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计算机

2024-07-24

互联网计算机(精选12篇)

互联网计算机 篇1

摘要:如今的网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并为大众所使用。但是人们鲜有人知其艰难的发展历程。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正是为了广大人们的需要, 一台计算机并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造成资源浪费, 堆积起来就是众多人们信息资源的损失。为避免硬件、软件的浪费, 网络互联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软件水平也逐步地提高, 并逐渐造福于广大网民, 计算机技术由此得到了广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发展

一、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

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呢?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 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 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简单地说, 就是通过某种介质使多台电脑相连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远程终端连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 但计算机的数量有限而价格昂贵, 远程终端连接便应运而生。这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 它是面向终端的。主机是网络控制中心, 而终端则是分布在各处的鼠标和键盘, 并且与主机相连, 这样, 使用者就可以使用远程的主机了。终端机并不会保存任何数据, 这个时期的主机有两个作用:负责终端用户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负责主机和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计算机网络互联。这里也指广域网, 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在这个阶段, TCP协议诞生。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 , 实现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这时的计算机网络是开放式、标准化的网络, 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且遵循国际标准。

信息高速公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顶端, 并有交互性, 实现了网上电视点播、网上购物等等。这时的局域网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出现了光纤和高速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智能网络。整个网络是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互联网。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个纷杂的体系, 其分支也有很多。大体上,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划分。一般的, 按网络范围划分为:局域网 (LAN) 、城域网 (MAN) 、广域网 (WAN) 。

1、局域网

所谓局域网, 就是指多台电脑在某一区域内互联。距离一般是在方圆几千米内。局域网是封闭性的, 在一个公司中, 它既可以是两台电脑相连, 也可以是公司中的所有电脑相连。局域网实在一个局部的地理范围中, 将计算机、外部设备、数据库相连接以此来组成计算机通信网。局域网也叫做LAN, 它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构成一个较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局域网的名字本身就隐含了网络地理范围的局限性, 因为局域网比广域网有较小的地理范围, 所以局域网的传播速率更高。

LAN有诸多特征, 包括可靠性、易扩缩、易于管理、安全等等。由于有限的地理范围的限制, LAN的拓扑结构是独特的总线型和环形。

2、城域网

显而易见, 城域网就是在一个城市区域内连接起来的网络, 属于宽带局域网。城域网的传播速率是比较快的, 由于有源交换元件的应用, 使得城域网传播时延较小。城域网使用了与局域网相类似的技术。宽带城域网是指在城市范围中, 以IP和ATM为基础, 以光纤为传播媒介, 集数据、视频、音频于一体的多业务接入、多功能、高带宽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宽带城域网用户端设备便宜且普及。用户投入少, 接入也简单。城域网的技术也十分先进, 技术上为用户提供了高度安全的服务保障, 这是因为宽带城域网在网络中提供了第二层的VLAN隔离。城域网技术包括光纤直连接、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城域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三个层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的需求, 城域网的业务种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

3、广域网

广域网也较远程网, 通常情况下, 广域网的跨度比较大, 它既可以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的相连接, 也可以是不同国家的相连接, 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通常广域网比城域网的传输速率慢, 但是信号却要强大得多。广域网包括四个特点:适应突发性和大容量的要求;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广域网可以分为公共传输网络、专用传输网络和无线传输网络。在我国, 广域网包括公用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虚电路和数据报。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传统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可以说, 如今任何一个领域都已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的数据传送。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如今计算机网络已应用到很多领域, 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工作应用到, 在公安局的监控工作中用到, 在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中应用到……总之, 我们随处可见计算机网络的身影, 计算机网络正在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五、计算机网络的未来发展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加为大众人民服务。即可以实现传播速率快, 也可以是信息更加完整、全面。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应用服务。另外, 计算机网络也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为更多的部门作出贡献, 未来网络通信的宽带上网将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网络将会无处不在, 另外, 上网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未来网络的安全问题将会全部得到解决。今年是3G网络十分流行的一年, 未来可能会出现4G、5G……未来的计算机发展将会朝向更加智能化。不管怎么说, 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肖文军:《浅析计算机网络故障分析及维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8) :136-139。

[2]柴慧琴:《诊断网络故障常用方法》,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 (01) :156-159。

互联网计算机 篇2

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保密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互联网计算机安全保密大检查的通知》(××ׄ2012‟9号)文件精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严格按文件要求对公司的互联网计算机保密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机关共有计算机26台(含笔记本电脑),其中连接互联网计算机25台,未连接互联网涉密计算机1台。公司无门户网站、网页和电子政务外网;公司所有电脑都配备了杀毒软件,能定期杀毒与升级。对于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U盘、移动硬盘等)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有涉密内容的移动存储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传递、储存、处理文件。对于非涉密计算机的管理,都设置了开机密码,并能作到定期更换,同时明确非涉密计算机不得处理涉密信息;对于涉密计算机的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指定专人从事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

二、公司严格控制外网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未发生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违规交叉使用现象;外网移动存储介质不准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三、公司网上人才招聘都经过审查后才允许发布信息,但审查制度还有待完善。

四、计算机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公司党委、行政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明确了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制定了《×××有限公司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并且落实了保密工作岗位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了保密工作机构、人员、职责、制度“四落实”。

为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防止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事件发生,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我公司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操作计算机的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中强化计算机保密安全意识。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对计算机保密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构筑科学严密的制度防范体系,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能力。三是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计算机保密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重视对计算机及其网络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涉密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涉密计算机、涉密网络采取的管理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目前为止,我公司未发生一起计算机涉密事故。

通过自查,我公司计算机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保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努

力,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有限公司

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的综合性分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应用;综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2)20-0031-01

一、引言

互联网的形成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而言,应该从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开始。通信的最简单原理就在于能够将信息源的信息,通过一种媒介进行传递,然后达到信息接收的接收端。而互联网的存在,也是与通信息息相关的。互联网是通过网络这样的载体,进行信息之间的传递。从最为简单的意义上分析,互联网的应用之一就位信息的传递。因此,本文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计算机互联网在目前应用的综合性。

二、计算机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应用分析

人类文明从农业时代发展到工业时代,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是人们生产力提高的主要体现。信息传递从古至今,一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信息时代,主要就是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互联网成为了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传递信息的使者。同时,互联网承担了信息的存储职责,人们将大量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成为一种信息的广播。人们通过搜索引擎,从而找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达到了解新闻的目的。

