施的服务者,是教师课程实施最有力的支持者。

因此,年级组课程审议一结束,我就拉着年级组长和业务园长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确定由业务园长和年级组长制定活动组织的计划,包括需要邀请几位外籍朋友、外籍朋友需要做哪些准备、活动基本的组织流程是什么,由我去寻找资源。经多方咨询,我打听到幼儿园附近的南京大学有留学生院,就辗转找到南京大学的家长,请她帮助联系留学生院的负责人,并亲自登门拜访说明意图。留学生院的领导也很感兴趣,认为留学生走进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互动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机会,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活动当天,一群不同肤色、穿着本国民族服饰、用不同的语言说“你好”的外国朋友走进了班级,受到孩子们的热情欢迎。孩子们通过观察外貌、服饰猜测他们是哪个国家的朋友,学说简单的问候语,欣赏介绍不同国家生活习俗等内容的PPT,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对象提问采访,学唱外国歌曲,了解外国朋友与自己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而知道地球上有许多国家,加深了“我是中国娃”的认知。

一线扶贫工作个人心得体会感悟 篇4

这时的群众,对于我们是半信半疑的。精准扶贫工作自开展以来,他们有太多的不满和冤屈,为什么别人和我的条件差不错,而他却是贫困户,可以享受好多国家优惠政策、帮扶措施,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不公平。他们就像一个个蒙冤的小孩,等待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对我们是即抱有希望,有担心会领他们失望。作为一名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我心领神会,为此我们信誓旦旦的告诉他们,我们这次是纠正之前所犯错误的,凡是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这次坚决予以剔除,而那些生活困苦,靠自身能力无法拜托贫穷的农户也必须捞进来,享受国家扶贫政策,直至拜托困境,迈向富裕的康庄大道。

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个个生活条件好的贫困户被剔除了,而那些真正贫穷的人也被捞了进来。然而,群众并不满意,原因只有一个,仍然不公平,这次只是小的调整,大批量贫困户仍然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仍然可以享受国家政策,仍然有人帮扶,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生活条件仍然和大多数村民不相上下。“你们是骗人的,你们的诺言没头兑现”群众这样说,再一次,干群矛盾被激化。怎么办,如果要让群众满意,就必须把大批量贫困户剔除,仅留一些老弱病残,他们很贫困,而且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他们是要兜底保障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量也大大减轻了,只需让他们继续享受兜底(低保、五保、残疾补助)政策就好了,但是精准扶贫我们扶谁去?

为此,我们有一次挨家挨户将政策,做群众工作,我们这样说,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国家扶贫政策不会偏爱哪一个人,现在你们条件相当,也许有些贫困户比你们家生活条件还要好一些,这说明什么,说明前两年我们的扶贫工作收到实效了,两年前的他们,收入并没有你们高,当时大家是开了会评选的,现在他们的日子渐渐好转了,我们要为他们高兴才对,要为生在这样的一个国家自豪才对,正是国家的政策好,措施实,才让一个个贫苦老百姓翻了身。而现如今,你们的生活条件不相上下,大家都拜托贫穷了,所以我们今年的扶贫政策就要相应的做出调整,更加倾斜于普惠式扶贫,简单是说。就是要让全村人民都受益。”群众听了半信半疑,他们再等待,等待我们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我们压力也随之而来,答应群众的事就一定要办到,这是我们原则。

从五月份开始,通村路开始施工,全程10.8公里的水泥硬化路直达各个自然村,而接下来水泥硬化巷道、侧巷道、砖铺入户路也紧锣密鼓的修建起来,一个个新的广场、公共卫生厕所、路灯在每个自然村都建成并投入使用,扶贫移民搬迁、避灾搬迁、危房改造户只要居住条件差,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国家补贴,公里全村74户农户住上了宽大明亮的新房子,同时,260亩的葡萄也规划并全部栽植到位,坡改梯、排洪渠等项目也顺利实施,专业养殖合作社也即将建成并投入使用,而所有的这些项目,受益人均为全体村民。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5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经不再单纯通过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体现了,而是广泛涉及到思想文化等领域。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已成为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教师党建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在育人、科研等方面能否发挥作用,这其中高校教师高校教学一线的党建工作成败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高校教学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培养

高校教师因其学识高、见识广等特点,在思想上具有超前意识,也能充分认可我党的方针理念政策,所以大部分教师积极响应入党号召,纷纷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可是高校党组织因为平时将关注点集中放在教师职称评比、教学进度等与学校发展有关的事情上,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没有充分重视起来,没有着重培养这部分人,也不安排党务工作者与他们联系谈话,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入党的积极性。

