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改进方法

2024-11-06

实验改进方法(共12篇)

实验改进方法 篇1

药理学是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进一步获得科学知识打下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对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 对于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中专学校来说, 实验课改革尤为重要, 我们经过反复实践与探索, 对教科书中一些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以下几下几点。

1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的改进

(1) 实验用药品的改革。在某些实验中, 教科书中要求的实验药品有的难以买到, 有的价格昂贵, 有的给药后实验结果不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选用价格较低, 临床上常用的同类药品替代原实验用药品, 经过反复试验与摸索, 选出最佳剂量, 得出了较明显的实验结果。例如《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影响》实验, 原来用药品为戊四氮, 由于难以购买, 改用尼克刹米替代, 尼克刹米浓度分别为0.25%、2.5%、25%, 剂量0.2 ml/10 g, 实验结果明显, 容易观察, 给药后三只小鼠的反应为 (见表1) 。

(2) 实验用动物的调整。实验动物的选择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每一实验都要求使用特定的敏感动物, 并且对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等有不同的要求。如在《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中, 将动物由家兔改用小白鼠。本实验用四氯化碳破坏肝脏, 家兔需在实验前24小时给药破坏, 而小白鼠只需在实验前2小时给药致肝脏损害。小白鼠灌胃给药操作简便, 学生易掌握, 实验结果也很明显;并且小白鼠与家兔相比, 价格便宜, 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和操作实验的完整过程。

(3) 实验中操作方法的改进。实验证明, 教科书中部分实验操作方法已经老化, 需要不断更新,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出简便易行、实验结果明显的操作方法。例如《药物对家兔的利尿和抗利尿作用》实验中, 教科书中采用导尿管自尿道直接插入法, 并且要求用三只雄性家兔, 这种方法做起来很困难且不易成功, 况且动物用量多, 结果不易进行比较。经过反复实践, 采用一只家兔手术切开膀胱播管的方法效果明显, 静脉给药顺序为速尿、脑垂体后叶素、50%葡萄糖, 每次给药后尿量变化非常明显。根据尿液变化, 可观察到利尿剂、抗利尿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改进后的方法既节省了动物, 免去了选择动物的环节, 又使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比较, 更重要的是操作成功率高,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 结果分析与成效

(1)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改进与调整, 使每个同学都有了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部分同学实验课“只观不动”的现象得以改观。以实验动物的调整为例, 用家兔作实验时每组6~8人使用一直家兔, 必然造成部分同学无动手机会, 经过调整改用小白鼠后, 可使每个同学一次实验有1~2只小鼠进行实验操作。

(2) 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明显、生动, 容易观察, 并且提高了实验课的成功率, 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样, 可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通过对实验完整过程的操作与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 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进而提高了学生根据客观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在对学生做好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思想教育的同时, 充分利用实验课有利时机, 努力使每个实验操作易实施, 结果更明显, 实验做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便越做越想做, 越爱做, 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每一次试验的成功, 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这样自然而然地转变了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

(4) 培养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技能。改进试验, 目的之一是使实验更适合学生自己操作, 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实际操作领域。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 操作技能逐渐提高, 不但锻炼了科学思维方法, 同时也使操作技巧更加灵活。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方法的改进, 给学生创造了更有利的实验环境, 同时也引导学生亲自设计, 改进实验方案,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分析思维能力, 并且通过每次实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6) 通过实验用药品的改革与动物的调整, 节约了实验经费, 这对克服实验经费紧张的困难具有客观的实际意义。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何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顺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还需不断探索、总结和体会。

摘要: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对教材中陈旧的、不实用的药理学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与改进,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方法,改进

参考文献

[1]于肯明.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张庆.药物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实验改进方法 篇2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现如今,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将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课堂则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针对这样的问题,亟于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自己去发现化学反应的规律及本质,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做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其次,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并结合教材的特点,适当增加补充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适当给学生机会,增加学生实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实验,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可极大地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次,联系实际,可将一些实验设计为情景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会热衷于对化学现象的探索。同时在此情景实验中,学生们也可增进彼此的友谊,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另外,及时成立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收集材料、辅助教师进行课外实验、负责黑板报关于化学一栏最新研究成果的书写等等。如此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关于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

最后,对于一些不易成功的实验,可稍作改进产生明显效果,也可听取学生们有没有好的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对于一些实验可将其微型化,既节约又环保,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形成节约、环保的意识,对待化学药品不铺张浪费,对待化学废品不乱扔乱倒。另外,鼓励同学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化学实验,达到变废为宝,如此可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以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增加课堂实验、设计情景实验及成立兴趣小组、有效改进化学实验”来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总之不断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化学充满热情。参考文献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方法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改进

高中生物的学习在中学学习任务中的比重日渐提高,生物学习也得到了大家逐渐的重视。而在生物学习中,比起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验教学以其形象直接等特点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并且,实验是各类知识来源的基础,是科学知识的奠基。然而,就笔者了解来说,高中生方面的生物实验课程开课较少,有的实验课主要是选修课为主。虽然课本上对实验课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但是,由于实验条件和时间等各种原因的限制,中学的实验课十分少,尤其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的学校。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主要是因为应试类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形式,实验的进行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由教师讲解实验,配以多媒体,学生做实验题的方式,可以更快更好的获得比较大的提高,在高考中会有比较好的优势。长此以往,在这种模式下培育出来的“人才”,只能按步就班,沒有创新和研究的思想,那么,科学方面的成就会有什么呢?

