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视作品

2024-07-31

历史影视作品(精选12篇)

历史影视作品 篇1

抽象的文字描述并不能很好地把一些动态化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直观、生动、形象地再现, 学生无法真切地体验和感知历史。所以, 在学生心理和思想意识中, 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且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基于这种看法,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又怎么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学生自然也就感受不到历史对现实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了。在传统历史教学中, 教师往往针对考点知识, 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 而考试中不涉及的知识就只字不提, 学生在大量的问答习题中丧失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更不会感受到历史学科所渗透出的美。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运用适宜的教学方式, 把历史知识以一种可观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其中历史影视作品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历史影视作品应用的准备

教学活动虽然以学生为主体, 但仍需教师的辅助和引导。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备课时只有认真、仔细、全面, 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驾驭知识。教师可利用历史影视作品辅助教学, 但要依据教材内容对其题材进行选择, 要选择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教师要了解历史影视作品的内容、情节、内涵, 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紧扣教材内容展开讲解, 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考虑时间问题。所以, 教师要有主次地讲解影视作品中的画面, 做到详略得当, 深浅适度;明确哪些知识要拓宽深挖, 哪些要细心专研。由于艺术高于生活, 虽然历史影视作品重现了具体事件, 但为了保证历史影片的完整性, 有许多历史情节是重构的, 这些重构情节往往会存在一些纰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 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避免影片内容误导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历史影视作品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设计问题, 将历史影视作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充分发挥其辅助性的教学作用。

例如, 在讲解“戊戌变法”内容时, 教师首先要想到哪个历史影视作品包含这样的内容, 并能以真挚的画面打动学生, 蕴藉学生情感, 打破说明性文字的单调和乏味, 充分唤醒学生的每个细胞, 使学生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听讲, 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知识点, 教师可以选用《走向共和》这部影视作品。在备课时, 教师要对影片进行剪辑, 使影片内容简约, 并具概括性, 同时也要控制好时间, 紧扣所讲内容。教师可以把第十八集、第二十一集中的有关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第十八集:康有为与在朝的一些守旧官员进行了是否要变法的争论。满朝官员激愤不满, 都十分反对变法;第二十一集:袁世凯向荣禄告密, 直隶总督荣禄命人封锁京畿要道。慈禧太后将光绪帝软禁, 并下令追拿维新派人士, 戊戌六君子被杀, 康有为等人逃亡外国。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依据影视作品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这几个影视片段, 同学们能概括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吗?”影视片段情节震撼人心, 学生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 并形成长久的记忆, 也能从影音画面中概括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历史影视作品应用的过程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每一节历史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避免把历史教学变成影视欣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对学生的思考思路和观察度进行引导、启发, 在历史影片播放的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如分析他们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心理活动, 分析他们的言外之意, 由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 分析性格背后引发的悲剧等;教师也要对历史影视作品的播放进度进行控制, 如何时暂停、何时倒退、何时播放, 让学生有效地把影视作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教师还要对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总结, 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 问题可以是列在教案中的, 也可以是课堂临时设置的, 但都要针对学生的认识程度而设计并具有启发性。

例如, 在讲解“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时,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军事装备的落后。由于学生难以领会“落后”的概念及武力的差距, 为了有效解决学生的疑问,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了历史影视作品进行辅助教学, 并通过后期剪辑, 把历史影视作品《鸦片战争》中广州海面中英战船交战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 教师要控制好播放进度, 时而暂停、时而播放、时而倒退, 让学生仔细观察中英双方军事装备的明显差距:英国装备是蒸汽轮船, 中国装备则是简陋、易沉的帆船;英国装备在作战时迅捷, 容易躲开对方的炮火, 中国装备则靠人力和风力, 移动缓慢, 易被炮火袭击;英军手持火枪作战, 清军则是长矛之类的近身武器。在播放完这一战争片段后, 教师要暂停一下, 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难道除了武器装备落后之外, 再无其他原因么?我们接着往下看。”这一提问既指出了接下来要观看影视作品的目的和任务, 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历史影视作品应用的后续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都包含了美的价值, 学生可从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 这些内在的东西仅靠教师单一的讲解是不够的, 其深刻的内涵更应由学生自己来探究。从传统历史教学看, 教师往往忽视了历史知识中的情感因素, 摒弃了知识中所蕴含的美育价值。教师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文字材料分析, 完全不理会学生情感介入的愿望, 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因此, 教师要总结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 实现学生情感介入的愿望。教师可借助历史影视作品, 对课堂讲解的知识进行情感巩固, 让学生观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影片, 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观后感。

例如, 在讲解完“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后, 教师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 让学生观看《南京大屠杀》这部影片, 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 就能把理性化的死亡数字同日寇令人发指的行为联系起来, 其愤慨之情难抑, 有助于学生对这段历史内容的深刻理解。

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时间及空间上对学生思维情感的限制, 活用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视听资料, 丰富历史课堂,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教师教之有效, 让学生学之有成。

摘要:以影像作为传播媒介的历史知识是以具象、动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它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缩短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快速接受并形成记忆, 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给予学生美的感受。另外, 历史影视作品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性教学方式, 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将教学重点、难点传授给学生, 以获得教学活动的成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润霞.历史与诉说历史——从电影《鸦片战争》看谢晋的历史观[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14) .

[2]周星, 李艳.红军长征题材影视创作历史状况与现实思考[J].当代电视, 2006 (11) .

[3]叶永广.收集历史录像解决“无米之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6 (12) .

[4]郭秀清.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福建师专学报 (社科版) , 1999 (10) .

