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构建

2025-01-28

场所构建(精选4篇)

场所构建 篇1

1 建筑景观的产生及其意义

建筑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的东西方造园实践中已有所体现。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将其列为园林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罗马时期, 其造型设计主要以英雄传说、神话人物或动物为创作蓝本, 这些景观作品最后通过或对称或独立的布局, 与植物、水体、建筑共同构成丰富的环境关系。在东方, 其造型设计主要以神兽、花纹为主, 以浮雕, 圆雕形式展现, 雕刻追求细节, 工艺繁琐, 从汉到清的两千年当中, 建筑景观的作用主要以辅助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造园活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建筑界, 建筑师不满足于仅仅为环境提供一个装饰品, 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投身到环境的塑造中去, 使建筑景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相当的扩展, 作品开始具有抽象和符号化的特征, 伴随新兴材料的广泛使用、形式丰富, 不拘泥于传统的作品不断被设计建造出来, 这些作品由于社会参与意识强, 可识别标识时代化特征明显, 逐渐成为一种与景观密切联系并发生关系的全新艺术形式———建筑景观。建筑景观通过三维空间的表达形式, 多样的材料构成, 先进的建造施工技术, 符号化的特质与主题清晰的表现特点, 在思想上和功能上实现了与受众密切交流的目的, 逐渐演变成当代城市景观组成中的重要内容。建筑景观是风景园林中的点景元素, 同时需要承担空间外环境场地的建筑功能, 激发人们观赏景观的想象力, 具有构景、点景、赏景、组织游览线路、组织环境空间的作用, 其标识性也会延续风景园林的精神性与历史性。

2 建筑景观的分类

2.1 从建筑景观的性质来分

从性质来分建筑景观类型见表1。

2.1.1 纪念性建筑景观

纪念性建筑景观是以戏剧化情节为主体, 通过单体或者群组的形式来纪念英雄人物以及历史事件。戏剧化取材多以某个时段发生的大事件以及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为创作蓝本, 此类作品均反映出特定的时代气息, 具备体现历史记忆的职能。根据创作主题的取材范围, 纪念性建筑景观又分为传统性纪念性主题和当代性纪念主题。传统性纪念建筑景观形式主要以建筑形式出现, 即“碑”, 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主体建筑的庄严性与纪实的高浮雕创作结合, 反映出空间环境的无限张力, 场所精神也因此跌宕起伏, 成为广场设计中的一个高潮。而当代性纪念建筑景观与传统性纪念建筑景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设计成一种政府的政治标志或是政治勋章, 而是与园林环境浑然一体, 如华盛顿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设计场地按照等腰三角形的形式进行了切割, 缓慢下陷的三角形区域反映出战争中所受的苦难与伤害, 三角形的挡土采用打磨光滑的黑色花岗岩砌筑, 随着视线的延伸, 刻着57 692位阵亡将士名单纪念墙围合成黑色的死亡方阵, 镜面的大理石反射了周围的环境特征, 包括参观者的脸, 刻苦铭心的历史记忆油然而生。墓地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建筑景观的手段实现, 在环境中并没有墓地予人恐惧的特点, 反而它成为孩子们在华盛顿广场玩耍过程中一个自然的场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纪念性建筑景观也具备与此相似的设计理念。

2.1.2 主题性建筑景观

主题性建筑景观是指通过某些主题性事件作为创作基础, 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性展开的, 所有的形式与表现都服务于主题, 所以主题是整个创作的基石和灵魂。这一类作品的特征有着强烈的主题归属性, 主题性的表达是它成立和作用的根本。主题性建筑景观不但在物质空间上有主题, 同时在展现城市景观设计的精神层面也具有象征、引领理想或开创未来的精神意涵。马约尔的《布朗基纪念碑》是一个具有如奔马般气势昂扬, 有如青松般坚挺和刚毅的健壮女性裸体形象, 她挎着有力的大步站立在大地上, 全身上下散发着力量与信心, 充满着一股坚不可摧的英雄气概。作品体量饱满、坚实有力、充满力量与意志, 仿佛永远不畏惧时间的变迁。马约尔通过这个意味深长的女人体形象, 向观众传颂了英雄主义赞歌的创作主题。作品摆脱了具体的人物形象约束而使得作品的内涵与意蕴更加丰富和深沉, 更具有广泛的普遍代表性, 让景观环境获得一个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杰里科设计的肯尼迪总统纪念碑, 纪念碑后面的美国橡树在每年的11月份叶色绯红,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正是肯尼迪遇难的季节。杰里科设计的冥想石凳处, 可以俯瞰泰晤士河和绿色的原野, 象征着未来和希望, 周围山水环境相互交映, 融为一体。杰里科希望参观者仅仅通过潜意识来理解这朴实的景观, 使参观者在心理上经过一段长而伟大的里程, 这就是一个人生、死和灵魂, 从而感受到物质世界中途看不到的生活深层含义。

