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2024-09-10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通用12篇)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1

1 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沧州公司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工作一直存在着用户数量庞大、运维工作量大、运维人员不足等的问题。沧州公司使用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企业门户系统、邮件系统、ERP系统等近30个应用系统, 用户管理工作包括对各个应用系统账号的开通、变更和注销等运维工作。经过三集五大调整, 所有县公司用户全面开通信息系统账号, 县公司用户数量激增1万余个, 与此相反的是地市公司信息系统运维人员不足, 常年1至2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信息系统账号的准确、清晰, 就成为摆在地市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2 沧州公司用户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

2.1 多举措制定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办法

沧州公司将信息系统用户按照区域划分为市公司用户和县公司用户, 按照用户账号的性质分为临时用户、正式用户和公共用户, 如图1用户管理结构示意图所示。

市公司用户和县公司信息系统用户管理的特点分别体现在:

(1) 市公司用户有应用系统账号申请权限, 可以直接通过系统进行申请;县公司用户无应用系统申请权限, 需要由沧州公司管理员代为申请;

(2) 市公司和县公司用户如需调整部门权限时, 由于系统集成, 调整部门的操作涉及到应用系统的同步问题, 如果调整不当, 会直接影响用户的工作, 因此需要沧州公司运维人员统一进行协调处理;

按照区域性划分, 根据市公司和县公司用户的不同特点, 沧州公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市公司用户和县公司用户管理工作内容如图2所示。市公司和县公司用户管理都包括1、3、4、5项内容, 其中第2项工作是针对县公司用户管理的工作。

在具体实现上, 市公司用户申请应用系统权限需要在系统中直接按照流程申请, 运维人员在系统中进行审核。县公司用户申请应用系统权限需要使用纸质申请, 经单位领导和运维人员审批合格后, 由运维人员在系统中代为申请。

2.2 优先响应信息系统用户调整申请

沧州公司优先处理用户部门调整的操作流程。用户因工作变动或借调等需要调整工作部门的具体流程如下图3所示。

沧州公司用户部门调整的管理流程, 针对市公司和县公司两种不同的审批手续, 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流程, 在具体实现上, 即市公司和县公司用户采用不同的申请表。沧州公司信息运维人员在收到用户部门调整的申请后, 会立刻联系用户处理待办文件, 用户处理完待办文件后即进行相应的调整操作, 如无特殊情况, 整个调整流程会在收到申请后的半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

2.3 及时处理信息系统用户问题

沧州公司及时处理用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日常工作中用户反映较多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密码不正确、部门调整问题、应用系统权限丢失、应用系统系统无法访问及其他终端系统问题导致的应用系统方面的问题。

沧州公司针对信息运维人员不足的情况, 采用信息客服技术支持的工作模式, 专门负责客户服务和终端现场的运行维护工作, 并且在公司门户网站公布了信息客服技术支持人员的信息。如果用户有问题, 可直接拨打电话反映问题, 沧州公司信息客服技术支持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4所示。

另外, 信息客服也负责一些协调及收发邮件的工作, 这样沧州公司的运维人员从前台转向了幕后, 工作效率逐步提高, 服务水平也逐步提升。

2.4 定期开展信息系统用户账号清理工作

沧州公司信息系统账号清理的工作流程如下:

(1) 联系省公司管理员, 制作应用系统账号核对反馈表;

(2) 在公司门户发布关于开展信息系统账号清理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单位根据认真核对本单位应用系统账号, 填写核对结果并上报;

(3) 收集汇总并统一进行注销。

沧州公司定期开展废旧账号清理工作, 规范了信息系统账号的管理工作, 有效保证了信息系统账号的正确性和唯一性。

3 结束语

沧州公司自从采用以上管理举措, 促进了用户管理工作的提升, 理顺了用户管理工作的流程, 缩短了用户申请的办理时长, 提高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 提升了信息化工作的服务水平, 为其它地市公司的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工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立勉, 胡立兰.电网企业桌面终端信息安全管理实践[J].广东电力, 2012 (6) :110-113.

[2]杨尚瑾, 董超.浅谈电力系统信息安全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9) :219-220.

[3]王宏涛.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6) :172.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2

[b:6a8f4aa049][size=24:6a8f4aa049][color=green:6a8f4aa049]DSPOBJD OBJ(*all) OBJTYPE(*usrprf) OUTPUT(*print)[/color:6a8f4aa049][/size:6a8f4aa049][/b:6a8f4aa049]

Press the Enter key.

dadaup 回复于:-03-02 09:41:06How can I run the pre - character before command?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3

计量体系是建设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当中,能够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更加强大,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运用,将会有助于供电工作者更加方便集中的管理用户用电信息。对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完整、精确的采集,使得计量在线监测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框架介绍

1.1物理架构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物理架构包括主站、采集点监控、通信信道以及采集终端这些设备,整体分为三个层次。作为整个系统管理核心的是主站层,它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里面包含软件和硬件,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同时也管理和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安全和运行。数据采集层包括本地或远程通信信道完成对系统各层间的数据传输,安装在各种场所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主要负责的是监控和采集采集点的信息。最后一层是采集点监控设备,它是采集电量信息的源泉,也是被监控的对象,例如电表、用户配电开关等设备。

1.2终端功能介绍

采集终端分为集中抄表终端和变压器采集终端等,采集终端的功能就是收集电表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传输。

集中抄表终端有采集器和集中器,主要对低压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采集器可以采集多个电表的用电信息,也可以采集与其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的用电信息。集中器不但能够收集与处理电表的信息,同时还具有与主站交换数据的功能。

变压器采集终端主要对变压器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而且采集用户用电信息的专用变压器主要是在50KV.A的公用变压器中进行的。通过这个终端能够实现多种功能,除了对用户用电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还有对供电的电能质量进行检测,监控用户用电的负荷等。

2.计量在线监测技术的体系结构

由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繁多,有底层计量装置的运行参数,也有用户的用电数据信息,这使得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得到了应用的空间。以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本文的计量在线监测体系结构根据不同的作用,将体系结构划分为三层,如图1。采集设备层作为第一层,通过现场采集终端对计量装置的数据和在线监测装置的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并利用先进的通讯设备将这些实时数据快速的发送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站当中。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层。将在线监测功能添加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内,通过筛选和分析接受到的现场实时数据,从中将可疑的信息提取出来,并以主动报警的方式将可疑信息上报给系统的监控人员。同时,对正常的数据进行保留,然后停止警报。最后一层是监测功能使用层。监控人员收到警报信息后,可以通过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出现问题的计量点的相关数据进行查看,然后利用人工的方式对这些数据实现远程分析,最终确定应该重点监控的计量点对象,并制定出之后的处理方案。如果接收的数据正常,就将系统的报警解除,并把这些数据保存下来,以方便系统监控人员日后可以随时查询。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计量在线监测的意义

