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评估

2024-11-05

可持续发展评估(通用12篇)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1

美国学者库克 (Cook) 和克鲁德 (Gruder) 认为:如果任何一个评估结论都经得起推敲, 就必须经过元评估。所谓元评估 (Metaevaluation) , 指按照一定的评估理论和价值标准对教育评估的质量及结论进行评估与研究, 元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估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 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估结论的影响。元评估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正确有效地引导评估, 二是明确指出评估的优劣所在。对于评估与评价、元评估与元评价, 在本文中没有严格的定义与区分, 统称为评估或元评估。

一、元评估的形成

元评估离不开评估的发展与完善, 特别是以方案评估 (program evaluation) 为特征的评估模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英、美等国, 评估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1]。

在20世纪, 泰勒的科学管理运动对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系统化、标准化、追求效率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宗旨, 对教育评估与测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该运动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 借助行为心理学, 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效能进行规模宏大的研究, 其对评估的研究与著作影响至今。受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影响, 美国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案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 , 不仅带动了新课程的发展, 也刺激了对课程教材评估的迫切需求, 由此带动了教育评估的蓬勃发展, 一系列与评估有关的刊物、团体协会、课程相继成立或开设, 评估会议、研讨和交流也时有开展。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教育评估的重要转折点, 使方案评估发展成为了一项专业化工作, 这一时期元评估也被逐渐发现和重视起来。

在过去近30年间, 以目标为导向的“泰勒模式”大行其道, 但这些关注结果的测量标准测验方法看起来是科学合理的, 却忽视了实施过程中的价值。到60年代, 教育评估的经费更多来源于纳税人, 政府开始干涉资金的运用效果, 评估已从教育领域的课程评估扩展到教育各领域及社会的公共政策领域。方案评估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实践, 使得目标导向的评估模式逐渐被抛弃, 人们不但重视评估的价值和伦理问题, 而且社会对评估的需要也得到日益关注。正是由于这些评估自身问题的反思、批判与改进, 元评估不仅被提上日程, 而且成为了评估过程中的一项必要工作。Scriven在1968年首次提出“元评估” (meta evaluation) 概念, 列在他所设计的关键评估量表 (Key Evaluation Checklist) 最后一项。他认为评估是一个自我参照的学科, 因为评估可用于所有人类努力的过程与成果上, 也适用于评估本身, 故称元评估, 即“评估的评估” (The evaluation of evaluation) (Scriven, 1972b) 。1981年, 他又将元评估定义为“即由另一评估者去评估一项已计划或完成的评估”。Stufflebeam (1974) 给元评估以具体的概念化, 将元评估定义为获取和运用那些评估的效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和精确性, 以及其系统本质、行为能力、诚信度、受尊重程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描述性和评估性信息, 以引导评估并向公众报告该评估的价值和缺陷的过程[2]。

二、元评估标准

1975年, Stufflebeam担任主席的教育评估标准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简称JCSEE) 成立, 由12个专业组织任命的17人组成, 其成员专业领域包括咨询辅导、课程、教育行政、教育测量、教育研究、教育管理、方案评估、心理学、统计学、教学等。1981年由该委员会研制的《教育方案、计划与材料评估标准》 (Standards for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Programs, Projects, and Materials) 发布, 1994年修订发布的第二版更名为《方案评估标准》[3] (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 目前正在进行第三版修订。此外, 该委员会于1988年发布了《人员评估标准》 (The Personne Evaluation Standards) , 2008年发布第二版, 2003年发布了《学生评估标准》 (The Stud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 这两个标准都基于《方案评估标准》发展而来, 互为补充。

除JCSEE的评估标准外, 美国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的社会和教育评估标准多达近十种 (1) , 就教育领域而言, 影响较大的有ERS标准和AEA原则, ERS标准由1976年成立的评估研究会 (Evaluation Research Society, 简称ERS) 于1982年发布, 全称《评估研究会方案评估标准》 (ERS Standards fo Program Evaluation) , 该研究会于1986年与评估网络 (Evaluation Network, 简称E NET) 合并为美国评估协会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 简称AEA) , 于1995年发布《评估人员指导原则》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valuators) , 目前使用2004年版。

资料来源: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教育评估中心.http://www.wmich.edu/evaletr/checklists/

JCSEE方案评估标准 (1994) 包括效用性、可行性、适切性、精确性等4个大类标准、30项子标准和300个观测点, 如表1所示 (限于篇幅, 观测点未列) 。从标准来看, 此类元评估就是获取和运用那些评估过程中的描述性和评估性信息, 向公众报告该评估的价值和优缺点的过程。

该标准的等级评分包括30项子标准等评分级、4大类标准等级评分和总体等级评分, 其规则是:

首先, 对符合条件的观测点进行勾选, 每一个观测点为1分, 每项子标准下如果有9-10个观测点达到要求, 就评为“极好”, 依此类推。其得分分为五个等级:9-10极好 (Excellent) 、7-8非常好 (Very Good) 、5-6好 (Good) 、3-4一般 (Fair) 、0-2差 (Poor) , 分别缩写为E、VG、G、F、P。

其次, 4大类标准的等级评分根据其下属的子标准等级计算加总而来。子标准得分=E等级数量×4+VG等级数量×3+G等级数量×2+F等级数量×1。子标准等级计算方法为:子标准等级=子标准得分÷该类子标准最高分数×100。子标准等级分为五个级别:93%-100%E、68%-92%VG、50%-67%G、25%-49%F、0-24%P。

第三, 总体得分根据4大类标准得分加总平均得出。其公式为:总分=4大类标准得分加总÷4。其等级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如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不适用或93-100 E、68-92 VG、50-67 G、25-49 F、0-24 P。

如果在核心指标P1服务定位、A5有效信息、A10正当的结论、A11公正的报告中有一个被评为“差 (Poor) ”, 整个评估则被认为是失败的。

ERS方案评估标准[4] (1982) 在AEA原则发布后便不再使用, 但它对于元评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包括规划和协商、结构和设计、资料收集和准备、资料分析和解释、沟通和公布、结果的使用等6个大类共55项标准。

评估人员指导原则 (2004) 是AEA力求促进合乎道德的计划方案 (programs) 、结果 (products) 、人员 (personnel) 与政策 (policy) 等內容的评估。该原则是评估人员实施评估时的重要规范, 并且可以让被评对象与一般大众了解评估的内容及可预计的影响。本原则共包括5条原则和25条规范描述。该原则最主要的特点是侧重对评估人员的行为提出伦理道德上的规范和约束。5条原则是:一是系统化调研。要求评估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基于数据资料的调查, 包括3条规范。二是能力。要求评估人员向利益相关者表现执行评估的胜任能力, 包括4条规范。三是诚实公正。要求评估人员在确保自身和整个评估过程的诚实和公正, 包括7条规范。四是尊重他人。要求评估人员尊重被评者、方案参与者、委托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安全、尊严和自我价值, 包括6条规范。五是对一般的与公共福利的责任。要求评估人员通过有关的评估, 明确表达和考虑一般大众与公共福利有关的利益和价值, 包括5条规范。

上述三类标准和原则, 都可对评估进行评估, 即元评估, 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完善、健全评估体系。通过对评估实施过程的评估, 可以提供诊断性意见, 可称之为形成性评估;而在评估结束后, 对评估过程进行回顾式全面考查, 为不同评估主体使用评估结果提供参考意见, 则可称之为总结性评估。可以说, 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是元评估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这三类标准和原则在确定评估报告参阅者、评估问题和评估结果呈报、评估规范、评估中立等方面存在共同点, 同时, 三类标准和原则都认为评估工作存在政治使命和责任, 要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评估人员要保持廉洁公正, 掌握评估技术, 有社会责任感, 能圆满完成评估任务。

但是, 三者之间差别还是存在, 具体表现在:

一是服务对象不同。JCSEE着重于教育领域为主的教育及训练计划与服务评估, 而ERS、AEA则跨越包括政府、教育和社会服务在内的多个领域评估, 如社区发展、教育、健康、劳工、法律、传媒、公共服务、运输等。

二是使用人数不同。JCSEE是联合组织, 拥有超过200万人的会员, 而ERS、AEA是由单一组织发展而来, 拥有的会员数量只有1000和2000多人。

三是方案开发力量不同。JCSEE开发成员包括评估使用者和评估专家, 而ERS、AEA分别由7人和4人小组开发完成, 他们基本都是评估专家。

四是认可程度不同。JCSEE标准得到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认可, 作为美国国家标准使用, 有20多个专业团体使用, 而ERS、AEA则没有认可为国家标准, 为AEA自身及其成员所用。不同的是, JCSEE的赞助单位没有一家采用JCSEE标准。

五是程序繁简不同。JCSEE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标准体系, 而且着重对评估实施和评估技术的考查, 而非ERS、AEA那样, 只是强调评估的普遍原则和要求。

三、元评估模型

Stufflebeam根据他个人30多年来研究和参与评估的经验, 将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之间出现的各种评估模型, 归纳为22种, 并且将它们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假评估、问题/方法取向的评估模型、改进/绩效问责取向评估模型和社会议题导向评估模型。此外, 其他学者也对评估模式作了比较和分类, 如Stake (1974) 分析比较了9种方案评估模式, Hasting (1976) 对评估理论和实务进行了分析, Guba (1976) 对6种主要评估哲学进行了评估, House (1983) 对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 Scriven (1991) 根据评估对象而不是评估方案区分了不同评估模式。无论何种评估模型, 其共同特点都强调使用适当的准则进行综合评估, 而且还需要对评估方案和其他对象进行优缺点评估判断, 所有的模型都要求对结果进行审查, 大部分模型要求对评估过程进行审查, 也就是说, 在这些评估模型中, 既包含了一般的评估概念, 也包含了元评估思想。

Stufflebeam根据JCSEE方案评估标准对在20世纪应用最为广泛, 且在21世纪应该重点持续发展的9种评估模式进行了评估[3], 结果表明, 仅有认可制度模式获得“G”等级外, 其它模式都获得了“VG”等级, 实际利用为焦点、委托人为中心和民主审议模式在效用性标准上获得“E”等级, 决策/绩效问责模式在精确性标准上获得“E”等级。

Stufflebeam对9种评估模型的评估就是一种元评估的实际应用。除Stufflebeam外, Scriven、Stake也是元评估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们从20世纪60年代起, 对评估及元评估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Scriven和Stake分别是消费者导向和委托人为中心/响应式评估模型的代表人物, Scriven认为评估人员具有启发性的代理消费者 (enlightend surrogate consumer) , 评估人员应该协助消费者确认和评估相类似的方案、服务和产品的优点和价值。Scriven (1967) 第一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元评估的概念, 还分析了专业和业余评估、目标游离评估、需求评估、内在与成果评估以及评估的意识形态, 他所使用的评估工具主要是关键评估检验表 (Key Evaluation Checklist) , 包括15项指标, 具体为评估方案描述、委托人、评估背景、资源与优势、消费者、价值、评估过程、结果、概括性、外部适用性和可推广性、评估成本、比较、意义、补救措施、报告与元评估等。

Stake认为评估人员应该了解评估委托人和评估利益相关者以及受评估影响者的需求以及他们所关注的重点, 然后形成问题并加以回答, 这些问题并非既定的目标和假设[5]。其主要的特点是研究过程具有弹性, 以个案研究为主, 采用社会学的定性 (也称质性) 研究方法, 重视方案的走访调查和对背景的深入了解, 价值多元以及使用外部评估等。

Stufflebeam提出了一种CIPP评估模型, 即背景 (context) 、输入 (input) 、过程 (process) 、产出 (product) , 他认为评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 CIPP评估模型所使用的工具就是上述的JCSEE方案评估标准。

Scriven、Stake和Stufflebeam提出的三种评估模型各有特点, 下面就评估导向、方法、计划、价值、前提、问题来源、工具、人员要求和缺点加以比较分析, 如表3所示。

四、启示

美国的教育评估活动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如果从“泰勒时期”开始, 称之为科学和专业的评估活动发展也有80多年历史了, 而我国的教育评估活动比美国晚了50多年, 始于美国评估研究与实践走向专业化和成熟的时期, 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 避免走弯路, 而事实亦是如此。但我国对于元评估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要弱很多, 元评估实践活动更为鲜见, 至今也没有类似JCSEE方案评估标准之类的元评估标准。因此, 纵观美国的教育评估和元评估发展历史, 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 在实践中发展。

