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交易市场

2024-08-20

煤炭交易市场(共12篇)

煤炭交易市场 篇1

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仍将是今年煤炭行业面临的困境,完善的物流体系是煤炭企业高效运输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产业广泛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走出去。

煤炭长久以来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原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过,近年受国内投资放缓、环保压力、油价连续下跌以及煤企盲目扩产等影响,我国煤炭产能出现过剩。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低成本、化解过剩产能是破局关键。未来煤炭行业“脱困”,需要煤炭企业尽快转型,需要国家尽快建立煤炭企业退出机制、加快行业重组以抑制落后产能的发展。当今是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为多个行业带来了“低成本+高销量”的奇迹。那么,“互联网+煤炭”将会为煤炭企业转型带来怎样新的机遇?

目前,煤炭电商是“互联网+煤炭”的主要表示形式,与传统煤炭交易相比,煤炭电商的优势体现在线上交易,节约交易成本;交易渠道扩展,带动了疲软的煤炭市场,为中小煤炭企业提供了交易渠道,解决了煤炭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难的问题。从各煤炭电商平台已有的实践来看,服务质量决定着这种全新交易模式的成长速度,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深耕专业化、定制化的交易服务,力图打造成为煤炭交易市场的领跑者。

创新引领煤炭潮流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该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冠以“中国”字样的煤炭交易中心,肩负着煤炭订货方式改革、交易体制机制创新和搭建基于第三方服务的煤炭交易平台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山西省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山西省综改实验区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

截至2015年年底,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注册的交易商已达10490户,其中山西省内3864户、省外6626户。国内各主要电力、钢铁、化工及建材企业、山西省境内煤炭生产企业及周边省份部分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均已注册入市,交易商遍布31个省(区)市。煤炭现货交易量逐年增长,从开市到2015年年底,煤炭交易总量已达48.68亿吨,交易总额达2.65万亿元(其中,2012年交易量6.72亿吨,交易额4612.35亿元;2013年交易量13.04亿吨,交易额8518.14亿元;2014年交易量15.01亿吨,交易额7547.77亿元;2015年交易量13. 91亿吨,交易额5794.19亿元)。

该中心有关人士说,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已连续四年成为国内注册交易商最多,交易额和交易量最大的煤炭现货交易市场。这对提升山西省煤炭市场影响力,规范山西全省煤炭经营秩序,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能够取得这些成果完全得益于其不断地改革创新,没有改革创新就不可能有煤炭现货交易的重要突破。

一是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功能不断完善。煤炭交易中心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结合煤炭交易的特点,自主研发建设了集煤炭交易、结算、信息、物流、金融、信用评价等服务于一体的第三方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目前,煤炭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已历经了三代技术的迭代与理念的更新,极大地推动了煤炭交易电商化发展道路。第一代平台于2012年上线,以“撮合交易”为主。围绕市场主流交易模式(挂牌、竞价、邀约、协商),将“纯市场化交易、传统订货会交易、铁路运力衔接所涉及的所有业务”进行了流程化设计,形成“永不落幕”的煤炭交易会。第二代平台于2014年底上线,以打通交易关键节点为主。在保留了第一代系统先进性的同时,改善并优化了更多与交易直接相关的重点功能,不仅解决了用户远程交易的问题,还为用户带来多方面的电商服务体验。如结算服务,煤炭企业通过平台即可以完成零手续费的多行跨转交易,让结算更为方便快捷。第三代平台及优化后的移动商务客户端于2015年7月30日正式上线,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煤炭全供应链的移动电子商务化,形成了交易、信息、物流、金融、客服五大功能模块和招标、拍卖、挂牌三种交易方式;直营店、旗舰店、集团店等网店模式打通线上线下互动渠道,实现了交易中心服务功能的升级换代,开启了煤炭电商发展的新篇章。

二是分支机构建设取得实效。为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前移功能、延伸服务,更好地为煤炭供需企业服务,近两年来交易中心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合作,先后成立了忻州和临汾两个交易机构,组织召开了“2015年中期(临汾)煤炭交易会”,交易会期间实现交易量1283.5万吨,交易额56.67亿元,通过“互联网+ 煤炭”的新型交易模式,为区域煤炭交易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山西省内其他地市分支机构的建设工作也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在积极推进省内分支机构建设的同时,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还积极探索走出山西战略,按照技术先行的工作思路,先后与中国林业集团、唐山博鳌煤业进行商务合作,探索在省外中转港口建立现货交易平台,推动省外分支机构建设。这一建设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占领港口现货交易高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物流服务措施

针对当前煤炭市场和铁路运力需求的实际情况,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积极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郑州铁路局沟通磋商,在进一步巩固既有铁路运输业务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合作内容,努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6月24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与郑州铁路局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煤炭物流、电商平台、物流基地建设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互惠共赢。

2016年1月22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与太原铁路局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建立产、运、需的新型战略协作关系,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现代化交易交收服务,形成衔接顺畅的新型物流模式,满足企业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市场活跃度,帮助交易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目前,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与北京铁路局的合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在不断强化公路、铁路物流服务的同时,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还积极探索煤炭水路物流服务。一方面,深入国内主要港口企业走访调研、交流沟通,就平台建设、信息共享等事项达成了共识;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了与国投曹妃甸港、唐山港等北方港口以及相关物流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港口煤炭现货交易平台建设,通过发挥港口的资源汇集优势,扩大了下水煤交易范围、提高了交易规模。

与此同时,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还做实省内外交收库建设。几年来,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通过与国内主要煤炭物流企业、贸易企业以及港口合作,着力加强了交收库的建设力度,在抓好全国第一个煤炭现货交收仓库——豫北交收库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交收仓库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仓单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在2015年先后成立了第一个内河港交收库——徐州港交收库和第一个“海进江”交收库——中林金海岸交收库。2016年1月22日,第一个主产地交收库——朔州经纬通达交收库也正式挂牌运营,该交收库做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煤炭集装箱运输的试点单位,对促进煤炭物流标准化、洁净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交收库的成立也将打通晋北地区同天津港口的煤炭物流通道,进一步增加山西省煤炭的外销规模。除此之外,山西省外其他交收库建设也在积极筹划和推进中。

服务意识无止境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更加专业精细的交易服务,满足交易商个性化、差异化交易的需求。以近期为例,2015年11月20日正式揭牌的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中林如皋港交收库以及华东煤炭矿业交易服务中心,使山西“海进江”模式更加凸显,增强了山西省煤炭从海进江运送到华东、华中等下游地区的运输能力,解决了水路不畅的问题。对此,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有关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在这个港口设立一个独立的平台,一方面是服务前移,另一方面是针对需求进行平台系统的开发,更好地为交易商服务,同时也促进山西省整个腹地的煤炭在华中和华东市场有一个增量。”

商品场外衍生品是近几年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探索的新课题。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期货组负责人史志如表示,其意义在于能够大大提高煤炭经济流通效率,降低资金占用和运行成本,加强供应链的优化整合,促进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衔接互动。

目前,国家已赋权山西省“争取开展动力煤衍生品交易试点”,为顺利承接此项工作,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针对场外交易,在培养人才团队、开展模式设计、开发平台系统、增进企业了解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煤炭交易中为保障第三方交易平台发挥好公平交易的促进作用,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去年就推出了煤炭升贴水标准,填补了过去国内外商品煤交易中,确定硫分、挥发量等质量指标缺乏统一标准的空白,顺利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评审。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专题研究组负责人张漪表示,这一整套升贴水标准在完善商品煤质量定价机制、保护性开采稀缺煤种、避免煤企无序竞争的同时,为煤炭现货、期货及场外衍生品交易、煤炭质量商务纠纷处理建立了统一科学的标准。

现如今煤炭供应链如火如荼,煤炭交易政策亟须跟进。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阎世春表示,国家应该积极给予政策指导,加快建立场外衍生品市场,同时不断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制度,逐步树立契约精神,鼓励煤炭企业进入正规的交易市场,以此帮助煤炭行业“脱贫致富”。

政策支持越发重要

为了提高国内煤炭运输效率,同时降低运输的物流成本,国家出台了《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完善煤炭物流通道,加快铁路、水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铁路直达和铁路水运联运物流通道网络,增强煤炭运输能力,减少煤炭公路长距离调运。

《规划》要求,到2020年,煤炭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明显提高,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物流网络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物流服务绿色高效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加强铁路煤运通道建设,年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结合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建设布局,重点建设11个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30个年流通规模2000万吨级物流园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其中,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10个,建设若干个煤炭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深入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培育建成2至3个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包括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以提供交易平台,实现企业自主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相信在市场条件具备之后,政策的支持更能为煤炭电商平台的发展保驾护航。

业内专家表示,《规划》只提出了铁路通道和水运通道而没有公路通道,其目的是彻底调整煤炭运力结构,盘活铁路运力,拓展水运能力,压缩公路运力。对铁路运力,在做增量同时盘活存量,力推铁水联运;对水运运力,则要加强沿海、沿江港口及水运通道建设。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过剩而需求疲软,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煤炭企业一方面需要疏通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更应加强成本控制。因此,物流成为改革的重点。

煤炭物流当务之急是把煤炭现代物流纳入产业化发展的轨道,建立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国家和地方应急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打造完整煤炭供应链,包括:建设煤炭企业“采掘—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煤电企业“采购—运输—仓储— 配送”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构成的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

业内人士认为,整合公共物流信息资源、实现煤炭物流信息共享、为物流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煤炭物流业未来不可忽视的工作重点,这项工作取得成效将会大大提升业内的信息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

煤炭交易市场 篇2

第二章现状环境分析

2.1煤炭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1.1世界煤炭行业的供需现状及趋势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彦 源。目前,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约为9800多亿吨,按照目前自 产能力,煤炭资源尚可开采190多年,而石油可开采约40匀 气尚可开采约60年。在国际上,按同等热值计算,燃用天龛 油的运行成本一般为燃用动力煤的2至3倍。煤炭一直是世当 的主要能源,2006年全球煤炭产量约为62亿吨,约占世界 源消费总量的28.4%。

煤炭作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煤炭童 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十几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欧洲各国纷纷以进口煤替代当地煤炭,炭价格逐步攀升。随着煤价的上涨,国际煤炭企业业绩大幅} 业景气度持续上升。随着全球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炭需求,特别是亚洲煤炭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国际能源墨 年11月发布报告称,2005年到2030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全球煤炭市场呈现出按地域分割的布局特点,各个区域乍

