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程

2024-10-16

游戏课程(通用12篇)

游戏课程 篇1

幼儿具有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因此,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举办各种活动, 以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中倡导游戏精神, 是指以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 最大程度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

一、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含义

幼儿课程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幼儿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相应游戏。游戏化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幼儿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 锻炼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游戏往往会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 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积极思考, 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游戏, 同时不要忘记教授学生知识。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幼儿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 要尊重幼儿的意愿, 制定幼儿感兴趣的游戏, 这样, 才能让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音乐和游戏的特点, 编排一个音乐游戏, 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站成圆圈, 圈内一名或多名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一起唱英语歌曲, 圈上的幼儿拍手。音乐停止, 圈内幼儿与圈上幼儿交换位置, 继续游戏。

2.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传授单一方面的知识, 而要德智体美全面培养, 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全方面的能力, 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抽牌凑数游戏, 即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 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 个小圆点, 并写上相应数字。幼儿自由结合, 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 胜者先抽牌, 另一名幼儿凑数, 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 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 游戏结束时红花多的为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为理解加法互换, 加减互逆的关系做准备, 而且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相同的,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乐趣, 实施真正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

三、如何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课程游戏中

1.教师和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的教学课堂, 愉快的游戏氛围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幼儿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 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兴趣, 消除学生和教师相处时的紧张感, 加强师生互动。例如, 在组织游戏“两步一级上楼梯”时, 开始时, 教师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 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 可把零食放在楼梯上, 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级楼梯放零食, 逐渐地, 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如果有的孩子哭闹, 教师应鼓励孩子, 并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教师在开始游戏时, 应先给孩子做示范, 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 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 引导学生努力尝试, 突破极限。在学生完成游戏后, 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和言语夸奖, 游戏过程中, 师生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保证教学游戏是否能够高效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2.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多元化游戏场景

幼儿喜欢新鲜事物,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多样化的游戏场景, 才可以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学习英文时, 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教师当售货员, 幼儿当顾客。顾客来到商店, 看见商店摆满了各种水果及玩具非常高兴, 主动问好 (good morning) 。售货员则回答 (how do you do) 。顾客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称。 (banana, pear, orange, watermelon, peach, grape等) , 学生买完东西后用英语致谢 (thank you) , 售货员说不客气 (you are welcome) , 游戏时, 幼儿必须用学过的英语与老师对话, 发音要准确。这样生活化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有的学生忘记英语表达, 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帮助学生完成商品的购买。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还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引入竞争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在游戏中融入竞争, 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例如, 在组织游戏阳光隧道时, 教师让幼儿俯卧着身体穿过隧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 最快穿过隧道的孩子可以得到三颗小红星, 第二穿过隧道的可以得到两个, 依次类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全程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 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 不要强迫配合, 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 效果适得其反。如果有的学生不愿意继续完成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教师可以让他们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增加游戏难度。在游戏中引入竞赛因素, 可以使原来相对无聊的游戏变得更加有趣,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达到快乐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 教师要重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 构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倡导游戏精神, 不仅是在课堂上组织游戏, 更重要的是要将游戏精神融入课堂当中, 改传统课堂为新型游戏课堂。这是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 不断实践, 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游戏课程 篇2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推行的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您是如何理解课程游戏化这一概念的?

虞永平:从整体上提升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学前教育面临的最根本任务之一。

我一直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记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对纲要要求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吗?

虞永平:我认为,两者的精神是完全统一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不是把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

记者:过去,课程和游戏是分开提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比如课程游戏化是不是意味着把课程都变成游戏?

虞永平:高质量的教育有赖于科学的实践,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实践的基本路径和指导思想之一,也是切入点之一。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实施途径,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把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使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自由游戏时间有保证。

课程游戏化追求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儿童,更生动、丰富、有趣。游戏为何适合儿童?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游戏的,儿童的心灵有游戏的种子。因此,幼儿园活动室中的环境、材料应是丰富多样的,课程应能够吸引孩子专注地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记者:在教育理念上,应该说很多幼儿园都是重视游戏的,但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高控制、过分干预,您觉得把游戏精神落到实处,应该注意什么?

虞永平:我认为,幼儿园要形成这样一种课程文化:一是鼓励游戏,幼儿游戏不是幼稚的,有很多让人惊奇和值得深思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欣赏;二是服务游戏,要努力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材料;三是学会观察游戏,看懂儿童游戏中的举手投足、情真意切和创新应变;四是合理指导游戏。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但面对幼儿的诉求和疑问,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为何要提合理指导游戏?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我希望幼儿园的学习最终能有趣、有效一点。有趣的学习,就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去研究儿童,努力使幼儿园的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这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有些幼儿园区域活动数量惊人,但是幼儿玩一会儿就走了,其根源在于教师,教师需要深入反思自己做得是否到位、是否越位,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贴近幼儿的心灵。

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

记者:很多幼儿园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如果想尝试课程游戏化建设,是不是意味着要推倒重来?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不是重新设计一套游戏化课程,将过去的课程全盘抛弃,从头开始,平地起步,是不可取的。课程游戏化要尊重幼儿园课程传统、珍视课程建设经验。但是,幼儿园必须反思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有没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没有给幼儿创造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有没有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动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没有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经验。

