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问题

2024-09-18

实验室问题(通用12篇)

实验室问题 篇1

摘要: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检疫、监测,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兽医临床诊疗等工作, 可为防控动物疫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基于此, 笔者从兽医实验室建设的现实意义、兽医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技术范围, 以及规范管理兽医实验室的建议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规范化管理

1 兽医实验室建设的现实意义阐述

近些年动物疫情复杂, 制约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畜禽传染病。鉴于众多畜禽传染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 单纯依靠传染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很难确诊, 开展兽医实验室诊断实有必要。

2 兽医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技术范围阐述

当前, 动物疫病诊断常用的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技术有以下诸方面。

(1) 组织病理学检测技术。病理学诊断技术:动物疫病诊断依据基本病理变化和组织出现的特征性病变;免疫病理学检测技术:用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对组织细胞内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开展定量、定位或定性检测, 通过组织化学呈色后, 利用 (电子) 显微镜观察结果。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 (PCR) 是兽医实验室诊断中最常用的技术, 也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对动物疫病分子流行病学动态进行准确、及时的掌握, 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基因理论分析依据。

(3) 病原学检测技术。对致病性微生物 (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 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病毒分离和鉴定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性疫病检测和诊断的主要方法, 旨在对病毒引起的疫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患病畜禽准确诊断, 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未知病毒进行分类和鉴定。相较于其他传染病检测方法而言, 寄生虫病检测方法不仅有通常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检查, 还包括定诸如免疫学检测方法、虫体 (虫卵) 检查法等定性的实质性方法。

(4) 血清学检测技术。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标记抗体技术:放射性标记抗体、酶标抗体、荧光抗体;凝集性反应: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血清学检测技术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检测技术, 目前应用最为普遍和发生最快的一项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

3 规范管理兽医实验室的建议

兽医实验室实现规范化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岗前培训, 使其对岗位操作规程与工作内容了解并掌握。上岗需取得相应资格证明。加大操作知识培训力度, 加强实验室操作技能, 对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能够熟练掌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派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的实验人员赴国外学习最新实验室检测项目, 不断加强检测技能, 与时俱进。由取得相应证书的专业人员负责兽医实验室仪器设备 (凝胶成像系统、全自动酶免仪和PCR仪等) 的维护、保管, 制定使用规程和期间核查、校准等工作, 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能够达到开展检测工作的要求。检测过程中的耗材、试剂 (药物标准品、标准阳性血清和标准抗原) 和样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控制, 设置耗材室、试剂室和样品室。按照样品采集、保存和处理规范, 验收样品状态, 确保样品完整性。制定适用于本实验室的管理规范, 严格依据农业部标准、质量管理条例等规范化的文件, 进行兽医实验室的检测监测工作。对兽医实验室内部布局、设施、湿度、温度和卫生等环境进行严格控制, 特别要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其一,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悉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定等;其二, 加强实验室重点环节的管控, 病料采集、接收、保存、实验, 以及样品处理等各环节应严格依据生物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禁止将活性物质直接冲入下水道, 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废弃物、培养物和样品要进行消毒、烧毁和高压灭菌等无害化处理;最后, 兽医实验室需配备呼吸防护装备、防护鞋、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只有控制好上述几方面才可规范管理兽医实验室, 确保达到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标准。

实验室问题 篇2

廖 耘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研究加

强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与办法。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问题 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总则的精神,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论述,标明了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具备“实践能力”。高等学校必须站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这一高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良好基础。1.目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建国50年来,国家在高等教育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的全国统一考试,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逐步加大,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稳步发展,一大批综合性的、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的实验逐步建立起来,为国家工业、农业、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我们不能不看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建设难以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

(1)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在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和二级单位的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在一些科研比较薄弱的单位,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是教学单位,只要搞好教学就行,没有必要过分地强调实验室建设。由于这种认识不同程度的存在,以致影响到了实验室的投资建设。据笔者向几所工科大学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调查,结果表明,除个别实验室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外(这部分实验室大多有省、部科研项目或横向科研资助项目),大部分实验室建设资金匮乏,有的实验室连设备基本维修费都难以到位,整个实验室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影响了培养人才的质量。

(2)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规划。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一般都是以实验室(包括教研室)为主体进行规划的。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较多。一是缺少长远规划,匆忙决策,仓促上马,实验室建设类似于小生产的小作坊,小而全,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二是缺乏整体性,各实验室之间不能整体协调,各自为政,设备的利用率低,投资效益差,结果是学校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使用,有限的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制约了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

(3)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参差不齐。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建设投资体制不合理性,使得许多有较高学术水准的人在实验室留不住,又加上环境、待遇、设备等诸因素的影响,实验室难以引进比较优秀的人才,以致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特别是有时将实验室人员的安排视为照顾性措施,致使实验室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无法较好地配合教学、科研来完成实验任务,更没

有办法来进行科技项目开发。

(4)实验室对外开放交流不够。由于实验室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无法做到全天候开放,较难让学生在实验室里人人动手,体验实验过程,锻炼实验技能,提高实验动脑动手能力。由于实验室本身条件的诸多限制,很难接纳高水平的学者来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换言之,学科建设、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知识不能及时地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

2.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形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的传播、进步和发展依赖于教育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作为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关系更为密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出人才、出成果的重要基地,毋庸置疑,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观点,已被诸多事实所证明,并在很多人的心中形成共识。

(1)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临近世纪之交,展望21世纪,我们生活的空间,无一不是被瞬息万变的信息所包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化、集体化、国际合作化,特别是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预示着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从全球范围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最终走向产、学、研一体化。如日本的株式会社、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国内的海尔集团等。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其特殊地位决

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

(2)科教兴国促进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振兴国家经济的根本措施。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新型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发明,都从实验室开始做起。因而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建设必须面对和适应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3)社会理性化发展给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社会的发展时,一个重大的决策,都要经过一系列科学分析过程,其中包括目标假定与建立、信息综合、数据采集、科学论证、决策实施,所有过程监控必须是智能化、自动化、网络信息化。可以这样说,实验室既是高度物质文明的探索基地,也是高度精神文明的实践基地。可以断言,实验室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决策,在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上成为领导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研究基地,最有力的佐证便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决策实施之前,各方专家、学者运用实验手段,从技术、经济、生态、水文地质、人文、社会政治等多个侧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见,现代社会理性化的发展,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实验室建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从现在起到2000年,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要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使实验室建设进一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临近世纪之交,面向21世纪,我们必须对实验室建设在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更新观念,用改革的精神抓好实验室建设,以保证培养人才的需要。

