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2024-09-23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通用12篇)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 当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 年4 月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 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号称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已于2015 年10 月1 日起开始施行, 用以监督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中学生, 生活中面对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应该从学好化学的角度谈谈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一、化学与食品的密切联系

日常生活中, 化学与食品关系密切, 在厨房里处处可见化学产品:制作馒头面包时用的酵母、小苏打;调味用的酱油、食醋、味精、食盐;炸油条用的明矾;以及经过各种化学作用制作的点心、咸菜、香肠、酒类、饮料不胜枚举。

生活中时刻都离不开化学,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产国, 有着庞大的食品从业群体, 这一群体的食品安全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我国的食品安全。

由于我国人口多, 地域广大, 食品行业又非常发达, 食品原料用量庞大:仅化学食品添加剂就有上千种, 而滥用食品添加剂会引发多种食品安全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对食品行业的引导与规范。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如2003 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2004 年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案;2005 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 食用后影响人的甲状腺功能;2006 年出现的含瘦肉精的猪肉;2008 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案以及工业用油抛光毒大米事件、蔬菜中农药残留导致的中毒事件等层出不穷。很多网友都调侃地说:“早起, 买两根地沟油炸的油条, 切个苏丹红咸蛋, 冲杯三聚氰氨奶, 吃完开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 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 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 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 泡壶香精茶叶。下班, 买条避孕药鱼, 尿素豆芽, 膨大西红柿, 石膏豆腐, 回到豆腐渣工程天价房, 开瓶甲醇勾兑酒, 吃个增白剂加吊白块和硫磺馒头。饭后抽根高汞烟, 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 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XP, 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虽为调侃, 但反应的问题却让人心情沉重。严格的食品安全法也没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015 年 《中国食品安全典型十大案例》 (案例一:王某甲等生产、销售“毒豆芽”;案例二:汉丽轩烤肉店剩菜流回餐桌;例三:食品加工滥用工业原料生产的“毒明胶”;案例四:亨氏公司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案例五:辽宁大连普兰店市皮口镇养殖海参大量添加抗生素;案例六:广善堂销售伪劣保健酒10 倍赔偿;案例七:消费者因“转基因”标识不明显要求双倍返还货款;案例八:王申良等生产、销售“毒腐竹”被判刑;案例九:广西南百超市出售不达标商品赔偿10 倍;案例十:上海福喜公司高管涉嫌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 , 再次警醒世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而呈“井喷式”增长的癌症的多发, 每12 秒钟就有一个心脑血管病人倒下的残酷事实, 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傅彪、梅阳芳、罗京、方静一个个年轻而又鲜活的生命的离世, 使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 也在深深地思考,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 一方面头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桂冠, 另一方面又如何给中国老百姓交出一份满意的食品安全的答卷?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重金属污染、毒素污染。 (2) 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3) 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4) 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5) 腐败变质的食物上市流通。 (6) 食品制造中使用劣质原料, 假冒伪劣食品。 (7) 病原微生物危害。 (8) 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性。

食品安全问题种类繁多, 但是如果加强自我保护, 加强食品安全素养, 将不安全的食品堵在最后一道关口外, 防止病从口入, 就可以将食品风险降到最低, 从而保护我们自身的身体健康。

三、学好化学, 抓好食品安全教育

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中学化学具体涉及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有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及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健康, 化学与技术, 有机化学基础等。鉴于食品与化学的紧密联系, 学好化学有助于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一) 食品安全教育应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全面系统掌握化学知识,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食品安全教育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吃香肠、腌制食品, 这些食品确实食用方便但在食用时要小心, 因为很可能因里面含有亚硝酸盐而导致食物中毒。常吃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都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 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能起到抑菌和增强风味的作用, 在香肠等肉制品的生产中使用可保持肉制品的亮红色泽, 但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学生掌握该知识后, 就能加强识别, 严格限制食用量, 多吃新鲜的食品以促进身体健康。

(二) 杜绝不良的饮食习惯, 把不安全的食品堵在最后一道关口外

食品中的主要致癌物质包括:普遍存在于谷物、牛奶、干酪、烟酒、熏肉、烤肉、海鱼、罐装食品以及饮水中的亚硝胺类, 几乎可以引发人体所有脏器肿瘤, 其中以消化道癌最为常见;主要产生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的燃烧过程中的苯并芘;存在于很多发霉变质谷物、食品中的黄曲霉素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也是已知的最强烈的致癌物;还有前面提到的亚硝酸盐也是主要致癌物。目前已知的化学致癌物质约1100 种以上, 油炸食品、熏烤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霉变食品都是被怀疑高度致癌的食品, 所以平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食品安全事关千秋万代, 无论对于食品安全投以多大的重视都不为过, 作为中学生, 学好化学, 加强安全食品的认识与鉴别能力。加大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呼吁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一贯监督与报道, 提醒食品生产企业模范遵守《食品安全法》, 使食品安全的警钟一直长鸣, 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 现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 不少问题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现状,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构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线。

关键词:化学,食品安全,致癌物质

参考文献

[1]李田, 马建峰, 盖立春.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J].化学教学, 2008 (1) .

[2]王树彬.安全教育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3 (4) .

[3]马合勤, 张旺.浅谈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 2003 (12) .

[4]姚静.关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分析[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 (5) .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2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其中,就有人人皆知的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此外,汽水、冷冻食品、烧烤类食品都被包括在十大垃圾食品中,这些食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今还有什么食品安全隐患正隐藏在我们身边,又值得我们深思呢?