间的煤价存在很大差别。由于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煤炭,特男

新疆煤炭交易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1)国内煤炭需求旺盛。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 消费逐年递增。2008年煤炭产量达到26.21亿吨。

(2)中国煤炭净进口量将提高到其总需求量的3%,已达至 口量9200万吨。中国已经由煤炭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3)煤炭有效供给不足。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燥 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土 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吐 应偏紧的局面。

(3)由于地域之间煤炭储量的较大差别,成煤价产生很大i 在煤炭资源匮乏的地区,电厂和其它煤炭用户主要从其它省份和 地区购入煤炭。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球 失衡长期存在。煤炭运输成为制约煤炭供需的重要因素。(4)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未来较长时间里,预计煤炭 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 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及节 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 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2.1.3新疆煤炭市场供需现状及特点

(1)新疆煤炭资源环境分析

新疆煤炭交易市场口]行性研冗报告

量的42%,位居全国首位。新疆煤炭呈¨北富南贫¨区域分布: 储量煤田24处,千亿吨储量煤田5处,大于3000亿吨的煤 主要分布在准噶尔(7300亿吨)、吐哈.巴里:e(7000亿吨)、(6260亿吨)、塔里木北缘(1370亿吨)等4个产煤区。在相对冽 个煤田中,准东、吐哈、伊宁煤田为3个大于3000亿吨的超 其中吐哈煤田大于5000亿吨,属世界级大煤田。准南、和什 三塘湖3个煤田均大于1000亿吨。新疆已形成准东、伊犁、一哈密、库车一拜城四大煤炭基地,2008年产量达到6842)(2)新疆煤炭的供需特点

新疆是一个经济相对独立的区域,受外部影响相对较小。生产消费基本都在区内,因此煤炭价格相对平稳。由于新疆始 没有完全市场化,新疆原煤价格在全国几乎是最低的。目前={ 价格基本保持在140元/吨,南疆在180_200元/吨之间。2c 疆煤炭产量在6842多万吨,基本上为区内消费,煤炭供需走平衡。根据新疆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煤炭工业发展将虽 实施煤炭就地深加工和转化,原煤主要以燃料直接燃烧向原米 和转化,煤炭消费由传统市场需求为主转变为外输内地市场并 化工转化需求为主。2008年新疆外销煤炭在850万吨左右,l 60一1 80元/Ⅱ屯。由于新疆煤炭价格与全国煤炭平均价格

新疆煤炭交易市场司行性研究报告(3)新疆煤炭需求预测①煤炭产量

新疆煤炭产量2010年达到1.35亿吨;2020年达到9.7 2050年达到25.70亿吨。2006.2050年新疆原煤产量增长率②煤炭消费

新疆原煤消费量2010年达到1.25亿吨;2020年达到9 2050年达到23.7亿吨。2006.2050年新疆原煤消费年均增长

(4)吐哈地区煤炭资源分析

吐哈含煤盆地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浅,煤层稳定,厚度: 集中、利于开发。预测煤炭资源总量6000多亿吨,已探明1 564亿吨。主要分布在三塘湖、淖毛湖、大南湖、沙尔湖、!库木塔格和伊拉湖七大煤田,面积15301.8平方千米,预测资

煤炭交易市场 篇3

关键词:煤炭交易市场 必要性 交易费用

煤炭行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行业,煤炭价格一直受到众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市场交易价格不透明,交易不公开,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行业大起大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煤炭产品定价市场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煤炭市场的透明度,各地争相建立了煤炭交易市场。但是煤炭交易市场构建是否能够起到上述作用,本文将从交易费用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 我国煤炭交易过程及成本分析

当前,煤炭交易基本上形成了以燃料公司、煤建公司、煤炭运销公司、煤炭交易市场、港口交易市场为主要载体,以煤炭供、运、需三方为交易主体,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交易客体的交易格局。

1.1 我国煤炭交易过程分析。近年来,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各地区启动了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山西太原、河北秦皇岛、辽宁大连、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广东广州、广西贵港、山东济宁以及北京、天津等地区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划建设不同区域的煤炭交易中心。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中心选址也定于北京。煤炭期货市场也将有所发展。现阶段我国煤炭交易过程体系可分为三部分,即现货市场交易过程、远期市场交易过程、期货市场交易过程。

其中,现货市场交易是以煤炭实物交易为目的的交易。现货市场交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煤炭交易方式,并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三级市场体制:煤炭产地交易市场、集散地市场以及主耗煤地市场,煤矿在进行煤炭开采后,直接与需求方进行交易,或者经过中间商等最终进入到需求者手中。

中远期市场交易是通过签订中远期合约的方式,煤炭的交易双方在未来约定的某一个时期进行煤炭实物交割。煤炭市场的供需情况在中远期煤炭交易市场中能够通过煤炭定价得到准确反映,煤炭交易双方可以进行更加完善的信息沟通,对煤炭未来价格的分歧也会缩小。中远期市场交易过程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是煤炭交易发展的新兴模式。

期货市场交易 是指煤炭产品以“标准化合约”的形式完成价格风险转移或投机获利的交易方式。期货交易过程通过期货市场形成价格,可以发现未来的供求信息及价格,为交易方进行套期保值、预测价格,可以对价格过分波动造成的风险进行防范。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煤炭期货市场交易过程会逐渐兴起,并成为现货市场交易过程的延伸和补充,承载起交易过程体系中信息流传递的重要作用。

1.2 我国煤炭交易过程成本分析

1.2.1 传统煤炭交易过程成本分析。传统煤炭产品交易方式下的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交易前准备成本、交易过程中的成本和交易后的保障成本这三类。

①交易前的信息成本。市场信息费是煤炭交易者在市场中支付的搜寻成本,这包括信息发布、收集、整理和比较的费用。搜集市场信息,寻找合适的交易对象以及交易的标的物,对交易最终结果的影响突出,对从事大规模煤炭买卖的商家而言更是尤为重要。有效的信息收集是信息完备的前提,而我国目前煤炭交易商多数是单个收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收益值也可能不确定,而且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相较之下有些高昂,煤炭交易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的调节,并默默承受信息失误所带来的损失。

②交易中的成本。是指煤炭买卖双方在交易前发生的煤炭产权界定和煤炭转移所引发的费用。包括由讨价还价、交易合同订立、商品质量检验、商品交割和货款等业务所引发的费用。这些费用在煤炭产品交易的成本占主体。其构成如下:

a签订交易合同的成本。签订交易合同的成本指煤炭交易者在寻找到交易对象后,由于双方存在着对煤炭产品品质以及价格方面的矛盾,因此各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市场和产品信息以及效用标准,同交易对象进行讨价还价、签订合同并公证合同这些业务所引发的成本。目前,我国煤炭交易市场主体仍然是通过单独谈判的方式,对交易的时间、数量、价格、货款支付等等问题进行商榷并最终达成一致。这种面对面交易,往往需要双方支付高昂的谈判成本,并且还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b运输成本。运输是煤炭交易的主要环节。我国煤炭的交易多以大规模交易为主,运输量大,运输周期长。由于运量大,造成煤炭运输过程中超重现象严重,加之石油价格上涨、运输环节中税费项目的增加等原因,使得煤炭的运输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每年冬季储煤用煤高峰期内,煤炭交易次数增加也增加了交易费用。

③交易后的成本。这里主要指煤炭交易后因质量、数量问题解决争议的费用。由于煤炭是一次性消费能源,煤炭几乎不会退货。但由于煤炭是散堆装货物,亏吨、混杂、被盗的情况在运输过程中不能避免,而且由于使用采样设备不规范,形成很大检测误差。交易后成本随着商品煤质量争议的存在而存在。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煤炭产品交易成本较为高昂,过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煤炭交易进一步的发展需求。

1.2.2 煤炭交易市场下的煤炭交易成本分析。我国现有的煤炭交易市场主要采用电子商务形式,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对煤炭进行即期的现货交易以及中远期的订货交易。在新型交易市场下,煤炭交易成本如下:

①煤炭交易信息成本。由于煤炭生产消费不均衡,煤炭企业分布范围广,与耗煤企业的紧密联系受空间位置影响,企业信息沟通效率低、速度慢、成本高。通过交易市场网站搜索引擎、分类目录或滚动信息,交易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的煤炭标的物。但网络传输的信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仅靠文字描述难以确定煤炭的品质。因此,电子商务下对煤炭的质量鉴定仍存在一定的成本。

②煤炭运输流通成本。电子商务这种模式的出现,减少了煤炭的流通环节,使得煤炭在交易过程中流通更为有序,集约化的流通趋势,整体上降低了煤炭的交易成本。

③煤炭交易订约成本。煤炭供需企业在网上进行采购或销售,下订单购买煤炭(签订合约)的成本明显降低,标准化的网络操作程序使交易过程更为简便快捷。另外电子商务下订立合同的成本优势是在议价行为上,网络上煤炭采购商进行比价的信息成本很低,从而降低采购商的议价成本。煤炭供应商也可以根据市场上其余供应商的报价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报价,以提高竞争力。

④煤炭交易监督成本。电子商务出现之前,由于交易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煤炭交易存在一定的隐密性,交易履行的监督成本由交易双方承担。在电子商务实施后,对煤炭交易监督的成本则转由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这里包括煤炭质量、数量鉴定成本,合同履行程度的监督成本等。

⑤参与市场缴纳的费用。在煤炭交易市场下,煤炭供需企业只有成为会员才可以享受市场提供的各种服务,如发布供需信息、广告等,因此,市场将会收取一定的会员费、广告费;引入托管银行作为交易双方资金流转的平台,市场也会对成功的交易收取相应的手续费。

从上述分析看到,煤炭交易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仍然存在一定交易成本。而从交易费用方面来说,煤炭交易市场是否具有构建的必要性取决于其交易成本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是否得到降低。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之后,虽然要交纳一定的会员费用以及交易手续费,但是,较传统交易方式来说,交易之前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签约以及交易监督成本都下降了。因此,构建煤炭交易市场,对于交易费用的降低是有积极作用的。

参考文献:

[1]丁日佳,仝金正,吴慧香.煤炭物流交易模式选择模型[J].煤炭学报,2007,32(7):781-784.

[2]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北京大学图书馆.2008.

[3]郑彤.电力市场交易模式探讨[J].科技進步与对策,2003,20(11):103-

105.

