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24-09-22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共10篇)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1

摘要: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阐述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并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课程体系,构建

物流业的发展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成为高职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此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

课程体系构建的作用

1.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培养目标是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 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所有培养目标均要以课程为桥梁才能实现。所以, 课程本身已成为达至教育目的的手段。

2.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课程体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大纲都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开发的水平和实施的效果。

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社会导向原则

与产业界的密切合并, 是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 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

2.能力本位原则

能力本位就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 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等,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最投入地学习。

4.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主要应考虑适应性、系统性、现实性、前瞻性、职业性等。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构建

1.培养目标的确定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系自2003年开始筹办物流管理专业时, 为了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多次进行调研, 并与陕西省内的多家物流企业合作, 共同进行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 共同开发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大纲等文件, 初步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定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物流运作、管理和经济技术分析能力, 能适应交通现代化生产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 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学院教师到陕西邮政西安雅芳配送中心、中铁快运西安分公司、中国邮政物流陕西分公司等单位进行充分调研, 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 这种课程开发的特点是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来确定课程目标、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 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具体实施时, 首先聘请上述几家企业从事该职业的专业人员与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 定期进行职业分析, 尽可能反映近期物流行业急需的“综合职业能力”。然后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整, 修订教学计划, 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特色。

3.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宽带”加专业方向———突出适应性。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制三年。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五大模块, 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可操作性。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 还应在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 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结合高职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 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 也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包括:认识实习、、物流运输组织课程设计、仓储管理课程设计、配送管理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物流设施设备课程设计、市场营销综合演练、集装箱运输课程设计、财会基础账务处理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综合演练、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了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加大了实践性课程所占的比例, 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的比例目前达到1∶1左右。

结论

课程体系开发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应结合我国以及本地区的具体情况, 有选择、有分析地吸收先进经验。我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实践证明, 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 采用行业调查、能力分解、课程整合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胡晓晖,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5.21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2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七、录取规则1.严格执行教育部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招生政策、原则与规定,招生录取工作实施“阳光工程”,遵循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公平竞争、公开选才的原则。2.按照考生报考学院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院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满时再依次录取二、三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无分数级差限定。3.对于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按专业志愿先后方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院根据分数高低和招生计划空额调剂到相应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4.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实际录取时以实考分为准。高考成绩总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政策加分考生和相关科目分数较高的考生。5.执行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旅游管理、护理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68cm以上,女生身高158cm以上;助产专业要求女生身高158cm以上;高速动车组驾驶专业要求裸眼视力5.0以上,无色盲及色弱。

6.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高速动车组驾驶专业适合男生报考;助产专业只招女生。

7.往届生的录取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8.报考我院语种不限,但我院只提供英

语教学。9.2012年所招各专业各科类考生均可报考。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职业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就业

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時,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等问题,这在职业规划理论中称为“5W”法,这样使理想可操作化,从而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此,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对部分(1000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活动,收回有效问卷879份。以期本次调查为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应有的帮助。

本次调查主要目地:一是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二是为了较好的了解新生的就业意向;三是能给毕业生将来的就业策划提供借鉴。

一、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们不再太多的依赖父母,而是自己选择填报的。自己选择填报的占81%,父母做主的占8%,没有明确志向,随意填报的占10%,人云亦云随大流填报的1%。

苏州吴江的一个富家子弟,一刀砍断自己的四根手指。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抗议家长让他“继承家业”,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一方面是教育的失败;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意志的强加。

两代人之间观念的转变,衬托出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就业、未来等问题上表现得更加自我和多元,而年轻人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在于朝气蓬勃和观念永新。现在,“就业——择业——创业”已经成了青年普遍遵循的职业模式,他们对待就业的心态和行动将会越来越轻松合理。

二、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符合个人兴趣爱好72%、待遇66%、是否能发挥个人的特长43%这几方面成为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几个首要因素。对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比较了解,才能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首先会考虑这些主观因素。其次考虑的因素有: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认为要学以致用,这是对的,但比较理想化。在目前看来,由于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和市场需求同步进行,故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往往对接不上;而且,大学(四年)三年也不可能完美地做到系统地、完善地、详细地掌握某个科学知识,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难免会有老化的部分;再加上用人单位更强调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专业不对口也可被录用。所以说,大学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是普遍的,仅仅对口也不一定录用你。能否融入社会,主要看悟性和综合素质,一味的强调专业对口,往往会失去就业的机会。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新生的职业教育,让他们认清形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正确地对待将来的就业。此外,学生考虑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向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认为这些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一般情况下,这些城市的人才都呈超饱和状态,并且不能解决外地生源毕业生的户口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以后的工作让这部分学生能较为长远地考虑就业问题,比较理智和冷静地选择单位和职业。

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因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造成大学生追捧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一种说法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已经很理性了,就业地区也多元化了,并不是说只愿意去大城市。

其实,不光是对大学生,对一般的人来说,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好、收入高。职业发展机会大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大城市这样的优势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也讲所谓“天南海北,服从分配”(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现在还是这些大城市最有吸引力。当然70%至80%的毕业生都意图在“天南海北”的大城市里就业,是不理性的。现在有不少人正在逐渐变得理性,但也不是说不去大城市就叫“理性”,假如他有竞争能力,他学成海归了,那他还要到北京、到上海去,理性的关键是考虑自己的竞争力,考虑在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应该说在现在就业竞争压力之下,很多人变得相对“现实”了。

三、希望在哪类型的单位就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校学生大多还是会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广大在校生对面向基层就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顾虑,通过了解这些顾虑主要体现在:

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工作资少、待遇低、条件比较艰苦;会失去大城市可能有的一些机会;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进去容易出来难;体制、思想相对落后,而且关系网复杂,难以发挥自身力、发展空间小。还有小部分同学认为部分基层单位用工不规范,没有保障等等。

因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有这样的顾虑也不足为奇,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例如:2010年从医从教计划10月份开始启动。我中心争取到报名资格后,及时发布信息和通知。但由于个别院系和辅导员老师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今年报名数量大大少于去年,有些过了报名截止日期还打电话来我中心询问从医从教计划的相关报名方式、时间等。

所以,我们适时应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群等各种渠道对学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其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加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拿文科生和理科生作对比发现:

从社会角度来说,首要原因是社会对文科毕业生总体需求不足,“僧多粥少”;一方面,有些文科类工作岗位技术切入点较低而且上手较快,使得一些理工学生有机会“入侵”部分本属于文科毕业生的“领地”。相反,理工类岗位相对技术壁垒较多,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其次,由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限制,致使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深受歧视,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就业工作的问题更加凸显;再次,社会对部分文科专业尤其是政治、历史、哲学等专业人士不到位,最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只是很多毕业生将眼光盯在了“收入较好退休有保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缩小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和市场。

改善这种状况要:

(1)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化的招生计划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

(3)社会走出文科专业歧视误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战略。

(4)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文科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亟待改善。

四、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应届毕业生就业应注意什么?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文凭决定论过渡到能力决定论,任何的客观因素已不能成为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内在的主观潜能往往决定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前途。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是目前全球性的问题,法国2006年初由政府为鼓励用人企业雇佣大学生而产生的“首次雇佣合同”法令,遭到全法大学生的强烈抗议。所以高校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形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尽早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

还有学生提出,作为大学生应该关于如何規划大学生活的问题。

其实,只要做好职业规划,每个大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激发专属自己的动力来源。

从可操作的角度,职业规划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知己、知彼、行动。而且这三个方面是交叉在一起的。知己的方面包括有:对自己兴趣的准确把握,对自己职业性格的清楚评定,对自己生涯理想(价值观)的澄清。知彼的方面包括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圈定、匹配自己的岗位锚定、获取岗位的资源盘点。最后在行动的方面:就是以行动实践去实现真正的知己与知彼,并且以知己知彼为前提有方向的行动。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回答:如何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等这些知己的探索;有哪些职业可供我们选择与分析;有什么样的资源盘点方面可用;如何制订一个有效的职业行动计划等问题。

五、总结

大学生要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能力素质训练。

从高校来说,就业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好就业工作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培养人才的规格问题:要注意核心优势、能力、风格。培养做事的感觉,参与社会活动。应该把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上;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求职择业体会、感受、经验介绍;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使毕业生树立“大众化就业”的理念,才能增强与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我院学生取得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2]张素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第一版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4

1 高职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交通运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学院创示范专业项目的大力支持下, 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学院示范专业建设的大力推动下, 通过校企共建, 交互培养, 已建成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以校企双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队伍;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双师”课程建设队伍;以校企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队伍。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构建以专业教学团队为中心, 企业培训师为外延的, 涵盖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全过程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的人才培养师资体系, 双向互动培养师资队伍。与西安地铁等企业签订师资挂职培养协议, 专业教师分批、分阶段到企业挂职跟岗学习;企业方专业带头人多次到学校对专任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和专业建设指导;学校方专业带人多次到企业对兼职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 并带领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的培训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具备资质的企业培训师协同学校指导教师对专业顶岗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 交互培养, 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可以及时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同时具备了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实践活动组织能力。教师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 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达到了优化师资结构,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队伍, 提高了教学效率。

2 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 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 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 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 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1 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 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课程按工作任务设计, 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利用和各地铁公司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从城轨运营管理岗位职业特点分析入手, 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构建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体系, 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接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形成”的步骤开发课程体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职业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项目, 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接轨;积极推行订单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接轨;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加强过程考核, 使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接轨。

2.2 优化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社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 进行充分的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调研, 通过与企业人士的研讨来确定课程目标及目标体系。同时需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构建, 高职课程的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科学世界, 必须要注意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聘请西安地铁等企业专家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专业委员会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确定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审议专业教学计划, 搞好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 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校企合作, 专业核心课及主要专业基础课均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结合学院共享性教学与培训资源库建设, 与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和专业科技制作公司合作, 开发教学与培训资源。

2.3 改革高职课程内容

新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主要突破口是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 即在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起来以后, 结合每门课程涉及的实际工作背景, 有针对性地精选课程情景, 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确保课程内容来源于岗位工作内容并得到升华和提炼,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 客运岗位职业成长规律如图1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基本岗位是车站站务员, 发展岗位是车站客运值班员、值班站长、站长。因此, 以车站站务员岗位的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 参考客运值班员和值班站长的职业标准,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标准》。

通过分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岗位主要工作职责,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和学生能力现状, 设计出《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的教学项目, 每个项目下都由相互独立的学习任务组成。以“项目”为主线, 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本课程的6个学习情境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更好地与企业接轨, 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条件, 更多地将课堂转移至实训室、演练场,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融合。

2.4 促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课程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 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更多的课程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

在相关机制与体制的保障下,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外实训实习场等教学场所的建设, 使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 (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驱动) 、实训 (以仿真性工作任务为驱动) 、实习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 的“工学交替”来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 如图2所示。

2.5 改革高职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

改革长期以来的课程评价以知识记忆为主体、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重视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结果, 以引导和改进教学, 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相结合, 操作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 笔试、口试、操作成绩相结合, 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 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

