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2024-08-13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共12篇)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1

摘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大型数据库技术, 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汇总统计和评估校验的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平台。研究了系统背景、总体设计和核心功能模块设计。该系统能够满足相关地质调查单位、科研院所的应用需求。

关键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

1 系统总体分析

1.1 建设目标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地球化学、软件工程、系统工程、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理论为指导, 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为准则, 以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数据库为基础, 以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主线, 以实现土地质量的分等定级和统计为目标, 利用大型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 包含数据预处理、评估指标筛选、指标权重赋值、各种计算模型等功能模块在内的的信息系统。

1.2 系统结构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整个系统共分为3层, 分别是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 整个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1 表现层

表现层直接面向客户, 提供空间数据表示和信息可视化功能, 运行于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连接到业务层, 业务层再与数据服务层连接, 获取或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构成3层结构。

1.2.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主要提供各种计算分析服务和各种基础支撑服务, 包括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层次分析、各种参数计算、隶属度划分等功能服务。

1.2.3 数据层

数据层由空间数据库引擎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构成, 主要用于管理维护所有系统相关数据, 建立并维护空间、非空间索引。数据服务层存储和管理以下类型的空间数据:矢量数据、栅格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元数据等。

2 核心功能模块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参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数据都必须符合正态分布,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用于不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的数据, 进行平均值±3倍离差剔除异常数据, 直至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同时按照等距法或累积频率曲线法对数据进行5级划分, 根据特定元素的分级情况, 判定其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

2.2 元素丰缺程度评价

该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对表层土壤N、P、K、Ca、Mg、S等必需大量元素和表层土壤Fe、Mn、Zn、Cu、B、Mo、Cl等必需微量元素, 以及表层土壤Si、Co、Ni、Na等有益元素的丰缺程度进行评价。

2.3 环境质量特征分析

该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对表层土壤As、Cr、Cd、Pb、Ni、Hg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和表层土壤F、I、Se等健康元素, 以及表层土壤六六六 (HCH) 、滴滴涕 (DDT) 等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中的环境质量特征进行分析。

2.4 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主要用于对表层土壤中的必需大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健康元素以及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包括两大功能点:半方差函数计算及半方差图拟合。

2.5 评价指标筛选和权重赋值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采用专家经验、多元统计分析和半方差函数计算的方法, 以自动形成或人机交互方式, 对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 然后依据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权重赋值原则, 对土地质量具有相同重要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影响程度的两两比较, 从而获得指标权重值。该功能模块支持经验法和层次分析法两种指标权重赋值方式。

2.6 评估指标隶属度函数计算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采用峰值型、戒上型、戒下型3种模型进行隶属度值计算。采用戒上型计算土壤有机质、氮、磷、钾、阳离子交换量及有益元素含量的隶属度;采用戒下型砷、镉等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 (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作物) 隶属度;采用峰值型函数土壤酸碱度、质地和健康指标的隶属度。

2.7 土地质量内部因素分等模块

依据土地肥力综合参数 (P肥综) 和土地环境健康综合参数 (P环综) 分别对土壤肥力和土地环境健康等级进行3等分。通过评估网格各评估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权重和隶属度计算, 获得土地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地球化学综合指数。根据叠置土壤肥力分等和土壤环境分等的划分结果, 对评估图斑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

2.8 土地质量外部因素分等模块

将土地质量外部因素经过评估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参数计算等过程, 依据每级对应的综合参数值, 将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等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的质量等级分为3级。

2.9 土地地球化学质量等级辅助校正

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基础, 根据土地的地质背景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坡度坡向等土地质量的物理指标和生物指标, 实现初步划定的分级检验。依据实地校核与专家评议的结果, 辅助土地级别界线修订, 并结合专家库, 最终确定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级别。

2.1 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统计

在不同比例尺的网格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色块图上, 叠加相应比例尺的土壤类型或土地利用类型图层, 根据叠置结果, 分别统计出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面积和所占比例。

3 结束语

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是一项涉及数据多、计算强度大、质量要求高的专业性工作。由于缺少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撑, 以前完成该项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结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的事情。本文从用户需求出发, 找出问题, 依据规范, 开展分析, 结合当前主流成熟的信息技术, 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设计初探, 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为推进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广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奚小环.生态地球化学与生态地球化学评价[J].物探与化探, 2004 (1) .

[2]奚小环.土壤污染地球化学标准及等级划分问题讨论[J].物探与化探, 2006 (6) .

[3]夏家淇, 骆永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1) .

[4]夏家淇, 骆永明.关于土壤污染的概念和3类评价指标的探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1) .

[5]楼旭逵, 黄海峰, 张俊岭.珠三角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5) .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评估;信息化

1当前国内建筑领域质量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3

关键词:《红高粱》 功能语言学 人际意义再现

一、引言

很多人认为,对文学译作的评论只能从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角度展开(黄国文,2004)。然而,翻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其发展与诸多学科密不可分。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通过语义系统表达三种意义。对语言进行人际意义分析,能使其得到充分解读,这为评估译本提供了理想方案。

对于人际意义再现的研究,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本文从人际意义角度对《红高粱》译本进行语气、情态和评价分析。文章试图揭示译作再现人际意义的方式及译文对原文人际意义的再现程度。人际意义分析可推动译文质量评估的深化和创新,也将促进语言学自身的发展。

二、人际意义概述

功能语法(1994)认为语言具有维护使用者关系的“人际功能”。人际功能研究语言的内部特征和外在因素,对翻译研究极具启示意义。黄国文(2002:43)认为,人际功能指人们用语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影响他人行为,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世界。

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是小句。在交流信息时,小句以命题形式出现,可被肯定、怀疑或否定。在交流物品和服务时,小句以提议形式出现,可被执行或拒绝。人际功能通过“语气、情态、评价”三个语义系统实现。

三、人际意义在《红高粱》译本中的再现

(一)语气系统的再现

语气由主语和限定词组成。如在句子“Life is rough”中,“life”是主语,“is”是限定词。主语代表一个实体,是肯定或否定命题的基点。限定词是对命题的有效限制,使交际者围绕命题有效性进行磋商成为可能。

1.主语的选择

主语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和成功负责。主语变化意味着命题及其信息的变化。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主语使用规范。

(1)“咳什么?”①

“司令……”王文义忍着咳嗽说,“嗓子眼儿发痒……”

“痒也别咳!暴露了目标我要你的脑袋!”②

“Who said you could cough?”③

“Commander Yu…” Wang Wenyi stifled a cough. “My throat itches…”

“So what? If you give away our position,its your head!”④

汉语省略主语是基于两种考虑:a.主语可据言语内容推导出来。b.受文化语境影响,主语无需出现。这在主语是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时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为避免承担命题有效性,个体角色倾向于“隐匿”。一方面,主语省略可隐瞒说话者的言语角色,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例句出自余占鳌队伍在公路两旁阻击日军一幕。①、②句均为余司令所讲。主语省略的原因是:由语境可推出主语是王文义;省略主语可使句子言简意赅,有助于向王文义传达句中的威慑性人际意义。而在英语中,除祈使句外,主语是句子保持连贯性的必要成分。因此,译文加上主语“you”,保证了连贯性和语法规范,也未过多损坏人际意义。

2.称谓语的选择

发话者对听众所选的称谓语表达了发话者的态度及两者的关系。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称谓语表达。能否成功再现称谓语的人际意义是译者面临的挑战。

(2)任副官点点头,说:“是大英雄自风流!”然后就插枪进腰,大步往村里走去。

Adjutant Ren nodded. “He did himself proud!” He stuck his pistol into his belt and strode into the village.