2、教师对党组织较单一的活动形式不感兴趣

因为高校党员发展对象都倾向于年轻化的青年教师,根据一些问卷调查,大多数人对于现有的会议读报、传达文件精神等枯燥单一的活动形式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来。而且现有的一些活动常常是将行政指定工作放在首位,旨在给下级传达精神,却忽略了群众与组织的互动性,活动参与度下降导致党组织自身活力下降,缺乏对群众的吸引力。

3、已有党员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很多教师虽然已经入党了,但是在思想上还是没有紧跟党的步伐,往往思想意识薄弱,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在生活工作中不能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再加上高校教师多半利用空余时间来搞科研、钻课题,所以不愿意接受党内制度的约束和监督,也不愿意花时间为群众服务。往往因为这类党员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导致群众入党意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4、个别党务工作者责任感不强、业务水平不高

现在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单一,普遍就是利用同事间经验循环,往往在培养教师入党时不够生动有说服力。根据对高校教师的走访调查,他们所谓的被培养方式无非是在党务工作者的引导下去学习室看汇报资料或一些党务杂志,有时有一些困惑却没办法得到解释。这说明现在党务工作者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一来是因为党务工作者平时工作量大,没有时间进修学习。还有就是经验不足,其自身就对我党认识不够,没有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做支撑,很大程度影响了高校教学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高校教学一线基层党建工作的措施

1、提高高校对教师教育培养的思想意识

改变以往只发展不培养的局面,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因为年龄与学生相仿,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全面了解本校教师目前工作状况,在形式、方法、内容及手段方面进行创新改进,提倡对青年教师采用政治培养与业务结合的方法,在思想坚定、掌握国情的基础上自觉拥护职业道德、诚信教育。此外学校也要给予教师全方位的工作支持,除了科学制定教师的培养计划以外,还要为教师未来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学校在教师出外进修、申报科研方面最大程度提供精神支持和资金赞助,对于青年教师还要鼓励其继续攻读高学位、多参与课题研究,多组织参观学习等活动,让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此外每年开展优秀教师评比,让学生参与投票,激励教师间良性竞争,不断进步。

2、创新制度,丰富党组织生活

改变以往会议读念文件的活动模式,高校党组织要创新活动形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模式,以“合理组织、有效管理”为基本原则重新设置支部。针对高校教师这一高知识分子群体,有效利用学校现有设施开展活动,如围绕基层党建话题开展辩论会、组织学校先进党员演讲、集体观看我党教育题材电影、分批红色旅游等等,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来刺激党员教师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此外高校党组织还可开辟出网络建设方式,对于平时因有课程无法到场活动的党员教师可以采用网上学习方式。平时还可鼓励大家积极在网络平台留言,对党建工作提意见,给党内活动提建议等。总之,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能促进每位教师向组织靠拢,提升我党凝聚力。

3、强化党员带头意识,完善党务工作机制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主要是体现在思想的先进、本职工作的表率及与群众的紧密联系等方面。所以我们党员教师平时应在工作生活中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工作上勤恳,给学生教书耐心负责,生活上亲切,关心周围每一位群众的困难并尽力给予帮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其他教学工作者起到表率,调动他们加入我党队伍的积极性。

一项工作能否干好在于工作的执行者能力,要保证高校教学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所以高校要建立严格的党务工作机制,杜绝任何工作人员有放松懈怠现象。党组织可以利用高校学习资源便利的特点,定期为党务工作者举办相关的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还可赞助他们参加各种进修,从思想意识上得到整体提高。

4、加强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内矛盾与多变的国际形势,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可以保证在教学一线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的进行理论学习。党组织可利用丰富生动的培训方式与教师的所想所盼结合,充分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特点,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改变以往对我党认识模糊的状况,让每位党员教师都能认识到党政素质的核心就是理论素质。只有做到让每位党员教师从思想上首先高于群众,坚定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科学客观的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在行动上成为文化的传播者、道德的示范者。

5、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党建工作并不只是单纯为我党吸纳人才,更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群众服务。当今社会快节奏发展,很多教师面对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有时会影响到工作中的情绪,所以需要组织给予充分关心和帮助,努力为党员教师办实事。建议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定期为教师安排讲座和畅所欲言活动,及时了解到教师的生活压力并帮助其解决。而且有些非常有才干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却苦于无处可施,所以提供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教师之间互相探讨,交流心得,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感,为学校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信念坚定、生命力强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冯英豪.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