三、计算机互联网让新闻更快速

新闻要求快速准确,而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每天必须关注的项目之一以后,新闻就成为了互联网的主要信息内容。人们有对世界感知的要求,也就希望能够在第一世界内,了解世界内的新鲜事或者是大事情。过去人们了解新闻都是通过报纸或者是电视的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弊端。首先是报纸,报纸的信息从采集然后校对、撰写、印刷等等,这些过程都需要时间。发行的时候,再传递到人们的手中,新闻的第一时间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传统的新闻都不是新闻。而电视虽然可以较为及时的进行信息的传递,但是其没有滞留性。也就是说,人们不能随时去了解新闻。

互联网的载体性质就决定了其更加适合进行新闻的传播。因为,现在的互联网比较发达,其功能也非常强大。新闻的来源不再只是有新闻工作者自己去挖掘,喜欢新闻的人们也可以自己去挖掘,并将自己认为有新闻性的事情发布到网上。这样新闻的来源就最大限度的丰富了,并且新闻打破了其非参与性的常规。此外,互联网有着充足的空间,能够将新闻保存下来。通过搜索引擎的功能,网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进行搜索,从而选择性的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互联网新闻从而更加具有可读性,并且带动了更多的网络用户去参与新闻事件。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让新闻的传播力度更加有效。互联网遵循搜索引擎排名功能。近期火热的新闻,都能够通过排名的方式进行选择,从而让新闻的力度更加有效。人们能够在互联网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事情给予合理的评论。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让人们都有权利去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并能够引发人们对于社会的思考。

总之,互联网的新闻性,是让人们最大限度的去参与,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言论,让言论自由更有平台,实现互联网的真正功能。

四、计算机互联网让生活更简单

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广泛,但是其最为重要的应用还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生活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因此,以下将从互联网商城以及互联网的银行两个方面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分析。

(一)互联网网上商城的应用

互联网不断引入安全保护项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简单。例如,网上商城,能够满足多数人的购买需求,让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的享受逛街一样的乐趣。网购现在已经成为了购买的主流部分,很多互联网商品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互联网的购买方式,可以节省人们的逛街时间,减少逛街带来的疲劳。此外,网购的支付方式更加稳妥。通过担保方式或者是货到付款的方式,提高了付款效率与安全性。此外,网购一样支持三包条例,不满意可以退款等优惠。因此,互联网在安全购物方面,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实现了家庭购物的需求。

(二)互联网建立人们的网上银行

理财是现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不断增强,理财已经成为了一种互联网行为。网上银行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开始选择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理财、存款以及储蓄。互联网的银行功能,主要是解决了人们对于银行办理业务的便捷性。传统的理财方式,都需要人们亲自到银行办理业务。不仅耽误时间,还需要太多的手续。此外,银行办理业务的时间相对都是人们正常工作的时间。所以,对于正常的业务办理就会出现滞后性。互联网将银行转变成网上银行,建立支持网上转账、存款以及一些最为常用的理财项目,让人们对于理财更加青睐,并实现了网上交易。

五、结语

计算机互联网的诞生,带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受到了时代的制约。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外界影响过程中,互联网承载了信息的传递功能,并且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发布空间,让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去了解未知的世界。此外,互联网让沟通更见简单快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多种信息交互软件的诞生,都来源于互联网。曾经的网络聊天室,让非常多的陌生人彼此相识。人们开始注重网络的能力,广告被应用到了互联网,从而让广告的力量更加庞大。从新闻角度分析,互联网成为了新闻的第一载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网上。总之,互联网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曹霞.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新载体[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04):78-80.

[2]王传珍.三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2(10):47-50.

[3]葛成立,金浩.广播电视互联网站音视频直、点播系统的构建[J].影视制作,2012(11):66-71.

浅议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防控策略 篇4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具有系统形式多变性、终端分布广泛性和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 致使互联网易受非法入侵者、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的入侵, 传输信息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峻。

(一) 常见的互联网安全威胁主要有:传输数据泄露、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拒绝服务攻击。

传输数据泄露:传输信息泄露破坏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保密性, 他是指信息传输数据被泄露给非授权的实体。通常的, 能够导致信息传输数据泄露的威胁包括:网络窃听、软硬件设计故障导致网络瘫痪、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信息删除、人员的有意或无意、漏洞利用、授权侵犯、黑客入侵、主机被控、病毒。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破坏:可以通过系统漏洞、流行木马、授权侵犯、病毒、恶意软件等方式实现。

拒绝服务攻击: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机器停止提供服务或资源访问, 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之一。这些资源包括磁盘空间、内存、进程甚至网络带宽, 从而阻止正常用户的访问。其实对网络带宽进行的消耗性攻击只是拒绝服务攻击的一小部分, 只要能够对目标造成麻烦, 使某些服务被暂停甚至主机死机, 都属于拒绝服务攻击。

二、加强计算机互联网通信安全的防护对策

随着互联网信息手段的完善, 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由此推动了物理措施、认证授权、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访问控制技术、通道控制机制的防护等各种互联网安全技术的蓬勃发展。

1、从管理角度加强网络的安全:

在机房管理中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 保障互联网通信设施的良好运行, 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工作人员的档案, 提高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管理以及所有数据的管理, 对一些保密机构提高口令识别、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安全管理, 对病毒进行经常性的防御, 对于网络安全知识要进行定期的培训等。由于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技术存在共享性, 单是体制管理还不行, 还需要配套的网络安全技术。例如保护互联网关键设施、设备 (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 , 合理构建安全有效的互联网安全规章机制, 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在安装的过程中不间断电源 (UPS) 等举措。

2、针对黑客入侵加强网络安全。

对用户访问Internet和外部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 进行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 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 传输必须加密、更新和鉴别, 构建用户访问条例和文件的权限, 控制Internet和外部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 等等。

3、从技术角度提高网络安全:

(1) 建立各种常见破坏性程序的数据库。例如, 国内以及国外已经收录数千种木马程序, 从而有效查出破坏性程序打下基础。 (2) 对各种计算机系统以及互联网设施中数据库的存在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从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提取。

当前市场普遍被采用的互联网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 在攻击者和受保护的资源间建立多道严密的安全防线, 极大地增加了恶意攻击的难度。但是, 只是有了这些安全手段还是不够的, 许多互联网安全问题的产生都同大家对于安全意识的缺乏有关, 所以, 我们要有互联网安全保护意识并构建有效的安全控制机制 (例如:信息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业务量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等) 就可以使互联网安全得到保障。

三、结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 网络病毒肆虐,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球, 并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追根揭底是互联网自身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根本的清除, 这就使得恶意软件进行入侵有机可乘。随着互联网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降低恶意软件入侵的可能性, 使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保障。如何提高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同时, 又能把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便捷, 这将是我们培养新时代互联网技术人员的目标。