单纯的、原始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无法实现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采集,也不能有效的对产生这些大量的数据电能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这就满足不了当代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需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完善和改进,增加系统在数据计量方面的功能。应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际需求,将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了该系统中,这对采集的用电信息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用户用电量的实时监控,对实时用电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对用电线路损坏的电线进行处理,检查用户总的用电量以及实现自动抄电表的功能,还有对供电的电能质量进行监控,确保用户用电的安全。计量在线监测的应用,使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功能的实现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计量在线监测系统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避免用户之间因为用电而产生的纠纷,同时还能减少电能的损耗,有效监控电能的质量。计量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为供电的电能质量提供了保障,提高了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减少用电发生的各种事故,以及减少用电事故造成的损失。对用户用电量的实时监控和各个用户用电量的准确计算,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发挥了系统设计的作用,这对今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更好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电是每家每户、每个人每天都在用的,生活和工作的一切电力设备都需要电来提供动力使其运转,帮助人们高效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电的使用者数量这么庞大,产生的用电数据自然也是非常的庞大,对用户用电量的管理工作也就比较繁琐和复杂,但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达,人们开发出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将计量在线监测技术应用到该系统中,使得用电信息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方便、高效,对电量的管理实现了集中化,对用电的数据实现实时的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该充分发挥计量在线监测技术的作用。

信息系统实施用户抵制研究综述 篇4

通过对用户抵制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对抵制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期望得到更好的实施结果[8]。在研究领域中虽然有各种涉及用户抵制的文章,但真正解释抵制原因的研究却不多[9]。文章着眼于这些研究,通过对它们进行总结归纳,试图深刻的理解用户抵制的原因,同时也把握学者们怎么研究用户抵制,为以后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通过在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各大主要期刊中搜索,选取十多篇文章,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总结归类,将从两部分分析这些研究: 第一部分是抵制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抵制的定义,抵制行为的表现,对抵制属性的看待; 其次是研究者从什么角度研究抵制,得到了什么结论。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1 抵制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我们对抵制领域研究的归纳开始于一些基本概念: 首先,学者们通常都会对用户抵制做出一个定义[8,10,11],那么不同的学者对抵制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用户会做出哪些抵制行为? 最后,他们怎么看待抵制,抵制一定的消极的吗? 基于上述三条维度,对文章概念的总结如下。

续上表

作者抵制的定义抵制行为的表现抵制的属性

Marakas,Hornik由于对系统侵入 的恐

( 1996)惧和压力而做出 的隐隐蔽的、反抗的行为中性

蔽的反抗行为

用户对IT实施的抵制

Martinko 等

可以以很多的行 为形中性行为形式

( 1996)

式表现出来

Lapointe,冷漠,消极抵制,将抵制分为5个维度:

初始状况,抵制对象,

Rivard积极抵制, 激烈中性

行为主体,感知到的

( 2005)抵制

威胁,抵制行为

Kim,

Kankanhalli未提到用户对IS实施所带来不遵从,不合作,( 2009)变化的反对行为不同意和反对

1. 1 用户抵制的定义

在对抵制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用户抵制的定义虽然在表达上各不相同,但传递的意思却大致相似,他们认为抵制指的就是对新系统的反对[8,9],并且会在行为上反应出来[8,10]。同时也注意到有多个学者指出用户反对的是变化并寻求保持现状,这也使得他们的研究偏向变革管理[12]。有的学者更进一步指出做出行为的原因: 如Joshi[10]认为是感知到的焦虑,Marakas和Hornik[11]认为对系统的恐惧和压力。与其他学者 直接定义 不同的是,Lapointe和Ri-vard[13]通过语义学将抵制定义分为了5个维度: 初始状况,抵制对象,行为主体,感知到的威胁和抵制行为,她们认为所有的学者对抵制的定义都可以分解为这5个维度。

1. 2 用户抵制行为的表现

对抵制行为的识别经历了从早期的笼统定义到逐渐分门别类的过程。Markus[8]认为抵制行为表现为破坏或者排除系统,Joshi[10]根据公平理论得出系统抵制行为是用户最小化自己的输入和别人的输出,或者增加别人的输入,这些都是对抵制行为的广泛概括。后期的学者则具体到各种行为并根据不同的维度将之分类,如Lapointe等[13]和Kim[14]都参照Coetsee[15]将抵制行为按照程度分为冷漠,消极抵制,积极抵制以及激烈抵制。Shang[12]则分为非破坏性行为,恶意破坏行为以及消极破坏行为。Kim等则采用两个维度划分抵制行为: 公开抵制与隐蔽抵制; 消极抵制和积极抵制。

1. 3 抵制性质

与以往常见的观念[16]不同,很多学者认为抵制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可能是积极的[8,9,10,13]。文章将这种认为抵制既不消极也不积极的观点定义为中性。大多数学者认为抵制不消极的原因是抵制可以阻止对企业绩效产生不良影响的系统的实施。当然抵制也可能会消耗企业的时间和精力,并阻止给企业带来好处的系统的使用,这时它的影响就是不利的

2 抵制原因的理论研究

在对用户抵制的研究中,提供理论框架解释抵制原因的研究并不多[9]。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分析,将它们分为两类,一是从个体层研究抵制,这类研究主要关注个体的抵制行为; 还有一类研究组织层的抵制行为,分析的是群体的抵制。将这些研究进行归纳,形成了如下的列表。

