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研究

2024-07-28

品质研究(通用12篇)

品质研究 篇1

小麦面粉是制作各种面制品的主要原料, 面粉品质直接影响到面制品的质量。面粉的品质特性主要包括面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不仅仅决定了食品加工各工艺过程中面团的操作性能, 而且对最终食品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质构仪 (Texture Analyser) 又叫物性测试仪, 是用于客观评价食品品质的主要仪器, 能够根据样品的物性特点做出数据化的准确表述, 作为食品质构的感观评价和仪器分析间的桥梁, 是精确的感官量化测量仪器, 即质构仪也是评价食品品质的一种方法。本试验选用我国10个省份的222份小麦样品, 通过试验室磨粉得到面粉样品, 测定了小麦样品的基本理化指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 并对222份小麦样品制作的饺子皮的质构品质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面粉品质与饺子皮质构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用我国222份小麦样品, 其中来自河南62份、河北35份、山东35份、陕西28份、江苏19份、新疆17份、湖北8份、四川7份、内蒙4份和宁夏7份。经过统一的清理、润麦及用布勒试验磨磨粉, 得到面粉样品, 待用。

1.2 方法

1.2.1 面粉品质性状评价

GB/T 5505-2008测定样品的灰分含量, GB/T 5009.3-2003测定样品的水分含量, GB/T 5511-2008测定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 GB/T 5506-2008测定小麦粉的面筋含量, LS/T 6102-1995测定小麦粉的面筋指数, GB/T 5514-2008测定小麦粉的粗淀粉含量, GB/T 15685-1995测定小麦粉的降落值, GB/T 14614-2006测定小麦粉的粉质指标, GB/T 14615-2006测定小麦粉的拉伸指标。

1.2.2 水饺皮的制作

称取面粉样品200±0.5g, 加入相当于面粉质量40%的蒸馏水 (20~25℃) , 和面2min, 和好的面块在辊间距为2.4mm的面条机上复合压延3次, 室温下保鲜袋中密封, 静置20min。将面带放入面条机中, 依次调整面条机辊间距为1.4、1.1和0.8mm各压延1次, 再将面条机辊间距调整至0.6mm压延2次, 使最后形成的面带厚度为1.0±0.05 mm, 用测厚仪测量面带厚度。

将厚度为1.0mm的面带, 沿面带纵向压延方向分别切成7cm×3cm长方形面片用于煮后饺子皮硬度的测定。用直径为9.5mm的模具切割6个面片, 以备测定生饺子皮强韧性的测定。用直径为5cm的模具切割6个面片, 以备测定煮后饺子皮TPA的测定。切好的一半样品用保鲜袋密封放入4℃冰箱中用于鲜饺子皮质构的测定。另一半放入温度-40℃的小型速冻机中, 冷冻30 min后取出放入温度为-18℃冰箱中保存, 以供饺子皮冻后质构的测定。

1.2.3 饺子皮煮后TPA的测定

将3个直径为5cm的饺子皮放入500mL沸腾的蒸馏水内, 煮至最佳时间后将其捞出, 放入冰水中静止1min捞出, 用滤纸吸去面片表面的水分, 再用滤纸将面片与载物台接触的一面水分吸干, 然后水平放在载物台上, 测量饺子皮的TPA指标。TPA测定所用的探头为质构仪所配备的探头, 即P/25铝制圆柱形探头。

1.2.4 生饺子皮强韧性的测定

首先速冻过的饺子皮在恒温箱内 (25℃) 解冻30min。将解冻的饺子皮固定在测试平台上, 专用探头匀速向下运动, 穿透饺子皮直至破裂, 得到饺子皮的受力曲线。本试验采用质构仪配备的探头, 即标准测定Tortilla的球形探头 (SMSP/1SP) 。

1.2.5 饺子皮煮后硬度的测定

将切好的7cm×3cm面片放入500mL沸腾的蒸馏水内, 煮至最佳时间后将其捞出, 放入冰水中静止1min捞出, 用滤纸吸去面片表面的水分, 再用滤纸将面片与载物台接触的一面水分吸干, 然后水平放在载物台上, 测量饺子皮的硬度指标。硬度测定采用AACC方法标准探头。

2 结果与分析

2.1 面粉理化指标和饺子皮质构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面筋指数与质构指标硬度、黏着性、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达到极显著相关, 与强韧性显著相关 (r=0.150) 。沉淀值与质构指标除硬度、黏着性和弹性外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与硬度达到显著相关。灰分与强韧性显著相关 (r=0.151) , 和质构其他指标相关性极小。粗蛋白含量与TPA指标咀嚼度呈显著相关 (r=0.134) , 与质构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面筋含量和TPA指标弹性、胶着性和咀嚼度显著相关。粗淀粉含量与质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降落数值和硬度、胶着性和咀嚼度均呈极显著相关。

由表2可知:沉淀值与速冻饺子皮质构指标硬度、黏着性、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与弹性显著相关 (r=0.140) 。面筋含量与冻后饺子皮的质构指标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 (r=0.201、0.213、0.201和0.134) , 结合表4可知相对于鲜饺子皮, 较好的速冻饺子皮质构品质需要更高的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和冻后饺子皮的强韧性和Firmness显著相关, 与回复性极显著相关。灰分、蛋白和粗淀粉含量对冻后饺子皮质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降落数值与质构指标硬度、黏着性呈显著相关, 与回复性相关性极显著。

2.2 面团流变学特性和饺子皮质构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与鲜饺子皮质构指标除弹性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吸水率和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强韧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与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形成时间与黏着性和Firmness表现为极显著相关 (r=-0.223和0.339) , 与胶着性、咀嚼度显著相关。弱化度与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呈极显著负相关 (r=-0.184、-0.177和-0.318) 。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对回复性和硬度有极显著正相关, 与强韧性显著相关。延伸度与黏着性、Firmness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关系, 与黏聚性、胶着性和咀嚼度显著相关。

由表4可知:面团流变学特性与速冻饺子皮质构品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与速冻饺子皮质构指标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其中弱化度对其为负相关。吸水率与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强韧性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拉伸阻力和拉伸比例对饺子皮冻后质构指标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的相关性是极显著的。面粉的流变学特性和黏着性无显著相关性。

3 结论

本文对222份小麦面粉样品进行了小麦面粉品质和饺子皮质构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沉淀值与鲜饺子皮和冻后饺子皮质构指标硬度、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粗淀粉含量对饺子皮质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和拉伸能量与鲜饺子皮质构指标硬度、胶着性、咀嚼度和Firmness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指数、拉伸能量与速冻饺子皮质构指标胶着性、咀嚼度、回复性、强韧性和Firmness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沉淀值越高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越好的小麦样品制作的饺子皮, 其质构品质越好。

参考文献

[1]刘钟栋, 董彩文, 等.面粉品质改良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张一.TPA测试模式在面包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院报, 2010, 9 (5) :49-51.

品质研究 篇2

新时期教师职业品质特征的研究

什么样的社会就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什么样的教师.21世纪,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对人民教师的要求更高.从我国的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的实现来看,必须强调教师的专业化.教师要有对教师职业的特殊理解和领悟,深入了解学生,对最育事业的浓厚兴趣,应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等,这是作为现代中目教师必备的职生品质要求.

作 者:陈淑杰  作者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0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 关键词:教师   职业品质   特征  

蜂蜜沙棘果酒的品质研究 篇3

关键词:蜂蜜沙棘果酒 检测

1 概述

1.1 蜂蜜沙棘果酒

1.1.1 蜂蜜沙棘果酒概述。蜂蜜沙棘果酒就是沙棘果经过破碎、压榨成果浆经添加蜂蜜,然后再经过发酵、后酿等工序酿制而成的低度饮料酒。

1.1.2 蜂蜜沙棘果酒的营养。蜂蜜沙棘果酒营养成分较丰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种类较全,并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C、D、E、B1、B2、B5、B12、PP、叶酸等。所以,具有较高的营养,而且有很高的保健作用[1]。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①滋阴补阳。蜂蜜沙棘果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营养成分,而且沙棘果中的许多营养成分也保留下来,比如矿物质、糖类、多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维生素等。人体可不经过消化直接能吸收这些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适量的饮用蜂蜜沙棘果酒对于体弱多病者可以起到滋阴补阳的作用,很容易恢复健康体魄。②有助于消化。蜂蜜沙棘果酒中的单宁等物质可调整结肠,增大肠道肌肉中的平滑肌纤维收缩性,从而此种果酒可以辅助治疗结肠炎;蜂蜜沙棘果酒中含有的山梨醇则有助于胰腺、胆汁分泌胰液胆液,这些物质有助于消化,能够治疗便秘;蜂蜜沙棘果酒中还富含多种与人体的酸度(pH2~2.5)相近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适宜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摄食蛋白质食品时为了增加营养的吸收,蜂蜜沙棘果酒无疑是最佳饮料。③利尿的作用。蜂蜜沙棘果酒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钾、酒石酸钾及硫酸钾,这些物质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较好的防治水肿及维护体内的酸碱平衡。④促进食欲。蜂蜜沙棘果酒的颜色一般为金黄、绿黄、黄及淡黄等,都非常的鲜艳,倒入高脚杯中,让人非常愉悦;有果香、醇香等香味;品时微带涩味,这些都利于促进我们食欲。⑤杀菌。蜂蜜沙棘果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和果酸有杀菌作用,尤其果酸可很好的杀灭肠胃中的有害菌。⑥其它。日本科学家最近发现,蜂蜜沙棘果酒可抑制人对脂肪物质的吸收,还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

1.2 立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酒的习惯及要求也随着发生改变。果酒以其酒度低、营养高及较高雅的优点而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尤其是年轻一族。各种款式、类别的果酒不但能满足人们生活、社交的需要,而且也是发展农产品及商品生产,繁荣市场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水果种类和品种也很多,基本都可以用于酿造果酒;但是水果存在很强的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特点,而且成熟集中但又很难贮运,在大量上市水果的季节,要想使销售在短期内实现,有很大的困难存在。所以,用多余水果酿造果酒非常重要。

沙棘果酒目前在市场上也大量出现,而蜂蜜沙棘果酒市售的主要有蜂蜜沙棘甜酒、蜂蜜沙棘半干酒及蜂蜜沙棘干酒3个品种,与其他果酒尤其是葡萄酒相比,蜂蜜沙棘果酒的市场份额很低,销售不顺畅,人们对此酒认识也不深。要使蜂蜜沙棘果酒打开销路,除需要投入资金宣传,并且开展全方位的营销策略之外,还需采用一定的设备仪器及检测手段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让广大消费者对蜂蜜沙棘果酒的营养成分有一个更加充分的了解,以此增强消费者的信心,这至关重要。

本文对蜂蜜沙棘果酒的感官、理化以及有害成分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帮助消费者提高对蜂蜜沙棘果酒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用蜂蜜沙棘果酒为主要材料,研究了以下主要的内容:①蜂蜜沙棘果酒的色香味;②蜂蜜沙棘果酒的物理、化学指标。

2 材料方法

2.1 材料 蜂蜜沙棘果酒:购买于包头东河区货栈;苹果酸:食品级;亚硫酸、氢氧化钠、柠檬酸:分析纯:成都科龙化工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实验室常用试剂。

2.2 方法

2.2.1 感官检验 ①色:分别量取混匀试样和标准酒样,注入50mL的比色管中至刻度,在自然光下观察蜂蜜沙棘果酒的色泽及组织状态。②香及味:把蜂蜜沙棘果酒倒入品酒高脚杯中,同一轮酒样中酒量要基本相同。嗅评时,执酒杯于鼻下2~5厘米,头略低轻嗅其气味。尝评时将酒液饮入口中,每次饮入的量要基本保持相同,酒液入口时要慢、稳,使酒液先接触舌头,布满舌面后进行味觉的全面判断。

