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课程

2024-10-16

民间游戏课程(精选12篇)

民间游戏课程 篇1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它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 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民间游戏资源的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幼儿园对民间游戏的利用相当有限, 幼儿园现存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又使其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成为必须。目前, 很多幼儿园都在努力建设园本课程, 但真正形成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并不多见。这不是说园本课程高不可就, 而是说明园本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 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的过程。我园2006年开展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 试探索在幼儿园课程中开发民间游戏文化资源的策略, 促进幼儿园课程体系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

一、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 民间游戏引入园本课程的标准

任何一种课程资源都不能直接引入园本课程, 需要经过不断的加工以适应园本课程, 同时, 还要对课程进行不断的调整, 使两者不断的融合与吸收, 民间游戏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引入民间游戏并不是拿来主义, 而是一个需要选择、融合的过程。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 都有它们独特之处, 我们不能完全改变民间游戏去迎合课程的需要, 因为完全改变民间游戏也就失去了我们引进民间游戏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将民间游戏在课程中孤立起来。

1. 科学性。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对于内容的科学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将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更是要注重内容以及形式的科学性, 所以科学性原则也就成了引进民间游戏的首条原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习俗的改变, 许多民间游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有的甚至存在一些不健康、不安全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对选择的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如“捉鬼”游戏, 其中的“鬼”字充满了迷信的色彩, 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我们在将此民间游戏引入课程时可将“捉鬼”改为“捉影子”, 这样既保持了该民间游戏的特点, 又符合了游戏的科学性。

2. 娱乐性。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娱乐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游戏既是课程的形式又是课程的内容。目前幼儿园中更多的是将游戏作为课程的形式来使用, 游戏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让幼儿学到某个知识, 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丢失了游戏的娱乐性。一般娱乐性较强的民间游戏具有共同的特点: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多样、并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娱乐性强的民间游戏会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如衡阳地区的“办酒酒”游戏, 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角色的行动, 在游戏中边玩边吟唱, 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 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当遇到一些娱乐性不是特别强的民间游戏, 如:“踢毽子”, 教师就要变化形式, 变换“踢”的方法, 为游戏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是设置关卡、组织踢毽子比赛等, 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活动对象没有明确的限定。但有些民间游戏难度过高、内容过繁, 幼儿在游戏中难以达到或实现, 这就需要“去粗取精”, 降低难度, 让所选的游戏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走三国”在游戏难度上偏大, 即使是大班幼儿也很难把握, 我们在引入时就要改良、降低难度。

总之, 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继承, 另一方面要创新。从内容上来说, 要不断的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元素;从形式上来讲, 要不断根据幼儿的需要, 变化形式。同时要注意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 有针对性地挑选适宜幼儿, 适宜园本课程资源的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根据幼儿园和幼儿发展的特点, 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第一步, 收集民间游戏。

湖湘文化孕育了许多领袖伟人和文人才子,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就衡阳地区来说, 民间游戏极为丰富, 但是均散见于民间, 因此, 加强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 做好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储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民间游戏。查阅资料的途径一种是通过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是我们收集民间游戏的重要来源, 经过前人的努力, 将各类民间游戏收集成册,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从不同程度上了解到各民间游戏的目标、操作方法等。另一种则可通过互联网。据不完全统计, 如今关于游戏的网站就有三千多个, 许多网站还专门设立了民间游戏的板块, 这极大地丰富了民间游戏的资料来源。

另一方面, 可以发动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收集。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在本土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一是联系社会上研究传统文化的机构以及个人进行联系, 请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帮忙收集, 或是请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的奉献给孩子;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教师宣传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 请他们帮忙回忆儿时的游戏。

收集到的民间游戏按照一定标准选编后, 我们要根据各个幼儿园、班级、幼儿的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首先, 我们要从教育目标出发, 将民间游戏与幼儿园相关联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其次, 我们要取其精华, 古法新玩。注重民间游戏的时代气息, 在内容与形式上尝试创新;再次, 把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使之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步:整理、加工民间游戏。

1.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要注重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融合。但民间游戏与课程之间总会存在一些摩擦, 或是在形式上, 或是在内容上,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其独特之处, 在利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这部分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还要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些幼儿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保持民间游戏的整体性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在幼儿园中创设民间游戏活动区,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2.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保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教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为民间游戏补充新的元素。坚持民间游戏的发展性, 主要是对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从内容的角度来讲, 可以通过对歌谣进行创编, 对某些比较陈旧的内容换上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从形式的角度来讲, 我们可对民间游戏的规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无论是开发园本课程还是引进民间游戏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为了能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 在将民间游戏引进园本课程后,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需要。如幼儿在玩“踩高跷”的游戏时, 长时间单调的走来走去会让幼儿觉得乏味, 教师可以变化活动形式, 如组织比赛, 或者引导幼儿为该游戏编儿歌, 增加游戏的乐趣, 只有这样该游戏才能获得发展。

----------------------------------------------

摘要:民间游戏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和文化资源, 不仅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智慧资源, 而且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文化资源。民间游戏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 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本文试图按照将“民间游戏引入—融入园本课程”的这一思路来谈谈利用民间游戏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 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民间游戏课程 篇2

一、开展“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课题研究的意义

2010—2011学年,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我园将 “民间童谣与民间游戏”这一熟悉而具特色的活动作为课题研究对象。在学习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学,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讨。在学习中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胆小的孩子敢说话了,口吃的孩子通过童谣的学习和训练,言语比一前连贯了,孩子们对于学习民间童谣的兴趣大增。他们把在家学会的民间童谣说给小朋友们听,在童谣的选择中,大量的民间玩具为我们提供了大批的素材,我们把玩具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进行尝试。民间游戏,大多是很早以前流传下来的,有些童谣与游戏内容幼儿不理解,我们就在选择内容上进行反复推敲,确定内容后让幼儿学说,并给以通俗形象化的解释或修改。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

民间游戏艺术具有特殊的情趣和魅力,具有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点,与农村儿童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所相同,可以说民间游戏与艺术活动有内在的共同特征,游戏地发展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项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对于儿童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美感的启迪,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将一系列民间游戏玩具作为主题进行选材。在选材中注意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民间游戏,让幼儿学习。

