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论文(通用12篇)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论文 篇1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在新课程方案实施中实现, 需要校长带领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这是因为校长的管理理念及行为会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状况。对此, 校长必须充分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 新课程会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的变化, 只有通过管理创新, 才能应对这些变化。作为校长, 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希望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这是我校管理的核心问题。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 因此, 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 只有以教师为本, 尊重教师, 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
学校管理绝不等于单纯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 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 与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新课程下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个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这就要求校长在管理工作中关注教师的优势, 尽可能让教师更好地发挥优势, 使他们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价值。
在学生的管理上,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成长的需要。这样, 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种快活的、愉悦的过程。
第二, 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管理目标体系
所谓学校目标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根据一定时期内学校事业发展的方向确定总目标, 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 逐级展开, 通过上下协商, 制订出各层次以及每个人的分目标, 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 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 从而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目标体系。把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考评管理成绩和效果的依据,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
为了使学校的管理目标体系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在制订的目标体系中还应当包括管理目标体系的实施方法、措施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价和奖惩的办法, 这是学校管理目标体系能否得到切实贯彻执行的保证。如为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建立班级安全工作目标管理, 与正、副班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并制定、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以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意识。
第三,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对师生的管理, 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 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的沟通方式, 应致力于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管理特色的凸现, 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长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接纳每一位教师, 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以这种态度影响和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营造一种和睦、宽松的工作环境, 使教师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状态下投入工作。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境下, 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在管理中, 我遵循“刚”“柔”并济、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比如, 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 首先改变学校以前的做法, 不设签到簿, 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人人在比、学、赶、帮、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 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的, 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同室长打一声招呼就可以了, 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 就可以全身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的烦恼带给学生, 而且会让教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 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四、满足教师合理需求, 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论认为, 人们应该去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是改变环境。因此在学校管理中, 要求教师去努力适应校长的领导风格、管理行为, 而校长没有必要关注教师的愿望及所思所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管理中, 校长与教师之间应寻求相互信任, 校长要让教师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得到合理满足, 并引导其需求的满足不断向前发展, 以保持其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校长要经常与教师交流, 了解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在实施新课程中, 要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活动, 鼓励他们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 特别是应及时加强培训, 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以解决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激发他们实践探索的动力。这样, 教师就能全心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注并实践新课程改革, 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校长还特别要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 这样既可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满足他们的需要, 又可以增强他们对决策的认同感,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对他们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 引导他们与自己合作, 共同分担领导工作和责任, 一起来制订并实现发展目标。当然, 学校领导应及时满足教师在提升、晋级、评优、深造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正当需求, 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论文 篇2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实践
许金友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如果开展班务工作?本学期本人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我考虑的是:“塑造班魂”,加强班风建设,给学生确定一个奋斗的目标。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没有灵魂的民族,不可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先进思想支撑的国家,很难想象会走上繁荣富强。同样,没有共同追求的班集体,定是一个涣散的班集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新的班集体组建的第二天,我就在教室的醒目位置贴上了“共建温馨家园”的六个大字。区区的六个字,在班会课的催生下,使它形成了一种思想,附有了灵魂,把全班的同学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追求温馨的家园、和谐的家园、洁净的家园、积极向上的家园,维护家的声誉、为家争光,成为全班同学的自觉行动。小小的“家园”,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班级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再辅以“团结、竞赛、严肃、活泼”的班风追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参加学校活动捷报频传:9月份被评为“尊师重教”先进班集体;运动会上广播操、入场式双双获得一等奖,进退场获三等奖;科技创新活动中,入选作品位居榜首;手抄报期期榜上有名,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等奖;“校规校纪”知识竞赛获集体三等奖;演讲比赛中,王剑飞同学精彩的演讲,赢得了05级唯一的一等奖。班级纪律、课堂氛围,得到了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卫生状况,随时检查一个样,得到了导护老师的充分肯定。既使是女生班最头疼、最常见的“小心眼”问题,在我们班也似乎销声匿迹。
