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水泥池论文

2024-08-03

室内水泥池论文(通用5篇)

室内水泥池论文 篇1

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为温水性蟹类,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岸, 如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 以及朝鲜、韩国、日本等海域。由于其生长迅速, 养殖利润丰厚, 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1]。20世纪90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三疣梭子蟹的大规模人工养殖, 如今在山东、福建、江苏等省已形成规模化, 仅山东省的三疣梭子蟹养殖产量已超过2.7万t[2],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但是每到10月份以后, 由于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海水温度降低, 三疣梭子蟹的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且冬季时还有被冻死的危险。因而大多数梭子蟹集中于每年的秋末上市, 但此时蟹的价格低廉, 品质较差。为此很多有条件的养殖户在此时收集养殖或海捕的蟹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越冬育肥, 特别是交尾后的雌蟹, 个体和卵黄日益肥满。在元旦或春节期间上市, 蟹的销路和价格非常可观, 养殖效益可提高3~4倍, 还可接着暂养至次年的3月中旬当作亲蟹来卖, 效益又可大幅提升。本文对三疣梭子蟹室内水泥池越冬培育技术要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室内水泥池条件

进入10月中旬, 闲置的室内养殖池或育苗池均可改造成梭子蟹的越冬池。但改造的水泥池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池深1.2~1.8 m, 面积40~60m2。 (2) 池底要铺沙15~25 cm, 以细沙为主, 适应梭子蟹的潜伏习性。5 cm沙层下铺一层50目左右的筛绢, 筛绢下再铺一层约8 cm厚的砾石, 用砖支起的筛板托住砾石层, 以此保持沙层的通水与通气性, 也可把沙层中的代谢废物及时带出沙层, 保持沙层的质量。 (3) 设置专门的投饵区, 大小约为池面积的1/16, 既可方便观察蟹的摄食情况, 又可及时清理残饵, 保持良好的水质和栖息沙层。 (4) 越冬池筛板下的两边和中间各铺设一条直径为1.5 cm的PVC-U塑料气管, 饲养期间连续充气, 保持池水溶氧5 mg/L以上。 (5) 增温加热措施, 温度维持在只要有蟹大量摄食即可, 一般10℃以上。 (6) 有进、排水闸门, 换水方便。

2 放养前的准备

越冬梭子蟹放养前, 先把水泥池壁、池底、充气管、塑料箱等洗刷干净。将池中放20 cm深的水, 用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 然后用淡水反复冲洗。整修沉淀池、砂滤井、各类设备与管道, 保证水源良好畅通。检修水电装置, 排除安全隐患。

3 越冬梭子蟹的放养

越冬蟹的来源为人工养殖和天然捕捉。

越冬梭子蟹的挑选:挑选蟹时要求肢体完整、规格整齐、健壮无病、无外伤、爬行迅速、反应敏捷、体表干净, 以每只重量200 g以上的雌蟹为主。育肥雌蟹一般经过交配且上膏率超过50%, 蟹的肥满度越差, 活力就偏低, 成活率可能不高, 不利于越冬育肥。

越冬蟹先放暂养池暂养7 d左右, 淘汰掉部分适应不好的蟹, 再将其余的转入培育池进行越冬育肥养殖。暂养池水位约50 cm, 溶解氧在5 mg/L以上, 日换水量大约25%。暂养期间饵料以消毒过的贝肉或小鱼虾为主, 搅碎后投喂, 每日18:00投喂1次, 投喂量按蟹体质量的5%~10%, 以2 h内吃完为准。同时根据蜕壳、气候、摄食情况等因素作适当调整。

蟹的放养量需根据其个体大小而定, 个体体质量200~400 g, 水泥池放养15~20只/m2。入池时间以水温6~8℃为好, 雌雄比例5∶1~6∶1, 雄蟹要少, 以免影响效益及对雌蟹构成伤害。入池后用100m L/m3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蟹40 min左右。