摘要:而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组成形式的复杂性、针对性、终端分布广泛等特征, 致使传输信息容易受到来自黑客窃取以及恶意软件的攻击, 传输数据也不安全。因此,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议的话题。下面就如何提高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问题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升俭、杨海燕:《西部民族地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构建研究》, 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年。

互联网计算机 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院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院正常办公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管理规定》,结合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院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络是指Internet上网环境(简称外网)。

第四条 院办公室(技术室)负责全院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的使用、安全、维护和管理。

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助院办公室(技术室)做好全院计算机及互联网络管理工作。

第五条 外网使用范围为院党组成员、正科级检察员、部门正职(含主持工作的副职)、检委委员;各部门另配一台外网计算机,原则上提供给宣传、调研、查阅资料使用。

第二章 使用管理

第六条 院办公室(技术室)确定专人具体负责机关计算机及互联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接入控制及服务内容的监管。

第七条

院机关工作人员负责所使用的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停止使用计算机时应当及时关闭电源。

第八条

院机关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在工作时间使用软件上网闲聊或游戏;

(二)擅自更改计算机的IP地址设置;

(三)擅自拆装配发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四)加装非配发硬件设备;

(五)私自插拔、更换网线及各种计算机连接线;

(六)非工作需要,擅自将配发的计算机及设备带离办公场所使用;

(七)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计算机及设备。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九条 院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

第十条

所有涉密设备,不得与互联网(外网)连接。

第十一条

院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对所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病毒清理和安全检测,杜绝各类病毒的传播与破坏,并停止带病毒的计算机运行。

第十二条

院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下列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一)未经批准将内网数据(包括文件、资料及相关信息)提供给内网用户以外的单位和个人;

(二)在互联网上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秘密、有损检察机关形象的各种活动;

(三)违规记录、存储、复制涉密信息和留存涉密载体;

(四)浏览、制作、复制、传播各种内容不健康的信息;

(五)在网上发布不真实信息、不符合检察机关人员身份的言论,散布计算机病毒;

(六)存储、使用、传播黑客程序和技术;

(七)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移动磁盘等电子介质;

(八)在计算机上安装和运行大型单机或网络游戏;

(九)破坏计算机及办公网络的正常运行;

(十)未经批准,不得给非本院人员使用计算机、浏览网络信息;

(十一)违反检察宣传纪律,擅自发布信息,造成负面影响;

(十二)窃取保密信息。

第四章 维护管理

第十三条 院机关各部门计算机在正常工作中发生故障时,应当及时告知办公室(技术室),由办公室(技术室)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第十四条

需更换或者更新计算机配件的,应当先征得部门负责人同意,并由所在部门向院办公室提出申请,由院办公室按照规定报批后统一安排购买和更换。

第十五条 院机关各部门不再使用的计算机及配件需交回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集中保管,并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作统一处置。

第五章 监管责任

第十六条

外网使用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员,部门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员,分管领导为领导责任人员。

第十七条

由纪检检察室牵头,办公室(技术室)协助,适时对外网使用情况进行督察,并将督察情况落入检务督察档案、党风廉政责任档案和年底考评。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人员,应当予以批评教育,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予以相应的党政纪处分;造成计算机及网络受损害的,责成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规定由院办公室(技术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互联网计算机 篇6

关键词:互联网;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

【分类号】G712;TP3-4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技校计算机教学带来了便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应用互联网技术展开教学,提升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技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提升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解决多种复杂问题,应对不断变换的计算机网络世界。以下是关于互联网在技工院校中的具体运用分析。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设施的缺失

技工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偏向技术型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问题。很多技术院校在此方面缺少师资力量,并且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予以配套。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可以归结为资金缺乏。另外,导致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机房和计算机设备的不完善的原因还有学校对此方面的轻视,教学设施会给技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需要予以重视。以下是从某职工院校为例分析教学設施对计算机教学所产生的作用,此学校很早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因为很多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这样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严重脱节,学生理论学习过多但是实践机会比较少,严重的阻碍了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成果[1]。

(二)教学内容落后,教材更新速度慢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计算机教材在编制方面非常复杂,这样出现了教材与现实计算机发展不适应情况。教材更新程序复杂,更新程度慢,所以教材内容呈现落后的局面,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很难接触到新的技术以及知识,在走入工作岗位以后,也处于落后地位,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使用需求[2]。

(三)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水平不足

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偏小,来自于祖国的各个地方,所处的发展环境不同所以对计算机的认识也不同。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对互联网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成绩好坏的一个直接原因,这种认识水平和兴趣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学习水平的严重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些技工院校学生往往会选择用互联网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目的和方式却各不相同,有一些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并沉迷其中;有一些学生利用互联网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认识计算机与互联网,树立正确的使用观。

二、互联网在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的运用

(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发互联网资源的优势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网络资源具有多样性,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更新,为用户的资源共享提供可能,同时互联网资源还具有较强的反馈性资源特点。技工院校的教师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对互联网资源予以全面深刻的认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更进一步。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市场,它的特点是信息更新速度快,更新周期特别短,并且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无论学校哪一专业的教学都能将其进行应用,对计算机专业的促进影响更为庞大。与此同时,互联网资源共享有利于我国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进步。技工院校的学生已经脱离了初中小学阶段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能够指引学生进行自主的计算机学习,在没有教师教学的情况下,利用它互联网知识也能将一部分知识进行自我消化和吸收。在网络资源的反馈性方面,技工学校的老师可以为学生建立起学习论坛,学生可以尽情的交流彼此在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这些特点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完善教学设施

完善的教学设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成果的改善。技工学校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设备离不开计算机、多媒体与互联网。因此,技工院校应该广泛的筹集资金,完善教学设备,以使学校拥有足够的计算机让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进行实践。为了全面的提升计算机的教学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学校必须为学生营造完善的学习环境,实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互联网实践教学,以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

计算机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充分的对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认识,清楚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才能在心理上愿意接受计算机学习。同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培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钻研计算机课程知识。基于此,教师在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互联网中呈现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打造一个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例如,教师在网上查找学习素材,然后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其他多媒体资料,再把这些学习资料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一工作交给学生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应用需要建立在互联网使用的基础上,所以技工院校很有必要为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这样教师在讲授完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就可以进行实践部分的指导,让学生在动脑的基础上学会动手,在网络一体化教师进行网络实地训练,通过互联网资源不断的模拟项目化教学,加深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应用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自己搭建网络平台,熟悉网络模型,使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校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尤其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意对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创新,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思维展开教学,从学校和学生的现状出发,制定学习策略,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多高技术人才,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关绍云.在互联网基础教学中专业教育与思想引导的融合[J].教育探索,2010,3(4):130-131.