[2]谭振亚.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理论前沿,2004(24)

[3]林蓉.浅谈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J].福建党史月刊,2008,(03)

[4]孔沛球.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

[5]潘从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7(03)

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 篇6

根据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的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取字法、取词法、取句法、取段法、取意法、提问法和课堂生成法,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谈谈这些方法及其运用形式。

一.设计方法

1.取字法。就是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字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它可能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或者文章的某个具体句子当中 (为便于论述, 这里不进行单字词语法方面的探讨, 凡是选取的是一个字或一个字的词, 统称为取字法) 。如《醉翁亭记》的教学设计:

一、醉导

以酒引出“酒不醉人人自醉”, 进入新课。

二、醉读

问答式诵读课文,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并提问对文中的哪些字印象最深刻 (明确:乐、醉等) 。用横线画出文中关于“醉”的语句。

三、醉品

围绕“作者醉什么”展开, 尝试从多个角度概括文中所描写的事物, 提示:分别以“美”、“乐”、“醉”、“画 (景) ”作结。

四、醉谈

围绕“作者为什么要醉”展开, 探讨作者“醉”是因为“乐”, “乐”的实际上是自己的政绩, 与民同乐, 欧阳修是孤芳自赏的醉乐。用波浪线画出关于“乐”的语句。

五、醉归

听歌曲《鸿雁》, 通过类推, 感悟欧阳修当时那种被贬而产生失意的“醉”, 以及对朝廷向往与希望早日重新起用的心境。

这个设计, 就是选取出现在标题中的“醉”字作为本文的阅读线索的, 它跳出了以前只关注欧阳修“乐”的传统设计思路, 既体现了新课改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思想, 又真正解读到了欧阳修当时的内心:欧阳修当时被贬放, 何日重新起用不得而知, 不可能没有失意之感, 这就是他醉的原因;不过他的治理相当出色, 需要向世人炫耀他的政绩, 以期赢得再次被重用的资本, 这是他乐的原因。这个设计非常简洁, 思路非常清晰, 教师容易教学, 学生容易理解, 更主要的是体现了有效阅读的准确、深入、发展的三大标准。当然《醉翁亭记》也可选取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乐”字为线索, 不过可能没有选用“醉”字而显得新颖而独到了。

2.取词法。就是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词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它同样也可能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或者文章的某个具体句子当中 (为便于论述, 这里不进行词和短语语法方面的探讨, 凡是选取的是两个字及两个字以上的词语或短语, 统称为取词法)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设计 (实录裁剪) :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雨果思想感情的一个词语吗?

生:赞誉。

师 (追问) :“赞誉”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并明确有称赞、赞美等意思。

师:那么下面这两个句子中“赞誉”的意思呢?

1.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2.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学生通过品读, 得知第一个是褒义词, 赞美的意思;而第二个则是雨果用了反语, 是贬义词, 批判、谴责的意思。

师:雨果在这封信里赞美了什么?批评了什么?

生:赞美了圆明园, 批判了英法联军。

……

师:雨果仅仅是批判英法联军吗?

生:还有英法政府。

……

师:老师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作为一个法国人却不为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政府、自己国家和友邦的军队说话, 这一点说明了什么?

生:证明雨果不只是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上, 而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上。……

这是选取文中两个句子中出现的相同词语“赞誉”作为阅读线索进行设计的。同一个词语在文中先后出现两次, 却有不同意思的, 先是赞美, 后是批判, 恰好表达了伟大作家雨果当时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情感。由此又能进一步很好地挖掘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思想, 应该是相当精当的一个一线贯穿的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3.取句法。就是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句子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如《老王》的教学设计:

(1) 从文中找出一句最能概括本文主题的句子。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 你认为文中谁是“幸运的人”, 谁又是“不幸者”?