(1)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首先,一定要克服一种不良倾向,即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附属,或淡化、或认为可有可无。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雏形;是工农业、国防工业新产品诞生的基地。其次,要不断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侧重点改善那种验证性实验,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逐步增加独立性课程实验课。要充分体现出整个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这两条不同的但又平等的教学途径,改变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建设,把实验室建设摆到应有的位置。

(2)理顺关系,建立有效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两级管理体制,并由一名院(校)长主管全院实验室工作。”这种工作规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实验室附属于教研室、小而全、各自为政、投资效益低、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高等学校应该着手建立一批院(校)直管或系主管的实验中心或重点实验室,从而逐步达到所有实验室的校、系二级管理,使实验室管理过渡到更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体制应考虑,一是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保证正常的运转;二是根据学科学位建设和发展,重点扶持部分实验室,促进学科学位建设不断发展;三是力求投资效益,对那些涉及到国民经济生产实际问题研究的实验室或实验项目,要有目的地进行投资,保证资金到位。总之,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要克服那种没有重点、撒糊椒面的投资方式、甚至不问其投资效果的倾向,要在保证实验室基本运转情况下,围绕学科学位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效

益地进行投资。

(3)造就一支业务水准高、奉献意识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队伍。鉴于当前大多数实验室工作人员学历、水平、能力偏低这一状况,必须采取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办法,培养一支好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积极引进一些高层次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包括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坚决克服那种轻实践的陋习陈规。事实上,国内、国际上一些重大发现、重要科研成果的取得,几乎都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实验室是成才的沃土。二是要有良好的政策激励机制,打破实验教学人员和教学人员的人为界限,鼓励双向交流,即实验教学人员和教学人员可互换工作岗位,并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允许在政策上存在厚此薄彼现象。三是加强实验人员的素质训练,对不适合在实验技术岗位上工作予以调离,对学历层次达不到要求

者限期达到要求,对实验技

浅谈食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食品检测 食品检测实验室 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2-0024-01

1 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管理和现行标准

近10年来,无论在实验室规模还是实验室所使用仪器的硬件强化上,我国食品检测实验室都取得了长足快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首先,使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并扩大了对微生物及理化检测的面积,从而使以往实验室的布局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添购了很多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液相色谱-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等,最后在现今的很多食品检测实验室中都不同程度的引进了高校人才,使得食品检测人员的整体学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进行以上方面的改进后,不仅提高了检测的速度,更提高了食品检测中对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能力,从而利于食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虽加强了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的引进和使用,但从食品检测实验室所存在的风险来看,其软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因为待检食品的种类名目繁多,所含成分复杂,且各地区产出的食品差异较大,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已经引起了各个食品检测实验室的高度关注,所以在综合了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需要关注的方面,以期能有效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和能力。

2 食品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1 食品样品的采样制备

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采样制备。其中,为了进行检测而在食品的原料或成品中选择一定量有针对性的样品这一过程称为“采样”,而为了规避因食品各部分存在的差异而使混匀样品在各部分进行检测时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这一过程称为“制备”,且经采样制备后的样品检测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因此,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来说,第一步应是对样品进行严谨认真的采样制备。然而,目前尚有许多食品检测实验室并未对样品的采样制备这一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仍采取由各检验人员对需要检测的某项目各自进行采样制备。因此,在综合以往的检测数据后,对食品样品的采样制备应当成一门学科来认真看待,并且因设立专人专门负责对检样的采样制备,以保证得出数据的可靠性,对此,建议食品检测实验室对食品进行采样制备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采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在确保样品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的样品应尽可能的具有代表性,且采样后应将样品快速送到食品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2)应对检样进行均匀的缩分操作制备;通常用于食品检测分析的样品少于几十克,因此,对于如水果糕点这类样品应采用“四分缩分法”对样品进行均匀的处理。(3)应对检样进行合理的保存;如采样后的样品未能进行及时的项目检测分析时,应对检样采取合理的保存方法,以防样品变质。通常采用低温、冷冻的技术对易分解的样品进行保存,以减少样品中酶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4)应避免用于采样保存的包装容器被污染;首先,用于样品保存的包装容器应做到干燥、洁净,其次,所使用容器不能影响到待检样品的理化和生物性质。

2.2 食品检测实验室应注重对合格供应商实施评价

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标准中对“服务和供给品的采购”做了如下明文规定,明确要求实验室应根据相关程序和规定,购买对检测质量有实际作用的供给品、试剂及耗材,且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标准要求,以确保购买的检测质量的供应品、试剂及耗材符合要求。且应同步对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消耗品和供应品以及提供服务的供应商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并记录在案,此要求也与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中的7.4“采购要求”相一致。因此,在对食品检测实验室的供应商进行评价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对供应商实施评价/再评价;从近期对参加评审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对供应商实施评价/再评价的调查数据来看,发现其中有将近50%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在对供应商实施评价/再评价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如将这些问题放任不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食品检测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且在此次调查数据中显示食品检测实验室对供应商实施评价/再评价这一过程中最普遍的问题在于,食品检测实验室在对试剂供应商实施第一次选择评价之后,在往后长达几年的时间当中都未在对此试剂供应商进行再评价,并在此供应商的资格证明已过有效期的情况下,持续向此供应商采购食品检测所使用的试剂。(2)应对食品检测实验室对供应商实施评价/再评价进行合理实践;社会和政府通过食品检测实验室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这就要求食品检测实验室必须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而对食品检测实验室来说,为了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就必须对与检测有关的试剂、标品、仪器和耗材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而此问题的重中之重即应对合格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再评价的定期实践。

3 结语

如上所述,即是存在于食品检测实验室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且经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在综合了前人经验与本实验室的自我探索下,希望本文对食品检测实验室今后的管理工作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贯杰.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M].华南理工大学,2013(12).

[2]喻雨琴.浅谈食品检测实验室尚需关注的问题[J].质量与标准化,2011(9).

实验室闲置折射出哪些问题? 篇4

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哪所学校会花费大量资金添置、更新的实验器材和设备, 只是为了达到标准化学校的验收要求。但是却有许多学校, 花费大量资金添置、更新的实验器材和设备, 在达标验收活动结束后, 基本就成了摆设。那么, 实验室闲置、实验器材浪费的现象, 折射出哪些实际问题呢?

梁欧娃、刘顺航老师在文章《实验室闲置问题不可忽视》中指出:一是“重道轻器”:宁可讲实验, 不做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效果好。二是“重理轻技”:宁可课堂演示实验, 不做分组实验。认为分组实验不如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好。三是“重查轻用”:宁可为了达标先备用, 不可验收检查时没有。认为购置器材, 只是为了学校标准化达标要求。

实验室闲置折射出来的三大问题, 或者说是错误思想, 都是与现代教育改革主旨相抵触, 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学校和教师, 必须彻底摒弃这样的错误思想。

实验室问题 篇5

1、检测人员的职责是什么?

