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精选5篇)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篇1
剖宫产是解决产科难产、抢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但是剖腹产对母婴均可产生不利的影响, 严重时可能发生近期或者远期的并发症, 甚至是后遗症。随着临床剖宫产经验的不断积累, 剖宫产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麻醉水平的提高[1]。为进一步寻找急诊剖宫产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本文结合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接收的100例剖宫产产妇, 对这些产妇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 所有产妇中不包括妊娠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传染病以及精神异常等。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观察组, 产妇年龄21~34岁, 平均 (27.5±6.9) 岁, 其中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2例, 平均孕周 (39.1±1.2) 周;对照组, 产妇年龄22~34岁, 平均 (27.8±6.2) 岁, 其中初产妇26例, 经产妇24例, 平均孕周 (39.2±1.1) 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 采用硬膜外针穿刺, 并将腰穿针置入到蛛网膜下腔, 并注入2.5 ml 0.5%布比卡因, 退出腰穿针, 硬膜外穿刺针向头侧3 cm备用[2]。
1.2.2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采用硬膜外针实施硬膜外穿刺, 同时向头侧方向3 cm置管, 将4 ml 2.0%利多卡因注入, 根据产妇的实际反应情况选择是否追加用量[3]。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 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和差三种, 其中优:产妇在术中没有感觉到疼痛;良:产妇在术中出现了轻微的牵拉疼痛;差:产妇在术中感觉到明显的疼痛, 需要继续进行麻醉;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2) 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恢复知觉时间。 (3) 麻醉前与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血压、心率。 (4) 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恢复知觉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产妇血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方变化较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出现1例呕吐, 1例低血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产妇中出现2例呕吐, 2例低血压, 3例心率缓慢, 4例在术中出现寒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55, P<0.05) 。
3 讨论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 许多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的妇女都准备生二胎, 针对高龄孕产妇这一社会现象, 剖宫产手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胎心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伴广泛出血、宫缩无力等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实施治疗[4]。剖宫产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需要对产妇实施麻醉处理, 但同时又和其他常规手术存在着不同, 麻醉方式不当不仅会对产妇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同样也会造成影响, 因此在临床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该谨慎选择麻醉方式[5]。
剖宫产手术常规麻醉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方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在术中可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剖宫产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6]。但是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统计, 会出现10.0%~25.0%的骶部神经阻滞不全, 产妇在术中会感觉到手术操作的牵拉疼痛, 而且在麻醉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麻醉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延长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患者出现的牵拉疼痛均需要连续使用麻醉药物, 无形中使得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 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的也会提高, 产妇需要承受的痛苦也会增加[7]。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则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方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 这种麻醉方法不仅可以继续保留硬膜外麻醉方法的优点, 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硬膜外麻醉的缺点, 经腰麻的优点也融入其中, 这样的麻醉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麻醉作用, 阻滞效果更加全面, 同时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8]。对产妇实施麻醉后, 在很短时间内可发挥麻醉作用, 便于尽早开展手术, 减少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 同时由于其麻醉药物用量相对于常规的硬膜外麻醉药量减少, 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会降低[9]。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此外, 观察组产妇的心率、血压变化方面不太明显 (P>0.05) , 对照组变化较大 (P<0.05) , 这可能是因为对照组产妇在麻醉中麻醉效果较差, 产妇承受的痛苦较大, 会在手术中出现不自主的战栗, 使得心率加快, 血压下降, 这些产妇生理指标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安全性较低。不过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也会引起部分产妇出现血压下降, 因此, 不管是那种手术麻醉方法, 在术中一定要做好相关指标的监测。
综上所述, 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时间快, 而且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较为稳定,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诊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影响,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 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麻醉诱导时间、产妇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方变化较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时间快, 而且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较为稳定,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剖宫产,麻醉方式,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邓永富.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可行性探讨[J].当代医学, 2015, 21 (2) :150-151.
[2]黄文欢.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9) :150-151.
[3]黄丽洁.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21) :277-278.