互联网计算机 篇7

“互联网+”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风向标, 任何产业发展与互联网形成了紧密关系, 为了体现计算机设备在新网络格局中的应用价值, 必须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升级。面对早期计算机设备结构的功能缺失,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必须要重新建立更具稳定性的功能作业平台, 帮助用户进一步实现网络化运营目标, 才能实现办公经营水平的一体化发展。

2 “互联网+”发展内涵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 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 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一般来说,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 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如图1, 企业利用互联网构建办公自动化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3 新时代OA系统功能升级趋势

3.1 远程化趋势

“远程化”控制是计算机功能改造新方案, 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数据远程控制, 促使OA系统必须进一步升级改造, 展现了“互联网+”结构的优势。例如, 远程化控制中, user通过身份验证之后, 可以对网络平台实施自主控制, 为企业内部事务处理提供虚拟化平台。针对用户身份验证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可通过系统建立相对统一的处理体系, 满足OA工作的基本需求。

3.2 智能化趋势

“互联网+”改革背景下, OA系统朝着智能控制方向转型, 利用智能技术完成一系列的商务操作。例如, 借助计算机处理平台完成各类数据操作, 减小了经营公司各项事务处理难度。互联网设定了远程网络控制平台, 帮助OA系统操作者执行控制程序, 用户只需登录智能识别系统, 就可以立马获取需要的基本数据信息, 如姓名、电子邮件、手机号码、工作单位以及现居地等等的信息。

3.3 人机化趋势

“人机化”是人、机器之间的进一步改造, 以人为中心, 以机器为对象, 强化了OA系统的人机特性, 短时间内执行人机操作指令。例如, 人机界面中, User只需要简单的登陆OA系统就可以立马知道自己当日的工作安排如随身记事本一样可提供具体时间、工作内容等等,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此外, User只需要简单的登陆OA系统进入该模块就可编辑自己的工作日志, 如可以编辑时间、工作目的、工作内容等。

4 计算机OA系统应用模式分析

4.1 数据模型分析

基于“互联网+”平台, 企业可实时收录相关数据信息, 为办公数据模型分析提供指导依据。比如, 以市场化为导向, 依据公司业务编制与执行情况, 对业务体系进行全面拓展, 促进企业内部营销体制优化升级, 减小市场风险造成的损失。借助互联网在OA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可以为市场战略调整提出科学的指导依据。如图2, 借助新型办公系统功能, 业务拓展部形成了系统化的决策组织, 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

4.2 财务管理分析

面对企业日趋增多的数据量, OA系统关系模型可以进行优化处理, 通过筛选、优化等方式, 对数据资源进行筛分, 为财务网络化控制提供数据平台。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仅仅是负责该公司的所有财务情况, 而且还要负责有关经营业务在办理过程中的所有出据通知、费用的收缴与支出登记。借助互联网+模式进行升级改造, 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实施OA系统管理平台, 进一步加快了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改革, 满足了企业战略决策变动要求, 成为新时期经营行业体制变动的主要方向。

5 结论

互联网是基于计算机设备的操控模式, 其在推广“互联网+”模式过程中, 也要重视计算机功能升级与改造, 才能体现出新时代与新设备的联合应用特点。OA系统是企业办公自动化核心部分, 基于“互联网+”时代可对OA系统功能进行升级改造, 详细划分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职责, 共同构建先进OA系统, 体现“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特点。

参考文献

[1]林闯, 贾子骁, 孟坤.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J].计算机学报, 2012 (06) :23-24.

[2]吴建平, 林嵩, 徐恪, 等.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计算机学报, 2012 (06) :18-19.

论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防控策略 篇8

1 计算机互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1.1 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也同时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所以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 存在着很多的负面信息, 导致互联网环境混乱不堪。例如, 虚假广告、网络谣言、诈骗信息、色情信息等, 这些不良信息的大量存在, 很多都是违背社会道德及法律规定的, 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和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尤其是青少年一代, 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 容易上当受骗或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害, 这将会对青少年一点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

1.2 计算机病毒的恶意入侵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当中, 经常出现信息传递、文件共享、软件下载与安装等情况, 但这些环节也往往是计算机最容易被病毒攻击的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病毒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如果计算机用户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或操作不当等行为, 那么计算机就很容易被病毒所攻击。计算机系统被病毒感染之后, 有时候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 造成计算机关键信息的丢失, 严重时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 病毒攻击计算机的方式主要包括恶意邮件攻击、文件下载、不良程序运行等, 计算机感染病毒后, 对计算机系统和文件的破坏是最直接的, 其传播速度也是惊人的。

1.3 系统漏洞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

在计算机的运行和应用过程当中, 系统出现漏洞是经常遇到的情况, 但是如果计算机用户没有对系统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和完善, 那么就可能给职业黑客和一些网络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有时候他们会复制、篡改、破坏计算机文件, 有时候会有意泄漏保密资料, 严重时会窃取用户的核心机密以及网络财富等。

2 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防护策略

2.1 宣传教育

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防护, 需要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 一方面要教育网络用户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 掌握更多的安全防护技术, 实现对计算机的正确操作;另一方面, 要教育计算机用户在享受网络技术便利的同时, 要遵纪守法, 做一名讲文明、有道德的网民, 不在网络上做有损他人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情。此外, 要教育每个人都重视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在操作计算机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定期对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予以修复;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定期升级防火墙软件等。

2.2 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安全防控体系

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 所以单纯采取一种或几种安全防护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就计算机系统自身的管理来说, 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控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即结合个人或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 基于信息及数据安全防护工作的现实需求, 对关键信息内容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及时弥补计算机在信息安全防护上的”短板“。而从计算机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来看, 国家需要对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对于窃取他人信息、威胁他人信息安全、散布不良信息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 从而达到净化计算机互联网环境的目的。

2.3 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控技术的运用

技术防控是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防控工作的核心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手段: (1)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在防范恶意攻击上的技术优势比较明显, 它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流量监测, 形成一道有效屏障来确保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目前, 防火墙技术在不断发展与进步, 其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上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2) 访问认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是防范信息被窃取、篡改以及破坏的有效手段, 如对关键文件的访问路径进行加密处理, 对关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设置密码权限等。 (3) 入侵检测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 当网络病毒发生变异时若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时, 入侵检测技术都可以及时提醒计算机用户, 有时可以实现自动更新与升级,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实施实时保护。

结束语

总之, 在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不良信息的传播、系统漏洞、网络病毒肆虐、黑客攻击等隐患随时都可能出现, 并给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 作为一个计算机使用者, 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 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技术, 懂得如何科学构建计算机安全防护体系, 这样才能在享受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 不至于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摘要:在信息网络时代, 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但是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和自由性, 其安全隐患也大量存在, 轻则威胁到个人、企业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重则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措施。对此,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面临主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防护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安全,计算机,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黄骏.计算机安全防控的现状[J].信息与电脑, 2013 (3) .

