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2024-10-15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共9篇)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1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它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 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民间游戏资源的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利用相当有限, 幼儿园现存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又使其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成为必须。目前, 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建设园本课程, 但真正形成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并不多见。这不是说园本课程高不可就, 而是说明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 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我园2006年开展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 试探索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民间游戏文化资源的策略, 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

一、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 民间游戏引入园本课程的标准

任何一种课程资源都不能直接引入园本课程, 需要经过不断的加工以适应园本课程, 同时, 还要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 使两者不断的融合与吸收, 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引入民间游戏并不是拿来主义, 而是一个需要选择、融合的过程。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 都有它们独特之处, 我们不能完全改变民间游戏去迎合课程的需要, 因为完全改变民间游戏也就失去了我们引进民间游戏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将民间游戏在课程中孤立起来。

1. 科学性。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对于内容的科学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将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更是要注重内容以及形式的科学性, 所以科学性原则也就成了引进民间游戏的首条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的改变, 许多民间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有的甚至存在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对选择的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如“捉鬼”游戏, 其中的“鬼”字充满了迷信的色彩, 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我们在将此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时可将“捉鬼”改为“捉影子”, 这样既保持了该民间游戏的特点, 又符合了游戏的科学性。

2. 娱乐性。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娱乐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游戏既是课程的形式又是课程的内容。目前幼儿园中更多的是将游戏作为课程的形式来使用, 游戏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幼儿学到某个知识, 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丢失了游戏的娱乐性。一般娱乐性较强的民间游戏具有共同的特点: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多样、并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娱乐性强的民间游戏会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如衡阳地区的“办酒酒”游戏,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行动, 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 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当遇到一些娱乐性不是特别强的民间游戏, 如:“踢毽子”, 教师就要变化形式, 变换“踢”的方法, 为游戏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是设置关卡、组织踢毽子比赛等, 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活动对象没有明确的限定。但有些民间游戏难度过高、内容过繁, 幼儿在游戏中难以达到或实现, 这就需要“去粗取精”, 降低难度, 让所选的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走三国”在游戏难度上偏大, 即使是大班幼儿也很难把握, 我们在引入时就要改良、降低难度。

总之, 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继承, 另一方面要创新。从内容上来说, 要不断的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元素;从形式上来讲, 要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 变化形式。同时要注意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宜幼儿, 适宜园本课程资源的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根据幼儿园和幼儿发展的特点, 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一步, 收集民间游戏。

湖湘文化孕育了许多领袖伟人和文人才子,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就衡阳地区来说, 民间游戏极为丰富, 但是均散见于民间, 因此, 加强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做好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储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民间游戏。查阅资料的途径一种是通过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我们收集民间游戏的重要来源, 经过前人的努力, 将各类民间游戏收集成册,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从不同程度上了解到各民间游戏的目标、操作方法等。另一种则可通过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 如今关于游戏的网站就有三千多个, 许多网站还专门设立了民间游戏的板块, 这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游戏的资料来源。

另一方面, 可以发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收集。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本土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联系社会上研究传统文化的机构以及个人进行联系, 请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忙收集, 或是请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的奉献给孩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教师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 请他们帮忙回忆儿时的游戏。

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按照一定标准选编后, 我们要根据各个幼儿园、班级、幼儿的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首先, 我们要从教育目标出发, 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相关联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其次, 我们要取其精华, 古法新玩。注重民间游戏的时代气息, 在内容与形式上尝试创新;再次, 把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步:整理、加工民间游戏。

1.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融合。但民间游戏与课程之间总会存在一些摩擦, 或是在形式上, 或是在内容上,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之处, 在利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这部分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还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些幼儿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在幼儿园中创设民间游戏活动区,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2.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为民间游戏补充新的元素。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主要是对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从内容的角度来讲, 可以通过对歌谣进行创编, 对某些比较陈旧的内容换上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从形式的角度来讲, 我们可对民间游戏的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无论是开发园本课程还是引进民间游戏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了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 在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后,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如幼儿在玩“踩高跷”的游戏时, 长时间单调的走来走去会让幼儿觉得乏味, 教师可以变化活动形式, 如组织比赛, 或者引导幼儿为该游戏编儿歌, 增加游戏的乐趣, 只有这样该游戏才能获得发展。

----------------------------------------------

摘要: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文化资源, 不仅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智慧资源, 而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 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本文试图按照将“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 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2

