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精选12篇)
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 篇1
在作文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 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 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 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叶圣陶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 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撰作”。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对此深有感受,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 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写真人真事,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学生作文缺乏读者意识
1.缺乏读者的关注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只有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 而老师的批改往往又是在一种封闭式的环境下进行的, 读者只有老师, 好与坏只有老师去作评价, 这样的模式提不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因而也提不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作文由于缺乏读者关注, 学生写作时对自己要求不严, 很难形成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持续的写作动力。
2.缺乏读者的评价交流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 “文章出己手, 无一非佳, 诗赋论其初成, 无语不妙, 迨易日经时之后, 取而观之, 则妍媸好丑之间, 非特人能辨别, 我亦自解雌黄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就是作者初稿即成之时, 还未脱离写作的激情兴奋, 以此种情态来检查在此种情态下产生的文字当然不易发现问题;而一旦冷静下来, 再加审视, 毛病便会不指自知。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 他们写完往往很少能回过头来再对作品加以审视。因此, 除非有其他评价者的参与, 否则他们很少能自己发现文章中的问题。
二、培养老师的读者意识
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文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作文是写给读者的, 是为了读者而写作的。这种写作意识就是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而这种意识的培养并不容易, 因为学生的作文并不是都能发表, 而老师自然而然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由此可见, 培养老师的读者意识尤为重要。
过去, 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时, 总是一包到底, 程式化的批改模式, 出力并不讨好。学生拿到作文本时, 常常是轻描淡写地瞟一下等级, 至于眉批、总批以及字、词、句的修改等内容, 也许老师是花费了很多的工夫才做完的事情, 学生却毫不领情, 不以为然。导致的结果是, 学生的作文早已面目全非, 作文中已找不到学生的心愿, 而满篇都是老师强加的行为与想法。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一种理解、尊重、欣赏、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文,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进入学生作文, 也许能使学生的作文焕发出更多的生命活力。
1.理解学生, 不做审判者
教师总是高高在上, 不愿放下自己的架子, 他们总是盯着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而不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一次, 朋友谈起儿时的一篇作文, 题目是“我的妈妈”, 文中这样写道:“一天, 放学回家, 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忙碌地为我们做饭, 啊!我的妈妈真伟大呀!”老师看后生气地说道:“谁的妈妈不做饭, 做个饭就伟大了吗?”可见, 要做好学生作文的读者, 教师必须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 认识到学生也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 谦虚地去阅读学生的作文, 力求发现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 这样, 教师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学生的作文, 从而理解学生这个人。
2.欣赏学生作文背后的努力
教师应有足够的宽容之心。面对一篇篇学生作文, 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文章本身的优劣, 更应看到作文背后的努力、超越、创新乃至冒险;看到学生的作文进步和在作文中的成长, 这才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读者的睿智和洞察力。对学生分层要求, 允许学生无话不说。学生为写一篇文章需要花费不少精力,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 但我们要看到学生为写一篇文章所作的努力。如有的作文就其成品本身而言可能并非上乘之作, 但其中可能隐含着学生为写好这篇文章所作的超乎寻常的努力, 或是构思方面独辟蹊径, 或是在材料组织上别出心裁, 或是在语言表达上标新立异, 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 早在童年时期, 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 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圆满的幸福, 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的尊重, 渴望自己与人沟通, 被人理解。
1.用互评、展示等形式欣赏作文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而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 更容易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因为是欣赏, 所以学生没有明确的功利性, 心情轻松, 而正是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 通过看原文、听评点, 在无意和有意之中逐渐领悟作文的奥妙, 体会别人的谋篇布局,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互看作文时, 欣赏到比自己的作文更优秀的, 会在潜意识中比对自己的作文, 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如果发现自己的作文优于其他人, 会使其写作兴趣更浓厚, 培养写作的信心。作文展示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狭隘的评阅空间, 满足了学生不同程度的期待心理。
这种期待心理在交流中得到满足, 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的动力, 用更丰富、更完善的作文作为回应来诠释自己的人生观。
2.揭开作文批改的神秘面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合作, 进行批改, 撰写评语, 老师一旁指导。同学之间互相批改, 使得学生明确作文的一般要求, 揭开作文批改的神秘面纱, 意识到作文批改不是老师的专利, 从而自觉地在写作文时矫正自己的不足, 正所谓“以人为镜, 可以正己”。每一位学生既是作者, 又是读者, 创造让大家都能读到别的同学文章的机会。
作文的交流, 能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把互动共进变成可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人人向往的事情, 我们的目光不仅关注到了那些写作较好的同学, 而且改变了大部分同学只有充当听众的份儿, 这样, 就使每位学生充满自信, 从而变写作文时的“要我写”为“我要写”,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觉性。
摘要: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脑力劳动, 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极其抽象的难以解说的思维过程, 何况是小学生。那么, 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读者意识,学生,教师
