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2024-08-16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精选11篇)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1

关键词:社区,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残疾人数为8 296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6.34%[1]。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老年残疾问题、残疾人功能恢复、慢性病康复的需求量也会逐年递增。在我国目前人口多、医生少, 需要充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 社区康复无疑是一种最佳方式。2002年第三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 确定了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关键。值得关注的是, 社区康复在我国发展数十年, 成效欠理想。究其原因, 社会化工作方式运用不充分, 基层康复服务能力薄弱, 保障手段和救助机制不完善, 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未得到解决, 康复服务内容有待丰富, 康复服务质量尚需提高等问题都是社区康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2]。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 队伍老化程度高, 知识面窄, 专业特点不明显[3], 也很难为康复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社区康复服务。因此, 大力推行高等学校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1 我校社区康复教学中的瓶颈与不足

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学本科生, 学制为4年, 目前已招收3届, 至今在校学生有160人。课程设置如下:公共课10门, 共770学时;专业基础课16门, 共1 102学时;专业课18门, 共1 108学时。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课程繁重, 学生不仅需要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学习并掌握康复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和接触基本的医学理论和常规知识。考虑到课程学时数有限, 我校并未专门设置社区康复这一课程, 而社区康复的内容仅在专业课程康复医学概论中有3个学时的理论授课, 并在随后的实习阶段中安排了两周的社区康复实践。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理论授课及实习中系统规范地让学生对社区康复有本质认识, 是教学的难点, 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并加以深入地思索、探讨和研究。

2 教学探讨与思考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 需要把各种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对社区康复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并在将来积极投身社区事业,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社区康复教学模式, 将课堂面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地考察、实践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交互运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想方设法使现有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激发和调动教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应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3个学时的课堂面授中, 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向学生讲解社区康复的发展概况与现状。通过学习社区康复的定义与内涵, 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的情况下, 发展社区康复是实现康复“人人共享”的必由之路。社区康复的主要内容受到学生的高度关注, 残疾普查、残疾预防、康复训练、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独立生活指导, 虽然这些工作看起来烦琐、枯燥, 但都与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是残疾人正常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针对社区管理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及我国社区康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学生均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思考和热烈讨论。他们认识到社区康复人才队伍的不合理大大限制了社区医疗的发展, 康复人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十分突出。最后, 我们通过列举一些成功的社区康复实例, 如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服务工作、香港地区社区康复自我管理的模式等, 使学生对社区康复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增强了他们钻研学科理论、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

2.2 合理制订实践内容, 课内、课外教学相辅相成

在有限的理论授课后, 学生对社区康复的一般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了, 他们对康复服务颇感兴趣, 渴望深入钻研学科知识, 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学习和掌握将来投身社区康复工作的本领和技能。我们对2010级学生进行了课后问卷调查, 有82.98%的学生有意愿增设课程进一步对社区康复加深了解, 有57.45%的学生表示将来愿意从事社区康复工作。因此, 在完成常规课堂教学后, 我们给那些对社区康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补充的教育与实践, 使这些学生更深入、客观、科学地了解社区工作, 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教学与实践的开展使他们更早、更真实客观地认识到了社区康复的特点、管理模式、工作内容等, 这些知识可以使他们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做出更理智、更客观的决定, 有助于他们克服今后职业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挫折和坎坷。另外, 参与课外教学与实践的学生, 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用他们的学习心得、体会感想和知识收获影响周围的学生, 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使得更多的人愿意、支持并投身社区康复工作。

我们的课外教学多在周末、寒暑假或闲暇时间进行, 教师可带领感兴趣的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站, 了解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运作方式, 帮助社区开展居民康复服务, 为居民普及康复知识和健康教育等。现在许多社区居民仍停留在有病打针、吃药的传统模式, 对康复医学观念、怎样预防残疾及有了残疾怎样进行康复治疗等一无所知。我们将残疾预防和普及康复知识纳入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中,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举办普及班、专题讲座等, 由浅入深地讲解疾病发生的诱因及危险因素、疾病发展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如何进行预防、出现功能障碍和残疾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预防疾病要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等。为居民定期开展康复咨询活动, 给患者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给予个体化的康复教育和指导;反复强调康复训练的目的、要求以及最终要达到的康复效果。同时还发动学生通过墙报、发放普及读物等方式向居民讲解康复知识, 把深奥的康复知识和技能通俗化、简单化, 让学生学有所得, 终身受益。课外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深入社区, 与居民充分接触, 获取社区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了解居民的健康需求, 同时也对社区工作有了质的认识。我们在2009级学生中招收了部分学生展开社区康复的实践活动, 他们进入医院附近的社区中心了解康复服务的常规运作与经营、服务开展实施的情况, 并对居民进行社区康复服务中心需求调查。他们解读国家政策, 分析调查结果, 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目前本地社区康复模式的实际情况, 大胆设想了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数字化社区康复新模式, 并撰写了大批论文, 丰富了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认识。

2.3 充分规划实践学习, 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

康复医疗实践性很强, 而实习是将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工作与就业。同时, 实习也是学生认识社区工作, 开阔知识视野, 积累实践经验的直接途径。因此, 合理而充分地规划社区实践是康复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中之重。

2.3.1 细化实习大纲与考核计划

实习大纲不明确以及考核计划缺乏可行性, 是造成不规范实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只有细化实习大纲的主要内容, 明确培养的具体目标, 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 用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临床和实践能力, 才能实施灵活而有效的实习教学, 培养学生康复服务的整体素质, 提高其康复治疗的综合能力, 丰富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 从而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3.2甄选实习基地

首先应考虑实习基地的综合实力、临床带教水平、接收能力, 尽量选择能较好地落实实习大纲与考核计划的社区工作站。对实习基地, 学校应实地考察、综合评价、密切合作并给予具体指导: (1) 要增强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责任感, 强化其实习教学意识, 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逐步纠正个别带教教师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倾向; (2) 要加强带教教师的培训、选拔和考核, 总结和积累实习教学经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3) 要改进教学方式, 重视实践性、形象性的教学手段, 注意教学时段的连续性, 教学环节的多层次性等。其次还应该充分考虑实习基地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培养学生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 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3.3 合理安排实习时机

与综合医院康复科、专业康复机构不同, 社区康复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疾病恢复期患者, 更多的是疾病中晚期、后遗症期患者, 他们需要提供的服务具有多样性和长期性;康复方式不单局限在医院内的门诊、病房, 对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到站点里或者上门服务;康复服务以一对一的形式为主, 同时还需要以集体康复、小组康复等形式作为补充;康复干预内容不仅需要运动物理治疗 (PT) 、作业治疗 (OT) 、言语治疗 (ST) 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 还需要关注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调动患者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参与其中, 对生活环境提出改造建议等。由于社区康复要求实习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较广, 因此实习时机应选在学生掌握一定康复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只有在充分掌握康复各方面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充分渗透社区康复服务的精神, 灵活有效地将康复实用技术应用到患者身上。

2.4 职业规划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治疗师的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与本科学历的学生相比, 工作性质和社会地位大不相同,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自卑感, 社区康复工作者地位低、报酬少、工作繁琐、社会认可度不足等, 都将影响学生的就业信心。因此,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定位自我, 培养其奉献精神, 使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 民众认可度的提高及残疾人服务需求的增加, 社区康复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环境和施展才华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

[2]张金明, 赵悌尊.国际社区康复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社区康复工作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1, 17 (2) :184-186.