4 饲养与管理

4.1 饵料与投喂

梭子蟹偏肉食性, 喜爱夜间摄食, 越冬育肥养殖以低值贝类和鲜活鱼虾为主, 适当辅以配合饲料。特别是在梭子蟹交配后, 要保持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饵料, 促使雌蟹性腺的发育, 保证雌蟹红膏的品质[3]。在投喂鲜活饵料前, 将鲜活饵料清洗干净, 贝壳较薄的低值贝类可直接活体投喂, 贝壳较厚的蛤仔要打碎, 鱼、虾必须经过消毒、切块后投喂[4]。严禁投喂冰冻和新鲜度较差的鱼、虾, 以免对蟹的消化道产生不良影响, 引起胃肠疾病, 造成损失。入池第2天再进行投喂, 每天喂2次, 投喂总量为蟹体质量的5%~10%。6:00投喂量约为当天摄食量的30%, 以鲜活饵料为主;18:00投喂量为当天摄食量的70%, 可投喂适量专用配合饲料。投喂量还应视水质、水温、天气、季节等环境因素, 结合蟹的活动和摄食强度等情况合理调整, 大批蜕壳前要足量投喂;交配期摄食量少, 少投或者不投[5];蜕壳期少投喂。一般按投饵3 h后观察饵料台, 如果连续3 d无剩余, 说明投饵量少, 应加大投喂量;如果连续3 d有超过1/10的饵料剩余, 说明投饵量大了, 应减少投喂量。另外, 尽量在投饵台上均匀撒喂, 减少梭子蟹集群机会, 从而降低它们相互残杀的概率, 还可使一些处于蜕壳期行动尚未完全恢复的梭子蟹也有机会摄取食物。梭子蟹摄食时, 宜暂停流水, 开启增氧机供氧。待梭子蟹摄食结束, 即关闭增氧机, 恢复流水。对池内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 及时排除, 以免水质被污染。

4.2 水质管理

室内水泥池培育越冬蟹换水方便, 视池内的水质和透明度而定。一般每隔4 d换水1次, 换水量20%~40%, 换水前后温差不能超过0.5℃, 应特别注意进水和养殖水的温差, 换水前后要保持水温、盐度基本稳定。换水时结合清洗池底沙层、投饵台。尽量保持24 h连续充气和细水对流, 日流量约为1个全量, 经常监测水温、盐度、p H值, 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可以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 使用时应及时开启备用增氧机充氧。

4.3 日常管理

梭子蟹室内水泥池养殖, 应定人定时巡池, 做好各项记录。定期监测水质, 密切观察蟹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视情况调整饵料投喂量,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冬季时适宜低温的致病菌会大量繁殖, 如果不及时防治, 会使疾病蔓延, 造成损失。定期对越冬培育的梭子蟹进行药浴杀虫杀菌, 并对养殖环境、工具等清洁消毒。注意观察活力弱的个体, 及时捞出濒死或死亡的病蟹, 做好病害的防控。当出现蟹病和在泼洒药物治疗期间, 应少投喂或停止投喂, 等病情稳定后再恢复投喂。

4.4 适时收捕出售

梭子蟹越冬肥育3个月至春节前后, 要经常检查蟹的肥满度, 可以根据市场价格陆续出售肥满度高的肉蟹或卵巢饱满的膏蟹, 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起捕时将池水排到最低处, 用铁耙慢慢顺着池底耙动将蟹挑起, 用手抄网捞取, 把捕获的三疣梭子蟹大螯用橡皮筋绑紧, 用海水冲洗干净后装入箩筐中待售。

总之, 由于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梭子蟹越冬培育的养殖成本较高, 要想在上市期间收获显著的效益, 应做好以上措施, 以正确的养殖方式和科学的管理保证蟹的品质和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宋海棠, 俞存根, 薛利建, 等.东海经济虾蟹类[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6:8.

[2]中国农业部.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33-35.

[3]赵春民, 赵凤梅.三疣梭子蟹室内水泥池越冬期间的壮黄技术[J].科学养鱼, 2006 (12) :29.

[4]张海灵.浅析三疣梭子蟹营养需求及投饵方法[J].科学养鱼, 2016 (1) :71.

[5]黄福勇, 丁雪燕, 薛辉利, 等.三疣梭子蟹饲料选购及投喂技术要点[J].中国水产, 2012, 440 (7) :29-30.

