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2024-05-29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精选9篇)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1

摘要: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阐述了在教改的同时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性。详细对“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在课程中的应用, 对此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考核方式,改革

一、前言

近年来,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教学改革, 提倡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实现“行动导向”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教改的同时,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却时常还是依惯例进行, 这样无疑让教改收不到好的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一纸论高低”, 考试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主观题、填空题等, 这些考试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大多数是围绕课本来进行的“知识性考核”。这样的考试出现了一些弊端:一方面学生重期末考试不重学习过程,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比较松散, 为了升学, 最后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办法通过考试, 这样必然造成学生在学完后似乎什么也没学到的感觉, 久而久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 传统考试把考试内容限在了一定的范围里, 考前教师就教材划分范围、定重点, 这样也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阻碍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这显然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悖。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思路

考核方式改革就是要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考试理念以及适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按照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职业技能的要求进行考核, 即考试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促进学生积极、理性、健康的思维品质形成,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一) 过程性课程考核

过程性课程考核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1、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式: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概念的从其内涵上讲, 包括商业运作过程、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就是要在对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出实现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 学生在该学习情境中, 围绕工作任务进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考核学生每次的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有利于“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的引导学生重视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掌握典型的工作过程, 能够很好的解决课程知识和社会、企业脱轨的现象, 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

2、过程性考核:

为了避免学生过分重视最后一次考试而忽略整个学习课程的过程, 规避高分低能以及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 考核也应该变“结果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监督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完成各个任务的情况以及结果, 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情况, 让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 并能在完成任务中很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 多元化课程考核原则

1、多元化考核主体:

学生完成每次学习任务后由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指导, 这样使得评价更贴近企业要求, 更加具有说服力, 学生的认知效果更好。

2、多样化考核内容:

考核的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等, 或是围绕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单纯的“知识性考核”, 而是将各个任务考核评价量化, 通过例如:学生学习过程中考勤情况, 学习态度;完成任务后形成结果, 包括文案、ppt成果、图片资料等;完成任务后进行的成果陈述情况等多种形式来对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的全方位“能力考核”。“多元化”课程考核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创业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责任心的培养。

三、“过程性—多元化”考核方式在课程中实践

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 将其应用在了《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这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中,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 迅速进行了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以及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

经与企业专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分析以及网点开发人员岗位的分析, 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后, 围绕门店开发与设计这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了七大学习情境:门店开发计划—门店选址—门店外部设计—门店内部设计—门店陈列设计—门店CIS设计—门店开业。每个情境包含一个或多个学习任务, 例如在门店选址情境中包含两个任务:商圈调查与分析、门店选址确定。课程的宗旨是让学生掌握门店开发与设计的流程与各环节的发开与设计方法, 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工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总结能力;创新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等。

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首先在学习开始, 让学生抽签成立团队。每一个情境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任务由团队完成, 各任务均先由教师布置任务, 然后由各个团队完成任务, 最后进行考核。同时对各个任务设计了详细清晰的评价量规表。每次完成一个任务后会形成文案或者规划图等而后在课堂中进行陈述, 同时由教师、学生或者连同企业专业根据量规表共同进行评价,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为了避免团队的成员有吃大锅饭的思想, 规定小组成员每次完成任务后均由不同的小组成员进行成果陈述。

四、考核方式改革思考

由原来的一纸论成绩的考核方式经过改革为过程性的、多元化的以学生能力为考核重心的考核方式后收到了多方面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一学期开始就明确一个典型的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任务, 思路清晰, 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并且引入自主创业的理念, 因此课堂上容易融入其中, 集中注意力思考;将“结果考核”变成了“过程性考核”;“理论考试”变成“实操考核”,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度提高了, 课堂上也不再是枯燥的听授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2、拉近了校企合作距离,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项目, 提供专业的技能点评, 增强了课程内容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为企业提前培养职业能力, 挖掘技能人才。

3、在“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下, 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磨砺提高。

“过程性—多元化”课程考核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然仍有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的地方。由于任务采用了团队的形式进行考核, 难免学生会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 团队任务时常总是由团队核心成员主要完成, 其他成员坐享其成, 虽然在考核中加入了“组内互评”但仍然有很多的学生碍于同学情面而非客观的进行评分, 因此难于体现团队成员的差异化, 也难于鼓励引导部分较为懒惰的学生积极学习。