因此,课程游戏化是对现有课程的提升、改造和完善。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大家称道的幼儿园,往往都是能够坚守自己认同的核心东西的,是真正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游戏化不是改改教案,不是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时间,也不是在教案里加几个游戏环节就可以。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明晰理念开始,到诊断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和问题,再到完善活动、挖掘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确立评价的立场,这些必须整体考虑。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化要避免一些误解,如强化各类游戏的预定性目的,强化教师的直接指导,在计划中增加所谓的“游戏课”,专门进行游戏设计和组织比赛,细化并检查游戏计划,等等。这些都是对游戏化的误解,也会对教育和儿童发展带来危害。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程推进的关键

记者:对现有课程进行诊断和提升,应该依据什么来进行?课程游戏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参照?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领会游戏内涵和精神,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总体背景,理解生活、游戏、活动、经验在幼儿园课程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基于幼儿园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等方式,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创建数量适当、种类多样、材料丰富并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可选择的游戏区域,区域活动中,教师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提升课程活动的规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诊断改善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课程游戏化最终要靠教师来实施,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您认为怎么解决课程发展需求与教师能力不足的矛盾?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课程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是确保课程游戏化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幼儿园课程要远离“小学化”,幼儿园教师必须专业化。

然而,教师的专业化是非常艰巨、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挑战自我。卡罗尔·格斯特维奇在《发展适宜性实践——早期教育课程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放弃原有的行为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变化中出现的焦虑、个人时间的耗费、承受新的压力、处理新的关系等一系列由转变带来的问题,都会影响转变是否能真正实现。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因此,应营造一种在《指南》指引下,教师勇于改变、乐于改变、善于改变的氛围,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现场指导、项目引领,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记者:怎样评价一所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建设是有实效的?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把游戏课程升华为园本课程 篇3

坚持审慎选择园本课程项目资源。哪些乡土资源可以作为园本课程开发的项目?根据《纲要》的要求,襄州区中心幼儿园确立了三个选材原则,即:侧重选择那些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为幼儿和家长喜闻乐见,还能激发并培育幼儿动手动脑实践能力的游戏项目,作为园本课程体系的资源。

积极动手开发培育园本课程的成长空间。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创设上利用自然资源,将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活动紧密结合,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展导航。襄州区中心幼儿园把环境创设分为欣赏与操作两部分,以供幼儿游戏和学习。

在欣赏性环境中,组织幼儿参观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手绘襄阳程河柳编之乡风景,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幼儿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体验家乡独特的自然资源,感受家乡人的勤劳,引导其产生强烈爱家乡的情感。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习和提升。

在操作性环境创设上,把目标定位在创设开放自主的操作环境,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创造想象力。

全园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互动,整体策划,精心构思,与班级特色活动联系,开辟了操作性活动区域。还根据不同的班级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活动材料:小班幼儿认识编织的材料和工具,初步学习打结的技能和学习用搓、编、绕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物象;中班幼儿能正确使用编织材料和工具,学习较复杂的打结及编织与连接,尝试用平面的结表现简单物象;大班幼儿则能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编织工具、材料,学习用线状、带状材料编织制作物象,用编、平结、盘、拼插等多种方法塑造物象;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玩具、礼品、生活用品等。在大班幼儿毕业义卖中,要求幼儿能详细描述并推销自己编制的产品。

在主题游戏的开发中升华园本课程。为满足各年级幼儿不同年龄特点的需求,幼儿园以“层层有主题,班班有特色”为原则,每班至少有5个游戏区域,区域内容体现现阶段主题活动进程。每班有一个重点区域,体现园本课程中的柳编特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小班分别以“我爱小动物”“我爱我家”为主题,创设了“娃娃家”“我的小手真能干”“小青蛙的家”等区域;中班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创设了“我和苗苗一起成长”“宝宝艺术创想屋”“爱心医院”等区域;大班以“走进社会”为主题,分别创设了“缤纷超市”“幸福餐厅”“梦想舞台”等区域。每个班级的区域在保障每个幼儿能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特色,避免了千篇一律。同时,组织幼儿到其他班级参观体验,共享区角游戏资源,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园本课程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展示得更合理、有效。

“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是最重要的环节,是成功地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保证。在襄州区中心幼儿园,大班以幼儿发展为本,整合襄州人文文化和丰富资源,通过挖掘“程河柳编”这一元素。老师和幼儿一起精心布置了一个编织区,通过实地参观、和孩子一起创设主题墙等形式,让幼儿自己尝试布置班级特色,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材料的提供方面,老师依据幼儿的发展与活动的进展,逐步在编织区内投放相应的编织材料,如:纸条、布条、柳条、吸管、毛线、彩带等,努力营造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激发幼儿的编织欲望。班级的主题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发现、感想;一个个主题活动留下的痕迹,一张张精彩的画作,展示了孩子学习、收获的过程,这其中也蕴藏着孩子对未来的畅想……

游戏课程 篇4

1.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 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 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 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 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 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 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 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 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 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 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 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 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 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 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 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 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 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 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 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 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 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 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 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 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 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 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 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 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 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 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 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 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9) :137-137.

