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2025-01-20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共12篇)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1

新课程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因此, 课改以后, 体育与健康课程一直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价值,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所独有的、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增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体格健壮, 是运动技能发展的基础, 是劳动、生活的基础, 是智力的、非智力的情感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健康的身体, 生命的质量就要打折, 人的社会化进程就要受阻。尤其是青少年, 只有身体强壮, 才能精力充沛,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更好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对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 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的变化。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锻炼, 能促进身体长高、肌肉发达、加速新陈代谢、消耗脂肪, 使身体形态更健美。例如, 教材安排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都可以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心肺耐力、肌肉耐力、肌肉力量、骨骼发育及身体的柔韧性等, 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和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使体能得以增强。

2. 学生在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方面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 学生不但能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增强保健的意识, 同时还能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可以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仅影响、改变着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及体能, 还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感受和情绪, 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 在平等、友爱、竞争、合作、互助的运动情境下, 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师与生和生与生的交流, 学生会感受到友情、激励、赞扬、批评等, 并会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对抗的紧张、冒险的刺激、激励的振奋等, 而这些体验可以使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环境, 乐观地面对现实, 自信地对待人生, 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还能培养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 在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 学生会体验到进步与成功, 感受到合作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 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形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可以提高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适应能力差的人, 常常会因为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而产生烦恼, 出现多疑、焦虑、压抑、暴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人的免疫力, 从而有损于健康。而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和场所。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使青少年认识和体会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如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核心人物与协助人物的关系等。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使青少年学会自觉遵守大家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和行为规范, 明白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参加体育活动, 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习惯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生活, 根据社会规范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参加体育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多种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意识, 如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 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可以使青少年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长期以来, 存在着这样一种对体育的认识, 似乎体育就是运动, 没有什么知识学习的问题, 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其实,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人们把知识分为事实知识、技能性知识、原理和规律知识、始源性知识, 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技能性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有两个特点: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主要是一种技能性、操作性的知识, 它不同于其他课程中以认知、理解为特征的知识;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知识学习, 包括认知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的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 它主要是通过运动实践来获得而不是通过读书来获得。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学生可获得多种知识和技能。例如, 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观念;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身体锻炼的科学方法;安全运动的知识和能力;欣赏运动美的能力;与运动相关的野外生存能力;获得终身体育锻炼必需的运动技能;运用体育与健康的信息、资源、产品等为体育服务的能力等。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同以往的体育课程相比有其突出的优点。它改变了以往单纯追求运动技术的学科体系, 而是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来组织教学。它在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同时, 更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更注重发展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2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游戏等多种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

[?P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84-01

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与兴趣爱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尽量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

一、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体育教学

在我国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部分体育器材稀缺,造成一些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农村中学对于体育器材的管理不严格,学生不注重对体育器材的保护,造成学校的体育器材受到严重的损坏或直接丢失,影响相关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针对教学器材稀缺的问题,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农村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学习一些新、难动作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挂图等教学设备进行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农村中学缺乏教学设备,无法借助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在口头教学中,需要组织好语言,选择准确的词汇,表达某一动作,在口头表达动作的同时,尽量让语言生动有趣,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口语。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演示起跑的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做好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动作,在说出“各就各位”口号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如“绷紧的弹簧”,让学生体悟该动作的要领。在使用这类比喻时,更易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并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

二、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使用游戏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例如,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常采用“穿隧道”游戏,“穿隧道”游戏需要将学生分为几队,每队学生为两人,两队学生面对面站立,并搭住对方的手,然后教师发令,让学生一对一对穿过隧道。这类游戏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将脚伸到“隧道”内,影响其他学生通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在游戏前给学生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从而让游戏更好地进行。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开展“萝卜蹲”游戏,通过让学生配合,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协作。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促使学生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生活习惯。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相应的篮球技巧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挑选出篮球技巧相对娴熟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配合小组成员进行篮球技巧的训练。教师在一旁巡视,在适当的时机给全体学生做一次动作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篮球技巧。又如,教师在加速跑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五十米的加速跑比赛。对加速跑总时间较短的小组,教师给予其奖励,而对于对加速跑总时间较长的小组,教师再对学生讲解加速跑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跑。在慢跑教学中,学生会感觉较为无聊,对教学活动无心参与。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抱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边喊口令边做徒手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将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语言、游戏等技巧与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课改理念;角色转变;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任务。

