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品质

2024-09-30

素质品质(通用6篇)

素质品质 篇1

胡锦涛同志指出,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是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就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要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目标, 离不开人的道德素质所迸发出来的精神动力。

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 既是高职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 也是青年学生道德心理成长的必然要求。但当代部分高职生, 由于是初中毕业入校, 年龄小, 思维能力, 认知能力较低, 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以及自身意志力薄弱, 抵抗不住诱惑力等原因, 道德观念不成熟, 不稳定, 甚至是存在种种不良的道德品质, 为此, 首先要研究学生的道德心理活动规律, 对症下药, 加强高职生的道德教育和引导。

一、要研究道德心理活动规律, 必须先从品质心理结构谈起

所谓品质心理结构, 是指道德品质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它不仅包含知、情、意、行等诸方面的心理特征成分, 而且还包含以需要为基础的意识倾向性或动机系统, 它不仅具有静态特征, 而且还有定向操作、反馈等活生生的动态结构。

品质心理结构包含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成分, 这四种成分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一) 道德认识。

它是对道德规范、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是人们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的产物是个体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发展, 用概念、原则、观点来表达个人按照自己得到的认识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非、善恶、好坏、它受智力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

(二) 道德情感。

一定的认识产生一定得情感, 是直接的与人所具有的一定的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 表现为心理上、情感上的爱憎。这种体验取决于刺激度, 又决定于主观需求的状态, 这种主观状态。可能由基本的生理需求引起的, 或者由安全归属感情与爱的需求引起的, 或者由道德认识需求引起的, 或者由实现个人理想需求引起。当上述种种需求被满足, 并且符合道德规范, 那么个体就产生积极地肯定的愉快的体验, 反之产生不愉快的消极的体验。由此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

(三) 道德意志。

它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 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的和任务, 以实现一定的道德动机的活动。这种意志产生后, 在心理上表现为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反映在道德行为上表现为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创力、言行一致性, 当这种意志发展成熟稳定以后, 就产生道德信仰。

(四) 道德行为。

它是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 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是一个人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形态, 成为品德的行为特征。它包括行为技能和习惯两部分, 技能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 道德习惯是一种自动化道德行为过程, 是通过一系列的模仿, 无数次的重复, 有意识的联系培养的。我们认为判断个体道德, 主要不是它认识什么, 而是看他做什么, 言行是否一致。

我们认为, 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相互矛盾、联系, 又有差异性, 心理结构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由个别到一般, 由具体到抽象。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 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地情感, 有了情感, 通过磨炼产生能抵抗外界的诱惑力的道德意志, 当意志成熟之后, 就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在行为上表现为道德行为习惯, 这种习惯在受外界评比强化之后, 再次强化认识, 通过循环, 个体的品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形为良性循环, 而这种循环最终使个体产生高尚的人格。

高职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正趋向成熟期, 由于自我认识, 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增强, 认识事物, 判断是非, 有强烈的情感特征, 当问及“别人无故欺负你”时回答“以牙还牙”的男生占60%, 女生占36%, 可见高职生中情绪型占有很大比例。同时, 由于年龄的增长, 高职生有些独立见解, 并产生于个体发展相对应的专注和兴趣, 但这种专注和兴趣又不稳定, 其看法受外界影响而左右摇摆, 观点往往具有偏激性, 看问题不成熟, 具有片面性, 可见高职生心理特征间于成熟和不成熟之间。据统计, 自己认为思想成熟的男生占4%, 女生占11%, 这些不稳定的心理特征决定了高职生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要矫正一部分高职生不良的品质, 培养正确的优秀的道德素质, 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入手

(一) 社会是一个系统, 每个人必须和所处的社会发生这

样那样的联系, 教育的过程就是运用外部条件对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干预的过程。从社会这个系统来说, 对高职生产生影响最深的是学校环境, 优良的校风是培养高职生优秀道德素质的基础, 但高职校的校风校貌不尽如人意, 据统计, 学生中认为学校校风校纪较好的占30%, 认为一般的占60%, 认为较差的占10%。要培养学生的优秀的道德素质, 除了社会和家庭予以配合以外, 从狠抓校风校纪建设这个大环境入手, 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制约和舆论监督机制, 这其中教师必须起到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把握主流, 把握正确的方向, 积极创造一种“干坏事耻辱”的舆论环境, 激发品质不良学生的羞耻感, 同时作为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不断交往, 使自身融于良好的社会之中, 对多种价值观进行选择、思考、行动, 最后形成和优良的校风校貌相一致的道德品质。总之, 对于高职生应从社会学校的大系统来矫正和培养道德品质。

(二) 人的道德品质心理也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每个因素 (认识、情感、意志、行为) 缺一不可, 且封闭循环的。这四个因素共同组成了对立统一, 相辅相成的整体。道德认识是情感、意志、行为的指南。情感和意志是实现知行转化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集中体现。良好的道德行为再次作用于道德认识, 使原有的道德认识巩固和提高, 成为坚定不移的道德信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该系统的各部分达到良性循环。并且使这循环体, 成为一个动态系统, 不断提高, 不断升华。这其中, 这一动态系统, 存在使系统各环节流动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就是道德动力, 道德动力使系统各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 是四种因素的中介环节, 道德动力发自道德认识, 引起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意志, 实现道德行为, 没有道德动力, 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无法产生。

三、那么针对高职生在此系统中的各环节存在种种问题, 如何才能教育和引导高职生的道德品质?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

(一) 加强道德认识, 这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初步。

高职生往往在价值观上存在巨大缺陷。据调查“你认为吸烟是一种不良习惯吗?”认为是的男生只占55%, 女生占70%, 可见高职生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培养高职生良好的道德认知, 因通过政治课、班会课、老师谈话、表扬好人好事等途径循序渐进, 循循善诱, 消除先前心理定势的影响, 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旧的思想产生矛盾, 使新的思想代替旧的思想, 使学生逐渐掌握理解道德概念, 克服逆反心理, 自卑心理, 唤起他们对自己前途的信心。通过以上方式方法, 使道德认识逐渐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使道德认识内化。

(二) 努力发展道德情感。

认识产生后, 道德要去转化为道德需要, 这种需要必然引起肯定和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培养: (1) 以道德理论和知识培养道德情感; (2) 以道德情感感染道德情感, 可以利用班内的好人好事, 先进榜样的示范, 使学生在内心产生情感体验, 达到共鸣; (3) 创设道德情境, 唤起道德情感, 可以利用“扫墓”、“入团宣誓”等活动使学生在一种气氛下, 不知不觉地产生情感; (4) 以道德行为, 如组织学生参与“学雷锋”、“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动, 以巩固道德情感。

