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神奇的香山

2024-09-10

美丽神奇的香山(共4篇)

美丽神奇的香山 篇1

很有幸参加了医院组织的青海游, 这也是目前我到过的最远、海拔最高的地方。四日的旅程很短暂, 但翻阅昔日留下的照片, 发现幸福和快乐都是可以细细咀嚼和回味的。

6月27日19:00, 我们准点到达西宁机场。前来接机的导游小黄一见我们就热情的打招呼:老师们晚上好!大家不约而同笑了。这时窗外烈日当空, 蓝天下没有树木的山峦和城市一览无余, 怎么可能是晚上?中巴将我们送往酒店, 导游便讲开了。原来这里早5点日出, 晚九点日落, 此时西宁人已经用过晚餐洗过澡, 开始了他们悠闲的夜生活了。果然, 偌大的酒店里只有很少的客人用餐。广场上到处可见跳锅庄、打羽毛球的队伍。

第一天没有什么不适, 只觉天蓝云低, 烈日下不明方向的风吹过, 有着与视觉不相称的寒意。吃完饭出去走走, 临街的店铺多数早早就关了门, 路上来来往往满是没有空调的两厢车, 没有噪音。

太阳落了, 夜里看到了星星, 很亮很密集, 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在夏夜的打谷场乘凉时看到的那一群吧?一夜无梦。

丹葛尔古城, 热闹的白海螺

第二天去丹葛尔古城。丹葛尔是少数民族语, 是白海螺的意思。因其地图像白海螺而得名, 是古时茶马互市的地方, 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导游在车上滔滔不绝地讲关于古城的历史, 可我只记住了”捞茶”, 想着有机会一定品品这阴差阳错得来的神秘捞茶的滋味。

下了车便身不由己了。景区门口人头攒动, 大家都忙着找有利的地形拍照。卖民族服装特别是帽子和披肩的摊位数不胜数, 商品大多色彩鲜艳, 叫人目不暇接。里面就是一个大的市场, 有各种民族小商品, 有各个朝代的民族服装展。

想不到还有孔庙。

一堆人进去, 随机发下来一本线装书, 打开来, 扉页上是毛笔题写的一行字, 每本不尽相同。着长衫留着山羊胡子的老先生清了嗓子, 声音洪亮, 领着众人在圣人牌位前宣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少顷, 读完了, 人们急急地散去赶后面的景点。长衫老先生忙在门口吆喝:十元一本啊, 不能私自带走。我被扉页上的题字吸引, 掏钱买下一本, 老先生一边从大把的零钞中抽出几张来找钱一边介绍:这书有一套的, 要不要看看?我笑着摇摇头, 离开了。

丹葛尔古城里, 没有看到马, 也没喝茶。

青海湖, 美丽的神话传说

车在山上盘旋, 走在据说是“天路”的路上。我探了头从车前窗望出去, 前方只看到很短的一截路与蓝天相接, 车在飞奔, 那截路没变长也没变短。山上是矮矮的绿色植被, 黄色的油菜花和格桑花点缀其间, 比蒙古包还要多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远远看见好多白色或是黑色的石头镶嵌在草地上, 近了, 却原来是一群群肥壮的绵羊和牦牛。

海拔在汽车的行进中悄悄发生着变化, 头开始有一点胀痛的意向了, 可突然, 天边出现了一片蓝色的海!它在绿的草地, 黄的花朵, 金色的沙滩后, 与低矮的天空相接的地方, 风景在这里凝固了, 从每一个视角望过去都是最美的油画。我们迫不及待想要到这个巨大的油画中去。

紧走几步, 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游览车将我们带到了湖边。头上是烈日高晒, 没有阻挡的风刮过来, 满带了湖水清凉的滋味。望不到边的蓝色湖面泛着细细波浪, 柔和而沉静。我忍不住鞠一捧这晶莹剔透的湖水, 送到嘴边, 一股冰凉的、咸苦的感觉迅速传遍全身。有同伴将水灌进矿泉水瓶, 奇怪, 这水还是没有颜色, 只是握在手里像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般清凉。看来水, 还是要在这湖里, 才能让人看见它最经典的美丽。

