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质

2024-08-18

民族品质(共4篇)

民族品质 篇1

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品质产生深刻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流意识和文化惯性。

主流意识是国家意识形态,是国家的主体价值观念,是构成一个国家治国理论和政策的思想根本。主流意识包含着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思想观点以及这些学说和思想观点系统化后的思想体系。其中,政治法律思想是其最核心的意识,它是在社会生话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社会集团的执政理念、政治纲领、方针政策、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中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成具有悠久的渊源性,是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发展,文化积淀的结果。特别是汇聚中国各种思潮的“六经” 理论对中国政治的主流意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精炼地对其进行了阐释。“《易》著天地阴阳天地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记人论,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中国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以“六经”为主流、经典的,融汇于国家的政治制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语言思维方式之中,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宗教政治文化传统,使中国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避免了文化的断裂,保持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连续性。

概括地讲,在中国各种思潮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中国政治的主流意识主要体现在“尊君”、“重民”方面。这是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意识范畴。

“尊君”是指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权力掌握在国君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对百姓可以蓄养驱使,百姓必须惟命是从。韩非最先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该观点先后得到了孔子、董仲舒、韩愈、程颐、朱熹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推崇,日益成为中国稳定的政治主流意识,成为牢固的集权统治政治制度模式的思想依据。

“重民”是指民众个体是家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国一体的基本成分;以血缘为纽带的民众群体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组织和力量源泉,必须重视民众的力量和人心的向背。这种观点是由于在尚农、重农的农耕社会环境下,只有高度重视农民的安居乐业,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有序,朝廷赋役资源充裕,从而出现“天下太平,朝野康宁”状态。老子率先提出应顺应民意,孔子、孟子、 荀子等都认可这种观点,提出了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观点。这种政治的主流意识,使中国社会在尊重君权的同时,更格外注重民生,“民为邦本”、“使民以时”的“重民”、“惜民”、“爱民”和“桖民”民本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一种主流的传统政治思想。这些主流意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引导着它的流变和定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世上很少出现断裂的文化之一,因此中国的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具备强大的文化惯性。文化惯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积累和升华后所形成的得到共识的文化,使处于这种文化环境下的人们自觉地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这种文化作用于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持久的内在力量特征。

文化惯性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社会:一是文化的影响力。比如中国从经史子集、四大发明到中国制造,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全球。二是文化的渗透力。比如中国从礼化修养、贵和尚中到和平共处,中国文化的渗透力超越了地理和种族的屏障。三是文化的推动力。比如中国从阴阳八卦到二进制、五行说到化学元素到现代科技,中国文化的推动力始终在发挥着作用。这三种方式综合作用于社会,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所以存在有惯性,是由于文化具有细致的构成要素,拥有完善的结构体系,长期以往形成了一种系统化的定式。其一,在于文化是构建于物质基础之上,物化的文化是保存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载体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其二,文化渗透于制度层面,使之强烈地表现出其文化特征。其三,文化全面地融汇于人们的精神意识之中,指导人们的行为。比如浩然正气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讲都是一种追求的境界和行为的准则,是民族传统体育礼让三让的道义规则的根本。这种系统定式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不仅是由于文化的结构体系完整,更主要是由于这种文化模式具备久经考验的优势。然而,器物文化容易消失,制度文化也随时代变迁,只有人的意识是长久的存在。文化在漫长历史中形成,又在悠久的历史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根植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使之熟悉且习惯,使之内化且自觉,为内在的精神承接,表现为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的文化存在。这种内在的精神承接,保持着民族性格,实施对文化结构的影响,产生稳定持久影响力,即所谓的文化惯性,使不同民族和国家具有自身的文化结构和文化属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这两种主要的影响因素作用下,其文化品质也具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格局和表现。

民族品质 篇2

关键词:生物教学,民族职校生,心理品质教育,渗透

我县地处滇、黔、桂三省 (区) 交会处, 属于老、少、边、山、穷、库区, 境内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39万人, 少数民族人数将近80%。作为民族职校, 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大多数和他们的父辈一样, 思想比较单纯, 热情好客, 有一定的上进心, 自尊意识较强。但也存在一些心理品质方面的弱势。因此, 在生物教学中对民族职校生渗透心理品质教育, 有利于帮助他们打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民族职校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生物教学中培养民族职校生的团队精神