余大牙玷污了玲儿,任副官欲毙之以儆效尤。余司令虽无奈同意,心里却满怀愧疚。余大牙死后出现了上述一幕。“大英雄”属文外照应,从字面无法确定其所指。应结合语境予以推断:任副官对余大牙恨之入骨,毙之也难解心头之恨。但余司令是自己上司,余大牙的死对其打击很大。因此任用“大英雄”通指包括余大牙、余司令及其他敢作敢当的英雄好汉(任副官知道余司令余怒未消,可能杀掉自己,但他不贪生怕死,故“大英雄”应包括任副官)。“大英雄”的所指可用下图呈现:

考虑到与余司令的人际关系,任副官用“大英雄”这一意义较为宽泛的字眼阐明心绪。但若将其译为意义宽泛的词(如“heros”),译文读者因不知语境会深感费解。故译者直接将其简单化,译为代词“he”。译文虽未完全传达源语的内在气势,但易为目的语读者接受,可表达出任副官对余司令大义灭亲之举的敬佩及维系与余之人际关系的意图。

(二)情态系统的再现

情态表达肯定与否定两极间的中间程度(Halliday,1994)。发话者通过情态系统表达态度,影响受话者的态度和行为。情态可由情态操作词或情态附加语表达。汉语与英语有相似的情态系统。情态包含价值判断的成分,不同的情态系统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当译语的价值观念和源语碰撞时,源语中的情态意义不被接受,就会产生翻译问题。

1.情态操作词的翻译

情态操作词表达说话者对事件的可能性或责任的判断。功能语法对英语情态操作词按量值进行了划分(Halliday,1994:76/362),彭宣维(2000:123)也对汉语能愿动词的量值进行了划分。情态量值的高低是说话者对事件所负责任高低的体现。

(3)咱要打出个样子来给冷支队看看,那些王八蛋,仗着旗号吓唬人。老子不吃他的,他想改编我?我还想改编他呢!

We have to put on a good show for Leng and his men. Those bastards like to come on strong with their flags and bugles. Well, thats not my style. He thinks he can get us to join them, but Ill get him to join me instead.

改编余占鳌是冷支队素来的想法,但余不甘屈于冷之门下,想通过抗战树立威信。

余用了情态操作词“要”表达在与士兵交流时的绝对话语权。“要”属高值情态操作词(彭宣维,2000:123),有较高情态责任。其对应表达“have to”也属高值义务型情态(Halliday,1994:76/362),要求听话者执行命令的程度高。“想”属中等量值(彭宣维,2000:123),所表情态意义的主观性不强。第一个“想”意指余认为冷的想法是一厢情愿,自己不会买账。第二个“想”意指余虽有改编冷的想法,但主观意图并不强烈。译文用“can”和“will”代替两个“想”。“can”属低值操作词(Halliday,1994:76/362),虽不如“想”的量值高,但却通过降低量值再现了余对冷企图改编自己的蔑视。“will”属中值操作词(Halliday,1994:76/362),与第二个“想”的量值相同,所表情态意义基本一致。总体而言,译文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人际意义。

2.情态附加语的翻译

韩礼德(1994:82)将情态附加语分为语气附加语和评论附加语。语气附加语与语气结构的关系更紧密,是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彭宣维,2000:127)

(4)余司令骂完冷支队长,喊一声:“喂,都起来吧,八成是上了冷麻子这个狗娘养的当啦。”

“Hey!”Commander Yu shouted after cursing Detachment Leader Leng.“Everybody up.It looks like weve been tricked by that son of bitch Pockey Leng.”

余占鳌的队伍在河堤上等了一上午,日军没来,故觉得冷麻子戏弄他们。“八成”属或然性(usuality)情态附加语,是对事件可能性的客观隐性表达。余用此词表达对“上了冷麻子的当”的确信。

“It looks like”是客观显性的情态表达。说话者将命题理解为投射,将客观性编码进投射小句。这与原文隐性的表达方式有出入,但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因而,译者不能一味地基于原文人际意义找寻对等语,应当站在译语读者的立场评估选词的适当性,以实现作者与目标语读者间的交流。

(三)评价系统的再现

评价指所协商的态度、情感的强度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方式(Martin,2003:23)。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态度指说话人对人类行为、过程及现象做出的裁决和鉴赏。文章将聚焦于态度系统。

1.情感系统的再现

情感是说话人对某现象的情绪反应。当作者用情感词表态度时,期待读者可以认同或理解。目标语读者对作者情绪反应的接受与否决定着交流的成败。

(5)我曾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

I had learned to love Northeast Gaomi Township with all my heart,and to hate it with unbridled fury.

作者用“极端热爱”和“极端仇恨”表达对东北乡的矛盾情感。东北乡土地肥沃、英雄辈出,所以,作者爱它;东北乡盗贼横行、封建落后、人心险诈,所以,作者恨它。但恨源于爱,希望借助讥讽与批评,让乡民获得觉悟,让故土取得发展。

“热爱”属肯定情感动词,而“仇恨”属否定情感动词。副词“极端”凸显了情感的程度。译者在明晰原文评价意义的前提下,用“love”和“hate”两个英文情感动词作为对应语,成功地再现了原文所表情感意义。将两个“极端”分译为“with all my heart”(全心全意地)和“with unbridled fury”(狂暴愤怒地),既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准确地再现了原文情感的强烈程度。

2.鉴赏系统的再现

鉴赏是基于美学等价值系统,对实体的外观、重要性等所作的评判。实体的范围包括人工制品、自然现象、人类行为等。审美标准不同,对事物的鉴赏亦不同。

(6)奶奶欣慰地微笑着,看着湛蓝的、深不可测的天空,看着宽容温暖的、慈母般的高粱。

Grandma smiles in gratitude, her eyes fixed on the azure sky,deep beyond imagining,and fixed on the warm,forgiving,motherly, nurturing sorghum.

例(6)讲述“奶奶”临终前的景色。“湛蓝的”与“深不可测的”是对天空外观的鉴赏性描写。“宽容温暖的”与“慈母般的”是对高粱品行的鉴赏性描写,表达作者对高粱的肯定性赞美态度。

“azure”的意义与“湛蓝”对应(霍恩比、李北达,1997:85),使用较为恰当。“深不可测的”译为“deep beyond imagining”,作“sky”的后置定语。虽与原文有出入,但更符合译语搭配习惯,属合理调整。“warm”“forgiving”和“motherly”的使用,也成功地再现了“宽容温暖的”“慈母般的”两词的鉴赏意义。此外,译者还根据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对原文词序做了轻微调整,将“warm”置于“forgiving”前。“nurturing”与“motherly”意义相近,有助于目标语读者深入理解原文对“高粱”品质的赞赏。

四、结语

文章基于人际意义理论,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方面分析了《红高粱》原文和译文的人际意义。

1.表达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的手段不同,人际意义亦存区别。译者须先确定原文人际意义,综合考虑汉英语言在人际意义表达上的异同、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和适应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等因素,方能在译语中选择妥帖的表达,再现人际意义。

2.《红高粱》译本通过添加或改换主语、保留或变通称谓语再现了原文语气系统;通过寻找同等量值的情态操作词、保留或据译语表达习惯调整原文情态附加语,再现了情态系统;通过直译或意译情感类及鉴赏类词汇再现了评价系统。概而言之,在人际意义表达上,译文虽在某些地方与原文存在少许出入,但总体成功完成了人际意义的再现工作,属质量上乘之作。

人际意义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参数,是译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在小说翻译,乃至所有跨文化交际中,实现人际意义的绝对对等实属天方夜谭。译者职责所在的事在于,灵活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实现人际意义的相对等值。

(本课题由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翻译质量评估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以莫言《红高粱》英译本为例”[项目编号:G14028]资助。)

参考文献:

[1]Goldblatt,H.Red Sorghum[M].Arrow Books Ltd,2003.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 r

(2nd ed.)[M].Edward Amold Ltd,1994.

[3]Martin,J. & D.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Continuum,2003.

[4]Martin,J.&E 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5]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Z]. 李北达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6]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

2002,(3):34.

[8]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

(5):15.

