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技巧谈

2024-08-18

学生作文技巧谈(精选12篇)

学生作文技巧谈 篇1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 少有命题作文, 大多是自拟题目的话题作文或材料性作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花香蝶自来。”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总领全文, 点明中心, 突出论点, 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可是, 有些考生往往不知道怎样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造成了考场作文中不应有的失误。那如何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精彩的标题, 让阅卷老师为之眼睛一亮, 从而为自己的作文赢得高分呢?

1. 巧用修辞式

这种方法, 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 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 使题目生动, 鲜明, 美妙, 贴切。如:以“挫折”为话题的题目《挫折是一种美丽的痛》;以“创新”为话题的题目《创新永不下岗》;以“关爱”为话题的题目《母爱是一首歌》、《老师是一把遮阳的伞》;以“生态”为话题的题目《一只小鸟的自述》;以“故乡”为话题的题目《故乡, 我永远的天空》《千年月色万年情》;以“环保”为话题的题目《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等。这些题目, 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 所以像一颗颗珍珠, 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 吸引了阅卷老师的心。

2. 巧妙化用式

把影视剧片名、歌曲名、诗词名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广告语、歌词等适当改动, 进行套装借用作为文章的题目, 不仅是考场作文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而且常能使文章熠熠生辉, 妙趣横生。如:以“挫折”为话题, 化用名句的作文题目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亲情”为话题, 巧用广告词的作文题目有《滴滴香浓, 意犹未尽》;以“流行文化”为话题, 化用诗词的作文题目有《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题目, 典雅深刻, 富有文采, 清新脱俗, 令人过目不忘。

3. 直言事理式。

这是议论性文章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它明白易懂, 直截了当, 使读者能够准确抓住文章议论的中心。如在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中, 好的题目有, 《诚信高于一切》、《诚信丢不得》、《人要有诚信》、《诚信———为人之本》、《诚信———不可抛弃的背囊》、《诚信———永不放弃的誓言》、《做人的基本准则》等, 直接点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而有些考生用《小议“诚信”》、《谈诚信》、《论诚信》、《诚信的启示》、《诚信的重要性》之类的题目, 内容空泛, 不明主旨, 使文章一开始便出现败笔, 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4.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 它的文体是别致的, 与众不同的。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 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 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 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 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5. 借用符号

(1) 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 用之拟写文题, 清新活泼, 形象生动, 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 丰富多彩!”, 作者以感叹号为题, 语势铿锵有力, 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 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 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 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 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 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 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 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10-1=……”为题, 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 设置悬念, 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 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6. 其他形式

(1) 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 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 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 决心少回家, 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 读时令人忍俊不禁, 读后发人深思。

(2) 故设悬念。文章的题目最忌“千人一面”。在标题里设置悬念, 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节含蓄地展现出来, 才能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同时, 一个富有悬念的题目, 也会让你觉得有话可说。如《女生传来的纸条》这个题目就很典型:这位女生为什么要给男生写纸条呢?纸条上都写了些什么话呢?结局又会如何?读者一看题目, 便有了这么多要弄明白的问题, 自然会产生读下去的强烈愿望。又如新闻标题《当列车驶来》也属于这一类。

作文的拟题方法还有很多, 这里不一一列举。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 画龙既毕, 点睛尤为重要, 它能使龙活而腾飞, 要想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 就必须多读书, 多看报, 特别是报刊上的标题, 可以说精彩纷呈, 让人眼花缭乱, 不妨品味借鉴, 从中汲取营养, 如能长期坚持, 拟题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学生作文技巧谈 篇2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金牙瑶族乡金牙初中 覃 艳

作文教学辅导一直以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传统的作文教学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它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作文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更是其前沿阵地。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更是进行中小学作文辅导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突出的不利因素,尝试教学法以全新的理念,大胆创新,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尝试教育具有可尝试性,作文尝试教学具有的特点决定其实行应遵循特定的准则。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注重技巧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辅导。

一、传统的辅导方法存在的不利因素

作文,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提高认识情感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并在组织表达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获得综合运用。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脱离思想实际和应用实际,陷入“应试”的误区,堵塞了学生的思路,熄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①学生应命而作,脱离生活;②“应试”作文过分讲究章法、技巧使作文从形式入手,而不是从内容入手,增加了难度;

③瞄准考试练作文,使作文教学失落了实用性的要素。面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势,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运用尝试法理论去指导

尝试教学法是著名数学专家邱学华教授创始于70年代后期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并已升华为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有人认为“尝试教法既吸收了古今中外一些有影响的教学法的积极因素,又符合我国大部分学校当前的教学条件和需要;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小学教师都能掌握,每个学生都能适应;虽然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应用。”

尝试教学法理论的实质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它具有鲜明的特征,用八个字概括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理尝试教学理论具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三大理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基础。尝试教学理论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认识规律,重视学生的解题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的双重主体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是其教育学的基础。尝试教育理论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结合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及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尝试教学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包括:①原认知因素的发挥;②新旧知识的迁移;③知识结构的同化;④最近发展与尝试成功。

完整的尝试教学理论具有一个通用的教学模式:尝试准备——尝试问题——尝试指导——尝试练习——尝试评价——再次尝试。

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尝试并取得成功,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①学生的主体作用;②教师的知道作用;③课本的示范作用;④旧知识的迁移作用;⑤学生之间的合作;⑥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⑦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尝试教学法的实施和运用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尝试指导原则:学生尝试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灵活的安排尝试过程的顺序,由扶到放,由易到难,掌握分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②即时矫正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③问题新颖原则:尝试问题要提的新颖,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又要联系实际,难度适宜,并以课本内容为依据。

