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职业

2024-10-10

专一职业(精选6篇)

专一职业 篇1

自1951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造园组”以来, 我国的园林景观教育发展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 园林景观教育经历了低谷期, 全国仅有5所高校开设园林景观专业。但从1999年到2006年, 招收园林景观专业新生的相关单位 (包括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研究院等) 已达到449所。培养单位数量的增加, 在部分缓解了社会对人才旺盛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哄而上的现状, 培养方向混乱、重复办学的问题较为突出, 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其次, 教育实践性缺乏等共性问题也不可忽视;再有, 教育层次过于偏重本科及以上层次, 难以满足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当前园林景观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 如果不能对其有比较客观、全面、深入的认识, 再盲目地进行学科建设, 只会加剧其矛盾。针对上述问题,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园林景观专业的申办及学科建设, 首先建立在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基础之上。

一、园林景观教育问题探析

(一) 培养方向有待明晰

有学者认为, 1999年到2006年这一时期的园林景观专业教育的发展, 既是高速的发展也是无序的发展, 其外在表现主要为学科名称的混乱。同样是园林景观教育学科, 有名为“景观建筑学”、“建筑环境艺术”的;有名为“观赏园艺”、“园艺环境工程”、“工程绿化”的;还有名为“景观设计学”、“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学科名称的混乱必然导致培养方向的混乱, 导致其专业教育在学科建设、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那么, 是否采用一个完全统一的学科名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园林景观专业是一门涉及领域广泛的交叉学科, 它涉及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社会、生态与艺术都与之关系密切, 建筑学、园艺学、林学、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院系都能从不同角度找到与园林景观专业的联系。因此, 需要根据交叉学科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学科分类, 才能使培养方向的混乱状况得以明晰。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中提到, 当前的园林景观教育已自发形成了如下的学科分类:工学门类/建筑学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 (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二级学科;农学门类/林学一级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文学门类/艺术学一级学科/设计艺术学二级学科。这样的学科分类尽管有其形成的客观条件, 却并不是十分完善的。

有观点认为, 当代园林景观教育应实现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三位一体 (见图) 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以上自发形成的园林景观教育学科分类, 除农学门类提供了实现生态价值的途径外, 工学门类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文学门类的 (环境) 设计艺术学, 都倾向于美学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却缺乏相应的分类学科对应。这与当前景观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一致。纵观园林景观工程的全项目过程, 应包括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实施以及贯穿整个项目始终的植物园艺控制, 而当前的学科分类, 对应景观工程项目实施这一个重要环节仍然非常缺乏。难以想象的是, 仅有良好的设计人才、植物学人才, 而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工程人才, 园林景观设计如何能够更好地变为现实?园林景观专业如何能够健康发展?

因此, 园林景观学科建设 (尤其是高职院校) , 并不能简单沿用当下自发形成的园林景观教育的学科分类, 并以此作为培养方向。只有针对当下的学科分类问题, 针对本校本系的条件对培养方向做清晰、准确的定位, 才能避免重复办学, 才能对园林景观行业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 教学实践比较缺乏

除了在学科分类以及培养方向选择上, 自发形成了轻工程技术、重设计园艺的现状外, 作为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学科, 实践训练不“实”同样是当前园林景观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在数量较多、发展时间较长的园林景观设计本科教育教学中, 实践性教学环节也相当缺乏。在一些院校, 设计实践与园林景观师职业要求相关度不高, 实践训练为片段式, 学生不了解整个园林景观项目工作全过程或基本项目流程。设计实践中, 轻相地谋篇、重形式设计;轻方案推敲、重表现技巧;轻历史文化、基地特质, 重时尚概念、标新立异。无论实习还是设计实践, 动手拍拍画画的多, 用身心体悟的少。这基本上也是当前的园林景观高校教育中的共性问题。

(三) 教育层次尚需完善

一方面, 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另一方面, 已经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 在园林景观教育中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以专科教育为主, 注重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 设置园林景观专业的院校相对偏少。以本科、硕士、博士的三级培养体系为主, 专业设置及学科建设都倾向于理论教学的高等院校数量的增长远多于高职院校。以重庆市为例, 高等本科院校中有5所大学开设相关学科, 院系比例占到15所院校的33%, 而在重庆市23所高职院校中, 目前仅有3所院校设置了相关专业, 其比例仅为13%, 远远低于高等本科院校。在专科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的重庆市, 高职院校开设园林景观专业比例如此之低显然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由于高等院校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 知识结构偏重于科学理论, 实践技能相对较弱。其毕业生主要充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工作岗位, 只有少数人到风景园林事业的第一线工作。风景园林实践工作一线的高层次人才奇缺, 难以完成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以及各相关领域艰巨、繁重的任务, 也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领域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摸索