幸运的人:杨绛

不幸者:老王

(3) 你为什么认为杨绛是一个“幸运的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用横线“———”标出) 并作简要分析。

(4) 你为什么认为老王是个“不幸者”?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用波浪线“~~”标出) 并作简要分析。

(5) “愧怍”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惭愧。

在杨绛的眼里, 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而老王是一个不幸者;在老王的眼里, 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 而杨绛是一个不幸者。他们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是一个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帮助。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只关注到文中老王的人物分析和作者杨绛对老王的同情,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杨绛和丈夫作为知识分子遭到如此对待, 同样是不幸者。他们之间其实有一种微妙的“惺惺相惜”之感, 既写出了老王、杨绛的美好品质, 也反映了人性的美好。本设计选取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一线贯穿全文进行教学, 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刻的解读, 对文本又有与众不同的全新理解。

4.取段法。就是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段落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如《故乡》的教学设计:

快速浏览全文找到表达文章主题的段落最后一段:我在朦胧中, 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过渡:小说的标题是“故乡”, 实际写的是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1) 文中分别写了哪些人的人生之路?他们的遭遇怎么样?

“我” (知识分子) ———辛苦辗转 (老屋———卖给别姓, 搬家———异地谋食)

闰土 (农民) ———辛苦麻木 (少年———小英雄, 中年———木偶人)

杨二嫂 (市民) ———辛苦恣睢 (青年———豆腐西施, 中年———圆规)

(2) 他们分别把希望寄托在哪里?会有什么结果?

闰土———香炉、烛台 (神灵) ———虚无无望

杨二嫂———别人———靠不住

“我”———水生、宏儿———希望还在

(3) 文章所说的希望是否一点也没有呢?说说你的理由。

《故乡》是一篇比较长的小说, 很多语文老师备课感觉无从下手, 主要是不知选择从哪里入手最为合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 对这篇课文也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最为满意的设计思路, 经过多次思索, 最终确定从最后一段入手, 将其作为备课线索一线贯穿全文开展教学。这样更有利于解决长文如何短教的难题, 避免了割裂;更有利于全面地分析小说人物, 避免了疏漏;更有利于深入挖掘主题, 避免了肤浅。

5.取意法。就是从文本中选取一个能串联文章内容的意思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实际上, 取意法也就是给课堂确定一个教学立意, 让整堂课围绕这个立意展开, 先给课堂一个高度, 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来填充这个高度, 所以这个设计方法也可以称作立意法。如《台阶》的教学设计:

经过仔细地研读, 将整堂课的教学立意定位为:父辈的人生抛物线!过度问题: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反映父辈的人生抛物线的? (明确:台阶)

(1) 文章写了哪两种台阶?分别有什么特点?

石板台阶———三级、不平、低

水泥台阶———九级、很光、高

(2) 这两个台阶是怎么建起来的?父亲有哪些表现?

石板台阶———背 (一口气背到家很舒服……)

水泥台阶———抬 (闪了腰不自在、若有所失……)

(3) 透过台阶, 你看到了什么?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自尊。

为了台阶, 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

台阶高, 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是为此付出一辈子的人。

首先给一堂课确定一个立意或者定一个基调作为解读文本的线索, 虽然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教学嫌疑, 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准确、深入的解读。首先这个教学设计同样解决了文本“写了什么”的问题, 接着解决了“写得怎么样”的问题, 最后解决了“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 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也不失为很好的教学设计。

6.提问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能够串联文章内容的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设计方法。这个问题可以是为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所设置的提问, 也可以是对文本提出的质疑, 所以也叫质疑法。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 (实录节选) :

师:请同学们齐读文章开头和结尾两个句子。

生:“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首尾呼应。

师:形成首尾呼应自然不错, 再看一看, 难道没有其他什么疑问?

生:先是停下脚步, 后又加快脚步, 好像矛盾了!

师:对, 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解决问题。

生:“我”停下脚步是因为“我”看到紫藤萝开得太旺盛, 回忆花儿的命运去了。

师:那么, 文中的花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

生:“我”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懂得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文中的人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

师:读完本文, 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本设计就是利用文章首句和末句存在“矛盾”进行发问, 一线贯穿全文, 从而由花的遭遇解读到人的遭遇, 进而引导学生悟出人生哲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课堂生成法。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或受其他因素干扰的时候, 偶然产生的能够作为阅读教学线索的临时性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需要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否定或调整, 是对原来设计的阅读教学的延续, 它可以是前面提及的六种方法, 也可以是其他别具一格的方式方法。如《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教学设计 (课后整理) :

教师在播放课文录音时, 突然停电, 教师继续很有激情地朗读完课文, 并由此展开下一步的教学。

(1) 这篇演讲稿为何要读得激情澎湃?

赞美伏尔泰

(2) 赞美了伏尔泰什么?

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对自由的向往

(3) 他 (伏尔泰) 憎恶怎样的社会?

(4) 他 (伏尔泰) 追求的理想是什么?

