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

2024-10-06

日用陶瓷(精选12篇)

日用陶瓷 篇1

摘要:社会的日益进步, 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 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 日用陶瓷设计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由实用美观原则演变为人性化设计。日用陶瓷设计观念的发展, 使设计形式呈现多样化, 设计创作中单一的陶瓷材料很难满足日趋复合化的日用陶瓷产品的表现内容, 综合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突破现有框架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日用陶瓷,设计观念,综合材料

一、日用陶瓷功能和作用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之中, 还是在人类文明的悠远历史中, 日用陶瓷都占有其一定的地位。就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而言, 已经不再局限于食器的单一功能, 它也是一个信息载体并且富有时代特征。日用陶瓷是经人们劳动所创造出的产物, 它首先必须具备实用功能, 满足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需求。同时, 它还需上升到美化人们生存环境和增加使用情趣, 愉悦人们的心情, 以此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精神多方面的需求。总而言之, 现代日用陶瓷产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求, 还要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基本必需品, 还给人以情感的寄托和心灵上的享受。

日用陶瓷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多看作为使用功能。如果从陶瓷材料特性和文化内涵来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整体、多方位的角度对日用陶瓷的物质功能和文化功能进行探讨和理解。

日用陶瓷的物质功能是由陶瓷自身的材料特性所决定, 它主要是指区别于其他材料制品, 所呈现出优秀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便利和改善的作用。

日用陶瓷的物质功能属性及作用:

1. 生物化学功能的耐蚀性——日用陶瓷制品这方面的功能要优于铜、铁、铝和其他金属, 一定程度上能承受酸、碱、盐等的侵蚀, 不会有生锈、变质和老化现象。

2. 耐热、保温隔热功能——日用陶瓷传热较慢, 用来盛放热水和食物, 短时间内外部温度不会特别高而导致烫手。

3. 耐磨性的力学功能——器具与硬物摩擦时, 不易受损。如西餐中, 可以在碟盘上直接使用刀叉切割取用食物。

4. 耐急冷、急热的性能——如在微波炉和冰箱中使用时, 陶瓷器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日用陶瓷的文化功能, 又称文化价值, 它是指日用陶瓷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

日用陶瓷的文化功能属性和意义:

1.人文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经历了早期的陶器时代, 陶器的历史, 就是人类关爱本身、大众及社会的历史。

2.象征性——日用陶瓷制品通过其形态、色彩、装饰和标志等形式反映出象征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会审美的倾向, 象征或代表某一阶层或个人的价值观、社会地位等。

3.美学性——通过对材料、结构、形态、色泽、肌理和装饰等多方面因素特定的使用, 尽显日用陶瓷传达给人的美感。

通过对日用陶瓷功能的全面了解, 我们可以知道, 正是因为日用陶瓷优越的物质功能和文化功能, 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二、日用陶瓷设计中材料的演变与发展

纵观人类历史, 器物造型是随着人对物的需求而产生的, 最早的原始陶器设计便是如此。远古时的中华先民, 为了满足简单的生存需要, 根据自己朴素的审美意识制造出实用美观的陶器, 日用陶瓷的雏形便是如此诞生 (图1) 。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 陶器从最初的存贮器皿, 发展到不同样式的餐饮器具、祭祀物品等, 材质也由原始素陶发展为精陶。现在很难去评判陶器最早出现于哪个文明古国, 但是中国最早进入瓷器时代是无可厚非的。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便出现了原始青瓷, 到东汉晚期瓷制品趋向成熟, 至宋代, 瓷业更是得到空前发展, 瓷质器皿取代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占主要地位 (图2) 。现代社会, 日用陶瓷设计呈现出多样性, 材料的开发与运用方面也受此影响。正如丹麦设计师克林特所说:“运用适当的技艺去处理适当的材料, 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的需要, 并获得率直和美的效果”。

材料的运用在日用陶瓷设计中, 不管是陶瓷材料自身还是非陶瓷材料的应用都不断的在创新, 从早期传统陶瓷到特殊陶瓷材料的应用。特殊陶瓷材料拥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材料特性以及其应用范围都远远超越了传统陶瓷。诸如纳米陶瓷、金属陶瓷等新型陶瓷材料的创新增加了陶瓷材料的延展性并极大地提高了日用陶瓷的性能 (图3) 。

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单一的材料应用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已经不能满足产品的多样化设计风格和内容。日用陶瓷设计也不例外, 综合材料的运用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日用陶瓷的设计空间, 同时也逐渐成为时代的潮流和趋势。随着人们对日用陶瓷设计中材料运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非陶瓷材料越来越多地被用在日用陶瓷设计中。金属、竹材、玻璃等非陶瓷材料在日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 完善了日用陶瓷产品中所缺乏的视觉感受, 使其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得到优化和提升。Sputnik设计工作室设计的陶瓷器皿 (图4) , 结合了陶瓷与木材两种不同质感的材料, 给日常用品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

三、日用陶瓷设计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一般来说“设计观念即设计观, 是人类进行设计活动的指导思想”。在人类悠久的历史进程中, 日用陶瓷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设计观念直接反映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它的引导下, 留下了大量经过历史洗涤散发出璀璨光芒的日用陶瓷作品。陶瓷产品的设计活动可以追溯至原始石器时代, 在水、火、土的交融之中, 它引发人类无穷的想象与灵感。随着时间的淘洗, 日用陶瓷产品呈现出的形式以及文化内涵, 真切地反映出日用陶瓷的文化史也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史。从人类最原始的设计观念——为了满足汲水、贮物、烹饪和其他不同的生存需要, 设计和制造出具有相应的功能的陶器器皿, 到如今形式和功能多样化的工业制成品, 都是人类设计观念直观的反映。当然, 人类的设计观念是从初级到高级, 单纯到繁复, 不断创造与发展过程的综合。

设计观念的变更与发展对日用陶瓷有着深刻的影响。日用陶瓷产品每一种新形式的出现都是其设计观念改变、发展的呈现。19世纪末期, “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师承自然, 追求自然清新的装饰风格深刻影响着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观念, 这一时期的设计重点在于创作出精美、典雅的日用陶瓷。Paul Revere陶瓷花瓶、陶瓷碗 (图5) , 是美国20世纪早期的陶瓷器皿, 具有典型的工艺美术运动特征。

20世纪20年代, 包豪斯学院成立, 它注重产品功能与理性的设计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功能至上的设计观念, 经过大量的实践, 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对各类设计及设计理念都有决定性的作用。日用陶瓷的设计观念也深受其影响, 过去日用陶瓷设计所注重的精致装饰的设计观念受到质疑与批判, 设计观念走上了功能大于形式的轨道。Marguerite Friedlaender所设计的茶壶正是这时期日用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 (图6) 。

富足的物质生活, 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 日用陶瓷产品千篇一律简单的几何形态已经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人们对日用陶瓷的要求不仅是要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而且还具有新颖优雅的外观形式。如此境况下, 衍生出日用陶瓷产品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设计观念。科拉尼1974年为罗森塔尔公司设计的茶具 (图7) , 突破了先前单一的几何形态, 通过顺畅的流线形态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而且此套茶具具有明显的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特点。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 受此影响, 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观念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美观实用之外对日用陶瓷产品的诉求还蕴含了多元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需求。因此形成功能与形式人性化的设计观念。特雷西.威尔金森设计的陶瓷花盆 (图8) , 陶瓷与藤的结合, 满足实用与审美的同时, 还散发出淡淡的自然气息, 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的情感需求, 增加了产品和人之间的互动。总之, 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原始陶器到现在赏用结合的人性化日用陶瓷产品可以看出, 日用陶瓷的设计观念经历了由最先的功能到形式再到人的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或是层次的界限, 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递进的过程。

四、新的设计观念对日用陶瓷材料的重新审视

设计观念是人类设计活动的指导思想。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 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有了更多的要求, 除实用功能之外还有心理的、精神的需求。日用陶瓷设计观念由实用美观原则演变为人性化设计。日用陶瓷设计观念的发展, 使设计形式趋于多样化, 设计创作中单一材料的运用已经不能满足日趋多样化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的表现方式及内容。在日用陶瓷设计中, 设计师应该了解和掌握材料特性, 时刻关注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趋势, 使用适当的技术处理相应的材料, 使材料各自的特性得到最大发挥, 将所应用的材料呈现出最完美的结合, 让人们体会到一种自然、亲切的全新感受。比利时Fou de Feu设计工作室设计的一系列陶瓷器皿 (图9) , 灵感来源于旧式的工业化工厂, 并将陶瓷与枫木两种材料完美结合, 丰富产品表现力的同时, 也使得产品与人更为亲近。

随着时代的进步, 生活品质的提升, 单纯的功能主义或形式主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日用陶瓷产品的需求, 日用陶瓷产品需要达到人性化的功能与艺术化的形式以及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完美结合。Pia Wustenberg设计的“Stacking Vessel”系列花瓶 (图10) , 木质、玻璃、陶瓷三种不同材料的结合运用, 呈现出有别于以往花瓶的视觉感受, 更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的直观表达。人们需求内涵的不断拓展, 单一的陶瓷材料很难满足日趋复合化的日用陶瓷产品的表现内容, 综合材料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突破现有框架的设计方式。日用陶瓷产品中虽然陶瓷材料在占主导地位, 但是仍然有结合其他材料进一步拓展的创作空间, 使得日用陶瓷产品富有时代气息的同时, 更加符合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 大量新型材料被开发出来, 如有机玻璃、复合金属材料等, 为日用陶瓷设计中材料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材料的综合运用, 衬托了陶瓷材料的自然特性, 形成不同的质感, 使日用陶瓷产品打破单一的形式, 带来丰富的视觉和触觉享受。

参考文献

[1]朱铭.设计—科学与艺术的结晶[M].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9.

[2]汤重熹.新设计对传统陶瓷设计观念的冲击[J].中国陶瓷工业, 2002 (2) .

[3]王建梅.日用陶瓷设计中材质的创新运用与感觉特性[J].佛山陶瓷, 2009 (7) .

[4]张亚林, 刘首含.综合材料介入日用陶瓷设计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 2009 (3) .

日用陶瓷 篇2

两项湖南省地方标准修订的说明

一、任务来源

陶瓷是我省传统优势行业,也是我省高耗能行业之一。我省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日用陶瓷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湖南省地方标准《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核算方法》(DB43/ 464-2009)和《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43/ 466-2009)自发布以来,对引导湖南陶瓷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湖南陶瓷行业的节能降耗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近7年来,陶瓷生产设备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湖南绝大部分陶瓷厂都进行了煤改气及余热利用等工程改造,陶瓷生产能耗已经大大降低。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16号《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确保强制性能效和能耗指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助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根据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委托修订《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核算方法》和《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地方标准的函”的要求,修订该两项湖南省地方标准。

二、工作过程简述

为确保湖南省地方标准《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和《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的修订工作在10

月底顺利完成,陶瓷能耗标准编制工作小组于2007年4月成立,由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节能评价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陶瓷协会人员组成,共同负责两项陶瓷能耗标准的制订工作。工作小组确定了标准的修订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工作计划、调查方案、测试方案和能耗数据调查表及专家意见表,以确保标准修订的质量和进度。

1、实地调研、收集数据

根据已定的工作计划,为全面掌握湖南省陶瓷企业的实际生产和能耗情况,使制订的标准合理反映我省陶瓷生产和发展状况,并对陶瓷行业节能有推进作用,2016年6月—9月间,工作小组对株洲醴陵、长沙望城等多家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和民营陶瓷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发放能耗调查表。本省现场调研的企业包括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丰德利瓷业有限公司、湖南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醴陵市新亚瓷业有限公司、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湖南醴陵红官窑瓷业有限公司、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醴陵金煌瓷艺有限公司、醴陵尚方窑瓷业有限公司 醴陵振美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和湖南海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陶瓷企业。到湖南丰德利瓷业有限公司、湖南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及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等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能耗测试。能耗调研和测试工作得到了醴陵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铜官镇陶瓷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此外,项目组还考察了广东、江西、广西、山东、江苏及浙江等省的陶瓷产业基地及相关陶瓷行业协会。共发出能耗调查表若干份,收回调查表

12份。

此外,标准修订组还收集到了2012年之前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并申报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的规模企业的申报材料中的能耗数据资料,作为实地数据对比用。

2、数据整理、测试和计算结果分析

标准编制小组对收到的能耗调查表进行了整理和核算,剔除逻辑上不合理的表格,得到数据真实有效的能耗调查表为6份,该6家陶瓷厂家的能耗数据汇总及测试对照数据见附表1。

3、根据所调查的各陶瓷厂家的实际生产状况,获得了湖南省陶瓷企业能耗数据的较低值和较高值。

4、收集查阅国家、行业协会和其他省份相关陶瓷产品能耗指标及相关标准,以确保制订的标准与相关标准、文件的相容性。5、2016年9月初,项目工作小组完成了《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修订草案,将草案交与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节能与综合利用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审稿、讨论,专家组队两项标准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6、根据专家组对初稿提出的意见,项目组对标准初稿进行了修改。根据专家提出的“修订标准时名称及类别改动不能太多、地方标准尽量促进节能、不鼓励生产高能耗产品”等重要意见,这次修改后的终稿在术语、产品分类上更接近原标准,能耗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有明显降低,将烧成温度界限去掉了,以鼓励低温烧成。相信修改后的标准更有利于促进我省陶瓷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

三、标准修订原则

1、有利于高效、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广节能新技术和工艺、促进行业公平竞争、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2、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3、坚持标准的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标准的内容和形式的严肃性。