3 高职课程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就要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 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 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 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 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因此,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 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 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

4 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为例谈高职课程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 在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 对该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课程改革。

本课程“以职业岗位调研为基础,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 以行动过程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按照确定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步骤来完成课程设计。

4.1 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动态发展的劳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 对相应行动领域所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 确定其职业能力需求,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的课程培养目标:通过学习, 学生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及票务组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具有客流分析、车站票务管理、车站客流组织及车站客运安全管理的能力,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小组管理、沟通和决策能力。

4.2 选取课程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基本岗位是车站站务员, 发展岗位是车站客运值班员、值班站长、站长。因此, 以车站站务员岗位的职业标准为主要依据, 参考客运值班员和值班站长的职业标准,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标准》。

4.3 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分析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岗位主要工作职责,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

4.4 课程实施与评价

为实现课程目标,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车组织》课程开发过程中, 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 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材、教具、设备、设施、教学地点等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使课程不断改进与完善,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开发过程中, 设计了对课程实施的结果和进程、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同一性进行评价的评价表。

4.5 课程改革成果

1) 与西安地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校本教材。

2) 与西安地铁合作拍摄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各岗位标准作业》视频, 邀请西安地铁二号线员工进行客运岗位作业标准演示, 并将其制作成视频。有助于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各岗位标准作业流程, 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起到了示范作用, 同时也是西安地铁岗前进行员工培训的素材。

3) 课程组委托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综合仿真系统》交互式动画制作, 通过交互式动画, 将西安地铁某站车站空间布置形式、客运设备、客运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展现和说明, 以便学员掌握设备设施的布置、客运设备的认知及客运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 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4) 课程引进了涵盖行业岗位考试题库。包括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可使学生最大限度了解现场、企业与行业要求。

通过校企合作, 全面进行课程理念、目标、内容 (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 的改革,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 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 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 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客运组织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满足企业一线对于员工技能的要求,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 学习效果良好。

总之,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 高职院校只有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 才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 (3) :11-12.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5

第2期

团委办公室编2007年11月27日

目录

△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情况: △第二届“女生节”拉开帷幕

△第二届“女生节”系列活动激烈进行

△第二届“女生节”活动总结

△“校园歌手大赛” 选拔赛继续进行

△“我校我家”小品、相声、话剧比赛开始接受报名 △“广铁职院2007大专辩论赛”火热进行中

第二届“女生节”拉开帷幕

为了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能够尊重和呵护女生,我院举办了第二届女生节。

11月19日至23日,全校女生们过着属于自己的节日,学校为这一节日,更是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还在女生宿舍周围挂满了气球,营造着温馨幸福的气氛,随处可见的卡片上写着男生们对女生们的祝福和希望,这些祝福一点一滴地温暖着女生们的心,学校安排了一系列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有送花活动、电影播放、形象设计与求职礼仪讲座和原创作品朗诵比赛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而且展示了女生们的青春、自信、活力和美丽。

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庆祝女生节,快乐你我他。这次活动主要为女生们营造轻松温馨的大学生氛围,为男生、女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都力争作为忠实的信息服务者和文化传承与传播者。

——广播站实习记者:孟玲玲宋嘉妮

第二届“女生节”系列活动激烈进行

11月19日至11月23日,我院展开了由经管系主办的第二届女生节系列活动,活动的主题为《阳光女孩·自尊自爱》

19号早上,首先是经管系男生们向全院女生赠送鲜花为标志,女生节从女生们的欢声笑语中正式拉开帷幕。此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其中包括赠送鲜花、电影免费观看、体育比赛、原创作作品朗诵、形象设计与求职礼仪讲座、心意卡展贴等。

其中,跳绳比赛是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之一。它面向全院女生,举办地点设在第一教学楼楼前空地上,贴近篮球场,引来了大批同学前来观看和参与。呐喊助威声与掌声连绵不断。通过举办跳绳比赛,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锻炼同学们的身体,同时,这是一项集体活动,还可体现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为女生节增添气氛。还有11月22日,经管系举办了一个:燃烧青春,展我风采——女生节诗歌朗诵大赛,为首届女生节划上圆满的句号。

青春是风,扬起理想的帆。

青春是火,点亮生命的灯。

青春是水,滋润灵魂的花。

燃烧火热的青春,展现独特的风采。我们应自强自信,我们应灵动活力。一位位参赛选手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朗诵,《青春》的发问。令人深省,振人新田。朝气勃勃的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让青春之火越燃越亮吧!《自己欣赏自己》记得大诗人尼采有眼,“我就是太阳”噢,这是一种欣赏我们为何不自己欣赏自己呢?如流云般的发战;如天使心灵般的双,如被上帝亲吻过的喉咙!欣赏自己,抬起我们的自信,我们也是燃烧的太阳。《隐形的翅膀》轻轻地扇动,青春的我们展翅飞翔。海阔凭鱼跃,天高凭鸟飞,《释放》青春的激情。

燃烧青春展我风采,突破自我,促进自我,飞跃人生。

女生节系列活动的展开,即丰富了学院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男女同学间真挚的交流,还体现了我院尊重、重视女生的风尚。让我们期待明年更为精彩的女生节吧!