[9]莫言.红高粱家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10]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1]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医疗质量评估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篇4

1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建立的原则与目标

1.1 原则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的建立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1.2 目标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监控能力, 为卫生局对各区属医院进行医疗质量总体考核评估提供公正、客观的数据。

2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的硬件建设

2.1 服务器

与上海市长宁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共享计算机网络。

2.2 笔记本电脑

全区22个质控组每组配备1~2台笔记本电脑, 存有各督查单位的评分表, 督查后当场打分。

2.3 电子钥匙

质控专家、被查单位、医学会、卫生局拥有专门的电子钥匙和密码。质控专家电子签名, 输入密码后在电脑评分表上打分, 被查单位确认签名, 评分表无法更改。卫生局、医学会、各医疗单位根据权限设置访问相应模块。

3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的软件建设

3.1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框架 (见图1)

3.2 信息公示

将全区89名质控专家的姓名、照片、职称, 督查规范、要求, 22个质控组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的质控督查标准及技能考核原则等信息公示于长宁区卫生系统医疗质量评估网, 质控标准可打印、下载。

3.3 质控督查信息

3.3.1 质控督查评分表上传

质控组长将本组各督查评分表压缩打包上传至医疗质量评估系统。系统自动生成各种表格, 提高了工作效率, 解决了人工计算可能出错或人为增减分数的问题, 使督查更显得公平、公正, 并实现无纸化操作。

3.3.2 预警显示

系统根据历次督查分数自动生成各医疗机构督查科室的分数表, 分值大于等于前一次督查即呈绿色显示, 反之为红色;各质控组的医疗机构督查分数分别生成动态曲线示意图, 平均分以下者为黄色预警, 不合格者以红色警告。

3.3.3 整改通知

对医疗单位严重违反质控标准, 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或重复发生的问题, 组长直接在系统整改通知模块中建议整改。从组长的整改建议, 医学会审核、卫生局签发限期整改通知, 到医院整改报告和整改措施, 均予以公布, 做到件件落实。

3.4 督查结果查询

用户分为3级, 对不同的用户授以不同的权限, 分别为一般用户、医院级用户和管理级用户, 防止越权操作。

3.4.1 一般用户

登陆长宁区医学会网站中的医疗质控网页, 无需电子钥匙和密码, 即能显示长宁区卫生系统医疗质量评估网首页, 了解质控概况, 下载、打印质控标准。

3.4.2 医院级用户

除一般用户的功能外, 医院级用户可了解全区各医疗机构历次督查汇总情况, 查询、比较本单位各科室历次督查的分数。

3.4.3 管理级用户

由于系统引入字典功能, 信息表中大多数信息为选项输入, 每项信息的选项均在字典中录入。医学会可根据督查单位的变更、督查科室的变化增删督查对象;修改错误操作的数据及更新质控标准。卫生局根据汇总表及各种曲线图掌握全区医疗质量督查情况, 了解各科室及每个医院的医务质量。

4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的特点

4.1 方便易用

使质控专家的督查操作和汇总方便、快捷, 各医疗单位随时可访问该系统, 了解质控专家对各科室的评估。

4.2 坚持整体相关性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由信息公示、质控督查信息两大模块组成。质控督查信息, 由22个质控组对全区14家区属医院、54家民营医疗机构、21家个体诊所共384个科室督查后产生, 每个质控组是评估系统中的子系统, 均有自己的评分表、输入和处理内容, 各有其独立功能。但评估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 整个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一个子系统中的数据发生变化, 则各种汇总表也须相应地改变和调整。

4.3 确保管理控制性

系统开发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监控能力, 为卫生局对区属各医院进行医疗质量总体考核评估提供公正客观的数据。系统管理的第一个层次:对数据信息的采集要求及时、准确、有针对性;第二个层次: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化, 还要实现内部信息流的通畅, 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4.4 数据完整, 安全性高

系统开发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强调管理集成、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 数据库及应用软件系统提供分组授权、日志记录等手段, 以确保系统安全、数据完整。

4.5 可扩展, 灵活性强

长宁区卫生系统已全面实现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HMIS) , 绝大多数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始建设并使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 (CIS) , 在公共卫生领域, 有“诊疗机构督查管理信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预警检测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1], 本系统设计时采用动态菜单加载和模块可拆卸技术, 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并预留相应接口, 以适应卫生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

5 总体评价

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 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 评估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和完善科学评估机制, 促进了长宁区整体医疗护理质量的逐步提高, 使长宁区卫生局在质量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 产生高效、快捷、全面、及时的联动作用, 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执行公正化、信息快捷化, 具有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5

供应商质量系统评估(ESQF)摘要

Ⅰ.初级评估-符合米其林采购模式

对人的尊重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符合所在国劳工条例及规定。

·符本文来源于好范文合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条例,特别是当地的法律条例对童工、受压迫劳工比国际劳工法要求低时,要遵守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条例,要考虑到少数人及工作状况。

·符合米其林工厂的安全条例。

·要考虑到工厂周围人员及社区的安全健康,要计划好评估,影响的质量,结果的监控工作。

对环境的尊重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符合本国实施的标准及规定,或着符合米其林对某些工程所作的更高标准的要求。

·减少对生命有害的产品生产。

·实施环境管理系统,特别做到以下方面:

一.检测任何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行为。

二.鉴别及削减任何工业风险。

·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任何行为。

·提出方案、采取措施通过产品的循环使用减少浪费和包装。

Ⅱ、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因素

1、质量管理及组织政策。

2、客户需求的理解。

3、员工培训及鼓励。

4、产品及工艺革新的管理。

5、来自工业园来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6、工艺控制。

7、检测程序及质量检测。

8、流量控制。

9、物流-客户服务。

10、工艺投诉。

Ⅲ、ESQF成绩

一、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因素

米其林要求其供应商实施质量确认程序,以保证所提供的产品长期满足所指定的规格,且考虑到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以下方面将被用于评估供应商质量系统的适用性以及延续性。

1.质量管理和组织条例

A)质量管理和目标

·存在管理说明

·存在合适的质量管理条例

·交流、理解及更新质量条例。

·对质量确保程序的持续提高,以确保已经被发展及实施的质量、服务、生产力以及成本能得到提高。

·质量目标被整合进入商业计划且可检测。

·质量目标用来确保已经建立的产品需求被满足。

·计算及测量产品成本且质量目标被建立在商业计划中。

*在固定的频率下建立管理视角,包括以下几方面:

-商业计划、质量目标的实施结果对比原始目标

-以前的审核结果

-客户满意的目标和结果

-持续提高的行为和结果

-以前管理方面的结果

-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安全影响及丢失工作事故

风险预防

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供应商的行为﹑动机、及态度:

·工人最基本的个人防护设备(手套、面罩等)的可得到性?

·机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需求(急停、安全条等)?

·工作状况,特别是生产人员的工作状况(温度、照明、通风等)?

·符合国家和国际法律条例,考虑到防火,事故的预防以及有毒物质的处理?