2008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在进行园林景观专业申办时, 针对当下园林景观教育的主要问题, 通过结合高职院校特点的专业建设实践, 摸索出一些办学思路及原则。

(一) 专一性

所谓专一性, 是指学科建设其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 其定位应根据学科分类、职业分类, 以及本校本系实际资源状况这三个因素综合确定。

首先是学科分类。前文指出, 当前的学科分类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工程实施这一个重要环节仍然非常缺乏。结合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三位一体的学科特点, 学科分类可以按以下三种新的方式来划分:其一, 建筑、艺术类院校, 在该专业办学时可侧重于美学价值的艺术教学模式, 即当前存在的工学门类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以及文学门类的环境设计艺术学科;其二, 环境工程、农林类院校可侧重于生态及植物方面的教学模式, 即当前存在的农学门类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其三, 作为对其工程实施这一环节的弥补, 高职类院校的建筑工程系在办学时可侧重于它的社会价值, 这应该属于工学门类的园林工程技术学科。这样相互补充的专业设置, 相对会比较全面系统地培养我国的景观人才, 同时也能更明晰不同类别院校在园林景观教育中的作用与方向。

以上的学科分类主要对应培养出三种类型的人才, 即景观设计师、园艺师、景观工程师。参考我国职业分类明细可以看到, 在一千多个工种中, 以风景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及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为代表的景观工程师、以植物园艺为代表的园艺师、以及2004年12月方列入职业分类大典中的新职业——景观设计师, 构成了景观专业的三大职业分类, 基本上能较全面满足当前市场上对园林景观工程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后期维护等各个维度的人才需求。因此, 这里提出的学科分类与职业分类是基本一致的。可以认为, 园林景观教育的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的选择, 从学科分类与职业分类上来看, 在上述三个分别对应的分类中选择是比较合理的。

就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而言, 一方面与工程技术教育有关的师资力量 (如工程技术、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造价等课程) 有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 与建筑及艺术类院校的艺术教学、与农林类院校的生态及植物方面教学相比, 建筑工程系都不是强项, 因此侧重园林景观工程技术的培养方向, 是建筑工程技术系结合本系的实际资源状况的必然选择。在明确了这样的培养方向后, 也就与建筑学、园艺学、林学、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相关院校设置的园林景观专业有了明确的区分。在课程安排、师资配给等方面就有了应有的针对性。

(二) 实践性

高职教育大都采用“2+1”的教学模式, 培养的是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这与高等院校培养的学术和研究型人才有明显区别。因此,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实践不实”的情况、针对当前市场对具有动手能力的毕业生的强烈需求, 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在本次专业申办中提出了侧重实际运用的、注重实践性的办学原则。那就是立足重庆, 面向西部, 为重庆及西部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服务, 以实践性教学为特色, 努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培养学生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性原则体现在整个专业申办及学科建设过程中。首先, 充分利用“2+1”办学模式, 与校外友好企业紧密合作, 创办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 以加强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在本次专业申办中, 学院与多个园林景观施工企业签定了合作协议, 如重庆大野园林景观公司、重庆仁杰园林景观公司、重庆制宜园林景观公司等等, 学生的就业实习有了良好的保证。其二,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 注重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 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观摩学习, 通过项目实践锻炼专业教师, 也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来学校讲学。其三, 在课程学分比例中可以看到, 以课堂绘图、现场测量等实践为主的教学学时占理论、实践学时的39%, 而以企业实习为主的集中实践周周数, 则占到了总周数的37%, 大量的实践课程学时安排, 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也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四, 以园林景观项目实践的要求为核心进行课程安排, 施工、测量、绘图、预算等工程类相关岗位技能 (尤其是施工技能) 作为重点专业技能课程进行设置, 确保学生所学课程均为工程实践中所必须的课程。

(三) 互补性

互补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在培养方向实现专一性的前提下, 培养方向上还可以体现互补性。一方面, 各院校根据自身专长及特点, 侧重于上文中分析的三个方向之一的专业设置, 培养方向不会过于重复;另一方面, 即使是同一院校根据不同院系的情况选择培养方向, 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所以尽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已开设了环境艺术专业 (简称环艺专业) , 但由于环艺专业偏向设计, 与建筑工程系开设的园林景观工程技术专业并不冲突, 因此专业设置是相互补益而非重复的。