四、主要技术内容及修订说明

1、标准类别与性质修改:根据国家政策,地方能耗标准采用推荐性类型。标准的实施,对于全省现有日用陶瓷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将对新建陶瓷企业采用先进高效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具有约束和引导作用;将给政府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管提供依据,对新建陶瓷企业的审批提供准入门槛标准。

2、技术等级划分:制定标准的技术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陶瓷产品单位能耗限额限定值、新建陶瓷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和陶瓷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3、产品分类:此次标准修订时,为与已经出版的行业标准及各省的陶瓷产品定位能耗标准具有可比性,将陶瓷产品分类进行了修订。艺术陶瓷分为艺术瓷和艺术陶两大类,在原来标准基础上加上了艺术陶类。日用陶瓷分为瓷器、陶器两大类,瓷器又分为细瓷、普瓷和炻瓷三大类,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上了陶器类。

3、工艺分类:陶瓷产品的烧成次数、烧成温度直接影响到产品

能耗的高低,标准编制小组将陶瓷产品分不同类型工艺制定能耗限额标准。将陶瓷产品分一次烧成、二次烧成及以上两个系列,分别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4、适用范围:本两项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内现有陶瓷生产企业和新建陶瓷企业。

五、能耗限额标准指标的确定

本次调研所得能耗数据具有以下特征:(1)陶瓷单位产品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2)陶瓷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数据相差很大,规模较大陶瓷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数据很低,而规模较小陶瓷企业能耗数据不全,参考价值不大;(3)艺术陶瓷能耗仍然较高。

根据整理所得资料。本次标准修订时能耗指标采取以下措施:(1)调研所得日用陶瓷能耗有效数据来自大中型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数据较低,修订标准时以这些能耗数据平均值作为中等准入值指标,再参考行业标准及各省地方标准,遵循地方标准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原则,按照一定规律确定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2)调研和实测所得艺术陶瓷能耗数据较高,修订标准时,以两家典型艺术陶瓷厂家的能耗数据作为基础,降低一定额度后作为能耗的最高数值(即限定值)处理,再按照一定规律确定准入值和先进值。(3)保证地方标准能耗指标必须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能耗指标。

六、推荐的能耗计算公式的确定

两项标准5.3.1和5.3.2条推荐的陶瓷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公式是参考国家标准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的计算方

法和公式而给出的。

《日用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工艺陶瓷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修订工作小组

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 篇3

关键词 日用陶瓷设计,个性,创新

1引 言

传统的日用陶瓷设计多通过机器大生产得以实现,这就使得产品难免受到机械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模式主导。这样的产品虽然具备基本的使用和审美价值,但却是与今天高度进步的现代文明和人们不断增长的审美需要不相适应。尽管这种传统的日用陶瓷设计仍然有其一席市场,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才是现代社会日用陶瓷设计的必然趋势。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能充分展示产品蓬勃的生命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更利于实现陶瓷产品的价值和占领更开阔的消费市场。

2日用陶瓷个性化设计的时代背景

20世纪工业文明的长足进步,带给人们无比丰富的物质条件。当物质条件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人们的需求也开始变得多样化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要求使用的产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符合个人习惯。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所谓“产品的个性化设计”,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广义上讲,“个性化”指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功能还是造型都有别于以往的同类产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第二层含义是从狭义上讲,所谓“个性化”的定义要严格得多,不但要求产品区别于以往的同类产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区别对待,真正体现不同个体的个性、习惯等。本文讨论的重点即在第二层含义上。

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人们对商品的选择从“满足消费”过渡到“满意消费”。这时,人们渴望摆脱束缚,享受多彩生活的愿望不断加强,最终发展到情感上要求得到尊重,个性要求得到宣泄,感情要求得到沟通。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应该越来越有针对性地面向具体受众。陶瓷的开发和生产,是立足于对人类生活新的奉献。在功能、价值相似的条件下,陶瓷产品会从情感上得到消费者的重视。如果忽视消费者的审美爱好、趣味要求,以及个性的体现,那么,生产的陶瓷产品就不可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设计将失去它的美学意义。

因此,我们在进行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时不应被已有的观念所束缚。实用功能虽然作为日用陶瓷设计的最终目的,但并不能以此来限制造型的样式。相反,设计师只有在对实用功能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旧的观念,展示个性,才能使设计营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3日用陶瓷个性化设计的体现

从个性化设计的角度来说,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值得我们学习,如日本的京瓷公司、德国的罗森塔尔公司和英国的霍恩西瓷器公司等,它们在追求生产高技术、高品质、高标准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创新和个性设计。他们的产品洋溢着对生活的热情,在他们的设计理念中,日用陶瓷设计不只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更应该传达个性化设计,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快乐。如德国胡申罗伊特公司的皮尔·卡丹设计的马克西姆巴黎餐茶具,皮尔·卡丹将服装造型中针织物的质感等造型因素,巧妙地运用到茶餐具的设计上,塑造出既充满活力又潇洒美妙的造型。整套茶餐具的设计充分显示了设计师借鉴、移植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 来丰富自己创作意念的敏感性和独具特色的创造性。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主要是通过造型、材质、装饰、色彩等方面来表达的,日用陶瓷的创新设计可选择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设计师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作为设计的重点,通过对产品的精心设计来表现产品的个性。

3.1 个性化的造型设计

造型的个性化设计从视觉角度来说更能打动人,线形的长短、曲直组合、体量对比等组成了造型的外观样式。在现代设计观念的激励下,造型设计形式也日趋丰富多样。个性化的壶体造型在改变产品形态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林利设计的咖啡具《异形》,糖缸、奶杯及小杯均以几何形为基本造型,然后经减去法处理,揉进一些细微的弧线因素,把原本冷漠平板的几何形态,在壶体上呈斜面、不规则切削,嘴、盖、提梁配件随形态走势定位,尤其是高扬起的提梁是对萌动基调的一种升华。

3.2 个性化的材质运用

设计以材质为始——选择适宜的材质,永远是设计的首要目标之一。因为,离开材质,功能和个性便无从谈起,如不善用材料则难以成为好的设计。陶瓷本身的材质颇为丰富且不断推陈出新,另外它与藤木、金属等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有机结合,便可演变出更多的材料个性效果。例如:张子龙设计的茶具《掌握》,其制造肌理于器表的手法是其中一种强化陶瓷器物美感的方法。选陶泥作为材质,重在表现自然、质朴的特点。再加上藤做的提梁,更增加了整套器具回归自然的恬静情怀。

3.3 个性化的装饰设计

中西文化的交叉,以及新工艺新材料的利用,必然会产生新的艺术语言。王耀玲设计的茶具首先引起注意力的可能是与形态融为一体的纹饰。其饱和亮丽的明黄色调,聚散有致;随形而立的花卉结构形式,与上述因素揉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点、线、面图形关系。其立体器物的形态是锥形的变体,有较佳的稳定感。壶体的中心线部分,嘴、把手、盖子均统一装置在环绕锥形的一条脊状带上,产生了统一感与紧凑感。

3.4 个性化的色彩设计

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注重几种主要色彩的搭配。如红绿彩,是由红、绿、黄、蓝色构成,但在诸多颜色中主调是红,绿色次之,搭配用黄、蓝,色调鲜明,对比强烈,使人在精神上感觉热烈、富丽、喜庆,并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很有个性。彭尼-史密斯设计的茶具《混合与相配》,既有传统因素,更具现代观念。两套不同展示效果的茶具,其实构成要素是相同的,只是构成方式稍作调整,主要是色调的运用上。设计者大胆启用了蓝、黄对比色,两者间的比例悬殊甚大。如以黄色调为主的话,蓝色只占有小面积。同样,让蓝色占主导地位,那么黄色只是一种从属性质的呈现。这种主次分明的做法,不会产生松散凌乱的印象。

4在遵循功能基础上展示个性化设计

不过,日用陶瓷产品较之诗歌、绘画、音乐等供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来讲,并非纯粹的欣赏艺术,个性化设计也不是它的首要属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解决日用陶瓷功能的同时,日用陶瓷的个性化设计也就上升到第一位。因而,如何在遵循功能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广州白天鹅宾馆使用的一套餐具,是罗森塔尔公司的“二部曲”。其直筒形的壶体表层,满是凹凸条状的竖向肌理。以一种相对简单的要素表达出个性美的视觉印象。不难想象,竖纹肌理在造型上是内壁没有死角,外壁洗涤时不滞留残余物体。这种个性化的设计归于功能性和个性化设计的统一。

《昂仰》咖啡具是作者本人设计的作品。盖钮呈三角状,便于提携。壶口出水流畅,又不涎水。壶努力追寻以简约的形式,表达一种自然天成的单纯之美。首先考虑的是材质因素,此设计选取的是高档细白瓷,材质本身具有光洁、纯净、坚实之自然美。主色调以高白釉来装饰,更加冰清玉洁。在造型上以曲线为主,壶体腹部以上的自由曲线所形成的线脚,使本来单纯的形态更富有活力。特别是后倾的盖钮形式是表达个性化设计的一种诠释。从侧视图来看,壶体与盖扭组成弩的形状,壶嘴正如蓄势待发的箭,而后倾的把手就象拉圆的弩弦。

日用陶瓷个性化的设计,是通过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充分把握来营造一种创新的理念。设计师通过个性化的精彩设计来表现产品的个性化语言,着力于对产品形式感的追求,标新立异,努力使产品的设计给人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5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日用陶瓷设计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正如世界著名教育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全面建筑观》中指出的:“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入模仿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日用陶瓷设计应当是一个弹性的过程,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日用陶瓷设计也没有唯一的答案。作为日用陶瓷开发的源头与重要环节,应该合理配置资源,运用先进手段,使日用陶瓷设计异花受粉,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 杨永善.文艺研究[J].2003(1),131~135

2 秦锡麟.秦锡麟陶瓷艺术文集[M].江西美术出版社.

3 何炳钦.有关陶瓷设计中线的思考[J].中国陶瓷,1994,2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价值取向 篇4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日用陶瓷设计作为一种媒介, 在新时代的诉求下, 价值取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总的看来,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一、基础——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虽然设计物装饰功能的重要性在工艺美术运动伊始已被威廉·莫里斯纳入思考的范畴, 但直到后来的包豪斯和罗森塔尔的灵魂人物沃尔特·格罗佩斯才把设计物的审美和实用双重属性结合起来[1]。格罗佩斯认为:“功能的合理只是使用价值所依靠的创作过程的物质方面。其另一方面, 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要求, 是与物质方面同等重要的。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生活本身的统一体中找到根据。”[2]审美和实用的结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也一直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日用陶瓷必须要做到赏用结合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但在现代社会文化与环境的诉求下, 赏用结合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变化。

在日用陶瓷的使用功能方面, 细化符号识别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需要。现代日用陶瓷的器形式样种类繁多, 但器形的使用流程却必须适合于人们的习惯。那些样式优美, 但使用起来相对别扭的器形永远不会是一个时代的主流产物。要做到造型优美, 使用流程又相对清晰的日用陶瓷设计, 就必须要求陶瓷器物本身的语言要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其使用方法, 而这种语言的传达, 是通过符号识别来实现的。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成器物群的单个物件的功能必须明晰。比如一套咖啡具, 咖啡壶在造型和大小上面都与奶缸有所不同, 这是咖啡壶本身的符号识别要求所决定的。二是器物盖口的开合标识必须清楚。现在陶瓷器物造型多样, 盖和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有时与传统的造型结构有着极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器物本身要具有良好的开合引导标识来引导消费者正确地使用。三是与使用相关的标识越来越细化, 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心。现代的设计无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足。比如四个造型和色彩都一样的茶杯, 为四个坐在一起聊天的人服务时, 常有拿错杯子的现象发生。那么四个杯子的造型、纹饰和釉色等的差别将会解决这一矛盾, 这也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在审美方面, 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将会进入一个不只限于视觉审美的时代。日用陶瓷在大多数时间里, 没有处在使用状态下, 没有与人发生互动。在这种情况下, 它充当的是一个装饰用的陈设物品, 这也是在过去很多年里, 人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视觉审美功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现代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就算是一段时间不长的休息, 也追求要有很高的质量。日用陶瓷产品恰恰是在这一小段时间里, 在使用状态下为人们服务的。使用过程中的手感 (触觉) , 将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课题。现代陶瓷材料的进步, 使瓷器、陶器和炻器都成为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品类。对每一种材料的合理利用, 和对釉的合理选择, 将会带来一顿丰盛的触觉大餐。此外, 其他感觉, 如听觉和联觉, 也将会纳入陶瓷设计的思考范畴。

总的看来, 赏用结合的日用陶瓷设计将会一直是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设计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一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其体现方式也在演进。

二、发展——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设计作为一种媒介, 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对各个矛盾的调节, 已经是现代设计的一大主题。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环境, 要求现代日用陶瓷设计必须发挥其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和使用的调节、对环境的调节两个方面。

(一) 对小关系的调节——对生产和使用的调节

陶瓷制品的物质性决定其生产必然受限于相应的规律, 同时在生产的组织过程中, 也会出现很多相应的矛盾。当几种矛盾同时存在时, 必须通过设计来解决, 以达到相对的平衡。在日用陶瓷的系统化设计方法中, 一方面强调整体都是由各要素构成的, 另一方面又要求对每个子系统都必须从成分构成、结构、相互联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 从而进行调节。当然怎么样做到利益最大化, 一直是日用陶瓷设计的一个研究课题。