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 篇2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把写字提升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确立了写字教学应有的地位。
一、激发兴趣,唤起小学生主动写字的愿望
1.故事引趣。孩子们爱听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 “临池学书 ”,清水池变 “墨池 ”,岳飞在沙上练字……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2.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3.典范引导。(1)教师榜样。教师能写一手好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组织学生留心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书法作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好字,认真看,细揣摩,做到胸有成竹。(3)同学榜样。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作品评比展览。
二、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解效果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中学生作文点滴谈 篇4
一、明确目的, 引起重视
必要的语文写作目的及其意义的教育, 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对于作文指导, 要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从七年级开始, 就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特别是针对学生较普遍存在的“害怕作文, 甚至重理轻文”的倾向, 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班会总结、优秀日记交流等各种机会,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教育, 使学生明白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要“全面发展, 文理并重”更离不开语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作文写作功底。
二、广泛阅读, 博闻强记
学生写作文, 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提笔在手, 思路打不开, 无话可说。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作文写作的素材缺少必要的量的积累。如何弥补上述缺陷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广泛阅读。
鲁迅先生在《致颜黎民》的信中曾这样说道:“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 枯燥了。”这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 除了语文系统知识的学习, 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学生引进书籍的广阔天地, 让学生多读书。这里多读书主要有包括以下两点意思:一个是多读语文教材, 一个是多读课外书籍。对教材来说, 强调精读活学, 博闻强记;对课外书籍来说, 强调泛读积累, 而且要持之以恒地读。例如, 《初中生语文新课标必读》所指定的书目, 古今中外一些名著、优秀作文选等, 并要求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中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但活动空间毕竟又是有限和狭小的。如果不注意引导他们从课堂上, 尤其是要在课外阅读中大量地汲取前人的思想和一定的文化, 获得间接的知识, 怎么会做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呢?因此, 必须理解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要牢记“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语)
三、贴近生活, 积累素材
日常作文, 总有学生抱怨:生活太平淡, 尽是些平常琐事, 这些材料无法捕捉, 更不能成文啊……其实, 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理解。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这样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认真观察和真实的生活体验, 手中和脑海中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 临时搞突击, 胡乱构思、瞎编乱造是无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这就要求平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不妨用眼睛去看, 用心去思考, 用笔去记录, 这可以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 给学生创造“观察积累”的条件:诸如口头小作文比赛, 组织春游秋游, 清明扫墓, 学习雷锋、继承先烈遗志、安全教育月、课间操评比、近视眼防治、欢度校庆, 节日游园等活动, 每次活动前都向学生布置观察要求, 活动后即以活动内容写日记, 命题或自由命题写周记或者作文, 把作文教学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
“贴近生活观察积累”, 能够拉近学生和大自然、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师生、同学之间的距离, 为写作素材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架起沟通的桥梁。诚如培根所言:“书并不以用处告人,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而在书外, 全凭观察得之。”
四、系统练习, 不断提高
根据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要求, 扎实有效地开展作文写作训练, 不断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择取舍、结构层次的安排、主题立意的确立、构思角度的新颖、表达方式的运用、考场作文和课堂作文的区别和练习等等。比如, 八年级上学期 (北师大版) , 以“简洁之美”“细致之美”“平易之美”“思想之美”“情感之美”“恰当之美”为中心, 对学生进行作文分阶段的写作训练。根据一定的要求, 借鉴课内外经典文章和若干范例, 通过写片段、写局部, 来达到一定的训练目标。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 作文训练, 以“合理想象和虚构”来说, 要求学生参照《项链》《珠宝》等名篇的写法进行小说写作训练。让学生依据小说的特点去构思命题写作, 在构思过程中, 要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要注意小说三要素的有机结合、点与面的结合, 要采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则尽可能贴近小说的语言。学生有章可循, 有范例可学, 就容易写出一些较好的作文。
摘要:从四个方面谈了让学生喜爱作文, 激发其兴趣的做法。
小学美术教学点滴谈 篇5
西和县晒经九年制学校:张鹏
在从事小学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一年级学生带着对小学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四年级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小学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
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臵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六年级《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辨别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五年级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
一、荷花。
二、梅花。
三、竹子。
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水彩画的教学反思
水彩画的教学一直是美术教师觉得很难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美术基础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先来看看教材,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江南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彩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水彩画有系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本课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彩风景画切入。色彩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材和新课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水彩风景画空间立体感 2.技能目标:尝试水彩的多种技法 3.情感目标: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体验生活。我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定在重点:画面的层次与空间,难点:表现主体物的水彩画技法。课前准备需要教师:水彩工具,水彩画,各种材料学生:水彩画工