其次是教育层次上的互补性。仅就园林景观工程技术层面而言, 过多的理论拥有者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际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有动手能力的景观工程师数量较少, 因而非常受人才市场欢迎。而这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仅靠艺术、生物学、农林业类高等院校来培养是很难实现的。因此, 要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技能型园林景观人才, 高职院校是实现教育层次互补性的最佳舞台。也就是说, 要体现教育层次上的互补性, 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和增强高职教育与高校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高等院校相区别的教育特色——实践性。

三、结语

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申办园林景观专业的办学过程中, 提出的专一性、实践性、互补性等原则, 只是对学科建设中的培养方向、课程安排、师资配置上一些初步的摸索和探讨, 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地细化和完善。但总的来看, 这些原则的提出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尤其是高职院校, 当前在申办园林景观专业时非常有必要注重互补性, 以避免重复办学、一哄而上。而要实现互补性, 首先, 必须在符合当前园林景观教育体系现状的学科分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现状的职业分类、符合院校自身的实际条件下进行培养方向的选择, 也就是达到专一性的要求, 才能实现培养方向上的互补性;其次, 还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特点及这一教育层次的优势, 强化实践性, 以弥补当前园林景观教育实践性缺乏的矛盾, 才能达到教育层次上的互补性。

参考文献

[1]李雄.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园林, 2008 (1) .

[2]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J].中国园林, 2003 (7) .

[3]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N].重庆晨报, 2008-06-02.

[4]高翅.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之断想[J].中国园林, 2008 (1) .

[5]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EB/OL].[2008-06-04].h ttp://www.studa.net/zhiye/080604/09050017.html.

[6]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S].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从教当有专一精神 篇2

不管搞什么研究, 做何种事情, 都需要专一。以专一的态度求学, 则真理可明;以专一的精神干事, 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 因为专一, 所以专业。

教师要坚守教育的职业信仰, 在现实世界存在大多诱惑的情形中, 教师要具有乐于从教的定力。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然而适合自己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条。既然选择了教育, 就意味着走上追求奉献清贫之路。“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有钱不一定是富人, 如果他精神贫乏;无钱不一定是穷人, 只要他精神富有。许多教训表明, 在其位不谋其政, 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从事有偿家教、怎么贪图享乐, 终必误人误己。“花的事业是尊贵的, 果的事业是甜蜜的, 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子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坚守教育的职业信仰, 不见异思迁, 不妄自菲薄, 不牢骚满腹, 不为铜臭所染, 甘做护花的绿叶和精神的富翁, 默默奉献, 矢志不移, 才成为精神的富翁, 才会对得起职业良知。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身处一个“速成”的时代, 因为速成压缩了时空, 忽略了过程, 违反了客观规律, 人们多半喜欢急功近利, 乞求眼前的利益, 从而失去了本源, 忘记了本质。教育从来就没有一夜成名的, 也没有一劳永逸的, 教育需要按照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内在的规律踏实、扎实、朴实地来做, 教育是慢的艺术, 需要每时每刻的润物细无声, 长期不懈的引导和启迪以及长久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大爱。因而在这个社会节奏变化快, 教育理论层出不穷, 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 教师更要有教育定力, 自觉排除各种干扰, 拒绝浮躁, 做慢工, 付真情, 安心执教, 潜心育人。好教师其实就是学生成长的铺路石, 人生道路的领路人。

教师要乐教笃定如一。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 有专一精神打底, 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 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 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静能生智, 定能生慧。深厚的定力是一种心性修为达到上乘境界的表现。课堂上的驾轻就熟, 指挥若定, 来源于深厚的业务功底、炉火纯青的教学技艺和心无旁骛的教育追求。教学中问题抛出后的短暂冷却, 冷却的前提是问题抛出的精度、准度及产生的思维波澜。班级管理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恪守师德规范, 临危不乱, 从容不迫, 张弛有度, 收放自如, 在于凝神定气。教育的事情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简单平凡, 需要我们“反复”做, 做“反复”, 不厌其烦, 始终如一, 直到做出不“简单”与不“平凡”的业绩。掌舵沉稳裕如, 破难勇毅向前。人无定力则百事不可为, “最大的悲哀, 莫过于精神分散。”教师做人稳如泰山, 做事有条不紊, 乐教笃定如一, 久久为功。

专一职业 篇3

核心消费群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核心消费群除了自己重复消费外,还以口碑传播带来新的消费者。拥有一批忠诚的核心消费者,就等于投放了一个个免费的活广告。同时,维护好核心消费群也是降低企业营销成本的有效手段,因为争取一个新顾客比维持一个老顾客要多花去20倍的成本。可见核心消费群对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核心消费群值得企业用心去爱。

然而,在这个竞争的年代,寡头垄断的企业越来越少,你争我夺的竞争愈演愈烈。核心消费群已不再是哪家的私有财产,而变成多家追逐的对象,你所定义的核心消费群也正是别人所垂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让核心消费群接受自己呢?

