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2024-10-15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共10篇)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常常看到一些企业本来经营的好好的, 忽然碰上一个心血来潮而又过分自信的决策者, 不知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好好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主业不做, 偏偏要去涉足其它的领域, 有了工业, 又想做商业;有了实业, 又想搞金融, 慢慢地行业越做越多, 业务越来越杂, 管理也越来越乱, 到头来变成了一个四不像。更有甚者, 今天刚吃蛇, 明天就想吞象, 盲目扩张, 最后一招失误, 就资不抵债。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因素分析

多元化经营, 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 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 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 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 开展多元化经营, 可以规避风险, 实现资源共享, 产生1+1>2的效果, 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 管理难度增加, 效率下降。那么, 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 也是企业制度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由于企业分处于不同的行业, 其外部环境千差万别。

改革开放之初, 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 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它领域, 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取得了成功。殊不知, 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 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 市场空间很大。其次, 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能力为核心, 市场竞争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 行业壁垒尚未形成, 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

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按发展经济学观点,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 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也要有所选择。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 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 这是由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

3、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谈企业的多元化经营, 一定要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而有些企业则是昙花一现呢?关键就是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国外优秀的企业, 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再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成功的海尔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脉络是:首先坚持七年的冰箱专业化经营, 在管理、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在行业占领领头羊位置。92年开始, 根据相关程度逐步从高度相关行业开始进入, 然后向中度相关、无关行业展开。首先进入核心技术 (制冷技术) 同一、市场销售渠道同一、用户类型同一的冰柜和空调行业, 逐步向家电与知识产业进军。

三、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对比分析

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都是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手段, 只有正确了解专业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特点, 才能促使企业正确地选择其发展道路。

1、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一是规模经济的实现。专业化经营的核心要求就是将企业的资源优势集中投放到某一产业或产品领域, 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经济, 满足顾客需求。二是核心竞争力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任何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形成、强化和持续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都孜孜以求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 专攻一点, 不断创新, 永远走在其所在领域的前列, 并且提高该领域的进入门槛, 有效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

(2) 专业化经营的弊端。一是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 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 因此, 容易形成对某一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 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 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三是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另外, 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 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因此, 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2、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弊端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一是分散风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 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 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 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二是资源利用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可以产生内部化效应和协同效应, 企业能够更广泛地整合自身的研究能力、生产能力、经营能力以及信誉等要素, 有效地利用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最大限度地开拓市场, 提高竞争力。

(2) 多元化经营的弊端。一是规模经济的丧失。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对于那些规模经济效果不明显的行业 (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 , 如简单的加工业, 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但是, 对另一些行业规模经济效果明显的行业则不同, 风险减小的获得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 主要是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产业的发展, 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 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经营管理费用的增加。多元化经营要求企业管理者选择良好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以确保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各项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实际上由于“x非效率”规律的作用, 企业越是多元化, 其机构设置就会越庞大, 业务部门同决策部门以及业务部门之间, 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问题就会越突出。

四、结语

在实业投资领域, 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专业化经营, 尤其是WTO设立并运行后, 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在寻求自身的比较优势, 而不是面面俱到。人们对于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认识有时就像对时装的看法一样, 今日时髦这样, 明日时髦那样。企业的经营领域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也很难有孰好孰坏之分, 而且见仁见智, 并无一定之规, 以至于一个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往往也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不停地转换。

摘要:据有关研究表明:从投资心理和资产的运作方面分析, 人们倾向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经营的领域要多元化、产品要多元化、资产的分布要多元化……似乎只有多元化才能使企业增加收益、减少风险, 否则企业就会失去其它赢利的机会, 就会增加风险。

关键词:专业化,多元化,经营,效益,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大亮, 王希希.企业经营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美]大卫·凯琴, 艾伦·伊斯.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张发松.品牌秒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4]威廉·大内.Z理论[M].北京: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2

一、《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理念

1.素质教育理念。受制于“应试教育”、单一课堂讲授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理论学习构架与市场对接严重失衡,鉴于此,《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应突出素质教育之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念,以及多元化手段的应用,以保证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2.能力培养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21世纪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当代教育需要学生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针对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高应用性和高实践性的特点,《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架构需要面对市场现状和需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束缚,需要从多重视角切入,注重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学生能力本位的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能力培养。

3.专业培养理念。构建双元制教学模式,即校企合作。教学理念预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术业有专攻,因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作为成人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也应注重专业属性和技术含量的把握,在理念指导下,保证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培养方向,注重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打造。

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指标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应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本位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辅助、以实习指导为前提,积极努力构建课程教学的系统化结构和全方位指标体系。

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理论结构的设计涉及基本概况和分层论述,在传统模式的讲解和引导过程中,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结构的把握不准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传播中出现的教与学不能有效沟通。成人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受制于传统的模式,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于多种技术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的理论基础,在整体上把握旅行社行业业态及基本运行状况,充分了解和认知行业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高应用性和高实践性的特点,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实践操作。现阶段高等院校成人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象十分普遍。据笔者3月对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地调研43所高等院校,仅有26.4%的学校设置了实践操作环节。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双元制教学模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知行业需要和行业从业的基本条件,对于旅行社的生存条件和发展要素作出明确的判断,以此作为刺激要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校企合作过程中,使得学生获得第一手材料以满足感官刺激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理解理论结构中,对于实践部分的考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极为不佳,统计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流失的比例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超过了54%的毕业生会从企业中流失。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质疑。12月,部分参加在哈尔滨会展中心召开的应届毕业生大型综合招聘会的企业拒绝接收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控制能力和自制力出现了问题。这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强化。 面对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旅行社业对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会普遍提高,在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对于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认知,以明确学生的自我定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手段、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其他环境要素,如制度环境、专业建设等。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

4.培养学生的共处能力。当前,学生群体的职业道德弱化、工作态度不积极以及共生共存能力缺失,导致学生群体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能力总体水平偏低。这严重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平衡。

与企业需要对接,要求学生学会共处。共处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乃至所有高校毕业生都要强化的能力环节。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与传播理论知识相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共处能力作为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在教学模式改革和深化中得到体现。

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策略

解决指标体系中提出的若干问题的重要步骤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深化多元化教学模式。

1.多元化教学手段。应借助多媒体、课堂案例、实验室、校企合作实习、网络等教学手段,推进《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深化和教学环节立体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包括视频、声音、图片等直观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课堂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对于特殊情境情景中的事件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思考、争论、判断以及解决问题中,提升对于客观现实的认知和感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只是听众而无法参与的状况;通过实验室教学,模拟客观实际场景或设定实验室教学案例,在一个固化的`空间内具体地设计、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验基地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路,注重企业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学会与人共处,寻找适合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产学研系统结构的构架就得以有效的实现;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活动,是目前新型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固化的教室对于学生的限制,也摆脱了生硬的讲解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刺激学生形成独立的、主动的、发散的思维结构。

