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羊场(共7篇)
规模羊场 篇1
1 种公羊饲养管理
1.1 圈舍要求种公羊舍应建在通风、干燥、向阳处。一般情况下, 种公羊实行单栏饲养, 其围栏高度应在1.2 m以上, 每只圈栏面积应在4 m2以上。
1.2 饲养管理要点
1.2.1 非配种期饲养管理此期除供给种公羊足够的能量饲料外, 还应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供给非配种期种公羊的饲草有苜蓿草、三叶草、花生秧等, 精料有玉米、麸皮、豆饼、黑豆等。每天可补给混合精料0.5kg, 干草3kg, 青贮饲料2 kg, 胡萝卜等块茎类饲料0.5 kg, 食盐5~10 g。夏秋季节以放牧为主, 为了让种公羊多吃青草, 应先减喂干草, 后减喂精料, 并补给骨粉和食盐, 骨粉、食盐喂量分别占精料用量的2%和1%, 精料每日喂3~4 次, 饮水每日1~2 次, 放牧应适当。
1.2.2 配种预备期饲养管理此期 (配种前1~1.5 个月) 应提高种公羊的营养水平, 精料量应逐步增加到配种期的喂量。配种预备期要定期抽检种公羊的精液品质, 若用于人工授精, 授精前至少要采集10~15 次精液进行检测, 合格的方可利用。为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 提高精液品质, 应使公羊进行适当运动或放牧。
1.2.3 配种期饲养管理配种期间种公羊体力消耗大, 因此应增加饲料喂量, 日喂精料1.0 kg, 苜蓿干草或青干草2.0 kg, 胡萝卜0.5~1.0 kg, 食盐15~20 g, 骨粉5~10 g。还应补喂鸡蛋、牛奶等, 并适当提高骨粉和食盐的喂量。精料喂量可根据种公羊的体重、体况和精液品质酌情增减。配种期种公羊日喂2~3 次, 饮水3~4 次, 放牧或运动6h以上。
自然交配情况下, 适宜的公母比例为1∶20~1∶30, 若采用人工授精, 适宜的公母比例为1∶150~1∶250。配种期应控制种公羊的配种或采精次数, 以保证种公羊有持久而旺盛的配种能力。
1.2.4 配种后期饲养管理此期 (配种后1 个月) 以恢复种公羊体力和增膘为目的。配种后期应适当减少精料喂量, 并逐渐过渡到非配种期饲养水平。
2 种母羊饲养管理
2.1 圈舍要求种母羊舍应建在平坦、高燥、向阳、通风处, 空怀母羊 (含后备母羊) 可单圈饲养, 每只空怀母羊的圈舍面积应在1~1.2m2, 每个圈舍空怀母羊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5 只。妊娠母羊、哺乳母羊每只圈舍面积应为1.1~2 m2, 妊娠、哺乳母羊单栏饲养。
2.2 饲养管理要点
2.2.1 空怀期饲养管理此期母羊以抓膘复壮为主, 喂给母羊的风干饲料应为体重的1.5%。在缺乏补饲的情况下, 配种前1~1.5 个月加强母羊放牧, 实行短期优饲, 利于母羊排卵、集中产羔。
2.2.2 妊娠期饲养管理
2.2.2.1 妊娠前期此期胎儿发育缓慢, 母羊所需营养与空怀期相同, 对妊娠前期种母羊实行短期优饲有利于提高受胎率和产羔率。秋季配种以后母羊可放牧饲养, 若配种季节较晚, 则应进行补饲, 其日粮组成一般为:苜蓿50%、青干草30%、青贮玉米15%、精料5%。要避免母羊吃霜草、霉烂饲料及受惊和饮冰碴水。
2.2.2.2 妊娠后期此期胎儿生长迅速, 种母羊日粮中应增加蛋白质量及骨粉量, 有条件的要加入兽用鱼肝油乳剂, 以促进胎儿发育。母羊的营养要全价, 在妊娠最后5~6 周, 怀单羔母羊的营养水平可增加12%, 怀双羔母羊可增加25%。妊娠后期母羊日粮组成为干草1 ~1.5 kg, 青贮料1.5 kg, 精料0.2~0.45 kg, 精料比例在产前6~3 周增至18~30%。要避免母羊过肥, 以防难产。
夏季放牧应早出晚归。秋季牧草好时, 每天放牧6 h, 距离不少于8 km, 每天饮水3~4 次, 冬季和早春牧草枯黄, 应进行补饲。冬季母羊临产前7~8 d不要远牧。妊娠后期母羊放牧要稳走、慢赶, 出入圈门和喂料时应防止拥挤。
2.2.3 哺乳期饲养管理为保证产奶, 必须喂给母羊足量青绿多汁饲料和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哺乳母羊的营养水平可按泌乳量确定, 通常产1 kg鲜奶需风干饲料0.6 kg。
产后1~3 d供给母羊充足饮水, 保持羊舍干燥、清洁, 膘情好的母羊不补饲精料, 以防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羔羊2 月龄以后, 母羊逐渐取消补饲, 转为放牧。
3 羔羊饲养管理
3.1 羔羊保温给羔羊保温可在哺乳母羊圈舍内放置保温箱, 保温箱规格为:80cm×70cm×60cm, 侧面留一个35 cm×45 cm的拱形门, 供羔羊进出, 箱顶中央留一个直径10cm的小孔, 用于悬挂保温灯, 箱顶还可留一个小孔, 以利观察羔羊情况及通风换气。
3.2 饲养管理要点
3.2.1 1~3 日龄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尽快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免疫物质, 有增强体质和促进胎粪排出的作用。
3.2.2 3~7 日龄饲养管理保证羔羊吃足母乳, 母羊奶水不足的需人工哺乳。此外, 要搞好羔羊的防病、防疫工作。