这样的情形犹如生活中的爱情,当一个漂亮女子面对一群追求者的时候,她会做何选择呢?她选择的肯定是能让她依赖的那个人。同样,品牌也需要让消费者依赖。

依赖,让消费者爱上就离不开

依赖,就是“爱不释手”的产品好感;

依赖,就是“相濡以沫”的品牌忠诚;

依赖,就是“流连忘返”,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低,甚至忽视产品的缺点。

企业创立品牌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对它产生依赖性,就像人的生存依赖于空气、阳光、水一样,只有消费者对某一产品产生了依赖性,才会进行重复消费,才可以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利润。

依赖度就是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渴望程度,一旦到了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它的地步,这种产品就彻底地占领了消费者的心灵,该产品就成了消费者心目中的“偶像”、“伴侣”。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该产品带给消费者的不仅是物质满足,还有精神享受。

产品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分配的载体,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建立起产品与消费者的依赖关系,是进行成功营销的一种重要方式。

核心利益是令消费者产生依赖的基础

一个产品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依赖,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利益分配与利益确认的认可率。

这里主要是说产品的核心利益点与产品自身是否协调一致,在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消费或试用时,能否达到产品传播的利益点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相互平衡。如果能,则认可率高;如果不能或相差很太,认可率便会降低,效果也会很差。举个例子,如果某种白酒宣传喝了不上头,但消费者喝过后却没有这种感觉,那就不会产生重复消费。

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依赖基础。

消费者对产品的依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来自于企业对产品不断创新的利益承诺,这样才可能不断地把依赖基础延续下去。如果一个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新品推出,或者在包装、配方上都没有很大的改进,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持续的利益,那么这种依赖关系便会很快消失。如金星啤酒集团开发出口味更加淡爽、营养更加丰富的金星小麦啤酒,自2000年上市以来就风靡于市场,深受顾客的喜爱,也更牢固地抓住了自己的核心消费者。

三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惊喜率。

消费者需要产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惊喜或者感动的机会,例如产品的技术创新、服务升级、更多体验、加量不加价的促销等。如全球知名酒类品牌百加得,其旗下的百加得朗姆酒,是全球销量第一的高档烈性洋酒,被誉为“随瓶酒吧”,是热门酒吧的首选品牌。因此,不难理解百加得与音乐、尤其是与酒吧音乐的紧密联系。一边畅饮着百加得冰锐,一边随着激烈的酒吧音乐摇摆,这是让新时代的年轻人最High的体验。为此,百加得推出了自己的音乐电台,要注意,这不是由百加得赞助的电台,而是它自身创建的品牌电台。百加得为这个电台取名为B-Live,动感十足,并且融进了品牌的开头字母。这是全球首次基于酒类品牌建立的在线以及移动音乐广播,百加得电台的开通,拓展了其音乐疆域以及以音乐为导向的活动之大众体验。正是通过进入这个全新途径,百加得引发了核心消费者的共鸣,将品牌融入他们的生活。

四是固定利益的持续性。

进行产品突围的先决条件是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依赖,这是不争的事实。当消费者不能享受这一产品,不能享受到对该产品提供的利益依赖时,那么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惩罚。反过来说,对于产品来讲,除了创新以外,它还必须保证产品原始利益的可持续性,以此为消费者提供利益依赖的基础。比如茅台贵为国酒,人们把喝茅台当成一种身份的象征。如果茅台不坚持自己的高贵身份,生产10块钱一瓶的产品,就会降低带给核心消费群的价值感受。

当然,在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一种利益依赖关系时,除了以上我们经常提到的产品本身的功能利益以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如品牌联合。

由于消费者有各种需求,因此联合能满足核心消费者其他需求的品牌,给予核心消费者更多的关爱和享受,能大大增加核心消费群的依赖度。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与“动感地带”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虽然这两个品牌经营的业务范围根本不相干,但是共同的目标受众和他们希望传达的品牌个性,让他们成为了“同道兄弟”。以前年轻消费者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以变应变,脚踩多只船

