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额面部骨折(精选4篇)
口腔额面部骨折 篇1
额面部为人体上段暴露部位, 在遭受外伤时易导致骨折, 额面部的组织结构较为复杂, 且临近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开口部位, 并与脑毗邻, 在损伤时, 特别是大面积外伤性损伤后, 常复杂严重, 生理功能及容貌也有相继的损害[1], 可危及生命。额面骨折治疗关键为早期的抢救和并发症处理, 病情平稳之后应尽快的采取手术复位。一般大面积复杂面颅骨的骨折伤后2周内尽量手术效果好[2]。本文探讨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8例大面积额面部外伤性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98例, 其中男76例, 女22例;年龄9~62岁, 平均31.5岁。外伤原因:车祸伤48例, 钝器伤12例, 锐器伤19例, 摔伤17例, 爆炸伤2例。开放性骨折61例, 闭和性骨折37例, 其中上颌骨骨折23例, 下颌骨骨折45例, 多发骨折30例。均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大面积额面部患者术前常因痛苦和对容貌改变的畏惧, 常出现烦躁、紧张等情绪。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应尊重和体贴患者, 主动倾听诉说, 并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其病痛、紧张等情绪。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 满足患者生活的需求, 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面额部外伤性骨折涉及口腔, 因此口腔护理的清洁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外伤及术后, 口腔将暂时失去自我清洁作用, 病原菌可会增长, 因此术前应尽可能给予全口清洁, 采用朵贝氏漱口液漱口, 并拼对咬合正常关系[3]。
1.2.2 术中护理
手术开始前准备相应器械, 包括电刀、为电钻、钛板钛钉、冲洗设备及常规手术器械。彻底清洁后保持室内温度25℃左右。及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便于麻醉快速注射诱导气管插管药物。由于外伤可导致软组织的移位、舌后坠等情况发生, 应密切注意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 可采用鼻腔气管插管方法。待全麻成功后, 保持患者侧卧头正位, 注意金霉素眼膏、医用眼膜覆盖双眼, 防止灼伤发生。由于面额部大面积骨折常可接触口腔内入路, 视野较小, 需经常调整无影灯角度。注意记录术中患者的尿量、出血量, 为输液输血提供依据,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4]。
1.2.3 术后护理
妥善的固定负压引流管专职, 注意伤口无菌包扎, 密切观察负压引流带中血液量的记录, 及时向医生报告引流量, 处理异常。定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在患者清醒之后拨除插管, 运送患者返回病房, 与病室护理人员完成交接工作, 由于术后麻醉影响不会马上消失, 所以在患者保护性反射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 注意记录心率、血压、SpO2及其他生命体征, 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手术复位内固定成功, 无1例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12~21d, 平均住院时间为 (13.6±2.8) d, 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3 小结
面额部为人体重要的外在易伤部位, 面额部骨折由于接触的重要器官包括眼、呼吸道上开口、大脑等毗邻颇近, 因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术中所用器械较多, 涉及手术入路也较多。大面积的面额部外伤性骨折患者在术前会有严重的恐惧和焦虑心情存在, 所以应该特别注意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 让患者积极应对手术治疗, 另外手术过程中和手术之后的呼吸道通常保持, 口腔卫生保持也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和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5]。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98例大面积额面部外伤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护理措施可见, 有针对性的对于大面积额面部外伤性骨折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和配合, 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程亚忠, 蔡贤忠.单颌钢丝结扎加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1) :42.
[2]王央萍.颌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16 (31) :1501-1502.
[3]王大章.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7-131.
[4]李水红.205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09 (3) :23-25.
[5]李云.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 2006 (6) :14-16.