龙虎斑鱼苗水泥池标粗试验 篇2

关键词:石斑鱼;鱼苗标粗;益生菌

龙虎斑又称珍珠龙胆、珍珠斑,是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出的新品种。龙虎斑头似老虎斑,尾似龙胆石斑,具有老虎斑抗病力强和龙胆石斑生长快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龙虎斑不仅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食用鱼,还可以作为观赏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导致价格极其昂贵,苗种培育尤其是苗种标粗技术的提高就显得尤其重要。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苗种来源与规格

标粗试验的龙虎斑鱼苗采购于莺歌海室外高位池塘,池塘面积约0.33 hm2,鱼苗为受精卵孵化开口放塘后第二十三天,规格为全长2.5~2.8 cm,共6万尾。

1.2 场地与设施

1.3 鱼苗投放

鱼苗运至养殖车间后,将鱼苗袋放入事先放好水的水泥池中,待鱼苗袋与水池间的水温相差1~2 ℃时即可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养殖,试验组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益生菌(芽孢杆菌),而对照组不添加,其它条件均一致。鱼苗投放密度2 400尾/m2。

1.4 日常管理

1.4.1 水质管理 在龙虎斑鱼苗标粗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 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悬液,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 cfu/mL。

1.4.2 饵料投喂 鱼苗放到水泥池后1~2 d内投喂活丰年虫,然后投喂虾浆配合活丰年虫1~2 d,待鱼苗逐渐适应水泥池的环境后,开始驯食人工配合饵料,先少量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后补充部分虾浆及活丰年虫,然后逐渐增大人工配合饵料的比例,3~5 d后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饵料。经人工驯化后的鱼苗,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具体根据鱼苗口径大小、天气、水温变化、鱼苗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日投喂量按照体重6%~10%,每日投喂3~5次,每次投喂7~8成饱。尽量避免强灯光、强声的刺激。密切观察鱼体排出粪便的粗细、颜色、密度等,并使用活菌进行鱼苗肠胃调理。每天测量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观察鱼体活力、摄食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1.4.3 分筛培养 龙虎斑习性凶猛,苗期有自相残杀的习性,特别是5 cm前相互残杀的现象更严重,除了增加投喂次数来缓解意外,更重要的是及早进行分筛培育:2.5~5 cm时1~2 d分筛一次,5~8 cm时2~4 d分筛一次,8~11 cm时4~7 d分筛一次。分筛次数应根据鱼苗生长情况、大小差异程度、残杀鱼苗数量等做到及时选定不同尺寸的筛子进行分筛,操作细致,以免鱼体机械损伤。日常操作工具要严格消毒、专池专用。

1.5 病害防治

由于龙虎斑鱼苗是在高水温条件下标粗的,粪便和残饵容易污染水质,因此很容易发生疾病,发病最多的就是弧菌病,可引起鱼苗烂身和肠炎。在整个标粗过程中都应仔细观察,加强监测,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选择健康无病菌的鱼种养殖,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

2 试验结果

2.1 鱼苗情况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从2011年5月30日开始投苗至2011年7月04日,经过35 d的标粗养殖,苗种从2.5~2.8 cm,生长至9~11 cm,日均增长0.2 cm,平均体重从0.28 g增至13.20 g,日均增长0.37 g,成活率为82.6%,鱼苗死亡率比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减小41.3%。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龙虎斑鱼苗标粗试验基本情况

3 讨论

3.1 石斑鱼水泥池标粗的优劣分析

3.1.1 可控制度增大 苗种入池前洗池、清池,养殖水入池前过滤,从源头开始去毒、去菌,预防加控制,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

3.1.2 机械化养殖,利于统一管理 苗种药浴入池后,每天换水、排污均是机械化操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投入,节省时间,同时也大大减弱了对鱼体的伤害,可大规模培育。

3.1.3 降低养殖风险与损失 室内水泥池受外界天气影响小,能减少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变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不足之处则是加大了机械化成本的投入。

3.2 鱼苗标粗的技术要点与分析讨论

3.2.1 放苗 运苗袋水温与池水水温相差1~2 ℃时放入池中进行药浴,用氟苯尼考3 mg/L连续药浴3 d。鱼苗投放密度以2 000~3 000尾/m2为宜。

3.2.2 水化因子 水温一般控制在29.0~31.5 ℃,pH维持在7.5~8.5,溶解氧大于6.0 mg/L。投放益生菌菌悬液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帮助净化水质。

3.2.3 换水 采取24 h流水培养方式,水体日交换量为300%~1 000%,根据鱼苗大小、密度等,逐步增加流水量。

3.2.4 排污 每天采取虹吸法清理池底粪便等污物3~5次。

3.2.5 放养密度 根据鱼苗规格适当调整,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全长 4~5 cm 鱼苗最大放养密度不超过600尾/m2,6~8 cm 不超过450 尾/m2,8~10 cm 鱼苗放养不超过400尾/m2,10~12 cm不超过300 尾/m2,12~15 cm不超过250 尾/m2,15~20 cm不超过200 尾/m2。