核心消费群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现有的核心消费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市场在不断变化,核心消费群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跷跷板”原理:当品牌的一端高于消费者一端的时候,这样的消费者是潜在的未来消费者;当两者在一个水平线时,这样的消费者就是核心消费者;当消费者一端高于品牌一端时,消费者就会放弃该品牌,去寻求配得上自己的品牌。

核心消费群不是恒定不变的,企业也必须博爱,时刻关注市场变化,营销工作除要注重核心消费群外,更要注重潜在的消费群体,用营销手段去拓展核心消费群。

培育核心消费群

一些消费群体可能目前不是企业的核心消费群,但通过提早的培育,当他们成为目标消费群体时,自然就会选择我们的品牌。

这点上,资生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资生堂主要是针对25~35岁的高收入白领女性,但是,资生堂并没有将目光仅仅放在现有的核心消费人群上,它还注重潜在消费人群的开发。资生堂在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设在北京的办事处开了一个和美容有关的课,给中国的女大学生免费上课。课堂上,价格昂贵的化妆品被女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浪费了不少。几年后,资生堂培育的市场开始收效,已经毕业的有很高消费能力的女大学生们成为它的用户。资生堂是精明的企业,在全力攻关核心消费群的同时,不惜花费巨大成本来培育未来的市场。

创造核心消费群

比发现、培育核心消费群更高一层的境界,是创造目标消费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现”属于相对消极被动的行为,那“创造”则绝对属于积极主动的行为。现代营销要以市场为导向,去创造消费、创造市场。

日本一家巧克力公司利用日本追求西方生活的心理,通过一切宣传手段,培养日本年轻人过“情人节”的习惯。宣布在情人节期间购买巧克力可半价优惠,还为此开发出各种精美的巧克力。通过努力,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在日本形成了过情人节并赠送巧克力的风尚,该公司也成了日本最大的巧克力公司。

核心消费群之于企业的重要性,需要企业用心去爱,需要企业成为他们的依赖,让他们不离不弃。但同时,核心消费群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应变而变,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去扩展自己的核心消费群。

专一职业 篇4

身处庞大驳杂的《红楼梦》阅读群体, 面对全面详尽的研究成果, 次次文本细读精赏后, 《红楼梦》的魅力层层彰显, 宝黛爱情的世界也渐次丰盈。曹雪芹笔下宝黛的爱情具备诸多时代的、社会的特征、男女情爱特质、必然悲剧内涵。在有关宝黛爱情的林林总总中, 我们抛却种种附属性、外延性关注, 将探寻重点直指生发爱情的男女主体, 探析爱情的男女主角对对方的真实情感特质。

一.宝黛爱情的特质

宝黛间自然生发的真纯之爱具备男女间无遮蔽性、无杂质性情爱的一些基本特质。

一是宝黛爱情的萌发有坚实的人格、精神平等的土壤。贾宝玉奇特的“女儿论”超越了男尊女卑的传统男女定位, 这个身为贵族的少年遵循内心真实的性别认知, 对蕴含着“真、善、美”的少女们有着不加矫饰的尊崇、亲近之情。宝玉在“真”这一关键点上与集“真、善、美、才”于一身的表妹林黛玉高度最契合, 两人气性相投, 互相引为知己, 从而能近之萌情, 久之生爱。

二是宝黛爱情具备持久、强烈和专一的特点。说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强烈持久、专一, 我们绝无疑议, 黛玉的泪水、黛玉的心病、黛玉的俐齿伶牙、黛玉的悲剧结局, 无一不与她对宝玉强烈持久、专一的爱有关, 文字的明证俯拾皆是。林黛玉的专一, 她用自己的眼泪、生命做了最好的注解。而承载黛玉如此深情的宝玉, 他不由自主倾泻出来的爱也不可谓不强烈持久。他的三番两次的摔玉、砸玉, 就是要砸烂“金玉良姻”的桎梏, 接纳、续接、享用他与黛玉“木石前盟”缘分的甜蜜。黛玉先宝玉而去, 留给他婚姻选择的无奈和情感的闷痛、暗伤。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他对情的坚守化为“齐眉举案”中的“意难平”。宝玉对黛玉的爱持久不息, 直至他割舍红尘。

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专一呢?他“女儿论”的博爱, 他怜香惜玉的多情, 他“见了姐姐忘了妹妹”的“朝三暮四”, 他专爱“吃红”的“恶习”, 如此种种, 我们没有理由不否定宝黛爱情中宝玉的专一了。