其次,以德育学分制为导向,完善班规班纪,规范学生的行为。
民主社会离不开法制的保障,温馨和谐的班集体同样离不开完善的班规班纪。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班主任的工作实践证明:有时并不是学生主观上不想学好,只是他们并不完全清楚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因此,制定和实施班规班纪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因此,在开学初,本人就十分重视“德育学分制”的学习,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条操作性很强的“班规班纪”条款和具体的实施考核方法。坚持一大周一公布。实践证明学校领导关于“德育学分制”的决策是英明的,不但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且好事人人抢着做。
在德育学分具体的考核和实施过程中,注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犯错误的同学,让他们自己对照扣分标准,找出有关分值,从而强化他对校规校纪的记忆。
为防止差生破罐子破摔,本人千方百计地不使他们的学分与其他同学拉开的距离过大,想方设法,为他们搭建加分的平台。如:为教师打扫办公室、扛水,为小微机房搬运白纸,帮助团委洗戏装,协助班级抓违纪的学生等等。实践证明,当葡萄不是太高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愿意跳起来的。当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越过60分的界线时,一方面时时提醒他们要珍惜来自不易的分数,另一方面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力争操行等第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提醒和鼓励下,他们不自不觉地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班级中有组织的开展各种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实践证明它最起码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的兴趣爱好。勿用讳言,职中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已被初中三年的煎熬消磨殆尽,能坚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已是十分不易,再强求利用课余时间搞好学习几乎是一句空话。如果班级上不能有效地利用下午第三、四课开展一些活动,一方面学生会觉得职中生活十分无聊,无非是来混时间的,不利于学额的巩固和班集体的稳定;另一方面,闲则生非,你不组织,学生就会干出班主任不愿意见到的事件。介于此,我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自我介绍、旗下讲话筛选暨普通话朗读比赛、学习邓建军事迹演讲比赛、“振兴中华,勤奋读书”演讲比赛、“我为创建文明班级添风采”演讲比赛、手抄报设计评比、个人才艺展示、歌咏比赛、“击鼓传花”新年联谊活动等等。二是通过这些活动重新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职中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学习成绩差,由于长期受考试失败的打击,自信心早已丧失殆尽,普遍的自卑心理突出。通过各种活动,挖掘学生各自的闪光点,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使他们重拾自信,目前我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已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成为阳光女孩。三是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班前后开展不下10次的演讲比赛,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胆识。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架设好师生间沟通与理解的桥梁。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想。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好,没有学生的理解、配合与支持,永远是一句空话。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本人是这样理解的:放下师道尊严,蹲下身来和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人格,少说教,多讨论与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真正用心去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而不是为管理班级而管理班级。
一学期的实践证明,“以人为本”不但使班级管理提前走上正轨,而且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总之,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滋有味。学生逐渐走向成熟,我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实践和验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愉悦着我的心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其乐融融。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分管理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数据库;学分管理;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4-0081-02
一、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对学生的学业测评,已从往年仅从高考来确定学业成绩,变为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尤其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一般为:学习态度、应变能力、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出勤情况这几个方面,目前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归纳成四个主要方面即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
作为学生希望能看到自己在每节课中的评价结果,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也就促进了教育教学秩序;作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并且要将其结果记录下来,学期末还要进行总结性评价。然而这个工作量是过去的6~8倍,这么大的工作量,如何真正的得以实现,这就需要认真考虑,如果实现不了,评价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数据管理
1. 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对其它学科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环境,即:教学课堂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每位学生均能做到人手一台计算机。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中的课堂管理,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去挖掘自己身边已有的各类软件和硬件资源。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最有效的就是数据库管理,而一般网络数据库为SQL Server数据库,该数据库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完全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上网查询,如图1。目前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与Access数据库中的项目紧密配合,这就使得用户界面的创建更加容易和方便。
2. 数据结构
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各占2个学分,所以在总的数据结构上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必修数据表和选修数据表,考虑到表中数据的共享性和时效性,将学生的基本信息放在必修表内,而选修表作为二层表链接于必修表下面,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性和时效性,如图2。
在使用时,教师只要将每节对学生的测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即可,为了更好的体现过程评价,淡化分数,在评价中除出勤情况用0和1表示外,其余三项均为5分制,具体分布见表1。
3. 数据应用
当原始数据输入后,二次数据均由数据库中事先设定好的数据模型自动生成,学生只要在教室内任意一台计算机上输入自己的学号和上课分配的机位号,即可查询每节课上教师对自己的各项评价,以及学期末的最终学业评价结果,如图3所示。
在整个数据库应用中,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等级分量,采取不同的区间数值,如表2所示。
4. 应用实践
学生通过网络教室的课程评价查询系统,随时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在每节课上的各项评价,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综合评价结果,改变了过去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现在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前,一般都会先打开评价系统进行查询,由于评价系统只能查询自己的评价结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个人隐私,所以当学生发现自己缺交作业或未提交作业时,会及时补上,同时当学生有事或有病时能及时向任课教师请假。作为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分管理系统,随时掌握各班学生的学业情况,能及时对一些学习较差或计算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
三、结论
通过数据库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不仅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数据统计上的工作量,而且能通过平时的数据管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各类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业评价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学习意识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数据库的应用非常之广,这里只是在信息学科中的一个应用,21世纪是信息时代,只有用好数据库,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S].西安市教科所, 2008.