2.多元化的教学辅助材料。传统的教育模式,指定于一本或两本教材,单一的课程结构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受到限制,在创造能力培养上表现不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应该摆脱传统的约束,在教材指定后,科学合理地设置辅助材料,以前沿热点问题为依托在百家之言中进行选择。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外文参阅文献应该予以强化。从多个角度和层面选择辅助材料会使学生更为系统和科学地学习和理解《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的结构和内容。

3.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的效果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优化教师层次和结构,打造新型教学团队,对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3

【关键词】烟草;多元化;转型发展;经营

201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指出了思考、谋划“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三大课题,指明了要加强市场化取向改革,进一步优化多元化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通过推动多元化企业经营模式转变实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竞争实力与盈利水平。

一、烟草多元化产业经营发展与现状

伴随着烟草主业发展,烟草多元化经营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初,烟草行业起步探索多元化之路,为企业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安置富余人员创造了条件。但此时,多元化经营目标不明,责权利不清,产业领域杂乱不成体系,经营规模弱小没有竞争力,总体投资回报率极低,多元化陷入低水平、低效能、低收益困境。2000年前后,行业多元化产业进入大规模拓展时期,经营及投资领域涉及加工、商贸、农业等几十个行业,从省级、市级乃至县级都是多元化经营的主体,杂乱无章,多元化经营水平的低下、管理出现混乱,人才储备短缺、投资理念模糊、经营观念淡薄、多元化经营目标不明等诸多问题。2005年,烟草行业多元化进入清理整顿,整合优化阶段,为强化多元化企业的管理奠定了基础。截至2008年底,烟草行业多元化企业的数量由1600家减少到600家,全行业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基本完成不良资产的处置,基本完成列入清退计划的多元化企业退出的工作目标。多元化投资分散的情况明显改变,投资层级明显压缩,多元化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二、烟草多元化经营发展思考

在多元化发展目标上,笔者认为应做好五个转变:

一是要从依托主业发展向形成新的产业群转变。烟草行业多元化经营要为烟草工商企业优势发挥,充分利用企业综合资源,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和市场范围,从事与烟草主业相关或非相关的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服务,延伸和拓展相关产业链,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发现具有潜力的项目,形成新的产业群。

二是要从单纯分流人员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转变。多元化为企业解决主业富裕员工,安排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大多人员是从主业分离出来的富余人员,普遍学历低,技能单一,具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少,真正能够管理企业,创新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加大了第三产业市场拓展的管理,也增加了提升企业层次的难度。专业人才缺乏问题就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严重制约给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因此加快市场化再造,通过各种市场化“改良”的办法和途径逐步转型,规范管理,加快提升烟草多元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实力。

三是要多元化经营要从单纯商业经营向资本运作转变。单纯的商业经营因为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局限,单纯的商业经营往往很难实现资本增殖最大化的目标。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发挥资本优势,把多个企业、事业单位联在一起,强化对资本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发挥资本优势,实现生产经营从粗放型向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的集约型转变。

三、烟草多元化经营策略探索

从保证多元化企业长远发展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资产经营效益,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和市场范围,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选准多元化经营的项目,多元化经营就会大有起色。笔者认为烟草多元化经营策略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一是利用烟草行业垄断优势,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为了既能为烟草主业服务,又能降低投资风险,让多元化经营迈出良好的一步,如做大做精卷烟零售业务,扩大卷烟零售网点,提高多元化主营业务收入,拓展服务主业领域业务,如物业管理、物流运输、设施维修等,对主业上下业务流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国家产业政策优势,发展高优农业和绿色食品、医药加工业,结合地域上的有利因素,以经营当地的农特产品为主的种植,加工、贩运。

二是因地制宜,积极利用优势,扬长避短,选好项目;要克服小本经营、小打小闹的思想。利用存量资产资源和烟草资源优势,发展酒店旅游服务业。为了充分利用各地闲置房产和土地,和社会第三方共同投资或独资开发创办连锁酒店和泊车服务等,结合农业旅游,开展烟叶种植配套相关的农业旅游等。

参考文献:

[1]张维,罗喜祥.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2):39-40

[2]陈东魁,姚远等.烟草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目标与层次[j].中国烟草市场,2005(09):15-17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4

专业化与多元化是企业在经营战略上的两种不同选择, 是企业制定战略时候的一个重要决策点, 同时也是往常困扰企业决策者的一个问题。在国内, 多年来, 对该不该多元化、该不该专业化的问题一直在管理理论界被热炒, 有类似“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船小好掉头, 船大抗风浪”争论, 这都是针对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形象化的说法。

在管理学上, 专业化是指企业将所有的资源与能力集中于单一业务, 以求增长发展;多元化又称多角化、多样化, 多种经营, 是指企业增加新的产品或事业部, 向更广泛的业务领域拓展, 就定义来讲专业化与多元化似乎是两个相对独立或相互对立的经营战略。判断一个企业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并不是很直观的事情, 本人认为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一个公司是做的专业化、二元化还是多元化的业务, 区分就在一个“元”字上, 就是说看它做的是几个“元”, 如果业务被分配到了没有什么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结构里面, 那就是多元化经营。这个“元”既不是行业, 也不是产品的多寡, 而是业务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我们的俗话有一个说法很形象, 就是说“几摊业务”, 往往是一摊摊业务之间都是独立经营的, 虽然说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公司, 互相之间并不搭界, 这就表现出来了“多元化”的特征。

其实, 所谓的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是相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说的, 同样的业务, 对一个企业是专业化经营, 对另外一个企业就可能是多元化经营, 这和企业的规模、经营模式、管理手段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专业化和多元化都是相对而言的, 企业既可以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 也可以从多元化走向专业化。

世界上不同的企业在这两种模式的选择上都有成功的案例, 但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 专业化经营似乎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我国企业在这两种模式上的争议也非常多, 到底那一种模式更好, 见仁见智。本人认为, 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成功, 关键在于你能否掌握实现这种战略的能力。就好像是不同的人天生的核心特长也不同, 有的人左手灵活, 有的人右手更灵活, 而有的人左右两只手都一样灵活!到底哪一只手使用起来更灵活?这要取决于你具备使用哪只手的能力!战略也是一样!