答:负责好样品的传递工作,做登记、测试、保管等工作,按照分析标准和操作规程认真样品的分析工作,做好原始记录,客观、公正地的进行分析,维护和使用好使用的仪器、设备。

2、对仪器设备进行监控的目的是什么?

答:是使所用的仪器设备在受控状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

3、你岗位上的样品保留多长时间?

答:根据岗位样品的具体情况回答。如铝土矿1个月,氧化铝三个月。

4、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有什么不同?

答:质量记录有纠正、预防措施记录、内审、管理评审记录。技术记录有原始记录、标准、规范、检测报告等。

5、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有什么区别?

答:精密度是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的各测量值之间相互符合的程度。准确度表示试样的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6、你分析铝土矿所用的标准号是多少?分析硅、铁、铝的检测范围是多少?(或最低检测线是多少?)答:GB/T3257。二氧化硅测量范围≤内15.00%、三氧化二铁测量范围≤内5.00%、三氧化二铝测量范围40%~80%

7、你所做岗位的检测项目的工作曲线如何绘制?一般取几个点?所用的浓度是多少?

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绘制工作曲线最少需要三个点。

8、你所分析的项目的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根据具体情况回答。

9、你岗位所使用的仪器是什么型号? 答:根据具体情况回答。

10、使用仪器波长精度是多少?

答:国产仪器是2纳米。国外仪器是0.2纳米。

11、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是什么? 答:科学、公正、准确、高效。

12、分析测试中心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答:1)检测任务完成率100%;2)检测结果准确率100%;3)报告发放及时率100%;4)顾客满意率>先98%;顾客投诉率<2%。

13、检验样品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样品的传递标识怎么区分?

答:首先应进行来样登记,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注意不要丢失和混放。传递的标识分为待检、在检、已检。

14、质量体系文件包括什么?

答: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15、受控文件包括那些?

答:有分析标准、规程、作业指导书、以及与质量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

16、实验室认可《准则》中,技术要素有几个?管理要素有几个? 答:技术要素有10个。管理要素有15个。

17、你怎样控制分析检测的质量? 答:通过测试标准样品,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实验室比对。

18、你岗位受控的文件有那些?

答:分析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

19、做好记录的要求是什么?怎样做好记录?

答:就客观、真实、完整、清晰、准确、及时。应按照《准则》4.13的有关要求去做。

20、内审的程序是什么?

答:组建审核组,制定内审计划,审核准备,审查体系文件,设计检查表,现场审核,刑具不符合项报告,发内部审核报告,制定预防纠正措施等。

21、实验室对环境、仪器检测有什么要求? 答: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应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当环境条件危机到检测的结果,应停止检测。仪器应经过校准、期间核查、有使用记录、维护记录、和三色标签齐全(即绿色表示合格、黄色表示准用、红色表示禁用)。

22、内审员和质量监督员有什么区别? 答:

23、你岗位使用仪器的型号是什么?鉴定周期是多长时间? 答:根据岗位的实际情况回答。

24、当检验方法存在偏离,在什么情况下允许偏离?

答:对使用新的方法、新的标准还在熟悉、受气阶段允许有偏离。

25、有国家标准分析方法,非标准方法可不可以使用? 答:通过比对的方法,达到分析检测的要求,可以使用。

26、扩展不确定度表述的意义是什么? 答: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颁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

27、对实验室认可的第一方关注的是什么? 答:公正性、独立性、诚实性。

28、对测试的环境有什么要求?

答:除了对硬件设施有要求外,还要有人性化,给员工一个环境好工作场所。

29、质量改进的内容是什么?

实验室问题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验室体制管理

1.引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验室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四个基本支柱之一,也是高职院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它是实施人才培养、开展实验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和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如何以高质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关实验室管理的一些观点,与大家一起探讨。

2.高职院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实验室的管理主要包括实验物资的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的管理及实验教学管理三大部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验室的物资管理上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工作量大、出错率高、效率低下,对统计物资的实际使用情况也十分困难,往往不能提供准确的库存数据,极易造成物资采购的盲目性及实验室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在人员的管理上,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般相对较少,而且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处于教学的从属地位,学校整体上对实验工作人员管理不够重视,在相应的管理制度、评估机制也不够健全等,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比较差,很难发挥其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实验教学管理上不够规范,在实验教学安排上,往往依靠人工根据教师的授课计划来安排,有的甚至处于自由化,影响实验教学的进程与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经过任何的预习和安全教育等就直接进入实验室训练,导致实验效果差;在实验教学评估上,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给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技能的考核评定,从而不能很好地督促学生很好地实验;

2.2实验条件差

实验由于资金投入方面的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普通存规模较小,条件偏差、装备更新率低,实验设备陈旧老化等现象。与实验相关课程间的重复性内容偏多,学生从实验中能够学到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技有较少,而且它们中的大部分在实际生产中已经相继被淘汰,以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妨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不到系统性的锻炼。

2.3实验室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实验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因素,实验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验室工作长期被认定为一种辅助性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非常少,部分人员只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工作,造成整体队伍人员的应用技术薄弱,实验设计的能力不高以至数量、质量的不真实。此外,实验人员的工作条件的改善远远跟不上,工资待遇的提高也远远滞后,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等投入甚少,导致了实验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高,人员流失的情况频繁出现,这些都不利于实验设备的维护和升级工作的开展,也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发展。

2.4对实验室能发挥的作用性认识不够

高职院校的管理层还普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认为只需搞好课堂教学就可以了,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环节层面比较薄弱,在学校建设上,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都用于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的建设方面,并没有将大量的资金投到高校实验室建设上来,这些导致了实验室在实验室用房、实验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较为落后;在实验室软件建设上,对实验室建设规划上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分配不合理、实验教材、大纲更新不及时等一些与实验教学关系密切的现象都普遍存在,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

3.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制度明晰权责,理顺关系,落实到位

规章制度是对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的保障,要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实验室自身发展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是从事实验室科学管理的行为准则,它是实验室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建立全面合理的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保证教学的规范运行。此外还应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及时进行入息反馈,定期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通报,应当严格遵守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系统化。只有明确岗位工人内容、责任权限,注重落实,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才能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时行。

3.2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作日记和维修日记,以便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性能和各种仪器容易出现的问题,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资料库,实验中要用到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实验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些资料都需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去丰富、更新;对实验室开展的所有实验项目采用科学化的手段进行管理,强化各实验项目中用到的仪器设备的标准化配备,力争对实验项目中所用到的实验耗材实现定性化,每学期做好实验室的相关统计报表,并将这些数据入库管理。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物资及文档信息资料实行计算机管理,以提高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3.3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重视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