见会有助于减少抵制续上表

文章研究主题研究理论抵制层级研究结论

得出用户抵制原 因模

( 2010)抵制问题概念织原因, 系统原因,BlantonES实施中的心 理承诺四类: 个人原因,组个体层Klaus,型,将抵制原因 归为

及过程原因

认为转换成本是 抵制

用户对信 息

Kim认知偏见的主 要原因,转换成

系统抵制 的个体层

( 2011)理论本和损失成本会 直接

原因

增加用户的抵制

用户的抵制行为 不仅来源于感知到的威胁,

Selander,当用户自我启蒙 和对和在IT实施中Lapointe

实施者的消极应 对就

Henfridsson用户对系 统Rivard的抵组织层( 2012)会引发疏远 行为,嘲的嘲讽行为制过程模型

讽即是这样一种 消极行为,它会升级 为更

强的抵制行为

ES实施中,不同类型 的用户在抵 制

管理层用户和普 通层

( 2012)原因、抵制无理论组织层制行为上都有所不同,Shang用户在抵制原因 和抵

行为和应 对策略上有 何

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应对

不同

2. 1 对用户个体层的研究

研究个体抵制行为的学者主要分析单个用户在面对系统时做出行为的动因。信息系统实施时,组织会面临一系列的变化,用户面对变化的反应是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很多研究采用了变革管理的视角,引用了其他领域的理论。如Joshi[10]采用公平理论,认为用户会从三方面评价系统带来的变化,首先会衡量系统给他们带来的权益状况的变化,其次他们会将自己的变化与组织中其他成员作比较,最后他们会将这种变化与参照组织中其他成员进行对比。如果这种评价是好的,则他们会接受系统,否则就会 做出抵制 行为。同样, Marakas和Hornik[11]应用消极抵制模型认为个体如果将新系统与压力和威胁联系在一起则会做出抵制的反应。Martinko等[17]提出个体对IT反应的归因模型,他们认为个体使用类似技术的过往经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用户对新技术的期望,因而使得他们做出不同的行为表现。Jiang等[18]的研究则关注了在不同的系统中个体用户的抵制行为,结合人员导向、系统导向和交互理论三种抵制理论,他们提出用户抵制的可能原因,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TPS和DSS系统中用户抵制的原因是不同的,同时针对不同的系统推广策略也是不同的。

与较早的研究偏向社会学理论不同,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开始采用心理学理论分析个体的行为机制,Kim和Kankanhalli[9]在近期采用现状偏见视角看待用户行为,现状偏见理论说明了用户保持目前状态的偏好,这在信息系统实施中就表现为继续使用旧系统、排斥新系统的倾向,通过实证研究,作者得出结论: 转换成本在用户抵制中扮演核心作用; 自我改变的效能、感知到的价值和组织对变革的支持以及同事意见会有助于减少抵制。Kim随后的文章[14]再次强调了转换成本在用户抵制中所扮演的核心作用。Klaus和Blanton[7]同样从用户心理活动的角度出发,采用心理契约理论作为研究用户抵制的视角,心理契约指的是个体所抱持着的关于个体和其他人之间所做承诺的信念,如果心理契约被打破,可能会引发员工失望、气馁甚至是憎恨的行为结果[19]。他们得到了影响心理承诺的12个因素,并指出系统带来的改变可能会打破他们的心理契约,因此引发抵制行为。

2. 2 组织层的抵制研究

对组织层抵制行为研究的学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来自单个个体的抵制对整个实施过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或者导致系统的失败,因此研究群体抵制行为更有意义[13]。Markus[8]是最早研究群体抵制的学者,她的理论取自抵制理论,该理论认为用户抵制有三种解释: 一是人员导向论,认为抵制是用户自身的原因,如对变化的认知等; 一是系统导向论,认为用户抵制是系统的原因,如系统的易用性以及其他系统的特点; 还有一是交互理论,认为用户抵制是系统属性及其使用的社会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结合着案例研究,她得出结论,交互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信息系统抵制,它反映了由于系统的实施带来的组织内权力分配的变化,如果系统造成某一群体的权力削弱,则他们会抵制系统,相反如果系统能够支持他们的权力地位,则会倾向于使用系统。

Doolin[20]采用了社会学中福柯的权力理论,该研究围绕着一个案例展开,在案例中旨在加强对医生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系统被医生们以各种理由加以抵制。新信息系统带来了概念、规则和价值的改变,它重新定义了医生的责任,但在医生们以系统的操作不符合先前的规范为由拒绝使用系统,最终系统的意义被弱化并实施失败。

Lapointe和Rivard[13]研究的模型跨越了个体层到组织层,关注个体的行为如何升级为群体的行为,她们最终研究的还是群体的抵制行为,因此也归于群体层的抵制研究。通过对先前抵制研究的语义学分析,她们将抵制分为5个维度: 抵制行为,行为个体,初始状况,抵制客体和感知到的威胁,抵制发生的原因是初始状况和抵制客体之间的交互使得行为主体感知到了威胁,从而做出了抵制行为。她们同时在案例中验证了自己的模型,并且得出结论:用户在系统刚引进时会根据它的特性和初始状况之间的关系评估它,如果推测结果是有威胁的则他们会做出抵制行为。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组织的初始状况会发生变化,抵制客体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它可能是系统,也可能是系统意义或者系统的拥护者。群体的抵制行为是在各个个体汇集的基础上形成的。

Selander和Henfridsson[21]研究的是一种隐蔽的消极抵制行为: 对系统的冷嘲热讽,这种行为被定义为一种远距离感知的抵制,它对IT实施构成了一种消极的影响,并且反映了用户对实施者支持目标的洞察。作者的研究建立在Lapointe和Rivard的抵制模型基础上,一方面证实了这个模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扩展了这个模型,冷嘲热讽作为一种抵制行为,其抵制来源却不是感知到的威胁。作者认为用户做出冷嘲热讽行为是为了获得抵制的空间以满足自己的自主权和尊严,同时它可能会发展为更严重的抵制行为。

对于同一个系统,不同的用户群体抵制原因是否相同,应对策略应如何变化? Shang[12]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思路,将用户分为管理型用户以及操作性用户,并指出操作型用户主要是从个人角度评判系统,而管理型用户是从实现组织目标角度看待系统,因此在抵制原因及行为上都会有所不同。作者认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两种用户,对操作型用户采取直接应对的方式,包括培训,工作区分等,而管理型用户应用参与式策略应对,包括参与项目,提供信息,提供指导等。

3 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本领域的研究中,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的是信息系统中的抵制,但他们的侧重点往往是用户对变化的反应,而对系统本身的考量不多[9,10]。从用户对变化的角度研究抵制使得研究结论适用的范围更广,但因此也会忽略了系统自身的特性[18]。由于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异较大,并且各个组织的背景和人员之间又会有差异,因此不同的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会出现很大的变化[18]。这使得信息系统被淹没在研究之中,因为与信息系统带来的变化相比,其他事物带来的变化往往也适用于此类研究[10,17]。但现实是信息系统是多样的,系统的不同所带来的变化是不同的[18],这使得考虑系统的不同成为必要。Jiang[18]等曾得出结论: 不同的系统用户的抵制原因会不同,但具体到各个系统,它们给用户带来的变化有何不同,用户因此做出抵制行为的原因会有何变化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摘要:综述IS领域解释用户抵制行为的研究,根据其研究对象,分为个体层抵制行为研究和组织层抵制行为研究,探讨其研究视角和理论发展,试图厘清IS领域中用户抵制研究的发展脉络,希望给出研究理论的全貌,为今后更好的进行用户抵制研究打下基础。