[3]严文强, 王克利, 傅华.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作满意度与稳定性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6) :351-355.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2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想有效的增强临床医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素质能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摒弃传统教学弊端,通过各种现代教育理念深入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各种理念。而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教学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开展临床医学课堂活动的设计与构建中要充分的利用PBL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的设置,增强临床医学课堂整体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堂 PBL 组织及实施

临床医学在教学中因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知,而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实际的临床医学专业中应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临床医学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于各种临床医学知识的吸收以及理解,因此,在实践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应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提升整个临床医学教学的有效性、规范性以及科学性。

一、PBL教学问题的设置

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自己的问题探究以及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于各种医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设置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基于问题的具体内容、导向以及层次,在实践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构建有效的临床医学问题,进而提升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临床医学问题开展,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目标开展,构建有效的案例以及情景,进而在根本上解决各种临床医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解以及认知能力。例如,在实际的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实际设置各种具有趣味性问题,进而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的吸引力,增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有效问题的设置,增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的临床医学实践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思考之后,就会给出对应的答案,教师在实践中在基于临床医学的相关教学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然后就可以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有效的理解临床医学知识。

二、PBL在临床医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第一,在临床医学课堂开展之前,教师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设置,这样可以提升问题的针对性,进而加强学生对于各种临床医学知识与内容的认知运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好的吸收以及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问题,有针对的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基于问题开展知识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与内容,在根本上加深对各种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各种临床医学知识的讲解分析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展之前,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在实践中通过引导问题的有效设置,让?W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有针对的提出各种医学问题,进而巩固、加强对各种知识的理解。

第二,临床医学专业课堂教学的相关PBL设置。在临床医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在实践中设置具有针对性的PBL问题,这种问题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对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PBL问题设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不断的探究解决林场医学专业问题,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进而充分的融合PBL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理解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第三,课后学习中的PBL应用。PBL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整个课程中始终贯穿,对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临床一些内容、整体状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实践中始终的贯穿PBL问题,让学生在基于问题探究临床医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巩固自身的专业能力。对此教师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后,可以设置一些有效的问题,通过问题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后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方式以及同学的讨论不断的探究问题,进而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在实践的问题探究中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这整个思考过程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对于各种临床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教师在问题设置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这样可以充分的凸显问题式学习的内在作用与价值。

三、结语

综上,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课堂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明确教学方向,增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学习与思考的能力,有效的践行了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可以在根本上优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此,教师在临床医学课堂中要灵活的应用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在根本上增强教学质量,进而为我国的医学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专业医务人员。

参考文献:

老人康复治疗训练方式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康复治疗;XBOX;物理治疗;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20-02

一、概述

在2010年10月份的时候,微软公司新推出的体感设备有着出色的人体跟踪功能和人体姿态评估功能。它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跟手势等人体行为与计算机更为自然的交互,所以称它为新一代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典范。之后微软为了更好的发掘这项技术的发展潜力,紧接着就推出了XBOX for Windows SDK开发工具包。通过对XBOX的开发,现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应用这项技术,比如可以应用在体感游戏方面、可以应用在电子数据库方面、医学等各个方面。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提出了在 XBOX感应器的基础上识别骨骼的方法[1]。 XBOX是微软最新推出的Xbox360的游戏外设,在这篇文章中,是利用XBOX的信息采集设备,对被识别人体的深度图像跟后天的人体骨骼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为了识别和融合科学的骨骼识别功能,一个综合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有效的识别方法是人体测量。总的来说,骨骼的识别系统是通过XBOX前端的摄像机骨骼跟踪功来采集人体静态的骨骼信息;另外,腿的轮廓描述三维运动行走特性和关节角度的机构。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当中,检测目标和跟踪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体的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的热点目前的研究最热的方向之一,它深入且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在XBOX硬件平台上,对人类目标检测和识别,对目标人的运动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将实现对人体的跟踪的目的。本篇文章對病患康复训练这个系统的探索与设计的关键是利用XBOX感应器对人体骨骼的深度检测技术。就现在的医学领域来说老人的疾病,像脑瘫、脑溢血等疾病后遗症的康复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开发出一套可以同时满足病患康复训练的要求又可以应用在不同场合的康复训练系统。[1,2]??

二、康复治疗的几种方式

(一)基本情况。

脑是人体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如果人体的脑部发生一点意外或者受到外来因素的伤寒,所带来的危害比其他疾病更严重。在现在的生活中,老人的脑部很容易发生病变,比如:脑溢血,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而75%的病人会多多少少留下的后遗症。如今,患有脑伤不仅仅是通过疾病,有时也可能是因为交通意外或者其他意外。最多的就是交通意外,在该意外中总数的26%受到的外伤为脑外伤。绝大多数的脑外伤病人都存在功能性运动障碍。

研究表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患者的基本运动和自立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康复指导训练。不过这种治疗的时间长,枯燥,患者的心理承受可能性也在这些方面与这种厌倦了。然后传统的治疗方法费用高,在大部分都是患者的治疗费用而放了治疗。

病患康复训练就是为了恢复患者的身体的机能或全部功能最大限度的回复。传统的训练过程中,医务人员进行了1对1突破,而且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本文通过XBOX[4]设备采集教练的标准的恢复训练动作。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动作给患者做出适合他们病情的训练教程。只要有电脑、XBOX感应器,3维显示设备:病人可以选择在医院或者家里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进行训练。[3]??

(二)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

跟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的初始理念。主要包含上肢和下肢的恢复性训练。结合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技术和机器人技术这三个技术,主要的用途地解决患者四肢的运动能力。康复机器人、康复治疗的理论是根据神经可塑性原理,重复训练病人的肢体,可以使病人的大脑可塑性适用于运动功能。通过功能渐近性来帮助病人重新掌握运动能力,用中国古话说叫“积跬步,以行千里”。[4,5]??

