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精选12篇)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因此, 课改以后, 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价值,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独有的、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体格健壮, 是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 是劳动、生活的基础, 是智力的、非智力的情感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 生命的质量就要打折, 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要受阻。尤其是青少年, 只有身体强壮, 才能精力充沛,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更好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对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的变化。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锻炼, 能促进身体长高、肌肉发达、加速新陈代谢、消耗脂肪, 使身体形态更健美。例如, 教材安排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都可以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骨骼发育及身体的柔韧性等, 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使体能得以增强。
2. 学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方面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 学生不但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增强保健的意识, 同时还能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可以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影响、改变着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体能, 还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感受和情绪, 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 在平等、友爱、竞争、合作、互助的运动情境下, 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师与生和生与生的交流, 学生会感受到友情、激励、赞扬、批评等, 并会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对抗的紧张、冒险的刺激、激励的振奋等, 而这些体验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环境, 乐观地面对现实, 自信地对待人生, 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还能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 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 学生会体验到进步与成功, 感受到合作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 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可以提高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 常常会因为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产生烦恼, 出现多疑、焦虑、压抑、暴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从而有损于健康。而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和场所。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使青少年认识和体会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如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核心人物与协助人物的关系等。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使青少年学会自觉遵守大家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行为规范, 明白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参加体育活动, 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 根据社会规范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多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意识, 如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 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可以使青少年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 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 似乎体育就是运动, 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 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其实,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人们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技能性知识、原理和规律知识、始源性知识,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技能性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有两个特点: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主要是一种技能性、操作性的知识, 它不同于其他课程中以认知、理解为特征的知识;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学习, 包括认知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它主要是通过运动实践来获得而不是通过读书来获得。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获得多种知识和技能。例如, 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身体锻炼的科学方法;安全运动的知识和能力;欣赏运动美的能力;与运动相关的野外生存能力;获得终身体育锻炼必需的运动技能;运用体育与健康的信息、资源、产品等为体育服务的能力等。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同以往的体育课程相比有其突出的优点。它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运动技术的学科体系, 而是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来组织教学。它在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 更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更注重发展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 篇2
摘要: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而体育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体育教学的更高要求,采用丰富的教材内容,灵活生动的教法手段。如以情激趣、创设情景、寓教于乐、激励诱导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艺术化教学,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艺术
以情激趣
寓教于乐
激励诱导
体育教学生动而具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是广大体育工作者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符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可是,虽然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体育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仍存在于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的现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体育教学教师除了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完善教学艺术,把一堂体育教学课视为弹奏一曲优美的乐曲,做到起调先声夺人,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言犹未尽,回味无穷。美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在说再见时,能看到学生略带疲惫的脸上带着笑容”,这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我根据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探究、深化、体会,介绍几种体育艺术的教学方法,意在抛砖引玉。
一、以情激趣、好知乐知
学习兴趣是认知需要的情感体验,是对学生积极性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因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代教育家朱熹说:“教学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挖掘,教材乐学因素,抓住成功契机,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营造 出一个乐学氛围,通过直观语言、图片、模型、直观模型教学录像等直观教具适时地刺激学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上产生连锁式心理反射过程:欣赏――感受――羡慕――积极理解――追求――渴望实践――表现自我。例如 我在第二套中小学广播操雏鹰起飞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教学录像进行欣赏,然后对学深情地说:“童年是美好的,爱美是人的天性,年轻人都渴望有健美的体型看录像上的学生,他们个个身材苗条、匀称,那么请你积极认真地投入广播操的学习中来。它可以使你苗条而不纤细,丰腴而不臃肿,姑娘英姿疯爽,小伙英俊潇洒。同学们,让我们即将拥有一个健美的休魄,学好每一节,做好每一拍。这样,你就会觉得你就是艺人,你在表演艺术。这样就很自然地创设了一个广播操的氛围,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领会,把每一节、每一拍做得更好。