第一,教给学生必需的体育知识,指需要掌握的某些体育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史知识及一定的体育保健学知识等。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这其中包括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健身方法的运用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当前的体育教学呈现的并不是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课堂环境,还是一种封闭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了更好的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不防将改变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 教师要具有新课改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上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往往是教师说了算,缺少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学只是教师的课堂控制盒和个人的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唱独角性的过程,学生成了“观众”和“配角”,课堂成了忽视学生存在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是组织者、促进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程度水平和互动方式、成效。新课改的活动化和探索性,使体育教学的重点由“教”的过程变化为“学”的过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在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模仿进行教学训练、教学练习。学生完全在教师的操控下,处于被动的接受技能学习,这种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不能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而新课程更加强调的是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恰恰师生的交往互动要求教师以真正平等和谐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会使课堂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

三、适量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具有上进性强、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适量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信心和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平衡竞争对手,合理安排分组教学。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比赛项目,例如在田径教学中,灵敏性好、起动快的学生跑100米、200米;耐力好的学生跑800米、1500米;爆发力好、有力量的学生参加投掷项目;弹跳力强的参加跳跃项目。这样就使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兴趣,在竞赛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调动了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享受成功喜悦的之后,更努力的在学习中掌握技能知识,提高自身的本领,此外也促进了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彩,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发挥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

体育游戏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巨大潜力,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堂,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游戏,并培养学生通过游戏方式了解自我能力;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不断提高身体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开发智力和创造力;不断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律、自强、顽强的个性品质,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进取心;发挥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体育课不能成为单一的游戏课,而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选择体育游戏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实施。在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的内容应易接受、多样化。选择游戏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还应考虑到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并对其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在进行体育游戏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注意参加游戏的人数,场地器材的设备和游戏时间的长短等情况,组织方法要尽可能简便,做到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效果。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4

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他文化课一样, 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 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体育运动手段、方法, 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 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 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 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 发展学生个性, 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 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 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基本途径相互配合, 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的任务,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 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 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 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 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 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 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有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 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 首先, 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标准, 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方法。

二、体育课教学应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 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养成锻炼的习惯, 这样, 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 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因此, 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十分重要。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 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 而且, 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 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 而且, 应课内外结合, 校内校外配合, 共同来实现。

三、改革教学方法, 落实“三基”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除了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 还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 加强“三基”教学, 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 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 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 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 (基础知识) , 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

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

教学重点:单脚踏跳, 准确有力。

练习层次安排: (1) 原地单脚向上跳, 双脚落垫。 (2) 上一步单脚踏跳, 双脚落垫。 (3) 上三步单脚踏跳, 双脚落垫。 (4) 助跑5~7步单脚踏跳, 双脚落垫。 (5) 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 (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 。

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 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 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加强了“三基”教学, 又有利于达到课时教学目标。

另外, 还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组织体育游戏。做法是先对主教材进行讲解、示范、练习, 在此基础上将其融入游戏中进一步复习巩固。例如教学《投沙包》, 经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多次练习后, 把其融入游戏“帮助农民伯伯赶谷雀”中, 重点训练投掷动作规范、投点准确。通过反复练习, 使学生掌握投掷要领, 落实“三基”要求。

四、有机渗透德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既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又要突出学科特点。围绕这一课题, 我们对渗透的方法、途径、步骤、形式、原则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总结出体育课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五项内容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意志品质、心理素质) ;九种方法 (发红旗、奖红花、戴金牌、赠奖杯、列队赞美、鼓掌祝贺、课中夸奖、课尾表扬、加油欢呼) ;六条途径 (教师表彰、学生演示、队列练习、游戏比赛、教师评讲、课尾小结) ;三个步骤 (课始提出品德行为要求、课中表扬鼓励、课尾总结称赞) ;三种形式 (有声无形、有形无声、有声有形) ;四点原则 (一致性、渗透性、实效性、适度性) 。这样, 就扎实有效地加强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5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反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指导思想,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水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该上什么?怎么上?作为一线教师,我很困惑。通过学习耿培新老师的《疑难问题解析与教学建议》以后,使我对以上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是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改变了过去的目标过多,一节课难以实现的情况,以前的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目标表述以不规范。其次,是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受应试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不受重视,有的运动项目不敢教学,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篇6