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法方面,首先需要改进的就是:用真实验取代模拟实验。虽然由学生真正去做实验的时候,做出来的实验成果可能由于熟练程度等原因会没有视频教学或动画教学中的清楚,但是,动画里的实验却并不真实,视频里的实验并不是我们亲自做的,我们不能一直依赖,它们或是理想状况下的存在,如细胞的结构模型,或是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做而单方面觉得我们也会了。只有在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之后,才能明白实验中每一个步骤设计的用意与实验的意义,而每一个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得到的实验结果更家直观。做实验并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为了我们可以更加明白这些科学的奥秘。

其次,在已有的实验中,我们多是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方案和所写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每个班每个年级都是统一的,使得很多学生都只知道该种实验方案,却不举一反思,限制了研究的思维。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过程得出的结果或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设计和改进实验。如在浙科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目的意义,理解实验的实施和原理,找出含有丰富糖类或蛋白质的物质,提出自己人为可行的实验方法;或者在脂肪类有机物鉴定实验中针对实验结果与实验条件,提出各种改进方案,如更换染料可以节约成本和使实验更直观等,不拘泥于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方法,会质疑,也会改进和思考新方案。

第三,有时候,即使是课堂实验,也会有实验失败的时候。实验失败的原因可以是实验试剂可能过期或者污染,也可能是操作不规范,处理时间不正确等等。以浙教版中选修的植物组织培养为例,植物组织可能在培养数天后就马上被污染,也可能在培养数十天后出现白化或者玻璃化,褐变。这些都是有各种不同的原因的。污染可能是叶片消毒不当,白化可能是叶片切割得太小或培养时光照太强,褐变可能时选材不当。在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可以使虽然实验没有成功,却能领悟到实验的关键,培养学生反省和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而,实验课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它的课堂管理却并不简单。很多学生也受到“实验课并不重要”这种思想的影响,在实验课上十分散漫,主要表现为:不认真听老师进行实验前的讲解,不会操作实验各步骤,或者使只是机械的完成各个步骤却不去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实验课教师也是无法顾及到全部的同学的。如提取叶绿素的实验中,同学们可能出现按照步骤加碳酸钙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按步骤加而二氧化硅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加。教师可以考虑将实验课课堂表现等计入期末总分,或者实验课进行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项考试等方式进行课堂管理。

要改进中学生物实验得上课制度,也离不开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应在实验课前备好课,利用精炼得语言向同学们介绍实验原理和过程,掌握教材得特性。第一,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得时间进行时间操作,第二,精炼不仅仅是简短,还要注意适度打开学生探索得大门,让他们有探索得兴趣,也有探索得方向,就是前面所说得思考和设计。当实验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定得只是台阶和导向,通过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得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生物实验得学习,是打开学生科学探索之路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教师不倦的投入,学生的积极配合。在现有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科学的改进,可以在内在帮助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事半功倍的进行生物知识的积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东成.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新教师教学.2010,12(12).

[2] 马建兴.细雨湿衣却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细节问题.中学生物学.2012,28(1).

[3] 陈铭娜.中学生物实验安全问题浅析.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9卷.2013(5).

[4] 王攀.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控制措施.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5] 莫剑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得有效策略.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27(2).

《双酚A的制备》实验方法改进 篇4

《双酚A的制备》是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较经典的一个综合性实验, 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更是一个必开实验。该实验反应原理简单, 主要是通过苯酚和丙酮的缩合反应来实现的, 一般需要用盐酸或硫酸等质子酸作为催化剂。丙酮在催化剂质子酸作用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中间体, 苯酚中苯环受酚羟基的影响, 电子云密度增高, 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增强, 邻、对位氢原子特别活泼, 可以接受生成的C+中间体的进攻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进一步缩合生成产物双酚A。

目前, 关于《双酚A的制备》, 不同的教科书提供的实验方法略有不同, 通过查阅多本权威教科书及相关文献, 发现主要区别在于以下三点:是否用甲苯作为分散剂;催化剂硫酸浓度选择;反应温度控制。结合多年实验教学经验, 发现即使是同一方案不同学生做出的产品色泽、状态及产率也会有很大区别。针对该反应存在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 本文以上述三点差异为依据, 设计实验方案, 对该反应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期为该实验项目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实验部分

(一) 试剂及仪器。

试剂:苯酚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 丙酮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 甲苯 (上海宏达化工有限公司) , 浓硫酸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仪器:DF-101Z集散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河南巩义科华仪器有限公司) , SHB-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山东省菏泽市祥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DHG-9076A电热恒温干燥箱 (上海君竺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 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 (巩义市予化仪器有限公司) 。

(二) 合成方法。

方案一:在50m 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g苯酚、4m L丙酮以及17m L甲苯, 开启集散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在不断搅拌下, 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缓滴加98%浓硫酸7m L,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18~20℃ (大约15min) 。滴加完毕后, 继续控制反应温度在18~20℃, 搅拌至反应物稠厚, 并记录时间。此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50m L冷水, 继续搅拌至全溶, 冷却, 结晶, 抽滤, 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产品至滤液不显酸性, 干燥即得双酚A粗品。将干燥后的双酚A粗品, 用甲苯重结晶 (每克产物大约需要使用8~10m L甲苯) , 得白色针状晶体即为双酚A纯品。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为155~156℃。