——广播站实习记者:邓雅仪 韩远波 及 机电系 赖广发(供稿)

第二届“女生节”活动总结

持续四天的女生节拉近了尾声。总体来说,第一届女生节的节目还是丰富了同学们不少。而且经管系的同学们的布置也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就如院里的每一个显眼的角落,都布置着祝福的贺卡,加上问候的鲜花,都给了女生们无尽的祝愿。而在此,还展开了播放电影,跳绳,关于女生形象的讲座、朗诵比赛以及十大歌手比赛的精彩活动。在这四天中,这些活动都顺利地进行了。

但是这些活动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本次活动不能激发起大多数人的极性;其次,活动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深入,据了解,有些人还不知道某些节目的开展时间,造成了一些节目出现“冷场”的局面。再次,某些节目安排时间不够大多数地凑合同学们,以至有意者无法到场的现象。

而另一方面,女生节的后勤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在我们看完电影当晚,主办有关人员就亲自到女生节宿舍问其对电影的看法,总之,她们很在乎女生们的感想来集民意以便及时发现不足之处。

本次女生节以“阳光女孩,展示风采”为主题,而展开节目的效果也恰到了好处,因为女孩们都从中活跃了起来,在这活跃中都展示了各自的风采。

——社团联合会(供稿)

“校园歌手大赛” 选拔赛继续进行

“第二届广东大学生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广州市公办高职赛区决赛将于12月1日在我校举行隆重举行,为成功举办此次省级的大型比赛,我院准备工作都完成得很好,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可以成功举办此次大赛,我院作为东道主,参赛选手的选拔更重要,因而,紧张而激烈的选拔赛在校园各系纷纷开展,各系均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挑选选手!

其中,于11月22晚7点,在1栋教学楼801和802教室,由经管系学生会文娱部主办的校园“十大歌手”歌唱比赛初赛正式开始.原本紧张的气氛被选手们美妙的歌声融解了,使得评判们与嘉宾们都为之而陶醉.掌声与欢呼声不断,虽然只是初赛,选手们也只是清唱,但很显然这个初赛已达到预期的效果.电气系将于11月26日在学院大礼堂开展电气系十大歌手决赛,整个现场已布置完善,就等着选手们那精彩的演出„„„

据了解,机电系和轨道系也将于11月底开展系十大歌手决赛,歌手们都在努力的排练中,相信上演的那天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无限惊喜„„

本届的选手实力都很强,看来决赛的时候必定是一番“龙争虎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相信进过激烈的角逐,最后一定可以得到最优秀的参赛选手!

——院学生会文体部

“我校我家”小品、相声、话剧比赛开始接受报名

在11月19日开始连续一星期的名为我校我家小品相声大赛的报名活动已经开展了。你的表演欲是否也被吸引了上来呢?你是否想在新的舞台中一展所长呢?你是否想成为一名挑战自我的勇者呢?那还在等什么,快快报名吧!

作为参与者,你有何感想呢?一个成功的小品相声由搜寻到角色的准备,到排剧,最后到演出,仅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靠的是众人的支持与配合,所以这一次相声小品比赛也是一个考验组织和配合能力的挑战。

我校我家宣传一种“以校为家”的精神,以此来增强同学们应把学校看成一个温暖的家,以新同学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互相团结互爱,共同搞好学校,使学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也迎合了我校“迎评估,创示范”的工作,如此有意思的小品相声大赛你岂能错过?

——轨道交通系 成丽兴(供稿)

“广铁职院2007大专辩论赛”火热进行中

11月20日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的2007大专辩论赛已经准备就绪,我们经过抽签,把参赛的16个班级分成了8组,如下:

1)物流07-1(反)/集装箱07-1(正),辩题:大学生毕业后应当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2)车辆07-1(正)/物流07-2(反),辩题:人才是以德为主还是以智为主

3)车辆07-2(正)/运营07-3(反),辩题:学院“抓评创示”应重过程还是重结果

4)机车06-2(正)/运营07-1(反),辩题:网络使人变得更亲近还是更疏远

5)运营07-3(正)/物流06-2(反),辩题:知识扶贫重要还是经济扶贫重要

6)机车07-1(正)/运营06-3(反),辩题:大专学生做兼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7)运营06-1(反)/运营06-2(正),辩题:当代大学生应突出个性还是强调集体观念

8)运营07-2(正)/物流07-3(反),辩题:“抓评创示”应先以学生自身开始还是先以学院管理开始

大家看到这些辩题是不是很感兴趣呢?这些辩题都是各班交上来,经过我们层层筛选,迎合我校“迎评估,创示范”工作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都是大部分同学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你们想更清楚心中的疑问,请继续关注我们 “广铁职院2007大专辩论赛”下周的动态吧,也许你们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就业是民生之本。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 一个人就不了业不仅没有收入, 在社会上也就没有尊严。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就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 为社会成员提供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高职院校, 贯彻执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发展方针, 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择业价值观研究。

择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工作岗位时的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驱动力作用的一种价值观念, 它是个人主体价值观在职业生活起步时的体现, 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择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职业选择的基本价值取向, 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自己所在学院的学生进行择业价值观的研究, 有利于为学生的职业行为选择服务。

本研究主要把价值观分为择业动机、择业自主性、行业及岗位评价和择业信心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 利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1700份, 有效率为92.94%。其中男生1600人, 女生100人;文科学生100人, 理科学生1600人;五年制学生800人, 三年制学生900人。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 注意通过有关文献研究和座谈等方式进一步分析、了解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特点, 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择业价值观特点分析