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 其中男28例, 女10例;年龄13~56岁, 平均 (34.2±3.2) 岁;其中上颌骨骨折患者14例, 下颌骨骨折患者18例, 颧骨及颧弓骨折患者6例。病因类型:交通事故所致30例, 跌伤所致2例, 打击伤所致3例, 挤压伤所致3例。创伤类型:闭合性损伤12例, 开放性损伤26例。所有患者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伤口疼痛、吞咽困难、咀嚼功能障碍、咬合错乱及张口困难等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进行X线及颌骨CT检查, 全面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 然后根据骨折类型结合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中10例患者采用单纯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技术治疗;12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治疗方法;16例患者采用种植牵引钛钉植入行颌间牵引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技术:采用成品牙弓夹板及结扎丝, 使用结扎丝将成品牙弓夹板固定在上下颌牙列上, 用数个宽度为1.0~1.5 mm的橡皮圈分别挂在上下颌牙弓夹板的挂钩上, 行颌间牵引治疗。挂钩之间距离保持在1.0~1.5 cm, 挂钩端需要向下倾斜, 保证与牙龈之间存在间隙[2]。并根据不同骨折类型及咬合错乱类型在早接触取区放置颌垫, 高度约2~3 mm。
手术复位治疗方法:在患者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 进行骨折开放复位治疗, 采用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 暴露出骨折断端, 手法复位断端, 使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上颌骨可使用“Y”型或“L”型的钛板;对于下颌骨可采用“X”形或直线形钛板进行固定[3]。术后第2天, 行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 以保证上颌部位与下颌部位之间的固定牢固。关注患者咬合关系, 指导进食及加强口腔护理。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大约术后3~4周拆除牙弓夹板, 指导患者进行张口训练。
种植牵引钛钉植入行颌间牵引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上海格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植入式钛钉及钛板, 钛钉直径2 mm、长度为12 mm, 根据颌骨螺旋三维CT重建片及颌骨曲面断层片在患者的的上下颌牙槽骨位置确定出4~10个数量不等的植入点, 植入点主要在两牙根之间或者是根尖下方, 需要注意的是上颌骨与下颌骨的植入点需要一一对应。植入过程中应绕开上颌窦以及下颌牙槽神经, 对植入点进行局部麻醉, 做一1 mm长的黏膜切口, 分离至骨面, 使用电钻以垂直骨面位置进行钻孔, 钻孔中以0.9%生理盐水降温处理。钻孔到皮质骨破后停止, 缓慢的将钛钉拧入钻孔内, 留置3~4 mm作为牵引附着, 将20号T型引流管剪成宽度为1~2 mm的橡皮圈, 然后将橡皮圈套在螺钉末端进行颌间牵引治疗。根据患者咬合情况的恢复情况, 持续牵引治疗时间为10~14 d。操作完成后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以及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 (1) 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 (2) 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伤口无疼痛, 吞咽、咀嚼正常, 咬合正常, 张口正常, X线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 骨皮质连续;有效指患者以上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X线示骨折端对位对线基本良好, 骨皮质有连续性;无效指患者以上临床症状无改善, 咬合关系错乱, 排斥反应出现, 或者需要重新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方法比较
本次研究中10例患者采用单纯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技术实施治疗, 所占比例为26.3%;12例患者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治疗方法, 所占比例为31.6%;1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方法, 所占比例为42.1%。
2.2 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
不同治疗方法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骨折已经成为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近年来, 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及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交通事故中造成的口腔颌面部骨折也有较高的发病率[5]。口腔颌面部骨折种类较多, 最常见有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颧骨及颧弓骨折等。复杂的骨折类型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 所以在具体治疗中, 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当前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常用方法主要是对骨折的断端进行手术复位, 在复位完成后, 通过微型金属钛接骨板、钛钉植入实施固定或者是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治疗[6]。稳定良好的固定可促使患者骨折端良好愈合, 微型钛板也可留在患者的体内, 或二期取出。该治疗方案效果好,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治疗效果会产生影响, 治疗前需要明确患者发生骨折的原因, 骨折发生的时间, 并做好相关的急救工作[7]。颌面部骨折后, 多数会发生骨块移动或者缺失, 患者面部失去支撑, 如果不及时处理, 很可能会造成面部的不对称甚至畸形。
本次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 牙弓夹板固定行颌间牵引治疗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通过牵引治疗能够保证咬合关系不被破坏, 有助于患者尽快的恢复, 整个操作较为简单, 需要时间较短, 牵引完成后具有可靠的稳定性[8]。在颌间牵引过程中能够保证可靠的牵引力, 稳定性较好, 降低了治疗后期松动移位的可能性。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比较, 避免手术的痛苦,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也会影响进食及语言功能, 增加口腔护理工作的困难。
种植牵引钛钉植入行颌间牵引治疗方法也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常用的方法, 在治疗中该方法对于患者牙体组织要求不高, 保证了治疗方法的广泛适用性, 在牵引过程中的牵引力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保持稳定, 有助于患者咬合关系的快速恢复, 促进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康复。
综上所述, 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实际情况, 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减轻患者的痛苦, 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的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 根据患者病情的临床分型结合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就这些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在治疗结束后, 总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 咬合关系正常, 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实际情况, 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减轻患者的痛苦, 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1]忻文雷, 李耀俊, 厉祯, 等.口腔颌面部骨折88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 20 (3) :192-194.