方案二:在50m 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g苯酚和4m L丙酮, 开启集散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在不断搅拌下, 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缓滴加98%浓硫酸7m L,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18~20℃ (大约15min) 。滴加完毕后, 继续控制反应温度在18~20℃, 搅拌至反应物稠厚, 并记录时间。此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50m L冷水, 继续搅拌至全溶, 冷却, 结晶, 抽滤, 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产品至滤液不显酸性, 干燥即得双酚A粗品。将干燥后的双酚A粗品, 用甲苯重结晶 (每克产物大约需要使用8~10m L甲苯) , 得白色针状晶体即为双酚A纯品。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为155~156℃。

方案三:在50m 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g苯酚和4m L丙酮, 开启集散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在不断搅拌下, 通过恒压滴液漏斗缓缓滴加78%浓硫酸7m L,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为35~40℃ (大约15min) 。滴加完毕后, 继续控制反应温度在35~40℃, 搅拌至反应物稠厚, 并记录时间。此时向三口烧瓶中加入50m L冷水, 继续搅拌至全溶, 冷却, 结晶, 抽滤, 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产品至滤液不显酸性, 干燥即得双酚A粗品。将干燥后的双酚A粗品, 用甲苯重结晶 (每克产物大约需要使用8~10m L甲苯) , 得白色针状晶体即为双酚A纯品。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为155~156℃。

二、结果与讨论

由表1所得实验数据可知, 方案一和方案二区别在于是否需要甲苯作为分散剂, 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甲苯作为分散剂效果并不是非常显著, 反而造成产品产率下降, 而且甲苯为易制毒品, 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害实验者的身体健康。方案二和方案三选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 由所得实验结果可知, 98%硫酸催化效果更好。结合相关文献, 用98%硫酸进行催化需要控制反应温度为18~20℃, 而用78%硫酸作为催化剂则需要提高反应温度为35~40℃, 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78%硫酸需要配制, 而且其催化的反应所需温度高、反应时间长, 均违背经济性原则, 所以综合考虑最佳实验方法为方案二。

三、结语

本文围绕《双酚A的制备》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验成功率较低, 实验结果差异性较大等一系列问题, 参阅相关资料, 设计实验方案对其实验方法进行相关探究, 综合环保及经济性原则, 得出最佳实验方案为:不选用易制毒品甲苯作为分散剂, 以98%硫酸作为催化剂,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为18~20℃。

摘要:《双酚A的制备》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率较高的一个综合性实验, 而关于其实验方法在各类教材中的介绍均有所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对几种典型方法分别进行了尝试, 但是发现即使是同类方法不同的学生做出来产率及颜色状态方面也有显著差异。针对该现象, 本文从是否选择甲苯作为分散剂, 温度控制及催化剂的选择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发现温度控制及催化剂硫酸的浓度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双酚A,实验方法,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 .刁国旺等.新编大学化学实验 (第二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2] .石春玲, 田林, 吴琼.大学化学实验 (Ⅱ) —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3] .李吉海, 刘金庭.有机化学实验 (Ⅱ) —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实验改进方法 篇5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方法都以应试教育为主,化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形成以课本为模板的照搬式化学实验方式。这样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养成对课本死记硬背的习惯,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或者是换一种方法试验。因此,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迫在眉睫。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教师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以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为主,把实验的步骤和最终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缺少让学生亲自探索化学实验过程和揭示实验结果的内容,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其次,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照搬课本内容,直接给学生造成书上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做不做都一样的懒惰情绪,很少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改进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方法的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的教学观念

化学实验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只重视课本上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改变硬性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的内容、过程及结果的做法。能由学生动手自己取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轻易包办;能由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师就不急于下结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2.2 合理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该局限于课本上固有的化学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要敢于对书中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便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由于白磷是剧毒品,在实验中取用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放在锥形瓶内,质量还未量好,白磷就自燃了。对此,教师可以取一小粒火柴头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置于天平上,接着对试管进行加热,待火柴头烧完后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

许多实验都是转瞬即逝,没等学生仔细观察过程及结果的时候,实验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必须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化学反应过快或者是不适合教师做的实验,制成幻灯片或教学软件给学生放映。

2.3 改变验证性实验的传统做法

应试教育下的现行教材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增强实验理解性。所以教师应适当地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增强求知欲。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少照搬书本上固有的问题及答案,提出新鲜的与实验相关问题,多让学生动脑,参与实验过程,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分析、推理进行中的实验结果。同时也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和装置提出改善意见。比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材中是让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化学反应制取的。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提问学生可不可以用其他的金属代替锌,或者用浓硫酸、浓盐酸做实验原料,并让学生利用自己认为可行的实验原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与教材上的实验进行对比,得出正确的氢气实验室制法。

2.4 开辟多种多样的第二实验课堂

现阶段的学生都局限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运用到实际生活的少之又少。尽管课堂上的实验可以亲自动手完成,但是大多都有其固定的步骤和结果,激发不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对科学探究的求知欲。所以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势在必行。初中生正处于渴望知识,又兼具理性可行性分析的最佳年龄段。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引领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做实验,并组织学生在班上表演其趣味化实验,有化学小魔术的效果。比如“空瓶生烟”“清水变色”,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知识。结论

在初中化学实验研究教学过程中深化实验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作为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记忆化学理论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徐峙晖.问题解决研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07(1):17-19

