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生命

2024-09-21

保护孩子的生命(精选12篇)

保护孩子的生命 篇1

聆听这则故事:有个农民在犁地时, 发现了一枚生满铜锈的古钱币, 农民以为把古钱币上的锈斑去掉会更值钱, 于是就将那枚古钱币打磨得平整光亮, 结果, 这枚价值昂贵的古币变成了一钱不值的铜板.农民哪里知道古钱币的价值正体现在它那锈迹斑斑的“生命本色”———“古”上, 失去了“生命本色”, 古钱就毫无价值.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从孩子的生命发展出发, 尽量关注那些最能体现孩子生命本色、最有价值的部分,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展示孩子的真实生活

数学是儿童生活的反映, 学生学数学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为前提, 数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 并架起桥梁, 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的真谛, 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 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意义》, 新课快结束时, 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景:“这节课同学们的发言很积极, 学会了百分数的同学请举手 (噢, 全部会) , 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表示同学们举手的情况?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那老师来考考大家, 你们能否用百分数的一句话说说教室里老师的人数?那么学生的人数怎样表示呢?能不能再试试用身边的事物去创造几个百分数?”通过设计这种真实可感的“生活课堂”,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让他们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从而学得主动, 学得高兴.

二、尊重孩子的真情流露

独特的见解总是在孩子充分自由状态下萌发出来的, 教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互谅的学习氛围, 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 比如, 允许他们有话直说, 允许答非所问, 允许插嘴, 这时教师必须做到:耐心地听取每一名学生的发言 (即使言论本身是错误的) , 积极评价每一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 相信每一位在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着智慧.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总复习“数和数的运算”时, 质疑道:“1是特殊的数, 你们能从哪几方面说明它的特殊性?”有的说:“1是最小的奇数”, 有的说:“1既不是质数, 也不是合数”, 还有的说:“1与任意数相乘得任意数”……孩子们被兴奋包围着, 答案一个接一个, 突然班里最调皮、考试考得最差的席刚同学自言自语地叫道:“1座山, 1名同学”, 这时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说:“席刚同学说的‘1’是表示单位‘1’, 大家想想这时的‘1’有什么特征?”经我这么一说, 引起了大家的情感共鸣, 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啧啧声, 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了下面的研究中.大家不能否认该同学的插嘴是很有价值的, 从孩子的“异想天开”“怎想怎说”中迸发了创新的火花.

三、鼓励孩子去亲自实践

“实践出真知”, 在实践这个大课堂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亲自经历形象而生动的数学过程, 亲自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 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 先让学生自由绕篮球场走一周, 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 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然后让学生汇报测算的方法, 归纳为三种: (1) 长+宽+长+宽, (2) 长×2+宽×2, (3) (长+宽) ×2,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第 (3) 种计算方法最简便.整个教学过程,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活起来”“动起来”, 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发现”“顿悟”, 并得以交流, 由此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

“真”是孩子的生命本色, 一如“锈迹”是古钱币的生命本色, 任何事物, 只有保留自己的生命本色才最有价值, 数学教学, 请关注孩子们的“生命本色”吧!

保护孩子的生命 篇2

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少,家长都把自己的孩子看的很重,特别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关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读上好的大学,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可好多家长在重视孩子成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完全没有明白孩子的生命应该大于一切这个道理。春节回老家过年,亲眼目睹了以下几件事情:在堰塘的冰面上,三五成群的孩子玩滑冰,孩子中最大的十来岁,最小的五、六岁,堰塘边没有见到大人;禾场上一群孩子围在一块燃放“冲天炮”;乡间的公路上,拖拉机、摩托车来来往往,拖拉机上满载着走亲访友的大人和小孩,摩托车上搭乘着两个大人和两个孩子,部分驾驶员还酒后驾车。

我想,家长们不是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他们的行为的危害性,但是家长们往往等出了什么事之后才后悔莫及。可他们平时偏偏又放纵自己的孩子,这是“爱”吗?我只能说:这些“可怜”又可恨的家长们,孩子的生命大于天呀!

当前,学校安全工作抓的十分扎实,校园安全事故基本杜绝。但每年学生在校外出现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节假日,由于家长的疏忽,孩子出事率高。其主要原因是:

1、过分的依赖于学校教育,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2、家长自己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行为,是造成事故的导火索;

3、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根本就不管孩子,这样,孩子且有不出事的道理。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篇3

关键词:游戏;孩子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54-01

教师应该培养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眼看,耳听,手动,脑动,通过他们切身的感受,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从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许多家长对幼儿园以游戏诶主导活动往往不理解,如有家长在接孩子回家的途中常常问:"今天你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我们玩游戏,"家长心里就会想怎么老是玩,不学习啊?这是一种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其实,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幼儿在游戏中,儿童反复进行有趣的游戏性操作活动,易于巩固已有科学知识,培养对智力的发展。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常常和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游戏,因为我发现,当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注意力全部都中在了这个游戏,不需要老师组织纪律,也不会有疯闹的情况,连平常不爱参与集体的个别孩子,在游戏的世界里都能保持很高的,可见,游戏却是孩子的生命。

一、游戏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习多思想。"孩子大多喜欢活动,喜欢追逐,跑,跳,攀爬等运动性的哟系。这类游戏能加速孩子的新陈代谢。锻炼他们的肌肉,肋骨,促进身体协调地发展。如果让孩子整天呆在家里,很少到外面去游戏,把他们这种天性受到压抑,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因为孩子在游戏中会玩得开心,情绪愉快,充分享受着表现自我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环境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环境,即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

二、游戏使孩子更聪明

游戏通常和玩具联系在一起的。玩具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中心,是儿童的亲密伴侣。男小朋友喜欢玩"奥特曼""机器人""各种电动玩具"靠电池的电力作动力,使玩具自行活动。等,女小朋友喜欢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如小鸭车,小兔车,靠自己的手拉动绳索而使玩具的轮子向前滚动。还有敲打玩具等。它能丰富儿童的生活,给儿童带来无限快乐。玩具有一种吸引力,它能唤起儿童的好奇,诱发他们去探索,发现玩具中所蕴含的奥秘,使儿童在操作玩具的过程中获取信息。

三、游戏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对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在与伙伴游戏过程中,孩子能逐渐学会谦让,宽容,忍耐,克制,学会合作,提高交往能力,这实际上是为他们以后参与集体生活,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孩子最感兴趣的角色游戏,这类游戏对培养他们的社会性大有好处。他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玩"娃娃家"有的玩"医生"的游戏。有一个小朋友说:"你在发烧,我给你挂瓶,"另一个小朋友就伸出了小手。有的女孩子在玩"商店"的游戏,他们在说"欢迎光临,我们商店有好多东西,你需要什么?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想买冰淇淋多少钱。"在这些游戏过程中,他们都获得了各自的经验,培养了他们联想,言语,意至力和解决问题,交往能力以及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热衷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

“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放手让孩子去游戏吧,千万不要把孩子束缚成“呆鸭子”!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我们才能培育出敢说﹑乐说﹑会说,敢想﹑敢做﹑勇于发现﹑勇于探索的新世纪儿童!