公司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篇5

网络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信息化系统的权限及电脑网络资源的管理工作,明确系统用户权限的管理职责,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办法相关名词解释

信息化系统:是指公司支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餐厅系统、会员管理系统、OA系统、等相关IT运行管理系统。

电脑及网络资源:是指公司所有属于信息系统类的相关设备,如:办公电脑、打印机、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

权限:是指在信息化系统中用户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及访问的数据。

第三条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公司部门、子公司。其相关的权限变更,或资产调拨按照集团公司申请流程提报。

第二章 管理职责与分工

第四条 信息化系统用户权限、办公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各系统内用户权限、的命名、审批、上报、配置、监控、删除、通知和培训等管理工作。负责电脑及网络设备的统一调配、维护及管理。

第五条 各相关部门、子公司仅能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

进行系统的收集、申请、反馈、数据查询等业务操作;超出集团公司授权的数据查询申请要由第一责任人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请。

第六条 各部门及子公司在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下负责本单位内部电脑及网络设施设备的保管及维护工作。各部门及子公司不能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对相关设备进行搬动、拆解、调整及更换。

第三章 系统用户权限管理

第七条 用户权限的申请

集团全部信息系统采用一账通管理模式,并与人力资源系统衔接,对应人员入职岗位就享有与之岗位相匹配的管理、操作及查询权限。不得私自使用他人权限进行系统查询及操作。每级用户权限需要严格管理,并定期修改密码。用户要保护好自己的系统权限,发生密码泄漏事件,及时上系统进行密码更改。用户不得随意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在特殊情况由于工作需要的,必须经集团公司申请同意后,备案后才可授权给他人使用。

第八条 用户权限的申请审批

如果需要超出自己的岗位权限的系统权限需向上级或集团公司申请,由公司调整增加。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变更)申请需有本部门或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在公司OA系统中由申请,按照集团公司申请流程进行审批。

第九条 ERP系统授权原则

二线管理部门仅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能查询集团整体销售、成本数据。其他岗位将不整体开放业务数据查询,仅根据工作需要开启某一方面业务数据的查询。

第四章 电脑及相关网络设备的管理

第十条 员工办公电脑的应用

员工办公电脑是公司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分配给员工日常办公使用的电脑,属于公司资产,员工是办公电脑的使用,日常保管责任人,应爱护管理好办公电脑。

公司负责员工电脑的分配与调整,有权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分配办公电脑,任何个人未经准许不得私自更换,调整,搬动电脑,严禁对电脑主机拆机,违反以上规定,视情况按公司奖惩制度执行,擅自拆机损坏电脑、拷贝集团公司数据者将给予辞退处理。

部门间电脑调整,应按照集团公司固定资产调拨管理固定执行。公司不允许员工私自把个人笔记本带到公司使用,如发现公司将提出警告出发。如果确实因移动办公需要的岗位,需填写申请单,经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可使用。

员工电脑办公软件统一安装维护,分配管理。员工个人不得自行安装软件,如发现公司将提出警告处罚,如需增加安装的软件工具,需填写申请集团公司批复后由融达协助安

装。

如若员工离职,需由第一责任人通知融达公司,由公司管理员及第一责任人现场做好电脑设备及数据文件交接工作。若离职人员未交接好电脑及文件便办理了离职手续,由其所在部门直接领导承担相关责任。

第十一条 员工上网行为的管理

员工不得利用公司网络资源将公司机密的数据泄露或做出其他有损公司利益以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按公司《奖惩管理制度》处罚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员工应按公司管理要求正确使用办公电脑,严禁未经保管人同意私自使用他人电脑。

第五章 附 则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6

【关键词】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实践

一、前言

电力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用电量的增加,电力企业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抄表方式采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还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能够显著的提高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工作效率,保证用户用电质量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导致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采用传统的人工手动抄表方式,这种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先对供电范围进行划分,然后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并将抄表的数据进行汇集,然后再通知电力用户的用电状况以及所需缴纳的电费。该种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不仅劳动量和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还需要投入许多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主要是因为人工手动抄表方式工作时间周期长、工作效率低,并且每个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在差异,在进行抄表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发现电力用户的异常用电或者偷电状况,再加上抄表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抄表的数据并不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电力用户的实际用电状况,不能作为评估电力用户用电量的标准。此外,在电费缴纳环节中,会出现电力用户拒缴电费的问题,例如一些人为了逃避电费,故意闭门不见或者外出,电费缴纳遇到的问题会直接损害电力企业的利益。通过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智能技术、电能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能够全天候、实时、准确的完成覆盖范围内所有电力用户的用电量数据采集工作,采集工作效率高,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以及降低抄表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此外,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对于提高电力信息采集以及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电力营销管理水平提高后,能够更好的为电力用户服务,由此可见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重要性。

三、电力用户用电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1.实例概况

文章以某电力系统为例,该电力系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电能量采集系统、用电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等部分,用电负荷管理系统的专变终端,采集对象为容量800kV·A及以上的商业用电大户与容量630kV·A及以上的工业用电大户,电能量采集系统专变终端采集对象为容量50kV·A及以上的电力用户,低压采集系统主要用于采集容量50kV·A以下的居民、办公、小动力以及低压商业电力用户。2012年,该地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正式签订了《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为低压电力用户更换智能电表,计划将于2014年完成全市100%的低压采集系统建设,显著的提高电力影响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整体建设与推进。

2.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2.1线损管理。通过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在线损管理中,能够准确、全面的了解到线损的真实状况,并且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同一时间将各种信息进行冻结,然后再进行自动化抄表,由于各种信息都处于同一时间,能够有效的避免时段不同产生的误差,该种管理方式既能够满足准确计算线损数据的要求,又能够实现线损管理的自动化,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通常状况下,采用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的线损管理工作周期为一天,进而保证线损分析数据的时效性。此外,通过将理论线损分析和实际线损数据分析进行横向比较,能够准确的分析导致线损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显著的提高线损管理水平。