3.2.6 分筛 石斑鱼苗相互残食现象严重,最好1~2 d分筛一次,使鱼苗规格相近。

3.2.7 投饵 饵料一定要给足,防止残食,最好使用人工配合饵料,既可大大降低人工费用,又对水质的控制有较好的稳定作用。饵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帮助鱼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3.3 益生菌的应用

益生菌筛选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底泥,样品接种于芽孢杆菌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按照李永芹[1]关于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经分离、纯化与培养,将菌株培养液制成菌悬液,每日换水后施放于养殖水体中,使水体细菌终浓度为 108cfu/mL。试验过程中效果较明显,试验组(添加益生菌)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含量日益减少,氨氮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3.2%,去除效果显著(P<0.05),亚硝酸盐的最大去除率高达64.7%,去除效果显著(P<0.05)。鱼体肠道内芽孢杆菌和弧菌总数的变化也十分明显,与对照组(未添加益生菌)相比,试验组鱼苗肠道内芽孢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而弧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见表2。

3.4 免疫增强剂的使用

肠炎病多发时节,投饵时加拌穿心莲,每10 kg鱼用干叶0.2 kg煎汁拌入饵料,连续用7 d;烂鳃病多发时节,每10 kg鱼用大蒜、大黄各0.1 kg加食盐0.05 kg制成药饵喂鱼,连用5 d,另外,配合使用五倍子,按4 g/m3的剂量,用五倍子磨碎后煎煮15 min,冷却后兑水全池泼洒;高温期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多糖,对于提高鱼体免疫力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

李永芹,许乐乐,陈克卫. 1 株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净水效果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3,34(1): 96-99

黄鳝水泥池养殖技术 篇3

1 鳝池建造

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 可建成地上池、地下池或半地下池。面积以30~50 m2为宜, 池壁和底部要打磨光滑, 以免鳝鱼在活动中擦伤皮肤造成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池深80~100 cm, 池形一般为长方形、椭圆形或正方形, 东西走向[1]。并设置自然溢水口, 进排水管用铁丝网牢固封闭, 严防黄鳝外逃。池子顶端应高出水位30 cm以上, 池壁顶部可做成“T”字形。底层铺20~30 cm河泥或用青草、牛粪沤制的壤土, 泥层以上水位保持在20~25 cm为宜, 池面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水葫芦、蒿草等水生植物, 以供鳝鱼遮荫躲避, 还能降低水温, 改善鱼池环境。同时可在池边种植丝瓜、南瓜、扁豆等藤蔓作物, 将藤蔓牵引于架上形成遮阳棚盖, 其遮阳面积以占水面的1/3为宜, 保持池水有一定的光照。

2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 也可从市场收购, 但受伤破皮、断尾的鳝要除去, 最好选择人工繁殖的苗种。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一般要求重量以20 g/尾为宜, 也可投放30~50 g/尾的大规格鳝鱼。

在鱼种放养前15 d, 用10 mg/kg的硫酸铜和100 mg/kg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全池泼洒, 浸泡7 d后, 换上清水。放养前为了测定鱼池是否留有残毒, 可用体长5~10 cm的鳙鱼或鲢鱼苗按2~3尾/m2作“试水鱼”, 如鱼活动正常则池中毒性已消失, 反之则应推迟放养。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 1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为1.5~3.0 kg/m2, 条件好的可放到5~6kg/m2。鳝种放养前, 用4%食盐水或10 mg/kg漂白粉浸浴10~20 min, 以消除鱼苗体表的病原和寄生虫, 增加抗病力。放养时要注意暂养池与放养池的水温温差不宜过大, 不得超过3℃。如相差较大, 应适当调节水温。

3 合理投饲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特别喜食鲜活饵料, 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 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 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 如米糠、麦麸、豆渣、瓜果等[2]。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 d内不投饲, 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 使其处于饥饿状态, 然后从傍晚开始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 投喂量应由少到多, 逐步增加。投喂时间逐步提前, 并结合条件反射训练, 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 并能在9:00、16:00左右摄食为止。

要定点投喂, 一般每池设5~6个食台, 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 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一般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 g/m2, 占黄鳝体重的5%~8%, 投饲应在傍晚进行, 日投量占鳝鱼总体重的3%~5%, 6—8月投饲量为总体重的6%~7%;投饲量随鳝体增长而加大, 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 15℃以下时可少喂或不喂。

