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2024-06-04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通用12篇)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1

1 教师教育反思性实践的内容

1.1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可以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和解决。教师在对具体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的自我反思, 其是以自身真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为基础的, 其可以对自身的教学计划、目的, 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 使得我们对教育的反思性实践更具有科学性与研究目的性。另一方面,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 完成教书育人过程的主要实践途径与方式。对于自身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 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更为优化、完善, 从而可以在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1.2 对自身教学计划规划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对于教育过程中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规划, 是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的基础与前提。教师的教学过程如果出现了问题, 其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纰漏与缺陷。因此, 教师对于自身教学计划的规划与制定进行的自我反思, 可以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并且, 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计划的规划与制定进行的反思, 可以根据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反应情况, 来反思学生对于自身确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的教学模式等各个教学计划内容的适应程度, 从而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补充, 将其所发挥的教学效果发挥得更好。

2 教师教育反思性实践的方法

2.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 即对自身与他人教学实践过程的经验与教训的思考与总结。对于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缺陷进行有效的反思, 并结合他人与自己的优秀的教学经验,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探索上, 少走些弯路。教师利用反思总结的方法进行的教育的反思性实践, 可以让自己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使用、教学方式、与学生的交流方法等问题上有更深刻的理解, 以自身与他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为改正基础, 增强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等。

2.2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 即教师通过与其他教师或者学生的有效交流, 来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的方法。教师与其他教师的研讨, 可以使得自己与他人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火花, 或者是根据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 来充实自己。另一方面,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也尤其重要, 学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直接体验者, 学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最有力的评判者。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学生所发应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欠缺的内容。因此, 这一教育的反思性实践的反思方式, 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正确需求。

2.3 录像反思法

录像反思法, 顾名思义, 就是利用录像机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最直观的观察与反思。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一直是参与者的角色, 对于自身的教育缺陷就容易产生“当局者迷”的困惑, 利用录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制, 将自己的教学活动真实再现, 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反思, 更利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模式的进步与完善。

3 教师教育反思性实践方法的实际应用

3.1 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活动的情境创设是教师在教育中进行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教师在创设的情境中,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 从而可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发现问题的所在, 找到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关键问题。

3.2 发现问题

教师进行反思性的教学实践的第一任务就是对问题的发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的方面有很多, 像是明确的教学行为计划,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营造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等等, 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存在着某些教学问题。因此, 我们要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 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的问题, 从而能够从最根本的问题上, 保证我们教学实践反思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教学模式, 我们都有清楚、明白的认识, 即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因此, 我们要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与掌握。

3.3 沟通交流

发现问题之后, 教师所要进行的任务就是寻找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 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 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所以,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与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水平等的学生进行沟通, 从多个方面寻找、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而且,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来感染学生, 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一定的鼓励作用。

3.4 实践检验

当我们完成了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 不可缺少的, 就是对反思的成果, 即完善的教学模式等进行实践上的检验。反思性实践的实践检验可以使得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 当我们经过反思后总结出来的教学计划、目的, 进一步完善的教学模式, 更上一层的教学水平等等, 经过实践检验时, 我们对于教育的新一轮的反思性实践又将开始了。在这种不断循环的过程中, 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会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 不断完善、进步,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 并使得我们自身也得到了个人品质的完善。

4 总结

教师在教育中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 是当今社会与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现今, 我国实施的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政策, 使得学生在教育上有了更高、高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自身专业的发展, 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红蕾.教学研究与反思性教学实践[J].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6) .

[2]蔡瑾.反思性实践在“小组工作”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2 (14) .

[3]王亚娟.关于以反思性教学获取实践智慧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0 (12) .

[4]李鑫.反思性教学实践[J].实践新课程, 2011 (8) .

[5]纪梅.教学实践的反思性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文理导航, 2011 (6) .

[6]袁志明.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及方法[J].考试·教研版, 2012 (10) .

[7]吕振福.教育发展要重视构建反思性科学实践观[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 (中旬) , 2013 (2) .

[8]张德萍.如何成为反思性的教学实践者[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 .