3.2.3 7~10日龄饲养管理当羔羊能舔食草料时, 可用炒熟的豆粒、籽实或优质青干草等进行诱食。羔羊舍内应常备青干草、粉碎饲料及盐砖、饮水等, 以诱导羔羊尽早开食。
3.2.4 15~20日龄饲养管理羔羊15日龄后可补饲混合料, 其喂料量随日龄增加, 一般15日龄羔羊日喂混合料50~75 g。
3.2.5 90~120日龄饲养管理随着羔羊的生长应及时加大补饲量, 并适时断奶。断奶方法有两种, 即一次性断奶和分批断奶。供给断奶羔羊的饲料应多样化, 饲料要少给勤添, 羔羊应适当运动, 以增强体质。
4 育成羊饲养管理
从断奶到第一次配种的青年羊称为育成羊, 一般为5~18 月龄。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对羊的生长和体型构成有决定性影响。要喂给育成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优质饲草饲料, 精料可多加豆粕, 并供给育成羊优质干草和鲜草, 冬季缺乏青草时, 应在料中添加VA、VD或鱼肝油。
公、母羊接近性成熟时应分群饲养, 进入越冬舍饲期时, 以舍饲为主, 放牧为辅。供给育成羊的饲料是豆科干草、青贮料、青干草及混合精料, 每天每只羊应补喂混合精料0.2~0.5 kg, 公羊喂量多于母羊。育成羊应定时称重, 适时出栏。
规模养羊场的防疫技术 篇2
1 预防与消毒
定期消毒圈养羊应保持圈舍、场地用具的卫生, 同时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 以杀灭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 减少寄生虫, 以预防疾病发生, 建立定期消毒制度, 消毒药可用生石灰、烧碱、有机氯制剂、百毒杀等高效低毒药物, 对不同的场所进行消毒, 防止疾病传播。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是提高机体特异性抵抗力, 降低动物易感性的重要措施, 使用疫苗对羊群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 预防疫病发生的关键。当地预防的羊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绵山羊痘
预防绵山羊痘主要是绵、山羊虚弱毒冻干苗, 按瓶签上的应用说明, 每头份0.5生理盐水稀释, 每只羊皮肉注射0.5ml (不论大小瘦弱、怀孕均可用量) , 注射后5~8天肿胀, 硬结, 5~10天逐渐消失, 注射后4~6天可产生坚强免疫力, 免疫期1年。
1.2 羊快疫
肠肚血证 (羔羊痢疾) 三联四防苗。用于预防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干粉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溶解不论羊龄大小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ml, 14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1年。湿苗 (又称羊四防苗) :用前摇匀后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5ml, 免疫期6个月。
1.3 中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用于预防羊O型口蹄疫, 肌肉注射:成年羊每只2ml, 羔羊每只1ml, 注射后15天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4个月, 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 用肾上腺素救治。
免疫接种对体质健壮的成年羊会产生很强的免疫力, 对幼羊、体弱或患慢性疾病的羊效果不佳。而对于怀孕母羊, 特别是临产前的母羊, 接种时由于驱赶、捕捉和疫苗反应等有时会引起流产, 早产, 影响胎儿发育和免疫效果不佳。
2 驱虫健胃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 发生羊的寄生虫主要有螨虫, 胃肠道代虫, 肝片吸虫等, 有牧民普遍使用药品:阿维菌素、虫克星等, 其特点是抗虫谱广, 对绝大多数虫, 外寄生虫等都有很强的杀灭效果, 但对虫卵无效。另外, 还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 阿维菌素针剂, 皮下注射每5㎏体重用1ml寄生虫病是当地普遍存在的羊群疾病, 牧民用药应注意以下事项:
孕畜用药应严格控制制剂量, 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在寄生虫污染严重地区应在产后3~4天进行驱虫。
为慎重起见, 牛羊用药后, 14日方可宰杀使用, 且用药21日内牛羊奶不得人用。
对牛羊体外寄生虫在7~10日后重复用药一次, 以巩固疗效。
另外, 疥癣病也普遍存在, 药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消灭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 主要使用药剂药品是螨净, 使用时应按照说明, 配好药液, 浓度准确, 先浴健康羊, 后浴疥癣羊。