具。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
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作业欣赏,了解作业中风景画的层次和主体物的安排,掌握风景画的通过近景远景和中景的安排体现了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对学生作业的分析,就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同时也联系教学内容。二是展开课题:欣赏水彩风景画,分析近景、中景、远景的色彩处理,进一步了解风景画中的画面层次,具体分析就是近景、中景、远景之间有什么样的色彩关系。在绘画的技法上采用了演示法
1、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湿画法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2、教师在学生的演示的基础上用干画法演示画面主体物的表现方法说明画面中心,即画面的主题,需要处理运用干画法,中景一般都是画面的主体物,色彩相对比较鲜艳
3、水彩画中还有很多小技巧,教师演示浅颜料法、涂蜡法、对印等,相关的作业是在上节课的作业上进行修改和创新的:“校园秋色”。要求:
1、学生表现自己的感受,2、写生时注意取景、构图,3、能有一定的水彩画效果。这份作业的效果来看,基本上和上一节课的作业成绩差不多的,大家的作业都比原来的更加完整,更有内容。但是我个人不欣赏这些作业,感觉比较死板,小技法都没有使用,练习的时间也占了很多的时间,学生自己对作业也很不满意。
另外,我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的约束,在绘画方法演示部分完全采用了小技法的画法。欣赏的水彩画里加入了幼儿园孩子的水彩画作业,在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吹画时,班的学生很积极。这里,我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演示一些还没有尝试过的技法时,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不愿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学生主动要求最好了,像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同学的带领下很积极的参与学习,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话还是教师自己演示比较合理。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分析:用传统的绘画方法学生很犹豫,感觉无从下手,作业的效果也不容易出来。用小技法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从学生的作业来看,效果也要比用干湿画法更有意思。尤其是用印的方法处理画面都是一整片的,使画面比较整体,有内容。画面的主体物用吹的方法,使近景与远景有了强对比,最后在画面中撒颜料,又多了一份意境。
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点滴谈 篇6
【关键词】小学生 写字能力 兴趣 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所以,我们要重视写字教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时刻树立“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促进学生写字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自己写字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的学习是幸福的。怎样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成为写字的主人呢?我从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入手,做了以下尝试。
1、故事激趣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我就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写字教学中,让学生从动画故事中领悟书法名家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例如: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苦练书法,终于成为中国有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王羲之每天坚持练字、清水池变“墨池”;郑板桥卖字救穷人、岳飞沙上练字的故事……动画所表现出来的童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学生渐渐地对写字产生了兴趣,爱上了写字课。
2、课件的妙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写字学科整合,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生动的音、视频设备,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形象逼真的教学场景,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了孩子们的心弦。例如:激趣导入、配乐名师作品赏评、示范字的起笔、运笔的细微变化教学、评价反馈等,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教学手段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渐渐地喜欢练字了。
3、营造氛围 环境熏陶
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操陶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努力让校园的每面墙壁会“说话”:“成长足迹”,“我的地盘我做主”、 “翰墨飘香”、“笔尖神韵”、“七彩书画” 等丰富的版面,是同学们展示自我、树立信心的乐园;走廊和书法教室悬挂着、张贴着的一张张师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激发了学生追求艺术的兴趣和创造灵感。
4、教师要练好基本功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并在课上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进行示范,给学生树立可学的榜样,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形体美,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也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写字。我校要求教师每周上交硬笔、软笔书法作品各一幅,在走廊的展板上张贴、评分,供全体师生参观;同时,每年都有教师基本功比赛,为老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变“我要写”为“我会写”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我们必须特别注重写字习惯的训练,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起点。
1、正确的写字姿势训练
儿歌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学生在吟唱的同时,也牢记了内容。刚入学,我就让学生背诵写字姿势歌,每节课上课前必背,还要边背诵边坐好。
2、正确认识田字格,基本笔画严格教学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事情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学生只有正确认识了田字格的结构,能得心应手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八种基本笔画了,才有可能把汉字书写得端正、规范,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要认识田字格中横、竖虚线,上、下、左、右虚线,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格和中心点,是为了日后观察田字格中范字的关键笔画和整体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八种基本笔画的教学,起笔、走笔、收笔,都要进行细致教学扎扎实实练习到位。例如:“丶”要顿,起笔轻、收笔顿;“一”要平,起笔重、走笔轻、收笔顿;“丿”有尖,起笔重、走笔轻、收笔快……学生的基本笔画练好了,写字自然而然就有“型”了。
此外,对于独体字、合体字的间架结构的书写技巧也要“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写字的章法,一定会写出规范、漂亮的汉字。