4 日常管理

水质调节:一是保持适当水位, 水位必须长期控制在5~15 cm, 不能超过20 cm。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 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二是坚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 3~5 d应换水1次, 盛夏时节最好1~2 d换水1次。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 要提前1 d抽到蓄水池, 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 温差不能超过3℃;如能长期有一股微流水注入则较为理想。三是及时清除残食。每次喂食3~4 h后, 对残留的饵料要用细网瓢清除。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节, 为防止残饵发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还必须坚持每周向池中泼1次生石灰水, 以杀灭病菌, 调节水体酸碱平衡[3]。

对当年达不到上市规格或准备囤留到春节期间价高时上市的黄鳝, 应及时采取安全越冬措施:一是干池越冬。11月以后, 当水温逐渐降至15℃以下时, 黄鳝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越冬, 直到翌年2月。在越冬期间可将池水排干, 并在上面铺1层15~20 cm的稻草或麦秸, 以保持泥土湿润和防止土层结冰。二是带水越冬。在黄鳝进入越冬期前, 将池水升高到1 m左右, 让其钻入水下泥土中冬眠。水面结冰时要及时将冰打破, 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5 病害及其他生物危害防治

因为黄鳝体表无鳞, 易受致病菌、寄生虫的侵袭, 再加上黄鳝对少数药物敏感, 专用的特效药不多, 所以在生产中要以生态预防为主, 比如:养殖用水严格消毒、过滤, 在鳝池中放养蟾蜍, 减少人为损伤等, 巡池时见到病鳝应及时捞起隔离, 查明病因, 对症下药[4]。在水霉病防治上, 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 在放养前用石灰对鳝池进行消毒, 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涂抹患部, 或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 min, 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梅花斑病防治上, 由于蟾蜍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若已发病, 应立即更换池水, 把剥去皮的蟾蜍, 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反复拖动, 1~2 d即可除病。在发烧病防治上, 在养殖池中投放少量泥鳅, 利用其吃掉残饵和上下窜动, 增加水中溶氧量;发病后应立即彻底换水, 并泼入0.07 mg/kg硫酸酮溶液50 m L/m2或青霉素30万U/m2对水25 kg泼洒。生长期间, 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的繁殖季节, 绝对不能够放鸭子入池捕食。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 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 或是采取其他保护措施[5]。

参考文献

[1]陆友福, 杨正锋.黄鳝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新技术[J].科学种养, 2009 (7) :37-38.

[2]胡王.黄鳝养殖实用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2) :104-107, 188.

[3]柳富荣.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中国水产, 2010 (5) :81-83.

[4]周军.黄鳝网箱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9) :332.

室内水泥池论文 篇4

1 发病症状

彭泽鲫鱼种于3月上旬放养在水泥池中,水泥池面积8 m2,水深60 cm。鱼种平均体长12 cm,平均体重25 g。3月下旬发现少量鱼种在水面缓慢游动,鱼体消瘦,体色发黑。病鱼体表光滑,鳃丝肿胀。取少量鳃丝镜检,可见斜管虫寄生,每个视野均有20~30个虫体。剪开腹部,未见肠道和内脏有发病症状。因此初步诊断彭泽鲫鱼种患斜管虫病。

斜管虫(Chilodonella)是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管口目、斜管科的一属,最适繁殖水温为12~18℃。因此,每年3—4月和11—12月是斜管虫病的流行季节,主要寄生于鱼体表、鳍及鳃部,在小面积的水泥池内的鱼种对斜管虫感染极为敏感,能引起较大死亡。

2 发病原因分析

斜管虫最适繁殖水温为12~18℃,而3月水温10~15℃,因此斜管虫在适宜的水温下极易大量繁殖。在引进鱼种时未从鱼苗塘随机抽取鱼种进行镜检,检查鱼体和鳃部是否有寄生虫。在放养时考虑是暂养,也未进行消毒,因此寄生在体表和鳃上的斜管虫在适宜的水温下大量繁殖,造成鱼种患病死亡。由于越冬过程中鱼种一直未摄食,造成鱼种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因此斜管虫极易在鳃部和体表大量繁殖。由于是暂养,放养密度较大,又因为水温较低,未经常换水,造成水质老化,为斜管虫大量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3 治疗措施