五、结束语

“过程性—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顺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 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是经过了实践证明的, 是可行的并且行之有效的。《连锁企业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已经开展了两个学年,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 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教师及学生都能在其中受益匪浅, 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坚持以人文本, 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得考试方法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1。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2009.2。

[3]赵宏、王春、朱春红:《东西方大学考试方式的对比及对中国的借鉴》, 《未来与发展》, 2007 (3) :59-62。

[4]王晓萍:《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9, (27) :172—173。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2

请按时完成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过程作业,要求如下:

考核内容:一种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案设计

目的:通过针对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检测问题的实验设计,促使学生了解技术现状与行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求和评价标准:

1.论文的格式(题目、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正确,评判为20分;

2.论文的主体部分完整的给出: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分子结构、所使用的分析检

测方法(包括样品预处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化学、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原子吸收等,可以不局限于上述方法)的原理、主要仪器设备、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如样品预处理的条件选择,仪器操作条件的优化等)和分析方法验证,评判为30分;

3.论文包括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评判为10分;

4.论文中包括自己对于该分析检测方法的评价和讨论,分析了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评判为10分;

5.论文手写900字以上,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基本没有错别字,评判为6.7.8.9.10分; 参考文献的选择和要求(四篇以上的);参考文献标注正确的评判为10分; 论文按时完成者评判为10分;(完成日期2013年3月18日)论文有抄袭情况者视为不及格。论文与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内容没有关系的情况者视为不及格。

总分满分为:100分。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评价考核模式;现状;构建;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44-2

0 引言

众所周知,在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当中,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是衡量高校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高职院校所建立的考核评价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正确的指出教学工作当中的失误和漏洞,也能够帮助教师引导正确的教学方向。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对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的评价考核工作也需要重新的调整和完善,并专门针对英语方面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探索,期待能从英语考核评价模式的建立来实现整个学校的考核模式完善。

1 高职英语考核评价现状

在过去的英语考核当中,高职院校对于英语教学工作的考核所采用的考核模式完全按照国家所规定的标准考核模式,考核的方式也仅仅是利用学生的每个学期阶段考核的成绩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该种情况导致了高职院校并不了解教师在日常工作当中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也不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考核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单一造成了对于英语教师工作考核的不公平现象,也致使高职院校所了解的教学工作情况不真实可靠[1]。

2 高职英语传统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所设有的评价考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考核高职英语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所能够接受的英语知识。在该种情况下,学校能够做出的考核对策就是通过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测评成绩中的表现来实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了解。而学校一味的注重期末成绩导致了学校当中所出现的一个现象: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不需要承受过多的压力,反而是在期末考试的前期采取通宵苦读的方式来完成学校方面的考核。该种方式使高职院校不能通过学生来考察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水平。对于语言来讲,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如果学生们无法接受日常的循序渐进,就无法真正的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2.2 考核内容不全面

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已经无法达到现今社会的教学需求,其所包含的考核内容仅仅在于对单词、句式以及通篇阅读的考察。尽管翻译的考核也已经被列入到考核范围之内,但该种试卷形式所能够达到的目的只能包括学生们对考试题型的掌握,而不是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掌握。传统考核评价模式所出现的片面性促使国内的很多高校英语都存在着重视读写能力而轻视听说能力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哑巴英语”[2]。高职院校作为学生即将面临职场的最后学习阶段,需要重视英语的实用性,重视学生在实践当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所运用的英语考核评价模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考核模式。

2.3 缺乏对学生英语基础的关注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很广,根据全国各地对于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同以及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们自身的英语基础也不相同。高职院校所囊括的学生可能来自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也可能来之少数民族地区,其母语都未必说得清楚就更别提英语的基础。我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各个民族之中有很多地区都没有关于英语的学习。因此,尽管学校为学生所准备的试卷都一样,看似公平的考试也存在着漏洞。学生们经历了每个学期的考核,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保持对学习英语的热情,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有可能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课程兴趣,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考核评价模式当中也应该增加对该项内容的考虑[3]。

2.4 忽视职场英语的考核

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当中包含了英语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及对阅读和翻译、写作等能力的练习。但众多的课程当中唯独缺少了对职场英语的课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交际比较广泛的语言,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得到利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为了在职场当中从容的应对各类英语问题。但学校自身不开设或者少开设职场英语的考核,使得学习英语的学生缺少了职场英语方面的知识。而职场英语方面的考核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并能够帮助学生指明学习英语方向的方式,需要高职院校认同该种考核方式。