2.1.3 装饰性建筑景观

装饰性建筑景观作为园林建筑的一部分以装饰环境为主要目的。题材内容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情调轻松活泼, 尺度可大可小, 风格自由多样, 精神乐观向上。它与绿化环境、铺装、公共设施等其他要素共同构成完美的城市空间。建筑景观作品讲究艺术情趣与环境对话, 其本身也需要作为独立艺术品和鉴赏价值的属性, 作品整体上要具有趣味性、抒情性、夸张性等特征。如许多公园随处可见的小型动物、大人物造型, 大理石浮雕、树池装饰、花车摆件等。

2.1.4 陈列性建筑景观

陈列性建筑景观是指以作品陈列方式作为作品组成的主体内容, 有时一定数量的陈列性建筑景观可以组成艺术廊道或文化公园。作品以围绕相近的主题表现为主, 经严格的总体设计, 让公众集中观赏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 或者全部为一位作者的作品, 注重以场所精神主导整体观赏视线。比如:野口勇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加州剧本 (California Scenario) 庭院。花岗岩、碎石、砂、仙人掌、红杉、溪流这些具有象征寓意的材质组成陈列廊架, 人能步行穿越并且近距离感受, 通过质感并置叠加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传达出禅意冥想空间的场所精神。

2.2 从建筑景观的功能来分

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先生关于园林的著作《园冶》中“巧于因借, 精于体宜”的理论, 也通用于建筑景观设计。因此建筑景观协同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设计, 在功能需求方面除了实现景观自主性的同时, 自身也产生了诸多灵活多变的设计办法和原则。在当代城市设计中, 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质和作用的分类划分越来越精细, 这就需要建筑景观在功能设计方面有所区别。

依功能分建筑景观的类型见表2。

2.2.1 公园建筑景观

城市公园建筑景观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因子。公园建筑景观一般选址在设计功能分区当中的主要空间, 和园林建筑共同形成设计蓝图当中的点景。因此, 公园建筑景观的体量、线条、形状需要与区域空间整体协同, 以环境、主题和周围建筑体量作为建筑景观生成的考虑要素。一般位于公园的入口、滨水广场、建筑中轴线及焦点处多设置大体量建筑景观;与植物结合形成特定片区的区域设计多采用小体量设计手法;设计主题不断重复时, 片区规划设计则趋向于雕塑群组, 这时建筑景观独立承担风景园林功能分区的一个主要角色。以挪威首都奥斯陆雕塑公园为例, 公园内有用石、铜、铁、木雕塑成47组群雕像, 以几何布局散布其中。以雕塑的手法记录了人的生命历程、人生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方式, 惟妙惟肖, 颇具艺术特色且引人深思, 设计整体建筑景观设置为主, 植物为辅。受众由欣赏大自然风光转为以建筑景观引导的思想性环境参与, 此时风景园林设计的主题观赏目标则偏向于建筑与建筑景观构成性为主导。

2.2.2 建筑本体附属景观

建筑本体附属景观以构成性和装饰性为主。作为大型的公共环境组成元素, 具有鲜明的招徕、链接、场景营造的特点。具有表达建筑环境的恒常理性和普遍情怀, 可识别性的设计语言能与公众产生情愫互动, 实现室外空间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场所效应。建筑本体附属景观主要布置在园林广场以及硬质园林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功能分区的重要节点处。当代景观设计中多以建筑本体附属景观作为园林空间的分割构件, 通过大门、立柱、景墙等元素进行协调处理, 成为建筑景观新的体现类型。以日裔美籍艺术家野口勇与合作伙伴历时七年时间共同完成的建筑景观作品《底特律市广场喷泉》为例, 作品屹立于美国底特律市城市广场中, 高达36.6 m, 喷泉是一个在造型上呈现扭转上升气势的纪念碑, 隐喻了人们在追寻荣誉过程中的矛盾, 向市民提供了一个聚会和放松场所, 富涵力量感的圆柱和圆环造型成为该城市的一个精神象征。野口勇曾说:“我喜欢想象把园林当作空间的艺术。”野口勇一生都致力于用建筑景观的方法塑造室外的空间土地, 他也是开辟近代主义景观园林的重要人物之一。