[4]刘国强, 高保柱, 华伟.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4 (3) :421-423.
[5]王志刚, 曹观海.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9) :96-97.
[6]吴文书.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2, 18 (16) :96-97.
[7]吴丽娜, 高翔, 陈彪.2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 (5) :784-785.
[8]关军, 于振峰, 高志红.不同麻醉方法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5) :135-136.
[9]刘琼, 孟磊, 李丽娜, 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和硬膜外麻醉 (EA) 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 (下半月) , 2013, 11 (11) :74-75.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2例, 均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 年龄21~42岁, 平均 (29.6±1.3) 岁, 孕周36~42周, 平均 (39.6±0.3) 周, 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1例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和对照组21例 (斯塔克剖宫产手术) ,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都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操作。对于观察组的患者, 其腹部切口位置按照原切口切痕进行子宫下段横切手术, 分离子宫粘连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斯塔克剖宫产手术。
1.3 观察指标: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及盆腹腔粘连情况。
1.4 粘连状况评定。Ⅰ类:无粘连情况;Ⅱ类:轻微粘连, 粘连部位出现在子宫与腹膜之间;Ⅲ类:中度粘连, 粘连部位出现在腹膜、膀胱与子宫之间;Ⅳ类:严重粘连, 粘连部位均出现在子宫与腹膜、膀胱、消化道及肌肉周围[1]。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经过治疗后, 两组患者在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盆腹腔粘连方面相比差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盆腹腔粘连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盆腹腔粘连率为57.15%, 对照组患者的盆腹腔粘连率为71.43%, 两组在盆腹腔粘连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
3 讨论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女性剖宫产手术更加安全与完善, 选择剖宫产的女性人数也显著上升。据相关研究分析显示[2], 2002年后, 女性选择剖宫产手术不断增多并伴随有上升的趋势。采用剖宫产手术容易导致患者子宫产生创伤以及创痕, 手术结束后, 绝大多数患者子宫均会留存较为明显的子宫切口, 并会留下子宫瘢痕, 医学上将其称作瘢痕子宫。当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时, 手术风险会骤然上升, 甚至可能产生子宫破裂与盆腹腔粘连等各种并发症。子宫破裂与盆腹腔粘连直接影响到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研究发现[3], 女性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极易影响患者的健康, 可能会导致婴幼儿体弱多病, 更有甚者会影响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一般而言, 瘢痕子宫女性患者再次妊娠的胎盘通常位于首次剖宫瘢痕位置, 并且瘢痕子宫极易导致胎盘不正等问题。与此同时, 女性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容易导致盆腔、腹腔粘连等并发症, 所以, 再次剖宫对女性患者器官各功能产生影响,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产后出血与产褥感染是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引发的并发症。女性患者产后出血主要是因为其子宫收缩性能失常。产褥感染是患者阴道遭受细菌感染, 手术结束后, 患者子宫会出现收缩, 而寄生于阴道上的细菌会快速扩大感染范围, 致使患者身体受到病菌感染[4]。基于此, 为了避免细菌感染带来的影响, 在手术前30 min医师应当给予患者注射抗生素预防病菌感染。瘢痕子宫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较容易产生盆腹腔粘连症状, 所以, 医师应当分离腹腔粘连部位, 确保子宫切口足以顺利分娩胎儿。而盆腹腔粘连是女性患者再次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状, 在手术操作损伤与出血等因素影响下, 容易使患者出现盆腔粘连[5]。由此可见, 对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应当注意不当操作带来的损害, 所有的医疗器械均做严格消毒处理。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子宫破裂、产后出血、胎盘前置、胎盘植入、盆腹腔粘连方面相比差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产妇出现盆腹腔粘连情况时常会引发严重的产后出血, 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观察组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患者的盆腹腔粘连率为57.15%, 对照组 (斯塔克剖宫产手术) 患者的盆腹腔粘连率为71.43%, 两组在盆腹腔粘连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以看出, 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优于斯塔克剖宫产手术。
综上所述, 患者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容易诱发较多并发症, 危及其生命健康。因此, 在进行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中应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还能够降低盆腹腔粘连情况, 具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春煦, 杨鹏.4117例再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并发症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 2014, 54 (2) :39-40.