3 高职英语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构建

3.1 多元化评价形式

高职院校要想完善英语考核评价模式,需要考虑多元化的建设方向。首先是对于评价模式的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将原本单一的考核形式变得多元化。不仅仅是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内容,还需要将日常的表现也计算到考核的总成绩当中。依据笔者所熟知的部分高校的考核形式所知,部分高职院校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将学生的日常课程出席、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最后的期末成绩评定都计算到评价考核当中,将单一形式的考核模式变得综合起来,促使学校能够从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接受知识能力。

3.2 多元化评价项目

除了评价形式的改变,新型的评价模式需要在评价项目方面也调整为多元化的评价考核项目[4]。传统的评价考核项目所包含的内容是关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调整过后的项目则向学生的更多能力转变。其中对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的团队配合考核能够准确的考核出学生是否能够适应在日后的职场交际。而对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则能够考核到学生的英语专业素质,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3.3 多元化评价标准

上文所提到的多元化评价形式还需要评价标准的配合,高职院校将评价过程中的结果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英语学生都存在着基础知识的差异,而多元化的标准能够保证学校方面和学生个人都能够观察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是否有提高。学校方面将考核的标准变得更加多元化,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来激励自己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不仅不会打消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更是能使学生按照自身所擅长的方面发展。

3.4 多元化评价主体

高职院校要想完善英语评价考核模式,就不能只是考核学生,还需要考核教导英语的教师。建立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互评价和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能够直接与学生在平台当中对话,从学生所反馈的意见当中了解自身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学生有学生的评价标准,教师也有教师的评分准则。从团队合作到小组学习,学校可以从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更好的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迎合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政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的完善英语的考核评价模式,促使其带领学校完成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高职院校需要摈除传统评价考核体系当中的弊端,深入研究如何才能使学校更加客观的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以此来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校在竞争当中不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建慧.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机械专业英语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以湖南工院机械专业英语考核改革为例[J].绿色科技,2015,05(04):337-339.

[2] 陈翔.改进高职院校体育课考核评价模式的探索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改实践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5,03(11):106-108-127.

[3] 韦健.基于利益相关者需求视角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及评价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5,07(32):66-69.

高职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篇4

目前, 国内各教学研究机构对课程考核方法的单一性、唯一性以及考核内容原始性等提出了许多批评, 研究成果大多限于考核方法多样性的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将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转化为行为考核、过程考核而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职业操作习惯, 构建完整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还比较少。评价主体虽然提出了从单一的教师扩大到企业和社会, 但用什么样的方法、途径可以吸引企业、社会参与评价, 还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

本文揭示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生产工艺、同样的材料, 为什么我们的工人与德国、日本的工人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同?为什么我们的工人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严格按工艺规范操作?为什么设备一旦升级换代我们的工人就束手无策?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 以行为过程为依据, 以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 全面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是我国铁路行业的新型技术, 以半军事化为特色的铁路行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有特殊的要求。“安全高于一切, 责任重于泰山, 服从统一指挥”的铁路特色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时间观念。

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得到共同的结论是, 企业需要这样的人才:一是按规章认真做事做人;二是具有自我管理和沟通、写作能力;三是有一定的岗位技能。实际上, 企业最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特别是学生的养成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岗位技能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具备了综合素质, 学生的岗位技能必定得到发展。所以, 在设计考核及评价体系时, 必须综合考虑职业人的综合要求, 构建一级考核及评价参数。

改革单纯以理论知识或实施操作考核为依据的一次性考核方式, 以项目完成情况、实际操作水平为依据, 将学习过程的态度、行为表现量化成指标, 培养学生自我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自我学习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具体包括行为规范考核、学习过程考核、学习成果考核和团队协作考核四部分 (见表1) 。

二级考核及评价参数

在一级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框架下, 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项目, 构建二级考核及评价参数体系 (见表2) 。以《动车组机械装置检修与维护》课程为例, 制定具体的二级考核及评价标准。

考核主体

(一) 学生个人评价

职业技能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反复的认知—实践—反思—再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个人考核是通过对学习过程中个人行为表现的反思得到知识技能提高的一种策略, 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主要体现在每个学习单元中学生的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体会和解决问题的测试参数上。根据教学项目设计, 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为目的, 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评价主体,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培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观, 同时在评价别人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主要对操作中安全环保意识的反思和实际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行自我考核。个人考核评价见表3。