3、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抓起。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融合所有学科的教师齐抓共管,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比如:在每次的质量测试卷上设立五分的卷面分数等措施,让学生体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好比是盖房子垒砌的牢固地基和丰富的材料,接下来就需要毫不松懈、持之以恒的训练过程,才能盖好一幢漂漂亮亮的房子。古人说过的“字无百日功”应该就是这个理。
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写字能力
1、为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我们在班级内、校内进行作业展览、评比,评出“小小书法家”或“艺术之星”,并展出优秀作品;利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师生书法、手抄报优秀作品展活动,评出优胜团体和个人奖项,颁发奖状,合影留念;利用学校艺术节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行现场书法创作,引导学生发现写字的乐趣,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写字活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
2、成立書法社团: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硬笔和软笔两个书法社团,每周二、周四下午,专职的写字教师,对有书法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辅导、评讲。书法社团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写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又是佼佼者,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校学生的写字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点滴谈 篇7
一、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因此, 辅导员本身必须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
1、具备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高校辅导员主要是搞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的, 因此, 自身首先就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觉悟,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具备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
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 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 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以便满足学生的需求, 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同时, 辅导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团结在一起, 共同做好工作;协调好千丝万缕的关系, 处理好各种矛盾, 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主动的完善各项工作。
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高校辅导员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学生,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打铁还要自身硬。”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用自己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尊重学生, 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熏陶, 提高道德品质。
二、高校辅导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大多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琐碎事情, 需要解决的也是这些重复、繁琐的问题, 因而, 要做好这些工作, 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 即具备“四心”:
1、责任心。
责任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作为辅导员, 对于学生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要为学生负责,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要以最大的热情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
2、爱心。
爱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驱动力。辅导员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 不能呵斥学生, 要体谅学生的心理和感受, 用一颗爱心感动学生, 让学生有什么问题都来和辅导员商量, 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3、细心。
细心是决定辅导员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差, 心理素质不高, 遇到问题容易冲动, 进入大学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辅导员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举止, 不放过一点点的异常, 于细微处引导学生,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耐心。
耐心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细碎的工作, 千万不能烦躁、不耐烦, 要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和学生交心、谈心, 仔细聆听学生的心声和要求, 建立起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如春风化雨一般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让学生得到安慰。
三、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得当的工作方法
1、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
在大学的四年或五年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分为适应期、提高期、调整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 辅导员要根据具体的阶段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不同的引导,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健康成长。
2、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1) 协调处理好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学校的职能部门常常通过辅导员来布置学生工作, 工作内容不同, 要求也不同, 有急有缓, 还有需要和其他部门协调进行。辅导员要理顺这些关系, 注意方方面面的影响, 使工作协调发展, 顺利开展。
(2) 做好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辅导员必须要做好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要向任课教师及时反映班级中的学生情况, 让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 也要和任课教师结成同盟, 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 积极咨询、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另外, 辅导员要把任课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传达给学生, 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做好疏通引导工作, 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3、注重分析、总结、反思。
在面对琐碎、复杂的学生工作时, 辅导员要注意分析, 对事情或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梳理, 找到矛盾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 要注意总结反思, 摸清特点、抓住规律, 积累丰富的经验, 以便有条不紊地开展学生工作。
四、加强班级建设