历史影视作品 篇2

摘要:历史影视作品是影视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将历史影视作品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影视作品;高中历史;应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影视作品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各种抗日等历史影视作品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视听资料,已然成为高中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影视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

一、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驱动力。为什么影视作品能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究其原因在于影视作品通过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起来,这样能给学生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我们知道,高中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通过将影视作品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可以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已经不可能重来,因此学生不能真切、客观的感受历史现象,通过影视作品来重现历史,让学生能进入到影视作品中,感受历史现象,把握历史事实。影视作品的应用,时间、空间这两个因素不会限制学生的认知,同时影视作品将无声变为有声,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学生脑海中的历史形象日益丰满起来,长此发展下去,学生的认识、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课堂文字,并没有将历史学科所固有的思想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再现历史的面貌,让学生能通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另外,影视作品的应用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二、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引入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丰富历史课程资源。影视作品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历史题材故事,如历史文献片和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历史文献片中所阐述的事件都是真实的,其将历史事实还原在观众面前。然而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视片是再加工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尽管不是最真实的历史,但是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认识历史。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反的一部不好的影视作品会给学生灌输一些不良的思想,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影视作品时,教师要围绕着教材来进行,通过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来丰富课程资源。比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要引入影视作品,借助影视作品来寻找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以《抗日战争》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教师要让学生观看著名的《地雷战》和《地道战》这两部影视作品,让学生认识到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同时也让学生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和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呈现历史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影视作品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在问题的带领下,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当然,高中生也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不愿意去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差的。为了能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抓住影视作品的特点,借助影视作品来创设探究情境,在此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北洋水师》、《甲午风云》等影视作品,在学生观看完影视作品后,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谈谈自身的想法,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北洋水师》中,刘步蟾的形象是正面的,并且还是一位英雄,为什么在《甲午风云》这部影视作品中,其又变成了反面人物呢?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着急回答,而是要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3.剪辑典型影视作品,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历史这门学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即:描述性。历史这门学科的研究是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这些人和事都比较复杂,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果单纯依靠教材中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再加上枯燥无味的讲解并不能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通过将影视作品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学生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历史。所以,教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开展活动,剪辑典型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的应运而生导致很多老师开始重新认识教学活动,他们正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推动教学活动的改革。课堂的改革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冯李媛,高峰.影视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S1:178-179.

[2]赵永青.浅析影视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17:178.

[3]薛雷.影视作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148-149.

历史影视作品 篇3

关键词:历史影视作品;历史课堂;技巧

一、新课改下历史影视作品在历史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1]当今,《课程标准》就是高考的"指挥棒",看来在新课程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应用到历史课堂中。

传统的历史教育模式以说教为主,使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历史学科变得更加枯燥乏味。然而,历史题材的影视因为集艺术、科技知识为一体,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一种对历史的具体化、形象化的艺术叙述,当然会受到中学生的追捧。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2],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会比纯视觉、纯听觉学习好得多。而当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比如我国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以历史剧为重大背景题材的影视票房爆涨,收视率节节攀升,《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赤壁》、《新三国演义》等就是明证,而这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如果被引进课堂,有助于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历史课的生动性、真实性,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总之,历史影视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是活跃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历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所以,让学生借助影视资料辅助历史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影视作品的截取方法和应用技巧

历史影视剧产业的高歌猛进,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不可胜数的视频素材。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素材,成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中小学历史教师的"新课题"。当下,有两种方式不可取,有的老师课堂上整部影片全用,等于是"看电影"的;有的是不加审阅,估摸着截取,使得学生不需求的片段或场景被展示出来。

笔者也是极力赞成课堂内外使用视频辅助教学的,但所用的影视作品都是经过认真"加工"剪辑出来的,既未冲淡教学主题,又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汲取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近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学到一些使用视频的方法和技巧。

(一)视频截取的方法

关于剪辑历史影视片段的软件很多,笔者经常用的是"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任意剪辑、合并视频,感觉比较方便顺手。同行老师高手们也许还有其它比笔者更好的视频剪辑方法,这里不再重点叙说。下面重点谈的是截取视频的应用技巧。

(二)历史课堂内外教学中穿插运用截取视频的技巧

在教学实践的视频运用中,笔者总结出三方面的经验:

1、"兴趣式"导入型课堂

教学可用"5 分截频"法。即导入新课时可用五分钟左右的视频片段,这样有助于引"生"入胜,提起课堂"首发"的兴趣。比如笔者在讲到人教版必修一第 20 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时,引入了《建国大业》"00:15:17--00:17:20"有关闻一多的"反专制要民主"的激情演说,虽说时间不长,但很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入课的兴趣。相反,如果播放视频过长,学生将游离于教材之外,他们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所联想,入课状态不佳,甚至脱离正常教学的课堂环节。因此,笔者认为,"五分截频"方式有助于课堂导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关注本课的热度。

2、"交互式"讨论型课堂

教学可用"20 分截频"法。即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师生互相交流时,以 20 分钟左右的视频片段为宜,这样做的效果既能将"艺术化"的历史史实完整再现,又可很好地开展学生间的讨论、对决和师生间的交流。如笔者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时,截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第 40 集(大结局)"00:05--04:15"和"30:05--42:02"约 16 分钟的两个片段,前者为周亚夫出征匈奴,后者为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治国主张的事件。《汉武大帝》学生比较熟悉,学生有"共鸣",所以用它展开了师生互动,交流了 10 分钟,指出了一些与史实有出入的地方,找出了剧中提及到的书本知识点;并以"与民休息"和"独尊儒术"哪个对西汉统治更有利展开了 15 分钟的即兴辩论,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史实进行了论从史出的"对驳",学生们的参与、学习效果达到了本课课标要求。

因此,笔者觉得,如果是开展师生"交互式"讨论型课堂教学,运用视频铺垫效果会很理想。但前提是教师一定要选好影视片段,不能时间太短,学生刚戴上眼镜就已经放完,影视艺术不能完整"再现"一个或多个史实情节,没能进入"视史"衔接的状态;更不能全程播放,不加剪辑,这样就会冲淡课堂主题。以 20 分钟左右较为适合这类课堂教学。