(二) 教师评价

贯彻“行为决定一切, 细节区分差别”的原则,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觉守时行为进行积分考核, 对日常课业完成情况给出量化成绩, 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以奖励积分。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学习工作行为,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考核评价见表4。

行为规范考核以教学项目单元为单位, 采用积分制。按时上下课积5分, 迟到或早退1~5分钟积4分, 迟到或早退6~10分钟积3分, 迟到或早退11~15分钟积2分, 迟到或早退16~20分钟积1分, 迟到或早退20分钟以上不积分;旷课扣5分;请假不积分。能力表现考核采用积分制和结果评价制, 规范操作完成任务满分为10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学生给与奖励积分, 能主动发现问题积5分, 能分析解决问题的积5分。行为规范个人项目成绩A (换算成百分制) =个人积分×5;学习过程表现D=60+40× (本人积分-平均积分) / (最高积分-平均积分) , 以基数60为起点。

(三) 团队考核

以教学项目为单元, 通过团队合作项目的工作体验, 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展现团队成果, 团队成员分别对每个人的表现给与客观的评价;或者以团队成果展示的方式, 由其他团队的代表共同给与客观地评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 触动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 提高自己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团队考核见表5。

过程考核与评价系统的构建必须结合职业要求和行业背景, 考核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是团队团结协作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 考核评价体系是动态的可调整的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应随着学生自我行为的提高而做弹性调整, 如自觉守时行为参数的考核,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采取不同的基础积分;学生行为习惯进步了, 标准也可提高。

摘要:以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本文提出将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转化为考核指标, 构建了课程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一二级指标, 探讨了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过程考核,评价指标,评价主体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育原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4) .

[2]江荣华.澳大利亚TAFE课程考核评估的体系和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0) .

[3]徐昌和.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教论坛, 2005 (26) .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5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简介

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 过程性课程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目标和过程性的考核方式。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目标

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就是要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实现该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情境,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学习和实践。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载体, 学生学习是在完成各个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积累以及掌握技能。针对学生的具体项目和任务, 以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要求作为评价目标, 更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力提高过程以及学习情况, 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设计过程性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评价常常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忽略整个学习过程的现象。因此, 采用过程性的考核方式,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促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二) 多元化课程考核

多元化考核主要包括多样化考核内容和多元化考核主体。

多样化考核内容

根据项目实践过程, 将各个任务考核评价量化。这就要求在评价前先制定详细周密的评价指标。考核不再是以往的卷面考评形式, 而是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学习态度、贡献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以及任务完成后的成果汇报等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考核。这样, 学生能更加重视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责任心的培养。

多元化的考核主体

以往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 这样的评价容易片面, 而且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师较难发现学生的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参与项目的深度。因此,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形式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 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更加具有说服力。

项目化课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 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其次, 根据教学目标将项目进行任务分解, 确定具体的任务。再次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根据该任务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来确定评价重点, 对评价标准的表述一定要简练、细致、明确。为了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体现多元化的考核主体, 评价标准又分为教师评价标准、学生自评评价标准和项目组学生互评评价标准。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 对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而项目组成员互评的评价指标主要侧重于学生在项目中的贡献度、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在项目化课程中的实施

下面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例, 对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下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的选取、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考核过程进行探讨。

(一) 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项目与任务, 对每个任务进行评价目标的细化, 方便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 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全面了解医院信息标准化的现状和意义, 掌握医院业务流程和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掌握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能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保密的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协调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将来从事医院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和管理等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 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中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项目为例, 其教学项目和任务以及对应的评价目标如表1所示。

(二)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项目为例, 对于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其评价的重点在于项目完成情况、参与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对应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对于小组内互评的评价标准则侧重于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因为在小组合作中, 合作伙伴最了解该学生对项目的实际贡献度、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如下页表3所示。

在实施评价时, 每个评价指标都会有五个级别供选择, 分别为“好”、“较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 对应的分数分别为10分、8分、6分、4分和2分。每个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的计算方式如下:

综合评价成绩=教师评价×评价权重+学生自评×评价权重+学生互评×评价权重

其中, 评价权重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需要自主确定, 三个评价权重之和为100%。学生的期末总评由每个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乘以每个项目所占课程的权重累加而得。

(三) 实施评价

由于高职教学中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 实施项目化课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 若采用传统的纸质评价形式, 需要消耗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基于此,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了一个项目化课程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来真正实现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利用该平台, 教师和学生只需按照图2的评价流程进行, 就能让评价过程有序进行。