2.2自动化抄表结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时段的采集,包括用电信息、供电信息以及售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等,并且保证采集信息的及时性与真实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资源消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抄表、计量、计算电量、电费核算、电费通知等工作,通过创建财务管理中心,并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对于保证电费管理账目的真实性以及提高电费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控制预付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实现每个月多次缴纳电费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技术平台,提高了对预付费的控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电力用户,采用不同的抄表方式和抄表周期,对于用电量大的电力用户,应该适当的缩短抄表周期,提高电费发行的频率,督促电力用户按时缴纳电费,这样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行现金收入,对于企业其他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创建电话支付、银行支付、网上支付等支付方式,通过发送手机短信、语音提示、电子邮件等,及时向用户发布用电量信息、缴费通知、停电通知以及恢复供电等信息,便于用户快速的结算电费,如果用户拒绝或者不及时缴费,电力企业通过远程控制系统中断供电,能够强化对预付费的控制,提高电费的回收率,降低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

2.4有序用电。在有序供电工作中,由于基础数据掌握难度大、执行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电力系统存在市场电力需求预测不足、有序用电方案制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能够为电力需求侧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准确的负荷数据、电量预测數据以及各行各业、各个用户的实时以及历史用电信息等,便于电力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合理的分解电力负荷与电量指标,以主动移峰错峰替代传统的限电,最大下限度的降低限电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就应该不断的将电力营销向精细化、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通过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和电力营销管理的良好结合,充分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吕海侠.探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2):33.

[2]王艳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营销管理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71):194-195.

[3]王小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1):132.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7

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实现对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 随时掌握用电客户的用电信息, 为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奠定物质基础。

2 系统设计思路

主站应用软件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所有的数据采集、管理、应用分析都由主站应用软件来完成。主站软件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 能根据应用要求合理裁减功能,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3 系统功能及需求

3.1 数据采集

用GPRS数据中心前置机采集系统, 通过移动GPRS专线进行数据采集, 将数据保存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库中。前置机采集系统能按照设定的采集方案定时从终端召测数据。

可召测用户的日月冻结表码、重点用户的24点冻结表码等数据。前置机数据采集采用多任务并行执行方式, 一台采集数据伺服服务器可同时对多个集中器实施用电信息数据采集, 如存在未采集成功的数据可以自动对其给予补抄。

3.2 主要数据类型

系统中的主要数据类型为:计量主要参数:电能主要参数;工况数据参数;电能质量越限数据。

3.3 电能信息采集方式

⑴定时自动采集:主站通过通讯网络, 按照主站设定的抄表方案:抄收间隔、抄收周期, 自动的读取集中器的各用户电能表的累计电能量及其他信息;根据管理人员配置的“抄读任务列表”定时开始对指定集中器的抄表任务。⑵定向召测数据:系统可根据实际需求, 实时读取单个电表数据, 监控继电器状态 (针对预付费) ;也可根据“点抄列表”中选定的电表实时读取批量电表信息,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如出现告警事件, 自动执行召测与事件相关的重要数据, 为故障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可按预设定的时间隔进行数据采集, 便于分时间段进行线损分析计算。

3.4 采集数据质量统计及分析

跟踪采集任务的执行情况, 结合采集数据将“用电分析专家管理系统”自动分析和报告抄读不成功的采集任务或数据异常, 以便系统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通知用电检查人员进行现场处理。同时, 系统可按日、月统计数据采集成功率、采集数据完整率等指标。

4 数据管理及分析

4.1 数据合法性检查

系统提供对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进行校验和分析的手段, 主要功能如下:数据筛选;数据处理。

系统通过上述手段对数据合理性检查完成后, 如果发现异常数据或数据不完整系统应能自动进行补抄, 并记录异常事件, 根据设定主动告警。对于异常数据, 通过限制其发布, 从而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4.2 数据统计及分析

⑴台区线损:台区线损是对台区线损情况统计, 包括台区线损分析、时间段台区线损分析、时间段累计台区线损分析。对台区下面所有用户的电量, 表码分析, 找出线损的原因。功能分为时间点与时间段查询。⑵异常分析:实现低压客户用电情况变化率情况与对比分析, 查询异常电量使用结果, 同时在日志记录表中记录操作日志。无表码查询, 可以分析3天以上无表码采集返回的情况, 并把对应的客户表计和集中器终端列表显示。

5 实际应用

5.1 自动抄表

根据实际工作中对采集任务的要求, 获取系统内用电用户电能表相关数据, 获取电费结算所需的各种计量数据及相关信息数据。

5.2 台区隶属关系自动核对

可通过电力载波方式实时跟踪核对配变与隶属表箱及下挂电能表的对应关系, 能适应低压配电网运行方式变化、配网改造等情况下, 统计台区真实线损。通过配变与表箱关系及电能表抄表数据可直接为配变台区线损考核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可识别各用户电能表的安装相别, 实现配变分相负荷平衡率统计分析。

6 信息系统接口

系统部署可采用中间数据的方式, 通过接口提取信息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导入到本系统中, 同时本系统采集回的电量、瞬时量等数据写到中间库, 供营销系统共享。中间数据库有明确的读写权限控制, 营销系统拥有档案中间表的“写”权限, 可往中间数据库写入档案数据、删除中间数据库档案信息等;本系统对电量表有“写”权限, 按双方约定定时将电量数据写入中间数据库相关表。

参考文献

[1]陈伟, 王志强, 张文勇.基于LM1893的电力线载波电路设计.微计算机信息, 2008 (8) :267-269.

[2]胡荣玉, 黄光明.基于PL3105的电力线通信研究.襄樊学院学报, 2007 (11) :52-54.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分析研究 篇8

1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现状分析

GIS用户化建设满足了城市建设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百姓居民对GIS的需求, 同时也运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技术, 来进行各种空间信息辅助决策工作。它是超越城市问题传统解决方法的先进手段, 也已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社会用户上, 如市政管理工程、企业决策、资源管理、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邮电通信、公安急救、市场销售、金融保险、石油化工、水利电力、环保旅游、科研教育等等。

1.1 资源管理

资源的清查、管理和分析是GIS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也是目前趋于成熟的主要应用领域, 包括森林和矿产资源的管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土地资源潜力的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来源的数据和信息有机的汇集在一起, GIS软件能在一个连续无缝方式下管理大型的地理数据库, 这种功能强大的数据环境允许集成各种应用, 最终用户通过GIS的客户端软件可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显示、统计、制图, 以及提供区域多种组合条件的资源分析, 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如可以通过地球图形显示某鸟类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路径, 通过GIS分析森林火灾的受灾面积、损失程度等。

1.2 城市规划与管理

空间规划是GI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城市规划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例如, 在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何保证绿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证学校、公共设施、运动场所、服务设施等能够有最大的服务面 (城市资源配置问题) 等。通过GIS我们可以实现规划方案设计辅助决策、规划土地管理及划拨、市政道路规划与管理、市政管线规划及管理、城市设计辅助方案等。

