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选择

2024-10-10

快速选择(共12篇)

快速选择 篇1

选择题在每年高考数学中, 约占总分的40%.如何准确快速地解决选择题, 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下面仅以2008年高考数学中的选择题为例, 研究如何快速高效地解答选择题.

一、直接求解法

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 进行演算、推理, 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对计算量不大或推理不很繁琐的题目, 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例1 (湖北卷) 过点A (11, 2) 作圆 x2+y2+2x-4y-164=0的弦, 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 )

(A) 16条 (B) 17条

(C) 32条 (D) 34条

分析:把所给圆的方程化为

(x+1) 2+ (y-2) 2=169,

A (11, 2) 在圆内.过点A最长弦长为直径 d1, 最短弦长为与 d1 垂直的弦 d2.

可得|d1|=26, |d2|=10,

所以弦长为整数的弦共有2 (26-10+1) -2=32条.故选 (C) .

二、数形结合法

把函数式与函数图象、几何图形等具体元素沟通, 通过数中思形, 以形助数, 借助于图形的直观, 能迅速作出判断, 可以避免繁琐的演算或推理.

例2 (全国卷Ⅰ) 设奇函数 f (x) 在 (0, +∞) 上为增函数, 且 f (1) =0, 则不等式f (x) -f (-x) x0的解集为 ( )

(A) (-1, 0) ∪ (1, +∞)

(B) (-∞, -1) ∪ (0, 1)

(C) (-∞, -1) ∪ (1, +∞)

(D) (-1, 0) ∪ (0, 1)

分析:由 f (x) 是奇函数, 得

f (-x) =-f (x) ,

f (-1) =-f (1) =0.

f (x) 在 (0, +∞) 上为增函数, 就可画出如图1的直观草图.而不等式f (x) -f (-x) x0等价于2f (x) x0, 即 f (x) 与 x 异号.在图1中, 就能一目了然地得到解集为 (-1, 0) ∪ (0, 1) .故选 (D) .

三、特值验证法

通过比较各选择支的差异, 选用特殊值代入题干验证, 排除干扰支, 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3 (江西卷) 已知函数 f (x) =2x2+ (4-m) x+4-m, g (x) =mx, 若对于任一实数 x, f (x) 与 g (x) 的值至少有一个为正数,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4, 4] (B) (-4, 4)

(C) (-∞, 4) (D) (-∞, -4)

分析:观察四个选项, 可用排除法.当 m=0时, g (x) =0, f (x) =2x2+4x+4, 其判别式Δ<0, 故 f (x) 恒为正数, m=0合题意, 排除 (D) .当 m=4时, g (x) =4x, f (x) =2x2, 在 x=0时, 二者均为零, 不合题意, 排除 (A) .当 m=-4时, g (x) =-4x, f (x) =2x2+8x+8=2 (x+2) 2, 二者图象如图2所示, 合题意, 故排除 (B) .综上所述, 选 (C) .

四、整体思维法

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 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种种整体处理后, 达到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4 (海南、宁夏卷) 已知平面α⊥平面β, αβ=l, 点Aα, Al, 直线AB//l, 直线ACl, 直线 m//α, m//β, 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 不一定成立的是 ( )

(A) AB//m (B) ACm

(C) AB//β (D) ACβ

分析:这个问题是在空间的两个平面、四条直线和一个点, 这7个元素有8种位置关系的前提下, 要找出不一定成立的一种位置关系.从整体考虑, 我们可以设计能容纳这7个元素和符合8种位置关系的一个小空间——正方体 (如图3) .其中平面AONB为平面α, 平面OCMN为平面β.从图上即可直观看出 (A) 、 (B) 、 (C) 均成立, 只是AC与平面β不垂直.故选 (D) .

五、特殊构造法

一般寓于特殊之中, 利用“命题在一般的情况下为真, 则在特殊情况下必真”这一原理及其等价命题:“命题在特殊情况下为假, 则一般情况下必假”, 比较容易求得答案.

例5 (浙江卷) 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 ab, 必存在平面α, 使得 ( )

(A) aα, bα (B) aα, b//α

(C) aα, bα (D) aα, bα

分析:根据各选择项的情况, 可以设计 ab 关系的两种情形:若 ab 异面, 选项 (A) 、 (C) 错;若 ab 不垂直, 则选项 (D) 错.故选 (B) .

六、类比联想法

解题时常常发现题中的一些条件与学过的概念、性质很相似, 通过联想, 利用这些载体及相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6 (福建卷) 在△ABC中, 角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 若a2+c2-b2=3ac, 则角B的值为 ( )

(A) π6 (B) π3 (C) π65π6 (D) π32π3

分析:由a2+c2-b2=3ac, 联想到余弦定理,

cosB=a2+c2-b22ac=32,

B=π6, 故选 (A) .

七、概念认知法

充分利用题中的定义、性质或公式, 进行思维的解题方法.

例7 (陕西卷) 定义在R上的函数 f (x) 满足 f (x+y) =f (x) +f (y) +2xy (x, y∈R) , f (1) =2, 则 f (-3) 等于 ( )

(A) 2 (B) 3 (C) 6 (D) 9

分析:虽然 f (x) 是一个抽象函数, 但是对于 xy 为任何实数都有性质:

f (x+y) =f (x) +f (y) +2xy,

因此, 可以针对目标赋予 xy 的一系列的值:

x=y=0, 有

f (0+0) =f (0) +f (0) ,

得出 f (0) =0;

x=y=1, 有

f (1+1) =f (1) +f (1) +2,

得出 f (2) =2f (1) +2=6;

x=2, y=1, 有

f (2+1) =f (2) +f (1) +4,

得出 f (3) =f (2) +f (1) +4=12.

最后令 x=-3, y=3, 有

f[ (-3) +3]=f (-3) +f (3) -18,

得出 f (0) =f (-3) +12-18.

所以 f (-3) =f (0) +6=6.故选 (C) .

八、分类讨论法

把数学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问题, 各个击破, 分而治之, 这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例8 (全国卷Ⅱ) 若 sinα<0且 tanα>0, 则α是 (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分析:分别找出这两个条件所确定的象限角, 再合起来找出同时成立的.

由 sinα<0得α在三四象限;由 tan>0得α在一三象限, 所以α在第三象限.故选 (C) .

快速选择 篇2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专项特训,快速提高单项选择题 篇3

通过做各地2011年的高考英语卷的单项选择题,考生不仅能够发现高考的重点(情景交际、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辨析、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介词、冠词、情态动词),还能够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因此,一切建议先从试卷开始学起,然后再进行专项训练。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考生可以将单项选择题进行单独的分类整理。所谓的分类整理是将各个考点的试题单独抽选出来。整理的标准是:先从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开始整理。假设冠词考点,你逢做必错,或者逢做都必须猜测,那么就可以首先对其进行整理。

第二步,认真研究自己整理的高考真题。各地的高考真题的大集合基本上囊括了一个考点的各种考查方式,通过全面研究,考生可以统筹并掌握各种考查方式,如果在考试中遇见该考点,相信考生丢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不过,这一个步骤要求考生如同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一样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第三步的工作。

第三步,经过第二步的认真学习之后,考生可以开始进行专项训练了。练习题怎么来呢?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考生一般都会做专题练习。这些练习题都是老师从历年高考题或者其他优秀模拟题中精选出来的,考生一定不能随便做做了事。

下面以冠词考点和动词时态考点为例。

在整理试题的时候,并非要将所有考卷中的试题都整理出来,只要将同一个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整理全面即可。

1.简单的泛指与特指

例1. (山东卷)Take your time—it’ s just________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________restaurant.

A.不填;the B. a;the C. the;a D. 不填;a

【解析】distance 是可数名词,意为“距离”,其前有形容词修饰时,用不定冠词a修饰,表示“一段……的距离”;后面的餐馆是双方都知道的,用the表示特指。本句的意思是:不用着急——从这里去餐馆只有一小段距离。选B。

例2. (全国卷Ⅰ)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________

boy must learn to stand up and fight like________man.

A. a;a B. a;the C. the;the D. a;不填

【解析】两个空都表示泛指,表示“一个男孩”(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一个男人”(并不特指我们都知道的人),故用不定代词。选A。

例3. (全国卷Ⅱ)As he reached________front door, Jack saw________strange sight.

A.the;不填 B. a;the C. 不填;a D. the;a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当杰克到达前门时,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第一空用the表示方位,特指前门(大家都知道的);第二空表示“一个”,为泛指。故选D。

2.迷惑型考查方式

例4. (重庆卷)In communication,a smile is us- ually________strong sign of a friendly and________open attitude.

A. the;不填 B. a;an C. a;不填 D. the;an

【解析】第一空a strong sign of意为“一个……的标志”,a 表示泛指;friendly 和 open 共同修饰attitude,故open前不再需要冠词。故选C。

3.强记型考查方式

例5. (四川卷)Dr. Peter Spence,________ headmaster of the school, told us, “________fifth of pupils here go on to study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A. 不填 ;A B.不填;The C. the;The D. a;A

【解析】本句的意思是:彼德•斯宾塞博士——这所学校的校长——告诉我们,“这里五分之一的学生会到牛津和剑桥继续深造。”头衔、职位之前通常不用冠词,因此第一空不用冠词;a fifth 表示“五分之一”。故答案为A。

【考点规律提升】2011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英语卷中,就有上述几种冠词考点的考查方式。考生从中可以发现的考点规律有:①最简单的考查方式是考查泛指与特指(例1和例2、例3),很多考生经常难以辨别哪些是特指,哪些是泛指。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大家都知道的就是特指,指示不是很明确的,则为泛指。比如例1中,一小段距离,只能是一个泛指的距离。②稍微复杂一点的考查方式则是在泛指与特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迷惑性元素。比如例4,用了连词and将两个词连接以来,同时又将open与冠词a分隔开来,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遇到and, or 等连接词,都需要停下来想一想。③强记型考查方式。头衔、职位之前通常不用冠词。如headmaster,president,student(是as student,不是as a student),director,minister等。

动词时态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几乎每个省(区、市)的高考都会考查动词时态考点,并且力度较大,一般有2~4题。动词时态总计有16种,高考考查的时态大多如下:

1.一般现在时

例6. (全国卷)Planning so far ahead________no sense —so many things will have changed by next year.