实践效果

为调查该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 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在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学生和教师, 调查内容主要是与高职课程考核相关的问题。共发放教师问卷20份, 学生问卷100份。回收有效教师问卷19份, 回收率为95%;回收有效学生问卷92份, 回收率为92%。其中89.5%的教师认为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适合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 84.2%的教师认为采用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有助于项目化课程评价的实施。95.7%的学生认为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应采用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 92.4%的学生认为采用基于网络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系统进行评价更能体现评价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从以上数据可见, 过程性多元化评价模式在项目化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是有效和可行的。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评价模式, 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 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系统使评价更为过程化、公开化, 由此也保证了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有效实施, 使教学评价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趋势, 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构建了一种与项目化课程相适应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 并以“医院信息系统”课程为例, 对该评价模式下考核内容的设计、考核主体的选取、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过程的实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课程,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53-54.

[2]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46-49.

[3]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2) :147-148.

[4]多淑杰.试析过程性评价与高职项目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1) :153-154.

[5]白宏洁, 杨蕊.高职项目化课程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 2010 (4) :46-47.

[6]朱金福.表现性评价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 :34-37.

[7]梁斌.基于网络课程学习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的设计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2) :72-74.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6

一、课程实行过程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课, 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相应岗位技能的培养。在模拟实训中, 学生要完成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岗位的实训工作, 从而巩固会计、财经法规、税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熟悉相应岗位的业务操作, 懂得经济业务的核算流程, 能独立处理一般的会计业务, 为将来顺利从事相关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但在考核上, 如果没有过程考核, 仅仅是采用以往的期末终结性考核, 或者是依靠实训教师把相关的凭证和账簿等收集上来检查, 那么每个实训岗位任务的完成质量就得不到保障, 同时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得不到来自教师、同学等多方面的评价、指导, 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更无法获得在实训过程中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岗位工作体验, 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任务, 在实训结束前匆忙借同学的凭证和账簿抄完就了事。因此, 改变考核评价的方式, 使综合模拟实训课变为相当于一个岗位实习的过程, 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以职业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形成, 从而使校内的模拟实训课也能达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过程考核评价的建立与实践

过程考核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依据。它注重学习过程的控制,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能激发学生自主的探求精神, 合作的学习态度, 是一种多角度, 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法, 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学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发展。

(一) 过程考核评价目标的建立

评价目标是依据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关的岗位工作要求来建立的。考核评价的目标应具体、清晰,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准确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评价的依据, 也能为学生的实训活动提供向导;由于是模拟实训课, 因此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最好能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做到在考核评价的同时, 也规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过程考核评价目标按岗位设置评价表, 每一个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就考核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小组的成绩就是个人的成绩。

1. 设置实训岗位

实训岗位可根据实训课程的内容、专业培养目标、或者参考企业的做法来设置, 它是制定岗位评价表的前提, 目前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 可设置以下多个岗位: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业务等, 而在会计工作岗位下又可以再设有成本核算、审计、总账等业务岗位。但由于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课, 跟企业的顶岗实习毕竟存在着一定差距, 同时如果实训岗位过多、过细, 一名实训教师就很难应对管理学生和课堂。因此本次试验班的模拟实训课只开设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三个工作岗位。

2. 确定评价主体

多元主体多角度的评价需要教师、学生甚至是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实训教师是模拟实训的指导者, 也是考核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考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自己和别人,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内化的目的。而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在模拟实训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却有一定的难度, 毕竟他们不是专职教师, 也不是指定的岗位实习导师, 在考核时间、地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性, 因此只能通过行业专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性要求, 间接地参与评价。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选出一些学生担任特定职能参与评价, 如银行职员、供应商、采购商等。

3. 制定岗位考核评价表

岗位考核评价表以模拟实训所开设的岗位来制定的, 每个岗位都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以及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岗位考核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岗位实训情况,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规范的业务操作, 并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 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情感与态度、能力与素质对于每一个工作岗位, 其评价的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 知识与技能则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其评价目标有所不同, 下面以出纳工作岗位为例制定岗位的工作评价表 (见表1) 。