[2]章立民.Access 2003高手攻略 [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3]郑阿奇.SQL Server实用教程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 篇4
1.有教无类与平等意识
“子曰:有教无类。”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人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因此, 班级管理要尽量做到一视同仁, 班主任要用平等的眼光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用同样的热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尊重个性与因材施教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特点, 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发挥学生的长处, 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 就得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是说,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承认差别、允许差别, 不可一刀切, 不要做赶鸭子上架的事情。
3.循序渐进与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基于以上三种思想认识,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热爱学生, 走近学生, 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没有哪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他人的尊重信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 给予一种教育力量和鞭策力量, 就能发扬他们身上积极美好的东西。教师且莫歧视、讽刺、体罚学生, 否则, 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产生反感, 丧失自信心。
亲其师, 信其道。班主任热爱全体学生, 关心、了解、尊重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后进生的成长和发展, 方能有全体学生的信任信赖, 才会有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也才能够成功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教育活动。
2.宽严相济, 一视同仁,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严格要求, 就没有教育。为此班主任要将严格要求与关爱很好地结合起来, 做到严出于爱, 爱寓于严, 爱而不纵, 严而不凶。班主任要面向全体, 奖惩分明, 一视同仁, 不将学生分好分坏、厚此薄彼。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必然追求。为此, 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协调这样一些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干部和其他学生的关系, 学生和老师、家长的关系, 以及宿舍与宿舍、本班与他班、班级与学校的关系。要经常深入了解情况, 如班上有没有拉帮结派, 勾结社会闲杂人员、有没有同学闹矛盾、有没有同学对老师有偏见、家庭有没有特殊问题或困难, 有没有班干部管理不力或方式不当。尽可能地排除存在于班级里的不和谐因素, 积极化解矛盾, 防患于未然。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 在合情合理、教育为先的原则下, 积极进行妥善处理, 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防止造成不良影响。
3.正确引导, 鼓励激发, 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需要班主任自身是具有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人。当班主任真正懂得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 并能正确有效地开展集体观念的教育活动时, 学生就能够团结友爱、积极进取、互助互勉、合作共享、珍惜班级荣誉。我们都知道, 集体活动和学校的各类评比活动, 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最好的教育资源。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都很重视这些活动。但如果班主任仅是为了获得名次或是为了得到一时的荣誉而搞临时突击, 那么, 在班级参加这些活动失败或者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时, 班主任就难以正确对待, 就会与学生一样出现消极情绪。如果班主任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发展, 那么,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真正的教育工作, 就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目标相一致。
试想, 当今天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 明天他还会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吗?
4.明确责任, 自觉自律, 树立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现代管理学理论提出, 很少有人愿意被别人管, 但不让别人管只有一个途径, 那就是自己能够主动、自律、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 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一些事情、组织一些活动, 给予学生必要的空间,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组织能力,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聚合班级的人气, 有利于学生更快成长、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论文 篇5
现代学校制度是指在知识社会日渐明显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学校自主、民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它具备以下特征:能够促进学校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充分、终身发展,允许有差异发展;促进校长、教职工的专业发展;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形成,推动学校由“传统型”向“学习型”发展;推动和保障学校形成清晰的产权;保障学校依法自主、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治校的制度基础;能使学校成为独立法人并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明确、具体规范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特别是经济责任;能够逐步地、有序地允许学生和家长自主择校;能够引导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特征在很多层面上是一致的,这就为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供了可能。
二对现行学校制度的反思
现行的学校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果不加克服,将极大地妨碍教育的发展。
第一,功利性强,只强调分数管理。当今分数至上现象扭曲了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事业追求被利益追求所取代。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分数的奴隶。
第二,只重视制度的制订,形式主义十足。目前,不少学校醉心于规章制度的文本制订,或者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辅以经济制裁,完全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把他们当成了管理对象。于是,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束缚了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强调权力至上。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权利,但是,如果权威主义走向极端,甚至发展成为崇尚领导、崇尚教科书、崇尚教参成为一个学校教师的习惯,就会泯灭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创造性,磨灭教师的个性,对学校产生灭顶之灾。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那么,寄希望完全依靠权力去办好学校是不现实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教学管理 篇6
一、强化课程改革目的、目标的再认识,激励教师增强使命感
为了真正使学校教师学习、认识新课程,强化引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目的、目标的再认识,学校搜集、整理相关基础教育资料引导教师分析、比较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足,激发教师重学新课标、认识新课程的使命感。
1. 引领教师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的。
学校在进行新课改实验前和实验中及时针对性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新课程,充分强化教师认识和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的,使每个教师十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调整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弘扬个性;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利于与世界教育接轨,实施科教兴校;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 强化教师再认识课程改革目标。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学校首先是对传统的课程、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其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引领教师们通过分析、比较再认识课程改革的目标,针对课程改革目标进行课改实验,改革课堂教学。
二、强化教师发展
理解新课标,走进新课程,引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学生转化学习观念。这一层面,重点突出强化教师发展的维度,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两层深刻内涵: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因此,学校在强化教师发展,主要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迎接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新挑战——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2.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转变角色———体验教师的人生价值,树立新型教师观。