2.2.3 山体建筑景观

山体建筑景观是以山体作为景观营造对象, 通过主题创作或人文元素作为营建对象, 多以旅游性景观作品出现, 山体建筑景观体量巨大、气势磅礴, 空间场所感强。由于山体建筑景观受自然力影响比较大, 所以其密度必须达到标准, 具备承重标准, 否则很难成立。山体建筑景观多规模大, 工期长, 施工技术严苛, 对建筑师、艺术家的专业能力也要求极高, 因此山体建筑景观并不多见。比如:中国四川省乐山大佛;美国的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

摘要:基于当代风景园林不断创造与精细化设计的理论, 从性质和功能两方面对建筑景观进行了分类, 详细介绍了各个建筑景观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以此来引导建筑景观场所构建的具体化、人文化和标识化。

关键词:建筑景观,分类,功能,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温洋.城市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3]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弗郎西斯·DK.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120-128.

[5]美诺曼·K, 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 曹德鲲, 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1.

场所构建 篇2

美容店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美容用工具的清洗消毒;美容产品的采购索证等。

意见书:

1、美容工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才能给消费者使用;

2、必须落实美容产品的采购索证制度。

理发店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理发用工具的清洗消毒;美发产品的采购索证等。

意见书:

1、理发工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才能给消费者使用;

2、必须落实美发产品的采购索证制度。

美容美发场所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美容、美发用工具的清洗消毒;美容、美发产品的采购索证等。

意见书:

1、美容、美发用工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提供给顾客使用;

2、必须落实美容、美发产品的采购索证制度。

旅店业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床上用品、拖鞋、洗脸盆、洗脚盆等的清洗消毒;布草存放、沐浴产品的采购索证等。

意见书:

1、床上用品必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2、公共场所室内应当禁止吸烟,禁止摆放烟灰缸等;

3、布草间必须专用,布草应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浴足场所的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床上用品、拖鞋、洗脚盆等的清洗消毒;布草存放、浴足产品的采购索证等。

意见书:

1、床上用品必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2、布草间必须专用,布草应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3、必须落实浴足产品的采购索证制度

茶园的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饮具的清洗消毒,室内通风换气,禁烟标识等

意见书:

1、杯饮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提供给顾客使用;

2、公共场所室内应当禁止吸烟,禁止摆放烟灰缸等; 歌舞厅的检查内容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饮具的清洗消毒;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室内吸烟场所及禁烟标志等

意见书:

1、杯饮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提供给顾客使用;

2、公共场所室内应当禁止吸烟,禁止摆放烟灰缸等;

商场、候诊室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室内吸烟场所及禁烟标志等

意见书:

公共场所室内应当禁止吸烟,完善禁烟标识;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等;

学校卫生

一、学校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1、学校是否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机构;

2、学校是否任命一名在编人员专门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3、是否配备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

4、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否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否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是否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是否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是否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是否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是否建立中小学校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是否有记录;是否对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是否有查验登记,对无证或漏种学生是否有预防接种补证、补漏种记录;是否建立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是否有记录;是否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是否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及时进行消毒并有记录等

二、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

1、是否有二次供水,是否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消毒人员是否有健康合格证明,是否有消毒记录等;

2、桶装饮用水是否索取饮用水生产许可证和每批次检验报告;是否在保质期内,瓶口是否密封完好;是否定期对饮水机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记录;饮水机的位置放置是否远离阳光直射,周围是否有污染源。

意见书:

1、应当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列》规定比例配备校医人数;

2、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3、应当加强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4、健康教育应当纳入年度教学计划。