1. 择业动机。

择业动机是人们自主选择职业的内在驱动力。研究表明,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呈现出行业选择、经济收入和自身发展的多元化特征。调查发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择业动机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稳定 (90.50%) 、收入稳定 (85.50%) 、专业对口 (86.00%) 、福利待遇 (19.24%) 、便于流动 (7.7%) 、出国机会多 (0.01%) 、其他 (1.80%) 。从中可以发现, 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以工作稳定、经济收入可观和符合自己的专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特征。这反映出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能够获得有较高收入的工作, 以尽量满足自己成年人独立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 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符合自身专业特点, 希望能够获得既能赚钱, 又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的理想工作岗位。这种现象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和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 应给予高度重视。

学生的择业动机在男女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男女大学生的择业动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在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学生比较上, 我们发现在工作稳定和专业对口两个因素上, 二者均呈现出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三年制学生比五年制学生更注重工作稳定, 希望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 他们把单位的发展前途与自身事业视为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关系。五年制学生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 更注重经济收入, 不少学生认为单位效益不好就重新选择, 对工作流动性较易接受, 其比例高于三年制学生。这主要在于三年制学生受社会因素影响更多, 他们经历了高考, 更加了解社会, 更多地考虑到自身的实际需要, 而五年制学生在择业动机上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

2. 择业自主性。

择业自主性主反映学生在应聘和获得工作岗位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谁的问题。研究表明, 当代大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择业自主性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凭借自身力量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当家做主。调查发现, 73.50%的学生认为择业主要靠自己, 依靠学校、父母、亲戚和朋友的学生为25%。这表明, 大多数学生择业自主性水平较高, 他们能正确认识到职业理想的实现主要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学校和他人的帮助。这表明就业体制改革和就业指导的教育是有明显效果的。

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五年制与三年制学生在择业自主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对父母、亲戚、老师、学校领导和自己的依靠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91.76%的三年制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倾向于自己做主, 远高于五年制学生67.16%;这主要和五年制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择业还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有关。

3. 行业及岗位评价。

行业及岗位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 对所要从事的工作做出的价值判断。它影响人们的岗位选择和工作态度, 通过行业及岗位评价, 可以发现不同的工作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了解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研究表明, 学生的行业及岗位评价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调查中, 我们列出了几种我校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职业, 对学生“在下列职业中, 你认为最应受到重视的人士是什么”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大学生认为最应受到重视的人士依次为农民、科技人员、国有企业工人、教师、民营企业工人、公务员、机关干部。调查发现, 农民被排在首位, 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表明, 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农业的基础地位受到削弱, 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尽管学生对农民的重视程度较高, 但实际调查发现, 没有学生愿意选择当农民, 这表明学生对农民的评价只是出于社会责任要求, 而不能反映他们的择业意向。

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比较, 我们发现学生在行业及岗位评价上多数因素一致。因为我们学校的行业特色明显, 学生的选择也有限。

4. 择业信心。

择业信心是学生对自己能否在毕业时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的估计。学生随着高校“双向选择”的不断实施, 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不断深入, 表现出较强的择业信心。

通过对“毕业找到一个满意工作的信心如何”的调查发现, 很有信心的学生为41.18%, 较有信心的为29.41%, 一般为17.64%, 没有信心的为11.76%。可见, 尽管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但由于学校行业特色和目前形势需要, 绝大多数学生对找到一个满意工作较有信心。

对不同类型大学生择业信心进行比较发现, 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有择业信心。这主要由于我们学校的行业特色、工作环境对人的要求及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倾向有关。

三、教育对策建议

1. 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教育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毕业后角色转变的速度和程度。他们毕业后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一般都是围绕如何择业进行, 而对大学生深层次的择业价值观、道德观缺乏应有的教育, 这致使部分学生的择业出现一定的偏差, 应给予重视。研究表明, 多数学生能摆正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其职业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 学生的择业明显受到社会上种种价值取向的影响, 对自身长远利益和人生发展前途的重视程度很高, 但是在择业中不能很好地处理金钱和亲情、友情、爱情等的关系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因此, 要在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教育中,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待遇观、客观的职业地位观和积极的职业苦乐观, 不能只要物质待遇, 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的影响, 在职业选择上正确认识和看待权力、工资、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 正确处理好金钱与人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 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

研究表明, 五年制和三年制学生、男女学生和高低年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十分必要。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应该加强对就业教育的内容、深度、广度、方式等方面的实用性研究。

3. 转变就业观念, 加强横向合作,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拓展就业方式。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 我们应该教育作为就业主体的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能力。我们学校和老师应该做到加强与企业联系, 深化校企合作, 从社会需要和工作岗位实际出发培养人才。具体体现为:第一, 加强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 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二,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创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第三, 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 聘请他们来校作传授一线经验的专题讲座。

此外, 我们应该加强与高校的联系, 做好学生专升本工作和继续深造学习工作。

面对现实, 我们认为学校一定要积极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应该是从祖国的需要出发,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不要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 用心做好自己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捷]弗.布罗晓, 著.李志林, 盛宗范, 译.价值与评价., 知识出版社, 1988, 12.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7

一、实行“双讲师制”的背景

无论从教育部2006年16号文要求学院兼职教师比例不得低于20%, 还是到现在的兼职承担专业课学时要达到一定比例, 根本上要解决的是让企业专家进课堂, 让学生通过他们的教学现场获得最新知识和技能, 以提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 增强就业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由于现场专家本职工作任务繁重, 无法保证承担专业教学时间;二是由于现场专家承担的只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部分课程或者课程的部分章节, 学院难以保证其承担的教学任务与整个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为有效实现国家有关专业课程由现场专家完成的目标, 并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可控制, 我院采取了“双讲师制”教学组织形式, 由学院专任教师与现场专家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教学。