④准备铺垫原则:准备题要有针对性,与尝试题有密切的联系,从准备题到尝试题要最大限度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

⑤合作互补原则:尝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互相补充,组织学生讨论,创建良好的合作气氛。

⑥民主和谐原则: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学生,创造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互助竞争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和实践,尝试教学法具有以下优越性与局限性并存的教学效果:

1、优越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

(3)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

2、局限性

(1)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于应用。

(3)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不适于应用。

三、运用语文尝试教学法进行辅导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语文尝试教学除具有尝试教学的一般特征以外,还具有语文学科特有的特征和要求。

语文尝试教学法改变了语文教学的一般程序,即由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体现了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改

变。由传统的“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认识源于实践”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使语文教学较之其他的学科更具有可尝试性:首先,语文学科学习的是母语,入学时,语文教学即有了坚定的尝试基础,可以由生活中初步掌握的应用口语去尝试学校里的语文学习。由已掌握的听说能力,去尝试待学习的读写能力;第二,语言是思想交际的工具,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使语文学许有了最宽广的课堂可实践天地,为语文教学的尝试创立了重要条件;另外,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具有螺旋式特点,又多采用选编现成文章,为学生的主动尝试提供了物质基础。

语文尝试教学内容丰富,尝试训练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不应用“尝试题”这种单一形式来承载,要围绕一个确定的“尝试中心”来引导学生开展尝试练习。这种“尝试中心”的确定,要求具备以下的要素: ①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度的分寸。必须是能为儿童经过思考努力所能克服的困难,并使学生通过克服困难,体验到精神上的满足;

②要有一定的剃度。因为认识具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加深的特点,“尝试中心”的达成也必须逐步推进,学生实现“尝试中心”也必须是一个由易到难,由“零”到“整”的梯度;

(③要有一定的跨度。要求确定的“尝试中心”能成为组织教学的中心环节,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而不是仅在个别细节上尝试一下; ④要有一定的长度。学生的尝试练习,必须具有一定的时间长度,成为组织教学的中心;

⑤要有一定的新颖度。根据儿童好奇,好新的心理特征,要使尝试练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使“尝试中心”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同时,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中心”,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运用作文尝试教学法进行辅导

作文尝试教学法的特点:

①操作性。尝试教学法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便具有了“先写后导,先练后讲”的明显操作特征。它具备五个可操作的教学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提高尝试要求——学生尝试习作(放胆文)——教师指导,讲评——学生修写成文——教师批阅,评价。这样的模式,使教学的实施变得具体化,可操作化,受到师生的喜爱,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②灵活性。根据作文教学的不同形式和要求,尝试作文教学程序也有各自不同的步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可适当的取舍,变动教材的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等。

③实践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学习作文,大大的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学习,也能在尝试实践中走向成功。

④差异性。尝试作文教学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实施自主原则,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

尝试教学,按其特点应采用以下的教学原则:

①自主原则: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释放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②迁移原则: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路。

③选择原则: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与内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④群体原则:在尝试作文的过程中,要适时的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改,充分发挥群体作用,互相启发,切磋研究,集思广益。

五、运用个别辅导法进行引导

作文教学中个别辅导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由于不同的遗传、家庭环境、学前所受的教育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思维水平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也导致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针对地进行个体化的个性化的作文教学。然而,由于作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及系统性和当前师资力量的有限,课堂作文教学为达到整体性的目标,往往无法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无法作到个性化的作文教学,从而导致我们学生的作文模式化、雷同化、脱离生活、没有个性、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为了强化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我们应在课堂整体化系统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

作文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此外,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人数众多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间的作文水平的差异,部分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作文的个别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作用。“以我手写我心”,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要写,爱写。

运用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作文的个别辅导,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映学生的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作文个别辅导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所要进行的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以口头讲述的形式要求学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2)出示范文或图画等辅助作文材料,一般以两篇结构相似的作文作为引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适当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讲述范文的主要内容,写作过程,优缺点及学习的地方等;

(3)再次指导学生思考前面自己讲述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对照范文寻找切入点,有真情实感的体会自己将要作文的内容,学生以范文为指导,独立写作;

(4)作文完成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所写的文章,并修改;

(5)指导者根据学生对作文内容及写作意图的分析,进行写法及技巧方面的指导,同时学生再次修改从而达到作文的预期目标。通过以上技巧,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作文成为一种值得期待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个性化的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发挥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更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新论》辽宁出版社1998年版P16(2)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尝试教学理论研究》课题研究主报告

中考作文技巧点滴谈 篇3

一、激发情感,培养兴趣

道理上学生们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的运用是最高的目标,写作就是一种运用的形式。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都不大喜欢写作文对作文感到害怕、厌烦,一提起笔来便头疼不已,搜索枯肠也难以下笔。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便会明白,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以上的这种情况,要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要他们在中考考试中考出出水平、考出成绩便只能是一个虚幻的愿望。因此,我从初一开始,便致力于提高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使其心理从“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写”的主动状态转变。

要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其写作的兴趣。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丰富的情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俗语“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可以说,没有情感便没有文章。而有了情感,思维自然被激活,心潮便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这是我们便想一吐为快了。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就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便如“源头自有活水来,”便能下笔千言,如有神助了。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使学生产生灵感和美感。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要有健康的、向上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对激发情感、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去提供激情引趣的条件和土壤。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是学生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的源头。初中生尽管年龄不大,生活的阅历有限,但他们爱好广泛,对外部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借助于现代社会的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无限广阔的世界便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在这无限丰富的生活当中,总有他们熟悉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更有许多蕴含着深刻教育意义的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善于开挖和引导,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材料,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启迪思维,鼓励创新