阿什贡, 隐藏的美丽

导游说, 青海的山是真正的汉子, 不像南方的山那么婀娜细腻。到了阿什贡, 我信了。

大门就像一颗太过小的纽扣, 藏不住那赤色的、粗狂的、健壮的肌肤, 阿什贡巍峨的、安静的、直白的立在那里, 接受着我们诧异、惊叹的目光。这里是一片丹霞地貌群。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的侵蚀使得红色的砂砾岩形成了奇特的山峰景观。他可以幻化为安静的骆驼、打闹的狮子、晒太阳的鳄鱼、微笑的圣诞老人……而女娲峡里那些成堆的半成品人胚, 更加增添了这里的神话色彩。彼时身处其中, 我深深的相信, 这里曾经有我们共同的祖先吧?太阳下的黄皮肤里, 我们都流着炎黄的血液呀!

塔尔寺, 虔诚的信仰

作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 这里的宗教色彩异常浓烈, 路上总会不其然就会遇见朝拜的信徒。

在中华福运轮祈福过后, 我们又匆匆赶往“佛教里的清华大学” (导游语) 塔尔寺。塔尔寺是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导游小黄在车上讲述宗喀巴幼时的成长历史, 说到他16岁奉师命赴藏深造, 后一直没有机会归家与母相见。母亲想念儿子, 相思成疾, 托人带信。儿子回信说:可以在我的降生地建一座塔, 母亲看见了塔, 便如同看见了儿子, 这便是现在的塔尔寺。导游讲得情真, 我听得动容。

虔诚的信仰总有它不可抗拒的由来吧?泛着金光的屋顶, 雕梁画栋的佛殿, 不断转动的经轮, 闪烁长明的酥油灯……心一次次被震撼, 又一次次被汹涌的人潮和刷卡的关卡拉回现实。

看了宗喀巴大师落胎处长出的菩提树。窥视了藏在布幔深处纯金的殿塔, 亦真亦幻中也虔诚的行了礼, 点了酥油灯:祈福, 为自己, 为家人, 为朋友。

尝过了地道的老酸奶, 品过了温和的青稞酒, 分享了草原烤全羊, 打包了大份的牛肉干, 终究要离开了!尽管鼻咽已开始发干疼痛, 越来越感受到自来水的冰寒, 但心中仍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舍。还有机会再来吗?我将哈达献给了这里, 它将代替我久久地凝望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美丽神奇的香山 篇2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流入小溪,叮叮咚咚的响着,好像在唱一首迎春的赞歌。

夏天,树叶变成了深绿色的了,郁郁葱葱。中午,阳光从树缝里射进来,整个森林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更美了。每当我看见它,我总在想;一定是天上的神仙给它披上了美丽的衣裳。

秋天,树叶的颜色更多了,有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叶,还有绿色的松叶……一阵秋风吹来,厚厚的枫叶在风中打着旋儿,像红色的蝴蝶翩翩飞舞;银杏叶好像摇着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上下翻飞,美丽极了。而此时的松树则微微摆动,好像在欣赏着这无边的风景。

冬天,松树变得更加苍翠了,山上的草也枯黄了,远远看去,就像黄色的地毯上绣上了绿色的花边。厚厚的雪堆积在树枝上,看起来沉甸甸的,此时的山静极了,即使现在你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站着,任雪花在身边飘舞,都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

美丽神奇的香山 篇3

近年来, 在北京、上海的重要地段突然显耀出以沙漠景观、金色胡杨、戈壁石等为背景的广告灯箱。其中的“中国秘境——阿拉善”让人们眼前一亮, 惊奇之际, 定有许多美丽的遐想。

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十周年之际, 恰逢阿拉善建盟三十年。2010年7月1日, 记者如约走进阿拉善。

生态立盟夯实基础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 有一片称为“中国秘境”的大漠戈壁。这就是拥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高原。

在为期一周的实地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阿拉善盟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和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是内蒙古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盟市。蒙、汉、回等28个民族的20多万儿女, 祖辈生活在这片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和睦相处, 携手共进。

阿拉善盟自1980年成立以来, 在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 历届盟委、行署高度重视生态建设, 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全盟工作的重中之重。阿拉善盟各级党委、政府自觉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大局出发, 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 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 以保护为主”的方针, 采取“退、保、建、管”等措施, 实施了撤乡并镇、移民搬迁、退牧还草 (林) 、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飞播造林、人工增雨等工程, 并与社会事业整合和重点城镇建设、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相配套, 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目前, 阿拉善盟通过实施生态工程, 使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累计搬迁牧民7252户、22614人, 4400万亩草原得到保护, 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1个旗级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991万亩, 占全盟总面积的9.8%, 重点治理区植被覆盖度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度达到5%左右, 每年大风沙尘暴天数由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10~20天减少到3~9天。