(三) 积极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

情感产生后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 高职生思想还不成熟, 抗诱惑能力较差, 据调查, 男生中认为抵抗不住诱惑能力的占50%, 它们往往道理都懂, 道德考试能得高分, 但碰到实际问题往往又犯错误, 可见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措施 (1) 阻止道德行为联系, 使学生获得意志力。教师在组织过程中, 必须严格要求, 健全制度, 加强管理, 是学生行为规范化。 (2) 通过写周记、自我测评等方式, 对自身行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产生意志。 (3) 按照学生不同的类型, 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每个学生心理状态不同, 教师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四) 不断强化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的养成是各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 道德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职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缺乏良好的习惯。据调查, 学生中有过作弊行为的占30%, 有过向家长老师撒谎的占41%, 有过在轮到值日而没做值日生的占23%, 可见, 在高职学校必须不断培养和强化道德行为。 (1) 对于道德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简单的重复、行为模仿、有意的联系来培养。学校可以建立班主任、学生会、团委、政治课等一系列网络, 严格约束学生的举止, 使行为道德化、习惯化。 (2) 可以通过表扬和批评, 来加强学生道德行为。而且, 应从发展的观点出发, 退步了进行批评, 进步了进行表扬, 做到实事求是, 心服口服, 及时适当,

可见,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教师要及时总结禁言, 掌握技巧, 善于寻找突破口, 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抓住转化时机。要善于对待转变中的反复, 使学生从他律性道德到自律性道德, 从简单道德到复杂的共产主义道德, 从外在道德到内在道德, 在道德心理结构循环中, 造就高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素质品质 篇2

1.现在有些站长,我个人不赞成,因为没有发展前途,流量也只是短暂性的,被查到了还要负法律责任,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都应该想自己拥有一项事业,不管是地方站,门户站还是行业站,只要做正规了,做专业了,为大家服务了就好,尽自己努力就行了。

2.文明用语:我想文明的用语更能交流,更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3.思想不能偏激:做事要客观,做网站也要客观,语言不能过于偏激或者针对某人,理性的思维才是成功的关键。

第四部分 心里素质 .

心里素质:

1.信心:站长进行网络作业和营销,要学习很多的所需要的各种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刻苦学习出来的, 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和困难就放弃,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网络前景有信心,

2.耐心:做站长是一个长期的繁杂和辛苦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状态,需要很漫长的路程,不要灰心,不 要抛弃你的网站,要把他们当作你的孩子疼爱和呵护,它们才能茁壮成长,反哺为育!

3.细心:站长工作要涉及到网站内外的方方面面,因素很多,在你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仔细根据现象将 全部的可能的问题都要想到。针对每个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我做的一个站,百度收录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收录了,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发现 问题。某日在查看网站代码的时候发现,因为一个标记设置特别小,导致新的数据显示不出来 ,将这个值改大后,收录正常了!

素质品质 篇3

1 问题的提出

“智障”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的障碍[1-2]。我国开办的辅读学校就是专门针对智障学龄人群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以及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我们把这些在辅读学校里就读的智障学龄人群统称为“智障学生”。智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注意的范围狭窄,是影响其回归普通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障碍之一。据调查,约25%~40%的智障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注意力缺失问题[3]。前期,鉴于国内外尚没有能够测试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测试系统,我们根据智障学生的心智特点,自行开发了适合测试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测试系统[4]。该测试系统可测试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4 个主要维度:注意集中、注意分配、注意转移、注意广度。利用该系统对智障学生的注意品质进行测试发现,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相比普通学生在这4 个维度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在注意缺失深度上从大到小依次为:注意广度、注意转移、注意集中、注意分配[5]。

如何使智障学生尽快回归普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项更加现实、更加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重视探索对智障人注意缺失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医学、书法、音乐、教育、体育等[6-11]。就体育干预而言,目前多是对某些运动形式或项目的零散探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既然人的身体和心理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对智障学生进行各种身体上的训练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从运动训练学来分类,人有5种主要的运动素质,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这5种运动素质的提高与前述4 个注意维度的改善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研究课题,如果清楚了这些关系,将为科学地安排不同注意特点智障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烟台市芝罘区辅读学校的智障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选取自愿参加该实验的38 名智障程度为中轻度的学生参与实验,年龄为13.92±0.32岁,智商为43.29±2.04。为了便于统一训练时间,使实验具有易操作性,以及数据处理拟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本研究采用了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即把一个教学班自愿参加实验的学生编为一组。将38 名智障学生分为5 个运动素质训练组和1 个对照组,即力量训练组(8 人)、速度训练组(5人)、耐力训练组(7 人)、柔韧训练组(5 人)、灵敏训练组(7 人)以及对照组(6 人)。对5 个运动素质训练组进行为期6 个月的单一运动素质强化训练,而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形式的运动素质训练。

2.2 研究方法

2.2.1 注意品质的测试

利用自行开发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系统[4]对38 名智障学生在运动素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注意集中、分配、转移、广度的测试,尽管对照组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运动素质训练,但是参加与运动训练组相同的注意品质测试。

我们对自行开发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系统作一简单介绍(具体测试方法见文献[5]):由于智障学生的注意力低下,目前的注意品质测试系统无法实现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测试。现有适宜于正常人群或运动员群体的注意测试系统多是利用各种复杂的图形变化以及数字、英文字母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进行注意力的测试,测试过程包含了太多的认知因素,智障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低下,有的无法辨认数字、字母等,从而也就无法完成测试。为此,我们在研制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系统时,采用了符合智障学生特点的思路,利用智障学生能够很好辨认的羊、牛、猫、狗等动物的图形及声音作为测试刺激,以实现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测试。

系统的研制是基于C#编程工具开发的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测试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4 个主要维度:注意集中、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及注意广度。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可靠性检验和有效性检验,可靠性检验采用重测法,注意集中、分配、转移、广度前后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97、0.96、0.96,且均具有显著性(P <0.01);有效性检验采用对正常学生、轻度智障学生、中度智障学生的4 个注意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测试上述3种人群的4 个注意维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

2.2.2 运动素质的训练

根据智障学生的心智及身体特点,我们规定了5个运动素质训练组的训练内容、时间和频度。这5 个运动素质训练组自始至终都分别参加某一类素质训练,而不参加其他4 类素质训练。例如力量训练组自始自终仅进行力量素质训练,不参加其他4 类素质(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训练;速度训练组自始自终仅进行速度素质训练,同样也不参加其他4 类素质(力量、耐力、柔韧、灵敏)训练。