3 发生传染病时应采取措施
规模羊场疫病防控和疫苗使用 篇3
1规模羊场疫病的综合防控
1.1控制传染来源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尽量减少输入性疫病疫病的发生。如果要从外地引入羊只, 只能从非疫区购买, 且应办理外调牲畜审批证明。新购买的羊只需进行隔离饲养, 观察1个月后, 确认健康方可混群饲养。同时, 饲养场要设立围墙和防护沟, 门口设置消毒池, 严禁非生产人员、车辆入内。经常检查羊群疫情, 加强羊群检疫工作, 注意查明、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对有些传染病如结核、布氏杆菌病应定期进行检疫。对所查出的病羊或可疑羊只, 根据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或处置。
1.2切断传染途径做好日常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对粪便、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杀虫、灭鼠, 对不明死因的羊只要采取焚烧、深埋或高温消毒等无害化处理, 以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生传染病, 要根据不同种类传染病的传染媒介, 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比如当发生经消化道传染的疫病时, 主要是停止使用已污染的草料、饮水、牧场及饲养管理用具, 禁止病羊与健康羊共同使用一个水源牧场或同槽饲养。当发生呼吸道传染的疫病时, 应单独饲养, 并注意栏舍的通风干燥, 将羊群划分为小群, 防止接触。
1.3增强羊只的免疫力根据本地区常发生传染病的种类及当前疫病流行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使羊只从出生到淘汰都可以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降低对疫病的易感性。经常检查羊只的营养状况, 要适时进行重点补饲, 防止营养物质缺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禁止羊只饮用死水或污水, 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袭, 羊舍要保持干燥、清洁、通风、冬暖夏凉。
2规模羊场常用疫苗及其使用方法
北方规模羊场的驱虫工作探析 篇4
1 寄生虫病的概念
寄生虫病是羊的3大疾病 (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 之一, 主要寄生于羊的体表、消化道或内脏器官。寄生虫吸取羊的血液和其他营养, 造成羊只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内脏机能受损、生产性能下降,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某些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并不亚于传染病, 对养羊业构成严重威胁。
2 北方地区规模羊场常见的羊只寄生虫
2.1 肠道线虫
寄生于羊消化道线虫种类多, 常见的3~5种, 一般10多种。当羊体内寄生虫种类少, 虫数不多, 膘力在中等以上时, 羊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 当种类数量增多时, 临床症状才明显。
主要症状为:病羊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拉稀, 便秘, 粪便带血, 顽固性或周期性拉稀, 羔羊、幼羊生长缓慢, 被毛干枯, 不光亮, 成年羊消瘦, 肥育困难, 母羊少孕或不孕。若饲养管理差的情况下, 病势加重, 极度衰弱, 贫血、颌下、胸腹部水肿, 最终卧地死亡。尸检, 可见消化道各部有大量虫体。
2.2 羊球虫病
由艾美球虫寄生在小肠粘膜上皮引起发病, 1岁内羔羊症状明显。
主要症状为:以粪便带血、恶臭为特征。食欲废绝, 饮欲上升, 可视粘膜苍白。体温先上升后下降, 主要特征是急剧下痢, 羊肚胀, 耐过羊可产生免疫性。
2.3 棘球蚴病
由棘球蚴虫期引起发病, 成虫常呈白色或黄色、长、扁平形寄生于猫、鸡、牛、羊等畜禽内, 随粪便排出虫卵污染水草而感染。
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和病轻者无明显症状, 严重者被毛逆立, 常脱毛, 消瘦、贫血、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时, 咳嗽, 咳后往往卧地不起;肝感染时, 消化不良。