很明显, 这是老师在上课时出现了料想不到的意外而临时更改了教学设计。现在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 很多老师习惯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碰到这样的意外, 很多教学资料就不能调用了, 这时老师必须灵活机变, 迅速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 以便课堂能够继续进行。

二.运用形式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 其运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即单用、串用、并用。上面所讲的七种方法所呈现的是单用形式, 当然一堂语文课是精彩纷呈的, 不可能单一单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综合运用的形式, 也即串用和并用, 甚至可能会与其他设计模式形成穿插或套用, 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因为形式的单一而导致教学的缺憾或形成学生思维模式的单一。

关于一线贯穿法的串用与并用, 很好理解, 就像物理课上讲电路的串联与并联一样。也就是说, 一线贯穿法的串用是纵向的结构形式, 而并用则是横向的结构形式。串用在教学时必须有先后顺序, 因为它会影响到解读的逐层深入;而并用则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例如上面所讲的《老王》的教学设计采用的取句法, 但在分析“幸运的人”与“不幸者”时采用的是取词法的并用形式, 与下面分析“愧怍”时采用的又是取词法的串用形式。又如上面所提及的《行道树》采用取句法设计, 而分析“忧愁”与“快乐”表现在哪里时又是取词法的并用形式, 再如上面所提及的《春》采用取段法设计, 在具体分析时又是取句法的并用形式。

关于一线贯穿法与其他教学设计模式的穿插运用或套用, 又是由教学的需要或文本解读时的需要所决定的, 有时为了培养学生多种阅读能力需要多种设计形式兼顾;有时为了对文本进行更全面的解读, 不可能只是运用一线贯穿法, 那样只会显得生硬, 有的文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需用一下一线贯穿法, 例如文言文的教学只需要在分析文本内容时运用一下一线贯穿法, 在基础落实上就明显不行了。

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一线贯穿法, 不能死板套用, 它还受到各种文体及文本内容的限制, 需要灵活变通, 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摘要:随着有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有效教学设计成了研究者追求的重点。本文立足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设计, 选取其中的一线贯穿法展开充分论述, 紧扣其特点结合实例着重介绍了取字法、取词法、取句法、取段法、取意法、提问法和课堂生成法, 并探讨了相关成效与问题, 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设计,一线贯穿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孙建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版) , 2010 (06) .

让案例教学为一线参训教师解渴 篇7

一、案例陈述

(一) 学会备课。

名师们的课大多赏心悦目, 精彩纷呈, 除了其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更得益于对课文的钻研。如何从课文相同的字词句篇中找寻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是语文教师素养的体现。“功夫用在备课上, 本领显在课堂上”。

第一次在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备课, 老师们束手无策, 尽管教了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书。

备课就是钻研文本、思考教学的过程。

第一遍:弄清教材单元要求, 寻找编者目的意图, 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二遍: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把握文章美点妙点, 扫清文章的言语障碍。

第三遍:推敲板块环节流程, 把控主次时间分配, 落实语文的听说读写。

苦思冥想的老师们似乎找到了路径, 开始尝试着思考梳理这些问题。时而读读, 时而写写, 时而划划, 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许多。一节课, 二节课, 终于有老师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教案。

(二) 学会合作。

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开始讨论。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备课思考, 开始述说各自的教学设计。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 大家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讲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及时间分配。

质疑问难:说完了, 还不能坐, 必须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提问。问题一个接一个, 看谁的问题尖锐有力, 一针见血;看谁的回答准确清晰, 切中要害。

(三) 学会探究。

做为学科教学论的主持专家, 不仅是理论工作者, 也应该是一个实践者。因为理论从实践中来, 更应当回到实践中去。我当场拿出了自己的《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学生说说自己的春节

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兴趣

第二板块:阅读文本, 看看作者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一是比较探究:内容时代不一样老北京-新时代。

表达方法不一样顺叙、时间节点、详略。

二是细读文本, 梳理作者表达方式特点。

体会感受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

第三板块:复述、感受作者笔下老北京春节的内容、气息关注学生语言表达与积累运用。

第四板块:借鉴作者老舍的表达方法, 说写自己的春节。

首先列提纲, 说说自己的春节。注意顺叙、节点、详略。

然后写作、述说、修改自己笔下的春节。

年轻的班主任马季老师在跑前忙后地为班级服务的同时, 为大家准备了《北京的春节》说课稿。学员们被马老师规范精彩的说课吸引住了。

院长赵建梅博士第一个提问, 大家争先恐后地提问。

“教师只关注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运用, 思想情感教育如何体现落实?三个维度不能少!”