2.2.2.1 训练内容

1)力量素质训练:①反复的蹲起练习,练习次数应以锻炼者所能做到的最大次数为标准;②立定跳远练习,应掌握正确的跳远姿势,反复练习;③蛙跳。

2)速度素质训练:①反口令练习;②变向起跑:听到口令后,迅速转体起跑,跑10~20 米,要求转体迅速;③仰卧起跑:仰卧于垫上,听信号后迅速起立,跑10~20 米;④动作反应练习:练习前告诉受训者有多种动作,如蹲下、起立、手触地、起跳等动作,要求作出应答反应,可原地进行,也可在行进间练习。

3)耐力素质训练:仰卧起坐,使用最大练习次数的仰卧起坐。

4)柔韧训练:①压腿:主要使用正压的方法,将腿放在一定高度进行练习,要求正压时髋正对腿部;②坐位体前屈的姿势,努力用手够腿,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力辅助练习;③踢腿:扶把手进行前踢腿,要求上体正直,踢腿时腿要伸直。

5)灵敏训练:①左右滑跳:两脚左右开立,左脚蹬地,右脚向右跨出,身体随之移动;右脚着地后迅速蹬地,左脚向左跨出。练习时身体重心不要上下起伏,保持水平;②绕杆跑:练习时要求绕杆要迅速,不能碰杆;③左右滑步跑:根据哨音或手势往返快速跑。发出指令的间隔不超过两秒。

2.2.2.2 训练时间

第一周每次10~15 分钟;第二周每次15~20 分钟;第三周每次20~25 分钟;第四周及以后30~60 分钟。耐力运动不能少于5 分钟,否则没有效果,连续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应超过60 分钟。力量、速度项目锻炼,持续运动时间应短。

2.2.2.3 训练频度

第一周1~2 次;第二周2~3 次;第三周及以后3次以上。

2.2.3 实验数据的处理

对训练前后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并采用两相关样本的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法对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数据统计利用统计软件SPSS16.0 完成,P <0.05 为具有显著性。

3 研究结果

3.1 力量素质训练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12]。本研究中主要训练的是智障学生的“爆发力”,所谓爆发力是快速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张力已经开始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克服阻力的能力。而快速力量是指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表1 是力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1 力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n=8)

由表1 可知,力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3 个维度有显著性改善,即注意集中、注意转移和注意广度在训练前、后相比较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 <0.05),而对注意分配则没有显著性改善(P >0.05)。

3.2 速度素质训练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表2 速度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n=5)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通常分为紧密联系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种形式。在本研究中,我们在速度训练组对智障学生进行的速度素质训练主要是反应速度的练习。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的快速应答能力。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各种声、光等突发信号让练习者快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提高其神经系统反射弧的接通机能水平。表2 是速度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结果。

由表2 可知,速度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集中、转移2 个维度有显著性改善(P <0.05),而对注意分配、广度则没有显著性改善(P >0.05)。

3.3 耐力素质训练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状况和劳动能力的基本因素,也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表3 是耐力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3 耐力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n=7)

由表3 可知,耐力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的4个维度均有显著性影响,即注意集中、分配、转移、广度在训练前、后相比较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 <0.05)。

3.4 柔韧素质训练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表4 是柔韧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4 柔韧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n=5)

由表4 可知,柔韧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的2个维度有显著性影响,即注意集中、广度在训练前、后相比较达到显著性差异(P <0.05),而对注意分配、转移2 个维度则没有显著性影响(P >0.05)。

3.5 灵敏素质训练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素质。表5 是灵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结果。

由表5 可以看出,通过灵敏素质训练,智障学生在注意集中、分配、转移3 个维度上有显著性提高(P <0.05),而注意广度在训练前后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灵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n=7)

3.6 对照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前后测试对比

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素质训练,只为检验在自然增长的条件下,智障学生的注意品质仅通过生理年龄的增加是否会有所提高。表6 为对照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前后测试比较表。

表6 对照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前后测试的比较(n=6)

由表6 可知,对照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前后两次测试相比较在注意的4 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

4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智障学生的注意品质是否在自然状态下仅通过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有显著性地改善。经测试比较发现,对照组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4 个维度—注意集中、分配、转移和广度的改善程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智障学生在不接受任何形式运动素质训练的情况下仅靠短期的自然增长其注意品质是不可能有较大改善的。智障学生自身神经系统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先天性发育不良是一种病态,如果仅仅通过生理年龄的自然增长,其神经系统、注意力的增长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有时会随着病态的发展,很容易发生病变,使得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不但不会增加而且还会降低智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注意力。而运动素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活动对于大脑的刺激频度与强度,强化大脑的分析、调节和综合的能力,使大脑的功能得到一定的修复和补偿,极大地挖掘智障学生的潜能。下面,我们从运动素质训练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不同的运动素质训练对注意4 个维度的影响。

影响力量的主要因素是向效应器发射较强的神经冲动,向效应器发射神经冲动的强度越大,肌纤维参与工作的数量就越多,冲动越集中,运动单位工作的同步化程度也就越高,从而使力量得到发展。本研究对智障学生进行的是爆发力的训练,这对神经系统兴奋性要求更高。从大脑中枢神经到选定的肌肉纤维的传导,是一个专门的信号与反应,这个信号传导的越明确,其反应越快,效果越好。通过爆发力训练可以提高信号从中枢传至肌肉的速度,肌肉的强烈收缩又反过来促使运动神经系统更灵敏,能发出更强烈的冲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智障学生由于发育的不良,使得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较弱,神经系统发出的冲动也相对减弱,会产生认知活动的持续障碍。通过对智障学生进行爆发力训练,可以增加对大脑的刺激频率和强度,强化大脑的各种活动,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从实验结果来看,力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4 个维度都有促进作用,其中,有3 个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注意集中、转移和广度的改善效果具有显著性。注意集中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种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13]。注意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14]。二者在测试上都是基于对智障学生反应时的测量,注意集中是测试无干扰刺激及有干扰刺激背景条件下对快速呈现的目标刺激的反应时之差,注意转移是测试根据两个随机呈现的提示线索对相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的时差。反应时与智商相关[15],智障学生由于智商较低致使其与反应时有关的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两个维度的水平都较低。要改善这两个注意维度,就要提高智障学生的反应速度。本研究中对智障学生进行的力量素质训练是爆发力的训练,可极大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系统发出的冲动会相应加强,反应速度加快,因此,力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集中和注意转移两个维度的改善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本研究中力量素质训练对注意广度的改善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原因可能与注意广度其实就是注意集中所能集中的范围的大小或识别刺激多少的能力[5]有关。