高校辅导员一个人要管理200名左右的学生, 难免负担较重。所以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模式,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加强班级建设, 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有力帮手,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与学生生活在一起, 对于学生的需求、期望是最清楚的了, 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呼声, 同时, 也能帮助辅导员落实各项工作, 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干部, 指导正确的工作方法, 要严格要求、大胆使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 发挥他们的表率和引领作用。
2、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学风是指一个班级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风气, 学风建设决定着整个班级的风气, 决定着班级氛围的基调, 对每一位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风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学生之间有竞争、有合作, 和谐融洽, 共同发展;歪风邪气能对学生产生不良的消极影响, 使学生思想不求上进, 行为举止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 必须要重视学风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平台。
高校辅导员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平台,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沟通平台主要包括三个途径:一是传统平台, 即班会、周记、谈心和班干部汇报等;二是手机、短信平台, 即将辅导员的电话告诉学生, 欢迎学生用打电话、发短信的形式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三是网络平台, 即通过QQ、E-mail、校友录等形式与辅导员进行及时的沟通, 实现沟通的便捷性。
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 篇8
限于农村山区简陋的学习条件, 农村小学生阅读面较窄, 写作视野狭小, 思维拓展不开。同时, 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字、词、句、名人名言、古典诗词等方面的积累较差, 作文时表达不畅、立意不明、缺乏中心。
根据这一实际, 我在二十来年的教学中, 对山区的孩子进行引导与训练, 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采取的措施:
1. 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 写出较完整的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 只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 才能让他们写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主题鲜明的文章。
2. 积累写作素材
(1) 丰富自己的语言, 增强课堂作文的感染力。学生作文的语言应该生动流畅, 富于趣味性。叙述事件时语言要抑扬顿挫, 有轻重缓急, 富于节奏感, 使别人听起来顺耳、悦耳、愿意听、听进去, 切忌语言拖泥带水或前言不搭后语, 漫无边际。作文中的语言最好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简明扼要。
(2) 学会搜集自己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学生应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留意身边的人和事, 做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经历的事和让自己感动的情境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写作习惯的养成。
二、循循善诱, 激活思维
1. 在作文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导思考、点拨领悟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知冲动, 进而拨动思维之弦, 以求弄个“水落石出”。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把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深入思考, 寻求答案。“牵一发而动全身”, 只有让学生的思维真的活跃起来, 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 在作文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等心理特征, 创设科学、新颖别致、足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各种问题, 通过设疑和解疑使学生产生写作兴趣,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在写作活动中注重合作探究, 双向互动
在作文教学中, 合作探究尤为必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编排体例, 设计一定的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经过梳理后, 能够体现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 结合多数学生的意愿, 把学生编成小组, 进行明确的分工。根据分组学习的情况, 选好讨论的内容和形式,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全组进行交流。全组交流时, 教师要做好引导、沟通的工作, 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火花,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方面的投入。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习作的火花。
三、文章的修改与润色
在作文教学中, 当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 教师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与润色。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要注意从立意、结构、表达等方面入手。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
1. 立意
(1) 中心是否明确, 是否切合题意。
(2) 见解是否新颖, 构思是否奇巧 (题目、开头、结尾的新奇巧妙) 。
2. 段落层次划分是否清晰, 结构是否完整
(1) 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
(2) 前后是否照应, 开头和结尾是否和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3. 表达
(1)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
(2) 语言是否简练流畅, 生动形象。
(3) 字体是否美观、端正, 书面是否干净整洁。
小学班级管理点滴谈 篇9
一、选拔和培养合格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 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小助手。因此,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拔合格的班干部。要调查了解, 考查实情, 选拔那些团结同学、关系集体、热情认真、乐于服务, 同时又具备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
此外, 好的班干部不是天生就具备班干部的能力, 还需要班主任选择最佳人选之后, 积极培养, 用心指导。班主任要针对班干部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 扬长避短。此外, 小学生年龄小, 能力有限, 遇事喜欢问教师。所以, 教师要有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鼓励他们积极锻炼自己, 放开胆量工作, 要有责任心和班级荣辱感。
教师要注意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 树立班干部在全班学生心中的的威信。班主任要让班干部知道他们是班级的表率, 事事都应争当学生的榜样, 代表着班级的形象和尊严, 对班级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但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班内的同学。为此, 他们就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做好班级的领头雁。教师也要注意指导班干部的工作, 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维护班干部的权威。另外, 班主任要教育好班干部, 内部首先要搞好团结, 然后才能够团结同学, 做好班级工作, 进一步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二、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是有着良好的班风, 全体学生团结一致, 不断进步, 争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班级大家庭。