山西煤炭交易从销售到交易的嬗变 篇4

高起点的煤炭自由交易超市

提起中国 (太原) 煤炭交易中心, 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布满屏幕的交易中心大楼和宽敞无比的飞碟会展中心。目前以中国古代“玉琮”为原型而设计的交易中心作为省城太原的标志性建筑, 先后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中博会、第四届中国能博会、农博会、国际汽车展等大型展会50余场, 会议中心承接了首届晋商大会、中博会高峰论坛等120余场会议或文化活动。

作为一家“国”字号的煤炭交易中心, 它与国内其他煤炭交易中心相比, 从一开就为自己树立了高起点、高标准。早在2007年的时候,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曾培炎就曾亲自签字, 同意交易中心冠以“中国”字样。这也是迄今为止, 全国范围内唯一具有“国字号”头衔的煤炭交易中心。同年, 交易中心吸纳了国内30家大型企业, 共同出资9.4亿元人民币, 正式注册组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2007年11月16日, 中国 (太原) 煤炭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除了承接大型的展会和文化活动以外, 中心的最主要工作就是作为自由交易的“煤炭超市”。在这个“煤炭超市”里客商可以卖煤, 可以买煤, 可以看到价格信息, 也可以看到货源数量, 只不过和超市相比交易中心的功能更全、技术更先进、各路客商的自由度也更高。交易中心是一个第三方服务平台, 相比原有的煤炭交易方式, 这里的煤源信息更多, 买家也更多。而且最主要的是, 这里的商家都是正规企业。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消费企业还是经营企业, 凡是交易中心的注册交易商就都是正规合法的企业。当然, 交易中心只是一个服务平台, 它的成立并不会剥夺省内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和交易权。运营后的交易中心坚持“三公原则”和“三不原则”, 即公开、公平、公正和不改变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不打破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和权限, 不干涉企业自主交易权利。

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购煤靠关系和经验的历史,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许多公开的信息, 这里有更多的选择, 同样的煤种和热量, 客人可以买大同的煤炭, 也可以买乡宁的煤炭, 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了。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 都有了更多货比三家的机会。自2012年2月23日开市以来, 交易商不断增加, 交易量逐月攀升。截至到2013年7月15日, 已经注册交易商达5 675户, 其中省内1 940户、省外3 735户, 遍及31个省市。国电、华能、大唐、华电、国投等国内主要电力集团, 首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鞍钢、太钢、宝钢、本钢、包钢、武钢、沙钢、马钢、鞍钢等国内主要钢铁集团, 同煤、焦煤、晋煤、阳煤、潞安、山西煤销、山煤国际等省内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以及国内主要化工水泥用煤企业均已注册入市。

使用电子交易平台“煤炭上线交易”

山西是中国主焦煤、动力煤、冶金煤的主产区, 周边的陕西、内蒙古每年也会有近2亿吨的煤炭过境山西。据统计, 山西省自建国以来, 外调煤炭已经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以上。而中国目前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 同时其煤炭贸易量也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相比国内其他煤炭交易中心的价格指数, 这里的“山西价格”更具优势。这是因为交易中心临近国内主要的煤炭产区, 交易中心使用的是更为先进的电子交易平台, 根据煤炭特性, 结合山西省实际, 自主研发建设了融煤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全国性煤炭交易平台。

“上线交易”是目前中国煤炭行业出现的一种新兴市场模式。它是建立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数字签名技术打造电子交易平台, 为煤炭产运所需企业提供安全、及时、便捷的场内和场外交易、交收、结算和信息服务, 并实时发布煤炭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通过这个平台, 煤炭交易双方在网上即可实现交易和电子银行结算。企业自主选择交易对象, 自主谈判、定价、议价, 分享交易平台发布的全面、及时、可靠的煤炭产运需信息。有了这样公开的信息和公平的交易, 大大降低了行业性垄断的发生几率, 有利于规范煤炭定价体系。而许多煤炭消费企业也降低了交易的隐形成本, 只要在交易中心进入交易系统, 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目前市场的煤炭平均价格、未来走势, 运输路径、存量大小等情况。除此之外交易中心还为客户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 通过整合煤炭现货交易的信息资源、加工信息产品, 可以及时地研究发布煤炭价格指数和煤炭产需信息, 为客户提供《煤炭市场发展报告》等专业刊物和内部资料。煤炭的生产企业可以通过这些信息, 合理分配生产, 调度不同煤种之间的产出比例, 防止滞销和断货。而消费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些, 了解目前煤炭的生产和价格情况, 及时储备煤炭, 通过调节购买时间, 来为企业节约成本, 引导煤炭的合理、有序消费。

未来交易中心将加强信息采集体系建设, 强化内部各业务部门交易信息适时沟通机制, 创建与中国煤炭市场网企业分站、各煤炭港口、关联产业媒体的信息共享服务机制, 形成信息集聚效应;同时, 形成具有中心特色的煤炭物流体系标准化建设, 建设包括铁路发煤站 (铁路发煤站交收服务系统) 和公路集运站 (公路煤炭物流动态调度和指挥系统) 、煤炭交割仓库、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管理规范、物流服务团队等五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标准化煤炭物流体系, 能够有效地实施煤炭物流体系的科学精细化的管理, 从而加快山西煤炭物流系统建设, 提高煤炭物流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 交易中心会通过引入银行、信托、保险、担保、投行、基金等金融机构, 开展围绕煤炭现货交易的银行存贷业务、资金管理服务、企业投融资业务等多模式、多样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帮助企业降低融资门槛、节约融资成本、增加融资规模, 实现进一步活跃煤炭交易市场、增加企业交易机会, 降低企业交易风险、促进企业参与市场的目标。

煤炭交易市场 篇5

论文关键词:煤炭企业,市场营销,销售工作

论文摘要:煤炭销售是为煤炭企业实现价值和效益服务的。只有搞好销售工作,才能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营销观念在企业中日益受到重视.煤炭企业应该运用市场营销的观念来促进煤炭的销售,市场营销要适应市场特点和煤炭购买行为,应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要确保山西地方煤炭销售的合理性,从而达到销售手段的最合理化,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营销观念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更多的煤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好酒也得常吆喝,会吆喝”,才能运用市场营销的理念促进煤炭的销售,实现企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得更多的有识之士提出良策。

一、煤炭市场的特点

煤炭市场属于产业市场,其主要购买者集中在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工业企业。煤炭市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煤炭市场购买者(消费者)数量少,购买规模大,购买者往往集中在部分地区或个别行业。煤炭的主要消费者和购买主体是钢铁、电力、化工、焦化、水泥等企业。其中发电用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40%左右,治金用煤每年l亿吨以上。

2.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煤炭购买者对煤炭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消费品需求中派生出来的。电厂对煤炭的消费量取决于发电量的多少,钢铁产量的多少决定钢厂对煤炭的消费量。

3.煤炭属于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对运输的依赖性强,特别是对铁路运输的依赖性,没有铁路运输的保证,煤炭的物流难以实现。

4.煤炭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需求。煤炭市场的需求对价格不敏感。一般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特别是短期需求。正如粮食市场的需求一样,人们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少吃饭,也不会因为粮食市场降价而多吃饭。煤炭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当供大干求时,价格会下降;当供不应求,价格则上涨。价格的变化又会影响供给的变化。

5.煤炭市场的需求是波动的需求。由于煤炭市场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所以消费者市场的少量变动会引起煤炭市场的巨大波动。这种必然性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加速理论”。有时消费者市场发生10%的增减变动,会引起产业市场200%的升降,最终还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繁荣或衰退。

6.专业人员采购。由于煤炭产品使用的技术性强。通常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内行的专业人员负责采购,参与采购的人员也多,许多用煤单位对煤炭的采购已经进行了改革。由直接的用煤单位(车间)、技术中心(配煤中心)和采购部门联合采购煤炭。

7.直接采购。煤炭购买者往往直接向生产者采购所需产品,一般不通过中间商。

8.互惠。购买者和供应商互相购买对方的产品,互相给予优惠。煤炭企业需要钢材、水泥、化工原料和电能等,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又是煤炭用户。这样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二、市场营销贯穿于煤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市场营销就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全过程。市场营销始终贯穿各个具体经济运作环节,如: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化、选择目标市场、设计新产品等。还包括生产过程完成以后的一系列具体的经济活动。做好市场营销应把握市场需求这个中心,做到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注重抓好调研、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三个环节,应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当企业准备生产的时候,应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不同生产矿点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准确的信息和灵活的促销手段。信息的准确性在企业营销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首先通过市场调研获得准确信息。企业根据反馈的信息适时安排生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运用灵活的促销手段,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达到销售的目的。销售的完成并不等于最后的终结,还要进行售后服务,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意见,把信息反馈回来,再指导下一步的产品生产。

3.以合理的价格,向新老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销售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所以,制定合理的价格,让供需双方都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供需双方长久的合作关系,也就达到了长久占领市场的目的。

三、加强市场背销观念在煤炭销售中的作用

1.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加大销售力度。(1)坚持“市场第一,用户至上”的营销理念。市场是商品实现其价值的基础,是营销工作的关键。要以用户的需求定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把提高用户满意度作为我们的经营宗旨,把确保企业在市场的份额作为销售工作的重心。(2)以人为本,提高营销人员素质。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必须有一支与其相适应的营销队伍。首先要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有销售经验、政治思想素质好,有一定业务水平的员工充实到营销队伍中去。要对营销员的聘用、培训、考核、评定、淘汰、增补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详细的要求。其次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的经常变化,需要营销人员有全新的知识。第三要有很高的政治、道德素质,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树立营销人员的良好形象。(3)完善制度,强化营销操作规范。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领导组织需明确分工,各项经济指标要层层分解。二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例如煤炭销售合同、销售费用、销售成本的管理办法等制度。三是要加强考核、奖惩。要开展营销竞赛活动,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逐月考核。累计结算,调动全体营销人员的积极性。(4)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操作。—是要主动适应市场、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快速联动。竞争力不仅取决于适应市场的力度,更取决于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可以说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决定了市场营销工作成功的程度。二是要有科学的销售结构。坚持不断调整,在运行中调整产品结构、运力结构、销售结构,形成多品种、多方式、多销售渠道,相对稳定,又具有可替代性的营销格局。

2.认清形势,把握市场规律,搞好市场营销。把市场营销观念运用到煤炭销售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必须了解当前煤炭市场的形势,搞清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从现阶段来看,煤炭市场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我国现阶段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一些不法生产者的掺杂使假,投机钻营.严重扰乱了煤炭市场的健

康发展;二是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限制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三是营销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市场缺乏了解和预测,摸不清市场行情,在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营销策略,缺乏过硬措施;四是一部分营销人员缺乏市场开拓精神,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调整思路。