反应速度是本研究对智障学生进行的速度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3 个方面:1)反应时。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的长短。反射弧的5 个环节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基本变化不大,所以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兴奋阈值的高低)、中枢延搁和效应器(肌组织)的兴奋性。2)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兴奋性。3)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反应速度的训练可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同时还可以巩固条件反射,并且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由于注意的集中、转移与反应时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本研究中也可看到,反应速度的训练对于改善智障学生注意的集中、转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前面讨论的力量、速度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分配的改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耐力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的注意分配有非常显著的改善(P<0.01),原因何在?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14],从生理机制上来看,智障学生注意分配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更高位的脑组织──边缘叶和大脑额叶的参与,致使选择性注意能力较差,在涉及声音、图片两种刺激的相互干扰时,无法较好地做到抑制无关的习惯化的刺激信号进入大脑,而对新的有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从心理学的“容量分配模型”来说,智障学生由于智商的限制,其注意分配在执行两项任务时所需要的资源和容量超过了现有的值,致使智障学生注意分配能力较差。而耐力素质训练可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及其对频繁刺激的耐受能力,促进高位脑组织的参与程度,增大现有的资源和容量,从而促使智障学生注意分配能力显著提高。另外,耐力素质训练对注意的其他3 个维度的改善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容量分配模型”中容量的增大对注意的集中、转移和广度的改善也均有促进作用。

影响柔韧素质的主要因素有4 个方面: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关节面的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转换的灵活性。对智障学生而言,由于其意志力相对薄弱、自控能力较差,柔韧素质训练成了智障学生最不愿参加的一项运动素质训练。因此,尽管柔韧素质训练可以产生对神经系统的强烈刺激,但柔韧素质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的特点致使短期的柔韧训练很难使智障学生的神经系统得到较大的改善,“容量分配模型”中的资源和容量的增加幅度受到限制,柔韧素质训练对注意分配的改善不明显。在本研究中对智障学生柔韧素质的训练采用了压腿、坐位体前屈和踢腿等方式,柔韧训练以压腿、坐位体前屈近似静态的活动方式为主,不利于使智障学生的反应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柔韧素质训练对注意转移的改善不具有显著性意义。

由于灵敏素质是一项综合性素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下将身体的各种能力,包括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综合地表现出来,因此影响灵敏性的因素有很多,如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和准确判断能力以及反应速度,肌肉的力量和收缩速度,肌肉、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能力,是灵敏素质重要的生理基础。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的才快,才能使机体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迅速做出判断和反应。由于智障学生先天发育不良,大脑皮层的神经冲动比较弱,从而产生感知觉不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通过灵敏训练可以使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能力有较大提高,因此,灵敏素质训练对智障学生注意的集中、分配、转移3 个维度有显著性改善。

5 结论与建议

5.1 力量素质训练对注意集中、转移、广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速度素质训练对注意集中、转移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耐力素质训练对注意4 个维度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柔韧素质训练对注意集中、广度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灵敏素质训练对注意集中、分配、转移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

5.2 建议针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的个体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运动素质的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智障学生的注意品质。

[1]Fernhall B,Pitetti K H.Leg strength is related to endurance run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0,12:324-333.

[2]Sarah Soenen.Patterns of intellectual,adaptive and behaviour functioning in individuals with mild mental retardation[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09,30(3):433-444.

[3]Silver L.Attention deficits—hyperactivity disorders:is it a leaning disability or a related disorder?[J].Journal of Leaning Disability,1990,23:394-397.

[4]刘镇铭,李世明,盛国瑞,等.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185-188.

[5]刘镇铭,李世明,王惠萍,等.智障学生注意品质测试及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5):40-45.

[6]胡斌.书法行为干预对智残儿童注意力的康复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02-404.

[7]阳晓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智障儿童注意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71-72.

[8]戴昕,刘曈,王建,等.智力残疾学生体质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67-68.

[9]潘春燕.基本运动能力训练对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54-57.

[10]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9-56.

[11]李伟艳.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14-23.

[1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225-226.

[13]沈德立.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5-70.

[14]莫雷,刘学兰,李江雪,等.现代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86-89.

素质品质 篇4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合格教师来说, 应具有健康、乐观、开朗、有自信。能善待学生的过错, 宽容学生的无知, 理解学生的心情,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就像母亲一样, 照顾着每一名学生, 像朋友一样去关爱每一名同学。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课程方案, 选用教学方法。在师生和谐的教学中,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诸多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除了现有的知识已外, 还要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新问题, 探索新知识, 提出新见解, 创造新目标、积累新经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以旺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改革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方法。

总而言之, 建设教师队伍, 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更要重视师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勇于创新, 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终身课程。

三、教师素质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人的素质形成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而且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并重与以德育为首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尖子生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提高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培养创新能力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因此, 每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自觉地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上六种关系, 从而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教师道德的水准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行列中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关心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特别直得人钦佩的是那些艰苦奋斗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 他们奉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艰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为社会树立了高尚形象。然而, 还有一些人不尊重学生人格, 把自己的知识作为商品, 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

五、加强师德修养

1.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师德教育的

重要载体,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 创建文明科室活动, 搞好师德培训, 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充分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2. 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 在各项活动中渗

透师德教育, 也可利用媒体等宣传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树先进、学先进、表彰先进, 以此推进师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3. 把师德修养作为重要内容, 使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每

位教师掌握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 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 多层次的。对于增加教师生活情趣和教学能力, 提高思想素质都有作用。这些能促使教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最终也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使自己永葆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和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周春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高教, 2004 (5) :89-91

[2]王凌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124—126

素质品质 篇5

裁判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教育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一名篮球裁判员能否在比赛中自始至终保持稳定、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 能否在应激状态下做出机智的反应, 这与裁判员平时形成的心理素质分不开。

篮球裁判员的执裁能力是实现比赛公平、公正, 推动篮球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裁判员队伍才能保障篮球运动的普及性, 提高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与构建科学的量化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从影响篮球裁判员执裁能力的诸多因素着手, 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

随着篮球规则不断地改变, 运动员身高、体重不断地增加, 各种素质不断地提高, 篮球比赛对抗程度越来越强, 因此对篮球裁判员的裁判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篮球裁判员临场判罚的能力, 是当前篮球裁判员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比赛中尽量减少失误, 提高判罚水平, 要求裁判员遵守职业道德, 精通规则和裁判技巧, 不断地提高理论, 重视实践锻炼, 不断地总结和丰富的临场经验, 提高正确的判罚值。

一篮球裁判断员心理素质的内涵

1. 自信、自强

裁判员作为篮球比赛的“法官”, 必须自信。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 有信则不见疑。如果裁判员缺乏自信心, 在宣判上表现得犹豫不决, 或者做出了宣判却又表现得不够理直气壮, 运动员执行宣判的行为将受到影响, 也会对裁判员的宣判产生猜疑, 比赛将会变得难以进行。所以裁判员必须具有自信、自强的意志品质。

