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效应

2024-12-04

电子效应(共9篇)

电子效应 篇1

摘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深受政府、电商企业和农民网商的青睐,呈现传统电商向新型电商转变、从单向电商向双向电商转变、从经济发展向改善民生转变、从个体电商向区域电商发展转变四大发展趋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化了农产品市场、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结构,对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消费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引发了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同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产品质量监管缺失、管理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包装物浪费污染和基础配套水平低等发展挑战,建议在今后发展中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加快培育新型电商主体,兼顾民生推进农村电商网络全覆盖,推进绿色包装,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变革效应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步伐逐步加快,被视为电子商务“新蓝海”的农村电子商务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发展的势头,农村网店、农民网商、农村电商交易额均得到了快速增长,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3 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农产品卖家达到39 万个,相当于所有淘宝网卖家的1/20;2014 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1800 亿元,预计2016 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 亿元。今年1 月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基础。可以说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市场潜力,电商下乡都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更新,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渗透不断深入,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1、由传统电商向新型电商转变

这一转变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初期的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大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实现农产品购销。其模式是“农产品网站+ 电话+ 货运公司”,即先通过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再通过电话进行商务洽谈,最后签订购销合同,由卖方或买方组织货运完成交易。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挣脱了地理位置的束缚,拓展了农产品交易市场。随着互联网、电商平台、网络支付、社会信用、商业保险等软环境的发育成熟,更多的农业经济组织和个人走向了即时线上交易平台,并跟随信息产业的成长一路发展了B2B、B2C、C2C、B2B2C等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这种“本地产品+电商平台+ 网络支付+ 专业物流”的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双方的交易成本。甚至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农家乐经营户、民宿业主、观光农场也实现了线上交易、线下现场消费体验的O2O电商模式。

2、从单向电商向双向电商转变

这一转变则得益于部分农村地区仓储、交通、物流、信息设施等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与到实体店购物相比,网络购物不仅可挑选范围大、送货上门,而且价格便宜,对远离大城市的农村地区有莫大的吸引力。根据CNNIC统计,2014 年底,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 万,年增长率高达40.6%。在农村消费品电商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专业物流企业农产品仓储物流的触角逐渐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的小生产也逐渐地与更大的市场实现了对接。只要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甚至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农户就可以在淘宝网、微店等电商平台零成本开店经营。这让农村电子商务不再是农业企业的“专利”,一些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年从中发现商机,开始把本地特产甚至家具、服装等商品放到网店出售,一大批农民网商涌现。这让农村电商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极简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信息流、物流不再是单向的消费品购买,而是形成了与不同分工的行业和地区互通有无的双向电商。

3、从经济发展向改善民生转变

这一转变离不开政府的推动。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的延伸无疑是经济利益驱动的结果,一方面是生产、生活消费品向农村开拓消费市场,另一方面是农产品、乡村旅游资源对外营销增收。但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还是优化社会管理、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比如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的特色办证、公开拍卖、网络售票等等。特别是政府推动的“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重在建设“集农产品综合服务、农产品交易、全网代购”于一体的农村电商综合平台,构建农产品信息服务、检测、仓储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生产与营销的全程服务。在浙江、江苏等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省份,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实现电商服务全覆盖,让村民现金存储、农产品销售、日用品购买、信函、包裹、汇兑、水电费交纳、手机充值等都搭上电商平台。

4、从个体电商向区域电商发展转变

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遍地开花的农民网商,通过产业集聚自发形成了淘宝村、淘宝镇等区域化农村电商。二是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纷纷启动了电商下乡的步伐。2014 年10 月,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的农村战略,宣布将在未来3—5 年之内,投资100 亿元,建立1000 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 万个村级服务站,覆盖全国三分之一的县以及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在阿里巴巴的带动下,包括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也推出了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计划,“电商巨头下乡”已成潮流。在这些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截止到2015 年6 月底,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项目已累计覆盖全国17 个省,建立63 个县级服务中心,建成1803 个村点服务站。三是中央政府将三农作为核心工作,陆续出台各种推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速度。2014 年国家农业部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国家商务部则推出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计划。地方上,浙江政府力推的“遂昌模式”和“赶街”项目已经走在了前列,致力于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为交通不便利、信息相对落后的农村居民在购物、售物、缴费、创业、出行、娱乐资讯获取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发展的重构

农村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消费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逐渐引发了农村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在江苏沙集镇、义乌青岩刘村、四川省青川县、浙江丽水市遂昌县等农村电商发展高地,农村电子商务区域生态正在以点带面的态势涌现,极大地改变着传统农业经济和产业形态,改变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村发展的重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产品市场的优化

农村电商的发展让农产品销售直达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销区市场,让农产品市场格局发生根本转变。一是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充分,同一大市场竞争参与者增多,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有效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二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促进产销衔接、倒逼农业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竞争加剧让各类农产品优胜劣汰,更加有利于通过地域分工优化、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市场竞争的倒逼作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更大范围产销市场可以为农民反映真实、准确、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农民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四是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直销和预售,可以在收到消费者订单后,统一进行采收农产品,批量包装后由产地直接送达消费者,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的费用,降低了农产品电商的成本,让生鲜果蔬类农产品的新鲜度更有保证,消费者能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最新鲜的农产品。同时,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和市场风险,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出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2014 年底,全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已超过500 亿元,农产品电商平台已逾3000 家。

2、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农村电商本身就是一项增加就业、吸引资金、留住人才、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还壮大了农业生产、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业、仓储物流等产业体系。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为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城镇居民放松身心的首选。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游客了解旅游信息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得旅游资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电子商务给旅游景区、农家乐、民宿业主带来了新的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手机APP推销线路,宣传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信息上网展示,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便捷的网络支付和体验分享更提高了乡村旅游的乐趣。甚至,一些电子商务村做起了与“农”完全不相关的产业,并集聚出相当的产业规模,如浙江省缙云县的“北山狼”户外装备和江苏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的家具行业,其中沙集镇除了聚集了14 家快递物流企业,还拥有家具生产厂180多家,板材贴面厂6 家,还有1 家网站专业服务商,为网商们提供法律、网络知识的服务。农村电商激发了农业生产、传统手工业的活力,促进了农村地区交通、仓储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了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的产业发育和进化升级。

3、农村社会结构的优化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吸引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和倾斜,也吸引了电商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布置和发展,给一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县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14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淘宝村”已增至211 个。在产业集群化的趋势下,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越来越多的打工族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创业,同时也带动了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缩小了城市与乡村公共服务的差距,让一度衰落的村再次迸发出新的活力,产生出就地城镇化的效果。劳动力回流不仅让农村地区恢复了自身发展功能,也让这些农村地区告别了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三留守”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发展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文化的传承和繁荣也指日可待。根据沙集镇派出所提供的数据,东风村自2008 年起,治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打架、偷盗等治安案件已经销声匿迹。

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监管、经营规范、发展环境、基础配套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1、产品标准化缺失导致的产品质量挑战