[2]汪海慧.浅议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J].信息技术, 2007 (1) .

互联网计算机 篇9

1 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1.1 系统总体结构

对于该系统设计中,由于互联网上各网页均采用实时动态发布技术,互联网上的数据非常庞杂[1,2]。因此,在设计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中,可以及时检测收集互联网实时信息,并将其传输给系统功能实现模块,对不良实时互联网信息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安全信息显示到互联网中。下图为总体设计结构:

1.2 系统功能设计

对于该系统设计中,对于计算机实时信息互联网过滤过程中,确保该系统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建立敏感知识库模块、维护敏感词知识库模块、敏感信息过滤计算模块、敏感信息过滤接口开发模块以及敏感信息过滤日志模块,有效完善系统对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的功能。该系统功能结构如下图中所示:

建立敏感知识库:实时互联网敏感知识库由满足过滤需要的敏感词汇构成。敏感词库的建立可以共享国家互联网中心、公安部门等权威部门的数据,也可以通过积累及敏感信息特征构造等产生。在特征构造时需对敏感知识归一化处理,注意包括相近的、拆分的或者加拼音等词汇以及一些繁体字和自造字,比如对“三去车仑工力”、“法伦功”、“法lun功”、“珐论功”等要统一转化为“法轮功”[3]。同时,需要对敏感知识库应进行分类整理,具体可以分政治敏感性、违法信息、广告宣传等类,比如:

政治敏感信息包括:涉国家安全的实时互联网敏感信息,涉国家领导人、集会游行、64事件、法轮功、中国台湾等。

违法信息包括:违反国家法律、产生社会危害的信息,如枪支、毒品买卖信息,提供色情、赌博服务的信息等。

此外,实时互联网敏感知识库的建立还必须要求能够具有自动识别功能,根据用户选择对误判或漏判词汇和特征的构造,智能识别敏感词汇,并将其自动加入敏感知识库。也可以根据实际进一步细分,比如违法信息细分成黄色、赌博、毒品等等。

维护敏感词知识库:实时互联网敏感词知识库应该是个动态的数据库,应根据需要实现自动更新和手动维护。实现对敏感知识库的可视化管理,能够分类浏览实时互联网敏感词库和其相近的词汇,支持单条和批量敏感词汇的增加、删除、修改操作[4]。此外,还可以支持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实时更新或定期手动更新,实现批量多条记录的增加、删除、更新操作。

敏感信息过滤计算:需要设计算法对实时互联网敏感词汇过滤计算。在对敏感信息过滤时,首先需要对过滤的内容进行预处理,其次根据敏感词汇的类型对敏感内容进行过滤计算。预处理过程如下:

1)消重:对需过滤实时互联网内容中重复的敏感知识进行消重。

2)格式化:自动处理过滤内容无效字符,如“(空格)”、“.”“*”等信息。

3)拼音替换:将预处理内容中出现的拼音进行替换。

4)交叉歧义识别:对过滤内容进行中文分词,涉及交叉歧义的能够准确识别。

敏感信息过滤接口:实时互联网敏感信息过滤接口是将过滤算法进行封装[5],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用,对实时互联网自行填报的文本内容进行过滤,并返回处理结果。该接口返回内容包括:

1)处置动作:通过、可疑、严重;

2)命中高危敏感特征为严重:如“法轮功”、“卖枪”、“小姐上门”等违法信息、政治敏感信息等;

3)命中疑似敏感特征为可疑,如普通敏感等疑似敏感信息;

敏感信息过滤日志:系统自动记录调用敏感信息过滤接口的内容、IP地址、调用时间以及对各地对敏感信息处理的反馈结果等,供进行统计、分析等。

1.3 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算法

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设计中,能够从分词算法、文档语义、关键字方面,提升系统对不良实时互联网信息的过滤效率。

1)分词算法

建立停用词表,在这里面包括一些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对于这些常用词汇,也往往包括一些辅助词,确保其能够在许多文档信息中都可以大量出现,确保不能用可以描述文档特征的词汇,同时,也不能理解文档信息。这样的分词,可以确保系统过滤信息的正确性,为提升系统性能,将会产生极大影响[6]。其次,就可以互联网文档中,搜寻出现的过滤关键词,并能够将其提取出来。最后,可以先从文档读取出两个字符,搜寻文档中是否存在相同文档字符;就可以去根据这个假设,从而能够去预先的设定一个词语频率阀值,以此可以来对互联网文档中应该出现的次数进行分析,将次数少的词语进行剔除操作[7]。该方式,可以避免在过滤系统数据过程中,导致稀有词对系统信息过滤带来的干扰。

2)文档语义算法

能够将一篇文档表示为一个形成向量的过程,可以在形成时,提取出在文档之中的特征项信息,从而将其构成一个文档向量,达到过滤实时信息的目的[8]。可以对得到的文档语义特征项列表进行相关排序,然后可以通过特征项标识、权重等,生成该文档的向量模型,从而能够在系统中,以文档语义内容去过滤存在与实时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

3)关键字算法

采用“关键词组抽取(Extractorke)”算法,结合相关概率统计的方法,实现对实时互联网信息中文本关键内容的提取过滤。

1.4 互联网实施信息过滤处理

在该系统设计中,能够运用SPIDER系统,可以获取在网页源文件中的数据信息,并可以进一步去分析超链接中的递归扫描,可以根据其指定范围,确保有效的互联网过滤信息可以保存到网页资源库中。能实现可视化的配置扫描,附加实时信息的筛选、加信息过滤条件、能够进行最深层数的信息过滤。并且,还可以进行各类JavaScript的特殊解析,剥离出互联网实时用户所需信息,对互联网信息中的标题、正文以及作者等内容进行分析。建立系统模块内部过滤处理方法doFilter(),其信息过滤处理流程如下:

具体代码为:

1.5 系统信息过滤测试

设计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可以有效过滤在计算机中实时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对于涉及敏感问题、敏感关键字、敏感信息的相关内容,均可以被系统过滤掉,不再互联网中显示。如下为一个系统测试代码实例:

经系统程序运行后,系统就会过滤实时互联网不良信息,将其屏蔽掉,不会显示在网页中,如下图所示:

2 效益研究

在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海量数据信息,对于这样庞杂无序且来源异构的信息过滤过程中,设计出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有助于过滤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不良信息。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中,对计算机实时有害信息的过滤产生良好的支持,较之前系统信息过滤效率比较提升8.0%,能够有效过滤计算机互联网实时有害不良信息。对于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中,有助于实现互联网信息过滤,具有很好的过滤效率,在实际运用中可发挥积极效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设计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中,优化设计系统工作,不仅可以提升过滤系统中分词算法准确性、文档语义理解正确性以及关键字校正效果,也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效率,提升互联网实时不良信息过滤效率,发挥积极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中推广该设计方案。

摘要:设计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对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的内容进行审查,能够对含有不良、敏感等情况的内容,发现并追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进行自动检查。在当前信息安全需求不断强化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则对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设计展开探讨,以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效参考资料。

关键词:计算机,实时互联网信息过滤,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刘伟成,孙吉红.基于专题文献的信息内容过滤系统设计[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00-103.

[2]樊康新,邱建林,顾卫江.基于VSM的自适应信息过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时代,2009(11):1-3.

[3]王春红,张敏,杨秀荣.基于Web的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S1):79-82.

[4]赵继俊,胡启秀等.基于规则匹配算法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0(01):109-112.

[5]王忠策.基于内容理解的网络不良信息分级过滤系统研究与设计[J].煤炭技术,2010(09):209-211.

[6]石云辉,陈文刚.一种网页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10):95-99.

[7]刘剑,吕国瑛,孙迦.基于语义识别的不良倾向性信息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2(10):13-16.

互联网计算机 篇10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前进,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助力创新型经济的增长, 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互联网 (Mobile Internet) 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 用户借助移动终端 (手机、PDA、上网本等设备) 通过网络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既体现在移动性上, 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 又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报告认为,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将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数, 移动互联网可能创造出互联网十倍的产业规模。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校院的紧迫任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 是高职院校最早创建的老专业之一, 在早期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现在这个专业普遍存在着着课程结构老化、缺少专业特色、培养目标宽泛、方向设置笼统等缺限。本文拟基于移动互联网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分析研究, 分三个方向进行专业改革, 既培养移动互联网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又为老专业注入新鲜血液, 让其焕发出青春活力;同时也为其他老专业的改革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行业现状、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

(一) 行业现状

2012年1月16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北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11月, 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 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移动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至2011年12月底,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 同比增长17.5%。而且,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庞大的智能手机网民规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提供了基础, 各大互联网服务商也开始纷纷布局移动互联网, 而激烈的竞争必将催生能够满足细分人群需求的创新应用, 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二) 人才需求

任何一个行业或方向的兴起, 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作用。互联网在中国从1996年开始起步, 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 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需求、业务的开发更新都处于高速变化和发展中, 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 行业人才奇缺, 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口更大。2011年我们调查了杭州鹏睿科技有限公司等17家信息技术企业, 获得的数据表明这些企业都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 一半以上的企业甚至已经把移动互联网作为了企业的主要业务,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占到了全部软件开发的50%以上。但都苦于没有相关的人才储备, 都承认缺少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工作人员, 招来的学生经过长时间培训才能上岗, 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大量企业都需要将商务网站转换为移动网站, 这些企业是移动互联网人才的最大需求来源;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软件企业, 还有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 特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外围企业, 都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较大。国内权威信息、通信和技术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简称ICT) 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 (CCW Research) 发布的研究报告称, 3G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以上, 3G启动之后, 每年将直接增加100万个以上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员的就业机会。

(三) 人才培养现状

虽然当前市场上的移动互联网人才稀缺, 但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 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更新明显滞后。单纯的移动互联网没有形成新的专业, 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也没有顺利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内容, 仍然维持基于计算机单机或普通互联网的开发和应用。当前国内有关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都集中在非学历教育方面, 主要是一些第三方的民营培训单位;而有关移动互联网网站设计制作的教学, 连国内的培训机构也很少问津。

高职院校应该贴近社会, 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专业改革和调整。在当前, 对比全新地建设一个新专业, 改革老专业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是作用大、见效快的解决方案。

三、移动互联网人才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案, 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课理论知识和适度的基础理论知识, 过硬的移动互联网的网站开发、应用开发和游戏开发能力, 较宽的移动互联网知识面。

对多家信息技术企业的调查研究得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层次将逐渐强化, 可分为移动网站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和移动游戏开发三个需求层次, 并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 所需掌握的知识、职业能力也各不同。

1.移动网站开发。熟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原理和知识, 熟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精通移动互联网站开发的相关技能。

2.移动应用开发。熟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原理和知识, 熟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移动平台的操作、原理和应用, 精通各类常用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的开发, 掌握一至两种移动平台系统应用的开发技能。

3.移动游戏开发。熟悉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原理和知识, 熟悉移动设备的软、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移动平台的操作、原理和应用, 掌握移动通信技术, 精通各类常用移动平台的游戏程序的开发。

针对这三个需求层次, 计算机专业可以增设三个方向:移动网站开发方向、移动应用开发方向和移动游戏开发方向。应具有以下的职业能力:①具有较强的移动互联网网站开发能力或移动应用开发、游戏开发能力;②具有较强的WEB界面设计能力;③具有数据库管理和开发能力;④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与信息服务能力;⑤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传授和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体系, 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训作用。根据职业岗位任职的要求, 参照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面向的职业岗位,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构建以真实产品为项目载体, 与基于能力本位、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设计上, 以典型的移动互联网职业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表现形式进行任务引领式课程设置。每个工作项目的学习与实训都按基本业务技能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 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下面对主干课程链和课程建设评价方式进行设计说明。

(一) 三个方向主干课程链的设计与说明

1.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

其主干课程链如图1所示 (见下页) , 专业基础部分是程序设计基础和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是为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 是专业必修课;为了让学生熟悉智能手机的应用, 要专门开设手机操作系统应用这门课, 让学生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前台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专业, 加入了手机网站常用的WML、XHTML和CSS技术, 以及Javascript编程。其中WML主要用于WAP1.0, XHTML主要用于WAP2.0, 都是标记语言, 共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Photoshop图像处理和Dreamweaver也是移动互联网站中很重要的课程, 保留不变;在后台技术方面, 除了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ASP.NET开发技术之外, 增加了手机网站开发常用的PHP或JSP编程;最后通过综合实训开发具体的产品来连接增强这些课程中的技能。