三、课题研究分工情况

组长:杨洪芹(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成员:常锡燕(负责民间童谣搜集)李艳玲(负责民间游戏搜集)

尚丽丽(负责材料整理工作)

四、开展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谈起民间游戏老师们都非常兴奋,特别是年龄大的老师们都能如数家珍似的说出许多游戏名称,如:跳绳、翻绳、摔宝、跳皮筋、拾石子、玩纸牌、弹杏核、扣泥巴、踢毽子,拾高粱柞等等。这些游戏不但符合孩子们好学、好动、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增添参与的主动性,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孩子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游戏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他们充满新奇、幻想和奥秘的游戏世界里,小脑袋不停地转,并努力去探索,操作以期得出答案,不倒翁为什么不倒,陀螺为什么会转?石头是从哪里来的?火车为什么会叫?这些问题不仅激发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同时也是孩子认识工具、启迪他们智慧的教科书。在玩游戏时有些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总是一把抢过自己的说:“这是我的玩具,不给你玩。”由于这种不愿与人分享的心理,往往这些孩子在玩耍时总是不合群,难以与别人合作,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孤僻性格。针对这些情况,在玩民间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品质,多组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活动,例如:抬轿子,四人踏板、拉大锯等游戏,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会怎样与别人友好相处、相互合作。

根据孩子们好玩、好动、好胜、好奇的特点,我们利用早间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择伙伴一起玩剪子包袱锤、骑大马、老鼠钻风箱,老鹰捉小鸡等两人或群体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孩子们向爸爸、妈妈学习一个他们小时侯的游戏,带到幼儿园教给大家一起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争着教争着学。通过互相交流,观摩和评价,既发展了语言,又发展了基本动作;既发展了兴趣,又增强了自信和自尊。让孩子们自己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在玩中学,学中玩,起到了引发感情,共享共乐的效果。民间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五、民间游戏与教育活动的融合。

在各项教育活动中,有些活动往往无法在时间空间上满足幼儿探究的需求,此时如果教师能提供相关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将会使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获得很大的满足。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玩角色游戏,他们用泥巴捏出娃娃,用木块摆上床、桌子、凳子,捡了一些树叶、小草用纸袋包好做垫,在地上挖上灶台,放上泥捏的锅,到种植园里采来菜叶,然后分配角色(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他们的材料全是用大自然中的泥土、花草等,而且玩的很投入,很愉快。在孩子们的争论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生成”出:到树上去采叶子,树会痛吗?它会哭吗?采树上的叶子,树还会长高吗?孩子们争论的脸红脖子粗,最后来到老师这里,老师只说了一句:树和动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孩子试着采自己的头发,后说:“以后要爱护树不能采它的叶子了。它会痛的,我采了自己三根头发,痛得快要哭了。”游戏中孩子们不再顾忌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的失误,活动的自由度较大,不受区角的限制,而教师仅采用提问和建议的方法去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幼儿游戏的援助者,幼儿可以充分交流自我表现,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和发挥。这样的环境,可以促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采集大自然中的东西做游戏材料,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并且游戏内容接近于主题内容,已和整个主题活动的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中孩子们得到了快乐和发展。

六、民间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它包括谦让互助,协作分享等有益行为,这也是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内容,例如:在建筑游戏中,引导幼儿制定“能共享玩具材料”的规则,要求幼儿能分享玩具,诱发分享和谦让行为,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建立“协商扮演角色”的规则,要求幼儿在游戏前能协商好自己的角色,诱发协作行为,遇到两人同时要扮某一角色时,就诱发退让行为。

在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社会化、多元化发展,不管是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背景。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我们努力使课程游戏化的同时,积极尝试与社会、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诱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为了让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我们尝试开展了“幼儿家庭游戏”的创建,指导家长如何开展亲子游戏,提高家长的游戏教育观念。首先,我们要求家长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孩子提供一个可自由游戏的房间或每周教孩子一个游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能适应孩子发展需要的游戏材料。使家长能够支持并鼓励孩子游戏,使家庭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家长成为幼儿园新的课程资源。

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体验社会生活的最好的方法。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是现代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基本策略。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强调遵循“以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的提高的原则。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从根本上,把教育与幼儿的生活予以最佳整合的基本途径。还幼儿以游戏的生活就是让儿童找回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民间游戏课程 篇3

一、“民间游戏”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们以实施微课程的形式使孩子们在“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提升和拓展生活经验,感受家乡的文化。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体验、学习发展的规律、“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和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等维度,开展的时间段在一周左右。

1.了解本班孩子的独特性。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这些孩子除了表现出一般的学习、发展特点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扎根孩子的生活去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由于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课题实践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孩子们在园生活学习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民间游戏,有些孩子在家里也会和家长以及同伴一起玩,教师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进行前期的调查,选择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计。

2.考量“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发展状况,还要充分考虑选择的“民间游戏”是否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要进行理性的判断,更多地选择在常态课程中有可能缺失或者难以捕捉表达的、有一定内涵价值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构建。如民间游戏“跳房子”就蕴含着空间、本地建筑、数字认知、同伴协同游戏等价值,这在常态课程中较少综合显现,可以考虑用于微课程的构建。

3.分析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们经常强调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到各方面的管理都力求做到安全两字,而孩子的文化安全很少有人提及。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本土文化的精华,在幼小的心灵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就是基于对孩子文化安全的考虑。播下本土民族文化的种子并促其发芽、开花、结果,才有可能理性地面对各种外来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帮助孩子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如体现本地渔业文化的,就有相关的网小鱼、钓鱼、摸螺蛳等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设计

有了恰当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方案的目标确立、框架的搭建以及具体内容的设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预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丰富方案的内容。

1.根据内容选择的三个维度来确立方案的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本班孩子的特点,“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价值以及本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目标的确立上着眼于这些。例如大班“筒子游戏”微课程的目标就包括:运用筒子玩各类游戏,乐于创造新的玩法;发展手脚协调、动手操作、互相合作、协同游戏的能力;了解筒子是家乡特有产业的附属品,虽不起眼却很好玩。