二、实行“双讲师制”的办法和效果

所谓“双讲师制”, 是指按照国家关于校企合作育人的要求, 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此为依据, 学院专任教师与现场专家一起共同设计课程体系, 确定课程内容, 特别是专业课程内容, 并根据人才培养阶段共同确定课程进程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进程中需要现场专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 除了由专任教师在学院教室组织学生教学外, 现场专家也在现场进行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这就有效融合了学院和现场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两者既相互融合, 又相互分配。首先教学课程的教案、评学表等文案工作由学院专任教师承担, 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由学院专任教师负最终责任;其次现场专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学院专业教师完成专业课程的现场教学内容。

实行“双讲师制”教学, 一是可以将学院教师从事理论教学的技能与现场专家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二者的长处, 使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有机整体, 达到培养效果的最佳水平;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习生产现场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解决过去学校所教与现场所用脱节的问题;三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改善学习效果。

三、实行“双讲师制”的技术支撑

实行“双讲师制”由于采用的是学院专任教师在学校、企业专家在现场进行的同步组织, 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支撑。我院为此开发了全国首创的3G实景课堂。采用移动视频采集技术采集企业专家现场教学的信号, 通过3G无线传输到学院教室, 学院教室的信号逆向传输到企业现场, 实现学院教室与现场专家的实时互动。3G实景课堂让企业专家在自己的工作场所完成专业教学, 有效解决了专家完成本职工作与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矛盾, 而且企业专家由于不需要到学校上课, 避免了路途占用时间, 使教学时间更容易得到保障。另外, 由于3G实景课堂实行现场移动采集信息, 将教学场地延伸到任意场所, 让最新的装备进入课程, 把真实的职业场景传到教室, 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下学习最新技术。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文化,企业文化

现如今, 高职教育已逐渐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质量和特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主题。独立的精神文化品格是高职院校建设的精髓和灵魂。近几年来,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实践和探索。

一、明确教育目标, 突显职业特色, 探索高职文化定位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 有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 有的又成了中专的“发面馒头”。定位尚且不准, 高职文化建设又何从谈起。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类型, 其发展本质是“文化育人”, 体现在“高等性”和“职业性”两个属性上。[1]

高职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 是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融入行业企业要素、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 融进更多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航空城的区位优势, 密切与航空行业的联系, 把学院办成具有航空特色的, 大学专科层次的, “以学生为中心, 以就业为导向,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依托区域优势, 彰显行业特色, 丰富物质文化建设

1、依托区域优势, 打造校园独特景观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国家依托陕西雄厚的航空产业资源而建立的我国唯一的集航空产业研发、航空人才培养、航空装备生产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的核心区, 学院的使命就是服务航空事业。学院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 凸显了时代美感和航空特色, 园林草坪的修剪, 校史展览的布置, 宣传橱窗的设立, 校园雕塑的摆放, 名人字画的悬挂, 米8米-8多用途直升机和歼教5两架飞机的展示等等, 这些都成为了是校园美的点缀, 也充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的潜移默化作用。另外, 学院与航空基地共建了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以“放飞梦想、航空报国”为主题思想的航空科技馆, 成为了是航空技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 也成为了航空旅游, 航空城对外的窗口。

2、彰显行业特色, 建造仿真教学环境

专业的教学设施、实训、实习基地, 既是高职院校富有实力办学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 也是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我院现有航空、机械等实验实训室77个, 校内实训基地18个, 坚持深化“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 构建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训基地、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基础训练—仿真锻炼—实际操练”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通过真实、仿真或模拟的训练环境, 形成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

三、基于企业精神, 融合企业理念,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融合企业文化, 构筑学院精神内涵

学院坚持“航空报国”为核心理念的航空产业文化和“育人为本、适应需求”为核心理念的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在专业理论教学活动中灌输企业文化, 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关系, 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4]同时, 通过顶岗实习、订单班培养 (如联想班、西控班等等) 以及在“校中厂”进行的生产性实习, 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训练。 (2) 通过榜样教育法渗透企业精神文化。邀请杰出校友或行业精英来校开讲座、作报告、与师生交流互动, 他们的生动事例强化了学生专业思想、增强了学生职业适应力, 推动了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为毕业后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夯实基础。

2、打造品牌活动, 强化学生职业素质

学院设计和开展内涵丰富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 通过书画摄影展、歌舞综艺展示等校园文化活动, 积淀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同时, 围绕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譬如以“滴水行动”为主题的环保教育;“解读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三下乡”的志愿服务社会等, 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学院坚持“以赛促教、赛教结合, 以赛精艺, 技艺共长”的指导思想, 广泛开展覆盖所有专业的各类校内技能竟赛, 启迪智慧, 张扬思想, 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大胆创造能力。每年学院都积极参与各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 智能电梯项目,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等, 并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养成, 更循序渐进地催生了学生职业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四、借鉴企业制度, 搭建育人平台, 加快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是维系学院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我院应借鉴企业的制度、生产的标准、员工的要求以及市场、品牌和创新意识进行制度创新, 经营学校, 使学校管理企业化, 实践教学职场化。除此之外, 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 尝试对学生实行职员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 可以采用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 实行“经理 (班长) 负责制”, 将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标准融入到班级制度公约中;在细节上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 如校牌的配戴、就餐的秩序、教室物品的摆放、内务的打扫、举止仪表等细节抓起, 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内化为学生的个性品质。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 加强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 取长补短, 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并且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和发展, 以期实现文化强校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振丰.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为视角[J].2012, (6)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9

一种把学校课堂搬到生产一线的教学方法就是现场教学, 即在实际的生产现场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学习, 使学生将学校所学与现场所需结合到一起, 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升技能。现场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的, 教师可以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现场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认识自我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