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扩展其思路,鼓励其创新。要打破长期以来用单一的理念指向束缚学生头脑的思维定势,既要培养其顺向思维的能力,更要培养其逆向以及多向的开放思维能力,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方式去认识生活,评判事物,他们便会因为有所发现而欣喜不已。

三、树立典型,增强信心

要树立典型,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写文章便能言之有物,情趣盎然。学生的作文不乏文质兼美的佳作,我常常按其不同的水平层次精心选择各类例文,打印出来发给全体学生阅读、评判、体味。在作文的批改讲评中,多从正面去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发现他们作文中的一个亮点,我都会及时的予以肯定、称许。这样,不论是作文好的学生抑是作文较差的学生,都有机会看见自己的文章被打印出来或得到老师的赞赏,他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感到极大的满足与自信。于是便会以更大的興趣与冲动参与下一次的写作。

四、紧扣实情,强化训练

作文修改技巧点滴谈 篇4

随着时间的流逝, 学生对老师作文评改的希望也逐渐减弱, 甚至消失。这极大的冲淡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更别说创造力了。再说, 这种批改, 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 缺乏敲击学生心弦和震撼学生灵魂的力量。并且, 有的学生看到老师在自己作文本上圈点的地方太多, 自信心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积极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在写作中应注意的方法了。许多作文写不好的学生, 更不愿意让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评他作文的缺点。所以结合实际, 作文修改的教学模式必须得改了。

修改的过程是写作过程中对文章的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修改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提高演的写作水平。

前面讲的“结合实际”, 主要是针对现在的初中学生很少有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这一现象而言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深入生活, 即历练不够。如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没有清晰的了解, 所以写出的东西“四不像”。二是压根就不会作文。看到题名或提纲, 不知该从何处写起, 也不知主要该用什么表达方法, 更别谈作文修改了。为此, 我们还得回到根。因为作文教学不像电子产品那样, 容易改朝换代, 我们还得从基础入手。

下面, 我就近些年对作文修改的探究, 综合几种作文修改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

一.读

作文写完后,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至少读它三遍, 即默读、朗读、精读。读的方面包括:如果是叙述, 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否交待清楚, 详略是否得当。若是描写, 无论是人、景、物乃至服饰、细节等, 是否做到有的放矢, 是否做到状其形、信仿其声、描其色、传其神, 是否渗透着一定的情感色彩。若是工笔, 是否详尽而细腻, 若是白描, 是否精练而质朴等。假设是抒情, 读来感情是否深切、真挚, 是否丰富、细腻, 是否自然和谐有感染力等。要是发表议论, 一读观点是否正确, 二读论据是否充分, 三读论证是否严密。若是说明, 看是否抓住了特点, 是否选好了角度, 是否简明、扼要等。读的目的旨在挑出毛病、找出漏洞, 然后按删、增、调等办法修改。

二.删

就是将多余的字、词、句、段删去。将开头离题太远或结尾画蛇添足的内容删去;将空洞的议论或抒情删去;将内容重复的删去。让语言畅通, 文字精练。如:

1. 爷爷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上的”应删去, 限制多余。

2.这间寝室地面卫生, 墙壁非常雪白。“非常”应删去, 限制多余。

3.经过这次讲课, 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经过”应删去。

三.增

指增添必要的字、词、句、甚至段。需要增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能突出和深化主题的要增。

2. 说明不够清楚、论据不够充分、典型的要增。

3.记叙不具体的地方要增加描写, 使之生动。

4.上下文脱节或缺乏照应的应当增。

如:

(1) 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发明”后应增加“之一” (定义过宽) 。

(2) 开学了, 一共领到十三本书。有语文、数学、英语。在“英语”的后边增添“……”号或加“等” (划分不全) 。

(3) 有位学生习作《我家的金鱼》一文, 语言通顺, 但欠具体。例:“在我家客厅的小鱼缸中, 养有两条金鱼, 一条墨黑, 一条粉红, 真好看。”好看不单是颜色方面, 可加上“尤其是它们绸子似的尾巴, 在即将游动或游动停下时, 轻得像在空中飘。有时当你刚在鱼缸前坐下, 它们便从稍远处向你吃力地游来, 仿佛都要跟你比一比谁的眼珠子更大似的, 真讨人喜欢。”这样, 就显得形象、生动些。

四.调

指调动字、词、句、段的次序。针对作文中词序、句序、段落错乱的情况, 要作出调整, 使它们衔接更紧, 更富表现力。如:

1.对于我, 今年的春节, 有一种新的体会。“我”应该调到“对于”的前边。并将前一个逗号删掉。

2. 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任意”应调到“侮辱”前。

3.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充分”应调整到“发挥”前。以上三例, 成分次序错乱。

五.换

指更换作文中的错字、别字, 使用不当的词语、句子, 以及不能突出中心的段落等。如:

(一) 错别字

2.俭扑 (朴) 勉厉 (励) 场境 (景) 分折 (析)

撒 (撤) 换拆 (折) 断辨 (辩) 论瓣 (辫) 子

3. 前赴 (仆) 后继口密 (蜜) 腹剑大声急 (疾) 呼

(二) 使用不当的词语

1.三个 (所) 学校两条 (只) 兔子一只 (枝) 钢笔

2.我借给小华一本书籍。 (限制不当, “非集合概念”用成了“集合概念”) 。

3. 只要深入生活, 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只要……就……”应换成“只有……才……”, 因为“深入生活”, 只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4. 只有缺失水分, 植物才会死亡。 (“只有……才……”应换成“只要……就……”, 因为“缺失水分”, 只是“植物死亡”的“充分条件”。)

同学们, 作文修改当然不止这些。譬如:文章的立意与选材, 各种文体修改的侧重点;若是公文, 还涉及到内容和格式等。我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同学们:即使你的能力有限, 一开始不能从整体上把握, 即使有的同学反对、有的家长不赞成, 老师把主动权还给你们, 骨子里是想让你们在改中“品”, 在“品”中“悟”, 在“悟”中求得进步哇!