镜头一:禽畜类及其衍生品

许多养猪户在猪的饲料中放了瘦肉精,瘦肉精让猪吃了能多长瘦肉而少长肥肉,但是人吃了这种猪肉会导致头晕、头痛等诸多疾病;牛奶中的三聚氰胺,人们记忆犹新;鸡鸭吃了含激素的饲料能快速生长,但是小孩子吃了这种鸡鸭肉及其蛋类会出现早发育、个子长不高等现象,危害可想而知。

镜头二:蔬菜

蔬菜是人们下饭的主菜,又是富含维生素较多的来源之一。但是这几年来,人们发现,大量蔬菜中,除了被农药污染之外,还有水质、土壤污染严重,这三者都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危及到生命,人们喜欢吃的西红柿也被喷上催红素,它对人体的危害我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镜头三:各种水果

各种水果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销售,都以保持色、香、味、形为要素。因此,几乎各种水果在销售前都经药物处理。有些不法商人就不择手段乱用药物,例如,经过硫磺熏蒸的龙眼表面看起来虽淡黄鲜艳夺目,但是有哮喘病史的人食用后会病情会更严重;有的荔枝看起来外表红艳皮又薄,可那是经过亚硫酸处理过的,更说有的果农为提早收成上市卖个好价钱,采用乙烯利催熟……所以,在此,我劝大家吃水果前要先用水冲洗,再用冷盐开水洗净后食用,又或者去皮食用。

镜头四:主食

大米、玉米、马铃薯、地瓜无疑是人们的主食,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受到水质、土壤的污染,有些人还采用磨光打蜡,以次充好或加工成粉或改变包装、产地……使人防不胜防,更不用说有些校门口或大街上的“三无”食品了。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3

关键词:食品化学 化学素养 专业素质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59-01

所谓的食品化学,它是当前的中学化学知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其主要外延是食品化学污染及防范所谓食品污染指食品中含有的(或人为添加的)。它与食品微生物和食品工程原理并称为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三大基础支柱分支学科。该项知识的发展要靠着理论和具体情况的有机结合,它是当前化学知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要素,其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巩固自身的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对于提升总的教学品质来讲意义很是显著。本文关键的讲解了该理论在提升同学们的化学素养方面的具体意义。

1 理论和素养提升间的关系

该理论是当前化学知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知识点,其能够显著的提升同学们专业素养。由于社会在进步,此时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完善,群众对于疾病的类型和应对措施也在变革。当传染病不断变少的时候,那种非传染的病开始变多。很多因为吃饭而导致的病症开始危及到我们的身体。就是由于这种背景的存在,所以出现了食品化学知识。

本课程紧紧围绕食品化学与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它的学习等牵扯到我们平时活动的很多层面,其关注的是食品化学在目前的疾病应对中的意义。比如针对水分的讲解,它关键是分析水相关的生理健康意义,讲述了其营养化学等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水是扩散病症的关键依托体,所以,对其化学指标要开展合理的扩展,而且要分析喝了水里面的毒物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一些影响。所以教学人员在讲课的时候要切实的利用好目前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同学们积极的分析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强化知识点彼此的联系,确保其能够有效的理解学科间的关联,进而培养同学们处理实际问题的水平。

针对那些关于食品化学知识的例子,同学们得知存在的不利现象,并且研究应对措施,这就要靠着相关的知识点作为依托。其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而且把化学理论和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互相的比对,进而发挥优秀的引导意义,从另外的一个层次之中带动了学生探究知识,谋求发展,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关于理论和同学们实践水平的提升之间的关联

该项课程要想有着非常高的素养,不仅仅要熟悉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有非常强大的实践水平,也就是说经由分析来处理问题的水平。该项理论和具体的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有着非常强大的实践水平,同学们经由该课程的探索,明确相关的化学知识以及预防的措施。比如,烤串能够生成一些致癌体。此类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关联的知识的讲述能切实的激发出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其对于知识的理解性。

对于食品化学来讲,它的定义以及反应的步骤都是十分的不具体的,不过它可以将探索性以及设计型当成是关键的特征,所以,老师在讲解相关的知识的时候,要结合理论知识来汇集信息,使用目前的设施开展综合化的实验活动。此类实验体现在它的结论的取得并不是通過老师传递的,或者是从书本之中获取的,其是同学们经过合理的探索,分析资料信息,开展实验活动等来得到的。实验是所有的科学探索的方法,同学们可以经由实验方法来分析自然的变动状态,进而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而且实验还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求知心理,对于培养实践水平来讲非常的有益处。在开展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很好的将之前的知识有效的融汇到一起,而且在实验中对其分析路数,进而获取感性内容,同时还能够提升实验的水平,培养了他们处理具体活动的水平,提升了教学的成就。同时,此类教学措施还能够保证他们在非常短暂的时间之中了解有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提升其开展创新工作的热情。

3 关于理论和学生的创新水平间的关系

作为一项有着显著的特征的学科知识,化学理论要时刻的发展变化。所以,其规定探索人在获取相关的知识内容的背景之中,还要具有创新水平,此时才可以确保该项知识一致处在学科的关键点上。

食品化学更是如此,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单纯的理论的讲解为主,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这样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即便是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仪器,药品的配置等一般在实验教师准备好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常常是包办式的。此结果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增加其依赖性,那么“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而我们在食品化学理论则有所不同,是验证性向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转化,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食品化学理论的学习,不但要求课上老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一些基础实验的安排。更需要一些课下的研究。这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多的思考和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例如,由教师给出课题,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参考资料,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可行性,独立完成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如原材料制备和仪器调试。学生应当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给出数据分析过程和最终结果,并进行总结。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保持与学生沟通,并给出适当建议。这样便较好地融合学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巩固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引发了学生研究兴趣,训练了创新思维,并是教学成果也卓具成效。

4 结语

食品化学理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但体现在上述的三个方面,而且是一种个人化学素养的整体提高,但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积累经验,正视现实,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经受挫折、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使自己的化学素养每经过一次学习、实践就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体现出食品化学理论的作用,而这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学英.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8).