3. 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与课程改革共同发展。包括(1)强化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2)引导、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3)引领教师加速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必将加速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有机同步实践,强化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和优化途径。
三、强化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与课程理论智慧的同步结合
为了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化,学习氛围的创设,适应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引领教师将教学实践智慧与课程理论智慧有机和谐同步,激励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实现与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
1. 精心备课,强化教师突破备课新观念。
2. 专心课堂,强化教师突破课堂教学新理念。
学校潜心引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新理念,重点从课堂教学的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突破。
其一,是理论层面:①教学理论方面强化引导师生树立新的知识观。明确知识是媒介,是学生学习的桥梁,知识有特定的背景、氛围,必须扣准时代的脉搏,探索知识更新的规律。②耐心指导学生树立学习观。只有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生存、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升华为自主学习的动力。③强劲推动教师更新教学观。课内课外还给学生自主、自学、自究的发展空间,教师适时恰当科学准确的点拨、启发、讲解、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互促、互进,真正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
其二,是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①科学引导学生借鉴学习方法,形成各自有效的学习技能和方法。②培养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教材只是培养学生的载体、中介、桥梁。学校强化教师用教材教,以教材为范例,为引发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将书本知识,通过学习、研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知识,加工构建成新的活的知识体系。③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采取专题讲座、名师课录像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印发教改信息、交流互动等形式。经过一年来的推广和实验,教师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自学自究、小组学习形式、组内讨论互动、归纳、大组互动交流、教师指导、点拨、总结、评价,更有利于把知识的掌握为立足点转为学生发展、成长为立足点。
3. 潜心细研,强化教师以教材为主线。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是教与学的主线。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以教材为载体、为典范、为引发点,潜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探讨 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新课程,以人为本
一、新课程下班级管理的意义
新型的班级管理系统, 是以育人为目标, 着眼于班级所有学生精神健康地生活, 使其个性获得和谐发展的有序而又开放的系统。班集体则是在教学班基础上, 在教师引领下, 在共同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特殊的学生主体。同学生个体一样, 班集体具有自己的需要、情感、思维、个性和价值追求, 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规范, 群体心理和社会关系, 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潜力。她和成人集体不同, 是一个正处在不断成长、发展之中的青少年学生集体。因而, 它具有不以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成长节奏, 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一个优良的班集体, 不仅可以整合、优化各种社会、教育因素, 还具有把外在的教育要求, 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机制。
(一) 班级管理人文化, 学生潜能得以发挥
人文化简要地说就是文明化、人性化, 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需要, 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人文化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 以学生主体的发展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建设充满生命活力的班集体, 通过集体生活和各种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活动, 为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价值提供机会。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 尤为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的权利, 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 班级氛围融洽和谐, 管理井然有序
人们与环境、与自身、与群体、与他人的温馨和谐是人们的最高追求, 这种追求也必然反映到班级中来, 这就要求我们对班级学生的管理, 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 改变过去师生之间那种片面的失衡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爱、互动、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为此, 我在班级设立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小天地、为每组设立一块温馨提示语, 每一项专人负责, 每次责任落实到人, 这样管理起来整个班级就显得井然有序。
二、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相当一部分班主任班级管理理念与教育改革的发展不适应, 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 效率意识不强,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不充分, 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简单, 创设教育情境和利用学生资源的能力较弱、教育的艺术性不强等问题有待改正。
当前在班级管理班主任有体现素质教育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1、缺乏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 作为班主任的助手, 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 工作方法的对错, 在同学中的威信, 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因此班主任必须认真细致地挑选和培养好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2、没有切实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工作, 使班级管理流于形式, 使班干部徒有虚名, 空有位置。3对班干部不敢放手。没有尽量创造条件, 让班干部独立地开展工作。大部分事情由班主任作主外, 一般的日常事务原则上班主任也干涉、尽量插手, 不敢放手让班干部独立干。当前班主任依然属于“老黄牛”, 活多, 任务重, 干得“热火朝天”, 累得要死要活,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独干”, 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机构。
三、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 坚持以生为本, 优化班级管理
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 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优化班级管理。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 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 ,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
现在的班级管理, 班主任大多事无巨细, 一统到底, 形成了老师怎么说, 学生怎么做, 即使班干部其定位也只是老师的助手, 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必须改革现在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 创设竞争激励, 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潜能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学生有了一个催人奋进的目标, 就有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不断用新的“目标”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1、开设活动类型要丰富多样, 为学生发挥潜能提供舞台。
班主任可采用讨论、竞赛、展示、欣赏、小品、游戏、操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如可采用“游戏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协作、动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开展“一分钟竞赛活动”, 发掘学生的注意和记忆潜能, 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等。
2、为班级设立一个短期目标。
提出的目标应该适应同学们的兴趣与愿望, 班主任可以通过启发诱导, 用班干部的倡仪或班集体的决议的形式表现出来。
3、鼓励合作竞争, 发扬团体创造精神。
合作与竞争的有机结合, 能使各自在团体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潜能:一方面, 竞争促使学生产生增加合作的欲望, 借他人智慧充实和拓展自己, 借集体优势弥补个人之缺陷, 以求得自我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 没有竞争, 合作也会充满惰性, 失去活力。因此, 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公平的竞争环境, 使学生由个人竞争意识逐步转变为合作竞争意识。为此, 我积极开展小组竞争, 让他们摆正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加强合作, 确立小组之间的伙伴型关系, 开展竞争;注重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合作, 确定班级目标, 加强班际竞争与交流, 共同进步, 进而展开校际竞争。假以时日, 学生心中就不仅有己, 更有他人, 有小组, 有班级, 有学校, 从而克服了因个人竞争而带来的心理偏差等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著《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2年8月
[3]胡铮《实践与探索——我在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8