一方面, 专业化经营的战略, 它对企业利用资源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深度上, 也就是要将所有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专注, 一心一意,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因为专业, 所以专注;因为专注, 所以更专业;因为专业, 所以更容易形成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选择专业化战略的理由。

另一方面,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同时使用两只手的能力。多元化战略还要分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两种。相关多元化又分为按照产业链向上下延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和向产品线左右延伸的横向一体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进行与主营业务没有太大关联性的行业或业务的战略。

无论采用哪种战略都有成功的企业, 但相对于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相关多元化战略的成功率要大得多。

以生产饲料起家, 拥有410亿元身家的刘永行, 在东方希望集团的扩张中, 选择了纵向的扩张方式, 即向上、下游打通产业链。近年来, 由于饲料业利润率下降, 刘永行一直在寻找第二主业。近年来, 东方希望集团开始大规模投资铝业, 构建从氧化铝生产、火力发电到电解铝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 东方希望集团也向饲料原料之一的赖氨酸产业拓展。还有其他企业也选择了纵向多元化战略, 台塑集团就是典型的案例, 王永庆因打通了塑胶和化纤行业的上、中、下游经营环节, 得以独步台湾。目前较为典型的混合型扩张案例中, 复星集团算是比较成功的。以制药起家的复星集团, 目前涉足了制药、房地产、钢铁、商业、金融等诸多领域。

二、企业专业化经营与多元化经营的优劣分析

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是企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求生存发展的手段, 只有了解专业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优劣, 才能促使企业正确地选择发展道路。

(一)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1. 专业化经营的优势。

(1) 节约资金。对于一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资金始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产生最大的利润是每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资金对于在某一市场细分中进行专业化经营来说, 会相对充裕。但如果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的话, 这些资金必将捉襟见肘, 并且难以在某一领域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选择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是一般企业现实而必然的选择。

(2) 能够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获取专业化优势的超额利润。专业化经营强调的是在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水平、差异化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达到专业化。这个专业化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专业化初期、专业化中期和专业化成熟期三个阶段。随着专业化的增强, 企业的竞争能力也会相应的增强, 等到了专业化成熟期后, 企业已经从生存危机的问题中解脱出来而开始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进入成熟期的企业, 其获取利润的能力会大幅度增强, 拥有专业化优势的企业会获取超额利润, 为企业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3) 专业化经营的企业会更认真的研究自己行业的发展前景, 明确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 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在中长期目标充分考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充分研究并促成企业规模和企业专业化水平的合理关系。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专业化经营的企业, 会面向国际市场, 踏踏实实的经营, 致力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着重将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 以谋求企业的国际地位。

2. 专业化经营的劣势。

(1) 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专业化企业生产产品的类型单一, 资源过于集中在某一产业, 因此, 容易形成对某—产业市场的高度依赖, 一旦该行业出现动荡或企业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减弱, 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2) 市场容量及技术的“瓶颈”问题。企业如果只发展单一产业难免会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也会造成企业的富余资源闲置。另外, 由于企业只针对特定产品进行研发, 而技术创新又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 因此, 企业很容易因为某个开发项目的失败而陷入资金和经营的双重困境中。

(二)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1. 多元化经营的优势。

(1) 充分整合利用企业内部力量的优势。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在这个企业或集团内, 可以充分整合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元化经营还可实现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 并且将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合约变成了内部合约。

(2) 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产业升级和产品的新老更替越来越快, 任何一个行业和一种产品都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实现多元化经营, 可以丰富企业的产品线, 将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销售, 避免由于单一产品过时或替代品的出现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企业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 能够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易产生波动的弱点, 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 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 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3) 追求利润优势。企业发展的目的在于追逐最大化的利润, 如果它的经营范围只局限于某个行业, 那么它的利润自然也就局限于该行业;与之相对应, 如果企业能够进入多个行业, 自然所取得的利润就来自多个行业, 且不说新进入的行业一般都是利润较为丰厚的行业, 就算某个行业出现了不景气的情况, 企业仍然可以从其它的行业中取得利润。

2. 多元化经营的劣势。

(1) 规模经济的丧失。多元化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规模经济的代价换取企业经营风险的减小。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和资金含量比较低, 如简单的加工业, 这种经营方略是值得的。但是, 对另一些高科技含量的行业则不同, 风险减小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规模经济丧失的损失, 特别是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竞争越来越集中到技术和资金上, 多元化经营使得企业在技术和资金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有的学者认为, 这一点是多元化经营的最大弊端。例如, 广东省的TCL公司上市时候其主营业务是十分突出的, 但后来走多元化经营战略。实际上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投入都不够, 这样做的后果是资产的大量浪费和市场的无序竞争。国外企业如IBM、西门子、飞利浦等商业巨头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2) 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有财务风险。有些企业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 不是分散风险, 而是自我扩大风险。如果能有限度地进行多元化经营, 不仅会减少资金筹措与配置的压力, 而且可以增加连带作用, 提高成功率, 使企业集团稳定持续发展。

(3) 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 这是因为这一行为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 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导致企业集团总部因管理负荷过重而导致的管理质量下降, 往往使无关联企业在兼并之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三、对企业选择经营战略的思考

笔者认为, 就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本身来说, 并没有优劣之分。国内的一些企业之所以在专业化或是多元化的道路上失败, 主要是没有选好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 本文提出企业选择经营战略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自身。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实力的客观评估, 在选择经营战略时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可能获得的利润, 而对企业选择战略后所面临的风险则考虑不周。往往是进入新行业或新领域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 一旦技术、资金或市场其任何—方面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引发企业的经营危机。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 这时企业往往又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因此, 企业要想不断发展, 首先就要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 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选择经营战略, 提高成功几率。

2.分析产业前景。任何产业发展都具有周期性。国内企业在经营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对将要进入的产业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搞清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应该采取迅速进入占领市场的策略, 而对已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则应该慎重考虑, 除非企业本身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能够在该产业中形成垄断地位, 否则不应贸然进入, 避免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3.避免主观因素干扰。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往往会受一些不正常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在选择经营战略时不是根据企业需求而选择, 而是根据经营者的个人喜好而选择。另外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在经营战略的选择上往往不能自主, 行政命令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些因素的出现无疑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成功发展, 就必须摆脱这些困扰, 一切应以企业的根本利益为重。

4.企业应变能力。由于市场的需求是变幻莫测的, 所以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必须对市场的变化有所反映, 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无论企业选择的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都并非是一劳永逸的, 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适当地转变经营策略以符合市场需求, 从而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

总之, 不论专业化经营或多元化经营, 只要适合企业的发展, 就是好的战略。切勿认为某种战略是万能药, 而陷入其中, 只有符合自身需要的, 才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哈佛商业评论译丛之企业成长战略.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国杰.西方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的源流、学派与比较.理论探讨, 1997 (9)

[3].[美]迈克尔·波特, 高登第, 李明轩编译.竞争论, 中信出版社, 2003

[4].康荣平, 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5].于唤洲, 李鹏鸽.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比较与选择, 理论探讨, 2005 (1)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5