[2]蒋建平, 危红英, 吴建伟, 等.口腔颌面部骨折1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 3 (12) :755-756.
[3]毕国瑞.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3 (15) :59-60.
[4]屈红昕.口腔颌面部骨折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10) :115.
[5]周海华, 刘琦, 杨荣涛, 等.1131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3, 11 (5) :424-428.
[6]赵瑞红.39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 :49-50.
[7]杜忠洪.口腔颌面部骨折102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 12 (2) :114-115.
口腔额面部骨折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的患者80例, 其中男58例, 女性病患22例, 年龄在9岁~5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1.9±4.74岁;据统计, 本组88例患者当中, 共55例因交通事故致骨折, 11例因暴力事故致骨折, 9例因高空坠落致骨折, 3例因爆炸致骨折, 2例因其他原因致骨折。31例患者的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 49例患者的骨折类型为闭合性骨折, 61例患者多发两处骨折, 19例患者多发三处或以上骨折。
1.2 主要并发症情况
颅脑损伤68例, 合并出血性休克11例, 眼球损伤9例; 面神经断裂3例;肋骨骨折3例, 合并创伤性血气胸1例;锁骨骨折4例;四肢骨折2例。
1.3 治疗方法
1.3.1抢救措施:包括补液、纠正休克、防窒息等, 同时,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 待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可控范围内后, 对患者骨折处的伤口进行清理, 实施手术治疗, 帮助骨折部位复位, 为恢复患者面部外形和咬合关系奠定基础。
1.3.2 上颌骨或合并颧骨颧弓骨折
在对本组80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 需要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位治疗。经口内切口复位上颌窦填塞, 或经口外局部小切口或冠状、半冠状切口复位, 微型钛板固定, 颌间固定加颅颌固定。
1.3.3 下颌骨骨折及髁状突骨折
下颌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 钛板固定及颌间固定。针对移位效果不明显的患者, 需要采用单纯牙弓夹板颌间牵引予以固定。针对出现轻度移位的患者, 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进行加垫处理, 从而纠正咬合关系。针对移位非常明显或者张口受骨折限制的患者, 在临床治疗期间, 需要对其实施切开复位处理, 针对复位难度较大的骨折患者, 操作人员需要摘除患者的髁状突。
1.3.4 上、下颌骨联合骨折
同期或分期切开复位, 钛板内固定, 先下颌骨内固定, 再上颌骨内固定加颌间固定, 颅颌固定。
2 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后, 治愈71例, 骨折基本愈合, 咬颌关系恢复正常;咬颌紊乱且张口受限6例, 经治疗逐渐恢复正常;面部畸形及咬颌紊乱3例, 需更进一步的治疗。
3 讨论
3.1 严重的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合并伤
包括颅脑损伤、创伤性血气胸等, 可导致一些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严重时危及生命[2], 医师需严密观察患者伤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联合其他科室医生进行专科对症治疗, 高度重视颅内出血, 脑外科医师确认颅内伤情平稳后, 才可进行颌面部手术处理。
3.2 失血性休克的防治
休克者应迅速补充血容量, 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供, 处理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舒张压增高, 脉压差缩小, 心跳等都是休克代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如果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表现, 患者则转为休克抑制期, 耽误救治最佳时机。