四、家长如何支持和引导孩子开展游戏

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提供条件。创造游戏空间。,家长要善于做孩子的游戏伙伴。有时孩子可以独自游戏,有时需要游戏伙伴,如玩"商店""幼儿园"等游戏,至少要有两个人,游戏才能开展起来,这时孩子就会要求家长和他一起玩。家长的参与不仅能使游戏得以开展,而且还会由于家长的参与,对孩子的游戏起到助兴的作用,使他们玩得更开心,并能密切家长和孩子间的亲情关系。

家长参与孩子游戏时要注意:一是切勿"喧宾夺主",开展游戏是为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得发展,家长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尊重他的意愿,听从他的指挥;二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良好发展。在游戏中当孩子全神贯注地投入时,他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会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如发现孩子当"售货员"对"顾客"态度粗暴等不健康的游戏时, 或在他们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家长都应适时地给以引导,使孩子在玩中健康发展。既然孩子喜欢游戏,那么家长就要善于利用游戏作为教育手段对他们实施教育。例如:可以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方式培养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

家长还应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外面游戏场所,到大自然中去玩,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沐浴阳光,感受欢乐。

参考文献:

[1]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 版社, 1999.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崇文光明幼儿园自选游 戏课题组编.幼儿园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9.

让残疾孩子的生命更精彩 篇4

我校有来自楚雄州10县(市)的听力语言、智力、视力、肢体等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300余人。由于身体的特殊性,加之寄宿在学校,缺少了许多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除了寒暑假外,他们每年260多天的时间几乎都在学校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和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好“三生教育”,让每一位残疾学生真正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提高生存能力,对他们的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在教育教学及各项活动中,抓实抓好“三生教育”

六、七岁前,残疾孩子在家和父母一起生活,六、七岁后来到我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观念、行为、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三生教育”的最佳时期。针对学生的身体、年龄及心理特征,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三生教育”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三生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及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磨炼意志,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习生存、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提高生存能力。具体做法是:

1. 以“感受幸福、快乐生活”为校训激励师生。让残疾孩子每天生活在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

2. 坚持抓军训。每学年的新学期开学,或聘请当地驻军部队,或武警战士担任教官,或由我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培养和锻炼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力以及挑战自身生理极限的能力。

3. 坚持抓兴趣活动课、体育课等大课间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育锻炼,达到促进智力开发、身体康复的目的。

4. 坚持召开运动会。让学生通过参加一年一度的冬季运动会及省州级残疾人运动会,增强荣誉感,增强体魄,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

5. 坚持抓演练。每学期多次组织师生开展防震、防火灾应急演练及交通安全知识展演,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救、自护能力。

6. 坚持抓预防。学校医务室每天对教室、宿舍、办公室进行消毒,每天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

7. 坚持抓讲座。每学期由校医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及卫生保健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知识、正确面对生理、心理变化,健康快乐地成长。

8. 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校会、班会、团(队)会、年级组会、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方式,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纸屑;爱护环境,不损坏公物,不乱涂乱画,不踩踏草坪;遵守纪律,不插队;不违反交通规则,外出时走人行横道;讲文明礼貌,不说脏话粗话,不大声喧哗、追逐打闹;教育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把“讲文明”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细节体现大文明”。把“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作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和谐校园。

9.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以“诚信———做人的根本”为重点,开好主题班会,并按学校政教处要求填写好主题班会活动卡,统一上交并存档。

1 0. 开展“家庭责任感”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家庭责任感教育,让他们知道,将来有了家庭要对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负责,要有家庭责任感。

1 1. 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听、看、议”的方式了解认识毒品的危害,教育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思想和意识,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

1 2. 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教师利用社会实践课带学生到商场、市场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的机会教学生怎样挑选货物,怎样讲价。借带领学生去书店、公园、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的机会,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1 3. 加强技能培训。利用每周二、三、五下午的第三节活动课和周六兴趣课,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技能培训内容有:理发、按摩、计算机、体育、绘画、读写训练、种植养殖。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1 4. 开展“热爱祖国”、“庆六一”、“迎新年”等系列文艺、绘画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幸福、快乐生活。

二、在浓浓的关爱中融入“三生教育”

为孩子的生命护航 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对孩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在保护好孩子的同时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既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和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重难点:

1、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家庭怎样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3、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教些什么。教学过程:

保护孩子是必要的,但保护只是一种被动的措施,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才是最重要。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我们应该加强和重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巧。实施小学生安全教育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家长先受教育。小学生家庭安全教育要靠家长来主导实施,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长必须先受教育,这是做好家庭安全教育工作的前提。家长应该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通过参加安全教育培训班、向他人求教、看书自学、进行生存体验等多种形式,来提高自身的水平,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2、遵循生活课堂原则。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安全知识,才能真正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能让孩子信服的说教,才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应该遵循生活课堂的原则,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及自我保护的技巧。家长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充分认识到成人的说教是有道理的,从而自觉的接受教育。

3、增加生存体验。一个人有较丰富的经历,也会有较多的经验。我们不要对孩子限制太多;而应该在其人身安全不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和尝试,一增强其生存体验,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应对各种情况。若有条件,还可以带领孩子到专门的生存体验机构去体验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另外,家长还可以创造模拟的环境、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让孩子在体验和尝试的过程中实现“玩中长智慧”。如果学校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家长应大力支持,让孩子参与。

4、重视和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小学生安全教育中,榜样作用不可忽视,成人的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日常防范行为,当好表率,让孩子养成重视自我保护的习惯。

5、加强亲子沟通,当好安全向导。在生活中,常有一些成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无知的特点,对孩子实施伤害,唆使生活经验缺乏、是非善恶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去从事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因此,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人,经常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将其感到奇怪、或遇到的不对劲的事情告诉家长;同时,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相关事件中无心犯下的错误。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追踪,并“对症下药”地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好孩子的安全向导。

6、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教育。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安全威胁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的认知教育。