当前,出版社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它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已成为出版企业领导者的心头之惑:如果说多元化是做大,专业化是做强,那么,是先做大后做强,还是先做强后做大,抑或既做大又做强?其实质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选择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值得当家人审慎思考。

影响选择专业化与

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因素

走专业化经营之路会加大出版社的经营风险,容易受到市场冲击,但出版企业可以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而选择多元化战略可使产品经营风险降低,增强出版社的竞争力,但要求出版企业投入较大,战线拉得较长。两种战略各有利弊,需根据不同出版社的实际情况和内外部环境科学来进行决策。

具体到某一家出版社的发展,应选择哪一种经营策略,不妨细究一下影响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抉择的几大因素:

1出版社的现有实力

出版社现有的实力如何,会在某些方面影响企业是适合采取多元化战略还是专业化战略。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有可能利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进行多元化经营。这些因素包括如拥有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人才投资政策;拥有独特的颇有成效的管理办法;拥有独特的品牌等等。一家企业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些实力因素,但某些方面的实力因素组合将有助于企业搞多元化经营。比如说出版社在从事专业化经营多年后,在图书出版与售后服务方面都形成了较具实力的自身优势,就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做大企业,形成编印发一条龙的出版企业集团。

2行业的特性及剩余资源程度

行业的状况可用行业盈利与技术特征来描述,其中市场占有率直接显示企业的竞争能力。一般而言,如果某行业的技术结构呈收敛型(也称树状结构,指其新产品是由众多不同种类的技术组合而成的),该行业的企业就不太适合搞多元化而较适合从事专业化;如果某行业的技术结构呈发散型(指其产品技术可用于较多的产品中),该行业的企业就适合多元化经营。

出版行业是具有发散型技术特征的行业。因为出版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一般企业的经营品种比较少,因此其经营相对来说比较单纯,强调多种经营可以规避风险。一个出版社年出版图书少则几十种,多则数百上千种,每一种图书的市场状况不同,出版社实际上已经在多种经营。

出版社的资源是指出版社所拥有的资金、技术、市场、图书产品、人才资源等。剩余是相对于目前的经营业务而言的。出版企业剩余资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考虑多元化经营,如出版企业剩余资源不充足时,不如维持原状,按社里原有项目经营,集中资源多搞几个“拳头”产品。

3出版社资源的关联程度

资源关联程度是指出版企业现有资源与新行业所需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可转移性及转移效率。一般而言,当新行业吸引力大,出版企业又有足够的剩余资源时,出版行业进入该行业的成功可能性与其资源关联程度呈正相关。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波特的研究表明,无关多元化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正可谓相关多元化是“馅饼”,无关多元化是“陷阱”。

因此,必须注意出版资源的相关性和要素的可替代性。一般来说,成功率高的多元化发展,在选择“辅业”发展方向时,应当尽量与“主业”相关联,或提供资源,或补充功能,或延伸服务,或开拓市场。虽然不能一概否定非相关产业和行业,但至少这方面的比重不宜过大。因为,产业或行业相同或相近,其所需的资源和要素也基本相近,容易操作与利用,进而形成规模效益。此外,业务相近也有利于管理者运作,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局部的竞争优势。

比如一家以培训类教材为专业方向的出版社,利用自身拥有的师资培训资源和出版社的空闲场地,兴办起了自己的培训学院。这样,既可以利用出版社现有的品牌和资源宣传自己的培训机构,又可以借该学院的学员对教材的需求拓展教材的销售,延伸了专业产品的产业链。

4出版社的生命周期

从企业战略角度,出版行业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大阶段:新兴、成熟和衰退。出版社总是处于这三个阶段中的某一阶段,而针对不同的阶段而言,出版社应制订相应的战略,并随着阶段的演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

一般而言,处在生命周期前期的出版社,应采取专业化战略;处在中期的出版社,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专业化或者多元化;处在后期的出版社应积极发展并尽早开展多元化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以A出版社为例。出版社成立之初,在人、财、物各方面实力都很“脆弱”,没有更多的余力去进行多元发展,此时不必考虑分散风险,因为风险对他们来说很小。他们可以专心一致地只做某一专业的书,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经过几年发展,此时出版社实力已较为雄厚,人员也有所增加,决策者仍然坚持走专业化的经营之路。他们选择的发展方向是,在整个早期阶段,都以“小而精”为追求目标。这样的经营方式的确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好处,表现为:①通过专业化程度和出书质量的提高,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增加了收益,使自身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②随着出版专业细分市场的出现,专业化程度高的出版社也受到了市场欢迎,并拥有稳定的读者。

出版社选择何种经营战略,取决于它所处的生命阶段。一般而言,随着出版社生命周期的延续,会渐渐地从专业化走向多元化。

出版社进行专业化与

多元化经营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化经营的条件与基本策略

成功进行专业化经营的条件和策略的基础是能开发培育出一个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图书产品:经营者具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执著;出版社在图书产品方面有很高的管理技巧和营销优势。专业化经营的策略有以下选择:低成本策略,是规模化经营的首选;建立对目标市场的调研预测系统,预测顾客的需求;进行卓越的CIS策划与推广,及时预测经济与行业的萎缩,以应对“过度专业化”的危机。

2多元化经营的条件和基本策略

成功地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拥有充足的资源,能够满足出版社在发展新领域时对资源的不断需求。出版企业在主导产业上要具有核心能力;出版社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做支撑。其基本策略首先应是加强集团管理控制能力,以保持原有的生产力量,并建立资产优化的监测评估系统,及时捕捉新的经营机会,同时有效淘汰不良的经营业务。

3协调好出版企业专业化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关系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篇6

多元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实业界争议的焦点之一。美国自1950年混合兼并开始盛行,就造成了一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趋势。在中国,多元化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态势非常猛烈,尤其是最近几年,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单一经营企业,这就迫使多元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讲,实施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是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及其发展前景。多元化经营到底是损害企业价值,还是创造企业价值,换言之,是存在多元化折价还是多元化溢价?长期以来,大量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不过遗憾的是多元化折价的实证结果并不是十分一致。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回答上述问题。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多元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阐述多元化为企业带来的益处,而近期的文献则更侧重于分析多元化所带来的成本。多元化为企业带来的益处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内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和税收优势以及范围经济。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多元化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同样为企业带来了成本,主要表现在过度投资、跨行业补贴、代理成本以及低效率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等等。

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际效果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Lang和Stulz对美国1449家公司在1978-1990年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多元化经营公司确实存在一个价值损失,比单一经营企业的托宾Q值低10%-50%。Berger和Ofek对3600多家企业在1986-1991年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平均带来了13%-15%的价值损失。Comment和Jarrell对1978-1989年间的上市公司在经营方向上的集中化趋势做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经营单元的集中会有效提高公司股票收益率的结论。