同学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你就得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只要改得彻底, 改得巧妙, 我们坚信, 你一定会写出不少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伯石.写作与作文评改.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张晓梅、张英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入门技巧 篇5

珙县洛表中学

陶君志

***

中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要解决难点,突破难点,必得下一番功夫,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我想谈谈中学作文入门的几个方面的技巧。

一、从积累出发

我在上作文课时,对学生提了一个问:家里炒肉丝需要些什么作料?或做一道美味的汤菜,需要些什么作料?学生一一作答。我接下来说:“那少了盐,少了葱蒜或少了其它的某些作料会是什么味道呢?”学生也一一作答,答案总的来说不好。接下来我进行概括,做一道美味的汤菜,或炒肉丝,除了具备齐相关的作料外,还要按工序依次的来安排好。这好比写作文,写作文时要是我们不具备齐写某一方面相关的资料,那我们就不能写出引人入胜,文采飞扬的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就像做美味的菜一样,要有相关的“作料”,那就是材料,材料从何来?积累而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积累的:

1、每天轮流安排一名学生由教师选定的名言警句,抄在黑板的边角处,又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教学,上课前要求全班学生读一遍,学生还要摘抄在名言警句本上。

2、要求每个学生都拥有一本名言警句摘抄本,除了每天抄一条名言警句外,每一个周每人另外摘抄3条名言,外加好词好句好段好诗。

3、我每个周坚持给学生摘录一到两次的千古名句及赏析,让学生感受,并试着去赏析一些诗句。

4、倡导学生课外多阅读名篇、名著,并写读书笔记,尽量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

5、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也积累在名言警句本上。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积累,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无论怎样学生都有收获。

二、从多听多看多想出发

感悟生活,了解生活,不是专门从书上看就行了,还要走进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那就需要用心倾听生活,用眼观察生活,调动各种感官去认识生活,1

作文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我大力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听、多去看、多去想,同时动笔记下你当时的想法或感悟,而且要持之以恒,我有的学生确实这样做了,这些就成为了写作的素材。

三、从运用修辞手法出发

一篇文章要能引人入胜,文采飞扬,除了运用优美的词句,引经据典,还需要运用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作为文章的“配料”,运用修辞,能让文章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针对不同的文章,适当使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让文章引人入胜.四、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调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兴趣。课前3至5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可惜啊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实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的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休,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开头的技巧教学谈 篇6

为使学生的文章有美妙的开头,笔者充分利用语文阅读教学,加强读写训练,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开头的技巧,使作文的开头能先声夺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水平。

一、学会描写引用法,使“凤头秀美漂亮”

所谓描写引用法,就是通过描写和引用名言警句、诗文,运用设问、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文章的开头装饰得更美一些,使人感到文采飞扬、意境高远,吸引和感染读者。

如《春》一文的开头就展开了景物描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尽管是概括描写,但作者通过对初春的山、水、太阳等的描写已经把读者带入了一幅阳光照射下秀美的山水图之中,融入对春的“盼、来、近”等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中,给读者以美丽和愉悦的享受。

我在引导学生初步赏析这些课文开头的秀丽、高远之美后,让学生进行仿写。有学生在题为“秋天的美”的作文中是这样开篇的:多少文人雅士感叹过春之美。提起这些,便让人想起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少人又因夏而欣喜若狂,让人想起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有多少人想去那冰冻数尺的北极,每当此时,便让人有“独钓寒江雪”的梦想。而我一个15岁的青少年却更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并要大声赞美秋天的美。该学生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诗人赞美四季之景的精湛诗句,并在对比中突出秋景之美,使人的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

二、学会开门见山法,以“首句标其目”

这里的“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以比喻开头就像开门一样,就能从打开的门中看见远处的山峰。意即文章的开头就切题,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不绕圈子,直奔文章的中心,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使用这种方法,能一下子引出文章的中心问题或主旨。

如《背影》一课,开篇就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朴素的叙述之中蕴含着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浓厚的感情笼罩全文,同时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再如《白杨礼赞》开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树,可作者开篇就说“实在不平凡”,既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的感情,又吸引着读者:因何而赞?使读者带着赞美白杨树的感情急不可耐地往下读,从而了解全文要写的内容。这种开门见山之效真是妙不可言。

在学生初步赏析到这些课文“首句标其目”之效后,我就激发学生也来露一手。结果有学生在《欢乐的元宵节》中有这样的开头:哇噻!期盼已久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我们全家人的心情都十分激动,个个主动请缨,参加家庭元宵庆贺活动。这样开门见山,既直接点题,又总领全文,还为欢乐的节日奠下祥和、快乐的基调。

三、学会排比反复法,使“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即在文章的开篇就运用排比、反复等方法,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震撼读者的心灵。

如《送你一束转基因花》一文的开头:“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既有力地说明了各种花草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又激起读者对花草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从而水到渠成地将读者带入到转基因花的世界。