[9]邱源.让“反思性教学实践”在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J].教师·下, 2012 (1) .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我深感自己的职责重大。透过进一步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透过这次教学督导及反思,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依法执教。本人从教以来,一向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爱岗敬业。我能够作到热爱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安心从教,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工作尽职尽责,精心施教,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无不批改作业,对学生教育不用心的行为。一向以来我都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时间,我都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发扬奉献精神,坚守教师情操,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

3、能主动与学生和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工作中能做到尊重同志,相互帮忙,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群众、维护学校荣誉。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5、我能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礼貌礼貌,做礼貌公民。工作上严以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工作三年来,逐渐放松了对专业的钻研.在工作中忽视了知识潜力的培养再造,对学习没有做到长期坚持,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2、开拓精神不强,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学习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在工作中安于现状,存在着等、靠的思想,总是被动理解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替领导分忧。

3、没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每学期临近期末考试时,发了较多的试卷,我又抱着“求全”的思想,几乎所有的都讲完了,但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状况,有些题难度偏大,打消了学生的用心性,结果成绩不太理想。

4、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高。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有拖拉的现象,缺乏系统的规划,因此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根源分析

1、思想觉悟不高,认识不够。一向以来,总认为我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不出问题,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也就忽视了政治政策的学习。

2、是缺乏用心进取精神。总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的不多。总认为那些业务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备课欠深钻教材,懒于思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至使教学方法老化,语言表达欠精炼。

3、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整理。这次教学督导使自己找到了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整改找准了重心及如何做好自己工作的方式、方向。

四、今后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时时处处加强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胆探索,深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研潜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尊重学生,教育引导,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对待学生必须用关怀和亲切的言语、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来教育帮忙学生,到达教育的目的。避免出现烦躁和说话粗鲁的态度,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的形象。

3、强化职责,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这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潜力的不断提高。

4、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

5、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透过反思,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

在课外阅读中我了解到分层教学,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理解潜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到达课程的要求。在一年教学的实践中总结,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状况,对群众,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资料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潜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到达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资料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那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务必基本上到达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用心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拨尖题,只批改革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用心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用心性。

五、考核分层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生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拨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透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忙”。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到达预定的阶段目标。

透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忙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忙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用心进取的学习热情。

3

教育、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颗凡星,虽不夺目,但却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虽不壮观,但却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为人师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习着、实践着;努力着、进取着;奉献着、收获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动的足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1990年我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这句话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铭。

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平时对自身的师德修养比较重视,努力以自己的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年青的我,以认真踏实不断进取的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以对学生的爱心和职责感,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全体学生;以虚心好学的精神与组内老师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这天,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人文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等实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在实践中,不仅仅增强了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提高了研究潜力和教学水平,更尝试着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收获颇丰。不断地将研究课,互观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着我们的许多问题,在认识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亲近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展现自我,树立威望。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爱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和“爱”。因此多年来,我总是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艺术性。虽然因为工作的繁忙有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忘记了微笑。但透过理论学习,反思与同伴互助,很快意识到自己就应怎样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多溶入了些宽容、理解,多讲了些艺术性。我也最后发现,只有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走近孩子,关心孩子,即便是批评,也会被他们所理解。孩子们只有真正理解了我这个他们所喜欢的老师,才会理解我。

每接一个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对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给他信心,唤醒他内心的渴望,这就等于给他自己体内安了发动机。而运转发动机的“机油”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赞誉和信任!

高中生物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使学生的观念、能力和追求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影响,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反思性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师所选择的最佳途径。

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反思

教师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优化整合教材,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分析必修三“通过激素的调节”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有构建血糖调节模型的教学任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即使不借助形象直观的模型,也能很好地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教师在课前的反思,有助于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思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教学内容。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思。例如,在讲解“细胞呼吸”的时候,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因为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堆积而导致肌肉酸痛,那为什么当时感觉不到?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以这个问题和学生展开探讨,最终让学生明白: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乳酸堆积都需要时间,因此当时不会感觉到酸痛,这称为延迟性疼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是必要的。

三、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动态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从而与教师在课前设置的教学过程产生较多分歧,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反思,找到其中的症结。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在心中反思如下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合适;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什么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与预期设置不同的情况等。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及时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自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乔春艳.高中生物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黄鸿玉.反思性教学在高中生物课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洮县第四中学)

教师应该进行“反思的反思” 篇4

第一, 反思自己是否习惯于书面反思

从调查中发现,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 即口头反思较多, 书面反思较少, 许多老师习惯于“动口不动手”。不少老师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 常常在办公室里和老师们一起“聊课”。实际上, 老师们的“聊课”就是一种口头反思。这种口头反思是老师不经意的、不自觉的, 是随便说说而已。但是, 老师们下了课, 坐下来认真回忆自己的课, 并把回忆的东西认真地写下来, 却不太习惯。即使勉强写一点 (还有的教师是从教学参考书上或杂志上抄几句) , 一般也是应付检查。