美国的教育评估实践活动经过学业测验、课程与教材评估、学校效能评估、专业化评估等多个阶段, 从小到大, 从具体到一般, 从个别到整体, 反映评估活动的动态性与实践性, 至今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 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通过实践, 人们研究了不同的评估模型和评估标准, 而后又开始审视和反思评估自身的问题, 提出了元评估的要求。因此, 评估是元评估的基础, 实践则是元评估的直接推动力。

2. 评估标准与元评估标准没有严格区分。

元评估也是评估, 严格来说应是对评估本身的评估, 但是由于评估本身的定义较为宽泛, 应用的领域也很多, 因此在美国并没有把哪个评估标准明确为元评估标准, 而是在评估标准的某一指标强调进行元评估。从评估标准的使用者和评估对象来说, 它具有双重作用, 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评估标准, 又可作为检验评估质量的元评估标准, 只是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3. 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公众需要。

在各类评估标准中, 除评估委托人外, 都会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区分, 特别是对于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评估而言, 其利益相关者众多, 如教师、学生、家长、纳税人、教学工作人员、方案制订者等等, 包括我们常说的评估主体、评估受众与评估客体等, 同时利益相关者不但包括人, 也包括组织, 如高等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而公众则是比利益相关者更为广泛的概念, 他们可以不和评估存在直接利益关系, 但会存在直接或潜在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公众需要对评估目标的确定有决定性作用, 在上述的三个评估模型中, 消费者导向评估模型最为典型, 其他两类评估模型实质上也是以消费者 (公众) 为导向, 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公众的需要是评估的重要绩效指标。

4. 非政府性与多样化。

在Stufflebeam的评估模型分类中, 把两类具有政治意图、尝试去掩饰、有选择地公开或伪造评估的结果的模型归为假评估, 因为这类评估与评估的本来含义相背, 不能称之为评估。即使有政府参与的项目, 它也不愿意或不会自己评自己, 或把检验自身工作质量当成评估的一部分, 除非有来自上级部门的压力。因此, 美国政府不会直接干预评估, 连联邦教育部都把自身定位服务者角色。但是, 评估的发展并不能摆脱政府的影响和政策目标的需要, 在美国评估研究与实践最为活跃的60-70年代, 其背景是美国政府对社会、健康和教育领域巨大投入, 为避免浪费、节约资源而推动的一系列绩效问责行动, 到了80年代, 美国政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行卓越管理, 90年代则要求各类组织对其提供服务的品质、竞争力和公平性进行评估, 以证明他们的服务能够持续发展。在美国有80多个评估组织参与各类评估活动, 评估组织的多样化带来了评估层次多样化、评估类型多样化。

参考文献

[1]Madaus G F, Stufflebeam D L, Scriven M S.ProgramEvaluation:A Historical Overview[C].In Madaus G F, Stufflebeam D L, Scriven M S (Ed.) .Evaluation Models, 1983.

[2]Stufflebeam D L.A meta-evaluation[R].Western Michigan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1974:159-161.

[3]The program evaluation standards (2nd ed.) [R].The Joint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Thousand Oaks, CA:Sage.1994.

[4][美]Stufflebeam D L, 等.评估模型[M].苏锦丽,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

[5]黄嘉雄.析论Stake之回应式教育方案评鉴取向[J].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 1995 (09) 1-26.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2

作者:韦汉宣 更新时间:2008-1-4 23:51:54 访问量:

1554

在鱼峰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鱼峰区教育局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柳州市二十四中根据学校的自身发展的实际统一对发展性督导评估的认识,把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当作是一次难得的实现学校自主发展的良好机遇。为了扎实有效地探索发展性评估这一新的评估模式,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该校开展了“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子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研究。该校把促进教师不断发展作为评估的根本目的,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评估的全过程,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确定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的核心。该校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教师,即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性和差异性。这样的评价方式,给该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了契机,为该校的创特色、创品牌提供了空间。

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文章,了解教师发展性评估的内涵和实质,了解教师发展性评估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学校还成立了以学校党政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其次,学校还认真做好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估标准的制定工作。该校就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可行性、实施步骤、评价标准等问题对老师们进行细致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确定了该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指导思想:挖掘教师潜能,充分激励、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位教师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提出该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再根据教育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该校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指标。该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由素质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基本素质、师德、师风状况)、职责评价指标(反映教师工作状况)和绩效评价指标(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三个维度构成。教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考勤情况等;教师职责包括育人管理职责、教学及科研职责等;教师绩效包括教学成绩、教学论文、公开课情况、教研情况、获奖情况等。这些指标的确立,旨在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杜绝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的陈旧评价模式。根据这一新的评价思想,该校制订了《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估管理方案》,下发到每一位老师手上,广泛征求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再把修改稿提交教代会讨论、修改,审议通过后实施。

审定后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方案包含两个部分:《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估手册》和《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记录袋》。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评价标准以后,该校提出“教师与学校同发展”的口号,要求教职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发展目标,制定个人的发展目标,按照个人制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全面评价,注重过程,关注起点,纵向比较,通过评价引领教师的发展。这是该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的核心理念。为了让这一新理念能落到实处,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 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性

一个人要发展,首先要有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求得发展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本策略是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因,通过教师主体作用,使之自身发生改变,最终达到发展的目的。主体意识的强烈,决定着对自身发展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个体发展水平和自我教育水平。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分析,分析成长的过程和现在所处的阶段,分析自己专业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及个性特点,每个教师都仔细分析自己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自己的差距,产生危机感,为自身发展作一个正确的定位,比如有些年青的教师可以通过高学历进修提高理论水平,有些教师可以增加实践经验积累,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建立有效的个人发展规划。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地重新理解教育现实,重新认识学校,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该校十分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体性、内在性和主动性,注重对教师个体生命的人性关怀。他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发展的自主性。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使个体的潜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们注意老师的个体内在性,充分考虑教师内在的需求与愿望,以此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工具主义的教师观转向了人本主义的教师观,把教师从被改造的对象提升到了发展主体的地位,让教师们自主发展。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促进该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 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条件与外部环境

该校健康向上的、宽松的学校校风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教学氛围、学习氛围亦或生活氛围,该校处处呈现出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气息。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成为催人奋进,促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还根据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制定教师培养的长期规划与近期计划——“蓝青工程”:构建“培青——育优——拔尖”的三级层第式动态发展模式,为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从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引导机制、保证机制。学校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学习、专业进修的机会,使教师走出校园,感受变革,满足教师的学习需求;创造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创造教师发展特长的机会,促使其专业化水平不断地提升。

3.加强教科研培训

学校领导班子深深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育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对于教师由“经验型”角色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让教师们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该校大力开展科研培训,引导老师们亲自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让老师们在教育实践中研究问题,更新知识,完善自身的能力结构,使学习成为教师的主动需求。我们通过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反思,进而指导其在反思的基础上行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教育科研也成为该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设有科研处,有专人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现在学校已有超过70%的老师参与到国家级或省级课题的研究中,已形成科研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学进步的良好风气,极大地促进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该校“科研创特色”的办学进程。

4.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

该校非常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制定了新教师培训章程,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示范性初中的教育和教学要求。新教师培训章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教与学的关系,带教教师的教与青年教师的学是一种双方共同活动,是一个信息获取、传递、储存、加工、变换的运动过程,是一种双方传导过程,这种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务处选择现代教育观念新、教学业务水平高、师德优良的教师为带教教师。初进校的青年教师都必须接受带教,带教期为一年。二是带教内容要求。为使青年教师能在一年内适应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青年教师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做到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主,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具备优良师德,并努力抓好教学全过程。带教教师在带教期间,要能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所任学科、所教年级的教材及教学的基本规律,要求青年教师能够独立设计教案,安排教学过程,落实教学目标。

二十四中注重通过校本教师培训来促进教师的专业、个性发展。每个教师由于个性成长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其成长的快慢和素质结构中各个要素的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教师,靠工厂式的批量生产是不可行的,必须通过适当的、灵活的,甚至特殊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统一计划的培训活动,能满足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要求,但难于实现教师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因此,二十四中的校本教师培训特别强调制定符合教师实际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根据教师的素质特长加以有针对性的培养,让教师们成长为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老师。这一举措施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又能丰富学校的教学风格,为突出学校的特色服务。

5.建立和健全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具有导向、保证和激励等综合作用。公平、公正、客观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非常有效的外部激励政策,它不仅可以找出教师专业化发展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又可以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们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该校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引导老师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因此,二十四中对老师的评价始终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始终关注教师日常行为表现和点滴进步,注重发展过程,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在二十四中,教师发展性评估的目的,不是要给教师排队,把教师分成好、中、差几个等级,而是要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全面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专业发展水平。该校的发展性评价的鲜明特征是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和评价方法,采用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一人一标”。为了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获得发展,学校特别关注教师的背景和基础,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并通过发展性评估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发展目标和进修需求等,使教师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此外,该校的发展性评估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达成结论时强调教师的积极参与,重视通过反馈与教师一起提出改进建议。鼓励教师参与讨论修订指标体系,从而明确了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然后,让教师根据职责再次制订书面的个人发展目标和计划,使教师感觉到他的一步一步发展是有目标的,这个目标学校清楚,自己也清楚,这本身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主发展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中没有把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以免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该校的发展性评估始终根据发展性原则,提倡教师自我的纵向比较,以专业化发展为我们的最终目标,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持续性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理论指导下,该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性评估工作尽管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这种评价确实引领了教师的发展,发展性评价确实让老师们获益匪浅。通过引导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设计,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发展”变为“我要发展”,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

学校在变化,教师在变化。发展性评价,唤醒了评价者的主体意识,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发现不足,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工作有标准 发展可评估 篇3

一、顺应形势,确定基于监测评估的推进策略

(一)国际社会重视教育质量监测

自200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持每年发布《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促进全民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显著进展。经合组织(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也为国际教育提供了科学评价的范例和借鉴。OECD教育指标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以“国际学生比例”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国际经验带给我们启示的是,“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素养”应成为教育国际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教育扩大开放要求标准引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可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教育国际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凸显了研制教育标准的重要性。

(三)教育国际化需要科学监测

成都市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和要求。《2014年成都市“国际化水平”统计监测报告》显示,成都城市国际化实现程度达到70.8%。为了科学监测教育国际化水平,成都于2011-201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成都市区(市)县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定期开展监测评价,促进区(市)县和学校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

二、找准坐标,构建基于专业标准的指标体系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及同行的意见,经过来自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等单位的专家权威论证,我们出台和实施了“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色。

(一)借鉴国际经验,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以国际通行的“投入-产出”模式,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在4项一级指标中,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这两项指标指向政府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投入;“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两项指标重在测量政府实施政策之后的产出。在一级指标下,设有发展规划、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国际交流、国际化人才培养等10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在权重分配上,重点突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国际交流、学生国际素养4项三级指标,权重占比共计54%。

(二)着力保障投入,明确区(市)县政府责任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指标体系中对区(市)县制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和执行等情况进行细分,权重占比达23%,以此明确区(市)县政府的责任、方法和路径。

(三)立足发展实际,切实关注国际化推进常态

指标体系采用国际通用的循证评价方法,实现可量化指标达100%,聚焦于区(市)县及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工作过程和常态,系统客观地反映区(市)县教育国际化的基础能力、推进成效和发展水平,具有“关注过程,定位常态,重在诊断”的体系特征,既适用于全市监测评级、横向比较,也适用于区(市)县和学校常态化自测与诊断。

三、动态监测,发挥基于数据管理的督导作用

通过标准引领和督导监测,快速推动全市教育国际化发展。2014年,成都市教育国际化总实现度均值达到66.8%,较2013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促进区域间加快缩小差距。2014年“区县总实现度曲线”明显趋于平缓,“极差”从2013年的80.5%下降至33.9%。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促进投入,推进政府间国际交流合作

市、县两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度和经费保障方面不断提升,2014年教育国际化经费保障的实现度较2013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全市与英、法、美、澳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28对教育合作关系,建设了8个教师海外培训基地,“我和珀斯合个影”“我与成都有约”等学生交流品牌项目成为“友城教育战略联盟”重要纽带。