B)工艺安排

·质量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工艺已经被认别且应用。

·认别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艺且被作为质量管理系统的部分。

·认别工艺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建立评估工艺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

·有合适,合格的管理工艺的人力资源。

·建立工艺分析及持续提高的方法。

C)组织

·组织图表正式表明质量功能的义务、权利以及定位。

·有负责质量功能实施的人员(管理代表用于质量管理系统的定义,实施及评估,且对客户需求有高度的意识)。

·存在质量管理系统的计划。

·建立内部交流的方法和责任。

D)质量确保手册及内部审核

·正式建立质量确认手册以包括质量管理系统和工艺描述,保证定义技术和物流/服务质量。

·实施内部审核用于:

-质量系统保证一致性。

-产品工艺,保证有效性。

-产品

内部审核程序包括:计划,应用的代表领域,方法,审核者的资格,报告,纠正行为,纠正方式有效性的确认,当合适时审核频率的转变。

E)质量系统文件结构

·组织文件结构的描述包括: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6

关键词:航管信息系统 评估 风险

0 引言

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在民航机场运行中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必然的选择。作为民航地区空管局航管信息系统的组成,空管分局航管信息系统将航空管制及其相关的信息传递到航空公司、机场,其正常运行关系到民航生产相关的多个业务系统,是机场运行必不可少的信息系统。

随着各机场业务量不断扩大,该系统在不断完善功能,提高可扩展性的同时,也要求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开展运行风险定期评估和特定风险评估,合理设计风险解决方案,减少信息系统误差,优化系统综合保障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经验,简略论述一下控制和评估航管信息系统的方法。

1 航管信息系统的组成及风险评估范围

空管分局航管信息系统主要由服务器、交换机、用户终端,以及与相关转报系统联接的端口组成,将航空管制及其相关的信息传递到航空公司、机场,为驻场单位提供航班信息的基础数据源。空管分局航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为航班信息系统,其评估的边界值从系统的服务器,终端,交换机至转报系统通信端口。

2 威胁分析

2.1 威胁来源的分析和认定 主要威胁来源有非故意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故障。在这三者之中,除了一般操作失误都会导致非故意人为失误,还包括环境因素和故障威胁来源不符合要求的机房环境,设备硬件故障等。

2.2 威胁分析的具体操作方法

2.2.1 维护操作失误。影响维护操作失误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维护人员是否规范执行设备维护、维修规章制度;二是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管理者对于运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及纠正能力。

2.2.2 机房环境条件。在关注温度、湿度和静电等影响机房环境条件的最主要因素外,还要关注配套的监测装置和技术手段。

2.2.3 设备硬件故障。空管航管信息系统由提供计划和动态电报收发功能、各类电报处理入库、提供数据库服务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交换机,多个用户终端,以及与相关转报系统联接的配套端口组成。上述设备的配置情况及故障时的切换方式,备件的储备情况,是分析威胁意图和威胁能力的关键所在,由此可判断硬件故障对于分局航管信息系统的威胁等级处于哪个级别。

3 脆弱性分析

3.1 技术脆弱性分析 影响技术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一是设备有无民航空管行业主管部门确认的入网许可。二是生产厂家售后服务承诺是什么。三是是否采用了用户分级管理和密令策略来管理软件系统登录。四是维护人员有无相关的上岗资质。五是该系统与其它网络的物理隔离性如何。

3.2 管理脆弱性 导致管理脆弱性的原因:第一,航空系统设备的维护、维修制度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本身的完备性要求;第二,在实际机房管理、人员系统管理方面的环境安全性需求;第三,信息设备的定期维护制度及相关应急事件处理的实效性需求。

4 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分析

空管分局航管信息系统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一是维护人员按不同时间周期开展的定期维护及日常的分时巡检制度;二是根据设备更新变动开展的维护人员专业培训;三是可操作性强,适时优化的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演练。

评估上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要求统筹兼顾。一是分析日常的维护记录,二是做好影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典型事件案例分析,三是以数据为依据对比控制措施实施前后的运行状况。通过分析最终确定控制措施有效性所处于的等级。

5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评估航管信息系统风险级别的基础,在分析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的风险威胁等级和航管信息系统的脆弱性等级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划分出不同的等级。

6 风险控制对策

高级别风险系统的控制对策,要评估仅在现有系统架构上针对具体的威胁来源进行改进对于降低该系统风险是否有决定性作用,从脆弱性角度评估系统正常运行的可持续性。在多次改进仍无法将风险降至低等级的,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

中级别的风险系统控制对策,参照一般的航管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过程,有序合理地确定具体的风险威胁来源,针对其中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分析,确保控制制度的每一项得到准确验证,在经过一系列改进和完善后,对其进行二次评估,保证系统风险保持在较低级别。

低级别的风险系统控制对策,确认了其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在继续执行现行控制措施的同时,仍要以核心设备、重点系统用户/服务对象为工作重点,加强监控使用状况,及时排除问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7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民航全行业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空管系统面对持续增加的运行保障压力,对于确保空管系统业务运行连续性的要求不断提升。在不断加强航管信息系统硬件建设,软件升级,完善配套功能,提高系統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关注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贺文红.空中交通管制一致性监视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01).

[2]刘念.空中交通管制中人因失误的预测与控制[J].现代交际,2011(01).

[3]胡伟.空中交通管制中人为因素影响的浅析[J].科技资讯,2011(07).

信息化项目代码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篇7

软件质量度量一直是个难度颇大的研究课题, 除了需要理论基础,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积累数据。如何方便、有效地评估企业信息工程项目的质量, 并为后续的项目考核、分析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是每个信息化企业正在不断努力与实践的一项工作。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企业实际情况, 专门对企业信息化项目代码质量的评估工作进行深入研究, 并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的代码质量评估模型。以下针对代码质量评估的选型、建模、实践进行阐述。

2. 代码质量度量方法的选择

谈到软件质量, 通常会联想到软件缺陷。企业内部要选择一种切实可行、容易操作的方法进行信息工程项目代码质量评估, 可以首先从软件规模、缺陷密度这两个方面入手。

2.1 软件规模评估

要对软件的规模进行度量, 首先就要求确定一种度量的单位, 目前的度量方式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功能点、代码行。其中, 通过功能点度量软件规模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方法有IFPUG功能点方法、Mark II功能点方法。

早在1979年IBM公司的研究人员Allan Albrecht开发了功能点分析法用于软件规模度量。到1984年, 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主, 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功能点研究组织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简称IFPUG) , 该组织首次初版了计算功能点的手册, 至2004年发布功能点计算手册4.2版本。

IFPUG功能点方法是把应用系统按组件进行分解, 并对每类组件以IFPUG定义的功能点为度量单位进行计算, 从而得到反映整个应用系统规模的功能点数。功能点分析从用户对应用系统功能性需求出发, 对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事务两类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 并分解成内部逻辑文件 (Internal Logical Files, 简称ILF) 、外部接口文件 (External Interface Files, 简称EIF) 、外部输入 (External Inputs, 简称EI) 、外部输出 (External Outputs, 简称EO) 和外部查询

(External Inquiry, 简称EQ) 共五类组件。在IFPUG功能点计算手册中, 按照组件的复杂程度 (低、中、高三个级别) 分别对某个组件按若干功能点进行计算[1]。

1988年英国的Charles Symons对IFPUG功能点方法提出改进, 形成Mark II功能点方法。该方法减少了功能点对文件处理的主观性, 确保整个系统整体度量和部分度量总和的一致性, 同时, 对基本特征值进行修正, 从14个特征值增加到19个, 使不同应用领域具有不同加权因子, 1998年发布了功能点计算手册MK II FPA 1.3.1版本[1]。

Mark II功能点方法将整个应用软件描述成一系列逻辑事务的集合, 只要应用软件能够被描述成逻辑事务的集合, 并且每个逻辑事务包括输入、过程、输出三个部分。

上述两类功能点度量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度量结果不依赖于项目的具体技术实现, 在软件需求确定以后就能对软件规模进行度量, 起到合理估算预算、提前管理的作用。但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对同一个项目的估算可能因人而异, 且需要专业人员运用各种理论方法进行操作。

而用软件的源代码行数作为软件规模的度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度量方法。在国内, 代码行的应用仍然比较普遍, 它的常用度量单位是KLOC (千条源代码) 。例如, 一个软件有15000条有效源代码行数时, 它的规模就用15KLOC来表示。在大型软件开发前期时, 代码行估算方法起不到作用, 因为早期代码行还没有产生。这种方法只能在软件开发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源代码行数的准确度量, 而且它的结果与使用的程序语言密切相关。国内现在有大量外包业务, 对甲乙双方来说迫切需要一些模型、工具规范性的度量, 这些都需要规范化的, 代码行并不能完全支撑甲方的外包、乙方的接包、估算等需求[2]。代码行评估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直接、简单, 适合事后的项目考核、项目数据积累。