2 现场教学的研究实践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以交通运输类和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主干, 培养铁路和城轨、公路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管理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创新现场教学实施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多年来, 学院紧紧依托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国有大中型企业, 积极探索现场教学的模式, 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新模式。学院根据专业特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一直在不断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逐渐形成了“两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是指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学校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在第二阶段主要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三结合”是指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 就业与顶岗实习结合,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两个阶段中“三结合”相互渗透, 其核心是通过现场教学达到工学结合, 并形成与之相应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此外, 学院依据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的原则, 针对铁路施工企业流动不定的特点, 在铁路建设沿线设立了“工地课堂”, 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交换着授课, 教师不仅可以教授专业知识, 也可以跟学生一起解决和研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遇到的技术问题。铁路建设的特点是点多、线长、流动, 而“工地课堂”这种现场教学模式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光上学期, 学院就派出了二年级1500余名学生赶赴各施工单位开展测量、材料试验、施工技术等工作, 包括京石客专、沪昆客专、兰新二线、西宝客专、青荣城际等, 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缺人的压力,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

多年来, 现场教学推动了学院校企合作向纵深层次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践。现在, 最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中现场教学就是其一。根据过往现场教学的经验来看, 将课堂搬到现场, 把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 是一个明智之举, 让教学的目的性等强, 教学效果更明显。

3 现场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场教学不是脱离课堂教学的, 它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 只不过是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现场, 让枯燥的课堂变成活跃的现场互动, 因为在施工现场, 现场的一切素材都可以是教材。现场教学一般分为五个步骤进行, 分别是现场选择、课前动员、现场教学、课后作业和总结提高[3]。

3.1 现场选择

现场教学首先必须选择好场地, 充分考虑现场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对接情况。其次, 必须提前熟悉现场, 确定现场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次, 是查阅资料, 写好现场教学方案。例如,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现场教学的效果, 系部前期重点联系在建的有隧道工程的施工企业, 双方经过沟通后, 安排教师赴企业调研, 确定现场教学的主要内容。回来后, 编写现场教学方案。以学院隧道3111班现场教学为例,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到宝 (宝鸡) 兰 (兰州) 客运专线现场教学, 经过调研, 确定现场的训练主要以隧道施工和质量检查为主, 在施工员和质检员岗位训练中以现场指导教师指导为主, 带队专业老师辅助指导的形式, 让学生全程参与隧道施工中的各个工序, 包括现场技术指导、质量监控、内业资料、协调管理和已完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3.2 课前动员

在进行现场教学之前, 系部召开动员会, 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动员, 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程序, 考核方式等,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和注意事项。

3.3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要根据学生岗位训练来确定内容。比如, 施工员岗位训主要是学生深入到施工一线, 亲自参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主要有隧道围岩识别、隧道断面放样、中线和高程测量、施工现场的技术作业指导、施工方案的编制、进行开挖断面的检查、选配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施工日志的记录、现场施工质量监控, 施工工序的报检、施工突发事件处理和相关技术资料的编制。通过现场的实践, 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加强, 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 熟练掌握了隧道施工的各工序的技术, 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质检员岗位训练主要通过对隧道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检查, 使学生掌握隧道施工质量检查的要点,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 主要有现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和相应的施工安全日志、资料的编制等工作。对每一位学生, 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和一名企业人员 (师傅) 共同指导, 共同考核。现场教学结束时, 指导教师要集中学生现场进行小结, 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进行点评。

3.4 课后作业

每天现场教学结束之后都会布置作业, 一般是进行实践性学习总结, 强调根据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训练情况进行总结。

3.5 总结交流

邀请企业指导人员一起进行总结交流, 一般将同学生所从事的岗位训练结合起来。教室点评学生的发言, 介绍提高的方法, 并解答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的问题等。

4 现场教学的几点经验

过往的现场教学实践表明, 真正的大课堂就是生产现场一线。因为学生在现场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就可以请教师或者企业指导人员现场回答, 一定会印象深刻, 久而久之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加强, 并且现场的素材非常丰富、真实。学生亲眼所见、亲自动手、独立思考, 便于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之, 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生收获颇丰。对此我们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经验总结[4、5]。

4.1 选好场地, 实地调研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基础

通过现场教学实践, 我们体会到, 选择好现场场地、搞好实地调研与取得企业方理解和支持, 是搞好现场教学的基础。现场教学组织人员必须首先选好现场教学基地, 进行实地调研, 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 教学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致, 加强教学内容和企业岗位的融合, 学院与企业一定要经常沟通, 让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职业性和实用性。

4.2 教师及企业指导人员素质和技能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前提

现场教学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就是教师及企业指导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为在现场教学中, 任课教师及企业指导人员不仅要做到与岗位对接, 还要准备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 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教师良好的态度是现场教学的根本条件。现场教学远离于学校, 深入企业施工一线, 环境艰苦, 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态度,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强化组织管理, 才能顺利完成现场教学任务。

4.3 不断扩展教学基地是现场教学成功的条件

没有基地, 就谈不上有现场教学。多年来, 学院非常重视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与全国15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及现场教学协议, 组建了大量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因为不断地扩展教学基地就是现场教学成功的条件。

4.4 精心设计是现场教学成功的关键

精心设计是现场教学的关键, 一定要精心组织好现场教学。精心设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总体设计。一定要按照教学的五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将过去的在教室授课改成在现场授课, 将枯燥的图片讲解变成立体的实物解说, 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起来。二是考核设计。因为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人员有评定成绩的权利, 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调节学生的行为, 增加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在现场教学期间的表现 (组织纪律、出勤率、安全生产、实习单位鉴定) , 业务水平 (完成任务的情况、操作熟练程度) 、现场教学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三是交流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与教师、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 学生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到达目的地之后, 企业技术人员都会帮助学生了解工地的情况, 技术人员也会现场解答一些学生提的专业问题。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主要体现在现场解答学生的问题、批改学生的作业等等。另外, 也可以开展讨论、写现场教学体会等形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傅卫民.探索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01) .