饭馆

餐厅内外是否清洁、整齐;是否有防虫、防蝇、防蟑螂和防鼠害的措施;是否设洗手间等

意见书:

1、保持餐厅内外环境的整洁;

场所构建 篇3

机场、地铁、车站、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电梯、扶梯 (以下简称“电梯”) 越来越受到群众青睐, 随着保有量不断增加, 电梯使用将随处可见, 也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必备工具, 特别在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 电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公共场所电梯安全管理形势越来越严峻, 电梯运营管理单位对电梯的安全保障将迎来新的挑战。因此, 构建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 落实主体责任, 做好宣传引导, 加强安全监督, 开展教育培训, 引导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电梯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 以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 建立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员管理”机制, 逐渐形成电梯“服务你我他, 安全大家抓”的安全管理体系。

2 电梯安全“全员管理”概述

全员管理, 顾名思义就是全体员工参与电梯管理。在电梯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电梯已变得随处可见, 给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由于电梯管理维护成本较高, 近几年电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单靠少数的专业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电梯安全保障的需求, 如果将单位全体员工动员起来参与管理, 将大大提高电梯管理效率, 降低安全运行风险。全员管理不是风险共担, 主体责任还是在专业管理部门, 在电梯管理中只起辅助作用, 需通过技能培训及演练, 具备应有的紧急情况处置技能。目前电梯安全“全员管理”思路在行业中运用较少, 随着电梯保有量不断增加, 将来其优势会越来越显著。

3 实施电梯安全“全员管理”的意义

3.1 部分电梯仍然“带病”运行

近十多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电梯数量也在高速增长。2003 年以前, 我国只有30 万台电梯, 而截至到2014 年, 我国电梯保有量达到了360 万台。在国家质检总局2015 年上半年的电梯安全大会战排查中, 全国31 个省份电梯使用和维护保养单位自查电梯共计236.9 万台, 发现存在隐患的电梯就有11.1 万台。这意味着, 每100台电梯就有将近5台存在隐患。随着每年电梯保有量仍在直线上升, 电梯的安全保障将迎来巨大挑战。

3.2 非电梯保障人员的力量不容忽视

2015 年7 月26 日, 湖北荆州某商场扶梯“吞人”安全事故发生后, 监控视频显示, 发生事故5 分钟前, 商场工作人员发现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 未采取停梯等有效应急处置措施, 在工程部人员还未赶到现场之前就发生了惨痛事故。经事后采访, 两名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扶梯配置了“急停开关”, 不知道如何处理。若当时现象工作人员能有效采取停梯措施, 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类似的案例在已发生的电梯事故中较多, 一方面是现场人员遇到不规范乘梯人员没有及时制止, 另一方面是发现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3.3 电梯安全保障形势严峻

公共场所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 尤其像机场、码头、车站等, 属于一个地方的窗口单位, 对国家的战略实施及形象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安全保障情况随时都在接受相关媒体及人民群众的监督。电梯作为公共场所服务提升的设施设备, 一旦出现安全事故, 立即就可能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 在全国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每天的电梯保障人员有限, 无法实时掌握现场电梯运行情况, 但现场附近的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报告或处理, 避免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化。

3.4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降本增效

在现有电梯保障体系下, 电梯的日常保障工作主要由工程部门完成, 非专业保障人员发现安全隐患或突发紧急情况时, 部分热心的人员会报告, 但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怎么处理。体系构建后,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专业管理与非专业管理相结合, 对于现场工作人员来说, 辅助参与只是“举手之劳”, 并不额外增加成本, 且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 实现了降本增效。

4 构建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的措施

4.1 印发电梯安全“全员管理”指导意见

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要得到各单位、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需要单位先提出管理思路, 统一思想、全面部署, 制定下发《关于推进电梯安全“全员管理”措施的指导意见》, 从实施“全员管理”的意义、主体责任落实、员工宣传动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各部门本着“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原则, 专业管理与辅助管理相结合, 做好协调与配合。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建立奖惩机制, 提高员工主动性。通过印发电梯安全“全员管理”指导意见, 确保各项措施予以落实。