【关键词】 民间游戏;改编;创新;自由

转化;因地制宜;拓展;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6―01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动玩具、电子游戏机成了幼儿游戏的主旋律,而作为具有“快乐教育”重要价值的民间游戏却犹如一颗散落在尘世间的明珠,默默地经历着岁月的沧桑。我们设想通过开展“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 实效性课题研究,收集民间游戏并进行改编与创新,给传统游戏赋予新鲜血液,让传统民间游戏适合现代教育发展,发挥其现代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利用自主改编法,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如,原游戏“跳皮筋”在实际活动中不适合幼儿园的孩子玩,教师可考虑到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降低游戏目标,调整游戏难易度,并进行改编:玩法一,“在农场里”的游戏,即把幼儿圈在橡皮筋里面,教师拽着皮筋向前行,伴随“在农场里”的音乐,幼儿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玩法二:伴随各种民族风格的音乐,幼儿做踏点步、进退步、秧歌十字步、弹簧步等动作。改编后的优点一是适合各年龄段开展;二是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三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

二、利用自由转化法,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自由转化法,就是在玩一个游戏时,会由此游戏引发出玩另一个或多个游戏。如,原游戏“骑大马”就是每人骑着一根竹竿向前跑。考虑到游戏过于单调,教师可做以下改编:玩法一,用竹竿摆成房子、棋盘、小河、山洞、梯子等状,玩“跳房子”、“下棋”、“过小河”、“钻山洞”、“爬梯子”等游戏。玩法二,用绸子把四根竹竿绑成轿子,由两位幼儿分别在左右抬轿子,一位幼儿坐轿子,玩“坐轿子”的游戏。玩法三,幼儿用若干竹竿拼成各种几何图形、动物、植物等,玩“有趣的拼图”智力游戏。改编后的优点一是一物多用,廉价的竹竿发挥了无价的作用;二是游戏种类增多,由单纯的体育游戏变换出另外的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社会性游戏;三是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具多样化。

三、利用拓展延伸法,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拓展延伸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如原游戏“打油、买醋”只是买醋或卖油的活动,我们考虑到这个游戏的单调性,作了以下改编:玩法一,“快乐生产员”游戏,幼儿用泡沫、水果网、破胶皮手套等废旧物品制作成豆腐块、丸子、火腿肠、粉条、油豆皮等商品。玩法二,幼儿利用生产出来的“商品”玩“开商店”游戏。玩法三,到“商店”里买来食品玩“卖烧烤”游戏。玩法四,“陇西风味小吃街”、“农家乐”游戏由上面“卖烧烤”游戏拓展延伸而来。改编后的优点是将四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系列社会游戏活动,幼儿更喜欢,玩得更投入。

四、利用因地制宜法,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我们在环境创设中,根据幼儿园地处陇西李氏文化故里的区域特征,组织了诸如“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节”、“陇西风味小吃街”、“农家乐”此类的游戏活动,利用废旧物品以及农作物麦秆、玉米皮、玉米秆、茄子、洋葱、圣女果等充当游戏材料制作成陇西风味名吃(酿皮子、荞粉、腊肉、擀面皮等)和可爱的小企鹅、漂亮的洋葱娃娃、栩栩如生的小金鱼等,使得游戏活动非常繁华、热闹,大大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改编与创新游戏,既能激发幼儿对乡土生活及其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又能解决幼儿园经费紧张与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

五、利用发散引导法,改编与创新民间游戏

我们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幼儿的民间游戏。由于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存在十分显著的年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可教会他们玩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游戏《外婆桥》《堆馒头》;到了中大班,特别是中班下学期开始,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可注重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

(注:本文系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的子课题《传统儿童游戏、地方或民族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及利用》阶段性成果论文)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3

通过前期研究“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园发现幼儿很喜欢玩民间游戏, 这既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于是, 我园为了更好地让民间游戏传承, 促进幼儿发展, 经过商量确立了此课题。我们以幼儿为本, 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收集———分类———研讨———整理”的形式确立了此课题。

1.收集。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将前期的民间游戏作一梳理, 以问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 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 从中选出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

2.分类。我园利用每周五的幼儿午休时间, 组织各年龄段教师将民间游戏进行大分类和小分类。大分类就是将民间游戏分为简单易操作和复杂的, 如翻花绳、剪刀石头布、拍手背等, 这些就适合在过渡性环节中开展;还有就是活动量大的竞赛性的就适合集体教学, 如揪尾巴、切西瓜、两人三足、编花篮等。在此基础上,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合各年龄阶段开展的民间游戏。如大班幼儿可选择捉七子、编花篮、打陀螺、跳绳、占四角等;中班幼儿可选择城门城门几丈高、丢手绢、两人三足、地雷爆炸等;小班就可以开展一些找朋友、抢椅子、顶锅盖等趣味性较强的民间游戏。最后进行小分类, 结合已有主题、时令季节、地方特色等因素确定各班组各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3.研讨。我们选择好各班组的内容后, 在每个班组里进行研讨。如小班组四个班, 每个班针对炒黄豆这个游戏设计了一节课, 而后请老师组织活动;针对活动进行议课, 而后进行整理, 整理出一节好的课。