二.宝玉貌似多情, 实为专一

首先, 宝玉确是“多情”。

曹雪芹给了笔下的贾宝玉“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等名号, 读者给了书中的贾宝玉“多情种子、绝世情痴、博爱之人”等代称, 名应符实。宝黛爱情中的女主角林黛玉都对他哀怨地叹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个‘妹妹’, 但只是见了‘姐姐’, 就把‘妹妹’给忘了。”

其实, 宝玉没见到宝“姐姐”的时候也可能把林“妹妹”忘了。宝玉“天分中生成一端痴情”, 这常常令他言行出格。

宝玉对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会念念不忘。《红楼梦》第十五回中, 宝玉和凤姐同车为秦可卿送殡。途中, 在一庄户人家歇息更衣时, 一个庄户丫头的大胆泼辣让他对其心生“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之念, 依依不舍, “少不得以目相送”。第十九回中, 小厮茗烟撺掇宝玉去探回母亲家去吃年茶的大丫鬟袭人, 宝玉见到袭人母亲家有三五个羞怯怯的女孩。回府后对其中“那个穿红的女孩”赞叹不已, 追问是谁, 叹息其不能在贾家。

宝玉的“博爱”甚至会蔓延到故事里的女孩身上。第三十九回中,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 为贾母编了个十七八岁极标致小姑娘大雪天清早抽柴草的故事, 但贾府马棚失火迫使故事中断。但宝玉“且忙着问刘姥姥:‘那女孩儿大雪地作什么抽柴草?倘或冻出病来呢?’”

贾宝玉的“博爱”和怜香惜玉还体现在他对普通丫鬟的态度和言行上。第三十回中, 宝玉“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 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 一面悄悄地流泪。……画了有几千个‘蔷’。……心里却:‘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 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 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 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 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到:‘这时下雨。他这个身子, 如何禁得骤雨一激!’”第三十五回中, 宝玉“忽见了玉钏儿, 便想到他姐姐金钏儿身上, 又是伤心, 又是惭愧。……又赔笑问长问短。”玉钏儿“伸猛了手, 便将碗撞落, 将汤泼了宝玉手上……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 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

宝二爷甚至对贾琏的侍妾平儿和薛蟠的侍妾香菱也极尽关心之能事。第四十四回中, 凤姐撞见贾琏“偷腥”, “两口子不好对打, 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屈的什么似的……宝玉便让平儿到怡红院中来。”宝玉一边劝, 一边替琏二哥和凤姐赔不是, 又让平儿换上袭人的衣服, 喷喷熨熨自己的衣服, 再梳梳头, 洗洗脸。平儿暗想“果然话不虚传, 色色想的周到。”而“宝玉素日因平儿是贾琏的爱妾, 又是凤姐儿的心腹, 故不肯和他厮近, 因不能尽心, 也常为恨事”这次他抓住了机会。第六十二回中, 香菱贪玩弄污了新裙子, 听宝玉劝, 答应让宝玉取袭人的裙子换上, 这时“宝玉听了, 喜欢非常, 答应了忙忙的回来。一壁里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 没父母, 连自己本姓都忘了, 被拐出来, 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对香菱这个可爱、真纯的苦命人是满满的怜爱。

对自己身边的丫鬟们, 宝玉更是极尽关心、关爱, 好到没有主仆尊卑。时时想着身边这些少女, 给晴雯留豆腐皮的包子, 为袭人留糖蒸酥酪。给晴雯“渥手”, 为袭人“延医”。更不用说第三十一回中, 为和晴雯和解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了。“宝玉笑道:‘古人, 千金难买一笑, 几把扇子能值几何?’”至于此后, 宝玉私探被撵出大观园的病重的晴雯, 晴雯死后, 痴公子宝玉为其做《芙蓉诔》, 更见出贵族公子宝玉无视主仆尊卑对晴雯的深情厚谊。而袭人身份特殊, 既是服侍宝玉长大的“首席大丫鬟”, 又是众人认定的“准姨娘”, “也是和宝玉发生过关系的身边人。所以宝玉对袭人的感情颇为复杂, 既有依赖、敬爱, 也有某种程度上的顺从。第十九回中, 袭人谎称要赎身出府, 宝玉留她“忙笑道:‘……别说两三件, 就是两三百件, 我也依。只求你们同看着我, 守着我, 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宝玉对袭人的这种感情绝非非你不可的男女之爱。袭人对于宝玉来说更像是一个家人、亲人。