实验队伍是实验室管理的最重要的主体,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实验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要加强对现有实验人员的培训,定期地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只有不断地充实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实验室工作才能有创新。二是引导鼓励一部分实验管理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和科研上去,引导一部分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投身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三是改善实验人员的地位、工资、福利、待遇,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增加实验人员在工作上的归宿感,调动实验人员工作上的积极性,以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工作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4.结束语

高校普通实验室环保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实验室污染,改进措施,防御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很多本科院校都加大了实验室的建设力度, 在室内装修、仪器设备的配备上都加大了投入。由于开设的实验项目较多, 长时间在实验室, 师生均受到来自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辐射、装修材料中有毒物质等污染的影响。因此, 关注实验室环保问题, 采取措施防治, 构建“绿色低碳”实验室, 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文献研究发现针对理科专业实验室如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污染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多, 而对普通实验室如经管专业实验室、语音室等污染问题目前重视还不够。普通实验室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非常大的, 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

1 普通实验室环境污染的因素

通过对浙江、江苏两省6所大学 (985、211、普通本科各2所) 的普通实验室的调研, 我们发现普通实验室的污染主要是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1.1 物理污染

普通实验室的物理污染主要有电磁辐射、尘埃污染及噪声污染。这些污染在实验室里无处不在, 当其强度、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 会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1.1.1 电磁辐射污染

随着各种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 机房实验室的数量已占较大比例。大多数实验室除了正常实验课程外, 课余时间也对学生开放, 有些实验室开放时间每天超过12小时。仪器设备长时间连续工作时, 运转的计算机会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释放出氨、臭氧以及电磁、微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产生的脉动波及不均匀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较大。

国外通过对动物实验的研究和对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 长期电磁辐射明显具有对中枢神经损伤的效应。目前, 计算机材料虽然有所改进, 电磁辐射强度降低, 但长期接触计算机, 特别是由于机房实验室计算机数量多, 位置摆放集中, 电磁辐射强度会显著增强。计算机电磁辐射对学习记忆和大脑神经递质的实验表明, 长时间在计算机运行的环境下, 会导致记忆力逐渐降低, 学习能力下降, 学习效果不明显[1,2]。计算机的辐射源主要来自键盘 (1000V/m) 、鼠标 (450 V/m) 、屏幕 (218 V/m) 、主机 (170 V/m) 。国际MPRII防辐射安全规定:在50厘米距离内必需少于25 V/m的辐射暴露量。高校机房实验室计算机比较密集, 辐射安全远远超出规定的辐射暴露量。可见, 长时间在机房实验室的师生身体健康会受到辐射威胁。根据对师生们的问卷调查, 26%的同学反映如果一天连续4节在机房上实验课, 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目前, 电磁辐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四大环境污染源之一。

1.1.2 尘埃污染

尘埃是实验室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人数多、实验时间长, 实验室不能随时清扫各种垃圾。尘埃会随着空气流动在室内飘移, 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江苏、浙江几所本科院校实验室的调查发现, 实验室启用空调时门窗大多关闭, 而且多数实验室空调得不到及时清洗和保养。因此, 在运行过程中, 附着在管道及室外的尘埃会进入实验室, 室内空气中会聚集着多种有害物质。直径小于25μm的微尘, 能透过人的肺泡、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3]。微尘中的大量螨虫, 会诱发过敏性哮喘、感冒及其他呼吸道感染。

1.1.3 噪声污染

噪声主要是由多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律组合而形成。实验室外的噪音和室内计算机、仪器设备、空调、电风扇等设备所产生的声音以及学生交流谈话声等都是实验室的噪音。其强度若超过30 d B就会干扰学习, 超过40 d B会令人感到烦躁不安, 超过50 d B严重影响学习。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产生疲倦和耳鸣。

1.2 化学污染

造成实验室的化学污染主要是建筑材料、装修材料、涂料排放出来的氨、氡、甲醛、苯等有害物, 这些有害物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易致癌物[4]。

氨主要来源是建筑施工材料的混凝土。氨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破坏人体组织细胞结构, 减弱人体的抗病能力。氨气是从建筑物墙壁中缓慢释放出来的。实验室上课时为了不被外界干扰, 一般都关闭实验室门窗, 空气流通性很差, 空气内氨的浓度会增加, 师生很容易受到污染的影响。

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的天然石材, 是天然的放射性物质。花岗岩中的氡放射性最为突出, 其次是大理石、沙、水泥等材料。长时间在封闭的房间里, 石材中析出的氡过量时可能会使人患肺癌或呼吸道癌。氡还诱发各种癌症等疾病, 危害惊人。在美国, 每年氡致死的人数远远高于爱滋病致死的人数, 氡已成为全球健康环境的一大威胁[5]。

很多实验室装饰材料中都含有甲醛。甲醛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染色体异常、肝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 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烦躁、抑郁等症状[6]。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和致畸形物[4]。

目前室内的装修材料中多种装饰材料均含有苯类挥发性有机物。苯轻度污染会对体表如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严重污染会引发中毒, 导致白血病、心血管及生殖系统疾病[6]。根据对在新装修过的实验室上课的师生调查统计, 发现部分师生会出现轻重不同的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

1.3 生物污染

加拿大室内环境专家的调查表明,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中的21%是由生物污染造成的。普通实验室的生物污染主要来自于日常垃圾、空气污染、空调等。

1.3.1 垃圾污染

由于实验课程比较多, 实验教室利用率较高 (有些院校实验室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 , 造成实验室清扫工作不及时。在某些管理不严格的实验室, 学生丢弃的早餐及课间的食品垃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 导致霉烂、滋生细菌, 造成了疾病的传播。

1.3.2 空气污染

长时间在实验室上课的师生都会感到室内空气浑浊, 质量很差。这是因为成人在代谢过程中每小时呼出大约25升二氧化碳和16种以上的挥发性毒物。通过呼吸道排出的化学物质有149种, 皮肤表面排出的有171种。空气中的霉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霉素, 如黄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等, 这些霉素使人嗅觉感到不适, 损害人的肝、肾、大脑神经系统, 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7]。如果室内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或传染病携带者, 病菌会在谈话、打喷嚏、咳嗽的过程中造成师生之间交叉感染。

1.3.3 空调系统污染

目前高校实验室、机房都安装了柜式空调或中央空调。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进行实验教学和学习虽然舒适, 但有些师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这是因为在空调环境下, 实验室门窗关闭, 空气流通不畅, 空气中 (特别是新装修过的实验室) 的有害气体浓度升高, 负离子浓度下降, 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出现体能异常现象。另外, 部分高校实验室的空调不常清洗, 空调系统中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宜细菌、病毒滋生。空调在启动运行的过程中, 有害气体和细菌通过送风系统进入室内。过滤功能较差的空调系统更会加剧污染的传播和扩散[8]。