李玲和赵瑜纲选用了1993-1997年沪、深两地A股公司作为样本,发现1997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比重越大,托宾Q值越高,但是这种关系在其他年份并不明显。而且,在这篇论文中,其样本量比较小且可能存在偏差,不能反应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三、研究方法

1、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了2009年的60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不包含ST、PT的公司。由于金融类和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其资本结构和指标具有独特性,与其它行业公司的指标数据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因此也将这两类上市公司剔除。文中涉及的多元化数据是逐一查阅上市公司年报所得,财务数据来自于这60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为了保证研究

2、多元化的衡量

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的衡量方法中被广泛应用的是建立在产业基础上的标准产业分类法(SIC体系)。各国政府都会颁布各自的SIC体系。基于SIC产业分类,目前常用的测度多元化经营程度的指标有公司经营涉及的产业数、赫芬达尔指数。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HI)衡量多元化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表示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第i个业务单位或者所处产业份额。本文按两位数代码分类产业并计算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越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就越低。

3、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的衡量。

企业绩效衡量的方法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利润率(EBIT)、托宾Q等。托宾Q是指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率,国外学者多采用托宾Q作为上市公司的价值变量。托宾Q的优点在于它结合了多元化经营收益的资本化价值,缺点是它反映了市场对多元化经营收益的态度,而不论收益是否可靠,因此不得不假定资本市场是有效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无偏估计。在这种情况下,Q值计算不很严格,因而并非一个合适的衡量,仅供参考。在我国,托宾Q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非流通股对应的资产账面价值替代市值,得到Q1。另一种是用流通A股的价格作为非流通股市值,得到Q2。研究发现二者相关系数为0.9,相关性很强,因此,主要采用了第一种方法计算的Q值进行分析。

4、研究方法及步骤。

首先,运用网络技术,收集上市公司数据。其次,对收集到的正式数据运用SPSS10.0和LISREL8.2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研究结论。

四、研究结果

1、表一给出了单一经营与多元化公司各统计量的均值和中位数,在我们选取的60家样本公司中,单一化经营的有14家,多元化经营的有46家。

多元化的公司占了总样本的65%,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多元化公司拥有的平均经营单元数为3.1(中位数为3),多元化公司的Herfinndal指数为0.668(中位数为0.669)。单一经营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0.029(中位数为0.018),显著高于多元化公司资产收益率平均值0.0 2 2(中位数为0.008)。多元化企业的Q1平均值为1.336(中位数为1.471),显著高于单一经营公司Q1平均值1.310(中位数为1.407),高度多元化经营对应低资产收益率,但与高托宾Q值对应。

2、这个部分主要探讨了资产收益率(R O A)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给出不同多元化程度对应的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与中位数(详见表2)。

结果表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并未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单调递增或者单调递减的趋势,但是多元化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要比单一公司的小。单一经营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0.018,中位数为0.029;而多元化的公司,不管多元化的程度如何,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与中位数都低于单一经营公司,这就表明多元化会降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

由于表2仅仅给出了不同多元化程度所对应的资产收益率的统计描述,而并没有给出多元化程度的提高给资产收益率带来的边际贡献,我们对表2做边际回归分析就可以清楚看到,当单一化公司转为多元化时,资产收益率有明显降低。

3、多元化与托宾Q。

托宾Q=(流通A股价格x A股股数+流通B股价格x B股股数十流通H股价格x H股股数+非流通股账面净值+债务账面值)/公司总资产的账面值

在表3中,我们给出了不同Herfindahl时指数所对应的托宾Q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可以看出,多元化公司Q值的均值和中位数都要高于单一化的公司。专业化公司托宾Q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41和1.31,而多元化的公司,不管其多元程度如何,托宾Q的平均值与中位数都高于单一经营公司,这表明了多元化会提高公司的托宾Q。此外,两种方法衡量的结果都表明了多元化公司的托宾Q大体上是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递增的,但这种单调递增趋势较弱。

我们对表3所给数据做一个边际回归分析可以知道,当公司由单一经营转为多元化经营时,Q值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当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时,对Q值并没有显著的边际效应。也就是说我们的分析证实了多元化会提高公司的Q值。

我们对托宾Q和资产收益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二者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6。

五、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60家上市公司的多元化与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回答了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多元化与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低;多元化与托宾Q值正相关;存在多元化折价。本文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样本容量的关系,所的出的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会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避免。

参考文献

[1]、李玲和赵瑜纲,1998,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

[2]、朱江,1999,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与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1):54-61

[3]、艾建明,2006,股权结构、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6,(16):177-188.

[4]、傅继波、杨朝军,2006,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J],生产力研究,2006,(01):197-199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7

专业化发展战略可以适用于能够容易实现规模效益和获得技术优势的技术密集型或自然垄断行业, 但该战略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发展战略能够克服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是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为寻求长远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成长或扩张行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媒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中国传媒广告经营的危机

当前中国传媒发展是以广告经营为主导和支撑的单一的专业化发展, 传媒几乎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广告业务来进行并逐渐在此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 因此传媒选择多元化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传媒自身发展的需要或者说是传媒迫于市场压力的结果。

来具体的考察一下中国传媒的组织和收益模式, 我们不难发现组织结构同质化和盈利模式的单一性是众多传媒的通病。广告收入是传媒赖以生存的支柱。在这种情况下, 广告业务一旦缩水, 传媒的发展就会陷入停顿甚至是退步的境地, 最终可能导致传媒业大规模裁员, 及资本投入的减少并从此长期衰退。

在市场环境中, 产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情况并以竞争为动力来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如果把广告当作一种产品, 那么我们就通过其供求情况的分析来考察广告市场和其它商品市场的不同, 看清楚是什么在主导和影响着广告市场。

在广告市场中, 传媒和广告公司作为广告产品的供给方, 广大的广告主作为产品的需求方。和其他产品市场不同, 广告的买方市场价格因素并不作为引起广告需求量发生变化的自变量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 即只要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广告主对于广告的需求是不会因为广告公司报价的降低而大幅度提升的, 同样在这个价格范围内一个广告主也不会因为广告公司和传媒费用的上涨而减少广告的投放, 因为影响广告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广告主对于未来市场情况的预期.