[2]申恒春.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3) :234-236.
[3]陈怡君, 张丹, 龚晋, 等.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方式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5) :370-372.
[4]韩一栩, 刘玉珠.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0) :3246-3248.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病患,其中104例明确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对患者行剖宫产术。将选取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共64例,平均年龄(29±3.2)岁,平均体重(73.6±5.8)kg;第二组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共30例,平均年龄(28.7±2.9)岁,平均体重(71.5±4.9)kg;第三组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共10例,平均年龄(28.3±2.1)岁,平均体重(70.8±4.5)kg。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患者做好各种术前准备,以适应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将患者推至手术室,做好常规吸氧,并持续观测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图及氧饱,对其上肢静脉开放。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麻醉,具体方式如下。
1.2.1 若患者无低血容及血凝障碍,可对其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或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本次选取94例进行以上操作,其中64例行腰-硬联合麻醉,于L2~3腰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之后注入0.5%布比卡因比重液约2 ml;另30例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同上组穿刺位行进硬膜外穿刺,首先注入4 ml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无异常则再追加10 ml。
1.2.2 剩余10例患者因身体状况和其他原因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防止出现意外,可以在术中使用异丙酚快速诱导,并且使用瑞芬太尼微量泵在于术中维持。同时密切关注孕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异常,及时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阻滞产生显效的时间,并参照Bromage法对阻滞效果进行评估。(2)记录患者MAP值,并统计发生低血压及不良反应的病例数。(3)对顺产的新生儿进行阿普加评分,评分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三组数据可以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组(第一组)患者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较好,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平均动脉压以及低血压发生率,其余两组要优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不良反应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在孕妇妊娠期中较为常见,其基本的病理改变即全身小血管痉挛,此种病理改变会逐渐损坏孕妇的脑、肾脏、肝脏、胎盘等多种脏器,影响母婴的健康,严重的甚至可以使母婴死亡的危险[4]。对此,临床常采用剖宫产术来适时的终止孕妇本次妊娠,以保证母婴的安全和生命质量。
针对如此情况的患者该选取何种麻醉方式,这对于临床医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对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常采用的麻醉方式有以下三种,分别为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的麻醉效果好,比较适用于不能行椎管内麻醉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妊高症剖宫产患者。但容易影响血压的稳定性,诱发心梗,对患者的循环系统影响较大(肺循环、体循环等),故一般适用于重度妊高症患者。有研究显示: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应用全身麻醉方式对产妇的进行手术的病死率远远高于局麻患者[5]。同样的,麻醉药的使用通常会毒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6]。为此,临床仅对重度妊高症患者在行剖宫产术时采用全身麻醉[7]。硬膜外麻醉的作用是使外周血管的阻力减小,减低心脏负荷,从而稳定神经系统,但其所需的诱导时间较长,且阻滞效果不佳,容易出现阻滞不全、麻醉不完全的情况,不适合行急诊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其不完全麻醉发生率可到9.56%,而在剖宫产术中更高达25.00%以上[8],故在急诊妊高症剖宫产手术中不采用该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是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所结合,并拥有各自的特点,不仅起效快速,且镇痛肌松效果好,联合使用的同时也降低了麻醉剂的使用量[9]。且该种麻醉方法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不会对血液循环带来急剧的变化[10]。不足之处在于易引起低血压的并发症,故不适用于低血容及血凝障碍者。针对此种并发症,临床可以再术前补充胶体扩容,也可以小剂量使用局麻剂[11,12,13],并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状况。