课程游戏化建设 篇5

课程游戏化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以构建综合课程为基本思路,以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设计创作、应对调适等教育能力为抓手,将游戏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生活活动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要加强项目管理,将重点放在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有效推动项目实施。

开展活动,培养本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作用,建立课程游戏化建设学习小组,积极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研究。通过开展观摩、上课、讲座、跟岗、研讨、座谈、活动展示,开发并收集研究成果,收集本土资源和相关资料,并充分依托网络,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保教质量,推进本园课程游戏化化建设。

实施保障

1.幼儿园要建立课程游戏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适合本园特点的游戏化建设方案。通过课程方案的游戏化,营造课程游戏化的物化情境,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统筹游戏活动中的各类实物资源,真正落实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

2.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指导和考核评估。教科研部门要组织课程专家深入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开展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幼儿园要落实建设资金,保障硬件建设到位、师资配备到位、日常规范管理到位。

一、幼儿园课程的选定。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样的划分注重了学科的综合性,以趣味性、活动性为主要目的,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各种能力的发展。这种划分,打破了传统学科科目割裂课程内容的格局,遵循了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教师们大多数还没有跳出“学科课程”的理念和规范,仅仅只是给已进入幼儿园课程的新旧内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而已。

因此,我们把游戏作为解决幼儿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科知识和游戏化,将学科知识还原为活动和经验,并在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尽可能实现综合和系统化。

三、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标指导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课程资源,以使幼儿园课程真正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真正做到生活性、综合性和趣味性。

四、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需要创新、需要深入实践的工作,设计和实施策略的形成过程都应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论证过程。可以细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1.游戏与语言课的整合;2.音乐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3.游戏与社会的整合;4.游戏与科学的整合; 5.游戏与健康的整合;6.游戏与艺术的整合。

五、具体做法 科学改造原有课程。

1.科学利用教材。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摆脱对教材的过度依赖,全盘照搬现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差异性,创造性的利用教材,用扬弃的态度对待教材,将《指南》的目标体现在教材里,落实到活动中。关注课程实施中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的结合,所有的预设安排都应该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根据主题变换、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游戏内容。

2.灵活安排时间。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选择活动内容,把作息表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也可以弹性安排作息时间,除点心时间与午餐时间固定外,其他的都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状态、活动的需要,适宜调整,保证孩子活动的完整性,不受作息时间的限制。

3.创新管理课程。逐步推行开放式、弹性化的课程管理制度,给老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能力强的老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自主组织课程!根据自然变化、环境变化、儿童需要灵活的生成课程,园管理者要加强学习与研究,给教师提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与教师一起同行,逐步引领,逐步推进。

六、不断优化环境创设

环境能有力的支持儿童特定的游戏行为,幼儿园应提供能够充分促进幼儿成长、发展和游戏的空间,让幼儿体验到大量的游戏机会。

1.重新规划室外场地。扩大幼儿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操场上提供多种游戏器材;对边角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如摆放一些桌椅,一些图书创设成亲子阅读区,让家长和幼儿在离园时共同阅读等。

2.合理安排室内区域。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缩小集体教学区。使用实物提示(如纸盒、编织袋、木板等)或符号提示(图画、图配文等)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将能够互补的区域相邻布置(如建构区和角色扮演区),在各区域之间留下明确的通道和充分的进出空间。对班级原有的矮柜进行一定的布置和利用,原来的矮柜就是单纯的摆放物品,现在将充分利用矮柜的平面、侧面和背面进行布置,让这些面都发挥作用,变成孩子操作的空间。希望创设一个支持儿童发展的环境,让环境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3.科学设置公共区角。针对我园现状,在走廊设置公共区角,进行同年龄段混合游戏,一楼以自主表现为主的适合小班幼儿游戏的“娃娃家”,“童话屋”。三楼以感受生活为主的适合中班幼儿的”农家乐”、“小吃店”、“手偶剧场”,二楼以职业体验为主的“银行”、“超市”等适合大班幼儿为主的游戏区。公共区域的创设,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七、创新开展区域活动。

1.区域活动小型化。设置多个活动区域,打破以前7、8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活动的形式,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能够专注地进行自主的活动。

2.游戏时间充足化。将创造性游戏与区域游戏分时间段进行,保证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相邻的两个班可以结成一对,一个班以创造性游戏为主,一个班以区域游戏为主,两个班可以联合游戏,混合游戏,在游戏时间,两个班的孩子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班上的三位老师全部要到岗,指导和观察幼儿,这样有侧重点的把游戏做的更加丰富一些。

3.主题特色系统化。区域游戏的内容随意性较大,会随着老师的兴趣,原有的材料来准备活动,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我园实施的是主题活动课程,它强调一日活动各环节、各内容的有机联系,在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时候,由年纪组长牵头,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哪些内容需要集体教学来完成,哪些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完成,哪些可以通过日常渗透完成,形成有机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集体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

4.材料提供层次化。考虑到幼儿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在区域中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宜他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材料互动。多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等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活动。材料的开放性越大,孩子的创造性越大。