2.借助主题活动的框架进行微课程的建构。微课程更多的是一个小型的主题活动,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内容相对集中、单一,时间跨度大等等。在建构微课程时,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架构方法来进行建构。如小班“民间游戏”微课程“摇啊摇”就从游戏本身产生的社会背景、游戏的材料、游戏的童谣、游戏的相关故事等等进行结构。在游戏童谣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教学活动,午睡前讲《摇船卖萝卜》的故事,户外活动玩“摇小船”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收集的民间游戏,根据目标,可以把这些相关的游戏整合起来,开发成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3.根据《指南》精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民间游戏”微课程时要注重“民间游戏”本身的游戏性,而不是将其改为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或其他的活动,在方案设计中,预设的内容不能过满,而要给孩子留足空间,引导他们自发自愿进行游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建构“民间游戏”微课程。

三、“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实施

设计好的方案,更需要在实施中检验。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结合学期主题教学计划实施微课程。将设计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直接融入学期的主题教学计划,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整个学期课程与幼儿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与递进性是否统一,若有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微课程和整个学期的主题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2.在实施过程中,追随孩子的兴趣调整与完善方案。孩子游戏时,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因此教师从孩子经验出发进行的指导行为也将是整合的,游戏中要更多地提供给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顺应幼儿天性、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跟随孩子的脚步去调整与完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方案。一个成功的微课程在设计之初是具有未完成性的,在实施过程中由孩子去慢慢添加上所有的内容,教师要做的是观察、记录,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走。

3.借助家长资源实施“民间游戏”微课程。“民间游戏”微课程确定之后,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探索微课程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庭资源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开展“民间游戏”微课程“好玩的绳子”时,我首先向家长介绍微课程开展的一些情况,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吸纳信息。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丰富了孩子们对服装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保证。

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开展,使孩子们在体验本土浓郁的趣味游戏的同时,感知、了解家乡的文化、民俗习俗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经验,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关注周边环境的变迁,增进了对民间游戏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民间游戏”微课程活动的评价

在“民间游戏”微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评价活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切实从孩子发展的需要出发,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

1.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民间游戏”微课程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而幼儿更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更拥有课程的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这种评价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其他人员包括园内的幼儿发展水平评估小组的成员、参与“民间游戏”微课程开发的社区资源者等等,通过多元的评价对“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予以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评价进一步调整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观察评价表,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由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当前状况,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填写“观察日记”,记录每个幼儿每天的情绪状况和参加的民间游戏的情况,在结束阶段再对幼儿的健康水平进行总体评估,考察每一个游戏项目的活动及每个幼儿的进步情况等等,每天引导幼儿在“快乐日记”上用图画或其他标记记录自己的表情符号和参加的民间游戏内容,每星期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是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使得一些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创新,也使得幼儿在“民间游戏”微课程中对某一种民间游戏有了一种持续的兴趣,进而丰富了这一类型的“民间游戏”,创生出新的属于当下孩子的“民间游戏”。

(沈艳凤,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215200)

探索幼儿园园本课程里的民间游戏 篇4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民间游戏, 对于幼儿园的游戏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 它会使我们的游戏更加生动, 更加活泼, 更加接近于生活, 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年来, 通过开展民间游戏, 我们发现,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为:

1.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不管是什么样的民间游戏, 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 参与积极性也非常高, 比如说拍手歌“, 小手拍一拍, 小手拍拍头;小手拍一拍, 小手拍拍肩……”这是我们组织孩子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但是, 孩子们只有在我们领着做的时候, 才会做几下, 平常根本不会做。可是, 我却经常在活动室里, 看到孩子们说着不同的儿歌做拍手游戏, 玩得非常愉快。

2.民间游戏能够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民间游戏也可以分为体育游戏、语言游戏、编制游戏等种类, 不管什么类型的民间游戏, 都能够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如:民间体育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等的协调发展, 如扔沙包发展幼儿的投掷能力;踩高跷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跳大绳发展幼儿的弹跳力;编织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如孩子们用玉米皮、芦苇编织出小鱼、向日葵等图案等等。

3.民间游戏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首先, 要想开展民间游戏, 就要大家共同搜集, 这就需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打好基础;另外, 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 很多都是需要合作来完成的, 这样, 在游戏中就培养了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

1.集思广益, 搜集有价值的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大都流落民间, 甚至有的已经失传, 要想获取更多的民间游戏, 需要我们集思广益, 动员社会力量。为此, 我们动员家长力量, 走进社区, 广泛搜集, 然后进行筛选, 确定有教育价值的民间游戏。

2.确定民间游戏内容, 进行深加工, 有计划地开展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为原生态的东西, 在玩法、规则、要求上都没有严格的规定,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 就必须要对民间游戏进行深加工。为此, 在确立了民间游戏的基本内容后, 我们将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 仔细研读民间游戏, 共同商讨, 制定游戏的目标、玩法、规则、注意事项等, 使民间游戏逐步正规, 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游戏

1.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 他会表现出对老师的依恋, 总喜欢在老师的身边, 亲亲老师, 抱抱老师, 从而获得安全感。民间游戏中很多游戏都有身体的接触和碰撞, 它让孩子有了更多与教师亲呢的机会, 给孩子提供了宽松, 平和的心理氛围, 让小班幼儿很快建立起对教师的亲切感, 安全感。

2.中班幼儿思维比较有独创性。活动量也有所加大, 但是合作性较差。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小型的户外民间游戏纳入到晨间活动中来, 使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他们自己原本在用的自制玩具, 如沙包, 飞盘, 再增添了如“跳房子“”踢毽子“”踩梅花桩”, 玩风车、拔河等等。幼儿自行结伴, 自己组织, 自主地参与到富有特色的户外活动中来。

3.大班以丰富户外活动为目的, 开展规则性游戏、竞赛性游戏, 合作性游戏为主的民间游戏。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 户外活动时常常喜欢追逐打闹, 活动量大。我们在开阔的运动场进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运动场上幼儿自主开展民间游戏如“:地雷爆炸“”捉迷藏”“警察抓小偷“”跷跷板“”大饼油条”等等, 或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进行“翻花绳“”贝壳翻翻乐“”四角包“”抓包”等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环境, 只要遵守基本的规则, 幼儿可以参加任何形式的、自己喜欢的活动。许多民间游戏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 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 篇5

大一班

张彬彬

一、设计思路:

纸(木)棒是幼儿身边常见又熟悉的物件。这个活动利用最简单的纸棒,进行民间游戏“跳竹竿”满足了幼儿喜爱玩民间游戏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弹跳能力。大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合作方面有积极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这次机会,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共同体验得到的欢乐。

二、活动目标:

1、利用纸棒进行活动,学习跳竹竿游戏,发展弹跳能力。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过录像 物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长度为1米)。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

导语: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骑着马出去玩玩吧!(幼儿随音乐的变化“骑马”变双圆----大圆----小圆----“坐马车”)

(活动开始部分设计了随音乐利用纸棒进行队列练习在这一环节中由两队“骑马”变双圆----变小圆----合作组合“坐马车”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让幼儿初步尝试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

2、基本部分:

(1)利用纸棒进行“一棒多玩”

导语:纸棒可以和我们玩坐马车的游戏,还可以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幼儿四散游戏)队形:两路纵队(见附图)(2)学习“跳竹竿”游戏 A、讲解游戏玩法

导语:刚才小朋友用纸棒玩了许多游戏,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用纸棒玩一个新游戏——跳竹竿,这个游戏可以三个或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两个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对面跪下,用竹竿同时分合敲击,另一个小朋友在中间看准竹竿的分合跳进或跳出。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小伙伴一起试一试。队形:梯形队

(3)幼儿自由组合尝试玩“跳竹竿”游戏 队形:四散

(4)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合作、交往方面)导语:你刚才和谁一起玩的?你们是怎么跳竹竿的?

队形:梯形队(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玩“跳竹竿”游戏,师生共同参与。

导语:刚才小朋友在跳竹竿时想到了许多不同的跳法,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跳竹竿,行吗? 队形:四散

先鼓励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并积极推广三---四人结伴游戏。接着运用尝试法学习的理论精神,教师不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而是引导幼儿去自主探索(敲击“竹竿”的两人如何合作?中间跳的人如何跳?如果跳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情况怎么办?从而通过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不断调整的过程,师生双方共同提升经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表演“跳竹竿”,将活动掀起高潮,突出了师生双主体的地位。

4、游戏“叫号接棒” 队形:四散

想起民间老游戏 篇6

著名作家,曾任山东作协副主席,现为山东作协顾问。自1971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近400万字,著作有《钓鱼台纪事》、《你无法真实》、《最后一个生产队》、《乡村温柔》、《玉堂闲话》等,并于2007年出版《刘玉堂文集》五卷本。

曾获山东泰山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齐鲁文学奖等奖项。

幸福是什么?就是自娱自乐。

往深里说,自娱自乐不仅是幸福之源,它还是我们生命的本质。自娱自乐不需要谁来认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过话说回来,玩还是要有个基本路数,讲个因合转承。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那些曾流传于民间却已成烟云的老游戏。

对于史志工作者李玉宝而言,这套《老游戏》于他是标准的不务正业之作。三百个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游戏集在一起,配上或有丰子恺神韵的小画,或是儿童笔下的涂鸦、黑白影像的模糊,开卷之下真有令人眼前一亮之感。

这套《老游戏》所以能让人眼前一亮,一方面是让我这个年龄段左右的人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想起了诸多类似的经历甚或青梅竹马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可以悲哀地理解为,我们对传统和民族的东西越来越陌生了。显然易见,这里面所提及的游戏形式,在今天的齐鲁乃至华夏,依然现实地存在着的,还有多少?

答案令人惋惜。

与这些渐已消失的游戏一样,它们所依存的时代同样为我们怀念。

估计这问题不能深究,不是说没工夫,实在是在这昂首阔步的世纪,忙不迭地和传统过去告别尚且不及,民间童年的尘埃根本就进不了公众的视野。只是每当停下来的时候,我们才会猛然发现,有些东西,还真的是一告别就再也没有了。

“跳房子”、“抓石子”、“摔泥巴”这些旧时的老游戏,一花一叶、一草一木,经过时间的过滤,渐渐沉积在我们的心海,在这个充斥电子产品、数码科技的时代中越来越让人思念。人们常说,所以恋旧,是因为时光不再、旧物不在,尽管一些旧物确确实实被我们的想象与思念美化了,我们仍然沉浸其间,享受那些时光的断简残篇,说到底还是为了抚慰我们日渐寂寞的魂魄。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玉宝的收集工作很让人温暖。这种收集的出发点是缅怀,动力是个人兴趣,目的是对民间文化的积累,并没有商业回报和政治觉悟上的考虑。由此而辑成的书除了民间的记忆,还记录下了文化。当我们的孙辈哪天突发奇想,搞点“不插电”而又有别于体育之外的活动时,有这样一本书,至少,他们能有个参考。

迷恋于游戏中的孩子,虽然外人难以理解,但当事者却乐在其中、不能自拔。不同的是,沉迷于“踢毽子”、“丢沙包”、“跳皮筋”的孩子个个食欲旺盛,双眼有神;而现在于虚拟世界里冲锋陷阵的孩子看上去却目光涣散、精神恍惚。两相比对,孰劣,孰优?

朴素的民间老游戏往往都是集体游戏,自由发挥性强,能够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等,还容易建立亲密团结的友情。与网上偷菜、PK不亦乐乎,关上电脑孤独一人的孩子相比,孰优,孰劣?

我并不是食古不化,排斥新生技术的隐士,有了火车飞机非得逼着人们牵头毛驴云游四方。可是,这些最古朴最充满童趣的游戏曾经多么美好!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怎么知道更别提愿意和它们亲近了,这些最古朴最充满童趣的游戏曾是我们民间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却已经没落甚至只存于极有限的人的记忆中,所以暂时留存下来的老游戏,也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寂寞而深沉的怅然。

五柳先生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现在,田园已经荒芜,浸透了我们文化传统的东西荒在那里,连土生土长的游戏亦不存。我们的孙辈们,他们的文化之根又将在哪里?在缺乏文化传统滋润的都市中,他们的精神之树又该在哪里?