3.加强市场营销运作能够推进国有煤炭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笔者认为,加快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煤炭企业改革,必须采取自上而下,自小而大,上下结合的运作方式,让市场营销观念在煤炭销售中发挥作用,加快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彻底打破以我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大力开拓市场,激发企业内部的生机和活力。搞好市场营销,企业必须把销售工作放在龙头的位置加以重视,树立摆活龙头全盘皆活的新观念。切实抓好营销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开展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策划营销战略,制定销售政策,提出新产品开发计划,为科学决策提供市场依据。市场部门应成为企业发展的信息中心、分析预测市场中心,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营销机构,在用煤矿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煤炭营销办事处。扩大覆盖面,形成集中市场开发,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营销网络。同时进一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观念,真正把营销工作摆在“龙头”的重要位置来抓。

四、如何做好山西地方煤炭销售工作

煤炭市场营销是煤炭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所进行的适应、满足用户需求的活动过程。山西地方煤炭销售市场营销所面临的企业内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定位及其执行情况。为做好煤炭企业的营销, 使其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认真细致的工作:

1.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而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市场信息是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为了能使消费者得到高品质的服务和最大程度地满意,企业每作出一个决定都需要各种信息,任何好的产品和营销计划都需要以全面地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为前提,企业还需要有关竞争者、经销商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充分信息。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和研究。

市场调研的范围极为广泛,从研究市场机会和市场份额,到评价顾客满意程度和购买行为以及研究产品定价、销售渠道和促销活动等。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调研部门来进行市场调研,也可以借助其他专门的市场调研公司来进行。国外许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营销调研部门,专门从事市场调查和研究,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市场信息和依据。我国的煤炭出口为什么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竞争力不强·首先是不了解对方的生产信息,不知道别人的生产成本和质量与我们有多大差异,而不能及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价格和产品质量,给自己造成被动;其次是没有专业营销队伍去拓展自己的市场,反馈外部信息。

2.市场营销要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营销界人士热衷于进行市场研究并得到事实。他们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保证使自己掌握事实。确信自己拥有最好的产品,而最好的产品又终将取得胜利后,他们便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

如果只有最好的产品,而没有更好的产品,产品就不会向前发展,就不会有更新换代,就不会推动社会进步了。如果我们分析最好的产品是如何在用户的头脑中形成的,就会对什么是最好的产品。有一种新的认识。认可一种产品是最好的产品,主要来自用户。特别是潜在用户的亲身体验。相当多的用户是通过各种传媒来认识最好的产品的。最好的产品,只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市场营销世界

中,只有存在于用户或潜在用户头脑中的观念,其他都不过是厂家商家的幻觉。所以,只有通过研究观念是如何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并针对这种观念的形成来安排自己的营销活动,才能够掌握营销的主动权。

3.树立品牌观念。要使消费者在自己的观念中树立品牌。品牌,是指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商品或为社会心理所认可乃至倾慕的企业名称。而实施品牌战略,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品牌战略,则是由创立品牌、保护品牌、宣传品牌、发展品牌等一系列活动,创造种种有利于品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策划。这一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创立品牌, 它是品牌战略的基础。煤炭行业创立品牌不仅有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质量检验、宣传、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因素培育,而且还要有引导和培育消费者的观念这一重要因素。

4.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首先,建立一套正规的营销组织。在这个组织中,营销总经理应具备相应的营销才能和管理才能能制定出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明确总部与下属分部的责权利;保持营销政策的稳定性,政策一旦出台,就该按政策办事,至少在一年内保持不变,让销售人员完全安心地搞好销售工作。其次,选拔和培训优秀的推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了解企业的历史与现状;企业的主要产品及其生产过程;消费者的不同类型、购买动机及购买习惯;竞争对手及竞争策略等。能使推销人员很容易与需方建立各方面的联系,并能很好地保持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还有对销售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推销员的工作业绩、能力及客户反馈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并从生活上给予照顾。推销员的大部分时间都要走南闯北,离开家人独立工作,压力很大,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因此,企业应给予推销员较高的酬金和经常性的鼓励。其中,鼓励的方式可以是给予荣誉、奖品、奖金、旅游机会等。这样可以促使推销人员更加积极地工作。此外,营销组织还应对推销员定期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正式的评估和建设性反馈意见,可以鼓励和帮助推销人员更好的工作。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当今时代,是一个学习时代,知识时代。笔者相信,只要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营销知识,企业就能够更好地做好营销工作,煤炭行业就一定会在国内、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潘国强.市场营销观念在煤炭销售中的作用探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6)

2.高国峰.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应用营销策略.经济师,2003(7)

3.程剑新.大同煤矿集团煤炭营销策略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3

调整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的策略 篇6

我国煤炭的储量非常大,居世界前列;不仅储量巨大,在煤炭的使用量、运输量等各项指标上,都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经济发展来到转型期以及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具体问题的出现,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阻碍,急需在市场结构角度进行调整。笔者试图结合我国当前煤炭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寻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

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的现状

我国能源结构分布。自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依赖开始,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我国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不仅在整体的经济总量上跃居到了世界第二位,在能源使用和研究方面也已经进入了领先国家的行列。但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煤炭这类的带有污染性质的能源,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雾霾问题非常严重,不仅严重的影响工业生产,对于百姓生活的实际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我国的领导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大力发展各类清洁能源的同时,建议我国高污染能源行业、比如煤炭行业,调整自身的市场结构,尽量降低污染情况,在取得实际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能源市场对于煤炭能源的依赖非常大。在我国现行的能源结构分布中,煤炭、石油资源、水电、天然气分别占据了全能能源消费比重的66.1%、23.4%、7.8%、2.7%。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发达国家主要依赖的能源是石油资源。结合世界主要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水利水电分别占据着比重的40%、27%、23%、7%、3%。因此,我国在接下来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和世界接轨,大力相应政府各类的绿色发展號召,在能源行业进行大的调整,使其在助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不再产生大量的危害,也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

煤炭产业的供给现状。根据我国政府和相关部委发布的2010-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和生产总值单位耗煤的调查报告来看,我国煤炭市场的整体结构非常不合理。就2010年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全年最高为9%,而实际的中间阶段增长率达到了8.5%,增长率下行阶段的数值则为8.0%;而同年煤炭需求的最高值近33亿吨,中间阶段的需求量最高值达到32亿吨左右的水平,下行阶段的需求量峰值达到了31.8亿吨。对比与2010年,2015年全年我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全年最高为8.5%,而实际的中间阶段增长率达到了8.0%,增长率下行阶段的数值则为7.5%;而同年煤炭需求的最高值近41亿吨,中间阶段的需求量最高值达到40亿吨左右的水平,下行阶段的需求量峰值达到了31.9亿吨。

结合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煤炭总秋凉弹性系数预测法,2010年我国煤炭总值增长最高值应当为32吨,中间阶段增长为31.8吨,增长下行阶段为31.7吨;2015年弹性系数预测单位耗煤中增长最高值为39吨,中间阶段增长率为38.7吨,增长率下行阶段为38.7吨左右。由此可见其产业的供给现状存在严重的产能过程情况,需要从市场结构角度整体调整。

我国煤炭市场结构调整分析

优化产业布局,打破行业壁垒。在我国煤炭市场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政府应当起到重要的规范和带头引领的作用,结合各类政策法规的出台,从而具体地对我国煤炭市场进行宏观的调控,从源头上规范整个市场行为,防止相关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产业布局工作,在煤炭行业的具体业务的实际操作之前做好市场的调整工作,结合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保障政策的制定出台,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向着好的方向迈进。在市场的开发中,必须要从资源获取的角度人手来考虑相关的问题,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禁止其进入煤炭市场,保证整体市场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进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优化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煤炭市场结构向着符合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方向进行调整。对于那些没有资质的小煤炭企业、以及那些污染极其严重的大型单位,我国政府必须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对其进行整顿、关停、罚款,保证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结合我国目前的煤炭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非常多的小煤矿,它们不仅设施很落后,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本为零,丝毫不考虑对于其他环境因素的实际破坏作用。笔者所在的大唐电厂周围就有非常多的小煤炭企业,他们对于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政府及从业机构在对其调整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预测,对其进行自然地淘汰,而不是人为地直接关停。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相关从业者必须严格的落实好安全方面的各项政策,不要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任何形式的人员死伤、爆炸、塌陷等非常危险的情况,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和声誉,对于煤炭企业工人而言也是很不利的。

在实际的煤炭资源加工利用方面,国家和相关从业机构应当加大力度来促进先进的技术推广和使用,保证煤炭市场的技术权威性和先进性,比如在煤炭开发、焦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推广上面,就应当即大力度,对于我国煤炭技术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给予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结合对口的扶持政策和活动,来提升我国各个地区的煤炭使用效率,促进我国煤炭市场的合理有序发展。政府及其相关部委应当加大调查研究力度,结合各地的发展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各类的开放贸易政策,打破各地区间的行政壁垒,保证煤炭市场在整体范围内的正常、有序、均衡的发展,而不是过去优势的地区继续优势、过去劣势的地区继续劣势且其差距越来越大。对于与煤炭行业相关的企业发展,政府和相关从业机构也必须统筹考虑以及仔细的研究,比如煤炭市场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发展,就可以很好的来协调,进而促进双赢的局面出现。

促进煤炭市场企业的整体技术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我国实际的煤炭市场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社会及相关从业者必须牢记这个这条重要的发展理念,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以及进步,进而促进整体产业向着高效、经济、环保等经济新形势的具体要求发展。笔者所在的大唐电厂就在积极的探索相关的技术进步,每年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的研发中,其中对于技术进步的关注力度是最大的。在具体的技术中,煤制天然气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非常重要的好方式,且该方式可以促进煤炭行业和电力行业的融合,实现共赢的局面。在煤制天然气的技术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煤制天然气进行甲烷化工作,这是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的关键。推行煤制天然气的过程可以辅助提升甲烷工艺的实际创新,进而显著的提升甲烷工艺制备效率。

在具体的操作中,首先应当对煤的备料进行初期的拣洗工作,将煤炭中比较粗的杂质给过滤下,其次要将氢气加入到实际的反应容器当中,结合加温设备对其进行加热预备处理,待其中的气体逐步冷却之后再用低温分离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析出。再进行加热使其残渣都自己拍出来。这整理的制作过程中,只涉及到了加热和冷却等基础的工序,相比与各类传统的做法可谓是非常的环保。结合大唐电厂的实际工作来看,这个做法的推广和使用可以为单位每年节约电力约30%,减排约55%,整体的效果非常的顯著。