3.3 防治窒息
部分骨折患者会因碎骨片及牙碎片等堵塞, 吸入血液及分泌物等, 导致窒息,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解除呼吸道梗塞。
3.4 颌面部骨折治疗
颌面部骨折治疗以恢复其正常的咬合关系, 张口度, 面部形态为准则。开放性伤口正确处理与否, 直接影响患者容貌恢复, 故实行软组织清创处理同时, 考虑美容整形, 切口尽量小而隐蔽, 必要时可根据患者具体伤情采取皮瓣修复、植骨、代用品修复等。开放性骨折通过创口直接进行手术和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则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口内前庭黏膜切口、颧弓部位小切口、鼻前庭或鼻根部切口。切口可组合, 彼此间可相互贯通, 在直视下, 根据骨折线、骨折部位, 选择合适的威信钢板或钛板, 用螺丝钉行坚强内固定。
参考文献
[1]梁永亮.口腔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及并发症的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9) :29-30.
口腔额面部骨折 篇4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美容切口,内固定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导致的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颌骨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主要根据骨折线的部位、性质等。其原则在便于操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1]。随着患者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及骨折治疗相关器械的进步,如何选择一个美容切口,使切口尽量隐蔽,面部不留下明显的瘢痕,是每个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院口腔外科2009 ~ 2013年期间收治的53例骨折病例的不同手术切口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年龄最大60岁,最小16岁,平均34岁,其中以24 ~ 34岁发病率最高,占72% 。男性42例、女性11例。骨折类型包括: 下颌骨骨折38例, 其中下颌颏部骨折12例、下颌体部骨折10例、下颌角骨折16例; 颧骨骨折9例; 上颌骨骨折6例。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
1.2手术方法
1. 2. 1下颌骨骨折本组病例均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12例下颌颏部骨折及10例下颌骨体部骨折患者,手术大都选用口内下唇前庭沟切口( 图1) ,这样可以避免口外入路导致的术后面部瘢痕影响美观,对于下颌骨开放性骨折的病患,直接从皮肤创口入路,寻找骨折线,最大限度减小患者二次创伤; 16例下颌角骨折,其中5例为移位不明显的下颌角骨折,手术采用通过翼下颌皱襞外侧做小切口,寻找骨断端后用钛板行坚强内固定即可。对于移位较明显的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手术采用口内外联合切口。先通过口内翼下颌皱襞外侧小切口显露骨断端并进行复位,后在患者面部骨折区用尖刀片顺皮纹方向做一微小切口穿通面颊部,减小术后瘢痕[2]。穿通部位应位于下颌骨下缘上1. 5 cm处,过低可能伤及面神经,过高可能伤及牙根。将内部带有穿通针的穿通管经面部微小切口贯穿颊部至骨面,取出穿通针,安装牵拉器,解剖复位骨断端,通过口内切口将钛板跨骨折线放置在下颌下缘及下颌骨外斜线处 ( 图2) ,长钻头经穿通管于钛板孔位置钻孔,并用钛钉固定钛板。骨折固定后取出穿通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止血后缝合口内外切口。利用穿颊器,减小了手术创伤,仅在面颊部贯穿一小孔,利用面部软组织的弹性可以轻松定位钻孔、 旋转固定钛钉等。