代码行指所有可执行的源代码行数, 包括可交付的工作控制语言语句、数据定义、数据类型声明、等价声明、输入输出格式说明等。一代码行的价值和人月均代码行数可体现一个软件组织的生产能力。组织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审计来核算组织的单行代码价值[3]。

2.2 缺陷密度度量

缺陷密度是软件测试的一种度量方法, 用发现的缺陷和软件规模的比值表示:缺陷密度=已知缺陷数 (Number of known defects) /软件规模 (size) 。本文重点对企业信息化项目代码质量评估模型进行研究, 以量化各项目的代码质量。这里的软件规模评估采用的是代码行评估方法, 即:缺陷密度=已知缺陷数/千行代码数。

测试过程中所发现的缺陷通常会评估并记录缺陷的严重程度。缺陷严重等级当前比较流行的划分有7级、5级、4级, 不同企业的缺陷定级, 通常与其采用的缺陷跟踪工具有一定关系。

在缺陷密度度量中存在的两个主要困难是:

(1) 缺陷如何统计:是否将严重程度较轻的缺陷和较重的缺陷同等对待, 区分对待时如何设置缺陷权值。

(2) 代码行如何统计:代码行的数量可能会因编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所使用语言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针对缺陷是否加权及权值设置问题, 应该结合企业内部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加权后的缺陷密度计算方法可以改为:缺陷密度=已知缺陷总权值/千行代码数, 缺陷总权值=Sum (缺陷数*该缺陷等级的权值) 。

而代码行统计则需要进行明确的约定, 可以根据企业的开发语言, 选择统计工具、规范统计内容, 避免不同项目之间造成较大偏差。

3. 建立代码质量评估模型

把软件规模、缺陷密度这两个关键数据作为代码质量的度量元, 建立一个代码质量评估模型, 下文详细阐述变量定义、计算方法、项目评估应用。

3.1 变量定义

引用开源的bugfree缺陷跟踪工具, 定义缺陷等级共4级, 设定权重如表1:

变量定义如表2:

3.2 计算方法

每千行代码的缺陷密度 (Dd) =1000* (D1*0.5+D2*1+D3*3+D4*5) /N, 其中的D1值可在测试完成后直接统计得出, 而N值可采用开源工具SourceCounter V2.5.5.9或以上版本进行统计, 以下列出目前主流的开发语言项目的代码统计对象:

(1) Java项目:本项目中所编写的*.java、*.jsp、*.js、*.css、*.xml等源代码, 不包括引用的jar包。

(2) Delphi项目:本项目中所编写的*.pas、*.ini、*.xml等源代码, 不包括引用的dll。

(3) .Net项目:本项目中所编写的*.cs、*.xml、*.ini、*.aspx、*.css等源代码, 不包括引用的dll。

上述代码统计内容包括有效代码行、空代码行、注释行、注释率, 导出.cvs格式的统计结果。在统计前还需注意确认所设置的注释格式是否正确, 否则统计结果会存在偏差。

3.3 项目评估应用

计算每个项目的缺陷密度后, 如何比较、评估各个项目的好坏, 这是一个需攻关的难点。如果说不同行业或企业所开发的软件之间没有可比性, 那么积累企业内部的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 否则没有充足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但数据积累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何尽快把现有掌握的数据应用于项目评估, 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里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 对项目数据进行统计, 发现系统测试的缺陷密度在4至6之间。根据已收集的缺陷数据, 采用SPC的方法建立软件过程能力基线, 暂定期望值 (Mean) 为5, 能力上限 (Upper Control Limit, UCL) 为8, 能力下限 (Low Control Limit, LCL) 为3。其中, Mean值描述了未来项目的缺陷密度的预期值, 而UCL和LCL描述了未来项目的缺陷密度的合理变化范围。

如果设定缺陷密度总得分为10分, 可设置缺陷密度按区间得分如表3:

具体的得分可根据企业当前阶段的质量目标进行调整, 当企业数据积累充分后可按内部的缺陷密度情况, 重新确定缺陷密度的目标基线, 并调整考核评分标准【4】。

4. 实例应用与验证

某Java项目采用上述代码质量评估模型, 评分结果为8分。具体如表4:

5. 结论

本文结合了作者所在企业自身的情况, 把软件规模、缺陷密度这两个关键数据作为代码质量的度量元, 建立了一个代码质量评估模型。经过实践, 运行效果良好, 可作为其他企业信息化项目代码质量评估工作的参考, 帮助企业解决代码质量量化问题。后续的研究工作还需继续关注企业内部的缺陷密度的目标基线, 适时调整控制线, 不断推动企业代码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辉, 尹俊文, 何鸿君, 方礼远.功能点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 31 (05) :87-89.

[2]胡云龙.软件规模度量方法介绍[J].计算机时代, 2006 (07) :17-21.

[3]张云帆.软件规模度量方法比对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8

关键词:液压系统,使用状态质量,评估系统,神经网络

0 引言

液压系统是复杂的机、电、液混合的综合系统。现今社会对液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使得液压设备只有具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和结构才能满足相关要求。但因此液压设备的故障发生率也大大增加了, 故障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加严重。因此, 如何在未造成严重损失和重大危害前杜绝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现阶段, 质量评估方法已应用在各个领域,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模糊、不完全或者不准确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不确定信息的能力, 因此质量评估方法在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中应用较多。

本文尝试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状态质量评估模型, 为某大型设备的液压系统设计一个状态分类器, 用于检测液压系统的当前状态, 希望能够及早地发现问题, 解决隐患, 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1 BP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 其训练是依照误差逆传播算法进行的, 能够对模式进行非线性分类[1]。

一个具有任意的压缩型激活函数的单隐层前向网络, 要想使其精度逼近一个有限维德波莱尔可测函数, 只需满足一个条件, 即适宜的隐层单元。换句话说, BP网络的泛函逼近能力就可以被认为是基于BP网络的使用状态质量评估模型以此来逼近状态质量的分类边界, 实现特征空间到分类空间的非线性映射[2]。

F:Rn→Rm

BP网络的作用是分类器, 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隐层单元数, 隐层单元数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若隐层单元数太少, 会造成网络训练不收敛等现象, 一旦遇到之前没有出现的样本数据就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 出错率很高;而若隐层单元数太多, 会导致学习时间增加, 不利于获取最佳的误差, 因此选择一个最佳的隐层单元数是很有必要的, 具体可参考下述公式。

其中a取值为1~10之间的常数, n表示输入神经元的个数, m表示输出神经元的个数。

通常, BP网络的学习和训练通过“模式顺传播”和“误差逆传播”来实现。其学习和训练过程如下:首先将选定的输入参数接入到输入层, 然后利用各层之间的连接权值、阈值、响应函数等将参数传递到输出层, 最后比较希望输出值和输出值之间的差别, 并将该差别反向传递至输入层, 然后有针对性的修正权值和阈值, 如此反复的进行“正向”和“反向”传递, 直到误差达到允许的范围内, 就可以结束训练了。一个三层BP网络的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

2 液压系统使用状态质量评估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本文针对某液压系统, 主要通过监测电机的电流与电压信号、液压泵的振动信号、液压系统的进油压力和回油压力、液压缸的应变信号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发现, 只要是系统出现了故障或者意外情况, 某个或某些参数就会出现异常, 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3,4]。所以液压系统出现故障的实质就是其特征参数出现异常。

2.1 输入层输出层节点数的确定

通常有量纲参数的值常常因为负载、转速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适合作为BP网络的输入信号, 所以引入无量纲参数, 它们对信号幅值和频率的变化不敏感, 但对故障足够敏感。因此, 本文共选取了均方根值和无量纲参量峭度指标、均方根值和峭度指标等十项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所以网络输入层可因此确定为十个参数, 换句话说, 输入层的节点数是十个。通过分析试验中的各项实际数据, 再加上现场观测分析, 可将液压系统的四种状态模式用二进制格式表示出来, 如表1所示。所以能够确定神经网络的输出节点数为2个。