现在是一个服务型经济的时代, 设计产品能否很好地为人们服务——为人所用, 是权衡一个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现代日用陶瓷设计所关注的不仅限于使用方便与否, 而且重点在于关注在使用过程中, 产品是否能很好地与使用者发生互动关系。在艺术设计领域, “体验”这个词已经非常时髦, “体验设计”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让人们不知不觉地享受于使用物品的快乐中, 体验设计将成为设计发挥其调节功能的不错的方法。试想, 进入一家餐厅, 点了餐以后的那十多分钟, 顾客们是怎么度过的?如果这时顾客们发现餐桌上面的餐具可以随意组合成新的式样而乐于其中, 这也减少了等待过程中的几份无聊。

产品造型107

当然生产和使用这两个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要真正体现设计的价值, 要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和研究。

(二) 对大关系的调节——对环境的调节

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促使在不断地改变自然, 设计作为改变自然的一种手段,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使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必须面对的话题, 不但包括自然环境, 也包括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

陶瓷材料, 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有机材料相比, 有很多优点, 但还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利用,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至少不能让它成为第二个“石油”。面对此问题的提出, 对陶瓷矿石资源的有计划开采固然是一个解决方案, 但怎样利用好资源才是现代陶瓷设计需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对先进工艺的运用, 对合理结构的构思, 对器物品类的优化组合, 都将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使用物品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和群体中的人, 而物品本身与周围其他物品又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工环境, 这就要求现代的日用陶瓷设计必须立足于社会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调节。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所有人的呼声, 日用陶瓷作为一种媒介, 其设计自然也应当承担起一份责任。以实现调节功能的日用陶瓷设计, 体现了设计者对社会的认知程度, 表达出设计者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现代设计师们需要认真对待的设计题目, 自然成为现代设计的一大主流。

三、开拓——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发展, 设计的功能也在一步步扩充自己的领地。设计发展历史证明, 社会要求设计功能出现的顺序是:实用功能——审美功能——调节功能——引导功能。设计的引导功能是通过设计师赋予设计物大量有益且超前的信息, 在设计物与人接触过程中对人的思维观念发挥一定作用, 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目的的功能。与赏用功能和调节功能相比, 引导功能是建立在“构想——设计——引导”这一模式之上的。它需要卓越的设计师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合理健康的未来社会, 并通过具体设计来引导和促使社会向这个方向前进。它的关键点在于设计者的合理构想, 而着力点在于受众的思维观念, 在日用陶瓷的引导中, 引导的是一种态度。

以此看来, 日用陶瓷设计在实现引导功能时具有先天性的优越性, 它的使用过程总是伴随着一些格调比较高雅的活动, 从而在引导和改变人的态度时, 能较容易地达到目的。作为一个日用陶瓷设计者, 应当对生存环境进行思考, 并为未来的设计找到一个合理的去向。《论语·述而》有云:“游于艺”, 认为人的个人修养在艺术中升华, 这似乎已经给陶瓷设计一定的启示。设计师用艺术的手段把对未来的期望倾注于器物之中, 受众在使用过程中去感受和体验那一份份伴随着“艺”的关怀和责任, 是发挥引导功效的主要方法。

实现引导功能的设计, 为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要求设计师具有更高的智慧。

与其他功能较多使用系统化设计相比, 引导功能更多的需要使用直觉设计, 它不能从社会提供的数据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需要构想。日用陶瓷设计的创意取决于设计者的智慧。

(二) 设计区域在时间上更关注未来。

引导功能的实现, 是处在未来世界的角度关注现今世界, 从而实施引导。未来日用瓷的使用环境与现在将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是在改进现有不足的基础之上发展变化的, 虽然关注未来有点难度, 这一点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 设计者的主要活动应是合理构想并科学论证。

在整个设计的实现过程中, 构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当然它不是空想, 是在构想和论证交互的过程中完善的。

(四) 对设计的认识应上升到哲学高度。

设计的引导功能看不到, 摸不到, 甚至不用心还有可能感受不到, 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众的。它作用于人的微妙意识和相关思维活动, 一般是在隐性设计中得到体现的, 是在受众对日用器物的观赏和使用过程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 都将伴随着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环境的思考。

四、结语

在现阶段, 以实现赏用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调节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以实现引导功能为主的价值取向分别属于三个层次, 即基础——发展——开拓。实现赏用功能是现代设计的基础, 当今时代要求现代设计的重心应向实现调节和引导功能上面偏移。当然这三重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 同时具有三重价值的日用陶瓷产品才是今后设计的一大主流。

参考文献

[1]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辩[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1

[2]李敬一.中国传播史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3]张烈.虚拟体验设计的结构层面分析[J].装饰, 2009 (11) :84页

[4]郑朝辉.以日本为例谈环境识别系统和环境的和谐设计[J].装饰, 2009 (11) :120页

日用陶瓷 篇5

1、意向申请

2、认证文件的索取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4、体系的运行

5、产品的型式试验

6、内部审核

7、初访

8、正式申请

9、受理申请

10、审核组的组成11、文件审核

12、现场审核通知单

13、现场审核

14、审核报告

15、批准程序与获证后的日常管理

1、意向申请

凡生产日用陶瓷(包括日用瓷器、日用炻器、日用陶器以及有可能与食物接触、能盛放液体性食物的陈设艺术陶瓷)的工厂,在有出口经营计划的前提下,应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的意向;

凡已获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的工厂,在有出口美国的经营计划、或已签订输美日用陶瓷外销合同的前提下,应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申请“输美日用陶瓷认证”的意向。

意向申请可通过电话、信函、或直接到当地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请等多种方式。

2、认证文件的索取

工厂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在接受意向申请后,向工厂提供申请书、《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要求》或《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条件》及相关文件;

检验检疫机构向工厂介绍有关操作程序及要求: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产品的型式试验;

体系的运行时限;

体系运行效果的内审;

审核的费用开支情况等相关政策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工厂在意向申请后,组织学习有关文件要求,编写对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的基本结构和层次一般为: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作业文件(制度、规程、计划等);

质量记录;

4、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要求:

工厂所有与质量管理和铅、镉控制有关的部门和个人,全面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和铅镉溶出量的控制工作;

形成必要的质量记录;

体系运行的时间一般为三个月;

在三个月的运行时间内,要至少开展一次质量管理或铅、镉控制有效性的内审,并形成内审报告。

5、产品的型式试验

工厂正式提交质量许可或输美认证申请时,必需提交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工厂必须将申请许可或认证产品的代表性样品送经CNAL认可或经计量认证的陶瓷实验室进行型式试验。

受理型式试验申请的陶瓷实验室须按照实验室的工作程序和有关的检测标准对委托样品的外观、理化性能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申请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的工厂的产品,其外观、理化检测结果必须符合相关产品推荐性国家标准中的推荐性指标要求;铅、镉溶出量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限量要求。

输美认证产品的铅、镉溶出量必须符合美国FDA现行的限量要求。

6、内部审核

在规定的运行时间内,工厂组织一次内审。

内审依据主要是: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要求》或《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条件》;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客户的要求;

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或经过分析确定为潜在的“不符合项”,工厂在正式申请前应制订并采取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已存在的“不符合项”在随后的跟踪验证中已证实被纠正;

潜在的“不符合项”得到有效的预防。

根据内审和跟踪的结果写出内审报告,提供给检验检疫机构。

7、初访

初访主要开展的工作和目的:

与工厂举行一次简短的会议,介绍检验检疫部门的有关职责,宣传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法规;

初步了解工厂的基本情况、生产设施和设备、产品的质量控制效果、生产工艺流程的范围;

帮助查找工厂在质量管理和铅镉控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在正式审核前

得到纠正和预防;

初步了解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果和铅镉控制情况,以便为工厂是否可向深圳检验检疫局提出正式申请提供参考意见;

初访时,工厂可请初访人员对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初步审核,看文件的结构和内容是否满足了《要求》或《条件》的规定,适当提出修改意见,以便工厂及时修改;

初访人员根据初访的结果,在确定审核组规模、审核组长的人选、审核时间的安排等工作环节可向直属局提出建议,以便审核工作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

8、正式申请

 正式申请提交有关申请文件及必需的工厂资料,包括: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的申请资料:

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两份);

 申请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

 企业内审报告;

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工厂营业执照复印件;

 工艺流程图;

 简要的企业生产区域平面图;

 出口产品质量统计与分析报告(复审时提供);

 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

申请输美日用陶瓷认证的申请资料:

 《输美日用陶瓷厂认证申请书》(一式三份);

 《输美日用陶瓷厂认证条件调查/审核表》(一式三份);

 经工厂盖章、符合FDA要求格式的中、英文输美认证工厂的厂名、地址、邮政

编码的确认件;

 申请产品的型式试验报告;

 企业内审报告;

 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工厂营业执照复印件;

 工艺流程图;

 简要的企业生产区域平面图;;

 铅镉检验统计与分析报告(复审时提供);

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复印件;

 其他需要说明的文件。

9、受理申请

深圳检验检疫局化矿与鉴定处接受质量许可证或输美认证的申请。

受理申请时,初步审查工厂提交的文件和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是否基本符合《要求》或《条件》的规定。

10、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由审核组长和陶瓷认证评审员组成;

必要时请陶瓷技术专家、有关领导参加;

审核组的规模取决于:审核的目的和范围、审核组成员的经验程度、产品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等;

复审换证时可比初次审核时适当减少人天数。

11、文件审核

文件审核的目的:

判定工厂提交的资料是否满足申请程序的要求,资料是否齐全、规范; 评价文件的结构和内容是否满足《要求》或《条件》的规定;

对文件的疑点或不当之处作记录,作为制订审核计划和现场审核的依据; 必要时,作出文件审核报告。

12、现场审核通知单

审核通知单是审核活动日程安排的指导性文件,确保审核工作有计划、规范地、按时完成;

审核组长在文件审核的基础上,与审核组各评审员的沟通,根据审核员的经历、被审核厂陶瓷生产的复杂程度、规模、申请认证的类型等情况,制订审核通知单。

13、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包括:

 见面会;

 现场审核的实施;

 审核组内部会;

 编制不符合项报告;

 编制审核报告;

 与被审核方领导交换意见;

 总结会等。

14、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的重要成果,是审核形成的正式文件,是能否对被审核工厂颁发“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或“输美日用陶瓷厂认证”的重要依据。

审核报告一般由审核组长起草和填写,也可由审核组其他评审员代为起草和填写,但审核组长对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审核报告应如实地反映审核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结论客观公正。

审核过程中因发现“足以决定不推荐发证”的“严重不符合项”,而被审核工厂也同意提前终止审核工作的,可写出比较简短的审核报告。

对于初访,只向工厂提出问题,不必写出综合性的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应发放到深圳局主管部门;

输美认证的审核报告呈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15、批准程序与获证后的日常管理

质量许可证批准程序

感受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性 篇6

陶瓷艺术设计中造型自身的装饰性是十分重要的,以实用为主的日用陶瓷,就应该在符合功能的前提下,还要注意结构比例的调整,线条的变化。这与陈设性的艺术陶瓷设计注重造型自身有所不同,细微的结构、釉面、装饰技巧都会出现不同效果,也决定了陈设性的艺术陶瓷与日用陶瓷追求的艺术效果有所不同。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功能设计的合理,也有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与发挥。

日用陶瓷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分割开进行设计,要建立整体设计的观念和应用,必须考虑到造型的特点参照造型装饰部位和适应面的要求才会取得统一和谐的效果。

1     陶瓷设计艺术美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艺术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设计的素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日用陶瓷产品的出新,离不开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一套好的餐具、茶具等都同样离不开设计师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要观察时代发展潮流,色彩的变化和对比,陶瓷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艺术美等。生活是想象的土壤,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设计师的创造性想象活动,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的感性材料, 即记忆中的表现。只有把设计融入生活,多做、多看、多听,才能发挥设计灵感,设计出更好的佳作。

2    日用陶瓷的装饰造型艺术美

艺术美不是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们精神的影响。好的陶瓷产品是设计师现实美的代用品,是设计师经过构思、想象和用材质工艺的创造,去满足人们的渴望。日用陶瓷的装饰美是在于实用造型、 线条、色彩、烘托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趣味,从工艺上是装饰材料的发挥表现。

陶瓷造型的对称协调表现更多的严肃、完整的情调;不对称的均衡显示了变化统一。使人们感觉更活泼流畅一些。如色彩的暖色和冷色的对比,红色表示热烈、蓝色则表示平静、黄色表示欢快、 白色则表示纯洁,这种对比形成种种不同的美,这种美不是明确的具体的认识的再现,而是洋溢着宽泛的含蓄感情表现的美。陶瓷器型反映出设计师再现艺术美的内容,它的外观线条流畅与曲惋,都包含了设计师对产品的认识市场的地位,日用陶瓷外观艺术美,就是以其外在形式烘托气氛,格调韵律趣味等来表现情感,并以此来影响人,感染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    陶瓷设计是艺术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和一般实践中创造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为都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两者的区别是美的创造是在人类一般实践创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审美理想为指导,运用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一种活动。设计同样是针对社会需求和市场的需要,根据民族和地区的习性和特点,从实用适宜出发,考虑发展趋势,时代感要强,设计出新颖时尚的陶瓷新产品。

人们在创造美的长期实践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并在一定审美的理的指导下,运用形式规律去创造美的事物。在满足人的实用需要的基础上,一切好的日用陶瓷新产品,都离不开设计师的精心实践和创造。

总之日用陶瓷在造型与装饰二者的主次关系是十分明确的造型是首要的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装饰是从属的.要根据造型的特点来考虑装饰的适应。日用陶瓷的发展在历史上随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实践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经济和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设计平台空间。改革开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日用陶瓷设计的新潮流也在向多元化、高度技术化、材料综合化、主题鲜明化的方向发展。日用陶瓷设计是生活、科学、艺术结合的产物,人们的需求起着主导作用,设计师通过对生活的理解,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保证,把人们的心理需求变为现实。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形成,总是在总结和吸收了当代和以往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造型、装饰设计的风格和审美趣味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我们努力挖掘自身潜力,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我们就能成为创新意识的时代倡导者,而不仅仅是追随者。