3、"专家式"讲座型课堂

教学可用"五五分截频"法。即专业历史学者(这里指的是历史教师或特喜欢历史课并有独到思考的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开展的"讲坛式"课堂教学或课外受邀讲座时,为避免"灌输式"的大满堂,可用"五分钟视频--讲解--五分钟视频--再讲解"的循环方式进行。这样做的效果,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将感性直观的影视画面和专业的历史见解结合起来,不仅能活跃讲座氛围,而且能提高受众者对史学研究认识的深度。

在笔者在历史课堂内外,结合《战国》、《汉武大帝》、《走向共和》等影视作品,组织师生共同探究历史上真实的孙膑、汉武帝、董仲舒、李鸿章等人物。笔者在课下使用《战国》截取的四个"5 分"视频(有的不到 5 分,有的 6 分钟)片段,分段讲解了战国齐魏大战的背景、分封制的崩溃和孙膑的谋略以及孙膑个人真实的命运,既活跃了讲坛氛围,开辟了讲座新视野,又贯穿了春秋战国的课标知识,视史交融,一举两得,效果甚佳。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影视艺术作品的一些粗浅认识。需要强调的是,不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教师须要首先浏览一遍视频,带着"备课"的认真态度,进行视频的加工处理和选择性的播放,多截取一些催人奋进、涤荡心灵和升华情感的有价值的历史片段,比如《建国大业》中蒋经国和孔令侃的"舌战"、《中国兄弟连》中唐老爷子对小林荣男的怒斥、《雪豹》中陈怡和竹下俊关于中日战争的对话等等,都堪称"经典"。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不分时间、内容,过多引用影视资源,喧宾夺主,不能引入一些严重偏离正史的历史剧,传播错误的历史事实,向学生宣扬消极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否则会弄巧成拙。

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随着教师素养、理念的不断更新,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应用于历史教学,一定能够促进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科的重新崛起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

[2]宋丰洪.浅谈高校电化教学的重要作用[J].滨州学院学报,1994,(S1).

影视作品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篇4

一、应用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是十分活泼、好奇、好动的,因此历史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个比较沉闷的学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会很浓。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曾经探索过无数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结果发现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应用感到兴趣盎然。因为影视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声光效果、听觉效果,甚至还有很多故事情节,可以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情。比如《走向全盛的唐朝》这一章有一节的内容是《女皇武则天》,在讲这节内容时,笔者播放了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中李治和武则天登基盛典的片段,仅仅通过这个登基盛典,就可以体会到唐朝的国力昌盛和君王威严。

二、应用影视作品可以巩固学生知识

历史有很多的年份、事件、人物等,学生记忆起来是有难度的。尤其是一些通过想象获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以记忆与理解。为此,可以应用影视作品,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视听结合的影视作品来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起来。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背景与中国所处的地位不了解,对于鸦片泛滥的危害也是毫无概念,因此鸦片战争在学生心中没什么印象。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纪录片《中国近代风云录————鸦片战争》的片断,以生动形象的图片资料、实物资料介绍了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和英国,战争期间的中英战况以及战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同时,笔者结合录像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鸦片战争的后果。这样,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通过思考问题不仅很快地掌握了该节的主要知识,认清了当时的局势,了解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而且在过后较长一段时间内,还能够准确地回忆有关知识,效果非常好。

三、应用影视作品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课本的知识是一个平面化的知识构成,偏于理性和知识性。但历史应该是一个感性的、具有丰富思想内容与情感的学科,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载体。但单靠历史教材是难以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的。为此,教师应该拓展历史教学途径,以多种方式来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电视剧、电影片段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笔者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相关内容时,学生的反应十分漠然。为此,笔者播放了纪录片《历史的见证之血洗北京》。在这部纪录片的片段中,八国联军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实施了血雨腥风般的屠杀。学生一边观看八国联军的罪恶行径,祖国生灵惨遭涂炭,一边听着耳边低沉而又悲痛的音乐和讲解,他们握紧了拳头,瞪大了眼睛,激起了对八国联军行为的愤怒与仇恨。笔者在播放完纪录片之后,将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看到了我国现在的兵强马盛,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在这之后,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引导:“同学们,八国联军的侵略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弱肉强食的必然。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只有国富民强,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外国的侵略和欺辱。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强盛起来了,我们依然要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被激发了起来,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以建设伟大的祖国。

世界历史影视教学论文 篇5

一、普及高校世界历史影视教学的必要性

(一)可加深对教学内容和异域历史文化的理解

影视资料适应了人类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它们富含大量具体且生动的感性知识,容易使学生形成归纳、推理和演绎的能力。历史影视资料是具体的,能冲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无法再现的历史场景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身临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真实场景”中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虽然不少影视作品,特别是电影、电视少不了文学渲染,但经典的历史影视作品基本上是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能让学生较为真实地感受独特的异域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

(二)是纠正传统认识误区的需要

由于我国历史学科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他国历史的单面解释容易误导学生对世界各国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认知。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更多地展现其他民族的优良品质,以激发国人向异域人学习的热情。开展影视教学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国外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并进行恰当地评价。通过影视中的人物表情、动作及说话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社会状况、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与价值观等。例如,笔者在讲授“日本明治维新”一节时插播电影《最后的武士》中日本武士骁勇善战的片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对武士道本能的反感或盲目崇拜。