在生态建设中, 特别是国家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后, 闻名于世的东居延海重现生机, 当地各族人民由衷地传诵着“小小居延海, 连着中南海”的佳话。此项工程通过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抢救与保护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 使得阿拉善地区的生态恶化得到有效遏制, 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良好成效。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 生态建设、生态安全成为阿拉善盟的立盟之本, 是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阿拉善盟委书记王玉明针对阿拉善的生态建设告诉记者:前些年, 阿拉善曾因居延海干涸、沙尘暴频发等生态危机, 多次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在巩固多年来生态保护建设成果的基础上, 阿拉善盟委、行署解放思想, 积极结合当地自然和盟情, 制定上报了《阿拉善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重点通过以下三项生态建设工程, 探索生态保护建设新模式, 取得生态保护建设新成效。一是实施沙漠“锁边”工程, 采取飞播、封育、人工造林和公益林保护等措施, 在三大沙漠及周边建成防沙阻沙防护体系, 遏制沙漠扩展、蔓延。二是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实施防风固沙工程, 遏制流沙向黄河倾泻。三是继续实施以水资源保护、防凌防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等为重点的黑河二期工程, 对黑河全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记者在阿拉善盟期间通过实地勘探采访了解到:自国家对黑河干流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以来, 成效是明显的, 特别是黑河流域管理机构为之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中游水量欠帐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至2009年, 黑河流域莺落峡年均来水17.47亿m3, 大于多年平均15.8亿m3;正义峡年均应下泄11.12亿m3, 实际下泄了10.01亿m3。十年正义峡累积欠账11.79亿m3。特别是2007年, 一年欠账就高达3.24亿m3, 接近于前6年的欠账总和, 而2010欠账更是高达4.00亿m3, 创下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的新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造成目前中游水量逐年欠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中游地区耗水量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黑河流域管理局资料, 实施黑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以来, 原有的林草地、沼泽地大面积消失, 中游地区灌溉面积增加了100多万亩, 同时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如果长期发展下去, 阿拉善盟境内的额济纳绿洲不仅无法实现恢复到80年代中期规模的规划目标, 而且通过十年调水使人们看到的额济纳绿洲刚刚开始复苏的生态成果也将夭折, 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基地——东风航天城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西北、华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将彻底崩溃, 黑河流域建设生态文明将变成一句空话。

记者了解到: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自2003年出现欠帐问题以来, 阿拉善盟水务局、额济纳旗人民政府及水务局配合自治区水利厅黑河水事协调代表, 在历年的黑河调水会议上多次呼吁, 请求黑河流域管理局协调甘肃、内蒙古两省 (区) 尽快解决。同时要求甘肃省水利厅拿出行之有效的水量偿还计划, 遗憾的是直到目前, 仍悬而未决。同时,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的用水量却在逐年增加, 下泄水量在逐年减少。逐年升级的黑河干流调水欠帐问题、以牺牲重要的生态环境而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问题, 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尽快解决的地步。

跨越发展富民强盟

历史上, 阿拉善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 是一个以农牧为主的地区。沧海桑田, 世事巨变。伴随着阿拉善盟三十周年的铿锵步伐, 阿拉善盟历任领导班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 团结和带领全盟各族人民,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同心同德, 励精图治, 奋发图强, 着力转变阿拉善地区贫穷、落后、封闭的现状, 逐步实现了向富裕、进步、开放的巨大跨越, 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书写了一部三十年发展的壮美华章。

三十年来, 阿拉善盟各族人民立足实际, 发挥优势,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全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取得了辉煌成就, 阿拉善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9年, 全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11亿元, 是1980年的91.6倍, 人均达到16147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2.64亿元, 是1980年的356.7倍, 人均达到146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4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21元, 分别是1980年的29.5倍和32.6倍。