日用陶瓷烧成能耗状况与节能分析 篇7

陶瓷行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日用陶瓷又因其生产工序多、产品烧成温度较高等原因,产品单位能耗居陶瓷行业之首,是建筑卫生陶瓷的2~5倍。日用陶瓷生产过程的烧成和干燥能耗占日用陶瓷生产总能耗的80%以上,其中烧成工序能耗占50%以上,干燥工序能耗约占20~25%。窑炉是日用陶瓷生产主要耗能设备,近十几年以来,陶瓷窑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窑炉燃料的煤气化,其耗能大幅下降,能源利用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不到20%提高到30%以上,但与国外发达国家陶瓷工业50%左右的能源利用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 日用陶瓷烧成能耗的状况

1.1 日用陶瓷燃料状况

过去,我国日用陶瓷窑炉燃料种类多样,存在煤、油、气并存的局面。陶瓷窑炉直接燃煤产生严重污染,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各地政府严令禁止。随着国内燃油价格日趋上涨,致使陶瓷企业的窑炉燃油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来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陶瓷企业纷纷对燃油窑炉进行技术改造,利用煤气发生炉,将煤转化成煤气取代燃料油。

现在,日用陶瓷窑炉绝大多数燃烧清洁的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种类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等。根据相关调查,2006年日用陶瓷窑炉燃料消耗322.6万吨标准煤,其中天然气97.1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30.1%;液化石油气57.4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17.8%;发生炉煤气71.9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22.3%;焦炉煤气37.1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11.5%;重渣油和柴油19.1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5.3%;直接燃煤31.6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9.8%;其他燃料10.3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3.2%。一些边远分散的小型日用陶瓷企业的仍然直接燃煤,但企业规模小,直接燃煤占燃料总能耗的比重并不高。焦炉煤气的使用主要为景德镇地区。随着国内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液化石油气在窑炉燃料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国家西气东送工程的实现,使天然气在窑炉燃料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1.2 日用陶瓷窑炉状况

目前,我国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基本淘汰了以煤或重油为燃料的传统倒焰窑、马弗式多孔推板窑、老式隧道窑等落后的烧成设备,取而代之的是技术水平比较先进、能耗较低的燃气隧道窑、燃气梭式窑、燃气明焰辊道窑。现代燃气隧道窑烧成带温差也由传统隧道窑的30~50℃下降到10℃,燃气明焰辊道窑烧成带温差更小。大型梭式窑均采用动力燃气烧嘴,1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梭式窑多采用引射式燃气烧嘴。

燃气明焰日用陶瓷窑炉装烧方式主要有明焰匣装和明焰裸装。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窑炉都采用明焰裸装;以发生炉煤气为燃料的窑炉多采用明焰匣装;对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景德镇地区日用陶瓷窑炉,既有明焰裸装,也有明焰匣装,这是因为产品品种和生产企业的认识不同造成的现象。

由于采用清洁的气体燃料,可以进行明焰裸装烧成,使热气体和制品之间直接传热,加上高速烧嘴的使用,燃烧后的高温气体以100~300m/s的速度喷出,促进窑炉内气流循环,强化对流传热,均匀了窑炉温度。所以日用陶瓷烧成周期大幅度缩短,燃气隧道窑一般为20小时左右,燃气梭式窑烧成时间10~15小时,而燃气明焰辊道窑的烧成周期只要3~5小时,与同等产量的燃气隧道窑的1/5。

日用陶瓷烧成工艺呈多样化,传统的为一次烧成工艺,随着产品档次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二次烧成工艺采用也很普遍。我国日用陶瓷烧成温度大致为1150~1300℃,有的高档日用硬质瓷烧成温度大在1380℃以上。

1.3 日用陶瓷烧成能耗状况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窑炉技术改造和窑炉煤气化的快速发展,使日用陶瓷烧成能耗不断降低,已由上世纪80年代的20000~45000k J/kg瓷下降现在的10000~20000k J/kg瓷。日用陶瓷的烧成能耗,我们对国内日用陶瓷主要产瓷区的典型生产企业做了一些调查,并对一些窑炉进行了热平衡测定及计算。江西景德镇某厂燃气隧道窑以城市管道煤气即焦炉煤气为燃料,明焰匣装烧成,烧成能耗14500k J/kg瓷;燃气梭式窑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明焰裸装烧成,烧成能耗19700k J/kg瓷。广西北流某厂原燃煤隧道窑烧成能耗23800k J/kg瓷,技术改造后以天然气为燃料,烧成能耗降为13400k J/kg瓷;新建的燃气辊道窑的日用陶瓷烧成能耗为11300k J/kg瓷。山东淄博某厂以发生炉煤气为燃料,明焰匣装烧成,燃气隧道窑的烧成能耗13200k J/kg瓷,燃气梭式窑的烧成能耗20500k J/kg瓷。广东潮州日用瓷隧道窑平均能耗约为13000k J/kg瓷,梭式窑平均能耗21000k J/kg瓷,辊道窑约为6700~9200 k J/kg瓷。因为日用陶瓷品种、窑炉燃料、窑炉类型、烧成工艺等诸多因素不同,日用陶瓷烧成能耗范围比较大,平均能耗在13000k J/kg瓷左右。因辊道窑为中空快速烧成窑炉,其传热速度快,烧成周期短,能耗最低。但与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比较,日用陶瓷烧成能耗还是相对较高。

2 日用陶瓷烧成能耗分析

2.1 窑型方面

辊道窑烧成能耗较低,隧道窑次之,梭式窑较高。辊道窑烧成能耗较低的原因是烧成周期短、窑具耗用少、无窑车热耗,这些大家都有共识。辊道窑单层或低层装烧制品,垫板可以壁薄量轻,窑具/产品的重量比为2∶1左右,窑具热耗占总热耗2.5~4.0%。隧道窑梭式窑高层装烧制品,窑具强度高,支柱用量大,窑具/产品的重量比为2.5~5∶1。

同样作为连续性窑炉,隧道窑较辊道窑热耗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有窑车热耗,传统的隧道窑窑车蓄散热大,在隧道窑的预热带烧成带热平衡中占热支出的25%以上。调查发现近年建造的隧道窑都是轻型窑车,老的隧道窑也纷纷进行窑车轻型化改造,轻型窑车中以轻质耐火砖和耐火纤维做车衬为主流,窑车热耗一般为隧道窑总热耗的10~14%,有的采用全耐火纤维做车衬的窑车热耗可以低到7.6%。某厂隧道窑原来是用耐火混凝土浇注窑车车衬,产品热耗16880k J/kg瓷,进行窑车轻型化改造前后产品热耗14500k J/kg瓷,下降14.1%

作为间歇性式的梭式窑窑体既有散热又有蓄热,提高了其烧成能耗,但现代燃气梭式窑多以容重小、蓄热低、强度高、隔热效果好的轻质耐火材料作为窑体砌筑材料,窑体蓄热大大降低。引射式燃气烧嘴梭式窑安装烧嘴在高温阶段散热严重。梭式窑烧成能耗较高更重要的原因是余热利用低。

2.2 装烧方式

景德镇地区日用陶瓷隧道窑装烧方式既有明焰棚架裸装也有明焰匣装,我们对两条情况基本相同但装烧方式不同的隧道窑进行了热工测定和热平衡分析。一条为明焰匣装隧道窑,窑具是熔融石英匣钵,窑具/产品的重量比为3.7∶1,另一条为明焰棚架裸装隧道窑,窑具是碳化硅棚板,窑具/产品的重量比为4.8∶1。明焰匣装隧道窑的烧成热耗为14280k J/kg瓷,匣钵窑具热耗占预热带烧成带热支出的18.93%;明焰棚架裸装隧道窑的烧成热耗为13750k J/kg瓷,匣钵窑具热耗占预热带烧成带热支出的25.24%,两条隧道窑的窑具热耗相差很大,但单位公斤瓷耗能仅相差3.8%。比较这两条隧道窑,明焰棚架裸烧隧道窑的窑具吸热损失大,但单位产品的热耗还是低,究其原因,明焰裸烧烟气与制品之间直接传热,减小了传热阻热,大大提高了传热速度,从而有利于缩短烧成周期,提高窑炉生产能力,事实也是如此,景德镇地区明焰棚架裸烧隧道窑的推车速度较明焰匣装隧道窑快3~5分钟。景德镇地区隧道窑以烧盘碗碟小件日用陶瓷为主,考虑到明焰匣装的装窑密度相对要大、装车方便、窑具费用低等因素,所以景德镇地区日用陶瓷隧道窑装烧方式上采用明焰匣装的仍较多。

2.3 烧成工艺

日用陶瓷烧成工艺多样化,传统日用陶瓷生产多为一次烧成工艺,随着产品档次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二次烧成工艺采用也很普遍。许多新建日用陶瓷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多采用辊道窑二次烧成工艺。辊道窑二次烧成的综合烧成能耗范围为20000-25000k J/kg瓷。

我国日用陶瓷烧成温度大致为1150~1300℃,有的高档日用硬质瓷烧成温度大在1380℃以上。在陶瓷生产中,烧成温度越高,能耗就越高,据热平衡计算,烧成温度从1400℃降低1300℃,单位产品热耗可降低20%;烧成温度从1300℃降低1200℃,单位产品热耗可降低11%以上。福建德化某厂日用陶瓷采用二次烧成工艺,同样两条辊道窑,生产白瓷时1050℃素烧、1360℃釉烧,两窑综合烧成能耗24160k J/kg瓷;生产骨灰瓷时1260℃素烧、1150℃釉烧,两窑综合烧成能耗21330k J/kg瓷,单位产品耗耗降低11.3%,天然气消耗一天减少230立方米,而且烧成时间缩短,产量增加,成本降低。

2.4 余热利用

余热利用高低是衡量陶瓷窑炉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标准,陶瓷窑炉的余热包括烟气带走的热量和抽热风带出的热量。据热平衡测定数据显示,日用陶瓷辊道窑、隧道窑烟气带走的热量和抽热风带出的热量占总能耗的60%~75%;梭式窑烟气带走的热量和冷却物料消耗的热量占总能耗的80%以上。辊道窑、隧道窑冷却带抽出的热风主要用于干燥和加热助燃空气,某隧道窑抽出的热风量较大,部分热风用于助燃,热平衡分析可知提高热收入10%,降低燃耗5.8%。由于烟气的性质影响,烟气余热回收率很低,许多隧道窑的烟气直接排空。梭式窑排烟温度,烟气带走的热量占总能耗的40~50%以上,但由于温度和烟气量不稳定,一般大型动力烧嘴梭式窑多采用窑炉本身回收方法,就是在烟道内安装换热器,助燃空气通过换热器与烟气换热,回收烟气余热,余热回收率20~30%。对与小型引射式燃气烧嘴梭式窑,由于窑炉结构、烟气和冷却热量小的因素,余热利用几乎没有。

3 节能措施

影响烧成能耗的因素很多,降低日用陶瓷烧成能耗提高日用陶瓷烧成过程能源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也有很多,主要应从优化窑体材料、改善燃烧技术、烧成余热利用、提高窑炉机电设备效率等方面加以研究。

3.1 推广节能型先进窑炉,发展日用陶瓷辊道窑技术

采用新型优质耐火保温材料,窑体耐火保温材料轻质化,窑炉全保温和优化结构;新建日用陶瓷窑炉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推广轻质耐火材料匣钵、窑具、窑车,采用清洁燃料,实现明焰无匣烧成。

3.2 发展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

工业窑炉烟气余热用于空气、燃料及物料的预热及炉外热回收设施,研发日用陶瓷梭式窑余热利用技术,重点解决“双炉”系统梭式窑和梭式窑专用助燃空气预热换热系统。

3.3 发展应用先进高效的燃烧技术及装置

发展应用煤的气化及燃料的富氧助燃技术,应用先进的燃烧控制系统等技术,推广高速烧嘴等先进高效的燃烧技术与燃烧装置;研发、推广蓄热式燃烧器、自身预热烧嘴系列、高速烧嘴系列、平焰烧嘴系列产品。开发组合燃烧单元,炉温自动控制,空燃比控制,炉压控制等系列产品,提高燃烧效率。

3.4 发展、推广高效换热设备和高效机电设备,

开发各种强化换热装置,如碳化硅换热器、陶瓷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以及热管等小温差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及余热利用率。

推广节能型通用风机产品,开发新型窑用高效节能风机,如三叶罗茨风机、三元流动叶轮的高效节能风机、可变频的具有恒流量变风压特性的风机等,提高通用风机的效率。推广应用变频调速技术与装置及内反馈斩波调速技术与装置,降低电能消耗。

4 结语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烧成能耗较过去已大幅下降,但还有很大节能潜力,了解和认识日用陶瓷烧成能耗状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日用陶瓷烧成过程的节能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凯民.日用陶瓷工业的能耗现状和节能技术途径.山东陶瓷,2002(3)

论日用陶瓷中的触觉设计 篇8

日用陶瓷,顾名思义是为日常所用的陶瓷。日常中的生活饮食,食品盛放处处可见日用陶瓷的踪迹。这样的陶瓷艺术首先应是适用的,服务于生活的,是一种“实用工艺”,是在满足实用的基础上谈艺术的产品。陶瓷的可塑性极强,使得日用陶瓷的造型丰富而广博。但日用陶瓷中的碗、杯、盘、碟、壶、罐等陶瓷器皿造型样式都须遵循它使用的功能性、便利性及手感性的实用上再去谈变化、审美、艺术。不同的器物具有不同的功用,造型就需要满足不同的功用来完成作为人类物质生活依托的使命。