1.3 人口普查与统计

把GIS引入人口普查, 极大地推进了人口普查技术的发展, 在宏观调控、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分析、专题图制作、分析结果输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GIS, 不但可以提高人口普查的工作效率, 更给人口普查工作融入了先进的管理方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数据采集、自动地址编码、数据检查和质量控制、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分析、制作各种专题图、查询分析的结果图, 并可通过Internet在网上发布人口信息, 从而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的利用率。

1.4 城市应急指挥

解决了在发生洪水、战争、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时, 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的问题。

1.5 土地和地籍管理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地籍权属关系变化等许多内容, 借助GIS技术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例如GIS能以三维方式显示城市的建设现状, 并提供城市相关的信息分析功能。

2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需求分析

如本文中所论述的, 用户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土测绘及教育科技等方面, 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很强烈。而市场上的成熟软件由于价格过高或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化需求等原因, 致使无法满足部分用户需求, 因此GIS用户化开发是必不可少的。GIS用户化常常涉及以下这些方面的需求。

2.1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需求

我国的城市规划成就辉煌, 但城市规划的现状却并不总是令人满意;在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 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建设的市场不规范, 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交通、土地、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2.2 GIS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发展和完善, 电力、水利、房产、规划、环保、交通、市政、金融、物流、商业等领域的面向应用的GIS用户化的增长大大推动了我国GIS产业的发展。

2.3 培植新型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

在GIS产业发展的同时, 随着GIS用户化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 会不可避免地利用其技术与产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的产业部门, 例如测绘、地质普查、石油勘探、地籍测量、林业普查、土壤调查、环境调查、水利水文测量等等, 都是一些野外工作量大、生产效率低的艰苦行业。利用先进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全行业的全面改造, 已经客观地摆在了这些行业决策者面前。

3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理论和技术支撑分析

GIS用户化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理空间认知理论、空间决策理沦、人机交互理论、软件工程理论等等。

地理空间认知是研究了解地球表面各种事物与现象的相互位置、空间分布、依存关系, 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是知觉、注意、表象、记忆、学习、思维、语言、概念形成、问题求解、情绪、个性差异等有机联系的信息处理过程。

空间决策理论涵盖了对空间决策过程、空间行为决策、空间模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研究。

人机交互理论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很广, 包括心理学领域的认知科学, 心理学;软件工程领域的系统构架技术;信息处理领域的语音处理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

4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特点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的目的是让用户和GIS之间更有效地交流信息, 以便GIS尽可能完整地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 并让用户参与完成GIS的开发。结合RS, GPS等相关技术, 提供给用户一个友好、高效的GIS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化具有以下特点:

(1) GIS用户化:就是基于一个通用GIS系统开发出一个面向特定需求、面向特定应用的GIS系统的过程。

目前, 主流的开发方式是集成二次开发, 如基于Arc Object, Map Object, Map X, Supermap Object等组件包的开发实现;基于Arc IMS, Map Xtreme, Supermap IMS等地图发布服务器的Web GIS等等, 这些都是基于一个通用的原型GIS系统针对用户需求而开发出的面向特定应用的GIS系统。

(2) GIS用户化涉及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地理信息共享技术以及新型GIS如Web GIS、组件GIS、三维GIS和嵌入式移动GIS等技术。

(3) GIS技术有着良好的空间分析、辅助决策、可视化功能, 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GIS, 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展开自己的应用。

(4) 用户不再是一个旁观者, 用户可以与开发人员进行交互, 并且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所处行业应用背景对GIS应用系统提出用户化需求信息, 可以极大地吸引、激发用户的兴趣, 从而提高GIS应用系统优势。

参考文献

[1]陈述彭, 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5.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9

1.影响信息系统运行效果的因素分析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 各类信息系统的适配到位, 提高了汽车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合格率以及综合竞争力, 在产能扩充和产品多元化等方面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汽车行业的先行者也不例外, 1992年至今, 公司陆续开发并使用的各领域信息系统达160多个, 各个信息系统盘根错节、相互关联。组织信息部作为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者, 如何保证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 是摆在该部门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2.信息系统用户使用现状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信息系统分为生产、商务、产品工艺、财务采购、质量等领域, 各大领域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到位, 为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部门之间交流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也为公司新项目的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

⑴用户对信息系统应用的意义认识不足, 没有真正把信息系统的潜能挖掘出来。

⑵信息系统中数据维护不准确或不及时, 导致相关信息系统发生故障。

⑶用户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减少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的系统故障。

3.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运转操作情况、推广应用系统的使用范围、促进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有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对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定期开展使用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督改进举措。

该评价模型不仅仅是给出一个单纯的用户使用评价结果、鉴定用户使用状态的好坏;还着重提醒用户如何正确地使用信息系统, 深入挖掘信息系统的使用空间。该评价模型能够比较真实和全面的反映出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针对部分问题向相关用户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以保证信息系统能被更好的使用。

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指标模型的探索与建立

1.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指标模型的设计

⑴评价流程

1950年,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Edwards Deming) 博士首先提出PDCA循环, 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本文基于对DPCA循环理论的理解, 设计了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模型的, 评价流程应分为4个阶段、12个过程, 涵盖了评价前准备、现场评价、评价总结及问题跟踪等整个过程, 如图1所示。

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流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的, 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⑵评价模型

本文对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模型的设计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在评价信息系统用户使用状态时应综合考虑系统使用率、系统操作、数据维护、对流程遵守、用户故障、业务提升效果等六方面的内容, 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可见, 系统功能使用指标评分比重为40%、由用户原因造成的故障指标评分比重为20%, 为几项指标中考察的重点。

(1) 系统使用 (A1) :信息系统用户使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系统功能使用情况是系统使用的集中反映。

(2) 系统操作 (A2) :反映用户是否能按照操作手册上的要求及步骤正确使用系统, 采用专家打分法。

(3) 数据维护 (A3) :信息系统数据交换频繁、多样, 数据维护的准确性不仅仅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 更对下游系统起着非同一般的影响。

(4) 流程遵守 (A4) :信息系统是项目组根据用户提供的业务流程开发的, 只有严格按照既定的业务流程操作信息系统, 才能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5) 用户故障 (A5) :反映某一周期内, 由于用户使用不当导致信息系统故障数占整体故障数的比例。

(6) 业务提升 (A6) :反映信息系统的到位对用户的业务是否有提升。

2.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总分值为100分, 计算公式为各项一级指标评分的总和。