关键词:教育理念;学习兴趣;德育

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依据新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展以“健康第一”“快乐学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不仅要发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职能,更要发挥体育教育的功效。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学生成长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新的理念可以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核心。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道德三方面,而身体健康是一个人开展生活、学习、工作的基本保障。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让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将体育教学落到实处,将具体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坚持“快乐体育”的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冯德全说:快乐不仅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是人生幸福的主要目标,还是成才和成功的主要动力。快乐学习往往能事半功倍,体育教学应该贯彻快乐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在快乐的环境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1.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良好的情绪对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责任心和积极的情绪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课程学习,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一次因为教师身体不舒服,看到学生对篮球的练习不到位,就发火了,学生当时可能由于畏惧心理,看起来都很认真,可到了一次测验时,别的项目学生都做得很好,就那节课的篮球技巧掌握不到位,通过反思和学生沟通,学生反映那节课只知道老师很生气,其他都没有记住。从此,我们明白了不良情绪对学生影响有多大。

2.良好的情景让学生乐学

教学应当在一定的情景下开展,让学生不直接接受生硬的知识,而是要通过有趣的形式呈现知识,让学生在环境中体会知识。

例如,在课堂上一开始我们应该开展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融入知识的学习。现代体育教学更加灵活,教材设置了很多可以结合地方体育项目的课程,为此,我们可以将一些地方新的体育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激发情趣,积极参与,让学生“活”“乐”学。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改变以往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求真、创新的品质。新课程教育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的主题意识得到发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设定注重学生发展的目标,灵活引用教材,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

四、坚持“终身体育”的理念,培养学生习惯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更多地投入生产和劳动中,越来越多的人群被解放出来,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也在降低,尤其是现在城市人的生活更具现代性,长期地参与体育活动,或者爱上一门体育运动对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学生作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形成终身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终身体育就是一人一生不断地开展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形成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例如,我教育学生一定自己要一项自己爱好的运动,让学生自觉锻炼并可以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的一项考核,并且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运动变成一种习惯,哪怕是最简单的跑步、篮球等。

五、坚持“体育教育”的理念,实现育德育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提出由“体育教学”向“体育教育”的转变。一字之差体现出了巨大的差别。体现出了体育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品质,交给作者做人的道理,即实现德育的渗透。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让我们开展德育教育,如在體育教学中最常练习的就是站队的练习,这个看似平常的教学过程,如果教师利用好了可以锻炼学生的纪律性、行动性及团队精神;在篮球竞赛中通过比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让班级凝聚力更强,又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

总之,新课程下的初中体育需要用新的理念去武装,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并同时开展德育教育,实现育德育人。

参考文献:

赵立柱.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学周刊, 2012(23).

作者简介:徐能飞,男,1982年2月出生,本科学历,就职于浙江省临海市学海中学,研究方向:初中体育教育教学。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篇7

一、敢于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开拓体育课堂教育新天地

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 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 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 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 缺乏自主学练的空间。因此, 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新课程指出,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 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 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中, 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

二、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下,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 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 就要更新教学观念, 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 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 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使他们培养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 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公平地对待学生, 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 相信他们的潜力, 切实帮助他们, 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良师益友。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现代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 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 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主体的需要, 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传统的教育已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大潮,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创造真正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同时,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不断探索, 追求自己的高层次。课堂上, 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让学生在自学自练中及时获得多边的反馈信息, 寻找和改进自我的学习方法。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过去,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学生跟着教师转, 教师跟着教材转, 教师教得无兴趣, 学生学得无乐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 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再如,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 解放思想, 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 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 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去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 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 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 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能力, 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 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兴趣教学 篇8

一、体育教学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否对体育有兴趣,必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因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动机,不管什么人,凡是能使他感兴趣的事,他都会想方设法地了解,这是一种不需要外界压力而产生的自觉行动。比如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运动欲望,渴求掌握更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不仅使自己个性和意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很乐意在运动中实现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除此以外,更为突出的是上课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刻苦地钻研技术,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形成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积极态度。学生处在这种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才能调动起积极的心理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反之,一个对体育毫无兴趣的学生,则表现为另一种态度:无论是什么项目都无法引起兴趣,始终是一种冷漠的态度,更谈不上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锻炼。在这种被动的状态学习,动力定型就很迟缓。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可能的。因为兴趣是事业成就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发明家无一不对自己的事业充满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也是获得成功的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学习兴趣程度的深浅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兴趣培养