在煤炭市场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各类新技术的使用来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而保证整体行业发展的有序和平稳、高效。我国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出台更多的政策法规来约束和规范煤炭企业和整体行业,对于技术进步的研发力度,保证整体发展。

优化产运模式,发展安全生产。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对于地质、运输条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些具体约束的阻碍,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所以在具体的煤炭市场结构调整中,我国的政府和相关部委应当加大力度来建设一些基础性的设施,集中对开采情况和运输情况好的地区来规范和集中化处理,对于开采和运输情况较差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勘测。在具体行政手续的审批环节,我国煤炭市场的主管机关部委应当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干预力度。除此之外对于整体安全生产的要求应当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保证工地的实际安全不受破坏、保证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煤炭市场的电子营销 篇7

网络营销是煤炭市场营销十大创新理念之一, 网络营销就是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活动。当今世界信息发达, 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 尤其是营销环节, 形成网络营销。商户在电脑网络上开设自己的主页, 在主页上开设“虚拟商店”, 陈列其商品, 顾客通过网络可以进入到虚拟商店, 挑选商品, 下订单, 支付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商户接到订单就送货上门。同样通过网络顾客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反馈到生产过程中, 这样生产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品味进行生产, 这一方面提高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水平, 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企业产品生产的“互动成本”。网络营销可以促进企业通过网络快速地了解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 节省中间环节, 降低销售成本。我国企业在这方面也应该行动起来, 大力开展网上交易。

2 煤炭网络营销的市场背景及意义

从建国初期以来, 我国的煤炭产品交易主要依赖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此会议原本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产生, 是在短缺经济时期, 为保证煤炭供应而依靠国家计划手段衔接产、运、需三方的一种方式。而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各类物资已由短缺变为过剩, 全国各类大型行业物资交易已走向市场化, 全国性带“订货”二字的交易会目前仅剩煤炭行业一家。

煤炭订货会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买卖双方讨价还价, 它的实质是平衡下达铁路运力计划。由于煤炭产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而用户却分布在全国各地, 国有大型煤矿的煤, 100%靠铁路运输。没有运力计划煤就不能上站装车就不能实现实质上的购销。煤炭交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铁路运输的制约。显然, 这种订货成本极高, 订货效率极低, 完全背离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购销方式,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3 煤炭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国际商贸的重要形式, 是每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必备手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资源世界性优化配置的挑战, 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必须实施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对电子商务进行研究, 实施电子商务可谓当务之急。

3.1 把握机遇, 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管理人员, 尤其是企业领导者, 应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接受新理念、新知识, 改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真正成为企业电子商务的领导者, 带领企业进入网络经济。大型煤炭企业要涉足电子商务必须制定人才培育计划, 技术开发计划, 资金准备计划, 并注意与优势单位的合作。

3.2 深化内部改革, 完善企业流程

全面加强内部建设, 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 以增加管理幅度, 切实构建扁平化网络式组织体系, 增强企业活力, 适应电子商务对企业机制的高效要求, 为大型煤炭企业成为互联网企业打下基础。通过考察企业发展过程的发生、发展和终结, 确定、描述、分析并分解整个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重构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 切实实施企业流程再造 (BPR) 和制造资源计划 (MRPⅡ) 。为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全过程的高效管理和控制, 做好技术、管理等基础性的准备工作。

流程再造和优化要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 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设计技术 (CAD) 、信息技术 (MIS) 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和管理上的职能的集成优化, 以打破传统笨重落后的职能型组织体系。尤其非煤产业, 其流程再造的成本、技术和体制障碍相对要低, 应有计划、有重点实施, 并通过试点推广来降低操作风险。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流程重组、优化和信息集成, 支持技术集成, 进而由技术的集成进入经营业务、人和组织的集成, 最后达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优化运行。使大型煤炭企业的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3.3 明确战略思路,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明确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目标, 将组织发展与体系建设融入信息系统之中, 使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现代化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以构建企业内部互联网 (Intranet) 为核心, 把办公自动化 (OA) 和企业资源计划 (ERP) 与各单位局域网的整合放在首要位置。使企业内部决策信息、业务资料的传递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使人才、资金、存货、供给和市场体系优化配置、整体协调, 高效有机地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竞争力以信息系统为媒介和纽带, 将信息系统的职能渗透到各个部门以提高信息系统的效果, 并将各部门职能有机协调, 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使整个企业沟通顺畅、政令统一、反应敏捷、运营高效和有序发展。构建、整合和完善信息系统, 在领导支持之下, 科学地组织开发队伍。领导的有力支持, 中国企业的特色, 就是我们常讲的一把手工程, 许多失败的系统实例也恰说明了这一点:管理者不能只当旁观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的战略性系统, 主要领导者最清楚企业的问题, 最能合理地确定系统目标, 可以说他们的参与是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应有各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系统组, 但必须以本企业人员为主, 这样既可以摆脱主观偏见, 吸收新鲜思想, 又可面向具体业务使系统高效而切合实际。

3.4 精心规划, 适时适度出击

3.4.1 实施内部商务电子化, 探索大型煤炭企业电子商务之路

针对大型煤炭企业实体多, 内部交易复杂, 合理规划。依托内联网 (Intranet) , 开发企业内部交易的电子商务软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形成良性、透明的内部电子市场。在减少内耗, 降低成本和费用的同时, 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要全面规划重点出击在产业内先搞试点成熟一个推广一个, 使系统由企业再到集团。在合理科学的构架下, 夯实基础、有序发展, 以形成安全、高效、方便的电子商务体系。以虚拟的市场平台连接内部各交易实体;信息发布使商品、服务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 为交易双方提供对称式的信息共享。在完善的CA认证、资信查询和内部交割制度的支持下, 各方透明操作、安全交易, 物流体系及时给予运输和配货支持。

3.4.2 聚焦BtoB, 加入GTW, 构建国际化集约化的网上商务体系

面对当今网络活动的虚亏, 大型煤炭企业要保持清醒头脑, 制定务实而又不失时机的网络运作计划。在对自身情况、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和开发力量等方面做全面可行性的分析论证之后, 通过与国内和国际具有成功电子商务开发经验的集成商合作,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 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时, 不仅要满足软件功能的使用, 还要在可靠的安全认证体系下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使企业在提高技术实力的同时, 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以此来规避软件升级和产业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市场反应和竞争实力。

限于中国市场的资信现状和交易结算方式, 发展电子商务大型煤炭企业应集中力量实施BtoB模式。针对企业主要产业的供应链, 进行信息、资金、物流和资信方面的分析, 在上下游寻求具有较高资信和长期合作价值的供应商和销售商, 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实现企业间的业务协作和电子商务。以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 并通过网络手段构筑战略营销联盟。针对GTW的规则、标准、规章和商业惯例作细致研究, 做好加入GTW的准备工作。通过进入这个全球化、开放、安全、规范的大市场, 降低企业的国际贸易成本, 将企业推向世界平等竞争的经济舞台, 为构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铺平道路

摘要:煤炭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主要为企业间的贸易活动即B2B形式。根据煤炭企业的现状及营销形式, 电子商务的内容可包括客户管理、商品信息发布、网上订货、网上结算、网上支付、信息服务等过程。

关键词:煤炭,煤炭企业,电子营销

参考文献

[1]段建军: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9) .

[2]梁晓玲.计算机技术在煤炭产业物流业的应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4 (1) .

[3]李跃贞.加快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4 (3) .

煤炭交易市场 篇8

2 0 0 8年以来, 煤炭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上演了过山车行情。2 0 0 8年8月份前, 煤价不断创出新高, 市场需求日趋亢奋;但9月份以后, 市场急转直下, 价格大幅跳水, 销量逐月减少。2 0 0 9年煤炭行业的运行表现在煤炭市场需求回升、原煤生产增长加速、市场煤价小幅波动等方面好于预期, 保持了供需基本平衡的弱势运行状态。总结煤炭市场价格变化的原因, 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 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

受到国内外经济进一步减速的大环境制约, 2 0 0 9年主要用煤行业钢铁、电力等都在低位运行。钢铁行业, 虽然钢材需求增长强劲, 但主要是中小型钢厂的中低端产品畅销, 大型钢厂则普遍亏损或微利经营;电力行业, 全国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4 8 3 9小时, 比2 0 0 8年同期降低4 6小时。总体看, 主要用煤行业需求同比萎缩, 煤炭产能释放过快, 煤炭产品形成过剩。进入2 0 1 0年, 煤炭用户紧缺程度从年初的轻工建材煤, 到3、4月份的电煤, 再到5-8月份的精煤以及9月份以后的电煤, 以及1 1月份以后煤炭市场的全面紧张, 市场需求不断转换, 频率高, 振幅窄, 变化快, 给煤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调整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二) 资源供给的影响。

2 0 0 9年, 随着煤炭市场高频波动, 为了保内需增产值, 国有大型企业煤炭产能迅速释放, 内蒙、陕西和神华产量大幅增加。同时由于运力相对宽松, 蒙西、宁夏等西部优质煤炭资源通过秦皇岛大量进入华东、华中市场, 对包括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地热值煤炭市场冲击不断加大。同时, 由于安全生产和资源整合的影响, 山西部分地区煤矿生产受到阶段性影响限产停产措施也造成资源供给的波动。

(三) 运力资源的影响。

煤炭作为大宗产品, 受铁路运输格局变化影响较大。2 0 0 9年, 由于铁路运行机制改革和机车大量报废、政府的限制, 同时受资源和煤质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铁路运输运力资源与用户需求、煤炭资源之间不相匹配, 阶段性的对煤炭销售造成制约和影响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外省用户去向屡屡受限, 加大了煤炭销售的不均衡性。

二、大型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

国有煤炭企业目前营销工作的现状。国有煤炭企业虽已走向市场多年, 但对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产销工作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仍有待改进, 一是观念滞后。缺乏品牌、精品意识, 不注意产品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调整和品种开发, 单纯追求产量。二是缺乏营销的长远规划, 供应结构不合理, 存在一户独大的问题, 应对危机的能力较差。企业内部只有产业发展规划、产量和产值增加计划, 没有具体的中长期营销目标和营销方略。三是服务质量不高。缺少全过程监督和服务, 存在亏吨、质级不符、办事环节多、交货不及时等现象, 信息反馈缓慢, 整改不及时, 信誉度不高等。

三、大型煤炭企业采取的对策

大型煤炭企业如何科学应对煤炭市场价格变化对企业自身造成的冲出, 减少大型煤炭企业经营风险, 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 建设销售信息网络。