在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政策和投资的有力支持下, 阿拉善盟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 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极大地提升了全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 以220千伏输电线路为主架, 110千伏、35千伏线路为支架的阿拉善电网基本形成, 城镇和重点园区供水紧张状况得以改善, 基本解决了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交通方面, 阿拉善盟结束了盟旗之间不通油路的历史, 乌石高速公路、乌巴一级公路、巴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 巴银高速公路阿盟段即将建成通车, 临哈高速公路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 “二横二纵十二出口”的公路网初步形成。截止2009年末, 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7976公里, 比2005年新增2636公里, 其中黑色公路达到3390公里, 比2005年新增1090公里, 基本实现乡通沥青路、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铁路从无到有, 包兰铁路、乌吉铁路在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交汇, 嘉策铁路、临哈铁路临河至策克段建成通车;鼎新机场直通北京, 盟内三旗通勤机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阿拉善盟主要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镇功能明显增强, 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城镇化率达到75.7%。

三十年来, 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阿拉善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族团结日益巩固, 社会生活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阿拉善人以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着历史, 谱写了辉煌, 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将昔日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阿拉善建设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我国西部重要经济区域。

阿拉善盟盟长鲍常青告诉记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来, 阿拉善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促使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跨越, 经济总量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高, 总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阿拉善盟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 拓宽融资渠道, 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投资贡献率显著提高, 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一五”前四年, 阿拉善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3亿元, 年均增长15.39%,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5%,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调整为2:57:41。预计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2亿元。

记者了解到:阿拉善盟资源富集, 物产丰富。其中, 吉兰泰、雅布赖等盐湖的湖盐品质好, 储量居内蒙古第一位, 已有200多年开采历史, 我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盐场就诞生在这里。贺兰山下蕴藏的太西无烟煤, 品质一流。

在经济建设中, 阿拉善盟立足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13.5:31.1:49.4调整为2009年的3:78.5:18.5。阿拉善盟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盐化工、煤化工、金属矿产及冶金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阿拉善盟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金属钠、靛蓝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湖盐、无烟煤生产基地。记者在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首批生态工业园示范点和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采访发现, 现代工业文明正在这里得到体现, 庆华、吉盐泰、太西煤等企业努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节能减排, 成就显著。2009年, 全盟工业增加值达到180.5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3.6%。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9年全盟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7.32万亩, 农区养殖业牲畜饲养量达到89.5万头 (只) , 传统的农牧业粗放经营方式得到有效转变, 以节水农业、绿洲肉羊、绿色蔬菜、特色沙产业为主导的农牧产业稳步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沙漠葡萄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重点产业基地陆续建成, 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产业化企业达到25家, 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策克口岸作为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惟一国际通道和国内陕、甘、宁、蒙、青五省区共有的陆路口岸,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实现常年开放, 过货总量、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攀升, 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口岸。

近年来, 阿拉善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其中, 大漠秘境、岩画访古、航天科技旅游, 独立成线, 是内蒙古自治区推出的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也是内蒙古最为神奇、极具发展潜力的精华旅游产品之一。相比而言, 阿拉善旅游资源富集, 与全国旅游产品差异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现有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世界级沙漠地质公园、1处国家5A级创建试点旅游景区;2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及多处国家、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绿色旅游景区, 正在打造特色旅游基地和特种旅游目的地, 已建成和初步运行的景区 (点) 10处, 旅游资源犹如颗颗明珠遍及阿拉善大地。以贺兰山森林生态旅游、腾格里沙漠湖泊度假旅游、巴丹吉林世界级沙漠探险旅游、额济纳居延文化旅游和东风航天城高科技旅游为代表的旅游精品快速发展, 200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8亿元。如今, 阿拉善盟三次产业发展协同并进, 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 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 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奋力前行。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 近年来, 阿拉善戈壁奇石业横空出世、异军突起, 价格不菲, 享誉海内外, 一件件天然的“璞玉”记录着这里的地质和气候变迁, “雏鸡出壳”、“岁月老人”等等, 栩栩如生;葡萄玛瑙, 流珠挂玉, 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奇石界享有“南有柳州、北有阿拉善”的赞誉。据统计, 现在阿拉善盟有近万人从事奇石产业, 正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奇石聚集地和当地农牧民创收致富的来源之一。

天籟之境人文荟萃

应该这样说:不到阿拉善, 不算到内蒙古, 这是记者在阿拉善采访时的真切感受。阿拉善的自然和人文风情在内蒙古是独特的。据统计, 阿拉善盟的54万亩天然次生林, 有脊椎动物177种, 其中有马鹿、盘羊等1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是我国自然原生态保存较好的地区之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阿拉善的神奇。高山、草原、沙漠、湖泊、河流等等, 构成了阿拉善特有的美丽自然风貌。