2012-2014年,全市教师出国(境)培训达6039人次,海内外师生交流互访约5.1万人次。在近郊龙泉驿区,师生开展国际交流互访人数占师生总数比例的实现度由2013年的41.05%提升到2014年的100%。

2014年,出台了《成都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指导意见》,通过“引进、融合、开发”等策略自主研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10余套,向国外输送“熊猫课堂”“草堂教室”“巴金课堂”等汉语课堂,构建起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2014年,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164人,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二)职普并重,满足老百姓多样化需求

促进《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标准》等配套制度的出台,促进普通中小学和职业院校同步推进教育国际化,共同打造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全市有17所普通高中开设了24个国际课程项目。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国外正规高校录取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达到1433人,比2011年增长256.5%。

通过监测,促进位于中心城区的武侯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国际资格认证人数”的实现度由2013年的0%提升到2014年的70%。成功引进德国威斯巴登、澳大利亚TAFE学院等9个国际教育机构和国际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焊接、汽修、酒店管理等13个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国际水准的实训中心,中职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比例达到16.6%。

(三)搭建平台,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

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联合举办“都江堰国际论坛”“亚洲教育论坛”。近5年吸引国际组织及各国教育官员、专家和学者共计2050余人,发布《都江堰共识》,建立起持续稳定的教育信息交流、研究、传播机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盛赞都江堰国际论坛具有“成都示范”效应。

另外,在全国率先设立“友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实施“留学成都计划”。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预算资金,吸引国外优秀学生来蓉留学。2015年,来自24个国家的222名友城留学生获得奖学金。爱思瑟国际学校等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拥有2600个学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目前在校生共1557人,保障在蓉外籍人士子女入学机会实现度达100%。

四、有效评估,找准问题导向的发展短板

教育国际化监测有效促进了全市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时发现了教育国际化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城乡差异比较明显

2014年,中心城区、近郊区县、远郊县市的教育国际化总实现度均值分别为71.45%、66.08%和46.73%,中心城区和远郊县市相差24.72%。其中,教育国际化经费投入水平在考虑了城乡差异设定目标的情况下,有14个区(市)县尚未达标。

(二)引进优质资源有限

在25个三级指标中,如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等12个创新性较强的工作指标实现度均值低于60%。其中,中职毕业生通过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实现度仅为9.33%。部分区(市)县“聘用外籍教师”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工作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评价指标有待优化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质量评价开始从重视输入和输出转向对教学策略价值的关注。成都教育国际化监测也不例外,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完善对师生应用国际化学习策略的能力、国际课程相关性、师生和社区互动的实效性等指标的效度监测。

五、瞄准一流,打造中西部领先的

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中心

根据《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到2020年,要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领先的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中心。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督导,优化推进机制

瞄准一流,优化指标,强化监测,促进政策配套。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完善“市、县、乡、校”教育国际化互联互通机制,缩小城乡和圈层差距,到2020年,使全市教育国际化总实现度均值超过80%。

(二)引优扶特,完善服务体系

建设教育国际化信息资源库,吸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落户成都,扶强特色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融合、职业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四项重点任务,构建完善的国际教育服务体系,打造中西部地区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三)扩大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

巩固和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创新都江堰国际论坛办会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和标准的研制。大力实施国际友城深度合作、“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发展、教师国际研习、“熊猫课堂”走世界、国际创新人才培养、留学成都六大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成都教育国际影响力。

审核评估持续改进 篇4

开展安全管理现状定级审核建立体系持续改进机制

塔里木油田在安全文化建设初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吸收消化先进的安全理念和提升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 但基层单位在抓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理解认识误区和执行偏差的情况, 影响了塔里木油田培育安全文化的进程和效果。

从2008年起, 塔里木油田每年对各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现状的定级审核。通过定级审核, 对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体系要素和相关安全标准的理解及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及时发现体系运行的短板, 并采取针对性的削短补缺措施, 始终保持企业安全管理处于可知和可控状态。其次, 将各单位的安全管理现状定级审核的结果与该单位的安全绩效考核挂钩, 强化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力, 促进安全文化各要素和相关标准在企业组织内的有效落实。第三, 在审核定级过程中注重辅导沟通培训, 增进了基层员工对安全理念、标准的理解, 确保了执行落实的效果。

塔里木油田开展的安全管理现状定级审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改变了以往注重查文件、查资料的审核方式, 更注重现场的观察和访谈。通常用于现场观察和访谈的时间占80%以上, 在审核中大量采取实际操作、现场模拟、演示演练、问题追溯等审核手段, 了解员工真实的理解掌握程度, 发现深层次的管理缺陷, 将安全管理从“文件管理”还原到现场和实际行为表现。

二是改变单向检查的审核方式, 更注重营造双向沟通交流的氛围。审核定级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考核, 而是将审核过程视为双向沟通交流的机会, 为基层释疑解惑, 向基层宣贯安全政策标准、传播安全理念, 充分了解基层单位的困难和需求, 听取意见和建议, 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实现改进安全管理的共同目标。在每年的审核过程中, 审核人员与基层员工的面对面沟通交流通常达到上千人次, 基层员工对安全审核的对立抵触情绪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理解、欢迎和更开放的心态。

三是改变单纯监督管理的审核方式, 更注重审核辅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审核不仅要发现问题, 还要发现亮点及时予以肯定和激励, 同时推广和分享最佳安全管理实践, 使审核定级真正成为辅导提升的过程。因此尽管工作量很大, 塔里木油田4年来的历次审核定级还是做到了对基层站队的全覆盖, 对安全文化建设初期迅速普及先进安全理念和管理要求起到了重要的辅导促进作用。

四是将审核定级结果与基层单位的绩效考核挂钩, 强化推进力和执行力。审核定级结果分ABCD四级, 分别对应不同的绩效考核加减分值, 实行各类评优选先安全定级结果一票否决。对于初次审核为D级经整改后复审仍为D级的单位, 则免去单位行政正职的职务, 即在还没有发生事故, 但是安全管理已经出现严重问题时就先行免去其单位领导的职务。奖惩措施力度很大, 引起各单位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工作力度随之加大, 确保了安全标准制度的执行力。

五是定期对审核定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引领前瞻式安全管理。塔里木油田不仅每年对审核发现问题的分布情况、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跟踪, 同时还对应油田安全文化体系的27个要素, 绘制出安全管理状态指示图 (见下图) , 用指示图的方式反映各要素所处的状态 (安全、注意、警报和危险) , 查找出管理体系各要素的优势项和改进项 (短板) , 特别针对改进项讨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计划, 实现主动和前瞻式的安全管理, 始终保持安全文化体系的平稳运行和处于可知可控状态。

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入, 塔里木油田也在持续改进审核方式以追求更佳的审核评估效果, 如:每年修订审核清单, 以适应安全文化不同推进阶段以及推进重点的需要;开发个性化清单, 更加贴近基层生产实际;培训及培养第三方审核机构, 保证审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将审核范围扩展到各级管理层、机关部门, 以强化各级直线领导和直线组织安全职责的落实, 扩展到承包商领域, 促进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由定期审核转变为随机动态审核和滚动审核的方式, 引导基层实现安全管理的常态化等等。塔里木油田安全管理现状定级审核已经得到基层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正在成为油田安全文化落实持续改进机制的重要工具。

普及行为安全审核改善现场安全管理

塔里木油田的行为安全审核源自杜邦的安全观察与沟通, 它是通过对生产作业现场或办公、生活环境中员工的行为及环境安全状态的观察, 发现不安全或者安全的行为、不安全或者安全的环境状态, 通过与员工进一步地沟通、启发、引导, 使安全行为和安全的环境状态得以巩固并形成习惯, 使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状态得以纠正和改进的一种非常实用的现场安全管理工具。

行为安全审核更强调对员工工作行为的观察, 目的是引导将安全管理的重心从传统的“关注设备、工艺等物”的环节转移到“关注人”。它是安全审核评估工具的其中一种, 尽管行为安全审核不像对体系进行定级审核那样全面系统, 但它是体系审核员在现场对员工进行观察和交流的通用工具, 其特点是更适用于现场安全管理。在塔里木油田, 已经将行为安全审核作为反违章的一把利器, 作为各级领导展示安全有感领导的重要载体加以推广普及。

塔里木油田要求各级领导首先开展行为安全审核, 为此进行了审核技巧的强化培训和“一对一”现场辅导, 规定了各级领导的审核频次, 要求其制定审核计划并公示以欢迎员工监督, 定期通报审核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审核效果、持续提升审核质量。各级领导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行为安全审核, 如同增设了众多现场安全人员, 使得大量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现场安全生产条件持续改善。近4年, 塔里木油田各级领导开展行为安全审核已达17万次以上, 发现和纠正现场各类隐患问题30余万起, 按照海因里希法则, 理论上至少已避免一起恶性事故的发生。

其次, 亲自进行行为安全审核, 既是塔里木油田对各级领导的安全要求, 也是展示“有感领导”形象的具体实践和手段。行为安全审核同样强调双向平等沟通, 通过深入沟通, 塔里木油田各级领导从关心员工安全和健康的角度向员工传递油田的安全核心价值观, 增进员工对安全理念、安全标准的理解认同, 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和习惯, 其效果和影响力远远大于仅仅依靠安全人员的监督管理。

第三, 塔里木油田将行为安全审核视为培训提升各级领导安全领导力的机会。通过频繁开展行为安全审核, 帮助各级领导深入了解安全管理真实情况, 持续提升各级领导对安全的敏感性, 养成一到现场就观察安全管理的习惯, 在与员工的深入沟通或者咨询安全人员的过程中增进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为更好地落实直线责任奠定基础。

第四, 行为安全审核不仅能够发现和解决表象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沟通发现管理深层次存在的缺陷, 从中得到的大量信息, 综合反映了工作现场的真实安全管理状况, 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技能等工作状态, 现场施工机具设备、安全防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 以及安全培训效果、安全标准制度落实等管理情况。塔里木油田各级安全部门定期对大量行为安全审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掌握现场安全问题的分布情况, 采取集中整治措施, 在没有造成更大事故隐患和影响之前就予以纠正, 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并逐步建立以数据驱动的安全管理预防预测体系。

对学校督导评估保教育持续发展 篇5

12月19日,峨山县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组一行人在普忠发的带领下到岔河中心小学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组首先听取了岔河中心小学校长周云波从2004年以来我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的总结汇报。然后专家组根据《云南省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手册中的3个A级指标,10个B级指标,26个C级指标认真进行检查26个档案袋,最后察看了校园美绿化建设及实验室建设。

专家组通过“听、查、看”的方式进行评估,充分肯定了岔河小学三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

岔河小学学校领导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认识到位,组织落实到位,措施有力,在2004年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学校领导带领全体教职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两全”,把教学创新作为学校的生命力,“校风、班风、学风”提得准确,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当前教育特点,同时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显示了民族山区特色,具体亮点:

一、岔河小学学位领导班子年轻,富有朝气,团结务实,勇于创新,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具体表现在信息互通,具有创新精神,带领教职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养成教育训练,取得了效果。

二、狠抓校本培训,学校成立了课堂教学研究组,提高教师素质初见成效,教学改革己见端倪,制定了制度,明确了方案,采取得力措施,用各种方法、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竞赛,以此来提高教师技能。

三、从资料档案中反映出岔河小学学生知识有发展,能力有提高,学校紧抓育人目标,以系列活动为载体,做到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间操体现了山区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形成了他无我有的特色。

四、通过开展“一文明三爱护”活动,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好,秩序井然,校园环境文明卫生,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五、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乡政府重视下,社会支持,基础设施投入有力度。

最后,督导组提出了岔河小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岔河中心小学报道

品牌建设与评估机构发展 篇6

许多专业鉴证在初级发展阶段,当事人往往把这种鉴证看作是外部强加于己的累赘,试图把它变成一个橡皮图章,对于专业服务的公信力、影响力及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后果,市场和当事各方往往看得不是很清楚。实际上,专业服务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重大作用。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评级机构对相关金融衍生品的评级,就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业服务机构针对经济运行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果成为有毒产品,对整个经济领域的危害将会更大。

专业服务往往通过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划定服务领域。因此,当专业服务机构仅仅是通过渠道、关系等途径来取得专业服务业务时,行业的公信力、影响力、作用力就达不到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以知名品牌为标志,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工具、优质的服务产品、优质的服务模式来产生优质的服务效果,只有达到这种状态,评估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认知度才能得到提升。