2.4 羊鼻蝇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由羊鼻蜗牛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 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雌性鼻蝇突然将幼虫产在羊鼻孔内或鼻孔周围, 幼虫逐渐爬入额窦或鼻窦内, 在其内生长, 造成炎症而致病。羊鼻蝇主要危害绵羊, 对山羊危害较轻。病羊表现为精神不安, 体质消瘦, 甚至发生死亡。
主要症状为:羊鼻蝇幼虫进入羊鼻腔、额窦及鼻窦后, 在其移行过程中, 由于体表小刺和口前钩损伤粘膜引起鼻炎, 可见羊流出多量鼻液, 鼻液初为浆液性, 后为粘液性和脓性, 有时混有血液;当大量鼻漏干涸在鼻周围形成硬痂时, 使羊发生呼吸困难。此外, 可见病羊表现不安, 打喷嚏, 时常摇头, 摩鼻, 眼睑浮肿, 流泪, 食欲减退, 日渐消瘦。症状表现可因幼虫在鼻腔内的发育期不同而持续数月。通常感染不久呈急性表现, 以后逐渐好转, 到幼虫寄生的晚期, 则疾病表现更为剧烈。有时, 当个别幼虫进入颅腔损伤的脑膜或因鼻窦发炎而波及脑膜时, 可引起神经症状, 病羊表现为运动失调, 头弯向一侧或发生麻痹;最后病羊食欲废绝, 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2.5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 它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 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 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 危害相当严重, 尤其可引起幼畜和绵羊的大批死亡。
主要症状为:急性型:多因短期感染大量囊蚴所致。病羊初期发热, 不食, 精神不振, 衰老易疲劳, 排粘液性血便, 全身颤抖, 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 贫血, 粘膜苍白或黄染, 食欲不振, 异嗜, 被毛粗乱无光, 步行缓慢。在眼睑、颌下、胸腹下出现水肿, 便秘与下痢交替发生, 最后因极度衰竭而死亡。
2.6 羊螨病
羊螨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 短期内可在羊群中传播蔓延, 危害严重。通过接触传播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所污染的厩舍。用具所间接接触引起感染。主要发生于冬季、秋末和春初。
主要症状为:可见病羊不断在围墙、栏柱等外磨擦, 由于磨擦和啃咬, 患部皮肤出现丘疹, 结节、水疱甚至脓疱, 以后形成闸皮和龟裂。绵羊患疥螨病时, 因病变主要在头部。患部皮肤如干涸的石灰, 故有“石灰头”之称。羊患痒螨病时, 可见患部有大片被毛脱落。
2.7 绦虫病
绦虫病是寄生于绵羊、山羊小肠上的绦虫引起的疾病, 以莫尼茨绦虫危害最为严重, 特别是羔羊感染时, 不仅影响生长发育, 甚至可引起死亡。
主要症状为:食欲下降, 饮欲上升, 贫血, 拉稀, 粪便常有白色节片, 有时出现痉挛或回旋运动或头部后仰。病末期, 常因衰弱而卧地不起, 多将头折向后方, 常作咀嚼运动, 口周围有许多泡沫, 然后死亡。羔羊受害最为严重。
3 控制寄生虫病的措施
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和传染病一样, 也应采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制订措施时, 要紧紧抓住造成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3.1 控制和消灭传播来源
及时治疗病羊, 驱除和杀灭羊体内外的寄生虫。根据寄生虫的生活史, 定期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驱虫, 防止病原体扩散。对有些保虫宿主、贮藏宿主, 也要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切断传播途径
要搞好羊舍 (圈) 场地和牧地的环境卫生, 科学处理粪便 (如采用堆积发酵的方法杀死虫卵) 。消灭吸血的蚊、蝇、蠓等昆虫。尽量减少作为寄生虫中间宿主的动物和羊群, 定期给不得不接触的中间宿主驱虫。如定期对牧羊犬驱虫, 以减少羊的脑包虫病。
3.3 保护易感动物
搞好羊只饲养管理,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喷洒杀虫药消灭蚊蝇等传播寄生虫病的媒介, 或在羊舍内装防昆虫纱窗等。亦可采用寄生虫苗进行人工接种, 达到免疫的目的。如果羊只感染了某种寄生虫病, 则要及时采取特效药物进行驱虫和对症治疗, 并防止病原扩散。
4 羊只驱虫的方法及选用药品
驱虫时机根据寄生虫病季节动态调查确定, 一般每年对全群羊进行春、秋两季驱虫。春季在3~4月份, 防止春季寄生虫高潮出现;秋季在9~10月份再普遍驱虫1次, 以利于羊的抓膘和安全越冬。在寄生虫病严重的地区, 可在夏季6~7月份增加1次驱虫。
驱虫方法有3种, 分体内驱虫、体外驱虫及体内外驱虫。体内驱虫主要是通过口服或肌注药物驱除羊体内的胃肠道蠕虫 (线虫、绦虫及吸虫) ;体外驱虫法主要是通过涂擦药物及注射药物的方法来防治体表的螨、蜱、虱等;体内外驱虫法主要是利用肌注药物后防治体内外寄生虫, 是目前最常用的驱虫方法。