当下康复机器人这项技术所涉及的手臂的康复训练和机器人,大约分为以下几种功能:康复步行、康复手部、康复踝部和康复颈部等功能。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卧床行走训练,康复患者的站立能力和改善步态模式,防止最低血压状况的发生,改善心血管调节能力,但是不需要悬吊系统,心肺活动,促进尽快回复,刺激萎缩的肌肉细胞生长,固定标准的步态动作[7]。第二阶段是运用站步行减量训练和标准化步态训练; 模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走路动作;运动训练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通过患肢四肢力量的比较,进行康复训练的周期性报告;界面尽量真实,以提高患者训练兴趣。康复第三阶段是步态分析。使用无线位置传感器技术,确定病人走路状态不正常的原因跟程度;观察患者恢复的情况,医生可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制定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康复第四阶段是主动康复训练,通过观察人体在虚拟现实训练中的反馈;测试患者的四肢和躯干的关节活动程度和运动能力。

在古时候的医学书籍中,康复分三种:疾病的治愈和精神的康复和正气。中医提出对残疾者、慢性病、老年病等功能性疾病进行功能的康复治疗。这点与西医的治疗想法不谋而合。中医康复尤其强调整体、辩证、功能的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治疗的康复训练的代表性是以下的情况名列前茅。冬季亚运会上一年夏天的季节变化影响,导致人体的阴阳平衡,就会影响气血的流通或内脏被损坏,人体就会软弱无力。坚持进行恢复性训练,护理时根据大自然的情况进行康复恢复训练。例如:夏天的时候,病房进行良好的通风,用冷色系的灯照明,已达到凉爽夏季这样人体会觉得这样很舒服。预防感冒和身上的保温,可以通过部署的照明和窗帘的缝隙。春天阳气上升、康复必须在室外进行。炎热的夏天的最好是人正在树荫下或室内活动,以避免丰富的汗水,已达到保护身体的目的。

三、XBOX康复治疗的方式

微软公司的态度变化,令开发者意欲高涨。2011年向微软举行的“想象杯”进入决赛,并Apptenders资助计划小组发明的XBOX项目排在了首位。这是一项利用XBOX远程物理疗法的系统,它捕捉孩子们动作,从而准确无误的击球。把每天完成游戏的情况反馈给医生,医生也可以通过电脑监控患者的康复情况。利用XBOX SDK这一技术进行手术时要求有严格的无菌环境、严格限制手术的数量和装备。这一技术还研发出了语音识别功能[9],可以使医生快速地查看结果和其他化验信息。方便医生进行手术进而降低了很多手术中不必要的风险。

在儿童的发育期间自闭症是儿童疾病最严重的儿童疾病之一,患有自闭症的症状是很明显的。自闭症是社会交流能力和语言发育的一种障碍,出奇的做法是主要症状。根据现在的医学水平,不仅查不出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药物。XBOX可以捕捉的孩子们的动作,将信息反馈到后台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病情分析。患有此病的孩子在他们2 ~ 7岁的时候是治疗和恢复训练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孙秀伟,阎丽,李彦锋.虚拟现实技术(vR)在医疗中的应用展望.医疗保健器具.2007,5.17一 20

[2]丁晨,王君泽,瞿畅等,Kinect体感交互技术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2013.40~43.

[3]马赞,王毅军,高小榕等.基于脑一机接口技术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平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7,26(3):373 一 378 [13] 林平光,叶宁国,阎丽.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认知康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复领域的国际研究综述.医疗保健器具,2007,5:13 一 14.

[4]曲丹.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63-66.

[5]仇明.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居家养老系统[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63-66.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4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促使学生发展成熟,即使是中职生也已经初步形成其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中职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话语权,回归到教师培养学生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不是仅靠外部刺激被迫接受填充的对象,作为知识意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学生主动构建、引导其完成。如果教师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既压制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又压制了课堂的自由性。虽然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事实上课堂主体应该是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将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升中职医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中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形成和确立自己的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有效目标,并且要做好目标评价和总结,在不同学习阶段都有新的目标,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者。

二、构建课堂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中职医学课堂必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开发学生主体意识需要,已经广泛实行的先学后教、任务驱动模式都是值得借鉴的成功的生本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展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对此要善于引导,给予学生充分准备讨论时间。

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要例如学生好奇心强、希望受到肯定、善于模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有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等,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能拿出更加饱满的热情来进行中职医学的学习。中职教师在设计教学程序时指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其自己的答案,教师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机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对于学生得出的答案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能进行批评和指责,在肯定其认真思考的前提下再进行纠正,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对下一次探索充满期待。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不是完全一致的,随着生活经验的差异,同学之间合作能够启发补充,互帮互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能增加人际交流,避免因为孤独感影响学习积极性。

现代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传统老旧的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止步于此,需要中职医学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辅以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放映等方式,更加直观且丰富地展示教学内容;中职医学教育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可能会发生的情境,例如按摩专业可模拟需要按摩的部位和情况,根据设定进行教学和实际模拟,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联想思维,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再结合所学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联系,赋予新知识特有的意义。

传统中的中职医学教学课堂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不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通过这样的新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时间使用效率,弥补因为教学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除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根据其他兴趣方式进行补充,例如针灸专业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武侠小说片段,结合小说描写,对于错误的部分指正,对于正确的部分肯定。通过实际演练加深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对于课本知识有新的理解。

四、强化师生互动,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在中职医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师存在直接联系,教师教学也需要学生互动反映教学效果。教学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在课堂上师生通过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自主,学习情绪更加高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

中职医学专业课程强调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演练,尽量多以真人进行模拟,对于学生技术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十分有必要。很多时候容易出现瞧不起新手护士的现象,大多都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没做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推动和引导学生沟通交流学习课程,针对全体学生做好教学设计,在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下,再根据不同学生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做自我分析,对自我认知有个明确认识,通过不断反馈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己判断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态度、完成情况等,若有小组也需采纳小组意见,共同完成学生个人能力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压力,要争取客观、全面、确切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

五、结语

受现代教学模式要求,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应用更为有效的方式完成目标是中职医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想要创建更好的中职医学教学课堂必须要从学生主体意识开发着手,不仅是教师教学需要更是为了每位学生更好成长全面发展需要。中职医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以培养技术为主,综合考虑学生发展,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

通过以上方式,在帮助学生加深主体意识提高其参与度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摘要:学生主体意识开发是基于中职医学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职医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课堂互动。本文对中职医学教学课堂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基于学生主体意识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学生主体意识,中职医学教师

参考文献

[1]潘永忠.中职卫校临床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01:37-38.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 篇5

摘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单位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近几年来,独立的医学检验企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同时科研理论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产学研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医学检验;产学研结合;医学检验公司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医学检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低、技术整合能力差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1]。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产学研结合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是指企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3]。

一、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1. 教学方面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实验教学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根据事先选定的实验内容,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去做,不必思考实验的真正目的,很少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再加上现代化仪器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仪器的自动化和试剂的商品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就更少了,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且自身学科间缺乏沟通,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低。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科研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医学检验人员对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多学科间缺乏交叉综合,一些科研方法及技术不能融入课堂及实验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缺乏对科研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认识,及自身科技检索水平不高的限制,检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认识不足,自主设计科研性、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较低。检验医学生进入临床操作阶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动手不动脑现象严重,导致科研素质相对偏低。