本文对64例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30例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10例患者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发现,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与阻滞效果上要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轻中度妊高症的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摘要: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时所采用的麻醉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并选取其中最佳的方式用于推广。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4例,并随机分为三组,在患者行剖宫产手术时进行麻醉。第一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共有患者64例;第二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共有患者30例;第三组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共有患者10例,对其麻醉后结果进行评估。结果:从麻醉起效速度与阻滞效果来看,第一组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平均动脉与低血压发生率来看,其余两组优于第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良反应的发生观测,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轻中度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合适推广。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6月我院足月单胎行妊高症剖宫产的产妇760例,所有患者均经妇产科根据妊娠高血压综合证诊断标准明确诊断,ASAⅠ、Ⅱ级,年龄22~36岁,体重48~98 kg,入院后根据个体情况给予硫酸镁解痉、地西泮镇静、肼苯达嗪降血压、甘露醇速尿脱水利尿、西地兰改善心功能。采用EA180例,CSEA500例,IA80例(此组系椎管内麻醉禁忌、椎管内麻醉失败、硬膜外效果不佳或无效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异常者);3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开放静脉通道,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1)EA组取L2-3间隙18 G硬膜外针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 cm,予以2%利多卡因4 m L试验剂量观察5min,无腰麻迹象,再予追加剂量6~8m L。调节手术床使麻醉平面在T6以下水平,如平均动脉压下降达基础的15%用麻黄素10 mg静脉推注。(2)CSEA组用18 G硬膜外针在L2-3间隙穿刺成功后,经该硬膜外导针置入27 G笔尖样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取0.5%布比卡因2.5 m L在30 s内注入,然后退出腰穿针,向头侧置管3 cm备用。调节麻醉平面及平均动脉压同EA组。(3)IA组产妇经快速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kg后再注射异丙酚1.5 mg/kg(1 min内注射完)及维库溴胺0.08mg/kg,并给予气管插管。
1.3 监测与观察项目
(1)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野针刺无痛时间);阻滞效果(改良Bromage法测定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无运动阻滞0分,髋关节不能运动1分,膝关节不能运动2分,踝关节不能运动3分)。(2)平均动脉压(MAP)及低血压发生情况(麻醉后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30%或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k Pa),需加快输液速度、输入胶体溶液和/或静脉注射麻黄碱);术中恶心呕吐、寒颤、胸闷呼吸困难及头痛等不良反应。(3)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产妇手术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顺利完成手术。EA较CSEA起效慢、阻滞不够完善;CSEA组MAP低,低血压发生率较高;I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显效时间EA组-CSEA、CSEA组-IA组、EA组-IA组两两比较t=11.3、16.7、25.6,P<0.05;Bromage评分EA组-CSEA、EA组-IA组两两比较t=3.4和4.7,P<0.05,CSEA组-IA组比较t=0.14,P>0.05;MAP EA组-CSEA、CSEA组-IA组两两比较t=3.12、3.78,P<0.05;EA组-IA组比较t=0.49,P>0.05;低血压EA组-CSEA、CSEA组-IA组两两比较χ2=5.92、6.25,P<0.05;EA组-IA组比较χ2=0.92,P>0.05)。
3 讨论
麻醉是剖宫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到产妇本身,同时涉及胎儿;而且妊高征患者由于全身血管痉挛收缩致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功能,这类患者术前治疗多限制钠盐和液体入量并利尿,使其处于低血容状态[3],使麻醉处理需考虑的因素变得繁杂,故麻醉管理有其自身特点,麻醉要满足于手术要求,更重要是所选择方法须尽量减少对生理机能的侵扰。
EA因其操作简便,经济廉价、麻醉阻滞广而曾经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EA对循环动力学影响小,本观察也发现孕妇术中的血压比较平稳,低血压发生率低,但单纯硬膜外麻醉诱导时间长,不能快速镇痛,且易发生阻滞不全,并且为减少循环波动常采用小剂量多次给药,麻醉的阻滞起效慢,这对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窘迫的急诊剖宫产不利,而且EA失败率和阻滞不全发生率为9.56%,在剖宫产产妇甚至高达25.00%以上[4],利用率已逐渐受限制。