由于水温低、水体小、鱼种放养密度大,因此在水泥池全池泼洒0.7 mg/L硫酸铜和0.2 mg/L硫酸亚铁合剂。泼药后常巡池,观察鱼种的活动情况。48h后取鱼镜检,未发现体表和鳃上有斜管虫,表明斜管虫已被杀灭。全池换水,加满水后每平方米水泥池抛洒3~5片一元二氧化氯(片剂),为鱼种杀菌消毒。3d后鱼种基本好转,未见病鱼。

4 水泥池防治鱼病应注意的事项

在引进苗种时一定要检疫、消毒,防止将病原带进水泥池内。因为水泥池水体小,寄生虫等病原在适宜的环境下会迅速繁殖,而且会迅速感染苗种,致使苗种患病甚至死亡。

放养密度要适中,放养密度太大有可能造成鱼体缺氧而且极易发病。

要常巡池,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病鱼或死鱼要迅速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寄生虫要及时用药杀灭。养殖过程中可经常往池中抛洒片剂三氯异氰脲酸或片剂二氧化氯,既杀菌消毒也可清洁水质。每隔10~15 d可在饵料中添加三黄粉、电解多维等药物,既可防治肠炎、肝胆综合症等疾病也可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要勤换水、刷池,特别是投喂饵料的水泥池,未吃完的饵料和鱼排泄的粪便沉积在池底高温季节特别容易造成水质败坏,致使氨氮过高而使鱼体发病。因此要勤刷池换水,为池中的鱼营造一个清洁的环境,减少其发病的机率。

室内水泥池论文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亲蚶:2010年5月15日于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欧村附近海域购买亲蚶100 kg,选择壳长7~10 cm,壳表新鲜、完整,无破损,性腺饱满。解剖观察,肠道粗、鳃完整、性腺饱满,卵巢呈浅红色,精巢呈白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大多数卵子还处在卵黄形成初期、后期卵母细胞阶段,没有观察到成熟卵母细胞;大多数精子还处在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只有极少数为成熟的精子。

饵料:以单胞藻为主,辅以绿藻粉和螺旋藻粉。

培育池及产卵池:本试验在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椰林村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室外水泥培育池规格为10 m×1 m×1 m,池底铺泥沙厚2~5 cm,备有充气石进行充气。上方有帆布遮盖,防雨防晒,四周有黑布遮光,可调节光照度。产卵池池底不铺泥沙。

海水:从外海抽取新鲜海水,经砂滤、沉淀等三级过滤后直接用于亲贝强化培育。

1.2 方法

古蚶亲本的运输:古蚶亲本通过干运法运回科研基地内,运输时间约20 min,气温为26 ℃。

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法:亲贝运回基地后洗刷干净,并将壳表面的藤壶、牡蛎等用小刀剔除干净。亲贝培育按20个/m3、40个/m3、60个/m3、80个/m3、100个/m3等5个不同的密度分别蓄养在室外水泥池培育池中,比较其培育的成活率及最终成熟率。池水深60~80 cm,持续充气。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盐藻(Dunaliella viridis)、角毛藻(Chaetoceros)或混合藻等活饵料为主,辅以绿藻粉、螺旋藻粉等。单胞藻类每天投喂2次,人工配合饵料每天投喂3次;每天换水2次,日换水量为50%~70%;及时清理排泄物和死亡的亲贝,每5~7 d倒池1次。每7 d检查亲贝生长和性腺发育情况。海水水温变化范围为26~32 ℃,密度为1.020~1.022 g/cm3,溶解氧在5 mg/L以上,pH值7.5~8.5。

精卵诱导排放方法:

(1)阴干刺激:将亲贝离水并置于阴凉的地方阴干刺激。(2)藻液刺激:将亲贝置于大塑料盆中,加入100万cells/mL亚心形扁藻、80~100 cells/mL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液,约40 min后,藻液变清,并且古蚶排放有条状的粪便。(3)温度刺激:将亲贝离水置于阳光下暴晒5~10 min,再置于阴凉的地方,连续2~3次。(4)精液诱导:解剖数个成熟雄性亲贝取其精液加入催产池中,以诱导待排放的雌性亲贝。(5)流水刺激:利用产卵池进水阀门和排水阀门,再用水泵横向朝进水处池壁冲水,使水流均匀地流过产卵床,对诱导亲贝进行流水刺激。

设计5个试验组,每组随机挑选100只在水泥池催熟培育、大小无显著差异的亲贝,经洗涮,用(5~10)×10-6 KMnO4浸泡10 min后冲洗干净,用过滤海水冲洗后,在产卵池诱导排放。产卵完毕,移出亲贝,经3次洗卵后进行常规孵化。记录亲贝开始排放时间,并比较排放率、受精率。