2 实验室污染治理的途径

实验室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师生健康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污染治理要做到统筹管理, 常抓不懈, 为师生营造绿色环保的实验环境。

2.1 建立领导负责制, 制定长效管理制度

高校实验室空气质量的控制与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有关领导对实验室环境污染要高度重视, 职能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环保管理制度, 建立领导负责制, 制定专项制度, 设立专项经费, 不断更新完善实验室环保安全防护设施。

2.2 努力降低电磁辐射污染, 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电磁辐射是实验室师生健康的“隐形杀手”。如何将电磁辐射减少到最低限度尤为重要。第一, 把好产品采购关。高校应购买电磁辐射较低的“绿色”计算机。第二, 实验室计算机的布置最好选用一排或多排、背靠背或背靠隔离板 (墙面) 。实验室通道净宽不小于1.5米。面对面布置的计算机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米;背靠背布置的计算机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l米?。电脑后部及两侧的电磁辐射强度也很强, 最好与墙保持在1.2米以上。人与电脑屏幕的距离保持在0.7米以上[9], 将人体受到辐射降到最低。第三, 及时更新计算机。旧的电脑辐射剂量更大, 因此计算机到了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2.3 加强噪声防治措施, 减少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实验室在建设和装修时尽量选用多孔吸声材料 (如石棉、玻璃棉、木纹板等) 吸收高频及中频噪声, 选用胶合板、纤维板、纸板等薄板材料吸收低频噪声, 当然, 这些隔音材料应当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实验用的大功率的仪器设备在装备安装时尽量远离实验教室, 配装隔声门、隔声窗来阻隔、降低噪声, 以减小噪音对师生的影响[10]。

2.4 科学处理污染气体

2.4.1 物理吸附

由于部分机房实验室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 不能经常开窗通风。因此, 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较为恰当:即使用活性碳、硅胶和分子筛等材料对污染气体进行吸附, 如活性炭吸附剂、甲醛吸附纸、甲醛吸附盒、甲醛消除剂等可减弱甲醛危害[11]。还可以采用负离子净化装置, 使负离子附着在污染气体分子上形成大离子而沉降下来。如采用臭氧 (O3) 进行室内环境异味杂质的净化治理是个理想的办法。当臭氧碰上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时, 会自动分解一个氧原子去附着污染物质, 以强大的氧化力达到除菌、杀菌的效果, 剩余的两个氧原子便回归成无害的自然氧气, 所以臭氧是公认的广谱、高效的杀菌、消毒、分解剂[11]。

2.4.2 构建绿色低碳建筑

实验室在建造或装修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污染源头;选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是控制高校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的关键。实验室在装修时, 应严格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认购具有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证书、ISO 14001国际环保认证证书及具有“十环” (中国环境标志) 标志的材料。在建筑、装修实验室时, 应该运用建筑学、生态学、园林景观等学科技术, 把高校实验室营造成生机盎然、自然气息浓厚并节省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环境, 使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师生的实验教学场所, 更是一个空气洁净使人心情愉悦的绿色场所

2.4.3 利用绿色植物清除室内污染

美国科学家威廉·沃维尔对几十种不同绿色植物的化学复合物吸收能力测试后, 发现各种绿色植物都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养料。芦荟可消灭1M3空气中90%的甲醛;常青藤可消灭90%的苯;龙舌兰可吞食70%的苯、50%的甲醛;吊兰能吸收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12];黄金葛、白掌、绿萝、发财树能够清除氨气;仙人掌不仅能吸收计算机的辐射, 还能在夜间吸入二氧化碳, 制造氧气, 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

2.4.4 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和空气质量检测分析

对实验室的地板、墙壁、门窗、仪器设备、实验桌椅、窗帘等定期进行清洁整理。计算机机房实验最好采用吸尘方式清除灰尘。高校实验室应主动与环境检测部门签约, 定期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 测试甲醛、苯、氡、氨等指标, 针对出现的污染问题, 要及时进行整改, 努力为高校师生营造绿色环保的实验室环境。

3 结语

实验教学环境关系到师生的健康,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的环保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为师生们创建优质环保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Tetsuya N., Yasushi O., Yasushi S.,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duration of daily VDT use and subjective symptoms,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02, 42 (5) .

[2]秦粉菊, 聂继华, 曹毅, 等.计算机电磁辐射对小鼠学习记忆和大脑神经递质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0, 5 (28) .

[3]朱立, 裴志刚, 张辉.室内污染监测和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6 (23) .

[4]宋广生.注意防范室内环境污染.人民日报, 2003-5-19 (4) .

[5]宋广生.警惕室内氡污染[N].人民日报, 2003-4-4 (4) .

[6]叶羡云, 金凌飞, 励逑元, 等.高校实验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10 (31) .

[7]王明仕, 王明娅, 宋党育.高校实验室内环境质量分析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10 (30) .

[8]舒麒麟.实验室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7 (22) .

[9]杨绍胤.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10]高淑芹, 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10 (26) .

[11]林海旦, 杨永德.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政策体系构建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0, 9 (3) .

高校实验室安全用电问题分析 篇8

随着科学实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加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 实验室的建设成为了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问题。当前, 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充分认识到了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实验室中有很多的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电力来维持运转。也正因为如此, 如何有效安全用电成为了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1 控制实验室用电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科研, 以及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实验设备来进行实验, 高校实验室中设置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正因为如此, 如何有效地安全用电就成为了高校实验室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实验室的用电, 就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甚至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比如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等。因此, 高校在建设实验室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用电安全问题。在日常管理和使用实验室时, 也要对用电安全加以注意。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才能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用电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在建造和使用实验室时已经对用电安全引起了重视,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给实验室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具体说来,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实验室的整体布线不合理

当前, 我国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布局并不科学, 实验室的整体布线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高校实验室中, 包含有很多数量不同种类的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电子仪器以及机电设备等, 除此之外, 也包含有一些日常电气如空调等。这些设备的功率是非常大的, 同时其用电的电压也是不同的, 有的设备需要220V电压, 而有的设备则需要380V的供电电压。然而, 很多高校实验室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使得线路无法承受过高的用电负荷。不仅如此, 一些实验室为了美观而将电脑朝向一个方向摆放, 在供电时往往是一个接线板接一个接线板这样串联下去, 给第一、二级接线板带来了极大的负载, 进而造成线路发热失火, 给实验室用电安全带来了麻烦。

2.2 实验室的切断保护不当

由于高校实验室中存在有大量的设备, 这些设备的总功率是非常大的。因此, 在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时一定要装容量合适的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 以此来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但是, 在实际生活中, 一些实验室并没有配备有效的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以及其他保证实验室安全的保护设备, 这使得实验室在出现状况时无法有效控制用电, 给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