2. 反应速度

反应, 泛指有机体对刺激的回答。反应是指裁判员发现问题快、分析原因快、做出处置快, 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 (宣判) 。篮球比赛速度快、变化多, 有些情况稍纵即逝, 裁判员只有反应迅速, 才能及时地捕捉到违反规则的情况, 才有条件做出准确的宣判。基于篮球比赛的特点和要求, 裁判工作极需反应的速度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3. 思维敏捷

思维敏捷是指裁判员迅速地把感觉和感知到的现象, 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做出正确的判断。裁判员在比赛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 有些问题凭感觉和直觉是无法解决的, 只能依靠思维来解决。在比赛在中不容许裁判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必须即时解决, 而且越快越好。因此, 思维敏捷是裁判员的重要素质。

4. 果断

果断, 对裁判员来说, 就是在看清情况的时候, 当机立断, 决不犹豫。裁判工作的特点是瞬间反应, 如果优柔寡断, 就会错过时机, 形成漏判;如果草率妄断, 又会时机不成熟, 形成错判。只有善于观察, 判别是非, 选择时机, 又能当机立断的裁判, 才称得上是高水平的裁判员。

5. 沉着、冷静

在比赛中, 裁判员遇到异常事件或出乎意料的事件时, 不慌张、不急躁、不失态, 而是有修养、有克制、有举措。裁判员面对的是众多激情高涨的观众、教练员、运动员和错综复杂、难以理清的纠纷。如果裁判员缺乏沉着应付、冷静对待的意志品质, 在处理比赛中的问题时就会顾此失彼。裁判员只有遇变不惊、举止有度、处置得当, 才能防止矛盾复杂化和激化, 也才能赢得所有参赛者的敬重和好评。

二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的表现

篮球裁判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注意力的稳定性、自信心和健康稳定的情绪。

1. 篮球比赛对裁判员的注意力有较高的要求

执裁时, 裁判员不但要有较大的注意范围, 还要有较强的注意力的转移与分配能力。竞赛场上变化万千, 许多情况始料不及。场内、外各种信息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裁判员的情绪, 知名运动员、赛场氛围、名教练、裁判员资历与比赛级别等都会使经验不足的裁判员产生巨大的压力, 导致裁判员的视觉范围变窄, 注意力下降。有的裁判员甚至头脑出现空白、失去控制, 如紧张、愤怒、不安、失望、沮丧等, 都会直接影响到裁判员的正确思维、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反, 优秀的裁判员在赛场情绪稳定, 注意力集中, 善于自我控制,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 都能保持正常的心态, 沉着冷静地工作。

2. 自信是相信自己, 它是裁判员临场风度的精神支柱

有了自信心, 就能增加临场的乐观情绪和勇气, 消除和防止临场时产生的自卑心理, 提高临场判罚和处理的果断性及坚决性。比赛中裁判员的犹豫是对自己判罚缺乏信心的表现, 会使运动员对判罚产生怀疑。因此, 裁判员的每一次判罚都应表情坦然、哨音果断、手势清楚, 表现出明显的自信心。1999~2000年CBA决赛, 邀请了保加利亚优秀的国际级裁判员佩德斯执裁, 通过对其临场执裁的观察, 他的特点是:自信心强, 宣判果断。他对比赛中每一个错误动作的宣判都非常及时。从清脆、短促的哨音中, 看到了他的果断性;从坚决的手势中, 看到了他的自信心。尽管其中有些判罚不一定恰如其分 (临场裁判员由于角度的关系无法避免的错误) , 但是这种自信心和坚决果断的精神, 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有时教练员也对他的某些判罚表示不满意, 大喊大叫, 甚至抗议, 但他始终能执法严明, 镇定自如, 认准的判罚不轻易修改。其关键时刻的果断、自信、敢于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稳定的情绪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篮球裁判员的情绪, 不仅取决于比赛的性质、规模、场地、激烈程度, 以及观众的情绪、气氛和运动员、教练员对比赛的态度与表现。而且也取决于裁判员的神经类型、文化程度、思想境界、社会教育、自我控制等因素。篮球裁判员在比赛中如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情绪, 宣判准确率就高。反之, 则不然。随着篮球运动的职业化和普及、主客场制的实行, 临场出现的问题较多, 如主队方队员对裁判员判罚不理解, 对裁判员偶尔的错判、漏判不谅解, 不能容忍对方不可避免的犯规, 以及对方队员挑逗性动作和刺激的语言, 观众有倾向性的鼓掌和起哄等。针对上述情况, 临场裁判员的判罚指导思想应该是防患未然, 以预防为主, 因势利导。裁判员要审时度势, 密切注意比赛动向。尤其是在比分接近的阶段裁判员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 高度注意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比赛气氛的变化。要敢于抓, 并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 敢于宣判队员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技术犯规, 甚至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对这些不道德的动作行为, 抓得越准、越狠、越及时, 判罚得越合理, 扭转不良的比赛气氛就越快、越彻底。同时, 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应该出现的错判、漏判。

三篮球裁判员应具备的品质

1. 注意品质

不同的运动项目, 对注意品质的广度、深度、集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都有不同的要求。球类运动员要求注意的广度, 射击运动员则要求注意的集中, 而篮球裁判员所需要的注意品质是全面型的。

第一, 注意的范围要大。临场时要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 按照裁判法中区域分工与配合, 把场上10名队员的攻守动作和与比赛有关的所有情况, 时刻都要置于注意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观察面宽广, 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才能把运动员在比赛中明的、暗的违反规则的行为和动作宣判出来。

第二, 篮球裁判员注意的稳定性, 必须保持在临场的判罚上。临场裁判员注意的稳定与否, 直接影响着判罚的尺度。有的裁判员由于健康状况不好, 情绪不好或者受到其他事情的刺激, 使自己的注意力不能稳定在判罚上, 则出现开局与结束、上半时与下半时、比分拉开与比分接近时判罚尺度掌握得不一样。

第三, 注意的分配要合理。篮球裁判员要把注意恰如其分地分配到与比赛有关的对象上。不仅要看球, 而且要看人;既要看场内, 又要看场外的球队席和记录台;要看有球区, 还要看无球区;要看篮上, 更要看篮下。只有这样, 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比赛有关的问题。

第四, 注意的转移要及时。篮球裁判员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战术变化而转移, 是根据比赛中发生问题而转移, 是根据比赛中球动、人动而转移。有时需要从判断队员犯规、违例上, 转移到宣判程序和处罚上;有时需要从观察篮上转移到篮下;有时需要从观察球上, 转移到观察人上;有时需要从观察场内, 转移到观察场外;有时需要快速转移, 有时需要包点转移。注意转移得是否及时, 直接影响着临场裁判员反应的快慢和果断的判罚。