“2011版课程标准, 一再提醒我们关注字词教学, 请问读读、说说、议议能否解决问题?考试怎么办?”

“写作练习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

问题越来越多, 越来越具体。前面讲座中的“与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语文教学要进行转身”等等观点, 参训教师们似乎都忘了。老师们怕考试, 关注的是学生成绩与班级排名!

再上网查找名师的录像、教案。

备课、讨论、说课、质疑、辩论。

经过这样的几个来回反复, 名师的课还没有上, 学员们对课文、教案、课标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四) 学会学习。

来自浙江湖州的特级教师肖绍国老师的课果然不同凡响。

六年级的《北京的春节》, 课前交流从上网说起, 一下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更为主题的展开做了充分的铺垫。接着从课题入手, 展开了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几幅画卷: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请同学从入口、入耳、入眼、入鼻处找出京味十足的词语。

同学读、说、议、演, 充分感受老舍的遣词造句, 以及京腔京韵。个人读、集体读、配乐读, 充分感受老舍的京腔京韵。

肖老师棋高一招, 抓住重点段落的重点词句, 让学生充分地比较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从而归纳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重复、简约、留白、平实。

肖老师把控自如, 从容不迫, 张弛有度。两节课上下来, 书声琅琅, 议论纷纷, 情趣融融, 笑语盈盈。

听课老师们为肖绍国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所叹服, 更被他文本解读的能力所折服。

因为参训学员有了先前的一系列活动, 听课倍加认真, 特别是课后的交流探讨活动, 大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肖老师应接不暇。诗画语文、表达运用、文本钻研不再只是理论口号, 而是一个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为言语而教, 为激发学生的言语生命而教, 成为所有听课老师们的共识!

二、学员评价

(一) 在备课中学会备课 (乌市第十小学马晓甜) 。

学科负责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两篇课文, 让我们利用晚自习独立备课, 而后每个人都要上讲台说课。开始听到这样的消息, 我的头都大了, 这些年无论何时上课都没有离开过教学参考书, 怎么写啊?还是每次两课时的教案?真是叫人抓耳挠腮啊!在大家的一片骚动中学科负责老师不停地鼓励着大家:“试试, 写个简单的教学思路, 看看我们的教学和名师有什么不同!”“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先读读课文, 在文章中圈圈画画, 找找线索。”看着我们无从提笔的样子, 韩老师不停地给我们提示, 渐渐地叹息声没有了, 大家的心静了, 开始读文章, 寻找教学的思路, 不一会便开始动笔写了起来, 一个半小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第二天晚自习, 我们开始说课, 写是硬着头皮开始, 上台发言可是要鼓足勇气的。尽管有诸多的不好意思、胆怯, 但我们还是经历了考验, 说课后还要接受听者的提问。我觉得韩老师的设计真是别出心裁、层层深入, 就如同母鸡教小鸡如何啄食般的细致。每一位老师的设计都不尽相同, 又似乎有着相似之处, 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二) 参与让我们明白 (塔城地区额敏县第三小学李巧) 。

班主任老师在让我们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前, 先进行备课、说课活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 独立写教案, 设计说课稿。激烈的讨论交流, 切磋质疑, 派代表上台说课。令人感动的是学科负责老师、班主任老师也全程参与, 为我们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说课。其中, 让我们“小语班”难忘的是:院长赵建梅博士也亲临班级参与活动, 为我们点评指导。

(三) 专家同行交流促提高 (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小学赵金辉) 。

本次国培, 理论与实践并举。在进行了多天的理论研究之后, 学科负责人韩光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连续三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备课、说课、观课、评课。当我们在说课时, 还让大家共同提出优点, 以及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他们对课的点评深刻到位,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们层出不穷的智慧碰撞, 真令我受益匪浅, 感觉真是“人外有人, 山外有山”, 自己就像刚爬出井口的青蛙看到了蓝天白云, 豁然开朗。虽然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 但学员们之间用智慧点燃了智慧, 用热情激发了热情, 真正形成了探讨研究的浓厚氛围。我真感谢韩光明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