5.自主游戏乡土化。结合幼儿园乡土游戏特色,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在操场周围摆放一些封闭的货架,里面有老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搜集、制作的材料,也有添置的材料,每星期安排半天时间给孩子们玩户外自主游戏,以年龄班的形式打散了在场地上进行运动类、角色类、沙水类、建构类的活动或民间游戏,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己商定主题,自己选择材料,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每学期增加一些新的材料和活动,增加一些新的玩法和做法,为孩子创造获得新经验的机会。

八、整合利用游戏资源。

1.利用周边社区活动资源。体育器材厂、消防器材厂、绳网厂等单位联系,将其作为幼儿园社区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幼儿到基地参观、体验,引导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增进学习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同时,请求上述工厂或单位捐献出免费的“受损资产”——不合格产品及废弃的原材料,如泡沫、纺织物、木头、油布、电线、布头、海绵、塑料等等,这些都是极佳的非结构性游戏材料,通过收集和使用这些材料,幼儿会懂得珍惜环境和资源,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收集整理物产文化资源。如园博园、三水湾、白马海军诞生地等旅游景点、各地庙会、溱潼赛龙舟等民俗艺术,通过组织幼儿做市场调查、请民间艺术家来园与幼儿互动等方式将资源融入课程内容中,创设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3.巧妙利用乡土自然材料。一是轮流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材料,如贝壳、芦苇、蒲草、竹篾、稻草、种子、植物的根茎叶等,二是对材料进行分类,如植物类、沙石类、废旧日用品类,做好标记。三是建立材料室,将收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统一管理,实行资源共享。四是组织家长对材料进行再加工,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多人都会用蒲草、竹篾编制各类器物,还有漆匠、木匠等技术,将家长资源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丰富了游戏材料。

4.尝试建立家长驻园制度。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送交流等单一的家园合作方式,每周安排两名家长(一名父母和一名祖父母)全程参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各环节,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逐步渗透到家长心中,争取家长的支持,同时也促进幼儿园努力提升管理质量。

5.引进吸收媒体网络资源。如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幼儿园网站等设备和平台,优化游戏情境,激发游戏兴趣。使课程内容形象化、生动化、综合化,使课程实施过程充满童心、童趣,充分调动幼儿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贯彻纲要精神尝试游戏课程 篇6

【关键词】 区角;数学;音乐;游戏;幼儿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广大幼儿教师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大胆尝试区角活动以及数学、音乐等课程的游戏化,激发了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凸显了幼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效果事半功倍。所谓课程游戏化,并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而是在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的基础上,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活动中去。正如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注重课程游戏化的灵活应用,充分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将教学目标隐含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之中,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区角活动游戏化——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所谓区角游戏就是幼儿在游戏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它主要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美工区、音乐表演游戏区、语言图书阅读区和科学发现区等。其中,通过合理应用角色游戏区,能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人际关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协商、合作等友好交往的技能,有效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合理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如果灵活应用好好积木区,那就可以拓展幼儿的空间思维,初步感知基本形状与数量关系,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创新视野。如果用好语言图书阅读区,既培养了幼儿说、听、读、写的基本技能,又有利于幼儿逐步养成说、听、读、写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数学领域游戏化——培养幼儿的科学创新精神

数学属于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幼儿学习数学是自身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但数学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我们只有把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合理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游戏之中,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抓住两个“结合”:

1.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创设数学游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许多家长期盼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只有把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譬如:幼儿在吃点心的时候,我就启发他们开动脑筋让可口的大饼“变魔术”,即让孩子们观察大饼由大变小的过程,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椭圆形,一会儿变成方形……。在幼儿吃大饼的活动环节中,让他们不仅体验到吃的乐趣,而且初步认识各种图形的形状,从而培养了幼儿开动脑筋思考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2.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开展数学游戏。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活动时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尤其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心不在焉,注意力往往不能一下子集中起来。在一次观看魔术表演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津津有味地观看精彩节目。事后,我颇受启迪,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尝试开展游戏化活动,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诸如将各种大小不同的几何物体进行辨认性复习时,就刻意用比较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并大声说:“一、二、三,变、变、变!”此时,孩子们都睁大眼睛静观变化的结果,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效果尤为显著。

三、音乐课程游戏化,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孩子一般从呀呀学语开始就喜欢音乐的,假如我们在音乐活动中适度渗透相应游戏,就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在音乐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游戏化的方式:

1.插入式游戏,引人入胜。 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适时、适度插入相应的游戏活动,以利提高教学的效果。譬如,我在执教《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这一活动时,在大部分幼儿初步会唱的基础上,就安排了三个小游戏:①让幼儿装作神秘的样子,采用说悄悄话的方式来演唱;②让幼儿把自己看成乔尼,在帮助父母干活受到表扬情况下,采用欢快的声音来歌唱;③让幼儿想象乔尼忙碌一天后又累又饿的情形,采用缓慢较粗的声音来学唱。类似系列化的表情游戏,能使更多的幼儿乐此不疲。

2.串连式游戏,生机盎然。所谓串连式就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而每一个游戏都有需要重点达成的教学目标。譬如,我在执教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中,就进行了“看动作拍节奏”的游戏:我先做擦玻璃的动作,幼儿立即拍出相应的节奏;我又模仿切菜的动作,幼儿就用小木板打出相应的节奏。这些小游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欢乐的情怀,学习兴趣倍增。