民族职校生长期生活在远离闹市的单个民族区域, 从小到初中毕业, 接触的大多是本民族的群体。他们有热爱本民族、团结本民族的意识, 但却缺乏与其他民族融合交流、合作共事的思想感情。因此, 民族职校的生物课教学必须结合民族职校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高新技术的复杂化, 很多工作任务的完成越来越依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 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加强学生团体精神的培养。例如学习种内互助的内容时, 给学生列举狼群捕猎的例子:狼群有严格的战术和作战纪律, 每头狼都有自己的任务, 都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有的狼要做先锋, 去骚扰猎物;有的狼要去围追堵截猎物;强壮的狼去猎杀强壮的猎物;弱小的狼去猎杀相对弱小的猎物。正是协同作战, 因此狼群的力量才足够强大。现实生活中, 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 但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 就是这个道理。同样, 一个班级要形成优秀的班集体也需要这种团队精神。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譬如让各个民族的同学组成“隆林物种考察小组”到野外开展物种考察实习;组成“标本制作小组”共同完成一些标本采集制作工作;组成“小发明小组”共同完成课外小发明活动;组成农村“科普宣传小组”“科技扶贫小组”, 深入别的民族山村宣传科普工作, 帮助其他民族的群众开展脱贫致富项目的实施。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得以增强, 团队精神得以发扬。

二、在生物教学中培养民族职校生的正当竞争意识

民族职校学生具有一定的上进心, 肯吃苦, 有一种不服输的心理, 但由于长期居住深山, 这种上进心难免仅局限于本民族内部。他们对社会大局面缺乏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做一件事, 一旦不能取胜, 他们不是从自身能力方面去找原因, 而是喜欢归因为别的民族看不起他们, 从而消极对待。因此, 生物老师在教课时, 必须反复给他们讲竞争的道理, 让他们认识到:竞争, 优胜劣汰是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 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进步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物界, 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倾向,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空间, 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 才能生存和发展。如同一片稻田中的水稻和杂草, 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 牛和羊争夺青草等等, 这一系列的生命现象, 就是生物竞争现象。人类也不例外, 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写作感想、到野外观察等途径, 让学生明白竞争的道理, 同时告诉他们, 现在读书学习, 就是为了将来参与社会竞争, 因此要有本事,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努力, 将来毕业了, 各行各业也都需要竞争, 而且会更加激烈。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 也逐渐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 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打好思想基础。

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民族职校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民族职校生家庭观念比较重, 多数家庭经济贫困, 社交结识面较窄, 导致他们入学之初学校适应能力弱, 辍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因此, 生物课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首先, 让他们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人只有适应这个充满竞争又复杂多变的社会,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站稳脚跟。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 但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 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衰落甚至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临灭绝, 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能力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 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双重性适应、复杂性和多样性, 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性思想。其次, 要加强对学生适应性心理素质的训练。要让学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被淘汰, 而是要主动去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要常常引导学生以适应观念去观察思考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复杂多变的。如不同学生同在一个班读书学习, 智力相差无几, 但学习成绩和其他如体育、文艺等方面的成绩却有很大的差别。这与一个人的适应能力不无关系, 适应能力强的, 各方面的成绩进步就大, 反之则小。所以作为职校生, 必须具备各种知识、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特别应具备强烈的适应意识和多方面的适应能力, 才能立足于社会, 才能生存发展, 才能有所作为。以此强化学生的适应意识, 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生物教学中培养民族职校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

民族品质 篇3

关键词:文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礼仪品质教育,现实依据,理论依据,意义

一、现实问题的提出为民族地方高校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品质教育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就普通高校的现状来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礼仪品质缺失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邢台学院《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礼仪品质教育研究》课题组以本院为基地进行了调研。10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开设礼仪品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据相关调查表明, 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 父母的过于溺爱或长期离家在外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有的心理失衡, 出现抑郁、狂躁等症状, 甚至出现自杀的倾向。这个问题在高校是普遍存在的。[1]就河池学院的实际情况而言, 河池学院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处于桂西北这一老少边穷山区, 经济欠发达, 环境相对闭塞, 周围也没有其他的高校, 学生交流的面狭窄, 视野不够开阔, 这些对学生的见识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是有一定影响的。他们家乡的礼俗和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导致他们的礼仪品质有偏差。从学生的生源来看, 多数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 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或留守家庭, 长期的贫困或缺乏关爱, 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敏感、自卑的心理。据河池学院教育学、心理学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对河池学院历年的新生进行的心理问卷分析看, 不少同学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感觉渺茫, 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有部分同学有自卑心理, 缺乏自信甚至有自杀的倾向。而且这种趋势呈现出波浪式逐年增长的趋势。[2,3]而在礼仪的系统性学习, 礼仪品质的培养方面, 河池学院的学生也是缺乏的。根据近几年的用人单位反馈, 学生往往不是知识素养不够, 而是礼仪素养不行。就目前河池学院开设的课程来看, 没有全面推开礼仪课程的教学, 礼仪课仅在中国语言文学系、经济与管理系的部分专业中开设。全院性的礼仪培训仅仅是在就业指导这一环节中进行。而礼仪素养的提高, 礼仪品质的形成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是在不断地渗透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个人的品格。突击培训的礼仪实际操作, 往往是一种表层的应对, 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气质使然。基于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对教学进行改革成为了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文学的功能及教育部的精神的契合为民族地方高校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礼仪品质教育的理论的依据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文学的作用是多重的, 涉及面是宽广的。而长期以来文学学科的知识性定位、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将重点定位为作家与作品知识的学习方面。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找到了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文规定:“教师要结合教学工作过程, 渗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马加爵事件后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更是引起了高校的关注和重视。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 文中明确规定“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的活动, 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时代风向标的高校率先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礼仪品质教育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证明, 大学生掌握了交际的技巧、推出自己的手段和方式可以减少他们挫败的几率。而在就业形势和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 那些专业素质、礼仪素养、心理素质好的学生竞争力自然较强, 因此, 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及礼仪品质教育渗透到文学课程教学之中, 形成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意义深远