其次, 宝玉的此“多情”非彼“多情”。

宝玉为故事里的女孩担忧;宝玉对一面之缘的女孩不舍、牵挂;宝玉对小丫鬟爱怜、疼惜;宝玉对平儿和香菱涌动同情、怜惜、关爱;宝玉对晴雯、袭人疼爱、敬服、亲昵。但超爱吃醋的黛玉不仅对宝玉种种的“怜香惜玉”没有微词, 甚至还毫不作假地笑称袭人为“嫂子”。即使对聪明伶俐、伶牙俐齿与宝玉精神情感关系极其亲密的晴雯, 曹雪芹也没让黛玉泛起丝毫醋意。这是因为聪慧的黛玉深知宝玉对这些女孩子的感情都无涉精神、情感、个性、心理的相互契合, 确切的说, 宝玉对她们的感情不是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男女个体双向的情感碰撞, 不会生发出知己之爱, 更不会是“非你不可”的真正爱情, 而是一种单向的“爱”的施与。

宝玉这种不合世俗, 不符纲常的另类言行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确实令人不解和侧目。但宝玉此类过于“博爱”言行的背后, 是他奇奇怪怪的“女儿论”。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 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还“料定, 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 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 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种对少女的尊崇才是他的心理动因。所以他爱惜那些地位低微的“女儿”们, 而不是“爱”。

再次, 宝玉对薛宝钗和史湘云的感情皆非真正的男女之爱。

黛玉在三十二回宝玉诉肺腑之前主要的吃醋对象是宝姐姐和云妹妹。也就是说这二人最有可能令宝玉移情, 不专一。虽然宝玉信誓旦旦地说“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 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 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要有第五个人, 我也说个誓。”但黛玉还是难以释怀。其实, 当局者迷。

作为读者, 我们轻易地从“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 被只齐胸, 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 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 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 又嚷肩窝疼了。’一面说, 一面轻轻的替他盖上”这段文字中意识到, 宝玉和率真的湘云间的感情就是兄妹情。虽然表兄妹的身份也可能使兄妹情质变为男女爱, 但最关键的是他俩虽然个性相投, 但志不同道不合。因为湘云劝宝玉道“如今大了, 你就不愿去考举人进士的, 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学问, 也好将来应酬事务, 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而“宝姑娘也说过一回”这样的“混账话”, 而“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 我早和他生分了。”所以虽然宝玉看着宝姐姐“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 同样, 价值观的迥异, 宝玉和宝姐姐间也不会生发出基于志同道合基础上的知己之爱, 那以知己为基底和核心的男女纯正之爱也不会出现在宝玉和宝姐姐、宝玉与云妹妹之间。

最后, 宝黛爱情中的主角贾宝玉只有和与他地位平等的、与他“三观”相同的知己林黛玉间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男女之爱。因为宝玉的多情实为对“女儿”的怜爱、疼惜和尊崇, 专一才是宝玉的本真情感面目。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齐鲁书社.1994.

[2] .周先慎.略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0年01期.

[3] .张锦池.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J].红楼梦学刊.1980年02期.

专一职业 篇5

周丽是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2013年涉足翻转课堂,亲身经历教师从“演员”到“导演”的职业行为角色蜕变,亲眼目睹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学习精神面貌的改变,走上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我们从周丽老师设计的任务单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从教学目标到达成目标的转变轨迹。达成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应当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和认知标准。由此出发,教学设计必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达成目标。

因此,周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遵循三大模块的逻辑: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但设计步骤则遵循“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法则,紧紧抓住达成目标,一环紧扣一环,最终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达成目标,从而宣告“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破产。

这是周丽老师认准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大方向——遇到困难找原因,遇到问题勤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越“放”越开,学生越来越活跃,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的实践成果。一句话:法贵专一,终成正果。

周丽老师从学习“四步法”入手,逐步走向把握“四步法”精神实质、灵活演化诸法的境界。曾经有人问:“四步法”模式会不会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教条?我们的回答是:“四步法”是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入门之法,等到能够熟练把握“四步法”变革教学方式之后,可以对四个要素进行重组,也可以加一个、减一个……一切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

周丽与王水丽、俞叶、梁文洁等微课程教学法的实践者一样,深谙“四步法”奥妙,于法贵专一之中演化出多样。

不信?您看:

在检测环节,她嵌入一个“协作评价”,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共同提升认知程度;还减少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研读教材、发掘其学习意义上。