家长要教孩子认识各种交通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遵守相应的交通规则。如:教育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天桥或地下安全通道,在有信号灯的地段,必须服从信号灯的指示;在美欧人行横道的地方过马路,要与众人结伴同行,并注意来往行驶的车辆,先看左边后看右边,千万不可跑着过马路;在街上行走时,不可边走边看书报或带耳塞听音乐,也不要突然从骑车后面跑出来——这样容易和来往的车辆相撞;不要翻越马路上的护栏和隔离墩,听到消防车、救护车、警车鸣笛时,要主动避让;在阴雨天气,还要注意提醒孩子穿色彩亮丽的服装,以避免车祸的发生。(2)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安全教育。

乘坐交通工具出行若不注意安全,也极易造成意外伤害。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乘车时,要站稳扶好,以防急刹车时撞伤或跌倒;要等车辆停稳后,才能上下;车辆行驶途中,千万不能将头、手等身体部分伸出车外;乘坐地铁,或在火车站接送客人时,要特别注意站在安全线内。乘船时,如遇超载或天气恶劣的情况不要乘坐,上船时不要拥挤、在船上不能打闹或倚坐船头;乘船落水后,不要脱掉衣服,可吹响救生衣上的哨笛或挥动色彩鲜艳的衣服进行呼救;若不会游泳且无救生设备,也要有求生的信心,应在水中尽量采取仰卧的姿势,使口鼻露出水面继续呼吸,并注意呼吸的技巧——深吸、浅呼。这样不容易下沉。

(3)、骑自行车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我国交通法明文规定未满12周岁不得独自骑车。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一些小朋友骑着车你追我赶,甚至有孩子一只手扶着车把或双手离把骑车,相互模仿玩“特技”等,捧跤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骑车前检查刹车、车铃等是否安全有效的习惯,中途发现刹车坏了要下车推行;在马路上骑车,不要并排骑车、相互追逐、骑车带人或放车把骑车,也不要在2个车把上都悬着东西而影响转弯,应靠右行驶并走。

小学生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人们必须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广大的小学生既应该有迎接幸福和欢笑的情怀,也应该有面对厄运和挫折的勇气与能耐。我们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重视小学生安全教育,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2015-2016学第一学期 “学校、家庭、社会”教案

商丘市前进小学

植根于孩子的生命之中 篇6

一、小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家长、教师都已经成为共识,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因为大家的重视而受到好的效果。经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只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学生的阅读量没有成比例递增,反而增量在下降。原因在于

1、对阅读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认识到阅读得重要性,但对“阅读”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主要是没有区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类型,仅把阅读简单限定在课内阅读的范围,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仅仅阅读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认为只要把教材上有的都读懂了、读熟练了就高枕无忧了对课外阅读不屑一顾,甚至还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认为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读多了没有好处,反而有坏处。这种对阅读认识的误区和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减少了阅读量。

2、阅读时间和精力不够。由于年龄的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内小学生精力都是有限的。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影响了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在学校期间,孩子们的时间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几乎没有一丝儿的闲暇空余。课后还有家庭作业,补习班、兴趣班等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甚至连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都被习题和训练占用。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很难保障,更何况“享受”课外阅读,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读书。

3、不能自由选择书目。读书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进行阅读。但现有的小学生的阅读却变得几近功利,好像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带有功利性的读书使得孩子们缺乏读物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一些家长和教师以“影响功课和考试”为借口,限制着孩子们阅读的自由。只有老师推荐的书才是好书,才有用,其他的书都是“闲书”,是被禁止的。岂不知,这种读书的不自由会败坏着孩子们的阅读胃口,消耗着他们的阅读热情。要么“厌食”不喜欢读书,要么读了“不消化”失去了读书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愉快的课外阅读

面对小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语文教师和家长都有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切实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1、正确认识阅读的意义。首先让家长消化对课外阅读的误解。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或者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与学习语文课程之间的密切关系,对孩子终身发展有重大积极作用。要完全消除家长将“阅读”和“考试”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让家长支持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在买书的费用上和阅读的时间上给予帮助。

其次,要学生认识课外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师可利用一切给学生交流的机会,比如班会、文体课等给学生讲各种有趣的故事或者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奇妙与有趣,从而爱上课外阅读。还可以通过名人故事激励学生好好读书,比如毛泽东闹市读书,陈毅吃“墨水”等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知道课外阅读对于自己的语文学习和一生发展的重要性,阅读中会有很大的收获。

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变成一种必须,阅读是快乐的,就想现在很多孩子打游戏、看电视一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打游戏、看电视,不喜欢阅读呢?原因在于他没有在阅读中找到快乐。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教师甚至学校和社会的配合,要长期坚持。一是要保证每天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这个时间最好能固定下来,每天到这个时间就是阅读时间,小孩子会形成一种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二是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空间,给予阅读的环境,影响他们一起读书。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在学校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心得等。孩子因为读书收获了书中的美,还能收获大家对他的尊重,孩子自然会喜欢上读书的。

3、给予孩子阅读内容选择的自由。给与孩子阅读内容选择的自由很大成分是不用把阅读带有过多的功利性,不要把阅读和考试挂上关系,把阅读的目的性指向考试。带有功利性的阅读会在阅读书目、阅读的方式上限制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和家长给学生的阅读做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比如记录分析好字好词,摘抄优美经典的句段并要求背诵某些内容等,这些硬性规定是家长和老师想急于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效措施,其实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行为,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负担,他们会因为阅读的辛苦而厌恶阅读。阅读的成效不是读了几篇文章,背诵了几段经典语句就能体现的,要靠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之后出现了一种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收获。

三、课外阅读贵在坚持

孩子,请珍爱一只老鼠的生命 篇7

近日, 我开始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四篇习作——看图作文 (单幅图) 。其中有一幅图介绍的是一只小兔去采蘑菇, 另一只兔子 (可能是兔妈妈、兔阿姨) 摇手示意其不要采, 要求学生发挥大胆想象, 以“小兔采蘑菇”为题编写一个故事。