1.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和自身价值。

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完全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自己。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授课,可以消除体育课的枯燥乏味,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更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此,我确定了激发引导兴趣—学习运动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形成体育价值观这一知识与技能全方位融合的心理教学过程。当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就转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从动作由易到难的示范模仿,到学生整体自主地接受,结合富有亲切感的生活情景类游戏和比赛性练习,使学生情绪更加高涨,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例如:学习复杂或较难动作时,我有意识地利用动画或多媒体进行启发性辅助教学,用音乐渲染、动作表演附加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增加动作的直观性,使动作简单化,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对跑类内容我采用定时跑、定量跑、定时定量跑相结合或走跑等形式,或采用迎面接力跑、十字传递、追逐跑比赛,抑或结合一些奔跑类小游戏(蛇形跑、交替跑等),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自觉地在比赛中边动边学边领悟要点。当学生的运动技能达到了预定水平后,再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化和放松练习,用4—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交流,互相纠错和总结,共同体验和感受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身体疲劳与心理快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性别、体型和认知等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在不同的练习阶段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过程。对学生来说,营造友好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改变他们紧张压抑的情绪,容易高度集中注意力,树立起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情感交流信息畅通,就容易产生共鸣效应,在这种松而不懈的气氛中,学生情绪高昂并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示范,积极主动练习,技术要领掌握效果较佳,动作准确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很高。相反,学生通常会紧张拘谨,注意力分散,不愿意接受教师的示范指导,甚至不能充分发挥自我表现能力动地参与练习,也就谈不上课堂效果。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课前及时调整好情绪,课上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课中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仪表、行为;要善于根据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开展多层次教学,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师生之间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情感交流,就可以使学生在情感的碰撞中不断掀起教学高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优化体育器材设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场地、器材、教学手法安排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常会使学生乐此不疲,意犹未尽。因此,课上充分合理利用场地、器材,选配适当的音乐或舞蹈,运用无意注意的心理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点。只有教师不断地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同时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技术水平,探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吸引学生在体验性活动中不断提升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提高体育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体育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在教学形式上采用集体参与竞争的方式,如成立校运动队、或者举办中小型运动会,都能更直观、更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起到直接的、显著的作用。

总之,实行兴趣教学,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他们自主地学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地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得到增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 篇9

(一) 做参与者, 用自身的情绪直接感染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 老师肯定是崇高的、神圣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小学阶段, 学生更容易受到情景暗示, 被老师的个人情绪感染。例如, 在《三只小猪》教学活动过程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主题式教学的情境设置中, 设置“大灰狼来了”的情境。教师扮演猪妈妈, 学生扮演猪宝宝。教师通过问题“一只大灰狼悄悄地从树林里钻了出来, 小猪们该怎么办”进行引导, 一句“大灰狼来了!, 突然转变自己扮演的角色, 由猪妈妈变成了大灰狼, 立即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四处奔逃。然后伴随一句欢快的语调:“大灰狼逃走了!”迅速完成大灰狼到猪妈妈的角色转变, 吸引学生向自己靠拢。在这个过程中, 能够使学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 提高快速起跑的反应能力。此时, 教师在学生眼里应该是他们的玩伴。教师的直接参与、情绪的变化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精神饱满、态度积极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他的学生必然也是充满朝气、活力充沛的。如果要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热情地投入, 那么带领体育活动的教师必定要更积极、更热情地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只有教师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强烈感情, 才能把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 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感情。

(二) 做观察者, 时刻捕捉学生的信息

观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掌握观察学生的基本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由于体育活动的空间比较大, 学生会不断变化活动的位置和状态, 体育教师就必须具备比普通教师更加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活动过程中捕捉到学生言行举止的变化, 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事故。如在进行单双跳教学活动过程中, 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观察。采取固定位置的简单做法将无法满足全体学生共同练习,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只有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即时分析,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一些活动器械, 如绳子、铁环等, 通过不断调整位置来加强练习, 并逐步提高练习难度, 做到活动指导有的放矢。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 由于学生的体质差异, 每个学生的身体适应能力、活动量大小、技术动作掌握都是不相同的。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仔细观察、关注学生, 根据观察的细节, 针对不同的学生体质、不同的教学要求, 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