(三)增强教师自身教研能力及师生平等对话的机会

从教的乐趣在于教学相长,影视教学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与研究水平。例如,挑选影视作品本身就可以提高教师认知历史和审美的眼光,不仅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教学———一根粉笔、一本教案的苦恼,而且增强了教师站讲台的自信和魅力。当前,大学生普遍抱怨没有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开展影视教学可解决这一问题。当教师与学生共同看完影片后,师生就影视资料中的某些问题展开对话,进行友好平等地讨论,无疑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能力、问题意识以及与教师平等对话的胆量与能力。当然,世界历史影视资料的搜集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的特点,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努力。

二、普及高校世界历史影视教学的可能性

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对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增加使各地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环境,普及世界历史影视教学的条件日趋完备。同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影视史学研究的勃兴也为开展影视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中国高校世界历史教学开展影视教学是可行的。

(一)中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使世界历史影视教学成为可能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大量引进西方优秀影视作品,这些都为顺利开展影视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由于中外历史、传统文化的差异很大,中国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历史教育往往是单线式的,在他们进入大学阶段后的学习过程中一般会习惯性地把对中国历史的问题理解套用在世界历史问题上,从而造成不少曲解甚至误解现象。许多国外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同时也是他国文化的结晶,是大学生深入了解异域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高校世界历史课堂中广泛地开展影视教学无疑是他们深入了解国外传统与文化的一条便捷途径。

(二)影视史学的勃兴为影视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ydenWhite)在《美国历史评论》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最早提出了“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的概念。此后,影视史学的研究与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影视史学”派认为,影视史学“集图像、声音,甚至文字于一体,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表现书写史学所无法表现的内容,通常会产生比书写史学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①他们认为,历史影视可以通过其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的动态“描述”,使枯燥且生硬的历史知识以及晦涩难懂的史学研究成果变得富有生气、鲜活直观。学术界认为,影视资料与传统的实物资料、口述史料、书写史料一起相互印证和补充,共同为史学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开展影视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已经基本具备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网络的普及为开展影视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就软件而言,各种与世界历史教学相关的影视资料越来越丰富且易于查找。《斯巴达三百勇士》《角斗士》《埃及艳后》《亚历山大大帝》《特洛伊》《阿育王》等影片展示了古代社会生活尤其是战争的场景;《镀金时代》《乱世佳人》《与狼共舞》等影片展现了近代社会的变迁;而《中途岛》《最长的一天》等表现了现代战争的宏大与惨烈。国内外不断涌现的纪录片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影视教学资料的生力军,如《世界大战1》较为完整地记录了近1个世纪以来的重大战争;中国大型历史纪录片《世界历史》《大国的崛起》等也可用于课堂教学。此外,近些年来串红的国内外视频公开课、视频讲座也丰富了世界历史课堂的教学素材库。

三、世界历史影视教学开展时需注意的问题

不容否认,不少历史影视资料毕竟不是严肃、规范的原始史料,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产物。因此,高校教师应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使用这些影视资料,使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同时尽量避免因盲目赶潮流或方式、分寸不当而产生的副作用。

(一)选择必要的影视资料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防止和克服盲目性与随意性。用于世界历史教学的影视资料必须首先具备历史的特征,即必须是能够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影视资料。为此,教师应在授课规划内事先考虑:哪些教学内容需要使用影视资料;在反映同一史实的影视资料中应选取哪些;使用影视资料的目的以及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反复衡量、慎重选择,以便发挥影视资料的最大功效。

(二)配合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插播

教师除了在选择历史影视资料上下足功夫外,还必须考虑选择性地应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并非所有内容都适用于教学,教师要精于取舍,在兼顾影视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选取其中的部分进行插放。这要求高校世界历史教师首先要熟悉所选影视资料内容、画面乃至配音等。例如,讲解美国内战的原因时可插播《乱世佳人》中南方奴隶主讨论这一问题的场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单段视频所占的播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即使多段播放也不宜超过课堂时间的1/3,以免其过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授课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必须切记,影视资源仅仅是教学辅助手段,只有与常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用。

(三)培养大学生对历史影视的评判能力

影视作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一、影视史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影视史学所界定的内涵应该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电影、电视作品等动态的视频素材,还包括一些历史照片、图片等静止性的图像素材。这里,我们只讨论动态视频素材的运用。

(一)类型及运用

1影视主体式教学。

所谓影视主体式教学,就是将电影的不必要情节进行删减,使影片时间控制在一个课时之内,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欣赏(对于必要的背景材料,教师可以用语言或文字予以介绍),并辅助观前提问、观中引导、观后探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观看电影,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电影情节的表面。对于历史中的关键人物或重要事件,可以采取这种类型的影视教学模式。

2影视辅助式教学。

所谓影视辅助式教学,即截取相关影视作品片断。或采用一些较短的教学纪录片,穿插于教学之中,服务于常规教学过程。

这种类型的运用比较广泛,可以运用的影视素材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年中国》等大型历史文献影视片。另外,纪录片《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系列有多个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拍摄风格不同。关注重点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在整个三年的教学中都可以运用。

(二)操作方法

最方便简单的操作可以运用豪杰解霸软件对影片进行截取,运用Microsofi Powerpoint进行简单的内容添加或连接。

如学习《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一课,影片《七七事变》中许多片断都拍得荡气回肠,比如二十九军练兵的情景、七七事变当晚的经过、士兵请愿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场面、副军长佟麟阁奔赴战场及为国捐躯的过程、最后接到命令二十九军依依不舍撤离时的场景等,都可以运用豪杰解霸进行截取,再插入到Microsoft PowerPoim中,设定为自动播放,每个片断前插入一张幻灯片简单介绍省缺的情节,将整个幻灯片切换方式设定为播放后自动切换。这样,一堂影视主体式教学课件就制作成功了。

再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三课《西方文明之源》时,可以运用豪杰解霸将电影《新特洛伊木马》中特洛伊人在海滩上发现希腊人留下的木马并将它运回城,深夜里希腊士兵从木马中出来开始屠城这一段截下来,直接插入到制作的本课幻灯片中,在教学前作为本课的导人,这样,一堂简单的影视辅助式教学课件就完成了。