作为器物的日用陶瓷包含视觉、触觉的设计。“视觉”是我们所看到的“美与不美”!“触觉”是我们所触摸到的、触碰到的“手感”“口感”好与不好,它因“用”的使命而不可或缺!因此对日用陶瓷的欣赏或是评价,要从“视觉”“触觉”两方面去考虑:有良好的审美价值,符合时代美感;遵循人机工程,方便、实用,手感好。由此可见日用陶瓷的触觉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日用陶瓷的设计离不开两个元素:造型工艺和材料。无可否认,他的触觉设计也正从这两个元素入手设计。

1 日用陶瓷造型的触觉设计

在日用陶瓷造型的触觉设计上须关注手口的人机工程学以满足“用”;另外我们还要从形态设计语义、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

1.1 人机工程学角度的触觉设计

人机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分析设计使产品“以人为本”,更好的“为人服务”。日用陶瓷多用作“食”器,这使得在造型设计时应多考虑手部、口部的触觉设计。了解手部结构,了解抓握的原理,了解日用陶瓷与手接触的方式,进行细节的考虑与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手部用力和疲劳,使之舒适;了解口部结构,使得“口感”触觉更完美。

以壶具为例。东汉·许慎《说文》中注:“深腹,敛口,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椭圆等形制壶,昆吾圆器也。”壶,是一种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来盛茶、酒、咖啡等液体,且多配杯而用。壶作为要将液体分倒入各杯中的主器,把手的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时如何使其手感好,便于抓握,便于施力,且不易滑动,这就需要结合手掌结构,增加触觉设计。

“手的抓握主要靠手部的肌肉骨骼系统,手部肌肉协调作用使手主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达到灵活抓握并进行移动、倾倒等操作”[5]。抓握住物体需要五指卷曲,物体过细、过粗都不利抓稳。指球肌、大鱼肌、小鱼肌接触把手,肌肉结合皮肤的罗纹起到减振、防滑的作用。壶局部的触觉设计考虑就要放在这几个肌肉接触到的部位。

壶把手的触觉设计。如图1(来自网络呢图网),壶身圆润饱满,壶身与壶把手、壶盖把手组成的三个圆,富有节奏。单纯从造型角度分析,壶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它实用吗?壶把手的设计明显不合理—体过细、形过圆,使得抓握的手感不好,使手易于疲劳。体过细、形过圆的壶把手要想拿起装有液体的壶身时,势必要用很大的力,这样的触觉设计无疑是失败的。如图2,一位丹麦设计师设计的仙人掌茶壶,壶把手的粗细正好使手指卷曲握住,把手的长度大于手掌宽度使得更易抓握,同时把手上方粗于中部,使之防滑,这样的触感设计是值得借鉴的。

壶盖提手的触觉设计。壶盖提手主要是通过大拇指、食指的捏合以达到打开壶盖的作用。因此壶盖提手的设计就应符合手指及手指间的尺寸:过小、过矮不易捏起,并会感觉过于吃力;过大不利于单手拿起。笔者认为壶盖提手的触觉设计在高度大于2cm,直径在1~12 cm之间,比较符合手指的拿捏感。

杯口的触觉设计。杯口直接与人的嘴部接触,而人类的嘴唇是非常敏感的。光滑圆润的边沿会给人们很好的触觉体验,有一定厚度、弧度的口沿能增加触觉的舒适度。

当然局部造型的触觉设计,离不开整体造型的考虑。局部与整体相辅相成的,达到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触觉设计,才是成功的触觉设计。

1.2 形态设计语义学、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

日本手感设计思维认为:好的设计要有“触碰前有手去触摸的冲动;碰触时有手感觉到的触碰刺激;触碰后延伸出的思维反射”[6]。任何产品都具有形态、肌理、材料的视觉因素,我们丰富的触觉经验会通过视觉传递,并判断出可能产生的触觉感受,也就是视触觉。这就使得一件物品的视觉因素会引导我们去接触还是逃避,就如同平日看到婴儿的肌肤,我们忍不住想上前摸一下,而看到仙人球时就会避免去碰触一样。

触觉设计是从注重视觉开始的设计,只有结合形态设计语义学,通过感官的、心理的互动体验进行触觉设计才会是成功的。在图3的玻璃杯中借用手指形状的凹槽,这一视觉马上就转变为了触觉的行动,同时它符合手的结构与拿的习惯,具有良好的触觉设计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滑作用。日本的众多日用陶瓷设计中特意保留手工的韵味,触摸手工痕迹,不仅有质朴感,更有一种手工的触觉温度,视觉结合触觉,使用的功能也变得可见。

触觉的设计还应考虑其适度性。触觉是以手部的皮肤感知为主的,当过于尖锐时,它就成了一种伤害。图4笔者针对视障人群使用的便利性而设计的作品《触.动》,借用盲文进行了一定的装饰。通过触摸可以感受到盲文的意思,使之辨别罐中物体,另外借色彩的心理使常人也能有一定的辩识(如黄色罐,盲文为“酸”字),并在设计元素组织时不抛弃视觉的美感设计,使视、触觉都具备一定的美。小点的制作需考虑它的触觉适度性,点过高给人刺激过强不利手感舒适,点过矮刺激过弱不利视障者触摸感知。

2 日用陶瓷质感的触觉设计

材质的肌理直接影响着触觉感知,它是触觉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材料不同,给人质感享受也不同,陶瓷具备传统材质自然、舒适的感觉。日用陶瓷是泥与釉结合火的艺术,材料本身的属性加之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塑性,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1 陶瓷泥、釉本身的质感带来的触觉感

陶、瓷结合釉使其具有多种触觉特征:可粗犷、朴素、浑重,可细腻、光滑、华丽、轻薄等。现代硅酸盐工程的不断探研,使得釉的呈现更加丰富。釉色有的洁白如玉,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光泽细腻,有的粗糙厚重,陶瓷披上这件外衣后,使得触觉的设计更能贴近要求。高丰先生在《中国器物艺术论》中:“瓷器的釉质,不仅对于人的视觉和听觉有舒适的感觉,其中这舒适感觉也不外乎触觉。尤其是用做餐具和茶具使用时,其手感更是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9]。

借用陶质朴、粗犷的触觉感设计的禅味、田园风韵十足的茶具,给人安稳寂静,接触如石般自然感受的同时,因触觉的“粗糙”更起到防滑的作用。

而瓷细腻、润泽,其“类玉”就是在模仿大自然的杰作“玉石”的质感、触感,冰清玉洁、细腻的肌理、手感使受众为之动容,同时显现了瓷的高贵、典雅。

陶和瓷都具有这种模拟自然形态的能力,如是的肌理触觉感受,更符合受众那与之俱来的自然感知。利用陶、瓷不同的泥料特性,利用其优越的触觉感及其带来的触觉联想,使日用陶瓷点缀更美的生活。

2.2 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触觉肌理设计

日用陶瓷在从泥到坯到陶瓷极尽72道工序,在这漫长制作工艺中下可任由创作者发挥。如拉坯成型借用轮制旋转制作出各种圆器,在生产常态下陶瓷生产者会努力借助手或工具使之光滑。但创作者们有意识的保留轮制的凹凸、流畅的线条,具有一定的触觉肌理,更增加了旋转泥痕的随性视觉美感!如图5美国Richard burkett的陶艺作品:壶身与壶嘴都用了轮制时保留的凹凸线条,流畅而圆润。壶身在坯体干之前挤压成椭圆形,打破正统的圆器,加之色釉的流动正好又突出了视觉的触觉性,使作品现代而富韵律。

注浆成型更是日用陶瓷中常用的一种工艺。现代设计思维的全纳性,使日用陶瓷的设计者巧妙的借模具的接缝,保留那些纹路,使光洁无变化的坯体上有一些自然、随性的留痕,这样的肌理美化视觉的同时,也增加了触觉的多样性!注浆成型更棒之处还在于翻制自然界、生活中各种美丽肌理,使日用陶瓷拥有各种随性古朴的触觉韵味!

陶瓷的各种烧成方式,如柴烧、盐烧、乐烧也为触觉肌理的设计成为一种途径。乐烧,因其烧成过程中借用急速还原使坯吸附碳,同时使釉中部分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纯金属;在陶瓷出窑时借急速的冷却,造成釉的冰裂效果、偶然的细碎裂纹,这更是自然天成的触觉肌理设计!

3 日用陶瓷装饰的触觉设计

日用陶瓷装饰可谓是多种多样,一有借用色釉装饰,二有在坯体上进行雕、刻、捏、塑、印等各种装饰,三有借助综合材料的装饰。这三者的装饰都拥有良好的触觉设计可能。釉质可粗糙可细腻,可光亮可暗淡,可流动可静谧能创造出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这就要设计师结合日用陶瓷的风格及客户群的需求进行适时设计。

3.1 陶瓷自身的装饰触觉

陶瓷的可塑性及无限的创造可能,使其在触觉设计时能进行各种仿制触觉肌理的设计:皮质,衣纹,花纹等等,借逼真于某种物质以激起观者想要触摸的情绪。笔者姑且借陶瓷日用瓷的坯体装饰“印”之方法一探其奥妙。用“印”的方法,借身边各种自然物、人造物或自制工具进行按“印”,就能呈现出具有凹凸肌理的可触纹理,再通过一定的设计排列,就能达到视触觉优美的陶瓷作品。这对日用陶瓷的设计无疑是一种锦上添花,对使用者更是增加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图6笔者的试验性作品《痕》,借工具的压印,使单一的盘子具有一定的随性美、自然美。艺术史学家伯纳.贝瑞森曾写:“触感价值将艺术的能力、强度、与真实新鲜地传递给观看者。…总是鼓励我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去亲近、捕捉、去拥有或是游走在他们之中。[7]”日用陶瓷是生活的陶瓷,更是艺术的陶瓷,重视触觉肌理提升产品的形式,增加它的使用与审美价值。

3.2 陶瓷与它物结合的装饰触觉

日用陶瓷的设计在综合材料上的运用也更加的广泛,如藤、木、竹、金属等的介入。不同材料质地与陶瓷相配,使视觉上有了质感的丰富与对比;另外更增加了不同触感的组合设计。如图7的分茶勺,润白的茶勺加上质朴的竹子,纯净的色彩,给人禅意的宁静;茶勺上的小洞与竹节的小凸点交相呼应,增加了视触觉的设计感;更为重要的是,茶勺的柄因竹节的可触、可握增加了它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看似不经意的搭配却展现了完美的触觉设计。

陶瓷的装饰语言如浩瀚大海般丰富,敢于创新,敢于结合各种视觉、触觉的设计语言将为日用陶瓷的实用及艺术添彩。

4 结语

通过身体的触碰、触摸的手感是不分民族、不分时代的,他潜藏在人的意识里。良好的触觉感设计能让人体验自然与时尚。触觉设计广泛地被现代设计界推崇,作为日用之目的的陶瓷,触觉设计增加了审美性,实用性,具有其符合人机工程要求,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人性关怀的意义。

日用陶瓷作为产品,协调运用其造型的多变性,材料的丰富性,工艺的多样性,装饰的生动性,提高其触觉的设计,增加其生命力,这必是触觉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摘要:日用陶瓷造型关注手口的人机工程学,并从形态设计语义、心理视角进行触觉设计。陶瓷泥、釉本身的质感触觉;日用陶瓷生产过程中工艺的运用如拉坯留痕、注浆模拟自然的触觉肌理;陶瓷自身的装饰,与它物结合的装饰性触觉感,都丰富了日用瓷的触觉感,使得触觉设计在日用陶瓷“用”的前提下,增加其实用性,审美性。

关键词:日用陶瓷,触觉,触觉设计

参考文献

[1]黄硕.触觉设计之我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07:32-35.

[2]王雅莲.日本手感设计之美学启示[C].2014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高端论坛暨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三)-哲学概念论文集,2014,05:7-9.

[3]刘谦.谈实用、美观、经济三因素对日用陶瓷设计的影响[J].中国陶瓷,2013(07):76-78.

[4]王筱静.论肌理在陶艺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

[5]苏远,王健.手抓握功能研究进展[J].人类工效学,2014(06):91-95.

[6]印秋萍.移动终端的手感体验设计思考[J].包装工程,2011(10):63-66.

[7]夏吕姆.解读艺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95.

[8]余靖,陈琳娜.日用陶瓷造型的“非主流”设计[J].中国陶瓷,2012(10):68-71.