(四) 观摩教学觅差距 (巴州地区且末县小学刘雅茹) 。

肖绍国老师的课结束了, 孩子们意犹未尽, 听课的老师们也意犹未尽。为什么肖老师的语文课堂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想处处体现了“美”。肖老师上的两节课处处洋溢着情境的“美”。在《北京的春节》一课中, 是一幅幅美丽的节日画面, 充满年味, 美不胜收。老师和孩子们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徜徉着, 享受着。学生学得快乐、轻松, 我们听得享受、难忘。肖老师上的两篇课文语言写得美, 肖老师读得更美。在音乐声中, 肖老师轻轻地、深情地读, 指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后再读, 读出了文字的美, 读出了节日的美。在课堂上, 我还感受到肖老师心灵的“美”。“你好棒呀!”“没关系, 大胆地说。”类似的语言鼓励着学生。这种尊重学生, 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态度是多么难得。这些源于肖老师对学生的爱, 源于肖老师那美好的心灵。

三、经验与反思

学院自2010年10月承办第一期国培置换培训班开始, 前后已开班四期, 在学校组织的考核评比中, 连续三届获得一等奖。这里有学校成教院的组织协调, 学院的服务管理, 以及班主任的悉心配合, 作为学科项目负责人的我, 认为更重要的是国培的指导思想:从参训教师需求出发, 聚焦一线教师课堂, 解决参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确保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课程内容上, 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服务于实际需要;课程队伍上, 省域外专家, 特别是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三分之一;学习方式上, 注重案例学习, 关注能力提升。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8

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做个全面了解, 知道其有别与普通学校的不同特色。师范或者是非师范毕业的毕业生, 我们实习的学校基本上是全日制的普通中学, 很少有人接触过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 可能会对电大的教学方式比较陌生。开放教育教学对象是既有工作又有家庭又得学期的成人学员。他们一般都身兼数职, 为了适应这个特色, 广播电视大学教师采用了面授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样即满足了学员们对面授课的需求和部分路程教远的学员不能来参加面授课时, 自己网上自学的需求。

电大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上好面授课外,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学员的联系和安排学习, 督促学习进程的工作。这个工作需要我们基层电大教师不仅要扮演好教师上课的角色, 也要做好学习支持者的任务, 需要我们花大量的精力时间, 更需要我们有作为一名电大教师的素质。那么如何来提高基层电大教学一线的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呢?下面是我在宁波广播电视大学余姚学院, 作为一名教师5年以来工作的经验和几点感受。希望能为在从事电大事业和即将从事电大事业的新教师们有所帮助。

1 自身素养培养方面

这里的素养主要指脾气, 为人处世的态度, 特别是对待学员的态度。在5年的电大教学经验中, 我发现无论是专业技能, 教学水平, 研究能力等各方面比较起来, 工作态度问题是我们电大基层教师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好的处世能力能为我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更重要的是能为学员带来我学习, 我快乐的感受, 使他们更乐于到电大来充电, 来快乐学习, 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来这里受罪。学员们愿意来了, 觉得来我们这里是快乐的, 开心的, 那才是我们事业蒸蒸日上的源动力所在。

在电大基层工作, 难免碰到各种各样的学员, 大部分能通情达理, 但也难免其中有少数胡搅蛮缠的。在整个过程中, 难免会跟学员发生矛盾冲突。比如有些学员对电大教育的认识欠缺, 以为自己交了钱, 学不学习无所谓, 到时候学校给个文凭就行。其实这就进入了一个误区, 这样的想法使得他们觉得电大就是一个收钱发文凭的地方, 平时的面授课, 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以及其他作业, 考试等都不认真对待。对于责任教师的劝解也当耳边风, 甚至觉得是老师在故意为难他们, 以致于对教师言出不逊, 说话相当难听的很多。有的甚至在考试的考场上对监考教师当面威胁等等。对于这样的学员, 我们应该慢慢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 并尽量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做到每个环节不出错, 并且把其它学员的例子有可能的情况下展现给这些学员看, 让他们明白, 电大的教育是正规的教育, 要想有收获, 必须要努力付出。平时尽可能耐心, 用平和的语找对学员谈话, 多多跟他们讲讲如何学习, 学习上有困难可以找专业教师, 这样下来基本上就不会出现理解上的误区而导致不愉快发生了。

2 技术培训方面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 广播电视大学也早早地从单纯的广播, 电视等传统的方式变成采用网络, 多媒体等现代化方式教学。其实这些对于我们已经不新鲜, 但电大的教育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 这要求我们电大的教师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 学习新的技术, 以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求。从各种多媒体教学器具, 语音教室, 计算机房的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 短信联系平台收发短信, 专业主页的建立, QQ群的应用, OA系统的操作, 网络考试系统的管理, 学员作业网络管理等等都要求电大的教师能熟练操作, 以达到更好更有效地为学员服务的目的。应该能做到每位电大教师, 都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高手。