作文交上来了, 其中一位叫袁伟鹏的学生在文中这样写道:……兔妈妈急切地说:“这是毒蘑菇, 吃下去会死的。”小兔子不相信, 这时兔妈妈看见一只老鼠在找东西吃, 于是走过去对老鼠说:“鼠老弟, 你肚子饿了吧, 我这儿刚好有一些新鲜的蘑菇, 你吃吧!”老鼠激动地说:“谢谢!”可刚吃下去不久就口吐白沫, 不一会儿就死了。小兔子看了吓得两脚发软, 浑身发抖, 这才相信这些新鲜的蘑菇的确是毒蘑菇……乍一读完, 我不禁为“兔妈妈”的“聪明”而叫好, 为此学生的“有创意的想象”而高兴, 但再细细品读一遍, 总觉得文字的背后闪烁着某些隐性的思想。在孩子的眼里, 难道一只老鼠的生命就这么微不足道吗?为了个人的私利, 难道可以欺骗他人, 甚至不惜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吗?再看此文的作者——袁伟鹏, 一位忧郁的小男生, 父母离异多年, 法院虽判其归父亲抚养, 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 因此只好一直寄居在姑妈家, 母亲一走杳无音信, 从未探望过孩子。由于长期缺乏家人的关爱, 形成了他遇事靠拳头、自私、爱撒谎等不良品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 此篇习作正是他人性品质中不好的一面的充分展露。读到此, 我不由得想起在《扬子晚报》上看到过的一篇文章, 大意是:一位老师在教学完《狐狸与乌鸦》后, 让学生说说:“当乌鸦又一次叼着肉站在树上遇到狐狸后, 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一位老实忠厚的女生说, 乌鸦会把肉分一半给狐狸吃;一位调皮聪明的男生说, 乌鸦会在肉上抹上老鼠药, 假装掉下, 丢给狐狸吃。若干年后, 已退休的这位老师应邀去一所监狱作报告, 同时出现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还有一位“帮扶他人, 共同创业的明星”——当年要分肉给狐狸吃的那位女孩, 而台下还坐着当年的那位“聪明”的小男生, 他因诈骗罪锒铛入狱。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习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小学生习作应是以表现真、善、美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积极的价值观一旦确立, 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促其健康成长。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 有时不能分辨是非, 主观性强, 而习作是学生敞开心扉、自由抒情的地方, 更多地表现出学生思想上存在而又不自知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不仅要“授业”, 更要肩负起“传道”的重任。想到此,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 我有责任也有必要进行正面引导, 激发这位袁同学心中的高尚情感, 帮助他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于是在作文评讲课上, 我以匿名的方式朗读了此篇习作, 然后让全体同学共同来议一议, 说一说:兔妈妈这样的做法, 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生:兔妈妈这样做不对, 她是在骗人。

生:兔妈妈小奸小坏, 没人爱。

生:兔妈妈太残忍, 为了自己的宝宝, 都把老鼠害死了, 而且老鼠还说了“谢谢”。

可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道:老鼠是坏东西, 经常偷东西吃, 死了活该!

(学生们顿时哑口无言, 面面相觑。)

教师适时引导, 注视了那位袁同学片刻, 又把目光转向全体同学, 深情说道:写作文如同做人, 要善良、真诚、友爱、互助, 一只小小的老鼠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也应珍爱。孩子, 请珍爱一只老鼠的生命吧!

(学生们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位袁同学早已羞红了小脸, 低下了头。)

教师又接着问: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帮帮“兔妈妈”识别毒蘑菇呢?

生:可以看颜色, 一般色彩鲜艳的蘑菇都有毒。

生:课外书上说可以闻一闻, 如果有一股怪味, 像土豆或萝卜的气味, 可能就是毒蘑菇。

生:兔妈妈可以把蘑菇采回家, 放几瓣大蒜一块煮, 过一会儿看大蒜颜色, 变色了就有毒。这是我奶奶告诉我的。

生:我认为最好不要采这些没见过、没吃过的蘑菇, 有时好奇心也会害死人。

教师微笑着接着问:在发现这些是毒蘑菇后, 如果你是小兔或者是兔妈妈, 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不去碰它, 跟兔妈妈去别处采蘑菇。

生:我会把它们统统铲掉, 防止害别人。

生:我会在那里竖起一块牌子, 提醒其他小动物——这些蘑菇有毒。

(师情不自禁带头鼓起了掌, 热烈的掌声在班上响起, 此时那位袁同学也涨红了脸, 拍着小手。)

【反思】

让童声合唱润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篇8

儿童进入学校, 开始成为集体的成员。集体生活是他们集体意识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生通过与他人相互交往、相互联系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品质。因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情绪、学习的动机, 而且对个人自我意识及各种优良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 个体可以从教师和同学中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形成关于自己的能力水平、智力、努力程度以及学业上成功的可能性等观点和信念。学生如果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人的个性也就可以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反之, 又可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集体活动可以大大促进他们集体意识的发展。所以, 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集体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各种良好的品质,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在我们的艺术社团, 就有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 促进了他们集体意识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发现合唱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 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

一、在合唱中培养合作精神

童声合唱作为集体的艺术活动, 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 其关键在于合唱团队的共鸣与和谐, 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听觉和乐感的培养, 引导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发展综合音乐素质, 并能用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诠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从而得到情感的满足和美的熏陶, 而且使学生通过此起彼伏、情感凝铸的共鸣, 油然而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就成功的合唱而言, 指挥是灵魂, 团队的精诚合作是脊梁。对童声合唱训练来说, 一定要针对小学生好凸显自我表现并唯我独尊、孤芳自赏的心理特点, 在明确教师作为指挥者, 而每一个队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同时, 必须让学生在团队整体的理念下体验到队员之间个性张扬与互补的作用和力量, 更感觉到合唱作为团队和谐的外显标识, 只有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融入, 才能产生合唱及其内涵相得益彰的共鸣, 并在充满群体表现力的歌声中确立个体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默化为一种心理定式。其间可以通过无痕化的集体游戏活动来取得有形说教所无法得到的效果, 因为学生可以极其自然地去激发自己内心的关于团队合作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并升华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或“雪泥鸿爪细无痕”的境界。

二、在发展学生合唱技巧中培养团队精神

演绎好一首合唱作品的必备条件之一, 也是提高合唱队水平的关键, 在于全体队员掌握合唱技巧, 并达到和谐统一。技巧的获得, 需要个体和集体相辅相成的训练。后现代主义认为, 这不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 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 并通过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合唱大师杨鸿年教授说:“好听的音色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的。”而“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所蕴含的是一种合作、发现和共享。童声合唱的感人之处在于其自然、明亮、优美的音质特点, 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觉辨别力和调整声音的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在训练中, 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倾听, 因为这是合作进行音色训练的基础, 尤其是发现和树立音色好的学生典型, 让所有学生注意倾听、品味和靠拢;其次是通过小组合作或一一结对等形式, 学生之间观察口形张开的程度、声音位置的前后等细微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并相互随时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唱法;启发学生只有团队统一优美的音色, 才能产生“唱给远方的亲人听”的感觉,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童声音色的动人魅力。

音准和多声部的训练, 比较强调运用“轻声”唱法,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克服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 还有助于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倾听自己和别人的声音是否和谐, 以便作出调整。同时, 特别强调多声部融合的训练, 因为这样既能充分体现合唱的艺术魅力, 又能体现学生音色、音质的个性特点, 并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和老师的指挥下达到一种配合的默契, 做到“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让学生体会到, 在集体活动中同伴间只有相互关心、团结协作, 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三、在合唱歌曲处理中发展学生健康人格