[2]贺菊萍.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5).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4

“民以食为天”, 人类必须每天摄入食物以维持生存、维持健康,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然而当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化学物种类日益繁多, 它们以各种方式进入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使我们的食物链不断受到污染, 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但是, 目前在我国, 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食品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进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趋严重, 在我国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作为卫生类学校,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成为大众健康的保卫者, 而医用化学课程中很多的知识又与食品安全紧密相连, 因此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食品安全的隐患源主要是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化学因素是指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添加剂等, 如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使用的除草剂、杀虫剂等,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使用的生长调节剂等。以下是英国学者C·E·Fisher (1993) 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国家提出的一张食品风险清单。

(1) 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衡; (2) 酗酒; (3) 微生物污染; (4) 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 (5) 环境污染物 (包括核污染) ; (6) 农药及其他药用化学品残留物; (7) 兽用药物残留; (8) 包装材料污染; (9) 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 (10) 新开发食品及新工艺产品 (如生物技术食品) ; (11) 其他化学物质引起的饮食风险 (如工业事故污染食品) 。

此外, 假冒伪劣食品 (劣质、掺杂毒物及异物的食品等) 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影响。从食品风险清单中可以看出, 化学因素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源之一。

医用化学课程内容中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 (见表1) 。

从表1可以看出, 医用化学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食品风险清单中化学因素所涉及的知识, 因此完全可以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3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措施

3.1 充分利用教材穿插食品安全教育

教材是学生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合理利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例如, 在讲授“氮磷硅”这一章节时, 笔者利用硝酸盐分解为亚硝酸盐的教学内容, 穿插了亚硝酸盐过量在食品安全中的危害。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作为添加剂, 用以保持肉制品的色泽亮红, 抑菌和增强风味, 但其摄入量有严格限制。另外在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 硝酸盐含量很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毒性不大, 但它在人体中经肠道细菌还原成为致毒的物质———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使血细胞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失去运氧功能, 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在讲到“含氮有机化合物”时, 笔者结合教材中N-亚硝基胺是较强的致癌物质的内容, 提到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在胃酸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 再与体内的仲胺生成N-亚硝基胺致癌, 加强了学生对亚硝酸盐的认识, 使学生形成了多食新鲜食品的健康饮食观。

又如, 在讲授油脂酸败这部分内容时, 结合之前所讲授内容中关于低级醛、羧酸的毒性, 教育学生要关注食品保质期, 学会正确储存食品。

3.2 联系新闻热点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可密切联系新闻热点, 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如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引入苏丹红、瘦肉精、甲醛啤酒、孔雀石绿浸泡鲜鱼等事件。又如在讲授到蛋白质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引出社会关注的“三聚氰胺事件”, 一开始学生很困惑奶粉中为何要添加三聚氰胺。笔者娓娓道来:“大部分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 平均为16%, 即1 g氮相当于6.25 g蛋白质, 通常通过测定蛋白质样品的含氮量来计算出其蛋白质的大致含量。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C6H6N6, 含氮量达到51.9%, 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就会使奶粉的含氮量大大提高。”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不法分子为何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 了解了食品安全知识, 增强了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3.3 联系生活实际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化学教学注重“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对于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来说, 这一理念也非常重要。食品安全教育也应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例如在讲授到“磷”这一部分内容时, 笔者事先请农村来的学生向家长了解农药的使用情况,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近年来, 我国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量也在增加, 农药对人类健康大都有潜在危害, 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另外, 农药一般开放性使用, 能够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危害引起了高度重视。

又如在讲授到聚合物时, 笔者请学生调查了家中一次性泡沫塑料制品 (如盒装方便面) 的使用情况, 然后提到很多一次性餐具的原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目前研究证实,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餐具在使用过程中, 当温度超过65摄氏度时, 会产生16种毒素。当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成的塑料袋或发泡塑料餐盒去装滚烫的汤水时, 不经意间已把毒素融入在了食物中, 其中所含有的一种成分叫双酚A, 会增加女性特别是怀孕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因此, 应倡导学生尽量使用生物器具化学制品, 树立食品安全观。

总之, 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程度直接影响国民的整体健康程度。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医者, 更应该是疾病的预防者, 食品安全知识的倡导、宣传者, 为此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笔者通过对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分别从利用教材、联系新闻热点、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食品安全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食品安全高中作文1000字 篇5

思绪回到三年前的那个午后。我去妈妈的同事家玩。我和妈妈同事家的那个萧萧玩。萧萧很热情,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还和我做游戏。突然,她神秘兮兮的看了看四周,然后蹑手蹑脚的关上了房门,压低声音对我说:“想不想吃好吃的?”一听有好吃的,我立刻来了精神,把头点得就像小鸡啄米。萧萧就趁着两个大人做饭的空,带着我跑到了楼下家属院里的小卖部,仅用三元钱就买了一大堆零食。

我手里拿着两袋萧萧分给我的乌梅干,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丝疑团:为什么这些东西这么便宜?不会是老师讲过的三无食品吧?萧萧见我有些犹豫,不屑一顾的剜了我一眼,那意思不言而喻。没办法,我只好勉强的吃下了一颗。但刚一下咽,我就结结实实的吐了出来——因为我吃出了一股霉味。于是我吃了半袋后就不再吃,只是看着萧萧把三大袋零食全部一股脑儿的消灭掉。接着,妈妈带着我回了家。