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在学期中间我做过一次普查,被调查人数涉及8个班、421名学生,调查数据总结如下:

其中8%对这种教学方式不太感兴趣的学生提出:这样的课堂有时会出现上课时很兴奋,课下看课本觉得有些内容比较陌生的情况。有的学生反映对于这样的课堂整体印象很深,可是重点把握不了。这些问题,恰恰也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三、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影片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注意力被影片吸引,对于课本知识点的关注度下降,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摸不着重点,对教材线索不太清晰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做好影片与教材的融合工作,并且在课后练习中明确本课重难点,给出板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线索。

2影视是一种经过加工和润色的艺术作品,存在着一定的虚构性。与书写史学相比,影视作品的艺术加工成分则更多一些,这也是由影视这种表达传播方式的本质所决定的。任何影片都注入了导演、编剧的主观感情,观众的脉搏会随影片一起跳动,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导演、编剧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在把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时一定要将其真实性与虚构性区别开,太夸张的作品,如一些“戏说”的电影或电视,最好不要使用或者在考察核实后再使用。在这方面,纪录片的可信度好一些,在教学中可以比较放心地使用。

历史影视作品 篇7

一、历史影视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一) 历史影视资源的定义

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 (Hayden White) 教授在历史评论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发表《书写历史与影视史学》一文, 文中明确提出了“historiophoty”概念, 其定义为: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and our thought about it in visual images and filmic discourse.随后, 台湾学者周梁楷将其首译为“影视史学”, 且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论述, 传达历史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此定义一问世, 便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1]。

(二) 历史影视资源的特点

历史影视资源是以电视、电影为传播媒介, 以历史原型作为创作的主要内容与依据, 并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历史道具、人物以及屏幕等表现形式, 生动、形象、具体而感官地向人们“再现”历史的过程。由于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并体会历史, 所以, 我们只好通过发掘史料去认知历史、了解历史。传统的历史学习仅能以文字、图片等有限形式展现, 而影视则能在传统历史学习基础上, 借助历史画面、历史情节以及各种拍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等方式还原历史, 不但内容丰富, 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二、历史影视资源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联系

(一) 与教师的联系

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是历史课程革新的主力军, 其素质能够影响教学的质量, 而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历史影视资源, 则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成果。

一方面, 历史影视资源能拓宽历史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 完善其知识结构。目前, 我国高中历史教师不仅都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 而且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但是, 有的教师却只精通某一时期的人文历史概况或倾向于某一特定历史环境的研究, 这意味着教师对整个历史结构认知的欠缺[2]。而历史影视资源能有效帮助教师完善其历史知识结构, 此外, 教师也可依据自身扎实的知识对历史影视资源进行一定的历史考证, 纠正其存在的不符合史实的显著错误, 这不仅能有效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还起到了对历史影视资源的监督作用。

另一方面, 历史影视资源能以其声情并茂的特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因此, 教师若能将历史影视资源合理应用于历史的实践课堂上, 就能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 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 与学生的联系

首先, 合理运用历史影视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时, 就会能动地去学习。传统的历史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 都是枯燥乏味的, 如果教师通过辅助影视资源向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机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从而使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此外, 通过影视导入历史教学、突破重难点、衔接相关史实与最新历史知识热点等, 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3]。

其次, 学生通过对史实进行一定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以及概括等一系列认知活动, 以此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历史的无法还原性和过去永久性及抽象性的知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而历史影视资源的形象化、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再现历史, 学生因此能快速提高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并建立起历史的思维空间, 从而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

再次,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历史都是在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 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及规律性, 倘若能够全面分析历史因果联系以及其规律性, 便能全面掌握历史本质及揭示历史规律。而历史影视资源的运用能够调动学生思维, 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观察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进而促进学生纵向思维及横向思维的发展等。

最后, 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如今, 历史影视资源繁多, 部分影视传播错误的历史事实, 并且向观众宣扬消极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宣扬皇权崇拜、人治思想、奴才意识等, 严重毒害社会文化, 这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 学生在观看历史影视作品时, 要有选择性地观看并逐步养成历史批判性思维, 做到以尊重历史史实为原则, 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

三、结语

总而言之, 在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中, 将声情并茂的历史影视资源引入到高中教学活动中, 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 更是历史教学的需求。若能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开发应用影视资源的主体作用, 相信影视资源的优越性会更加发扬光大的。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 (下旬.理论版) , 2011 (09) :45-03.

[2]司冬梅.历史教学中影视资料的选择和运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4) :55-23.

历史影视作品 篇8

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已经被广泛证明在教学中具有多样化的作用, 总结来看,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充分运用历史影视资料具有以下多方面的作用:

(一) 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

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中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文字性知识, 加上不少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落后, 不少学生长期下来逐渐丧失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不高, 因此,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适时加以辅助一些真实的和课堂授课内容相关的历史影视资料, 这样就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对于提高学生今后的学习动机水平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等都是有好处的。

(二)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授课内容, 加深理解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 学生在初中阶段理解能力依然不高,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的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一般不能很好地进行消化理解, 经常就是囫囵吞枣, 而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较为直观性的教学手段, 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感性、形象的知识, 将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抽象知识转化为更加具体的知识, 进一步减少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 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三大战役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于影视剧《三大战役》, 播放给学生看,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解放军是如何英勇作战, 解放全中国的, 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就更好的了解了这一块的知识, 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的知识。

(三) 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主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直观性教学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事物的内部结构, 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概况, 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和方法。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于一定的影视资料, 可以将某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更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历史阶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发展脉络, 例如教师在讲述《五四运动》这一块的知识的时候, 就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历史影视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过程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历史舞台的, 这对于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等都是有好处的。