4. 制定综合评价表

综合评价表 (见表2) 是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在进行了轮岗实训后, 把在每一个岗位上获得的评价结果填写上去, 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最终评价结果, 小组的综合得分也就个人的得分, 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体现出的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二) 过程考核评价的实践过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教学内容包括中职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经济业务及其业务流程。学生以分岗位进行模拟实训, 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一个小组3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在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三个岗位上轮岗实习各一个阶段, 以便全面掌握经济业务, 提高不同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

1. 岗位评价

每一位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 在每一个岗位轮岗实训时都有一张相应的岗位评价表, 记录该学生在岗位实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训一段时间, 完成一定量的经济业务后, 就进行阶段性岗位评价。情感与态度、能力与素质两个方面是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实训的表现来确定的, 包括了实训前准备、实训纪律、专业素养、问答表现、团队合作、相互沟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情况来进行评定, 以上这些都会在岗位评价表中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是以学生完成经济业务的质量来确定, 包括开账、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流程的讲述, 单证的传递、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以及业务操作过程的正确性等, 这项主要由教师评价为主, 同时还包括了由教师指定的担任银行职员、供应商、采购商等特定职能的学生所作出的评价。

2. 小组综合评价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模拟实训, 也就是完成一个岗位的工作后, 小组的3名学生就要进行一次小组综合评价, 把小组3名学生在各自岗位上所获得的成绩填在小组综合评价表上, 就组成了小组的一个实训阶段的综合成绩。综合评价除了填写成绩外, 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总结自己这一阶段在该实训岗位的学习情况, 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有什么创新的想法, 都要与小组成员分享, 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 为下一位轮岗实训的学生提供经验, 也使下一阶段小组合作实训完成得更好。最后在各小组内部总结后, 每一个小组的财务主管都要在全班学生面前作小组总结发言。模拟实训结束后, 实训教师把小组在三个实训阶段所取的成绩进行汇总, 取其平均分, 同时还要给出教师评语, 评语以正面评价为主,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 存在的不足应予以正确的指导。

三、过程考核评价取得的实践成效

(一)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虽然是校内的模拟实训, 但由于采用了轮岗实训, 团队合作的形式, 体现了职场中职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与竞争, 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当作是企业的员工,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希望争取到好的表现, 每一个小组都看作是一个团队, 都希望在效率与质量上创造出好成绩。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 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增加实践经验。

(二)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学生不再出现平时懒散, 期末一搏的行为, 因为学生平时在课堂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考核的内容, 都会被实时地记录在评价表上, 不但涉及自己的成绩, 还影响团队的成果, 而且仿真性较高的分岗位模拟实训, 让学生感受到与以往课堂气氛的不同, 有一种亲历工作的感觉, 学生非常注重考核评价的成绩及其自己与团队的表现, 因此都积极地参与到模拟实训中, 虽然实训的成果要在期末才能呈现出来, 但过程考核评价着重于学生平时的表现, 着重于实训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只有做好过程中的每一步, 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以规范化、专业化的评价目标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引导学生的实训活动,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为习惯、业务素养, 关注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使模拟实训也收到了类似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都能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同时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培养了不少在技能操作方面优秀的学生, 在学校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中, 实行过程考核评价的试验班的两名学生脱颖而出, 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职技能竞赛手工会计核算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过程考核评价在中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如考核评价的目标应更加细化和规范;岗位设置可更加合理;作为实训教师, 最好能有企业实践的经历, 这样就能把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所积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在过程考核中充分运用, 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7

1 职业标准与职业意识考评相结合, 突出“达标”考试

课改前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用重选拔的考试形式, 将学生分出“优”“良”等若干个等级, 教师是考试的主体。这种考试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不符合药品生产企业制剂生产岗位要求。故在高职药学专业探索将职业标准与职业意识考评相结合的“达标”考试形式, 即以药物制剂工 (中级) 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 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评价方案。在考核中结合药品生产企业特点、药品的质量及GMP的执行程度, 仅划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档, 故凡符合药物制剂中级工技术要求的学生记为技术合格, 符合本岗位GMP执行标准的学生记为意识合格。在技术层面, 考评中我们制定针对学生技术标准的“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多个项目的考核标准。在职业意识层面, 我们依据制药企业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模拟GMP工作情境, 制定“GMP职业意识评价表”, 从工作质量、工具使用管理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方面进行考核, 采用百分制, 60分以上记为“意识合格”。在考核方法上, 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考核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和考核, 运用教师与学生质检员 (QA) 结组考评、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进行记名或不记名评分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让学生既作为被考核者又作为考核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操作技术与成品质量考评相结合, 突出“会做”考试