3.融合式游戏,其乐无穷。所谓融合式就是把整个音乐活动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游戏。一旦游戏结束,幼儿会从中获得相关的有益经验,高效达到教学目标。譬如,我在组织幼儿参与歌唱活动《伸伸转转》时,就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学做木偶人”的游戏来完成:先让幼儿通过熟悉的语言游戏《木头人》来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让幼儿按照相关要求学做木偶人,初步识记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然后在新的语言游戏中学唱歌曲,最后高效达成活动目标。

游戏课程 篇7

一、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精神是游戏化教学的支撑点

作为幼儿老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给予一定的观照与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跳绳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因此,在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合理分组,并且还要寻找比较空旷的地方。接下来,老师还要引导孩子进行跳绳前的热身运动,并且告诉他们热身运动的作用,讲解跳绳的技巧等等。比如,要跳多高,如何把握绳子的时间与速度等,然后组织学生进入跳绳活动中,老师也要参与其中。而在活动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表现略差的也进行鼓励。另外,在游戏时,孩子也能了解相应的游戏规则,认识到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创造性游戏的形式

对于幼儿园中的创造性游戏来说,主要有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构游戏等。对于表演游戏来说,幼儿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形式,针对游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针对表演游戏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质。如,在学完《三只小猪》后,可以合理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另外一种是具有较强的情节性,而且内容比较丰富的主题游戏。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幼儿能够在老师与家长的带领下对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历与经验,幼儿也能在建构游戏中积极体现出来。总之,创造性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加强对创造性游戏的研究,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等。创造性游戏能够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三、在幼儿的游戏化教学中,可以借助游戏因素,使幼儿加强游戏性体验,感受游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制作相应的游戏材料、道具。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玩具、道具等。比如,在民间游戏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塑料桶,加工成大鼓,或者借助蛋糕盒子、硬纸板等制作凉伞,或者提供相应的纸箱、水管、竹竿等等,制作相应的舞龙道具,为开展舞龙舞狮的民间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相应的民间文化,从而从民间活动的参与中提升自己。此外,在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游戏精神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在规划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询问幼儿,这件东西是怎样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东西?例如,针对生活中的小动物,幼儿都有较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家中有哪些小动物,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然后,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模型,使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体的具体构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小动物,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对幼儿教育重视度的加强,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幼儿来说,天性活泼好动,而且爱玩爱闹,因此,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体现相应的游戏精神,还需要幼儿老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不断研究,加强与幼儿的合理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制定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游戏精神,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感悟;另外,老师还要注重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实践真正融入游戏中,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分析[J].时代教育,2016(12):86-87.

打破界限,实现课程游戏一体化 篇8

一、挖掘游戏元素设置课程, 赋予课程趣味性

孩童时期是人的重要的生长发育阶段, 这时期的孩子不仅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极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形象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也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因此, 教学课程设置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是否能真正唤起儿童参与兴趣, 激发探索热情。为此, 在课程设置必须具有趣味性, 以遵循儿童实际情况为原则, 根据其年龄特点挖掘游戏元素, 将他们日常熟悉的游戏融入课程中, 越是接近其爱玩的天性, 越容易激起所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共鸣, 从根本上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交通安全”时, 教师设置了区域活动, 在活动区创设了“小小交通岗”, 设置了道路标识、红绿灯、人行横道, 还有一些来往穿梭的车辆, 交通岗上有孩子们扮演交警执勤。一个红灯亮起来, 只见站在岗亭上的“警察叔叔”忙通过手势示意车辆暂停, 另一侧行人赶紧通过, 标准的动作、严肃的表情和一板一眼的指挥俨然就是一个真交警。为了激发孩子们参与热情, 教师还特地设立了“最佳交警”光荣称号,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演, 谁也不想落后……

挖掘游戏元素融入课程设置是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也是改善教学, 尊重儿童发展的直接途径。在这样的游戏中, 孩子们自由的玩耍, 收获了快乐, 也汲取了知识, 他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交通标志, 而且懂得了如何遵守交通规则, 知识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和提升。打破界限, 最直接打破了课程的束缚, 解放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二、创设多元环境服务游戏, 促进游戏目标化

儿童沉浸在游戏活动中, 通过与人、事、物进行接触和交流, 不断丰富认知, 积累经验, 实现自我学习和完善, 从这个角度看, 游戏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 除了具有最基本的愉悦性, 还承载着教育功能。为了促进游戏目标化发展, 我们要不断创设有利环境, 合理巧妙利用空间。

例如:充分利用校园每一处角落, 墙面、阳台、楼道、转角、围栏……凡是可以派上用场的地方, 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比如倚着围墙和栏杆种植一些藤蔓植物, 让绿色充满校园;利用两棵大树之间的空隙搭设“过索桥”“秋千”, 让静止的校园活力四射。除此之外, 还可以让一些区域功能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如在墙壁接近地面一米左右都贴上瓷砖, 除了可以保护墙面的整洁, 让墙面易清理之外, 还可以给儿童提供彩笔, 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自由写、画。

创设多元环境服务游戏, 是课程改革的需求, 也是儿童自身成长的需要。在游戏化环境中, 他们会不自觉沉浸其中, 忘记单一课程学习的枯燥, 享受课程游戏融合的惬意。而环境的创设也给游戏打上了鲜明的教育烙印, 在实现教育价值观规范的同时, 成就了孩子们唾手可得的幸福。