[2]周化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3]黄振英.初中化学课余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建议[J].考试周刊,2009(8):183-18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探讨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6-01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

学生需要探究式学习,教师就要使用探究式教学,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刘知新教授指出:探究在课堂中的3种作用:一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和经受锻炼的机会;二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所以我们要将实验的改进纳入探究式教学中。

第一,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为此,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和客观条件,有选择地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从实验设计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思考、分析,获取新知识。当然,我们反对为探究而探究。

例如:在氣的喷泉实验教学中,会对形成喷泉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是因为存在压强差才产生了喷泉。马上提出问题:假若将氨气换成二氧化碳,能否形成喷泉呢?如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经过讨论,有些学生认为可以形成喷泉,而有些学生则认为不能形成喷泉,并都设计了实验方案,动手验证,结果用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实验不能形成喷泉。马上分析原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很难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果换一种溶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烧瓶中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是不是就能产生喷泉呢?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明白了若将水改为氧氧化钠溶液,喷杂就可以产生,从而更加理解形成喷泉所需要的条件。

第二,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增强学屯实验操作能力。

演示实验通常是原理性的,往常只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并指导学虫观察,对学生在实验方法、步骤及习惯等方面有着示范的作用。随着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留下深刻印象,也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我们还可以进行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共同探讨实验现象与过程。当实验条件具备时,就可以将分组实验变为单人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学生只能观察到浮、培、游、红,但该实验产生的氧气并没有得到验证,通过对实验仪器的改进,让学生自己去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教材中的小烧杯该为真果粒瓶(教师演示实验)和滴眼液瓶(学生分组实验),并分别在真果粒瓶的中上部及塑料内塞上均钻一个孔,滴眼液瓶则只在中上部钻一个孔(因其内壁塞上己经有一个小孔),再往瓶中装入一定量的蒸懷水,并加入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盖好塑料内塞。反应完毕后,点燃酒精灯,分别将瓶中上部的小孔靠近火焰并轻轻挤压瓶子。结果真果粒瓶上的内塞因爆炸而被冲出,由滴眼液瓶中挤出的气体则燃烧,这些现象都说明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第三,增加必要的探究性实验,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在新课标中,“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

第一,实验内容的整合,我们要遵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别,巩固学生实验意识,加大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力度,真正让化学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在实验内容整合时,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为了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的实验;二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强化科学一技术一社会教育;三是随着学科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所增加的实验;四是介绍和应用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

第二,实验内容的整合,还应该注意将教学实际与化学史上的“经典事件”有机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史就是化学的实验史。而化学的实验史本身就是一种博大的、精深的实验文化。化学史系统地阐述化学发展的历程,如实地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展示当时化学家们为了揭幵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围绕化学发展史的“经典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精神、前进的动力。

三、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

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化学实验就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下降,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学习化学。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做了化学实验,就一定能够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兴趣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是化学教学中值得关注一个问题。目前,国内国外有不少的教师都在致力于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因而值得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仁山.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 299.(3)

实验改进方法 篇7

但在农村中学, 由于学校的经费紧张, 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欠缺, 实验仪器、实验药品非常缺乏, 要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 是非常困难的。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针对这种状况,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我发动学生, 自己动手创造条件进行相关实验,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 在学完《物质的分类》的内容后, 我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作为实验器材的替代品来尝试完成“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一实验。

我启发学生找一次性塑料杯作容器, 准备豆浆 (胶体) 、鸡蛋白溶液 (胶体) 、绿矾溶液 (花卉市场有售) 、食盐溶液、泥水等液体;再找一个纸盒, 在垂直方向打两个孔, 作为观察室;找一个手电筒或者激光笔作光源。准备工作结束之后开始动手做实验, 学生们将准备好的胶体、溶液、浊液、纸盒、光源等一一摆放好。当我问道哪位同学观察到了丁达尔效应时, 一些学生兴奋地说他们看到了, 但让他们重新操作进行观察时, 我发现他们实际上并未看到丁达尔效应———一条光亮的“通路”。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对“一束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一些学生误将聚光手电筒当作了激光笔 (对“激光”的特性不了解) ;许多学生将纸盒上入射光的孔打得太大, 手电筒直接在比较大的孔处散射, 以致于形不成一束光, 而是将溶液或者胶体整个照得透亮, 最终导致无法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二是一部分学生的鸡蛋白胶体中没有将蛋黄分离, 呈悬浊液状态, 有些学生的蛋白液中加入的水太少, 呈浑浊的凝胶状;这些不规范的操作, 导致学生实验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 我让学生们将纸盒上光线的入射孔改小, 使手电筒与小孔保持一定距离, 以便形成一束光, 重新配制蛋白液胶体, 再让他们仔细观察, 真正理解“一条光亮的通路”的含义。

经过这堂实验课, 我发现:第一, 学生们对于做化学实验始终有浓厚的兴趣, 这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二, 通过实验, 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第三, 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他们做实验的技能和技巧, 如将盛放胶体、溶液的杯子放入纸盒或者取出纸盒时, 有些纸盒比较小, 取、放杯子不方便, 于是我就让学生换个角度, 将纸盒去掉一个面, 从上而下扣在盛放液体的杯子上, 这样就方便多了。

总之,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弥补学校实验条件方面的不足, 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自己动手, 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化学实验。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也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软化点实验方法改进的可行性分析 篇8