大型煤炭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 掌握经济发展的时段变化, 密切关注国家经济促进计划对市场的影响, 准确把握相关行业的变化趋势, 实时掌握兄弟企业的相关动态, 以及煤炭品种、销售区域的煤炭信息。做好销售信息的通报和反馈工作, 对从各种途径、各种层面收集的信息, 经过对比、加工、分析后, 将分析结果以专题报告、会议发言等方式汇报等方式及时反馈, 使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为大型煤炭企业转变营销战略、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充分信息保障。

(二) 确定战略规划。

企业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 它不是指某一项技术上的优势, 它需要支撑企业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有占据竞争优势的能力。这项目标的实现, 必须建立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战略规划是长期的, 它对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都有着规划,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 根据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变化, 对战略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核心技术要有转换的准备和能力, 只有这样, 企业才真正地具备竞争力, 才能占据市场优势

(三) 建设运输经营系统。

运输作为纽带和中枢, 连接着生产厂矿和终端用户, 既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又要保障用户的及时供应。在煤炭市场用户需求和资源供给高频波动的情况下, 运输的及时性非常重要;在保障运输的及时性、合理性情况下, 通过运输调运稳定煤炭价格, 增加煤炭销量, 提升经济效益, 适应市场的高频波动, 实现市场、产品、运力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是大型煤炭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加强与铁路局的合作, 通过铁路运输的去向保证, 抢占、渗透和巩固市场, 放大区位优势和运输优势, 增强公司的市场控制能力。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旺、销售前移的特点, 合理配置资源和运输流向。三是在运力安排上, 重点做好轻工建材用户、市场用户、近距离优质电力用户的运输保障工作, 均衡发运, 保证生产需要。四是坚持路、矿、港航一体化, 充分利用港口资源, 搭建双边、多边贸易平台, 稳定上下游企业多项目供应链。

(四) 努力降低成本, 强化经营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最终的竞争是先进生产力的竞争, 是生产效率的博弈。在经济高涨时期, 成本高低是企业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在经济紧缩时期, 成本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平煤要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 将降低成本作为提高竞争力、决胜市场的的关键环节。要大力降低采购成本, 强化比质比价采购。积极利用国家有关政策, 统一制定方案, 盘活闲置资产, 加速困难企业变现工作。要依据科技进步和装备升级,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制约瓶颈, 加快工艺优化, 实现原辅助材料低成本替代, 形成成本领先优势。

(五) 建立快速价格决策机制。

市场经济最灵敏的信号就是价格。企业根据市场对不同煤炭产品的需求情况灵活调整产品价格, 稳定整体市场份额, 从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针对高频波动的煤炭市场, 公司在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全面充分收集分析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走向预测和用户需求, 结合公司的产品品种和质量情况, 建立快速的价格决策机制, 按照“优质优价、低质低价、平稳运行”的价格制定原则, 通过市场招标发现价格综合平衡确定价格, 完善价格决策环节, 缩短决策反映时间, 充分贴近市场、领先市场, 实现效益最优化。

(六) 积极调整市场和产品结构。

在户型结构上, 针对全球经济萎缩、需求下滑的趋势, 公司调整优化户型结构, 由高端市场逐步向中低端、生活必需品企业推进, 适度减少战略用户的市场比例, 中低端产品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在区域结构上, 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 努力扩大市场边缘, 寻求资源、产能、运距比较集中的临界点, 发展百万吨级焦化企业, 加快华北、西北、华东地区新兴市场的开发和发运力度。在产品结构上, 公司紧扣市场需求, 把握市场脉搏, 积极开展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加大洗动力煤、主焦煤等优质煤炭生产, 提高煤炭质量, 减少高硫低质煤的产量, 多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煤炭促进高质高价产品进入市场, 以优质资源巩固市场份额保证产销平衡, 维护公司效益。

(七) 建设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煤炭交易市场 篇9

1 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形式

我国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以地区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区域格局:西部自给区域、中部调出区域和东部调入区域。煤炭资源的供需与区域经济、环境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不到。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主要体现为:北京、上海、江浙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2以上,但这些地区对煤炭资源的储备只有全国煤炭资源储备的5%;而西部地区的年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煤炭资源的储备却占全国煤炭资源储备的60%。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极大地制约着煤炭的开采,西部地区经济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较低、水之源缺乏,但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富集却占全国煤炭资源的70%以上。由于西部地区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影响,导致煤炭资源的开采十分的困难。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人口分布呈现逆向关系,使得煤炭资源的使用需要跨地区的运输,这极大地增加了煤炭的价格,也加剧了煤炭资源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发展。

2 我国煤炭需求的市场分析

2.1 我国煤炭的需求状况

我国经济在刚步入二十一世纪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都较快,新的消费体系逐渐建立,城镇基础建设对重工资源的需求也增多。该时期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总体在增长。对此煤炭产业在“十一五”规划当中着重提出:针对新经济时代,要加快调整煤炭市场的架构,加大对煤炭开采和清洁利用等技术的攻克。同时,对未来几年的全国煤炭市场的需求做了预测,这对煤炭生产、安全和矿区环境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从2005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费进入了新的增长周期,就2005年我国煤炭的消费总量有22亿t之多,同比增长了12%;2005年到2009年间,煤炭资源的消费总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行业对煤炭资源消耗总量的排名当中,排名第一的是电力行业,其次分别为钢铁、化工和建材三个行业。在2009年之后,由于各类新型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世界各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都有明显地减少。

2.2 我国煤炭需求市场的基本架构

我国对煤炭的消费市场主要以发电厂、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为主,长期以来,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对煤炭的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走势,发电厂和西部地区的供暖等方面对煤炭的需求呈缓慢增长的走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消费架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的要求都有所提升,煤炭资源的消费收到较大的遏制,而主要是用于火力发电的消耗。由此可见,我国煤炭能源消耗的架构,正在由煤炭直接的消耗转变为电力消耗。

2.3 影响煤炭需求的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能源的生产和消耗之间是相互交联的关系,因此国民经济水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市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架构的不断发展,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逐渐增多,高能耗、高污染等产业或技术会被逐渐淘汰,这将促使市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减少。

新型能源、替代能源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导致能源消费架构的变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能源和他带能源被开发利用的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如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正在被广泛使用。与煤炭能源相比,新型能源具有低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导致对高能耗、利用率低的煤炭资源的需求在逐年减少。

3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及价格的分析

3.1 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分析

在1995至2005年间,我国煤炭的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然而在1995年前、1998~2005年和2009年后皆出现了需求量(消费量)低于产量的情况,需求量与总产量的差值12000余万吨。通过对煤炭需求量与产量的预测,可得到正确的变化趋势。即中国的煤炭产量与需求量在2020年前,将出现持续增长的状态,与此同时需求量将略高于需求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确保煤炭供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给予以下几项方案予以参考:(1)减少煤炭需求。为使得煤炭的需求量得以下降,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研发出新的生产技术与节能技术等;(2)使用替代能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次性能源的使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例如,石油、天然气等,这些能源分担了部分煤炭的使用。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型能源正得到开发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这些新型能源能够的减缓煤炭的使用。由于一次性能源与新型能源的替代使用,煤炭的供需关系逐渐走向平衡。

3.2 煤炭的价格分析

供给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则为: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可知,商品的产量与价格应为同等方向变化,然而依据相关数据可知,部分年份存在差异。在2005年之前,绝大多数的价格弹性系数均在1以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煤炭价格由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对煤炭供给的影响较大;煤炭存量与其生产能力的制约,导致其产量对其价格无法产生较大的影响。在2005年后,煤炭的价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表示煤炭价格初步实现市场化,其价格能够较好的反应市场的供需情况。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公式为:需求弹性=需求量变动率÷需求价格变动率。从经济学原理可知,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普遍呈现出反向变动。从相关数据可知,除部分年份外,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基本符合反向变动,即使出现部分煤炭价格上涨的现象,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以及反增不减。这就表示出煤炭的需求不具备价格弹性,起价格的变法无法大规模的改编煤炭的需求。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的价格不被市场机制所影响,其价格普遍偏低。

4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建议

4.1 加强煤炭资源开采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煤炭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管理方式需得到进一步的改进,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管理的新型模式。实现煤炭的战略储备,对于部分特殊煤种实施保护性开采。对煤炭的开采加以规范,完善煤矿基本建设的管理体系,杜绝煤炭过剩的情况发生。煤炭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绝不松懈,制定煤炭及煤矿的经营注入制度。

4.2 提升煤炭的开采技术水平

引进先进的煤炭开采技术以及相应的开采设备,实现矿井的高效生产。对于煤矿开采设备而言,需逐渐实现煤矿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对于陈旧的设备以及落后的开采技术,应果断淘汰。对煤炭开采的技术方法加以改进,提高开采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以及开采设备的安全性。为确保煤炭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则需要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科技的不断创新。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实现煤炭资源回采率的不断提升。

4.3 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

提倡资源节约,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实现能源的节约,就必须走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之路。在提倡节能环保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介入,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扶持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大研发力度。

在对煤炭使用的过程中,需对相应企业与个人加以引导,实现煤炭使用的合理、节约与高效,逐步缓解现阶段煤炭供求不平衡的情况。通过先进的科学设备与技术,较少煤炭使用量与使用效率。制定相应的煤炭节约政策、法规与政策,同时结合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全面的煤炭节约措施,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

加强新型能源的使用与开发,逐渐减少煤炭的使用。在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开发石油与天然资源,使其在一次性能源使用中比例不断增加,最终形成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优质能源使用比例的提升。加大水电以及核电的发展,逐步减少使用煤炭发电的状况。在国家发面,需重视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建设加以扶持,例如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5 结语

为确保煤炭产业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须妥善解决该市场的供需矛盾。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将对煤炭资源的供需平衡起到调节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依靠国家对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中,需要将煤炭需求与供给的科学预测作为调控的依据,以此确保我国能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瑞峰.中国煤炭市场分析与研究[J].煤炭工程,2013,01.

[2]徐进亮,常亮.中国煤炭市场现状剖析与国际煤价走势研究[J].资源与环境,2013,10.

[3]郑欢.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4,04.

[4]吕志虹,许良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及应对方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4,07.