A. made B. is making C. makes D. has made

【解析】这里表示“提前这么早计划毫无意义——到明年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makes sense 表示“有道理,有意义”,原句是动名词做主语,强调客观事实(提前那么早计划毫无意义),故用一般现在时。答案选C。

2.一般过去时

例7. (山东卷)When I got on the bus, I________I had left my wallet at home.

A. was realizing B. realized

C. have realized D. would realize

【解析】句意:当我上了公车时,我发现我把钱包落在家里了。realize 这个动作是与got on the bus同时发生的,因此需要用一般过去时。答案选B。

3.一般将来时

例8. (安徽卷)—What do you think of store shopping in the future?

—Personally, I think it will exist along with home shopping but________ .

A. will never replace

B. would never replace

C. will never be replaced

D. would never be replaced

【解析】根据语境I think it will exist along with home shopping判断后面应该用一般将来时,同时it(store shopping)与replace之间为被动关系,因此答案选择C项。

4.现在进行时

例9. (重庆卷)That piece of music sounds quite familiar. Who________the piano upstairs?

A. has played B. played

C. plays D. is playing

【解析】句意:这首音乐听起来很熟悉。谁在楼上弹钢琴呢?“弹”的动作正在发生,故用现在进行时。答案选D。

5.过去进行时

例10. (全国卷)I wasn’ t sure if he was really interested or if he________ polite.

A. was just being B. will just be

C. had just been D. would just be

【解析】句意:我不确定他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出于礼貌。or连接并列句,因此前后时态应该一致。这里主要描述当时的情况,故用过去进行时。答案选A。

6.过去完成时

例11. (四川卷)—What a mistake!

—Yes. I________his doing it another way,but without success.

A. was suggesting B. will suggest

C. would suggest D. had suggested

【解析】下句的意思:是的。我建议他采用另一种方法去做,但是他不听。语境中隐含了“过去的过去”的意味——失误已经造成,而在失误之前我给他提过建议,因此用过去完成时,故答案选D。

7.将来完成时

例12. (江苏卷)—Tommy is planning to buy a car.

—I know . By next month , he________enough for a used one.

A. saves B .saved C.will save D. will have save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By next month。“by+将来时间”句子用将来完成时。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到下个月,他就攒够买一辆二手车的钱了。”故选D。

8.现在完成进行时

例13. (北京卷)Tom in the library every night over the last three months.

A. works B. worked

C. has been working D. had been working

【解析】根据时间状语over the last three months可知,句子应该用现在完成进行时。句意为:在过去三个月中,汤姆每个夜晚都在图书馆中工作。答案选C。

9.过去完成进行时

例14. (全国卷)When Alice came to,she did not know how long she________ there.

A. had been lying B. has been lying

C. was lying D. has lain

【解析】句意:爱丽丝苏醒过来时,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那里躺了多久了这里强调一个“过去的过去”的动作,并且爱丽丝醒过来时还是躺着的,故用过去完成进行时。答案选A。

10.时态和语态

同时考查时态和语态,是时态题的最高境界,也是考生的失分点。

例15. (四川卷)All visitors to this village________________

with kindness.

A. treat B. are treated

C. are treating D. had been treated

【解析】句意:所有到这个村庄来的游客都得到了友好的接待。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主语All visitors和treat之间是被动关系,应用被动语态,排除A和C。句子中没有“过去的过去”的意思,故排除D。句子强调的是一种事实(所有到这个村庄来的人都得到了友好的对待,并没有说明是过去还是现在)。答案选B。

11.主谓一致与时态

例16. (江苏卷)The fact that so many people still smoke in public place________ that we may need nantionwide campaign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risks of smoking.

A. suggest B. suggests

C. suggested D. suggesting

【解析】句子的主语是The fact,后面是一个同位语从句——这么多人仍然在公共场合吸烟,由此可知,应该用一般现在时,因为主语是单数,所以谓语动词加s。答案选B。

【考点规律提升】这里汇集了时态的11种考查方式。考生可能觉得题目似乎比较简单,然而这就是高考真题。①考查较为简单,会出现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这三种时态最为简单,一般会结合主谓一致或者语态来考查。②较为复杂的时态题则要求考生读清楚题干所给语境的时间。考生只要能够将句子翻译成中文,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语境的时间。

分类整理考点,并且做了深入的学习之后,考生则要结合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专题训练题来巩固考点。在做专题训练的过程中,考生倘若发现了新的考查方式,则要圈画出来,以完善各考点的考查方式。先做试卷,再开展专题训练的好处在于我们能够先找到考点的各种考查方式,然后在进行专题训练的时候就能够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巧妙地避开题海战术。

快速选择 篇4

关键词:挑顶法,起底法,强行通过法,避让法,选择

0 引言

寺河二号井15# 煤三盘区轨道巷掘进至408 米处时, 顶板以28°坡上坡, 底板稳定无变化, 15# 煤层厚度随着顶板上升增厚, 采用分层掘进16 米后, 顶板变为正常水平顶板, 此时巷道高度达9 米, 底板向上6 米为岩石, 3 米为煤层。在此情况下, 如何使掘进机组快速通过构造区进入上分层正常煤层称为关键。本文通过各种方案对比优化实现综掘机组安全快速通过构造区。

1 工作面概况

寺河二号井15# 煤三盘区轨道巷概况:巷道岩性半煤岩巷, 平均煤厚2.0 米, 巷道沿煤层顶板布置, 毛高2.4 米, 毛宽5.6 米。

15# 煤三盘区轨道巷掘进至380 米处遇构造, 经地质部门分析断层性质为正断层, 落差为2.1 米, 掌面揭露断层面后, 经分析决定倒机18 米扫底8°坡通过断层下盘, 掘进28 米后, 顶板以28°坡上坡, 底板稳定无变化, 15# 煤层厚度随着顶板上升增厚, 经分析决定分层掘进施工, 下分层机掘施工, 上分层炮掘施工沿煤层顶板掘进, 采用分层沿顶板掘进16 米后, 顶板由28°上坡变为水平, 煤层厚度达到3 米, 底板向上6 米为全岩, 巷道高度达到9 米。经地质部门分析, 该处已通过构造区, 继续掘进期间煤层情况正常, 掘进施工面临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综掘机快速掘进至上层煤层正常巷道。经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调研, 并且结合15# 煤盘区进风巷构造特点, 提出了四种施工方案如下。

2 方案的优化对比

2.1 方案一挑顶法施工

从380 米开始遇断层处开始挑顶掘进, 预计挑顶长度为28 米, 预计挑顶高度为3 米, 采用挑顶板掘进施工方法, 挑落顶板矸石做为充填材料充填下方已掘巷道, 预计施工岩巷长度为30 米。此施工方法优点:原巷道底板提高3 米左右, 原巷道顶板高度降低至6 米, 后续过掘进机时提前进行起底施工即可正常开至上分层煤层巷道内。此施工方法缺点:施工难度大, 效率低, 需搭架登高进行打眼放炮施工, 安全管理难度大, 易造成顶板事故, 安全管理难度大。施工工期长, 预计施工工期至少20 天。

2.2 方案二起底法施工

从现在的掘进工作面掌面按10°坡倒退起底施工。详见图1 方案二。此施工方法优点:此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 避免了搭架登高作业, 有利于安全管理。此施工方法缺点:巷道原高度为9 米, 起底后将继续增加巷道高度, 最高处达10 米左右, 易造成片帮施工, 顶板管理难度大。人工出矸场工作量大, 预计施工工期为15 天。

2.3 方案三强行通过法施工

从380 米开始遇断层处沿煤层底板施工巷道, 施工至28 米处利用钻探设备确定煤层位置, 按照设计坡度挂腰线掘进施工至正常煤层巷道。详见图1 方案三。

此施工方法优点:施工工艺简单, 可靠性高。

此施工方法缺点:需施工岩巷, 工程量预计为50 米, 已掘巷道和现掘巷道存在夹层, 厚约为4 米, 现掘巷道顶板控制存在安全隐患。次方法施工预计工期为30 天。

2.4 方案四避让法施工

我矿三盘区回风巷已掘进, 回风巷和轨道巷平行布置, 间距60 米, 若在回风巷430 米处垂直方向向轨道巷掘进60 米长的联络巷, 然后采用反掘施工和原巷道掌面贯通。随后铺皮带起底降低坡度即可。预计施工工期为20 天, 详见图1 方案四。

此施工方法优点:避免了岩巷施工, 缩短了施工工期;全部为正常巷道施工, 施工工艺成熟可靠。

此施工方法缺点:增加一次掘进工作面搬家安装, 预计搬家需3—5 天。

通过上述四种方案的优劣对比, 方案四明显优于其他三种方案。

3 方案四实施后效果

(1) 三盘区轨道巷工作面搬家倒面用实际用时4 天。

(2) 掘进联络巷和反掘三盘区轨道巷和原掌面贯通用时12 天时间。

(3) 恢复三盘区轨道出煤系统, 起底随破至工作面正常掘进用时3 天。

共计通过构造区用时19 天时间。并多掘进三盘区轨道巷反掘段60 米。

4 推广应用情况

本文成功利用已掘巷道, 通过施工联络巷反掘巷道和原巷道贯通成功避让过构造, 避免了采用强行通过法的诸多弊端, 为其它掘进施工过构造提供参考价值。

5 结论

(1) 探索出掘进工作面采用避让构造快速通过的新方法。

快速选择 篇5

Photoshop中有很多帮助你快速选择的技巧,看看你是否都掌握了?