我公司某产品烟火药用酚醛树脂和松脂酸钙中软化点的试验方法分别采用Q/ZF055.5和Q/ZF055.4,此方法中用汞作为测试物。汞在常温下会蒸发形成汞蒸汽,在环境中会被细菌转化成有机汞。汞蒸汽和汞盐都是剧毒物质,汞的毒作用是多方面的。汞在空气中挥发易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破坏中枢神经组织和口、粘膜和牙齿,汞与体内蛋白质易结合,而且汞易在生物体内累积,会造成脑组织、肾、肝的损伤,严重者会造成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汞和汞化物会引起职业性慢性汞中毒,即使剂量很小也可累积中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汞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持久性。我国规定的汞在室内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1mg/m3。一只体温计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后可使一间15平方米3米高的房间室内空气汞浓度达到22.2mg/m3。一般认为,人在汞浓度为1.2-8.5mg/m3的环境中很快会引起中毒。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就是纯汞,用量很大,实验要求精确称量,在称量过程中汞很容易散落,收集很困难。整个实验过程近两个小时,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2实验过程

2.1软化点测定两种实验方法比较:

2.1.1汞法

取预先经过粉碎试料20克,放入熔样锅中,在电炉上经空气浴加热,将四个小皿用镊子按入已熔的试料中,趁热将试料充满小皿不许有气泡,将带有小皿的试料到在搪瓷盘中,冷却后把小皿从试料中取出,把周围多余试料刮掉,用热刀刮平两端。将四个小皿通过胶管和玻璃管分别连接在一起,在固定的四个玻璃管胶塞中央插一只温度计。用天平称取5克金属汞(精确至0.1克)小心倒入每一支玻璃管中,外杯盛有一定甘油,将软化点测定器放在电炉上加热,待温度升至70℃控制升温速度每分钟升高2℃,到90℃时每分钟升高1℃,记录每个水银柱落下时瞬间温度。

2.1.2环球法

取粉碎的试样约5克于器皿中,慢慢加热使其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熔融,避免产生气泡和发烟。将熔融的试样立即注入平放在铜板上预热的圆环中,待试样完全凝固,轻轻移去铜板。环内应充满试样,表面稍有凸起,用电熨斗烫平。若环内试样凹下或有气泡,应重新制作。将制备好试样圆环放在环架板上,把钢球定位器装在圆环上,再把钢球放入定位器中心,另从环架顶盖插入温度计,使水银球底部与圆环底面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800ml烧杯内,以上装置完成后将传热介质倒入烧杯中,使环架板的上表面至传热介质保持51mm。用可调电炉加热,并不断充分搅拌,使温度均匀上升,直至测定完毕。

2.2我们对酚醛树脂和松脂酸钙进行分别采用汞法和环球法两种方法进行测试,其结果如表1-4。

3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环球法实验结果不超差,重复性好,满足实验要求。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采用汞法所用的试样量是环球法的四倍,实验用原材料就是纯汞,用量大,从经济性考虑此方法浪费原材料。

汞法实验要求精确称量汞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汞很容易散落,收集很困难;整个实验过程近两个小时,特别是在夏季,环境温度高,汞蒸汽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所以,对比汞法而言,环球法有如下优点:不含对人体有毒成分,不会对操作者造成危害;不含稀有物质,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综上所述,烟火药用酚醛树脂和松脂酸钙中软化点的试验方法用环球法代替汞法从技术上可行,从经济上、从环保角度上环球法也都比汞法更加优越。

建议将此方法纳入工艺,避免对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操作者身体造成伤害。

摘要:我公司某产品烟火药用酚醛树脂和松脂酸钙中软化点的试验方法分别采用Q/ZF055.5和Q/ZF055.4,此方法中用汞作为测试物。汞在常温下会蒸发形成汞蒸汽,在环境中会被细菌转化成有机汞。汞蒸汽和汞盐都是剧毒物质,会对操作者造成身体伤害。所以,我们做了大量实验来证明用环球法来取代Q/ZF055.5和Q/ZF055.4的汞法是可行的。

实验改进方法 篇9

数字电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很多专业都将其列为必修课,例如自动化、通信工程、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数字电路实验作为该课程的一部分,起着对理论的补充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可以建立常用芯片的直观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性实验掌握大规模电路的开发思路和设计方法,可以说数字电路实验在整个数字电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总是把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往往忽视实验教学。这种理念使许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觉得什么也没学到,唯一的印象就是在实验箱上连了许多线。我们结合自身对数字电路实验的教学经验总结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2. 数字电路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一般是围绕理论课来开设的,即根据各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设置实验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而且大多只用一个芯片,很少出现芯片之间的组合。这样的实验虽然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体会到某个理论,但是由于缺少各个实验之间的相互连接与综合,因此学生很难真正在脑海中建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做这些实验时,常常反映当时会觉得豁然开朗,好像一下子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但是走出实验室不久,又会有一种实验毫无作用的感觉。这是因为学生在做这些验证性实验时,知识结论已先入为主地占据了头脑,当实验数据与理论相符合时,学生就会觉得这个是理所当然的,根本不根据实验过程去体会结论。而实验数据与理论不相符时,学生往往不去追求原因,而会简单地认为是实验线路、工具甚至芯片的原因,不会去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违背实验结果,仅仅简单地以理论为本,去修正实验数据。