也许是想的多了,传统的流散其实不是哪个民族独有的问题,乃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黄金时代过去了,白银时代过去了,青铜时代也过去了,我们现在是黑铁时代,丢失在所难免。这样想,虽然稍有安慰,但心里难免怅然。

由此我还想到,民间文化的事情需要热心的收集,细心地整理及耐心地积累,真的是不能只讲产业、不讲事业,一产了之的。

奥维德曾言:吾诗已成,无论大神的震怒,还是山崩地裂,都不能把它化为无形!这些老游戏终会消散,所幸,玉宝的书已成……

民间游戏课程 篇7

一、融合本土特色, 确立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内容

1.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收集分类。

利用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 搜集教师儿时玩过的许多民间体育游戏;各班召开家长座谈会, 让家长重温童年生活, 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本土民间体育游戏, 等等。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收集到许多本土民间体育游戏, 整理出几十例不同的本土民间体育游戏素材, 并把收集到的本土民间体育游戏整理成三大类:游戏类、器械类、体能类, 每一类又按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划分。

2.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筛选整理。

质朴、诙谐、有趣的民间体育游戏, 深受幼儿喜爱, 但存在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 甚至有些游戏夹杂着不健康的内容。 所以, 我们在确立本土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内容时, 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 选择的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注意游戏的实用性、教育性, 对于一些在内容规则不规范或相配的童谣儿歌内容不健康、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 我们不予采纳或重新改编, 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把握活动时段, 确保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顺利开展

1.晨间活动。 晨间活动时,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效简单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因为民间游戏不受时间和人数的限制, 简单易学, 在晨间活动进行, 既锻炼了幼儿体能, 又能有效利用时间。

2.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尤其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 户外活动时间较长, 教师总是会设计孩子喜欢的民间体育游戏, 让孩子在户外活动这段时间提高体能。

3.自由活动。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 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午饭前后、各过渡环节, 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 玩具携带方便, 便于收拾器械的民间体育游戏, 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 如《石头剪子布》、《斗鸡》、《跳格子》等, 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 而且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灵活地贯彻在一日活动中, 体现了动静交替原则, 让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

4.家庭活动。 《纲要 》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介绍、家长的参与、主题墙的展示, 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都已经非常熟悉, 所以, 我们会经常鼓励孩子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玩玩民间体育游戏, 并在第二天请孩子“告诉小伙伴们, 告诉老师, 你在家都玩了什么民间体育游戏”。

三、营造运动氛围, 优化本土化民间体育游戏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 》 提出 “ 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作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在园舍、场地、设施、器具等方面, 创造适宜的环境, 突出本土化民间体育游戏特色, 真正发挥游戏环境的作用。

1.完善各类设施器具, 为活动提供良好物质条件。

环境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 它能给幼儿提供便利的活动条件。 为了能更好地在户外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应该完善各类活动设施, 如为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 特别是奔跑类的民间体育游戏, 可以将操场全部铺设了橡胶地垫, 还组织教师、家长利用本土材料自制实用的体育器具, 如竹梯、轮胎、纸船、小推车、高跷, 等等。 在宽松的户外活动中, 孩子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

2.美化园内环境, 为活动创设隐性教育内容。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成长发展的条件, 美化园内环境, 能为活动创设隐性教育内容, 幼儿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成长。 为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空间, 使幼儿园的每一个墙面会说话, 体现本土民间的幼儿体育游戏, 我们对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及挂饰也进行精心的整体策划, 在环境布置上与渔村相结合, 既体现渔区特色, 又体现我们的石塘文化, 坚持“体现家乡特色、师幼共创”的原则, 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成为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的大量本土的民间体育游戏, 经过筛选整理, 确立了本土化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内容, 通过探索民间体育游戏实施途径, 逐步形成幼儿园特色教育。 我园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本土民间体育游戏, 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内容, 每天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不再枯燥、单调, 宽阔的户外场地到处可见孩子们玩游戏时欢快的身影。 课程的开展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渔区资源中蕴涵着的丰富教育价值, 通过不断挖掘, 更体现了本土民间体育游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潘静红.民间体育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幼教研究) , 2011 (1) .

[3]顾荣芳, 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

挖掘民间游戏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 篇8

儿童民间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发展,而且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一)锻炼幼儿体魄,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许多民间游戏的主要功能是体育。幼儿喜欢玩自己选择的民间游戏,沐浴在阳光下,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如:荷花荷花几月开、切西瓜、老狼老狼几点钟、猫捉老鼠等等这些集跑、跳、走、钻、爬为一体的民间游戏,让幼儿百玩不厌,成为幼儿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

(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幼儿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表达与交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和同伴间情感的交流。

(三)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需要若干名儿童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2人)、《找东南西北》(2人)、《花儿花儿几月开》(集体游戏)、《大饼油条》(集体游戏)等。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大家对规则理解不一致等等,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协商,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四)民间游戏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民间游戏是民族传统文化、文明的积淀与表达。在民间游戏中,儿童能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熏陶,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本民族文化。比如,儿童风筝传说起源于鲁班造木鸢,儿童在放风筝活动就可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民间儿童游戏不仅可以使本民族人民熟悉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历史文化,而且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整合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应该吸取民间游戏的教育因素,应用于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首先要进行家园合作,共同挖掘儿童游戏资源。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游戏方法,对民间游戏的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幼儿对这些游戏充满无尽的好奇与热情,增强幼儿主体活动意识,体验生活的和谐与快乐。

(一)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

1. 整合创新游戏内容。

组合法与发散法是对民间游戏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方法。如将“拍手歌”、“拾石子”等游戏组合在一起,并让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又如由幼儿传统的“玩手帕”游戏引出一个游戏项目发散出不同的“丢手绢”游戏内容。在开展民间游戏中发现,像跳皮筋、跳房子、挤人、斗鸡、丢沙包等游戏难度大,幼儿学习有困难,我们就应尝试与幼儿实际相结合,简化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加上自己的创新动作,使他们易于学习。

2. 玩法的创编与挖掘。

传统的民间游戏无论是形式上还是玩法上都是比较单一的,不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为民间游戏创设新的玩法。如“斗鸡”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不需要什么材料,玩此游戏孩子们都斗志高涨,乐此不彼。在玩游戏中,孩子们异常兴奋,用的力气很大,常常是被撞倒的一方马上开始“攻击”另一方。在玩的时候,就可设计成类似于拳击的比赛,三局两胜制,请一幼儿当裁判,违反规则的人要停玩游戏。这样,孩子们一般都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争吵的事也会减少发生。这样的玩法既安全又换新花样,孩子们玩起来更投入,且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游戏中去。