二、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研究:挖掘———选择———生成

1.挖掘民间游戏, 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经过实践, 民间游戏可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如晨间活动、课间准备、离园活动等都可以玩民间游戏。如课间十分钟, 可以让幼儿开展小组或个别的民间游戏———脚尖脚跟脚尖跳、挤油渣、跷跷板、翻花绳等。这些游戏有动有静适合在室内开展, 且可以随时开始, 随时结束。在餐后这段时间比较适合开展一些较安静的小组游戏, 如几位幼儿自由组合玩“打四角板”、“炒黄豆”、“捉七子”、“翻花绳”等。民间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 创设了愉悦的心理氛围;既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2.选择民间游戏, 融入主题教学。幼儿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如小班幼儿九月份刚入园, 他们从温暖熟悉的家庭环境融入到陌生的集体环境, 大部分幼儿都不能很快适应。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度过这一“焦虑期”, 笔者在课程中安排了“我上幼儿园”这一主题, 内容的设计中有许多安抚情绪的环节, 但我们发现, 小班的幼儿更适合用游戏转移法, 用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此, 我在这一主题中增设了民间游戏如“找朋友”“抢椅子”“拍手谣”, 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小伙伴, 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生成民间游戏, 让主题活动更丰富。依托民间游戏生成主题, 也就是根据我园已有的主题活动来寻找适合主题开展的民间游戏。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好动, 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当时又恰逢冬季。为此, 我们班组经过研讨确定本学期生成的主题为“好玩的绳子”。以绳子为轴, 贯穿整个主题, 如美术活动《绳子粘贴画》, 语言《绳子爱画画》, 音乐《线的音乐会》, 健康《花样皮筋》, 体育《好玩的绳子》等。

每一个主题完成后, 我们都会做好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一方面把实施过程作一系统整理;另一方面提高活动的价值, 为今后开展提供参考。存档的方式是建立资料库, 包括开展活动的名称、目标、内容、环境创设、家园互动、个案、小论文、大论文等。每一次的课题研讨课都以照片的形式存档, 作好资料的积累。

三、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环境创设“构思———丰富———合作”

1.整体构思。根据园本活动开展的需要, 由教师引导, 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 师幼共同创设与民间游戏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班就用电子白板设置大型版块“我和民间游戏在一起”, 选取一日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幼儿玩民间游戏的片段, 拍成照片, 投射在其中。

2.丰富内容。将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 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参与, 激发幼儿的兴趣, 培养能力。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 不仅仅展示幼儿活动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实物, 还在成长档案中收录了幼儿主动参与民间游戏的情景, 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这其中还有一学期后, 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调查表, 以此来推动园本活动的开展。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4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推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由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纲领中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进入幼儿课堂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进行了理论研究,对今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民间游戏的继承,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首先研究了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发现当前民间游戏正逐渐没落,幼师对游戏教育的认识不够以及幼儿园教育的本土化需要。因此,我们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等特征。民间游戏的特征决定其在进入幼儿园课堂时,不论是对儿童、幼师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民间游戏具有促进身心发展、品质培养、提高社会认知和促进文化适应等教育功能;对于幼师来说,民间游戏的应用有助于转变其教育观念;从社会角度来讲,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文化功能,有利于文化熏陶和传承。在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本文从幼儿、幼师以及幼儿园的角度研究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课堂的措施,包括对传统民间游戏的选择和改造,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支持以及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本文为幼儿园课堂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1]生活和成长,都凸显出游戏对幼儿的特殊意义。民间游戏作为民间创编并广为流传的游戏

[2]形式,既包括儿童民间游戏也包括民俗娱乐节目,且极具地域性和时代性。儿童民间游戏广泛流传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儿童通过身和心智活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民间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且能通过创新进行不断改良。当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推进民间游戏真正融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3]健康发展。为了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课程,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1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背景 1.1民间游戏的没落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对儿童的游戏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比传统需要场地设备和互助协助的民间游戏等儿童游戏,现在的儿童游戏已经逐步往电子类游戏发展。当前儿童民间游戏的逐渐没落使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保护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营造适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环境,我们应探索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堂的新思路。

1.2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对游戏的认识不够充分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然而目前许多幼儿园及幼师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一味挤占幼儿本应玩乐的游戏时间进行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缺乏游戏运动的锻炼使得幼儿的体质下降,在游戏中可培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师对游戏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充分,仅把游戏当成幼儿玩乐的方式,无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1.3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