■ 把选择区域或层从一个文档拖向另一个时,按住Shift键可以使其在目的文档上居中,如果源文档和目的文档的大小(尺寸)相同,被拖动的元素会被放置在与源文档位置相同的地方(而不是放在画布的中心)。如果目的文档包含选区,所拖动的元素会被放置在选区的中心。

■ 在动作调板中单击右上角的三角形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载入动作,进入PhotoshopGoodiesActions目录下,其下有按钮、规格、命令、图像效果,文字效果、纹理、帧六个动作集,包含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哟!另外,在该目录下还有一个ACTIONS.PDF文件,可用Adobe Acrobat软件打开,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些动作的使用方法和产生的效果。

■ 单击工具条中的画笔类工具,在随后显示的属性条中单击画笔标签右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再点击小箭头选择“载入画笔…”。到Photoshop目录的Brushes文件夹中选择*.abr。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东西。

■ 画出一个漂亮的标记,想在作品中重复使用?好办,用套索工具选好它,在Brushes的弹出菜单中选“储存画笔…”,然后用画笔工具选中这个新笔头……朋友,想做居室喷涂吗?

■ 如果想选择两个选择区域之间的部分,在已有的任意一个选择区域的旁边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进行拖动,画第二个选择区域(鼠标十字形旁出现一个乘号,表示重合的该区域将被保留)。

■ 在选择区域中删除正方形或圆形,首先增加任意一个选择区域,然后在该选择区域内,按Alt键拖动矩形或椭圆的面罩工具。然后松开Alt键,按住Shift键,拖动到你满意为止。然后先松开鼠标按钮再松开Shift键。

■ 从中心向外删除一个选择区域,在任意一个选择区域内,先按Alt键拖动矩形或椭圆的面罩工具,然后松开Alt键后再一次按住Alt键,最后松开鼠标按钮再松开Alt键。

■ 在快速蒙版模式下要迅速切换蒙版区域或选取区域选项时,先按住Alt键后将光标移到快速遮色片模式图标上单击鼠标就可以了,

■ 使用选框工具的时候,按住Shift键可以划出正方形和正圆的选区;按住Alt键将从起始点为中心勾划选区。

■ 使用“重新选择”命令(Ctrl+Shift+D)来载入/恢复之前的选区。

■ 在使用套索工具勾画选区的时候按Alt键可以在套索工具和多边形套索工具间切换。勾画选区的时候按住空格键可以移动正在勾画的选区。

■ 按住Ctrl键点击层的图标(在层面板上)可载入它的透明通道,再按住Ctrl+Alt+Shift键点击另一层为选取两个层的透明通道相交的区域,可保留原来的选区。

■ “选择框”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

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扩大选择区,这时按住Shift键,光标“+”会变成“十+”,拖动光标,这样就可以再原来选取的基础上扩大你所需的选择区域。或是在同一副图片中同时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取框。

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在“选择框”中减去多余的图片,这时按住“Alt”键,光标“+”会变成“十-”,拖动光标,这样就可以留下你所需要的图片。

当用“选择框”选取图片时,想得到两个选取框叠加的部分,这时按住“Shift+Alt”键,光标“+”会变成“十í”,拖动光标,这样就你想要的部分。

想得到“选取框”中的正圆或正方形时,按住“Shift”键,就可以。

■ “套索”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

增加选取范围按“Shif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1相同)

减少选取范围按“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2相同)

两个选取框叠加的区域按“Shift+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3相同)

■ “魔杖”工具中Shift和Alt键的使用方法:

增加选取范围按“Shif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1相同)

减少选取范围按“Alt”键。(方法和“选择框”中的2相同)

快速选择 篇6

一、产业协调: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1我区快速经济增长的旗县,大都有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和林格尔县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这使得全县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慢于工业,因此,第二产业的扩大,是整个和林格尔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过程。与此同时,还实现了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耦合与协调,第二产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对第一产业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体现在促进了第一产业的技术进步,吸收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对第一产业的资本援助,推动第一产业的制度创新的等诸多方面。

2第二产业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后,从战略上应将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以和林格尔县为例,较第二产业,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要慢一些,2002年,与全区相比,和林格尔县的第三产业比重还不及全区的一半,有待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

3在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和林格尔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重点。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越发达,人类社会就越进步,美国早在1981年,其第一产业的比? ,根据我们的测算,和林格尔县工业部门中,就职人员不足全部劳动人口的10%,如果总的劳动人口每年按2%增长,那么工业部门每年提供20%的就业机会,才能吸收这些劳动力(01×02=002),这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迫切需要扩张第三产业使得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地区协调: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与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1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过去采取极化战略无疑是正确的。

首先选择距呼和浩特市较近的地区,发挥地缘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了一处适合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良的对外开放的平台,培育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功能的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11平方公里的道路框架以及两水、两电、两汽基础设施建设,形成16—20亿元的土地资本。先后引进了280多家工业和商业企业,其中工业项目20多家,引进资金65亿元,税金达427多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5万人。在一个点上或一个极寻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这既符合毛泽东同志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又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相一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等人提出,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不会同时在每个地方出现,而是集中在一些点上,如各种经济要素比较密集的城镇或起点较高,人才济济的地方,生成增长中心或发展极,并依靠其吸引力,聚集外界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其自身快速发展。

2但是,和林格尔县在充分巩固盛乐园区等点的经济成果后,必须转向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经济效率最大化原则告诉我们:只有避免二元经济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形成刚性,才能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振兴中华民族全面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否则,落后的一元最终会成为拖经济发展后腿的桎梏。南美国家,如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所遭遇的挫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正确处理增长极与一般地区,城镇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之间的关系就要作到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处理好点、轴、面的关系。经济辐射既包括“摊饼式”的逐渐向增长极周边的渗透,又包括隔开一些乡村的直接辐射。形成园区内,城关镇企业密集分布,之外又有许多企业星罗棋布的经济格局。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全面发展。

第二,进入园区的企业要考虑其对偏远农村,如山区的经济带动作用,山区适合饲养羊和兔子,应让能深加工这两项养殖业的企业进入。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内蒙古绿鑫集团冷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解决养兔农户的“三难”——销售难,缺资金,缺技术,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企业以现代化的肉兔加工厂收购农民的肉兔,解决了农民卖兔难问题;协调落实农民养兔的专项贷款;组织养兔专业人员下乡入村到户,从饲养管理,配种,防疫等方面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分片包村巡回服务,宣传科学养兔知识。到2003年6月,和林格尔6个乡加上其它乡镇共发放1,300多组,将近16,000只肉兔,对肉兔养殖基地的建设起了巨大作用。

第三,加强对偏远农村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信息资源倾斜。通过培训手段加快偏远农村农民的就业步伐。

第四,农民要建立自身的协会等组织,以确保农民利益在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能讨价还价,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三、快慢协调:正确处理高速跨越式发展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和林格尔县自1998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以来,抓住了划归呼和浩特市等历史性机遇,犹如一列一再提速的列车,步入了高速跨越式发展的轨道。2002年底,全县GDP1811亿元,是1997年的8倍,财政收入156亿元,是1997年的8倍;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在1998年2300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是1997年的20倍。事实证明,抓住历史性机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能快就不要慢,迅速壮大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战略选择。

2从长远来看,经济规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了飞速跳跃式发展后步入了相对平稳可持续发展时期,如日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阶段,后来逐渐发展速度趋缓,经济成长中的诸多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客观上是不允许一直呈高速发展态势,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有其必然性,不管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外生(exogenous)的,还是内生(endogenous)的。对此,县领导、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要有清醒的认识。经济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经济要素的积累与释放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3从上级部门、新闻媒体乃至广大群众都不应给和林格尔县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长期高速的期望值。县领导和企业家也不要因经历了高速发展后,经济发展速度一旦有一大变缓而产生一种挫折感。目前需要县领导和企业家考虑的问题是,科学冷静的判断和预测出和林格尔县高速跳跃发展的时间表,即在这一时期内,能快就不要慢。当经过了这一时期后,要认真思考一些能够带来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效应因素的积累和聚集,我们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是重要的,即人力资本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政治体制的制度创新。

4应提倡有效益的快速增长观、稳步扎实的快速增长观、健康的快速增长观,使速度、质量、环境保护和效益统一起来,比如财政收入占GNP的比重,西方发达国家高达40%,我国平均17%左右,内蒙古11%左右,而和林格尔还不到9%。因此,快速增长的地区一定要作到力戒泡沫经济,力戒大起大落,力戒无发展的增长,力戒以过大的环境破坏为代价。在对各级领导的考核方面,不能单纯以一个所谓的GDP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

四、内外协调:正确处理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系

1眼睛朝内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前提。为此要认真研究快速增长地区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寻找不足,迅速提升。提升自身竞争力是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保证。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竞争力包括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其中外显竞争力是内在竞争力的体现,内在竞争力是外显竞争力的基础,而这两者的前得则是体制竞争力。