消费者都习惯于“货比三家”,不仅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比质量。但在农产品电商中,消费者由于不能亲自挑选而对农产品的质量存在担忧。即使到手的商品新鲜度、形状、色泽、口味极好,消费者心里也难免存在农药残留、激素残留、防腐剂等食品安全隐忧。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市场准入机制缺失,农民网商个体和农业企业数量繁多,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无法保障,而在信息时代一旦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必将对同类和同区域的农产品销售产生严重打击。

2、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带来的管理挑战

目前,我国农村网店普遍存在网店经营水平低、规模小且分散、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此类农村网店大多属于自营性质,农民网商只是开设网店并将自家农产品信息放在网店上进行销售。对于如何有效推广营销自家农产品、如何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如何吸引消费者并锁定消费群体等专业知识和手段并不了解,导致销量仅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出现了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单家独户开设的农村网店会造成资源浪费、同类农产品恶性竞争,无法整合资源、发挥农产品电商的集中优势。同时由于农民网商的组织化程度低,在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农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和资源共享功能上缺乏优势。

3、发展条件不均导致的地区发展失衡挑战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致富、农业物流、农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组织结构优化都有重要意义,也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中西部及广大山区农村或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和网络设施落后;或资源禀赋差,没有独特优势的产品可供出售;或创业人才缺乏,坐拥宝山却无人挖掘。这些农村地区既没有农村电子商务自然萌发的条件,也不具备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的实力,只能对这个新兴产业望洋兴叹,同时也与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诸多改善民生的好处失之交臂。

4、农产品保鲜困难带来大量包装物的挑战

相较于工业产品,农产品更加脆弱。作为农村电子商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力求保鲜,还要面对长距离运输和相对较差的路况,因此对包装品的要求也更高,客观上造成过度包装,单笔物流成本上升。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兴盛,这些包装物造成的浪费和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

5、基础配套薄弱导致产业推动乏力的挑战

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前提,而我国农村现今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薄弱直接关系到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延伸和布点。而物流设施不完善会引起单笔物流成本偏高,导致农产品电商的整体规模偏小,网购的渗透率偏低。同时,缺乏冷链物流的生鲜农产品容易腐化变质,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数据显示,因缺少冷链物流,我国每年的生鲜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比高达27%,每年有超过1 亿吨的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前腐烂变质。

四、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1、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

消费者购买线上农产品不仅买的是产品,还有安全、服务和品牌,健全农产品标准化、建立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需要。要加强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安全追溯体系、质量保障与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各地政府、农协等应根据各类农产品的具体情况,借鉴现有应用中的农产品标准,制定出适于各地各类农产品的统一标准。政府和行业要推广并培训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户的标准化意识,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督。农村网商、专业服务商、农业协会等应建立品牌意识,借助地理标识、生产者标识、文化故事标识来建立农产品品牌,在包装设计、品牌标识的设计上做到品牌的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加快新型电子商务主体培育

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公司、电子商务协会等组织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挥新型电子商务主体在产品质量把控、仓储物流、融资和吸纳人才方面的优势。扶持新型电商主体通过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中心,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农村地区网上购物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和全体农民都从电子商务中受益。同时要扶持农产品电商的专业服务商发展,为农村网商提供客服外包、专业培训、技术讲解等各种服务;发掘本地农产品资源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综合当地农户的农产品资源,集中向电商平台供货;帮助农村网商借助专业涉农服务商的力量,提高网店的专业度和服务质量。

3、处理好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作用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致富、农业物流、农村生活品质提升、农村组织结构优化等事关“三农”的各个方面,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新兴力量。积极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引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政策措施,支持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电商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覆盖面,探索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新模式。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改善农村地区电子商务服务环境。电子商务发展落后地区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培训电商操作员,逐步建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电商骨干网和服务网店,尽早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4、加快推进农产品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要尽早对这样的趋势做出反应和改变,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鼓励发展绿色包装,在将对环境的伤害减至最低的同时控制包装成本,以提高利润增强竞争力。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完善法律法规,行业积极倡导绿色物流,规范快递包装。要尽快出台网购快递包装的技术规范,促进包装标准化。转变包装理念,逐步实现包装材料的绿色性,包装制造环节的绿色性以及包装材料消耗的最少量化。具体的指导理念是:减少包装材料;回收使用材料;重复使用包装材料;循环使用包装材料和包装标准化。引导农村电商主体和物流企业树立一种节约的风气,比如在设计包装时秉承节约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能耗,便于拆卸,使材料能得到循环使用;在包装上附上一些环保小贴士,提醒消费者不要乱扔包装废弃物;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进行统一的配送、装载和包装回收。

5、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政府、企业和相关的行业部门应合作进行规划协调,从经济、合理、资源整合的角度规划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强化快递枢纽、服务网点与重点农产品、农资、农村消费品集散中心的有效对接,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快递企业在特色经济乡镇、交通枢纽乡镇等地区建设较高标准的服务网络。鼓励快递企业与农村商贸流通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共同制定运输、配送计划,发展农村共同配送。加快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末端网点的健全完善,切实提升农村地区电商网络覆盖。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商贸流通企业在服务创新、末端投递等领域广泛开展协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各环节的应用,从生产、运输、销售建立整套可追溯的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以保证农村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为电商人才在农村创业就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百鸣: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05(10).

[2]李隽波、陈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创新对策[J].商业时代,2014(34).

[3]许婵、吕斌、文天祚:基于电子商务的县域就地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新模式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5(1).

[4]路征、宋丽敏:我国“农民网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5(5).

[5]陈亮: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

[6]洪涛、张传林: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商论,2015(Z1).

[7]李玲芳、徐思远、洪占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与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5).

[8]郭彪:电子商务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坐标[J].绿色中国,2013(10).

[9]宋孟丘、黄小庆:基于合作社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4(26).

[10]储新民、李厚廷: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机制——基于“沙集模式”的拓展[J].价格月刊,2013(12).

电子效应 篇2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 作者:程祉霞 刘红丽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在分析牛鞭效应的基本思想、对供应链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简单综述,认为信息共享是解决牛鞭效应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共享系统。

[关键词]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99

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的效应分析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网络信息化

一、引言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利用电子计算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经济贸易活动,而在这类经济贸易活动中,交易双方是不需要谋面的,只需要在网上购物、网上交易以及在线电子支付等商业交易活动、金融活动或者相关的一些综合性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通过信息网络将全球市场进行连接,大大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改变了传统国家贸易以单一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因此,了解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探析如何促进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发展,以进一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

现代电子商务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商务极大的拓宽了国际贸易的环境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有于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国际贸易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技术逐渐普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其最大限度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使得贸易交易双方足不…户的就完成交易,这有利于为国际贸易开辟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现实贸易与虚拟相结合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极大的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成本,缩短了贸易周期,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时压力更加灵活。

2.电子商务创新了当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贸易交易方式,也创新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其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工具,以及付款方式,在电子商务的下,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相关的文件以纸质为主的形式,一般多采用国际标准的方式直接进行网络化的传输和文件处理,而在付款时也是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现金交易的或者银行转账等付款方式,多数使用网上银行的电子付款,极大的节省了交易的时间以及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