三、创新主题活动促进融合, 实现两者一体化

游戏融入课程意味着游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 而是教学的方式方法, 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融入游戏意味着课程不再是单一的课程, 而是尊重孩子们意愿的方法和手段, 是他们成长需求的重要内容。为此, 教师要敢于探索, 不断发掘, 创新课程游戏化方法, 根据他们发挥的水平创设主题活动, 生成游戏角色, 不断延伸活动主题, 增进他们生活体验, 激发他们的探索潜能。

例如:在开展“蛋蛋的世界”主题活动中, 我们组织了与蛋蛋有关的一系列游戏, 有“滚蛋游戏”“找到蛋宝宝”“五彩蛋蛋”……最后, 给他们搭建创新的平台, 每组孩子推荐一个以蛋蛋为主题的游戏活动, 孩子们的兴致更加高涨了, “砸金蛋”“蛋蛋碰碰车”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从一个个小脑袋里迸发出来。

课程与游戏不应该是单独存在的两张皮, 而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游戏中有亲子共同参与的体育游戏、感官游戏, 也有孩子们独立完成的美工活动。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学习中游戏, 在游戏中探索, 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一个个小小蛋儿打开他们的心扉, 开辟出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验研究 篇9

一、游戏课程开发的迫切性

传统的幼儿教育,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家长的角度,都注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略了对儿童情商、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幼儿课程的设置也比较死板,与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脱节,缺少了对现代丰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被禁锢在小小的课堂中。他们缺少走出课堂的机会,缺少和社会、生活、大自然接触的机会,错失很多发展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良机。因此,游戏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游戏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设置,将有效解决幼儿教育的这种尴尬境地,会给幼儿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使幼儿教育有革命性的突破,为幼儿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以游戏为主。只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才能学得某种技能,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才能插上翅膀,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游戏课程要生活化

教育即是生活。幼儿很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获得是在生活中获得。比如朗读、识字、和人友好相处的方式等等。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将各种游戏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可以在饭后散步的户外活动中,把游戏融入其中,经过马路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信号灯、斑马线及其作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各种安全标志图。用餐时,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懂得谦虚礼让。在“打电话”游戏中,要设置不同的场景,老师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学习在接电话时,能针对不同身份的人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老师要融入生活因素,让教育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使幼儿受到礼节教育。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利用园中的空地,开辟试验田,让幼儿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游戏课程要体现丰富性

游戏课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丰富有趣。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游戏课程的设置只有生动、有趣,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孩子的目光,激发他们投身到活动中的热情,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一是老师准备的材料要丰富。比如教学生制作面具时,不仅要准备色彩鲜艳的颜料,还可以准备各种布料和各种颜色的纸张。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事先播放和面具有关的京剧脸谱,让学生有可以模仿的模板。二是老师设计的活动过程要丰富。“老鹰捉小鸡”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大胆革新,融入童话因素,让游戏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可以加进其他小动物,让故事更加曲折生动,加进小鹿、小兔子、小山羊,他们和小鸡一起用智慧战胜老鹰。丰富多彩的游戏课程不但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还能熏陶他们的情感,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三是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丰富。灵活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在活动中穿插儿歌、舞蹈、朗诵、讲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游戏这个大舞台上,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游戏过程中要重视指导

幼儿自主活动的能力有限,有时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和合作的小伙伴发生矛盾,致使活动无法进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老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指导时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仔细观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以及因为什么引起矛盾,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游戏活动。二是要学会倾听,倾听幼儿的解释,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帮助幼儿寻找出现困难的原因,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让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三是在活动前给予幼儿规则教育。游戏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获得完美的教育效果,务必要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什么时候做什么步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游戏规则一定要给幼儿讲清楚。让他们受到良好的规则教育,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四是老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很多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老师主动参与其中并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起到很大的示范作用,对幼儿是一种感染和带动,可以让儿童更加积极地参与,展示自己的才能。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开始,游戏课程的设置打破了传统幼儿教育模式,使幼儿教育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游戏课程,找到课程和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幼儿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2]洪晓琴.我园游戏课程的教改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2(01).

幼儿园数学课程游戏化研究 篇10

关键词:数学教学,游戏活动,课程游戏化,有机整合

数学的知识性、抽象性、概括性都很强,直接讲授难以唤起幼儿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也极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中心”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规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指出教师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教学手段。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可以把抽象变得具体,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

一、数学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把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蕴藏在游戏之中,通过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小班数学“找纽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节课设计为一节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一步一步找到匹配的纽扣。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一个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大家来找茬,以小组比赛的形式,通过两图的对比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确。这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而且能让幼儿帮助故事里的动物找到自己丢失的纽扣,说出纽扣的不同之处。这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而展开的数学游戏活动,能使数学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幼儿通过这节数学游戏课,很轻松地知道了按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找,然后进行配对,并且都能说出自己的道理。

二、数学游戏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幼儿的发展应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特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将游戏设计出不同的梯度,使游戏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巩固数学游戏课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1. 桌面游戏