2.2 网络层数和隐层节点数的确定

对于隐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先采用一个隐层, Hecht-Nielsen曾证明对于在任何闭区间内的一个连续函数, 当各节点具有不同的门限时, 都可以用一个隐含层的网络来逼近。所以只有当一个隐层的隐节点数很多, 但是其网络性能仍不能满足要求时才考虑增加隐层数。本文试验系统训练时采用的是一个隐层, 12个隐节点。当网络期望误差选择为0.0001时, 训练收敛误差曲线如图2所示。

2.3 网络权值、学习速率和训练误差的选择

由于最终的解和网络权值、学习速率和训练误差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 必须选择合理的网络权值、学习速率和训练误差。选择网络权值时应注意由于该值是由计算机在 (-1, +1) 之间随意选出的, 为了保证整个工序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应多进行几次训练, 从中选择最优的网络权值。

在未确定最优的学习速率之前, 应先多选用几个不同的学习速率进行网络训练, 然后比较每个速率训练后网络的误差平方和∑E2, 之后通过分析误差平方和∑E2来选择合适的学习速率。若∑E2出现异常情况, 则说明学习速率过大, 只有当误差平方和下降速度快且下降曲线平滑时, 才表示学习速率适宜。通常,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学习速率都会在0.01~0.8之间, 最好不要选用较大的学习速率。

本网络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 采用了0.0001作为训练误差, 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3 BP神经网络系统结构的实现

3.1 用软件实现BP神经网络的设计流程与步骤

系统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用Matlab语言实现BP神经网络的参数设置如下:

利用newff函数生成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网络的参数设置为:输入层设置为10个神经元用于输入10个特征指标, 中间层设置为12个神经元, 输出层设置为2个神经元, 采用梯度下降算法。网络的性能函数取默认值mse, 学习函数取默认值learngdm, 训练函数为trainlm。训练误差设置为0.0001, 其余训练参数取默认值。

3.2 BP网络的训练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对实际工况的观察, 选择八组状态样本数据进行网络训练。训练后的实际输出结果和理想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2发现, 训练样本的实际输出结果和训练样本的理想输出结果基本是一致的, 为了更加确保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我们又随机输入了三组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也是一样的, 因此, 这表明用此BP网络来对液压系统进行状态质量评估是完全可行的。

4 小结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液压系统使用状态质量评估的BP神经网络模型, 然后通过采用训练好的网络对试验对象进行模式识别与质量评估。尽管BP网络在很多领域都很常见, 但是在神经网络结构中依然没有通用的理论方法。最常用的方式还是依据不同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网络结构设计方法, 然后试探和经验并用, 进行反复的试验, 最终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最终的试验结果发现, BP网络来对液压系统进行状态质量评估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任国全, 张培林, 李国璋, 徐燕申.磨损颗粒的模糊神经网络识别研究[J].润滑与密封, 2006-02-15.

[2]袁曾任.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马丽叶, 卢志刚, 常磊, 王凡.配电网经济运行的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1-08-15.

[4]黄晓鹏.基于神经网络的农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J].农机化研究, 2007-11-01.

[5]刘利敏, 杨文旺, 刘之能, 吴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浮选回收率预测模型[J].有色金属 (选矿部分) , 2013-11-30.

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 篇9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方式特殊、无备用设备, 列车高速运行时, 其工作状态更加复杂, 高速铁路对弓网动态受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过程中, 如何能够高效、准确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评估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包括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参数、供电参数等, 各参数密切关联, 共同反映出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状态。在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过程中, 需要根据各检测参数特点及相互关系, 确定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其进行有效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通过检测数据反映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状态。

经德国、法国等国家几十年的深入研究, 欧盟铁路已形成一套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方案, 并能很好地使用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进行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质量评估, 指导工程施工和运营维修单位进行接触网状态维护及维修, 尤其是能够指导高速铁路接触网进行精调细修, 优化接触网的动态运行性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基于铁道部综合检测列车周期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 兼容了动态检测数据分析所必需的接触网检测数据波形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数据等内容, 研发了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 (简称系统) 。系统以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波形分析为基础, 提供了检测数据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超限自动判别标注、基础信息关联、数据分析计算及导出等功能。系统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评估。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 该系统具有数据分析处理实时性高、功能集成度高、分析界面友好等优点。

1 系统介绍

1.1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以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波形分析为基础, 采用数据缓冲同步、波形动态调整、基础信息关联等技术, 为运营维护单位提供了高效、直观的数据分析平台,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检测数据对比, 实现了接触网状态变化过程的全面跟踪。系统主界面见图1。

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 检测参数显示分析功能:自由选择检测参数通道内容及数量;自由选择各通道参数的刻度大小及显示颜色;方便进行准确里程定位;各通道波形数据的随意缩放及上下位置调整;各参数通道的上下位置移动及自动位置调整;显示接触网支柱信息、吊弦信息;在锚段关节、线岔等接触网特殊处所, 同时显示2支接触线导高、拉出值。

(2) 历史数据对比功能:同时打开当前波形数据及2次历史波形数据进行检测参数的波形对比, 跟踪接触网状态变化;历史检测数据波形以灰色显示, 更好区分当前检测数据及历史检测数据;自由调整历史波形数据及当前波形数据的相对偏移, 实现当前检测数据及历史检测数据的相同位置对比;实现历史波形数据的前后翻转, 方便在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对逆向行车数据及正向行车数据进行对比。

(3) 检测数据打印、导出功能:特定处所的波形打印;特定处所的波形保存为图片 (图片格式包括png、jpg、bmp等) ;打印波形及保存图片中波形检测日期、线路、行别、局别等信息显示;导出部分区段或全部检测区段的波形数据为pdf格式文件;导出部分区段或全部检测区段的波形数据为原始检测文本数据。

(4) 检测过程回放功能:可完全重现动态检测过程, 实现检测波形回放;可自由设置波形回放速度, 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在选中历史波形情况下, 可进行当前波形数据和历史波形数据的同步回放。

(5) 基础信息、超限信息关联显示功能:自动进行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判别, 并在数据波形上进行超限标注及超限信息关联, 超限信息包括超限处所、超限类型、超限等级、超限内容等;波形图中自动关联接触网基础信息, 包括基础信息处所、基础信息类型、基础信息内容等, 方便了解超限处所接触网基础信息状态;自由添加、修改、删除动态检测超限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等内容;动态检测超限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导出为文本, 方便进行信息统计与整理;动态检测缺陷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导入, 方便进行信息处理流程跟踪。

1.2 系统主要作用

(1) 提供包括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参数、供电参数等接触网多通道连续检测数据值, 重现动态检测过程。

(2) 系统按照各参数不同的超限判别标准, 自动进行超限判别, 通过超限处所里程及超限附近各检测参数特点, 辅助进行超限处所定位。

(3)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接触网各检测参数, 跟踪接触网状态变化。

(4) 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 指导接触网精细化调整;完成联调联试后, 保存接触网参数标准值, 作为后续检修的依据。

(5)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显示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 跟踪接触网超限现场复查处理流程, 帮助进行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管理。

(6)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显示接触网基础信息, 帮助进行接触网基础信息管理, 并结合接触网基础信息、接触网超限数据和接触网检测各通道波形数据, 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超限诊断及评价。

(7)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提供注释信息显示及管理功能, 帮助接触网管理单位针对特定处所的波形数据或超限进行注释和批示, 提供各级注释及批示信息流程跟踪, 有利于提高动态检测超限处理质量及效率。