2.2.2 理化检验 总酯:皂化法;酒度:蒸馏法测定;二氧化硫:碘量法;总酸:中和滴定法;总糖:斐林试剂法;挥发酸:酸碱滴定法;总氨基酸: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VC:2-6-二氯靛酚滴定法。

3 结果讨论

3.1 感官指标

3.2 理化指标

3.2.1 酒度(%,V/V)测定结果 酒度的测定结果都保持在12~13度之间,符合国家标准,如表2。

3.2.2 总酸测定结果 蜂蜜沙棘果酒略显酸性,含有乙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等。果酒的成熟度不一样,含酸量也不相同,所以在饮用时感觉很不一样,有的让人产生愉快感,有的让人觉得寡淡,甚至还有的使人产生灼烧感。总酸的含量对蜂蜜沙棘果酒的风味影响很大。蜂蜜沙棘果酒总酸的测定结果如表3,总的酸度符合国家标准。

3.2.3 挥发酸测定结果 蜂蜜沙棘果酒中挥发酸主要有甲酸、乙酸和丁酸等,对挥发酸的检测非常重要,因为此类物质含量高,说明蜂蜜沙棘果酒已被杂菌破坏,特别是乙酸菌的存在,会使蜂蜜沙棘酒变酸,产生醋味。本次测定酒中挥发酸的含量如表4,都符合国家标准。

3.2.4 总酯测定结果 酯类物质是果酒中的重要香味成分,它在果酒中的量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对果酒的风味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蜂蜜沙棘果酒中的总酯检测结果见表5。

3.2.5 总糖测定结果 果酒中糖的含量对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区分酒的类型和风味,同时也是决定工艺和控制生产的重要参数,蜂蜜沙棘果酒中的总糖检测结果见表6,从表中可以看出糖度与国家标准基本吻合,可以确定这些果酒发酵较好。

3.2.6 氨基酸和VC测定结果 氨基酸和VC是蜂蜜沙棘果酒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但蜂蜜沙棘果酒中如氨基酸含量过高,会使酒体不稳定,尤其加热灭菌时会产生失光、浑浊及沉淀。蜂蜜沙棘果酒中氨基酸和VC检测结果见表7。3.2.7 SO2测定结果 在蜂蜜沙棘果酒中添加SO2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腐,SO2本身无任何营养价值,如果使用量太大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SO2的检测非常重要,蜂蜜沙棘果酒检测结果见表8,从表中可以看出与国家标准吻合,可以确定这些果酒有害成分非常少。

4 结论

蜂蜜沙棘果酒都是发酵型果酒,由检测的结果可知,蜂蜜沙棘果酒的各项标准都符合国家标准,而且营养丰富,富含VC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有害成分SO2甚微。所以蜂蜜沙棘果酒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饮酒需要,又能够强身健体,且物美价廉,非常适合大众消费,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娟,徐桂花.苹果酒的营养价值分析及发展现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8:35-37.

[2]杨幼慧,张莉萍.影响果酒发酵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中国酿造,2002,1:28-31.

[3]罗平.饮料分析与检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

汽车声品质技术研究 篇4

随着循环经济、一带一路科技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和智能交通进步, 我国步入了汽车社会, 近期汽车保有量有所增加;汽车噪声影响着人们听力、注意力、学习、休息和工作安全, 为了提高环境和生活质量, 人们对汽车声品质期盼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控制振动和分析环保噪声技术法规, 降低汽车加速和车内噪声排放, 频谱分析辐射噪声的频率和波长, 噪声经调频调幅变低和抑扬顿挫, 提高了安全工作效率;因此, 研发低噪高声品汽车、发动机和降低成本需建声学半消声NVH实验室, 研究分析发动机、驱动电机、动力传动系、悬架减振器、轮胎、吸声、隔声、消声材料和消声器技术性能, 确定最大声源、声级位置及噪声传递路径, 数学统计汽车不同系统、总成和位置A计权噪声级, 采用小波分析法有的放矢、快速治理脉冲噪声污染;设计有源声源声音频率和波长, 两种或多种相位相反声波匹配波峰变小、声强变弱、声级变小且声频在人耳爱听范围的满足声品质要求;随着高速和高等级低噪公路里程增加,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 为了提高安全和舒适性, 需降低和减少汽车无用及有害噪声, 利用电喇叭、倒车蜂鸣器和专用汽车警报器等有用声音, 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缓解紧张及疲劳, 汽车媒体播放器要防电磁干扰, 接收的声频和视频信号应更清晰。

1、汽车声源

汽车噪声主要由发动机、驱动电机、传动系、悬架、轮胎、车身、风扇、气泵、气流、空调、关门和制动运动噪声等几部分组成;怠速、低速加速和匀速行驶时发动机排气噪声占主要成分, 车速大于50km/h行驶时轮胎、风扇和气流噪声占主要成分, 要降减排气噪声、轮胎振动、泵气和风鸣噪声, 另外还要分辨车外和车内噪声影响因子, 立法制定各总成降噪技术标准和限值并形成规范性引用文件以提高汽车声学[1]性能, 减少噪声对生态环境污染。

1.1 发动机

发动机噪声由悬置、燃烧、机械运动、气泵、风扇、发电机、进气和排气噪声组成;发动机性能与选用高热值燃料标号、品质匹配才能匀质充分燃烧, 消灭爆震并降低发动机噪声, 采用优秀减振材料和位置, 减小发动机抖动、转动惯量、悬置振幅和共振;发动机热平衡技术性能优秀, 以消减多余风扇噪声, 空调制冷量要符合标准要求以控制压缩机噪声和热污染;发动机净功率要与消声器和催化转化器性能匹配, 量身定制阻性、抗性、阻抗复合性和微穿孔板消声器正确类型, 分析发动机净功率、转速与噪声关系谱图, 才能根治排气噪声和功率损失, 配置增压器以提高经济性、净功率和扭矩并降低单位功率噪声, 科学设计发动机润滑系并采用正确牌号润滑油、油压和油温, 减少气缸冲击和配气机构等机械运动噪声;检测发动机噪声[2]限值, 改善进气道结构和进气消声器性能, 使进气温度、压力和流量最佳以减少进气振动噪声, 依汽车和发动机最大用电量来配置发电机, 减少电量消耗和电磁噪声;根据这些噪声因子份量和声波传递路径建立发动机噪声数学模型, 确定应重点降噪系统部件并改善发动机声品质。

1.2 动力传动系

动力传动系离合器接合柔和减小摩擦噪声, 机械变速箱和驱动桥优化匹配减少齿轮啮合噪声, 轴承承载、润滑合理减少旋转噪声, 有合适档位数并安装同步器, 换挡时无齿轮冲击声, 控制弹性悬置振动和传动轴动不平衡旋转噪声;自动变速箱液力变矩器产生的涡流噪声, 采用符合标准要求牌号齿轮油、油量和油温来降低齿轮噪声, 齿轮齿面要耐磨、耐冲击和有一定强度, 主被动齿轮接合高度和间隙公差符合技术要求以提高传动扭矩及效率;根据行驶工况选择正确档位, 满足动力性时还节能降噪。

1.3 悬架和轮胎

设计或选择正确悬架类型, 计算悬架刚度和阻尼系数, 用传感器测量悬架固有振动位移、频率, 整车各悬架性能要协调;悬架同车身或底盘弹性连接以减少机械冲击噪声, 悬架、减振器、缓冲块、轮胎刚度和阻尼系数要匹配, 避免共振发生, 提高汽车平顺性可降低振动噪声和缓解驾乘人员疲劳;依据路面谱功率密度函数选择悬架刚度和阻尼参数, 分析悬架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依汽车最高车速、负荷指数和气候情况选择轮胎型号, 使用正确轮胎类型、固有频率及低噪花纹、配置TPMS系统并填充正确轮胎气压, 分析轮胎受力和力矩, 减少车轮轮胎动不平衡冲击噪声和轮胎泵气非稳态噪声, 弹性轮胎要有一定径向、纵向和横向刚度, 研究环保子午线轮胎噪声与行驶速度成正比关系曲线, 使用Zwicker响度计算方法客观评价轮胎噪声, 减小直接和间接噪声, 小型备胎使用噪声要符合环保标准要求, 设计低噪高品质轮胎;独立悬架与轮胎类型弹性力学参数匹配能减少振动激励, 提高汽车舒适性和操稳安全性。

1.4 车身和制动

车身有气密性、减振、隔声和传热系数要求, 车身结构类型、刚度和强度合理, 轻量化隔声设计对降低振动和车内噪声很重要;车身与 (空气) 悬架用减振器连接, 振幅和固有圆频率经倍频程滤波器滤波变的更柔顺, 冲击噪声消失, 防治车身门盖锁止不紧摩擦、车内振动及关门噪声, 提高车身密封性和隔声性能, 降低高速行驶车内风鸣和振动噪声;车轮制动器温度升高或淋湿, 摩擦副摩擦系数变化, 制动时会出现尖叫声, 也加剧了异常磨损和污染, 提高制动器摩擦材料技术性能和热衰退效能, 安装ABS减少车轮制动抱死、轮胎滑移磨损和制动器异常摩擦噪声;电动汽车增装电力再生式制动系可实现节能和降低电磁噪声。

2、声源定位

消声室台架和精密声级计测量车型各系统、总成的最大噪声响度及倍频程频率, 确定最大噪声源位置和分析发声机理, 绘制声场声源声级、发动机转速和噪声位置关系曲线图, 采取有效减振、润滑、消声方法和弹性耐磨部件, 提高科技水平和积累经验实现噪声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转鼓上模拟或再现汽车不同行驶工况的车外和车内噪声, 分析噪声、车速和档位关系曲线图;研究声源声波波形、响度、传递方向和能量衰减规律, 降低最大和次大声源噪声声级, 改变不同声源声波相位消灭共振噪声公害, 不爱听的噪声经改良变成人们能接受的小声音;为开展声品质虚拟实验研究和设计声学汽车做好技术储备和数据积累。

3、振动噪声控制

振动是噪声产生的原因, 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学噪声和电磁噪声;用减振阻尼材料、隔声和吸声材料可抑制振动噪声、屏蔽噪声辐射污染, 科学设计汽车悬架、减振器和轮胎刚度及阻尼系数, 建立悬架系统振动方程, 掌握振动规律, 减小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能有效降低机械振动噪声, 改良振动激励源波形、固有圆频率和声品质;修建低噪高等级路面以减少振动和噪声, 车内噪声是由机械振动噪声通过固体传至车内的间接噪声, 提高车身隔声性和密封性可降低气流噪声、发动机、传动系和环境噪声传至车内, 车外噪声是由发动机排气系、风扇、动力传动系和轮胎等噪声通过空气传播的直接噪声, 考虑环境、车况、隔吸声和消声材料等性能, 治理噪声回音;减少车外噪声是在保证动力性情况下, 降低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转动惯量, 采用高效和低功耗消声器, 发动机舱安装优秀隔吸声材料, 采用低噪轮胎;减降车内噪声要装隔吸声内饰材料和消减振动;轮胎振动固有频率和车身振动频率要兼容, 减少不同声源激励源振幅, 防止声学共振及共鸣噪声发生, 车身结构要防振并有隔吸声性;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简单且机械振动源少, 能有效消减车内外环境噪声和提高声品质技术性能, 消减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等产生的电磁噪声;NVH高级工程师分析不同声源、频率噪声级对环境、工作、消化系统、声觉、休息和安全影响系数, 快速找到控制振动噪声的技术方案, 发明消降振动噪声的新材料部件。