Ⅰ组:阴干刺激3 h;Ⅱ组:阴干刺激2 h + 藻液刺激1 h;Ⅲ组:阴干刺激2 h + 藻液刺激1 h + 精液诱导;Ⅳ组:阴干刺激2 h + 藻液刺激1 h + 温度刺激 + 精液诱导;Ⅴ组:阴干刺激1.5 h + 藻液刺激0.5 h + 温度刺激1 h + 异性产物诱导 + 流水刺激。

2 结果

2.1 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

经过44 d营养强化、催熟培育,5种不同培育密度古蚶亲贝最终的成活率和成熟率见表1。最高成活率为97.42%,最低成活率为72.00%,平均成活率达84.09%;最高成熟率为94.00%,最低成熟率为72.25%,平均成熟率为81.53%。由此可见,在几种不同的培育密度中,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好,10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差,且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加,培育成活率和成熟率均在不断地降低。于6月28日将成熟亲贝解剖观察,性腺非常饱满,卵巢呈桔红色,精巢呈乳白色,用手指一挤就溢出大量游离的卵子和精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卵黄形成后期卵母细胞已基本全部发育为成熟卵母细胞,卵形正常;大多数精子细胞已发育为成熟的精子,精子活力较旺盛。由此可见,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亲贝营养强化、催熟培育是可行的,按20个/m3培育密度的效果最佳。

2.2 古蚶亲贝诱导排放

5个试验组随着诱导步骤的增加及刺激强度的加强,亲贝从诱导到开始排放精卵所需的时间也越短,排放率越高,受精率降低,幼虫畸形率提高(表2)。

其原因可分析为:Ⅰ组、Ⅱ组、Ⅲ组采取阴干刺激、藻液刺激、精液刺激,只有性腺达到排放期的亲贝才排放,其排放速度较迟,排放率也较低,因其排放的精卵成熟度好,受精率较高,幼虫畸形率也较低;而Ⅳ组增加了温度刺激(太阳暴晒),Ⅴ组在Ⅳ组的基础上增加了流水刺激,排放期和成熟期的亲贝均排放精卵,虽其排放率较高,但排放的精卵有些成熟度较差,因此造成受精率较低,而幼虫畸形率也相应地提高。结果表明,试验组Ⅲ古蚶亲贝采用阴干刺激2 h + 藻液刺激1 h + 精液诱导相结合的诱导方法效果最佳,其性腺达到排放期才排放,且排放的性细胞成熟度好,受精率较高,幼虫畸形率也较低。

3 讨论与结论

3.1 古蚶亲贝运输

影响双壳贝类运输过程中成活率的因素有运输时间、温度、贝类自身离水能耐力、性腺饱满度及疾病等,在运输时或运输后暂养期间一般是性腺饱满和体弱的个体率先死亡。本试验采用干运法,在运输古蚶亲贝过程中没有出现死亡的个体,极可能是运输时间极短、古蚶本身离水能耐力较强及本批亲蚶性腺发育还不是太饱满的原因。

3.2 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

通过古蚶亲贝促熟培育结果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好,10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差,且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加,培育成活率和成熟率均在不断地降低。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古蚶亲贝培育密度的增加及投喂量的增加,其排泄物及食物残渣也相应增加,促使水体氨氮量、亚硝酸含量增高而引起亲贝死亡,降低其成活率;二是亲贝在培育期间,由于亲贝个体间性腺发育的不同步性,个别达到产卵期自然排放精卵,促使其旁边的其他成熟的亲贝受到刺激而提前排放精卵,影响最终成熟率,而密度高的培育池发生此类情况的机率比较大而引起成熟率的下降。

谢玉坎等[3]、梁飞龙等[4]以巴夫藻(Pavlovaviridis)、扁藻、小球藻(Chlorella sp.)、混合藻、螺旋藻粉、淀粉、活酵母、蛋黄等为营养强化饵料,分别进行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亲贝室内水泥池催熟培育,并获得了预期催熟效果。本试验在室外水泥池通过调节光照度,以扁藻、盐藻、角毛藻及混合藻等活饵料为主,辅以绿藻粉、螺旋藻粉等人工饵料,进行古蚶亲贝营养强化、催熟培育,达到促熟效果,这与以上学者的报道是一致的。