信息系统用户总数千差万别, 评价得分不能完全反映出信息系统使用的状态, 因此, 需要将信息系统评价实际得分与信息系统最终用户数结合分析, 并把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情况划分为使用非常好 (E) 、使用良好 (B) 、使用一般 (N) 、未正常使用 (M) 等四类。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情况评价图如图2所示。

结论与展望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10

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在为神华带来巨大经济绩效的同时, 也对神华的管理、协调、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信息化管理的众多内容之一, 信息系统用户业务授权及合规性控制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管控环节, 一旦用户业务授权存在风险可能会出现多种问题, 影响非常大。用户业务授权管理关注的核心包括很多, 如:用户在系统内所授予的授权是否合理 (授权最小化、以岗定权、不相容业务操作是否分离) ;系统中关键、敏感的操作或数据是否只能够被限定的人员所访问等。此外信息系统中用户业务授权相关缺陷或问题也是内外部审计机构关注的重点, 因此如何确认用户业务授权的合规性, 加强用户业务授权的管理, 已是当前神华面临的重要管理课题与挑战。用户业务授权及合规性控制管理系统项目 (以下简称: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系统项目) 为神华集团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系统与实现

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系统项目根据中央巡视组、国资委、内外部审计要求, 以加强集团内控体系建设, 提升信息系统用户业务授权、合规性控制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实现“管控系统化、风控集成化、运营高效化、操作自动化”为目标进行实施。通过本项目建设, 有针对性地补充了制度流程, 提高集团的整体风险防范水平;建立了完善的集团用户授权及合规性控制管理体系, 规范各层级管理和业务人员的行为, 有效防止舞弊事件发生。

在建设过程中, 为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角色的规范化管理, 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 使其更加标准化, 更能有效防范经营中的风险, 建立既符合内外部审计及管理部门要求又符合集团实际的权限管理相关管控体系。

建立集团统一的职责互斥规则库

根据外部监管、审计机构对于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的要求及职责互斥的要求, 结合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现有的业务流程, 梳理了各项业务活动间职责互斥可能带来的舞弊事件, 最终设计了集团统一的一套职责互斥规则库。对于业务流程中相关业务活动存在职责互斥带来的风险不同, 在职责互斥矩阵确定了存在风险的属性, 即高、中和低三种类型;同时, 由于几个低风险的职责互斥权限授予同一个用户时, 可能导致高风险的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职责互斥规则库是识别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的风险的依据、是信息化应用系统业务操作规范性的标准、是信息化应用系统用户权限合规性治理的基础, 根据内外部监管、审计要求及企业管理水平提升, 职责互斥规则库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实现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角色标准化

角色标准化工作是用户权限合规性治理、业务活动体系建设工作的前提, 为进一步更好地推动后续工作的开展, 完成角色标准化治理工作, 将10228个角色进行规范、整改。确定各应用系统角色命名及描述规范、建立角色管理标准化方案、并以职责互斥和最小授权的原则为标准, 确保系统中单个角色的权限符合其业务操作需求的同时保持规范性和标准化。

信息化应用系统用户权限治理

权限治理是以定义在合规性系统中的职责互斥规则库为标准和原则开展的, 通过运行风险分析报告查询出各信息化应用系统内及系统之间系统业务操作上存在的互斥风险点。依照互斥分析结果中存在的风险点, 进行相应系统用户的互斥职责和敏感权限治理, 确保职责互斥规则库合规、合理、有效的实现管控及合规性管理目标, 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监督和内部控制管理提升的要求。

完成集团信息化应用系统业务活动体系设计工作

为便于用户申请信息化应用系统权限, 建立了一套统一的业务活动体系。该体系基于各系统业务流程的梳理、现有的技术角色, 梳理出业务活动的清单, 并通过合规性系统将其与技术角色进行关联。方便用户在申请授权时通过选择业务活动在系统中准确定位所需的本单位角色, 提升权限管理效率, 实现用户快速、准确及自动授权。

用户业务授权及合规性管理系统核心功能

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系统通过角色标准化整改、建立职责互斥规则库、权限治理、业务活动梳理作为项目数据标准及规范化依据, 针对合规性控制管理、系统角色管理、用户授权管理、紧急访问管理这四大管理领域业务流程进行细分, 优化并制定出每一个业务子流程在未来系统产品中的解决方案以及所对应的用户类型, 解决跨组织访问、岗位角色映射等重点难点问题。其核心功能如下:

合规性控制管理

梳理被管控系统相关职责分离规则以及敏感访问规则, 在用户授权及合规性管理系统中定义这些规则以及例外处理, 报表的形式为公司管理层展现目前企业ERP等核心应用系统中职责分离潜在的风险, 并通过其特有的模拟机制, 为公司相关人员在给用户分配权限之前提供预警 (预防型控制) 。对预警结果采取系统授权变更、手工补偿控制、问题接受等不同的策略应对, 满足用户的授权需求, 同时满足内外部监管审计要求。建立起职责互斥规则库、Basis敏感事务补偿规则分配、新增补偿需求、分配补偿等一系列的维护和管控流程, 全面的保持系统用户的合规性管理要求。

系统角色管理

对角色的详细权限 (事务代码和授权对象的组合) 进行分析, 识别风险, 对风险所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的管控;对角色的命名进行有效规范, 解决角色创建和维护过程中命名混乱的问题。在角色创建过程中实现事前风险分析、角色命名标准化控制, 保证各被管控信息化应用系统角色的标准性、规范性、统一性。

用户授权管理

用户授权新建、变更、冻结、解冻、复核操作与合规性控制管理模块紧密结合, 利用该模块中定义的职责分离控制和敏感访问规则, 在用户申请授权阶段对用户所需要的权限集合进行分析, 在第一时间为相关人员提供风险预警。同时, 在授权申请、冻结/解冻申请过程中, 对于用户跨单位、跨模块的操作进行提醒, 防止误操作的发生, 提高授权类运维管理的准确性。通过针对企业用户业务授权管理需求进行分析, 提供用户便捷、自主、快速的权限选择方案, 并在合规性系统予以实现, 简化并规范各应用系统权限管理, 提升运维权限管理效率, 实现用户快速、准确、自动授权管理。

紧急访问管理

对于需要临时使用敏感权限的情况, 可以申请使用紧急访问, 系统实现了紧急账号访问申请、审批、使用、监控、复核等系统管控功能, 在紧急账号系统操作过程进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审计。