孰不知, 写比说重要多了。许多优秀教师为什么课越上越好, 就在于他们能长期坚持写教学反思。语文教师平时不要只动嘴皮子, 也要动笔杆子。“君子动口也要动手”。

第二, 反思自己是否习惯于深刻反思

老师的备课本在每一页上都有“课后回忆”这一栏。我看了不少老师写的“课后回忆”, 发现许多老师“忆”的多, “思”的少, 习惯于描述性——仅仅描述课堂教学行为, 不习惯于解释性——进一步解释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总而言之, 老师们的教学反思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 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想的形成。

老师写教学反思, 要写得比较深刻, 首先要端正态度, 不能抱着应付的心理。其次, 老师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只要开动脑筋, 开拓思路, 就能使你写的教学反思更深刻一些, 也更容易接近问题的实质, 你的进步也就更快一些。

第三, 反思自己是否习惯于全面反思

翻看老师们写的备课笔记 (或反思日记) , 就会发现, 不少老师写的教学反思, 内容比较单一、片面。一般都集中在指导识字, 指导朗读, 理解词句, 作业练习等几个方面, 内容比较狭窄, 没有广度。其实, 语文教师反思的内容应该说是比较广泛的, 可以反思对教科书的处理、对教学环节的设计, 可以反思教学细节、教学效果, 可以反思教学机智与课堂生成等。这样, 有助于教师丰富教学经验, 积淀教学智慧, 提升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

第四, 反思自己是否习惯于及时反思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5

1为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应书写反思日志

要求学生每天书写自己的学习状况就是反思学习日志,内容主要是:当天学习的核心,自身能够处理的疑难问题,各个知识间的关联性,较为混杂的常识,学习的领会和认知以及各个章节学习概括,单元、阶段归纳,所理解到的独特感想等等。

利用学生写学习日志的形式能够更好的应用反思性学习。化学反思日志是为了记载学生对于学到概念和方法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领会、疑虑以及这样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对于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推论的形式得到对某个概念处理的独特看法,学习手段的运用和整改,归纳对于学习成果的自身评比和成败的原因,化学学习的心情、感想态度的体会等,这样的做法让老师能够及时的知晓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情况及疑惑,能够明确教学的出发点、深远性和广泛性,提升课题教学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于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的形式。

运用学习日志的形式,学生不但能够及时记载自身学习的过程,还能够把自己的作业、试题、别人的看法、个人的想法和自身评判的总结记载在学习日志里面,学生还可以制作一个收集错题的日志,这样就能够实行自我改正,寻找错误的原因,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学生这样经常定时的查看回顾,能够进行改正的同时还可以更正自身的缺陷,在此过程里学生的反思能力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2设立相互反思的形式可以运用小组讨论

同桌合作学习或几个人(4~6人)为一组进行共同学习就是小组讨论体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状况下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发生的某个关键问题在小组中实行研讨。在小组里面每个人都能够阐述自身的意见,从而进行相互研讨,并对于组员的意见提出疑问。通常情况下,高中生的意识进步水平和概念基础存在缺点,因此在反思的时候不能分析的.很全面。并且对于自身的认知通常较为笼统,造成在分析过程中欠缺透彻性。还能够发生错误的反思,这种状况就会导致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中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教师不但要倡导学生实行反思,还应当告知学生反思并非个人的行为,而是具有团体意识的个体活动,它需要反思者具备通达的、负责的、执着的态度,还应当具有合作、调整、信任的环境。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制造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的机会,试图制造出平等、和谐的环境。在学生方面,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反思,积极的参沟通反思的活动中,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小组议论等沟通方式,综合提升沟通的层次,从而提升反思成果。

3通过对问题产生疑惑牵引出反思的理念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问题提出疑惑,即便没有疑问也要进行假设,把自己位于一个特殊的场景里面,从而对问题指出疑惑。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只有质疑于读书,才能找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益、新的愉悦。

4总结

论反思性教学的教育价值契合性 篇6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教育价值 英语教育 契合性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