2一要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和林格尔县现有的以乳、绒、肉、林四大农产品原料加工业的产业。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来看,和林格尔县尚处于由传统农业阶段向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的过渡时期,以农产品做主要原料的轻工业和其它原料加工业在工业生产中应占主要地位。应选准有市场的特色产品——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消费是世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但欧盟、北美等绿色障碍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如设置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和绿色检疫等。建议和林格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和林格尔”、“生态和林格尔”战略,使“绿色战略”贯彻整个运用和林格尔经济模式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所以,要从上游产业和第一车间开始创造同天然草地近似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快速选择 篇7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因为提供空间复用增益,使系统的通信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MIMO系统的实现需要与天线数相同的射频链路,导致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和成本比普通的通信系统要大的多。天线选择是一种降低MIMO系统实现复杂度及成本的折衷方案,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装配大量的天线,使用射频切换电路将有限的射频链路分配给最优的天线子集组合,在只增加天线和射频切换电路等廉价硬件的条件下,同样能够使MIMO系统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为了选择适当的天线子集,近年来MIMO系统中的天线选择算法在大量的文献中被深入研究。最优的天线子集选择算法为穷举法。该算法计算所有可能的天线子集组合,从中选择出能够使系统性能最优的天线子集。虽然穷举法能够取得最好的系统性能,但是由于该算法计算复杂度过大,难以实时实现。为此一系列用于简化计算复杂度的天线选择算法被提出。针对发射端或接收端的天线选择,最简单的算法为基于模值的天线选择(NBS)算法,该算法选择信道幅值最大的天线子集进行通信。虽然NBS算法计算复杂度较小,但是与最优算法相比该算法的信道容量损失很大。通过对信道容量公式的分析,计算复杂度稍大,但性能接近最优的低计算复杂度接收天线选择(RAS)算法。当发射端与接收端同时结合天线选择后,系统性的改善更加显著。为最大化信道容量,通过对NBS算法及RAS算法的扩展,可以得到发射端与接收端都结合天线选择时的低计算复杂度算法,其思路为:先在假定所有接收天线均被使用的基础上对发射端进行天线选择,然后再对接收进行天线选择,本文中称这些算法为迭代NBS(INBS)算法及迭代RAS(IAS)算法。与只有发射端或接收端结合天线选择的系统相比,结合了INBS或IAS算法的同时发射与接收天线选择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最优的系统性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为能够最优化系统性能且实现复杂度低,通过对信道容量公式的推导或系统误码率分析,本文对单独的接收端天线选择及联合收发端同时天线选择算法的快速实现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几何分析、凸优化计算及公式推导等多种不同方法得到了简化的快速天线子集选择算法。

2 基于信道容量分析的快速接收天线选择算法实现

本部分主要对接收端或者发射端中有一端结合天线选择的MIMO系统的快速天线选择算法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对基于向量空间分析、信道容量公式分析及凸优化实现的快速天线选择算法进行了实现。

2.1 系统模型

对接收端结合天线选择技术的MIMO系统模型描述如上,当发射端进行天线选择时,

系统的射频切换电路将安置在发射天线端,且此时的天线选择由选择信道矩阵中的行变为选择列。在该接收天线选MIMO空间复用系统中,发射端装配有Nt条发送天线,接收端装配有Nt条接收天线,nt个射频链路,其中Nt≥nt≥Nt。信道为加性高斯白噪声准静态瑞利平衰落,发射端不知道信道状态,而接收端通过信道估计能够及时更新信道信息,该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nr×1维向量r(t)表示接收信号,Nt×1维向量x(t)表示发送信号,w(t)是均值为零能量为单位值的加性高斯噪声,ρ表示接收端的平均信噪比。为H[h1T h2T...hTNr]TCNr NtNt×Nt维信道矩阵,其中第个i个接收天线对应信道矩阵中的第i行表示为hi。(-)T表示矩阵的转置。△是接收天线选择的Nt×Nt维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定义为:

天线选择的目的为选择出天线子集使对应的信道Hs=△H,使系统性且能最优。

3 几何快速天线选择算法结论

这一部分我们对接收天线选择使用空间向量的思想进行分析,首先对添加一条接收天线后的信道容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新的基于正交分量衡量标准的天线选择算法被提出。

为了保持低实现复杂度,该选择算法采用递增法。开始时已选天线子集为空集,每一步添加一条接收天线到接受天线子集。假定第m步后所选择接收天线子集对应的信道矩阵为Hm,此时信道容量为

设第(m+l)步选择的天线对应的子信道为hm+1,此时对应的信道矩阵为Hm+1,因此

此时对应于Hm+1的信道容量为

我们的目标是每一步都能够选择出最优的接收天线对应的hm+1,使信道容量增量为最大。显然最优的hm+1,应该满足两个限制:信道幅值较大且与己选天线对应的信道相关性小。

为了能够找到满足上述两个限制条件的判别标准,我们使用普通的线性代数定理。

定理:定义任意三个行向量h1、h2、h3,其中h1可以被分解为两部分:平行于h2的分量及垂直于h2的分量,我们以h1ph2及h1⊥h2分别标记这两个分量,显然,hl=h1ph2+h1⊥h2。如果向量hl与h2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小,分量h1⊥h2的模值将非常小同时的模值将非常大,也就是h1近乎垂直于h2。相似的,当h3与h1及h2间的相关性同时非常小时,h3将趋于同时正交于hl及h2。如果定义h3与hl及h2的正交分量为h3⊥h2与h3⊥h2,则显然两个分量的和的模值将非常大,其示意图见图2.1

这一思想可以被扩展到多个向量的情况。基于以上的思想可知,当一向量模值较大且与其它向量相关性较小时,它相对于其它向量的各正交分量的和的模值也较大。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行向量的正交分量和的接收天线选择算法:

1)定义信道向量hk为信道矩阵H中的第k行,其中k是集合S={1,2......NR}中的某个元素。令集合K为空集。

2)选取H中模值最大的行hk(1),将k(l)从S集合中去除,添加到集合K中。=

3)在该算法的其它步中,取集合S所对应的每一行hj(j∈S),计算它相对于集合K对应于的每一行的正交分量的和

其中是向量hj和和hk(i)的内积。对所有hj(j∈S)取使αj的模值最大的行hj,将其在集合S中去除,添加到集合K中。继续该循环,直到集合K中的元素个数为nR个为止。

4 基于最大化信道容量公式的快速天线选择算法

为最大化信道容量,这一部分也采用递增的天线选择算法,每次选择能够使信道容量增加最大的天线,并将该天线对应的子信道,即信道矩阵H中未被选出的某行添加到矩阵H中。当己选择n条接收天线时,信道矩阵记为Hn。假定选择第n+l条天线时,从信道矩阵H中所选的第i条接收天线对应的信道为hi,此时信道矩阵表示为Hn+1

添加接受天线i后,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为

经过简化后,(4.2)式可以表示为

所选天线带来的信道容量增量为

因此在第n+1步时我们希望选择的接收天线对应的信道向量hs:满足

此时天线选择的计算复杂度主要集中在(4.4)式中矩阵求

逆,求逆过程可由下式计算:

由此将矩阵求逆计算转变为了矩阵间的乘法计算,简化了计算复杂度。其中向量Bs和Cs:对应于信道矩阵H中未被选择的行,且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由于向量Bs和Cs可以由(4.8)式计算,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降o{max(NTNRnr,NT2nr)},其算法实现过程描述如下:

5 仿真结果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提出的几何快速天线选择算法(GBAS)及1基于最大化信道容量公式的快速天线选择算法(CBAS)算法的性能,我们同时给出了最优选择算法、NBS算法及随机选择算法的性能曲线。仿真中假设信道为准静态平瑞利衰落信道。

图3给出的是不同选择天线数目nR下的信道容量性能曲线,NT=3,NR=8,SNR=20d B。可以看出,当nR≠3时,新提出的GBAS算法与CBAS,都取得了近乎最优的中断容量,但是当nR=3时GBAS算法引起一定的系统性能损失,但是与NBs算法相比,损失较小,而且无论n R取何值时,GBAS及CBAS算法均优于NBS和随机选择算法。

图4给出了不同信躁比(SNR)下的系统信道容量性能比较,NT=3,NR=8,nR=NT。可以看出,随SNR的增大,CBAS算法的信道容量与系统最优几乎重合,GBAS算法的系统性能由图3可知此时损失最大,但随着SNR的增加,虽然损失也在增大,但与NBS算法及随机选择算法相比仍与最优十分接近。

图5描述的是NT=3,NR=8,nR=NT,SNR=20d B下的累积分布函数与系统容量的关系。可以看到,当n R=N=3时,随着中断率的减小,NBS算法及GBAS算法的系统性能都有一定的损失,但新提出的GBAS算法的系统性能损失要小于NBS算法,与最优算法的系统性能非常接近。CBAS算法的系统性能与系统最优几乎重合。但是新算法与基于模值和不相关性的算法容量都接近最优选择,同时远好于基于模值的算法和随机选择算法的性能。

参考文献

【1】Shahab Sanayei,Aria Nosratinia,Antenna Selection in Keyhole Channels[J]IEEETrans Commun2007,VOL.55(3):404-408.

【2】D.A.Gore A.Pauiraj.Space time block coding with optimal antenna selection[C].InProc.IEEEICASSP.2001.2441-2444.

【3】Moliseh,A.F.;Win,M.Z,;Winters,J.H.Capacity of MIMO systems with antenna selection Communieations[C』.IEEEIntemationalConfereneeon,2001,VOL.2:570一574.

【4】A.Gorokhov.Antenna seletion algorithms for MEA transmission systems[C].In:Proe.IEEEICASSP.2002.2857-2860.