学生赏析这些课文,感受到了“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之艺术效果后,也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自己来“秀”一手,结果写的文章开头精彩纷呈。如有学生写的《我的语文老师》一文是这样开头的:“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美丽的梦,五彩斑斓;有人说,人生像一首歌,有宁静也有激越,我说……”再如学生作文《与压力同行》:“出生时,生存是一种压力;小时候,长大是一种压力;现在,责任是一种压力;未来创业更是一种压力!”这些比喻、排比式的开头,语言优美、句式整齐,又有破竹之气势,催人奋进。

四、学会设置悬念法,达“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之效

“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产生一睹为快之感,同时还可使文章更加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如《草》一文的开头:“二班长杨光从昏迷中醒过来的时候,天已经放亮了。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着,回想着,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里。”读到这样的开头,读者必然要问:“二班长杨光是谁?”“怎么会昏迷的?”“又为什么会躺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呢?”这一系列疑问必然会促使读者一气呵成地读完整个故事。

通过对以上课文悬念式开头的赏读,有学生在《感受生活之美》的开头写道:“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见我微弱的呼吸声……”这样的开头,太让读者牵挂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真的吗?读者不得不急着往下读。

浅谈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篇7

一、善于引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提不起兴趣,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也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凑字数、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以做到让学生有情可抒。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社会等生活资源给学生提供话题资料,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教师设置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可以不使用《我的家乡》这类传统的题目,而用《请到我的家乡来》。前者题目范围过大,不利于学生找到切入点。而学生看到后者之后,就会联想到家乡的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这种命题方式也是中考作文中常用到一种方法,如2015年,贵州黔南的中考作文就是以珍惜为话题。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该重视这种命题方法。例如在母亲节,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有关妈妈的话题作文。命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由满文军主唱。其中展现母爱的电影镜头能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优化文章构思

文章构思是衡量作者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独特的视角下,看待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巧妙地构思作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也开始灵活起来、多变的命题方式。如2015年,湖北武汉的中考作文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材料作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到了故事的主体“树”,而忽略了关注树成长的旁观者“人”。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避免学生作文跑题。构思武汉中考的这篇作文,学生可以以陪伴者的成长经历为主题,也可以以“成长需要等待”为主题,这两种立意能凸显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每年的中考文章中都会出现雷同的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根据话题选择写作材料时,总是千篇一律。按照作文写作的内容来分,其写作材料不外乎人、情、物、事等,作者若想写出新颖的文章就应该对材料多分析。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分析话题。比如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是以“感动”为中心词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规定了学生的立意指向,扩大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可是学生在选材构思时还是出现了雷同的现象。因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点出这个命题材料中的关键点“微”,情感上的“微”,没有具体的重量之分,而事物上的“微”则有广义和狭义的对比,学生若要选择情感上的“微”,就应该注重情感的深层表达,如果选择事物上的“微”,就应该重视广义下事物的选择,如书包就能体现作者新颖的构思,如泪水,与”微”搭配就显得很牵强。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中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8

写作是无定式而又有法的, 所谓“有法”是指行文用笔是有一些技巧可言的, 比如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或巧用诗文典故, 等等。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谈谈关于行文中的一些技巧。

一、作文要多联系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包含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的方面是指文章素材来自社会生活, 正是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矿藏;主观的方面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同样来自社会生活。因此, 我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1. 现实题材。

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 现实题材的作品是写不好的。学生能把《我的老师》写得生动感人, 是因为鲜活的人跟他们零距离接触, 因此有写头。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 学生就写不出这样生动感人的文章。

2. 幻想题材。

无论是童话、神话还是科学幻想作品, 其可供幻想的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成人创作的作品中这些因素更为突出, 中学生的作文也要以生活为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

二、优化作文结构

1. 角度求小巧, 情感见真挚。

摄像时, 角度选得越大, 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 则越可以在细微之处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因而文章角度也要小巧, “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题材, 写作的角度有很多, 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 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 才能让人看到事物精彩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的作文中讲述了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事, 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生活是殷实的, 只要学生在写作中善于选取小巧且合适的角度, 就可以做到写作“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2. 情节求曲折, 情感显动人。

初中作文训练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 在情节上稍加用心, 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 效果就会与众不同。如一位同学在“幸福”题材中, 写的是自己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 其中“在这种关键时刻, 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 谁会想到, 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其无奈之时, 妈妈回来了, 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次回家取钥匙时, “我”的“心凉了半截”, 第二次回家是由于下雨回家取伞, 当“我”彻底失望时, 不料, 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起伏, 真实感人, 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而恨而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 是很受老师们青睐的。

3. 打破惯性思维, 推陈出新。

在题目上做文章, 拟出一个不同凡响的题目, 用新颖的题目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如《成功要有怀疑精神》改用《成功在于“?”》是不是独特一些?当然这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一些类似的好题, 看得多了, 拟题的功力自然也就增加了。

三、注重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

1. 文章的开头, 是一篇文章的脸面, 这张脸孔是否漂亮, 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篇文章阅读的兴趣。关于文章的开头, 有许多的技巧和方法。例如, 开门见山———于开篇段落就把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说出来。如果是一篇记叙文, 可以在开头点明自己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如果是一篇散文, 可以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中心观点作为文章的开头, 这样就能给读者一种亲和感, 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又如, 有一种交代式的开头方法。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交代写作的起因、动机、有关人物、事件的背景或文章所讨论的影响和意义, 等等。与其相对应的, 还有一种引出式的开头方法, 就是从某种具体的人物、事件、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入手, 从而引出所要讲述的话题、主旨、事件的开头方法。