我国幼儿教育要实现特色发展,除了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以外,还应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结合地方特色。一味的生搬硬套不仅会使我国的幼儿教育丧失特色,造成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这一珍贵宝藏的流失,还会达不到预期的幼儿教学效果。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本土化的现实需要。2幼儿民间游戏的特征

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一般游戏的主体性、非功利性、虚构性、愉悦性等特点,融合了体育运动的竞赛和规则因素,还具有民俗的创造性、传承性、享用性和保存性。而幼儿民间游戏的具体特性包括历史性、地方性、和谐性和被挤压性。2.1幼儿民间游戏的历史性

我国幼儿民间游戏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黄帝时期的“鞠”,即键。山西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的陶制陀螺形似现代的小陀螺。且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流行“透索”(即跳绳)和“杆木”(即爬杆)。2.2幼儿民间游戏的地方性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且各民族生活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因此各民族的幼儿民间游戏各种各样、极具地方特色。幼儿民间游戏是在特定的地域内产生并发展的,因此其地方特色体现出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我国幼儿民间游戏在地域性中蕴涵着民族性。2.3幼儿民间游戏的和谐性

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的产生和发展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民间游戏的内容模仿的主要是自然现象(刮风、下雨、鸟飞、鱼游、兽走)和社会现象(狩猎、骑马、打仗、耕种、畜牧、建筑、祭祀)。民间游戏时间方面强调时令不同适合的游戏不同。民间游戏的伙伴关系主要为非对抗关系而非对抗性关系。民间游戏的成分融合竞技、娱乐、戏曲,知识和技能,态度及品性。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在内容、时间、伙伴关系以及成分都体现出了和谐性。

2.4幼儿民间游戏的被挤压性

从我国古代到现代社会,幼儿民间游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营造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风气,再加上“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思想盛行,游戏被认为会妨碍教育。现代,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民间游戏又受到了排斥。2.5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广泛性

幼儿民间游戏的稳定性体现在其更新变化的速度很慢,变化速度较J漫,除了因为时代和地域变化而发生外很少发生变动,不过在当前追求创新的环境下,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适当改造。幼儿民间游戏的便利性体现在其不受时间、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幼儿民间游戏的广泛性体现在其游戏类型多种多样,游戏形式也很灵活。3民间游戏进入幼儿园课堂的意义 3.1幼儿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

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民间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3.1.1幼儿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对于幼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不同的民间游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各方面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民间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运动器官以及感官的机能都能通过锻炼得到有效的加强。幼儿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机能、骨骼发育、弹跳能力、手脚协调能力和免疫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民间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性格和情感熏陶具有重要作用。游戏体验影响着幼儿语言能力、表现力、审美观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3.1.2幼儿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通过以游戏作为启蒙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在智力和社会认知发展期提升思维能力和社会认同感。我国的民间游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放映出当地文化,还展现了社会的不同方面,有助于幼儿提高社会认知力。民间游戏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展现着历史与文化,融合了普遍的社会认知观。讲演类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思维类游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民间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学习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相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社会价值观。3.1.3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培养良好品质

性格的养成对今后的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期是性格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民间游戏对幼儿形成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团队意识等良好品质。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首先学会遵守游戏规则,然后学习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调控能力,培养团结互助、谦让顽强、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集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3.1.4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是实现文化延续和创新的基本条件,个体进行文化适应的过程有所差异,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奠定其今后文化适应的基础。民间游戏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助于儿童形成家乡和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儿童的爱国精神。3.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师转变观念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幼师对游戏特别是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够,仅重视知识教学,这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在幼儿课堂引入民间游戏,能够让幼师在实践中感受到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和教学效果,从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课堂的有效措施。

3.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礼教、尊尚祖宗人伦等文化精神,是我国历史自会结晶,需要我们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

4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堂的应用现状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民间游戏虽然丰富多彩,对孩子来说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自由性,但是受到高科技游戏和玩具的冲击,民间游戏越来越不受欢迎。再加上某些民间游戏(跳方格、捉迷藏等)受场地限制,以至于民间游戏难以开展。在民间游戏不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游戏的技巧性过强或过简单,难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从幼师的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游戏或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必要在幼儿园课堂重引入民间游戏。而部分幼师在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堂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生搬硬套,无法发挥民间游戏的作用,教学效果不佳。在引入民间游戏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他内容的横向联系和游戏间的纵向关联度不够,幼师不注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有效体验、只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注意力操控,使得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高。