3. 企业方面

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在促进医院医学检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另一个产业,即医学检验公司的发展。医学检验公司,就是独立医学实验室,产生

于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将原本属于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的诊断业务外包集中检验,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浙江等地大幅降低临床检验价格(估计20%左右),促使大量医院将诊断业务外包,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发展。开始的新医改鼓励居民基层就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将其不具有检验能力的项目外包,助推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速达40%。目前国内有50多家独立实验室,如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高新达安医学检验中心等,由于医疗水平及观念差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行业正处于全国范围的网络建设阶段。卫生部统计的国内独立实验室行业创收仅占整个临床检验规模的1.4%,相比成熟国家的30%有很大差距,因此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发展空间巨大。现在中国医学检验界进入了规模化阶段,需要形成强大的实力集团,这就需要包括高等院校、检验中心、有实力的检验科,以及厂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进来,以尽快完成产业整合。只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医学检验的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探讨

1. 更新思想观念,发展医学检验的产学研结合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大胆的对理论知识实验过程提出质疑,自己根据兴趣设计实验。同时要改变对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的看法,不能只将思维固定在医院,忽视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科研的重要性。让产学研结合教育变成一种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2. 实施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

有研究显示学校是核心因素,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人才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就包括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4]。因此应首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协调融合[5]。搞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力求构建以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全新的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科学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保障[6]。

3. 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6

【关键词】医学档案 特殊数据库 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1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计算机、网络和存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档案信息管理特殊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为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技术手段。医疗卫生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为医学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医学数据库的建立积累了大量医学信息资料。

但同时看到,医疗卫生系统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医疗、人事、科研档案信息,如何把这些数据高效地存储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里提到的方便存储不仅仅要考虑存储过程的方便,同时也要考虑检索、交换以及其他应用时的便捷。为此,建立、开发医学特殊档案库,为医疗、科研、管理服务是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提倡拓宽服务领域,使医务信息和科技信息活动向经济、社会领域延伸,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做好三个结合,即开发与利用结合,与日常管理结合,与科研开发结合[1]。

1.医学类特殊档案数据库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1 专一性原则

档案专题数据库有效揭示并聚集某一主题相关的蕴藏在档案文献当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社会利用,属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范畴。医学类特殊数据库档案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在围绕服务医学职能部门所收集的医学方面的相关文献、科技文献、管理文献、人事信息文献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专题特色,为医疗、行政管理、研究、人事管理等领域工作者提供全面和详细的文献信息。

1.2 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医学类档案数据库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保证数据质量、为了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其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于其利用价值.以实用为原则,具有实用性、科学性的针对性。

1.3 及时更新原则

档案数据库通常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医学研究等各项事业的深人开展,各种新文献会不断出现,必须及时更新内容,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1.4 提高检索效率原则

医学档案特殊数据库提供的检索工具体系,要实现多角度检索,提高检索工具的覆盖率和确定性,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侧而,制作多种专题检索工具,形成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比较完善的检索体系。

1.5 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

设计人员虽然掌握计算机技术,但对医学档案的业务不够清楚,而管理人员则熟悉本身业务而不一定了解数据库,两者结合,就能互补不足,更深人地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为此,医学特殊数据库在建立时,应详细调查,以调查问卷、部门参与、座谈、征询、讨论的基础上,充分遵循用户参与的原则,即由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主管人员和设计部门的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共同进行[2]。

2. 医学类特殊数据库建立的方式方法

数据方式是当前医疗档案信息存储最普遍方式。数据库在建立时,一定要使用统一软件进行对数据增、删、改操作,以便于信息的检索。医学类特殊检档案包含信息很广泛而庞杂,这就需要首先分门别类的建立一个一个专门存储健康档案的数据表,然后为每一个项目建立一个字段,再把各项目数据存储到相应字段中。数据库存储方式通常是一个字段对应一个项目,而医疗档案又常常是项目繁多,这样就需要同样多的字段来实现存储,数量众多的字段就给数据库建立和维护带来很大难度[3]。

此外,传统的数据库方法在存储项目数量大时候建立和维护会非常的复杂,这就需要进一步考虑把需要存储的项目组合起来统一地存储到一个字段里。具体的做法是把需要存储的数据按顺序组合起来,各项数据间用某种标识符隔开,把这种方法称为按顺序组合的数据存储。以个人基本信息为例,先设定分割符为“l”,那么就可以把个人基本信息组合为“姓名l性别l出生日期l身高l体重”,然后把这个组合成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的一个字段里。跟传统的数据库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在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上变得简单很多。这种方法的数据,在读取信息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组合时的顺序。

3.医学类档案特殊数据库建设时注意事项

3.1好质量监控工作。

档案质量控制是一项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面向信息源的质量控制、面向系统建设的流程控制以及面向具体利用。

3.2 数据库发布的范围及利用方式。

医学档案特殊数据库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资源共享,通过个人用户访问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医疗、管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数据库。

3.3 应注意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建设特殊数据库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知识产权问题,对于一些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资源,一定要及时沟通,慎重采用,避免投诉甚至诉讼问题。

3.4 注重科研档案的利用价值。区别于普通医院的医学档案,医疗卫生部门的管理档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临床积累的科研档案。要通过对档案数据库的具体实践,研究开发一批指导性强、利用价值高的档案编研成果,不断丰富、充实医学特殊档案数据库为医学科研服务的能力。

3. 5 加强数据库队伍建设。数据库即便是多智能,也需要一线档案人员的维护、管理。因此必须要培养一技术精干、熟悉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管理流程的专兼多能的档案管理人才。

各医疗管理单位要鼓励档案从业人员,积极加强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据收集、加工队伍。

此外,各单位在医学档案特殊库建设初期,以及在建设过程应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为开展下一步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切实提供可靠的医学服务信息资源保障更好的发挥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黄慧琳.病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1.8(1): 55

[2]赵志红.高玉霞.王萱 拓宽医学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J] 中国医院管理,2012.8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7

对所学知识的作用缺乏必要的认识[3],因此,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要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自己学习知识的作用与价值,让学生参与知识应用活动,促使他们去学习与应用知识应是重要的途径,科研工作就是其中一种[4],但这种方法只能使部分学生受益,促动效果也有限。故为探索多途径促动大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特进行了相关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选择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152名四、五年级学生作为促动组(男生65名, 女生87名),并选择本校康达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参加同期学习的129名四、五年级学生作为对照组(男生56名,女生73名)。两组学生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 (χ2=0.012,P=0.913)。进行两组学生教学的教师均按教学要求开展常规的教学工作。