4.1 体内寄生虫的驱除
4.1.1 敌百虫
敌百虫是国内广泛应用的广谱驱虫药, 不仅对线虫有效, 对某些吸虫也有效。作为外用为杀虫药, 可用于杀灭蝇蛆、蜻、蜂、虱、蚤等。内服, 驱虫配成2~3%%水溶液灌服, 剂量为, 绵羊0.07~0.1g/kg体重, 山羊0.05~0.07g/kg体重, 治疗羊鼻蝇蛆病, 按绵羊0.1g/kg体重, 颈部皮下注射。外用, 1~2%水溶液, 局部涂擦或喷洒, 可防治蜂、蜻、虱等, 杀灭蚊、蝇、朦等外寄生虫, 可用0.1~0.5%溶液喷洒环境。
4.1.2 丙硫咪唑
对羊群常见胃肠道线虫、肺线虫、肝片吸虫和绦虫均有效。预防性驱虫, 10~15mg/kg体重, 1次口服, 对吸虫、绦虫、线虫都有驱杀作用。胃肠道线虫的驱除, 10~20mg/kg体重, 1次口服。绦虫的驱除, 10~16mg/kg体重, 1次口服。
4.1.3 伊维菌素
用于驱除羊多种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对成虫、幼虫均有高效;毒性和副作用很小。预防和治疗均按0.2mg/kg体重, 内服或皮下注射, 必要时间隔7~10d, 再用药1次。
4.1.4 左旋咪唑
主要用于畜禽的消化道线虫病。内服、混饲、皮下或肌内注射等给药均可, 不同给药途径的驱虫效果相同。内服8~10mg/kg体重, 溶入水中灌服或者混入饲料中喂服;皮下或肌肉注射, 8~10mg/kg体重, 配成5%的注射液。
4.2 体外寄生虫的驱除
当羊体局部出现疥癣等皮肤病时, 可采用局部涂抹法治疗;但当羊体普遍发生疥癣病或用于预防疥螨病时, 可采用药浴法。
羊药浴的方法:药浴可在剪毛后7~10d内选择晴朗无风天气, 选用高效、低毒的药物, 并稀释到合理的浓度, 常用的药浴液有:0.1~0.2%的杀虫脒水溶液, 或1%的敌百虫水溶液, 或0.05%的辛硫磷溶液, 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mg速灭菊酯的水溶液。药浴液温度保持在30℃左右。规模羊场可建药浴池, 药浴池长10~15m, 深80~100cm, 底宽30~60cm, 上宽60~100cm, 要临近水源, 以利排放水。浴前让羊停食8h, 给以充足饮水;药浴应先对少数羊进行试浴, 如无不良现象发生时, 再大批进行药浴。浴时先浴健康羊, 后浴病羊;每只羊的药浴时间大约为1~2min。药浴时, 头部常露出水面, 须有专人用木棍把羊头按入药液中2~3次, 充分洗浴头部。浴后将羊赶至6~8h后方可喂料, 羊毛干后才可放牧。药浴的当天, 可对羊舍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要特别注意3月龄以下的羔羊及怀孕2个月以下的母羊不可药浴。
4.3 体内外驱虫法
体内外驱虫法主要是利用肌注药物后防治体内外寄生虫, 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2kg, 皮下注射) 。
5 羊只驱虫应注意的问题
(1) 驱虫必须是健康羊只, 对于病羊要治愈后再驱虫, 严格药品剂量使用, 不可随意加大给药量。
(2) 驱虫时先做小群试验, 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行大群驱虫。
(3) 妊娠母羊可安排在产前1个月、产后1个月各驱虫1次, 不仅能驱除母羊体内外寄生虫, 而且有利于哺乳, 并减少寄生虫对幼羔的感染。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规模化舍饲养羊场的消毒 篇5
1 消毒制度的健全
舍饲养羊场必须建立健全消毒制度, 并且要制度上墙, 严格监督执行。对养羊场内必须定期严格消毒, 特别是羊舍内的地面、墙壁、顶棚、草架和水料槽、舍外环境 (包括道路、庭院等) 以及进出场人员、车辆等, 都必须用有效消毒液和消毒方法进行严格消毒。
规模化养羊场的生产中, 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羊群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的。消毒是保障羊场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消毒工作可以达到杀灭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或传播, 减少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从而保障羊群健康无病。
2 常用的消毒方法
2.1 清洗污物、粪便和尘埃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 在消毒前必须用清水将地面、墙壁等处清洗干净。否则, 即使用再好的消毒药进行消毒也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为这些污物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药只能将其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杀死, 而不能杀死污物内部的病原微生物。