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以验证性为主,很少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综合电路设计的能力,而综合电路设计能力是电子、通信类学生最重要的能力,也是他们在工作中最用得上的能力。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不但内容老化,手段单一,而且已经违背了开设这个实验的初衷,根本无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知识。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应该对数字电路实验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探讨,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发现、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并能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不正确的症结所在。

3. 数字电路实验新教学模式的改进

针对传统数字电路实验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在教学中遇见的问题,我们对数字电路实验的教学方法改进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1)实验教学条件的改进。

现今大多数高校的数字电路实验都是基于数字电路实验箱开设的,这就制约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虽然现在的数字电路实验箱子功能比较强大,但是毕竟空间、体积有限,所以芯片插座、输入开关量、结果显示发光二极管等都是屈指可数的,只要实验规模稍大点,实验箱就无法满足。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实验平台,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箱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扩展,将一些常用的芯片插座、可调电阻、信号开关等制作在同一面版上,必要的时候配合实验箱使用。

另外,教师还应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编制实验教学实验书,因为借用别个学校的实验指导书往往会出现与自己实际情况不适合的情况。

(2)实验项目的改变。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个数。我校数字电路实验课程必做的项目达9个之多,而且均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往往做到后面几个项目就出现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实验毫无用处,仅仅是插线、拔线,有甚者直接填写答案等待下课。我们结合自身上课过程,认为该实验必作项目不宜过多,取3—4个典型项目,每个项目以2个课时为佳。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建立自信,而且可以节约课时留给设计性实验。

(3)实验习惯的改进。

这里的实验习惯包括学生的实验习惯和指导老师的实验习惯。首先,指导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最好能在上课前提供预习报告。有些学生在上实验时一头雾水,由于没有课前预习,加上理论不牢,在实验课上手足无措,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所以引导学生养成实验预习的习惯对实验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其次,指导老师的良好实验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实验指导老师和理论课老师不是同一人,那么两人之间就应该进行沟通,保证实验迟于理论。另外,实验指导老师应该在上课前将实验内容、难点板书在黑板上或提前做好PPT,绝不能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临时版书的情况,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老师还应亲自反复做开设了的实验项目,总结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和错误,并总结出原因,以应对学生的提问。

(4)增加趣味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开设综合性、设置性实验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切不可盲目设置。首先教师要选择学生有兴趣的项目,例如生活中已经开发出的小东西,或者能够实现小功能的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题目就有种不做出来不罢休的冲动。其次要注意难度,如果学生有兴趣,弄了半天却找不到突破口,那将会适得其反。项目难度以9—12个课时完成最好。

(5)开放实验室。

由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往往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构思、设计,这就需要实验室进行开放性管理,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结果时就能够立即进行连线验证,找出不足,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方案修正,如此反复。当然,我们在开放实验室时要做到管理严格,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必须提前预约,在与实验室其他实验课程不相抵触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设备,并要求登记备案。

4. 结语

我们进行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增强学生的自主综合电路设计能力,这种教学改革的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显示出来。这种教学改革也是一种连续过程,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改进,才能使实验的效果越来越好。

摘要:数字电路是许多工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实验作为该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很难真正使学生有所收获。本文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探讨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 预测了新方法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电路实验,弊端,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徐莹隽.基于开放教学模式的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报, 2006, 28.

[2]薛延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1) :116-118.

[3]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4]刘银萍, 陈惠珊.“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 (8) .

实验改进方法 篇10

1 防原医学实验的特点

(1) 防原医学实验涉及了有关放射性检测、辐射侦察与放射卫生防护、放射损伤临床和诊断技术、辐射生物效应等实验内容, 其目的就是培养学员对核伤员防、诊、救、治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些实验在处理突发的核事故中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如“小鼠γ射线照射后尿中牛磺酸排出量测定”“|3|I体内分布和稳定性碘阻抑|3|I在甲状腺内蓄积”等。由此可见, 较强实用性是防原医学实验的一大特点。

(2)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又是一个包含放射病理、辐射血液、临床生化、创伤外科、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组成的特殊新兴学科[1]。因此, 防原医学实验涉及面广, 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联系密切。

2 目前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方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防原医学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如小鼠脾结节的测定等经典实验所采用的方法要求的实验条件较低, 操作相对简单, 具有实验结果可靠性强, 统计学差异明显等优点, 因而这些实验方法一直沿用。还有一些实验如“电离辐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采用的原位末端标记法计数, 与目前较先进的流式细胞术相比不仅操作繁琐, 而且结果也不如流式细胞术客观、准确。另外, 随着精密仪器制造业的发展, 防原医学实验中用于个人外照射剂量监测及体表放射性沾染检查的仪器设备与国外进口的同类仪器设备相比, 误差大、精确度低、反应慢。针对后2种情况, 我们在改进常规实验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以期在实验教学中通过采用新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弥补常规实验方法的不足。

3 防原医学教学中实验方法的改进

3.1 改进实验方法的尝试与取得的成效

针对近年来在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结合防原医学发展需要, 我们萌生了改进防原医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方法的想法。而国家加大对防原医学和三防医学救援队各方面的投入, 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实验方法的改进需要相应的实验仪器来支撑, 因此先对部分实验方法进行试探性改进。