(一) 班主任要做好表率
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和威望是非常高的, 小学生对教师, 尤其是对班主任的话是言听计从。因此,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 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同时, 只有这样, 才更能够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比如, 每当我发现教室内有纸屑或者别的垃圾时, 总是不动声色地轻轻地走过去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 每当发现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的时候, 我都是亲自动手摆好, 时间一长, 慢慢地要我动手调整的机会就少了, 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 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平时,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良好表现并适当进行鼓励和表扬。同时, 教师也要及时发现那些不良思想和行为, 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 让学生互相监督, 互相提醒, 共同进步。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明白, 发现善行善举, 每个人都要给予赞扬;发现恶行, 都要群起而攻之, 要让正气畅通无阻, 让邪气没有立足之地。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言行或者现象,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专题班会, 进行讨论, 以便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 班主任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直到班级的集体舆论, 如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另外, 教师要让学生定期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自我反思, 开展自我批评, 指出不足, 明确努力的方向, 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同时推动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个班级要想获得好的发展, 也必须有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所有学生。制度制定的起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一旦制度定下, 所有的成员都必须清楚、必须遵守。班规面前, 人人平等, 但是, 班主任在针对不同学生的管理上面, 要进行变通, 要讲究管理的艺术,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集体氛围是否良好, 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以及学生是否能有个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 要在班集体中内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教师要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易近人,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 又要有父亲般的严厉, 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 又能处处给学生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同时, 教师要注意创造条件, 举办一些能够促进学生团结的活动, 让学生之间加深友谊, 互相帮助。
小学班级管理既繁杂又辛苦,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教师与保姆、长辈与朋友等多种角色。但是, 只要教师心中充满爱心, 关心和爱护学生, 并严格地要求和教育他们, 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严结合, 一定到达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四、处理好与科任教师、家长的关系, 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因此, 班主任要善于处理好和科任教师的关系, 与各个科目的教师密切配合, 以便做到教育思想一致, 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班主任需要完成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 还要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工作。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渗透思想教育和进行班级管理的责任。总之,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关系密切, 不可分开。因此, 班主任要主动与科任教师联系, 交流情况, 密切合作。
此外, 班主任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 班主任要加强家访活动, 真正地走进学生, 了解学生, 并争取家长的配合, 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总之,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每一个班级管理上去了, 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上去。一个好的班集体, 可以凝聚班内所有学生的力量, 团结同学, 心向一处想, 劲向一处使,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必须具有对教学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 掌握科学的管理艺术和方法, 管理好班级,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出最佳环境。
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关系到学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节点。本文主要从培养班级干部、树立良好班风、人际交往环境、教育合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点滴谈 篇10
一、鼓励鞭策, 激发学生的原创动力
天才是夸出来的。学生的好作文也来自于教师的帮助和鼓励。学生在写作时, 如果能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帮助, 学生的创作动力就更容易被激发, 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更容易被振奋。“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 这是心理学告诉我们的。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原创动力时, 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 都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活动的空间, 给学生搭建足以自我表现的舞台, 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 感受成功的喜悦。也正是这成功感, 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激励学生的创作能力的途径有好多, 比如, 可以把学生有创新意识的作文放到班级的作文园地中展览, 可以收入班级或学校的优秀作文选, 可以送到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广播, 可以将学校或班级的优秀作文选送给家长做留念, 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或杂志。如此这般, 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而且能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得到鼓励和鞭策, 他们的原创动力也就会得以澎湃和激荡。
二、消除心障, 交给学生命题的权力