3. 材料的更新与创造。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最好的玩具是那些能够用各种材料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因此,在民间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基础上以投放天然和半成品为主。有的游戏只能在当时玩,往往是随地取材。如用毛豆梗玩的游戏,是在有毛豆时才能玩,对游戏进行的时间有限定,所以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修改,用替代物使其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在活动中应该尽量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能自发地积极地动手动脑,让其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和制作出新的玩具。如在玩“弹珠子”游戏中,弹珠的材料可以有核桃和鹅卵石,有泥球和橡皮泥团。通过材料的创新,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开阔幼儿思维。

(二)民间游戏的实施策略。根据民间游戏的空间需求,把经过改造与创新的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

1. 户外游戏活动应用。

民间游戏应用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是非常适合的,像运动游戏:跳方格、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滚铁环、捉迷藏等。情感类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丢手绢”等这些游戏所需材料简单,但运动量比较大,要求宽阔的场地,比较适合幼儿的室外活动。

2. 室内活动的应用。

室内场地有限,可以把益智类、技能类的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的区角活动中。一是在益智区投放“跳棋”、“七巧板”、“拼图”和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过大梁”、“憋死牛”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幼儿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捻捻转”、“绕饶转”、“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幼儿在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如抽陀螺时,为什么用鞭子一抽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越转呢?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三是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美工民间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如幼儿在泥塑游戏中,当幼儿把他自制的富有意义和个性的杰作高高举起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建议他们开展一次泥塑展,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四是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3. 利用闲散时间开展民间游戏。

早上入园时让幼儿间玩一些有趣的民间游戏,可以使幼儿很快融入幼儿园,减少幼儿依恋父母的情结,同时为孩子一天快乐生活做好准备。在饭后也可以安排一些运动量小的民间游戏,“抓子”、“七巧板”、“转陀螺”等,既有助于幼儿消化食物,又锻炼了孩子的小肌肉或手眼协调的能力。离园时间也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幼儿看到其他的孩子的父母来接,自己的父母还没有过来,会产生焦急情绪,离园时让孩子玩民间游戏可以缓解幼儿焦急等待的情绪,同时也避免老师“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荷兰]约翰·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李姗泽.学前教育应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

[3].谢丹.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莫晓超,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7

民间游戏课程 篇9

一、传统民间游戏特点及种类

随着国内幼儿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传统民间游戏也越来越受到该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关于传统民间游戏的概念界定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传统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分支, 而它的传承方式是以口述为主, 并伴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实际上传统民间游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成人游戏, 另一种是幼儿游戏。通常情况下, 对于那些比较流行在幼儿、少年之间并且能够适合他们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成长规律且能够被其所接受和喜爱的游戏都可称为民间幼儿游戏。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一些最为基本的特点, 如现实性、娱乐性、久远性。现实性则充分说明其比较贴近生活, 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比较注重人的生活规律;娱乐性则表明它是一种能够让人心情愉快、身心放松的游戏形式;久远性则充分表明了它是经过历代劳动人们在生活中积累并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 其肯定具有某些现实意义, 如教育价值等。综上所述, 传统民间游戏恰好适合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传统民间游戏的种类形式, 具体可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民间体育游戏, 如踢毽子、跳绳、老鹰抓小鸡等。第二种类型为民间智力游戏, 如灯谜、猜谜语、七巧板、绕口令、五子棋等。第三种类型为民间美术游戏, 如剪纸、折叠制作 (船、衣服、帽子) 等。第四种类型为民间说唱游戏, 如“炒黄豆”等, 主要表现为一种语言和动作相协调的游戏。从上述四种提到的民间游戏形式来看, 可以总结出, 这些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语言表达、团结协作、智力成长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让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并融入园本课程

园本课程就是指幼儿园教育教学课本课程, 当下我国幼儿园在幼儿园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环节, 需要坚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指导下来进行, 并且需要充分结合当地文化传统、地方特色以及幼儿园自身的办学风格、理念。

(1) 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到园本课程的必要性。幼儿园本课程教育的主体是3 岁~6 岁的幼儿, 幼儿的天性是不可以被磨灭的, 不仅不能磨灭, 还需要在教学环节予以重点发掘。幼儿的天性就是“玩”, 一些家长表面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 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却背道而驰。随着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学出现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的这种天性被过早压制。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且游戏的活动对象也没有任何的限制, 通过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到园本课程体系中, 能够让幼儿从小开始关注当地乡土文化。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 随着时间的流逝, 会对幼儿园生活越来越乏味, 只是单纯地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干什么———起床、吃饭、上学、午睡、回家、睡觉。如果过早让幼儿接受这种生活, 这对其在以后 (小学、中学) 的成长中是极为不利的。传统民间游戏, 大多都是在户外场地上来进行的, 这些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语言表达、团结协作、智力成长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最主要的是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每天生活学习的都非常有意义。

(2) 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到园本课程。首先, 幼儿园需要收集大量的、优秀的民间游戏, 具体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的形式来获取, 或者是借助于互联网来选取收集成册的各类民间游戏图书。其次, 教师要对这类游戏的实施进一步整理和加工,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时刻保持住民间游戏的整体性效果。与此同时, 选取的民间游戏要适合幼儿园自身的教学特色, 一改以往游戏过程中的乏味因素, 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创新和改编。比如, 民间游戏“炒黄豆”非常适合幼儿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教师可以将其编制到园本课程中, “炒黄豆, 炒熟黄豆翻跟头”, 或者是“炸油条, 你一般, 我一半, 我们一起翻一翻”。当然, 这是民间比较传统的一个玩法, 而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来玩。因此, 可以将该游戏进行创新, 由两个人转变为多人共同玩的游戏, 可以4 人自由组队, 4 个人来比赛, 儿歌和动作保持不变, 连续翻跟头成功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结束语

总之,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应该被遗忘, 尤其是在民俗精髓传承以及文化教育方面, 一直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 在幼儿教育领域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发展, 能够更有效地开发出真正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促进身心健康与智力发掘的园本课程, 是当前幼儿教育最为关键的一个核心环节。与此同时, 相比较于新式的过度教条的幼儿游戏教学模式, 传统的民间游戏则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因为这些传统的民间游戏本身就是经历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摘要:基于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 重点从传统民间游戏概念、种类及教育价值层面为切入点, 研究目前国内幼儿教育、园本课程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及传统民间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民间游戏,幼儿教育,园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娄小韵.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 (01) .