2. 移动应用开发方向。

其专业主干课程链如图2所示, 由于移动开发工具一般都选择J2me, 所以专业基础课选择Java程序设计, 辅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等;开发基础课程之一是3G移动开发应用平台, 主要介绍主流手机操作平台的知识, 如Android、Windows Mobile、i Phone、Symbian等, 之二是J2me开发技术, 它是Java程序设计的技能提升;由于手机操作系统的繁多, 应该学习几种主要操作系统平台上的开发, 如3G平台上的Android应用开发、Windows Mobile应用开发、iPhone应用开发, 最后是难度最大的3G平台Android系统开发, 这符合当前市场安卓系统开发占主要地位的行情。最后也配以能生产出具体产品的移动应用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3. 移动游戏开发方向。

其专业主干课程链如图3所示, 专业基础课是编程方面的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开发基础课程之一是3G移动开发应用平台, 介绍主流手机操作平台的知识, 之二是J2me开发技术, 它是主要的开发工具。考虑到Javascript在网页游戏开发方面的优势, 也加入到开发基础课;在开发技术方面, 3G平台应用基本开发课程中集成了主要几种操作系统开发技术, 如Android、Windows Mobile和iPhone等, 不作为核心课程, 只介绍基本的移动应用开发方法;3G平台系统基本开发主要是针对安卓系统的开发, 也只介绍基本的开发方法, 不作为教学核心课程;3G平台的游戏开发是核心课, 可以分成两学期进行学习, 需要考虑多种平台的不同开发环境;最后是培养综合技能的具体移动游戏产品综合开发实训。

(二) 项目化课程的建设和评价方式

以课程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项目来自于企业并由专任教师对其进行改造, 使其适合高职生的特点;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保留的原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组合与综合, 使之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养, 既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素质教育, 又突出能力的培训;组织编写移动互联网的系列教材, 理论知识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需要来进行, 同时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确定以讲授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为主, 做到“精学够用”, 抛弃与实践脱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在授课方式上, 采用边讲边练、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法, 甚至可以在师生自己的手机上进行实例演示, 保证教学效果。

与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一起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建立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 建立技能考核题库和量化考核制度, 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既考理论知识又考操作技能, 既重视结果评价又重视过程评价, 从学习和实训工作表现、作业与实训报告成绩及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等方面综合评价总评成绩。

五、结论

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服务于区域经济, 为企业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严格执行教育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 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做到课程结构合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等教育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职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顺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潮流, 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互联网计算机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网络安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逐渐结合在一起。自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广泛地推广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部门逐步加大了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中心的,互联网和网络的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

1、互联网和网络安全

互联网到现在为止一方面他可以当作是个人的娱乐、传媒、私人通信的一个很实用的工具。人们只需通过访问网站就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大众传媒也依靠人们访问网络来真正实现。互联网的概念是可以实现互相通讯的设备所组成的网络,包括了我们日常所应用的因特网。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随处可见,互联网的安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网络安全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和完全扫描等。在整个网络大环境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破坏,网络安全就显的尤为关键,这里主要可以包括两个内容,信息的传输安全和存放安全。

2、导致网络安全产生的主要原因

导致网络安全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而引发的,操作系统的开发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始终会存在漏洞,尽管漏洞本身并不明显,开发者也一直在研究弥补漏洞,但仍存在着被网络攻击者发现和利用的机会。而系统的缺陷和漏洞一旦被攻击,就可能面临瘫痪的可能,导致系统信息的丢失、篡改或者泄漏。其次,在于网络系统中TCP/IP协议的脆弱性。TCP/IP协议的设置具有公开性,同时缺乏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思考,由此导致了TCP/IP成为网络攻击者进行攻击的主要突破口和攻击对象。第三,受网络设计特点的影响,其设计上的开放性与广域性导致网络信息安全性的保障工作更为困难。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时刻面临着来自物理线路或者通信协议的非法访问和攻击;互联网还具有广域性,也就是说在网络覆盖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透过网络对区域内的其它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发起攻击,这使得网络安全的维护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第四,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和产生使计算机时刻面临威胁,它不仅可以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功能,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最后,网络结构的特点也对网络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互联网可以看作是许多局域网在一定链接作用下形成的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两个位于不同局域网下的主机之间要实现互相通信,并不是直接的传输,而是要通过多个设备的彼此传递,最终将经过无数次转发的信息传送到目标机。在这个过程中,攻击者只要攻击其中任意一个主机设备,就有可能截取用户所输出的信息和数据。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开发应用也是一个持续讨论的热点。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终端客户电视机、手机、平板等产品都在应用网络方面进行了大量开发和研究,网络中断设备的多样化,也为互联网信息的安全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防护方面的应用技术也逐渐地应用和发展起来。

3.1信息技术在网络防毒软件中的应用

病毒在网络的环境之中传播和扩散的速度及影响力都是在不断加快的,这就要求一定要有适用于局域网的能够进行全面维护的防病毒产品。通过研究局域网和互联网的特性,可以将局域网和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加强计算机网络的防护功能。比如用户在网络存储中收发邮件时,需要先同网络存储进行信息数据的交互;若想保证信息交换的安全就需要杀毒软件来保证邮件服务器的安全,发现和识别出电子邮件中的病毒并将其隔离或者删除。最理想的结果还是应用全面防护软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病毒进行全面防御,保护局域网的相对安全。

3.2信息技术的防火墙应用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是防火墙技术能够运行的基础,防火墙技术越来越被应用于互联网中,特别是接入因特网的局域网。防火墙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内部网络的健康指数。利用防火墙的检测功能可以大幅度降低不安全因素的侵犯,使互联网获得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应用防火墙还能够将其自身作为方案的核心来构建安全防护网络,将已经过防火墙测试的已确定为安全的软件在防火墙配置,监控审计网络的存取和对网站的访问。防火墙的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屏蔽了外界危险的因素,保护了内部的网络结构,对外部网络的访问有一定的限制。

3.3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

漏洞扫描技术主要是对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解决。现代社会中,网络和大型网络环境复杂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仅仅依靠人员来进行技术和服务上的处理,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准确查找漏洞的所在。漏洞扫描技术既能够优化系统内部的资源配置,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和消除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利用漏洞扫描技术中的各种黑客工具可以成功地对网络环境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消除。

3.4密码技术的应用

密码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一项核心应用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各个数据、口令、文件以及各个控制信息中网络资源的安全。在互联网应用中,密码技术是隔离网络系统中不受信任的网络层次,并可以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对所经过的网络路径提纯安全程度上的要求,实现网络通信环境上真正的安全。

3.5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中的入侵监测技术能够同时对来自网络环境内部和外部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同时还能对网络信息中的入侵事件以及过程适时的出响应,是维护网络环境、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利用多种标准对网络中的入侵行为作出判断并进行区别,帮助用户针对不同的入侵行为实施相对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细致地分析外界入侵的迹象,并提出一定的技术防护帮助,为用户应对一些入侵行为提供警示作用。

4、结束语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互联网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人们日渐关注的课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也为互联网的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发展,如何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漏洞,进一步维护用户的信息和设备安全,是一个持续的热点课题。

参考文献

[1]赵文娟.信息技术在局域网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1).