2. 意志品质

篮球裁判员的临场目的, 就是要按照规则, 维护合理的技术, 提倡对抗, 制止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出现的各种各样非体育道德行为, 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裁判员要做到客观地反映比赛情况, 反映运动队的实际水平。这就要求篮球裁判员必须具备沉着、冷静、大胆、果断等意志品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才能仔细观察和正确分析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才能果断地做出判断和处罚。如果临场裁判员的意志薄弱, 克服各种困难和抗干扰的能力就差。有的裁判员在临场中对运动员、教练员的不良行为及不正确的动作, 犹豫、举棋不定的原因就是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的裁判员会失掉运动员、教练员和广大观众的信任, 很难尽到裁判员应有的责任。造成裁判员临场时优柔寡断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般来说, 性格内向, 气质上为黏液质、抑郁质的人容易出现。此外, 还与个人生活环境、社会经验和知识面有很大关系。一个长期过着依赖生活的人, 缺乏独立性, 一旦改变了环境, 遇事往往不能独立自主地做出反应。缺乏临场经验的人, 容易受到失败、挫折和打击而产生恐惧、怀疑、动摇不定;知识贫乏、修养差, 往往使人认不清大局、把不住方向、辨不明是非, 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积极、果敢的行动。

要克服临场的优柔寡断, 必须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自己在处理问题时, 有热情、有勇气、有自信心; (2) 充分认识篮球裁判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维护裁判员的光荣称号和裁判员的高大形象, 要记住裁判员的天职就是:秉公执法; (3) 要廉洁, 重金难买裁判员公正的心; (4) 对赛前、赛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和压力,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5) 要培养良好的心境, 要注重个人修养, 遇事心平气和, 并多参加集体活动, 增强社会交往, 以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

3. 自制力品质

篮球裁判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自制力, 不管比赛中发生什么问题都要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临场裁判员是比赛的组织者、教育者。因此, 在场上的举止行为, 都要表现出应有的形象和风度, 除仪表端正外, 更要有修养、有理智。在激烈的比赛中, 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激动, 有时对判罚会出现不文明行为, 甚至不礼貌的举动, 此时, 就要控制情绪, 保持冷静的头脑, 用规则进行处理。聪明的裁判员总是在忍中制怒, 对运动员的过激活动和行为, 不火上浇油, 不动感情, 不以牙还牙。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行使裁判权, 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四篮球裁判员应有的能力

1.“球感”的建立

“球感”是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 是篮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技能, 使裁判员能对球的形状、重量、弹性、空间变化, 做出精细的分析, 对球的运行速度、控球队员的运动状态以及传球的方位等动态有十分精确的感知, 以排除凭视觉判断的假象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篮球裁判员在训练中, 要求裁判员进行抛球、跑动、跟球等练习, 以增加“球感”, 使裁判员在比赛中对球的运动方位、空间状态、发展方向等判断自如, 发挥出最好的裁判水平。

正如比赛中, 中圈跳球后的移动配合动作, 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形式, 甚至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 很有可能在裁判训练中没有出现过, 在特殊情况下, 能找到自由灵活度, 这与篮球裁判员对“球感”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 篮球裁判员的“球感”是裁判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高水平的重要心理技能。它不但能使动作变得灵活自如, 而且是获得高超裁判技术的重要心理因素。

2. 注意力的集中练习

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 不为其他外在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面对比赛, 裁判员不能像观众一样观赏比赛的精彩球技和战术配合, 而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摆正自己的位置, 积极、公正、准确地执法, 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裁判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中, 应注重注意力集中的训练。

注意品质是篮球裁判员必须着重培养的一种心理素质, 在裁判工作中, 准确迅速、有效地判断离不开高度的注意力。裁判注意技巧的培养, 主要在技能训练和正式比赛中, 有意识地分出注意的层次和目标。例如, 在犯规和违例中, 应重点选择犯规来注意, 在犯规方面, 应重点选择篮下的侵人犯规与对投篮队员的犯规。然后转移目标, 重点选择有球区域攻守对抗中的犯规和无球队员的犯规。最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违例判罚上来。

这种分层次、有重点、有目标的注意技巧可以训练裁判员的注意选择性、指向性和注意的有序分配能力。使裁判员注意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注意分配和转移定时合理, 能克服“什么都想抓, 什么都抓不住”的不良心理, 从而提高裁判员的心理素质。

3. 注重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常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表象训练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型, 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在篮球裁判工作中, 裁判员的手势动作及相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反映裁判员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裁判员手势的好坏对运动员有着明显的影响, 及时、规范的手势能树立“法官”的威信, 因此裁判动作是裁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进行篮球裁判动作训练时, 裁判员根据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做姿势和动作, 让裁判员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动作, 以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在裁判训练中, 规范手势图片进行手势的逐一练习, 从而专门使用运动训练来强化动作表象, 由于操作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片, 而通过符号学习, 可以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 将动作编译为符号部件,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次练习认知编码, 建立有用的图式, 消退无用的图式。例如, 在判罚停止计时钟动作练习时给裁判员这样的暗示:“立即鸣哨, 面对犯规队员, 判罚动作姿势, 一拳紧握上举, 一手平举指向腰部, 并记下犯规队员的号码, 报告记录台。”

在比赛中, 将裁判动作在头脑中先“过电影”, 如同事先编写的电脑程序, 将规范的手势呈现在运动员和记录台面前。

4. 执法时信心的树立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心理状态、个性特点能直接影响生理过程的变化, 有的裁判员临场时, 由于心理紧张、胆小, 引起思维混乱, 全身虚汗, 哨音越吹越小等, 直接影响裁判员水平的正常发挥。

第一, 篮球裁判员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通过经验积累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来加强。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是信心的培养和训练。平常强化自我角色的意识, 相信自己的技能, 心理上把自己化为勇敢高大威严的球场“法官”形象, 培养出有良好技术风格的裁判员。临场前与技术代表的讨论, 对新规则的探讨, 对新旧规则的争议问题进行讨论, 这种职业习惯对临场信心的增强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 在进行裁判心理训练时, 克服过度紧张的重要方法是通过认知训练, 对比赛有正确的心理定向, 对临场裁判任务有清楚地理解, 有积极的执法动机, 对自己充满信心。临场执法时要排除心理障碍, 排除外界应激的干扰, 不断地从主观上进行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识的强化, 使之适应客观需要。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问题, 在篮球裁判员教学中, 应从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转移、表象训练的重视、信心的树立等方面着手。使每位篮球裁判员的手势动作舒展, 判罚姿势规范, 面部表情柔和, 能够在运动员和观众心中产生一种威望, 从而确保篮球运动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的效果。篮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裁判水平, 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是篮球裁判员顺利完成裁判任务、展现良好裁判技巧的必要条件。