众所周知, 在当前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创新对人才来说是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更要把它作为管理学校、指导教学的依据。作为学校管理的教育者, 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勇于创新, 运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和方式来管理学校, 让学校能够成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和发展的良好阵地, 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自由之地, 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杰出的优秀人才。
一、大胆抛弃传统教学的弊端, 探索新颖、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 学校管理制度和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宗旨和目标就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这个时候, 以前十分科学有效的管理政策便会暴露出很多的弊端和缺陷, 为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我们要及时找出自己管理方式中的不足, 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学校管理者, 当我们看到自己管理体系中的弊端和不适时, 不应该惶恐和不安, 更不应该坐以待毙, 任其自由发展, 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管理工作, 完善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因此, 我们在管理学校的工作中一定要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观念。首先,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之路上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索, 使教育事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形势, 同时把新旧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顺利实现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化;其次, 要具有管理的融合观念。身为学校管理者, 肩负着教育和管理的双重重任, 想要顺利地完成自己的管理任务, 就必须能够把改革和创新这两大因素融合在自己的管理理念之中, 并把学校管理的创新意识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项目中, 促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确保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化的发展。再次, 学校管理者必须有清晰的头脑。自古到今,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创新和磨合。学校管理也是如此, 创新型管理模式, 虽然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益处, 但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混乱局面, 针对这种情景, 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拥有清晰的头脑, 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完善, 使学校创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学校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机构, 作为管理者和教师, 必须具备服务意识, 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最优的服务。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工作应该重视的一点, 学校管理者应当严抓服务质量、严抓学习质量、严抓生活质量等,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知名度。
二、精心计划和制定学校管理的办法, 提高管理效率
拥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之后, 学校管理者还必须付出切实的行动。笔者根据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实践, 总结和归纳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创新管理策略。
(一) 突出品牌管理, 大力宣传品牌教育
现今社会中,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事物的选择和评判上都会讲究品牌效益。作为学校管理来说, 我们想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就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使其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 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和目标。
(二) 制定长远的管理目标, 做好相应的规划
管理并不是盲目进行的, 也不是任由管理者自由发挥的, 而是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最终目标, 并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来完成管理工作。
(三) 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组建强有力的教育团队
教育教学过程中, 实施管理者理念和措施的主要人员是教师, 因此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能否实现。因此, 作为学校管理者, 我们必须要重视人才, 做到善于发展人才、重点培养人才, 并为教师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
三、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评价制度能够帮助管理者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理念和措施在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教师和学生对自己的管理措施做出的反应;更能够帮助管理者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方法, 确保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能够更加科学、适当。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重视的便是学生的评价。这个评价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学生对教师授课形式、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管理做出的反馈评价, 这个评价要求教师和管理者积极地接纳和反思, 并进行完善;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客观的评价,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素质和需要, 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以及各种理念进行考核评价, 定时反馈工作中的不足, 及时完善, 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前提下的班级管理 篇9
一、班主任要以人为本, 从自身做起
(一) 加强自身建设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必须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提高自身的素质;班主任的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 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
(二) 管理理念的转变
传统课程与新课程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 决定了他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理念上, 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 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 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 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 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 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 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 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 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 要求也不同, 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 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 人文精神是否确立, 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到培养等。
二、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目标, 采取多样式的班级管理方法
(一) 以德服人, 做好表率
对于教师, 人们这样评价,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教师是教育人的人, 其人格特点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的痕迹。青少年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理所当然会成为他们的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夸美纽斯曾说过, “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作榜样教育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使人不怕困难, 勇于尝试, 但同时也可以使人泄气、消极和抱怨。所以, 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示范作用, 自觉要求自己的言行, 为人师表。班主任, 每天都在全班学生注视下, 因此, 身正尤为重要, 俗话说得好, “言教不如身教”。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就特别注意“身范”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曾遇到有的学生经常迟到, 多次教育后, 效果仍不明显。于是, 我就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诺:我若迟到一次, 同学们可以迟到二次。结果, 我每天到班级时, 绝大多数学生都比我早到了。或许有的班主任会说, 这不很吃亏。其实不然, 为什么?人都有惰性。在全班学生的监督下, 你会因此而成为一个纪律性更强的人, 效果或许会比你板起面孔, 效果要好得多。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