巍巍贺兰山绵延250公里, 犹如一条绿色长龙, 横亘在阿拉善的东南缘, 主峰海拔3556米, 是内蒙古最高峰。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峰峦叠障, 苍松翠柏, 云雾缭绕, 山坡谷底花草丛生, 清泉潺潺。而金秋时节的额济纳旗的39万亩胡杨林, 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三处天然河道胡杨林之一、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北扩散的重要屏障, 是中国西部生态的天然宝库。每年深秋, 这里游人如织, 时光悄然变换之中, 一片浓绿变成金黄, 额济纳河畔流光溢彩, 宛如天境。腾格里沙漠和素有“沙漠珠峰”美誉的巴丹吉林有200多个湖泊, 它们如银色珍珠镶嵌在阿拉善大地上。碧空、黄沙、天鹅、湖水、绿洲, 构成了神奇美丽的大漠风情,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海市蜃楼亦幻亦真……

阿拉善的金色戈壁, 广袤无垠, 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额济纳旗马鬃山戈壁, 还是阿拉善左旗的敖伦布拉格大峡谷、阿拉善右旗的额日布盖大峡谷都神奇壮美, 其“色如渥丹, 灿若明霞”, 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阿拉善境内的海森楚鲁怪石, 千姿百态, 若悟空嬉闹, 或八戒酣睡, 或雄鹰展翅, 惟妙惟肖。

贺兰山横峙西北, 素称“关中屏障, 河陇咽喉”。黄河以西贺兰山阴至额济纳河, 是北方历代少数民族游牧生息之地。早在原始社会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额济纳旗境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用石英石击成的石器;在阿拉善右旗境内曼德拉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留下的4000多幅岩画;1958年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西南的鹿圈山上发现了灰坑遗址, 出土双耳红陶罐, 它和仰韶文化有密切联系, 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翻开阿拉善厚重的历史, 大禹治水、穆王西巡、王母举觚、老子成仙……都在这里留下了先人的踪影和传说。自春秋时代起, 敦厚善良、勤劳朴实的阿拉善各族人民, 在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同时, 也传承着远古的文明, 延续着自己生命的年轮。其中, 6000多年前的曼德拉山岩画、贺兰山岩画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其中的曼德拉山岩画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分布密集、延续时代长, 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是人类艺术的宝库。它们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在阿拉善地区的生产生活情景;额济纳旗的居延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汉简和西夏文物, 居延汉简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黑城是“丝绸北道”上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曾是汉、唐、西夏和元帝国的军事重镇、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和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都曾在这里留下优美的篇章。汉唐以来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边塞诗词。王维的《使至塞上》云: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这些优美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阿拉善的大漠风光。

三十年来, 阿拉善盟作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 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航天三大中心之一、中国航天第一港——东风航天城坐落在额济纳旗宝日乌拉草原上。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 到“神舟”载人航天飞升空, 中国航天史上众多的“第一”在这里诞生, 中华民族千年飞天夙愿在这里圆梦。历届盟委、行署和驻地部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 军民携手共建边疆, 形成了坚若磐石的钢铁长城。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 阿拉善盟各项社会事业协同并进, 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事业等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 科技项目工作实现新突破, 科技合作与交流领域不断拓展,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优良品种选育、飞播牧草试验、肉苁蓉、锁阳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为代表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教育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 注重民族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 继2006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2009年高中阶段免学费教育的基础上, 阿拉善盟将从今年9月1日起, 对全盟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免除保教费, 至此, 全盟15年免费教育体系逐步形成。阿拉善盟基层文化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文艺创作健康活跃, 群众性文娱活动蓬勃开展, 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 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步加强,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09年, 阿拉善盟城镇就业人数达到65989人, 新增就业5186人,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4781人,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818人, 参保率达88.1%, 参加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58568人, 参合率达96.15%。人口计生、民政、民族、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文化建设方面, 三十年来, 阿拉善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以文化促和谐, 以文化促发展, 以文化促繁荣, 努力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 提升了城市品位, 推动了社会进步, 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阿拉善盟歌舞团、乌兰牧骑等专业团体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风采、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优秀歌曲、舞蹈、曲艺等艺术作品。其中, 2007年, 阿拉善盟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编排的献礼节目《大漠情韵》, 在全区选演中受到好评, 并配合中央艺术团高质量地完成了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慰问演出。2007至2010年, 连续四年举办了阿拉善盟春节电视晚会。三十年来, 阿拉善盟文化部门还积极深入农牧区、厂矿、部队、企业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共开展下乡演出3万余场, 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农牧民群众送上了精神食粮。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形成月月有活动, 处处有特色, 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线的良好氛围。阿拉善左旗乌兰牧骑获全区“十佳”乌兰牧骑称号, 额济纳旗和阿左旗乌兰牧骑分别被评为全区一类、二类乌兰牧骑。《驼乡欢歌神舟情》2009阿拉善盟春节电视晚会首次在内蒙台向全区、全国播出, 开创了阿拉善春节电视晚会面向全国播出的先河。