玩具是幼儿的玩伴,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可提一些新要求,如玩沙子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杯子,让幼儿感知量的守恒;玩串珠时,教师让幼儿按照珠子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序;穿线时,教师让幼儿穿出不同的几何图形等。这样,幼儿们既感兴趣,又在逻辑思维上得到了锻炼。

2. 音乐游戏

音乐是打开幼儿智力最好的钥匙,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刚接触数字时,对数字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如《数字歌》《手指歌》《数鸭子》等,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

3.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简单有趣,十分符合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恰当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体育游戏“小兔回家”时,小兔子能回家的唯一要求就是幼儿在错乱的数字中,按照数字1~10的顺序走,就能正确找到自己的家了。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而且增加了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4. 情景游戏

情景游戏是以游戏化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开始以神奇的“魔术”引题,出示自制魔方,让幼儿观察10个魔方里红黄色的组合,初步感受10的分成。教师再出示记录表格,引导幼儿随意翻动观察魔方,并记录红黄个数。

三、激发幼儿对数学游戏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数学游戏活动创造性的开始,培养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好奇心越重的幼儿,创造性思维就越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就会越来越多。幼儿的创造性是无限大的,游戏材料充足,加上教师巧妙引导,幼儿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小W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5岁男孩,对周围的一些事物感到很好奇,相对于其他孩子,他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一次“七巧板”数学游戏活动时,最后一个游戏环节是“创想世界”,他的操作与其他孩子截然不同,他主动要求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积木、吸管等来完成游戏,最终拼出的动物活灵活现,让小朋友和教师们赞叹不已。

四、结束语

幼教工作者就是要在游戏中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到游戏当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将数学融入到游戏中,更容易使幼儿获得认知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教师只有彻底转变观念,让幼儿教育以游戏为主,把游戏还给幼儿,才能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参考文献

[1]厉历.将游戏化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着力点[J].教师,2015(27).

游戏课程 篇11

关键词:游戏;皮亚杰;游戏课程;运用

游戏是幼儿园里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内容。皮亚杰游戏课程正是通过操作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全脑开发,帮助幼儿养成主动学习与探索和自我订正的好习惯,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两年的教研实践中,笔者通过以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给幼儿提供多元的材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规律。下面笔者就如何将游戏灵活运用在皮亚杰游戏课程中进行探索。

一、兴趣在游戏中激发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方式,游戏能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皮亚杰的游戏课程中,笔者设计的活动主要是幼儿喜欢的操作活动,在每一节活动内容的设计上,都以游戏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在学习科学活动“找相同的动物”时,因为幼儿刚刚学习操作智慧盘,为了使幼儿能更准确地把数字卡放到相同的动物位置上,笔者为幼儿设计了“帮小动物搬家”的游戏。在搬家的过程中,让幼儿明白小动物的房子有“楼上”和“楼下”两层,每一层有六个房间,要把小动物送到它们的“新家”里,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兴趣特别浓厚,都很高兴地把小动物送到相对应的家里。

二、知识在游戏中获得

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做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操作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游戏。在有游戏参与的活动中,能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乐趣之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快乐地获得知识。如在科学活动“这是谁的帽子”中,笔者为幼儿设计了“配对”游戏。即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手拿帽子的卡片,另一组幼儿手拿各种职业的工作者卡片,然后让拿帽子的幼儿去给帽子找主人,找到后带上帽子,看看找到的对不对。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幼儿在紧张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已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不同行业的人要用不同的帽子”。

三、能力在游戏中提高

在阅读方面,幼儿养成了翻阅图书的习惯,能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页码等,知道了应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连贯起来看,理解了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能把书翻到当天的教学内容的页面,知道要爱护书,要轻轻地翻书。在操作能力上,幼儿通过玩游戏,从不会打开智慧盘到能独立地打开智慧盘;从不会摆1—12数字卡片到能快速、正确地摆出数字卡片;从不知道卡片应摆在什么位置到能按图片要求把数字卡片摆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协调能力方面,幼儿年龄小,尤其是小班幼儿刚刚接触智慧盘,在操作中,既要看书,又要拿卡片并按书中要求放卡片,还要找到正确的位置来摆放,这对小班幼儿来说,一会儿看书,一会儿操作,一会儿摆卡片,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于是,笔者为幼儿设计了“看谁做得对”的游戏,让幼儿按游戏的步骤来进行摆卡片、取卡片、看书找图形、找位子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能手拿、眼看、嘴说协调一致,在游戏中充分提高了幼儿的协调能力。

在自我评价和自我验证方面。首先,在游戏中尝试让幼儿对已有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例如:在“找影子”的游戏中,让幼儿把找正确的贴上一个笑脸,找错的贴一个哭脸,以此来评价自己是否正确。其次,在游戏中尝试让幼儿验证自己的成果是否准确,即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验证自己是否真得会操作,操作得是否准确。如“看图”游戏,即幼儿在操作后学习用看图片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操作得是否正确,如若操作盘后面的图片与书中的图片完全一致就表示准确,不完全一致就表示有错误的地方,需要改进。最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画评价标准。如“涂色”游戏,即操作完成后,让幼儿认为自己能独立完成,就在教师画的圆圈中把圆圈涂满,认为不能完成的就不图颜色,认为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就图上一半的颜色。