(1) 人员在沾染区外照射剂量检查与估算。以往这个实验我们采用的是03型个人计量仪, 这是一个纯机械式的计量仪器。改进后我们采用的是完全电子化的个人剂量报警仪PM1621。通过对比实验, 我们发现03型个人计量仪充电步骤重复、繁琐, 充电后几个小时不使用就会发生漂移, 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结果读数精度不高, 没有报警功能等不足。在采用个人剂量报警仪PM1621后以上不足得到了有效弥补, 它不仅可以设定2个报警阈值, 达到阈值后存在2个不同频率的报警声, 而且设定操作简单, 测量结果客观、准确。

(2) 人员体表放射性沾染检查。这个实验的改进在于将原有的06型辐射仪承担的实验任务改由便携式巡检谱仪GR-135与表面污染监测仪COMO170协同完成。便携式巡检谱仪GR-135负责沾染部位的查找以及所含放射性元素种类的确定, 表面污染监测仪COMO170则用来检测表面沾染部位的沾染程度。与06型辐射仪相比, 便携式巡检谱仪GR-135在沾染部位查找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其定位更准确, 反应更灵敏, 并且可以确定放射性核素的种类, 以便洗消时使用相应的洗消剂, 表面污染监测仪COMO170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表面沾染程度, 并且读数稳定度高。

(3) 电离辐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测定实验。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日新月异。而该实验的改进在于采用流式细胞术替代原位末端标记法来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细胞实验技术, 尤其在细胞凋亡测定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市场上有凋亡试剂盒出售, 使得实验步骤大大简化, 结果包含图片和数字, 因而更加直观、可信。

将改进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验教学受到了学生好评, 也达到了预期实验效果。首先, 它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里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其次, 它让学员能够接触到目前防原医学领域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掌握应用这些设备的方法,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处理相关突发性事故。再次, 它提高了教研室相关仪器的使用效率, 使仪器的维护保养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大大提高。

3.2 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思考

虽然在实验改革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将流式细胞术引入实验教学需要额外增加师资力量, 这对本来就紧缺师资力量的教研室来说无疑是一大障碍。对此, 我们计划采取的应对办法是对实验课教员进行流式操作流程培训, 由实验课教员兼任流式细胞仪的操作任务。而便携式巡检谱仪GR-135、表面污染监测仪COMO170以及个人剂量报警仪PM1621等防原医学相关的尖端仪器则由于价格昂贵, 仪器数量有限, 不能完全满足大班次上课需要。对此, 我们尽可能采用小班教学, 但限制仍较多, 需要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法。

4 改进实验方法的展望

生物技术以及相关精密仪器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为防原医学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改进必将为防原医学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军校学员成长进步。相信随着全国全军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防原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的改进将更为完善[2]。

参考文献

[1]程天民.军事预防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实验改进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29-01

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化学实验操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收获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科学精神也可以得到培养。但是从目前的化学区域教学来看,不少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能力、实验器材等硬件条件的限制,加之教材中部分实验的高难度和复杂性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化学实验教学难以正常进行。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展开。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改进实验仪器,提高操作便利性

改进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能够演示出课本中的实验,同时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促使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改进化学实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化学实验首先可以从实验仪器的改进和使用入手,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校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验器材有所缺失,只能使用简单的实验装备;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

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有一个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其中一个步骤需要将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点燃。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参考步骤为用火柴点白烟,以观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这一实验步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白烟容易被吹散而不易被点燃,教材中提示的实验器材仅为火柴,然而若火柴离蜡烛太远则蜡烛不易重新点燃,若火柴离蜡烛太近又可能直接点燃蜡烛,这样反而看不到真正的实验结果。且重复时间一长,点燃白烟的最好时机可能就会错失。对此,教师可以使用一根长度约为8厘米的尖嘴玻璃管,将其插入蜡烛内焰处,当蜡烛熄灭的瞬间,白烟就会被玻璃管引导出来,就可在玻璃管另一端点燃白烟并观察蜡烛是否重新点燃。改进后的实验增加了玻璃管这一简单仪器,不仅使得实验操作更加便利,且实验过程更为清楚、客观,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改进实验步骤,促使实验便捷合理

教材上提供的实验步骤无疑是科学的,但是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有的步骤比较繁琐,有的步骤又存在危险性,操作起来问题较多,学生在操作时易被错觉误导或是因操作控制不当而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有必要对某些实验步骤进行改造,使实验操作更简捷、合理。对于改造实验的步骤的材料,教师可从生活中寻找替代品。

如教材中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发生的热量变化这一实验,其中有要求学生用手触摸以感受热量的变化这一步骤。但是若按此操作,当氢氧化钠用量太少会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且由于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如此操作也有一定的风险。教师就可以做出如此改进:在小试管中导入少量热水,冷却一段时间后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若看到试管中的水沸腾了,便可得知水受热,从而得出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热的结论。改进后的实验更加直观,也更为简捷,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且这些器材在任何条件下都可获得,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学校的负担。

三、改进实验物质,节约能源巩固成果

教材中有一些实验的现象并不太明显或者由于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性质缘故,而使得学生对化学实验结果产生错误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物质进行合理替换。同时考虑到农村条件下不少化学物质的缺乏,教师更应该寻找可以替代专业化学物质的生活物品,从而既弥补硬件条件限制的不足,又节约资源,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将生活与化学结合起来。