从幼儿园的角度看,由于民间游戏极具地方特色,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可利用的民间游戏资源较少,严重的阻碍了在幼儿园课堂开展民间游戏。因此许多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时间和资源有限,只能将民间游戏穿插在其他教学过程中,无法全面配置器材,所以难以推广。再加上部分竞技性的民间游戏存在安全隐患,幼儿园出于安全考量不开展这些民间游戏。5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的措施 5.1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取舍和改造

在幼儿园课堂引入民间游戏,首先要广泛收集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间游戏。幼儿园可通过发动教职工、家长或相关组织征集有关民间游戏的资料,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获取支持,还可通过网络渠道收集资料。在收集民间游戏资料的基础上,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和改造,初步筛选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然后选择场地、器材和规则要求比较合理的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最后对选择出的游戏的设置、规则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考虑和改进,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学。5.2为幼儿民间游戏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除了考量游戏方案之外,还要考虑场地的设置、器材的布置等多方面的条件。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学效果,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园内和园外资源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例如道具制作应提倡变废为宝,通过手工设计道具既能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发挥其创造力,还能避免浪费。园外资源主要通过鼓励家长参与获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提高幼儿的参与民间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民间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幼师应注意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心理环境,及时协调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5.3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除了将民间游戏与教学相结合之外,该应积极将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以更好地发挥幼儿民间民间游戏的对儿童身心发展、品质培养、社会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文化适应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形式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民间游戏向幼儿的日常生活渗透。6结束语

儿童民间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适的民间游戏,创设适合开展民间游戏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弘扬儿童民间游戏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5

一、民间游戏是有推广价值的规则游戏

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主要存在形式, 它所需材料简单, 内容易学, 种类丰富, 趣味性强, 玩法多样,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 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载体, 对增强幼儿体质、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形成勇敢、坚强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个性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 民间素材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积极的开发会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培养幼儿亲近社会、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二、规则游戏的定义与功能

如果说创造性游戏是儿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自发性活动, 那么, 规则游戏就是由教育者依据教育目标编制的一种有组织, 有计划的游戏教育活动。前者充分体现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 后者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三、要使民间游戏和规则游戏有效融合,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内容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总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作为一种现代的教育资源, 教师必须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精心筛选和整理。比如, 有些民间游戏内容存在着思想陈旧、不健康、不安全等问题, 如打砖头、玩泥巴等, 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有些民间游戏在刚开展时幼儿参与率高, 但游戏形式呆板单一, 时间久了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对游戏本身失去了兴趣;还有一些民间游戏与幼儿现代生活实际相差太远, 幼儿很难理解, 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幼儿。

(二) 丰富游戏材料, 自制、改造游戏材料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民间游戏取材简单, 这些材料物美价廉, 许多都是不需要花钱的。例如:陀螺、铁环、沙包、绳子等, 大都制作简单, 但玩的花样很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漂亮、形象的民间游戏材料既能节省财力, 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他们娱乐的需求, 也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1.创造性的准备游戏材料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环境布置需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可以使他们对环境更加了解, 也更加爱护。”在开展民间游戏之前,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准备和制作游戏环境、材料, 也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 幼儿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 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 通过动脑、动手或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所需材料, 体验到创新游戏材料的乐趣。

2.传统游戏材料的替换

部分传统的游戏材料在现在社会很难找到, 或很难制作, 还有的游戏材料有不卫生的倾向, 而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游戏材料, 如果把这些材料替换到民间游戏中, 会有更佳的效果。如一块小石子, 有的幼儿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戏中当作棋子, 有的用它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当作小米, 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戏中当投掷器。

(三) 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

1.将民间游戏活动融于日常户外体育活动之中

民间体育游戏很多, 如捉迷藏、丢手绢、老狼几点钟、抢椅子、网鱼、击鼓传花、跳像皮筋、跳绳、踢毽子、跳房、编花篮等。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 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 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 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另一方面是让幼儿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 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发展幼儿智力及小肌肉的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 以丰富活动区的内容。

2.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于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之中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 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 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 玩具携带方便, 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 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教师特别重视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 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 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 如“七巧板“”挑棍“”抓籽”等, 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

总之, 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 游戏必将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菜单”, 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和规则游戏的有效融合, 不仅是一种尝试, 更是一种需要, 一种全新的体验。我衷心地希望“民间游戏”和“规则游戏”有效融合, 互相渗透、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水平、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意志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摘要:在幼儿园中合理地、创新地开展民间游戏, 加强民间游戏与规则游戏的有效融合, 不仅能满足幼儿对游戏的需要, 更能充实现代幼儿的生活, 促进幼儿全方位和谐地发展。本文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民间游戏, 创造性的实现民间游戏和现代规则游戏的有效融合, 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

民间体育游戏的改编与应用 篇6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1.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易学、易会的特点