4、提高声品质技术方法

汽车声品质是满足人和环境要求下, 寻求符合汽车特性的产品声音, 属NVH范畴;声学领域技术精英设计声学汽车和发动机, 降低汽车中乘用车发动机净功率及噪声能量;半消声室内, 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发动机和动力传动系内每个声源的声级、响度、频率和波长, 绘制声源噪声等响度曲线图, 编制提高汽车和发动机声品质技术方法, 用声全息技术确定运动汽车各声源位置, 用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统计能量法对消声器噪声传递损失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 提高金属件机械性能、加工精度和润滑性能, 减少滚动和滑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减少吸气、风扇、摩擦、燃烧、齿轮和电磁噪声, 设计新型不共振减振装置, 用隔吸声材料阻止声波穿过、衰减声波能量或改变声波波长及传播方向, 声音经反射、折射或衍射响度衰减, 传至车内1/3倍频程总噪声声压级经频谱分析, 滤波器滤掉高频和不需要的低频音调, 音色变的圆润, 声音更小音质也更柔和;积分、精密声级计经校准器校准和计量检定, 减少测量误差, 提高测量不确定度;提高满足吸声系数、路面结构和孔隙率要求噪声试验跑道[3]宽度、长度、耐磨层厚度和质量, 保证轮胎橡胶弹性并防止老化以减少轮胎噪声, 降低空气阻力系数减少气动噪声;按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4]技术法规, 测量汽车加速噪声倍频程声压级和目标加速度, 降低背景噪声和风速以控制二次校正误差, 以牺牲汽车动力性和发动机净功率来降低排气噪声是得不尝失的, 编制不同车型类别噪声谱, 经频谱、响度和音阶分析, 加速噪声经改良变低和有节奏, 按声学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5]技术标准检测车内声压级, 高级声学技术工程师与企业NVH工程工程师在理论实践基础上技术协作和创新设计, 探索新减振降噪措施和声品质评价参数, 设计有源声源抵消和改良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车内声信号经整理和弦增加也变清晰和宛转悠扬, 改善了车内声品质;提高汽车声品质技术能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和运输物资不受损, 保证安全科研工作和学习高效率, 降低精密仪器设备损坏率, 控制汽车保有量、交通噪声声级、波长和频率, 提升交通噪声声品质, 减少汽车噪声源数量和噪声污染引起事故损失。

5、结论

本文理论分析了汽车系统、总成和部件噪声源的发声机理, 半消声室内测量并分析其声压级、响度、频率、波长和振幅, 利用最大声源定位法确定应降噪位置, 设计高效低噪发动机、悬架、轮胎、消声器、跑道和隔吸声材料, 消灭声学共振及共鸣噪声公害;对捕获噪声声压级倍频程频率频谱和滤波分析, 剔除噪杂脉冲和尖锐噪声, 宣传汽车声品质理论知识, 保障人类和生态环境健康及安全工作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葛剑敏, 薛殿伦.汽车声学 (Automotive Acoustics)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6:p:1~261.

[2]往复式内燃机, 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 工程法及简易法 (S) ,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同济大学等起草, GB/T 1859-2000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2000.11:pp:1~14.

[3]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起草, 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S)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2.10:p:1~14.

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结构特征研究 篇5

提高小学生意志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运用心理统计和测量方法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结构特征作专题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的需要;其结构可用5维二阶因素和12维一阶因素的层次因素结构模式来描述。5维二阶因素分别是自制性、果敢性、坚毅性、自觉性和独立性,并且它们对意志行为的作用大小依次减低。

作 者:刘兰英 王权 作者单位:刘兰英(上海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研究所,上海 34)

王权(浙江大学 教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鹿肉丸品质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篇6

关键词:鹿肉丸;木薯淀粉;黄原胶;弹性;硬度

中图分类号:TS25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292-2

鹿肉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被人们称为“高级野味”。鹿肉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一定量的维生素,易于被人体吸收。鹿肉也是保健型肉类食品,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含胆固醇很低的特点,所以多吃鹿肉还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肉丸在我国是传统的美食,不仅食用方便,而且营养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食品企业生产标准逐步与世界接轨,改进了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使肉丸的生产由作坊式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肉丸制品的发展推进了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通过弹性、硬度以上指标可以作为影响肉丸品质参数,本实验在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利用物性仪探讨影响鹿肉丸品质指标的主要因素,使鹿肉的工业化生产定性定量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新鲜鹿肉,购于吉林省临江市。猪肥膘,购于沃尔玛超市。

黄原胶[1-2](食品级)、碳酸氢钠(分析纯)、磷酸三钠(分¬析纯) 、复合磷酸盐 、食盐、木薯淀粉、大豆分离蛋白。

AUY220电子分析天平:SHIMADZU Corporation Japan;TCS-30 电子秤:梅特勒-托利多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TJ12绞肉机:广东省番禹力业食品机械厂;水分活度计:瑞士ROTRONIC公司;TMS-2000食品物性分析仪:美国FTC公司。

1.2 方法

1.2.1 鹿肉丸制作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绞碎→添加配料→搅拌→成型→煮制→冷却、包装→成品。

质构分析[3]:选用TPA 模型分析其质构。测定参数设定为:触发类型Auto(Force)、触发力5.0g、测试前速度2m/s,测试时1.00mm/s、测试后速度1.00mm/s,压缩探头为不锈钢P/36R 圆柱形。测定鹿肉丸的硬度、弹性等指标,重复检测3次。采用综合评分法打分,评定鹿肉丸的硬度、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木薯淀粉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木薯淀粉对鹿肉丸的硬度、弹性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木薯淀粉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2.1.1 木薯淀粉对鹿肉丸硬度的影响 硬度是反映肉丸品质和质构特性的指标和参数之一。肉丸的硬度要适中,因为硬度过大会影响肉丸的口感,而硬度过小会影响肉丸的弹性、脆性。由表1得知,当木薯淀粉添加量<15%时,鹿肉丸的硬度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5%时,鹿肉丸的硬度达到最大值。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鹿肉丸的硬度有所下降。数据分析显示,木薯淀粉对鹿肉丸硬度有显著影响。

2.1.2 木薯淀粉对鹿肉丸弹性的影响 弹性是反映肉丸品质和质构特性的的指标和参数之一。弹性越好,肉丸口感越好,越有嚼劲且不易破裂。由表1得知,鹿肉丸的弹性随着木薯淀粉的添加量增多有所下降。当木薯淀粉添加量<15%时,鹿肉丸的弹性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有所下降。数据分析显示,木薯淀粉对鹿肉丸弹性有显著影响。

2.2 猪肥膘添加量对鹿肉丸品质影响

猪肥膘对鹿肉丸硬度、弹性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猪肥膘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2.2.1 猪肥膘添加量对鹿肉丸硬度的影响 由表2得知,鹿肉丸的硬度随着猪肥膘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数据分析显示,猪肥膘添加量对鹿肉丸硬度有显著影响。

2.2.2 猪肥膘添加量对鹿肉丸弹性的影响 由表2得知,鹿肉丸的弹性随着猪肥膘的添加量有所降低,数据显示,鹿肉丸的弹性差异不大。数据分析显示,猪肥膘添加量对鹿肉丸弹性无显著影响。

2.3 黄原胶[4]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表3 黄原胶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2.3.1 黄原胶对鹿肉丸硬度的影响

由表3得知,当黄原胶的添加量<0.5%时,鹿肉丸的硬度随着黄原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黄原胶添加量为0.5%时,鹿肉丸硬度值¬达到最大;当黄原胶添加量超过0.5%时,鹿肉丸的硬度随着黄原胶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数据分析显示,黄原胶对鹿肉丸硬度有显著影响。

2.3.2 黄原胶对鹿肉丸弹性的影响 由表3得知,鹿肉丸的弹性随着黄原胶的添加量有所降低,数据显示,鹿肉丸的弹性差异不大。数据分析显示,黄原胶添加量对鹿肉丸弹性无显著影响

2.4 冰水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表4 冰水对鹿肉丸品质的影响

2.4.1 冰水对肉丸硬度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冰水添加量<20%时,肉丸的硬度值对冰水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添加量为20%时,硬度值最大,肉丸手捏不破且有嚼劲:但随着冰水添加量的增加,硬度值呈下降趋势,肉丸手捏易碎,无嚼劲;数据结果证明,冰水对肉丸硬度有显著影响。

2.4.2 冰水对肉丸弹性的影响 由表4可知,当冰水添加量为20%时,肉丸弹性最佳,肉丸在口中嚼劲十足,品质最佳;当添加量>20%时,肉丸的弹性值明显下降;数据结果证明,冰水对肉丸的弹性有显著影响。

2.5 正交试验及最优工艺的确定

根据上面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木薯淀粉[5]、猪肥膘和黄原胶、冰水添加量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取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产品硬度、弹性度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5,试验结果见表6。

表5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6 正交试验结果

由表6得知,影响鹿肉丸主次因素为:B>C>D>A;最优方案为A3B2C2D2,即:木薯淀粉15%、黄原胶0.5%,冰水20%、猪肥膘20%。

3 结论

影响鹿肉丸品质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木薯淀粉>黄原胶>冰水>猪肥膘;最优方案为:木薯淀粉15%、黄原胶0.5%,冰水20%、猪肥膘20%。在该实验结果下,鹿肉丸无明显异味[7],具有较好的滋气¬味、口感和色泽。

参考文献:

[1] 李碧晴.黄原胶在猪肉丸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1( 4): 33~351

[2] 赵兴春.黄原胶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J.食品工业科技,1996(5):75-76

[3] 孙彩玲,田纪春. TPA质构分析模式在食品研究中的应用[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4.

[4] 林偉锋,赵谋明.功能性添加物对低脂肉丸质构特性的影响[J]. 研究与探讨,2002(4):20-22.

[5] 黄德智,张向生编.新编肉制品生产工艺与配方[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6] 张水华,孙君社,薛毅.食品感观鉴评〔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7] YIN,L.J.,LU,M.C.,PAN,C.L.,et al.,Effect of Monascus Ferment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ckerel Mince.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5.70(1):S66-72。

作者简介:赵星宇(1986-),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农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

生鲜猪肉物流品质变化研究 篇7

生鲜猪肉物流包括屠宰分割、贮藏、运输或配送、销售等环节,各环节的环境尤其是温度环境对猪肉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根据《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是判断猪肉物流品质的关键指标。本文运用色差法快速检测各种物流模式下生鲜猪肉的TVBN含量变化,进而提出保持生鲜猪肉物流品质的措施。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屠宰场分割后的新鲜猪肉,取后腿瘦肉部分,剔除脂肪、腱等。

2.2 试剂和仪器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浓盐酸、95%乙醇、尿素、三氯乙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色差仪(美国X-Rite SP60系列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附液体测定装置)、电子分析天平;真空包装袋、真空包装机(DJQ500/ZSB上海鼎利轻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振荡培养箱(广东科力仪器有限公司)。

2.3 试验方法

试验时外环境温度为28℃,采用振荡培养箱模拟猪肉的冷藏运输环境,该培养箱不开振荡器时即模拟为贮藏和销售环境,振荡器频率设定为135次/分。

2.4 检测方法

2.4.1 检测原理

生鲜猪肉的蛋白质在组织酶和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产生氨(NH3)和胺(R-NH2)等碱性含氮物,该物质和组织内的酸性物质结合形成TVBN(NH4R-)。在酸性条件下,TVBN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反应而显色,根据猪肉品质不同,腐败变质程度越高,所形成的碱性含氮物越多,经显色反应后所生成的有色物质就会越多,反应体系颜色就越深。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体系反应前后色差值与溶液浓度成正比,从而测定猪肉的TVBN以判断猪肉品质。

2.4.2 样品预处理

准确称取猪肉10g,加50mL蒸馏水浸泡30min,期间间断性地用玻璃棒对其进行搅拌,然后加入25mL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过滤后定容至100mL,待用。