1.2 方法

基线调查。开展促动活动前,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学习兴趣、学习重要性、自身能力等的调查。在促动组除开展常规课堂教学外,还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持续1年的促动式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学习与应用知识,体会知识的乐趣。1采取情景式虚拟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广场咨询,进行“居民”与“专家”间的问题咨询,并进行角色的互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点评“专家”的解答情况,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5]。2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健康宣讲及咨询活动,让学生了解居民关心问题与所学知识间的关系,还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民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居民、接触社会,了解居民对预防医学知识的需求与认识状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调查与健康干预活动,学习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基本技能,推荐学生撰写的各种文章参加会议与杂志投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4开展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结合所学与未学知识就当前公共卫生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考核中引入案例分析,考察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分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动活动后,用相同问卷再次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1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如了解所学专业、知道知识可服务于民、理解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等;2自身能力的评价, 如接触社会、应用知识、语言表达等的能力、懂得科研方法等。

1.3 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填写调查问卷前对调查员及被调查对象分别进行培训,调查问卷当场填写与核查,及时补缺,以确保调查质量。用Excel软件双录入数据,并进行比对,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资料的比较。

2 结果

2.1 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促动前除促动组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外,知道知识可服务于民、了解专业、对学习有兴趣、认为要学习、有必要需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学习相关知识后,两组学生了解专业、理解所学知识的比例增高,但促动后促动组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可服务于民、对学习有兴趣、理解所学知识、认识到要学习知识、且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3)。

注:与促动前比较,* P<0.05,** P<0.01,下同。

2.2 能力的提高

促动前,两组学生的自身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参加学习后,对照组与居民打交道的能力、促动组学生与居民打交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大胆用语言表达思想、懂得科研方法的比例也明显提高,且促动组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4)。

3 讨论

学习动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3]。学习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能将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发现问题, 并主动学习。因此如何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

3.1 对所学专业和知识作用的了解是促动学习 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大学生在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所学课程与自己今后从事职业相关性的情形下,就进入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6]。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促动前除促动组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外, 知道知识可服务于民、了解专业、对学习有兴趣、认为要学习、有必要需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不完全了解专业的情况下就进入了专业课的学习[7],因不知所学知识的作用,不知为何而学,故表现出各种能力较低。而进行促动后,即在课堂上进行情景式虚拟教学、让学生参加健康教育、咨询等社会实践、参与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以及开展课堂讨论等,使学生自行学习与应用知识, 加大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角色性、互动性,促动组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可服务于民、对学习有兴趣、 理解所学知识、认识到要学习知识、且有必要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促动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8]。

3.2 促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促动前,两组学生的自身能力无显著性差异。而促动后,促动组学生接触社会、应用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懂得科研方法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知识的应用,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同时了解到自己的缺陷,反过来又促使自己进一步学知识、用知识,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应用知识中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9]。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与讨论,接触社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均有增强,这也符合预防医学教学的根本要求,通过参加实验室实验或现场调查等科研活动, 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认识,对报考研究生有了意向,从而推动了自己去主动学习、多学习。而对照组学生因为仍在课堂参加学习,对知识的应用体验不如促动组学生,故能力的提高只能依靠有限的实践来缓慢提升。由此可见,促动式教学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意识和自身能力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摘要:为观察促动式教学方式对预防医学学生学习意识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随机整群选取152名预防医学专业四、五年级学生作为促动组,参加同期学习的129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促动组学生采取为期1年的情景式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健康教育、咨询等社会实践、参与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以及开展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促动,对照组学生则按常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促动前后分别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进行调查。促动后,与对照组学生相比,促动组学生了解专业及其作用、对学习有兴趣、理解所学知识、认识到应进行自主学习的比例明显较高,其接触社会、应用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且懂得科研方法的比例也较高。因此,促动式教学能有效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其自身能力。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见习或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 试验组采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短训3-6 天, 培训内容包括循证医学基本概念, PI-COS的构建临床问题的格式、包括利用医院信息化设施进行PICOS文献检索方法、研究证据的质量、可靠程度评价等知识。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 如性别、平均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应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教学模式

随机选在呼吸内科见习或实习的医学本科学生,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选取8-10个小组为试验组, 另8个小组为对照组。每组4-8人左右。

试验组 (循证医学PICOS模式联合导学式教学法组) :1上一次课后教师按PICOS模式构建一个导学式提纲的临床问题;2要求学生根据构建的导学提纲系统检索相关文献, 全面收集证据, 下一次实习课时按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步骤进行小组讨论;3把检索的相关文献与现有的方案作比较, 严格评价, 找出最佳证据 (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问题) ;4应用最佳证据, 指导临床实践;将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应用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决策中;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和结果;6教学结束后同时进行考试。

对照组 (传统教学法组) :1上一次课后带教教师小讲课 (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 ;2要求学生复习教师讲课的内容, 下一次实习课时, 教师带学生病床边做病例示范讲;3根据病例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讨论;4讨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5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疾病的诊断, 治疗措施等;6教学结束后同时进行考试。

1.3 教学效果评估

在呼吸内科实习结束出科时理论考试 (占60%) ;个体化病例分析 (占40%) 。两部分总分为100%。1理论考试题从题库抽取, 以客观题为主;2个体化病例通过临床病案分析, 给予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进行分析, 根据患者现有资料特点, 做出诊断、鉴别诊断及进一步诊断治疗方案。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资料查阅、文献检索的能力,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理解、归纳总结的能力, 口头表达、逻辑推理的能力, 主导学习、创新能力, 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的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13.0进行F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试考核成绩, 评价循证医学PICOS模式联合导学式教学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价值。

2 结果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 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循证医学PICOS模式+导学式教学法”模式及“传统教学法”模式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说服力强。1理论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体化病例成绩:个体化病例分析成绩,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导学式教学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法之一, 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大量事实证明, 导学式教学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1-5],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发掘人的智慧潜力;激发学生发现的自信心、兴奋感、和学习兴趣;它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学生为中心。这种方法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式教学法相吻合。所谓导学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引导”, 达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程序。“导”是指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学与探究, 逐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一支粉笔, 一张嘴, 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主动来拿、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掌握“会学”、“怎么学”、“终身学习”的技能。

导学式教学法的基本结构:“提出目标→导学探究→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见图1。

3.2 循征医学概述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Medicine, EBM) 是1992年由Sackett[6]课题组正式命名, 其核心就是最佳的证据、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的有机联合, 制定当前最佳临床决策。Madsen JS[7]等首先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对临床实习学生进行教学研究。临床教学实践结果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8-10]。我国循证医学运用于临床教学的方方面面的报道很多[11-13]。王珊[12]等把循证医学引入内分泌临床教学, 不仅能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对今后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婷[13]将150名本科实习生分为传统教学组与循证医学模式教学组, 通过临床技能考试结果分析对两种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结果EBM组实习生考试分数较传统教学组高 (P<0.05) 。认为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