所以,品牌建设不仅仅是评估机构自身的工作,更是评估行业要重视和发展的事情;品牌建设也不仅仅是评估机构发展的战略问题,更是行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是评估行业在为社会提供功能性服务、发挥市场经济所赋予职能的过程中必需的核心建设。

二、品牌建设要集评估行业之力,要依托市场、监管主体、参与主体共同塑造专业评估平台

专业评估品牌的塑造,最根本的是要在评估行业推动做优做强做大。相对于传统实体经济领域的品牌,专业服务品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体经济领域,在某些细分市场或产品领域,可能会形成很多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小微企业;在评估专业服务领域,评估机构要形成品牌,必须要承做评估领域里各类最具有创造性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具有价值体现意义的项目,必须要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从而形成在评估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这恰恰是小、散的评估机构所不能够承担的品牌建设的重担。中国只有在价值评估领域里面形成自己的“四大”,才能说形成了专业评估的平台,才能有评估行业的专业地位。

品牌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监管部门的支持和政策的支持。在评估行业发展、客户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要形成辅优、辅强的选择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比如证监会正在推进的并购重组审核绿色通道制度,这种政策导向就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优质的服务,专业能力强的机构就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就能更广泛地发挥作用,而且也能享受到证券市场快速的、有效的通道。基于相关政策的支持,一方面评估机构可以通过专业执业能力强的队伍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优质服务,覆盖更大的服务范围,使评估服务之于市场、之于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发挥评估服务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功能;另一方面,评估机构通过不断参与大的事件、大的项目,不断植入深刻的内涵,不断植入闪闪发光的元素,使其品牌不断地闪闪发光。

品牌建设也需要监管机构在政策、体制、监管等方面创造优质品牌能脱颖而出的政策法规土壤。财政部推进的评估机构母子公司试点,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将吸取现代文明所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评估专业服务的内在特点两者进行了有机地结合,从而推动做优做强做大,形成了非常好的资本架构。但是,这种架构和传统的管理架构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别,包括评估机构的资质审查问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资格注册问题、母子公司之间人员协调利用问题等等,甚至如业绩统计、考评制度等基本问题都可能会在试点中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如果我们仍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既有成规来衡量改革的新思路,改革的新思路就是错误的,这就需要相关方面根据改革的新思路、根据做优做强做大的新思想、根据母子公司试点工作的新要求来配套建立相关新政策,改革不利于评估品牌创造、不利于评估品牌发展、不利于评估机构做优做强做大的规章制度。目前,类似尚未配套的制度问题仍有很多,以母子公司集团化发展为例,按照国家法定的报表编报规则,子公司的业绩构成了母公司业绩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定要分开计算,实际上就属于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在制约品牌的发展。

此外,评估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其他专业与之进一步的相互补充、协调共进。专业服务都需要以业为主、综合发展。在国际上,“四大”既是会计服务机构,也是评估服务机构,还是税务服务机构,实际上“四大”是协调各个专业所建立的综合服务专业体系。中国的资产评估也应该是以中国的资产价值评估为基础,包括会计服务、造价服务、税务服务、财务顾问、管理咨询在内的各项专业服务的综合体。目前,基于中国对各项专业服务进行分业管理的现状,专业服务机构应该构建由各大专业服务共同组成的综合服务专业集团,在集团框架下,各个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独立核算、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称得上真正建立了专业服务品牌和评估品牌。

三、评估机构应将专业评估品牌的塑造作为永恒的追求,通过付出全部的努力去创造品牌、发展品牌,像对待生命一样去珍惜品牌、保护品牌

品牌最终需要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士用自己的忠诚、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服务来塑造。这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也是我们的追求。从评估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评估机构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评估机构塑造评估专业品牌,仍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重大工程:

第一,要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要,开发、应用好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就是把特定的资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特定的经济行为和特定的价值类型、特定的评估方法所组合出来的一种专业工具。以往我们对此问题缺乏研究,或者说对此问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造成了很大问题。

长期以来,评估行业一直在用单一的评估工具应对不断发展的、不断变革的、不断扩容的评估市场,而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变革、市场的扩容又需要新的评估工具来与之相适应和匹配。以资本市场为例,多层次是其显著特征。设立公司时,需要对要素资本进行估值,作为核定资本的依据,此时的要务是夯实资本,估值的工具是重置成本价值,在市价和重置成本相对比市价低于重置成本时,我们应按照孰低原则选用市价。公司设立后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如果仍采用设立公司时的评估工具来应对引进战略投资者时的估值,就会出现大的错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阶段,要根据在PE市场人们对未来上市的预期和对实体经济利润的追求,按照将本求利的原则去估值,这是另外一个评估工具。战略投资者进入后,企业要上市,上市的时候需要定价,定价的时候需要估值,企业发行价格是高是低、企业发行的窗口时间选择是否合适,在亢奋的市场与低迷的市场会不一样。此时,评估面对的市场是资本高速流动的,在资本高速流动的市场条件下,估值和PE市场的估值又存在不同。所以,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阶段,其价值往往不同,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阶段,都必须通过特定的评估工具来发现特定的价值量。

在市场发展、变革、扩容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一个企业只有一个价值,一个时点冒出几个价值表明评估专业不可靠,等等。但是,这恰恰反映了评估专业的科学性,反映了评估专业服务的价值所在。评估就是在市场和市场相衔接时、和市场本质相对接时,提出了和市场本质更具有相关性、更具有一致性、更具有客观性的不同的价值信息,这就是评估存在的基础。评估就是在市场信息集聚的过程中,为弥补其他专业服务手段不足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所以,评估品牌的创造必须要解决的是评估工具的创新,评估工具要与市场的发展和评估功能的发挥相承接。

nlc202309022130

第二,估值的具体方法,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规范、不断的提升。

现阶段评估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很多都延伸于会计专业,会计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对资产、负债、权益进行计量的一种专业工具,评估是在会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它是用现在市场的概念重新诠释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整个企业的总体价值。但是,要想使得专业评估的品牌能够体现出评估自身的本质特点,评估技术和方法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以便能够支撑起评估的专业工具和评估的专业功能。

针对评估三大基本方法(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应用,从理论角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法运用的应该比较多,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成本法虽然实际应用的比较多,但成本法在将各种要素价格相加时,单项资产估值的客观性与总体估值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及单项资产估值与总体估值之间的一致性问题等,均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实际上,按照成本法对大型企业进行估值时,单项资产的估值仅仅是测试总体价格水平的一个元素,而目前的评估方法把整个企业的价值建立在每项资产价值简单汇总的基础之上,往往更容易出现法律方面的重大风险。即使总体估值是客观、公正、合理的,仅仅是因为某几项单独资产的估价出现少许的偏颇就会成为重大风险,比如对于中石化这一类巨型企业,一万多亿资产,评估时涉及到的信息量约几亿条,而其中很多信息对于整体估值的影响是不大的,要保证几亿条信息里的每一条信息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这本身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在应用成本法(行业中运用最多的一项估值技术)时,对此问题尚未进行充分研究。再比如评估增值问题,评估增值后未来相关的税收问题怎么考虑、怎么处理,也急需解决。对于实际应用最少的市场法,市场最基本的分等分层分级的相关概念尚未建立起来,很多人包括一些业内人士也都认为一个资产在一个时点只应该有一个价值,市场法的问题更是一个全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流动性的溢价和控股权的折价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研究。

塑造评估专业品牌的最终目的是使得社会对评估行业更信任,减少社会的交易成本,因此,评估行业就必须要在专业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实践中,为了争取在专业技术各个领域取得突破,使社会、市场、客户、监管部门更放心,中联评估以重金打造中联研究院,把一些资深评估专家集合在研究院,通过官、产、学、研四结合的方式,以课题导向搭建整个科研平台,推动一系列评估方法、标准、技术方面的研究。

第三,要重视评估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这不仅仅是行业的事情,也是监管部门的事情,同时也是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事情。

评估机构和评估师不仅要模范地执行准则,在实际执业的时候也要以高于行业准则的标准来进行执业。同时,机构和资深专业人士要在行业准则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研究前沿性问题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力求将其上升到准则高度,为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

第四,要重视评估机构的服务标准,这是品牌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任何一个品牌都有特定的内涵。专业服务本身个性化的特点非常强,但是,如果把专业服务作为一种产品来定义,就需要对其基本面进行规范,使这种非标的服务具有品牌的特定内涵和标准化内涵。比如说,中联集团总部作为六大中心就是中联品牌服务的重要标志。总部六大中心包括品牌维护中心、战略客户开发维护中心、技术标准方法研发中心、质量风险控制中心、全员专业技术培训中心、优秀执业示范中心,六大中心都有标准化内涵和功能。对于集团以下的外部子公司,相对应地统一配套对应职能。在这种运转模式下,无论在哪个地方提供服务,或者项目团队在哪个地方运转,对应协调配套机制都统一运转。无论是合伙人制度,或是基本管理制度,还是质量技术标准,均是统一的,也就体现出中联评估在提供专业服务时的标准化。同时,中联评估在客户服务方面也有标准化的规范,执行客户合伙人制度,由客户合伙人协调为企业服务,从客户需求挖掘到前期项目的形成,从项目基本方案的研究制定到项目的具体实施,持续到评估报告的出具和报告使用过程中的后续服务,全过程均由客户合伙人统筹负责,由一根针牵着一条线,把非常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按规范化的要求、标准化的要求提炼出来。此外,在项目执业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联特质的运作方式:统一标准、中央控制、典型示范、平行作业、协调推进、总体最优。

第五,要重视评估项目团队形象的树立和管理。

专业服务机构品牌的树立是否成功,除了要看其评估工具、评估技术、评估方法、评估服务,还要看其评估队伍。专业服务往往是产品、服务、队伍同步提供给客户,专业队伍以团队的形式在客户现场开展工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为客户提供服务、提供产品,这对参与项目的评估团队本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极高。

对于评估项目团队的管理,应该采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式。一是抓思想道德建设,要求评估人员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做人、做事。专业服务承担着社会所赋予的重要的功能和责任,这就使得作为体制外人员的评估人员必须要依赖体制内的强大力量,以获取最大程度的保护,因此,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品质和姿态去工作,才能行得正、站得稳。二是抓队伍建设,抓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准。中联评估培养了几十个高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也为行业推出了多位资深会员、十佳评估师、优秀青年评估师等,千方百计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力求建立能够体现行业水准的、能够成为行业主力军的专业队伍。

第六,要利用现代文明的成果缔造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文化,这是创造出行业优质品牌的内部制度保障和文化保障。

与其他的专业服务类似,资产评估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仍体现出比如封建观念、世袭观念等不受现代文明制约的诸多因素。许多评估机构的特点与企业领导者的特点基本一致,机构的发展周期与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周期基本一致,这恰恰是由于专业机构没有品牌、没有制度性和结构性的理念所导致。鉴于专业服务的鉴证性和功能性,专业服务机构最应该成为公众机构和公共机构,不能仅由少数合伙人或少数利益追求者或者既得利益者控制一切,也不能仅由少数人的自由意志来控制机构的运行,而应该按照现代社会文明积累而成的科学价值观和公司治理结构来规范机构的运行、队伍的运行和业务的运行,这样才能够不断聚集精英投身评估事业,才能够不断聚集人才推动评估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联评估采取了在股权结构、合伙人结构、利益结构等方面完全开放式的结构,股权、职位、控制等要素,不能成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或利益主体谋取自己的利益、地位的手段,而只能成为创造品牌、发展专业、作出贡献的开放性的平台,既对中联人开放,也对非中联人、后来者开放,不分先与后。通过搭建开放性的平台,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共同推进事业的发展。中联评估建设优质品牌、百年品牌,就是要在公司制度、企业文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7

一、日本大学评估制度的发展

日本大学评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由大学审议委员会在1991年提出第一次重点报告书, 首次明确应赋予大学自我评估的义务, 各大学即开始进行自我评估活动;1998年第二次重要报告书提出, 要求大学建立多元化的评估制度。日本大学评估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大学招生下降、重视办学绩效、经费分配手段、学生择校依据、国际化需要, 大学教师、学生的交换及学术研究的交流都需要认证的机制。

日本大学评估政策的发展, 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

(一) 大学评估的萌芽期 (1945—1985年)