传统的产品供求曲线主要是针对物质品的, 其中核心的两个变量——价格p和产量q难以在构建广告市场经济模型中应用, 原因在于这两个变量在针对知识产品时显得过于抽象, 同时也不便于进行统计测量。这样必须用两个新的数学变量来替代传统的关系变量以建立经济模型。对整个广告短期市场而言可以用某一时期内的所有广告排期×广告周期来表示该时期内的广告产量q, 即∑ (Fad×Tad) ;另外可以引入指数的概念 (反映计算期销售或购进的价格总水平比基期水平升降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来建立一种用以表现广告市场整体的价格水平变化的相对价格指数, 可以将其称之为广告价格指数pad。通过将最近20年中国广告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后, 得出在短期市场条件下的广告产品供求模型, 而它印证了我们前面的分析, 即广告在短期内是一种需求缺乏弹性的产品, 所以在短期内价格因素并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但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 “市场预期”是最不稳定的。可以说许多经济泡沫就是在“市场预期”的作用下形成的, 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的虚热, 一旦市场发出了不利的信号, 这种过度膨胀的经济就会迅速的消失, 人们可能在一夜之间失去长期积累的资产。这种“泡沫”危机同样存在于高度依赖广告业务的传媒行业之中, 这也就是传媒寻求多元化经营之路的内在动因。

二、传媒多元化经营中的两个核心问题

第一, 要建构合理的传媒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挥传媒核心竞争力。所谓传媒核心竞争力即是指传媒自身能够凸显其价值的核心经营, 传媒作为一种生产和传播信息的产业, 其核心竞争力应在于和信息相关联的经营领域, 在突出传媒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其他对传媒传统经营 (即广告经营) 有着强大支撑能力的具有一定实力和相当规模的经营项目。传统的广告经营和较弱势的信息服务经营无疑仍是传媒的核心产业层, 网络作为传媒新兴的产业层, 房地产和旅游业则是其发展的候选产业层。这三个产业层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并能很容易优化和整合传媒内部资源, 实现规模经济。具体的说, 传媒集团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构建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首先, 发展产品直接相关联的产业纵向联合, 建构核心产业链;其次, 发展产业间具有溢出和扩散效应的横向联合建立产业集群, 以实现产业经营的多元化。传媒产业发展模式是紧紧围绕着信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逐步延伸, 然后是其他第三产业部门, 最后是相关的非第三产业部门。其产业发展要密切抓住相关性这一重要原则, 利用广告和品牌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益进一步发展其他的非核心产业而最终实现产业经营多元化。

第二, 注意传媒融资。要实现经营的多元化, 必须有充足的资本保障, 同样企业资本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也是无法进行多元化经营的, 因为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 只有将有限的资本集中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如果将资本分散就只会降低其利用率和回报率。而现阶段, 传媒集团要想保证资本的充足必须拥有有效的融资渠道。目前传媒融资都采用的是股权融资, 而缺少以发行商业债券和民间借贷等方式为主的债权融资手段。

三、结语:

单凭广告业务支撑的中国传媒专业化的经营是无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经受住外来传媒的冲击的。与其他对中国传媒市场跃跃欲试的国外传媒不同, 中国传媒业是在另外一个非市场主导的轨迹中发展起来的, 并没有经历太多的市场洗礼, 因此我国传媒产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还十分的漫长。

摘要:当前中国传媒收入的支柱是广告, 就算是实现了集团化的大型传媒集团, 它的经营业务也还是利用将不同传媒资源的整合来实现广告业务的提升或是开发基于广告业务的衍生服务, 这样归根到底还是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了“广告”这一个篮子里。本文从经济理论角度着重探讨如何从传媒集团经营多元化的问题着手来实现其收入的多元化。

关键词:多元化,专业化,传媒经营,广告产业

参考文献

[1]、杨柳:《企业多元化经营》选自《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

[2]、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8

一、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不是很多, 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Riahi-Belkaoui和Bannister (1994) 经过实证发现:与专业公司相比, 行业多元化公司会使用更多的负债资本。Comment和Jarrell (1995) 在他使用的样本中, 发现平均财务杠杆率为33%~34%, 但是行业多元化公司的财务杠杆率为38%~40%。Li (1996) 认为如果行业多元化与低财务杠杆相结合, 可能会导致过度投资的发生。Sing et al (2003) 实证发现与专业化公司相比, 行业多元化公司有较高的财务杠杆水平。Montgonery和Wernerfelt (1988) 实证发现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的公司难以取得公司的专有资源。Chatterlee和Werneifett (1991) 发现拥有较多无形资产的公司更有可能进行相关多元化。

也有大量学者在从事地理多元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的研究, 其基木结论是与国内公司相比, 跨国公司往往会较少地使用债务资本, 地理多元化与财务杠杆负相关。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Stobaugh (1972) 认为跨国经营面临着不同的税收体系, 这种复杂的税收体系使MM定律的假设条件不成立。Robbins (1979) 实证发现, 不同的税收体系通过影响融资方式来影响公司的价值。各国税收体系的差异影响国外子公司资本结构和整个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Stulz (1990) 也发现财务杠杆与公司的增长机会负相关。Jensen (1986) , Burgman (1996) 和Fatemi (1988) 都发现跨国公司有较低的债务比率。因此, 跨国公司有较低的杠杆水平, 会更多地使用权益融资的方式。Doukas和Pantzalis (2003) 发现与国内公司相比, 跨国公司较少地使用长期债务融资。Chkir和Cosset (2001) 发现杠杆随着地理多元化和行业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既实行地理多元化又实行行业多元化的公司面临较低的破产风险。Singh et al (2003) 经过实证发现, 跨国多元化公司的财务杠杆与其多元化程度之间并非是一种线性关系, 而是一种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的研究主要有, 雷良海 (2002) 经过实证发现非相关多元化程度越高, 负债水平越高, 但偿债能力越低, 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被动负债的特征。王佳茜 (2003) 采用2001年沪市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样本公司数据, 对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发现债务融资随经营相关性降低而递减, 股权融资则与经营相关性成倒U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 杠杆水平与经营相关性负相关。她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和资本结构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显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潘一峰 (2004) 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负债水平几乎没有相关性。邵军, 陈树良 (2005) 从多元化战略的视角, 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 利用2001年~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 对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我国进行多元化的公司, 销售增长率、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在控制了这些变量以后, 发现代理成本是影响多元化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索, 多元化程度与资本结构之间是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董事长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之问的非线性关系并不显著。洪道麟 (2005) 等:采用1999年~2003年间上市公司的数据, 在分析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 对多元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所有权性质对我国企业多元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于国有控股企业, 多元化会造成其财务杠杆的显著提高;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 这种影响并不显著。

三、结论

纵观以上中外文献,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针对多元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的结论有正相关、负相关和无显著相关关系三种, 多元化程度与资本结构是线性关系、U型非线性关系。此外, 国内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第一, 衡量多元化程度的指标较为粗糙;第二, 大多数实证研究没有对多元化进行分类;第三、国内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回归分析上, 没有采用其他方法。因此, 有关多元化经营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仍然有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Short, et al..2002.Capital Structure, ,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Large External Shareholders:A UK Analysis, Int.J.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9 (3) , 375~399