2 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2.1 拉出值超限诊断及评估

图2为武广高速铁路上行检出的拉出值超限情况。经分析计算, 超限位于锚段关节转换柱处, 动态检测拉出值为650 mm。同时, 由于拉出值超限严重, 导致高速运行下弓网接触压力变化剧烈, 弓网受流性能受到破坏。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 超限处所得到复核及确认, 并及时对拉出值进行了调整, 铁道部综合检测列车对该处所进行了重点跟踪, 对调整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对比, 超限点调整后拉出值动态检测值为375 mm, 同时关联跨内弓网动态接触压力已恢复至μ±3σ范围内均匀过渡, 受流性能明显改善。动态检测的跟踪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原超限已调整到位, 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

2.2 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诊断及评估

产生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的原因有多种, 只有通过综合数据分析, 诊断出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的原因, 才能使弓网压力的检测数据直接用于指导维修。接触网动态检测过程中, 通过公式提取弓网压力超限处所, 将公里标与其他检测参数同步关联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图3显示了弓网接触压力超限产生的原因, 通过关联诊断可确定弓网压力超限处所存在吊弦, 且吊弦调整不到位, 导致该处接触线高度偏高, 形成倒“V”字形接触线高度图形及较大的坡度变化率, 当受电弓高速通过此处时, 弓网接触力产生剧烈波动, 严重影响弓网动态运行质量, 从弓网动态接触压力数值看, 形成了一处最大值超限。

3 结束语

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已在12个铁路局 (公司) 得到了广泛应用, 系统的易用性、实时性、高效性得到了一致认可。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使用效率, 能够有效进行各通道检测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及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分析, 对提高现场维修效率和指导现场运行单位更好地进行设备维修有重要意义。同时, 利用波形对比功能, 可以跟踪接触网状态的变化, 总结接触网状态的变化规律, 有利于对接触网状态变化进行跟踪及趋势预测。

今后还应在密切跟踪接触网动态检测业务需求基础上, 通过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 切实提高接触网检测数据分析处理水平, 提高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水平, 更好地发挥接触网动态检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ieBling, Puschmann, Schmieder.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移动网质量自评估系统技术研究 篇10

随着4G网络的规模建设, 移动网络面临着2G/3G/4G混合运营的局面。即现有2G、3G网上的各类业务需要移植到4G中, 且未来还将有大量的基于4G网络的新业务出现。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度越来越受到移动运营商重视, 网络质量的实时监测和能力提升成为重中之重。在未来2G/3G/4G网络混合运营的复杂网络环境下, 如何建立一套通用的评估体系, 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新的测试方式是新建一套网络质量测试系统, 对某区网络质量进行测试评估, 并快速形成评估分析报告。从而使运营商能实时监测和快速提升网络质量监测的能力。

二、现有评估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 网络运营商再新业务质量管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复杂, 业务核心网或承载网络测试的反馈结果大多都是无法直接的反映业务层面的各种问题。就单以简单的端对端的彩信为例, 端对端彩信从甲用户发送到乙用户, 需要经过以下环节:甲用户→甲方移动网→甲方核心网→甲方归属MMSC→乙方归属MMSC→乙方归属地SMSC→乙方无线网→乙方核心网→乙方拜访地W甲P网关→乙方MMSC→乙方主动获取彩信。因此, 用户乙在接收一条彩信时, 需要经过的各种类型的网元多达到20几个。为此, 如果一种评价机制是不合理的, 对数据业务质量进行单方面的评测, 使得我们必须建立起基于直接面对用户体验的评测方式, 由用户直接体验的质量优劣来评测新业务质量的好坏, 这样做, 对运营商来说用户的感知风险太高, 客户维护无疑是高成本的。

三、信号路径研究

我们知道, 无线传播环境的复杂性及手机搜索窗口大小的限制, 要区分相邻两个信源信号来源, 仅有时延隔离是不够的。所有导频信号是平移等价的, 若发生适当的时延, 任基站的导频信号都有可能被误认为其他基站的导频信号。但是, 两个相邻基站的导频的时延差越大, 意味着信号的路径损耗也越大。若导频间的时延差足够大, 落入搜索窗中的不正确导频的强度就足够弱, 导频信号的干扰就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根据这点讨论PILOT_INC的最小取值。

假如有两个基站, 位于基站2服务区内的移动台在接收到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同时也接收到基站1的导频信号。

基站1、2发射的导频信号s1 (t) 、s2 (t) 可表示为:

令λ1、τ1Tc分别表示从基站1到移动台的路径损耗与时延。令λ2、τ2Tc分别表示从基站2到移动台的路径损耗与时延。则移动台收到两个导频信号y1 (t) , y2 (t) 为:

则两导频信号到达移动台时相位相同, 这样就会形成PN偏置干扰。上式中的码片 (chip) 数均对PN码周期215取模。其中δ12表示基站1到基站2的路径时延差, δ21表示基站2到基站1的路径时延差, 两者并不相同。例如:δ1=1024, δ2=512, 则δ21=512, 而δ12= (-512) mod (215) =32256, 这样基站2更可能干扰基站1。

若要实现基站1的导频信号不干扰基站2中的移动台, 则移动台接收到基站1的导频信号功率必须比基站2的任一多径信号都要低于某一门限值, 假定该门限为T (d B) 。移动台位于基站2边缘时, 移动台接受到基站2的信号最弱。此时, 移动台在基站2边缘并激活集 (SRCH_WIN_A) 搜索窗搜索基站2的信号, 此时基站2最弱的多径信号的路径损耗λ2为λ2∝ (r2+s2) γ

同理, 移动台在基站2边界收到基站1最弱的多径信号的路径损耗λ1为

因此, 可接受干扰值为:

将公式代入可得:

我们假定所有基站的导频功率都相同。根据无线信号的损耗与距离的γ次幂成正比, 因而基站导频信号发射到移动台处的损耗与基站半径有如下关系:

把上面公式代入可得

根据码片的速率为1.2288Mcps和电滋波在空中的传播速度, 我们可以推算距离在公里与码片两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码片=10-6/1.2288秒

1公里=3.33×10-6秒=4.1码片

我们假设用d表示以公里为单位代表两点的距离, 用r表示以码片为单位代表两点间的距离。由上面的关系式可得:=dr 1.4。假定系统内所有基站的覆盖半径相同, 则有:r=r1=r2=4.1d。并以PILOT_INC×64替换δ12, s代表激活集搜索窗 (SRCH_WIN_A) 的单边大小。因此, PILOT_INC为

一般而言, 对于城市密集区, γ=4.3, 对于郊区, γ=3.84。T是与T_ADD、T_DROP等系统参数有关, 一般取T=27d B。而激活集搜索窗 (SRCH_WIN_A) 的大小与无线环境的最大时延Td有关系, 它们的关系表格1如所示。计算公式为:

根据上述的参数分析, 对无线传播路径的测试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研究的侧重点也有不同, 实际的运用应根据客户群体和其所处的环境应有针对性的选择。

四、自评估系统功能运用及优越性

4.1功能运用

1、网格质量评估。系统能对热点质量进行测评, 对于各组不达标指标的用颜色标识起来。城区热点可以设定为政府、学校、大型活动中心、购物商场等类别, 还能按热点类别进行统计。而城区道路也可以划分为一般干道、主干干道、重要干道等类别进行分析与评估。道路、铁路主要是评估和分析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的各项网络综合性指标。2、感知质量联合评估。系统能对性能指标和感知指标进行测评, 性能指标主要是从话单接入EC/IO。这两项指标主要通过设定门限值来实现感知质量综合评测。如果某区域联合评测指标低于某预定的门限值, 则该区域就会被系统自动定义为异常区域而进行提示。3、网络覆盖质量和路测异常事件分析。借助自评系统, 可以从系统采集数据库中提取出路测异常事件。通过查询和分析异常事件列表和呼叫失败事件路测回放等相关指标, 便可以分析出本区域发生路测异常事件的具体或某一原因, 使得获取解决该区域网络质量问题的捷径。