音乐是情感强烈的艺术, 合唱更是情感的交融。合唱的支柱在于团队精诚至上的合作, 对于小学生来说, 它有利于培养自尊自信, 有利于在体验到更多愉悦和快乐的同时, 形成以艺术情感为纽带的宽容、倾听、助人、分享等优良心理品质, 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实践证明, 只有积极且不断提升的情感体验, 才能凝聚成和谐的合唱团队, 并将对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和生活乃至融入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诚然, 一个好的合唱作品, 除了它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之外, 在艺术再现过程中还必须融入指挥和演唱者们的二度创作, 即加入对作品的情感处理, 形成一种自己的风格。小学生受年龄限制, 其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够完善, 情感体验也显得较为简单、朴素、自然, 更加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心灵同化。因此, 在合唱作品的排练中, 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将它表达出来, 无疑是最为核心、最为出彩的部分。

其次, 从了解作品和分析作品入手。要了解作品, 教师要做必要的案头工作,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案头准备工作, 实质上也是教师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 主要任务是熟悉和分析作品, 包括了解作品的一些创作背景,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 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取向, 研究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声部关系, 找出作品的重点、高潮和演唱难点。在此基础上, 组织学生在反复的共同体验和讨论中不断形成心灵共鸣, 不断拓展联想空间, 从而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再者, 从合唱的基本要求出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 注意艺术处理要得当。做到歌曲处理适度, 便于学生情感交融。尊重原作, 确定演唱的基本情绪和基本速度, 进而在歌曲发展中找出声区、感情、意境的变化, 安排好乐段和乐句之间的层次, 以及起伏与高潮的布局, 提出各种强弱、快慢变化的要求, 还要合理巧妙地设计和运用领唱、重唱、轮唱、衬腔等各种演唱形式, 既丰富艺术表现力, 又以表现歌曲主题和情感为主线, 注重学生团队整体的任务分配及其协调与配合。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中, 既要讲平衡统一, 也要讲对比变化, 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使三者有机结合。

做到歌曲处理准确, 便于学生情感协调。歌曲的艺术处理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为出发点, 要合乎逻辑。通过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使歌曲的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更加生动, 更加准确, 当然也须强调学生的形象理解和情感协调。

做到歌曲处理精致, 便于学生情感整合。合唱作品是通过歌唱来表现的, 这种形式除了音乐表现上要求完美无缺外, 同时要求在文学语言表达上清晰达意, 因为是集体歌唱, 如果不注意语言文字的统一性, 各行其是肯定会破坏音乐的表达, 这也强调学生在表情达意上的和谐统一。

保护孩子的生命 篇9

关键词:生命,拷问,法拉奇,信

对于生命的探索历来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一个主题, 法拉奇的自传体小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其主题更是不仅涉及到对于生命的追问与探寻, 更涉及到一个中外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内容:一个未婚母亲与她腹中胎儿的一段奇缘。

1973年, 43岁的法拉奇和34岁的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帕纳古里斯相爱, 1975年, 她怀了他的孩子。作为不婚主义的代表, 法拉奇在犹豫和纠结中度过了三个月, 她不知道是否该把这个小生命带到世界上来。而法拉奇和帕纳古里斯的一次争吵, 使孩子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 随后, 帕纳古里斯也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正是因为对爱人和他们未能出生的孩子的缅怀, 法拉奇创作了这样一部带有明显自传体色彩的小说《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这本书, 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法拉奇风格的明显烙印, 用诗一般的语言, 采用书信体的写作方式, 法拉奇以从未谋面的孩子为倾诉的对象, 和它倾心交谈, 最直接最自由最深情最缠绵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说这本书是法拉奇写给自己未出世孩子的信, 倒不如说是她自己思想的一段旅程, 关于生命与死亡、富有与贫困、自由与襟固、道义与伦理、权利与义务、男性与女性、信仰与无知、公平与不公。

因此, 这本书被许多学者欣赏, 而法拉奇自己说, 这是她酝酿已久的佳作, 是她“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这颗精子”和“想象力这颗卵子”天然受孕的结果。本书首次出版于1975年, 在欧洲一出版便大获成功, 好评如潮。这是一本由一个女人献给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书。”

一、法拉奇的柔软时刻

如果不说一下法拉奇的人生经历, 就无法真正获知和了解她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对于一个坚硬、强势的女人, 这本书揭开了她作为女人柔软的一面。

奥莉娅娜·法拉奇 (1929-2006) , 是意大利传奇女记者、作家, 是世界新闻舞台的耀眼明星, 被称为二十世纪新闻采访女王、国际政治采访之母, 她一生传奇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新闻成就令世人敬仰。

她从38岁开始战地记者生涯, 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战乱, 她的采访对象遍布世界政要, 包括邓小平、基辛格、阿拉法特、霍梅尼、甘地、卡拉菲、瓦文萨等非凡的政治领袖, 也采访过玛丽莲·梦露、格里高利·派克、希区柯克和辛·康纳利等当红好莱坞明星。她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 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 她还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除了意大利语, 法拉奇还会说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 无论采访哪国政要, 她都不需要翻译。

然而这本书, 让人们看到法拉奇原来也有柔软的一面。她以少有的温柔的、舒缓的笔触记录了她即将为人母的担忧、矛盾、犹疑、期盼, 彻底坦露出她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脆弱、恐惧的那一个侧面。这本书后面体现出来的法拉奇, 是一个柔情似水、千回百转、儿女情长的法拉奇。书中是大段大段对于那未出世孩子的衷肠倾吐, 读来令人感动心扉, 原来在那小生命面前, 再强势再刚毅的法拉奇也不过只是一个期待新生命到来的普通女人、普通母亲。

她在书中对孩子诉说, “我想你, 孩子。但我为什么会没有昨天那么想你了, 我为什么会没有今天早晨那么想你了, 这真费解。”

类似的段落在书中不断出现, 缠绵匪测、感人至深。

二、对生命的深切拷问

倘若《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仅仅记录了一个未婚母亲从意外怀孕到意外流产的经历, 并无任何超常之处。然而, 这部作品却以法拉奇的心路历程为引子, 自然、真实、深刻地探寻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从而使得这部自传体小说更加地耐人寻味。从上文中,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法拉奇的探寻轨迹:怀孕——纠结——决定——流产——顿悟。按照这一叙述逻辑, 也因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法拉奇发出一系列的生命追问。