[2]Brailsford, et al..2002.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apital Structure.Accounting and Finance, 1, 1~26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9

格朗特等提出,公司业绩与其涉足业务单元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呈正向变动关系,但超出这一界限两者之间则呈反向变动关系。

罗蒙特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向与其核心能力相关的行业进行有限的多元化经营会提高企业的业绩,而过度的多元化则会因为对核心能力的延伸或资源共享等协同作用降低而造成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

波特的研究认为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的结构及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是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主导力量。

柯蒙特和捷瑞1993年对1978-1989年间美国上市公司在经营方向集中化趋势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方向的集中化会提高公司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价值,多元化经营并未明显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

阿密特和里弗拉特年的实证研究表明,纯财务目的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减少现金流波动和降低经营风险,但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会比较高。

二、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绩效是各种内外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一些企业实行多元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企业富余资源。在某些成熟或衰退行业中,因为产业的成长性不佳的原因企业往往拥有大量富余资源,以至于对这些产业的继续追加投资将导致边际收益率的下降。对这些富余资源的处理,企业可以采取出售或者出租的形式,有时这些富余资源与主业生产是不可分割的,而即便这些富余资源与企业主业生产是可以分离的,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及高昂的交易成本,企业也往往很难将富余的资源成功地出售或者出租。在企业不能成功地剥离其富余资源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经营,便成为这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增加自身效益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企业多元化经营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而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又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的问题,使企业能够避免丢失掉良好的投资机会,提高经营绩效。但是,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也使管理层容易获得资金,而管理层对资金的易得性往往导致对项目的过度投资以及投资一些效益不佳的项目,这样便会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企业通过多元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收益的稳定,而稳定的现金收益对企业的财务结构将产生多元的影响,从而也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

此外,企业是为了克服市场交易成本高昂而出现的一种组织,但企业组织自身的运作也是有成本的。

三、多元化经营对绩效影响的总结

1多元化经营的正面效益

(1)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多元化经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内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资金调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多元化经营企业比单一经营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和获利的机会。

(2)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能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受环境因素制约比较大经营上易产生波动的弱点,能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2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主要指多元化经营会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具体表现如下:

(1)跨行业投资风险:跨行业投资给企业会带来新的投资风险,包括跨行业市场开发风险和跨行业技术开发风险。

(2)经营管理风险: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要面对多种产业和多个市场,将形成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难度,特别是将给企业经营决策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风险。

(3)资源分散风险:多元化经营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总体上规模不小,但在每一个领域内又达不到规模经济,产生既存在资源不足,又存在资源浪费的状况。由于多元化经营,企业资源分散不利于集中力量发展企业的主导产业,影响了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削弱了原有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会降低优势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跨行业补贴风险: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在不同行业上的投资效益不同,盈亏状况不同,这固然可以起到均衡收益、分散风险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跨行业补贴的弊端。

摘要: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渐成熟,各种资本经营活动日渐活跃起来。借助于资本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潮流蔓延的趋势,一大批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张。在这些企业集团中,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例子也不为少见,由此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2]张后启:《再造竞争优势》.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多元化与国际化经营 篇10

一、文献综述

(一)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Rumelt (1974) 对多元化的九种不同类型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结果显示, 由于将多元化经营的范围限制在企业的掌控能力之内, 相关集约型多元化和主导集约型多元化的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其中非相关多元化和垂直一体化的多元化产生的企业绩效最差。在保证核心能力的前提下, 在实行多元化时向相关行业适度地拓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绩效。可是, 过度的多元化则会使不同部门间的协同作用降低, 最终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后来, 战略管理学派的学者采用战略管理方法和新的样本数据对Rumelt的结论进行验证, 也同样得出了上述的结论。如Capon (1988) 等对112家样本公司进行绩效的单独分析后, 发现有一定相关性的多元化经营产生的企业绩效最好。

(二)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但是不少人的实证结果持相反结论, Lang和Stulz (1994) 采用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托宾Q与公司业务的集中度呈正相关, 而与单一化公经营的公司相比, 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折价率平均为7%。Servaes (1996) 通过研究发现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年美国企业的多元化上升态势明显, 但多元化经营企业的拖宾Q却比专业化经营的企业低。Rajah (2000) 等采用行业调整的托宾Q同样得到了以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方向并不明确, 众多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Carter, 1977;Capon, 1988;Berger和Ofek, 1995;Denis等, 1997;Jiraporn等, 2006;Lee等, 2008) 。因此在具体分析时, 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环境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很多学者认为多元化产生的代理问题是导致多元化折价的重要因素。代理问题产生于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当企业存在多余的现金流时管理者更愿意进行过度投资和对企业的扩张, 盲目的扩张给企业带来的是经营项目和相关部门的增多, 企业内部结构趋于复杂, 这样会导致部门间信息的传递变得迟缓, 信息不对称现象出现的几率更高, 而这些都是代理成本滋生的土壤。由此假设:

假设1: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代理成本正相关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阶段, 一方面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比较低, 代理问题也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大型企业多多少少都与政府有一定的联系, 政府职能在公司的决策中经常得到体现。企业多元化扩张往往成为企业高管们以权谋私的手段, 而大规模的扩张却是当地政府所乐于看见的, 政策的宽松与优惠使企业更有动机去进行盲目地扩张。尽管多元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降低成本, 建立市场竞争的优势, 但由于我国企业代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效应大于上述的正面影响, 本文假设:

假设2: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与相比, 民营企业有所不同。一方面, 民企大多都是由私人创办, 所有者权属关系明确, 与国企的所有者缺位不一样, 作为企业的私人所有者, 他们有强烈动机去监督管理者;另一方面民企更倾向于从自己的大家族中聘用高管, 这样管理层和所有者就具有相同的利益目标, 降低了代理成本发生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民营企业的代理成本小于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

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 管理层往往和实际控制人一致, 所以他们采取的多元化扩张战略一般都是经过科学分析和慎重考虑的。真正考虑了自身的利益。而国有企业一方面与政府联系紧密, 各种公司决策都会与政府职能挂钩, 所以他们的多元化扩张比较容易受政府影响而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国企的所有权虚置, 多元化战略的制定往往伴随着高管的意志和其自身的利益考虑。因此假设:

假设4: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对于企业负面影响的程度小于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对于企业负面影响的程度