考察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必须要终究反思性教学理论的理论来源。二十世纪,反思性教学理论思潮兴起于西方教育界,杜威在其发表于1933年的《我们怎样思想》(HOW WE THINK)一书中,就曾对反思作了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主动的、持续的、周密的思考”。“对于杜威来说,顺序和后果这两术语是反思的核心。只有当一种思想是追循逻辑顺序并且把一种决定的后果考虑在内时,这种思想才可称之为反思性的。反思是对假定和信念进行回顾以确定它们是根植于逻辑、证据之上或二者兼而有之,并且反思还对某一特定行动过程的意义或后果进行展望或前瞻。在此基础上,杜威提出了反思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因此,“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源于亲历环境中所产生的模糊感、疑问、矛盾感或不安。疑问或困惑引发思考,而后是有目的探究和发现。”分析杜威提出的反思逻辑和概念可以总结出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即,一是反思性教学理论是根植于特定环境下知识的假设;二是由该知识的假设会产生特定的结论;三是对该特定的结论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四是将该思考运用于实践中检验,不断循环,至于完善。

二、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实证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是应试和语言运用的结合体,考察高中英语的应试方面,要求英语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达到英语的课程教学目的,使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的语法、阅读、写作等相关应试知识。同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工具,其具有工具性的课程属性,英语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操练激情,完美结合英语课程的应试和工具性的两个属性。以高中学生的听力教学实践为分析样本,听力是高中学生称之为英语中的“硬骨头”,也是高考得分率较低的项目,同时又是英语工具性的基础价值。

作为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每一堂课程中,结合自己教学的环境和对象,制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等,假设英语教师没有运用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而是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规划进行课程教学,那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无视同一班级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现实,回归灌输式的英语教学传统方式;二是无视不同班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差异现实,固化同一的英语教学方式。这种无视差异化的现实显然会导致学生听力水平的多极化分布,一部分适合这种教学模式,一部分初步附和该教学模式,还有一部分被这种教学模式所淘汰。当然,没有教学反思,教师的教案制定,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后教学反馈都为虚无,教师既呆板又轻松,背离了普世的教育价值取向。反之,假设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听力知识时,采取了反思性教学理论,采用杜威反思性教学理论的五步法,即暗示、产生问题、假设、推演假设、检验假设。那么,就可能出现以下情形:一是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不断反思前系课堂和课后出现的问题,根据受教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矫正,并运用调整和矫正后的教学方案施教,进而可能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或者又在后程的教学中又出现了问题或困惑,然后又是反思和不断调整和矫正的行为。由此,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又包含了行动性研究,即在教学行动中不断研究和反思。反思性教学理论本然包括了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教师主动反思,循环往复,最终成型因人施教和因班施教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高中英语听力的教学实践为样本和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的正反假设论证,体现了反思性教学理论展示教学的本性属性。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育价值的契合性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挖掘、发挥、形成、引导、限定人的价值。教育形成人的价值就是要通过有价值的知识、能力和品德的教育形成人的精神价值”。可见,教育的价值在乎成就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反观反思性教学理论,其通过不断的疑惑反思、调整和矫正,其目的就是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主动的、持续的反思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教学过程,进而结合教学环境和受教对象,反思后制定出相对完美的教学过程,进而结合教学环境和受教对象进行实践检验,而后循环反思,直至完善。比较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及本性和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其两者是过程和目的的统一,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不断反思问题和困惑,反思问题和困惑的过程是不断接近教育价值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育价值内含相同的价值取向,显然具有契合性。

反思性教学理论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但系统辨证地分析被称为反思性教学理论鼻祖的杜威的反思性教学理论,可以透视其概念的内涵和价值本性,将该概念的内涵和价值本性运用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假设论证,印证了反思性教学理论和现实的教育价值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参考文献】

[1]转引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么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P6.

[2]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4月第27卷2期.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7

一、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一, 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 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 那么, 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 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 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 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 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 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 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 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 教学实践反思性过程,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在教师教育, 特别是校本培训中, 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性能力上,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 只有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 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二, 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教学理论素养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每个教师都会形成一些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理解和认识的背后必然有某种教学理论的支撑。实际上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不能自动地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实际的情况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将受到两类教学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

第三, 教学实践的反思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反思型的教师不仅关注课堂内的教学问题, 也关注制度和文化等课堂外的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不仅执行教学中规定了的教育内容, 同时也参与和促进课程的构建和学校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成长和发展, 也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

二、教学实践反思性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 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 教学实践的反思性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 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 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 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 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 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 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 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 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 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2.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指向课堂教学, 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 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假设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 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是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的? (2) 教学中,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 你将如何处理? (3)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时, 你将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4)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 思维异常活跃, 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却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针对这种情况, 你将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3.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 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三、教学实践反思性的基本方法