2.3 实验室保护接地设置存在问题

接地线路对实验室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实验室中虽然设置了保护接地, 但却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没有将设备的地线与实验室设备整体地线连接起来。这也成为了实验室的重大安全隐患。

3 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用电的对策

基于当前高校实验室中存在的用电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 保证实验室的安全用电,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合理布线

高校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合理布局, 要对线路进行合理布置。如果无法将实验室按照正确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布局的话, 就会给实验室用电安全带来很大的麻烦。在实际管理工作中, 实验室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将不同电压的设备进行分组管理, 进而有效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与此同时, 实验室可以每隔2m~3m的距离便设置一个插孔作为电源节点, 然后通过接线板进行接入, 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电脑的供电安全。不仅如此, 实验室还可以将电脑设备进行分组管理, 每组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 做好三相负载平衡, 进而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平衡, 避免电流过大造成设备损坏。

3.2 加强对切断保护的管理力度

切断保护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设施, 因此, 实验室一定要安装容量合适的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 可以在漏电或其他意外时自动跳闸, 从而保证安全。在日常工作中, 实验室的管理者一定要加大对空气开关以及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设备的排查力度, 保证其可以正常工作。同时, 要适时地调换这些安全设备, 避免因为长期使用而出现的触头压力不足造成接触不好, 引起松动不能有效切断的问题。在对漏电管理器进行管理时, 要开展试跳的实验, 对于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存在不良现象的应立即更换, 更换时切不可随意增减空气开关或漏电保护器的容量。从而有效保证安全设备的安全运转, 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3 完善保护接地的管理

对保护接地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 实验室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接地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配备相应的三孔插座。当在使用活动的接线板时也需要配备相应的接地线, 将设备的地线与实验室设备整体地线连接起来。否则就会出现即使配备接地线而设备外壳也没有真正的接地的情况。除此之外, 实验室还要注意使保护接地线的线径不小于相线的线径, 并且保证与大地良好的连接。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实验室设备真正得到保护接地的保护, 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与安全, 进而保证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4 结论

高校实验室中的设备数量众多, 且种类众多, 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效控制这些设备的用电是非常重要的, 而想要保证实验室安全用电, 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布置实验室, 保证实验设施的配备设施符合设备运行与安全的需要, 设置必要的防护设备。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进而保证实验室安全用电。

参考文献

[1]赵恒康.浅谈实验室设计与筹建.光谱实验室, 2000 (2) .

[2]朱敬银.我校实验室的安全用电与应对措施[J].才智, 2010 (35) .

[3]刘永利.物理实验室安全用电技术及管理[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3) .

急救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问题探讨 篇9

关键词:急救实验室,开放性管理,自主管理,激励理论

医学专业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体现在实验室方面, 这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强化的有效途径, 同时对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发展趋向表现为实验教学开放性模式的实施, 这对于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着学习负担重、学习任务紧的形势,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对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处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是医学专业课程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急救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就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路径提出了一些看法。

1.当前急救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轮岗制的实施实现了学生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机会均等化, 作为一个小集体存在的管理小组可借助共同管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然而, 学生自主管理与教师指导的结合使得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够借助课外开放时间将教师的现场指导及场外指导落实到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当中。自主管理在急救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落实难以保证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与纪律性, 甚至可能发生各种突发状况, 比如实验设备丢失、设施电源未关闭以及卫生状况较差等问题, 这些都是自主管理需要正视的问题。

2.急救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的路径

(1)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是对自主管理理念的有效运用过程, 其中对整个急救过程的思考、分析和完成是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考验, 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当保持足够理性的态度, 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大多数情况下急救工作的实施都是较为危急的, 因此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必要, 只有具备相关的“慎独”品格才能更好地处理和应对急救工作。

(2) 开放性实验教学环境的营造。在以往教学管理模式当中的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可替代, 加之实验性质的单一以及综合性特征的缺乏, 这就使得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特征的呈现。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形成突出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 且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在学习主动性形成的过程中问题解决及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得到落实, 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急救工作的理解。此外, 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依据病案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模拟情境进行演示操作, 更好地完善自我在急救工作中的角色安排, 通过实景训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3) 突出激励理论在自主管理中的应用。开放性实验室中学生自主管理的落实中学生及干部群体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对传统自主管理模式弊端的一种改进, 激励理论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从激励理论的实施角度分析, 激励的前期可采用目标激励和文化激励的方式, 而团队激励与情感激励则较适用于中期激励, 荣誉激励与竞争激励较为适用于激励理论的后期。无论是外部动机的激发还是内部机制的构建都是急救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方式, 这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拓展影响深远, 是对自主管理效果的优化过程。

综上所述, 急救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理念的落实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这是对实验室培训理念的一种凸显, 因此切实提高急救实验室教学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除了开放性教学环境的营造之外, 激励理论在学生自主管理中的落实对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也有积极影响, 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张静, 井杰夫.浅谈护理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09) .

食品实验室资质认定相关问题探究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我国政府对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 是对第三方实验室的行政许可, 是政府权威部门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规定类型检测所给予的正式承认。实验室获得资质认定证书, 才具备向用户、社会及政府提供公正数据的条件和资格。

由于实验室资质认定是一项规范和严谨的工作, 其所涉及到的文件要求及程序也较多, 因而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当严格。由于部分实验室对资质认定工作不了解, 尤其是首次进行资质认定的实验室, 不清楚其中的规范和认定标准。因此, 本文将从食品实验室的资质认定工作入手, 探讨首次资质认定实验室在资质认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重要价值

1.1 便于业务的开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各项工作的规范越来越严谨, 管理越来越严格。很多机构的建设都需要先经过资格认定, 只有经过官方认证的机构, 其所出具的证书或者数据资料等才具有法律效力, 具有公认的权威。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交易当中, 甲方推行在资格认定方面的一票否决权利, 要求机构所出具的文件要加盖CMA公章。所以, 从这个层面来说, 只有通过了资质认定, 才能获得更多的业务, 更多的机会。

1.2 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

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认定规范中的条文都是非常精炼、高度概括的, 是从全面的角度对食品实验室进行审核和评定。由于这些条文的满足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室的资质认定的最终结果, 因此, 促使实验室不得不全力提高自己的质量水平和技术水平。另外, 在资质认定工作当中, 评审小组要求实验室每一位成员不仅要清楚检验是如何操作的, 同时还要求明白其中的原理。从而, 就能进一步对实验室起到督促作用。不仅如此, 参与食品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小组成员都是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专家, 因而在实验室现场评审过程中, 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 找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实验室来说, 也是一种提升综合能力的压力。正是有了这样的压力, 才能促使实验室不断规范, 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2 实验室首次资质认定的准备工作