[5]王永光.中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牛、熊”交迭的煤炭市场 篇10

关键词:牛、熊交迭,煤炭市场,走势

2012年年中, 面对着煤价连续数周下跌, 部分企业亏损。关于“煤炭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论断也层出不穷, 煤炭行业是否已进入整体行业的经济拐点?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数据,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判断。

一、国际煤炭价格与国内煤炭价格的历史走势比较

自1993年后, 中国煤炭价格开始市场化。国际煤炭和原油期货价成为影响国内煤炭价格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国际煤炭市场的风向标澳大利亚BJ现货交易价格。国际煤炭和石油价格均是从2003年开始快速上涨的, 2007—2008年7月达到顶峰, 这与国内煤炭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出口煤炭贸易, 使得国内煤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价格的影响。特别是在2007—2008年间, 由于市场需求加上投机炒作资金的推动, 国际原油期货和煤炭价格出现了暴涨暴跌的走势, 直接引发了国内煤价的暴涨暴跌。

笔者依据黄金分割理论的原理, 对澳大利亚BJ现货交易价格以及秦皇岛煤炭价格的走势图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 引发了2008年7月份以后煤炭市场从高位向下急剧的暴跌。2009年初下跌的低点已显示其向下的严重技术破位, 昭示着煤炭市场长期向上的趋势已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长达10年的黄金牛市也将告以结束, 预示着煤炭市场从此将步入漫长的“熊途”。2009年之后, 中国国内在4万亿投资的刺激下, 煤炭价格后续走势虽然也出现V型反转, 但其反弹的高度已难以突破0.618这一技术位置的压力。2012年以来, 随着投资刺激的消退, 宏观经济下滑, 煤炭价格又开始不断回落寻求探底。

二、煤炭供求决定价格

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因素。煤炭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类大宗商品, 同样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因此, 要研究煤炭价格走势, 就要从煤炭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经济增长决定煤炭需求

拉动煤炭需求增长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增长。大部分专业人士对经济增长分析普遍采用GDP增长率, 但考虑到国内GDP统计的种种弊端, 选取了与经济增长联系最为密切的发电量的数据。

从煤炭和电力消耗增长率得走势图可以观察得出以下规律:

(1) 煤炭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化与电力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2) 煤炭消耗量变化比发电量的变化更为剧烈。

通过以上走势图可以看出, 煤炭消费量与发电量 (宏观经济) 的增长速度关联度比较高, 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 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行业的景气程度。

2. 固定资产投资是煤炭供给的重要因素

煤炭供给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新增煤炭产能的增加, 即新煤矿的投产, 或老煤矿通过技改提升产能, 这一切均可以通过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率反映出来。

将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结合前文煤炭价格和煤炭消耗量走势可以看出:

(1)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煤炭消耗量和煤炭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只是变化幅度更大一些。

(2)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滞后于煤炭消耗量的变化。

从2002年开始,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开始进入上升阶段, 由慢到快。2003年煤炭消费量大幅增长23.88%。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带动下, 2004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257.53%, 其后的几年, 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 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由于新煤矿的建井周期一般都在2~3年, 老煤矿技术改造提升产能也需要1~2年, 实际产能和市场供给一般会滞后于固定资产投资两到三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 由于社会煤炭消耗量大幅增长, 短时间内无法补充足够的煤炭供应量, 煤炭产品供不应求, 煤炭价格也就自然快速上涨。

3. 成本间接影响供给

成本的增加虽然并不能直接影响煤炭的价格, 而是通过影响煤炭的供给来影响价格。价格低于成本, 煤矿陷入亏损, 自然就会减少投资, 甚至于停产, 以减少亏损。当供给减少到一定程度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价格又开始上升。价格高于成本, 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 自然会加大投资, 供给自然会增加, 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出现了供过于求, 价格又开始下跌。

2001—2008年, 全球经济处于一个高增长和高通胀周期, 伴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涨, 国内的物价也一路上扬, 原煤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大幅上升, 导致原煤直接生产成本快速增加。与此同时,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法规, 增加煤炭行业的各项税收。全国煤炭企业的平均吨煤生产成本由2001年的110元上升到2008年的311元, 上涨幅度为183%。

虽然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煤价跌幅巨大, 但与目前的成本相比, 还是有一定的赢利空间, 因此, 可以预测, 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仍将持续, 如果经济在短时间内不能复苏, 那么煤炭价格就没有上涨的动力, 甚至会持续下跌。

4. 政策性停产影响区域内煤炭供给

煤炭行业作为高危行业, 特别是大多数从事地下开采的煤炭企业,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重大伤亡, 社会影响非常恶劣, 国家对煤矿安全事故一直以来极为重视。如果发生一次重大煤炭事故, 该区域的大部分煤矿都会被强制进行一段时间的停产整顿。由于煤炭行业的地域性较强, 这种停产整顿在短期内会严重影响该区域的煤炭供给, 进而影响到短期内煤炭的价格走势。但该因素对煤炭供给乃至价格产生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 也是局部的。中长期来看, 决定煤炭价格走势的仍然是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需求。

三、未来煤炭价格走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影响煤炭价格走势的因素有很多, 但最根本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对煤炭的需求。

2007年从美国开始的次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在2008年下半年达到高潮。金融危机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国家大幅削减消费支出, 也极大地打击了中国的出口加工业。为应对经济衰退, 2008年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总体上依然无法改变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整体趋势。从2012年上半年全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来分析, 经济虽然有所回升, 但出口仍然低迷。与煤炭、电力相关的钢铁、有色金属价格虽然有所回升, 但各行业的产能过剩仍然很严重, 这就给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 也就决定了煤炭需求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大的增长。

同时, 由于前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保持在较高的位置, 2007—2008年的平均增速为28.7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 215亿元, 按照吨煤400元的投资额计算, 将新增产能10亿吨, 这些产能也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集中释放。

产能增加而需求没有改观, 因此, 可以判断煤价继续向下的压力非常大。

对长周期煤炭价格的判断:宏观经济长周期下行, 投资不再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 而且即使继续投资, 相应增长的边际效应也会下降, 毕竟现在盘子是越来越大。从这方面来看, 煤炭需求再要想像2009-2010年那样实现V型反转可能性不大了。

从煤炭供给方面来看, 投资增速持续在23%~30%, 未来2~3年煤炭产能还会继续释放, 这已是确定无疑的, 煤炭产能过剩会越来越明显。

价格回落会有区间震荡, 但V型反转和牛市疯狂过后都将成为煤企一段美好的回忆了。成本是价格支撑的底线, 估计在300~400元一线, 可以看作底线, 一旦达到亏损, 煤矿自然减产。

另外国际煤价也会影响沿海电厂的选择, 2012年1—8月我国累计煤炭进口达1.85亿吨。1.85亿吨的进口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煤炭进口量。据海关总署统计, 2011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 全年共进口煤炭1.824亿吨, 同比增长10.8%。进口量的增加将来会是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作为煤炭消耗的最大电力市场, 由于美国页岩气的技术革命, 逐渐在改变着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 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也将长期压制着煤价的上行。

以上分析均表明煤炭市场的价格趋势, 可以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市场走“熊”的概率偏大。市场是残酷无情的, 它以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在运行,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所转移。现实面前, 只有理性地认识煤炭市场, 沉着冷静地面对市场的变化, 才是煤企的正确选择。

作为煤企, 随着煤炭市场的变化, 要积极的做好“过冬”的准备。一方面要加快回笼资金, 压缩、减少各方面的开支, 开源节流, 想尽办法保证职工的正常收入。另一方面, 也要积极地应对市场, 加强质量意识, 树立企业的质量品牌, 依靠质量占领市场, 扩大市场的销售份额, 从而谋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浅析煤炭市场供需特性与营销策略 篇11

【关键词】供需特性;营销理念;营销策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收益率取决于其市场供需特性。企业只有根据产品的供需特性,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合理组织生产销售,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

本文从分析煤炭产品市场性质、供需特性着手,谈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煤炭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策略。

1.煤炭市场主体

1.1煤炭产品用途

煤炭是一个一次性不可再生资源,属大宗特殊性的原材料产品,其特点是生产相对容易,用途广泛,初加工度不高,产地获益较低,在流通领域内不断升值。煤炭产品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在市场上始终处于非短缺性。只要价格高于成本,其供应量就会增加,市场上量价波动性较大。

1.2煤炭用户

煤炭产品的用户属于广泛分散的非特殊性用户。它是涉及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的产品。需求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是火力发电、冶金、建材、煤气化和煤化工等。但购买企业集中度不高,属于较为零散的分布,尤其广大民用用户极其分散,基本属于完全发育的市场模式。

1.3煤炭供应商

煤炭产品供应商是分散的、非垄断性行业业主。供应商集中度比用户集中度高。煤炭企业是一个高投人,低回报,且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行业。这决定了其投入主体大部分为国有大型投资企业。这一块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但在市场经济初期,经济快速增长,煤炭需求急增,煤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格局,导致了煤炭企业投资主体分化和多样化,出现了许多乡镇和个体煤矿企业。

2.煤炭产品的市场需求特性

由于用户、产品、供应商的特性各有不同,情况错综复杂,所以煤炭产品市场需求特性准确定位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不但要把握用户、市场和供应商本身,还要了解国家政策走向。假如煤炭产品具有非短缺性、用户的分散性,供应商也是多样化的.且生产容易,产量无限制,那么其价格随市场供应量的增加而降低,具有完全市场特性。

其中P—煤炭市场价格指数;Q—煤炭市场产品供应量;P2—最高价格;Q2—最高价格时煤炭供应量;Pb—市场饱和时价格:Qb—市场饱和时需求量;Pc—煤炭市场成本价;Qc—市场饱和时,超量供应量。

煤炭市场按照上述需求特性曲线运行,那么早晚会出现供过于求,即供应量Q达到或超过社会对煤炭的总需求量Qb,而价格会下降到Pb;如果供应量继续上升至Qc,价格则低于成本价Pc。此时部分企业出于亏损,可能退出市场,使煤炭供应量减少,价格小幅回升。反之,如果任何企业都不退出市场,产量过剩。将导致价格一降再降。由于社会煤炭消耗量一定,剩余煤炭便销不出去,成为供应商存货,或堆积于中间商码头,或存积于需求商的场地。各种市场扭曲现象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大中型煤炭企业属高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行业,难以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自我调节供应量,更无法马上退出市场转产,而小煤矿以极少的投资、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向社会倾销低价产品,他们总是有利可图,也不会退出市场。因此,煤炭市场无法按价格规律很快自我调整,自我完成资源的分配,最后不得不靠政府干预。