基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我们以培养生产合格药品的职业能力强化为终极目标, 加大实践性考核力度。如在“片剂的生产”项目考核中, 我们编制了“压片机操作业务技能考核配分及评分标准”及“片剂成品质量检查评价表”等多个考核标准,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片剂成品的生产任务, 以压片机的操作技术与产品的质量综合评价学生技术水平。

3 学习态度与递进任务考评相结合, 突出“过程”考试

为了能更加真实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一份报告定分数”的考核形式, 在考核中将学习态度与递进任务考评相结合, 突出考试的过程性。学习态度的考核项目为出勤、在团队中的作用、职业素质表现。其中出勤考核根据课程教学总时数依比例折合, 每迟到、早退一次扣0.1分, 每无故缺勤一节课扣0.2分, 该项考核累计扣6分。出勤考核扣分高于5分时, 该项考核得分按零分计算。缺课时数超过总学时的1/3者, 按学校学籍规定取消参加本门课程考核的资格, 成绩按零分处理。在团队中的作用考核, 组长满分6分, 组员满分5分。职业素质表现得分等于分组活动表现得分之和/分组活动次数, 其中每次分组活动得分的确定办法为:各项目小组在活动结束后由各小组成员按照优秀占30%、良好占40%、合格占30%的标准投票表决该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 优秀者6分, 良好者5分, 合格者4分。另外,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 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多个教学项目和任务。我系按照由简到繁的教育规律设计教学项目, 并在每个项目中设计3个难度递增的工作任务。在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 将考核表细化为5个部分, 即准备过程、操作过程、结束过程、卫生意识、安全意识, 以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制药企业对我系学生的满意度较高, 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意识均达到了企业的要求, 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8

1传统考核方式的不合理之处

(1) 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过细。 传统的考试往往局限于卷面考试,而且大部分是闭卷考试。 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水平,但过分强调记忆技能,考核内容一般仅限于课本范围,过于重视知识点细节。 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发了许多学生的厌学、厌考情绪。

(2) 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方式,把考分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导致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卷面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

(3) 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而与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无关。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靠短期记忆应付考试,所学知识很难转变为实际能力。

(4) 考试功利化,偏离了考核应有的目的。 考试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评价成绩,不注重通过考试找出问题改进教学的现象, 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考试形式决定了考核内容,对知识点细节的考核,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习,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2课程考核应有的作用

(1) 考查教学效果,以考促教。 教师通过考核,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为改进授课提供的依据。

(2) 激励鞭策学生,以考促学。 合理的课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行为,加强平时学习,避免期末考前突击。 通过考核使学生及时找到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3) 侧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这对IT类课程尤其重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能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信息反馈作用。 考核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进行指导,使学生对知识中的欠缺部分拾遗补阙,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课程考核的基本原则

为使考核发挥上述作用,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层次性、过程性的考核

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 它理应在课程考核中占足够的分量。 过程性考核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过程性考核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 考核时间与考核空间的过程化, 更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既平稳紧张又能阶段兴奋的波浪形学习状态, 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更有利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学生的考试心理也很健康,他们不惧怕考试,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

3.2基于能力本位的考核

IT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 课程考核应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考查学生的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综合行动能力等。 考核的终极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3多元化的考核

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是多元的,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统一的考核模式或标准去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以不同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去衡量学生。

考核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考核评价的多方参与方面。 除了教师评价,还应给学生参与考核的机会,通过互评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自评发现自身的优缺点。 引入行业评价,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考核过程, 从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引进权威行业认证考核,按行业要求考核学生,使学生尽早了解行业要求,为将来就业提前做必要的储备。

4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各高校已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如:大作业、测验、作品、论文、参赛、职业认证考试等。 但这些各有侧重,要遵循上述考核原则,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归纳梳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即课程考核体系。

4.1课程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设计

所设计的课程考核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过程性考核、 成果性考核、素质考核。 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 成果考核则是对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 素质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态度、参与、协作、沟通、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

这种考试体系,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及相应能力水平情况。 同时, 课程考核不只是卷面成绩,还有竞赛及认证等;考核的评价人不仅是教师,还有行业专家、学生自己。 故本文称之为“全过程、多元化的基于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课程考核体系”。

在一级指标下又分若干二级指标,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考核方式及要求见表1。

4.2各级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

本课程考核体系,从3个方面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基本满足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求。 但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要求不同,下面以IT类专业课程为样本, 对课程考核体系中各级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加以说明。