CSEA为新技术,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5]:起效快,注药5~10 min即可开始手术,镇痛肌松完全,缩短胎儿娩出时间,无需辅助药物;阻滞平面可控性强;局麻药用量少;提供术后镇痛等,本研究中CSEA组Bromage评分(2.58±0.34)明显高于EA组的(1.67±0.25),但与EA比较,CSEA对循环干扰相对较大,观察发现麻醉过程中平均MAP低,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EA组,与腰麻起效极快导致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而使下半身的血管快速扩张及晚期妊娠时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半身血液不能回流到心脏有关,但多数在生理范围内,而适度地降低血压可防止及控制产妇抽搐,减轻心脏负荷,增加肾脏、子宫的血液灌注量,避免心衰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同时通过对产妇适当扩容,注意药物的的合理应用,加强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避免低血压的发生[6]。
传统观念认为,妊高征剖宫产产妇采用IA后易发生胎儿窒息,同时全麻由于气管插管和拔管时容易应激反应,体循环和肺循环血压升高,发生心衰、心梗、诱发心跳骤停,并且全麻对呼吸系统和术后并发症多[7]。因此,限制了IA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本文在无法施行硬膜外阻滞的患者中进行IA,结果显示新生儿Apgar评分为(9.17±0.32)与其他两组相比略有偏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用常规剂量药物实施IA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而且妊高症剖宫产IA便于产妇气道和循环的管理;再次IA能完全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产生理想的肌松等,更适合严重低血容量,凝血功能障碍、已采用肝素治疗及子痫、并发脑血管病变或出血倾向的患者[8]。
综上所述,对于妊高症剖宫产手术,麻醉医生应在孕妇安全、胎儿利益、妊高症病理生理特点、手术要求四者中权衡利弊,选择有利的麻醉方式。一般情况下CSEA操作方便,麻醉平面易控制,成功率高,对血液流动力学的影响可以预防且容易处理,对母婴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对于各种原因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及重症产妇,可选择IA。
参考文献
[1]陈瑞华,鲜恩英.妊娠高血压的疾病分类与诊治进展[J].西藏医药杂志,2008,29(1):36-37.[1]CHEN RH,XIAN EY.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progress[J].TibetanMedicine and Pharmacy,2008,29(1):36-37.Chinese
[2]莫家玲.妊高征剖宫产麻醉方法的临床选择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B):1-2.[2]MO JL.PIH cesarean section anesthesia clinical choice analysis[J].Primary Medical Forum,2009,13(1B):1-2.Chinese
[3]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266.[3]YUE K.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M].6th ed.Beijing:People's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4:265-266.Chinese
[4]陈桂英.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比较[J].西南军医,2009,11(4):674-675.[4]CHEN GY.Spina-epidu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incesarean section in Comparison[J].Southwest Medical,2009,11(4):674-675.Chinese
[5]黄英,戴齐云,周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中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1(2):136-137.[5]HUANG Y,DAI QY,ZHOU H.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in severe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clinical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Surgery,2007,11(2):136-137.Chinese
[6]陈建军.腰硬联合麻醉体位变化对剖宫产孕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29):59-60.[6]CHEN JJ.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posturalchange on maternal hemodynamics during cesarean section[J].Shandong Medicine,2007,47(29):59-60.Chinese
[7]杨虎,尹青峰,王仁卫.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症剖宫产术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5(5):204-205,[7]YANG H,YIN QF,WANG RW.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dur-ing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ap-plication[J].Kunming Medical Journal,2008,25(5):204-205.Chinese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篇5
关键词:妇产科-腹腔镜,不同手术方式,剖宫产,瘢痕妊娠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发展,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误诊和漏诊现象明显降低, 利用腹腔镜技术, 根据不同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具有很好的疗效。我院对这种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以来收治的6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9.99±3.98) 岁;孕次2~7次, 平均 (4.12±1.20) 次;产次1~2次, 平均 (1.21±0.41) 次;60例患者均由明确的停经史, 停经时间在30~88 d, 平均 (54±17) d;60例患者中有40例阴道流血, 10例药物流产后流血, 5例人工流产后流血, 5例腹痛;所有患者的剖宫产术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 1次剖宫产者55例。另外5例是二次剖宫产;6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停经后无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 出血量在200 m L以下;其他患者没有明显的引导流血史。入院时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85±310473) U/L, 平均 (42191±52727) U/L。45例患者做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 经过产生检查后, 发现有5例患者妊娠囊位置低, 人工流产后有大出血的情况发生, 再次做超声检查, 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