在进阶作业环节,她设计了小组协作玩转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算式和答案,摆出符合条件的组合。这个环节其实已经具有了协作探究的性质。学生在这个环节学习中“争先恐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在黑板上摆出他们理解的组合。每个小组摆出的组合都不一样,但是都符合要求,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得到拓展。

我们发现,周丽老师的设计,似乎在有意“模糊”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的界限,在认知发展上熔进阶作业与协作探究为一炉,学生在“进阶”中“探究”,在“探究”中“进阶”,活用了“四步法”,形成了个人风格。

专一职业 篇6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一专一辅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韶关学院2011级、2012级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

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专业论文、书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文献资料, 了解本课题研究发展阶段和前沿动态。

(2) 教学试验法。2011、2012级学生共4个教学班级进行实验教学。

(3) 问卷调查法。2011、2012级教学改革实验班中的学生卷200份, 回收了195份, 回收率为97.5%, 其中有效问卷195份。

(4) 对比分析法。实验前后教学效果调查比较分析。

二、结果分析

1.“一专一辅”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存在的优势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身体运动的能力、技能的掌握, 主要以身体练习为重点;而“一专一辅”教学模式是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辅助项目, 其设置主要以身体活动为导引、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 通过设置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 让学生和班集体通过一系列的检验, 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强化集体团队合作意识, 完善人格, 提高素质。有机地把专项与辅项结合起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趣味性更加浓厚、挑战性更强、竞争性更激烈。其教学模式的目标与任务主线是提升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身体素质;辅线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增强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勤奋刻苦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勇于拼搏、敢于竞争的意志,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提高当代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专一辅”教学模式课程目标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上更加突出多元化和学生的心理训练、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体育意识形态的形成;教学理念在注重学生基本技术、战术、技能、素质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学指导思想在学科基础之上更加贴近生活, 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为现代化生活服务。

2.“一专一辅”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专一辅”教学能够有效地减缓大学生心理紧张, 调节情绪反应强度,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一专”是指以基本动作技术的学习为主, 如走跑跳投、球类、民族体育等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要领、战术的学习, 是运动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一辅”是指借助一些体育游戏拓展到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这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分享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所感受到的东西。专辅结合教学使学生的心理朝着一个良性状态发展, 从而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通过对专辅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心理状态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统计后, 发现学生在实验后的心理健康指标有较大的改善。表2是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选项课学生“一专一辅”教学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评价对比表。

3.“一专一辅”课程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 某些人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和压抑等不良情绪反应, “一专一辅”教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及心理辅导解决学生不良的意识和情绪。通过表2可以看出, 实验后学生在孤独感等方面有明显的减少, 可见通过参加“一专一辅”训练, 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正确对待和处理所遇困难的态度与能力, 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一专一辅”课程有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对实验班前后进行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上有明显的改善,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人际交往能力强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一专一辅”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专一辅”教学加强了分享、沟通、交流的空间, 大大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以下是调查韶关学院公共体育学生“一专一辅”课程训练前后的人际交往自我评价表 (表3) 。

通过表3可以发现, “一专一辅”教学在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社会交往以及集体活动的参与方面有明显提高。

5.“一专一辅”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自主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客观困难 (活动难度、强度加大, 运动损伤等) 和主观困难 (惰性、胆怯、畏惧、疲劳等) 。所以野外生存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并能够迁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6.“一专一辅”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的应试教育, 使学生对身体素质的认知限于表面, 而“一专一辅”教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的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 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 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师生互动配合中, 经过实践体验分享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 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同时, 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表4) 。

通过表4对韶关学院公共体育“一专一辅”教学实验班前后所得出几项数值的比值可以看出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体能状况的绝大多数指标均有明显地提高。反映腹部肌群力量水平的仰卧起坐与反映有氧耐力水平的1000m和800m跑和实验前相比明显提升;在上下肢快速力量和全身连续协调用力能力的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数据上, 与实验前相比有明显提升, 肺活量的测试结果有明显提高。通过表4可以分析出实验班学生身体机能有明显提高,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一专一辅”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一专一辅”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证明, 其能有效地减缓大学生心理紧张情绪,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一专一辅”教学模式体现了《纲要》的指导思想, 符合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专一辅”教学模式在教学旧模式的基础之上, 摒弃了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突出了社会适应性, 显示了时代性, 并发挥了体育教学育人的综合功能, 形成了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竞技体育、生活教育于一体的综合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伍波, 王桂忠.高校公共体育“一专一辅”教学模式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 2012 (10) :109—112.

郑勇.“体育教学俱乐部”与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 2010 (2) .

上一篇:思想融通下一篇:快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