起重机卷筒壁厚的快速选择 篇8

卷筒是起重机的重要承载零件之一,用于收放和储存钢丝绳。卷筒的设计影响着起升机构及整个小车的布置,关系着减速机、卷筒联轴器等标准件的选择,对减小整机造价、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起升机构中的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机等都是标准件,卷筒是起升机构中少数的非标零件,由设计者根据经验设计,卷筒的设计体现了整个小车的设计水平。

标准件的设计和选择在规范、标准和手册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所以设计起升机构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卷筒直径、长度和壁厚的设计。

卷筒的直径和重量对减速机的影响较大,而减速机又是整个起升机构中最昂贵的部件。卷筒的直径直接决定着减速机的输出扭矩,卷筒的重量影响着减速机所受的径向力,减小壁厚有利于减轻卷筒重量,减小直径有利于减小减速机的输出扭矩,故卷筒的直径和壁厚应合理的设计和选择。

卷筒壁厚的传统简化计算较为保守,然而精确计算又过于复杂,本文提出一种工程中实用的计算方法,给出卷筒壁厚的快速选择过程。

2 卷筒壁厚初选

根据材料和制造工艺不同,起重机卷筒可分为两类——钢卷筒和铸造卷筒。钢卷筒有卷板焊接卷筒和厚壁管加工卷筒;铸造卷筒有铸铁卷筒和铸钢卷筒。不同的材料其壁厚的选择也不相同。

钢卷筒:≈d

铸铁卷筒:d≈0.02D+(6~10)

式中d——卷筒壁厚,mm;

d——钢丝绳直径,mm;

D——卷筒绳槽底径,mm。

3 卷筒强度计算

卷筒的受力较为复杂,在自重和钢丝绳拉力的作用下,产生挤压、弯曲、剪切和扭转剪切等应力。其中压应力最大,出现在卷筒筒壁的内表面,剪应力和扭转剪应力较小,忽略不计。

卷筒的直径和长度由容绳量和出绳角度决定,卷筒的壁厚和加劲环位置由卷筒的强度和稳定性决定。

3.1 短粗卷筒计算

当卷筒计算长度L≤3 D时,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切应力的合成应力不超过挤压应力的10%~15%,可以忽略,因此只计算压应力。

卷筒壁厚与卷筒直径相比是很小的,因此筒壁应力问题可看成是圆柱薄壳结构在外压力作用下的强度问题,可以简化成从卷筒中取出宽度为一个钢丝绳节距的圆环,受钢丝绳拉力的作用。绳槽部分和绳槽槽底以下部分都参与承载,

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假定,壁内的压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1—压应力,MPa;

A1—应力减小系数,在绳圈拉力作用下,筒壁产生径向弹性变形,使绳圈紧度降低,钢丝绳拉力减小,一般取A1=0.75;

A2—多层卷绕系数,多层卷绕时,卷筒外层绳圈的箍紧力压缩下层钢丝绳,使各层绳圈的紧度降低,钢丝绳拉力减小,筒壁压应力不与卷绕层数成正比,A2按表1选取;

Smax—钢丝绳最大拉力,N;

S1—绳槽槽底以下面积,mm2;S1=P(P为绳槽节距,mm);

S2—绳槽部分面积,mm2,标准槽和深槽时不同直径钢丝绳对应的绳槽部分面积见表2和表3;

yp—许用压应力,MPa,对钢:yp=s/1.5(s为屈服强度),对铸铁:yp=by/4.25(by为抗压强度)。

根据表2和表3易知,标准槽形绳槽部分面积大约是节距的2~4倍,所以相对传统计算,壁厚可以减小2~4mm;加深槽形绳槽部分面积大约是节距的3~6倍,所以相对传统计算,壁厚可以减小3~6mm。

3.2 长细卷筒计算

当L>3D时,除了计算挤压应力,还应计算弯曲正应力,拉应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2—弯曲正应力,MPa;

Mmax—由钢丝绳最大静拉力和卷筒自重引起的最大弯矩,N m m,单联和双联卷筒弯矩计算不同,Mmax=SmaxL/4+qL2/8(单联卷筒),Mmax=SmaxL/2+qL2/8(双联卷筒),q为卷筒单位长度重量,N/mm;

W—抗弯截面系数,mm3,W=[D4-(D-2)4]/(7)(18)(17)D(8),绳槽部分不参与抗弯;

xp—许用拉应力,MPa,

对钢:xp=s/2,

对铸铁:xp=b/5(b为抗拉强度)。

一般情况下应力2较小。考虑挤压应力和弯曲正应力后,卷筒的合成应力

式中—合成应力。

铸造卷筒的材料多为球墨铸铁,球墨铸铁件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之比在0.6~0.7之间。对球墨铸铁卷筒

实际上卷筒受到挤压、弯曲和剪切的作用,挤压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向不同,精确计算中应采用第四强度理论进行校核。

4 卷筒稳定性计算

对尺寸较大、壁厚较薄的卷筒要进行抗压稳定性验算,当D>1 200mm,L≥2D时,须对筒壁进行稳定性验算。

4.1 失去稳定时的临界应力

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MPa。钢卷筒的材料多为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其弹性模量E=2.6×105;球墨铸铁件的弹性模量E=(1.69~1.76)×105。

4.2 筒壁单位压力

每个卷筒绳槽节距上都有钢丝绳的作用,在钢丝绳作用下卷筒受到挤压并发生变形,卷筒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

整个卷筒受依次排列的许多绳圈挤压,所以在卷筒表面的每一点上作用着沿径向的压缩载荷。卷筒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应力为

4.3 稳定性校核

稳定性系数K=pk/p≥1.3~1.5

由公式(4)易知,卷筒直径对卷筒稳定性影响较大,直径越大越容易失稳,需要的壁厚就越大。

临界应力通过传统方法计算,未考虑绳槽、筋板等对卷筒稳定性的影响,其值偏小,较为保守。

5 卷筒壁厚的确定

采用公式(1)和(4)分别计算出壁厚的最小值,取其大者并圆整。对于长细卷筒,将所取壁厚代入公式(2)或(3)中校核,满足要求的即是卷筒的最小壁厚值。

通过卷筒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可以快速选择卷筒的壁厚。通常情况下长细卷筒多为双联钢卷筒,需要校核弯曲正应力和稳定性;多层卷绕卷筒为短粗铸造卷筒,挤压应力起决定作用,不必校核弯曲正应力和稳定性。

6 结语

1)快速设计和选择卷筒壁厚有利于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2)对于大直径钢卷筒的壁厚,按照传统方法,通过稳定性计算得出的壁厚会很大。建议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失稳的临界应力,壁厚会相应减小,卷筒更加轻量化、更加经济合理。

3)卷筒的直径和重量对减速机的影响较大。在满足规范要求、容绳量和制造工艺的前提条件下,应适当减小卷筒直径和壁厚,尽可能减轻卷筒自重,以减小减速机的输出扭矩和所受的径向力,降低成本。

摘要:卷筒用于起重机的起升、变幅机构中,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卷筒的直径、壁厚和重量影响着减速机和卷筒联轴器的设计和选择,决定着机构的造价和生产成本。本文通过卷筒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快速选择卷筒壁厚,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和选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起重机,卷筒,壁厚

参考文献

[1]张质文.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快速选择 篇9

关键词:帧内预测,差值,预测类型,H.264

0 引 言

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由于压缩效率高、网络适应性好等优点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应用。H.264性能大幅度的提高与使用了一些新技术密不可分。在新技术中,帧间预测和帧内预测模式分别使用可变块和多方向预测技术。帧内预测利用相邻宏块对当前待编码宏块进行预测,然后用预测值与当前待编码块的原始像素相减,得到残差,再对残差进行变换编码,可获得较低的码率,提高压缩率,对编码器性能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确定最优的预测模式,H.264使用了率失真优化(Rate Distortion Optimization,RDO)技术,RDO的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占用大量的编码时间。虽然RDO技术使图像质量大幅提高,但很难用于实时性较高的场合。因此,提高帧内预测速度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帧内预测模式选择快速算法。一类是简化率失真函数,另一类是缩小预测模式范围。目前,研究的热点是在保证基本编码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选择范围快速选出最优的几个预测模式。

1 H.264帧内预测

为了充分利用视频图像的空间相关性,降低空域的冗余,H.264引入了基于空域的帧内预测方法,即利用邻块的像素进行预测(相邻块关系如图1所示,A、B和E代表左、上和当前块),从而提高视频编码的压缩率。

H.264的亮度帧内预测用两种预测块 intra_4×4和intra_16×16: intra_4×4用于预测细节比较多的宏块;intra_16×16用于比较平滑的宏块。为提高帧内预测的精度,H.264支持多种不同的帧内预测模式[1],对4×4的亮度块有9种预测模式,包含8种方向模式和DC模式(模式2);对16×16的亮度块和8×8的色度块预测方法类似,各有4种预测模式,只是模式的顺序不同,见图2和图3。

H.264采用了RDO判优准则,利用率失真代价函数选出最优帧内预测模式。率失真代价函数为

RDCostΜΟDE=DΜΟDE+λ×RΜΟDE(1)

式中:DMODE和RMODE分别表示在某模式下宏块的失真和码率;λ为量化参数(QP);RDCostMODE为该模式下的率失真代价。选择RDCost值最小的模式为宏块的最优预测模式。参考模型JM8.6以色度模式为外循环,共需要执行592次RDCost计算才能确定一个宏块的帧内预测模式,RDCost计算量很大,是影响H.264编码速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图像平坦程度的计算

在H.264中,虽然RDO可以保证获得最佳的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但其运算非常耗时。绝大部分视频图像中都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特别是在那些图片内容变化不大的视频图像中[2],那些变化不是很剧烈的宏块,如果采用16×16大小的模块进行预测,图像的质量不会有明显地下降。因此,可以省去那些4×4大小模块的RDO运算过程,从而减少整个视频图像的编码时间。为了衡量一个宏块内部的变化剧烈程度,采用式(2)进行计算[3]

D=x=015y=015(Lxy-(x=015y=015Lxy/256))2(2)