2.1 实验室的成立

新建立的实验室, 所有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都需要创立, 还包括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人员招聘、实验设备的采购、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等等。在这些繁琐的准备工作当中, 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进行认真记录, 例如部门机构的创建, 需要保存相关的设立批准文件;设备的采购, 需要建立详细的采购流程, 保留相关的采购票据、采购的证明文件等等。如果实验室的规模较小, 最好能够设立一个专门负责质量管理的部门, 如果实验室的规模较大, 最好能够设立一个协调机构, 负责实验室的集中质量管理。由此在资质认定工作当中, 就能有效提高评审认定的效率。

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运行程序应当是自上而下, 具体到实验室当中, 就是从实验室的管理层、领导层开始, 首先确立一个规范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然后是中间干部阶层的培训与学习, 包括与下层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实施落实。在实验室中应大力宣传有关资质认定的相关工作, 确保每个实验室人员都能够意识到实验室资质认定的重要性, 清楚资质认定的范围和认定条件与标准, 然后再分配每个实验室人员自己所需要负责的部分, 从而有利于对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进行从容应对, 让资质认定的准则成为实验室日常工作的标准。其次, 实验室应当明确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质量管理的战略目标。领导者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 确定符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方针与目标, 作为实验室所有人员学习并掌握的内容, 使实验人员熟悉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内容和质量管理要求。比如在食品机构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当中, 管理者应当发布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细则以及食品机构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相关细则, 并组建专门的质量管理队伍, 进行专门的质量管理与监督, 并定期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考核。最后是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的编写。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技术记录》、《作业指导书》等等。所有的报告、记录、表格等都应当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填写与编制, 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2.3 认定前的准备工作

在资质认定开始之前, 实验室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明确所要申请的项目以及检测的能力, 明确授权签字人, 明确实验室的主要机构构成和人员构成, 包括具体的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内部评审人员等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资质认定之前, 应当进行至少一次内部评审。其次, 在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时, 需要按照既定的要求规范填写, 最好是能够参照专家的意见或者同行的例子。再次是进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做好现场考核和评审的准备。应确保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完好以及实验室档案的完整。如果有新增加的检测项目, 需要根据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将新增检测项目单独作为一册。最后是实验室环境的改善, 确定现场评审的路线、确保所有设备管理完好以及实验室清洁等等。

3 评审及整改

3.1 现场评审及考核

进入现场评审环节之后, 首先是评审小组进行文件等资料的检查, 同时进行现场提问。这就需要实验人员平时练就扎实的功底, 以轻松通过文件资料检查这一关。在评审当中, 对于评审小组所提出的文件检查要求, 实验室人员应尽量满足。另外, 在日常工作当中, 实验室人员应当将所有的活动细节都尽量以资料的方式呈现出来, 留下证明文件, 以方便质量检查工作。在文件检查过程中, 通常很多实验室会出现的问题是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 用词不当。另外就是实验室人员对评审专业用语不熟悉, 导致在现场评审工作当中容易出现差错。比如通常所理解的合同, 就是经过签订的正规的合同书, 而评定过程当中所提到的合同, 就不一定是名称当中一定要有合同二字的合同, 也有可能是试验委托书等。其次, 在现场的考核过程当中, 评审小组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是不确定的, 考核方式多样, 例如设备的抽样检查、理论考核等等。部分考核方式的难度较大, 不仅需要平时具备较好的功底,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而有些考核方式比较简单, 只要平时是按照规范来做的, 就没有太大问题。

3.2 整改的相关问题

从实际实验室资质认定情况来看, 基本上所有的认定最终都会提出若干意见和整改项目, 基本没有不提出整改项目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对于整改项目, 关键是看其难度高低, 而不是数量的多少。比如有些实验室整改项目很多, 但都是书面要求上的整改, 而有些实验室的整改项目就是仪器设备质量不合格或者实验室环境条件不达标等等, 这些整改项目的难度远远高于书面内容的整改难度。这就需要实验室在前期准备中做好功课, 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一定要经正规渠道购买并经权威部门检定校准合格后才可使用, 并且实验室应该建立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计划。

4 结束语

实验室资质认定是实验室开展业务的必要条件, 也是促使实验室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首次实验室资质认定过程当中, 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熟悉资质认定的相关规范和程序, 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室规范的制定与落实。在现场评审和考核过程中, 需要积极配合资质认定小组, 同时做好日常实验室工作, 确保现场评审和考核顺利通过。在进行整改的过程当中要认真对待, 按要求及时完成。

参考文献

[1]贲毅, 赵凯歌, 欧燕飞, 等.公共检测平台的构建及参加实验室资质认定有关问题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 (6) :186-189.

[2]艾合买提江·买买提, 韩青, 李宏宇, 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 2013 (2) :132-134.

实验室问题 篇11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存在的问题;建议

兽医实验室承担着动物疫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主要任务,是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而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动物防疫体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为进一步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根据农业部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方案[6],按照“以考促建、规范管理、提升能力”的要求,我省各级兽医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的投入资金进行实验室改造迎接考核,笔者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过多次县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对各地兽医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并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1 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县级兽医实验室功能室布局不合理

虽然实验室功能室设置都比较齐全,但是在布局方面不是很合理,部分县只是为了应付考核,而没有进行科学的功能室布局。部分功能区独立于实验室,实验室不是一个整体性的处于相对独立或封闭的区域,这样不利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很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传播。

1.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

作为县级兽医实验室,一般是按照生物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实验室标准进行建造,但有的没有达到根据农业部颁发的《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2003年农业部公告第302号)7.4.1.1和7.4.1.4條款规定。例如:有的没有安装窗纱,有的仅有部分功能室有洗手池,有的没有安装洗眼设备,有的将过期样品、病料、针头、诊断试剂等废弃物没有经过处理就乱扔垃圾桶,很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引起疫情扩散,同时废弃物中的针头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1.3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运行不规范

很多实验室都制定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文件,但是在运行上存在分工不明确、操作不规范、仪器使用和实验记录不完整、废弃物随意处理等不严格照章办事的情况,说明了技术人员对制定的管理体系文件不能够完全的理解,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相互脱节。

1.4 实验室技术人员检测技术有所欠缺

部分实验室的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对实验室操作技术不精通、不专业。在现场考核试验操作中,部分人员操作不规范,检测结果不准确,误差很大,同时出具的检测报告也不够规范,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1.5 县级之间实验室工作开展不均衡

从每个县的工作汇报以及查看近几年的实验室档案来看,每个县实验室开展工作很不平衡,有的县兽医主管部门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县几乎没有开展工作,只是为了应付实验室考核,补充了几个检测报告,实验室工作几乎是空白。