(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传统课堂上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历史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在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某一方面历史的发展,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而历史影视资料更为直观性的特点恰恰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心感悟, 在促使他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某一方面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能力的发展, 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历史影视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 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全国各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应该看到, 由于使用不当目前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 因此, 初中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也应该做到科学合理, 正确发挥它们的作用。

(一) 要注意讲解和直观的有机结合

毫无疑问, 历史影视资料具有更好的直观性, 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某一方面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但是直观并非是让学生一味地看, 而是要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看, 不少教师在放映有关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讲解和直观结合起来, 结果学生只是很有兴趣地观看, 看完之后并没有很好地将其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结果浪费了时间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使用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要很好地将直观和自己的讲解结合起来, 通过讲解解答学生在观看中的困惑, 引导学生将历史影视资料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 更深地去理解知识。

(二) 防止历史影视资料直观的滥用

应该看到, 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其本身并不能代替历史教学的过程, 直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目的, 其本身应该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 因此, 一节历史课是否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历史影视资料、什么地点使用等都需要教师来根据本节历史课堂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决定, 如果教室在这一过程中一味追求历史影视资料的直观性, 一上课就直接放映有关的历史影视资料, 那么就会导致直观过多, 不仅浪费了事件, 更严重的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结

总之, 历史影视资料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但是教师在利用历史影视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 不能直观过多, 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 这是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要认真思考和反思的。

参考文献

[1]宋英智.影视资源辅助情境复现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 2013.

[2]薛雷.影视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 01:91-94.

我国早期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进程 篇9

一、20世纪初的钢琴作品创作

20世纪初期,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使当时爱国进步青年在思想意识上产生了重大转变, 在推动中国文化界发展的同时, 也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活动全面展开, 音乐创作开启了新的篇章。此时的音乐家从学堂乐歌时期的师法日本, 将目光完全转向了欧洲音乐, 开始尝试用西方先进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法, 突破中国传统以单音体系为主的创作手法, 注重和声、旋律、调性布局的运用, 与中国独特的古典诗词和韵律伴奏相结合, 创作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1915年,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先驱赵元任先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和平进行曲》, 作为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钢琴创作, 赵元任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将欧洲和声与中国民族音调有机地结合起来, 迈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第一步。赵元任的创作具有中国化的特点, 作品大多选用徐志摩、胡适、刘半农等创作的新诗, 富有生动鲜明时代气息的同时又具有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保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 善于借鉴西方近代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手法。同时, 他非常注重歌词与歌曲自然妥帖的高度结合, 创作的曲调既流畅优美, 又能琅琅上口, 1926年创作的钢琴伴奏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期另一位重要音乐家,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萧友梅先生也陆续发表了《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夜曲》等作品[1]99。1916年发表的《哀悼引》是为了纪念黄兴、蔡锷的逝世而创作的, 以管弦乐曲的形式创作, 以钢琴曲的形式正式发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作品在旋律和声等方面都力求中国化, 这点非常难得。《新霓裳羽衣舞》在保留中国化的同时, 在和声音调技法上的运用也更为专业。萧友梅将西方音乐中的诗歌、旋律、钢琴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融合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实践中, 对中国后来的钢琴音乐创作有较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并在1925年完成《钢琴教科书》, 1927年时与蔡元培等人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将中国的钢琴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开辟了由高等音乐学校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新道路。20世纪初是中国钢琴艺术起始阶段, 钢琴作为舶来品的音乐艺术, 在表现中国风格时必然会经历一个由试探摸索到成熟的尝试过程。这时期的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处在一个学习阶段, 创作手法相对较为简单, 风格略显平淡, 在曲式结构、和声构思和艺术风格上带有明显的模仿西方音乐创作的痕迹, 尚不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合, 但仍散发着耀眼的艺术光芒。

二、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的钢琴作品创作

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前, 中华民族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重大的历史时期, 中国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 时代和民族的因素被大量注入各种体裁的音乐创作之中, 这时期音乐家所创作的钢琴作品, 在中国化的原则上, 将中国传统与民族音乐运用得更加纯熟, 并充分发挥西方音乐技法的优势, 使这时期钢琴作品大多富有时代精神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创作出了一批质量非常高,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 从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 由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成立, 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出现了以黄自、贺绿汀、丁善德为代表的学院派作曲家。30年代美籍俄国著名钢琴作曲家齐尔品来到中国, 为中国传统音乐深深吸引, 并于1934年委托萧友梅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这次比赛的获奖作品包括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摇篮曲》;老志诚的《牧童之乐》《摇篮曲》;俞便民的《小调变奏曲》;江定仙的《摇篮曲》6首作品。其中, 贺绿汀的获奖作品《牧童短笛》以简洁、层次分明的创作手法和简约、清新流畅的音乐词汇, 将旋律和节奏紧密结合, 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 犹如一幅意境悠远、清新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描绘出宁静美丽的乡村生活。这部作品运用西方的音乐理论, 却使之完全融合于中华民族艺术内涵之中, 将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本土艺术文化作了完美的结合, 是中国近代钢琴作品创作中的重大突破, 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 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发展,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贺绿汀同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 并首演过其作品《牧童短笛》及《摇篮曲》的著名音乐家丁善德在40年代时创作出《春之旅》、《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春之旅》是丁善德正式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在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使之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的同时充分显示了独特鲜明的音乐个性。1948年丁善德又根据藏族民歌谱写了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 这些作品都表达作者向往光明和乐观向上的爱国思想, 在当时颇具影响力。1946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任教的瞿维, 根据民间舞蹈及戏剧等艺术形式改编创作出的钢琴曲《花鼓》, 成为40年代一部重要钢琴曲。这部作品以安徽《凤阳花鼓》为旋律, 用锣鼓的节奏贯穿全曲, 表现了民间热烈、欢腾的歌舞场面, 用钢琴这种西方乐器成功地表现了深厚的中国乡土气息, 开拓了钢琴创作的新局面。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都有了空前的发展[2]114。