1947年日本成立大学基准协会。该协会由国、公、私立大学自主运作组成, 制定了大学基准, 作为评估各大学的基本准则, 并促进各大学间的相互合作, 提升大学素质。不过, 大学基准协会并未将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审批权由政府转移至专家学者。

1956年颁布的《大学设置基准》, 规定大学设置必须要达到的最低标准, 包括校舍面积、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数等硬件方面的条件, 也包括教学课程、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取的学分数、教学研究组织等软件方面的要求, 并通过1949年所制定的《私立学校法》私立大学审议会负责审查私立大学的设置。所以, 有关大学设置审批, 仍由文部省的大学设置审议会以《大学设置基准》来执行审议, 造成大学基准协会形同虚设。

(二) 大学自我评估时期 (1985—1999年)

1984年8月, 日本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 全面讨论教育改革事宜, 大学评估被提上日程;1985年国立大学协会主张在大学自治的原则下, 大学应该实施自我评估, 提升组织本身的质量。1986年4月, 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临时教育审议会的建议, 正式要求各大学在教学研究和对社会贡献方面应该进行自我评估, 并制定出各大学间相互评估的专业评估机制。1987年大学审议会成立, 负责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评估工作, 并于1991年2月开始探讨建立大学评估制度的可能性。同年6月, 文部省全面修订1956年制定的《大学设置基准》, 增加了大学的教育研究活动等情况, 大学应努力进行自我核查与评估, 并根据核查与评估的结果, 提出适当的整改方案, 同时设置合适的组织体制。

日本大学的自我评估自1991年7月1日新大学设置基准实施以后迅速开展, 特别是国立大学。实施自我评估的第一步骤是各大学开始成立校内自我评估活动的相关组织。根据文部省的统计, 1994年4月公立大学自我评估相关组织设置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0%, 私立大学达到71%。1993年7月和1994年4月国立大学完成评估报告书的比例分别为72%和82%, 高于公立大学的2%和27%, 与私立大学的2%和8%;从1991年制度化起至1995年仅4年的时间, 大学自我评估的实施率已经接近80%, 评估报告书的公开, 从1995年的49%到2001年大学的75%, 增长非常迅速。

(三) 多元化的评估制度时期 (2000年至今)

1. 第三方专业认证评估。

在1999年时, 文部省再次修订大学设置基准。修订的重点有三项:所有的大学必须要实施自我评估;各大学必须公开自我评估结果;增加外部组织的第三方进行核查大学自我评估的结果。

基于这几项修订, 2000年3月日本国会根据《设置大学评估机关报告书》正式通过批准设置大学评估与学位授予机构, 日本的大学评估正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1年6月, 由原文部科学大臣提出大学结构改革方针, 正式引入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等第三方评估机制, 建立制度化的大学评估体系, 希望可以提升大学绩效, 培育具有世界级研究水平的顶尖大学。2002年国会修订《学校教育法》, 规定所有的大学必须接受文部省所认可的大学评估机构的机构认证评估, 从2004年4月起, 每7年为一循环接受大学评估。第三方评估可以说是专业机构的认可评估, 分为以学校为单位的机构别认证评估和以专门职大学院为对象的专业领域的认证评估两类。

目前通过文部科学省所认可的大学评估机构有三个: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 (唯一属于政府组织的评估机构) 、大学基准协会和日本高等教育评价机构。日本专门职大学院为对象的专业领域的认证评估每5年施行一次, 2000年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成立之初, 前3年曾进行分学科的试评估, 但第4年起即停办, 改为整体评估,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学科评估的工作, 仍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整体评估。

2. 国立大学法人评估。

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开始进行法人化改革之后, 日本政府虽然部分放权给国立大学法人, 并鼓励大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但对国立大学法人的评估机制, 由事前限制 (大学设置基准的认证) 变成事后检查, 评估重点也由原本大学、学系设置的审核转变成事后的绩效评估。国立大学法人的评估, 除了例行性的评估之外, 还新增中期目标评估, 总计共有两种不同项目的评估。中期目标评估以6年为一循环, 国立大学法人必须制定出6年发展目标, 以6年为一轮接受评估;而评估的结果也会影响下一次的中期目标与中期计划的制订与执行, 以及政府每年固定给国立大学的运行经费的分配。

3. 政府教育项目资金的评估。

日本政府通过充实国、公、私立大学的教育改革资助方案, 在研究方面, 有《21世纪COE计划》, 以及其后续的全球化COE计划。在教育及其他方面, 则有特色的大学教育资助计划, 都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 针对大学教育的研究进行绩效评估, 对优秀项目或有特色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以提高和普及各个大学良好实践行为作为目标的项目资金资助。其他特别是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资助教职员工国外教育研究活动的海外先进教育研究实践资助, 以及资助和海外多个大学合作以增加国际竞争力的先端性国际合作资助等项目的资金, 都是通过评估提供给各大学。

二、日本大学评估机构的运行

日本大学对于评估工作通常会制定相关的评估准备规章及组成专职机构负责, 并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要求, 及专业团体的认可格式, 提出自我评估报告。根据2002年《学校教育法》规定, 大学除公布实施自我评估结果, 还必须通过文部科学省所认可的大学评估机构对其评估结果做检验。下面以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和大学基准协会为例说明日本大学评估机构的运作情况[2]。

(一) 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评估的运作

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是日本目前最重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在2000年4月改组原来学位授予机构而成立, 2003年又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与独立行政法人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法而成为法人机构, 其功能包括根据《学校教育法》授予学位、大学评估的实施与公布, 搜集并研究大学评估与学习成效信息以提升大学教学研究水平等。

1. 评估内容。

主要以教育活动为中心, 包括以下10余项:理念目的、教育研究组织、教职员工与组织、教学内容、方法和成果、学生入学、学生服务、教育研究等环境、社会联系与社会贡献、管理运行与财务、内部质量监控等内容[3]。

2. 评估流程。

(1) 评估前教育培训:一是评估说明会:接受评估大学于前一学年提出的申请表, 并参与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所举办的评估说明会, 了解未来接受认可评估的方法与内容。二是评估研讨课程:实际负责实施自我评估的人员参加评估研讨课程, 以了解与模拟系部的评估事项, 学习撰写自我评估报告书。 (2) 自我评估:大学根据办学理念及自我发展特色, 以第三方立场来分析学校整体及各院系所的发展情况。 (3) 书面审查: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估小组会先审阅受评者的自我评估报告书, 并主动搜集相关的评估资料, 分析其优缺点。 (4) 访问调查: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估小组成员前往受评大学进行实地访问调查, 对相关人员访谈、评估结果讨论会议与初步成果的报告与确认, 对毕业的校友进行访谈。 (5) 评估报告书公布: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估小组根据自我评估的书面资料及实地访问调查结果, 拟定评估总结报告书初稿, 提交机构内的大学评估认可委员会审阅。同时送交受评大学, 以便其提出申诉意见。一个月后再经各评估委员进行审议后决议, 完成正式的认可评估报告书;一方面送交受评大学, 一方面也在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的网站公布并刊登在印刷资料上, 让社会得知接受评估大学的办学情况。

3. 评估费用。

评估费用由接受评估大学自付, 基本费用200万日元, 另外再根据大学的学院与研究所数量多少累加, 每一个学院加收30万元, 每一研究所加收20万元。

(二) 大学基准协会的评估运作

日本大学基准协会成立的目的是希望发挥像美国认证制一样的功能, 通过正式会员的认证, 监控大学的教育质量。该协会负责大学认证的业务相当多, 其中“加盟判定审查”和“相互评估”是大学基准协会在大学评估事务中最重要的两种评估, 也是与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差异最大的地方。1994年大学基准协会制定《加盟判定审查和同行相互评估规程》, 加盟判定审查是针对希望成为大学基准协会正式会员的大学, 运用自我评估与实地评估的方式进行整体评估, 衡量受评大学是否符合大学基准协会的要求;相互评估则是成为正式会员的大学, 在5年后可以申请相互评估, 且至少每隔7年应该进行一次[4]。

1. 评估的特色。大学基准协会的评估特色共有五

项。 (1) 会员制的评估:新会员必须接受加盟判定审查的认可评估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 正式会员5年以后开始接受相互评估; (2) 强调达成度评估与水平评估:重视大学按照本身的办学理念与目的及其达到目标的努力过程, 根据其达成状况做评估, 评估是否达成该会会员应有的水平; (3) 专业领域与全体校务的综合评估:对每一个学院设立一个专门评估委员会, 另对整体校务发展也会单独设置一个评估委员会; (4) 持续要求大学改善缺点的评估:评估中发现的缺点在评估后第3年必须再接受一次改善状况的复检; (5) 同行评估:评估者由会员大学的教职员工及其他校外社会专业人士组成。

2. 评估内容。

主要项目包括理念目的、教育研究组织、教育内容方法、学生入学、学生生活、研究环境、社会贡献、教职工组织、事务组织、图书电子媒体、运行管理、财务、检查评估、信息公开绩效责任等内容[5]。

3. 评估流程。

大学如果想成为新的正式会员, 可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加盟判定审查申请, 并准备相关资料, 大学基准协会在经过约1年的审查与评估后, 会决定是否同意其加盟, 通常是以4月1日为登录的起止日期。成为正式会员之大学, 在5年后开始接受相互评估, 以后每隔7年进行一次, 其评估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1) 由各大学实施自我评估:大学提出评估申请书, 以2008年为例, 在1月7日至1月30日期间提出加盟判定审查或相互评估申请, 其中相互评估的申请仅限于正式会员的大学。被通知可以进入评估的大学在2008年4月1日至4月24日期间提出自我评估报告书、大学的基本资料数据。 (2) 各评估小组实际评估:由大学基准协会负责评估事务的判定委员会或相互评估委员会的各评估分科会, 进行书面调查与实地评估。 (3) 完成最后判定并通知评估结果:将评估的结果编写成报告, 指出学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的建议, 然后将报告提交至接受评估大学, 如果学校对此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诉。 (4) 各大学对评估结果进行整改:大学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方案, 积极整改。

以上四个阶段的评估过程从大学提出自我评估报告到得到评估结果, 大概是13个月的时间, 加上自我评估的实施与自我评估报告书的撰写等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三、日本大学评估制度的特点

日本的大学评估于二战后至2004年起认证评估的实施为止, 其发展逐渐地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评估体系, 归纳日本大学评估的特色有以下方面[6,7]。

(一) 以渐进稳妥的方式推动评估

日本的大学评估从战后初期引进美国认证制度, 但没有发挥预期功能, 严格的大学设置基准是维持大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将认证制度中的自我评估部分独立出来, 强调自我核查与评估, 由各大学逐步开始建立自我评估制度;1999年以后, 各大学都已将自我评估看做校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将自我评估作为自己的义务。2004年引入第三方评估的认证制度, 规定所有的大学必须开展认证评估, 大学实施评估成为义务, 此时各大学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甚至可以在收到评估报告初稿时, 提出合理的申诉意见。在推动大学评估后, 也随时检讨评估方式与内容等的效用, 不断地改善评估过程。所以, 日本是以渐进并且是稳妥的方式推动评估制度, 使其运作更具可行性。

(二) 评估前先制定的规章

以大学评估的流程来看, 不管是大学评估、学位授予机构, 还是大学基准协会的认证评估, 甚至是各大学内部的自我评估, 都会针对评估实践制定完善的规章, 让评估人员与受评大学都可以有法可依;在进行评估前举办评估说明会与实践操作内容, 培训评估人员具备评估的知识技能与相关共识, 同时也培训各大学的自我评估人员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评估事务, 以符合评估机构的要求;另外, 将相关的评估工作规范化, 所以, 评估的水平与成效可以获得受评大学与民众的认同。

(三) “官”与“民”的评估机构同时存在

日本的大学评估机构中有受政府经费资助的大学评估及学位授予机构, 民间财团法人的大学基准协会与日本高等教育评估机构, 法律规定大学可自主选择任一机构实施大学评估, 因此, 三方机构必须在顾客大学中相互竞争。

(四) 以自我评估为主, 以第三方评估为辅

日本文化一向强调自省,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文化背景下, 无论是大学评估还是其他的评估, 都是以先推动自我评估为主。不过, 日本政府一方面为了确立教育改革的成果, 另一方面也为了学习欧美各国认证制评估的优点, 而让专业团体间发挥自主的相互评估, 所以也将第三方评估引入大学评估中。

(五) 大学评估与教育经费资助产生密切相关

日本文部科学省根据年度绩效评估与中期目标的完成情况, 决定各大学教育经费的资助;委托大学基准协会进行特色大学的教学支持计划评估, 让表现优秀的大学获得充裕的教育经费。这种将评估结果与经费资助密切联系的措施, 乃是日本政府为了解决教育经费日益紧缩的困境, 又能有效培育一流特色大学的手段。

[责任编辑包玉红]

摘要:日本有三家大学评估机构, 法律规定大学可自主选择任何一个机构实施大学评估, 而国立大学除接受例行大学评估之外, 还必须接受国立大学法人评估委员会评估, 并且各类大学评估都先强调从自我评估逐步开始, 再进而引入第三方评估。

关键词:日本,大学评估,发展史,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胡建华.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 2001, (1) .