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肚子还隐隐作痛。我以为捱一会便没事了,谁知这疼痛越来越厉害,渐渐地,我竟疼的在床上打起了滚,额头上沁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妈妈!妈妈!”听到我的呼喊,妈妈急忙应声而来。来不及多问,她就带我去了医院。在滴了些生理盐水之后,我的肚子不太疼了,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妈妈严肃的看着我,厉声问道:昨天你和潇潇到底吃什么了?”我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妈妈听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继而感叹道:“幸好你没吃太多……你知不知道,萧萧她昨晚都休克了!那孩子,不听话,她妈妈都不知道给她说多少回不准吃小零食……”

我简直惊呆了!不禁为自己暗自庆幸……

“王一清!——”妹妹大声嚷着,用她那足足有一百二十分贝的声音把我从可怕的回忆中给拽了出来。

“姐姐,你想什么呢?都叫了你一百八十遍了!为什么你不同意?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老妹。我在想我经历过的一件事。食物卫生的重要性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听我的吧!别带可可去买那种三无食品了!咱们一起去她家,我带你们去凌云买面包。”

妹妹歪着头,迟疑了一会儿,说:“好吧!”

化学与食品密不可分 篇6

食品的营养与安全是食品之本。食品的营养离不开化学。各种营养物质都是化学物质。食品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3、维生素H、维生素K、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钙、硫酸亚铁、硫酸锌、柠檬酸钾、硫酸铜、硫酸锰、亚硒酸钠、花生四烯酸油脂、氯化胆碱、肌醇、牛磺酸、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 D-泛酸钙、低聚果糖等也都是化学物质,它们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都是常用的配料。食品安全更离不开化学,就连我们习以为常的二氧化碳都是食品防腐剂,用于啤酒、可乐、汽水等食品的防腐。

食品的色香味是食品的灵魂。食品的色香味物质有的是食品中原有的、有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人为添加的,但它们都是化学物质。我们所熟悉的面包、米饭、水果、蔬菜、菜肴、咖啡、茶等各种香味都是成百上千化学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品添加剂都是化学物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客观事实。β-胡萝卜素、叶黄素既是食品着色剂(色素)也是营养强化剂;香兰素、乙基香兰素是香草香味的主要物质,麦芽酚、呋喃酮是焦糖香味的主要物质,它们都是食品添加剂。前面所提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大部分是食品添加剂,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是食品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对于减小公众恐慌,维护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没有化学科学就不可能有食品科学,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支撑,食品和食品工业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生活。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7

一、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食品化学理论作为化学课程的有机一环, 对于学生化学课程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所得疾病的种类及控制方法正在发生着变化。在传染性疾病逐渐减少的同时, 非传染性疾病却在逐渐增多。许许多多由于饮食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现代文明病) 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食品化学理论正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医疗发展要求而建立的学科。

本课程紧紧围绕食品化学与医学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其学习和应用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 他强调的是食品化学在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如有关水分的介绍, 重点是阐明水的生理健康作用、水分活度与食品安全, 充分说明水的营养化学及其与食品安全的相关作用。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 因此, 对水质化学指标应做适当的引申, 并指出饮用水中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带给人们的健康危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使学生深入和广泛的接受和学习化学知识, 并加强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 使学生充分理解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有关食品化学理论的案例, 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则需要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 这一切必然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化学基础知识作为支撑, 这便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对促进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并将食品化学理论与所学的化学知识相互比较、相互融合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从而从侧面上推动了学生深钻研, 广涉猎, 勤探索, 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化学课的专业素养的提高。

二、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化学这门学科要想具备一流的素养, 除了理论上的熟稔外, 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即通过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化学理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领悟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化学背景及预防方法。例如, 烤鸭和烤羊肉串可以产生某些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多环芳烃和杂环胺, 腌制食品和腊肉、盐鱼等食品中可以产生致癌物等。这些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增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

食品化学的概念及反应过程均是非常抽象的内容, 但它却以研究型、设计型为只要特点, 因此, 教师在食品化学理论讲授的同时, 必然会根据所学理论整合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现有设施设计一些基础实验。这些实验表现在实验结论的获得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 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观察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 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合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将其在实验中加以印证, 从而获得感性认识, 巩固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 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提高了教学成果, 在另一方面, 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关键的理论, 增强学生在化学领域从事创新性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食品化学理论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化学是一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学科, 作为理工科, 它的理论应当时时刻刻在更新和进步。因此, 这要求研究者在拥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加具有创新能力, 这样才能使这门学科时刻走在学术的前沿。

食品化学更是如此, 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单纯的理论的讲解为主, 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 这样便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即便是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仪器, 药品的配置等一般在实验教师准备好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常常是包办式的。此结果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增加其依赖性, 那么“创新思维”更无从谈起。而我们在食品化学理论则有所不同, 是验证性向设计型、综合型、探索型实验转化, 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食品化学理论的学习, 不但要求课上老师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一些基础实验的安排。更需要一些课下的研究。这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能够更多的思考和观察, 得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例如, 由教师给出课题, 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参考资料, 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论证可行性, 独立完成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如原材料制备和仪器调试。学生应当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给出数据分析过程和最终结果, 并进行总结。在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给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空间, 保持与学生沟通, 并给出适当建议。这样便较好地融合学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知识, 巩固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 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同时引发了学生研究兴趣, 训练了创新思维, 并是教学成果也卓具成效。

四、结语

食品化学理论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是显而易见的, 这不但体现在上述的三个方面, 而且是一种个人化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但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积累经验, 正视现实, 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经受挫折、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使自己的化学素养每经过一次学习、实践就得到一次锻炼和提高, 这样才能体现出食品化学理论的作用, 而这也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摘要:食品化学理论隶属于化学课程, 它是根据当前我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的实际情况及食品安全形势建立的, 食品化学理论人才的化学素养方面的培养尤为独到和特殊。从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阐述了食品化学理论的作用的几点设想, 旨在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营养科学和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化学,化学素养,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学英.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8) .