(二) 关爱学生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渴望。爱是蜡烛,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爱是甘露, 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心田。班主任的眼睛就像一轮太阳, 它能把爱传递给没一位学生, 对学生拥有无私的爱心、热情、耐心、细心、礼貌相待, 维护学生的权益, 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 为学生分忧解愁, 出谋划策, 尽心尽力, 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审慎、积极有效的建议。只有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关爱学生, 体贴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想其所想, 急其所急, 才会在学生情感日益成熟复杂的今天, 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纳自己, 把老师当朋友, 把他们的喜怒哀乐向你倾诉, 便于我们进一步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和情感需求, 有的放矢地去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工作。
当然关爱学生并不是迁就, 不是放纵, 更不是溺爱。他们可塑性很强。如果一味听之任之, 就会助长学生放任的行为习惯。天长日久, 会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 无组织无纪律, 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的自私自利的痼疾, 以至短期内无法扭转, 从而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 而且会给学生自身将来顺利走向社会造成遗憾。所以, 关爱学生应该是理解, 信任, 尊重, 是严爱相济, 同时在关爱中给学生以尽可能多地提供自我表现个性, 施展才华的空间。
(三) 宽容学生
宽容自己和宽容别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也有利于保持心情愉快。只有以宽容大度的胸怀为人处事, 才会在顺境时觉得幸福, 在逆境时不会消沉。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宽容一点学生, 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受到保护, 具体地讲, 有以下好处:
(1) 给学生一点宽容, 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老师对学生的宽容, 决不放纵, 任其自流, 而是要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 让学生从自卑感、恐惧感中解脱出来, 减轻心理压力, 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平常与班主任交往时, 常听到许多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没有良心。心挖给他们吃都不先嫌腥。说这话似乎很让人同情。其实, 仔细想来, 不是这么会事。我们班主任老师也做过学生, 就是现在做老师, 谁能敢正视你的学生说, 我从来没有违反教学常规, 能做到为人师表。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因此,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要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得以改善和升华学生就会主动靠近老师, 敢于质疑,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原谅我了”后, 就会减轻压力, 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给学生一点宽容, 有助于培养相互的自律力, 突出学生思维行为变化中的内因作用。给学生一点宽容。采取无声的教育在于打破学生的思维行为变化中的内因作用。通过让学生重新审视老师的态度, 进而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 对所犯错误产生新的认识。当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迟到是错误的后, 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动力, 就会改掉“迟到”这个坏毛病。这种潜在的力量是自律, 她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可以让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 规范自身行为, 制定目标, 完成各项活动。因此, 当老师在多次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 不妨试一试“无声教育”, 给学生一点自尊。我想这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中突出一学生为中心, 确定平等的老师关系, 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一系列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吧。
(四) 信任学生
确立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的信念, 坚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潜力。当表现不好的学生通过教育后, 老师要充分信任他, 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想法, 通过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有效地引导和澄清来解决, 换取学生的信任。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 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 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 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地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 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 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 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 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 从而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 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 当他们有了进步, 哪怕一点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帮他们树立自信心, 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五) 建立激励机制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有疲惫、惰性的因素在:学生的发展中, 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要给予学生激励的言语, 树立自信心, 突出学生思想行为变化中的内因作用, 实行激励制度, 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愉悦情绪, 成为一种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 建立民主 (平等) 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促使师生成为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空间;要善于采取不同建议和意见, 在民主、宽松的环境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究精神。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必须做到:增强民主意识, 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班级规章制度,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根据教育要求努力创造多种民主管理形式, 使学生通过多形式, 多渠道地参与班级实行管理, 增强他们建设班集体的责任感。共同推进班级民主管理。
当前新课程下的班级工作管理探讨 篇10
一、更新教育理念, 保障班级管理的先进性
1. 倡导“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主任在开展活动时, 首先要问问自己,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我们就认真去做好;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我们就坚决不做。
2. 树立“人人都是好学生”的观念
学生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 有智力方面的, 有基础方面的, 但每一个学生的本质是好的, 有的是存在暂时发展时间上的差异, 有的是特长发展方面上的差异,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 只要给他们以自尊、自信、给他们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 他们总有某些方面是突出的、是优秀的, 甚至可成为某一方面的能人。
3. 发展有个性的班级
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根据本班实际, 制定班级计划、目标、制度。每一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点,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班级特点, 培养有个性的班级, 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他们的潜能,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优化班级环境, 创建班级管理的良性氛围
班级教育环境对学生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非、善恶、荣辱, 对他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以及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加强班级教育环境建设, 应注重加强教室文化建设
在布置教室时, 既要注意室内各种设施在颜色上的搭配, 注意学习园地、团活动等板报所反映的内容。室内颜色搭配得当, 会使教室呈现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的气氛, 显现一种和谐的美。
2. 加强班级教育环境建设, 要注重加强班级人际关系建设
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上, 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公道正派, 起表率作用, 带领班级干部、同学为了一个共同目标, 拧成一股绳, 形成强大的核心力量, 自然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3. 加强班级教育环境建设, 要树立良好的班风
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否形成正确的舆论, 树立良好的班风是衡量这个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开展有关道德问题的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等, 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 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狠抓习惯养成, 形成班级管理的最佳状态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可见, 习惯是一种养成, 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学时期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 克服坏习惯。怎么才能养成好的习惯呢?