[2]日本大学基准协会 (2008) [EB/OL].http://www.juaa.or.jp/accreditation/.

[3][5][7]大学基準及びその解説[EB/OL].http://www.juaa.or.jp/images/accreditation/pdf/e_standard/university/u_standard.pdf.

[4]大学評価組織体制[EB/OL].http://www.juaa.or.jp/accreditation/university/system.html.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8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城到城、城区到乡、城区内交通3种,由于城区人口密集,交通问题复杂,是整个城市客运交通的瓶颈,因此,文中的客运交通系统主要指城区交通系统。现代化城市客运交通呈现内部集成化,外部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在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链式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实现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内部多目标为出发点,以保证供应链内外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建立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并通过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评估研究,找出客运交通发展的不足,以期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符合城市特点的客运交通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1 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及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决定评估的准确性,而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现代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模式,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客运交通趋于链式发展,形成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即通过优化产品流、控制资金流、动态管理整合信息流,实现整个客运交通系统从政府机构、职能部门到出行者各节点成员间的高效有序运作,并对系统外部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运作机制如图1所示。其中职能部门是指可以为出行者提供出行服务的所有部门,包括交通规划部门、运输企业及交通管理部门等;产品流既包括站点、运输工具、道路等硬件设施资源,即有形产品流,又包括出行过程中为出行者提供的便利、安全、快速、经济的运输服务,即无形产品流;资金流主要涉及交通投资及票价收入;信息流包括交通数据的获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出行者意见的反馈等。根据图1建立保障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2 评估指标及指标值获取途径

根据上文提出的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框架,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评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资源保障能力、交通资源保障能力、经济保障能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包括安全保障能力、出行时效保障能力)和动态管理保障能力,并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结合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实用性、全面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评估指标及指标值的获取途径如表1所示。

3 多级可拓评估方法

与传统可拓评估方法相比,多级可拓评估方法能够体现出上下级指标的相关性,从而准确地进行评估。步骤如下:

Step1 评估域和评估指标集。

参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指标》(2012年版),将保障能力的评估等级定为5级,则评估域S= {Sj/j=1,2,3,4,5},Sj为能力等级j,一级指标集C= {Ci/i=1,2,3,4,5,6};二级指标集Ci={Cik/k=1,2,…,ni},Cik为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

Step2 待评物元。

根据事物—特征—指标取值的物元有序三元组,城市客运交通保障能力的评估物元可表示为

式中:θi为保障体系中评估对象i的评价等级,即事物;Cik为评估对象i的指标,即特征;Vik为θi关于指标Cik的实际取值。

Step3 经典域与节域物元。

将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等级j记为事物Sj,特征Cik(i=1,2,3,4,5,6,k=1,2,…),ni(n1=3,n2=4,n3=2,n4=4,n5=4,n6=3),指标值取值范围〈aikj,bikj〉表示经典域,各级经典域物元为

在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评估中,各项指标的允许取值范围为〈aikP,bikP〉或XinP,记为节域。经典域及节域如表2所示。

Step4 指标归属度。

归属度表征各级指标与各保障能力评估等级的接近程度,正向指标归属度值越大越接近;逆向指标归属度越小越接近,具体计算如下式

Step5指标权重。

考虑到保障体系的指标规模越大,越应注重指标权重计算的准确性,将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综合主客观方法的优点。

设AHP确定的二级指标相对权重为w*′ik,绝对权重为w′ik,一级指标权重为w′i;熵值法确定的二级指标相对权重为w*″ik,绝对权重为w″ik,一级指标权重为w″i。则一级指标组合权重为同理得到二级指标相对组合权重w*ik及绝对组合权重wik。本文主要介绍熵值法,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正向指标的归属度标准化值和逆向指标归属度标准化值

2)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的能力等级为5级,1m=5,,根据K值及归属lnmln5m度计算二级指标熵值(其中),最后计算二级指标权重以及一级指标权重

Step6 评估分析。

一级指标归属度的最大值的下标值对应的保障能力等级为Sj,即一级可拓评估结果。得到保障能力等级特征值j*对应的保障能力等级为Sj*,即二级可拓评估结果

其中

4 实例分析

以兰州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为例,通过对其保障能力进行评估,找出保障体系运作中的问题,并为兰州市未来客运交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指标值由表1取定,运用MATLAB编程得到指标归属度及其标准化值,如表3所示。

4.1 权重的确定

根据Step5,分别计算一级、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4、表5所示。

4.2 可拓评估结果分析

可拓评估结果分析如表6、表7所示。

由表6、表7可以看出,兰州市经济保障能力和出行时效保障能力等级为4级,评估结果较差;目标层特征值j*介于3级到4级,且偏向于4级,其保障能力等级为S4,兰州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还有待提高。

5 结论

1)评估结果表明,兰州市应提高客运交通的经济保障能力和出行时效保障能力。如可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变双行道为单行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障出行者的出行时效。

2)评估结果符合兰州市客运交通发展现状,表明多级可拓评估方法适用于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这样多指标、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评估。

3)可进行计算机评估系统二次开发,以提高计算效率及精确性。

摘要:对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指导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建设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出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运作机制,并依此建立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及相关指标。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AHP—熵权复合物元的多级可拓评估方法。最后对兰州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进行能力等级综合评估,并运用MATLAB实现矩阵运算,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9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教学秘书工作,可持续发展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国家对教育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学校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学校办学情况的整体性评估,是加强学校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教学秘书作为教学基层管理人员,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评估标准执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人物。教学秘书工作的质量、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教学秘书工作质量高在客观上对学校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使参加评估的学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教学水平提高。因此,在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迎接教学评估的形势下,系部的教学秘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1. 从评估中看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教学管理的参与者。

教学秘书岗位是高校迎评促建的关键所在。教学秘书在上级领导下,根据专业要求特点,按照教学规律组织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一种具有法规性的重要教学文件,在教学工作中要保持教学计划的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他人随意改变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特点,教学秘书通过执行教学计划行政管理,协调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运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教学组织的重要作用。教学秘书协助系主任处理系里的具体事务,起到参谋作用。因此,教学秘书岗位是教学信息管理上传下达的桥梁,是学校教务部门联系院、系和学生的纽带,是学校各项教学计划和指令最基层的执行者。

1.2 档案管理者。

教学秘书应全面掌握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文件和资料,并且分类存储,立卷归档,以供院系教学管理的需要。这些教学档案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对稳定教学秩序和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继承和借鉴的价值。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档案的保存为院系领导搞好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教学日志,进度表反映日常教学情况;考试试卷、毕业设计、科研论文等教学原始资料真实地反映教学运行状况,也是评估中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教学秘书应该增强收集与整理档案的责任心,积极地做好各项材料的立卷和归档工作,使档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而这些方面又是迎评促建的重要检查点所在。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优秀水平,切实提高高校教学与管理水平,教学秘书必须达到专业化水平。

提升专业教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一同展现出来,用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去影响学生。即在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将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将技术的发展方向、趋势介绍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追问。教师必须迅速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览,只有首先成为通识型复合人才,才能胜任通识性教育工作;二是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学校聘请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可以专兼结合,可聘请学界和业界的成功人士给学生上课,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

1.3 学籍成绩的记录者。

学籍成绩是一项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从老师处收成绩册;登记补考学生名单及学生人数;将成绩册、补考名单报送教务处,根据教务处安排,通知学生补考时间和地点;在教务网输入学生成绩。在试卷的规范管理方面,从命题审核到试卷分析,从教师对试卷的精批细改,到规范整齐的归档,都需要教学秘书严格把关,认真细查,及时纠正教师的错漏之处。而这些琐碎的工作,都需要教学秘书耐心细致地做,反反复复地核查,确保不出任何差错,这些也都是评估专家组必须检查的,是一个系部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

2. 从评估中看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若干缺失

2.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专业方向拓宽,办学层次改变,学生人数扩张,教学秘书的工作量急剧增大。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新时期,传统的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岗位要求,很多教学秘书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本科生,专业不对口、高层次人才的随掉人员,他们对教学的发展缺乏教学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训练,在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

2.2 在评估工作中,院系两级负责保管的教学档案资料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原因是各高校在建设规划中,往往将重点放在院系及专业的建设中,忽略了档案资料的建设与保存。另外,各院系负责保存教学档案的教学秘书更换频繁,使教学档案材料收集、保管等经常出现断档现象。

3. 从评估中看高校教学秘书的可持续发展

3.1 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教学秘书分为教务秘书和考务秘书,进行职责分工,协作管理。系部教学秘书只有充分明白自己的职责,系统地掌握教学管理知识,熟悉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掌握本系部的教学特点,组织行政人员做好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日常服务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搞好分工与协作,才能更准确、更快捷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3.2 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了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秘书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现代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教学领域,教学管理的业务信息也愈来愈多,如学籍管理、教学计划修订等工作都需要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已经成为其中重要的沟通工具,与日常的工作联系密切。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对教学秘书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文化要求。这就要求教务秘书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赋予富于三是加强对通识教育教师的激励。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课题研究和教学奖以调动教师参与到通识教育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1999.12.

[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第1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论民办院校的精气神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三系,陕西西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大潮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多年来,民办高等教育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发展道路,从“大浪淘沙”阶段逐渐过渡到“组成部分”阶段,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确立了民办高校的重要地位。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精气神,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以下论述。

关键词:民办院校精气神民办教育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传统的“国有公办”高等教育无法使教育服务达到市场人才供求平衡的状态,在我国由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投资体制,高等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政府财政投资。历史地看,民办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曾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我国的小学、初中教育就是之前几经变迁的民间私塾教育。成立于1928年的西安培华女子职业学校,就是由邵力子、傅学文、杨虎城、谢葆真、宋美龄等一大批知名人士的捐资兴建助学起来的,之后几经变迁为西安培华学院的。民办高等教育自1984年以来的20多年间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尤其在金融系统。以往,人们在谈论国外的高等教育体制时,总不免谈到西方发达国家最著名的一流高校,比如剑桥、牛津、哈佛、早稻田等民办院校,并把它们与我国的清华、北大、交大等高校比较。不论是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东南亚和拉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民办教育都非常发达,在高等教育全民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加快和深化,加快改革调整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调整办学模式,灵活地利用海内外华人科技人力资源,吸引民间资本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多渠道地培养人才就显得十分重创新精神,熟悉教学规律,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技能,把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技能运用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去,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技术化,为师生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有机会要积极进修研究生班教学管理知识,进修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技能,能得心应手地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校园网,使之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教学管理各项任务,增强“管理育人、服务到位”的效果。

3.3 良好的业务知识素质。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学秘书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处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基础,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巨大的影响工作。因此教学秘书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秘书完成工作的基础,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还是各科成绩分析、考试总结、实施工作的反馈信息,都离不开文稿的撰写。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分别分类,完整地表达思想,能够更好地为系领导做出高效高率的决策提供依据。教学秘书应该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业务学习,提高知识结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工作日益多样化的新要求。

3.4 和谐的沟通合作能力。

在很多本科院校,四个年级才配备一个教学秘书。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事情琐碎,业务繁忙,