随着教学实践反思性功能日趋明显,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教学实践反思性效率, 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现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反思方法。

1. 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

2. 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3. 行动研究法。

对高中教育定位的反思性追问 篇8

2012年4月6日, 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版发表了文章《高中的衔接与选择路在何方———由英国大学预科教育反思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 文章指出, “高中教育中的衔接应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中要‘培养模式多样化’,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提到, 在英国大学预科教育已经成为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设置由原来单一的学术型课程转变为学术、技术和职业相结合的形式, 为了体现高中办学特色多样化,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高中教育应体现这种多重“衔接”的思想。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 这应该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但是, 从我国目前高中教育的现状来看, 可操作性却值得商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中教育究竟要满足何种需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高中教育开始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学备考”, 用考试体系取代正常的学习体系。学校一切活动都围绕高考展开, 忽视人的发展需求, 不鼓励有差别的发展, 用统一的模式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导致教育的性质严重扭曲变形。

高中考生要上本科线, 必考科目门门都要优秀, 否则, 总分就要掉下来, 一些“特长突出、考分疲软”的“偏才”、“怪才”往往被拒之于门外。高中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理性思考。1934年10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南开大学演讲, 当得知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是因为校长张伯苓不牺牲学生的宝贵生活以迁就机械地毁灭生活的会考制度时, 他颇为赞赏。张伯苓认为, 只知道压逼学生死读书的学校, 结果不过是造成一群“病鬼”来, 一点用处也没有。他一再强调, 南开是造就“活孩子”的, 不是造就“死孩子”的。有人认为, 今天的中国, 大学已经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但是, 名牌大学、就业前景看好的热门专业仍然是学生、家长们追逐的目标, 学校老师就如戴着手铐脚镣跳舞。正如同一版面上发表的《高中教育要往哪里走》一文所述:“高考的指挥棒发生了变化, 高中的教学才会大胆地发生转变。”高中教育究竟要满足何种需要?现实目标定位问题没有解决, 高中教育的定位仍然会在“十字路口”徘徊。

高中教育以何种方式满足需要

高中课程从功能上看, 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从形态上看, 分为文本课程和活动课程;从结构上看, 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教学要求分类, 则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上述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潜质基础上充分而和谐地发展。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高中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是满足学生需求的“桥梁”,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有选择性地修完自己的学分, 学习形式由“柜台模式”走向“超市模式”。但是, 基于高考需要, 各学校都会不约而同地确立相应的高考教材, 选修课程的校本特征被淡化了, 选修课的选择权被上移了。

显然, 一卷定终身的高考模式是不利于高中课程改革的, 高中新课程在满足高考升学需要和丰满学生人格形成方面面临着矛盾和困惑。由国家组织的高考需要为选择不同课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考试“套餐”, 只有以这种多元评价的方式才能保障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高中的衔接与选择路在何方》中介绍了英国的一些经验, 如英国教育部在2000年公布了可供选择的72门大学预科课程, 2002年又公布了针对预科中前10%的优秀学生的17门课程, 学校可以在这些科目基础上自己组织“菜单”。

高中教育以何种方式满足需要?如果没有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 大量的选修课程就会成为一种装饰, 一种消遣和浮光掠影式的走过场。

高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

高中课程标准规定, 高中生总学分须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其中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必修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47.2%, 而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只占总学分的33.3%, 选修总学分只占总学分的19.4%。主科课程仍然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雷池”, 对于普通高中来说, 课时紧, 任务重, “高二学生忙会考, 高三学生忙高考”。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 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成绩都一目了然, 压力不小。不少学者为之感到不安和忧虑, 因为用一个标准衡量过的人, 就像机器生产出来的零件, 一模一样。

在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文、理分科考试中, 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是必考科目, 而艺术、体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只是考查科目。除此之外, 大部分高中还没有见到过什么大学预科课程, 与英国的“菜单”式预科课程体系相比.这已经是少之又少了, 但是, 不少学校为了给高考让路, 还是压缩了考查科目的学习。建立有信度和效度的评价体系, 特别是对于非高考科目不走过场, 这是对高中课程改革成功的最好检验。同时, 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硬件条件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 场地、设备能否都能支撑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的课程开设, 这也是对传统办学模式的一大挑战, 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 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了。