二、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根据教材的编排设计一个一定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强愉快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得有坚持到底的意志。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众所周知,身体素质练习味而又单调。体育活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在组织素质练习的教学中,比如:30米障碍训练中,要使学生能跑、能跳、能站,我就设计了一段语言情景:一股残匪逃入深山老林中,为了歼灭顽敌,我班组建一支“飞虎队”。游击队之歌音乐伴奏更增加练习效 果。学生个个激情高涨,练习积极有序,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运动量“吃下去”。达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同样的还有“警察抓小偷”、“自卫还击战”等。在这些情境的设计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性别特征。
三、口诀记忆,提高效益
体育教学口诀是依据技术动作的结构和特点,对技术动作要领作精练而又准确的概括,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上口易记的特点。如在学习跃翻时,我把动作要领编成顺口溜:“两脚蹬地声腾空,手臂同时用力摆,好象小兔向前蹦,撑垫两臂伸变曲,低头困身快速”。课前我把口抄在活动小黑板上(配以挂图,效果更佳)放置于课堂。在练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记忆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如练习跳远时,动作要领也编成顺口溜:“两臂由摆用脚蹬,屈膝上提空中蹲,两脚同时齐落地,落地轻巧要下蹲”,同样进行练习。
四、激励诱导,客观评价
引进激励机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对于那些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要从他们的基础出发,找出他们的长处和点滴优点,并热情给予鼓励,通过他们的长处和进步,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成功欲望。练习中对于差的学生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原地投篮的距离。并不吝啬运用激励性语言。如:“不 要紧张”、“你会成功”、“再加一把油”等进行鼓励。对于评价是学生最敏感最关心的,正反作用表现强烈。教师要以德高、学博、公正、巧妙地进行处理。在投掷垒球教学时,如运用“投得不错,如出手角度在高一点,就会更好”。“再努力些,你就会投得更远”。客观正确的评价是学生依赖老师的基础,也使教育和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3
1.体育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
2.根据目标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对教材的安排要科学化、合理化、灵活化;课的内容要单一化,内容的形式要多样化、全面化;课的设计要新颖化、趣味化、个性化。体育教学要始终贯彻一个主题——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学生为主。尽量让枯燥、单调的教学变得新颖、活泼、轻松,让学生的身、心、德、智在愉悦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课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中优化体育课教学。
3.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中特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得更加显著。
4.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场地、环境的选择要有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新颖别致的场地布置以及有选择地变换运动地点,都能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环境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当学生处于一个整洁优美,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时,能产生轻松、愉悦、安宁等积极的情绪,表现出活泼开朗、自信大方、朝气蓬勃、乐观向上、与人友好相处、易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等行为;反之,则表现出萎靡不振、情绪低下、烦躁不安、不友好等不良行为。
5.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应用挂图、影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若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还跟不上的话,应采用传统教法以示范、领做为主;若学生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较强,应采用尝试性教学,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动作技术,而不应为学习技术而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随机应变(据内容、对象、项目特点等)。由于体育课的形式比较特殊,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讲解要少而精,同时讲解要抓住时机(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术语的讲解要结合具体的动作讲,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动作的“含义”)。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起跑”这一动作源于“袋鼠”起跑时蜷缩身体;“各居各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鸣枪”时像离弦之箭。“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准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练习时应采用让学生自由组合的、自主练习和教师引导的分组练习或师生点评的互补形式等。此时教师的示范要少而精,主要用语言提示学生在动作细节和质量上下工夫,并不时地纠正、指导学生的动作。
体育教学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的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因此,作为一个学校体育工作者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 篇4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师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 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 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使体育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 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 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 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结果。现在是信息时代, 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 有创新能力, 终展能力, 身心协调的人”。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 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积极地旁观, 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积极地看, 积极地听。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用各
种适当的方式, 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与他人友好相处, 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上一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都是采用集合——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手段, 教师教什么, 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好,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 体育教师应当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关注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们情绪体验, 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 实际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 而是绝对的权威。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2、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为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 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 将深刻引导教学方式的改变, 其具体表现为:
(1) 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
(2) 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3)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4)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四、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有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学校教育追求的