怀孕。《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开篇便说, “那天晚上, 我才知道你已存在:为了战胜虚无, 一个生命降临到世界。当时, 我睁开双眼躺在黑暗中, 我蓦然确信你就在那里。你存在。仿佛一颗子弹射中了我, 我的心停止了跳动。当你再一次撞击我时, 无限的惊奇便在我心中涌起。”

纠结。对于法拉奇来说, 这个生命是一个意外。在采访中激情无限的法拉奇, 曾经发誓自己一辈子不结婚也不生育, 所以, 当她知道自己的腹中已经埋下一个生命的时候, 她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犹疑。

她试图从孩子的父亲身上得到答案, 她期待得到的是一个肯定的、欣喜的、支持的回答。然而, 法拉奇等到的却是冰冷的回答, 在嘶哑、结巴、颤抖的声音中传递自己的决定, 他建议她打掉孩子, 甚至建议两个人分摊堕胎费, 然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显然, 法拉奇并没有得到自己期待中的回答, 她需要爱人给予她力量和信心, 让她有更多的理由留下这条生命。

决定。生命到底是什么?法拉奇陷入思索。它虽然是一个还未出世的孩子, 但它到底也是一个生命, 当她看到一张三周胎儿的图片后, 她就作出了决定, 它会诞生。

她说, “难道虚无会比痛苦更可取吗?即使我在为我的失败、幻灭和挫折哭泣时, 我也坚信痛苦远远胜过虚我。如果我把这点推及生命, 推及让生命诞生与否的两难处境, 我相信, 我周身的每一根神经都会发出这样的呐喊:生命的诞生远比生命的遗弃更美好。”

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 法拉奇决定自己承担一切。尽管要面对医生护士冰冷质疑的目光, 要面对老板的反对, 要面对爱人的逃避, 但这一切, 都比不上让一个存活的生命来到世界上更让人期待。

怀孕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怀孕中的法拉奇患得患失, 突然之间偏离了熟悉的生活轨道, 而接下去所将面临的一切都超自己所有的生活经验, 这令她无所适从。尽管这样, 她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这个决定, 因为这是对于生命的尊敬。

流产。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 法拉奇在怀孕三个月的时候, 孩子没有保住, 她被迫做了刮宫术。虽然期待生命, 但最终仍然没留得住。

为此, 法拉奇痛苦不堪。她说, “你说我不信生命, 你错了, 孩子。我信它, 我喜欢它, 即使它有许多邪恶之处。我要不惜任何代价地生活下去。我要跑了, 孩子。我要狠心地对你说, 永别了。”这是一个母亲在无奈意外失去孩子后最真实的心声。

顿悟。在书的结尾, 她这样写道, “孩子!当我说生命存在着的时候, 寒冷消退了, 我的梦魇消失了, 我感到我就是生命。有一盏灯在亮着。我听见有声音在响起。有人在跑动, 在绝望地哭泣着。然而, 另外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出生, 还有成千上万未来孩子的母亲正在呱呱坠地:生命并不止于你或我。你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可这已无关紧要。因为生命并没有死去, 它存在, 生命存在着。

意外怀孕——纠结犹豫——决定留下——意外流产——生命反思, 法拉奇用《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谱写了一部“探寻生命追问生命”的悲歌!

结语

全书就是法拉思的思想王国, 是她对于生命最深切的追问。《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以法拉奇的个人经历为主线, 见微知著地影射社会事件, 让人们掩卷深思。因此, 这部自传体小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对于它的初衷, 纪念自己曾经挚爱的人和他们共同的爱的结晶。不论是对生命的深切追问, 还是对人生的深度书写, 皆具震撼性。

参考文献

[1]刘宇晖、刘宇新:《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年。

[2][美]圣·阿里科、李青藜, 《女人与神话:奥丽亚娜·法拉奇传》, 新华出版社, 2000年。

保护孩子的生命 篇10

一、赏识教育———真诚地为你喝彩

刚接手这个班时, 我发觉我班的孩子整体上比较“蔫”, 除了自身性格以外, 我觉得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心不足。因此, 在平时, 我花了较多的精力去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通过自己的分析, 我对几个较为自卑的孩子的教育策略发生了一点改变。

生甲, 成绩在中下游, 胖胖的, 最要命的是说话结巴。可能就是这些导致了她从来不敢在小伙伴面前说话。其实, 她每次家庭作业完成得都特别棒。于是, 我对这个孩子主要采取了赏识教育的策略。经常表扬她的作业工整认真, 结果她的作业越来越棒, 后来我开始交给她一些班级工作去做, 只要完成好了我就表扬她, 于是, 她每次都把我交给她的任务完成的越来越棒。每次在她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我都认真听取, 从没嘲笑过她……功夫不负有心人, 上学期期末, 她的成绩非常棒, 竟攀升到了班级上游。后来, 随着自信心的增强, 她的口吃竟慢慢好了!

生乙, 今年9 月底, 我发现他的作业非常潦草, 基本上快看不出字型了, 上课的时候也不对劲儿———头总在不由自主地晃动, 当时我的直觉和经验告诉我, 这个孩子很可能患上了抽动症。于是, 我小心地跟他打听家里的电话号码 ( 这个孩子因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住, 很敏感) , 说想跟他奶奶汇报一下最近的好表现。

第二天一大早, 奶奶来了。我一说, 奶奶就明白了我的用意。她说, 孩子昨晚没睡好, 总担心老师找奶奶会有坏事……我觉的孩子是过分的敏感、忧虑了。我跟孩子的奶奶说, 我怀疑孩子得了抽动症, 并向她介绍了我从网上查到的关于抽动症的相关常识, 希望家里引起重视。孩子的奶奶一听, 也觉出了事态的严重性, 表态要去医院好好治。同时, 恳请我适当地表扬孩子的书写———虽然在别人眼里不是很工整, 可是他已经很尽力了。

孩子, 今天我才知道老师错怪你了, 都怪老师不了解你家里的情况, 原来, 你一直都在很用心的努力! 那天, 我表扬了他两次。我觉得幸亏我找家长了, 否则, 就因为他字迹不工整而受到批评, 这对他疾病的治愈是多么的不利啊。

过了几天, 奶奶来了。她告诉我, 医院专家确诊了, 是抽动症, 而且开了很多药。我又安慰她, 其实这种病很容易治愈的, 千万别让孩子过分忧虑呀。另外, 要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是呀, 我想让孩子去学跆拳道, 可是, 孩子却怕我花钱硬是不去。然后我说, 奶奶早都将你上大学的钱都准备好了, 咱们不在乎这点钱。这样说他才同意了”

多好的孩子呀, 你真懂事! 在体谅长者这方面, 你是咱们班最棒的!那天我找他谈心了, 并且告诉他我准备让他监督班内的卫生工作。我发誓要把他的自信心找回来, 并且帮助他重建阳光生命状态!