高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如果学生“被教育”、“被学习”、“被考试”的状况不改变, 选修课程的选择权不在学生手中, 即使有了“菜单”式预科课程体系, 也无法满足学生内心对知识的渴望。

高中教育如何更好地满足需要

现在, 高中有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这种以行政架构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到了学校层面, 就只能以国家课程体系为主了, 国家给地方和学校的选择课程的空间很小。《高中的衔接与选择路在何方》注意到了这一点, 文章特别提到, “有些学校开发了很多选修课程, 但由于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目的性, 选修课质量不高, 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改革并不匹配”。因此, 文章认为, 作为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主体, 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学术要求、职业定向、内容系列、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高中教育如何更好地满足需要?首先要提高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减少必修课程, 加大选修课程的比重,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学业评价权, 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提供保障。高等学校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专业兴趣不等于专业志向, 考试成绩不等于专业能力, 高等学校不能停留在到中学搞几个讲座、开放几个实验室这样的形式上, 要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结合起来, 发掘潜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 国家应该是作为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主导, 中学和高等学校才是高中选修课程开发的主体。

另外, 教师的均衡发展和合理流动是保障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充分条件, 中学现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选修课程的选修人数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开设选修课必然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课时, 配置老师。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学校的用人体制, 加强校际的人才交流, 按需设岗。

基于上述反思, 高中教育定位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进一步结合当今的实际情况, 构建“基础加特色”的课程模式, 让不同特色的学校逐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程。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9

一、初中英语中反思性教学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如何培养老师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这些问题都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基础。所以,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有关初中英语中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 顾名思义, 是老师自我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 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 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反思, 提出改进的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思性教学的实质就是老师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解除困难, 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反思性教学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完整过程, 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案例研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教学活动中, 有很多时候都会应用到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因此笔者也选取了初中英语教材中的《Cultural Relics》, 这是一节以学生之间的辩论为主的教学内容, 笔者将以此文章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首先, 在课本上的基本素材内容之外, 笔者还为学生准备了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This new Amber Room is the best Russian experts took more than 20 years to create.This project began in 1979 and finally completed in 2003, spent a total of$115, 000.

材料二:Reportedly, Hengdian Group has decided to spend five years, invested one billion yuan RMB, to rebuild a new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yuan.

材料三:Since the dam was built in Egypt reasons, then move to Abu Simbel will spend huge amounts of fees, spend about 70 million.

这三则材料都是与本篇教学内容有关的, 三个不同的地点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文化遗产保护, 这些材料都是方便学生进行接下来的讨论的。

然后, 对学生提出问题: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e, need to spend huge amounts of money to do.So is it?necessary?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 交流心得。

三、关于课堂前的反思

课堂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指老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的反思。对于课堂前的反思主要集中在备课阶段, 这就需要老师要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和超强的分析能力。预测能力主要是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预测, 以便提前想到解决的办法。分析能力主要是分析学生课堂前应该进行哪些预习的准备。对于这个案例中, 笔者在课堂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情况。本来认为全班至少会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主动参与, 但是情况刚好相反, 参与辩论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 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带动下, 学生才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进行中的反思

课堂进行中的反思主要是在这堂辩论课的教学过程。对于课堂上一些突发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反思, 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便于对出现的突发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本案例中, 笔者在课堂进行中本来选择了几个问题, 比如What is debating?Debating does not mean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or listing your facts.等等。本想让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积极讨论, 没想到却起到了反作用, 学生觉得没有更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就不敢开口表达了。所以, 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五、课堂结束后的反思

课堂结束后的反思在反思性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老师在课堂前和课堂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把这些问题累积在一起经过总结和提炼就能够找到适合学生, 适合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这才是反思性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反思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老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从而形成良性的教学循环,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强云, 滕骁, 范东生.英语专业学生自主管理英语阅读学习行为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1) .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10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 广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无数实践证明,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素质在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改要求、执行课程标准上, 仍需大力提高。

教师素质的提高, 有赖于各种形式。就其途径而言, 根据自己的体会, 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师的素质,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 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 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 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 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目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 分析其背后的背景知识, 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 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 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 将专家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体会融为一体, 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就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可归纳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践+反思—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什么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呢?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 那么, 任何教育的实效都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 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 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 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 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 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教学行为的提高, 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课改需要, 对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业务培训部门应该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和辅导。