基于识别功能的日用陶瓷符号组构 篇9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 正是在符号思维与符号活动的基础之上, 人类通向文化之路[1]。符号是由一定地域或时代的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定对象的指称物, 在人们的认识和交往中作为其他对象、特性或对象间关系的代表而出现, 并被用于信息的获取、贮存、加工和传递[2]。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人通过符号来完成观念、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和表达。以符号学方法来研究产品设计, 在设计者赋予产品功能、造型、色彩等个性特征时, 产品也就成为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符号。识别功能决定了信息传递、意义表达的效果, 而设计也相应成为设计者将不同类型符号有机地关联、组构, 使之成为特定的符号系统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此时, 产品在设计者、用户之间的认知过程也成为设计者通过符号将产品的物理特性、使用方式向用户表达、使之接受的过程。基于此, 符号如何才能传达设计者意图, 并保证识别的准确性、有效性就相当重要。

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是主要针对以陶瓷为基本材质的餐具、炊具等日常生活器皿的设计, 在对各种符号进行组构过程中, 同样存在如何有效信息传达、识别的问题。按照日用陶瓷产品符号识别内容的不同, 初步将其分为品牌识别、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及文化识别三种类型。品牌识别符号给予日用陶瓷以品牌认知, 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符号则使用户了解产品特殊功能及使用方法, 文化识别符号则赋予产品以文化价值, 一般情况下, 设计者至少需要使用其中两种符号组合来帮助用户进行有效识别, 三者的综合使用能有力地加强产品识别效果。

1 品牌识别符号的组构

品牌识别符号由品牌名称、标志等基本品牌元素以特定方式组构而成, 因其使用方式简单且效果明确,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是最常见的帮助用户识别、区分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方式。日用陶瓷产品竞争高度同质化, 品牌识别符号的识别功能更加重要, 经常作为基础识别符号与功能及使用方法、文化等识别符号搭配使用。

中国日用陶瓷产品使用品牌符号的历史相当悠久, 唐代瓷器上就有“卞家小口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等标记, 随后标记的形制、内容进一步发展延续, 形成一定程式, 标记多模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图章形式置于器物外侧底部, 采用釉下青花或釉上油红来显示瓷器的烧成年代或窑名等内容。时至今日, 古陶瓷标记符号所指示的瓷窑已鲜有继续生产者, 符号原有的促进销售功能也随之消失, 但这些符号却保有文化价值, 已经成为帮助人们判断、辨别古瓷烧成年代、窑口以及质量的主要依据。尽管使用品牌符号的历史悠久, 但从严格意义的现代企业及品牌制度而言, 中国现代日用陶瓷产业的品牌意识并不强烈。直至21世纪初, 大量日用陶瓷企业的产品因为没有品牌名称, 只能标出产地或企业名称, 且符号元素组合较为随意, 缺乏统一性。近些年, 我国日用陶瓷产品品牌符号的设计有了较大提高, 品牌标志及标准文字的组构方式、位置、面积、色彩等视觉识别元素的应用也日趋规范, 但识别效果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对而言, 欧美日用陶瓷企业特别是著名陶瓷企业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和悠久的品牌历史, 十分注重陶瓷产品的符号识别效果及组构方式的设计。一般欧美日用陶瓷产品的品牌符号由品牌商标、品牌标准字构成, 著名日用陶瓷企业还会标明产品名称、产品材质等内容, 如果品牌历史足够悠久, 还会将其诞生时间列出, 并将以上诸多元素排列组合, 布局严谨且比例和谐。欧美陶瓷企业一般极少对使用中的品牌符号进行大的调整, 这有利于维护品牌的稳定, 使不同时期的品牌符号具备统一识别性。18世纪初德国统治者萨克森大公奥古斯都二世 (Friedruich August II, 1670-1733) 热衷于中国陶瓷收藏, 在其授意下, 1709年德国在欧洲诸国中率先独立发明了硬质瓷器, 并于1710年在德国东部的迈森 (Meissen) 正式开窑, 迈森窑于1722年开始以两把交错的蓝色宝剑为商标, 宝剑图案源自萨克森大公的族徽, 启用后标志要素一直沿用不曾更换, 仅有细部微调, 是世界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商标, 同时也是迈森窑300年烧造历史的见证。

在保持品牌符号相对稳定的同时, 欧美陶瓷企业利用品牌符号的方式却灵活多样。世界范围内, 相对其他类型的品牌符号, 日用陶瓷品牌符号的应用方式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符号在产品上的位置较为统一, 大多位于器物的外侧底部。专门指代中国传统器物特别是陶瓷器物识别符号的词语“底款”也表明中国陶瓷产品高度符合这一特点, 而对应英文“base mark”则表明欧美将这种位置安排视为陶瓷产品品牌符号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 比如为了提高识别性, 迈森窑就从1888年开始一度曾在盘类器物内部添加品牌标志符号。在最近几年大logo装饰风盛行的影响下, 如范思哲 (Versace) 、爱马仕 (Hermès) 这样的奢侈品牌在推出陶瓷产品时, 尤为注意品牌识别符号的布局方式, 将品牌符号作为装饰图案应用在餐具主体位置, 并通过增加辅助形等方式丰富装饰效果, 以彰显品牌的力量。法国著名奢侈品牌爱马仕以制造和分销马具起家, 同时生产高档服装、珠宝、香水等产品, 推出自己的餐具时, 将品牌标志“马车”及首写字母“H”等品牌符号元素放置于陶瓷器皿内壁中央, 并使用作为品牌标准色的橙色来强化品牌识别, 轻而易举的成为人们视觉中心点。

品牌名称、标志等识别符号是最常见陶瓷品牌识别方式, 但除此之外, 一些陶瓷企业独有的技术所形成的产品类别, 由于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声誉积累积淀, 能使用户直接联想到品牌, 由此也具备了品牌识别功能, 成为陶瓷品牌识别符号, 韦奇伍德 (Wedgwood, 也译作玮致活, 诞生于1795年的英国皇家瓷器品牌) 的碧玉细炻器系列 (Jasper Ware, 也译作浮雕璧玉) 正属于此类。碧玉细炻器系列是1790年, 由品牌创始人乔舒亚!韦奇伍德 (Josiah Wedgwood) 为模仿复制公元前40年前后的古罗马波特兰花瓶于研发出的新品种, 因工艺独特、外形别致成为韦奇伍德品牌最著名的产品类型。炻器本身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 坯体坚硬细密, 带有颜色且无半透明性。韦奇伍德通过加入钴等着色剂使之呈现产生蓝、绿、黑等多种色泽, 配以维纳斯、丘比特、十二星座神等乳白色的神话形象浮雕, 整体风格简约、浪漫, 充满古罗马式的古典。碧玉细炻器工艺制精密繁复, 至今无法用机械方式生产, 工艺精湛的匠人严格依循古法制作, 加之保密的配方使得对这一产品的生产为韦奇伍德公司所专有。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积淀, 典型的碧玉细炻器样式深入人心, 由此具有极高的识别度, 也成为韦奇伍德品牌识别符号。

2 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符号的组构

日用陶瓷的功能及使用方式主要通过陶瓷造型体现, 陶瓷造型是日用陶瓷的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符号组构的产物, 也是陶瓷存在的基本形式。它基于人类生活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而产生, 结合具体的工艺材料和技术并最终通过外在形态来实现。与其他产品相比, 日用陶瓷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较为直观, 千百年所积淀下来的日用陶瓷造型多数能被识别出功能及使用方式, 但随着陶瓷材料及成型、烧成技术的发展, 陶瓷产品种类也同时增多, 为加强使用安全性, 越来越多的日用陶瓷产品上特别注明使用及维护方式, 例如是否适宜微波炉、烤箱及洗碗机。此外, 一些创新造型产品及外来文化背景产品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合理的符号系统来辅助用户识别产品的特殊用途或使用方式, 由于某些典型造型与使用方式、功能的长期高度的统一性, 这些新造型及外来文化背景陶瓷产品便常常利用典型造型符号来帮助用户有效识别。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历史上, 人们都有很长的利用号角来放大、传递声音的历史, 号角造型帮助声音的传递并通过形成共振来放大声音, 渐渐成为一种可识别的符号。借用这一符号, 意大利en&is工作室的两位设计者为i Phone和i Pod touch设计出一款名为Mega Phone的陶瓷号角扩音器。Megaphone利用造型及材料的特性而非电力完成扩音功能, 号角造型成为扩音器的功能、形式符号。扩音器顶部流动座可放置不同型号的i Phone、i Pod或其他同尺寸的音乐播放器, 底部采用自然木材支架。Megaphone利用号角符号将古老的传声原理、陶瓷材料及与充满现代感、高技术感的i Phone产品结合, 带来直观、有效的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和有趣、新奇的使用感觉。

除了常见的碗、碟、壶等日用陶瓷产品类型能直接通过造型进行有效识别外, 一些在特殊地域环境下出现的陶瓷产品, 其具备特殊功能的造型同样可以成为识别符号。例如起源于北非的塔吉锅 (Tajine) , 因造型如帽子又称帽子锅, 是摩洛哥料理的主要烹调锅具, 后经由地中海传入法国, 因适应人们“无水烹饪、健康美味”的烹饪理念, 迅速享誉欧洲并风靡全球。最早的塔吉锅使用陶土材质, 由圆锥体锅盖及浅陶盘共同组成。这种特殊造型一方面可以容纳大量食物, 另一方面圆锥体锅盖与浅陶盘的高度差形成冷凝效应, 可以使烹饪中食材的水分汇集到锅顶部后滴落返至陶盘, 完成锅内水蒸气的循环, 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塔吉锅适应沙漠及北非人饮食习惯, 沙漠干旱缺水, 烹饪方式也注意节约水资源, 摩洛哥菜常以新鲜蔬菜和香料调味, 这些食材本身富含大量的水分在塔吉锅焖烧过程中蒸发出来, 帮助完成整个烹饪。所以, 使用塔吉锅烹饪几乎不需要水, 且食物美味营养。塔吉锅有趣的造型、特殊的操作体验及背后的异域风情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拥有特殊功能的帽子造型也就成为鲜明的功能识别符号, 还逐步拓展到铁、硅胶等非陶瓷材质上, 进一步丰富了日用器皿的功能和造型。

3 文化识别符号的组构方式

卡西尔在其著作《人论》中指出, “所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 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1]。人是文化的人, 而文化以符号形式存在, 所以人也就成为符号的动物。符号的传播、识别具有有限性, 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者必须考虑用户所熟悉的符号系统, 将设计纳入特定的文脉中进行全面、深入地考虑, 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文化识别符号, 并将赋予产品的象征、指示、美学意义以恰当的形式符号表达出来。文化识别符号主要应用于日用陶瓷器皿的造型及装饰上, 由于中国传统陶瓷造型、纹饰具备较高的文化认可性, 许多陶瓷企业在“传承”的名义下模仿, 大批量简单复制传统文化符号, 生产出大量源于传统而低于传统的产品, 这对文化符号形式的创新发展不利。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者应该在符号能指不变的前提下, 从造型、图案、构图等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形式调整, 使之适合当下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 才能有所创新。无论从造型或是图案角度, 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改进都应该是目前国内陶瓷企业重视的工作内容, 这不仅是文化符号自身与时俱进的要求, 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要求。如何创新, 如何避免了套路化的构思, 如何在中国文化及全球性审美的差异中找到了契合点是所有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 “葫芦”是个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祥瑞符号, 葫芦剖开晾干称为瓢, 依据造型有储酒、舀水、淘米等用途, 是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必备器皿, 人们甚至以“锅碗瓢盆”来指代中国传统厨具及餐具系统。同时, 葫芦还是中华民族广受欢迎的吉祥物之一, 葫芦与“护禄”、“福禄”谐音, 寓意“福禄双全、吉祥富贵”;葫芦籽众多, 寓意“子孙万代, 瓜瓞绵绵”;在端午节民间还视之为装载天地间各种邪气的容器, 用以驱邪避害, 加上葫芦造型优美、喜气祥和, 所以深受百姓喜爱, 葫芦造型及纹样由此成为最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具有鲜明的文化识别性。2008年, 著名建筑师张永和教授的“非常建筑”工作室推出“葫芦”系列主题餐具, 以洁白无纹的骨瓷质地来凸显各式大小不一的葫芦造型器皿, 制作精细且形态优美, 令人过目难忘。这套餐具设计称得上是将“葫芦”这一具备东方韵味、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符号演绎成当下深受欢迎的现代主义简约风格的有益尝试, 在保有造型的文化识别性的同时带给用户以新颖、时尚的审美感受。

追求完全地呈现古代陶瓷产品的神韵而进行的复古设计也可以有新的突破。有“宋时窑器第一”之誉的汝窑瓷, 其识别性完全源自釉色, 清莹澄净, 色泽温润, 明而不艳, 柔而不暗, 如春水般柔静典雅, 细分有天蓝、天青、粉青、卵青、艾青、豆青、虾青、梅子青、蟹青等十多种, 达到了“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境界。汝瓷釉色最难模仿, 我国从明代到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仿烧宋瓷, 官、哥、定、钧四大名窑都重放光彩, 唯独汝瓷没有成功, 因而发出“造青天釉难, 难于上青天”之叹息[3]。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大陆和台湾开始小规模仿制汝瓷, 其中尤以台湾的汝窑最为逼真, 并于2006年试制成功聚宝龙汝窑, 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品牌。其天青系列、天蓝珍品系列, 无过多雕琢以哗众, 也无艳丽彩绘以媚人, 仿古却不囿于古, 配以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造型, 成功再现了宋代汝瓷淳和端庄、含蓄隽永的美学意境。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异动物“龙”也是深受民众喜爱的符号形象。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 发展到明清之际, 五爪龙纹成为君王的象征, 龙的形象也趋于程式化, 比如龙胸多饰有飘扬的绶带, 身披火焰纹, 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 整体风格繁缛细密。现今, 龙纹的符号指代意义已渐行渐远, 但作为承载了人们美好期许的祥瑞富贵的存在, 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所以其形象在日用陶瓷产品中屡见不鲜, 然而在构图、造型、动态方面均少有发展创新, 最终落入传统窠臼。而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的崛起, 一些在设计及市场上具备高度敏锐度的欧美日用陶瓷企业, 在认识到龙的符号意义后, 纷纷将之应用到设计中, 以创新的龙造型来迎合东方市场的需求, 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比如德国迈森窑每隔一年推出的中国风系列中, 明代风格龙纹餐具、茶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迈森窑的龙纹以中国龙造型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气势及影响力的“明龙”为原型, 经德国艺术家的艺术处理而成。迈森窑“明龙”系列多以墨色、朱色等单色绘制, 周身不饰或仅饰少许辅助纹样, 作为主体纹样的龙大多居于画面一隅, 器物大片留白, 画面素净而有余味。与中国传统的龙纹相比, 迈森窑的“明龙”风格素净淡雅、疏朗简洁, 在保证了龙纹符号的识别性的基础上更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方式。

4 结语

中国陶瓷的产量占全球产量70%以上, 但利润很低。2011年, 全国日用陶瓷产量突破300亿件, 产值却只有849亿人民币。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 陶瓷单件出口价不到进口价的1/10。如何建立稳定、鲜明的品牌形象, 进而完善企业文化塑造和品牌策略, 最终把传统陶瓷产业从消耗型生产转向文化创新型生产, 这一切研究的基础是陶瓷产品的识别性符号研究。我国的陶瓷企业若能从上文所列的陶瓷产品设计中识别符号的使用方法中找到可为我国陶瓷产品所用的因素, 加强自身陶瓷产品的识别功能, 必将有益于企业品牌化的发展, 也为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摘要: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及物质载体, 其基本功能是识别。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者一般借助品牌识别符号、功能及使用方式识别符号、文化识别符号来帮助用户进行有效识别, 使产品能准确地传达设计者的理念及意图, 并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本文探讨这三种识别符号在日用陶瓷设计上的组构方式, 以期对提升中国日用陶瓷产品的识别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日用陶瓷,识别,符号组构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34-35.