大凡写不好作文的学生, 大都有一“心魔”在作怪, 这个“心魔”就是“怕”。所以, 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袪除这一“心魔”, 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顺利带领学生迈进写作殿堂。要做到这一点, 我觉得在平时的作文习作中, 将命题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物 (真实的事物) ,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物, 是指真人真事, 这是从文章的内容和材料方面说的。它提倡文章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生活, 提倡为生活的需要而写。可以写平时的活动场面, 也可以写人物的外貌, 人物的服饰, 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语言, 人物的心理;还可以写日记、书信、计划、总结等等。这种做法, 最大的好处就是, 因为学生拥有命题的自主权, 所以在写作时, 就能放眼四海, 将自己的目光投向社会这个大背景中, 处处留心皆学问, “无米之炊”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它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面说的。它提倡文字口语化, 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写文章, 语言要朴实自然, 把自己想说的、想表达的全都写出来。这种做法, 就使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特别容易的事情。
三、观察积累, 注重片断作文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观察和积累。要想在众多写作者中鹤立鸡群, 就必须如达尔文所说的:“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的话说明了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 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其次引导他们对身边的人、事、物、景进行仔细的观察, 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手法, 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将人、事、物、景栩栩如生地写出来。观察积累还要注重片断作文的练习, 可以组织学生到集市上观察推着流动货车的小商贩, 看他们是如何兜售东西的, 将他们的言行举止写成片断作文;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时令、气候、天气变化如狂风、烈日、暴雨、冰雪等, 通过观察写片断作文, 也可以写一些自然的景观片断如草木萌发、花开花落、果满枝头、秋叶飘零等,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且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如此长时间的训练, 不仅培养了学生注重观察的良好习惯, 还能大大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实属一举两得。
四、鼓励仿写, 坚定学生作文的自信
模仿是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它迎合了中学生模仿性极强的心理特点。因为模仿能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 所以它收到的效果也往往较为显著。仿写训练从仿写范文开始, 可以仿写句子, 仿写片断, 仿写文章的开头, 仿写文章的结尾, 仿写内容和结构的过渡等, 逐渐到仿写范文。这样的训练, 能使学生充分体会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但是, “仿”不是简单而机械地模仿, 不是生搬硬套, 不是千篇一律, 不是千人一面, 更不是生吞活剥。仿写要紧紧扣住话题, 语体要和谐, 结构要一致, 辞格要相同。最关键的是能牢牢把握语境, 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 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 又有参照的对象, 学生有了表达的自信和兴趣, 当然就乐于表达。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时, 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仿写, 告诉学生仿写也需要有自己的思维, 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的角度。要提倡富有个性化, 富有创造性的仿写。
五、亲自“下水”, 做好学生作文的垂范
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 教师“下水”是个“切要的要求”, 经常动笔大有裨益。有道是“三天不练手生, 三天不念口生。”教师教学生写作文, 不能凭当年学生时代的那点老本, 最好能够自己“下水”。其一, 体味学生作文的甘苦;其二, 利于学生的功能模拟。试想, 同是一个题目, 能够与学生一起构思、一起立意、一起选材、一起布局、一起遣词造句, 学生看到老师也如此辛苦, 最起码心理平衡, 至少也应以此作为自己的典范, 在老师的影响下, 学生就会自觉地跟老师同甘苦。教师的这种做法, 既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最后在讲评时, 将自己的“下水”与学生相较, 更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更有利于开拓和扩展学生的思维, 更有利于学生“取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小学音乐教学点滴谈 篇11
一、从低年级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强调:“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直接的音乐表现、歌唱、演奏及游戏,还是间接的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及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有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在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尤其是技巧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师要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创作、评价只是从兴趣、情感入手,没有感性的实践,音乐教学活动就不存在,乐谱、音乐知识将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与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歌唱、演奏、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指导,学生才能知道正是这些密集的节奏、变幻的速度和力度及多种音乐手段的运用,才使人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二、情感教学促进学习动力
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来完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的情绪波澜,唤起学生的情感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赖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学习音乐上,逐渐地对学习音乐产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的愿望。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牵动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动作、范唱、指挥和神态等,无不传递出情感的信息。当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信息重叠在一起时,大家的喜怒哀乐之情便自然和谐地融汇成一体了。
三、创设愉悦教学情景激发学习乐趣
人的情感的诱发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境能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录像、幻灯、录音、画面等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诱人的情景,渲染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导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艺术意境之中,去获得情感的共鸣。
(1)利用画面的创设情境。在教第六册歌曲《春天在哪里》时,上课前,我先画了一张画,贴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上有绿柳、青草、桃花,柳树的枝头上有两只小黄鹂鸟在唱歌。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被画面上浓浓的春意所吸引,情感得到激发。在上课时启发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很快就记住了歌词。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教第八册《看龙船》时,我放了一段端午节赛龙舟的录像让学生看,龙舟竞渡、鼓乐喧天的热闹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喊:“加油,加油!”看完片子后学生都感慨地说:“真热闹呀,真想去现场看看。”在随后的歌曲教学中,他们很快就融入到情境之中,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歌曲。