三、建国17年间的钢琴作品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进行了全面的社会建设, 音乐创作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出现了大量反映新社会新生活的作品。这时期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多样, 丰富新颖。我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歌也被利用, 经过精心的设计与艺术处理之后成为钢琴作品创作的素材, 在保存中国民族音乐朴实与豪放风格的同时, 又具有了清新雅致的艺术特征。这时期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据不完全统计, 从建国到1966年这17年间, 正式出版的作品达到235首以上。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上海音乐学院执教的丁善德, 在建国初期创作了几部反映新中国时代气息的钢琴作品, 如《第一新疆舞曲》《快乐的节日》《第二新疆舞曲》等。其中《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都是利用新疆的民族音乐素材而创作的, 真实地反映了新疆人民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是将民歌曲调与西洋音乐手法结合的完美典型。在《快乐的节日》中, 丁善德运用中国民族五声调性的和声织体,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中国儿童美好幸福的生活。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桑桐在这时期也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作品, 包括1952年创作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1954年创作的《序曲三首》、1959年创作的《随想曲》《三十二首苗族民族主题钢琴小曲》等[3]11。其中《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是桑桐一首较为重要的钢琴作品, 以七首钢琴小品的形式, 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蒙古人民的思想与生活, 与桑桐本人在1947年创作的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样, 都是将民歌作为素材, 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来表现乐曲的内涵, 在中国民歌和声变奏、和声语言、和声织体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使音乐具有了新的内涵, 并于1957年在第六届国际青年联欢节的参赛作品中获得了创作铜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如江文的《乡土节令诗曲》、马思聪的《三首舞曲》《粤曲三首》、陈培勋的《卖杂货》《旱天雷》、汪立三的《蓝花花》《小奏鸣曲》、田丰创作的《高山族组曲》、储望华的《翻身的日子》、殷承宗的《快乐的啰唆》等等较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进入文革后,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出、教学几乎全面瘫痪, 发展受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狭窄的音乐创作空间下, 钢琴音乐人依旧创作出钢琴伴唱《红灯记》这一将样板戏与京剧艺术结合起来的作品。这种钢琴改编曲的艺术形式下, 诞生了如储望华的《甘洒热血写春秋》、崔世光的《松花江上》、王建中的《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等作品, 成为文革时期专业音乐创作沙漠中一片难得的绿洲。

参考文献

[1]迟冰.五四时期中国钢琴语言艺术特色研究[J].文教资料, 2011 (14) .

[2]潘阳.中国钢琴音乐60年[J].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2009 (10) .

巧用影视资料,创设高效历史课堂 篇10

一、再现历史情景,突破难点

历史最大的特点是过去性,所有的人物和事件无法重现,导致学生在理解时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领会吸收。借助影视资料,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多媒体能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感知,有效掌握。

历史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难题,一时间解决不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借助影视资料帮助其理解消化。比如,讲到《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有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分析当时形势:“那时的中国,综合实力不比日本差,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建立了三支海军,尤其是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装备精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将士杀敌奋勇,像邓世昌、丁汝昌等都很厉害。”学生分析得很到位,我对其表示肯定,紧接着,他就提出问题:“有以上力量为基础,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最后还是失败呢?”我觉得很惊喜,学生提的问题正是教学的重难点,他这么一说,省去了我的好多引导。我笑而不语,没有直接回答他,先让他坐下,然后向学生呈现几段视频。画面一:邓世昌等将士在海上奋勇抗敌,不幸牺牲殉国。画面二:李鸿章带领北洋舰队避敌自保,躲入威海卫军港。画面三: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危亡,大肆筹备六十寿宴和皇上婚礼。学生看后,恍然大悟,很快就得出结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由此可见,影视资料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还能指导其突破重难点,一边还原历史情景,吸引学生注意,一边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其思维的提升。

二、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一说到历史课,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是教师在讲个不停,就是自己记个不停,一不注意就会走神、犯困。影视资料结合了形、声、色、情、意的特点,很有渲染力,在课堂上运用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还能引导其思考探究,深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此,教师要适当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趣味性,偶尔的眼前一亮会让学生对历史课改观,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教授《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一课时,我就播放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中的一个片段,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年代,不仅有激烈的政治、残酷的军事斗争还有很多英雄人才和传奇故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融入其中,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去感受历史独有的魅力。

此外,我会借助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尽管历史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但也离不开探究,没有思考的记忆背诵不算是理解,更谈不上领会。比如,在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9·11事件”的视频,然后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为什么当前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你觉得恐怖主义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3.说说你对恐怖主义的感受?分析其利弊。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很有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让其都有思考发展的空间。

由此可见,影视资料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升,在接受和探知中不断进步,一方面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创新学习,实现自身的飞跃。

三、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还要实施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渗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比如,在上《新中国的成立》一课时,就给学生播放了影片《建国大业》,让其了解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困难,寻找出路,最后成功翻越“三座大山”,创建了新中国。学生看后情绪很激动,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又如讲到《近代中国服饰文化的变迁》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中山装的资料,通过观看,学生了解到中山装设计的特殊含义,其中左袖口上的三颗纽扣表示三民主义,右边则分别表示平等、自由、博爱,胸前的五颗纽扣象征三权分立发展而来的五权宪法,四个口袋意为中国礼义廉耻文化,后背不破缝象征国家统一,衣服里的口袋指的是弹劾权。由此,学生对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就更有体会了。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对学生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让其铭记历史,了解国家文化,还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影视作品 篇11