2.2 物理消毒法
如羊场环境的清扫、冲洗、通风、阳光照射、干燥、火烧和物品用具的烘烤、煮沸等称为物理消毒法。日光消毒是在直射日光的作用下, 细菌很快死灭, 日光是良好的消毒剂。凡是可移动的饲养用具, 均可采用此法进行消毒。干燥消毒对很多病原体具有致死作用, 因为它们生存需要水分。高温消毒是在60~100℃高温的作用下, 使细菌原生质的蛋白凝固致细菌死灭, 广泛应用的高温消毒方法有火烧、煮沸两种。
2.3 化学消毒法
即利用酸类、碱类和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品类进行消毒称为化学消毒法。为了增强消毒效果, 在用此法消毒前, 应该对消毒对象进行洗刷清扫, 从而使消毒剂更好地发挥作用。用生石灰消毒, 其碱性强, 消毒效果好, 且价格低廉, 易购买, 无不良气味。但要注意, 用生石灰消毒要现配现用, 因为生石灰化学名叫氧化钙, 加入水后即生成疏松的熟石灰 (氢氧化钙) , 在溶液中可离解出氢氧根离子, 具有杀菌作用。如果熟石灰放久了, 就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化学反应, 生成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丧失杀菌消毒作用。所以, 在养羊场入口处设的消毒室、消毒池放置的生石灰应经常更换。
3 羊舍的消毒
3.1 羊舍内的地面、墙壁、顶棚的消毒
羊舍内是羊只活动最多的地方, 所以对地面、墙壁和顶棚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饲养员每天必须至少清扫一次, 地面可以用清水进行冲洗, 将粪尿、污物以及杂物等冲洗干净。然后每周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一次。如果带羊消毒, 可用0.1%过氧乙酸或0.1%百毒杀溶液等进行喷洒消毒, 每周1~2次。
3.2 水、料槽、草架的消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 对水、料槽、草架必须定期清洗消毒, 保持清洁。一般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5~15min, 每两周消毒一次。
3.3 羊舍内空气的清洁、消毒
羊舍内空气的洁净程度对羊的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 必须对空气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方法主要是:
3.3.1 通风换气
在羊舍内必须留有充足的通风口, 一般应将通风口留在背风处以防止强风进入。羊舍较大的要安装排风扇, 定时定点开启排风扇, 进行通风换气。特别在冬季夜间, 更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3.2 向羊舍空气中喷水雾洗涤
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舍内空气中的尘埃, 使舍内空气清洁;另一方面还可以降温和增加空气湿度,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通过增加舍内湿度以防止过于干燥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生。
4 舍外过道、走廊、庭院、路面的消毒
有些养羊场往往忽视对以上地点的消毒。为了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舍, 对这些地点也应该定期进行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消毒或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效果很好, 每2周一次。
5 对进场、羊舍人员及车辆的消毒
对进入羊舍 (生产区) 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更衣室, 更换已消过毒的工作服、卫生帽和胶鞋, 严禁不换衣服而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的工作服必须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洗涤, 洗净后用0.1%新洁尔灭等消毒液进行浸泡20min后捞出晾干。一般每周洗涤、消毒1~2次。在消毒更衣室地面必须放置浸满消毒液的消毒垫, 用于胶鞋底的消毒。
规模羊场疫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篇6
1.1 疫病种类多、危害重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羊的主要疫病有54种, 其中传染病35种, 寄生虫病19种。在35种传染病中, 病毒性传染病11种, 细菌性传染病18种, 其他微生物类传染病6种。根据国内有关羊病的资料:羊的54种主要疫病中, 在中国都曾经发生过, 其中至少有9种属人兽共患病[1]。
1.2 疫情发生风险增加