要,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刺激国内需求的需要。

一、“大浪淘沙后”民办院校需要精气神

在教育资源需求市场的推动下,2003年“非典”后,民办教育经历了一次“大浪淘沙式”的整合,接近半数的民办院校在教育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面对严峻的教育市场,民办院校适时地整合资源、正确定位,创造更具吸引生源和家长的办学环境和教育条件,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招录着、聚集着、培养着求学青年,培养着在青春期年龄段渴望获取高等教育的知识青年,培养着来自东南西北的、不分民族的青春期年龄段的求学群体。在社会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下,民办院校数目、在校人数持续增长,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60%左右。民办院校已成为一个庞大且不断发展的强大群体。在教育市场资源短缺和争夺教育资源利益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量民办教育机构的挺身而出和面对国有公办教育不断扩招的“撞击测试”同样要有精气神。近年来的教育质量测试出部分民办教育在经历了“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后,逐渐走向成熟并向办学规模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民办院校的“体制孱弱”和部分国有公办教育专业设计脱节市场需求的现象已构成中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的“短板”。虽然政府重视、社会支持有实力的民办教育,但被“国有公办”主导的中国民间对民办教育和部分国有公办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近年来也一直不高。在竞争、发展中,没有精气神的民办院校就会在充满“国有公办”扩招教育环境之下招不到素质较高的生源,生源就会更加紧张,办学气氛就会更趋恶化,百无聊赖、校风不正、秩序散乱、学生退学、学院停办、队伍解散、教师失业,民办院校就会失去独特的魅力,这样的事例别别皆是。有了精气神,民办院校就会树立起独特分明、勇往直前、朝气蓬勃、校风井然、学子崇拜、家长敬仰、社会尊敬、昂教学秘书不仅要协助系主任搞好教学日常工作,而且要协调好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秘书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自身的协调力和亲和力,最大限度地发辉潜能,将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创造和谐的环境,营造平等、团结互助的氛围,极具耐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学院的大发展和院系两级管理的制度不断完善,教学秘书需要与学院外部的相关单位进行联系洽谈,这都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秘书要虚心了解岗位职责和有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情况,征求学生对开设专业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老师和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把教师及学生对教学工作方面的建议反馈到上级部门。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迎接教育部高校本科评估工作中,教学秘书承担的工作将成倍增加,专业性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高校教学评估,对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慧明.对高校迎评促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校发展与评估,2005,(4).

[2]张雪妮.高校教学秘书管理育人论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10

如今, 不同类型的网站, 对应着种类繁多的互联网广告, 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广告。一般来说, 大的门户、社交网站都充斥着广告, 图片与文字齐飞让人眼花缭乱, 有对联广告、按钮广告、通栏广告、文字链接广告等。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 稍不留神就会掉到广告的“坑”里。尤其是社交网站, 如今微博开始尝试feed广告, 就是我们说的信息流广告, 强行进入用户订阅的信息中, 与普通关注或者添加的好友看起没有很大区别, 经常以图文的形式存在。

我们所说的朋友圈广告就属于信息流广告的一种。信息流广告即出现在社交媒体用户好友动态中的广告。它最早于2006年出现在社交巨头Facebook上, 随后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和LinkedIn以及国内的QQ空间、微博和人人网等社交媒体也相继推出信息流广告。信息流广告与传统广告对用户的分析有着截然不同的依据。传统广告无疑是以少数大客户为准, 但信息流广告更倾向于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地理位置等标准对用户进行细分, 真正实现为用户量身定制广告推送, 使看广告成为用户的享受体验而非广告骚扰。

2015年1月21日, 微信朋友圈正式上线。作为一种强关系连接的平台, 有着很重要的营销价值, 但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却一再对外宣称“微信不是一个营销平台”, 他一直把用户体验奉为微信发展的第一准则。但是微信朋友圈广告的首发之日还是被看做是微信正式商业化的第一步。据有关统计, 通过近一年的发展, 微信总共发出了200多条朋友圈广告, 预估盈利超过120亿。接下来, 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出发, 分析微信朋友圈广告在这一年内的发展效果评估。

二、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展情况

2015年1月21日, 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推出, 企业必须是世界五百强, 起投价格500万。在这种形势下, 广告主之间的竞争依然严峻, 最后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和可口可乐一共投了3000万用户。第一发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仅VIVO智能手机就获得了1.55亿的曝光量。随后在8月20日, 微信朋友圈广告官方网站正式开通, 公布合作流程, 并且有了专门的登录页面, 所有广告签约、投放在页面上申请, 朋友圈广告的起投价格也降为20万, 给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方便。进入2016年以来, 腾讯又发布了新的标准, 1月7日微信朋友圈广告起投价格5万, 至此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起步。一路降价, 说明微信效果广告的撇脂策略成功, 开始收小企业的钱了。如此一来, QQ和腾讯的博弈也开始了。

三、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效果评估

首先, 从经济效益上来讲, 从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开始, 就有专业人士预测, 微信开始将流量变现, 每年新增的朋友圈收入将会在微信所有网络广告收入中占越来越多的比重。从实施情况来看, 我们上面谈到的, 腾讯一路颁布的相关政策给其商业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中小企业客户的加入也可以保证在未来两三年内, 腾讯在互联网广告这块儿的收入的增长。从腾讯这几个季度的财报来看, 游戏类业务还是占支柱地位, 而网络广告则呈现猛增的势头。据专业机构预测, 2015年微信朋友圈收入100亿左右, 而按照新颁布的微信朋友圈投放准则, 在未来的几年内, 每年的收入将会呈增加的趋势。

其次, 对于广告主来说, 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是否真的有更高的转化率也是评估其效果的重要问题。经过对2015年度投放微信广告的200多个企业的研究, 列表分析之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一, 所有投放的广告主实力本身比较雄厚, 一般在受众中的知晓率在90% 以上, 所以其投放的广告主要是用于品牌投资这一块, 具有巩固品牌价值的作用。其二, 根据所有投放数和曝光量的比率来看, 所有的广告都获得了超出投放数的曝光量。拿最开始的三则广告来说, 最具代表性。因为是最开始投放广告, 微信的用户都比较好奇广告的形式, 当看到广告后就会做出一些行动 (点赞、评论或者屏蔽) , 这样 (采取前两种行动) 就会增加广告的曝光率, 使该广告出现在你好友的朋友圈的几率就增加到95%。按照这种算法, vivo的广告最后有了1.55亿的曝光量, 远远超出了投入的用户数。这对于广告主来说无疑是一种红利。其三, 从跟踪观察广告投放的效果来看, 朋友圈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企业的知晓度等作用比较明显。尽管在评判广告效果这方面一直是一个难点, 因为对广告的接受度一般都是主观的效果, 只有转化成购买力之后才能加以评判。根据几家投放朋友圈广告的广告主的财报表示, 朋友圈广告对其企业品牌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次, 从腾讯自身的发展来看, 朋友圈广告的日渐成熟, 标志着其商业化的进程。微信作为一款移动产品, 在过去五年内用户呈爆发式增长, 在增长达到一定的饱和时, 用户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投资人层面还是腾讯内部, 必然会施以重压, 这个时候微信到底营不营销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大家的关注点都转移到了如何把流量变现这一新的主要矛盾上。总的来说, 朋友圈广告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微信的商业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腾讯外部的压力。

最后, 整个微信发展的效果又必须回归到用户体验上。一直以来, 张小龙把用户体验奉为微信发展的最高指标。如今, 已经是微信发展的第五个年头, 作为一款后来居上的社交型APP, 表现出了很好的爆发力, 已经拥有六亿多的用户, 这一切与良好的用户体验密不可分。然而现在, 微信已经打破了它最开始“不做营销”的承诺, 开始试水朋友圈广告。这对于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虽然刚开始, 并没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但是过了开始的新鲜感之后, 微信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最开始对用户体验的承诺。评估这一年来的微信朋友圈广告, 其并没有对用户的生活造成困扰。

四、对微信朋友圈广告未来发展的建议

这一年来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发展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商业之路, 实现了对微信流量的变现, 5万元的准入门槛对于小企业来说踮起脚就能够到, 而对微信来说则是源源不断的发展空间。但是, 从这一年的发展来看, 微信朋友圈想要持续发展, 又不伤及用户感情,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确保用户体验, 维持微信的社交生态

如今微信正如一只多产的母鸡, 微信朋友圈广告就是依靠母鸡的蛋过活, 因此最正确的做法应是善待这只母鸡, 切勿杀鸡取卵。微信的成长离不开社交生态和用户体验这两点, 这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石, 所以无论以后微信何种形式的广告怎么发展, 切忌伤害到根本, 不然就会元气大伤, 断了后路。另一方面, 在用户体验方面还要不断地求索创新, 现在微信的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也是腾讯以后发展的一大门槛。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不忘初心, 不要忘了微信正是凭借优质的用户体验而被用户选中的。

(二) 在确保微信社交生态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 投放朋友圈广告还要注意保持新意, 不断地推陈出新, 找到最好的适应方式使其融入朋友圈的生态当中

最开始投放的朋友圈广告, 用户由于新鲜而热衷于讨论关于广告的话题, 但这种行为并不能一直坚持下去, 随着后续推送频率的增加, 微信需要考虑如何保持用户的新鲜感, 否则, 广告不但达不到效果, 反而会破坏用户体验。

(三) 一定不能触碰隐私安全的底线

要精准投放广告, 就要精准掌握用户信息。最开始投放三条广告之后, 大家都开始纷纷推测微信的投放标准, 经过调查问卷的分析得知, 宝马广告的接收者87% 是苹果手机的持有者, 由此可以看出, 在投放的过程中, 企业主把手机型号作为了一个投放的筛选条件。腾讯从QQ到微信, 拥有数亿的用户, 用户的资料、浏览习惯、聊天记录等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里面的资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企业一直对其虎视眈眈, 因为它能使企业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因此, 朋友圈广告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用户隐私问题。

本文对微信朋友圈广告这一年来的表现做了一个总览以及分析, 肯定了这种广告形式借助微信朋友圈强关系的平台所带来的效益, 指出了其发展优势和劣势。最后, 希望微信朋友圈广告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保持初心, 确保良好的社交生态和用户体验, 及时推陈出新, 并且守住隐私安全的底线。

摘要:在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期, 广告刊发主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路牌、橱窗等媒介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广告越来越得到重视, 从传统的渠道中分流出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客户。《新广告法》的颁布也进一步明确了对互联网广告的要求, 使其更加规范化。如今各大企业都在尝试挖掘互联网广告的价值, 使其价值最大化。因此, 互联网广告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微信朋友圈广告已经发展将近一年, 本文通过研究最具发展潜力的微信朋友圈广告, 评估其投放效果, 来窥探互联网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广告,朋友圈,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大恩.微信, 这么玩儿才赚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45-46.

[2]沈周俞.企业微营销[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4:169.

[3]刘砚议.微信朋友圈中的“印象管理”行为分析[J].新闻界, 2015 (3) :58-61.

[4]曹磊.七大问题“拷问”微信朋友圈首发广告[J].计算机与网络, 2015 (21) :34.