(三) 做引导者, 突破传统的指挥官概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一个指挥者、主导者和仲裁者, 而应当是以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然是在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发言权、自主权, 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完全释放学生个性潜能。还是在《三只小猪》教学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利用垫子合作搭造房子, 教师积极融入到学生队伍中, 和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我们要盖怎样的房子?房子怎么盖?给它取个怎样的漂亮名字”等问题提示学生, 引导学生造出自己满意的房子。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碰到一些意外状况, 这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年龄小, 理解事物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 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共同参与者去不断提示、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终根据课程要求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要把自己转化为与学生并肩的探究者, 不断引导、启发, 促使学生养成准确理解与正确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进程, 达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最终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科学理念。

(四) 做赏识者, 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赏识, 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 就是学会爱。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在现代教育中, 教师应该重视赏识孩子。作为真诚赏识学生的教师, 要做到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态度的转变、关注学生观念的确立。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活动比赛竞技性强、参与学生多的特点来突出赏识的重要性。在比赛学习过程中, 如有学生表现良好或有明显进步, 教师应当及时进行褒奖。学生会非常重视老师的赏识, 哪怕只要老师对学生获取的小小成绩给予一张笑脸, 学生也会兴高采烈。这样, 可以使得褒奖的学生自信心增加, 而其他学生也会为了受到褒奖而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 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赏识者。

教师不但要做学生的赏识者, 还要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做出一个自我评价。学生的想象力丰富, 创意性巨大。在取得比赛胜利时, 可让学生介绍取得胜利时采取的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赏识的机会, 同时也让其他的学生掌握更多好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自我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懂得赏识他人, 学生因为年龄、认知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使他们无法完整、全面、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互赏识, 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篇10

一、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具有健康的体魄是所有青少年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能够体现我们龙的传人最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理念, 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工作。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和技能等方面的传授和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忽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果只考虑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训练来进行体育活动, 结果只能是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机能, 对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 将来步入社会很可能会遭遇各种困难, 进而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认同《课程标准》对健康的定义和内容的规定, 并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对健康加以理解, 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理念。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结合教材特点, 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情景氛围、学习场景、器材布置等学习环境的设置。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送“鸡毛信”的学习情境。将垫子铺在地上当做“草地”, 架起栏架制作成“钢丝网”, 将两条绳子摆设成“小河”的形状, 使用实心球代替“地雷”, 以上情境设置完毕后, 要求学生利用跑钻、爬、跨、绕等动作通过一系列障碍, 将信送达目的地。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在练习中表现得积极主动,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严格服从教师的安排, 学生的学习目标、基本要求和行动都被进行了统一的规定, 这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很大限制。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科学地处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来进行, 师生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缩短彼此的距离,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在各种体育活动的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 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初二蹲踞式跳远考核的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先讲解考核办法和进行一次示范演示, 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测, 并分组开展考核。整个过程全部通过学生自己来完成, 既实现了对学生的跳远能力的考核, 又增长了学生裁判方面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高度重视教态调整

教师的教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和精神状态,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糟糕的面部表情能够给学生带来紧张、焦虑, 甚至引起精神压抑感, 根本无法要求学生做到专心致志地开展学习活动。体育课大部分在操场进行, 在这种开阔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可亲的态度、极富活力的肢体语言, 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各种动作。即便是一些有难度的动作, 学生也会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研究, 最终掌握这些动作。

3. 勇于接受学生质疑

体育教学由于其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教师在讲授某项知识的时候, 可能会碰到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就已经对该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 导致教师就失去了先知先觉这个角色的优势。此时, 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互相学习、切磋、启发和激励, 把教学课堂变成师生平等互动的平台。体育课要注意让学生来掌握大部分的时间, 以进行自主练习和各种技术动作的探究, 解放学生的思维, 形成新的见解和建议。教师有时候会碰到学生对自己的指导提出疑问, 这时需要教师放下架子,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注意保护学生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满足学生需求, 鼓励学生创新