[2]高凯.浅谈入侵检测中的几种常用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

互联网计算机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与完善, 互联网得以更大范围深入地应用, 也更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历经多年的发展,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 想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相对较为困难。随着“互联网+”政策的提出, 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至关重要, 是“互联网+”发展政策平稳落地的重要保障。

1 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 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有如下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1 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 网络终端设备的大范围应用, 特别是移动网络设备的快速发展, 使得网络进入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 对居民当前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更多的居民不需要出门就能够实现一站式购物生活方式, 购买到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用品。当前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子商务产业进入高效发展阶段, 网络购物实际上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特定消费习惯, 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与深入应用是当前互联网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保障力量。

1.2“互联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理念。在当前“互联网+”发展时代, 人们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积极地探索更具时代性的发展理念与安全保障思路。在网络经济发展时代,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 这也必然要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应想方设法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满足时代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需求。

1.3 与我国国防建设息息相关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大范围应用, 计算机网络已进入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角落。国防建设的积极开展, 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居民日常生活, 而在当前互联网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便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 使得反政府反国家恐怖分子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攻击活动, 攻击手段更为隐蔽、更为多样化, 这使得国防建设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困难, 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更具重要性。

2“互联网+”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如下所示:

2.1 黑客群体对网络用户的攻击

一般而言, 黑客群体给普通的网民留下的印象便是非常地神秘, 认为黑客群体掌握了高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来无影去无踪。在过去时间里, 普通网民认为遭受黑客群体攻击的概率不大, 个人计算机内的信息价值不大, 不会成为其攻击的对象。然而,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 以及部分用户自身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黑客群体的范围越来越广, 致使部分水平相对较差、素质相对较低的黑客将普通用户个人计算机视为攻击的对象, 极大地威胁了网民个人信息安全。

2.2 网络病毒蔓延, 严重威胁网络信息安全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中, 病毒技术是同步发展的, 并且网络病毒自身具备很强的隐蔽性及潜伏性, 在网络病毒运行的初期无明显的特征, 一旦进入了爆发期将带来几乎毁灭性的后果。网民用户个人计算机无法正常使用, 计算机硬件设备被破坏属于破坏程度较轻的情况, 而网民个人隐私大量泄漏以及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便是网络病毒所带来较大的破坏影响。

因当前网络病毒变种繁杂程度相对较高, 这导致在解决病毒问题时通常难以彻底地进行根本性的消除, 极易造成网络病毒死灰复燃, 对网络用户造成了周而复始的巨大破坏, 并在后续的网络应用中始终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3 自身操作致使信息泄露问题产生

在网民实际上网过程中, 想要始终在同一环境、同一网络设备中使用互联网几乎是不可能。当网民在陌生的环境, 或者使用他人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浏览互联网信息时极易面临木马病毒的威胁, 再加上自身操作的不合理更加大了个人账户信息泄露的概率, 就会造成财产损失事件产生, 这与网民自身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也有很大的关系。

3 计算机网络安全在“互联网+”发展对策

针对当前“互联网+”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水平, 确保“互联网+”经济政策的顺利推进:

3.1 重视信息安全战略, 合理架构网络安全系统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发展时代, 如何保障用户的数据信息安全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这要求应将用户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升到较高的发展地位, 应将用户安全、交易安全作为当前计算机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口。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时代, 用户数据是最为重要的财产。假如存在数据泄露问题将给“互联网+”经济的参与方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这也突出了计算机安全研究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

在“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战略发展层面, 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内容:对网络用户信息采取严格的加密措施, 严格控制访问网络用户存储信息的权限, 并对网络工作人员开展积极高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持续提升其安全管理意识。在数据管理层面, 应重视按照数据应用范围分类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提高网络信息的存储及传输安全性。

3.2 重视基础IT系统安全, 构建大数据风控机制

在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领域内, 应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实际业务特性, 逐步构建更具可行性的网络安全评估体系,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生产环节评估流程等业务流程规范。同时, 还应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测试机制、计算机网络安全运维体系, 并帮助“互联网+”经济参与方制定解决当前网络安全漏洞的最佳实践方案, 持续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

同时, 还应该重视大数据用户账户安全保障工作。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 应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并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功能, 结合网络终端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实时分析, 并根据分析的风险结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 以更有效地规避潜在用户的网络安全风险。

3.3 积极布局, 保障用户和交易数据安全

在当前“互联网+”经济时代, 除了构建相对较为完善的IT基础系统安全体系外, 还应该积极科学布局, 打造网络用户信息及交易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比如, 在数据安全层次, 应该加大对网民信息的保护力度, 并积极打造基于网民网络应用范围分类管理体系, 主要体现在网络用户信息传输、存储以及展示等多个方面。此外, 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中, 应该加大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应用力度, 以持续提升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同时,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移动客户端业务操作的频率越来越高。以2015年双11活动为例, 移动客户端下单的比例占总下单的比例七成以上。因而, 在未来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中, 移动端的网络安全工作成为重点研究方向。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类似, 移动端的信息安全更依赖于对APP端的安全加固工作, 这就要求数据在客户端与服务端传输过程中采取数据加密技术, 避免发生用户信息泄露问题。此外, 还可应该从应用检测、应用加固、渠道检测、风险评估、渗透测试以及模拟黑客攻击等多个方面提升移动客户端的网络安全水平, 保障用户信息及业务交易信息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互联网+”经济发展, 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次, 这需要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平稳应用为基础。因而,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结合时代特性, 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构建网络安全体系、保障网络用户信息及业务交易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以持续推动“互联网+”领域内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提升, 规避各项交易风险。

摘要:随着国家将“互联网+”发展策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 “互联网+”得以大范围深入应用于居民生活及社会进步等领域内。“互联网+”是否能够得以平稳应用,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便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这突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对策制定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在“互联网+”中应用的重要性, 探讨未来“互联网+”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互联网+,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光强.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J].城市地理, 2015.

[2]卢清, 尹义方, 吕晓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与维护[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3]吴育海.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

[4]李佳.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上一篇:高校寝室卫生文明建设下一篇:智能电网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