(二) 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主要包括:第一, 代理成本。如今的公司治理文献中大部分都采用管理费用率作为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标, 本文同样如此。计算公式为: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第二, 企业绩效。能够描述企业绩效的指标很多, 常用的有财务绩效指标 (如ROA、ROE等) 、市场绩效指标 (Tobin’s Q) , 由于市场指标较难操纵, 本文采用Tobin’s Q来衡量企业绩效。 (2) 解释变量。第一, 熵指数 (EI) 熵指数的概念来源于信息理论中对于熵的定义, 其含义为平均的信息量, 公式定义为式中的Pi为i项目的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n为经营项目数。熵指数从总体上更为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多元化程度, 多元化程度越高, 熵指数越大。当企业为专一经营时, 熵指数为零。第三, 多元化哑变量 (Dum) 。Dum值是根据经营项目数N演变出来的哑变量, 当N=1, 即公司为专一经营时, Dum=0, 当N≠1时, Dum=1。多元化哑变量的定义主要用来区别多元化和专业化企业。 (3) 控制变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 归纳控制变量如下:第一, 公司规模 (SIZE) , 用公司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 作为研究企业绩效和代理问题的控制变量;第二, 财务杠杆 (DEBT) , 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财务杠杆, 作为研究企业绩效和代理问题的控制变量;第三, 股权集中度 (OC) , 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股权集中度, 作为研究企业绩效和代理问题的控制变量;第四, 公司的成长性 (Growth) , 利用营业利润增长率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性, 作为研究企业绩效的控制变量。

(三) 模型建立本文首先建立多元化与代理成本的研究模型,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再建立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模型, 分析两者的关系。模型建立过程如下:

(1) 多元化与代理成本关系的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1:描述是否多元化与代理成本的关系, 即MC=β0+β1Dum+β2Size+β3DEBT+β4OC+ε

模型2:描述多元化程度与代理成本的关系, 即MC=β0+β1EI+β2Size+β3DEBT+β4OC+ε

其中:MC表示管理费用率, β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 其余的β项为系数, ε为残差。

(2)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3:描述是否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即Tobin’s Q=α0+α1Dum+α2Size+α3OC+α4DEBT+α5Growth+ε

模型4:描述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即Tobin’s Q=α0+α1EI+α2Size+α3OC+α4DEBT+α5Growth+ε

α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 其余的α项为系数, ε表示方程的残差。

(四)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7年之前上市的公司为基础样本, 研究区间为2007年至2009年, 根据相关标准对样本作如下处理: (1) 剔除财务状况恶化、出现亏损以及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 在数据库中这些公司的名称以ST、*ST、SST、S开头; (2) 剔除金融行业的公司, 由于这类公司的财务结构具有特殊性; (3) 剔除含有B股或H股的上市公司, B股、H股属于外资市场, 发行这两种股票的公司与只含有A股的公司在计算有关指标时不具有可比性; (4) 剔除在这三年间“带帽”以及公司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得到867家公司, 三年2601个观测值, 将其定义为样本一。本文数据来源来源于:Wind数据库、GTA数据库、新浪财经专栏数据库。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表 (1) 至表 (3) 描述了样本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代理成本等指标及相关变化。从表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 企业的整体多元化程度在这三年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熵指数基本维持在0.43左右, 最大值为1.6027, 说明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比较平稳。 (2) 就代理问题而言, 企业三年间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0.1560、0.1654、0.1775, 呈逐渐上行的趋势。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在职消费等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相应的导致的企业代理成本也是逐步攀升, 代理问题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3) 表中的控制变量在这三年间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说明企业的发展规模、财务结构等方面都比较稳定,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样本选择的合理性。只有衡量公司成长性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这多少都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关系。

(二) 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Sas9.1软件对多元化与代理成本、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检验。 (1) 多元化与代理成本。针对假设1, 即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代理成本正相关, 将管理费用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多元化程度指标熵指数与多元化哑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通过回归得到结果如下:从表 (4) 可以看出, 熵指数 (EI) 的系数为0.86516, P值为0.0019, 说明EI在99%的置信水平下与管理费用率正相关, 即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深, 企业的管理费用越来越高, 从而导致管理费用率也逐渐升高。表 (5) 反映了多元化哑变量与管理费用率之间的关系, DUM值的系数为0.55699, P值等于0.0343, 说明多元化哑变量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与管理费用率呈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专业化而言, 企业的多元化往往会带来更高的管理费用率。

(2) 多元化与企业绩效。针对假设2, 即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将Tobin’s Q作为被解释变量, 多元化程度熵指数以及多元化哑变量作为解释变量, 通过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1) 表 (6) 可以看出EI和Tobin’s Q之间呈负相关关系。EI的P值等于0.0737, 说明两者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 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深, 企业的Tobin’s Q随之降低。 (2) 表 (7) 描述了多元化性质与企业价值指标Tobin’s Q的回归结果, 系数等于-0.06026, 表明多元化企业比专一经营的企业的市场价值低, 也就是说, 当企业由专业化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时, 带来的往往是公司市场价值Tobin’s Q的减少。描述多元化性质的哑变量P值为0.0578, 通过了检验。结果表明, 企业无论是实行多元化还是加深多元化的程度, 都会导致Tobin’s Q的降低, 从而给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区别。根据表 (8) 描述性统计数据, 可以发现样本中国企的管理费用率均值为0.175528, 大于民企的0.153293, 这与本文的假设3相符。假设3的成立预示着假设4也很有可能成立。将国企和民企的熵指数与托宾Q分别进行回归, 得到如下结果:从表 (9) 中可以看出国企熵指数EI的系数为-0.08411, 民企熵指数的系数为-0.021044, 说明国企的熵指数对于总资产收益率的负面影响比民企大, 即国企的多元化程度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比民企的多元化程度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大。这也证实了假设4同样成立。本文是从代理成本角度研究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 企业的代理成本越高, 多元化程度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越为严重。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比较发现, 我国国企的代理成本更高, 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对于企业负面影响的程度小于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对于企业负面影响的程度。

四、结论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代理成本。 (2) 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往往表现为多元化折价, 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的影响。 (3) 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产生代理成本的程度不同, 多元化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也不一致, 国有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绩效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当然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分散、优化资源配置、以及税收优惠等优点, 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多元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盲目扩张而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的例子不胜枚举, 企业高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适度用好企业的富裕资金;同时要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 减少信息不对称, 减轻代理成本, 尤其是国有企业, 代理问题始终困扰其发展, 可以加大国企管理层的股权激励程度, 使其与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1期。

[2]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3]张纯、高吟:《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经营业绩》, 《会计研究》2010年第9期。

[4]Aggarwal, R.KandSamwick, A.A.why do managers diversify their firms?.Agency reconsidered.Journal of Finance, 2003.

[5]Jensen, Meekling,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6.

上一篇: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宋词与民间游戏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