循证医学PICOS模式构建临床问题:循证医学强调将临床问题结构化为PICOS模式[14-15], 把提出的临床问题分解为以下5个明确的严谨的高质量的临床问题 (见表1) 。

将问题结构化能够形成特异度好及灵敏度高的文献检索策略, 帮助学生尽快查询到所需要的答案。

例如, “药物治疗能预防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吗?”这样的问题过于庞大, 很难人手。如果按PICOS格式分解成图2的内容, 再通过文献复习, 就能尽快发现既往研究未解决的问题并形成本次研究的假设。

循证医学PICOS模式联合导学式教学法具体操作步骤:1教师编写包含有PICOS模式构建一个导学提纲;2课前学生依照提纲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3下一次课中教师引导性讲授;4学生对导学提纲和教师讲授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 甚至可以展开辩论, 寻找最佳证据, 制定最佳临床决策并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5教师引导总结。

评价教学效果构建:一种把笔试考核和问卷评估相结合的循证医学PICOS模式+导学式教学法评估体系。此评估体系应兼顾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的内容, 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以较准确地反映循证医学PICOS模式+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PICOS模式与导学式相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一方面, PICOS将问题结构化不仅能形成特异度好及灵敏度高的文献检索策略, 帮助医学生尽快查询到所需要的答案;另一方面, 可以弥补导学式教学法的目标引导设计问题不合理, 提出的问题深度、广度不够, 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不足。

摘要:目的 探索导学式教学法与循证医学PICOS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引入呼吸内科的临床教学中, 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问题, 让学生通过PICOS模式构建导学式提纲, 翻阅资料, 寻找最佳证据, 在教师引导下, 经过小组讨论, 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并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患者的诊断治疗问题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逐步具备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素质。方法 随机选作者所在医院进入呼吸内科见习或实习的医学本科学生,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选取8-10个小组为试验组, 另8个小组为对照组。每组约4-8人左右。试验组应用循证医学PICOS模式与导学式相结合教学方法;对照组以目前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结果 教学结束后两组学生同时进行考试考核。实验组学生的呼吸内科考试卷面成绩高于对照组、个体化病例临床病案分析能力强于对照组, 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医学PICOS模式结合导学式教学法指导和构建的导学提纲, 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医学生探究临床问题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记忆、储存、迁移的能力, 使其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象化, 改善了学生学习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俄语医学术语非术语化方式初探 篇9

俄语医学术语的语义派生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医学术语的“非术语化 ( 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 ”; 一种是医学术语借用于其他专业领域, 成为其他专业领域术语, 这叫作“术语转移”。术语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成为普通词, 这种现象叫作“非术语化”。非术语化是指某一词汇单位失去术语功能的过程。隐喻是实现这种意义扩展或引申的主要基础。当一个术语词发生“非术语化”时, 对其意义的解释也不必借助于专业概念, 而可以大大简化, 只要用一般人理解的语词来释义就可以了。其实, 当今时代在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呈现出接近趋势的情况下, 语言中的新词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术语经过“非术语化”而进入到日常语言的。

二、俄语医学术语非术语化的基本方式

医学术语用于非专业语境下具有了日常词汇意义, 与此同时, 术语在非术语化过程中进行了语义重构。非术语化有两种类型: 部分非术语化和完全非术语化。部分非术语化是指在非术语化过程中保留了其称名功能, 同时还具有表达感情色彩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部分非术语化 ( частичная 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 。完全非术语化是指在非术语化过程中失去了表达科学概念的专业特点, 只是行使着表达感情色彩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完全非术语化 ( полная 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 [1]115 -119。

俄语医学术语非术语化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 隐喻派生, 俄语医学术语中的隐喻派生主要是基于特征相似而实现的, абстиненция〈医〉戒瘾综合症→节欲, агония〈医〉濒死状态→垂死挣扎, аритмия〈医〉心律不齐→无节奏, аспирация〈医〉抽出、吸出→渴望, вывих〈医〉脱臼→失常、脱轨、错误, коллапс〈医〉虚脱→ ( 价格) 暴跌、 ( 精神) 崩溃, кровопускание〈医〉放血→屠杀, метастаз〈医〉 ( 病灶的) 转移、扩散→ ( 某种不良现象的) 再现、新表现、新迹象, пароксизм〈医〉发作→ ( 感情等的) 激发, рецепт〈医〉处方→作法, шокотерапия〈医〉休克疗法→极端手段 ( 本文所有俄语医学术语示例 ( 除特别标注外) 均来源于以下文献: 孙光斌, 《新俄汉医学词典》,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版; 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俄医学大词典编撰委员会, 《汉俄医学大词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版;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辞书研究所, 《大俄汉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1版) 。

2. 转喻派生, 俄语医学术语中的转喻派生相对隐喻派生来讲比较少见, 如动作→动作主体: вывих〈医〉脱臼→脱臼的部位; 材料→制品: лактобациллин〈医〉乳酸菌→酸牛奶。

鉴于科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日益接近的趋势, 我们有必要更为关注医学术语的“非术语化”。在专业出版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术语, 其中较为积极的是医学术语。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医学术语都得以普及和推广。广播、电视以及刊物在医学知识的普及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以下节目以及专栏: “Служба здоровья” ( 《健康服务》) 、“Медицина: наука и практика” ( 《医学: 科学与实践》)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е”、“Охрана здоровья” ( 《保健》) 等, 这些资源激活了医学术语的使用。Ю. С. Сорокин用大量资料表明医学词汇已进入到标准语中, 一系列术语发展了新的意义[1]107。

我们试图在医学术语使用的多样性中区分出它们的共同趋势。通过对材料的分析, 可以说医学术语的功能是多样的。在用于直义的术语 ( 术语的基本称名功能) 和用于转义的术语中, 我们尤其要关注后者。转义医学术语的操用者强调, 医学术语是补充报刊语言修辞资源的最为积极的来源[2]。

在日常语言中, 科技术语可以作为创造形象, 表现日常事物、现象的修辞手段, 即辞格。在这一过程中, 术语从专业领域转入到日常生活领域, 获得了转义。如клизма ( 灌肠) 在医生之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 在Н. Амосов的“Мыслиисердце”中 клизма一词作为表达感情色彩的手段来描述某一日常情景:

Выговор шефа называют “клизма”. Я стараюсьбыть вежливым с врачами. Называю на “Вы”и поимени-отчеству. . . .“大家把上司给予的处分称为‘灌肠’。我试图礼貌地与医生打交道。以‘您’、‘名字—父称’来称呼他们。”

这里клизма的使用极具形象性, 同时传递了否定情感。

再如另一个术语шок ( 休克) , 在上述作品中被用来表示医院的所有医生因同事的死去而感到震撼的程度:

Об этом никто не говорит. Вся клиника как будтопритаилась,чего-то ждут. Три месяца не оправимся отшока. Я,наверное,вообще не оправлюсь.“谁都不提这件事。整个医院都安静了下来,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整整三个月我们都不会从‘休克’中恢复过来。至于我,大概不会恢复了。”

医学术语的转义还使用在报刊中。转义的医学术语既不赋予文本的科学意义, 也不是为了再现医生、学者等的专业性的言语。它们用在报刊文本中已具有了新的意义, 如:

( 1 ) Многие смеются: премии,гонораты,прочиеприработки мужчины 《заначивают》, оставляют себе“подкожные”.“很多人都笑了: 男医生们把奖金、诊费以及其他的外快都藏起来,给自己留作‘私房钱’”。

подкожный本义为“皮下的”, 在这里转义为“藏起来供个人需要的, 即私房钱, 体己钱”。

( 2) Такой метод“перебора женихов и невест”сулит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для терапии брака. Если люди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хотят сохранить семью, можно её《лечить》,а для этого нужно каждому изменить себя. . .“夫妻间的这种‘翻小肠’预示着可以对婚姻进行‘治疗’。如果想要维系这个家庭,是可以对其进行‘治疗’的,而为此每个人都应做出改变……”

лечить一词本义为“治疗”, 常与病人、疾病等词连用, 句中лечитьсемью“治疗家庭”用лечить 表示消除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 使家庭“恢复健康”。

( 3 )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е анкеты западных социологовсвидетельствуют о том, что молодёжь не хочетработать,что ей якобы свойственна теперь аллергия ктруду.“西方学者的众多调查表明: 年轻人不想工作,好像目前对工作的‘过敏’是他们的特点。”

аллергия一词本义为“过敏”, 现在аллергия已获得转义, 表示“对……不接受、排斥”。

在社会政论文本中也经常使用医学术语的转义。如:

( 1) Антикоммунизм стал утрачивать ту благоприя-тную сферу,которая питал разрастание его метастазов.“反共产主义开始失去曾孕育其重现的有利环境。”

( 2) Круг сочетательны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значительнорасширился: метастазы войны; метастазы политическо-го страха.“搭配的范围扩大了很多: 战争的再现、政治恐怖的新迹象”

метастаз本义为“ ( 病灶的) 转移、扩散”, 上述例子中转义为“ ( 某种不良现象的) 再现、新迹象”[3]。

一般来说, 专业文本中的隐喻为术语提供了形象理据性, 行使的往往是启发功能, 而不是感情功能, 是修辞中立的单位。而在非专业文本中, 即当术语在非专业使用情况下经历了非术语化过程后, 才具有非中立的修辞色彩, 即执行了感情色彩功能。

三、结语

当今时代语言中的新词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术语经过“非术语化”而进入到日常语言的。语言操用者从术语的某一特征出发, 在相似性的基础上, 将语义上的特指用于泛指。从本质上来讲, 这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化过程, 即以隐喻为桥梁, 通过术语指称的事物或现象来理解和体验其他事物或现象。

在医学术语转义过程中, 经过隐喻等手段改变术语的语义结构, 使其从带有营造专业色彩的称名转变到完全的非术语化, 失去了专业色彩并减弱了与固有的术语意义的联系, 反映了用专业语言来扩充一般语言的趋势。

参考文献

[1]Морозова Л.А.Особенности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пециальной лексики в неспециаль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медицинской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 [C]//Совреме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усской терминологии.Наука, 1986.

[2]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А.А.Термин как член лекс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ы языка[G]//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я.МосковскийЛицей, 1994:103.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10

关键词:医学教育,学习方式,变革

培养医学生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医务工作者。当前, 知识的传播与增长速度急剧飞跃, 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医学教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状亟待改变。在社会发生重大发展变化的时刻, 怎样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问题困扰着医学教育。

1 人类医学知识的积累与医学教育

由于受历史技术条件的制约, 人类早期医学知识的学习, 只能是耳传口授的教学方式。文字特别是印刷术的出现, 是人类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在纸质文献成为知识的重要传媒之后, 中国的医学教育仍以学徒式教育为主。公元1000年后, 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了院校医学教育, 随着基础学科的发展, 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分化逐渐明显, 医学教育的内容逐渐丰富。此时, 医学书籍成为医学知识传播与普及的重要传媒, 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体制逐渐得到完善, 医学教学步入职业化教育阶段。

当前,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使人类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 可以预见, 不久人们将足不出户就能自选学习最好的较多科目的课程。因而提高个体、群体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成为衡量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大潮的背景下, 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也面临重大变革。1988年, 在WHO的大力支持下,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推出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 之后又推出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我国也正在建立相应的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至此, 医学教育进入了标准化、国际化阶段[1]。

2 信息时代医学教育与学习方式的相应转变

当前, 国际化医学教育呈现出下列新特点, 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教育与学习方式也应作相应变革, 以满足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需求。

2.1 知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趋势

面对社会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更新加速, 医学教育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三基教学为重点, 准确、精炼地传授所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补充、吸纳医学发展中的前沿性知识。医学课程需要重新整合、整体优化,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开展学术讲座和知识交流, 了解新进展, 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忽视基本知识而一味求全求新, 得不偿失, 并且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沉重负担。

2.2 获取知识途径的多样化趋势

过去单一的书本教学注重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 而对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培养相对重视不足, 难以达到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现在, 更多的医学信息来源于多媒体、电视等种类繁多的电子传媒和网络, 动态、立体视觉的传播手段也使医学知识的传授更为直观。为此, 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师生使用信息技术传播知识和获取必要的信息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进行网上教学, 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 探讨交流, 教学特长。

目前,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下, 模拟医学教育应运而生, 以更加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成为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模拟病人、计算机模拟教学、模拟视频等方法的应用, 能有效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原有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多样化的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为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启发学生自学、获取利用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也对师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学校应加大教改力度, 增加创造性与接合性课程, 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上互动和学生自学, 可引入以问题为中心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教学法, 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把握学习内容, 领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同时, 使学生掌握自我更新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主动创新和逻辑思维能力, 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习惯。研究表明, PBL方式培养的医学生在临床操作、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独立性方面要强于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3], 将使学生在今后从业和学习中受益终身。

2.3 课程综合化、技术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趋势

现代社会要求医学生对个人素质进行全面综合培养。医学生需要学习掌握许多医学交叉学科和社科知识, 重视医学实验和实习, 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口头、书面的表达言简意赅。伴随医学国际化趋势,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 还应熟练使用外语及医学数理统计。

此外, 我国医学教育迫切需要技术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刻不容缓。这需要国家医学教育管理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 需要医学院校, 在理论和实验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方面下大功夫, 以尽快跟上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步伐。