规模养殖方式决定了在一定饲养面积范围内的饲养密度必定加大, 这样以来, 羊与羊之间亲密接触的机会成倍增加, 羊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几率大大增加。
1.3 人畜共患布病时有发生
2011年上半年全国动物布氏杆菌病阳性率明显上升至1.69%, 其中全国羊阳性率高达2.33%, 说明中国布氏杆菌病感染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警醒规模化羊场应进一步做好防控。
1.4 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
2004年该县实施财政科技扶贫生态畜牧业山羊养殖项目以来, 分别从山东、江苏、四川、重庆、云南等省份及本省毕节市、铜仁地区引进种羊, 在极大地丰富了本县山羊品种资源的同时, 外来疫病也时有发生, 对该县山羊产业的威胁日益严重, 应引起从业人员及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2 疫病防控基本原则
依照“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环境定期消毒,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3 疫病防控主要措施
3.1 科学建舍
羊喜干忌湿, 因此要求羊舍通风、干燥、清洁、冬暖夏凉、采光充足、排水排污条件好, 配套有草架、饲 (水) 槽、粪尿沟, 种羊舍最好有运动场。羊场四周需有围墙和隔离带, 还需设沼气池 (或蓄粪池) 和干粪堆积场[2]。
3.2 建立防疫、消毒制度
防疫是养羊成败的关键, 因此必须把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纳入正常管理规程。同时,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员进出登记和消毒制度。病死羊必须在执业兽医指导下进行剖检, 查明病因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对剖检场地及埋尸场地进行严格地彻底消毒。
3.3 加强疫苗接种
对羊群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 是提高羊群对相应疫病的抵抗力、防止疫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3.4 审慎引种
购进种羊时, 先依法办理引种手续, 到有资质的正规种羊场引种, 禁止从疫区购进种羊。种羊购进后不得直接进场, 应隔离观察45d并完成相应的免疫接种工作, 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3.5 定期进行驱虫
寄生虫病是危害养羊业的仅次于传染病的重要疾病, 每年春、秋2季各1次预防性驱虫, 并定期对羊粪便进行镜检, 发现虫卵后有针对性地使用驱虫药重点治疗。
4 总结
规模羊场最好配有执业兽医师进行疫病预防和治疗, 减少因病造成的损失, 提高养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才学鹏, 窦永喜, 等.我国规模化羊场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对策[J].兽医导刊, 2011 (9) :22-23.
浅谈规模化羊场选址与建设 篇7
1羊舍建设的选址
1.1建设用地应符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1.2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选址最好有天然屏障, 如高山、河流等, 使外人和牲畜不易经过。高燥、背风向阳、既有利于防洪排涝而又不至发生断层、陷落、滑坡或塌方, 地下水位2米以下, 以座北朝南或座西北朝东南方向的斜坡为好。切不可建在低凹处或低风口处, 以免汛期积水及冬季防寒困难。
1.3有充足水源电源;水源合乎卫生要求、取用方便。水质良好, 无污染, 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并有电源设施, 便于饲草、饲料加工。
1.4交通运输方便, 远离居民区、闹市区、学校、交通干线等, 便于防疫隔离, 以免传染病发生。场区周围3000米内无大型化工厂、屠宰厂等污染源;距离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应在500米以上。
1.5有充足的饲草、饲料资源, 有条件的可考虑建立饲料生产基地。
2羊场的基本建设及设施
羊场的基本设施包括:羊舍、运动场、牧草地、饲料加工房、青贮池、兽医化验诊断室、防疫消毒池、消毒通道、净道、污道、动物无害化处理及沼气池、羊粪堆积发酵场等无害化处理设施、饲料仓库、管理房等。
建设规模化羊场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因地制宜:羊场的规划、设计等绝对不可简单模仿, 而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场址的形状、地形地貌、小气候、土质及周边情况进行。