3.电子商务下改变了国际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交易方式以及交易环境的改变,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也必将发牛相应的改变,这种管理方式的改变包含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例如:物流、资金、信息以及贸易主体等。另外,随着网络经济环境的改变,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必将逐渐的建立完善,这就需要个贸易主体尽可能的学习各类相关法律,以规范自身行为,维护自身的的正当权益。

三、电子商务创新发展以促进国际贸易进步的具体举措

针对上述电子商务下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创新发展电子商务的具体举措,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完善网络综合基础设施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电子商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而要想有一个便捷通畅的网络环境就必须不断加强与网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里面就包括通信设备线路的完善,以及性能优越的计算机和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应用软件,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对于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提高我国网络技术研究能力,疏通网络通道,企业需要加强对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重视网络的维护和资金支持。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就给了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创新电子商务,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已经,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双重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所以,从企业来说,需要不断的转变观念,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应用的积极性培养和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尽可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作为高校需要着力培养市场和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完善学科建设,在市场实践导向下提高毕业牛的专业素养。

3.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普及工作

虽然,随着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于电子商务已经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依然不能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时的需要,并且我国所实行的这类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操作性较差,解释不够清楚以及没有完全的切合实际等。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以切实落实好这些法律规定,维护各市场主体经济利益。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对于国际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创新发展电子商务才能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挑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卟对外经贸,2012(03)

[2]柯飞帆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02

[3]侯骞翔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变化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 Z2)

电子效应 篇4

一、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运用“鲶鱼效应”的意义

把“鲶鱼效应”运用到中职电子专业课教学上, 有两个好处:一方面“鲶鱼”型学生对“沙丁鱼”型学生起带动作用。因为那些“鲶鱼”型学生积极向上, 有较强的号召力, 周围的同学关注着他们, 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会通过言行去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群, 使周围的同学不知不觉中能够学习并效仿。另一方面“鲶鱼”型学生也可以刺激“沙丁鱼”型学生, 让他们也进步。“鲶鱼”的活动能力会打破现有的平衡, 他们的积极向上、教师和学生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会刺激“沙丁鱼”型学生的自尊心, 在竞争意识支配下, 教师引导得当, 则会出现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局面。

二、中职电子专业课堂运用“鲶鱼效应”的教学实践

在电子专业课课堂上, 把班级中成绩较好、表现欲强的学生发掘出来,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专业课学的较好, 脑子比较聪明, 表现欲很强, 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的拔尖优势, 鼓励他们积极、踊跃地活动在课堂的舞台上, 让他们成为小组合作研讨中的“鲶鱼”, 成为电子专业课中的“鲶鱼”, 以此刺激周围那些懒于动脑、懒于动口、懒于动手、懒于合作、懒于展示的学生, 让这些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积极回答的竞争氛围, 让同学们一起在电子专业课上思考、争论, 抢答……

笔者在课堂上具体实施时, 仔细观察, 在班级里挖掘一部分有潜力的“鲶鱼”。这部分学生可以是班干部、课代表的学生, 也可以是人缘很好的学生。但是, 这些学生有个共同点, 就是表现欲很强, 专业课学的较好, 脑子很聪明。只有调动这些“鲶鱼”影响其他学生, 才能使整个课堂的活力被调动起来, 从而使集体的学习力增强, 提高课堂效果。在电子专业课教学中, 应该认真对待学生尤其是“鲶鱼”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经常给予鼓励, 经常给予支持,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 进而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营造一个活泼而不流于涣散的课堂。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鲶鱼”型学生的正面作用, 使他们驱赶“沙丁鱼”型学生的负作用, 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确定好“鲶鱼”型学生和“沙丁鱼”学生后, 把学生进行分组, 其中每组里面既有“鲶鱼”型学生, 又有“沙丁鱼”学生, 利用“鲶鱼”型学生激励“沙丁鱼”型学生。认真对待学生尤其是“鲶鱼”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 给予鼓励, 给予支持。这样才能激发“鲶鱼”型学生的表现欲, 进而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营造一个活泼而不流于涣散的课堂。另外, 还要注意“鲶鱼”型学生和“沙丁鱼”型学生的角色转变, 当“沙丁鱼”型学生慢慢进步, 慢慢变成了“鲶鱼”型学生, 要对这部分学生及时表扬,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培养提拔一些潜力“沙丁鱼”成“鲶鱼”时, 不要急于求成, 要多给这些学生信心和时间, 让他们多一点自我反省的机会;要多设一些台阶, 让学生多一点循序渐进的机会。总之, “鲶鱼”型学生的轮换和更新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一个长期、耐心的教育转化过程, 时刻对他们充满信心, 对他们多点耐心和信心。

三、中职电子专业课堂运用“鲶鱼效应”的注意事项

1.在实施过程中, 特别要关注“沙丁鱼”型的学生

“沙丁鱼”型学生, 对自己不自信, 不愿表现自己。这时, 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 尊重“沙丁鱼”型学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沙丁鱼”型学生。要小心的呵护“沙丁鱼”型学生的自尊心, 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逐渐改变他们的厌学的学习态度。

对于“沙丁鱼”型的学生, 只要一点点的进步, 我们都要给予鼓励, 适当的鼓励, 可以给他们信心, 促使他们成长, 促使他们向“鲶鱼”型学生转变。

2.“鲶鱼”型学生和“沙丁鱼”型学生不是一层不变的, 可以转变

我们不能认为一个学生永远是“鲶鱼”型学生, 或者认为这个学生永远是“沙丁鱼”型学生。只要“沙丁鱼”型学生有进步, 他就能变成“鲶鱼”型学生。同样, “鲶鱼”型学生如果不思进取, 退步很大, 也有可能变成“沙丁鱼”型的学生。通过这样, 就能促使学生互相竞争, 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同样, 兼顾到了“沙丁鱼”型学生的自尊, 让他们意识到, 只要他们进步, 他们也能成为“鲶鱼”型学生。而对“鲶鱼”型学生也是种激励, 如果他们过于自满, 也有可能变成“沙丁鱼”型的学生。

3.课堂上要灵活应用“鲶鱼效应”,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电子专业课上运用“鲶鱼效应”时, 要灵活运用, 可以结合分组教学。“鲶鱼效应”在电子专业课运用, 也是通过竞争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如果光光运用“鲶鱼效应”就很单调, 如果结合其他形式的教学, 就可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引入小组竞争激活组员活力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 小组合作是重要的环节,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 每组人数一样, 各小组总体水平要求基本一致。在小组合作中运用“鲶鱼效应”将会使课堂更加有效, 小组合作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了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的计分, 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和认可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这样, 组与组也运用了“鲶鱼效应”, 促使组与组竞争, 组员之间也竞争, 效果很好!