[2]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59.

论“十二·五”规划期的日用陶瓷 篇10

2014年“十二·五”规划已近末期, 今年又迎来建国六十五周年华诞, 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用品—陶瓷应有崭新面貌展现于世。

1 商品功能性的新认识

20世纪70年代, 世界科技创新出现了不锈钢、塑料、耐热玻璃和专用纸品等多类日用器皿, 让百姓生活中有了新感受, 对商品认识有新的选择。时代的进步又使百姓生活更紧凑, 促使餐饮行业加快社会化、集聚化, 家庭温馨型方面渐变。人民生活思路代之以更多的享用层面, 这种生活形象转变今后会更明朗。

工艺陶瓷则展现另一面, 随着百姓工薪稳步增加, 休闲旅游乐趣增强, 促进了百姓个性化享用的需求愿望。大众化多样工艺品中, 无疑是工艺美术陶瓷性价比占有优势。百姓可支配收入提高, 加之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政策推动, 工艺美术陶瓷大众化的需求会明显加大。中国城镇化加快推进居住环境优化, 使精神享用愿望自然增长, 工艺美术陶瓷的大众化新的扩张, 给产业带来宽广的提升空间。大师级精品则不属于大众化享用品范畴, 它对国家经济产值影响无形, 是中国文化的突现。展示中国陶瓷技艺中国名片, 在世界文化艺术中占有绝对优势。

当下, 对商品功能价值的认同可给予新的定位。杯、碗、盘、碟、壶等陶瓷器具不再是日常生活的唯一需求用品, 变位于百姓生活消费选用品范畴, 陶、瓷材质技艺多姿的美品强化为大众精神文化享用品远景十分可观。

2 世界日用陶瓷的时代格局

日用陶瓷产业传统的发展基于三个要素:地球非再生陶瓷用矿物原料的供需环境、地球自然能源的可供量、传统产业需求的劳动力来源, 此外水资源的供给也在必要之例。

地球资源科学利用的合理价值及个人生命期价值的新定局, 在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模式与发达的工业化强国间核心价值观有很大差别。

2.1 中国日用陶瓷产业现况

陶瓷器皿在中国百姓的需求上有数千年的传统地位, 作为产业工业化仅具多半个世纪的进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 产业属个体劳动者的家庭作坊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步入机械作业领域发展, 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处于资源粗放量, 多依靠人力劳动作业, 从理念上并不生成对资源价值应有的科学认识。1970年后企业的生产技术与产品变革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但企业经济未有脱胎换骨的形变。1980年国家管理体制逐步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的产业模式。现在的产业形貌可表述为:

从产业整体评估定位仍处于矿物资源利用粗放型、采用劳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 能源耗用量大, 重产量轻品质的观念占主体, 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有强烈的商品外延性, 作业环境不佳。为国家增加财力甚微, 创汇能力低下, 就业人口增加可对产区繁荣安定有一定的社会保障, 拉动产区经济的GDP有作用。

从企业结构看, 1980年后国营企业全面解体。企业开张投资门槛低, 有一定数量个体劳动者低技术的顶位民营中小型企业大量增加, 对资源价值利用更为畸形认识, 以增量低档商品祈求企业短暂得利。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中国加入WTO后, 由于外汇美元吸引日用陶瓷出口有利, 出口贸易量大增, 更加激发中小型企业数量增长的势头。国内企业又采取内斗的手法竞相以低价商品争夺出口获利, 低质商品充斥国际市场, 期望外销商品易赚钱, 企业纷纷竞相争取出口在本地区有名有利为荣。提升商品档次研发缺乏技术支撑, 人才价值很少关注, 技术装备难以更新和长期家长式管理水平难变。民营中小型企业动态形成了产业发展缺少后继动力, 后患潜伏纠结至今矛盾露头期待改革调整。

在国际市场外国优质陶瓷商品价格高于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十倍以上, 与外国优质商品价格无竞争力, 成为中低档商品最大的供货地。国际日用陶瓷商品中, 在上世纪后期外商有以“Fine China not from China” (中国不生产优质瓷) 贬低认定中国的日用瓷商品, 听来十分刺耳也极度无奈, 虽然得了一个出口大国之称号, 商品行销世界各地, 这种抑郁之感已经延续了65年, 21世纪后有了一定转变, 稍感欣慰。中国日用陶瓷商品的低水准表现在:目测变形明显、釉面平整度色调不均、还有微孔、商品有炸裂、配套商品质量不规整, 商品缺少适合国际潮流时尚性, 营销手段欠完善, 加上有些政治性因素掺和, 还受反倾销的干预难以进入高端商品市场。

2013年统计数字出示 (见表1) 。

另据计划经济年代统计规范每吨瓷总耗用原生矿物原料6吨, 热耗1吨7000千卡标准煤。

数据展现不完整, 但可以看出日用陶瓷产业的概况, 产业界人士可以仔细考量。

2.2 发达的日用陶瓷生产国国际定位

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在优质日用瓷产业占有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国家企业效益理念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英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轨迹揭示出现实价值观念。1790年工业革命后各类生产作坊逐步集聚成规模企业, 形成商品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素质提高的同时意识到人类对地球环境生态保护的深切关注, 引起对地球非再生资源科学利用的观念引申至日用陶瓷产业, 必须从资源合理的价值转化成产品应有的价格中获取最大的盈利定向。这是日用陶瓷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其二是加速生产方式的转变, 即从投料、成型、干燥、上釉、烧成、包装连成机械化、自动化整体联合生产线。工人已不是作业的劳动者而是生产工序系统监控警示仪表岗位的管理者, 企业生产环境优良, 这是从企业发展完善观念以科技实现提高盈利的世纪动作。他们创意形成现有各自的名牌商品, 不采取低价中低档商品的市场营销策略。

发达工业化国家陶瓷企业充分体现出科技和管理水平, 必要的企业发展资金投入保证有持恒的盈利得益。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 下列市场商品经济及科学技术应用才能达到。

1) 原辅材料供应来源标准化, 根据企业要求供需双方有法律监管。

2) 选用生产设备优化, 定期由供应商检查维修, 保持正常作业。

3) 岗位工作人员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 经岗位培训, 有自觉的职业素养, 保持企业文化继承。工会有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的维护职能。

4) 企业主将年终盈利幅度按岗位分红, 职工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 不随意跳槽。形成劳资双方互信互利势态。

这种企业结构观念已保有数十年了, 所形成的商品名牌也就自然使消费者满意和放心, 其名牌内涵有如下几个营销策略。

1) 首先是品质的要求, 有充分的企业科技和管理层面的保证, 使产品保持市场共识的高级商品的基因不会变动。

2) 有定量生产规模化, 产品不是样品也不是欣赏品, 要有充分的商品供应市场。

3) 有面向世界多个地区市场购买者心态认可度, 使产品家喻户晓有口碑, 在市场有充分的知名度。

4) 产品要有时尚创新形貌, 使商品有新鲜感, 不要持续老脸孔, 减低购买者选择商品的心愿。具有携带便捷外形包装, 朴实美观按商品价值、品牌采取新包装。

5) 要有充分的售后服务, 尤其是成套商品要有补购或附加的可能性, 以满足购买者对商品售后服务的美好感觉。

我国人士熟知的国际日用陶瓷名牌有英国皇家道尔顿、皇家威奇乌德, 德国劳森泰尔, 法国哈瓦彪、雪拉纳, 日本诺里塔克、米卡沙等。各企业都设有开发研究部及相应的仪器设备, 聘用高素质人才负责搜集国际市场营销信息, 制订自身商品创新计划增强市场的竞争策略。通常商品的企业标准不公布也不提供外人, 这些国家产业发展的途径有可学习之处。

随着时代的进步, 受生产资源和人才价值因素的变化发达工业化国家日用陶瓷产业走势已不太兴旺, 整个产业处于维持现有产能稳定用于提高产品的外型设计, 花面和花色变化, 适应时尚要求变配套件数争取市场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国际优质细瓷生产以降低烧成温度为引导朝软质化产品方向挺进。此举可降低能耗、扩大使用矿物资源渠道, 延长窑炉使用年限, 节约生产成本, 总体上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国外日用陶瓷企业结构已开始调整进入高风险、高投资、高盈利的高新科技新材料的研发, 用科技创意改变传统意识使盈利更加提高, 资产积累不断扩大用以再生产获高利。

与此同时, 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产权效益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壮大的强烈愿望在相当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合作建厂以本身固有的名牌销售, 如英国在加拿大, 印尼设厂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日本也在东南亚如此作为。

目前国际采用铅、镉溶出量标准有欧盟标准和美国标准为先, 销售商要求对各国出口产品按进口国标准检验。我国已于1972年解决了陶瓷餐饮器具铅、镉溶量过高的商品缺陷, 并自主研发成功和国际陶瓷界同步应用的釉中彩技艺彻底解决了铅、镉溶出量弊害, 提高了商品的美感, 至今己有40多年的生产经验了。

当今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巴西、马来西亚、印尼、墨西哥抓紧时机发展本国民族产业, 中低档日用陶瓷就成为中国新的市场竞争对手。

3 中国日用陶瓷面临的挑战

当前日用陶瓷面临的挑战现实仍然要从生产三要素去应对。日用陶瓷优质矿物原料高土和长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己出现“西土东搬, 南土北运”的产业不利现象, 优质陶瓷非再生矿物资源已处于匮乏境界, 前景不容乐观。如今更多企业和地区抢占矿山原料产地, 进行自主开发, 矿山形貌破坏已严重影响产区的生态环境。国内现有广东茂名、江苏苏州、广东中山、福建龙岩等有商业化原料销售, 但未形成标准化商品供应机制, 对生产企业仍有不便, 多数中小企业仍是争抢资源供生产使用。

能源也颇为紧张, 尤其是煤改气后, 国家供应更为关注。中小企业落后产能使用的间隙式窑能耗消耗量和浪费现象严重, 单件热耗比国外多30%, 废品、废渣堆放难以处理更应引起关注。与此同时不关心空气污染度, 这种生产现象不可能如此以往下去。

劳动力在中国可谓有富余, 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 相关产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提高, 依目前日用陶瓷作业环境的现状, 很难吸引“九零”后青年, 若生产方式不革新用工难今后更为突出。国内的许多高校专业设置都按市场需求和国家重点科目培养人才, 日用陶瓷行业人才培养已十分稀缺了。当前从个人价值观权衡高素质人才更难引进和留用。“白领”和“蓝领”人员都感短缺, 没有人才支持的行业在当代价值观念中必然受排挤或淘汰。

这里应该关注三种资源国内价格的刚性增长, 今后不断地上升, 对产业发展是一个深重的压力。

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用200年的勤奋实干, 从当前中国的国情要向“新型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总目标中运行。在“十二·五”现实中, 国家又重点提出七大相关产业要有序扶植:节能环保,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这就意味着日用陶瓷产业已完全进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迹中求自身的发展。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区消费品市场的行情, 作为一个经济门类将由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整体双轨运行的走势是推动消费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源头。

4 思维革新与应对策略的探讨

当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快变,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极为深广必然紧跟。努力学习, 转化传统的思维方式, 以时代的价值观念领略其中核心论点, 提出前进方向, 落实措施一步一步向前进。

改革开放关键核心就是要创新, 要变样。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就应该有取有舍, 有增有减, 以此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进入时代的框架稳步向前。在这种思维的推动下, 可探讨的是:

1) 前瞻看产业。“十二·五”后期产业布局需要“减肥壮身”即降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对外贸易方针上应有明显的改变策略, 修订出口陶瓷产品标准, 限定等级品出口, 以此提高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企业产品以名牌标志争创高端商品的知名度。从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经济上多得益的方针为指引就从“多出低收”转变为“少出高得”的途径上努力。从出口贸易, 内需市场平衡考量, 可设想在“十二·五”后期的产能定为年产200亿件, 出口量按现时规模略为减少, 可定为100亿件但单件均价换汇力争提高至0.8-1美元/件。另外100亿件供内需及应急备用, 按当今中国内需市场及人口需求也已足够了, 这要在行业统一的认识基础上改革调整是产业指引的重中之重。