意义与价值

银行电商平台意在收集用户信息 篇11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使传统商业中并不明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开始展露人前。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收集这类数据最有效的途径。基于此,互联网金融正日益蓬勃。阿里巴巴集团金融业务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里巴巴金融切入的是先前银行认为“业务量小、不愿意做”的领域——为小微企业主、创业者提供贷款服务,如今阿里巴巴金融服务集团累计贷款额已超过1000亿元。如此业绩,让银行贷款部门眼馋不已。而成全阿里巴巴金融业务的,就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记录收集的用户信用评级。这正是银行所缺乏的——贷款业务中用户最难以提供和银行最难以掌握的信用评级证明。

银行若想收复失地,势必选择跨界做电商,而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如愿,取决于其电商平台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用户。首先,银行的“国营”性质,能让消费者保持足够的信任度,这是作为“民营”的其他电商所不具备的。其次,利用自身的金融属性,鼓励信用卡消费,在做大电商营业额的同时,又增加了信用卡的消费规模,消费者获得积分可以换购商品,一举数得。第三,如果商品保持与其他电商相同的价位,再辅以无利息分期付款,银行电商的竞争力简直太强了。

看起来,银行电商平台的胜算很大,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消费者的选择并没有朝着银行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倾向于淘宝、京东商城等“正统”电商。原因在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经过数轮价格战的洗礼,目前的基本格局已定,呈现以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组成的第一阵营的竞争格局,银行电商此时想挤进这个拥挤的市场,不会太轻松。此外,银行电商的知名度不够,很多人并不知道银行有电子商务平台。虽然各大银行对电商平台越来越重视,很多银行成立了专属部门负责操作及推广,均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扩大自身的金融业务外的服务,但目的基本上是让银行业务实现多元化。

因此,缺乏互联网基因的银行电商平台,注定只能作为银行的辅助业务出现,在完成“收集用户数据”的使命之余,担负不起替银行争夺传统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的角色。最终,它们在电商“价格争霸战”中,也难逃“配角”的宿命。

用户信息检测系统 篇12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简称采集系统) 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实时监控的系统, 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用电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关口电能量采集系统等相结合, 共同为电力用户的用电提供服务, 使得用电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主要讨论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相结合, 其采集流程及用电信息采集的相关的三个方面:垃圾数据、参数下发和抄表数据。

二、采集系统垃圾数据

由于营销系统的数据通过相关接口没有能同步到采集系统中, 造成了采集系统中的数据与营销系统中的不一致, 这时我们把与营销系统中不一致的数据或是多余的数据称之为垃圾数据。常见常见的垃圾数据的出现形式有以下有几种1.垃圾电表信息。2.垃圾的用户信息。3.垃圾的终端信息。4.垃圾挂接信息。5.一个终端多个台区。

三、参数下发

在营销系统中采集流程通常会有采集终端同步调试这一步, 这是为了将营销系统走流程所作出的修改同步到采集系统中, 保持两个系统的档案一致。而采集终端同步调试有时不会很顺利, 有时结果会有“调试失败, 参数下发失败”的情况, 因此导致流程无法正常推进, 参数下发的原因有很多种, 如下所示:1.流程调试时, 若当终端不在线, 将导致参数下发失败, 这需要请相关人员去现场查看终端状况, 并及时处理。2.如果终端在线, 参数仍然无法下发成功的话, 在“终端参数设置”中根据终端地址码查询终端信息, 根据终端电能表配置参数, 选中需要下发参数的用户, 手动下发参数, 等待其任务成功, 查看任务结果, 如果成功, 则参数下发成功, 用户在营销系统中重新同步调试即可通过调试, 调试结果返回“是”;如果失败, 若提示“否认报文”, 这就表示终端有问题, 需要去现场查看终端情况, 并对终端进行维修;若提示“终端不响应”, 这就表示终端无法接受主站数据, 应查看“原始报文”, 报文中如果出现只有“上行”或“下行”的话, 说明终端有问题, 应对终端进行故障排查并维修。3.参数下发有时候会出现长久没有结果, 或需要下发参数的用户较多, 参数下发的速度会比较慢, 需要用户耐心等待参数下发结果, 直到参数下发成功, 再到营销系统中重新同步流调试程即可。4.当终端抄表参数里主站值和历史值没有数据时, 说明没有生成参数, 无法下发参数, 在“现场管理”中的现场调试中, 根据终端查询的数据, 选中表数据, 找到终端安装, 进行手工触发, 点击单号, 可以查询触发的结果, 在调试进度中可以看出问题在哪个步骤, 通过失败步骤的提示, 了解问题的原因。5.当系统自身出现问题的时候, 调试失败, 此时用户需等系统正常运行后, 重新同步调试即可。

四、采集系统抄表数据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相结合, 使得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都能够借助系统及各项设施完成。而电费自动核算的第一步, 就是要从采集系统中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传回营销系统中, 这些数据可以在采集系统的统计查询模块中数据查询分析下的抄表数据查询可得。但由于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终端故障等等原因会造成抄回的数据不够完整、错误或为空等等情况的出现。

处理方法:1、根据用户或台区集中器查不到日冻结电能示值。出现这种状况时我们首先应当检查当前时间是否已到所查的用户或台区的抄表例日, 未到抄表例日采集系统中抄表数据查询是查不到数据的;倘若已到抄表例日还是查不到数据, 那么很可能是采集系统没有采到数据, 这种情况下, 根据所查询对象的类型在单户召测模块选择模板, 召测所查询的对象的历史数据, 若召测失败, 查明原因, 这就可能是采集系统未能采集到用电信息的原因, 安排人员现场排查即可, 若召测成功, 则重新在抄表数据中查询, 此时应当能够查到相应数据, 再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即可。2、根据用户或台区集中器可以查到相应的日冻结示值, 但是所查到的日冻结示值不完整, 缺少部分属性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缺失的属性值从前未能录入, 即使采集系统采回的数据底码中含有此项属性, 系统前台也不能显示出来。遇到此种情况, 需要让有权限的工作人员将该对象的此项属性值录入系统, 才能将采集系统采集回来的该属性值显示出来,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才能成功将数据同步到营销系统, 进一步进行电费的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成本越来越低, 相反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只要营销管理与采集技术完美结合, 就能让它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故其运维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运维工作中通常遇到三种问题:垃圾数据、参数下发和抄表数据。此三者是用电信息采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方面, 要取得正确完整的用电信息,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关键词:系统运维,垃圾数据,参数,抄表

参考文献

上一篇:铸铁件气焊工艺下一篇:西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