是对人的培养, 应注重给学生提供成功体验, 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单纯采用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将无益于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不仅注意终结性的评价, 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注意定量评价, 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 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
2、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 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关注个别差异,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 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3、可以有一至二项的考核项目,
但形式可变, 学生可选择, 考核的等级可以以年级的整体水平制定, 如此可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进入实施阶段,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突破。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 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应性的变化, 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总之, 新课程的改革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突破。现代教师面对这样的挑战, 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做适用性的变化, 才能适应新时代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2]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 篇5
摘 要:本文主要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改革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能健康、课程的学习进行科学而合理的主人是课程实话的一个必需和重要的环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课程评价明确指出:“课程主人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力求突破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标准》把学习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指明了评价方向和范围,它大大推动了体育教改的步伐,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更体现教学本性的精神实质来。鉴于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从以下方面分析:
1、淡化分数的评价,注重情意的评价
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也是当前我们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软肋”。以分数作为量化的评价标准未必不好,但问题关键在于:以体能和运动技能为内容的测试和打分反映了哪些素质?众所周知,先天素质和遗传因素对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有的学生稍下功夫或者不用练就能得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使再努力也达不到及格。新标准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注重情感态度的评价是必需的。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对于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情意角度看,具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1.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
1.3能否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1.4能否认真接受教师的指导;
除此以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情意目标。
2、重视身体全面发展,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化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于是,体育教学评价功能也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只是检查对“三基”掌握情况,更关注了掌握的过程和方法,体育教学评价不只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与进步的幅度。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以往的教师评价主要是关注教师的教学业绩,对促进发展的作用有限。因此,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得以转化:更加重视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3、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主权,重视评价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一切的。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虽给了体育教师较大的自主权,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教学评价要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重视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内容,同时,是否关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内容,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否考虑了学生相应水平阶段的身心特征,及所选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并达到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是否考虑了学校的实际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标准下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和参与。
4、突出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实现正确的目标评价
人的发展是体育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与核心,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过去的体育教学重技术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掌握轻发展,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要实现全体学生在体育课中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体现主体教学发展观,致力于体育教学目标上的发展性教育。
4.1全面体现体育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发展性功能是借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实现的,我们推崇由课程构成要素决定的融知识、技能、能力和观念态度为一体的完整的发展性教育。
4.2注重生存与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教育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我们必须由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3体育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开放性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必须将学生的发展置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大背景中,置于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之中,体育教学目标及为之服务的体育教学内容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动态的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篇6
师与学生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观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对运动技术的精雕细琢,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课堂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严重扼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新课改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的实施表现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