这个产能指标提出使行业有充分的时间在“十二·五”后期走出改革开放的调整大步, 准备充分以迎接“十三·五”规划, 实现中国日用陶瓷的新起步。

2) 企业个数要采取“壮大缩小”的战略, 优胜劣汰的经济规律, 尽快减少企业数量使资源能源充分合理利用。“壮大”是指在产区中取得共识规模的企业其技术人才有一定数量的保障企业提升的知识层面, 而且产品质与量的认同, 尤其是出口单件换汇应处于产区前列。地方政府政策对这样的企业从人才引进, 资金来源, 财税征收等给以充分支持。企业自身应挖掘潜能在改革开放, 改变生产方式中努力做出成绩。不可能期待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上给予“等、靠、要”措施改变现实处境。力争在“十三·五”形成上面提到的国外企业模式。“缩小”即在产区内对资源利用, 不利于环保减排的生产方式与劳动力过于密集型的企业, 这类企业仅是以价格低下应对市场的营销, 用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尤其是出口商品更为突出, 这类企业应采用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关停并转调整, 可自愿用资本集聚形式投入大型企业, 也可在地方政府统筹调整下转行, 采取多种手段安排劳动力, 使社会安定, 人民安康。这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基本策划, 减少低效中小企业个数是淘汰落后产能有效手段, 采取“缩小”策略与国家现行政策相和的措施。

3) 产品结构要改革。就是要充分使产品转化为商品有更大的附加值, 既要降低生产成本, 更要有利于提升出口商品价格。在我国产品应考虑矿物原料资源较丰富以及有中国特色的品种为先导, 以与国际名牌产品比拼为前提。

骨质瓷是当前国际一致认同的名优产品, 骨灰瓷是英国人斯波特于1794年首先制作, 国际商品以它为优质高价格标示难以松动。我国规模化生产三十年已有技术的成熟度, 采取化学合成骨粉和动物骨粉作原料有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 但总体看来与国外同等商品相比还有差距, 要仔细分析抓着要害, 突破难点, 使产品更上一层楼, 再辅以市场营销策略, 尤其是名牌效应不断提高市场价格的主动权, 再经过5~10年争得国际市场有利的名位。

滑石质瓷是根据我国滑石资源丰富而研发的新瓷种, 它强度高透光度好, 釉面滋润, 生产工艺和技术我国已有了很好的主动权。应予高度重视产品发展的空间, 这种瓷器在国际商品比价突出很有前途。我国广西、山东、辽宁有丰富优质的滑石矿可提供南北产区充分的原料供应, 保证企业需要。

高硅质瓷是中国自主创新的瓷质, 至今未发现国外有此类材质。配方中含40%及75%高二氧化硅含量的日用瓷已投产。测得的功能性数据与国外优质日用瓷相比并不逊色。此瓷种利用国内极为丰富的石英矿源, 生产高强度、高透明度、釉面强度高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国创新材质。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唯创新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创新者胜”。产品要创新、技术要革新、管理要转新才能在国际日用陶瓷产业中有坚实立足之地。

外贸地区市场可适当挑选有人员来往流动密集处设置销售地, 如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东盟的新加坡、海湾地区的迪拜、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澳大利亚的悉尼, 当地空港均有免税商店, 可吸引世界流动人员购买对中国商品的知名度会有益。

4) 要强化企业技术人员人生价值观的再认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今年2月21日欧美同学会的会议上指明“人才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引起特别的重视”。要创造环境使人才适用、留用、专用, 促成企业有一定的高知识素养人才作为后继发力的动力源。同时也应关心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但文化素养较低的企业主使其在再学习的基础上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当今各产区可设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吸收高中毕业生培养本产区的技术人才, 使他们扎根本地为本地区多作贡献。同时各产区也可邀请产业技术和高端管理人员开办短期培训班, 扩展知识来源。

5) 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及利用已成熟的技艺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逐步进入作业程序自动化。快则见效益, 慢者遭淘汰。资金来源可从国家有关政策及从关、停、并、转企业重组中再提升解决集资渠道。

6) 产区地方政府意在传统GDP产业的依附性作出政策性调整, 这是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依附力量。地方政府从整体安排上应于稳妥踏实与企业共应对, 中央组织部已明确认定不再单以GDP作为官员业绩的核心依据。

7) 思维改革引先, 人才是基础、知识是动力、科技促催生、研究创新是准绳、企业管理要转型。适当的环境机制组合, 资源价值重新估量开发利用。国务院已发出指令, 要求对“十三·五”国家规划作好先期工作, 期待产业同行人士引起关心, 跟上国家步调在首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统筹引导会同地方政府, 各级协会, 企业家、专家共同编制好“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 吸取“十二·五”期间的经验, 促成产业有良好前景, 使中国历史伟大发明之一的瓷器再次起步展现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欧美同学会通讯, 2013, 11.

[2]俞正声.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上讲话.欧美同学会通讯, 2014, 3.

[3]张儒岑, 等.欣玉瓷材质及关键技术的研究[J].山东陶瓷, 2013, 1.

[4]张锡秋.从古至今-回眸近代中国日用陶瓷六十年[J].江苏陶瓷, 2009, 9.

[5]张锡秋.英国骨灰瓷[J].山东陶瓷, 2002, 4.

[6]日用陶瓷工业.国外轻工业技术.国家轻工局, 1999.

日用陶瓷无纸转移印花料的研制 篇11

关键词:日用陶瓷;无纸转移印花料;影响

1 前言

陶瓷裝饰是陶瓷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陶瓷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传统的陶瓷装饰方法主要以人工彩绘和贴花纸为主。花纸是通过印刷机印制出来的粘有色料图案的纸张,然后通过人工再把花纸贴在陶瓷坯体上,附着在花纸上的色料被粘结到瓷坯表面形成装饰图案。采用这种方法装饰瓷器很难实现自动化生产,完全不适应现代大生产的要求。

转移印花是将照相制版画面通过硅胶印头直接转移到坯体上的新型装饰技术,采用特制的胶头,把图案直接转移到陶瓷坯体上,不用制造花纸、人工贴花等复杂工序,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节约了纸张材料消耗,有利于节能减排。

随着能源、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的上涨、生产效率的提高、竞争力需求的增强,因此,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技术,必将成为陶瓷行业发展的趋势。移印技术由于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将在陶瓷装饰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陶瓷无纸转移印花技术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转移印花机研制、硅橡胶印头设计、图案模板制作、印花料调制。本文主要探讨了日用陶瓷转移印花料的研制,因为印花料的调制直接影响着转移印花过程的质量。

2 实验内容

陶瓷无纸转移印花颜料的颗粒细度、含水量、粘度是胶头转移颜料厚薄的关键。通过水溶性添加剂种类及加工工艺,调配出满足转移印花要求的专用油墨。

2.1 实验原料

本实验所采用的原料有:高温深蓝颜料、湖北长石 、亲水调墨油(解凝剂、米糊、甘油、蜂蜜等)等。其中,长石的化学组成见表1。

2.2 制备工艺

本实验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 配料组成

本实验的配料配方为:高温深蓝颜料 75%~80%、长石 20%~25%;亲水调墨油配方:解凝剂60%~70%、米糊 10%~15%、甘油 4%~6%、蜂蜜 4%~6%、水 10%~15%。

(2) 粉碎工艺

先把高温深蓝颜料、长石等按比例进行配料,快速球磨1~1.5h,料:球:水= 1:2:0.6,并过320目筛,然后干燥备用。

(3) 轧墨工艺

取颜料55%~60% 、亲水调墨油 40%~45%进行混合,采用轧墨机轧墨三次以上,确保颜料与调墨油混合均匀,并用专用容器密封储存。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转移印花工艺属于间接印刷方式,在印刷过程中,移印胶头先通过压缩变形使胶头表面蘸起凹版图文区的油墨,然后移动到承印物陶瓷坯体表面,通过压缩变形而使胶头表面的油墨转移陶瓷坯体上。因此,印花料的颗粒度、粘度、含水量直接影响转移效果。

3.1 熔剂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助熔剂长石的不同含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其表面效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当长石的外添加量为20%~25%时,产品表面线条清晰、釉面光滑、效果较好。

3.2 颜料粉碎时间对转移效果的影响

陶瓷无纸转移印花颜料的颗粒细度,是胶头转移颜料厚薄的关键。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的研磨时间对转移印花效果的影响,其影响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随着研磨时间(转速:200转/分)越长,胶头转移颜料效果越好。

3.3 调墨油量对转移效果的影响

陶瓷无纸转移印花是移印胶头先通过压缩变形而使胶头表面蘸起凹版图文区的油墨,然后再使胶头表面的油墨转移到陶瓷坯体上。要求调墨油溶于水,且有一定的粘度、一定的保湿性能。不同量的亲水调墨油对转移印花效果的影响规律见表4。

由表4可知,当亲水调墨油加入量为40%~45%时,印花转移完全、花面完好、线条清晰。

4 结论

(1) 当长石在色料中额外添加的量为20%~25%时,产品表面线条清晰、釉面光滑。

(2) 当研磨色釉料的球磨机转速为200转/分,研磨时间超过1.5h后,研磨时间越长,颜料效果越好。

日用陶瓷中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篇12

微量铅、镉的测定方法主要有ICP-ICS、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示波极谱法[3,4,5,6,7,8,9]。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是目前测定重金属含量最主要的方法[4]。所以本实验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的溶出量。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仪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3510),安捷伦科技上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246A),上海精密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子天平(BS-224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铅、镉空心阴极灯(AS-2),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试剂:4%冰乙酸(浸泡液),为分析纯铅、镉标准液(100 μg·mL-1)。

1.2 实验材料

1#调羹、5寸碟、3.5寸直口彩碗、5寸直口彩碗(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各5个。

1.3 溶液配制

按GB/T 3534—2002[10]方法配制4%乙酸(体积分数);铅标准溶液:0、2、4、6、8、10 μg·mL-1;镉标准溶液: 0、0.1、0.2、0.3、0.4、0.5 μg·mL-1。

1.4 样品液制备

先用显弱碱性的洗洁精擦拭整个样品,用自来水冲洗后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几次,再放入恒温干燥箱中干燥,烘干后的样品平行地放在塑料桶中,将4%的冰乙酸倒入桶中浸泡样品,直至把整个样品淹没,用保鲜膜将试样遮盖,并在常温下浸泡24 h。将浸泡液移取适量体积至比色管中保存,并尽快测定。

1.5 实验条件

1.6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待测样铅镉溶出量的测定

对已配制好的铅、镉标准溶液,按浓度由低到高进样,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然后喷入待测试样溶液,由标准曲线根据测得的吸光度,求出待测样品中铅、镉的溶出量,并求平均值。

1.7 灵敏度、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的测量

对空白样进行二十次测量,另对铅、镉任一标准样进行十二次测量, 求其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

灵敏度 Cc=ΔC×0.0044/ΔA (1)

标准偏差S=i=1n(xi-x¯)2n-1(2)

检出限 Dc= 3S×ΔC/ΔA (3)

回收率η=ρ¯ρs(4)

精密度RSD=Sx¯(5)

式中:ΔC/ΔA——标准曲线斜率

Xi——该标准溶液测定时所对应的吸光度

n——测定该标准溶液的次数

ρ¯——未知液测量十二次的平均浓度值

ρs——标准溶液的浓度

x¯——该标准溶液相对应的平均吸光度c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1 铅标准曲线的绘制

由图1可得:铅标准溶液在(0.00~10.00 μg·mL-1)浓度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1.2 镉标准曲线的绘制

由图2可得:镉标准溶液在(0.00~0.50 μg·mL-1)浓度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灵敏度、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的测定

将表2,表3,表4,表5的数据代入公式(1),(2),(3),(4),(5)得到测定铅镉的精密度、回收率、灵敏度以及检出限的数据如表6。

由表6可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精密度准确。

2.3 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得到:

(1)日用陶瓷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的重金属铅镉,但花面装饰的不同其待测元素的溶出量差异较大。釉上彩中的铅镉溶出量比釉中彩和釉下彩的高。并且有的还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2]。因为釉上彩是将颜料直接绘在产品的表面上或者制成花纸贴在陶瓷表面,并经过700~850 ℃的煅烧。但是由于烤烧的温度不够,以至于花面不能沉入釉中,所以铅镉的溶出量会相对较高[11]。而釉中彩的烤烧温度为1 100~1 200 ℃,达到了釉层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能够融入釉层中,釉中彩另一种形式是先在陶瓷坯上施加一层长石釉后,再经低温烤烧,再绘上高温的颜料装饰,最后再施上一层釉,这样颜料就夹杂在两层釉中[12],铅镉的溶出量会比较低。釉下彩是经高温施釉后一次烤烧而成,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它的花面和釉中彩一样覆盖在釉层中,铅镉溶出量也相对较低。

(2)对于同一种花面装饰的陶瓷,其款式尺寸的不同铅镉的含量也不同,可能是图案装饰的面积不同,装饰面积越大,铅镉的含量也越高;烤花时瓷器摆放的方式不同也会引起铅镉含量的不同,摆放得越严实紧凑,铅镉含量也会越高。

(3)部分陶瓷的铅镉含量还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原因可能是有的厂家为了追求陶瓷装饰及陶瓷整体效果[13]并且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从而加入了铅镉原料来降低瓷器的烤烧温度。

3 结 论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够满足日用陶瓷国家标准对铅、镉溶出量的检测要求,其结果检出限低,回收率高,准确度高,可以为日用陶瓷企业生产提供依据。

摘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来测定日用陶瓷中铅镉的含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分为0.21μg·mL-1(Pb)和0.007μg·mL-1(Cd),回收率为102.45%和94.67,精密度为2.10%和3.14%。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快速、检出限低,适用于实验室中微量的铅、镉含量的测定。

上一篇:识图方法下一篇:“大政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