2. 文章结尾的技巧和方法, 与文章开头一样, 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是不可忽视的。最常见的一种结尾方法叫做“呼应法”。它是通过对文章的题目或开头进行回顾或照应, 同样是使文章结尾生动、富有意蕴的一种结尾方法。如《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显然回应了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行动经历了一个“走———停———走”的过程:开头的“走”, 可能是在散步, 但被路边盛开的紫藤萝吸引住了, 于是停下来欣赏;结尾的“走”, 意义更深一层———作者在紫藤萝的光辉和芳香中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这种首尾的回应, 能强化读者的认同感, 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此外,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结尾方法, 是对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进行清晰而明朗的总结, 甚至是画龙点睛, 卒章显志。在这儿, 恰当的总结和归纳往往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当然, 还有一种结尾方法是利用引申出一层新的意思, 略加交代, 或由个别而到一般, 由此及彼, 引人深思, 回味无穷。这种结尾方法, 被称之为“引申法”。

浅谈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 篇9

一、多多积累写作的素材

因为生活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往往使高中生处在缺乏素材的尴尬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中生来说要阅读教材中所选的绝大多数文章。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字优美的经典之作,不论是写作技巧还是思想内容,它们都有诸多可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写作板块,不可以完全按照阅读相对应的单元写作要求来进行作文写作。我们要把阅读教材作为典型,在阅读的内容上有延伸、在写作的技法上有借鉴、逐步地进行作文迁移训练,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写作技巧,在内容上进行吸收和升华。

二、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作文。这无形中使得我们的思维与想象被束缚,使得很多学生常常难以下笔,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很多人在限定之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严重地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创新性写作。因此,为了培养自身的创新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放开书本,放开相关束缚,进行自由的创作,写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一类作文。在自由的写作氛围里,自由地发挥,自由地抒写,这样既激发了我们的写作兴趣,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

很多高中生都反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作文成绩一直都提高不上去,其实自己的观察后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缺少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够和有意识对段落进行组织,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值得注意的表达方式。有的学生在书写的时候不认真,非常的凌乱、潦草,随手就进行涂改,在进行造句时也不上心,不经过思考,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根本就不去考虑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词语。还有的部分同学不善于构思,因此,常常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写写就不知该如何继续,导致卷面凌乱。另外,还有的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对标点的运用十分的不重视,很长的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不标注。好的标点是文章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缺少标点符号的引用,使得作者的态度和情感都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地使用标点能够使文章增添很多的魅力和情感,能够很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对情感进行表达的重要工具。

四、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

写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题意审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从命题材料的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然而不少高中生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侧面或是一个角度进行选择来进行文章的构思,所以一看到命题作文,虽然题干中要求要对角度选准,但是却很少进行关注。习惯用自己熟悉的字词或是句子来表达命题材料,这更加容易跑题或是偏题,因此,很多学生一见到命题的写作中虽然写的是要“选准角度”,但在脑子里就却蹦出要从材料的整体规定性出发,对材料的整体语言环境顾及,努力要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进行把握的立意原则。一般来看,文章的中心角度时材料的整体含义、文章中的中心事件或人物、命题者的思想等;而角度则是文章中某个任务或是事件的侧面立意,从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中所蕴含的意思着手就能够差不多贴近主题了。

五、学着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类,就是指要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小处着手,从小处下笔,着眼于大处,利用小的角度与事件体现大的主题。这样的手法通常都是从平时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和小细节中能够得以体现,因此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利用小的事情来对大道理进行阐述,同时适当的融入议论和情感,对社会意义进行深刻的揭示。不少高考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记叙文的书写,就是由于自己没有经历什么大的事件,也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丰富的人生经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是高考的作文很多时候却和社会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来看,写作的根本原则是要对真情进行抒发,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常常却可以体现出最为真实的情感,毕竟真正经历过大事件的人没有几个。手中握有大材料当然好,但由于年纪小、阅历浅,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我们生活的小材料有很多,就是需要大家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这祥,我们就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花腐朽为神奇”。

摘要:写好作文,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是每个高考学生都必须重视的话题。本文分别从积累写作的素材;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学着以小见大五个方面介绍了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答题技巧,以小见大,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孙蔷华.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研究[J].中学语文旬刊,2012(10).

[2]张红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训练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浅谈中考作文的高分与技巧 篇10

一要考场上有一个好的写作心态。有些考生作文时唯恐写不完, 略作思考便慌忙提笔, 一挥而就, 这样的作文难以做到文质兼美。实践证明:初中毕业生40分钟内完成600字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面对话题, 成功的心态便是自信。镇定自信, 才会激情投入, 激活思维, 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要一个清爽的文面。中考阅卷时间紧, 任务重, 适值酷暑, 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 文面整洁, 本身就是对阅卷老师的尊重。为此, 考生既要写快, 又要写好。即使字体不美观, 也要尽最大努力, 切记字体要匀称, 字不能太小, 也不能占满格, 更不能出格。

三要一个明确的中心。“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材料中, 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 让此观点统摄全文, 不少考生文体不分, 只是简单地拼凑字数, 废话过多, 中心不突出, 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为“四不像”文章。

四要一个精彩的题目。“题好一半文”。如果允许自拟题目, 考生就不应该放弃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机会。题目角度宁小勿大, 语言努力做到凝练、含蓄、优美、力求让阅卷者“一见钟情”。可用修辞手法拟题, 移用诗词句人题。或反弹琵琶, 题目体现创新;或设置悬念, 让题目引人入胜等等。