2 几点建议

2.1 提高实验室管理认识

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重视实验室工作,要尽力争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布局设计上,要符合县级实验室考核要求,力争做到布局合理、科学管理、规范运行。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卫生津贴,争取将疫情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保障人身安全。二是切实抓好重点环节管理。从采集样品、接收样品、保存样品、实验室检验、样品处理等整个流程要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规定操作。三是按规定不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中规定的一类、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病原的实验活动。四是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储应急物资,保证应急所需。五是做好人员防护。

2.3 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有效运行

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做到实验过程有记录,实验结果有总结分析,出具的检测报告客观准确等;要制定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按照要求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能够正常运行;离开实验室时,要认真检查实验室水电的安全,检查每台仪器设备是否处于用电状态,减少火灾隐患。有序的管理能更好地发挥了兽医实验室的作用[8]。

2.4 建立兽医实验室长效运行机制,为养殖企业做好服务

兽医实验室作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应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工作[9]。县级兽医实验室在做好常规疫病监测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养殖企业做好技术服务。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企业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监测在自身养殖疫病监测及免疫程序制定中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兽医实验室的运转不能只建立在完成监测任务和应付检查的层面上,而应积极主动地为养殖企业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

2.5 加强实验室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实验室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考核,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要制定实验室定期学习培训计划,加强对相关人员操作知识的培训。夯实实验室操作基本技能,熟练常规实验室检测项目。同时,可以选派实验人员参加国家、省级或者兽医高校院所等地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水平,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也可以适时开展实验室比对试验,通过比对,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提高。通过考核、交流学习、实验室比对等形式全面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险朋,朱燕秋,王健青,等.浅谈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7-118.

[2]农业部.不断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2):50.

[3]项玉燕,王世清,胡晓青.浅议加强县(市)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J].浙江畜牧兽医,2001(3):26.

[4]张海燕.基层对兽医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养殖技术顾问,2009(1):139.

[5]沈培庆.吴江市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2010(19)

[6]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农医办〔2010〕13号

[7]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2003年农业部公告第302号)

[8] 贲巧云,金山.如何建立标准化质量管理体[J].中国禽业导刊,2003,20(9):14-16.

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 高校实验室是大学进行科研试验的重要场所, 日常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及制度维护对于实验室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日常实验教学和科研试验能否顺利的进行, 同时也会影响很多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有关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一件事。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就是厚基础、宽口径以及重实践的培养思想, 要求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能够融入到科学实验之中, 通过科学实验过程, 体现出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暴露一些问题, 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校教学质量以及科研实验的水平。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分析, 结合做和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1. 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学校的实验课程在大学的教学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比例, 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了实验室的管理与日常的运行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

1.1 高校领导对实验室教学缺少必要的重视

随着教育部对最近几年对高校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很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但是很多高校领导并没有从以前的教育观念走出来。一方面在实验室的规划建设方面、实验室教学的资源配置、人员管理方面仍然还是处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 认为实验室教学只是作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而存在,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也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造成实验室设备和人员管理资源浪费的同时, 也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科学素质。其次很多工科院校的实验室设备在购买之处缺少长远的使用规划, 闲置率太高, 没使用几次就搁置。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安排比例也就几个课时, 实验教学内容太少, 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缺失。

1.2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 正式因为动手能力培养的不足, 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与社会企业的要求相背离。很多高校实验室都是依附于某个专业的教研室而开设的, 通常是按照课程的需要来进行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 也就是所谓的根据专业课的细致划分来进行实验室的相关建设。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企业以及政府事业单位对实验室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导致了原有的实验规模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企业的需求。而且随着专业学科的不断丰富, 原有的试验设备和管理人员功能单一, 对于一些跨学科的实验并能很好的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起来, 不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需求。另外不同院校的实验室之间存在重叠的现象, 各个院系的实验室都是在独立的运行, 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设备资源的共享平台及时, 从而造成了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浪费。有的高校过分追求实验室管理的独立性, 将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放在不同的部门进行, 造成了实验室管理与实验室教学的混乱, 这与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以及协调发展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1.3 高校实验设备重复性购买, 使用效率较低

2003年以后, 教育部对我国的专业课程目录进行了相关调整, 但是试验设备的改革步伐却相对落后, 一些相似的专业设置相同的实验课程, 购买相同的试验设备。但是这就造成了试验设备资源的严重浪费, 试验设备的重复性购买是在高校比较常见的现象。即使在一个学院的不同课题组之间, 由于科研项目的不同, 导致了对试验设备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教师开始利用自己的项目经费购买实验设备, 但是这些试验设备由于项目结束以后, 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存在了很多性能高档设备搁置的现象, 造成了试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

1.4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高校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大学教师通常不会参与其中, 进行实验课程教学的只有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从学历构成方面来说, 实验室管理人学的学历普遍比较偏低, 甚至有时候服务态度较差。学院和学校并不重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也存在明显的却笑, 导致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很低, 并不能够为学生的实验课程以及教师的科研试验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实验室的管理也是过于分割, 使得实验室的人员分散在不同的课题组和院系, 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这样一来并不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对实验室的统筹管理。由于现在很多高精尖试验设备的不断引入, 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就必须要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 不断的组织技术人员对业务理论基础的学习, 不断提高其实验技能。

2. 如何解决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院校领导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实验动手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不断的优化课程实验资源的配置。一方面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 不断的加大实验教学的比例;另外一方面学校应该对实验室的管理指导思想进行明确的定位, 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特色。其次学校领导应该经常去各个学院的实验运行状况进行基本的调研工作, 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2.2 优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提高学校实验设备的管理集中性

实验室教学并不是大学教学中的辅助性部分, 而应该是主体性部分, 深刻认识到实验室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性。学校针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 应该建立统一的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平台, 将全校各个学院的重点实验设备的管理权收回, 建设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平台系统, 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 实现了实验室设备的网上管理与操作。另外一个方面, 就是可以降低实验室设备购买的重复率。在网上管理平台建成的时候, 也要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 进一步加强对设备、实验经费以及实验人员的管控力度。

2.3 重视对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毫无疑问,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对于实验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不断重视对实验室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般的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来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三方面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1) 不断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为实验室技术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 (2) 改善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福利, 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在实验室一线工作; (3) 采用合理编制以及规范考核的办法来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小结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阅读分析, 结合做和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 对高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程度浅薄、管理体制落后、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技术人员素质较低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 首先, 院校领导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 优化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提高学校实验设备的管理集中性;最后, 重视对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童燕青, 马德.招标制度在学校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3) :93-95.

[2]徐洪民.高校技术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3, 20 (1) :128-131.

上一篇: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下一篇:质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