2.4.3 色差法快速检测

取2支比色管,向1号管加入10mL样液及2mL显色剂(0.4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mL 95%乙醇、5mL浓盐酸)摇匀;向2号管加入10mL样液及2mL蒸馏水并摇匀。1~2min后,用色差仪分别测出其明度值L*和色度值a*、b*。运用CIE 1976LAB均匀颜色空间的色差公式计算色差值,并以蒸馏水代替样液调零,将测得的结果与标准曲线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3.1 标准曲线

以尿素为标准品,标准曲线见图1,回归方程为y=4326.3x+0.0499,其中R2=0.9978。

3.2 热鲜肉物流品质变化

热鲜肉以短途物流为主,分别将培养箱温度设为10℃和28℃,以模拟广州地区冬季和夏季温度环境。将猪肉放至振荡器上,开启振荡器,模拟运输2h后关闭振荡器,模拟销售过程。试验中每1h测定一次TVBN,结果见图2。根据《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的规定,猪肉TVBN含量应不大于15mg/100g方为合格产品。由图可见,该物流模式下,冬季猪肉在运输环节中的TVBN并未超标,而当销售9h(即图中第9个小时)以后开始超标;夏季猪肉在运输环节中的TVBN虽未超标,但销售1h(即图中第3个小时)以后开始超标,并且3h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急剧上升,说明猪肉已经开始严重腐败。因此该物流模式下猪肉品质变化很快。

3.3 冷却肉短途物流品质变化

冷却肉短途物流模拟为短途运输3h,贮藏2h后销售。设标准组、操作组和真空包装组,标准组和真空包装组的运输、贮藏和销售的温度均设为4℃;真空包装即为将冷却肉用装入真空袋进行真空包装;根据物流现场的相关温度参数调研结果,很多车辆的冷却肉实际运输温度在6℃左右,因此操作组的运输温度设为6℃,贮藏和销售的温度设为4℃。试验中每1h测定一次TVBN,结果见图3。由图可见,该物流模式下冷却肉销售10h(即图中第15个小时)时的TVBN尚未超标,说明该物流模式下猪肉品质变化较小。由于操作组运输温度高于标准组,因此操作组猪肉TVBN含量升高的速度高于标准组,说明冷却肉物流各环节应严格按照4℃以下的温度范围操作。而真空包装组TVBN含量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标准组含量,说明真空包装更有利于保持猪肉短途物流品质。

3.4 冷却肉长途物流品质变化

冷却肉长途物流模拟为短途运输12h,贮藏6h后销售。设标准组、操作组和真空包装组,其温度条件同上。试验中每2h测定一次TVBN,结果见图4。由图可见,该物流模式下猪肉销售10h(即图中第28个小时)时的TVBN尚未超标,但已接近15mg/100g的限量水平,说明该物流模式下猪肉品质变化也是比较小的。操作组猪肉TVBN含量升高的速度同样高于标准组,说明冷却肉长途物流各环节也应严格按照4℃以下的温度范围操作。同样,真空包装组TVBN含量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标准组含量,说明真空包装也有利于保持猪肉长途物流品质。

4 结论

热鲜肉物流品质变化很快,尤其在夏季品质变化更快;冷却肉短途和长途物流的品质变化则较小;而真空包装冷却物流品质变化最小。因此,生鲜猪肉应采用低温物流的形式,其中以真空包装冷却肉的物流品质为最好。

摘要:运用色差法快速检测各种物流模式下生鲜猪肉的品质(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热鲜肉物流品质变化很快,冷却肉物流品质变化较小,而真空包装冷却物流品质变化最小。因此,生鲜猪肉应采用低温物流的形式,其中以真空包装冷却肉的物流品质最好。

关键词:生鲜猪肉,物流,品质,挥发性盐基氮,色差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S].

[2]傅伟,林朝朋.我国冷藏运输技术研究的几点思考[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8):28-29.

[3]王丽,周真,李震.利用色差法检测乳品菌群浓度的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9(5):46-48.

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空气品质评价,热环境,热舒适

空气品质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正如美国ASHRAE62标准修订委员会主席Taylor先生所说, 最大的教训之一是错将室内空气品质简单地看成一个通风问题。由于多因子、多途径地产生室内空气污染, 从而诱发了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品质及其评价和标准

1.1 基本术语

1) 室内空气品质 (Indoor Air Quality) 。在ASHRAE 62-89R中, 首次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空调空间中绝大部分 (80%或80%以上) 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 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浓度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1]。2) 热环境和热舒适。热环境是对人的热损失影响的环境特性;热舒适是对环境表示不满意这一愿望的条件。热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热舒适是人的主观感觉, 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表述。3) 室内环境品质 (IEQ, 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 。室内环境品质是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1994年提出, 是指室内空气品质、舒适度、噪声、照明、社会心理压力、工作压力、工作区背景等因素对室内人员生理和心理的单独和综合作用。

1.2 空气品质评价

1) 主观评价。文献[2]中对单项因素的主观评价作了归纳。这几个单项指标分别是热感觉指标 (PMV-PPD) 、声感觉指标 (PDN) 、视觉指标 (PDL) 。2) 客观评价。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综合大气质量指数法, 即比较各评判对象的综合指数。文献[3]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排序, 并推荐使用Ridit方法。3) 综合评价。文献[2]中作者在单项物理因素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提出室内综合的评价指标, 即不满意百分比P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 。其计算公式为:ΡD=i=14ΡDiwi。其中, PDi为各物理量的分项评价指标;wi为各分项指标的权值。

1.3 空气品质标准的探讨

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热潮经历了20多年, 已经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和成果。目前世界各国正不断地引用这些成果来起草或修订有关室内空气品质的标准和法规, 突出“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意图通过标准和法规来迫使设计方、制造商、施工单位和管理方从不同方面去努力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有力地保障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美国《ASHRAE 62-1989》目前被绝大多数工程师作为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基础。英国和德国分别修订了CIBSE指南A第二部分和DIN 1946第二部分。但我国目前尚未指定相关的标准和法规。

2 影响空气品质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1 热舒适的研究

研究人的热反应, 试图从热平衡的角度探求舒适性与环境的关系。国外以丹麦的Fanger教授为代表, 国内以同济大学为代表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4], 特别是Fanger教授的热平衡方程。

吹风感一直是困扰空调设计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 吹风感的产生不仅与空调房间空气的温度及平均速度有关, 而且与房间的紊流强度和紊流频率有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对于恒定气流和波动气流的感觉是不同的, 波动流速会产生更多的冷感和吹风感。德国Ziad Nouri, J.Thorshauge、中国香港W.K.Chow、天津大学等学者和单位运用实验和统计理论对房间气流的紊流特征与热舒适的关系方面作了很多研究, 并给出了舒适风速范围、不同频率的吹风感曲线[5]。

2.2 室内污染源方面的研究

1) 分子污染。

分子污染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物 (VOC) 、环境烟草污染。ASHRAE 62-1989标准中主张动态控制分子污染[5]。目前国内外关于VOC的研究一般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调查现有建筑中的VOC情况, 另一个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常用材料的VOC散发情况, 并对光触媒技术以及纳米技术[6]在消除VOC方面的应用作了研究[7]。Knudsen, Wolkoff, Andrson, Yang, Hung等学者都分别从不同层次和角度研究了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紊流度等) 对材料中的VOC散发的影响[7]。

2) 微生物处理技术。

在室内微生物控制方面, 文献[2]中对用超吸水高分子树脂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机理作了研究,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测试, 认为将其应用于空调领域可解决空调系统特别是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3 空气质量的控制

3.1 室外空气污染情况下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研究

在室外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 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研究很少。其实室内室外是处在同一个系统当中的, 完全有必要用系统的观点和整体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品质这一现象。

3.2 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中的问题

在设计、施工和维护当中如何避免空调系统的交叉污染、空气泄露等问题, 实践证明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坏对空气品质的影响是很大的。另外不正确的选择、安装、维护空调设备, 如过滤器的清洁, 我们都知道不是将其彻底清洁, 而应该适度保留一些, 但是在实际的维护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操作人员都明白这一点, 因此而造成的一些后果是不应该的。

3.3自动控制

在用舒适性指标进行空调系统的控制研究的文献中, 绝大多数是采用Fanger教授的PMV指标, 而对另一种著名的舒适性指标Gagge的SET则很少研究。迄今为止作为控制变量的舒适指标有平均预测投票 (PMV) , 作用温度 (T0) , ET, SET等。作用温度主要应用在辐射采暖控制技术中。因辐射采暖系统中, 空气温度与围护结构表面的辐射温度不相等, 有2℃~3℃的差别, 选择作用温度进行控制, 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和形成舒适的热环境。PMV是Fanger提出的综合热环境指标,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acArther对空调系统用PMV控制作了研究。主要涉及的就是理论PMV控制器的问题。在这个控制器中, 他假定6个独立变量都能直接感知, 这样PMV控制器就代表了一个能维持舒适在设定点的理论装置。

3.4气流分布与室内空气品质

在传统混合通风气流分布的基础上, 置换通风、辐射冷顶板大温差送风、冰蓄冷等技术研究的深入和成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改善带来新的途径和曙光。

冷却吊顶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空调方式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这主要是因为冷却吊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将冷却功能与通风功能分开。冷却功能主要由冷吊顶承担。而冷吊顶具有较高的辐射份额, 因此其系统能为人们提供较高的舒适感;通风系统常与置换通风相结合, 这样还能充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4结语

室内空气品质涉及的学科范围如此之广, 其复杂程度之高, 目前的研究远远不够, 还很有潜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物质文明的发展, 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越来越重视, 同时各空调环境的用户对HVAC系统的抱怨逐渐增多。我们有必要认真对现有空调的工作方式进行反思, 对热湿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参考文献

[1]沈晋明.《ASHRAE标准62-1989》的修正对通风空调行业的影响[J].暖通空调, 1998, 28 (5) :28-33.

[2]叶海.室内环境品质的综合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208-211.

[3]白玮.空气品质客观评价中的排序问题[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204-207.

[4]魏润伯.热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3.

[5]巨永平.气流运动及其与热舒适关系研究的进展与评述[J].暖通空调, 1999, 29 (4) :27-30.

[6]杨瑞.半导体纳米催化材料处理VOC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176-179.

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篇9

1 传统改良方法

1.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水稻传统育种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利用杂种优势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79年发现,运用杂交育种,将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与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进行杂交,可以育出有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良品种。李关士等研究指出,当育种亲本中有一个是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就可以获得直链淀粉含量相对较低的优良品种。武小金研究指出,亲本基因的显性互补决定了水稻杂种优势,也有研究者认为上位性效应在杂种优势中起决定性作用。总之,稻米特殊配合力和一般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双亲遗传距离的影响,要改良稻米品质,必须加大双亲的亲缘差距,同时如采用回交或复交,可使超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累积,从而扩大遗传背景的差距[1]。

1.2 系统育种

在水稻育种中,系统育种也是品质改良的重要方法之一。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系统育种选育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14个(系),并测定其高直链淀粉含量,经多代留种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还有4个,其他10个品种原有的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性丧失,成为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

1.3 诱变育种

在优良食味品质的水稻的培育方面,射线辐射诱变育种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舒庆晓等用60 Coy(3000y ocoy)射线辐射育成的多种颜色突变系,从中筛选到1个叶色黄化的低糊化温度突变体,定名为Mgt-1。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水稻不同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等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食味品质优良的优质种质资源材料,并为品质育种服务[7]。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还出现了神经网络法等新方法,该方法可模拟专家的定性、定量评价工作进行数据聚类,其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从而满足稻米品质科学评价的要求。黄丽苏等[8]利用RBF神经网络模型,综合评价了2004年国家南方稻区晚籼优质稻区试品种的品质。

2 现代转基因技术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9]。近几年,国内外利用现代转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增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从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角度改良稻米的食味品质。例如,Ttoh等介绍了转蜡质基因导入杂交水稻的三系保持系龙特埔等3个籼型杂交稻亲本,致使部分转基因水稻T和T的下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徐军望将正义rbeⅠ基因转入明恢86,使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下降15%等。

3 转基因技术研究稻米食味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与完善,转基因技术逐渐应用于作物品质改良,但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增多,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对转基因产品中的抗性基因是否对环境和植物细胞分化造成不良影响,是否会降低转基因的预期效果等产生担心,为减少人们在这方面的担心,培育出来的转基因作物应避免带有抗性选择标记基因,从而促进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稻米食味是由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3个指标决定,为获得较好的食味品质性状,在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稻米食味品质时要考虑导入多个基因[10]。

综上所述,从事分子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要与传统育种家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紧密配合,把现代转基因技术、传统育种技术进行结合,才能培育出食味品质的转基因水稻。

参考文献

[1]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等.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5,8(8):1092-1094.