近年来, 随着阿拉善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艺术表演业、工艺美术品业等文化产业悄然兴起。除了艺术创作和重大演出外, 阿拉善的工艺美术品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 积极研发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品位并与当地传统工艺品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 先后开发研制了具有地方西部开发·内蒙古篇特色的民族工艺地毯、传统手工马头琴、沙画、蒙古族服饰、沙嘎工艺品、手工银器、根雕、木雕、工艺羊头、蒙古族刺绣、水晶制品、皮画、驼具、烫画、石画等。阿拉善民族工艺地毯、驼具、蒙古象棋已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部分都用于旅游产品开发项目, 自产自销或远销区内外, 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 阿拉善盟精心组织、策划、排演的体现阿拉善民俗风情旅游歌舞晚会的《金帐盛宴》, 在全盟旅游景点推出, 成为对外展示阿拉善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之一。

记者从阿拉善盟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得知:党的十七大以来, 阿拉善盟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切实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盟、旗一批文化工程相继建成。在文化设施建设上, 阿拉善盟2008年以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盟传媒中心、盟文体中心、盟博物馆、盟图书馆、盟剧院, 盟歌舞团、群艺馆综合楼工程。在旗级文化设施建设上, 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体育场, 阿拉善右旗文化大厦、广播电视大楼、乌兰牧骑大楼, 额济纳旗文化活动中心等先后投入使用。额济纳旗广电大楼、额济纳旗博物馆即将落成。阿拉善盟先后争取国家、自治区匹配资金和设备, 建设了阿左旗、阿右旗、额济纳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其中, 额济纳旗已投入使用, 阿左旗、阿右旗设备已到位, 正待安装。在苏木嘎查文化设施建设上, 阿拉善盟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 新建全盟24个文化站, 17个已建成。阿拉善为盟民族歌舞团,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兰牧骑配备了流动舞台车, 为艺术团体下乡演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阿拉善盟以“阿旺丹德尔杯”、“苍天的驼羔”诗歌比赛、“奶祭杯”牧民文学那达慕为代表的诗歌文化成为阿拉善文化界的又一奇葩, 每年吸引上百名来自全区、全国的文学爱好者参加, 一系列蒙古语诗歌文化活动已成为阿拉善文化有影响力、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阿拉善盟文化底蕴丰厚,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是当地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基因。全盟现有定远营古城、居延遗址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宗寺、曼德拉山岩画等2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旗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

近年来, 阿拉善盟积极打造以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阿拉善奇石文化旅游节、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孪井滩马兰花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 通过举办观光旅游、慰问演出、专场晚会、书画展览、民族体育竞技比赛、阿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 使节会已成为一项集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盛会, 成为推介阿拉善的重要窗口和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品牌文化。同时, 也提升了阿拉善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强劲的文化动力!

三十年励精图治, 科学发展谱华章。“中国秘境”——阿拉善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美丽的香山250字作文 篇4

美丽的香山

香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果树很多,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春天,那里的许多果树都发了芽,它们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山上有一眼清泉,等游客们累了、渴了,那眼清泉就会送来春天香甜的泉水,小果树们看见清泉的冰融化了,便欢呼起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其它的小果树们一听,也都换上了绿色的.新衣。因为在春天时喝饱了又香又甜的泉水,所以到了秋天,果树们都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果实,远远走来,就能闻到一股香甜的气味,沁人心脾,浑身通畅。

啊!美丽的香山,我爱你!爱你的清新,爱你的自然!

上一篇:监考管理下一篇:农田水利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