[2]贺菊萍.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09, (5) .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8

一、由于不规范操作造成的安全问题

探究性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很多因素,首先,学生的一些操作上的不规范很可能会使得实验失败,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化学实验和其他实验不同,化学实验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有些实验用到的一些药品、仪器等本身就比较危险,学生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实验流程来进行实验,就非常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有时候还会伤到学生。因此,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前教师一定要反复给他们强调相应的操作事宜,要保障学生对于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的实验流程等都十分熟悉。这样才能够让实验有序进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操作上的不规范所引发的安全事故,这有很多非常典型的实例。比如,大家都知道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会被点燃,这会造成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这便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虽说学生都知道点燃氢气前要验纯,但就是有学生会在一些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将这个步骤忽略掉。由于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而酿成安全事故,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这类探究性实验前不仅要给学生强调实验的安全事宜,在学生进行操作时也应当进行相应的监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二、由于用药过量产生的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的很多药品都是有毒的物质,学生在利用这些物品进行化学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控制用量,规范的药品使用才能让实验获得成功。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用药过量的问题还会经常出现。对于有的实验过程而言,用药过量不仅会导致实验的失败,还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给学生强调药品的用量问题也是探究式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避免实验安全问题产生的一个方法。

由于药品用量的不规范而产生的实验安全问题的例子也有很多,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又如,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都要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而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一旦用药过量,很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反应一旦过于剧烈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对于药品的用量一定要严格控制,这也是保障实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由于药品混淆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很多学生会由于粗心大意或是对于药品分辨能力的缺乏而滥用实验药品,由于药品的混淆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也十分普遍。药品混淆的问题经常会出现,有的实验用药的混淆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但是有的实验一旦药品出错,不仅会让实验无法进行,还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实验中对于这个问题也要进行反复强调,首先要让学生对于每一种药品有准确的辨析能力,并且要明确实验过程具体是需要用到哪些药品。只有在实验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对于药品的混淆,才能防患于未然,进而减少实验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9

国际劳工组织在报告中呼吁政府、雇主、工人及其组织在国家政策和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展开合作, 力求确保工作中化学品使用的安全与健康。国家劳工组织认为, 在化学品使用效益和对工人、工作场所、社区、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政府、雇主、工人及其组织加强合作, 就可以实现健全的化学品安全管理。

该报告评论了当前化学品使用及其对工作场所、环境影响的全球形势, 以及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为解决存在问题所付出的努力。该报告还列出了制订国家和企业级解决方案所需的条件, 以确保工作场所实现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高中化学食品安全 篇10

1 中国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的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多层次的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按标准层级分类,形成了化学品国家管理标准与行业管理标准体系互为补充的多层级架构体系,行业标准则主要包括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以及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按标准用途分类,可分基础通用类标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类标准、危险货物包装管理标准和化学品测试及测试管理类标准。

我国已决定实施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实施全球统一的化学品分类、标签和包装,并作为建立健全国家化学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近年来我国启动了GHS制度的转化工作。在我国,GHS相关标准主要是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危标委)规划和部署的。多年来,危标委一直跟踪联合国TDG和GHS专家委员会的工作和文件。2003年,危标委将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TDG)转化为我国《易燃固体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等5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2004年将GHS制度转化为我国《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气体》等2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13年按照最新版本重新修订整合;化学品安全数据是实施化学品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在实施GHS的进程中,化学品检测方法标准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危标委于2007年牵头组织《REACH相关标准比对研究》项目,将《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中涉及的试验方法转化成我国《化学品危险性分类试验方法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等123项国家标准。为确保我国化学品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促进国际互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8月联合发布了15项“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系列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的化学品国家管理标准体系。

2 现有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对化学品实施统一、专门管理的国家法律,也没有设立统一的国家级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这是政策法规和机构机制层面的重要缺失,是导致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缺失的重要根源。体制机制的现状折射到管理标准体系中,也导致了现有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2.1 现有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仍较多基于危害角度

侧重于风险降低和责任关注、风险沟通和利益相关者参与、风险评估政策和科学的作用以及风险评估策略整合是目前国际化学品风险管理过程中主流趋势。随着GHS制度得到国际认同,并在多个国际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施,人们越来越接受化学品风险管理理念,这样推动了化学品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日本、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较为成熟的化学品管理体系均从危害管理转变为基于风险(危害和暴露)的管理。而我国现有的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仍较多基于危害角度考虑,较少地考虑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降低管理,诸如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化学品暴露途径、暴露参数、暴露场景等化学品风险管理的基础技术标准亟待制定。

2.2 没有形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

SAICM(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作为健全化学品管理积极有效的工具,为推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高化学品管理意识、加强化学品能力建设、提高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SAICM2020年的目标是:在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之实行健全的管理,以便最迟在2020年把化学品的使用和生产方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但目前我国的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主要集中于安全生产领域,如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工作场所等领域,对于化学品的消费领域关注较少,而消费者通常是化学品安全风险承受能力最弱的群体。此外,还存在标准内容要求不协调、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例如作为上位的GB 30000系列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明确了GHS制度新的技术要求,但在一些具体的化学产品标准中仍未得到体现或未完全采用该系列标准技术。