综上所述,煤炭产品市场特性大致为;在国民济快速发展期,煤炭供下应求,出现短期量增价的局面,随着煤炭供应量增加,价格稳步下降,煤炭产量继续上升,达到或接近社会需要量,价格下降至Pb。但由于市场容量较大,吸收部分新增煤量,价格并未急剧下降,但接近或达到煤炭产品社会平均成本价时,随即市场饱和,价格急剧下滑。基本符合完全市场特性。

3.煤炭企业应树立先进的营销观念

3.1树立需求导向的营销理念

从目前煤炭市场情况看,煤炭产量实际增长水平大于消费增长水平,生产总量长期过剩,煤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生产—开发—销售”转为“需求—开发—生产”,认真研究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组织生产,以销定产,树立生产与营销一体化的营销理念。

3.2树立品牌营销的理念

转变在原料市场无品牌、无广告的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煤炭质量管理,从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出发,扩大服务事项、延伸服务内容,实行销售、财务结算,发运“一条龙”服务,简化客户购煤手续,满足用户定点定矿发售要求,保证外运煤的质量,数量经得住用户的认可和检验。建立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体系,把煤炭销售变为全方位的能源服务,逐步形成知名品牌。

3.3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及绿色理念的兴起,要求煤炭企业的营销理念从“灰色营销”转向“绿色营销”,从“用户满意”转向“公众满意”。要注重用户观念,绿色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有效统一。煤炭企业要加大洗选加工力度,积极开发低硫分低灰分、高燃烧值的绿色煤炭,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积极探索网上营销

网上营销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活动,是对传统商务的一种变革,它对于企业扩大销售,减少销售环节,降低成本,消除结算违约行为,提高经济效益,杜绝欺诈现象和盘活资金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随着中国煤焦数字交易结算中心的运营,三晋媒焦企业贷款回收结算“触网”,真正实现了“网来网去”。目前山西已有10余家特大型用煤企业进入“煤焦网”,实现交易额已达2400余万元。

4.煤炭企业所需遵循的营销对策。

4.1产品定位策略

确定目标市场,进行产品细分,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差别赢得用户。首先根据市场的不同,确定产品销售区域;其次,进行市场细分,有针对性的进行销售;第三,认真分析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

4.2市场占有策略

坚持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营销策略。产品质量一定要以符合用户的需求为标准,要保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要稳定主要用户和主要市场价格。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采用直销、代理、联营、易货贸易等方式,建立起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网络。

4.3价格策略

坚持量大从优,现款优惠、特户特价等既统一又灵活的价格机制。可以采用随行就市,适当降价,制定最低限价政策,对中间环节经营煤炭实行全额预付制,调一整企业内部价格关系,提高重点定货合同以外的销售价格,体现重点定货的优胜,借以占领供需主渠道和重点用户市场,与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稳定企业的长期效益。

5.结语

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篇12

关键词: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进入与退出壁垒

一、中国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全国大约有40个煤矿企业,200处矿井和少数几个露天煤矿。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煤炭业开始走上振兴之路。八十年代中期,政府提出了“有水快流”的发展方针,从而形成了中央地方一起上,大中小煤矿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格局。1990年,全国煤炭产量突破10.8亿吨,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1992年以后,我国煤炭业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变,逐步取消计划分配和国家定价政策,实行价格放开和市场调节。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小煤矿发展过快过滥,煤炭供大于求,导致国有大矿能力大量闲置,市场集中度过低。1998年起,国家开始对中小煤炭生产进行生产安全等方面的整顿,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煤炭的生产结构。目前,我煤炭市场已经形成了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乡镇煤矿三分天下的格局。

二、中国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2.1市场集中度的涵义

市场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 (通常市前四位或前八位) 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是衡量某一市场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的指标,反映着该市场的寡占程度。

2.2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指标分析

图1显示了1990年至2003年,我国煤炭业集中程度的变化:(见图1)

1、1990年至2003年,我国煤炭市场CR4一直低于15%;1990年至2000年,CR8一直低于20%,这说明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过低,市场上竞争主体较多,每个竞争者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这对于煤炭这种能源行业而言,不利于形成整体的竞争力。

2、1990-1995年,煤炭产业的集中度一路走低,CR4由1990年的7.55%下降到1995年的6.52%,CR8由13.08%下降到11.20%,这主要是因为,这时期是煤炭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初期,竞争是分散的,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大量新企业进入,而主导企业产能的增长相对而言又是迟缓的,必然导致煤炭市场集中度随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3、1996-1998年,市场集中度微幅上扬,CR4上调0.35%,达到1998年的7.27%;CR8上调0.77%, 1998年达到12.45%。这在总产量起伏波动中市场集中度能够持续增长,表明数家大型企业在中国煤炭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开始有所显现。另外,由于煤炭市场从供不应求转为供大于求,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国民经济由以往的“以煤定产”转变为现今的“以销定产”,也表明我国煤炭市场开始向整体成熟化迈进。应该说,这一时期中国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的小幅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力作用的结果。

4、1999-2003年,市场集中度急速上升,CR4由1998年的7.27%上升到2003年的14.7%, CR8也由1998年的12.45%升到2003年的21.80%。表明落后企业被强制性淘汰,竞争个体减少,优势企业迅速壮大。

三、中国煤炭产业产品差异化分析

3.1产品差异化的涵义

产品差异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向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利地位的目的。

3.2煤炭产业的产品差异化指标分析

一般来讲,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例如煤种、品种的不同。而这些性能差异 (如煤灰、发热量、含硫量)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产品的品牌效应弱。

二是由于企业销售条件的不同所引起的产品差别,如煤矿的地理位置便利,往往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是否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否免费送货、供货及时程度、订货成本高低、售后服务状况以及管理煤炭销售的工作人员待人接物的方式、工资效率的高低、公平交易的信誉等,这些因素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被称为产品的附加利益。

三是购买者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这是由于购买者拥有不完全信息、或煤炭企业通过加强顾客的产品忠诚度,从而使顾客在心理上相信一些企业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偏好,这是一种购买者主观概念上的产品差别所形成的人为差异。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煤炭生产厂商向用户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煤矿所生产的煤炭产品本身的差别如煤种、品种不同。但从煤炭产品实体本身或内在质量特性上来看,其差别并不是很大甚至微乎其微。原煤仍然是各类煤炭企业的主力产品,在同一矿区的相同煤层,煤炭的质量是天然形成的和基本一致的,不会因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因而不同煤炭企业的之间的产品差别较小,难以形成垄断。

四、中国煤炭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4.1进入壁垒及构成因素

进入壁垒,是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

4.2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从理论上讲,煤炭产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煤炭产业应有较高的进入壁垒。首先,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较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投资。无论煤炭生产还是煤炭运销,都需要一定的专属设备、设施及较大数额的流动资金,大规模投资增加了筹资难度,从而形成了市场进入的资本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其次,煤炭生产受资源限制很大,某企业一旦拥有了一定范围的煤炭资源开采权,就应制约其他企业进入这一范围。另外,煤炭企业相对稳定的用户要求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较为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

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其进入壁垒表现较为复杂。

第一,不同时期的不同煤炭产业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进入壁垒。80年代初,煤炭企业项目的审批、投资规模、开工建设、技术先进程度、回采率要求、税收计划、招工计划等都有严格的限度,政策性进入壁垒较高。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提出的煤炭产业要“有水快流”政策,国家对于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大幅降低,促进了乡镇中小煤矿迅速进入煤炭产业并发展起来。1994年政府又提出了“扶持、整顿、改造、联合、提高”的十字方针以促进乡镇煤矿的发展,中小煤矿的进入壁垒进一步降低。虽然后来采取了一系列行政及法律措施限制小煤矿的发展,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为了支持地方煤矿在进入市场的竞争中不致淘汰,地方政府不但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而且以分割市场的手段进一步降低进入壁垒。

第二,不同经济类型的煤炭企业进入或退出煤炭产业的自由程度不同。国有煤炭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高于地方、乡镇和个体煤炭企业。由于煤炭开采成本受煤层埋藏深浅以及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在一些煤炭赋存条件好的地区,开采规模要求不高,既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工艺要求,也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产品差别主要取决于资源的自然品质,通常不会因为生产率的高低、生产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加上小煤矿灵活机动的经营方式,国家对其在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也没有严格政策和监督制度,使其少承担了大量的外部成本,只要投入少量资金即可出煤并赚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规模经济和必要资本量没有对小煤炭企业的进入产生阻碍作用。

由此可见, 我国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很低的。

4.3退出壁垒及构成因素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欲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的状况。

4.4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极高,尤其国有煤矿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1、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太强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强。在煤矿的固定资产中,井筒占了很大的比重 (国有重点煤矿井筒要符合一定要求,造价更高) ,如退出煤炭生产,几乎毫无用处,矿山的专用设备也很难改作他用,因此煤矿从煤炭生产退出转移到其它产业的话,其转移成本 (或称沉没成本) 太高。其次,是劳动力资源的专用性也很强,操作工人从事其它产业的难度很大。而且我国许多煤炭企业处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煤炭企业退出后,劳动力重新安排工作的训练费用和转移费用很高。

2、煤炭产业的无形退出障碍巨大

一是来自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阻力。政府上各种煤矿项目就是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和解决就业等问题,如果煤炭企业因经营不好或亏损严重要退出,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安顿企业职工、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都会加以劝阻甚至用行政命令施加影响。二是来自银行的阻力。国有重点煤矿整体上亏损,向银行举债严重,实质上把很大的经营风险转移到了国有银行,转化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如果国有煤矿要以破产、兼并和拍卖等方式退出,银行贷款极有可能无望收回,银行的显性损失可能很大。所以,银行并不希望国有煤炭企业退出。

3、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法律调整滞后

企业的退出缺乏法律依据或保障,使得兼并、破产、转产等退出办法无法正常实行。

从以上分析可知,煤炭产业属于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产业。一方面,进入壁垒过低,使得企业很容易进入,甚至连低效率、竞争力不足的企业也轻而易举的进入,使得行业内生产能力过剩,另一方面高的退出壁垒使得市场无法通过竞争机制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造成低效率的企业在产业内积累蔓延,为了求得生存,企业之间展开残酷的竞争,最终形成过度竞争的态势。

五、结论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竞争者数量众多。煤炭总体价格是由市场供求水平决定的,单个企业的行为改变,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比较小。第二,产品差异性较小。第三,行业的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大。第四,煤炭行业的整体效益比较差。整个行业呈现出明显的过度竞争态势。

参考文献

[1]、植草益.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范中启, 严霄蕙.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及其成因.统计观察, 2006年4期:76

[3]、赵海勇, 谭劲松.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4期:29-30

上一篇:经济学分析下一篇:作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