[2]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等.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09(1):11-16.

[3]翟凤林.作物品质育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42-272.

[4]张小明,王仪春,鲍根良,等.稻米食味评价的进展[J].种子,2002(1):52-53.

[5]张长海,王士强,赵海红.稻米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0,374(9):26-28.

[6]杨生龙,王兴盛,张振海,等.日本水稻考察之见闻及中日水稻品质比较[J].宁夏农林科技,2009(4):51-52,25.

[7]肖昕,谢新华,陈奕,等.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2):156-159.

[8]黄丽苏,姚跃华,匡迎春,等.神经网络方法在综合评价籼稻品质中的应用[J].作物研究,2005,19(3):182-188.

[9]莫惠栋.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8-14.

提高大学生思维品质研究 篇10

一、现代社会竞争的根本是人的思维品质的竞争

思维品质表现在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比较、判断、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想象、创新等思维活动的广阔性、系统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多样性、探索性、创造性、自觉性和批判性等诸方面的能力状态。思维品质既以人的神经系统为基础, 又与个体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决定了人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任何领域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新的内容, 这是以人的思维活动为基础, 创新成果为体现的社会发展过程。人类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经济增长、财富积累、艺术创作等大都能归结于创新的持续增加, 而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所以, 提高思维品质是促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思维品质连续不断的提高, 才能使创新的源头永不枯竭。思维品质的高低将决定创新成果的多寡优劣和大小快慢, 决定任何一个领域的先进或落后。无论是技术创新、理论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 都需要有人类较高的思维品质去推动与造就。各国之间经济、科技、军事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思维品质的竞争。社会的信息竞争、知识竞争、文化竞争的本质还是人的思维品质的竞争。今天的思维品质就是明天的科技和经济, 就是未来的国家竞争力。现代社会一个人类群体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思维竞争力的强弱, 思维品质的先进将使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先进, 思维品质的落后最终将必然的在各个方面都落后, 现代社会人类一切竞争的根本都可以归结为人的思维品质的竞争。

二、人类思维品质的演进分化趋势

现代人类的大脑及思维品质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仍处于进化提高之中,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群进化提高的速度存在着差异;不同的生产力水平, 不同的文化源泉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着其思维的时代特征。它既从前代吸收消化, 又加以改进并传递给后一代, 演绎了人类思维品质的递延发展过程。在生产力不发达、交通通讯落后的时代, 变化是缓慢的。而现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交通工具、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应用, 使其呈现快速发展及分化的趋势。其表现主要有:

(一) 认识空间范围的扩大

大脑思维的广阔性、多样性和敏捷性与大脑认识所接受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相关, 人的经历和经验对大脑有直接的刺激, 刺激材料增多与花样翻新有益于思维过程的进行。大脑储存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是思维活跃的基本条件, 由于生命有效时间与活动空间距离等限制, 使单个大脑吸收储存表象的数量受到限制, 导致人类大脑思维能力进步缓慢。随着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类认识的空间范围迅速扩大, 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感触与体验, 促使人脑的思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促使大脑的活动能力进一步延伸。

(二) 知识爆炸对人脑的冲击

现代人类认识及所需要掌握知识的数量迅猛增加, 专业的细化与深化, 应用的专业性与综合性, 新领域的不断扩展, 各种知识的快速更新等, 客观上要求人脑去快速吸纳和大量储存知识并灵活运用。快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思维导图[1]、快速阅读法[2], 快速记忆法[3], 系统架构通览, 等等。知识的巨数量和学习的高效化使人脑加速运转, 大脑对事物的喜新好奇特点使它乐意不断地去冲击新的高峰, 那么大脑有效负荷增加和功能扩展的进化也就在过程之中了。知识数量迅速增加和快速变化对人脑的压力, 个体间思维活动及相关事物的竞争是人脑进化的动力之一。

(三) 改善大脑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人类逐渐认识了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及影响因素, 包括大脑的结构与相对分区功能、思维物质形态的运动及改良[4]、音乐对情绪及思维器官性能的调节与促进、摄取某些物质对大脑效能的改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等。采用游戏、对弈、演奏等增强大脑活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以及大脑的营养保健维护和活动障碍的清理等, 会使大脑的活动效率有所提高。

(四) 思维训练缩短了个体思维成熟的时间

个体思维成熟指其思维能力能够满足所处时代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需要, 即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不同时代人类群体的思维能力及品质有着相当的差别, 任何时代个体受生活环境影响, 通过观察、感受、模仿、挫折应对、技能授受等过程获得思维方法。现代社会对思维方法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学校教学向社会成员传授灌输, 加快了个体掌握当代所需思维方法的进程。人类智慧的发展是无限的[5], 思维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也呈现渐进增加的态势。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思维的概念、过程、方法、方式、形式、模式、机制、规律等不断的被更新与补充。只要人类存在, 思维必然无止境的发展。思维无限, 与时空同在。但不同国家或社会群体对思维训练的选择倾向, 使其公民间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出现差异。

(五)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思维品质的提高

现代社会的图书馆、计算机、互联网等储存了海量信息, 这是个体大脑无法达到的数量级, 通过检索可以方便的使用。无疑这是对人脑信息储存的补充, 在需要的时候将其调入大脑, 使思维过程可以随时的选择与补充所需信息。促使思维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变化多端, 新的思维方法与技巧不断涌现。拥有快速有效学习的手段, 是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充分条件。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产生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将造成未来各国公民群体间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差别。

(六) 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影响

伴随着人脑思维材料存储数量的扩增, 大脑使用技巧的发展, 教育学习过程的延长, 不同语言符号体系在人脑中的交融激荡, 不同社会文化类型对思维的冲击调节, 和感觉认识工具的发展, 文化艺术的熏陶, 以及竞争性压力, 趣味性选择等使大脑可以接受更多、更细致、更深入的信息, 产生更深刻、更玄妙的感受。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种种因素使人脑更加灵活与敏捷, 使大脑的细分与综合功能不断增强与扩展, 神经元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更加复杂和庞大, 改善和提高了大脑的生物品质。

诸多因素对思维品质的影响必将造成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思维品质的分化, 这种分化势必形成竞争力的高低差别。要在人类思维品质快速进步与分化的现代社会里获得及保持较高的竞争力, 就必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围绕提高大学生思维品质展开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思维品质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试提出措施建议如下:

(一) 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作为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

教育训练是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 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为首要目标构筑现代教学培养体系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今天的课程及教学就是明天的思维品质, 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围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 让公民在塑造思维品质方面接受最好的训练。增加能够促进提高思维品质的课程, 设置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与思维品质等相关课程并强化训练。提高与培养思维品质相关课程在学习及考核过程中的重要性程度, 如音乐、美术等。改进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突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指标及过程。选择增加课程门数扩展知识类别的课程设置方法, 增加大脑记忆根目录的数量。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 丰富的语言能力是丰富思维能力的基础, 多个语言体系在大脑里的撞击融合, 有利于提高思维品质, 因此, 外语学习应从低龄开始, 并在大学开设第二外语。

(二)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思维品质形成与提高的教学过程

现代视频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空间、时间及费用等的限制, 使学习者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 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感受。通过视频软件可以模拟各种复杂场面和事件, 使学生可以感受不同情境与过程, 从而获得挑战与进取、愤慨与激励、挫折与振奋、恐怖与安慰、启迪与顿悟等更多的感觉及刺激。现代科技所带给人类跨时空感觉对象的增加及丰富多彩, 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大型游戏机产业形成了其产品的趣味性、竞争性、刺激性和激励性模式, 其震撼的画面效果、优美的音乐、良好的操控性和参与性可以收到明显的认知效果。学生可以在感受、考量、判别、决断等过程中得到如同亲身体验般的经历和经验, 强化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将大型游戏机产业导入教学过程, 做为课程载体和教学手段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

(三) 分阶段展开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的教育教学

思维方法掌握与品质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不同年龄段又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及优势的差别。应当从公民入学接受教育时就开始, 分等级、分阶段学习思维技能, 在关键年龄时期导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思维方法课程, 在数学、语文等主要课程教学中突出使用思维方法的过程, 提高刻意使用思维方法的频次, 加快个体掌握思维方法的速度, 由个体缓慢自我形成变为灌输快速形成。大学在中学掌握一定思维方法的基础之上, 集中展开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展开思维品质提高的训练。

(四) 培养良好的情感情绪, 促进思维积极运行

美好的情感、兴奋的情绪是思维活跃的促进剂, 在愉快深情心理状态下, 思维灵活敏捷, 丰富的情感使人富于想象力、创造力。即使在挫折状态下, 丰富情感的人也同样思维活跃, 易于化解与振奋。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学习及活动过程, 促使人酝酿良好的情绪, 培养美好的情感, 持续增加艺术类培训内容能够丰富人们的情感。音乐智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在中小学应增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数量, 大学应将音乐、美术等课程列为思维训练基础的公共课程, 促进思维品质的提高。

(五) 改革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模式

文化由思维造就, 普遍带有艺术色彩, 艺术对思维的熏陶促进着思维品质的提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必须建立推动艺术快速进步的大学教育教学制度。我国目前大学艺术类招生普遍放低基础文化课考试成绩分数线标准, 造成社会上“当学生基础文化课学习成绩差、个体综合素质低时就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 形成艺术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相对普遍较低的状态, 造成艺术类专业领域的制度性衰退。因此, 要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必须改革现行大学艺术类招生模式, 提高招生的基础文化课成绩分数线, 向艺术类领域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六) 不同能力曲线峰值的充分利用

与思维能力及品质相关的方面有着不同的成长发展曲线 (平面坐标图的横轴均为年龄与时间) 。第一, 大脑生物功能曲线, 由出生后的较强可塑性与幼稚性逐渐向稳定、固化与成熟发展。第二, 学习能力曲线, 对应不同的学科内容有着不同的以年龄为主变量的趋势表达, 例如, 语言类、身体技能技巧类年龄越小学习能力越强, 科学技术类青少年时期学习能力最强, 社会科学类青年时期比少年时期学习能力强等等。第三, 创新能力曲线, 创新既需要积累相当数量的表象、认知、思维方法等等, 又需要大脑生物功能的活跃, 因此, 在青壮年时期较强于幼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第四, 研究能力曲线, 涉及到缜密的思考、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大量的经验, 研究能力与年龄或相关累积时间的增加密切相关。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曲线的峰值, 即在最佳年龄段去做最有利于提高思维品质的相关事项, 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建议提前小学入学年龄, 儿童在四岁进入小学, 学习那些与可塑性相关较强的课程, 如外语类、艺术类、身体技巧类等, 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减少中学、大学对此类学科学习的时间及数量, 从而能够增加其他相关专业内容的学习, 提高人生总体学习效率及数量。人们受教育时间的提前, 有利于在创新能力曲线峰值前积累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 有利于个体创新能力实现的峰值向前移动, 使社会创新成果的总量尽可能多的增加。也能够将研究能力曲线的峰值在时间轴上向前移动, 增加个体研究能力存在及使用的时间, 有利于国家整体思维资源的增加与积累。

(七) 社会实践与二次教育

大量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必要条件。个体在实践中面对具体应用和竞争的压力迫使其去思考, 个体思维的独立运行是提高思维品质的前提, 应对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 并以严格的措施督促其能够真正的实施。一个人在积累相当数量的经验感受之后, 再次接受系统的教育, 能够使其思维品质有一个阶段性飞跃。随着经济技术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 人们闲暇时间的提前和增多, 可以将二次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所谓“二次教育”, 是指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学校教育, 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5—10年, 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验和专业实践认识基础之上, 再次进入学校接受正规和系统教育的过程, 是公民终身教育理念贯彻的措施和制度安排。第二次进入校园的大学生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积累之上, 学习效率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 将使其思维品质再上新的台阶。二次教育将更有力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使整体国民思维品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

(八) 构建创新型文化环境, 积淀民族思维资源

环境是个体思维营养的重要源泉。学校的人文环境对学生有着终身的影响, 社会媒体、文化娱乐产业在制造着时代文化, 他们时时刻刻影响着国民的思维品质。为提高大学生思维品质而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创新文化填充他们的耳朵和眼球, 以期活跃思想、提高创造力。国民的思维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所谓“思维资源”是指以人力资源为载体, 以不断提高人的思维品质为主导, 促使社会文明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国家群体思维能力。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依赖于思维资源的存量与增量, 思维资源通过不断提高人的思维品质维持存在和增加积累, 因此, 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氛围, 会加快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品质, 积淀与发展丰富活跃的思维资源, 是现代社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 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2]吕武平.全脑速读记忆[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2.