四、通过表演和自编舞蹈体会音乐作品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我让学生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又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深刻内涵的魅力。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在学完《快乐的布谷鸟》这首歌之后我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观察小鸟出壳、飞翔、捉虫的动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听到的动作表现出来。我说:“小鸟出壳是一下子就钻出来的吗?你能表演一下吗?”学生争着表演:“小鸟一下一下把蛋壳啄破,才慢慢挣扎出来的。”说完还惟妙惟肖地学起来。我说:“播放一段音乐,音乐中有小鸟啄壳的描写,谁听出来了谁就跟着做,看谁表演得像。”在我的鼓励下,学生都尽情地做着表演,有的做壳的动作,有的做飞翔的动作,有的学捉虫的样子。通过听音乐、学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发展,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了音乐作品。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点滴谈 篇12
一、多查字典, 疏通文意
文字是语言的材料, 预习课文中遇到生字词就要想起字典这位无声的老师, 他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一般学生只会利用字典查自己不会读的字, 其实这并没有发挥出字典的最大功能。
在查字典时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 读音方面, 除了查不会读的字以外, 应特别注意查一些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 做到不模棱两可。还要根据自己方言的特点, 去查找有些经常会读不准的音。如吴方言中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很难区分, 这就要求这些地方的学生平时在预习时就注意到这点, 多查查字典, 纠正读音错误。 (二) 解释方面, 特别要注意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尽量做到词不离句, 否则就会闹张冠李戴的笑话。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 中“狡猾”一词, 查字典可知“狡猾”原是诡计多端, 不可信任之意, 放在这里显然不恰当。联系上下文, 我们可以推知, 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 这里的“狡猾”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就要主动去查字典, 解决生字难词, 要在字典的帮助下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 为课堂学习开辟道路。
二、诵读课文, 积累语言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得熟, 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就是强调书要多看, 看熟。事实上每篇课文只要有耐心多看几遍, 定会有收获的, 文意就会慢慢感悟出来。即便没有, 课文内容熟悉后, 心中有了印象, 聆听讲课时才能有轻车熟路的感觉, 才能在学习中有所悟。悟就是有了分析、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 中学课本中的大量优秀的古典诗词, 无数精美的名家名篇, 含蓄隽永的小品, 耐人寻味的故事都有必要熟读成诵。特别是古典诗词和散文, 是汉语言文字的精华所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记忆力最佳时期, 多读多背, 不仅能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 还可以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 为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 在预习时, 就可以试着将一些好词好句背诵出来, 哪怕一篇课文一句话。这样, 一来在课堂上能有针对性加深理解, 二来在反复的诵读中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让作文不再干巴巴。
三、批注阅读, 增强理解
批注是阅读理解的一大关键手段。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的有效读书方法。在勾画圈点中可以品读美文, 筛选捕捉重要信息, 概括分析文章内容, 创造性的理解文章。批注能帮助我们梳理结构, 概括主旨、体会写法、品味和锤炼语言、思考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内涵等。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边读边动笔, 先将段序、段落标好。再将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勾画出来, 如《夏》中的“紧张”、“热烈”、“急促”。也可以勾画一些总括句、重要句 (段) 或佳妙句。如《济南的冬天》中的“在北中国的冬天……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括, 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之后, 可以在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写上批注, 如刚开始可以简单批一个词“精彩”、“太妙了”之类, 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 再往后, 可以用几句话, 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 预先下发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注阅读, 以便课堂上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生疑发问, 锻炼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第一位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也有句名言:“求学问, 需学问;只学答, 非学问。”也就是说, 学习不能只学别人给的答案, 不能只学现成的结论, 要自己动脑筋, 勤思考, 想问题。阅读也是这样, 善于发问是有效读书的重要一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去发现文中不同寻常、不依常规的内容和写法, 并从这些发现出发进而提出问题。如预习的时候, 有时会发现文章中有一些看来似乎是多余的东西, 而这些多余之处, 又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其中有着耐人寻味的含义。有时文章的某些内容若是写出来就可使表达的内容更完整, 更连贯, 可是作者却有意略去不写。读到这些地方, 也要好好问一问, 认真想一想。
学生带着预习中难于理解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去听课, 就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既有利于课上集中精力听讲, 在老师讲解时及时消化, 也利于理解巩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 又减轻了自己的课业负担, 更避免了上课时的盲从。而且, 还能给我们的生态课堂带来更多新的生成。
能力的培养,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速见成效的。预习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如此, 它需要长期逐步培养。以上四个方面也须循序渐进,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做具体要求。如:对于初一新生而言, 他们处于学习方式转变的过渡期, 可只要求完成前两方面;到了初二, 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可重点要求完成第三方面;初三学生的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就可以逐步淡化前两个要求, 而注重在预习时提出问题, 深入阅读。当然, 在刚刚开始时, 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 时间不够用, 但只要能合理安排, 持之以恒, 与“懒”字作斗争, 相信每个同学都有能力做到的。
【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推荐阅读:
小学班级管理点滴谈08-16
小学数学教学点滴谈09-21
打点滴的小学作文06-26
学生习作指导点滴谈08-03
成长的小学作文:成长中的点滴05-30
中学生德育工作点滴谈05-22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做学生的贴心人07-28
小学生识字教学点滴08-23
小学生作文方法谈10-19
小学班级管理之点滴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