2.3 现有标准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滞后性

以国家标准体系为例,一是大多数标准标龄较长,标龄5年以上(即2009年及以前发布)的标准有277项,占全部已发布标准项目的74.3%,需要加速修订;二是标准制修订程序和周期较长,从立项到发布平均耗时3年多,但国际法规修订周期一般为2年(中文版比英文版滞后1年),导致修订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相对国际标准的更新有所滞后,即我国修订标准刚刚发布,国际法规新版本又已更新,刚刚发布的标准又要修订。

2.4 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国际和国内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发展,标准化工作也应当适应新的要求,及时更新和完善,以保证标准的技术内容先进性和科学性等。首先,国际国内越来越关注化学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相应的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这些评价方法和检验检测方法需要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其次,国际上越来越关注动物福利,因此动物替代试验方法的标准化在今后会有较大发展;再次,在与国际相应规章制度接轨的基础上,要着力发展我国特有物种的检验检测方法技术,奠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化学品毒性检测技术;最后仍要着力加强国家化学品检测能力建设,尤其是GLP实验室体系。

3 建立健全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议

3.1 加强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依法治国国家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化学品安全专门管理法规呼之欲出。因此需要建立与之相呼应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发展战略,将立法先导所需的高产量化学品的管理、化学物质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有毒化学品排放登记及公众知情制度、统一的进出口化学品管理制度等纳入优先制定范畴。

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势必接受全球市场的统一规则,而化学品管理成熟国家具有法规和标准的先发优势,其政策扩散的影响已成为重要的技术性贸易,例如韩国近期颁布的韩国化学品注册与评估法案(The Act on Registration and Evaluationof Chemicals,又称化评法),就采用了类似欧盟REACH法规的登记、评估、授权和限制要求,对新化学物质、现有化学物质和下游产品进行管理。因此还要加强不同国家化学品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以维护中国化学工业的国际利益。

3.2 加强化学品标准监管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文)中指出:要强化依据标准监管。加快推动修订标准化法,推进强制性标准体系改革,强化国家强制性标准管理。市场主体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市场监管部门须依据强制性标准严格监管执法。因此一方面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化学品管理标准的执行力度,建立有效的依据标准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化学品相关标准的审查监督力度,确保化学品相关标准符合管理标准的技术要求。

3.3 加强化学品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国缺少统一、健全的化学品安全信息收集、报告与评估管理的信息化体系,也尚未有国家级别的化学品安全公共信息平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化学品管理工作也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加速信息传递和共享,发展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加强信息管理,为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保障。比如制定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的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国家标准体系,促进化学品管理数据的共享。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的现状,指出了现有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化学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会明,张静等编著.化学品安全管理战略与政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35.

[2]葛海虹,叶旌,读刚,卢玲,孙锦业.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SAICM)最新实施进展与对策建议[J].现代化工,34,(6):1-4,6.

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 篇11

然而,我们在享受化学品带来的各种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它们带来的危害,这其中不仅是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有化学品本身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绿色化学要实现在源头上消除污染,化学品本身的安全问题是关键。那么,我们怎样来评价一种化学品是安全的或者是不安全的呢?我们不妨从一种曾经闻名于世的农药的沉浮史中获得一些启示。

从DDT的历史说起

DDT又叫滴滴涕,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杀虫剂,自从1939年被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后,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这一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农药,曾为农作物的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女士首先注意到,化学杀虫剂的生产和应用殃及很多有益生物,包括人类自己。

卡逊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1958年她接到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一位朋友的来信,说她家后院饲养的野鸟都死了,1957年飞机在那里喷洒过杀虫剂消灭蚁虫。“是什么东西使得美国无以计数城镇的春天之音沉寂下来了呢?”卡逊女士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她决定收集杀虫剂特别是DDT危害环境和健康的证据。她阅读了几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寻找有关领域权威的科学家,并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在严谨求实的毒理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卡逊认定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危及动植物生存和人类健康,是制造“寂静的春天”的罪魁祸首。

1962年,卡逊发表了著作《寂静的春天》,第一次提醒世人警惕过度使用农药的恶果。卡逊不仅将化学药物的危害事实公诸于众,还质疑我们这个技术社会对自然的态度,揭示出隐藏在干预和控制自然的行为之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观念,警告人们用科技征服自然很可能会毁掉人类生存所有的必需的资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本书问世后,化工公司、食品公司、农业部、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等负有责任的政府机构,以及与这些利益集团有利害关系的媒体和科研机构,都对这本书表示强烈抗议,也对卡逊发起了恶毒的攻击谩骂,甚至连以捍卫人民健康为主旨的美国医学学会也站在化学公司一边。杀虫剂生产贸易组织全国农业化学品联合会不惜耗资5万美元来宣传卡逊的“错误”,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虽然困难重重,但《寂静的春天》就像黑暗中的一声呐喊,唤醒了广大民众,也得到了一切有良知的科学家和民众的支持,美国第一个民间环境组织由此应运而生。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讨论了这本书,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成立专门小组调查书中的结论,最终证实卡逊关于杀虫剂潜在危险的警告是正确的,美国环境保护局也由此而成立。最终,美国在1972年宣布禁用DDT。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大量使用这种农药,在1983年也停止了使用。

由上述例子可见,对化学品安全性的评价可能涉及不同的学科,并且需要时间的检验。安全的化学品应该满足两个条件:其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环境或健康问题,包括对一切生物都不构成危害;其二,当产品使用后,应能再循环或易于在环境中降解为无害物质。如何设计出更安全的化学品,让化学品既能为人类服务,又避免给人类带来危害,这是绿色化学要解决的问题。