民间体育游戏往往不需要过多的材料准备, 也不需要太大的游戏场地, 它能随时随地地展开。民间体育游戏不受游戏人数、场地的限制,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十分丰富。在游戏过程中, 游戏角色的分配、玩具的准备、游戏情节的发展等都是由幼儿自己完成的, 这种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

民间体育游戏之所以能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其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趣味性。民间体育游戏比较具体、生动, 游戏的形式也比较活泼, 很多游戏还配有节奏明朗的儿歌,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边玩边唱, 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愉快感, 能让幼儿时刻处于欢快的气氛中。

3. 民间体育游戏的玩具材料简单

民间体育游戏是当地人民在漫长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这种游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游戏的玩具、材料比较简单, 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游戏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二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创建轻松的游戏氛围

教师在进行幼儿园体育教学时, 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 创建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 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欢快地玩耍, 培养幼儿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情感。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玩“石头剪刀布”等游戏时, 幼儿会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争着学, 幼儿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等过程中, 不仅能对语言进行锻炼, 还能对动作进行锻炼, 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为幼儿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和孩子一起游戏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 要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幼儿, 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进行游戏, 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在和他们一起享受游戏, 这样能有效地增加教师的亲切感, 让幼儿体会到和教师一起游戏的欢快感。

3. 鼓励幼儿自编游戏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 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自编游戏、创造游戏, 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幼儿在玩“老鹰抓小鸡”游戏时, 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游戏的变化, 自己编出“坏老鹰”“鸡宝宝”等游戏, 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困难, 教师要鼓励幼儿不要害怕失败, 要敢于面对困难, 解决问题。

4. 帮助幼儿建立游戏规则

民间体育游戏的规定也可以成为游戏规则,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必须遵守这些游戏规则, 才能将游戏正常地进行下去。民间体育游戏还有丰富的儿童情趣, 对幼儿的诱惑力很强,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很难遵守游戏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树立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会遇到很多问题, 例如人数少了或者多了都不能正常进行游戏, 这时, 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相互协调, 学会自我调节。

5. 用故事情节串联游戏

故事是幼儿接受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时, 可以将民间体育游戏用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 从而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在组织某个游戏活动前, 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游戏的来源、发展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 通过津津有味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好奇心。当游戏展开后, 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地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从而满足自身的好奇心, 这种有故事的民间体育游戏能让幼儿玩得更加尽兴、更加开心。

6. 注重个体差异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时, 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要根据幼儿的性格、年龄等选择不同内容的游戏, 对于小班的幼儿, 教师要教会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 例如“石头、剪刀、布”;对于大中班的幼儿,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 要注重引导幼儿探索、创造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的玩具、材料虽然简单, 但内容很丰富,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 对民间体育游戏进行适当的调整, 从而保证游戏的最佳效果。

三总结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能有效地体现体育的社会功能、育人价值。教师在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 让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聪跃.浅谈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中心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快乐阅读, 2012 (19) :125~126

[2]卢翠玲.民间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0 (1) :148~149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7

一、对民间游戏的实践探索

(一)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收集、整理民间游戏

1.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网络和文本查阅, 走访研究民间游戏的专家和曾经玩过民间游戏的老人等途径, 以新的教育理念对收集的内容进行价值分析, 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

2. 以民俗、节日活动为线索, 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 将节日、民俗娱乐活动等引入教育教学内容。如, “抬花轿”、“斗鸡”、“踩高跷”等活动。

3.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将家长收集的适宜的民间游戏纳入教学内容, 如“跳房子”、“抓羊骨”、“推物”、“斗筛筛”、“打梭”、“抬轿”等。

4. 通过参观民间博物馆、走访民间艺人, 开发了“围城”等游戏内容。在广泛搜集、精心选择的基础上, 我们建构了园本民间游戏内容体系, 主要包括: (1) 桌面类游戏:“抓石子”、“挑棍”、“扳羊骨”、“弹杏核”、“打鼻子眼”、“抓五子”等。 (2) 地面类游戏:“划小船”、“叠脚”、“斗鸡”、“跑城”、“拉箩”、“数脚盘”、“打木猴”、“拍烟盒”、“滚铁环”等。 (3) 棋类游戏:“天水旅游路线棋”、“名巷棋”、“天水小吃棋”、“特产棋”、“四季棋”、“水果棋”等。