关键词:历史教学;影视资源;历史情境;历史问题;历史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93-01

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创新和完善,影视作品的运用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影视作品突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文字、图片说明式的教学方式,将图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充分应用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关注历史的意识。所以影视作品运用于历史教学的方式应该成为现今教师备课过程所考虑的方式。

一、影视作品收集与整理

虽然历史教学手段在不断创新,但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却很少被一些历史教师采纳。而影视作品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有着巨大的用途,所以影视作品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它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应用影视作品的前提是要在课前搜寻、整理好相关的作品资料。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着大量的影视资料供师生去选择。教师在筛选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可以进行师生分工式地进行影视作品收集。比如学生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收集两部左右的作品上交给老师,然后老师通过学生上交的影视资料进行筛选,把最合适的资料最为课堂播放资料供同学们一起观赏和学习。这个课前进行影视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为学生最开始接触历史事件提供了条件,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有着粗略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历史,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

二、灵活恰当地应用历史影视作品,活络历史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恰当地播放历史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起到活络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历史情景再现,让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将自身的情感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更有效的将历史教学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标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观看,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加深刻的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学习优秀历史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在讲授台儿庄战役这一课时,将《血战台儿庄》影视片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插播,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通过影视作品的进一步诠释,更加理解佩服为了国耻家仇献出生命的抗战军人的形象。

三、通过影视史料检索,探究历史问题

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究历史、发现历史真相。探究始于问题,学生往往是从开放性的入手开始学习的,因此,好的问题非常关键。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可结合当前对于某些在不同国家、群体之间存在争议、模糊不清的历史问题,找出具体的探究问题,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寻找相关影视资料、历史文献,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最终对于具有争议的问题得出确切的历史结论,对各组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集体总结交流。这种方法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历史研究方法,学会检索运用历史资料,最终能够将文献性与故事性、历史观与生命观、历史事件与历史研究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建立立体的历史见解。同时,让学生进行影视资料检索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下面以 “南京大屠杀”为例对这种策略的运用加以说明。南京大屠杀是一段让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对于这段历史,中国的学生大多都能有粗浅的了解。但是,近几年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极力歪曲否认事实,制造各种谬论,特别是篡改教科书,用错误的事实教育下一代。笔者出示了一段摘自日本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描述材料:“关于这一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有许多疑问点,有各种各样的见解,现在还在持续争论。”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有《金陵十三钗》、《南京大屠杀》、《南京1937》、《东京审判》、《五月八月》、《南京浩劫》、《黄石的孩子》、《南京!南京!》、《东京审判》等十余部,纪录片有《南京》、《拉贝日记》、《张纯如》等。这些影视作品从不同视角诠释和揭露日本军人的暴行,可以说各具千秋。面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做细致的审读,根据每部电影的不同视角、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其他的各种图片、文字史料、口述史料也非常丰富,可以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然后一起制作反映南京大屠杀真相的PPT、不超过4分钟的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展示。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与教材互为补充,互相印证,互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更加厚重,更加凸显历史教学的科学性。这方面正如傅斯年所说的那样,“假如一件事只有一个记载,而这个记载和天地间一切其它记载不相干,则对这件事只好姑信姑疑,我们没有法子去对它做任何史学的功夫。假如天地间事都是这样,则没有一切科学了,史学也是其一”。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8,9.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

历史影视作品 篇1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影视资源,运用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教学应当改变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采取“满堂灌”的单调、低效的教学方式, 充分、恰当借助影视资源来开展历史教学, 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就高中历史教学影视资源的运用策略作简要探讨。

一、课前准备好相关的影视资源

运用影视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教学, 要求教师在课前做足准备, 收集有关课本知识的视频材料, 在讲解到相关的知识内容时, 可以为学生播放选好的相关视频。例如讲解《商鞅变法》时可放映电影《英雄》中秦国军队进攻的片段, 让学生从影视资源中感受秦国当时的强大, 并与教材中秦国变法前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 引导学生探索秦国变强的原因,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历史课程。

二、以影视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历史事件与时间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认识理解, 能够使历史教学效果更显著。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应当略过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 抓住其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争取更多一点时间让学生通过影视观看体验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例如在《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放映结束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落后就要挨打”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是不是落后就要挨打?落后挨打是不是合理?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循循善诱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客观的理解。

三、结合学生实际严格筛选影视资源

由于高中生对影视资源仍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在对影视资源进行筛选时, 教师不仅要考虑其趣味性还要保证其科学性。因为历史学科对真实、严谨有特别高的要求。在课堂中恰当运用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才能使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历史影视作品内容的真实程度, 并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引导、教育作用的影视作品进行筛选, 比如文献纪录片和历史专题影视故事片,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近代革命战争史》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精心选用《开国大典》以及鸦片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 围绕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讲述, 结合周恩来的伟大品格为学生进行“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借用这种真实程度高的历史巨作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来龙去脉,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四、巧妙运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小结, 让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小结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 但小结不是机械性地对知识进行重复回放, 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结合影视资料的运用, 配合教师讲解, 启迪和感染学生, 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理解。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一课的教学中, 可以为学生放映国民革命军的相关影像资料, 同时在课堂中适当设置相关的活动环节。首先, 以北伐时期作为时代背景, 让学生按照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画出北伐胜利的进军图。其次, 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料时, 说出影视作品中熟悉的革命歌曲名字, 并让大家一起唱, 将教学氛围向高潮推进。最后, 结束放映影视资源, 让学生思考大革命未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综上所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应当根据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提供的丰富历史影视资源, 对影视资源进行精心挑选, 提取影视作品中最适合使用的部分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知识开展探讨,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历史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长久的教学策略, 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不断发挥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韦萍.运用史料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尝试[J].广西教育, 2015 (10) .

[2]李松媛.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再度优化下一篇:群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