还有一次, 低年级组老师们检查黑板报 ( 我没在场) , 走到我们班时夸我们班室内环境较好。那天临下班, 这个孩子气喘吁吁的跑来: “老师, 我告诉您一个秘密, 老师们夸咱们班干净。”说完, 就回家了。原来, 他是一直在校门口等我下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孩子, 谢谢你的忠于职守!

二、爱的教育———让我们在爱中幸福地成长

在今年的经典诵读活动中, 我师生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该书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 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 作者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 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 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这里有让安利柯深以为傲的好友卡隆的侠义之举, 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 也有华梯尼的虚荣狭隘, 诺琵斯的傲慢无礼; 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 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在与“《爱的教育》”相伴的日子里, 孩子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 心灵品位得到了净化, 每个孩子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开始了对爱与幸福的思考, 更难得的还有行动。

每逢节假日, 孩子们都会主动为父母做些事, 让父母分享他们小小的孝心。在班里, 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了, 每次集会活动都能注意维护“班级形象” ( 这四个字是我对集会活动的唯一要求) , 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主动关心他人。

尽管我的孩子们考试分数不是很尽如人意, 但是如果人格也有试卷的话, 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拿到优秀!

欣慰的是, 《爱的教育》读书活动让孩子们长大了。我看时机成熟, 于是和孩子们讨论通过了要写一本五三班自己的《爱的教育》的决议。

上周三美术课, 孩子们终于抽出时间把那本凝聚着无限希望的班级“爱的日记”装帧一番。并让各位小作者把优秀的开学日记亲手誊写到班级日记本上。 ( 四名小作者牺牲课间休息时间, 抄写得非常认真! 以至于每个孩子都有过四五次的出错率———紧张、郑重所致。)

我们的书名叫《有爱相伴的日子》。序言我是这样写的:

有爱相随的日子, 是幸福的; 有爱相伴的日子, 是完整的; 享受生命, 幸福长大……

我们的目录尚待完善。

首页还有五十多个孩子的亲笔签名及其座右铭。

希望在有爱相伴的日子里, 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幸福完整的阳光生命状态教育, 愿每一个孩子, 都能幸福地长大!

拿孩子生命当诱饵的诈骗 篇11

拿孩子生命当诱饵的诈骗

当骗子诈骗不再提钱,这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自去年10月份以来,北京很多学校的家长们都莫名陷入了一场校园版的《步步惊心》诈骗案中:骗子通知家长带证件赶往医院。一路上,骗子每隔两分钟一个电话,先告知孩子诊断结果不太好,再告知已被送入手术室……

特邀专家 汪海涛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电信诈骗案件侦查队队长

《步步惊心》校园版

连续一个多月来,北京很多学校的家长们莫名卷入了一场《步步惊心》的连环剧中:

来自北京市海淀公安局的报案记录显示,自2012年10月份以来,海淀人大附小、首师大附小、海淀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家长相继接到诈骗短信,骗子冒充老师,能说出孩子的姓名、年龄,企图诈骗。

“一上午就遇到5个被骗至医院的家长,这种诈骗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儿童医院护士说。来自儿童医院、儿研所、协和等几家医院的急诊室的数据显示,几乎每天都有家长接到骗子电话并赶到医院“探望病儿”。

2012年12月25日,府学小学发出短信提醒:“ 各位家长早晨好!最近经常会有家长接到诈骗电话:骗子冒充学校教务处的老师,说孩子晕倒,被送到儿童医院了。在此,我提醒各位,如果您接到任何短信或电话,一定先跟我确认,然后再采取行动,免得出现损失。同时,孩子在我这里有任何问题,我一定会第一时间亲自通知您。请您遇事冷静。”

电话上门不提钱

12月4日早上8点20分,刘女士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手机号是156**,有口音,女声):

“你是XX的家长吧?”

“是啊,您有什么事?”

“你家孩子刚才说不舒服,之后就晕倒了,我们打了120送到儿童医院了,你赶紧来一趟吧。”电话里的声音很急。

突如其来的这个电话,让刘女士顿时头脑了发了蒙,“当时什么都没来得及想,放下电话,打车直奔儿童医院。”

赶往医院的路上,刘女士脑子里也曾闪过“骗子”的念头,但也就是一瞬间,她当即否定了这个念头。因为,对方压根儿就没提到要钱或转账的事。

想起曾经有一次,学校里暴发流感,一个年级四十几个学生都感冒了,当时老师就给家长们打过电话,叫家长去学校。这次,应该也是真的,因为“从女老师的口气可以听出,她也很着急”,刘女士做出了这样的初步判断。

实时遥控报病情

出租车上,时间变得很慢长。加之赶上早晨的交通拥堵,等待越发变成了一种煎熬。

但让刘女士感动的是,每隔两三分钟,“女老师”就会主动拨来电话,虽然口气依然很着急,但却一直在安慰刘女士,并把医院这边的情况随时向她汇报。

“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说是急性胃出血。”

“你多长时间能赶到医院?医生说马上需要手术。”

“我先去交费,你别忘了带医保卡。”

“有什么情况我随时通知你,记得不要给任何人打电话,保持手机通畅,免得我打不进去,耽误正事……”

随着一个个电话的打入,刘女士的心早已经乱成一团。此刻置身拥堵的车流中,更加剧了插翅难逃的危机感。

没隔两分钟,手机又响了起来,这一次“女老师”汇报的情况更加危急:

“你到哪了啊?还有多久到医院?医生说孩子要马上动手术,15分钟内再不动手术,会错过最佳的时机。医保卡、手术费,都凑齐了才行。手术费是3万7。”

这时候,手机被转到一位陈姓医生的手上,他说:“我是医生,你是家长吗?有几个情况需要跟你核实。你儿子早上吃的什么?他需要马上手术,能否让老师代替签字?越早做手术,抢救的几率越大……”

由于不能确定路上的堵车时间,刘女士同意了医生的建议。“挂断电话,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别说是3万7,就是37万也要救孩子。”这是刘女士当时惟一的想法。

手术台前等汇款

三分钟后,“女老师”电话再次响起。

“刚才从学校出来的急,身上只带了5000元,3万7是绝对拿不出的。您那边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家属马上送钱过来?或者,我到医院的财务部问问,看能不能转账。”“女老师”的态度很是诚恳。