3 教师面授课导学方面

在教师面授课导学方面, 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琢磨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树立“导学”理念, 是基层电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课堂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整体环境, 因此, 在教学中, 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以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组织严谨、教学流程顺畅。学生在课堂中的“响应”情况, 应该是课堂评价的重点内容, 因此, 我在课堂自评时, 十分看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 是否全身心投入了, 是否兴奋起来了, 并把学生的“响应”作为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学效果好不好, 主要从学生身上看四点, 即:非智力因素 (如学习习惯、学习动机) 是否得到培养, 学习内容是否掌握, 能力素质是否得到发展, 学习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主要看是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是不是做到了因材施教, “对症下药”。听自己的课应和重读教材、教案结合起来, 一边看录像, 一边看教材, 一边查教案, 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教学内容是否恰当, 设计是否合理, 方法是否有效, 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不成熟的地方在何处。

4 专业深造方面

在专业深造方面, 我们学校的领导都比较重视。基本上3到5年的新教师都参加了研究生课程班等方式, 利用寒暑假时间, 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深造。平时也注意学习自己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 不断地夯实自己的学科技术水平, 是自己在三寸讲台能灵活应对, 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为新教师将来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造诣打下基础。

电大一线教师工作繁杂, 不起眼。在平凡的工作中, 体现不平凡, 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爱电大事业,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这样才能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善于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导演教材,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善于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善于给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是我们电大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我们电大事业辉煌的明天, 让我们不断努力创新吧。

参考文献

[1]牛利华.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2007 (12) .[1]牛利华.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杂志社, 2007 (12) .

[2]薛林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5) .[2]薛林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5) .

教学一线的感悟 篇9

一、必须吃透教材

依据本课教材内容要求、特点、逻辑结构理论体系, 要备好“基础”课必须着重把握几点:一是要把握中央实施本课程方案的精神。从政治高度领悟中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重大意义, 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 明确这一部署既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还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教师备课首先要吃透把握新精神新要求。二是把握总体结构逻辑联系。“基础”课教材各章之间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体系。三是要把握贯穿全书的主线。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基础”课教材中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是贯穿全教材的主线。四是要把握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基础”课教材, 不是原来“98”方案两门课的简单叠加, 而是充分吸收了这两门课教材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同时还吸纳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

二、必须透视学生

教师备课不光是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备学生, 透视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老师直接教育服务的对象。

如何透视学生呢?我们开展了“几个一”的活动。即:看一份档案, 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操行表现及成长背景;开一个座谈会, 讨论对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以及对学院、对专业的看法, 直接了解学生入校后的思想动态;做一次心理健康测试, 透视学生心理状态;谈一次心, 对少数学生的个别突出现象做深入细致了解, 找出共性和个性问题。通过“几个一”的活动掌握学生思想状态, 了解学生的焦点热点问题, 明确学生的要求愿望, 有针对性地备课。特别是针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道德失范、价值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 找准了备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样讲课才能更加贴近学生, 有的放矢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三、必须贴近社会

毋庸置疑, 备课不等于背课。“基础”课的备课更是如此, 不是单纯从理论到理论, 不是单纯从教材到讲稿, 而是要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了解社会形势, 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让学生明确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规格, 当今形势对他们是怎么样的挑战。二是了解近期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 将现实的、鲜活的社会现象与教材的理论对应分析, 解决焦点热点问题。三是解决理论与社会实际的联系问题, 在职业道德部分把树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择业观、创业观作为教学重点, 联系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职院校的实际, 在择业创业中强调理性就业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法律部分联系社会鲜活的案例强化法律意识的培养。四是安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理论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并在社会实践中升华。从而使学生感觉到理论不再空洞乏味, 教材不再离现实遥远, 而是更贴近社会和生活。

“三点一线”备课法已见成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 特别是要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围绕“三点一线”精心备课并潜心修为,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升华教学质效, 真正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有一个质的飞跃。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而设立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为了讲好这门课, 笔者依据教材内容, 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 认为将“三点一线”法运用于教学中, 将“教材、学生、社会”联为一体, 一线穿珠, 既优化三要素, 又融化贯通。使这本好教材“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才。

关键词:“三点一线”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钟万林.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 (04) .

[2]颜廷华.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提高[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3) .

上一篇:资源服务器下一篇:弹性恢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