式中:Lxy表示一个宏块中像素点的亮度值。D值小说明这个宏块内部的变化比较缓慢,只需进行intra_16×16的计算即可。一个宏块内部信息的变化剧烈程度描述了宏块中的内部差异,可以用一个门限值来决定采用16×16还是4×4的模块大小来进行预测。由于式中含有平方计算,较为复杂,文献[4]用式(3)来计算宏块内部信息的变化剧烈程度

ΜAD=116×16i=015j=015|Ι(x+i,y+j)-Ιmean|(3)

式中:I(x+i,y+j)表示一个宏块中像素点的亮度值,Imean表示块内像素的均值,当MAD大于门限值TMAD时,只进行intra_4×4类型的预测计算;反之,只进行intra_16×16类型的计算。

3 根据图像的差值信号统计分布判断预测类型

从图像的一维和二维自相关函数的实际测量结果可知,在水平方向(行扫描方向)或垂直方向上,图像的相邻像素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特性。对于常见的绝大多数图像而言,相邻两个像素之间的差值,是指同一行相邻的两个像素f(i,j)和f(i,j+1)的差值dH(i,j)=f(i,j)-f(i,j+1),或同一列相邻的两个像素f(i+1,j)和f(i,j)的差值dV(i,j)=f(i,j)-f(i+1,j),其值为零或绝对值较小者的概率较大。1966年,O’Neal用计算机计算[5],测得图像水平差值信号的概率分布,他选用三张(100×100像素)的典型人物头肩像,得出的概率分布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像差值信号绝对值较小者的概率较大,为零者的概率最大,而绝对值较大者的概率极小,这表明,对于一般的人物头肩像,图像内容为平坦区(亮度变化值较小)占绝大多数,从很多类型图像的实际测量表明,差值信号绝对值的80%~90%以上落在16~18个量化层(总数为256个量化层)的范围内。

文中选取foreman.yuv视频序列中第一帧图像进行分析,对图像的亮度做水平差值信号分析。将第一帧图像分成16×16像素块 99个,选取两个宏块做差值统计分析,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坦部分的块的差值几乎都落在-5到+5之间,而非平坦部分的块的差值分布没有规律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统计特性,提出一个计算比较简单的算法,用来提前判断块的预测类型。对一个待预测的宏块,计算宏块内每个像素与其相邻像素(四周相邻的8个像素)的亮度值的差值,再取这个差值的绝对值,统计差值d的绝对值大于5的个数N,判决方法为:当N大于门限值T1时,宏块直接用intra_4×4的类型来预测;当N小于门限值T2时,宏块直接用intra_16×16的类型来预测;其他情况,两种预测类型都要计算。

4 实验结果

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将所提出的算法嵌入JVT(Joint Video Team)提供的参考程序JM8.6[6]中实现,并与参考软件JM8.6在编码时间、峰值信噪比(PSNR)和输出码率指标上进行测试比较。采用全I帧的编码方式、RDO技术和Hadarmad变换,选取Foreman的QICF格式视频序列分别进行测试,每个序列编码30帧,量化参数QP为28、32、40,如表1所示。

对表1中PSNR、输出码率、编码时间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文献[4]的方法和本文改进的方法在保证原编码质量的条件下,编码时间有所减少,大约12%左右。

表2中数据是各种方法使用intra_16×16和intra_4×4两种类型的个数,通过比较,本文改进方法预测误差较小,预测类型比较准确。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待预测宏块内部信息的变化剧烈程度来决定亮度部分预测模块的大小,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计算,通过对图像差值信号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一种比较简单而且有效的判断宏块内部信息变化剧烈程度的方法。本文改进算法与JVT 提供的JM8.6参考编解码模块相比,在信噪比、比特率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节省帧内预测编码时间约12%。

参考文献

[1]毕厚杰.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10-217.

[2]JVT-G013.Fast Mod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JVT Intra Pre-diction[S].2003.

[3]李文杰,李刚,曹斌,等.一种H.264帧内预测模式的快速选择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6):1114-1118.

[4]GANGULY A,MAHANTA A.Fast mode decision algorithmfor H.264/AVC intra prediction[C]//2009 IEEE Region 10Conference,2009:1-5.

[5]JAINAK.数字图像处理基础[M].韩博,徐枫,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9-284.

快速选择 篇10

H.264是由ISO/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 的MPEG和ITU-T (国际电信联盟) 联合成立的JVT (联合视频专家组) 制定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标准。H.264采用很多新的技术, 包括可变宏块大小分割、多参考帧、1/4像素精度运动估计、帧内预测、环形滤波等, 大大提高了编码性能。从统计的角度和宏块纹理预测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一种综合的快速模式选择算法, 大大地减少了编码时间。

1宏块模式选择

对于每一个宏块, H.264可以选择SKIP, inter16×16, inter16×8, inter8×16, inter8×8五种帧间模式和intra16×16, intra4×4两种帧内模式。而其中inter8×8又进一步可分成inter8×8, inter8×4, inter4×8, inter4×4四种子模式;intra16×16和intra4×4又分别有4种和9种预测模式。在JM 8.6参考软件中, 选择所有模式中率失真代价值最小的模式作为最佳模式。其中率失真代价函数定义如下:

undefined

式中:SK为相应宏块;IK为相应的编码模式;Q为量化参数;DREC是失真度;RREC为码率。

从而每个宏块都要经过168次率失真代价值的计算, 才能最终选出一种最佳模式, 且每次率失真代价值计算都要对残差进行整数DCT变换、量化、熵编码、熵解码、反量化、逆整数DCT变换。因此, 参考软件对于模式选择的计算量非常大。

2宏块模式的统计特征分析

表1是JM 8.6模型中, 未采用任何快速模式选择, 并且运动搜索采用全搜索的情况下, 各序列所采用的编码模式的百分比。其中编码帧数为100帧, I帧周期为30帧, 码率为73 Kb/s, QP=28。

(%)

由表1可知, 无论哪种序列, 7种编码模式所占的比重并不均衡, SKIP模式和inter16×16模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图像细节还是占据了一帧图像的少部分, 视频序列中大部分依然由缓慢变化的背景组成。而选中概率大的SKIP模式的率失真代价计算很简单, 因为没有残差, 也就不存在DCT变换, 且没有多参考帧的选择、运动搜索;inter16×16模式稍显复杂, 但也远远没有其他几种模式复杂。相反, 出现概率很小的其他模式运算量却非常大, 尤其是inter8×8 (inter8×8的运动搜索运算量非常大且子模式多) 和intra4×4 (预测模式非常多) 。因此, 对所有模式进行遍历选择时,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时间是消耗在并未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几种模式的代价值计算上。因此如果能对概率非常大的几种模式进行早期判决, 或者对运算量非常大但选中概率非常小的inter8×8和intra4×4缩小选择范围, 从整体编码的性能上来讲, 应该能节省大量的编码时间, 提高编码速度。

3SKIP模式快速判决算法

3.1 SKIP模式的特征

在对当前宏块采用SKIP模式进行编码时, 它具有以下4个特征:

(1) 它不在5帧备选参考帧中进行选择, 只以第0个参考帧作为参考帧;

(2) 它并不进行运动搜索, 因此它的运动矢量经过相邻宏块的运动矢量的预测得到预测值MVp后, 并没有运动矢量的残差MVD;

(3) 在对它进行运动矢量的预测的时候, 是以16×16 (即一个宏块) 大小为单位;

(4) 它经过帧间预测后, 并不编码残差, 那么也就没有整数DCT变换, 或者可以看成它的DCT值为0。

在采用SKIP模式编码后, 性能是否最佳, 通常情况下要用率失真代价值跟其他模式进行比较才能决定。但是, 如果在采用其他正常方式进行编码后, 反过来, 发现整个宏块的编码数据具有上述的某些或全部特征后, 或许可以作为提前判断当前编码宏块模式为SKIP模式的依据, 即将上述4个必要条件的某几个作为判断当前宏块最佳模式为SKIP模式的充分条件。当然, 这样处理的结果并不准确, 但是如果准确率较高, 应该对编码效果的影响并不大。

3.2 SKIP模式快速判决方法分析

文献[1]提出了一种以DCT系数是否为全0作为判断条件来进行判断。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从理论上讲应该有一定的准确性, 因为除了SKIP模式, 其他模式的DCT系数为全零可能性并不大。文献[2]则提出提出了一种比较苛刻的方法, 它利用SKIP模式的所有特征, 然后作为判决条件, 即当一个宏块满足第3.1节的4个条件时, 便判断为SKIP模式。表2是对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后判断准确性的统计值。

(%)

由表2可知, 这两种方法准确性比较高, 尤其是方法2, 因为它的条件非常苛刻, 这也符合文献[2]中的叙述。但是这两种方法判断正确性高, 文献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参数, 即漏判决率。该两方法对于已经判决出的模式, 正确性非常高, 但是由于条件比较苛刻, 它却未判断出很多本该是SKIP模式的宏块, 那么这些宏块依然需要使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判断, 快速判决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3.3 该文的SKIP模式快速判决方法

基于前一节的考虑, 在此对文献[2]提出的方法, 将整数DCT系数为全0这一条件舍去, 实验结果显示如表3中方法3所示。由表3可知, 漏判率有所下降, 但是依然很高。