1.2 诊断标准: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以及B超的诊断都根据相关的文献标准进行判断[1]。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型依据术前超声检查以及术中腹腔镜探查进行判断, 具体情况如下: (1) Ⅰ型:这种状况的妊娠囊一般位于患者瘢痕上方的子宫下段宫腔内, 在仪器的帮助下可以观察到患者妊娠囊胚胎及胎心搏动, 肌层比较薄, 妊娠囊附近部分肌层有很多血液流动。 (2) Ⅱ型这种状态下的妊娠囊生长于患者子宫前臂下段瘢痕处肌层, 妊娠囊附近的肌层比较薄弱, 也有大龄的血液流动, 在腹腔镜下表现为患者的子宫原切口瘢痕表面血管异常, 有比较明显的包块突出。 (3) Ⅲ型:这种状况的妊娠囊生长于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肌层处, 主要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出现实性混合包块, 患者子宫内肌层与正常肌层区分不清晰, 有些部位血液流动频繁, 在腹腔镜下课观察到包块明显比子宫浆膜高。
1.3 治疗方法
1.3.1 腹腔镜监视下清宫术: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 首先建立腹腔镜气腹, 利用腹腔镜观察患者子宫, 在观察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子宫切口的状况, 然后结合超声检查, 评估妊娠囊的深度, 同时对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然后在做清宫术, 手术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空腔状况, 可以利用宫腔镜检查患者的宫腔情况, 确认空腔状态。
1.3.2 清宫术结合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治疗:
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以后, 如果患者的子宫原切口瘢痕表面出现血管怒张的情况, 则视为剖宫产瘢痕妊娠Ⅱ型, 可能行清宫术是有大量出血, 所以先对患者做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手术。阻断患者子宫内宫动脉血流, 便于进行清宫术。
1.3.3 腹腔镜下双侧子宫动脉阻断+腹腔镜下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子宫修补术:
首先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 如果发现患者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包块比子宫浆膜高, 患者的子宫浆膜比较薄为瘢痕妊娠Ⅲ型。这种情况下的手术, 先进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 患者的子宫动脉阻断后, 利用超声刀把患者的原来的瘢痕处包块切开, 切除病灶再把切口分层缝合起来, 缝合的主要部位是子宫黏膜层及子宫肌层。
1.3.4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在手术中患者出血比较多, 经过各种处理方式后都没有很好的止血效果。而这时患者有没有生育要求, 这种情况下可以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2 结果
本研究中60例患者进过手术后, 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中转开腹的情况。所有患者均没有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病理检查证实是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促宫缩、对症治疗, 手术后2~5 d抽出宫腔气囊液体, 每次抽取5 m L, 而且要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同时抽取, 少于10 m L液体后拔出官腔内气囊尿管。手术后2~6周, 对患者进行随访, 患者月经恢复来潮, 3~12个月, 经量正常。
3 讨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不同临床分型, 采取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选择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方式, 手术微创小、疗效好, 手术方法简单, 而且书中并发症很少, 能有效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2,3]。
参考文献
[1]林安平, 杨竹, 蒋兴伟, 等.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型与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4) :268-269.
[2]朱彦红.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30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18) :51-53.
【初次剖宫产手术方式】推荐阅读:
剖宫产手术切口06-14
剖宫产手术切口护理05-09
剖宫产手术护理常规12-07
剖宫产手术指征研究06-14
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08-07
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11-09
剖宫产后引产方式选择07-02
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10-21
剖宫产手术围术期护理12-05
初次就业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