另外, 电子专业课课堂教学运用“鲶鱼效应”, 还可以结合很多教学方法, 比如, 学案导学法, 项目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等等, 只要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可以结合起来用, 这样, 各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总之, 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教学, 要善用“鲶鱼效应”,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鲜活的课堂“鲶鱼”, 让电子专业课教学变得有趣, 让课堂有更多争论, 有更多知识的碰撞!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电子效应 篇5

此后, 美国和日本的纸媒体加速迈向电子化, 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推出了面向移动阅读终端的电子化内容, 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 终端种类日渐丰富。

伴随着电子图书的推广, 其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2007年11月, 美国亚马逊推出了专用电子图书阅读终端Kindle, 随后索尼和庞诺 (Barnes&Noble) 等品牌也相继投入市场, 不过最初两年, 都是亚马逊的Kindle在电子阅读终端市场独领风骚, 到2010年才有苹果的iPad强势崛起。此外, 除专用电子图书阅读终端外, 现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 甚至游戏机等都已加入了电子阅读终端的行列中来。

业界认为, 未来可上网的彩色电子阅览器及低价的黑白阅读器将占据市场两端。就地域来看, 北美发展最快, 到2009年亚马逊累计生产了160万台, 日本索尼则累计生产了100万台。据日本野村总研公司的数据, 2009年全球电子图书阅读器达300万台, 而2010年仅苹果iPad的销量就超过了1200万台。2010年底全世界电子图书终端累计达到2000万台, 其中美国为680万台, 约占1/3的市场规模。

美国:群雄逐鹿

指数级增长

最近几年, 美国的电子出版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根据美国出版商公司 (AAP) 的数据, 2009年美国电子出版市场达到了1.695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了176.5%。在美国的电子出版市场上, 随着亚马逊Kindle、索尼Reader、庞诺Nook等电子图书阅读专用终端的推出, 以及电子出版设备传播平台的普及, 电子出版市场急剧扩大。依据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预测, 到2015年美国电子图书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1.9亿美元左右。

2009年12月, 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等五大美国媒体达成合作协议, 计划在互联网上设立虚拟商店, 以共同的标准推出数字版的新闻和杂志服务, 以期提高广告收益, 并和谷歌进行抗衡。5家公司于2010年中设立了共同的门户网站, 在互联网上提供统一标准的数字版新闻、杂志等, 并设立网络虚拟商店, 推动网上购物。在网站运营初期, 5家公司向用户提供杂志信息等, 随后将加入新闻等内容。5家公司潜在的网络读者群为1.45亿户, 他们声明今后也欢迎其它公司加盟, 以便形成更大的联盟, 从而降低成本。

非捆绑模式受欢迎

现在, 谷歌公司已推出网上电子书店Google Editions, 加入到电子图书战场。Google Editions是架构在浏览器上的服务, 用户购买的电子书不能下载, 但电子书将储存在云端, 让用户可通过个人计算机、HTC的智能手机、苹果的iPad等装置, 运用各种网络浏览器阅读电子书。此外, Google也允许书籍零售商或独立书店在网站上提供Google Editions服务, 并且让合作伙伴从卖书营收中抽取更大比率的收益。

谷歌不将用户局限于某一种装置的做法, 冲击了亚马逊和苹果等限制用户使用装置的做法。例如, 亚马逊出售的电子书只能在其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或安装有Kindle软件的硬件上阅览, 预计亚马逊的电子图书市场占有率将在未来五年内从90%下滑到大约35%。谷歌允许用户以各种媒介阅读电子书的模式, 将带动其电子阅读器的销售, 谷歌有望成为继亚马逊、苹果之后的第三大电子书零售商。

参与者众

iPad的问世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图书阅读器的普及。iPad改变了电子阅览终端市场结构, 该市场不再是专门电子阅览终端一统天下, 除平板电脑参与其中之外, 智能手机也加入战局, 出现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

庞诺领先亚马逊和索尼一步, 近日推出全彩、触控屏幕版的Nook电子书阅读器, 抢攻电子书阅读器市场。这款Nook彩色电子书阅读器配备7英寸触控屏幕, 价格比第一代黑白款Nook贵100美元, 但大约只是苹果入门款iPad的一半。Nook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 使用能够把眩光减到最低的层压屏幕。不过, Nook目前还不具备3G上网功能, 只能通过Wi-Fi上网, 使用者可浏览网站、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和听在线音乐等。目前索尼的Reader和亚马逊的Kindle都是黑白界面;苹果的iPad平板计算机可显示彩色内容, 但功能不以阅读器为限;庞诺也打算开始销售彩色内容的数字杂志和网络报纸。

据市场研究机构e Marketer最新公布的数据, 2010年, 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已经与阅读印刷版报纸和杂志的总时间大体相当。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 美国用户平均每天花费50分钟浏览手机内容, 而浏览报纸的时间为30分钟, 阅读杂志的时间则为20分钟。当然, 用户浏览的手机内容多数为网络新闻, 另外还有Tweet信息、电子邮件内容、短信以及其它文章等。2010年, 用户花在移动设备上的时间增加了28%左右, 此时长还可能继续增长。现在Kindle和Nook等电子图书阅读器在美国成年人中的普及率为5%, 但是电子书的普及率却远高于这一比例。

58.1%

用户对电子阅读的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根据美国密苏里大学雷诺兹新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超过半数的电子报纸读者“很有可能”取消订阅纸质报纸, 那些订阅了纸质报纸且每天阅读1小时电子报纸的读者中, 有58.1%“很有可能”在半年内取消对纸质报纸的订阅。

日本:快速起步

2010年规模达670亿日元

依据Impress R&D公司2009年7月8日的调查, 2008年日本电子图书市场规模约464亿日元, 与上年相比增长131%, 这其中, 移动电话对电子图书市场的拉动作用达到了86%, 面向移动电话的电子图书已占80%。2009年日本电子书籍市场规模达到610亿日元, 比上年增长119.6%。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670亿日元, 同比增长109.8%。现在, 日本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是电子图书的配送对象, 今后随着面向iPad等电子图书终端的内容的充实, 新的电子图书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iPad在日本出售引起了日本舆论的广泛关注。2010年5月日本语的iPad投放市场时, 日本出版界多数人仍然对电子图书持消极的态度。但日本舆论认为, 在发达国家对数字市场争夺极其激烈的背景下, 不闻不顾的消极态度必然会错失商业良机。

运营商态度积极

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都在积极进军电子图书市场。首先, NTT docomo从2010年11月29日开始推出了流媒体类型的业务, 分为视频点播配送和向3个移动公司终端配送。对智能手机用户, 其传送的视频每份可达30~40分钟, 传送容量已由10Mbit/s扩大到100Mbit/s。另外, 依据网站的请求信息可接入到流媒体服务器上, 在手机用户的屏幕上不仅设有画面管理按钮, 而且还能够指定视频配送的网站。播放系统可依据运营商移动终端上的视频文件标准播放器类型实施自动转换。