[3]华宝龙.快速记忆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35-228.

[4]赵国求.奇妙的思维:思维过程物质基础探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37-112.

自主教育提升学校品质的实践研究 篇11

自主教育涉及五个主要因素:学生、教师、德育、管理、生态,每个因素在不断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其他因素产生作用。在对自主教育的理解上,我们始终将自主学习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通过自主教研不断深化教与学方式转变,丰富自主学习课程,有效开展自主德育,形成道德引领,推进自主管理,自主构建校园生活,从而有效提升学校品质。

一、自主学习:转变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一)转变教与学方式,建构自主高效课堂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发生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正确引导与激发,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才能生成智慧,实现高效。我们首先是明确提出“以学定教”,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促进科学教学观的形成;组织实验先行者分享成功经验,引领实践方向;邀请市、区教研员观摩教学,与教师共同研究新旧课堂,解决转变教与学方式遇到的困惑。其次,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提炼出自主学习课堂基本框架: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展示互动←→反馈提升。各个学科参照基本框架,遵循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对课堂结构进行相应改革,进一步形成一些操作性强的模式。我们积极避免课堂形式化和模式化,鼓励和提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完善教学策略,关注课堂生成,鼓励百花齐放。各学科教与学方式日趋成熟,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与丰富性。

(二)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学校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立足校本,整合课程,以艺体课程为突破口,实施课程校本化重构,改革并完善相应板块,使得课程更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发展需要,形成集人文修养、科学素养、艺术体育、展能活动4大板块50多门课程的“课程超市”,以“菜单式”让学生自选。如艺术课堂普及口风琴和版画教学,体育课堂引入足球、篮球、跳绳、韵律操和国际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丰富了自主学习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得有序、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使学习变得趣味盎然,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自主教研:改造“旧”教研,培养“新”教师

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自主教研主要从导向、方式、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着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教研新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引导教师体味教育幸福。

(一)改导向:基于课堂,立足常态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场所,教研只有基于课堂,才能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学校校本教研紧扣课堂教学产生的问题,统一认识,明确基于课堂、立足常态的研究导向。

(二)改方式:刷新流程,突出自主

我们研制了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全新的自主教研流程(见图1):

在新的教研流程中,研究问题由教师自由产生,研究内容由教师自愿选择,研究过程由教师自觉参与,这种自主性教研大大增强了教研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改机制:全员参与,团队攻关

我们举办全校性“沙龙式”研讨,建立团队教研机制,组建了由特聘专家、学科骨干和青年教师构成的跨学科的“学研共同体”。教研不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成为“每一个人”的事情。

学校目前拥有9项各级各类课题,涉及学科教学、德育、艺体教育等多个领域,参与教师达230人次。2012年学校被评为福田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2013年6月承办福田区教育科研现场会,为全区教育科研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典型范例。教师在自主教研中合作共赢、互动发展,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自主德育:发展道德认知,改善道德行为

自主德育,旨在促进人与人(扩大到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部“三个和谐”,激发孩子心中“向善从善”的活跃基因,促进道德自律与心灵觉醒。

学生品德在认知上是道德判断力水平的发展,在外显上则是道德行为的养成。学校围绕“五善”(讲善言、存善心、行善举、正善根、扬善道)主题,组织学生编制德育材料,自主策划德育活动,从而在道德上强化自我反思和自我要求,从他律转向自律进而实现道德自觉下的行为转变。

(一)创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充分尊重师生的发展需要,让师生根据自己潜在的道德认知水平,自主选择道德认知内容,从而自发地推动道德认知发展,是自主德育的有效方法。学校改革升旗仪式,由原来大队部包办,改为班级轮流自主承办,“国旗下讲话”从领导“专利”,转变为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主申报的主题演讲,变成师生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激发师生不断提高自我道德认知。同时,学校组织学生积极编写、自主阅读《善恶拔河》《品行养成三字歌》《让我们更美好》等校本德育系列读本。在编辑、学习《善恶拔河》一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去寻找、收集自己喜欢的“善”“恶”小故事,自己整理故事文本,自己创作故事插图,自己撰写阅读感悟,并与家长展开亲子探讨。整个创编、学习教材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心一场“善恶较量”的过程。

(二)创新“道德体验模式”

情境相似性、角色可代入性的程度,影响着道德体验的效果。学校组织大队委经过集体讨论,结合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确定课间篇、卫生篇、环境篇、着装篇、如厕篇、综合篇等6个主题,并组织学生策划、拍摄了11个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专题“微电视”。针对“课间安全”主题,学生首先自行设计“课间现状”调查问卷,主动征得各年级班主任老师支持,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采访学校不同学科老师、安全主任和校长,搜集有关课间活动安全建议;之后收集整理资料,确定解决方案,设计脚本和挑选演员,最后组织拍摄。视频素材来自校园生活,视频演员都是学生自己。学生在制作和观看过程中,内心情感体验更强烈,角色代入感强,从而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各项行为。

在自主反思、互相影响、同伴引领、行为养成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思想素质明显提高。

四、自主管理:加强自我认同,提升管理效能

教育现代化要求大力推动学校民主化建设,只有对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进行自主调整、自主管理,学校品质才能有效提升。梅林小学自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自主管理,在学生层面积极创设管理岗位,增加锻炼机会,推动有序竞争,完善管理机制,凸显管理特色。在教师层面实行人文管理,开展文化引领,引导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能在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一)学生:全员管理+正向引领+特色创建

一是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增加参与管理机会。学校建立“班级责任区”自主管理模式,就近划分班级自主管理责任区,包干到班,落实到人;建立礼仪队以及秩序、卫生、安全“三色小马甲”等学生自主管理队伍,不拘一格吸收有热情参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加入,壮大学生管理阵营;引入学生干部竞选制,改革优秀先进评选权,增加“民选”含量。大队委一律进行全校竞选,先是由学生自主报名,制作竞选材料向“选民”们作自我推介,之后通过学生电视台进行公开演说,最后由全校学生投票产生。二是凸显正向引领,强化局部表扬。我们整合形成以“班级夺梅、个人争星”为特征的“五梅竞开”评价体系,以五色梅花分别代表学生行为规范的五个方面,将个人表现和集体荣誉“对接”,并以“步步高”的形式形成荣誉序列引领学生不断向上。开展“梅林十星”系列评选活动,关注学生闪光点,强化局部表扬,多把尺子评价。三是集聚班级优势,开展特色创建。学校本着“以创建特色促进习惯养成,以发扬优点带动改正缺点”的理念开展特色班级创建活动,学生与教师讨论本班优势和强项,确定创建特色班级项目及评价指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最后由学校组织师生验收小组进行考评,验收合格命名挂牌;通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教育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从而产生持久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文化引领+专业引导+价值认同

一是注重文化引领,提出“师生都是学校的历史,每个人对学校同样重要”,确立师生的管理主体意识。提倡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努力创设绿色人际关系。二是专业引领,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托起底部工程”,分层递进,推动全员发展。三是价值认同,注重“扬人所长”,发现和挖掘每个教师的亮点和优势,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学校举办常态化的教育论坛,开展沙龙式研讨,支持教师成立或加入工作室,组织高层次、跨区域的经验推广和交流展示,推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学校目前拥有英语、数学、音乐、体育4个区级特色教师工作室,是全区拥有最多工作室的学校之一。27岁的史冰清老师成为了福田区最年轻的工作室主持人。一批探索型、实践型、智慧型的教师崭露头角。

五、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增强快乐体验,实现自我超越

校园生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身心协调,意义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发展需求具有多样性,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坚持“自发性”原则,以有趣的大型活动推动全员参与

只有人人参与,校园生活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开展读书、体育、科学、艺术、合唱等五大“校园文化节”,学生或当裁判、评委,或作选手、队员,或当啦啦队、亲友团,人人都是主角。常规活动注意推陈出新,增加选择空间,如学校每日例行的“快乐大课间”活动揉合了羊角球、少儿趣味田径等20项富有童趣的特色运动项目,学生可定期轮换选做,寓锻炼于游戏中,深受学生喜爱。

(二)坚持“差异性”原则,以丰富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兴趣

为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平台,校园生活对学生才更有吸引力。为此,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参加“红星足球俱乐部”“童心田文学社”“绿纽带亲子环保社”“观鸟协会”等20个学生社团活动,实现多样性差异化发展。如“绿点”环保社团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参观滨河污水处理厂,了解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同学们现场充当摄影师、主播和记者,拍摄并制作环保MV在校园电视台播放,向全校师生普及污水处理知识,传播环保理念。

(三)坚持“挑战性”原则,以创新的特色活动促进自我超越

挑战与超越永远是校园中最让人激动的旋律之一。“校园吉尼斯”是学校别具一格的一项特色活动,其宗旨是让学生勇于展示,不断挑战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允许“自作主张”,申报挑战内容,挑战成功颁发“校园吉尼斯”记录证书。“百家小讲坛”则为资优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自己兴趣和特长进行探究,将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美丽周末”活动是学校中高年级校园生活的“例牌菜”,每周五下午课后,学校提供舞台和音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40分钟的才艺展演。演出一切事宜从节目申报、策划排练,到舞台布置、主持串词、组织表演,乃至摄像、照相等台前幕后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负责整体把关、提供适当帮助。“美丽周末”已成为校园生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自主构建校园生活,师生在自主教育的学校文化浸润下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成为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温馨乐园”。

梅林小学自主教育实践研究的推进过程,将“自主教育”理念延伸,融入到德育、管理和构建校园生活等领域,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师生的创造性,解放教育旨趣,擦亮生命底色,形成民主和谐、人文关怀的校园生态。尽管成果丰硕,然而,如何深化学校层面自主教育评价研究,评价标准如何科学界定,评价等级如何合理区分,评价结果如何综合运用,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推进。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

国外顾客关系品质研究及其借鉴 篇12

目前国内外研究顾客关系学者众多, 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关系营销范式和顾客关系管理, 即使对关系品质的研究也更加偏重于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联盟商、竞争者、政府、公众等对等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与形成机制, 较少涉足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品质, 使得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为此, 本文将对国外学者对顾客关系品质的内涵、结构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一完整的梳理和评介, 并在提出了国外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的重要启示。