而培训的实践证明:这些培训往往过度强调了外在影响, 把所谓的先进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 就以为教师熟记了这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技巧, 教师的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就能在日常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 把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培训, 如果忽视了教师主体能动作用的自我教育, 就很难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反思, 那么, 不管其教龄多长, 经验多丰富, 他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较差的教师更是如此。

所以说, 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就应该提倡如何搞好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活动, 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 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换言之, 只有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 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一般来说, 教师素质是指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如知识功底、理论水平, 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 备课、讲课、辅导能力, 教学技能等等。而在这些素质中, 教学理论水平是构成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

如前所述, 在以往的教师素质提高培训中, 培训者误认为通过对教师教学理论的专题培训, 就会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或改善。倘若在教师素质培训上不走出这个误区, 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有经过反思, 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走出这个培训误区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就是反思性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加以审视和分析, 从而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改进, 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实效性, 而这个过程就是教学理论的转化过程。如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中“要张扬个性化行为”这一要求, 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 学生在课堂上怎敢提出自己的学习建议, 有的只能是服从或听从教师的说教, 否则, 轻者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 重者扰乱教学秩序。而新的课改理念对此提出的要求, 就是希望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 尤其是阅读教学, 更为张扬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

不可否认,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新课改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意识已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 对新理念意义的体现和发现还存在着不足, 表现突出的是, 一些教师现代教学理论讲得头头是道, 烂熟于心, 但观察其具体教学实践, 教学行为与所讲得教学理论却相去甚远。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内隐的应用理论已内化为十分稳定的习惯性思维, 从而使这些教师不会对新信息和倡导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因而, 也就有了“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地, 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等一些现象。所以说, 利用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分析, 并通过教师相互之间的观摩讨论, 使教师看到或感到“说”与“做”之间的一致, 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升理论认识, 增强内化效果, 并在转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大量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在学术上有一定研究成就的学者型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而以经验型居多。就教师而言, 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只是从事课堂教学所需的基本知识以及一般的教学技能或教学经验, 缺乏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于是乎, 教师的素质就显然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更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 从理性的角度考虑, 反思性教学实践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从而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又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 更是教师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

新的历史时期, 课程改革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 那种“知其然, 不知其所然”“知道教什么, 不知道怎么教”“知道教什么, 知道应该怎样教, 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师”根本不可能把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因此, 循环往复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能够促进教师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 达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初中英语教育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反思性教学;应用

现如今,我国的全民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中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站。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少数所谓的“精英学子”,而是要让受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长,并可以适应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对于英语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英语教学很容易陷入学生学习懈怠的尴尬境地。然而,近年来受到非常多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学家推崇的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出现,为陷入机械式教学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线生机。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以及其主要特征

(一)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所谓的反思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任课教师将教学的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发生的授课方式、授课策略以及由此产生的授课结果进行有效与合理的审视分析,并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探究活动。

(二)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为了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改进正在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其朝着更加合理更加具体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总的来说,反思性教学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假存真、由此知彼、由表及里的教学探究过程。

另一方面,反思性教学也是教师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整合、总结以及质量提升的过程。它是需要长期对课堂的观察、记录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它是一个循序上升、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所谓“有教无类,教无止境”。

二、反思性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有助于“学会、教学”

英语教师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反思,才可以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方式中的问题,并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决策。自觉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从而取得更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英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具体教学环境中不断提高的。通过设计活动、观察教学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得出的结论调适教学方式等一系列过程,从而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反思性教学使英语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并重新构建英语教学理论到实践的反思模式。

三、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英语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备课是进行日常课堂教学的准备方案,与真正的课堂教学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在上课之前对备课资料进行反复的琢磨可以起到缩小两者差距的目的;同样的,在上课之后对备课资料进行反思也可以“亡羊补牢”,使下次的课堂活动少一些缺憾,更加的完善。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它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比方说教师教学理念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完成、对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以及课程内容结构上的安排、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效果的实现、教师授课语言的运用等等都会在这里展现。所以对上课进行认真反思,就是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全面总结、评价、以及创新。

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是对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作业布置检查的反思,比方说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是否具有代表性、学生整体的完成情况、出错点在哪里、书写是否工整等等,都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可以便于教师及时、有效地对授课方式或者内容进行適当的调整。

(二)在英语教学内容上的应用

反思教学目标制定,就是反思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其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能否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该怎样才能更好的突破等等。

对课堂结构进行反思。日常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衔接是否紧密;教学的设计是否主次分明;教学的导言与过渡是否自然流畅、新颖合理;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是否恰当合理等等。