4.2优越性

通过自评估系统, 移动运营商能简单快捷的掌握测试城区无线网络质量概况。根据系统的评估结果和数据采集记录, 移动运营商能分析无线网络异常情况, 从而实现“先于用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经营管理目的。相比之下, 自评估系统不仅获得与传统方式相同的测试功能和测试数据, 更克服了传统方式的缺点, 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具体表现如下:1、无人值守执行需求业务的全天候测试;2、节约质量检测成本;3、及时发现网络质量缺陷, 快速响应网络优化;4、多网络测试结果比对;5、可随时变更的测试计划;6、实时、强大的异常告警功能;7、具备话音、数据、增值等全业务测试功能;8、LOG数据实时上载, 支持完整三层信令和参数;9、可远程监控、控制和自动升级;10、包括锁小区、锁频点、强制切换等多种强制功能。

五、经验总结

自评估系统可以获得现网业务网络可实现的最优指标集合, 即现网网络可以达到的最好质量。对现网的业务运行可起到监督作用, 评估标准是很有效的参考依据, 当发现现网业务指标未达到评估标准, 则可考虑启动合适的优化流程。自评估系统的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应搭载在运营出租车上, 理由是出租车的行车路线不固定, 且其每天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可以保证对城区的测试覆盖度, 且成本相对较低。但这涉及与出租车公司的协调处理。远程数据采集终端是整个系统数据采集的关键,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也主要集中于此。

参考文献

[1]Theodore S.Rappaport, 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 (第二版)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Kyoung Il Kim, 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 人民邮电出版社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11

关键字:系统护理 乳腺癌患者 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02-02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身体健康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十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大中城市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与欧美国家以及我国近三十年前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因此对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以及预后护理变成了医学界关注焦点。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09月接收并诊治乳腺癌患者154例,对其预后护理我院采用了不同方案,现做如下详细报告:

1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09月接收并诊治乳腺癌患者154例,均经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且行手术治疗,本次试验患者年龄分布在27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实验组27岁~37岁的患者8例,37岁~47岁的患者有13例,47岁~57岁的患者有24例,57岁~67岁之间19例,67岁~76岁13例,而对照组27岁~37岁的患者10例,37岁~47岁的患者有12例,47岁~57岁的患者有22例,57岁~67岁之间20例,67岁~76岁13例,诊断报告显示所有患者乳腺肿块直径小于11cm的良性肿瘤,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原因中除疾病认知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分、就医环境、社会支持、年龄、病程、癌症种类、文化程度及治疗方式等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增加了本次试验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09月接收并诊治乳腺癌患者154例,并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方案[2]:专职护士根据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本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每天一次,每次30min为了试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减少干扰因素,我院采用同一室集中进行,主要是由专职护士对患者采用一定手段进行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进展预后宣教:(1)心里护理:向 患 者 详细清楚解释癌因性疲乏的概念 让患者认识到癌因性疲乏的主要病因,让其摆脱其消极观念,调整其错误歪曲的思维想象信念,(2)生活饮食护理:本次试验本组乳腺癌患者在常规饮食中加入中程中药药膳,通过中药的消瘀散结的作用患者身体进行温和的调节,保证患者有良好的恢复基础,(3)运动护理:护士鼓励患者术后应先从小幅度、小耗氧量的有氧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其幅度与运动量,具体要是病人情况而定。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如手术切口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等。

1.3 评判指标

本次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实验前以及试验后4周进行癌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价,癌因性疲乏评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美国癌症中心研制的简单疲乏量表(BFI)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3],用一条有向直线表示,从左至右依次增加(0~10),分数愈高其疲乏程度越高。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应用QOL评分标准,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环境及生理4个方面进行评估,评分采用100分制,分数愈高其生活质量与好。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09月接收并诊治乳腺癌患者154例,并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方案: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案,现列表加以详细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如表一、表二所示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无论是在QOL评分还是生活质量的评分不具有差异性,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案4周后两组患者无论是在QOL评分还是生活质量的评分都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知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是较大的。

3 讨论

癌因性疲乏是指一种由癌症本身以及癌症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或治疗药物作用等相关原因导致的患者在主观上产生持续性的劳累体验,有文章显示这些劳累、疲倦的出现与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癌症诊断压力、治疗相关因素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有一定关系,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癌症治疗和康复主要内容,本研究的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同时进行对照组只采取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后疲乏程度较实施,在手术后有患者出现了恐癌心理或者任其发展的消极态度因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4],术后坚持化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并鼓励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返院化疗,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5],而疲乏体验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想要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疲乏是主要手段[6]。我院本次试验应采用系统维护方案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的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青.系统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8):27-29.

[2] 欧玉兰,张静.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732-1734.

[3] 温翠琪,李而瑾,黄建美等.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3-4.

[4] 林映莲,方展纯.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11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3):18-19.

[5] 沈小英.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0-41.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论文 篇12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估管理

引言

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水平是通过质量评估管理来衡量的,有效的评估管理能够对医院建设起到激励作用。因此,数字化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并利用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数字化医院概述

数字化医院是基于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医院的业务软件发展起来的复杂的应用系统,其内部包含有若干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需要有专门的平台和软件来支撑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一个完整的数字化医院需要具备完善的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能够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具备不同功能的移动终端;高运行速度的服务器和大容量存储器,满足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适用于医院服务系统的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工具。

与传统的医院相比,数字化医院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医疗服务的速度得到提高。数字化医院能够帮助患者建立电子档案以及提供网上挂号预约等服务,比传统的到医院排队预约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也缓解了医院的人流压力。(2)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数字化医院使用了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大量的无线接收设备,不再需要复杂的且容易破损的有线网络,医院空间得到高效利用,病房、办公室变得更加整洁。(3)提高了物资管理的效率。庞大高效的数据库系统能够为医院物资管理提供便利,并有利于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

2.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概述

医疗服务质量主要表现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务人员水平、医疗服务艺术等方面,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整体评估管理已经成为目前医院发展建设中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该项工作涉及医院的全部部门,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就医体验,并对医生进行监督管理,减少医疗过程中的过失行为强化医疗安全管理,同时提高对医院财产管理水平,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的方法分为行业综合评估、专家专项评估和中介社会评估三个系列,每一个系列对应若干个评估内容,以行业综合评估为例,其中包含了对一线医疗工作的评价,贯穿于某项医疗工作的始终,而专家专项评估和中介社会评估主要集中在外界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上,评估的结果对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数字化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

数字化医院建设与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尽管一个注重提升医院的硬件条件一个强调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但是总的来讲,二者存在的目的都是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某些角度来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1)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中的行业综合评估主要是针对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医疗基础工作质量、流程质量、终末质量。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医院要想满足各项评估的要求必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加快数字化建设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数字化背景下,医院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医疗技术的管控,加强医院资产、药品物资库房、医疗设备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病人的康复进行追踪并提高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从根本上优化医院的运作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

(2)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目标

尽管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准则,导致建设的模式和细节存在缺失,不符合医院医疗工作的实际需要,使用时间不长就需要重新更新换代。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则是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明确规定了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各种医疗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对于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中强调要进行医疗诊疗流程工作控制,提高住院流程、门诊流程、急诊流程的管理,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提高对患者病例的管理,那么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中,设计人员就会针对这一要求制定电子病例,方便对患者信息的采集,改变过去排队挂号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目前这种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方式目前已经被不少行业采纳,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3)数字化医院建设为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

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平台之一是庞大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医院日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包括临床设备信息、财务信息等进行储存和处理,后期这些信息数据可以作为进行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的原始数据,同时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便利,从事评估工作的专家或社会中介机构不需要亲临医院就能够获取评估所需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评价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此外,数字化背景下,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为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计算方法,各项数据指标在总结果中所占的比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丰富的数据信息为评估管理工作理论的更新提供基础资料,使制定的评估体系更加详细和贴切,对于正确反映医院医疗工作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快数字化建设并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是医院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两项工作,他们对于提高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管理层要重视两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参考文献

[1]黄正东,肖飞,郭雪清,王光华,张伟,宋莉莉.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架构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04:362-366.

上一篇:程序事项下一篇: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