NTT docomo和大日本印刷公司于2010年12月7日宣布, 两公司就共同经营电子书的收集、配送业务设立合资公司一事达成了协议, 新公司称为2Difakuto。从2011年1月上旬开始, 将面向docomo公司的智能手机和电子手写板终端进行电子书籍的配送服务, 今后配送项目还将扩大到约200家出版社的10万册电子图书。新公司的注册资金额是9.8亿日元, 其中docomo占40%, 大日本印刷公司占60%。合资企业将从事纸媒体和电子媒体两种类型的书籍在线销售, 从2011年1月上旬开始, docomo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 以及电子图书阅览器等都可到混合型书店出版发行平台上进行网上交易, 网上书店和现实书店实行联动的营销模式。

现在智能手机等采用发光的液晶显示屏幕, 长期使用眼睛会感到疲惫。与此相反, 电子纸和通常的纸一样不会发光, 可以在明亮地方和灯光下进行阅读。电子图书用这种电子纸承载, 对眼睛很有好处。现在日本电子纸技术领域中领先的是KDDI公司, docomo则于2011年1月9日宣布, 最早将于今年秋天销售搭载有电子纸技术的电子图书专用终端。

KDDI于2010年12月21日宣布推出了称为“LISMO Book Store”的电子书籍配送服务, 从12月25日开始进入市场。最初提供的电子书籍数是2万册, 到2011年中将增加到10万册。KDDI于2010年12月下旬开始出售电子书籍专用终端biblio Leaf, 通过该公司的数据通信网络和无线LAN网对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下载。

朝日新闻社、朝日电视台和KDDI公司从2010年11月26日开始共同推出面向au手机用户的信息配送服务, 称作新闻EX。手机用户必须使用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IS系列”智能手机, KDDI表示今后将逐步扩大到其它机种。

软银公司也于2010年和集英社、讲谈社等多家日本出版社签署了合作协议, 向智能手机用户提供小说、漫画和照片集等服务。

出版界近日加速

出版界方面, 2 0 11年1月2 0日,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与其子公司Bitway和英特尔公司就成立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的电子图书合作公司达成协议, 新公司名为电子书商店BookLive, 对外营业从2月上旬开始。

BookLive服务内容包括漫画、小说和实用书籍等, 现在提供的电子图书约3万册, 今后将扩展到杂志、摄影图集等领域, 图书数量将增加到10万册。服务开始阶段, 主要面向电脑、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终端及iPhone/iPad。出版商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新潮社、日经BP和文艺春秋公司等都已表示支持。用户购买的书籍可存储在架构在云计算技术上的电子书架上, 其后可通过自己的IP地址从PC和智能手机等多个终端阅读。此外, BookLive还与其它电子书店合作, 用户从其它电子书店购买的图书可通过云计算技术书库来管理, 可在多个终端上从共有书库阅读自己购买的图书。目前, 日本电子书店也像电子阅读终端一样呈现出战国时代。除三大移动公司之外, 夏普已和书店业巨头纪伊国屋书店、出版巨头角川控股集团等相继参与了国内的电子书籍市场。

美日两国电子图书市场对比

美国:电子图书市场比较成熟, 供应电子图书的机构和电子图书阅读终端的厂商可以说是群雄逐鹿, 百花争艳, 电子图书市场规模也比较大。

日本:电子图书市场正在起步阶段, 市场规模也不够大, 其中移动电话在电子图书市场上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电子效应 篇6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随之而来的废弃污染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相继出台控制电子信息产品成分含量的法律或法规。因此,对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电子信息产品环效应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模拟专家打分,对整个因素体系进行量化和权重评定,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一定的建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研究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国内外学者几乎都强调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3个方面。Taeko Aoe[1]指出,生态效益指标要能够通过生态设计指导产品的改进,提出的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包括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和特定物质消耗指标。Barba-Gutiérrez等人[2]评价家电环境影响时考虑了3种因素:人类健康、生态系统质量和资源。我国学者也在环境效应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体现在对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的研究。陈迪[3]针对区域研究的特殊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把生态效益指标分为经济价值、环境冲击和环境治理3方面。陈静等[4]构建企业环境指标体系,包括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值,单位水消耗的产值,单位原物料消耗的产值,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的产值,单位气污染物排放的产值,单位包装固体废物产生的产值等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从自然环境方面出发,忽视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忽视了环境破坏的后续影响,忽视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因素。本文试图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 电子信息产品环境影响指标体系

考虑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不足,本文选择评价指标体系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3方面综合考虑。构建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1 电子信息产品的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1)环境效益指标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包括资源能源的输入和各种废弃物的输出两部分。

(1)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电子信息产品的能耗贯穿于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水,不可再生资源包括化石燃料、矿石等。(2)大气污染主要指引起温室效应、促进臭氧层消耗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粉尘颗粒等。(3)工业废水会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电子电气产品水体污染排放物质主要有重金属类和富营养物质。(4)固体废弃物污染主要体现在生产阶段和回收处理阶段,以及维修阶段的零部件更换。生产阶段的次品、边角料,维修阶段更换的零部件,电脑报废之后,会造成空间占用,或是土壤破坏。(5)电子信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会伴随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还会对人体造成直接的损伤。

(2)社会效益主要是对自然环境的间接影响,包括环境破坏之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水生生态和陆生生态的后续影响。

(1)社会效益的人体健康方面,包括环境对社会公众、操作工人以及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2)水生生态影响主要指水体污染之后,水生生物的死亡,水生生态的破坏。(3)陆生生态影响主要指陆地生态的破坏,动物的伤亡,森林草地植被的破坏,农作物的不正常生长等。

(3)经济效益主要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从费用支出和效益收入两大方面考虑。

(1)成本费用支出包括原材料购买、运输费用、工人工资支出、使用费用支出(例如电费)、回收费用。除此之外,还包括为了响应国家环保号召而对环保做出的一系列研发费用支出。(2)资源回收:产品销售之后的利润回收,产品回收产生的能源和资源回收效益等。

3.2 电子信息产品的环境影效应评价标权重评定

3.2.1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介绍

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给定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分析方法。荷兰学者Van Loargoven[5]提出了用三角模糊数Fuzzy表示比较判断的方法并运用三角模糊数的运算和对数最小二乘法,求得元素排序,即在模糊环境下使用的AHP方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是:

第一步:建立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与模糊判断矩阵,用三角模糊数(l,m,u)定量表示在给定准则下,同一层次各因素之间两两比较的结果。l与u表示判断的模糊程度,当l与u相等时则表示判断是非模糊的[6]。

如果M1=(l1,m1,u1)和M2=(l2,m2,u2)代表两个模糊数,则三角模糊数计算公式为:

三角模糊数M大于k个三角模糊数Mi(i=1,2,…,k)的可能性被定义为

设m为对象集容量,n为目标集容量,设第i个对象满足n个目标要求的程度值分别为M1Ei,M2Ei…,MnEi(i=1,2,…,m),这里MjEi,都是三角模糊数,那么第i个对象满足n个目标的综合权重值为:

用Ai表示第i个元素,设d′(Ai)=min V(Si≥Sk)(k=1,2,…,m,k≠i),那么权向量为W′=(d′(Ai),d′(A2),…,d′(AM))T,经过归一化处理,模糊层次分析法权向量为W=(d(Ai),d(A2),…,d(AM))T。

第二步,利用模糊三角数计算各矩阵因素权重。

第三步,求出各指标综合权重,进行层次总排序。

3.2.2 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利用三角模糊数构造模糊矩阵:由3位专家对各因素两两比较打分得模糊判断矩阵。第二层矩阵见表1所示。

利用公式1、公式8和公式7可得到d′(B1)=1,d′(B2)=0.72,d′(B3)=0.46。

于是得:W′=(1,0.72,0.46)T,经归一化得到3个因素的权重为W=(0.459,0.330,0.211)T

同理,可以得到第三层指标权重值:

(1)B1-B1i模糊矩阵经过计算可以得到:W1=(0.195,0.424,0.381)T;

(2)B2-B2i模糊矩阵经过计算可以得到:W2=(0.249,0.107,0.241,0.229,0.07,0.104)T;

(3)B3-B3i模糊矩阵经过计算可以得到:W3=(0.27,0.5,0.045,0.185)T。

3.2.3 综合排序

层次总排序见表2。

3.3 评价结果分析

分析结果可得,在诸多影响电子信息产品进一步发展因素中,水生生态、陆生生态的平衡性、人类健康和销售利润影响程度比较大。在社会生活中,生态的破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所以销售利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因素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政府来说,在制定相关政策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就发展来说,最终依靠的是技术的进步与产品的改进,提高中国整体技术水平是必由之路。

4 小结

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产品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构建其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3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得出水生生态、陆生生态、销售利润和人类健康等指标较为重要。把该指标体系应用到环境评估中去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与环境双赢,但是最终要依靠技术创新与进步来实现。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带来了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有必要对电子信息产品进行环境效应的评价分析。本文构建了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根据权重结果提出有关产品改进和环保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模糊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Taeko Aoe.Eco-efficiency and Ecodesign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J].Cleaner Production,2007,15(15):1406-1414.

[2]Y Barba-Gutiérrez,B Adenso-Díaz&S Lozano.Eco-Efficiency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s: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J].Environment Modeling Assessment,2009,14(4):439-447.

[3]陈迪.中国制造业生态效益评价区域差异比较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37-41.

[4]陈静,林逢春,杨凯.基于生态效益理念的企业环境绩效动态评估模型[J].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717-720.

[5]陈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河北渔业,2005(5):1-4.

电子效应 篇7

一、退货物流的涵义

退货物流, 是指企业采购后对入库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向供应商退货或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销售后因为各种原因被退货。而电子商务企业的退货物流集中表现为从网络上根据订单产生的由商家配送售卖的商品, 因为质量或者其他令消费者不满意的原因而从消费者重返零售商或者供应商的流动过程, 其流程与配送物流刚好相反。

二、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务形式, 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速率快、打破时空壁垒、交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物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 不确定性。电子商务环境下, 由于消费者缺少在实体店内购买时对商品的真实体验, 对商品的期望与实物间会有很大差距, 这就造成退货比例高于相对传统的销售。电子商务中的销售, 不受地点的限制, 只要是物流可以到达的地域, 都可以进行交易。因此, 相对传统交易而言, 退货的来源就会愈加分散, 回收处理更加困难。再者,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退货, 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任何消费者不满意收到的货物, 都可以随时要求退货,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物流服务商处理退货的时间难以统一, 给批量处理带来麻烦。一言以蔽之, 电子商务中的退货物流具有不确定性。

(二) 复杂性。由于电子商务中的退货物流来源分散, 难以集中, 对退货处理的运输路线、处理方案以及流程也难以确定, 这就造成电子商务企业中的退货物流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对于被退回的货物必须首先分析其退货原因, 对退货的质量进行重新检查, 然后制定处理方案, 最后执行处理办法。对于没有质量损毁, 进行简单包装就可以直接返回销售渠道的商品, 可以交由物流服务商进行处理;对于破坏不严重的商品, 需要更换零部件等才可以再次进行销售的, 则需要返回给制造商进行处理;对于损毁非常严重, 难以重新进入销售渠道的商品, 制造商可以拆卸利用其中有价值的零部件, 以免造成浪费, 剩余的失去利用价值的零部件则要进行相应的废弃物处理。

(三) 多样性。对于消费者退回的货物的处理, 企业希望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追求退货回收处理成本最低。对于退回货物的处理, 追求规模经济, 尽量实现对货品进行批量处理。二是追求效益最大化, 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中的退货, 大部分具有与未售出产品相同的品质, 因此, 大部分退货可以再次进入销售渠道, 为企业重新获取利润。对于不能回到销售渠道的退货, 企业则可利用诸如零部件等的剩余价值, 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三是在目前大力提倡低碳经济的形势下, 对于退回货物的信息处理、检测、运输、装卸搬运、维修处理、重新包装等, 力求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由此可见, 电子商务企业对退货物流的执行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三、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发展现状

第一, 退货物流在国内发展时间并不长, 尤其是在B2C新型电子商务模式下, 我国物流行业的实践者们缺少处理退货物流所必需的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多没有研发出对其行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造成现在退货物流管理低效的局面。第二, 大部分企业并没有把退货物流活动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范畴。有些企业对退货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配送物流的陪衬和附属品上面。企业有明确的配送物流的管理流程, 却鲜有关于退货物流的处理流程。第三, 企业内部对退货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 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立退货管理部门, 退货管理也未列入绝大多数生产商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在B2C模式下, 买家和卖家没有直接接触, 而是通过邮局或快递将商品运送给消费者, 增加了更多的运输和仓储费用。这就必然使企业对此工作环节缺乏动力。第四, 在退货物流中, 从消费者或者是最终市场回收产品这一环节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企业很难将现有的预算技术和数学模型应用到退货物流的管理中去, 对要回收的产品数量等其他情况无法作出预测, 难以掌控。第五, 企业中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从业人员创新能力不强, 物流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落后于物流业的发展速度。

四、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问题的推进策略

第一, 要使退货物流能够顺利、高效地运转, 建立一个合理的有效的退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完全必要的。由于退货物流涉及的商品具有种类繁杂、来源分散、数量不定、处理方法不统一等特点, 如果单纯依靠人工管理, 回流商品将很难得到及时处理, 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使用退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使回流商品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使消费者能够尽快得到维修好的商品或退货金额, 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消费者的满意度。第二, 尽管退货物流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但是合理的退货政策会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消除消费者的顾虑、提高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率, 从而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 B2C电子商务企业在尽可能减少可避免的退货物流的同时, 还要制定合理的退货政策, 并通过各种渠道让消费者充分了解退货流程, 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在B2C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购物。第三, 企业要实施退货物流, 要从供应链的范围来构建退货物流系统, 建立起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回收商、再制造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众多企业要在政府的指挥和规则的指导下构建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利益共享。第四,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 而要实现永续经营, 人才一定是永续的。因此, 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机制既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 也能使员工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企业应建立终身培训机制, 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 并投入资金予以保证。根据不同员工的潜能对管理人员进行领导艺术和管理技能培训, 这些人将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五、结语

本文系统总结了退货物流管理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利润效应、给供应链带来的协同效应、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效应, 并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推进策略。希望文中提供的观点能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一种全新的商业网运作模式, 它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计划、生产、组织, 也影响到了产品的流通。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流通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使得流通的执行和运作过程由传统单一的物资流转化成了物资流与信息流的统一。退货物流是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 物资从产品消费点 (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 到产品的来源点的物理性流动。它与配送物流无缝对接而成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原来单向的企业物流变为完整循环的物流网。电子商务企业把退货物流的各个环节连结起来, 而退货物流服务的质量又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电子效应 篇8

《中国外资》:大陆集团是用何种方式投资芜湖的?