IT类专业课程有很多,大致可分为3类。

(1) IT技能类基础课程:编程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 其共同点是:侧重IT基本技能,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本应用能力。

(2) IT技能类提高课程:ASP.NET、网站开发等。 其共同特点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强调IT技能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IT综合类课程: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ERP等。 其共同特点是:强调IT技能与经管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具备综合利用IT知识及经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类课程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不尽相同,考核的具体要求也会有所差别。 作为一个课程考核体系,在保持主体框架一致性的前提下,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对考核指标做相应调整,使课程考核体系既有具有普适性又有灵活性。 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各级指标在整个体系中所占权重系数的调整。

在各一级指标中选择不同的二级指标, 各指标被分配不同的权重系数(权重之和为100)以体现课程类型、考核重点之不同。 各级考核指标在各类课程中所占权重系数见表2。

(1) 各类课程均强调素质考核, 使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不断地通过课程学习,结合自我实践,稳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工程素质。

(2) IT技能类基础课程,更强调过程性考核,引导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通过日常的上课、上机、作业等环节,扎实掌握基本技能。

(3) IT技能提高类课程,在重视过程性考核的同时,更多地侧重成果性考核,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作品或成品,做到学以致用。

(4) IT综合类课程, 在重视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的同时, 更强调学生专业素质及知识的综合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竞赛、认证等形式,按社会及行业要求来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5) 针对具体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可在表2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以体现该课程的具体特色和要求。

该课程考核体系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实施, 有效地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均显著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均有提高,更多学生关注科研实践、竞赛及参加行业认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 该考核体系对教师的基础知识、 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均有较高要求,对实验室配置、配套教材建设,尤其是上课班型设置等教学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 因此,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该课程考核体系,任重道远。

摘要: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考核方式的不合理之处,强调课程考核应有的作用,提出课程考核应遵循过程性、能力本位、多元化的原则。根据该考核原则,构建了全过程、多元化基于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课程考核体系,并应用于IT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 篇9

《机械制图》课程是高职机电专业群的一门重要的技术专业平台课, 主要培养学生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机械图样是学生适应机电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所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评价是指判定课程实施的实际结果, 也是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掌握技能的手段。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评价通过具体的、客观的测验所证实的学生成绩来考查学生实际达到课程目标的情况, 纸笔测验仍然是测验的主要形式, 往往采用一次终结性的考核, 作为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程的标准[1]。这样与培养高素质性的技能型人才是相悖的。鉴于此, 本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改善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建构课堂内外考核相呼应、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补充等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1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和项目化

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岗位能力为本位, 本校的制图课程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安排,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 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辅助识图和绘图技能的培养, 由于软件的三维模型的动态性和可视性, 对于建立学生的空间感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 所以将计算机绘图知识穿插在机械制图内容的教学各环节参见表1。

2 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方式, 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尺度之一[2]。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对项目化教学的学生成绩进行有效地考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必须突破现行学业评价体系的束缚, 对考试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以多元化为特征的课程评价体系, 其具体内容是综合学生的阶段项目考核、笔试、计算机软件考试、项目成果、互评、小组评价、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等多环节的分数,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处理, 最后得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客观和真实的成绩。多元化考核方式将知识考核为主变为能力考核为主, 注重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3]。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突出实践性,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能力训练, 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初步建立了一套多元化考核方法, 具体内容见图1。

在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中, 过程考核是核心, 它对于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累积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过程考核组成部分, 项目考核占66.7%, 体现项目课程驱动的特点, 部分项目考核内容和方法见表1

多元化考核体系将“以能力为本, 就业为导向”作为指导思想, 满足了工学结合和项目化教学的需求;引进了“综合标准、严格管理、良性运行”的理念[4];建构了课堂内外考核相呼应、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相补充等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体现了评价的相对性和决定性, 结合了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自主性学习、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关的职业鉴定资格证书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

3 结束语

本校的制图课程, 在高职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已经实施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比之前而言,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学的效果都有很大的提高。构建基于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只是对项目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还有待于在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云玲.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10 (7) :33-35.

[2]陈光柱, 许娟, 闫海峰, 程志红, 赵子江.机械课程设计质量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6, 24 (2) :104-106.

[3]侯彦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财经类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9 (3) :138-141.

上一篇:大学生税收法制教育下一篇: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