[2]朱丹凤, 姚海滨.现场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3) .

[3]王卫霞.现场教学法在《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09 (11) .

[4]鲁德银.现场教学的三大要领[J].教学与管理, 2001 (03)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篇10

一、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成立于2006年, 其中06级和07级学制为2年, 2008年开始调整为3年制, 到目前为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笔者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

1.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毕业初期选择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基层营销工作, 如各行业企业的销售员、市场专员、业务员等;对薪酬的期望分布较为集中, 其中06、07级毕业生在毕业初期有5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 37.5%在1500-2000元之间, 只有12.5%的期望薪酬在2000元以上;08级毕业生2011年毕业初期有40%选择了1000-1500元的期望薪酬, 40%希望拿到1500-2000元的期望薪酬, 只有20%选择了2000元以上。除了薪酬之外, 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最关注的是能否从工作中学到东西、职业发展前景及所处行业, 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和工作的挑战性。在毕业2~3年之后, 随着工作经验和能力素质的提升, 06、07级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有所提高, 主要分布在5000元以上, 但是达到预期目的的很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过跳槽经历, 其中跳槽2次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高, 甚至还有跳槽4次以上的, 只有极少数的毕业生从毕业至今未跳过槽。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工资低、发展前景差, 也有部分毕业生是因为与老板或同事难以相处、工作单调学不到东西而跳槽。对于目前有跳槽打算的毕业生来说, 再择业时他们普遍认为工资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其次是岗位晋升机会和公司的发展。

2.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行业选择范围窄。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 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初期就业和后来再择业时的方向都是营销对应的工作和岗位, 但是对行业的选择范围过窄。 (2) 自我定位不当。由于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营销类专业, 导致营销人才的供给不断增加。再加上基层营销工作对学历要求不高, 就业门槛低, 有很多低文凭的人愿意付出更大的劳动获得更多的回报, 给营销专业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根据供需理论, 这两种情况反映在人才市场上就是基层营销人员的“劳动力价格”被拉低。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毕业初期就业时普遍存在期望薪酬偏高的现象。除此之外,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初期更关注的并不是经验的学习与积累, 而过早的考虑了职业提升和工作挑战性及自我兴趣等因素, 这就造成了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自我定位存在偏差。 (3) 工作稳定性差。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有过跳槽经历, 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跳槽原因主要是工资低, 发展前景差。但笔者认为, 大多数人选择“跳槽”, 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发展空间, 而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判断。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安心稳定地工作, 如果单位处于发展上升阶段, 必然会有许多新增岗位和发展空间。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根据资料整理和调查, 对社会上营销人才整体需求情况和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如下分析。

1. 社会对营销人才整体需求量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各行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都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是近几年, 市场营销专业在全国的人才市场需求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以河南省为例, 根据《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2012年上半年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2012年上半年, 需求量前10名的专业有:市场营销、行政文职、客户服务、金融理财、工程类、财务、计算机及相关、人力资源、机械制造与设计、电子电路, 占岗位总数的67.9%。”

从行业角度来看, 通信行业人才需求中的营销服务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其中, 市场营销类、通信技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比例为5∶3∶2。快速消费品销售人才主要集中在日用化学品、食品、服装、美容护理品等行业, 销售类人员通常占企业员工总数的30%以上。目前, 此类企业除大量需求一线业务推广人员、门店销售人员、销售代表外, 对营销管理类专业人才, 如品牌经理、关键客户经理、渠道经理、城市经理等中高级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河南快速消费品行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和保健品两大类, 由于人员跳槽频繁, 成为快速消费品需求量大的主要原因。

2.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

(1)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岗位需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 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前四位的岗位是: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和营销管理等。其中岗位需求量最大的是产品销售人员, 而营销策划人员的需求量在近几年也呈上升趋势, 现在基本与产品销售的人才需求量持平。 (2) 企业对营销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企业认为营销人员不仅要能销售产品, 更应该注重市场营销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沟通能力, 能够快速有效地建立人际网络并将其顺利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希望通过市场营销人才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使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有能力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买家的眼球;同时企业希望营销人员能够进行营销活动方案的策划与策划文案制作, 并能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组织与控制。 (3) 企业对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评价。根据用人部门反馈信息来看, ZT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 接受新思维新事物能力较强, 能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营销人才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陈旧, 与企业实际工作有所脱节;营销人才在校期间不太注重学习方法的改变, 致使知识积累少, 知识面窄;ZT学院市场营销人才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差, 营销职业实践技能较弱;一些人员不善观察思考, 只会听从指挥, 不善于主动发挥潜能去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另外, 用人单位也反映, 大部分ZT学院的营销人才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此外毕业生在情感、认知、行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ZT学院在培养营销人才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认知和心理方面的教育有所忽视, 导致不少营销人才很难和同事上级和睦相处, 工作缺乏团队精神;最后, 营销人才也存在不正确的就业择业观。ZT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对毕业生的择业观和方法的培训还不到位, 导致对有的人才期望过高。

三、总结

上一篇:如何上好化学课下一篇:RC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