(二) 大胆探索多样化的游戏形式

1. 集体性教学活动。

集体性教学活动是实施民间游戏活动的基本途径, 是由教师组织的集中的全班或小组的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三结合, 一是把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相结合, 如在玩民俗游戏“打夹板”时, 老师让幼儿在自由玩夹板中观察、发现夹板的特征, 探索夹板的敲击方法, 体验夹板表演时所表现出的欢乐情绪。二是计划学习与生成学习相结合。如, “玩石子”时, 教师原计划教幼儿学习“弹石子”, 但当发现孩子对“抓石子”、“踢石子”发生兴趣时, 即时调整思路, 并鼓励幼儿用新方法创编游戏。三是园内游戏活动和园外游戏活动相结合, 在注重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同时, 我们注重开发家庭和社会资源,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 每隔一段时间针对游戏开展的情况向家长进行展示活动。

2. 渗透性教育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 将民间游戏活动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早晨入园时, 幼儿可两三人一起玩“抓和尚”的游戏, 自由活动时间可玩“拍烟盒”、“弹杏核”、“踢绊脚”等游戏, 户外活动时可玩“骑马”、“打木猴”、“滚铁环”等游戏。

3. 特色游戏活动。

我园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时, 各班在创设游戏区角的同时, 还结合幼儿园教学活动开展了许多创造性民间游戏活动, 如, “抬花轿”、“过家家”、“烧饼油条套麻花”等, 在游戏中, 孩子以不同的方法演绎自己对民间游戏的理解和认识。

二、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思考

自从探索和开发应用民间游戏以来, 我园教育教学内容更具特色, 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关注, 促进了师、幼、园共同发展, 同时也在家长和幼儿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大大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性。反思我们的教育实践, 我们认为, 幼儿园实施民间游戏必须弄清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幼儿园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关系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教育是从属关系, 民间游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园本课程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但不是全部。

(二) 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要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

游戏对幼儿来说, 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体验, 一种愉悦的自我流露和相互交流, 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 应以民族情感教育为主线从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出发, 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吸收、积累、归纳民族文化信息, 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把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 使民间游戏成为一种根基性的教育。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8

1. 如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中

在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运用开发、创新再运用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开展各类民间游戏,丰富游戏内容,完善游戏规则,变化游戏的玩法,探索出一套不同年龄段民间游戏组织开展的措施方法,让民间游戏作为一种新课程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2. 如何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游戏

各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不同,要求我们老师设计民间游戏活动时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这是制订活动目标的首要考虑因素。各年龄阶段的目标—

小班:培养幼儿对传统民间游戏喜爱的情感;知道游戏规则的重要性,遵守游戏规则,并能够体验和初步建立游戏规则。

中班:对民间游戏的内容感兴趣,能够引发相关的探索;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

大班:能够主动创编新的游戏玩法;利用游戏材料制作游戏玩具,并能够适宜性地调整玩具。

3. 如何有选择性地开展民间游戏

不是所有的民间游戏拿来就可以用的,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开展民间游戏,从而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呢?

(1)发动教师和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分类开展,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

(2)合理创设游戏环境,为民间游戏开展做好准备。

(3)巧妙融入幼儿活动,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嬉戏。在游戏中,不但培养幼儿做事的兴趣,而且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第一,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正好可供教师的选择。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每天安排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并利用这些时间积极引导幼儿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如晨间活动、户外活动、饭后、离园前等自由活动时间,选择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的民间游戏。

第二,把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当的民间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发挥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功能,起一个调整情绪、活跃气氛、提高效果的作用。

第三,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区的创设中,要注意创设有利于开发、支持民间游戏的各种活动。把收集到的民间体育游戏、益智类游戏、语言娱乐类游戏的材料投放在各区角,同时利用丰富的民间材料丰富科学探索区、美工区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各种游戏材料,鼓励、启发、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给予材料多种多样的角色,愉快地开展游戏活动。

总之,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民间游戏,不仅能让各个活动环节平稳过渡,也是幼儿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有效形态。因此,教师要重视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作用,挖掘民间游戏所特有的教育价值,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4)民间游戏的创新与升华。民间游戏需要我们不断收集、整理、开发、运用、创新、再运用。教师根据民间游戏的特点,尽可能地进行创新,使民间游戏的内容、种类更加丰富,更加适合幼儿园教学。

民间游戏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幼儿园游戏及课程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幼儿园应善加利用,让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摘要: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热爱本民族文化和对祖国的情感,而且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既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 篇9

一、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及价值

1.我校 (注:此处是指广州增城市派潭中学, 下文同) 地处客家民族集居区, 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文化源远流长。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样, 形式生动活泼, 且有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健体性和教育性等特点, 深受学生喜爱。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又符合学生身心特点, 对于激发学生参与运动, 掌握动作技能, 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以及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等, 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2.我校地处客家民族集体居区, 具丰富的客家民间体育游戏资源;同时, 学校人多地少, 适合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占有场地少、开展方便的特点。另外, 学校地处贫困山地, 经济欠发达, 体育器材欠缺, 而客家民间体育游戏使用器材简单, 容易自造, 为我校开发客家民间体育游戏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学生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课外开展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提供可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在本地区有深厚民间群众基础, 家长普遍掌握体育运动规则, 家长能指导学生课外运动。