1. 从小事做起, 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 素质高不高, 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 随时提醒自己。比如, 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 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 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 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儿“累”, 但用不了多久, 习惯了, 就会一辈子受益。
2. 开好头不开坏头
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 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 就要果断地开头, 不要拖, 不要等。比如, 打算背单词了, 好!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 好!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 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 甚至没有什么觉得不觉得, 到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 好习惯就养成了。相反, 坏事千万别开头。因为开了头就会对自己放纵了。
3. 咬牙坚持
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 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 千万不能松劲。事后, 你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 进而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 越来越不忍心放弃, 于是就成了好的习惯。
4. 不找借口
据说美国西点军校有一条规矩, 就是:不许找借口!这对于养成好习惯非常有帮助。人最容易原谅自己, 事情没做好, 想办法找一些原因, 让自己心安理得, 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软弱, 会让你偷懒, 会让你逃避, 结果你丧失了勇气。
四、重视制度建设,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才能形成合力, 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1. 改革班干部的产生方式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 我采取学生毛遂自荐的方法报名, 由学生作竞选演讲, 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 民主选举, 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也有利于学生干部以后走上社会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 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
2. 建立若干管理小组
根据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 在班里建立若干管理小组。班主任可以把班级日常工作分成学习、卫生、纪律等几部分, 每部分由一位班委主管。每天放学后, 主管的班委再向值周班长汇报。值周班长把各主管班委汇报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类, 并向班主任汇报。
3. 写好班务日记
为了每天全面了解当天班上的情况, 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 以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时效性, 我设计了班务日记, 每天由值周班干部记录, 当天下晚自习后交给我, 我看后签上名字和写出整改意见, 第二天早自习前, 值周班干部拿回去, 根据整改意见整改。班务日记内容包括:出勤及纪律情况、作业情况、劳动卫生情况、其他情况和整改意见。
五、利用网络博客, 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沟通
建立班级博客平台容易, 但如何管理和利用却十分关键。
1. 要求家长每天抽时间浏览班级博客
班级博客是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学生交流, 因此, 我第一步是发通知收回执让每位家长都确实知道有这个班级博客, 要求有条件上网的家长每天上去浏览, 了解其子女在学校的当天学习情况。
2. 每天更新博客内容
要吸引家长每天都上来浏览博客, 我们就要每天更新内容, 充实博客内容, 班主任每天对学生当天的表现进行点评, 表扬好人好事, 获得的各项荣誉或对违反校规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并回复家长与学生们的留言。
这些工作是非常烦琐的, 但我坚持把它当作一项班规长期地落实抓好, 充分利用好班干的作用,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并及时发现班级问题及时处理, 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难问题, 互相配合督促教育学生, 我们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有什么问题也可在网上交流沟通。
探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管理 篇11
一、小学管理者要勤动腿步入教室,善于走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用管理者的眼光去听课,透过课堂教学挖掘其背后潜藏的管理问题,从而为逐步改进学校管理提供第一手材料。作为小学管理者,要坚持听评课制度,比如,每周2人讲课,只要在校,管理者都要参与听课评课,除此之外,一有空就听随堂课。实践表明,坚持听课的好处很多。管理者通过听课,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只有在课堂上,管理者才能更清楚地看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哪些教师适合哪些科目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哪些年级的教学,哪些教师适合负责哪些兴趣小组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根据教师的特点知人善任调整工作岗位,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当前我们提倡打造高效课堂,小学学校管理者必须坚持用主要的精力和时间去听课,实现对课程改革的前沿领导。
二、小学管理者要勤动脑学习,善于研究业务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在教学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而要做一名好的小学管理者必须要勤动脑、勤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1.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者对学校的管理,首先应是教学的管理。管理者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管理者不熟悉业务,即使坚持听课,又能听出什么呢?能够完成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吗?只有熟知业务的管理者才能取得对教学的指挥权和发言权。因此,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品位,才能提高自己在广大师生内心深处的地位。因此,小学管理者要不断动脑、不断充电加强学习,多学习新的管理理论,也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等方面的新知识,在分析本校特点的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带头参加校本教研,带动教风的好转
学校的校本教研怎么搞?管理者带头是关键。管理者带好头,亲自动手搞教研,就会带动学校整体教风的好转。当教师们还在为教研如何才能入门而大伤脑筋时,作为管理者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和指导教师们如何就一个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那么,教师们自然会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从而便会慢慢尝试,静下心来搞自己喜欢的小课题研究,进而逐步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根本好转。至此,学校的教学管理自然会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三、要勤动口沟通,善于关注教师成长
学校的管理,应有节有度,应以制度和情感来管理。新课程理念下要勤动口勤沟通,善于关注教师,才能把教师的能力发展到最佳水平,才能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1.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
管理者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学校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例如我们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关于能力的恒定,走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结合了全校老教师数量多的特点,把通讯报道一项变为只物质奖励不加量化分数,顺应了全体教师的心愿,老教师不会网上操作,打字慢确实是个缺陷,若把这一项加进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显得不公平。
2.在教师的心灵上去运作管理,真正体现以人為本
在教学管理中,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要放心自己的教师。要让教师们大胆地去研究,去实践课改。例如主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少做作业多理解领悟,这一点上我们很肯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去为他搞课改实践提供有利的环境。