四、秩序感在游戏中养成

良好的秩序感会让幼儿受益一生,也会让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教师把操作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以幼儿最喜爱、最简单、最易于让幼儿接受的游戏方法来完成的,将翻阅教材—打开操作盘—摆盘—操作—验证—合盘—整理等游戏贯穿于幼儿操作的各个环节中,将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培养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秩序意识。幼儿能正确地操作了,幼儿良好的秩序感也养成了。教师要做的是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指正。而且教师还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每一位幼儿,改变每一位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谈课程教学中的游戏设计 篇12

关键词:课程,游戏教学,游戏设计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依青加曾说:“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地叫嚷? 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活动效果好坏。正是因为这样,幼儿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游戏, 直接将幼儿园活动和中小学教学模式明显区分开来。一次次改变、尝试、实验,无数教育学者大部分时间都在为更好的游戏教学作贡献, 这些都说明游戏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游戏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活动游戏设计需适合幼儿年龄与实际发展水平

精巧、与活动内容配合完美的游戏不一定就是好游戏。毕竟游戏是给孩子们玩的,就算设计得再妙,如果孩子们没能力进行,或者能力在游戏之上不可及,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毫无益处的。只有孩子们能懂,能跟着游戏一步步进步,才是真的在学习、在掌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教师们很容易能找到教育学家对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分析及撰写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游戏,所以大家潜意识里都是根据这些书本知识编写、设计游戏,造成的效果就是对孩子教学大同小异,对小部分孩子来说可能是不合适的。

三、课程游戏活动的设计需精巧、完善

1.设计前解读教学目标

活动教学目标是这个活动的核心,是这个活动开展的目的。所以设计游戏时,首先需要我们吃透教学目标内容,理解清楚每一条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将游戏渗透,两者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发展,大致分成两类:情感和能力。在看教学目标时,我们往往忘记情感目标,以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然会理解并实现那个情感目标。一次次教学效果往往关注的是孩子们对本次活动是否产生兴趣,总是忽略他们对活动的目标尤其情感目标是否实现。因为重难点往往不会放入情感目标,于是这一部分往往变成教师忽略的角落。

2.游戏过程不单薄

幼儿爱玩是天性,好玩的游戏不止孩子爱,老师进行活动也觉得有趣、自信。所以好玩的游戏要设计出来相当不易,不单薄就是一个难点。现在人们对话题经常有很多有趣内容,难能可贵的就是教师们都能把这些有趣的话题设计成游戏,让游戏更得孩子们的喜爱, 游戏前解读过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孩子们的当前发展做系统考虑,理清思路,一步一步, 从如何有效导入进行设计, 之后一步步环节除了紧扣目标,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层次,由易到难开展内容,一方面让孩子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在原来水平上进行提升。

3.好的教具贯穿游戏始终

没有了解之前, 我总认为不是所有活动都能用游戏形式开展的。看了优秀活动后,我发现原来并不是不能设计游戏,而是需要设计技巧,以及活动教具必须到位。前段时间听过一个小班绘本活动,教师为活动准备了一本精美有趣的图画书,是教师自己制作的,图画书完全为绘本服务,而且不像平常的书一页一页地翻,每一面都连着下一面,一个一个东西连接起来,每看一页都是不同的东西,看到最后才能看到它到底是什么。这个图画书在活动中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将整个活动串联了起来,每一个画面都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虽然才小班,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很愿意说,活动气氛很好,感觉当场所有人都进入到了看图画、说图画的气氛中。所以设计游戏时,为了让游戏不单薄,吸引幼儿,准备好的教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三、课程活动游戏设计后的实施

一个好的游戏必定需要好的实施,如果不会运用游戏,游戏过程中体现不出趣味,那么游戏设计得再好也是徒劳的。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在对幼儿园课程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时发现,尽管总体趋向合理,但问题仍十分突出。从幼儿园构成来说,民办幼儿园多(占园所总量的40%左右),存在课程设置不够规范,课程实施有随意性现象。新办幼儿园多(每年新增8所~10所), 课程基础比较薄弱, 基础课程园本化处于初始阶段。从幼儿园课程实施主体来看,新教师多,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多,她们往往对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到位,课程实施能力比较弱。”这些内容针对我们的现状虽然有一些出入,但确实现在对幼师的招聘比较严格, 能招进来的基本是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新教师人数增多,导致教师中新鲜血液占多数。对于新教师来说,要从容地掌控好整个班级的孩子是不容易的。看老教师上课总是那么轻松, 活动中总能看到老教师巧妙地引导,对孩子们都能适当应对。刚才说到的那节精彩的小班绘本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关键之处点拨、问题之间衔接、重点之处强调、阻塞之处疏通”,把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点都包含在内。仔细看教师的每一个提问,紧紧围绕住活动目标,每一个问题都抓住关键。一个个提问之间衔接“巧妙”,看似随意平常的问题,仔细揣摩都是经过思考的,幼儿就在这些问题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得自然而稳。将近二十分钟的一个活动,教师提问的运用“抑扬顿挫,恰到好处”,每一句都是有效提问,并且节奏有快有慢,提问“精”,重难点突出明显。

上一篇:公交问题下一篇:C#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