借鉴药物设计的思路

传统的化学品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某种功能的需求,例如,很多人喜欢颜色鲜艳的服装,所以化学家们就设法研究相关颜色的染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那么,什么样的分子结构具有这样的功能呢?化学家们利用芳香胺合成了一类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这类染料以其颜色鲜亮艳丽、色彩持久、色牢度高等优点,曾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这类染料却有致癌作用,用了这类染料的服装在与人体接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皮肤吸收,轻者会出现头痛、恶心、疲倦、失眠、呕吐、咳嗽等不良症状;重者则会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癌等恶性疾病。同样道理,DDT是高效的杀虫剂,由于设计者当时更多考虑的是其杀虫效果,以至于20多年后才发现其危害性。而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家在设计化学品时,不只是关注其功能,也要关注其可能产生的毒性。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不会致癌的红色染料或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危害的杀虫剂。

在设计一个化学品时,化学家们如何知道这个化学品是否安全,依据是什么呢?总体来说主要依据两方面,一方面是理论依据,主要是从分子结构来理解化学品的性质;另一方面是实验数据,主要是现有的大量的动物毒性试验数据或信息。现在的化学家能够通过分子结构的有关知识,比较准确地确定化合物的特性,并已发展了一些可行的估计和测试化学品性质的方法;而毒物学家和药学家也已开发其他有效工具,利用化学结构知识来表征分子的毒性,使得人类对化学毒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安全化学品的设计有据可循。

当我们掌握了化学品毒性的有关信息后,化学家们要做的就是对有毒分子进行调控或修饰,以尽可能地减少吸收,消除毒性。我们知道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品,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如何让一种药物发挥最大疗效,达到最低的副作用或无毒副作用,一直是制药行业的研究方向。而今绿色化学提出的设计安全化学品,实际上是将药物安全问题推广到所有化学品,把化学品毒性研究从制药领域推广到整个化学领域。因此,更安全化学品的设计方法可以借鉴药物设计的一些思路。

比如,由美国罗姆-哈斯(Rohm&Haas)公司开发的一类新的杀虫剂——二酰基肼,其中有一种杀虫剂ConfirmTM,专门对付鳞翅目害虫,其杀虫机理非常独特,它是通过模仿在昆虫体内发现的叫做20-羟基蜕化素的物质而起作用的。这种蜕化素能诱导昆虫提前蜕皮(蜕皮阶段不能进食)并调控昆虫的生长。鳞翅目害虫食用ConfirmTM后,其蜕皮时间会提前,过程会延长,几小时内它们就会因停食、脱水而死亡。由于20-羟基蜕化素对许多节肢动物不具有生物功能,所以ConfirmTM对于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水生动物、益虫(蜜蜂、瓢虫、甲虫等)以及其他食肉节肢动物(如蜘蛛)都非常安全。此外,ConfirmTM不具有挥发性和生物积累性,不易流失或在环境中长期残留,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安全、最具选择性、最有效的昆虫控制剂之一,对人和生态系统没有明显的危害,因此,该成果获得1998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杀虫机理也为未来杀虫剂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又例如,临床最早使用的局部麻醉药是从南美洲古柯树叶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可卡因,它是一种生物碱晶体,1884年作为局部麻醉药被正式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具有成瘾性及其他一些毒副反应性质,如致变态反应性、组织刺激性及水溶液不稳定性等,其应用便受到了限制。因此,人们为了寻找更好的局部麻醉药,开展了对可卡因的结构研究,经过剖析和研究发现,在可卡因的结构中能够起到麻醉作用的关键是苯甲酸酯。认识到可卡因成分中苯甲酸酯的重要性后,便开始了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局部麻醉作用的研究。此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启发人们研究局部麻醉药完全可以抛开可卡因的结构,避开可卡因结构所带来的毒性。1904年人们合成了局部麻醉作用优良的普鲁卡因。

同样,依据构效关系(分子结构和效果的对应关系),人们以普鲁卡因结构中的对氨基苯甲酸酯为基础,合成了许多药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不同种类的麻醉药物。药物化学家利用构效关系来设计新药已经有几十年了,美国国家环保局也利用构效关系来推测新的、未测试的化学品的毒性。这方面的工作在化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构效关系知识对安全化学品设计的重要作用。

寻求有毒化学品的替代品

有些有毒化学品的功能是完全可以由其他无毒的化学品来替代的,因此,在设计安全化学品时,我们也可以完全抛开原有物质,而寻找另一类化学物质来完成它们的功能。按照这一思路,人们曾经成功地用异噻唑酮来代替有机锡作为船体外壳的防垢剂。

行驶在海洋上的船舶,其部分外壳沉没于海水中,时间长了会长出海洋生物如海藻和贝壳之类,从而增大船体运动的阻力,因此常称为“污垢”。虽然这些污垢看起来并无害处,但实际中会使燃料消耗增加30%,增大船的服务和清洁处理费用,降低船速,延长晒干船坞的时间等。

为了防止船体外壳上污垢的生成,人们常在船壳上使用防垢涂料。自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有机锡的防垢特性以来,有机锡特别是三丁基锡防垢涂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机锡防垢涂料虽然能有效减少海洋生物对船舶造成的危害,控制船体污垢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广泛的环境问题。这类涂料的使用能够引起雌性海产贝类变性,不仅危害了海洋生物,同时也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于是人类开始研究新型涂料,寻找对非结垢水生物种无毒的防垢剂,最终开发出4,5-二氯-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作为新的防船体结垢涂料。