一、顾客关系品质的内涵与特征

20世纪50、60年代, 学者们就注意到了“关系”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 例如Magarry提出了“契约功能”, 强调企业要发展市场伙伴中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 但仅局限于产业市场的关系网络;70年代, 学者们开始将目光锁定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上, 并从服务营销的角度研究服务流程、顾客价值、内外部营销与顾客关系之间的关系, 例如Goodman (1971) 强调人际关系在维持销售中的作用, John Arndt (1979) 进一步指出企业要与关键顾客建立持久关系而非仅仅只关注一次性的交易;80年代, 学者们将“关系”由“隐藏的、边缘的提升到公开的、主流的地位”, 并从社会交换的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内部雇员、政府等的关系, 例如Berry (1983) 提出了关系营销的概念, Oliver (1981) 、Gronroos (1983, 1988) 、Parasuraman et al (1985, 1988) 等学者开始深入地研究顾客价值、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90年代, 学者们将关系的研究“从量的扩展转移到质的提升上”, 例如Crosby et al (1990) 提出了关系品质的概念[1], 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研究关系品质与关系利益及其衍生行为之间的关系, 将关系品质的研究引入到更深的领域。[3]

Crosby、Evans和Cowles (1990) 面对20世纪80年代服务营销、关系营销等营销新概念的不断涌现和关系研究范畴的不断扩展, 提出了关系品质的概念。[1]他们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 以Parasuraman、Zetithamal&Berry (1985, 1988) 提出的顾客感知与期望理论为基础, 将关系品质界定为买卖双方关系强度的整体评价, 此评价符合双方的需求与期望, 而这些需求和期望是以双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遭遇事件为基础的, 并指出良好的关系品质可以降低服务的不确定性。Lagace、Deshstrorrad和Gesserheirer (1991) 认为此概念过于复杂和模糊, 而将关系品质简而言之为对无形的价值处理:即评价期待中交易的产品与结果。这个简化的概念并未获得学者们的普遍认同, 相反认为是“为了简化的目的而抽去了精髓”。

Kurer、Scheer、Steekarp (1995) 回归性地将其界定为“关系品质是指关系程度在强度上的一个整体性的评估”, 但该概念存在缺乏动态性和单一化的缺陷。基于此, 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又重新将它引回到顾客感知与期望理论上, 认为关系品质如同产品品质的概念, 可被视为在满足顾客关系需求上的适宜程度。[3]但关系毕竟要比产品复杂得多, 产品品质标准衡量关系品质未必奏效。Smith (1998) 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精辟地将关系品质描述为“关系品质是一个包含各种正面关系结果的高级结构, 反应出关系的总体强度, 以及关系人在需求与期望上的满足程度。目标顾客对于供应商所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态度, 可由多种指标加以衡量, 这些衡量的一个整体性评估便可称之为关系品质”。[4]简言之, 关系品质是由反映整体关系力量以及关系满足参与双方的需要和期望的程度的一系列积极结果所构成的高级结构。由于Gronroos (2000) 更加强调关系品质的动态特征, 从而将关系品质界定为顾客与服务企业在长期的互动关系中所形成的动态品质感知。应该说, 以上学者都在试图科学地揭示顾客关系品质的真正内涵, 并界定其概念, 但研究视觉、研究层次或研究方法的差异将顾客关系品质的内涵揭示研究带入了丛林之中, 使得顾客关系品质至今缺乏一个学者们公认的清晰概念。

透过以上的研究发现, 学者们对顾客关系品质的内涵认识已经从产品品质或服务品质的传统认识中解脱出来, 并在应以顾客而非厂商为研究视角和应以关系评价而非关系属性为研究目标上达成了共识。就顾客关系品质本身的内涵而言, 也至少明白了顾客关系品质具有: (1) 认知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是顾客对感知与期望比较的主观评价, 而非关系载体的物理属性反应; (2) 交互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是顾客与企业双方基于某种互动联系累积而成的, 而非随机的或情节的; (3) 情境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受包括顾客认知水平、认知情境、信息传递等多种影响的影响, 而非一个固定变量; (4) 多维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的结构具有复杂性, 而非简单的一元结构; (5) 内生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更多的表现为心理契约, 而非外部强制嵌入的; (6) 价值性, 即顾客关系品质能够给关系双方创造关系利益, 从而区别于人际关系中的友谊。正是基于对顾客关系品质内涵或属性的认识, 相比较而言, Smith (1998) 的观点更值得推崇。

二、顾客关系品质的结构研究

对于顾客关系品质的内在结构问题, 一直以来就是国外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也是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满意、购后行为、企业利润等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绕不开的坎。尽管相关研究都认为关系品质是一个包含多个构面的复杂建构, 如顾客满意、投入、信任与合作规范等[1], 但遗憾的是, 目前尚未对关系品质究竟包括哪些构面达成共识。

Crosby、Evans&Cowles (1990) 被公认是最早对顾客关系品质的结构构面或内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1], 他们从提高销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将关系品质区分为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和顾客与企业之间的双层结构, 并指出两个层面的关系品质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直接的关联关系。在此分析框架基础上, 他们将顾客关系品质解构为由信任和满意构成的二元结构, 其中信任是指顾客对销售人员将会照顾其长期利益而充满信心的信念;满意是一种情感性评估, 是顾客对销售人员间互动经验的回应, 希望未来皆有正面的结果并进而继续保持双方的良好关系。Crosby et al (1990) 也提出了承诺变量, 是指顾客对于关系长期维持的导向, 但仅将它作为信任的内部因子而非独立的变量因子内嵌入顾客关系品质结构中去的。[1]Crosby et al (1990) 将信任与满意等反映互动品质的因素作为顾客关系品质结构中的内生构面, 而将相似、服务领域的专长、与关系销售行为等描述销售人员与顾客的个性或自身特点的因素作为关系品质的外生变量。[1]应该指出的是, Crosby et al (1990) 的顾客关系品质构面研究是在大量借鉴与吸收20世纪80年代关系营销学者的人际关系, 以及供应商关系内在结构的研究结论, 仿照服务品质的结构研究范式后概括提炼出来的[1], 因此具有明显的对等主体关系结构的痕迹, 而这与事实上存在非对等主体关系的顾客关系品质结构是不拟合的。但是, 他们引入人际关系理论把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的关系作为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却具有开创性意义。从此, 信任与满意成为多数文献所公认的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重要构面 (Naud&Buttle, 2000) 。

在Crosby et al的顾客关系品质结构基础上, 有学者开始注意到顾客关系品质的交互性及情境性等特征, 并将其内在特质作为重要构面植入到顾客关系品质结构中。Morgan和Hunt (1994) 认为顾客关系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在经济上或心理情感上建立的广泛联系”, 明确提出信任和承诺特性是买卖关系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此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将顾客关系品质界定为包括信任和承诺的二维结构。[5]而有学者提出买卖双方的长期关系在于企业与其顾客 (或伙伴) 之间的互动沟通 (Gummesson, 1994) , 而产品或服务品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hristopher, Payne&Ballantyne, 1994) 。由此, Storbacka, Strandvik和Gronroos (1994) 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方法, 以提高企业赢利为目标, 构建了一个包含服务品质、顾客满意、关系力量、关系长度与关系赢利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品质动态模型, 他们所提出的关系品质构面包含满意、承诺、沟通和联系等因素。[6]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商业关系研究中的Dwyer和Oh (1987) 的三维结构模式 (信任、满意和减少机会主义) 及Mohr和Spekman (1994) 的六维结构模式 (信任、承诺、合作、沟通、参与和冲突的共同解决) 。应该说,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研究正在摆脱人际关系和供应商关系模式的影响, 而走向充分体现顾客关系品质内在本质与自身属性的阶段, 具有探验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也正是因为有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的研究结论和经验积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顾客关系品质结构或其构面的研究变得内在而成熟。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通过对关系品质内涵的研究, 提出用总品质来描述由产品品质与服务品质所组成的整体感知品质, 并将其囊括在关系品质构面中, 因此顾客关系品质包括顾客感知总品质、信任和承诺等构面。[3]Smith (1998) 在总结研究前人对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基础上, 抽象出他们研究结论的共同因子, 得出顾客关系品质结构至少应该包括信任、承诺和满意等三个构面[4], 并为Wulf (2001) 对不同种类的商品和不同国家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实证研究所证实。

Holmlund (2001) 将关系品质结构研究与范畴研究联系在一起, 试图提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顾客关系品质结构模型, 并最终建构了一个包括技术 (过程类型、过程特性与技术结果) 、社会 (个人与企业) 与经济 (关系利益与关系成本) 的三维高阶结构。[7]Parsons (2002) 区分了商业关系中的人际交往与顾客关系, 并认为承诺、共同目标与关系利益是顾客关系品质的三个重要构面。而Roberts、Varki和Brodi (2003) 通过详尽地分析以前的研究成果, 将 (专业化服务背景下) 顾客关系品质结构概括为信任 (分为对伙伴诚实的信任与对伙伴仁慈的信任) 、承诺 (情感承诺) 、满意、冲突 (情感冲突) 等四个构面。[8]可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学者们对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特殊的结构, 而是试图寻找与验证不同行业背景下具有普适性的顾客关系品质结构, 在他们的研究中, 信任、满意和承诺等三个构面尤以引人注目。目前大多数有关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理论或实证研究也以这三个构面作为基准。

三、顾客关系品质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

在关系营销范式中, 顾客关系品质并非以独立变量的形态存在, 而是一个与若干变量存在强弱关系的关联变量或中介变量。在既有的关系营销研究文献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顾客关系品质与服务品质、顾客价值、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口碑效应、企业形象、品牌价值、关系利益、企业绩效、购后行为等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尤其是与顾客满意、购后行为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联性最强。理解了顾客关系品质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不仅很容易推导出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且也才能真正理解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的价值所在。

(一) 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满意的关系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关系营销时代, 顾客满意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对于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联性, 国外学术界关注较早, 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与顾客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升, 而顾客满意度的提升反过来又会改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Bitner, 1982;Berry, 1983) 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关系品质及关系品质的不同构面对于顾客满意的影响方式与程度, 国外学者研究较少, 可以说“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Oliver, 1996)

在探讨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满意的关系问题时, Crosby et al (1990) 首先将顾客满意作为顾客关系品质的一个构面, 并认为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会提升顾客关系的品质。[1]但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2000) 对此提出了异议, 认为顾客满意不应该是顾客关系品质的内置因子, 而应该是顾客关系品质的前置因子, 即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关系品质的先决条件。[1]还有学者指出, 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满意并非是线性关系的, 不同类型的顾客关系品质对顾客满意度影响不一样, 而且其不同构面对后者的影响也不一样[7], 因此简单地说顾客满意与顾客关系品质之间谁决定谁是武断的。

应该承认, 不同类型的顾客关系品质及其不同构面对顾客满意的影响方式与程度确实不一样, 例如低关系品质只要在顾客的容忍区域内也可以赢得顾客满意, 而信任和承诺对顾客满意存在前置和后置之分。从目前有关顾客关系品质的研究文献来看, 满意应该成为顾客关系品质的重要构面已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按照Dwyer、Schurr和Oh (1987) 的关系发展五阶段模型 (认识、探索、扩展、承诺和瓦解) , 满意已经在探索阶段就内生于顾客关系品质的形成之中, 而信任的诚实构面、慈善构面、承诺分别在探索阶段、扩展阶段和承诺阶段才形成。在此前提下, 笔者认为, 如果将顾客满意视为情节交易的状态变量, 那么顾客满意在信任或承诺不变或增强的情况下会促进低顾客关系品质的改良或提升;而如果将顾客满意视为关系交易的结果变量, 那么顾客满意会促进高顾客关系品质的持续或升级。同时, 信任、承诺与满意作为顾客关系品质的三个构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呈现螺旋式的促进关系, 但信任与承诺必须达到或超越某一临界阀值才能促进顾客满意度值的提高, 并最终共同促进顾客关系品质的提升。