民间游戏课程 篇10

什么是传统民间游戏?传统民间游戏以集体游戏和户外活动为主要载体, 所以更能锻炼孩子的群体意识,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限制、怎样适应现实规则、怎样解决矛盾与冲突。在互动游戏中, 会产生社会关系的雏形, 儿童们在群体游戏中学会宽容、理解、合作、关心和沟通, 这将是他们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起点。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形式多样

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 种类繁多, 有动手的, 有动腿的, 有动脑的, 有在室内的, 有在户外的, 有竞争, 有合作, 有道具, 有角色, 而且男孩子有男孩子的游戏, 女孩子有女孩子的游戏。

二、传统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

传统民间游戏即使需要的玩具也比较简单廉价, 多是以废旧物品、身边随手就能抓来的自然物品。如“捉迷藏”类的游戏中有“躲猫猫”“捉野猫”等, 不需要任何的道具, 只需要找一个闲置的地方就可以进行了, 如抓子游戏可用石子或棋子, 用塑料袋、鸡毛、毛线可做成毽子等。有的游戏只需用幼儿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 如“石头剪刀布”“背人”“炒黄豆”“编花篮”等。

三、趣味性与民间文化特色

娱乐性是游戏的生命, 趣味性是游戏的延续, 有些游戏能够流传就是因为它有浓厚的趣味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如女孩喜欢的跳皮筋, 边念儿歌边跳, 玩法上从一根到两根、三根, 位置由低到高。儿歌的内容常常是诙谐逗趣的或者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 边念边跳不仅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还可以锻炼跳跃的动作和节奏感, 增加幼儿的肺活量。有时缺少同伴还可将绳子套在椅子上、树上……此外, 玩水玩沙更是孩子们的最爱。

传统的民间游戏有很多, 但并不是都适合在幼儿园进行,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幼儿的传统游戏, 比如:小班幼儿刚上幼儿园, 各方面还没有发展好。而且他们喜欢在老师的身边, 亲亲老师, 抱抱老师。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做游戏, 如“拉大锯”, 可以面对面玩, 也可以坐在教师膝盖上玩。如“蚂蚁叮叮痛”游戏, 两个人手捏着手儿, 一起念一起玩。

中班幼儿思维比较有独创性, 活动量也有所加大, 但是合作性较差。针对幼儿的特点, 我们可以让幼儿玩“赶马车”游戏, 幼儿自己组织, 召集伙伴, 并且分配角色。这些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合作进行, 极大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一物多玩, 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释放, 新的玩法、新的花样让他们不断体味到创造的乐趣。

大班以丰富户外活动为目的, 开展规则性游戏、竞赛性游戏, 合作性游戏为主的传统民间游戏。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 户外活动时常常喜欢追逐打闹, 活动量大。我们在开阔的运动场进行幼儿户外游戏活动, 运动场上幼儿自主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如“地雷爆炸”、“捉迷藏”、“跷跷板”“大饼油条”等等, 或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进行“翻花绳”, “四角包”、“抓包”等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极为宽松的环境, 只要遵守基本的规则, 幼儿可以参加任何形式的、自己喜欢的活动。许多民间游戏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 培养了他们的进取心。如:四角包游戏, 谁的技巧好谁就赢的多, 孩子在游戏中不甘落后, 努力学习, 掌握摔打的技巧。当孩子在游戏获胜后, 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

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优秀的历史创承文化, 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的同时对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也完善现代幼儿园游戏体系, 它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 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 把游戏特别是传统民间游戏充分利用起来。其实, 也许游戏的内容是旧的, 但是游戏玩法却可以是灵活的;游戏材料是旧的, 但教师及幼儿的思想是活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将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到底, 让孩子们的回忆里充满乐趣。

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在体育活动中, 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 相互渗透, 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传统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优秀的历史创承文化, 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的同时, 也完善现代幼儿园游戏体系, 它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欢乐, 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处的。

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篇11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应从幼儿喜欢的生活场景、情景入手选择内容,在尊重幼儿本性的基础上,唤醒幼儿好玩的本性,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幼儿天性活泼,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体质等。而民间游戏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其活动形式多样、活泼、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有哪些价值呢?围绕这一问题,我在实践中,运用案例分析法、观察等多种方法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民间游戏中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一、民间游戏的概念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俗称“玩耍”,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幼儿民间游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玩具材料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有较强的娱乐性,易学、易会、易传,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内容广泛、娱乐性与竞争性强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社会性、语言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仍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下面就根据实例来谈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价值。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一)运用儿歌、角色,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民间游戏规则及动作要领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可以边说边做、边唱边做,以儿歌形式表现游戏规则,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丰富一些角色,使幼儿在玩中学。

案例一:

2015年5月22日上午 小(2)班 游戏时间

在《过小河》游戏中,王老师依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设计了情景,并在情景中提出了游戏要求: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去采蘑菇,但是呢,中间会有许多小河,我们必须要跨过去,于是王老师扮演兔妈妈,孩子们扮演兔宝宝,兔妈妈带着兔宝宝一起“过小河”。就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过小河”的游戏了,而且玩得很开心。

在游戏中,我们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参与游戏,有助于调动小班幼儿的情绪,要以玩伴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指导小班幼儿掌握游戏玩法,学习遵守游戏规则。在边教边玩的过程中,增强了小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也会把老师当成游戏的玩伴,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二)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民间游戏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最大的自由,最少的干预,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去探索、发现、体验。幼儿在玩游戏时,老师要多引导幼儿发掘、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

案例二:

2015年6月10日下午 中(1)班自由活动时间

小朋友做完操后,张老师教小朋友玩沙包。张老师示范向上抛沙包,并接住沙包。孩子们看老师的示范后,开始模仿学习老师的这种抛沙包的游戏。差不多孩子已经掌握了,老师问:“沙包除了可以向上抛,还可以怎么玩呢?自己去试试。”孩子听后,很感兴趣地去探索沙包的玩法,有的孩子用脚踢沙包,有的两个小朋友互抛沙包……孩子们将自己的探索结果一一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