五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结论: (1) 篮球裁判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实现比赛公正、公平的前提; (2) 篮球裁判员的专业理论是实现比赛公正、公平的保证; (3) 竞赛办法和科学的量化评分标准是实现比赛公正、公平的依据; (4) 裁判员的身体状况与判罚角度是制约实现比赛公正、公平的条件; (5) 领导层的压力及裁判员之间的情感干扰是影响实现比赛公正、公平的因素。

2. 建议

建议: (1) 加强裁判员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对裁判员的选用做到保密, 比赛期间, 裁判员与参赛队隔离;与亲属和本人教学训练的学生实行回避, 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2) 为提高裁判员的篮球专业水平, 主管部门定期对裁判员进行业务培训, 及时介绍篮球执裁发展动态。对专业素质强、思想品德好的裁判员, 实行重点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篮球比赛的实际, 论述了篮球裁判员应具备的主要心理素质和品质能力。从裁判员的心理素质、注意品质、意志品质、自制力品质;从裁判员“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与转移相结合、加强表象训练以形成清晰的篮球运动表象、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以提高应变能力, 来提高裁判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品质,能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竞赛规则 (1998-2002) [M].北京:光明时报出版社, 2002

[3]张彩.篮球教练员的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4]张局振主编.体育竞赛裁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郑洲、赵凤.影响裁判员临场心理的几个主要因素[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 :95~96

[6]孙学兵.篮球裁判员如何在临场执裁中保持心理稳定[J].南京体院学报, 2001 (6)

素质品质 篇6

研究表明, 教育家型校长因其个性的不同有着诸多的素质品质, 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些共性的“基础性”的素质特质。这些基础性的素质品质成为他们成为教育家的必要条件。所谓的基础性素质品质, 即指“基本性”、“共同性”的素质品质, 具有“底色”的奠基意义。这里暂且以我国当代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些教育家型校长为案例, 证考他们最为突出的六个基础性“要质”:有爱心、有思想、有学问、有激情、有毅力、有能力。

一、有爱心

有爱心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前提性的素质品质。教育工作是社会上一种极为特殊的工作, 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人, 整个过程都是人们 (校长、教师、学生等) 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人的事业, 要取得好的开始和结果, 要拥有好的作用过程, 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只有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 才有可能做好教育工作。所以, 自古以来, 教育爱被视为教育工作者最为重要的人格品质。

教育家型校长是“人性”的化身, 代表着“仁爱”、“仁慈”、“仁和”, 是最富有爱心的人。有对学校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社会的爱。有小爱、大爱、博爱, 有真爱、挚爱、心爱等等。

霍懋征,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是“爱的教育”的典范。她从教60多年来, 以爱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国宝”。她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以爱执教、文道统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是她一生的座右铭, 是她教育思想的精髓, 是她从教的动力和源泉, 也是她的人生追求和境界。“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是她教育工作的信念, 她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 成功培育所教的每个学生。她认为, 教师的爱不仅直接影响着今天的教育教学质量, 而且必将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 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 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 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 寓德于教、寓美于教、教书育人。她热爱所有的学生, 尊重所有的学生, 关心所有的学生, 对所有的学生从无偏向和歧视, 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霍懋征把爱心献给孩子、献给教育、献给社会, 是以爱育爱的教育家。

二、有思想

有思想是教育工作者最为根本的、统领性的素质品质。思想是人的精神灵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 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思想有多远, 人才能走多远。”一个人思想的高度、水平, 决定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品位与质量。正如大作家歌德所言:“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教育家型校长是“灵魂”的化身, 代表着“理想”、“理念”、“信念”, 是最有思想的人。有办学的理想, 理想地办学, 办理想的教育。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以科学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文化建设, 形成自己的品牌、学校的品牌。有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以“天降大任于斯人”为己任,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唯实、唯真, 真正实现“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

冯恩洪,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他认为, 教育就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 培养人、开发人首先要认识人、理解人。在他看来, 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各不相同, 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的潜能需要合适的教育加以开发。对学生发展规律的遵循是任何教育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不理解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 这种教育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成功则是极其偶然的。他认为, 有生命力的教育既要研究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充分发展的需要, 也要研究经济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有生命力的教育应当是顺应社会进步、推动时代发展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办学思想、教育思想, 他主张, 要发展学生的特长, 扬长促短。他首创并践行了“合格+特长”的建平中学教育模式。“合格+特长”的教育思想引领建平中学走上成功的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使学校办学水平迅速提高, 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冯恩洪的“合格+特长”的教育思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众多国家主要报刊纷纷报道、转载, 海内外新闻媒介陆续发表三百多篇宣传文章;中央电视台将他的教育改革事迹以23集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搬上荧屏。

三、有学问

有学问是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本职性的素质品质。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的天职, 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要有学问。博学多识、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是人们对有学问的人的赞美, 同时也是人们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敬仰。知识使人充实、使人丰富、使人进步、使人完善,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家型校长是“才华”的化身, 代表着“知识”、“才学”、“学识”、“学养”, 是最富有学问的人。他们“上知天文, 下晓地理”, 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人的特征, 通晓学校办学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诸如, 谙熟教育理论, 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法学、教育历史等, 以及有关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以外的相关知识等, 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操作知识等。教育家型校长是名副其实的“杂家”, 文理兼顾、古今兼修、中外兼通。

李镇西,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上少有的集大成的著名教育家, 一生著述颇丰, 而李镇西几乎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文著。对李镇西学识的认识, 我们可以考察他的务实的做法与丰实的著述。李镇西的做法:每天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做反思型的教师———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开发教育的智慧———从实践中来, 从困惑中来, 从学生中来, 从写作中来;修养最好的教师情怀———童心、爱心、责任心、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等。他的著述颇多, 在各大报刊上已发表数百篇文章, 相继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等23部著作, 其中, 《爱心与教育》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图书大奖, 《走进心灵》获中国图书大奖, 真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四、有激情

有激情是教育工作者必需的、感染性的素质品质。教育工作需要人的积极的情感交流作基础。有激情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据心理学的研究, 在人的成功要素中, 情商水平作用占80%。一个有良好激情的人, 会忘我地学习和工作, 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的奋斗之中。

教育家型校长是“敬业”的化身, 代表着“热心”、“忘我”、“投入”, “服务”、“奉献”、“牺牲”, 是最具有激情的人。他们追求人的“终极关怀”, 对师生、对事业像夏天一样火热, 与师生、学校、教育结下了特殊的情结。“热心”、“忘我”、“投入”是教育家型校长最典型的品格写照;“服务”、“奉献”、“牺牲”是教育家型校长最珍贵的品格表现。