4.2 落实主体责任, 专管与辅助相结合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电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 应当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负责, 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如何落实好运营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在主体责任得到落实的前提下, 采取专业管理与辅助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主辅分明、协同配合, 实现无缝隙管理。其中专业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责, 一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对电梯的安全运行保障总体负责;二是做好电梯日常检查、维修维护、定期检验、应急救援、隐患整改、大修改造及技术培训等;三是管理好电梯运行使用技术档案。辅助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工作职责, 一是遇到旅客不规范乘梯行为时及时进行制止, 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二是发现电梯安全隐患或遇到应急情况时及时报告并能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化。

4.3 做好宣传引导, 鼓励员工参与

现场工作人员才是电梯管理的直接参与者, 要推进电梯安全“全员管理”工作, 应做好员工宣传动员, 从思想上改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古人说:“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企业的整体稳定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防群治胜过单打独斗。如何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呢?一方面层层传达文件精神, 让员工理解“全员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另一方面可采取视频媒体、微博、微信及印发宣传册等方式, 加强安全乘梯规范及应急处置知识宣传, 不断强化员工对电梯安全管理知识的理解,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4.4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处置技能

要做好电梯安全管理, 前提是要熟悉电梯基本知识, 掌握安全乘梯规范及应急处置知识。在开展电梯知识宣传的时候, 部分知识已随之被员工接受。同时, 每年电梯专业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两次大型培训班, 邀请各单位、各部门代表参加培训及演练, 参训人员再回去开展二次培训, 确保培训全员覆盖。通过不断开展培训班, 逐步扩大影响范围, 最终达到全员掌握的目的。开展培训班时可以先安排现场主要工作人员代表参加, 必要时再逐渐扩展到其他人员。

4.5 建立奖惩机制, 纳入工作考核

建立奖惩机制, 目的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及参与性, 也是推动“全员管理”工作体系建立的重要措施。在构建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中, 将本单位员工表现情况纳入工作考核, 对在工作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造成安全事故的员工, 公开发文进行通报表彰, 并视情况给予物质奖励。对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坐视不管, 未及时采取措施的经核实后给予通报批评, 并纳入绩效考核及年终考核。协议单位员工可以通过合同进行明确规定, 对应急处置不当的协议单位进行考核。

5 构建 “全员管理”体系需解决的问题

5.1 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

转变员工思想观念是做好“全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因为现场工作人员才是直接参与人, 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有的员工主人翁精神需要强化, 不能只想着“自扫门前雪”, 要立足整个单位的安全、服务工作, 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通过例行会议、专题会议等方式向员工宣贯“全员管理”思路, 不断转变员工思想观念, 强化责任意识, 建立共同努力做好安全、服务工作的信心。

5.2 制定可行的监督考核制度

建立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并落实时, 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应紧随其后, 监督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管理部门各项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是否存在推诿、扯皮等情况, 辅助管理部门是否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是否存在坐视不管、漠不关心等情况。监督过程中可以采取调取监控、现场抽查等方式, 将监督检查情况纳入组织绩效考核及个人绩效考核, 奖惩分明, 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劳有所得, 失有所惩”, 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及参与性, 确保“全员管理”体系得以推进。

6 结语

构建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 以专业管理与辅助管理相结合, 建立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全员管理”机制, 具有提高电梯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降低安全风险等特点, 通过做好思想动员、宣传引导、技能培训等方式, 提高公共场所现场工作人员电梯管理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 鼓励现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电梯安全管理, 提高电梯管理效率, 确保电梯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阚珂, 蒲长城, 刘平均.特种设备安全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2]何波, 李国全, 张华.湖北安良“7.26”电梯安全生产一般事故技术调查报告形成[N].中国质量报, 2015 (07) .

[3]宋绍彩.2014年我国电梯产量破70万台[N].政府采购信息报, 2015 (03) .