1. 涉及面、受益面广。

文学教育主要分学校教育阶段课内的文学教学活动和课外的文学活动两大类型。就河池学院而言, 文学课除汉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外, 还有面向全院开设的《大学语文》, 新闻学、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开设的《中国现当作家作品选读》、《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等。申报该课题, 组合了所有文学课的部分教师以及心理学教师、高级礼仪师参与, 应该说人员构成是合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就有《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特色课程有《广西新时期文学》;选修课程有《影视文学》、《唐诗宋词研究》、《二十世纪西方经典》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欧美文学》;面向非文学专业开设的有《大学语文》。在课内的文学教育这一块就有很大的空间。结合河池学院的实际, 河池学院有很深的文学写作传统, 除了教师在课堂教授之外, 还可以组织课外的读书活动以及写作活动, 河池学院文学社众多, 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 河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区一级的写作人才培养基地, 全院参与文学社团的各系部的学生也不少。这些都是很好的研究和实践条件。

2. 充分发挥了文学课程的优势。

事实上, 文学、心理健康、礼仪品质教育这三者可以说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就民族地方本科院校而言, 学生的构成较为复杂, 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阶层、不同民族, 他们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程度以及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学习礼仪可以使他们学会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 形成与人为善的品格, 妥善地处理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 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礼仪风范。良好的人际交往, 正常的心态以及获得的成功对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是很有帮助的, 而文学课的生动、直观可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相辅相成中达成好的联盟。心理研究专家也指出“文学治疗”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好的一种治疗方式, 文学治疗是指被疗者主动参与文学创作或文学欣赏等审美实践活动, 缓解或消除自身心理压力或偏差, 解决心理困扰, 从而有效恢复内在精神生态系统的平衡, 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4]近些年, 高等院校将“心理剧”创作与表演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课余活动, 也就是基于文学的这一功能, 从这几年河池学院开展的情况来看, 学生以文学的形式呈现河池学院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经过舞台的演出确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排解, 观看的同学得到共鸣。而从人的心理接受角度来说, 利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礼仪品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课程中应该是一种既合理, 又容易被接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穆廷云.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调查[J].文艺生活, 2010, (2) .

[2]罗之勇, 刘雪珍.桂西北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究[J].学术论坛, 2012, (5) .

[3]刘雪珍.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及教育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 2012, (3) .

民族品质 篇4

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近些年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发展很快, 年增长率达到14%~15%, 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高、精、尖的医疗设备领域中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CT、MRI、PET/CT等。但总体而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质量、规模和水平上都还有一定差距, 医疗器械产业销售额仅占世界医疗器械总体销售额的2%,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 而且与中国经济总量也极不相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有上万家, 但大多数还是小、散、乱、粗, 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有实力与国外品牌进行正面竞争的企业, 少之又少。如何加强国产医疗设备的国际化竞争实力?如何使民族医疗产业在国际医疗产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本次论坛中嘉宾关注的重要话题。

资料显示, 自1994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台CT样机在东北大学问世, 1997年CT项目并入东软集团, 1998年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国产CT首次实现产业化, 并正式向市场推出东软CT-C2000。2003年东软螺旋CT、磁共振出口美国, 2004年东软推出中国第一台双层螺旋CT, 2009年中国第一台16层螺旋CT问世, 同年东软PET研制成功并获得美国FDA认证, 2012年, 东软推出代表我国自主研发最高水平的Neu Vie 64层螺旋CT。东软医疗通过二十年的持续创新, 不断填补国内空白, 并向高端市场延伸, 促成中国市场大型医疗影像设备销售价格下降20%~30%, 服务价格下降50%左右, 进口二手影像设备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推动大型医疗设备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

作为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 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和积累, 东软医疗创新研发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实验室自动化、放射治疗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等系列产品, 能够提供覆盖放射影像、常规检查、放疗与核医学三大领域的全面医疗解决方案。通过实施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东软医疗先后与荷兰皇家飞利浦集团、日本株式会社A&T、美国派斯通公司在不同产品领域开展合资合作, 不遗余力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具有国际领先品质的医疗设备产品与服务, 帮助国内外客户提供高效、精确、安全的诊疗服务, 成为国内外医疗机构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民族品质】推荐阅读:

居住品质10-14

茶叶品质10-14

改善品质10-19

鸡肉品质05-11

品质测定05-13

烟叶品质05-14

城市品质05-18

心理品质06-01

生长品质06-06

科学品质06-11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下一篇:协同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