魏书生, 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学改革成就卓著, 在任校长期间始终没有离开教学第一线, 始终做不挂名的班主任, 社会兼职达43个。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做报告1300多场, 上公开课800多次, 听众达百万人次, 被誉为一个硬邦邦的中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校长之所以有如此业绩, 最起作用的素质品质就是教育激情。他极富教育激情, 初中毕业下乡当“知青”, 他为当老师, 先后共申请了150多次!他那颗火热的教育心感动了领导、感动着身边所有的人。他为做一个好教师, 真正懂教育, 成为行家里手、专家, 他怀着火热的教育情感, 坚实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自己自觉自修, 奠定五方面的理论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基础、教学论基础、系统论基础、哲学基础。他凭着饱满的教育激情, 边学习边实验、边教学边改革、边研究边总结, 在教育的人生路上, 越走越宽广。凭着教育激情, 他每天至少用1小时学理论, 几十年从不间断。30万字的《谈改造世界观》、18万字的《论工作方法》, 是他五年当“知青”学理论、确立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和正确教育观的记录;30多本计100多万字的日记, 是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教育理论、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的真实记载;一百多篇教育论文、十几本著作的发表出版等, 是他走过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几个职业生涯阶段成功涅槃的最好印证。有人说, 魏书生是“神”, 的确, 他的教育人生很传奇, 但让人至深感慨的还是他那从不停歇的教育激情。

五、有毅力

有毅力是教育工作者重大的、强力性的素质品质。教育常常被比做农业, 主要指因于它的精耕细作、日积月累, 需要持久的特性。由于人的复杂性, 要做好教育工作, 必须要克服各种困难, 经受各种磨砺。正如先哲所言:“古之成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教育家型校长是“意志”的化身, 代表着“包容”、“坚韧”, 是最具有毅力的人。容人、容事是其最强大的毅力, “大丈夫能忍别人所不能忍”, 胸怀宽广、宽容天下, 以德报怨、无怨无悔。坚持、执著是其最重要的毅力, “大丈夫能为别人所不能为”, 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包容与坚韧的意志力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品行的标志性表现。他们都经历了在执著的坚持中走出低谷, 走出平庸, 走向成功, 走到成功。教育家型校长最可贵的人格是其坚韧的意志力。

崔其升,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 2012年荣获中国“最受关注乡村教师”荣誉称号。他是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解困型或称薄弱校改造型的典型校长。崔其升的办学之路是极为艰难的、可歌可泣的, 也正是在这艰难困苦的奋斗历程中, 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办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毅力。他任校长, 面临的是濒临绝境的混乱局面:账面有数万元的“普九”欠债;教学上完全失控, 迟到早退现象比比皆是;学生辍学严重, 当时有一个初三毕业班级, 只剩下11名学生, 而入学时的班额是60多人!面对严峻的问题和困难, 他的选择是不怕困难, 迎难而上。他治乱建制, 不怕得罪人, 顶着一年连续数次被告、被调查的压力, 抱着“只要告不倒就不中止学校改革”的信念坚定地改革。他搞课堂教学改革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阻力, 不但领导和教师们反对, 就连自己的爱人也坚决反对, 处境极为艰难。即使这样, 他仍不动摇, 坚持一步步改革。他搞课堂改革, 不是小打小闹, 而是颠覆性革命, 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课堂教学实行小组合作学习、“10+35”的课堂教学标准, 全面推行“课堂教学三模块”做法, 落实上好“三课” (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 , 实施“一谈二警三停”的惩戒措施等等, 改革逐步实现了对传统教与学的根本转变。在艰辛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 他不断完善、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 关注生命”的办学理念, 确立了“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开放教育”三大原则, 他的“原始性、开创性、扎根本土”的改革措施, 使学校迅速摆脱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低、学生厌学的困境, 创造了农村教育的奇迹。专家评价:“杜郎口中学在中国的一个乡村里, 写出了一本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

六、有能力

有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的、功力性的素质品质。要做好教育工作, 需要能想事、做事、成事。教育工作者需有较好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 需有兴趣、热爱、坚守等动力品质。一个人的能力水平, 决定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水平。能力修养有如功夫修练, 修养越深, 功夫越高;修炼越长, 功夫越强。

教育家型校长是“力量”的化身, 代表着“威信”、“威望”、“强大”、“战斗力”, 是最拥有能力的人。他们有感知事物的敏锐, 有良好的记忆力, 有深刻的思想, 有充沛的精力。他们既能高瞻远瞩, 更能勤苦实干。有人缘, 有人气;得人心, 得人力。可以说, 教育家型校长身上有着非凡、超强的能力, 是复合型的人才, 是学校的实际领导者、带头人、榜样。

蔡林森, 被称为“乡村教育家”、“活教育学”、“素质教育的旗手”。早在做教师和班主任时, 他就坚信“让能力说话”。他尽管出身不好 (富农、民办教师) , 但教一门、钻一门、精一门, 以优异的成绩连连获得表彰奖励。他任洋思中学校长, 经费严重短缺、教师思想守旧, 但他以智慧的领导与管理能力, 化解教师和领导们的质疑与反对, 务实地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他面对普遍存在着的课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的现象, 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成功教育模式, 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真正结束了脱离学生实际、违背教育规律的落后教学状况。他以严格管理著称, 率领师生制定并切实落实各项科学而有效的规章制度。他的座右铭是:“要教师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要教师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他工作精力充沛, 不管晚上睡得多晚, 每天都早晨3、4点钟起床, 5点开始巡视学校, 6点和全校师生一起参加晨练, 然后就是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天天如此。他几乎没有节假日, 却乐此不疲。蔡林森创造了学校教育教改的“奇迹”, 创造了“洋思神话”, “洋思经验”在全国推广, 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他退休后完全可以载誉享福, 但他并没有停步, 又来到农村薄弱校沁阳永威学校, 进行第二次创业, 再一次改变落后学校的面貌, 办出全国名校, 创造了第二个“洋思神话”。

一个教育家, 就是一座丰碑。每个教育家型校长身上, 都有宝贵的素质品质闪光。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人的个性品质对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 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品质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成就、决定人的命运。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 教育家型校长有着突出优秀的素质品质。也正是因为他们身上富有这些优秀的素质品质, 使他们成为了教育家型的校长, 成为社会的精英群体。

摘要:我国中小学校长正步入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的新时期。教育家型校长有着优秀的素质品质, 最突出地体现在六个方面:有爱心、有思想、有学问、有激情、有毅力、有能力。证考教育家型校长的素质品质, 无论是对于认识教育家型校长、认识教育家, 还是激励、引领校长走向教育家、成为教育家都颇具启发意义。

上一篇:活髓切断下一篇:露天石灰石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