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他们尤其喜欢体育课, 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但他们自身同样存在的自控能力和约束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要特别关注那些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 加强对他们的正确辅导。很多学生都希望能从体育课上接触更多新的内容, 每堂课都能够有新的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形式上, 都要以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获得新知识为目标。通过新颖的内容安排, 多变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而又极具创意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实际情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同的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基础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决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心理特点、知识水平以及身体素质有详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适当地加强教学难度,以求能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而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老师可以在基本的训练标准上,适当地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的体育教学,通常都是老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以老师的口头阐述与简单的示范为主,而这种简单、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沉闷的不良情绪,因此,为了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初中体育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精心的设计,这样通过利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导,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第二,民主教学氛围的营造。民主、宽松教学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还能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综合素质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初中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尹东焱.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3(6).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篇1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创新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 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这一要求下, 给高中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挑战, 高中是一个学习比较紧张的阶段, 学生面临着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很多学校都只顾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理论知识的提升, 往往忽略了体育课的重要性, 再加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落后, 体育课渐渐成了高中课程中最无用的一门课, 在新课程标准下, 高中体育必须进行创新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为学习提供一个好的精神面貌和精力以及强壮的身体。

1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1.1教育观念落后

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之下, 我国教育开始改革, 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根深蒂固[1]。目前, 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仍以老师教学体育运动为主, 体育课程还只是停留在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技能的学习之中, 传统的体育教学课堂的重点在于老师教和学生的学习, 往往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下的教育模式只是看见了眼前的利益, 而没有看见长远的利益, 没有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1.2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下, 体育教学的方法也非常单一。教学方法是体育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所倚助的手段, 是老师传授知识、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的途径。现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传艺式教学, 老师的主导地位被充分发挥, 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完全被忽略,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完全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 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也不高。

1 . 3忽视学生体育情感教育的培养

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运动技巧的教学,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忽视了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缺乏浓厚的体育课堂的氛围和兴趣, 学生很难迅速地捕捉老师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掌握运动的技巧。高中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 面临着来自家长、学习和学校、老师等等各方面的压力, 再加上错误观念的指导, 使他们都不重视体育课, 这样就逐渐使他们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2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要求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推行, 我国的教育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一样置身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再满足于当前教育的要求和需要, 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在其课程结构中增加了一些供学生选修的内容, 这就直接使体育课程变得多样化, 丰富了教学内容,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内容, 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打破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模式, 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 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 在体育课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

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创新教学策略

3 .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要想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体育课不重视的固定观念, 使高中教育不再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 打破注重文化课培养的传统教育理念, 在新的教育标准的推行下, 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活动中, 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 . 2创建新型体育课

在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高中体育课堂仍处于很呆板落后的状态,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 体育课堂的改革必须与新课程理念以及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改进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一定要对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十分清楚, 然后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新理念对现有的课堂模式进行调整。

在新课程理念下, 体育课堂可以变成多层次的教学, 促进普修与专修相结合, 促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等新科技手段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在学习铅球运动之前, 体育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教室里给学生对铅球运动进行初步的讲解, 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比较著名的运动员铅球比赛时的视频、以及图片, 在观看视频和图片的过程中体育老师要不断地给学生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铅球运动有一个初步地学习和了解, 并对基本动作做了基本的掌握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了学校的网络资源、减轻了自身教学的压力、为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便利, 更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体育课堂, 改变了以往传统体育教学的死板模式, 通过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极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使学生更加地积极主动地学习,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之后, 再回归到体育场上, 让学生通过刚才视频的观看进行自我练习, 体育老师在一旁观看时对学生的不规范的动作进行一一指导, 因材施教, 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种自我学习的状态之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

3 . 3培养学生体育情感

高中阶段的高中生, 正处于其情感的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中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着好奇, 并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 对生活也是充满着青春期应有的激情和活力[3]。以往陈旧的只注重文化课学习的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 必须打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重新提起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情感, 体育老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爱好与激情, 使教育活动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生活之中,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技能, 从而使学生在兴趣中增强自身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体育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老师的引导下, 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 比如铅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等体育活动,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组合成组进行练习,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 喜欢什么就去学习什么, 通过小组学习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下, 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远不能满足教育的要求和发展,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发挥其作用,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1) :49-50.

[2]徐家明.新课标下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才智, 2011 (10) :115.

上一篇:牦牛沙发革工艺下一篇:一流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