适用经济:建场修圈不仅要适应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的需求, 而且投资必须要少。该建的一定要建, 并且必须建好, 与生产无关的绝对不建。
急需先建:羊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好以后, 不必等到全部场舍都建设齐全以后再开始养羊。而应当根据经济能力, 先建设必须的建设项目, 预留出以后要建的地点和场所。
逐步完善:一个羊场, 特别是大型羊场, 基本设施的建设一般都应该分期分批进行的, 若为复合式经营, 可先建一些功能比较齐全的带仔母羊舍, 可以先用作其他羊舍。
3羊场设计与建设的布局
3.1羊场的布局原则
从实际出发, 做到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 节约用地, 布局紧凑, 科学实用, 有利于防疫和安全生产为原则。
3.2功能区的划分
羊场建设按照功能划分为生活办公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3.2.1生活办公区是羊场养殖人员和管理人员生活的区域, 主要包括门卫、值班室、办公室、职工宿舍, 会议室等。位于养殖区的上风向的区域。
3.2.2辅助生产区是为生产服务所产生的区域, 包括饲草饲料间, 饲料加工间, 青贮池, 配电室, 水房等, 位于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3.2.3生产区是羊场的核心区;主要包括羊舍, 并根据养殖规模, 养殖方法, 生产用途分为母羊舍、公羊舍、产房 (产羔舍按基础母羊占地面积增加20%~25%计算。) 、羔羊舍、育成羊舍和育肥羊舍。并且依据羊舍用途设计适当的运动场, 建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和污道相互不能有交叉, 并且在场区入口处建设消毒通道, 内设消毒更衣室。进出场区的车辆消毒池。位于生活办公区与辅助生产区的下风向。
3.2.4隔离区是病畜隔离治疗的区域, 主要包括兽医室、病畜隔离舍、沼气池, 无害化处理设施 (深埋井) 与生产区保持在50米以上防疫距离, 建在养殖场的外下风向, 在养殖场外不少于100米, 建粪便堆积发酵场。
4羊场建设
4.1羊场设计建设的原则
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生产需求和防疫、防火安全、经济节约、经久耐用的原则。
羊舍建设应当以坐北朝南, 东西走向为宜, 羊舍长度不宜超过50米。以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各栋羊舍之间留3~5米的通道, 产房, 羔羊舍建设应选用具备良好的隔热、防寒、保暖、通风及采光性能建设。
4.2羊舍设计的主要参数
4.2.1羊舍面积:成年种公羊为4~6平方米/只;产羔母羊为1.5~2平方米/只;断奶羔羊为0.2~0.4平方米/只;其他羊为0.7~1平方米/只。产羔舍按基础母羊占地面积的20%~25%计算, 运动场面积一般为羊舍面积的2~3倍。
4.2.2温度和湿度:冬季产羔舍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 一般羊舍0℃以上, 夏季舍温不应超过30℃。羊舍应保持干燥, 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70%。
4.2.3通风与换气:封闭式羊舍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性能, 能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空气, 保持空气新鲜。
4.2.4采光:采光面积通常是由羊舍的高度、跨度和窗户的大小决定的。在气温较低的地区, 采光面积大有利于阳光照射, 提高舍内温度, 而在气温较高的地区, 过大的采光面积不利于避暑降温。设计时, 应按照既利于保温又便于通风的原则灵活掌握。
4.2.5长度、跨度和高度:应根据所选择的建筑类型和面积确定。单坡式羊舍跨度一般为5~6米, 双坡单列式羊舍为6~8米, 双列式为10~12米;羊舍檐口高度一般为2.4~3米。
羊舍长度以50米为宜。羊舍地面高出外面地面20~30厘米, 有5~10度的坡度, 便于排水。
4.2.6饲槽和饮水设备;饲料槽应表面光滑, 耐用, 可用水泥或木板制成长槽, 一般上宽25~30厘米、下宽15~20厘米, 深10~15厘米, 槽底呈弧形, 最好留一个向外的出水孔。饮水设备沿墙设置, 可选用自动饮水器, 每3米安装一个, 也可安装水槽或水盆。
【规模羊场】推荐阅读:
羊场建设05-09
羊场湾煤矿08-12
种羊场建设06-19
羊场镇夏收作物田间管理10-24
羊场中学数学组办公室整改方案09-14
羊场乡团委书记五四运动发言稿05-18
羊场乡人口和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制度02-02
和布克赛尔新疆山羊种羊场工作简介07-11
2009羊场湾煤矿安全生产军令状.(副总工程师及正科级)01-31
综合规模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