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与健康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与健康教学本身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使得构成体育教育模式的结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教育的改革,对我们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兴趣,向同学们讲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来激发同学们的动机。由此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比有的同学对篮球感兴趣、有的对跳远感兴趣、有的对游泳感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不断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动机。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总之,要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两者并行或轮流交替。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在体育课中并不应该对学生太严厉,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好比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体育课中,应组织一些比较有刺激性的游戏。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达到训练的目的。潜能得以实现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什么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设计的,它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远期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学模式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在“快乐足球”中米卢提出了:单纯性的竞技体育也可以快快乐乐地训练、快快乐乐地比赛拼杀。米卢利用此理念激发了国家足球运动员的内在激情,从而实现了中国队进世界杯的梦想。而我们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何尝不可呢?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动作或提高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打从心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应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快乐体育强调以积极的方式去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和最拿手的体育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乐趣。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千万不要让他们好高骛远,一旦目标远离实际而在体育学习中受到重大挫折,就常会削弱体育学习动机,以至一蹶不振。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然而这种目标往往不能激发起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高难度动作,远离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也不可能产生奋进的体育学习动机。因而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学校体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 篇7
一、课程涵义的多重性
在我国课程研究的早期, 对课程本质的理解已经有相当深度的认识, 比较突出的是朱智贤在30年代给课程所下的定义, 他认为, “学校的课程, 是使受教育者在校里规定的期限内, 循序继续得着各种应得的智识和训练, 以求达到一种圆满生活的精密计划。”
施良方认为目前就要得出一个精确的并为大家所认同的课程定义, 这既不现实, 也不可能。他对课程进行了词源分析, 归纳了六种类型的课程定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在此基础上, 他分析了课程定义的方式, 认为每一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 即都是指向当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 所以都有某种合理性, 但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二、体育课程性质的定位
什么是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它应区别于其他相近学科的特质反映其体育类课程的固有特点, 通过分析, 我们不能仅从某一角度的考察就简单地判断体育课程的性质, 因为无论体育课程属于什么性质, 体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 我们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体育课程, 这样才能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建设, 笔者从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方面来反映和认识体育课程的性质。
1.综合性
体育课程是一门特殊的综合性课程。
(1) 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 是以体育为主, 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相对独立于健康课程的体育课程内容;相对独立于体育课程的健康课程;体育课程与健康融合的内容。
(2) 教学形式的综合性
体育课程本身又有“学科”、“术科”之分。“学科”即理论课, 向学生传授体育方面与健康方面知识, 教学场地为教室等空间;“术科”即技术实践课, 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方面的技术、技能, 教学场地为田径场、体育馆等运动空间。因此, 综合性是体育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
2.活动性
体育课程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学和教育的, 体育课程的活动性具体表现在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 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 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与技术。体育教学过程的身体练习的内容多种多样而且活动性较强, 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竞技运动项目;经过改造的竞技运动项目;一些非竞技性体育活动, 包括我国传统的养生运动、舞蹈与健美操、民族民间体育等。通过身体的实践活动, 达到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主要是在运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 必须是以运动的学习和实践体验, 通过运动中的本体肌肉感觉和记忆才能准确获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也指出“其学习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 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方面。这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 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
体育实践课程的“活动性”与杜威所提倡的“活动”以及课外活动的“活动”相比较, 又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 体育实践课程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 始终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全面发展出发, 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次, 体育实践课程无论是技术性的知识还是健康、安全性的知识都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学习的, 在“实践中学”是体育实践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第三, 中小学体育课程虽然活动性较强, 但它不是一个随便的课外活动或学生自发的活动, 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评价的制定以及到课程的组织安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系统性非常强。第四, 体育实践课“活动”的目标与学校整体课程目标一致, 着眼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 体育课程总目标可以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具体描述和体现。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身体体验目标, 一类是心理体验性目标。
身体体验也即身体认知。“身体性认知”主要是指借助身体运动进行认知。体育课程应通过运动技能的获得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形成运动认知能力, 因为“身体运动不仅是世界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认识 (世界) 的方法”, 例如, 学生在学习体操项目的某一动作技能时, 从表层上看是在对体操动作进行的身体练习, 而在深层次上是在对作为客体的身体的时空、位移的认知和体验, 进而实现身心一统, 从这个意义上说, “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应该作为形成认知能力的学科予以理解”。因此, 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练习更是一种身体性认知。
心理体验。任何一种知识都内在地蕴含着一定意义的精神, 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育知识、技能更是如此。因此,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是体育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和积累, 更重要的是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对体育运动深层所蕴含的精神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这也是体育课程目标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结论
体育课程的学科性质不同于其他相近学科的特质反映其体育类课程的固有特点, 我们不能仅从某一角度的考察就简单地判断体育课程的性质, 应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体育课程, 笔者通过对课程涵义的多重性、体育课程的诸观点进行分析、讨论, 总结历史经验, 结合当代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和其自身固有的特性, 认为体育课程基本性质是综合性、活动性、体验性, 这样才能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建设, 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通过对课程涵义的多重性、体育课程的等观点进行分析、讨论, 总结历史经验, 结合当代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和其自身固有的特性, 认为体育课程基本性质是综合性、活动性、体验性, 这样才能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建设, 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体育,课程发展,学科性质
参考文献
[1]贾齐.体育课程性质辨析.体育与科学[J], 2007, (2) .