4.我校是一所完全中学, 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 能通过民间收集到的体育游戏, 利用体育知识完善体育游戏方法及规则要求。

二、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1.民间体育游戏的收集。2007年9月在全校范围内布置客家民间体育游戏项目收集任务。鼓励教师、家长和学生深入民间共同收集民间体育游戏, 并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有计划的在体锻课、体育课或校外开展自己收集的游戏活动。 (具体见表1、表2)

说明:

(1) 所收集的体育游戏以文字形式或VCD展示的方式交给任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于10月底交体育科汇总。

(2) 2007年11月各班同学对所收集到的体育游戏自发练习, 并在学校师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展示, 本月最后一次大课体育活动中初评。

(3) 体育游戏的目的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表述 (供参考) : (1) 运动参与:能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 运动技能:通过学习相应体育运动基础知识, 学会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机能。 (3) 身体健康:以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体能锻炼, 懂得营养, 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 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理解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在活动中如何调控情绪的方法,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从而学会获取现代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说明:

(1) 所收集的体育游戏以文字形式或VCD展示的方式交给任教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于10月底交体育科汇总。

(2) 2007年11月各班同学对所收集到的体育游戏自发练习, 并在学校师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展示, 本月最后一次大课体育活动中初评。

(3) 体育游戏的目的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表述 (供参考) : (1) 运动参与:能以积的极态度、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 运动技能:通过学习相应体育运动基础知识, 学会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体育活动, 从而获得一定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机能。 (3) 身体健康:以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体能锻炼, 懂得营养, 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 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理解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在活动中如何调控情绪的方法,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 社会适应: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从而学会获取现代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体育游戏筛选。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 分班级进行表演展示, 选择优秀的体育游戏参加学校总评比。在2007年12月的“体艺节”中, 学校根据是否符合新课标五个领域, 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特点,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从收集到250多篇的体育游戏中评出一、二、三等奖129篇, 并广泛开展于体育课、体锻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深受学生喜爱。

3.校本课程形成。体育教师把收集到的体育游戏项目统稿, 语文科教师修稿, 使文风统一、表述规范化, 最后编印成派潭中学校本课程丛书———《客家民间体育游戏》。

三、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开展实施

1.透入体育课堂, 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客家民间体育游戏透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把体育新课堂五大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内容标准融汇在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教学中去, 在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

2.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以“乐在其中”为宗旨开展师生大课间体育活动, 并使客家民间体育游戏广泛地在大课间活动开展实施, 做到: (1)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全体师生参与。 (2) 让学生乐意参与, 在运动中感受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3) 体育游戏的内容与音乐相结合, 与具体场地相结合, 与学生的运动技术、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相结合,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4) 开展实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有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场地落实、措施落实。

3.与家长开放日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开设家长开放日, 并在开放日中开展客家民间体育游戏专场活动, 教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 三者关系更为融洽, 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四、实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前、后的学生调查

1.对开发实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前的学生调查。本调查在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1500份问卷, 回收1493份, 其中有效卷1491份 (男生827份, 女生664份) , 有效回收率99.4%。

●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吗?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后, 感觉如何?

有263人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占17.6%, 抱一般态度的有347、占23.3%, 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881人、占59.1%, 感觉到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意见有867人、占58.1%, 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感觉愉快的有217人、占14.6%, 还想继续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407人、占27.3%。

2.对开发实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校本课程后的学生调查。本调查在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1500份问卷, 回收1495份, 其中有效问卷1491份 (男生828份, 女生663份) 有效回收率99.4%。

●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吗?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后感觉如何?

有739人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占50.0%, 抱一般态度的有566人、占38.0%, 不喜欢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186人、占12.5%;感觉到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意思的有181人、占12.1%, 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后感觉愉快的有1006人、占67.5%, 还想继续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1140、占76.5%。

3.结论。调查结果表明, 学校开发实施客家民间体育游戏样本课程后, 学生对上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感觉有了明显转变,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明显增强。学校将广泛地、有计划地实施校本课程,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实现学校健康体育的教学目标。

五、成果初现

1.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获2007学年度增城市教育局、体育局评比一等奖, 广州市教育局、体育局评比一等奖。

2.初中学生近两年中考体育加试成绩平均分达58.3分 (满分60分) , 超广州市平均水平。

3.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 近两年学生体检和体质健康检测显示,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下一篇:学好立体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