场所构建 篇4

为构建“全民禁毒”社会氛围,努力杜绝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内的贩毒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浙江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就以下禁毒职责予以通告,并订立本责任书。

(一)场所禁毒职责

1、建立内部巡查制度,履行巡查职责,及时发现并报告涉毒可疑情况。

2、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在显要位置张贴或者摆放禁毒警示标志、禁毒宣传品。

3、自行或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机关对本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培训。

4、场所及从业人员不得贩卖、提供毒品,不得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和经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5、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及其从业人员、房屋出租人发现场所内或者出租房内有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协助调查。

(二)公安机关职责

1、提供场所禁毒宣传资料,并对宣传品投放及警示标志设置进行指导。

2、通过检查、培训等活动,加强场所从业人员的识毒防毒能力。

3、督促场所建立禁毒防范组织,落实禁毒措施。

4、及时查处场所内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由订立者双方各执一份。

场所名称:舟山市元森花酒店有限公司

公安机关: 负责人:

负责人: 日期:

日期:

----

娱乐场所和经营范围场所禁毒责任书

为构建“全民禁毒”社会氛围,努力杜绝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内的贩毒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浙江省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就以下禁毒职责予以通告,并订立本责任书。

(一)场所禁毒职责

1、建立内部巡查制度,履行巡查职责,及时发现并报告涉毒可疑情况。

2、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在显要位置张贴或者摆放禁毒警示标志、禁毒宣传品。

3、自行或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机关对本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培训。

4、场所及从业人员不得贩卖、提供毒品,不得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和经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

5、娱乐场所和经营服务场所及其从业人员、房屋出租人发现场所内或者出租房内有贩毒、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协助公安机关协助调查。

(二)公安机关职责

1、提供场所禁毒宣传资料,并对宣传品投放及警示标志设置进行指导。

2、通过检查、培训等活动,加强场所从业人员的识毒防毒能力。

3、督促场所建立禁毒防范组织,落实禁毒措施。

4、及时查处场所内涉毒违法犯罪活动。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由订立者双方各执一份。

场所名称:舟山市元森花酒店有限公司

公安机关: 负责人:

负责人: 日期:

日期: 从业人员禁毒协议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强化责任禁毒意识,本单位特与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签定从业人员禁毒协议书,达成以下协议:

一、禁毒工作责任目标

1、落实禁毒防范措施。开展从业人员禁毒知识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防毒拒毒意识。

2、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性对场所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开展预防毒品的宣传教育,提升场所抵制毒品能力。

3、配合本单位健全巡查制度。要坚持按时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场所内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各类涉毒案件。

4、配合本单位开展本场所的日常禁毒检查和做好定期学习培训工作。

二、具体协议内容

1、保安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要切实履行防毒、禁毒工作职责,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防止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在场所内的发生,维护好场所的良好治安持续。

2、场所对新到员工要进行岗前禁毒培训,要熟知禁毒法律法规,持证上岗,配合民警日常检查。

3、营业时间保安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场所的大堂、包间、包厢、走廊每小时应至少巡查1次,客房在每次房间清洁打扫,退房查房时应当巡查1次,认真做好登记。

4、场所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或可疑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反应,场所负责人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

5、对在本场所发生贩卖、吸食毒品不制止、不报告的员工,一律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及时举报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甲方:(场所名称)舟山市元森花酒店有限公司乙方:(从业人员)签名: 负责人:袁芳娜2015年8月7日

---

从业人员禁毒协议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强化责任禁毒意识,本单位特与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签定从业人员禁毒协议书,达成以下协议:

一、禁毒工作责任目标

1、落实禁毒防范措施。开展从业人员禁毒知识培训活动,全面提高从业人员防毒拒毒意识。

2、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性对场所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开展预防毒品的宣传教育,提升场所抵制毒品能力。

3、配合本单位健全巡查制度。要坚持按时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场所内的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各类涉毒案件。

4、配合本单位开展本场所的日常禁毒检查和做好定期学习培训工作。

二、具体协议内容

1、保安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要切实履行防毒、禁毒工作职责,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防止涉毒违法犯罪案件在场所内的发生,维护好场所的良好治安持续。

2、场所对新到员工要进行岗前禁毒培训,要熟知禁毒法律法规,持证上岗,配合民警日常检查。

3、营业时间保安人员或管理人员对场所的大堂、包间、包厢、走廊每小时应至少巡查1次,客房在每次房间清洁打扫,退房查房时应当巡查1次,认真做好登记。

4、场所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或可疑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反应,场所负责人必须向公安机关报告。

5、对在本场所发生贩卖、吸食毒品不制止、不报告的员工,一律追究其法律责任。对及时举报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甲方:(场所名称)舟山市元森花酒店有限公司乙方:(从业人员)签名: 负责人:袁芳娜

上一篇:支气管内肿瘤下一篇:基金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