[2]顾渊彦.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篇8
一、敢于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开拓体育课堂教育新天地
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 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 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 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 缺乏自主学练的空间。因此, 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新课程指出,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 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 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
二、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 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 就要更新教学观念, 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 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 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使他们培养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 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 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 相信他们的潜力, 切实帮助他们, 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良师益友。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 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主体的需要, 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传统的教育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大潮,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创造真正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同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不断探索, 追求自己的高层次。课堂上, 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让学生在自学自练中及时获得多边的反馈信息, 寻找和改进自我的学习方法。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过去,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着教材转, 教师教得无兴趣, 学生学得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再如,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解放思想, 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 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去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 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 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 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能力, 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 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 篇9
1学习新课标、新理念, 重新定位体育课堂教学
纵观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 教师感觉上课累, 教的时间长, 且学生感觉负担重, 学起来枯燥乏味, 了无兴趣;究其原因, 主要是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定位对体育教学功能的不当, 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而新课程标准从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认识规律, 调整了体育教学的要求, 按不同的年龄确定了不不同的学习水平段。
2研究各个水平段的新标准, 为教材编写、实施教学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能充分体现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
2.1综合性。
新标准的各个水平段不仅在教运动技能, 而且把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2科学性。
好的教材是教学的载体, 其应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接受度和语言、行为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相匹配。新标准的和水平段学习目标为编排教材考虑了这一因素, 设计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趣味游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又渗透了文化素质教育。
2.3启发性。
过去的教学大纲体现的体育教学一般包括: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现在根据各个水平标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教师不必像过去那样一步一步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兴趣来进行指引, 这样循序渐进, 适合迁移, 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
2.4开放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各个水平段的教学更具开放性, 赋予每堂课的内容丰富, 弹性空间大, 既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空间, 也为学习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去体验、去探索、去表现自我去参加自由的实践活动。
3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 根据掌握的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测查, 有利于在实际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过往教学中的一棒打的局面, 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处于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 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会使新入学学生产生学习是那么的枯燥无味, 我们在浪费学生宝贵时间的同时, 在有意无意之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4学习新的课程观念, 促进体育教学
在了解各个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段以及新标准思想理念的指导下, 我们做为一名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 应挖掘新课程标准赋予的自由与自主的创新空间, 努力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程序, 变革旧有的教学方式摒弃过时的教学观;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 做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 探究的氛围, 促使原来可能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更加喜爱, 更加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与锻炼。 诸如, (1) 充分使用各种媒体, 帮助学生探究知识,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现在中小学生正处天感性认知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联系建立起新知识的过程, 对于学生说, 跑、跳、投等运动技能并不陌生, 而且学生会经常表现出来, 如上队列训练课时, 可以先教学如何由2路纵队变4路纵队的方法, 学习完后, 请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按刚才的方法变队形, 可以变出更多的队形, 通过学习, 也许我们的学生就学会了排纵队、横队、2变4、4变8、一字队、人字队等多种队形的排法, 这样既掌握了该学的知识, 又培养了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从而反过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构建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当然, 在学生合作之前, 我们得先得找准合作点, 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 以2~4人为宜, 并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 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在学习定跳远时, 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跳, 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跳得轻松、跳得远, 此时我们不要着急地教授, 而是鼓励他们先按自己的方式跳, 通过试一试, 想一想哪种跳法更合适, 自然而然, 课堂气氛就活跃了, 作为教师此时应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帮互助, 互相完善。并能不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扬,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也就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了。
5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中小学生生性好动, 注意力不能持久, 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过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应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能力, 提高身体素质。相信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上课不但不会感到枯燥厌倦, 而且兴趣盎然。
6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评价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新的评价系统,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我们应在学生评价上确立了四个原则、四个结合。
四个原则, 即: (1) 发展性原则。教师尽量用发展性眼光去发展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并给予公平的评价; (2) 激励性原则。对于非凡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探究行为, 应给予及时的鼓励, 让标准答案永远低于学生的创造性答案; (3) 过程性原则。即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 (4) 平等性原则。即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
四个结合, 即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家长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总而言之, 主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体育的实践性、综合性,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我们总会找到适合教师本人以及您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策略, 走出一条既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理念, 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摘要: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其重要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的综合素质, 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 积极倡导与实践“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思想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素质,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评价的跟进—详析中小学评价考试新方案.中国教育报.