四、要勤动眼观察、立足于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最使人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人生的力量,孩子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从这种习惯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动眼观察,适时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坐姿不正确,适时开展书写习惯的培养和坐姿的矫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书写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模范班的评选,按年级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评选,这样既调动了全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解决了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强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的相互矛盾,实现了机会平等的公平,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五、结语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 篇12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界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新一代的小学生的入学, 给从事小学教育管理者们带来了新一轮冲击, 这些小学生都是成长在我国社会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 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注重科学发展观, 要与实际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1 目前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缺陷
1.1 过分重视智商, 忽视素质教育
虽然国家在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部分小学表面上响应国家政策,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改变了教学内容, 没有改变教育管理模式。社会各界的评价观念中, 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评价老师, 如何老师规划处新的教学方式, 学习成绩上不去, 将面对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受这种条件的约束, 使得敢于创新的老师无法施展拳脚, 这将影响老师的积极性, 只能按传统方式教学, 注重智商教育。
1.2 教学管理理念陈旧, 满足不了与时俱进可持续性发展
教育管理观念对学校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起着行为指作用导的, 好的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1]。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 但有很多小学并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而是盲目借鉴和使用传统陈旧的教育管理方式, 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对现代老师和新一代学生的管理方式陈旧而单一, 忽视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另外, 在改革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障碍, 导致很多改革工作存在流产。
1.3 教学资源缺乏
教育硬件设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由于资源的限制, 部分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 教学设施老化问题也非常突出。教学器材缺乏、老化, 导致德、智、体、美发展不平衡, 甚至在某些农村小学, 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无法开展[2]。
1.4 教育管理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来临, 教育事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这就对各个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求逐步增加。而目前, 我国大多数小学教育管理者拥有的高学位、高素质的人才屈指可数, 但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少, 导致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 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 存在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特别体现在中西部不怎么发达的地区, 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混合在一起, 这样严重遏制了管理层职工的主动意识。
2 基于新课程改下小学教育管理措施
2.1 加强素质教育, 力争全面发展
作为初级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素质教育职能, 注重学生的能力、德育方面的教育培养, 正确引导人生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通过学习教育使得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处事、学会锻炼身体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 要建立必要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正确引导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从培养结果转移到重视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和性格实施个性化教学。多鼓励教育管理者改革新课程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2.2 转变陈旧观念, 树立新课程改革意识
要改善小学教育管理, 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 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育管理理念, 把新课程改革积极融入教育管理之中, 将自由民主化的理念引入教育管理领域, 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 建立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机制, 要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教学主动性和创新性, 施行责任负责制, 做到权责统一, 权责分明。最后, 要加强教育管理团队建设, 提升管理品牌效应。团队建设有利于集中各自的优势, 是效率最大化。
2.3 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育管理的障碍。而传统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是通学生的各种考试成绩, 考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学习态度的考核。新建的教育评价体系贯穿了整个教学活动, 主要是看教育工作者能否引导学生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使学生树立自主管理观念, 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学习。从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科学手段, 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效果和职业能力。
2.4 建立教育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 可以改变现有的终生制问题, 可以采用合同制, 打破“铁饭碗”, 让教师产生危机意识, 这样才能迫使教育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岗位进行责任制, 公布岗位职责、岗位要求, 进行公开招聘和择优聘任的方式, 为学校留住优秀教学人才和教育管理者。同时在工资待遇上也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 建立有差别的绩效的工资待遇, 使职工的待遇与个人工作业绩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教育, 才能使教育管理有新的突破。
2.5 注重个性发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程改革下, 小学教学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使小学教学的老师, 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性发展,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 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升他们的说教育水平。
总之, 随着近来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学校教育管理者已经充分意识到, 小学教育管理问题不但是社会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 只有从现在的小学生教育开始抓起, 要运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 才能使现代的小学教育跟上改革的步伐, 才能保证小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0:67.
[2]张佰富.浅谈目前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4, 02:159-160
【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程下的语文备课论文08-09
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08-19
新课程下的体育游戏论文06-25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论文07-20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论文08-23
新课程下学校管理06-25
学校体育课新课程08-28
新课程下的新评价09-20
芝芳学校新课程实施自查报告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