1. 2. 2颧骨骨折本组病例均为新鲜颧骨骨折,手术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颧骨颧弓骨折依据骨折情况, 采取头皮冠状切口( 图3) 。全冠状及半冠状均自发迹内20 mm左右,如伴有上颌骨骨折应配合口内上前庭沟切口。沿一侧耳屏前下端经头顶至对侧耳屏前画线,且切口最低处应位于颧弓根上下方1 cm处。沿画线行皮下浸润注射,11号剪刀片切开,切口深达帽状腱膜下,翻头皮瓣,上头皮夹止血,对于合并鼻眶部骨折,手术采用全冠状切口,沿骨膜向下分离,游离保护眶上神经血管束,直至鼻眶区及眶内侧,为游离神经血管束通常不需要凿除骨孔下方骨质。在颞区,沿着颞浅筋膜向下剥离,于颧弓上缘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剥离显露颧弓上缘,作骨膜下分离,直至颧弓、眶上缘。 继续向下分离,解剖眶外缘,经过颧额缝直至颧突,在颧骨、颧弓处切开骨膜,分离显露骨折线,通过撬动,复位骨折断端。个别病例经口腔前庭沟做切口,向上可沿着上颌窦前、外侧壁分离并显露颧骨体部、鼻骨及眶下缘。完全显露 骨断端,复位后微 钛板坚强 内固定[3]。
国外文献采用局部小切口较多,但其术式适应证较小,只限于单纯颧弓骨折及移位不明显的单侧颧骨骨折,术后瘢痕不隐蔽,且因暴露过小,影响复位效果。 本组病例冠状切口均顺应毛囊方向切开,从而避免切断发根,利用头皮夹止血,不使用电刀止血,术毕按帽状腱膜及皮肤双层缝合,从而减小术后瘢痕。同时术中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及其他并发症[4]。
1. 2. 3上颌骨骨折6例上颌骨骨折均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其中4例为低位骨折,均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根据骨折范围合理设计切口长度,剥离黏骨膜及鼻底黏膜,显露骨断端,撬动并复位后钛板固定。2例为高位骨折,均采用冠状切口,配合上前庭沟切口,显露骨折线,复位后钛板坚强内固定。
以往我院手术颌间牵引采用牙弓夹板,通过钢丝固定于牙齿上固位,其缺点较多,如对牙周的损伤、固位不牢易松动、及无法在无牙少牙患者上利用。本组患者均采用在颌骨上植入自攻型钛钉,配合钢丝颌间牵引,因为术后患者恢复正常咬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术后稳固的颌间牵引。此方法最大程度减小患者痛苦且效果较好[5]。
1. 2. 4眶底骨折眶底骨折好发于眶下壁、眶内侧壁等薄弱部位,常伴有面中分或颧面部骨折,常见症状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内陷、视力下降等等。手术采用经眼睑结膜入路。于上下眼睑内侧皮缘处各缝牵引线,上下牵引暴露切口,于下睑结膜处切开结膜并向内外眦延长,向下分离至眶下缘,向后分离到眶底,仔细剥离,暴露骨折的眶缘,用弯制好的钛板固定。经睑结膜切口术后无皮肤瘢痕,眼睑收缩小、睑外翻概率低,对于外观要求高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3疗效及效果评价
出院时检查患者的开口度与咬合情况,面形恢复情况,并拍X线片或行CT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图4) 。 颌面骨骨折手术疗效以开口度大于37 mm、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对称、无感染等并发症为评价标准。X线检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钛板无松动[6]。
2结果
本组5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骨折复位良好,术后瘢痕隐蔽、细微。术后未发现骨不愈合现象,均基本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其中34例( 64. 1% ) 为外形及功能均恢复理想、骨折复位准确,伤口愈合好。 14例( 26. 4% ) 为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及伤口愈合一般。5例( 9. 4% ) 为功能及外形恢复一般,骨折复位及术后愈合良好。术后6、12、18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钛板排斥外露、术区感染现象。
3讨论
【口腔额面部骨折】推荐阅读:
口腔颌面部脓肿05-20
口腔颌面部感染06-01
重症口腔颌面部09-16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护理05-28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11-04
面部多发性骨折05-17
颅颌面部骨折06-29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10-05
面部特征06-15
面部感染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