最终, 摒弃了采用SKIP模式的某几种特征的组合作为判决条件, 依然采用率失真代价来判断。但是实验中利用SKIP模式的率失真代价跟inter16×16模式的率失真代价值比较作为判决条件, 即当满足RDcost (SKIP) ≤RDcost (inter16×16) 时, 认为当前宏块的最佳模式为SKIP模式。这出于这样的假设, 即在分块大小都为16×16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采用多参考帧选择、运动估计以及对残差进行编码这样非常简陋的模式的率失真代价值依然比采用了相关技术的inter16×16模式的率失真代价值还小, 则说明这一宏块的细节非常少, 该宏块为SKIP模式的概率应该非常大。当然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当前宏块采用SKIP模式和inter16×16模式本身失真都非常严重, 远远高于其他采用更细的分块模式。此时率失真值主要由码率决定, 那么由于SKIP模式的码率要低得多, 从而SKIP的率失真值比inter16×16要小, 导致误判。表3是经实验得到的准确度表。由该表看出, 该方法 (方法4) 判断准确性也很高, 但却没有一个漏判, 这是因为此方法本身用的是率失真代价值与inter16×16的比较, 符合所有模式中率失真代价值最低必然符合比inter16×16模式的代价低这一条件。因此这里采用此方法作为SKIP模式的快速判决方法。

(%)

4基于纹理预测的inter8×8子模式快速选择

文献[3]提出一种假设:宏块的代价值随分块方向单调增减。也就是说宏块或者子块如果最佳的分块方向是纵向 (inter8×16或者inter4×8) 或者横向 (inter16×8或者inter8×4) , 那么与相应方向相符的分块方式代价值必然要小于与该最佳方向相反的分块方式的代价值, 即大的分块方式的宏块代价值的比较大体反应了宏块的纹理方向。利用这一点, 对inter8×8模式的选择范围进行限定, 以缩小子模式选择范围。图1描述了对inter8×8子模式可选范围的确定。其中Jmode=REF_COST (mode) +MV_COST (mode) 。

5Intra模式快速选择的简化算法

采用帧内预测时, 宏块可以分成intra16×16和intra4×4两种模式。其中intra4×4用到了9种预测模式, 它的预测算法并不复杂, 但是对于率失真代价的计算量却非常可观。因此, 对于帧内模式, 人们已经提出了很多种快速算法[4,5,6]。单纯针对帧内模式, 这些快速算法确实对编码速度的提高程度非常大。但是从整个视频序列来看, 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对于P帧, 从统计结果来看, intra模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 而运算量极大的intra4×4模式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表4是各序列在P帧及I帧中intra模式所占的百分比统计。

(%)

对于I帧, 由于采用的全部是intra模式, 且由上表可以看出, intra4×4模式所占的比重却非常高, 本可以考虑采用某种快速选择算法。但是由于I帧在整个序列中所占比重不大, 通常每30帧1帧I帧。因此, 改进I帧的模式选择, 对于整个序列来说, 同样是微乎其微。

因此针对intra模式,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算法, 即忽略P帧中的intra4×4模式, 但为保证视频质量, 保留intra16×16模式;对I帧的模式选择, 采用最原始的算法。表5是采用该方法后PSNR和编码时间与JM 8.6原始算法的性能比较。由表5可看出, 编码时间有了比较大的下降, PSNR下降并不明显, 且算法也并不复杂。

6综合实验结果

最后, 结合上述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与JM 8.6参考软件的性能比较如表6和表7。其中, I帧周期是30, 起始QP值为28, 启用了码率控制, 编码帧数为100。

结果显示, 除了运动较为剧烈的mobile序列以外, PSNR并没有明显的下降, 但是编码时间下降平均达到37%左右。

7结语

在研究了JM 8.6参考软件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统计与纹理预测的综合快速模式选择算法。实验数据显示, 该算法对于整个图像序列编码时间平均降低了37%左右, 而同时图像的峰值信躁比降低了0.02~0.08 dB, 图像的质量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由于该算法对于固定背景比较多、运动对象比较少的序列具有更好的优化效果, 因此更加适用于视频会议 (电话) 、远程视频监控等场合。

摘要:为了提高H.264算法的效率, 在对各种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SKIP模式, 提出一种将SKIP模式与inter16×16模式的率失真代价进行比较的快速判决算法;针对inter8×8模式, 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预测的快速选择算法;针对intra4×4模式, 提出了一种简化算法。实验结果显示, 相对与JM 8.6参考软件, PSNR平均下降0.05 dB左右, 而编码时间平均下降38%, 由此说明此算法能有效地提高H.264的编码效率。

关键词:H.264,快速模式选择,SKIP快速判决,帧内预测

参考文献

[1]Cheng Yun, Xie Silian.A Fast Inter Mode Selection Algo-rithm for H.264[A].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C].IEEE, 2006.

[2]Jeon B, Lee J.Fast Mode Decision for H.264.ISO/IECJTC1/SC29/WG11 and ITU-T SG16, Input Doc.JVT-J033, 2003.

[3]Donghyung Kim, Jechang Jeong.A Fast Mode Selection Al-gorithm in H.264 Video Coding[A].Multimedia and Ex-po.,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C].2006.

[4]杜博, 方向忠.一种新的H.264帧内预测快速算法[J].电子测量技术, 2006, 29 (4) :111-113.

[5]宋彬, 周宁兆, 常义林, 等.H.264帧内预测快速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3 (1) :15-18.

[6]李学进, 邱飞岳.H.264编码器典型方案分析及应用研究[J].器件与应用, 2008, 32 (4) :32-34.

[7]王维哲, 周兵, 张行.H.264编码中的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 2008, 34 (2) :226-231.

[8]李方慧.TMS320C6000系列DSPs原理与应用[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9]崔逊田, 刘振宇, 刘代如, 等.一种基于H.264/AVC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的快速算法[J].信息技术, 2008 (2) :88-90.

快速选择 篇11

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工业区模式在中国城镇化推进中最具代表性。大力推行工业区经济模式也是东莞市快速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对助推东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极具普适性示范效应。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工业区转型;东莞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东莞在经历城镇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集聚效应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尤其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阶段的转换,东莞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亟待通过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来推动东莞的城镇化建设。其中重要的思路选择就是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最终实现园区城镇化,而且是新型城镇化。 即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而最终打造东莞城镇化的“升级版”。

1 东莞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东莞城市化在极短时间内获得超常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除以上“浅城镇化”或“半城镇化”等特征突出外,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

一是土地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东莞市约50%的陆地为山地和丘陵。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可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更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东莞市的建设用地规模为161.8万亩,其开发强度已经高达43.8%。有十几个镇街的土地开发强度则超过了50%。导致许多有潜力的新增项目和扩展项目用地需求无法满足。比如,就“工业区存在的问题”这一开放式设问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工业区“土地饱和,土地审批難”的占10.6%。[2]在“您认为目前企业在工业区落户的难易程度如何?”的设问中,在502个工业区中,认为目前企业在工业区落户有困难的占了30.6%,这就说明企业要想在东莞的部分工业区落户存在一定的困难。说“不清楚”的占了17.4%,这也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工业区缺乏管理和规划,因为连企业在工业区内是否存在落户困难这一简单问题,也有将近两成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而认为容易和比较容易的占52%。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投资强度是衡量工业区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标准,根据《东莞市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量化考核办法》,原有建设用地单位投资强度每亩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新增建设用地单位投资强度每亩不得低于150万元人民币,且应当比上一年有所提高。而在关于“工业区投资强度”的设问中,共收回有效问卷85份。85个工业区的平均投资强度仅为78.9万元/亩。其中,投资强度最小的是石排镇的沙角工业区,其投资强度为0.6万元/亩。而投资强度最大的则是企石镇的上洞工业区,其投资强度为500万元/亩。

二是空间开发无序和空间结构失衡,功能空间分布不尽合理。由于该市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管理尚不完善,各镇街政府干预资源配置、主导经济发展的意愿强烈,在有效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空间开发无序和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如各镇区在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自为政,忽视区域合作,相邻镇街之间的经济联系水平比较低;在竞争中追逐外源型增长,忽视内生型发展,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薄弱;为“引凤”而大肆“筑巢”,导致不同层级的工业区泛滥,建设规模和标准远远超出实际需求,许多设施长期闲置;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文化,忽略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上述现象严重威胁着该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缺乏宏观空间规划和忽视区域开发适宜性是重要原因。尽管在2006年东莞市的规划管理就从市区237平方公里扩展到全市域2465平方公里,实现了全市域规划,但长期形成的历史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扭转。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镇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据我们对1991年至2009年东莞市各镇区GDP排名变化情况的统计表明:2009年排名最靠前的虎门的GDP达243.7582亿元,最未的洪梅为25.300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9.6倍。人均GDP的排名:2009年排名最靠前的长安达490631元,最未的望牛墩为63485元,前者是后者的7.7倍。地均GDP(万元/平方公里)的排名情况:2009年排名最靠前的莞城达94191.88万元/平方公里,最未的谢岗为3241.42万元/平方公里,前者是后者的29.1倍。

四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创新能力较低,企业根植性不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莞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动荡导致外需急剧下降和国内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双重作用,加上东莞企业创新能力较低,因此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力也不足。外源性资本持续大规模收缩和转移,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东莞经济增速放缓。

2 以工业区的转型助推东莞的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大力推行工业区经济模式也是东莞市快速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排头兵,工业区的发展对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

一是资源集聚作用。随着工业区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工业区内的产业,从集中到集聚,并不断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利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增长极”的作用。比如,从工业区建成以来引进的项目来看,335份有效问卷(在502份问卷中,关于此问题的回答有167份的数据缺失)中可以看出,工业区自建成以来,共引进工业项目8176个。平均每个工业区引进24.4个。其中,引进工业项目仅一个的工业区有9个。引进最多的是茶山镇的横江工业区,共引进工业项目200个。工业区的聚集效应为整个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带动作用将不可忽视。