这个被称为“海洋9号”的新型防垢涂料,虽然对某些海洋鱼、虾、贝的急性毒性不低,但慢性毒性低,对繁殖无影响,在海水及底泥中能被微生物降解为毒性很小的化合物。和有机锡涂料相比,它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要小得多,是一种理想的海船防垢剂,因而荣获首届(1996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用于空调制冷剂的氯氟烃类,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因素,禁止使用这类化合物已达成共识。根据《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要求,至1998年氯氟烃的生产量要降低50%,最终要完全禁止生产使用氯氟烃类化合物。我国于2007年就淘汰了此类制冷剂。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替代品有氢氯氟烃类、氢氟烃类、烃类、全氟烃类。

我国现阶段主要是用氢氯氟烃作为替代品。根据研究,人们认为氯氟烃对臭氧的作用主要是其中所含的氯和溴,把氯氟烃中的氯原子用氢原子来替代,由于含有氢原子的氢氯氟烃和氢氟烃在对流层被氧化,很少进入平流层破坏臭氧层,它们对臭氧层的破坏要少得多。但由于这些物质释放到大气中会增加温室效应,所以,它们只是一类过渡替代物,最终也将被淘汰。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 篇12

一、要求教师本人有足够的化学知识储备

想要教会别人, 先要充实自己, 这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底线, 教师本身要了解和知道很多化学物质的本性。如:①易燃、易爆物质:氢气、甲烷、甲醇、酒精、乙醚等。②有毒的物质: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甲苯、三聚氰胺等。③具有强腐蚀性的物质: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硝酸银、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等。④一些防腐剂或添加剂:亚硝酸盐、苯甲酸钠等, 过量会引起中毒。

化学教师要熟知这些物质使用、储存和运输的注意事项, 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这些物质的潜在危险。

二、利用身边突发事件进行安全教育

2003 年12 月23 日, 四川开县川东北气矿井喷事件, 导致大量硫化氢泄漏, 四万人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其中有234 人死亡。2005 年3 月29 日晚18 点50 分, 京沪高速有一氯气槽罐车失控与另一辆车相撞侧翻, 大量氯气泄漏, 空气中弥漫着十分刺鼻的黄色烟雾, 导致多人受伤, 2 人死亡。

针对这两起事件, 我们一方面要告诉学生硫化氢和氯气都是有毒气体, 是强烈的神经毒物, 抑制呼吸中枢, 会造成头晕、胸闷、咳嗽等, 高浓度会导致迅速窒息死亡, 还会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伤害, 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要介绍这两种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遇到突发事件时, 要用湿的毛巾或衣物挡住呼吸道, 选择向高处走, 如房顶、楼上、山坡、大堤等, 不要哈腰前行, 因为密度大的气体会在空气的下层流动。

还可以提示学生们, 许多生活垃圾、剩饭、剩菜等都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还可能存在于低洼枯井、下水道等地方, 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 要带上防毒面具, 保证自身安全。

三、利用化学反应机理进行安全教育

冬天, 我国北方平房人家取暖烧炉子, 晚上门窗紧闭, 室内氧气不足, 燃烧不充分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容易造成人员煤气中毒。

这里要告诉学生们: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 有毒, 但无色、无味, 难溶于水, 不好察觉;通常白天人们走动时, 室内氧气充足, 煤或木炭燃烧生成没有毒性、不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但氧气不足时, 煤或木炭会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气体, 当室内一氧化碳多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 造成脑缺氧, 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 抢救不及时就会造成中毒死亡。顺便提示学生家用煤气使用的注意事项, 引起重视。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大家都知道食物中毒, 轻者上吐下泻, 重者可能致死。我们作为专业教师, 应该时常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饮食安全。如:在讲到亚硝酸盐时, 可以从我们吃的蔬菜引入课题。蔬菜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 由于土壤成分的缘故, 某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 特别是腌制不透或腐烂变质的蔬菜中, 硝酸盐含量更高。硝酸盐本身对人体的毒性不大, 但在人体中经过肠道细菌的还原作用, 导致生成为有毒的物质——亚硝酸盐, 食用含有硝酸盐超标的蔬菜或其他食品都会引起中毒症状。另外, 亚硝酸盐和苯甲酸钠等物质都能作为食品或饮料的防腐剂, 在包装食品和饮料中使用, 在包装肉制品如香肠等中使用更为普遍;但使用量一定要有严格的标准限制, 因为过量的亚硝酸盐在人体中能使血细胞中低价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 失去运输氧的能力, 使组织缺氧而中毒。

五、利用社会热点话题, 强化责任意识, 进行安全教育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单位运输危险品时, 前边有车开路, 后边有车断后, 而且当时路上车辆和行人都很少, 几乎没有车祸和伤亡事件。而如今车多人多, 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也多, 但多数没有保护措施, 甚至有的还没有标识, 运输鞭炮的、炸药的、易燃品的、有毒物质的天天都有, 还能上高速公路, 加上司机疲劳驾驶, 造成事故频频发生, 伤亡及损失极其惨重, 追根溯源都与不负责任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方面是运输危险品单位及监管部门对社会不负责任, 对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另一方面是司机本人不懂或不顾化学品的潜在危险或者是心存侥幸心理, 明知故犯, 害人害己, 如不加强教育和管理, 后患无穷。

其他方面的事件大多也与责任有关, 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化工厂排放重金属物质造成周边村民中毒甚至发生癌变事件等。政府也好, 单位也好, 如果从上到下我们每个人都能负起安全责任, 以上的事件就不会发生或者少发生。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攻略下一篇:概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