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对于英语教学中相近、相似、相关的英语词汇语法的异同比较、归类和总结;再比如怎样能正确的运用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有效预防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还有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技巧掌握以及如何进行规范的口语发音等等。

四、结语

反思性教学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及成果之外,它也在提醒着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提出并总结对课程的个人理论见解,而不是一味的借鉴参考其他人的授课模式以及个人理论。我们要由教师通过各种的方式来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同样的,老师的发展就意味着教育的变革。而所有成功有效的变革,缺少了反思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积极的开展英语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是改变英语教育形式僵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至关重要的方式之一。虽然现在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这些缺憾会在日后不断的改进中日益完善。为广大的教师以及学生带来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教师教育的反思性 篇12

一、反思性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内省活动,以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从亲身的教学实际活动出发,发现、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来探求改进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选择、认可并确认的具有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每一位教师都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和看法,这些观念和看法常常是内隐的,教师未必对其有清晰的意识,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可能会阻碍教师对新理念的接受。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更新原有的教育理念,树立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径。它要求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关注、审视与行动,使自己以研究者、反思者的身份进入到课堂实践,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变化的教育实践问题,使教师真正实现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技术型”向“研究型”的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转变。教师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手段对旧的教育理念进行理性思考和审视,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新教育理念之间的差异,从而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把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符合目标的要求,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有助于教师积淀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知识一般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在知识急剧更新的现代社会,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即便已经具备,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更新、积淀,更何况本就贫乏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反思性教学,观察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分析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理性认识,积淀实践性知识,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适切性。

(三)有助于教师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多种能力做支撑。其中,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标志,反思性教学是促进这两种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是以立足教学实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它要求教师不断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通过解决问题,不断地改造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知道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反思,对自己追问“为什么”,这种追问无疑将会增进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能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课前设计、课中观摩、课后反思,找出其行为与学生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有助于教师增强职业道德

反思性教学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感”为突破口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感通常以责任感、使命感等表现出来,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性教学、追求专业发展的前提。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很少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也不能自觉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做到“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只有责任感较强的教师才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此,反思性教学是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感的有途效径之一,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进一步激发责任心和使命感,使自己在不断地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与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现自我,审视自我,升华有效经验,补正缺点与不足,运用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了解反思内容,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较多、较广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与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态度和具体采取的行为、策略、方式方法紧密相连。教师反思的内容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如果从教学和教育两个层面分析,可以把教师的反思内容分为教学反思和教育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反思;而教育反思则是教师对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的反思。如果把教师的反思内容分为理念和行为两个层面的话,教师的教育理念植根于他的教育教学经验、习惯、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对教师的行为具有直接影响,是教师行为产生的理论基础;教师的行为则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教师只有了解反思的内容,在教学中才会自觉自愿地主动进行反思性教学,并以教学主体的身份不断增强反思意识。

(二)熟悉反思过程,明确反思程序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反思性教学以探索解决教学基本问题为出发点,界定具体的教学情景,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和准确地把握问题;第二,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问题明确以后,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总体特征;第三,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所要达到的目的,然后对各种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选取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新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第四,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从中择优实施;第五,实际验证。将以上提出的最佳方案付诸于教学实践,并将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教师只有明确反思程序,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软着陆”。

(三)掌握反思方法,形成反思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内省反思法,一类是交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它可体现为总结反思法、录像反思法、档案袋反思法、学习反思法等具体方法。总结反思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录像反思法是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档案袋反思法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的反思;学习反思法是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的方式进行反思的方法。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进行反思,体现为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等具体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分析交流观摩到的情境,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教育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结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进行教育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只有掌握多种反思方法,形成一定的反思技术,在教学中才能顺利开展反思性教学,增强反思的实效性。

(四)养成反思习惯,提升个性品质

习惯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自动化,它可以节省人做事的时间和精力,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好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养成反思的意识,认识反思的价值。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以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开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要能够经常反问自己在专业知识上还欠缺什么?哪些教学技能还需要提高?自己是否热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是否教会了学生学习?是否对自己、对学生、对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等等。教师只有自觉反思并将其变为自然,才能形成反思习惯,提升教师个体的个性品质,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提高的终身发展过程,不仅需要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更需要教师主体具有强烈而持久的发展内驱力。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有助于教师树立教育理念,积淀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职业道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要帮助教师掌握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策略,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王瑾丽.反思性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辅导点滴谈下一篇: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