朱光伟:大陆集团是以收购的方式进入芜湖的。芜湖现已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标志地, 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代表全球汽车仪表最高技术水平的德国VDO公司就与安徽芜湖仪表厂开展技术合作。1995年8月双方投资6070万元人民币组建了芜湖VDO公司 (中德双方股比为40%:60%, 1997年中德双方股比结构调整为12%:88%) 。随着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兼并与重组, 2001年, VDO并入西门子公司, 芜湖VDO成为西门子VDO汽车电子 (芜湖) 有限公司, 2007年底, 大陆集团以114亿欧元收购西门子旗下的西门子VDO汽车集团, 西门子VDO芜湖又成为今天的大陆汽车电子 (芜湖) 有限公司。

《中国外资》:你如何评价大陆集团在芜湖的投资效益?

朱光伟:大陆汽车电子 (芜湖) 在中国的业务始于1995年, 当时仅有单一的仪表产品及单一的用户。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公司现拥有仪表及显示器、供油系统、传感器及执行器和商用车等四个事业部, 现有1390名员工, 共有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500人, 其中研发人员达190人。公司也是大陆集团的仪表, 供油系统等产品在亚太地区的生产与应用研发中心。公司2008年销售额达17亿元人民币, 其中出口3亿元, 公司的主要用户涵盖了全国的汽车厂家。主要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

大陆集团在芜湖的投资有着非常良好的回报。正因为如此, 大陆集团在芜湖数次增资, 从原先的6070万人民币的注册资本增加到目前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在给股东带来高回报的同时, 也向国家贡献了相当的税收, 仅在2008年, 公司就向国家上缴超过1.5亿元税收。

《中国外资》:当前的经济危机对贵公司有何影响?

朱光伟:尽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并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汽车产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大陆汽车电子 (芜湖) 有限公司仍于今年2月开始三期工程扩建。此次扩建工程包括生产汽车仪表、供油系统和发动机执行器部件的新车间, 以及新的物流仓库和实验中心大楼。扩建工程的如期开业, 表明大陆集团对中国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与坚定的信心。此外, 大陆集团计划在2013年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将占全球的25%。芜湖公司已成为大陆集团亚洲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 2009年公司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公司向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业务预计将有超过30%的降幅。预计公司2009年的销售额将在19亿元左右, 增幅减缓, 比2008年增长10%左右。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 近来得益于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以及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汽车市场有了一定的回暖。公司将抓住机遇, 化危为机。

《中国外资》:你如何评价合肥的投资环境与发展前景?

电子效应 篇9

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再次引起了国内薪酬改革及薪酬差距的关注。近些年来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高管披露的高工资一度引起社会哗然,另一方面,不同群体间薪酬差距也越来越大,带来社会公平等问题。关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锦标赛理论、行为理论两大理论体系,且二者结果呈相反关系。基于Lazear & Rosen(1981)锦标赛理论,薪酬差距的扩大可以更好地激励最有效生产效率的员工,从而带动其他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整个企业经营绩效的目标。Mclaughlin(1988)等扩展了锦标赛模型。之后,锦标赛理论被引申运用到解释企业内部其他职位层级之间的薪酬差距。行为理论认为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即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拉大会降低企业绩效。该理论认为薪酬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合作,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薪酬差距较小的情况下会提高合作效率,同时会在管理层因此运用政治阴谋来破坏竞争对手或者薪酬设定者权威的可能性,以提升公司绩效( Cowherd & Levine,1992;Milgrom & Roberts,1988;Greenberg,1987)。目前,关于薪酬差距的研究多集中于研究高管团队间、高管团队与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相关绩效的影响,鉴于薪酬差距受到诸多影响影响,其复杂性使得尽管国内外研究领域关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已久,但是结果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不同层级中不同因素对相应层级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的交互效应进行研究,以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期备受关注的高技术产业中电子通讯行业为对象,以加深对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关系的认识,同时对薪酬分配提供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Deut SCH(1985)、Milgrom(1988)等研究发现,在需要很强相互合作的组织中,组织业绩依赖于共同努力,过大的报酬差距会不利于组织合作,影响组织业绩;Pfeffer(1993)等以超过300家的大专院校全体教员为研究样本,Cowherd(1992) 以公平理论和相对剥削理论为基础,验证了此理论。王永乐(2010)从中华文化背景的角度,对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适用对象进行研究,确认了锦标赛理论仅适用于不同层级员工之间的薪酬比较,而行为理论的适用对象集中于同一组织层级的员工,二者在解释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关系时具有互补性。鉴于电子通讯行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更加倚重管理与技术的配合,团队配合要求高,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关系符合行为理论,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且呈负相关

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区间效应,即“权变”结论,体现了竞赛理论和行为理论分别在不同程度上的合理性,目前的实证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管与普通员工。Greenberg(1993)以实验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低薪酬情况下的员工会因此产生挫败及愤怒的感受,这增大了诱发员工通过市场偷盗等行为来弥补他们心中不公平的感受的几率。更多的实证研究,如张正堂(2008)、唐莉(2013)等也验证了高管-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与企业未来绩效/企业绩效关系呈倒U型关系,即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成倒U关系,不能单纯由锦标赛或者行为理论来解释。随着薪酬差距的增大,企业经营绩效先逐渐上升,随后开始下降,二者之间存在区间效应。一定的薪酬差距可以激励员工,而过高的薪酬差距会加重不公平,抑制员工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由此,提出假设2:

假设2: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影响显著,且呈倒U型

就高管团队间而言,依据Bebchuk(2002)管理者权利理论,管理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甚至决定自身的薪酬水平。Jensen(1999)研究发现,一定程度上,高管权利的大小,影响着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激励作用的发挥,致使薪酬差距并未能改善企业绩效。实证研究中,胥佚萱(2010)认为,企业内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位合一,会加大核心高管的权利,更加容易在薪酬决策中产生自利行为。林浚清等( 2003)等认为,在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有足够的能力和动机对高管进行监控,既能起到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工作的作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他们自定过高薪酬。同时,在企业薪酬决策中,普通员工的谈判能力越强,公司的薪酬分配就越公平。于一般的股份公司而言,监事会是普通员工参与公司决策的途径之一,监事会规模越大,更能有效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监督。由此,提出假设3:

假设3:权力结构对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成交互效应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人才和投资密集的新技术群。产业内员工工作体现两种特征:一、企业中,知识员工对社会财富的贡献比较大、人力资本存量大,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较强的自主性、较大的递增性和一定的投资风险性;二、企业内员工从事的是具有创新性成果的脑力劳动,单独完成工作的风险性大,往往团队合作更为重要。就体现劳动力价格与利润分配的结果的薪酬而言,更需要兼顾员工个人与整体间的公平。对创新能力水平(技术复杂性)要求越高的企业,越依赖员工的知识性,由此薪酬差距对员工带来的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显著。专利数量体现了创新水平输出,技术人员比例能够反映出企业技术复杂度。由此,提出假设4:

假设4:创新能力水平对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成交互效应

就企业性质而言,依据最终控制人分类,上市公司通常分为国有与非国有两大类。随着经济改革,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应的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很大进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更换往往由政府或者国有股东任免, 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其薪酬具有政府薪酬特征;此外,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更需要兼顾社会影响,该类型企业内,受传统的分配思想影响较为严重,仍然存在根深蒂固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对于国有性质上市公司而言,高官团队间、管理团队-员工间薪酬差距较小反而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由此,提出假设5:

假设5:企业性质对企业内层级差距与企业绩效负的交互作用

假设5a:企业性质对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负的交互效应;

假设5b:企业性质对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成负的交互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深市、沪市)为研究对象,按照如下标准对样本进行剔除与筛选:鉴于ST及*ST公司出于保壳上市等目的,其盈利水平可能存在人为操纵和盈余管理等现象,其数据可靠性不足,由此本研究删除了此两类公司;剔除财务或薪酬数据不全的样本。本研究涉及到上市公司财务、披露消息,运用多途径进行数据的补缺,对仍无法补全的样本选择予以剔除。本研究数据来源以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上市公司年报为主,省市统计年鉴为补充。本文最终得到50家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2年共250份样本。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本文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绩效;解释变量中的薪酬差距,依据社会比较理论,纵向(企业内部)包括高官团队间薪酬差距、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交互变量中,权力结构取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创新能力水平取值专利数、技术复杂度,企业性质;控制变量,包含企业资产规模、企业成长性、收入水平、学历水平等。鉴于面板数据模型可从截面与时间两个维度反应数据变化规律,并且在控制个体异质性、减少回归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提高参数估计有效性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本研究的回归模型具体如下:

(1)薪酬差距比较模型:

其中,wagegap X分别代表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高管团队-普通员工间薪酬差距;i代表不同个体;k=1、2……8,分别为企业规模(scale)、企业成长性(growth)、收入水平(income)、资产负债率(lev)、风险状况(risk)、管理水平(mag)、成立年限(year)、学历水平(invo);lj分别为其对应系数。

(2)交互效应验证模型:

其中,Zit为相应交互变量,γn为其对应系数,其他同上。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运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分析,主要变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二)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践中,一般采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应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文Hausman检验的结果是不显著的,接受随机效应模型,因此,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验证具体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模型3在已有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解释变量之上,加入权利结构和权利结构与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的交叉项,权利结构变量分别为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表明:(1)模型1验证了假设1,即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关系,支持行为理论。由数据分析可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高一个百分点,会降低10.63%的企业绩效。描述性统计显示,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中,有87.2%的前三高管平均薪酬低于其余高管团队平均薪酬,而其余高管团队人员,除却管理人员,还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薪酬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企业控制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这意味着前三高管代表的管理人员阶层的权利低于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利阶层的权利,这与现代企业倡导的管理理念有所偏离,抑制了企业发展,影响企业绩效。(2)模型3验证了在权利结构中,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均在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间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假设3得到验证。两职合一对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产生调节作用,在高技术产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时是领导力卓越的体现,会减弱薪酬差距带来的不公平感从而引起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监事会规模等对高管权利有所约束,二者影响力下,如果高管团队薪酬差距越大,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越深。(3)企业性质方面,当最终控制人为国有企业时,增强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负向作用,这是由于国有企业内公平性要求更高,因薪酬差距引起的不公平感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也越大。表4中,模型4在已有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解释变量之上,加入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平与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的交叉项,分别为专利数、技术复杂度。模型5在模型2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企业性质和相关薪酬差距的交叉项,考察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表明:(1)模型2表明,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在一定薪酬差距范围内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51,但是超出一定值呈负相关,整体呈倒U型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在一定差距范围内,高管团队与普通员工间的薪酬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可以提高高管团队的公平感、满意度,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普通员工努力以提通过职位升级带来薪酬增加;但是,当二者薪酬差距过大时,对普通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消极作用会抵消高管人员因薪酬大而产生的公平感从而对企业绩效带来的消极作用。进一步,根据拐点理论,求出拐点值为1.3416,高管团队平均薪酬与普通员工平均薪酬差距为21.25倍。(2)创新能力水平中,专利数对高管团队-普通员工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起到调节作用,而技术复杂度未能表现明显的调节作用。专利数能够减弱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间的影响,即在一定薪酬差距范围内,创新能力越强,高管团队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小,这表明创新输出越大,对知识型员工依赖性越强,公平感就越需要彰显,不纯粹是竞争关系;超过一定范围,创新能力越强,会减弱二者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带来的负向作用。在过大的薪酬差距导致不公平感猛增的情况下,创新能力对企业的正向贡献起到作用。(3)企业性质方面,模型5表明,最终控制人是否为国有企业,对高管团队-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与模型4相比可知,企业性质对不同层级作用不同。

注: ***、**、* 代表 1%、5%、10%的显著水平

(三)稳健性分析

验证结论的稳健性,本文采用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企业绩效的代理变量,回归结果与结论与之前无实质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稳健性得到验证。

五、结论

本文采用200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电子通讯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企业内不同层级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且探寻企业内部高管团队间、高管团队-普通员工间两层级间不同影响因素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层面,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呈负相关,但这种结果可能是因激励不足而引起反向激励问题;其中,权力结构集中加速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负作用,企业需在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上实现职能分离,加强对高层管理者的权利监督机制建设。(2) 高管团队与普通员工层面,二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二者薪酬差距处于一定范围内,遵从锦标赛理论提升企业绩效,当超越一定阈值时行为理论起主导作用,从而降低企业绩效,不同行业进行薪酬制度设定时,需要考虑不同层级间薪酬差距最合适范围;其中,创新能力水平对高管团队-普通员工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起到调节作用,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薪酬激励时,更应注重其知识依赖特性。此外,国有性质对高管团队间薪酬差距起到约束力,目前颁布对企业中薪酬制度调整限制的政策也主要针对管理层,如何能够起到有效地在激励性与公平性达到平衡,是需要引起注重与重视的。

上一篇:实测过程下一篇:社会管理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