在上述案例中,幼儿在学会了“抛沙包”游戏的方法后,有的孩子还会和小伙伴一起改变游戏玩法,重新制定游戏规则,表现了极大的创造力,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调整难度,增强游戏的挑战性

在游戏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需要及困难,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游戏中对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及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给予帮助。

案例三:

2015年4月10日上午 小(4)班 民间体育游戏时间

今天玩《梅花桩》的游戏,孩子们对梅花桩这个器械很好奇,取了器械后便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自由地探索各种玩法,个别幼儿的想法非常好,俞老师及时邀请该幼儿进行示范,如:摆成小桥,走过桥,摆成梅花桩,绕着跑等。在摆成小桥这个玩法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很好地完成,在这个基础上,俞老师把“桥”变成一个个桩,直线的,距离20-25厘米,个别能力强、胆大的幼儿都跃跃欲试,并很快地找到了平衡,安全到达目的地,能力弱、胆小的幼儿却不敢上桩,在调过宽度后,还是有个别幼儿不能胜任,不过,在活动中俞老师发现,把桩摆成左右两侧,成两条直线,这样孩子更容易些,经过调整及鼓励,几乎每个幼儿都找到了平衡,并兴致勃勃地玩了一遍又一遍,平衡能力得到了很好发展,游戏兴趣也提高了。

游戏规则可以依据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游戏也会更有趣、更具挑战性。

三、结语

民间游戏是我们加深民族认同感及文化魅力价值所在,它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精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民间游戏课程 篇12

通过前期研究“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园发现幼儿很喜欢玩民间游戏, 这既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发展, 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于是, 我园为了更好地让民间游戏传承, 促进幼儿发展, 经过商量确立了此课题。我们以幼儿为本, 充分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通过“收集———分类———研讨———整理”的形式确立了此课题。

1.收集。我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将前期的民间游戏作一梳理, 以问卷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问卷调查, 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 从中选出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

2.分类。我园利用每周五的幼儿午休时间, 组织各年龄段教师将民间游戏进行大分类和小分类。大分类就是将民间游戏分为简单易操作和复杂的, 如翻花绳、剪刀石头布、拍手背等, 这些就适合在过渡性环节中开展;还有就是活动量大的竞赛性的就适合集体教学, 如揪尾巴、切西瓜、两人三足、编花篮等。在此基础上,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适合各年龄阶段开展的民间游戏。如大班幼儿可选择捉七子、编花篮、打陀螺、跳绳、占四角等;中班幼儿可选择城门城门几丈高、丢手绢、两人三足、地雷爆炸等;小班就可以开展一些找朋友、抢椅子、顶锅盖等趣味性较强的民间游戏。最后进行小分类, 结合已有主题、时令季节、地方特色等因素确定各班组各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3.研讨。我们选择好各班组的内容后, 在每个班组里进行研讨。如小班组四个班, 每个班针对炒黄豆这个游戏设计了一节课, 而后请老师组织活动;针对活动进行议课, 而后进行整理, 整理出一节好的课。

二、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相整合的研究:挖掘———选择———生成

1.挖掘民间游戏, 丰富幼儿的一日活动。经过实践, 民间游戏可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如晨间活动、课间准备、离园活动等都可以玩民间游戏。如课间十分钟, 可以让幼儿开展小组或个别的民间游戏———脚尖脚跟脚尖跳、挤油渣、跷跷板、翻花绳等。这些游戏有动有静适合在室内开展, 且可以随时开始, 随时结束。在餐后这段时间比较适合开展一些较安静的小组游戏, 如几位幼儿自由组合玩“打四角板”、“炒黄豆”、“捉七子”、“翻花绳”等。民间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 创设了愉悦的心理氛围;既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又满足了幼儿的需求。

2.选择民间游戏, 融入主题教学。幼儿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如小班幼儿九月份刚入园, 他们从温暖熟悉的家庭环境融入到陌生的集体环境, 大部分幼儿都不能很快适应。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度过这一“焦虑期”, 笔者在课程中安排了“我上幼儿园”这一主题, 内容的设计中有许多安抚情绪的环节, 但我们发现, 小班的幼儿更适合用游戏转移法, 用游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此, 我在这一主题中增设了民间游戏如“找朋友”“抢椅子”“拍手谣”, 目的在于让幼儿认识更多的小伙伴, 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生成民间游戏, 让主题活动更丰富。依托民间游戏生成主题, 也就是根据我园已有的主题活动来寻找适合主题开展的民间游戏。以大班幼儿为例。他们好动, 喜欢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当时又恰逢冬季。为此, 我们班组经过研讨确定本学期生成的主题为“好玩的绳子”。以绳子为轴, 贯穿整个主题, 如美术活动《绳子粘贴画》, 语言《绳子爱画画》, 音乐《线的音乐会》, 健康《花样皮筋》, 体育《好玩的绳子》等。

每一个主题完成后, 我们都会做好资料的积累与整理。一方面把实施过程作一系统整理;另一方面提高活动的价值, 为今后开展提供参考。存档的方式是建立资料库, 包括开展活动的名称、目标、内容、环境创设、家园互动、个案、小论文、大论文等。每一次的课题研讨课都以照片的形式存档, 作好资料的积累。

三、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的环境创设“构思———丰富———合作”

1.整体构思。根据园本活动开展的需要, 由教师引导, 让幼儿积极参与构思、创作、安排, 师幼共同创设与民间游戏相关的主题墙饰。如我班就用电子白板设置大型版块“我和民间游戏在一起”, 选取一日活动和教学活动中幼儿玩民间游戏的片段, 拍成照片, 投射在其中。

2.丰富内容。将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整合, 就是为了让幼儿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参与, 激发幼儿的兴趣, 培养能力。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 不仅仅展示幼儿活动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实物, 还在成长档案中收录了幼儿主动参与民间游戏的情景, 留下幼儿成长的足迹;这其中还有一学期后, 幼儿参与民间游戏的调查表, 以此来推动园本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IL-1受体拮抗剂下一篇:造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