五要一个亮丽的开头。古人行文讲究“凤头”, 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写得精彩。可采取的方式有: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写景状物, 演染气氛;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抒情议论, 奠定基调等。切忌开头云缠雾绕, 洋洋洒洒几百字后, 仍不见内容与话题有关。

六要一个新颖的形式。考场作文, 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一个匠心独具的形式, 也会让阅卷者眼睛一亮, 对眼前的作文增添几分好感。比如, 可以采用题记, 揭示文章主旨;可以使用小标题, 使内容简洁醒目;可以抒写书信, 以情动人;还可以镜头回放, 再现生活等等。

形式创新, 贵在“得体”, 考生要选用自己最娴熟的一种形式, 切不可滥用, 否则文不对体, 会弄巧成拙。

七要一个优美的片段。集中笔力, 写好一个片段, 向阅卷老师展示自己的文字功底。写记叙文片段, 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如景物烘托, 白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手法, 同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写议论文片段, 可用典型的论证方法层层论证, 环环相扣;写散文片段, 可旁征博引, 让思维纵横驰骋, 使自己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八要一个完美的结尾。结尾是考生的最后“亮相”, 考生要讲究艺术, 让阅卷者完成最好印象的“定格”。简便易行的结尾有以下几种:照应开头, 凸显主题;总结全文, 画龙点睛;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考场上的高分作文, 应具备哪些临场技巧呢?笔者认为有三:

一、捕捉灵感和开头的技巧。

灵感往往呈跳跃性、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当灵感突发于考场时, 如果不及时捕捉, 灵感就会消逝, 以后再冥思苦想, 一时半刻也难以记起, 特别在考场特定的紧张氛围中, 越急就越打不开思路。因此, 当灵感出现时, 我们应立即捕捉, 并速记备用。捕捉灵感不必用完整的语句, 只要用极简单的字词或特别的符号将点滴灵感火速记下即可。准确捕捉灵感并向纵深开掘, 就常常能化难为易, 并迅速打开写作思路。针对捕捉的灵感进行联想选材, 把映在头脑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迅速文字化、条理化, 就能写出高质量的中考作文。

一篇文章,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开头一段话。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 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开头好比乐曲定调, 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开头应尽力写得新颖些、别致些。

二、分段和写好中间的技巧。

分段的技巧说白了就是多分段。有的学生爱写三段文章, “穿鞋戴帽中间一大套 (一大段) ”, 显得拖沓、冗长, 成绩肯定受影响。中间部分要多分段:一件事一段, 略写的是一段, 详写的内容再分为二三段, 并用恰当的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进行起承转合, 便会给人以脉络分明之感, 自己也便于在分段中调整思路。

另外, 当你的文章以精练取胜而显得文字不足时, 多分几段可以增加篇幅。一般说来, 考查一篇文章的总字数, 是不考虑每段后面的空格的, 因此, 在不影响意思的完整表达时, 多分段不失为明智之举, 例如, 可将人物之间的对话分段的方式来排布等。总而言之, 多分段不仅可以弥补字数不足, 还可以收到利于阅卷的奇妙效果, 使阅卷老师很轻松地把握你文章的思想内容及结构。

被喻为“猪肚”的文章中间如何写得浩荡而精彩呢?其实, 绝非通篇精美, 它们之所以出“名”称“佳”, 靠的也只是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片段。名家名篇尚且如此, 初中生的中考作文又怎能企求在“考场”这样的特定环境里, 用个把小时就雕琢得十分完美呢?因此, 写好中间的技巧就是精心设计出一两个字看似短, 但“磁力”大, 它往往能像闪光的珍珠一样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平时上课时老师津津乐道, 我们自己感到文章写得妙的不都往往是一些精彩片段或细节吗?那么, 我们将片段写精彩不同样会受到好评吗?

三、控制字数和意外情况应变的技巧。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 作文有字数的限制, 才能较客观地反映出考生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从而有明确的标准。控制不好字数, 使作文字数不符合要求, 不仅会被直接扣分;同时会给阅卷老师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 因而会大幅度地降低分率。而且字数过少或过多, 作文的内容、中心、结构、语言等势必受到影响, 评分时可能各项都会因此而降低, 作文想得高分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所以, 作文控制字数小看不得。

要控制好作文字数, 构思时就必须把握住内容的要点, 将这些要点加以分析比较, 确定好行文详略, 对次要的材料略写, 对重要的材料详写。接着进一步具体考虑, 根据字数要求, 全文大体分几段来写, 每一段大体安排写多少字等。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 初中生最头痛的往往是字数太少达不到要求, 下面几个小技巧也许能使你的难题迎刃而解: (1) 增加细节描写, 这样的处理往往还会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2) 增加抒情和议论的成分, 多写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还会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以充分的体现。 (3) 增加所叙事情的数量, 当写一件事感到文字数量不足时, 就可以根据作文要求考虑写两三件事。如果是议论文的话, 可以增加论据, 或从另一下角度深入一层论述点。 (4) 增加对照的成份, 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存在, 将某些对照的事情添写进来, 往往会使内容更充实、中心更突出。 (5) 多分自然段。

浅谈高中俄语作文写作技巧 篇11

【关键词】俄语写作 词汇 常用句型

【中图分类号】G63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47-02

在我们高中的俄语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俄语写作方面比较吃力。在我们高中的俄语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俄语写作主要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对俄语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对于俄语的学习到底掌握程度我们教师通过学生的俄语写作作文就能够了解。所以说在我们高中的俄语教学过程当中,俄语写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现在的高中俄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高中的俄语教师研究和建立一套适合我们高中学生的写作技巧。下面本人通过自己对俄语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和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些高中俄语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积累词汇,打好基础