在月评估中触摸孩子的发展 篇11

我园在对幼儿的评估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性的尝试,月评估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它把对幼儿的整体评估内容细化在每一月中,制定了一个月评估体系。通过一个阶段的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月评估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明确评估范围

在以往的发展评估中,评估的内容显得比较的片面、静止,而现在的孩子视野辽阔,他们的知识范围和情感体验等是非常的丰富和多样,所以,对孩子的评估应当是全面的、动态的。我们把评估内容经过归纳、提炼,划分成了五大块:快乐、自信、灵动、幻想、执著。通过这五方面的内容,我们意在引导孩子发展成具有现代气质的幼儿,使他们成为阳光底下最灿烂的天使。

在这五大块内容中,每一块都有三条目标,其中第一条是需要家园共同评价的,如快乐中的“喜欢上幼儿园,并能礼貌的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这一条,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对孩子教育引导,并共同对其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评价。第二条是供老师进行评价的,如“能情绪愉快地参与集体活动,并表现出快乐情感”。第三条是供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并评估的,如“在家不乱发脾气”。这样,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根据明确的目标进行具体性的教育并在月底进行评估,对教育的效果进行一个小结。

在制定每月的评估内容时,我们还根据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进行适当的渗透,将一些要求投放到评估内容中,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科技节”活动中,我们把爱问“为什么”、能和父母制作科技小制作、对科学现象感兴趣等内容放入月评估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教育实施,更增强了孩子对于科技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幼儿园的科技活动更深入。另外,我们还适当地结合教学上的话题计划,对评估做一些同步性的调整,使评估更贴合孩子的认知发展。

二、掌握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当然是孩子,但孩子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性格,他们的个性是不同的,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哪个孩子发展的好,哪个孩子发展的不好,所以,在根据评估内容做出针对的教育前,我们有必要了解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有两个孩子,浩浩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所以难得看见他哈哈大笑、开心之极的模样,而笔笔则活泼自信,喜欢表现,并且思维灵活,点子很多,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创意。对于笔笔,评价他的快乐、灵动等似乎不用任何的质疑,而浩浩则离快乐、灵动显得比较遥远,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画画,他是班里数得上的绘画高手。在掌握了他们的特点后,老师可以根据评估内容制定一个重要的,有指向性的教育计划:对于浩浩,要利用他的绘画长处来激发其自信心,并通过小朋友的赞扬来加强他和伙伴的交流,发展评价中大方自信的这一点。而对于笔笔,虽然是班内的耀眼者,但是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对其遵守规则这一方面比较重视,通过一些手段的实施,帮助笔笔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在评估中可以看出教育的效果。

只有真正掌握了孩子,了解了孩子,才能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做出教育后的评估,才能不断地促进其发展。

三、落实评估内容

《纲要》指出:“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我们的月评估内容在月初定出,在月末进行评估,中间的一段时间就是留给教师的教育时间,怎样才能把评估内容真正落实到平时的教育?首先必须清楚评估的内容,每月都有不同的评估内容,这些评估内容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实施,教师心中首先要有方案,可以采取故事、游戏、情景活动等手段来进行教育,但是这些活动的教育性只是暂时的,如果过而不顾的话,孩子很快就会忘记,那么教育等于白费,孩子还是原来的孩子。所以,我们必须有目的地时常提醒,经常督促,不断引导,使孩子养成习惯,深入脑海,使评估内容真正渗透进教育,评估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

例如,11月的月评估上有一条这样的内容:“活动中不推挤同伴,不争抢玩具,有初步的谦让意识。”根据这条评估内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养谦让品质的活动,从故事着手,让幼儿理解了谦让的意义后,再结合平时的生活环节,在各个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谦让的教育。通过榜样、随机鼓励和重点评价等方法使谦让的意识深入孩子的心灵。通过一阶段的重点引导,在月底时,孩子的主动谦让习惯看得见,摸得着。

四、递增评估要求

教育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停滞不前,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估除了分小中大各年龄阶段外,还应每月对孩子进行一次评估,使孩子的发展落实在一个个阶段中。制定的每月评估是有递增性的,对孩子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参考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指标,结合特色活动和话题活动,制定出合理性并体现动态性的月评估单,从每月的评估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对孩子发展的一个递增概念。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指导着老师不断提高其对孩子的教育要求。

例如,在小班的“快乐”这一块中,有一条针对孩子在集体中交往合作的评估指标,从每月评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逐步提高的要求,9月:能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10月:喜欢游戏,会用“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进行交往。11月:能够大胆地寻找伙伴共同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12月:在活动中当别人不愉快时能学着安慰别人。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的参与集体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孩子在每月的不同要求中不断地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同时,递增的月评估内容也指导着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向。

五、重视评估交流

我们每月的评估表由老师做好星级评价并做出该月的评语发放到家长手中,再由家长根据所设栏目进行相应评价,并填写孩子本月在家的表现,反馈到老师手中。

以往的评估者都是老师,由老师单一地对幼儿进行评价。但是,孩子的教育者还有家长,所以,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才是对孩子全面的评价。在我们的评估实施中,就设置了家长参与这一块,五大栏目中都有家长参与的内容,家长根据孩子在家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评价,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进行教育,这一点更好地促进了家园的合作配合,使得教育真正做到一致性。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月评估表了解孩子的发展:完全达到目标打☆☆☆,基本达到打☆☆,需培养达到目标的打☆。

例如,在10月的“执著”一栏中,老师对悠悠的“游戏结束时能主动学习整理自己的玩具和材料”这条评估打了三星的评价(这是最好的评价),而回收上的家长反馈是孩子在家不愿主动收拾玩具,根据反馈,老师先找了悠悠的妈妈了解了悠悠的情况,然后共同讨论并将教育方法协调一致。老师有意识地灌输悠悠在家也能收拾玩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而悠悠妈妈则在家开展“玩幼儿园”的游戏,让悠悠投入到幼儿园的情景中,使其结束时能开心地主动收拾玩具。通过不断的强化和引导,悠悠妈妈高兴地看见了在家也能把玩具收拾的干净整齐的悠悠。

我们实施的月评估是一个重过程的评估,是一个可操作性的评估,评估不仅仅关注幼儿已经学到的东西,更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历程。在一次次的月评估中,我们能触摸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感受到他们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希望通过我们的月评估,能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服务、支持、促进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评估 篇12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评估指标,评估方法

现代服务业的这个称谓是我国特有的概念,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以及随后其他重要报告和规划中都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 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行业重点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市场中的竞争, 不仅是工业产品的竞争, 同时也是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如何衡量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水平, 正确评估现代服务业与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状况, 从而促进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和快速发展,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进而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显得越来越重要。

1 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内涵

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的推动, 现代服务业是最适宜电子商务应用的行业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服务业的“脱胎换骨”[1], 它的一切服务活动的开展、服务贸易的实现以及服务管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而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电子化贸易手段, 是实现信息与网络环境下的一切商务活动的最有效的工具, 而且正逐步成为集现代科学管理 (如CRM、SCM、ERP等) 、营销 (如现代网络营销) 、服务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 因此, 电子商务应用到现代服务业中是大势所趋。

(2) 现代服务业的不断细化和新的服务业态的不断出现, 给电子商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此促进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服务业中的分工越来越细, 原来的一种服务业态将不断细化为多个“子业态”, 这就要求原来适用于某业态的电子商务模式必须进行“划分”, 改变原有的应用结构和流程, 以适应新的服务业态和服务需求的需要。此外, 社会进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要求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规模、质量、效率不断提高, 要求电子商务的流程和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

2 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评估

2.1 评估目的

评估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状况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 通过评估, 分析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研究和探索在这个最适宜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 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这个助推器提高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 通过评估, 分析和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 研究和探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 增强和提升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 在服务需求的驱动下, 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 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

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估, 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 评估原则

构建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估指标时应遵循如下原则[2]:

(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 一项评估活动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指标、标准、程序等方法是否科学。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特征性。指标应能反映评估对象的特征, 这也是指标这一术语的基本涵义。

第二, 精确性。指标的概念要准确, 涵义要清晰, 不存在歧义。

第三, 完备性。指标体系应围绕评估目的, 全面反映评估对象, 既不遗漏重要方面, 也不偏颇。

第四, 独立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不应出现信息包容、涵盖而使指标内涵重叠。

因此, 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运行情况。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意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概念清晰、内涵明确。层次的划分和指标的数量并非是越多越好,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评价指标数量和层次太多, 不仅会造成评价过程复杂, 还会降低评价精度。

(2) 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即指标体系应适应评估方法, 以现有的信息为基础。评估活动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 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是确保评估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 给出的评估指标应满足如下特点:

第一, 精练简明。指标是对原始信息的提炼与转化, 因而, 指标不宜过于繁琐, 个数不宜过多, 以避免因陷于过多细节而未能把握评估对象本质, 从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 同时, 指标的精练可以减少评估的时间和成本, 使评估活动便于操作。

第二, 易于理解。在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使用中, 往往会涉及多方面的人员, 如评估者、咨询专家、管理者、决策者和公众, 指标应易于理解, 以保证评估结果交流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第三, 评估数据易于获取。适应于现有的信息基础, 与指标相关的信息应具有可采集性, 如定量指标可以通过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统计年报、统计汇编等获取数据, 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3) 可比性原则。由于要对不同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单位进行评估, 因此必须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各区域间统计指标的差异, 应尽可能选择各地区口径一致、共有的指标, 保证可比性。

(4)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 每个统计指标都只是反映某一个侧面内容。绝对指标反映的是总量、规模等因素;相对指标则反映的是速度、结构、比率等。结合两类指标进行分析, 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3 评估指标的构建

徐伟[2]和龚炳铮[3]给出了电子商务系统和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而李朝鲜[4]、雍红月[5]、杨晋超[6]和邬华明[7]等给出了现代服务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综合分析已有的相关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结合前面关于二者协调发展关系的分析, 我们认为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评估指标可分为两个大类:电子商务对现代服务业的助推作用、现代服务业对电子商务的驱动作用。具体可细化为表1。

综合参考文献[2,3,4,5,6], 评估指标的权值确定方法是:电子商务对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的指标, 其权值或打分可以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测定或综合打分确定;电子商务对客户管理和客户关系指标的影响可以由企业客户服务部以及广大客户来打分;现代服务业对电子商务的驱动作用指标, 可由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维护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客户共同依据电子商务系统的适应新服务需求的情况、应用情况等进行综合打分。

2.4 评估方法

关于评估方法, 针对不同的“系统”对象, 评估的方法很多, 各有千秋, 并且许多学者和评估机构一直不断探索更为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方法。总体上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多适用于对评价指标难以确定或不易量化的对象的评估, 而且多用于“方向性”的把握时的评估。评估时常采用专家集体讨论、评议的方式。其优点是适于对新系统初期阶段的评估, 因为这时还难以明确核心指标;不足之处是不够具体, 评价标准模糊, 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

定量评估方法则适于对核心评价指标已经明朗化、易于定量化的成熟系统的评估。其优点是评价方法固定、评价标准边界清晰、评价结果明确;不足之处是评价方法的选择、指标权值的确定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在实际评估实践中, 常常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单一原子指标仍采用专家评定权值, 对于复合指标则采用量化公式计算。

综合分析现有的对各种对象的评估方法, 我们认为, 采取多级综合加权评估方法应该比较适合于对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估。下面简要给出评估方法和评估步骤。

第一步, 评估指标的选择

选择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估指标时, 应以现代服务业利益最大化、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为总目标, 以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为目的。评估指标如表1。

第二步, 各层次指标的权值与评分

采取对业务实践的分析、统计, 以及专家打分、客户打分、员工打分等多种形式, 给出各层次指标对于上层复合指标的权重 (贡献率) 。

第三步, 复合指标的测算

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评估可按照由下至上的递阶层次和隶属关系, 采取综合加权的方法, 测算出上层指标的综合评分。最后测算出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 依此来表征被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具体的递推测算过程如下:

假设:被评估对象的指标体系共有N层, 而且第i层共有mi (i=1, 2, …, N) 个指标, 对应于这mi个指标的评分为Ci, j (j=1, 2, …, mi) , 各指标的权值为Wi, j (其中j=1j=mWij=1)

第i+1层隶属于Ci, j的指标有mi+1, j个, 对应于这mi+1, j个指标的评分为Ci+1, j, K (1≤k≤mi+1, j) , 各指标的权值为Wi+1, j, k (其中k=1k=mi+1jWi+1, j, k=1)

则:第i层第j个指标的评分Ci, j, 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Ci, j=k=1k=mi+1, j (Wi+1, j, kCi+1, j, k) (1iΝ1jmi1kmi+1j)

显然, 最后得到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为:

C=j=1j=m (W1, jC1j (1jm1j=1j=m1W1j=1)

3 小结

本文在构建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时, 首先依据协调发展的内涵, 从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视觉分析和抽象出评估指标, 其次通过对参考文献[2,3,4,5,6]中对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和现代服务业的单项评估指标体系中分离出“协调发展指标”;在选用评估方法时, 考虑到现代服务业的多样性、指标的多层次性和模糊性, 所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但是, 由于电子商务是网络环境下的新的商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且发展迅速, 对于电子商务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的评估, 是一个新问题, 到底什么样叫协调发展、协调程度如何确定优劣等级、协调的指标如何确定、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方法比较合适等等?都还处于讨论阶段, 还有很多理论和技术、实践问题尚需继续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琪.现代服务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徐伟, 刘秋生, 江裕显.电子商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 (1) :5-7.

[3]龚炳铮.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指标及评估方法[EB/OL].ht-tp://gongb ingzheng.b log.ccidnet.com/, 2007-10-14 (2008-10-20) .

[4]李朝鲜, 李宝仁.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5]雍红月, 李松林.评价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几个指标[J].内蒙古统计, 2005 (2) :6-9.

[6]杨晋超.如何评价服务业[J].统计与决策, 2003 (5) :57.

上一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下一篇:肉用仔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