二是企业孵化作用。随着工业区的建立,东莞的工业企业迅速增长。1978年,东莞工业企业1290家,1997年发展到16857家。而500个工业区(关于此问题的有效问卷是500份)现共有进驻企业14413家,占全市(1997年)的85.5% (关于该市的工业企业数量,作者曾多次电话咨询东莞市统计局及普查中心,包括在网上查找,均无最新数值)。平均每个工业区进驻的企业数为28.8家。工业区内企业数在20家以下的工业区就有290个,占我们调查的工业区(有效问卷500个)数的58.0%。进驻企业数最多的虎门镇大板地工业区,一个工业区拥有企业数多达276家。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无疑会解决更多的就业人口,为当地百姓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更多选择。

三是技术渗透作用。工业区规模聚集能够使各种科技信息技术在产业链横向或者纵向上渗透,主要表现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比如说新一代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加工工业渗透,促进机械加工行业的高科技化、专业化和自动化;再者,新技术向关联性产业渗透,比如说电子信息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衍生出新一代的信息化系统;还有,新科技向社会其他领域的渗透,比如说文化、教育、体育、百姓生活等领域,从而为当地城镇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四是示范带动作用。工业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在工业区内企业通过技术的改造升级、技术工业的改良和组织架构的优化等方面对企业外的其他企业有很强的提升带动作用,一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工业区企业一旦在产品研发或者新技术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便会迅速引领市场发展的导向,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二是产业园区的优化发展也会在企业组织运行和体制管理改革方面成为现代企业改革的样板。[3]

五是外围辐射作用。工业区对外具有辐射功能,首先,产业园区的有很大的聚集效应优势,通过聚集效益来提升整个区域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范围;通过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不断改造提升也能促进区域商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对周围城镇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大大加深了周边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和辐射作用。[4]

参考文献:

[1]具体参见陈端计等主持的东莞市发改局重大课题《东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的相关阐述(东莞市发改局内部文件).

[2]为彻底摸清我市工业区的基本情况,总结工业区发展的成绩与问题,探寻工业区转型升级的路径,东莞理工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与东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合作进行了东莞市工业区摸底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7月,东莞已建立起503个工业区.

[3]何尚汉.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视野下高新区转型发展路径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4(04):105-107.

[4]韩继坤.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园区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基金项目: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以工业区的转型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研究”(20131021)。

快速选择 篇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快速消费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FMCG)的需求量越来越大。FMCG具有使用寿命较短、公众生活必须、消费速度快、消费者可习惯性就近重复购买等特点[1]。对于FMCG企业而言,合理选择物流配送中心地点是物流系统优化过程中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物流配送中心是商品从供应商(制造商)至零售商之间的中间储存点,具有集中和分散物资、促进商品迅速流转的功能。基于配送中心及其位置选择的重要作用,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的选址优化模型[2,3,4,5,6]。FMCG企业面对需求连续多批次、品种丰富、位置分散的众多终端零售商,对配送中心的配送服务提出了定量、定点、定时、以及回款时间迅速等要求。然而,现有模型大多以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及零售商之间的运费、配送中心建设成本及其管理费用作为优化目标,并没有考虑商品回款时间延迟这一因素。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建立了FMCG商务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择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SVM(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对模型求解。

1 问题描述与模型

FMCG商务环境下配送中心选择优化模型的基本思想可描述如下:一个FMCG企业根据某个区域(如一个城市)在一个计划期内终端零售商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和产地(下面通称商品供应点)的供应量及其地理位置,从备选的配送中心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配送中心,使得整个配送系统的总成本最小。这里的总成本包括:商品供应点到配送中心的运输费用,配送中心的固定投资和管理费用,商品在配送中心的流通加工费用,以及配送中心到终端零售商的配送运输费用,同时考虑到商品资金从终端零售商经过配送中心到商品供应点回款时间延迟引起的费用。为了便于建立模型,作以下几个基本假设:

假设1这里的商品供应点仅指一个FMCG生产企业包括的几个分开的产地或商品供应点;

假设2在一定的备选配送中心中选取最优配送中心;

假设3每个终端零售商对一个FMCG企业的系列品牌的品种有且仅有一个配送中心为之配送;

假设4计划期内终端零售商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和供应点的供应量可预测得到;

假设5商品为多种类商品,分别为各个供应点生产。

其中假设3保证了每个终端零售商都可从其唯一对应的配送中心一次性得到所需的各类商品,这种配送服务能够满足终端零售商对企业物流配送提出的高要求,有利于提高终端零售商采购商品的满意度。

模型描述的配送系统可看成一类二级正向运输和反向回款的综合系统,如图1所示。

下面给出FMCG企业配送中心选择优化的数学模型:

模型中有两类符号,即模型的决策变量和模型参数。

决策变量:xijl为供应点i到配送中心j商品l的运输量;yj为配送中心j是否被选建,如果是其值为1,否则为0;zjk为顾客k是否由配送中心j配送,如果是其值为1,否则为0。

模型参数:I为商品供应点集合i,i=1,…,M,,J为备选配送中心集合j,j=1,…,N,,K为终端零售商集合k,k=1,…,R,,L为商品种类集合l,l=1,…,T,,Cijl为供应点i到配送中心j单位商品l的运输费用,Fj为配送中心j的固定投资和管理费用,Bjkl为配送中心j到顾客k单位商品l的配送运输费用,Dkl为顾客k的对商品l计划期内的需求量,Sjl为配送中心j单位商品l的流通加工费用,Ail为供应点i商品l计划期内的最大供应量,Mj为配送中心j的容量,wl为商品l的容量系数,P为配送中心的最多建设数,Hl为每种商品的价格,tkj为终端零售商k到配送中心j的回款时间,tji为配送中心j到商品供应点i的回款时间,回款时间都以月为单位,q为资金的年贷款利率即资金成本。

目标函数(1)表示整个配送系统总费用最小。总费用由6部分组成,分别为供应点运输费用、配送中心固定投资和管理费用、配送中心商品流通加工费用、配送运输费用、终端零售商的回款时间延迟引起的费用,以及配送中心的回款时间延迟引起的费用。约束条件(2)表示从供应点运往配送中心的各类商品数不超过其最大的供应量;约束条件(3)保证每个配送中心各类商品数出入平衡;约束条件(4)保证每个配送中心的配送量不大于其容量,这里的配送量是各类商品量与其容量系数乘积的累加;约束条件(5)表示配送中心最多可建设个数;约束条件(6)保证每个顾客有且仅能由一个配送中心进行配送;约束条件(7)保证每个配送中心回款资金量进出平衡;约束条件(8)所需各类商品只能从其所属的配送中心发送。这是一类选址—分配问题,它与供应链分销网络设计中的中心仓库的选址问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7],自身有商品需求,其主要职能是商品存储和对商品下级中间商的分销。模型的形式为混合0-1整数规划模型。

2 模型的求解算法

对于经营系列商品的FMCG企业而言,他们拥有庞大的终端零售商。相应地,上述模型的变量和约束亦非常多,因而模型属于大规模的混合0-1整数规划模型,且具有NP难性质[8]。如果利用传统优化方法,如分枝定界法,很难在合理的时间内求得模型最优解。如果利用遗传算法,它必须和其他算法结合,数据量非常大,而且编码及交叉、变异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此,依据模型的特点,本文采用SVM(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求解上述模型的全局最优解和对配送中心进行聚类得到最佳的配送中心。

算法设计如下:

(1)将上述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合成一个拉格朗日函数:

其中λ为一个足够大的常数,取值可以互补相同。

将目标函数表达成下述二次型的能量函数:

令T与E相等,比较同一变量两端的系数,可定出各连接权Tij的值。

(2)写出网络的动态方程:

一个动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对应它的能量极小点,让系统的能量函数与问题的目标函数对应,随机给系统一个初始状态让系统演化到稳定状态就可得到解。

(3)选择合适的初值输入使网络按上述动态方程在线开始演化。

(4)当演化到t时刻:得到一组向量值。让它与t-1时刻的向量值进行比较。当时,ε为一个极小值,这时方程达到收敛,得到一个最优解,得到模型的最优目标值及其各类组成费用。同时系统可以从J个备选中心集合中选择得到m个配送中心。

上述算法采用程序设计语言在计算机上实施或在高速并行机上仿真,检验此方法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3 计算机实验

4 个商品供应点分别生产4类商品,10个备选配送中心,15个终端零售商。

商品1容量系数w1=0.8m3/件,商品2容量系数w2=0.5m3/件,商品3容量系数w3=0.3m3/件,商品4容量系数w4=0.2m3/件;配送中心最多建设数P=6;其它相关参数等同输入计算机,算法语言采用Java语言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求得的最优目标值及其对应的最优决策变量如表1~表4所示。根据计算结果,3个配送中心被选择:配送中心1负责终端零售商1、2、3、4的配送,配送中心2负责终端零售商5、6、7、8、9的配送,配送中心3负责终端零售商10、11、12、13、14、15的配送。目标函数的最优值为f*=19 164元。

4 结论

FMCG商务条件下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化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考虑商品回款时间延迟这一因素的同时,结合FMCG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的特点,建立了混合0-1整数规划的配送中心选择优化模型,并提出基于SVM(支持向量机)的在线算法对模型求解。通过实例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文中提出的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为FMCG企业物流配送网络的优化选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詹斌.快速消费品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6(8):9-11.

[2]Andreas K,Andreas D.Facility Location Models for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J].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5,162(1):4-29.

[3]Vaidyanathan J,Anthony R.A Simulated Annealing Methodology to Distribution Network Design and Management[J].Euro-pean J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144(3):629-645.

[4]吕海峰,马维忠,王衍华.基于网络分析方法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13(6):80-85.

[5]张培林,魏巧云.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启发式算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13(12):65-68.

[6]蒋忠中,汪定伟.B2C电子商务中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的模型与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5,20(10):1125-1136.

[7]赵晓煜,汪定伟.供应链中二级分销网络的优化设计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1,4(4):22-26.

上一篇:专一职业下一篇:本土语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