[3]体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新课程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篇10
一、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课堂教学
(一)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社会的进步飞速,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发展迅速, 很多工作都进行了自动化管理。人们有了很多的闲暇时光, 生活的方式也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健康成为了人们谈论越来越多的话题, 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健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也要使学生树立参与体育锻炼的精神,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健康的重要。只有身体健康,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有依据和资本。利用这一思想,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从能锻炼学生的身心出发, 让学生通过锻炼,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并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
(二)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按照教材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 认为只要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的考核科目都达标就是完成了教学。在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对体育教学丝毫不感兴趣, 教师和学生在枯燥烦闷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严重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新课程的到来, 彻底改变了这种现象, 教师不再以学生能达标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而是把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 通过创设具有竞赛形式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竞争中进行体育运动的锻炼, 不仅能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步提高,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 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新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被动学习, 相应的,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学生面对教师的时候不再是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助的关系。教师从生活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关心, 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真正把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教师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敢于质疑。师生之间友好的氛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会更快速。
(四) 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要大胆对学生放手,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进行考核的体育项目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让他们自主锻炼, 不断促进他们独立完成项目的信心。例如, 《跳短绳》一课, 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而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 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 然后, 布置学跳绳的任务, 比一比谁学得快, 让学生自由练习。这样, 即使是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长久的兴趣, 我还引导学生进行跳绳比赛, 有的学生跳绳水平很好, 花样很多, 我就让他们当老师, 去教那些跳得不好的学生。当学生有了进步之后, 我都会抓住时机进行表扬。这样, 在我的激励下, 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很大的兴趣, 不仅在课间跳, 还在家里跳。
(五)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 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样的教学模式古板单一, 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 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 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 效率低下。
如在准备过程中, 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形式, 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 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 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兴趣,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
由于在传统教学中, 很长一段时间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导致现在体育教师的配备不足, 教学能力不高等问题, 影响了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的发展。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激发他们对待本学科的热情, 不断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 把握新课标的发展方向, 促进体育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传统教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不受重视, 同样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不高。新课改以来, 素质教育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位。学校要改变以往对待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的观点,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教学, 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钻研自己教学的积极性。
(三) 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上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随着全民健康这个观点深入人心, 体育教师也要树立重视体育锻炼的思想。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使他们能在对体育教学中不断进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 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很多学校对学校体育教育不重视, 缺少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校一定要为学生最大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进行体育锻炼。
新课程下的和谐体育教学刍议 篇11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
新课标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客观需求,是师生共同的期盼。但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是阳刚、健壮、强劲、严肃的,似乎没有温柔之美,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上难以形成和谐、愉悦的氛围。其实,体育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势,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双向交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体育教师对于动作要领或关键的技术动作的讲解力求生动形象、简明扼要、语言亲切,同时又能做到因人而异,耐心辅导,其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气氛与情景。体育教师的讲解力求言简意赅、声音洪亮、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诙谐幽默,使学生把握重点和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期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和创造。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各种的形式。传统的讲授法也可贯穿启发式思想进行,可利用比喻启发、比较启发、情景启发等。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前滚翻”概念时,可把身体团身比喻成一只球,把双脚蹬地比喻成用手拨球,这样浅显易懂,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应从提高教学效率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特征等来具体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放手让学生去创造。如跑、跳、投掷这类项目,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去创造带有趣味性、竞争性的跑步游戏、跳跃游戏、投掷游戏等。让学生自由分组、自选项目、自我练习,玩的形式与花样由学生自己去“创”和“编”。例如在上跳绳课时,由学生自愿组合,鼓励他们自主创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竟然创造出十余种跳法,有“正跳”“反跳”“双摇”“三摇”“编花”“前交叉”“后交叉”“单脚跳”“带人跳”等。通过学生在练习中的不断“创”和“编”,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得到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健康的心态