(二) 顾客关系品质与购后行为的关系

良好的关系品质不仅会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而且还反映在口碑效应、重购意愿、顾客保留等顾客购后行为上。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关系营销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良好的顾客关系能够给无论是企业还是顾客带来正向效果, 例如给企业降低成本或者是给顾客带来降低不确定性, 但最先对顾客关系品质与购后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的是Crosby、Evans和Cowles, 他们以零售业为研究对象发现顾客关系品质会使顾客信任并且对销售人员未来的表现充满信息, 有效降低不确定性, 并会影响对未来持续互动的预期等, 进而会影响其行为。[1]而其他的学者也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

Crosby、Evans和Cowles (1990) 的实证研究发现, 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给顾客带来的最直接的反应是重购意愿的增强。[1]Storbacka、Strandvick和Gronroos也指出, 通过顾客满意度的增强可以有效增加顾客关系强度, 使得顾客会有较高的重复购买意愿与行为。[6]Crosby et al (1990) 解释为在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下顾客会认为交易的不确定性会降低[1], 而按照Willinsons的交易费用理论解释是重购能够给顾客带来信息搜索成本、转换成本等交易成本及心理成本的节约, 也有学者指出是由于存在顾客购买意图的路径依赖 (Carbarino&Johnson, 1999) 。尽管不同的的关系结合方式或关系类型在不同的行业会对顾客关系品质对重购意愿的支持作用有所差异, 但二者的正向相关关系毋庸置疑。[8]

Shamise (2003) 在研究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品质时发现, 患者与医生之间较高的关系品质会使患者对该医生的依赖性增强, 而较低的关系品质会使患者很快地换掉医生。[9]因此, 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有助于顾客保留。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指出, 较高的顾客关系品质认知有助于顾客承诺的形成, 而顾客承诺是顾客将自己维持在某种交易的义务, 这样的义务对于顾客的离去意愿会有负向影响。[5]而这样的负向影响会有效地增强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并组织顾客离去。[3]但也有学者指出, 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保留并不直接相关,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在其中起了中介作用。这一观点获得学者们广泛认同。

此外, 顾客关系品质还会对口碑效应产生影响。良好顾客关系品质会增强顾客向他人推荐意愿, 而较差的顾客关系品质则会使顾客做负面口碑宣传。Shamise (2003) 就在医疗服务研究中发现, 若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及与医生的关系品质评价较高时, 医生将会因为患者的信任程度增加而建立起良好口碑, 并使得那些与医生建立良好关系品质的患者成为宣传者, 将该医生推荐给亲朋好友, 为其带来新顾客。[9]Kotler (2000) 亦指出, 若顾客在消费完该产品后评价为满意时, 则会为该产品做正面的口碑宣传。因此, 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的口碑推荐意愿及口碑效应呈现正向关系。

(三) 顾客关系品质与关系利益的关系

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顾客而言, 能够从顾客关系品质中获取关系利益是双方发展顾客关系的原动力, 也是双方努力提升关系品质的内驱力。关系利益是指企业与顾客之间发展或者保持长期的关系能够给双方带来的经济利益与非经济利益, 而这样的利益往往会超乎核心服务绩效的其它利益。 (Berry, 1995) 显然, 顾客关系品质能够给双方带来各种关系利益, 尽管这些利益有差别, 但不是此消彼长的, 而是双赢共生的。

就顾客而言, Gwinner、Dwayne、Gremler和Binter (1998) 认为能够给顾客带来信心利益、社会利益和特殊待遇利益。信心利益是指在服务过程中, 顾客认知风险的降低以及实现性预期的增加。Gwinner et al (1998) 经过研究发现, 认为顾客与服务提供者发展关系后通常有一种舒适与安全的感觉, 可减少不确定时的焦虑感, 对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信心。社会利益是指涉及到顾客与单个雇员相互关系的情感部分, 强调顾客被服务提供者所塑造的个人认知以及顾客与员工间友谊的发展。Berry (1995) 认为社会利益在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普遍存在, 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指出社会利益包括相互之间的亲近感、友谊、密切关系、以及社会认可等方面。而特殊待遇利益是指顾客得到的或感知到的企业给与的与其它交易不同的利益, 包括经济性利益或定制化好处, 例如价格上的折扣、快速的服务或个人化的额外服务。 (Hennig-Thurau et al, 2002;Yen&Gwinner, 2003) Bitner (1995) 指出, 若给予顾客适度的特殊待遇利益, 则会有效地提高顾客满意度与承诺, 使得顾客对服务提供者产生较高的个人忠诚度;而Hennig-Thurau et al (2002) 亦指出特殊待遇利益对顾客口碑的建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 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能够给顾客带来关系利益。

而就企业而言, 良好的顾客关系品质除了带来直接的“价格溢价”、成本节约、交叉销售等显性的经济利益外, 还给企业带来口碑效应、用户创新、转换障碍等隐性的竞争优势, 以及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Bove和Johnson (2000) 指出, 顾客关系品质的提高会使顾客关系与服务人员之间联结强度增强, 例如互动的频率提高、新近性趋短和规律性明显, 这种强度会促使顾客对于该服务者产生较高的重购意愿;此外, 关系品质提高时, 顾客会对服务人员产生较正面的情感态度, 而又会促使顾客向其他人推荐该服务者或为其介绍新客人。而Storbacka、Strandvik和Grnroos (1994) 更是在考察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基础上, 将顾客感知价值、关系力量、关系长度与关系赢利能力联系起来考虑, 构建了关系品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 得出顾客关系品质以关系力量和关系长度为中介变量而带来顾客关系利益的提高和顾客关系成本的降低, 从而实现顾客关系盈利能力的增强和企业绩效的提升。[6]因此, 顾客关系品质与企业的关系利益呈现正相关关系。

可见, 不论是顾客还是企业, 顾客关系品质的发展或提升都能够带来关系利益的增长, 这也是双方致力于顾客关系建构并努力提升顾客关系品质的价值基础和内在动力。

四、国外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的重要启示

顾客关系作为连接顾客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其品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交易成本、交易效率与交易预期, 因此成为国外营销学者研究的热点。以上通过对国外学者对顾客关系品质的概念界定、内在结构或构面及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梳理与综述, 将会对国内营销学者和营销实践者产生以下重要启示:

1.顾客关系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 而顾客关系品质是衡量该资产价值的关键指标。在关系营销范式下, 发展顾客关系成为企业获取顾客终身价值、赢得竞争优势的唯一路径, 但顾客关系有优劣之别, 也并非对企业同等重要, 因此需要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导向下以顾客关系品质作为标准衡量、甄选和取舍顾客关系的发展对象、发展方式与发展目标。对于国内企业来讲, 不仅要树立顾客关系战略资产观, 加快实现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的根本性转变, 更要树立顾客关系品质观, 将营销工作的重点从发展关系数量转变到提升关系品质上来。而对于国内营销学者而言, 要加快顾客关系、关系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要注重顾客关系品质的研究, 例如顾客关系品质的内在结构、测量方法、指标体系、发展途径及与其它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机理等, 以便于指导国内企业营销实践和营销创新。

2.顾客关系品质是基于历史经验的认知性评价, 具有区别于人际关系品质或供应商关系品质的内涵与特征。顾客关系品质是对买卖双方关系强度的整体评价, 具有反映整体关系力量以及关系满足参与双方的需要和期望的程度的一系列积极结果所构成的高级结构, 并以双方过去成功或失败的遭遇事件即历史经验为基础。它区别于人际关系品质的纯粹性, 而具有更强的利益导向性和更为复杂的结构;区别于供应商关系品质的主体对等性和关系契约化, 而将顾客置位于弱势但更为主动的一方, 并以心理契约的形式维持关系的存续, 故顾客关系品质的内倾性与叛离性并存的特征更为明显。国外学者在对顾客关系品质的内涵或概念界定时充分考虑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避免了企业陷入以人际关系品质模式或以供应商关系品质模式建构和发展顾客关系品质的误区。而国内近几年来数据库营销尘嚣甚上, 但有的企业努力发展的顾客关系品质要么人际关系化, 成为营销人员的个人资产而非企业资产;要么供应商关系化, 导致发展和维持高顾客关系品质的成本居高不下。

3.顾客关系品质存在内在的结构机理, 而不同的结构构面会对顾客关系品质本身产生不同的影响。顾客关系品质的结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外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的核心问题, 从Crosby et al (1990) 提出的基于信任与满意构面的二维结构模型[1], 到Morgan和Hunt (1994) 的基于信任与承诺的二维结构模型[5], 再到Storbacka et al (1994) 的顾客关系品质动态模型[6]、Palmer和Bejou (1994) 的多维结构模型和Hennig-Thurau和Klee (1997) 的基于总品质、承诺与信任的三维结构模型[3], 直到Smith (1998) 提出的基于信任、承诺和与满意的三维结构的确立, 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研究就一直处在“愈辨愈明”的过程中。[4]不仅如此, 他们还深入地研究了信任、承诺和满意对顾客关系品质整体的影响, 例如信任和承诺是基础, 而满意是动力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帮助我们更为清楚地洞察和理解顾客关系品质, 而且为提升顾客关系品质寻找到了方向和路径。国内对顾客关系品质的研究成果不多, 而对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对顾客关系品质的认知和操作。相信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关系”的国度, 顾客关系品质应该会有其特殊的结构构面和影响机制, 因此加强顾客关系品质结构的研究, 意义非常重大。

4.顾客关系品质属于关联性变量, 与顾客满意、购后行为和关系利益等变量存在相关性影响。顾客关系品质研究的意义不在其本身, 而在其作为关联性变量会对顾客或企业的利益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Crosby、Bitner、Berry等国外学者对顾客关系品质与顾客满意、购后行为、关系利益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解构了顾客与企业之间的逻辑联系, 而且为企业建构顾客关系、开展关系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当然, 目前国内外对顾客关系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还很不够, 诸如“顾客关系品质对顾客满意的作用路径是怎样的?”、“顾客关系品质如何影响企业形象?”、“顾客关系品质对交叉销售的影响”、“顾客关系品质对服务失误或服务补救的影响”等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即使是像顾客关系品质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也都还有待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业进行实证检验。因此, 国内学者一方面要加强对顾客关系品质与相关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进行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顾客关系品质与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差异性研究, 努力构建我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顾客关系品质的关联性模型, 指导我国企业营销实践。

参考文献

[1]Crosby, L., Evans, K.R., and Cowles, 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Service Selling, :An In-terpersonal Influ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54 (7) :68-81.

[2]Levitt, Theodore.After the Sale is Over[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61 (5) :87-93.

[3]Hennig-Thurau, Thorsten, Klee, Alexander.The Impact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on Customer Retention:A Crit-ical Reassessment and Mode Development[J].Psychology&Marketing, 1997, 14 (8) :737-765.

[4]SmithJ, Brock..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Similarity, Relationship Managements, and Quality[J].Psychology&Marketing, 1998, 15 (1) :321.

[5]Morgan, Robert, M.and Shelby D.Hunt.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58 (7) :20-38.

[6]Storbacka, Kaj, Strandvik, Tore, Grnroos, Chris-tian.Manag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for Prof-it:The Dynamic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1994, 5 (5) :21-38.

[7]Holmlund, Maria.The D&D Model:Dimensions and Domain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Percep-tions[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2, 21 (3) :13-36.

[8]Roberts, Keith, Varki, Sajeev, and Brodie, Rod.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Relationships in Consumer Services:An Empirical Study[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 2003, 37 (1/2) :169-196.

[9]Shamise, J.The Context of Dominance:An In-dustry-Driven Framework for Exploiting Repu-t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 (3) :199-215.

上一篇:开放性公共实训平台下一篇:炮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