2.4 教育目标的终身化趋势

医学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快速发展, 使医生成为需要付出毕生精力去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因此, 医学教育的理念更在于培养终生学习者,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其一生奠定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适应社会的持续学习需求, 学校还应加强再教育培训, 为其提供再教育的环境与条件。

循证医学 (EBM,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 是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定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在这种观念指导下的临床教学, 要求临床教师既要掌握教材内容, 又要不断更新有关疾病的诊治进展, 传授疾病诊治的最新知识, 提出疾病诊治的现有疑点供学生在课下继续学习。这不但教给学生书本之外的较新知识, 还教会了学生如何质疑解惑和获取本专业的最新进展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终身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

2.5 做人为本, 以德为基, 强调和深化传统文化素养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医德修养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强调做人为本, 正心修身是一切事业的重中之重。然而, 近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 凸显出我国教育在做人和德行修养上的盲点。笔者以为, 道德修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倡导和支持传统文化教育, 从小培养做人诚实守信,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以忠恕之心善待他人的优良品格。二是倡导全社会把道德作为一切事业的根本的观念, 建立道德诚信和守法档案作为社会用人的参照。三是加强医德教育, 把德艺双馨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目标, 把以人为本和道德伦理情操作为从业考核的必要和首要的标准。四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加大惩处力度, 对违背医德的行为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参考文献

[1]石鹏建.适应医学教育标准国际化, 积极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 5 (7) :505-508.

[2]张弘.发展模拟医学教育促进医学教育改革[J].当代医学, 2010, 16 (33) :156-157.

[3]王晶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0) :69-71.

康复医学教学方式 篇11

1 壮医本科专业考核评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1 现状

目前的考核模式大部分是参照传统中医考试模式制定的, 采取平时考核, 阶段考核 (期末考核) 和毕业考核相结合方式。考核内容上有素质考核、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评价形式分为笔试、口试、现场操作。评价方法上分为自我总结评价, 教师评价, 各种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起来有四种:百分制评分法, 主观判断评分法 (优、良、可、差表示) , 过程步骤累积评分法, 关键项目加权或单项否决评分法[2]。

1.2 主要问题

1.2.1 未能突出壮医学专业特色

由于壮医学高等教育起步晚、经验少, 考核模式多参照传统中医学, 未能突出壮医学的特色, 还需不断整理加以探索。

1.2.2 主观因素多

考核方式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整体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评价手段“一刀切”, 出现“60分万岁”的现象。

1.2.3 缺乏合理性

能力评价内容缺乏“标准化”和“关键评价指标”[3], 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与效度受到影响。

1.2.4 标准差异大

主考人 (评分人) 与考核评价组“一致性”差, 训练不足, 评价成绩标准差异性大, 客观性不足。

2 壮医本科专业考核评价新方式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2.1.1 以培养具有壮医药特色的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开展考核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 广西壮医药高等教育正逐步进入规范阶段, 特别是“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的实施, 使培养具有壮医药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可能。在汲取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考核模式的同时, 要时刻考虑壮医学专业的本身特点, 围绕壮医本科生的思想品德、沟通能力、壮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壮医临床能力、中医 (西医) 基础知识和技能、中医 (西医) 临床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11个方面展开培养[4]。提高壮医专业本科生的复合能力, 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

2.1.2 以学生为中心, 以壮医优势病种为考核突破口开展考核评价

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 并非为了及格和毕业而考核,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壮医专业本科生是壮医学教育的主体, 可以借鉴PBL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参与到考核内容制定过程中来。在考核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同时, 选取一些壮医的优势病种为突破口, 重点考核。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及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才能切实促进学生学好壮医学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5]。

2.2 考核原则

(1) 过程强制原则[6]:学生必须通过课程形成性考核达到一定标准后才有资格参加课程终结性考核, 任何学生不能例外。

(2) 量化原则: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应做详细的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资料应进行合理的数字量化, 使其考核结果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 可充分避免教师凭主观印象给分或掺杂个人好恶。

(3) 多样性原则: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选择原则上一般不低于3种[7]。

(4) 灵活性原则:根据具体学生具体问题可灵活变通, 避免刻板。

(5) 简便性原则:考核评价要简便, 以避免给予本科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 壮医学本科专业考核评价新方式的主要内容 (百分制)

3.1 综合素质考核评价 (20%)

素质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取向、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体验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精神等。以多样化原则为出发点, 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1) 采取课堂提问、小组学习讨论等学习形式促进在讨论中逻辑思维过程的严谨性及合理性, 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制作PPT并进行汇报演讲等学习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升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3) 撰写小论文、综述、调查报告等形式使学生在获取资料、信息加工以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

(4) 设计实验、病案讨论以及临床教学查房等方式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 有效实现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2 专业知识考核评价 (20%)

此环节以笔试为主。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壮医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三道两路学说、脏腑气血骨肉理论、毒虚致病的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治疗大法等[8]。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大环境下, 要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及掌握“简、便、廉、验、捷”的壮医诊疗知识, 以适应壮族地区及基层医药卫生工作的需要[9]。大力提倡病例探讨的考核模式, 力求考核内容贴近临床。

3.3 专业技能考核评价 (60%)

专业技能的考核评价是所有考核环节的重中之重, 加大此环节的考核评价百分比, 更有助于学生从临床实际出发, 掌握临床技能。

壮医学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与方法可适当参照执业医师考试流程, 将壮医学专业特色知识融入到考核环节中, 具体有以下三个子环节:

3.3.1 面试 (20%)

由3~5名壮医专家组成评委, 每个学生以抽题的形式进行问答考核。

3.3.2 现场操作 (20%)

操作技能考核划定为5个组成部分:临床判断、临床技能 (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操作技能) 、人道主义品质, 职业作风, 医疗文书。根据量化原则制作相对应的评分标准量表。

3.3.3 模拟临床现场诊疗 (20%)

基于标准化病人, 开展模拟临床现场诊疗过程进行考核。

总之, 在明确壮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还应尊重壮医自身规律和人才自身的培养特点, 对考核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制定新的具有壮医学本科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壮医实践能力、传承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 富有“传承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壮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攀, 庞宇舟.壮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6 (3) :112-113.

[2]刘鉴汶.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1999, (6) :4-6.

[3]夏蕾, 吴佳佳, 郭建刚.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3, 24 (3) :212-213.

[4]罗婕, 庞宇舟.壮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大众科技, 2014, 16 (174) :156-158.

[5]彭艳霞, 彭银, 章宗籍, 等.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医学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 (电子板) , 2012, 2 (2) :1-4.

[6]刘新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 2004, (10) :49-50.

[7]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34) :62-68.

[8]林辰.论壮医的诊治用药特色[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6, 12 (6) :1-3.

上一篇:委托投资下一篇:国内外旅游地产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