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机遇与挑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如:上课时进行比赛或游戏,有胜败、得失。胜利必有经验,失败也有教训,教师要从主观与客观上对学生进行失败原因的分析,激励学生重振旗鼓,再次寻找成功机会的途径和办法。建议胆怯、处事不果敢的学生,多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拳击、跨栏、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这些项目能帮助他们克服各种胆怯心理,增强果敢决断的个性。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事先可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活动,如跳绳、俯卧撑、校园舞、跑步等体育项目,坚持锻炼一段时期,信心自然能逐步得到增强。
四、开展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健体悦心
体育是典型的寓教于乐、强健体魄、愉悦身心的科目,而课堂以外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期举办校园田径运动会、校园健身操或校园舞比赛、冬季三项比赛、50米、50×8往返跑、立定跳远、蹲距式跳远、垒球、跳高、跳绳、篮球等多项比赛活动。将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欢快的笑声和喝彩声伴随着同学们矫健的身姿回荡在操场上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和谐课堂、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终生受益。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12
一、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具有健康的体魄是所有青少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能够体现我们龙的传人最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工作。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和技能等方面的传授和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训练来进行体育活动, 结果只能是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 对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将来步入社会很可能会遭遇各种困难, 进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认同《课程标准》对健康的定义和内容的规定, 并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对健康加以理解, 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材特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情景氛围、学习场景、器材布置等学习环境的设置。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送“鸡毛信”的学习情境。将垫子铺在地上当做“草地”, 架起栏架制作成“钢丝网”, 将两条绳子摆设成“小河”的形状, 使用实心球代替“地雷”, 以上情境设置完毕后, 要求学生利用跑钻、爬、跨、绕等动作通过一系列障碍, 将信送达目的地。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在练习中表现得积极主动,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严格服从教师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要求和行动都被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这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很大限制。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科学地处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 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缩短彼此的距离,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在各种体育活动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初二蹲踞式跳远考核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先讲解考核办法和进行一次示范演示,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测, 并分组开展考核。整个过程全部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 既实现了对学生的跳远能力的考核, 又增长了学生裁判方面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高度重视教态调整
教师的教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和精神状态,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糟糕的面部表情能够给学生带来紧张、焦虑, 甚至引起精神压抑感, 根本无法要求学生做到专心致志地开展学习活动。体育课大部分在操场进行, 在这种开阔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可亲的态度、极富活力的肢体语言,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各种动作。即便是一些有难度的动作, 学生也会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研究, 最终掌握这些动作。
3. 勇于接受学生质疑
体育教学由于其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教师在讲授某项知识的时候, 可能会碰到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就已经对该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 导致教师就失去了先知先觉这个角色的优势。此时,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切磋、启发和激励, 把教学课堂变成师生平等互动的平台。体育课要注意让学生来掌握大部分的时间, 以进行自主练习和各种技术动作的探究, 解放学生的思维, 形成新的见解和建议。教师有时候会碰到学生对自己的指导提出疑问, 这时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注意保护学生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满足学生需求, 鼓励学生创新
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他们尤其喜欢体育课, 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但他们自身同样存在的自控能力和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要特别关注那些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 加强对他们的正确辅导。很多学生都希望能从体育课上接触更多新的内容, 每堂课都能够有新的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形式上, 都要以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获得新知识为目标。通过新颖的内容安排, 多变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而又极具创意性。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01-07
新课程视野下的初中体育课程策略01-06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01-20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10-26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07-17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08-17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初中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10-20
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向论文06-02
高中体育新课程10-14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