如教材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里,课本上所提示使用的是用粉末与稀盐酸进行反应并观察现象。这一实验的不足是实际操作中很难观察到本应出现的溶液变成黄色的实验现象,并且由于实验中粉末使用较多,反应后仍有剩余,导致溶液依旧呈现红色,就会让学生得到错误的结论,以为溶液也是红色的。要改进这一实验,可以将粉末替换成普通的生锈铁钉。具体步骤如下:在试管中放入一颗生锈铁钉,再加入适量稀盐酸,当稀盐酸遇上生锈铁钉就会产生反应,学生可以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铁锈消失,铁钉变得光滑,同时溶液由原来的无色变成黄色,若放置一段时间还可看到铁钉表面的气泡。改进后的实验,其实只是改进了实验使用的化学物质,将专业物质替换成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同等性质的物质,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活泼金属以及酸的认识,又可以学习化学除锈的方法,也是对生活的实践。

虽然农村受种种条件限制,化学实验的开展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教师如果具备创新精神,合理运用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带领学生在简单的条件下走进化学的魅力世界中。

实验改进方法 篇12

关键词:等电沉淀法,酪蛋白,实验方法

牛奶中酪蛋白提取实验是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实验, 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蛋白质等电点的概念、原理, 掌握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 而且该实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操作性, 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但传统的实验方法脱脂效果不佳, 酪蛋白产品超重, 纯度较低。为此, 本课题组对原有脱脂方法进行改进, 使酪蛋白产率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 提高纯度, 为今后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

1 实验原理

酪蛋白是乳蛋白质中最丰富的一类蛋白质, 约占乳蛋白的80%~82%, 酪蛋白不是单一的蛋白质, 是一类含磷的复合蛋白质混合物, 以磷酸酯键与苏氨酸及丝氨酸的羟基相结合[1,2]。在牛奶中它的含量约为35 g/L, 比较稳定, 利用这一性质, 可以检测牛奶中是否掺假。蛋白质是两性化合物, 当调节牛奶的pH达到酪蛋白的等电点 (pH=4.7) 时, 蛋白质所带正、负电荷相等, 呈电中性, 此时酪蛋白的溶解度最小, 会从牛奶中沉淀出来, 以此分离酪蛋白粗品。因酪蛋白不溶于乙醇和乙醚, 因此, 可用这两种溶剂除去酪蛋白中的脂肪, 得到的酪蛋白纯品应为白色粉末状[3]。

2 实验材料

伊利纯牛奶 (250 ml/盒) 、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 (用酸度计调pH至4.7) 、95%乙醇、乙醇-乙醚混合液 (乙醇∶乙醚=1∶1) 、无水乙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低速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电子分析天平、台式抽滤机、布氏漏斗、恒温烤箱。

3 实验方法

3.1 传统方法[3]

3.1.1 脱脂

取牛奶10 ml置于离心管中, 离心10 min (3 000r/min) , 取出后用药匙轻挑去上层脂肪层。

3.1.2 酪蛋白的沉淀

将去脂后的牛奶与10 ml 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分别预热至40℃, 再将缓冲溶液缓慢倒入牛奶中, 并搅拌混匀。冷却至室温, 离心10 min (3 000 r/min) , 弃上清液, 得酪蛋白粗品。

3.1.3 水洗

取5 ml的蒸馏水洗涤酪蛋白沉淀, 离心10 min (3 000r/min) 。重复3次。

3.1.4 再脱脂

用95%乙醇先沉淀一次, 抽滤;再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两次, 分别抽滤;然后用乙醚洗两次, 分别抽滤。

3.1.5 烘干称重

置50℃恒温烤箱中烘干20 min, 用电子天平称重, 得纯品酪蛋白。

3.1.6 纯度鉴定

双缩脲法测定样品中酪蛋白含量。

3.2 改进方法

改进方法后流程如下:

改进方法主要在脱脂这个环节。传统方法第一次离心脱脂, 分离效果不明显, 且后期还要进一步脱脂。改进方法后将第二次脱脂去掉, 在得到酪蛋白粗品后, 利用酪蛋白不溶于乙醇、乙醚这类有机溶剂, 而脂类物质易溶的原理进一步脱脂。但传统方法用95%乙醇沉淀酪蛋白后, 将混合液全部倒入布氏漏斗, 其后乙醇-乙醚混合液、乙醚均在布氏漏斗中与酪蛋白短暂接触后被抽干, 去脂效果不佳。改进方法采用离心去脂, 使有机试剂与酪蛋白粗品充分接触, 有效脱脂。脱脂分为3步: (1) 加入95%乙醇5 m l, 用玻棒充分混匀, 3 000 r/m in离心5 m in; (2) 弃上清, 加入乙醇-乙醚混合液5 m l, 用玻棒充分混匀, 3 000 r/m i n离心5 m i n; (3) 弃上清液, 加入无水乙醚5 m l用玻棒充分混匀, 移至布氏漏斗抽干。 (因乙醚具有强挥发性, 脱脂步骤均在通风橱内操作。)

4 实验结果

本课题组分别用两种方法做了6次平行实验, 结果见表1。

5 讨论

将改进方法用于我校201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实验产品重量为0.29~0.34 m g, 产品外观以白色为主, 纯度均在92%以上, 有效改变了往届学生由于脱脂效果不佳导致产品超重、产品不纯的现象;改进后实验时间较前缩短,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改进方法让学生体会到, 实验条件、实验方法不是不可以改变的, 可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 对实验条件、方法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忠, 郦一心.酪蛋白和酪蛋白制品的开发[J].中国乳品工业, 1998, 26 (6) :31-32.

[2]吴梧桐.生物化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口腔额面部骨折下一篇:数据填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