我们都知道,学习任何一门语言,词和字是学习这门语言最基础的东西,如果缺乏词汇量的积累,就会为后来对这门语言的学习带来困难。对于我们现在的高中生而言,想要提高自己的俄语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就要紧抓单词这一关,养成每天背单词的习惯,这就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的积累,从而学生在平时的俄语作文写作中能够使用更多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大多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坚持不下来,所以我们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帮助学生不断地增加对词汇量的积累。这样,就能够解决学生在俄语写作的过程当中最大的瓶颈。

二、增强学生对常用句型的掌握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在刚接触和学习俄语的时候就常常会遇见很多生活中的各种常用的句型和句式,这些句型句式已经很深刻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导学生学习俄语的过程当中,教导学生注意对平时学习中所遇见的常用句型句式进行记忆和积累,这样在他们平时的俄语写作过程当中也能够活学活用将这些句型句式应用到文章中,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内涵,同时还能避免学生的文章中自己编写的句子的错误。高中所学的俄语知识中所包含的常用句型句式通常是有规律的,学生容易对它们进行记忆,也易于学生对它们的应用。而且随着日复一日的不断积累,学生就会拥有很多的写作素材。积累常用的句型句式,如同平时对于单词的积累一样,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所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积累常用句型句式的意识。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俄语思维

俄语思维,也就是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习惯。俄语思维的培养也和单词的积累一样,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不断地了解和学习,而且俄语思维还贯穿于我们学生在学习俄语的所有过程当中。在我们平时的俄语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的俄语教师要在课堂上贯穿学生的听说培养,多找一写俄语的电影、音乐等让学生接触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习惯,这才能慢慢的帮助学生不断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的俄语写作才能充满俄语本该有的味道。

四、注重文章结构、条理清晰

在我们平时对于中外图书的阅读中,我们发现,无论我们的汉语文章还是外语文章,文章的结构、条理清晰是决定一个一个文章的好坏的重要原因,如果一篇文章的条理紊乱,不分主次,没有结构,那么这篇文章写了再好的句子也没用,所以,我们高中的俄语教师要在平时教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文章的结构、主体、主题等方面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在写文章的过程中,首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定好文章的时态和结构框架,然后再根据时间,地点等视角转换方式进行下文的写作。

五、拓展阅读,学习范文

想要加强学生的俄语写作水平,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既能够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还能在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这对高中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都能够带来帮助。

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出一些好的文章和学生感兴趣的文章片段当做平时教学中的范文,让学生通过对范文的借鉴和模仿,指导学生的写作,学生还能够通过与范文的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这在极大的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格言警句、谚语俗语的运用

学生如果写出一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语法正确的文章,这就能够说明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俄语基础,但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文章里面加上一些名人名言,警句俗语的应用,就能够提高整片文章的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些名言警句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那么便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教师还要在平时教学生如何在文章中借用一些名人名言、警句俗语来提高学生的文章内涵。

七、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现代高中学生的俄语写作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的过程。我们高中的俄语教师在平时除了对学生学业上的教导的同时,还要教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懂得坚持的人。还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俄语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学生俄语写作能力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洋.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俄语写作能力[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严明乾.试论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意识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0年52期

[3]顾凯.试论过程写作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浅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篇12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 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 能叫他心服口服, 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 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教师热爱学生, 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 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 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 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因此, 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 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一个教师, 要做好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教师工作经验, 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 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 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了解学生, 教师就要注意从点滴小事做起, 如父母一样, 把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窝里, 如:一个学生头痛趴在桌上, 教师及时把一杯开水和药送到桌前;一个学生忘了值日, 教师走到他身边小声提醒而不在全班批评;一个学生上课自觉坐正了身子, 教师报以赞许的微笑……这些小事, 都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充满亲情的爱, 而产生尊敬、感激之情。

除了亲切关怀外, 教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 社会在发展, 孩子们的思想发展也不像从前那样的单纯, 脑袋里有许多新奇的事和新奇的问题, 如果我们对他们所产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做法横加指责, 一味杜绝, 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学生需要理解, 不理解学生, 教育就无法收到效果。有些教师整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 说破了嘴皮, 却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老师一张口, 学生就故意顶嘴, 无视老师的存在。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2.“爱是理解的别名”, 要爱学生, 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关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 是除了母爱之外, 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 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教师只有理解学生, 才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才能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

3.奖惩分明, 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 教师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 严格要求他们, 教育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 在班级管理中, 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 二是学困生, 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 教师要使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 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 要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做得好的表扬, 有违纪行为照样批评, 决不姑息迁就, 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 肯定他们的成绩, 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然而, 作为一名教师, 爱优生并不难, 难得是学困生。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不能把学困生看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 环境的变化, 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 他们也会发展变化, 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 教师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而对优秀生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 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 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 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教师棘手的工作, 那么, 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 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 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 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 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 没有袒护谁, 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理障碍。

要当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做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 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教师是可敬可亲的, 既是学业上的导师, 又是生活中的父母, 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作为教师, 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人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 方能给学生一杯水。学生对“一问三不知”的老师是不会感兴趣的。所以, 工作之余, 别忘了充电。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能吸引许多学生的眼光, 一句幽默的话语, 能拉近学生与你的距离。

上一篇:抗温能力下一篇: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