“催促家长快一点,什么时候能到?再不手术就来不急了。”刘女士本来有些犹豫,可电话那头传出的嘈杂的催促声,让她觉得再不立刻汇钱,孩子的命就没了。

不能再耽搁了,刘女士立即打电话发动家人送钱过去。

一路上,“女老师”又打过来好几个电话,一会儿说“孩子开始吐血了”,一会儿又追问“到哪了”“赶紧、赶紧”,听得刘女士那叫一个心惊肉跳。

“女老师”还特地打来电话,提醒刘女士家人“尽快找银行转账,千万不要去柜台排队,别再耽误时间,一定要用ATM机……”

“医院人很多,要不你把钱转到我的卡里,我就在医院财务部,这样节约时间可以马上给孩子做手术。”

惊慌失措的刘女士一路照办,在她赶到医院之前,让亲戚通过网络银行,向“女老师”指定的账户转入了3.7万元“救命钱”。

10分钟之后,“女老师”的电话再一次响起,告知刘女士,“孩子因失血过多,手术中大量输血,增加2万元输血抢救费用。”

再一次,刘女士命令亲戚又转账了2万元。

一切都是骗子导演的

半小时之后,刘女士和亲戚陆续赶到儿童医院急诊室。

因为到处找不到儿子,立即打电话给方才的“女老师”,但电话已关机。

急诊室的过道里,站着不止一位“胃出血”孩子的家长。最远的,是从密云赶过来的。大家都气喘吁吁的,只不过表情从惊惶失措变成了愤怒。

“你已经是今天的第七拨家长了”护士的一句话让刘女士瞬间傻了眼。

此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这次真的上了大当,刚才的一切竟然都是骗子导演的。

护士告诉刘女士,最近两个月此类案例很多。特别是近一个月以来,险些被骗的案例已有近百起,主要针对中小学学生家长。

“骗子一般冒充老师或者学校校医打电话给家长,不仅打给孩子父母,有时还给孩子爷爷奶奶打电话。描述孩子的状况为肚子痛、胃出血、晕倒等。”

“骗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骗钱,假如几单中能骗成一次,就成功了。”护士说。

“我事后想了想,如果一开始给儿子打个电话,也就没这件事了……这种诈骗,我以前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过,但真的落到自己头上,还是被唬住了。”刘女士后悔至极。

随后,刘女士立即赶往银行,一查,汇过去的钱已经被人取走了。

衍生版本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王海涛警官告诉记者,此类诈骗还有很多衍生手段,提醒家长们一定要谨慎防范:

显示电话号码是假的

有家长之所以被骗子成功骗走了3万元,是因为第一次看到手机上显示的号码是学校的号码。骗子在与家长联系时,会利用一种软件,此种软件可以任意设定显示在对方手机上的号码,但实际上,此号码非彼号码,很多家长因此被骗。

忽悠家长 “满城跑”

肖女士被骗子折腾了一上午,先是从单位扑向儿童医院,到了儿童医院后又被告知在儿研所,到了儿研所后对方突然关机。总之,利用打游击的战术,忽悠家长“满城跑”来拖延时间,以此为家长汇款赚得时间。

以办理手续搪塞家长

骗子对医院情况相当熟悉,连手术室位置都相当清楚,甚至有人冒充医生护士。曾经有被骗家长在急诊科找不到孩子,致电对方询问,对方以正在医院三楼外科办理手续搪塞。他们并不急于让家长找到孩子,而是催促尽快打款。有家长坚决要求见到孩子后再打款,对方便会挂断电话。

以输血为由二次催款

“血荒”是近两年呈现出来的现象,对于已经打款的家长,骗子会利用“血荒”紧急输血为由催促家长二次打款。总之,能多骗一次是一次。

骗局拆解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骗子手段高明、配合默契,整个诈骗过程跌宕起伏,导致学生家长举足无措,在内心无比煎熬中铸成大错。如果家长接到此类电话,海淀公安提醒您,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迹象辨识真假的:

不是班主任打的一般别信

家长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立即电话联系孩子或自己熟悉的老师,如班主任。如遇到班主任上课关机,尝试着拨打学校教务处、保安室或其他科室的电话继续求证;或致电医院急诊科询问,切勿在未见到孩子之前轻易把钱打给不明身份者。建议家长们,平时可多留几位老师的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医院不会要求转账支付押金

医院不可能要求通过转账支付押金,凡要求转账支付任何费用的必是骗子。

没手术款医院也会先救人

事实上,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抢救,没有手术款医院也会立即进行救治,而不是等待押金。

骗子多操南方口音

保护孩子的生命 篇12

师:同学们, 开学第一课, 本来计划按部就班地上这节课, 但一件事的突然发生, 让我改变了原有的计划。这是老师前几天记的一则日记。

生死之间

孩子在无助地哭喊:“妈妈, 你怎么了?”母亲毫无应答。后来才知道, 她再也不能听到自己宝贝的声音了, 她再也不能抱抱自己亲爱的小宝贝了。

我问120急救人员:“人能抢救过来吗?”得到一句:“人已经没了, 怎么救?”我哽咽了, 生命是如此脆弱, 刚刚看到她把儿子带下车, 却因包被门卡住, 将她带倒, 瞬间车后轮从身上碾过去。她——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 便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儿子、丈夫和年迈的双亲。而宝贝儿子仅有三岁多。我埋怨司机的粗心急躁, 我心疼宝贝, 他瞬间成了没妈的孩子。转瞬间已是生死两隔了。

亲历生死, 方知生命之可贵与脆弱。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位母亲的生命之花凋零于分秒之间。或许, 我无法如此深情而悲痛地告诉你们, 生命是宝贵的。老师希望你们成为珍惜时间的人。

【课中反思】生活是语文学科的外延, 生命中总有一些令我们感动的、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师:当这件事发生后, 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同学们, 生命很短暂, 很脆弱, 请你们坚持做好每一件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并做到专注一件事, 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专攻的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 你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厚, 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充实、优秀。

二、交流日记有关知识

师:写作是一种能力, 它是如此重要, 那么, 以写日记为起点, 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就尤为重要了。你认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课中反思】温故而知新。日记的格式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简单, 但让他们在回顾复述中强化认识是必要的。

师:同样是这件事, 老师想告诉你们, 多读书才能完善自我, 成为一个善良、有责任感的人。无论是在班级还是社会这个大家庭, 都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尽自己的义务, 为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学习名人写日记的事迹

本节课是因日记而谈起的话题,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鲁迅先生、雷锋同志等, 你知道关于他们的故事吗? (生介绍)

最后, 推荐阅读《雷锋日记》。

四、作业布置

日记一则, 要求格式正确, 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课后反思】

上一篇:收发控制下一篇:三坐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