利用室外水泥池蓄养古蚶亲贝促其性腺发育成熟,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与自然海区放养的泥蚶相比[5,6],有以下优点:(1)培育亲贝不受潮汐限制,每天都能长时间摄食;(2)可以培养饵料生物(各种单胞藻),也可从饵料生物较丰富的虾池中抽取各种混合藻,增加饵料的多样性,饵料生物密度远远大于自然海区;(3)可以控制蓄养密度,可按最佳的养殖密度进行营养强化培育;(4)可以控制培育水质,保持较理想的各种理化性质;(5)敌害生物包括干扰其正常生活的敌害少。

3.3 诱导排放方法

大多数贝类诱导排放常用的方法为阴干刺激、温度刺激、藻液刺激、紫外线刺激、流水刺激、化学药物刺激、异性产物(精液或卵子)刺激等。一般情况下,多种方法结合诱导比单一种方法效果要好。但是催产诱导方法只是对亲贝外部的刺激作用,最基础、最主要的还在于亲贝本身的营养强化程度、性腺成熟度。没有发育成熟的性腺,再复杂的诱导方法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本试验利用经过营养强化、性腺发育成熟的古蚶亲贝进行几种诱导方法的对照,结果表明,随着诱导步骤的增加及刺激强度的加强,亲贝从诱导到开始排放精卵所需的时间越短,排放率越高,受精率降低,幼虫畸形率提高。这与张志强[7]、黄海立等[8]认为将亲贝进行高强度刺激排放,将大量成熟或不成熟的精卵一起排放,造成受精差,或受精后胚胎发育畸形的见解是一致的。

3.4 室外水泥池催熟培育与催产注意事项

(1)古蚶亲贝在室外水泥池暂养初期,因与自然海区环境条件相差较大,摄食不旺盛[9,10]。因此,在入池1周内应稳定水体,减少投喂,待适应水泥池水体环境后逐量增加。

(2)在亲贝培育期间,由于亲贝个体间性腺发育的不同步性,发现常有个别达到产卵期自然排放精卵,促使其旁边的其他成熟的亲贝受到刺激而提前排放精卵,影响最终的成熟率及促熟效果。因此,可通过降低培育亲贝密度的办法来抑制此类情况的发生。笔者通过比较试验发现古蚶亲贝按20个/m3培育效果最佳。

(3)在亲贝培育后期,大多数亲贝都达到成熟期或产卵期,要特别注意稳定水体,以控制培育水环境的大幅度变化。如应注意避免亲贝因昼夜间温差过大刺激而排放精卵;藻液可通过少量多次投喂,避免亲贝因藻液过浓而受到刺激排放精卵;条件允许可以不使用流水,避免流水的刺激而排放精卵。

(4)古蚶亲贝诱导排放的方法应在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的基础上,采取阴干刺激、藻液刺激和精液刺激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可以达到理想的诱导效果。

摘要:利用室外水泥池进行古蚶(Anadara antiquata)亲贝不同密度的催熟培育,经过44 d的培育,均获得生长良好、性腺成熟的亲贝。通过比较发现,20个/m3的培育密度效果最佳。且采用了阴干、藻液、温度、精液和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催产诱导方法,结果显示,采用阴干刺激2 h+藻液刺激1 h+精液刺激结合诱导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古蚶,亲贝,催熟,催产

参考文献

[1]许志坚,陈忠文,冯永勤,等.海南岛贝类原色图鉴[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81.

[2]谭围,陈傅晓,曾关琼,等.古蚶生物学特性及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初探[J].渔业现代化,2010,37(5):31-33.

[3]谢玉坎.珍珠科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31-37,100.

[4]梁飞龙,许国领,邓陈茂.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亲贝人工促熟培育与诱导排放精卵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8(2):34-37.

[5]李碧全,陈武各.泥蚶促熟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5):202-204.

[6]吕豪,魏若飞.太平洋牡蛎亲贝人工促熟的研究[J].水产科学,1992,11(11):1-3.

[7]张志强.影响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效果的原因浅析[J].湛江水产学院学报,1994,14(1):4-10.

[8]黄海立,符韶,邓陈茂,等.珠母贝亲贝催熟培育和催产技术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9,33(10):1-4.

[9]郑永允,张晓燕,栗红兵,等.魁蚶亲贝控温促熟试验[J].齐鲁渔业,1994,11(5):7-9.

上一篇:活跃体育课堂气氛下一篇:职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