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现况

2024-07-25

卫生现况(精选8篇)

卫生现况 篇1

我国城市地区基本设置了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机构保障[1,2,3,4]。2009年,新医改方案提出实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本研究对我国4个省份进行地区级城市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调查,以便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预防保健机构的实施情况,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现场与机构

通过目标抽样方法,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个省份按不同经济水平、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城市规模共选择4个地级城市16家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现场,调查机构为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表方式对16所调查机构所承担基本公共卫生相关科室设置、人力配备、服务项目和项目管理架构以及工作考核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16家现场研究机构进行知情人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内容涉及各卫生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分工职责、工作内容和效率等方面。

2 结果

2.1 研究现场概况

东部地区抽取A市A区、D市A区,西部地区抽取B市A区,中部地区抽取C市A区,4个研究地区均属于市辖中心城区,均设有负责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主管,仅D市A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医疗服务是由三级医院托管的社区医疗中心承担(表1)。调查显示:服务人口总数和密度以A市最高,B市最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站点数以C市最多,公共卫生人员总数、人均预防保健经费和公卫人员与人口面积的比值以A市最高,C市最低。

2.2 城市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本研究根据2006年中央编办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2009年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的各机构职责,对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个研究地区的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均承担数量不等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实施工作(表2)。

2.2.1 A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共有35项,覆盖地区各类人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并承担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地区卫生局委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经费的下拨。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下一步能够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根据政府的财力、物力状况,优先项目重点开展,基本项目全面铺开,特色项目针对性开展,面上项目面上开展,明确绩效考核,明确任务分工,同时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确保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注:空白处为未开展项目。

2.2.2 B市A区卫生机构。

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20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上级预防保健机构负责质控和技术指导以及年度经费的下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高血压和糖尿病两项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健康档案及老年保健等7项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工作以及部分精神病管理工作,其中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原因是辖区人口特点及卫生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访谈结果显示:该区卫生人员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明确绩效考核,加强人才培养,探索适合本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2.3 C市A区卫生机构。

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卫生局主管,委派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牵头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与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主要负责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估以及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开展15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市制定的5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2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实施。访谈结果显示:卫生人员希望明确绩效核定内容,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通过探索使社区功能向预防控制发展,而不仅仅是控制。

2.2.4 D市A区卫生机构。

卫生局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督导和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13项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政府要求承担1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其中有4项未下沉到社区的原因主要是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缺乏、业务水平不高和工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区妇幼保健机构以负责妇女保健为主兼顾部分儿童保健工作。

3 分析

由于4个被研究地区经济状况、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所以,对现场卫生机构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存在共性与差异性、优势与劣势性进行分析。

3.1 共性分析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已落实并开展。(2)政府预防保健经费均落实并逐年提高,开展或即将开展绩效考核评价。(3)均通过文件形式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4)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网底开展公共卫生服务。(5)预防保健机构均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功能。

3.2 差异性分析

(1)开展数量不同。A市A区开展35项公共卫生项目,B市A区开展国家规定的9大类10项基本项目以及10项其他项目,C市A区开展16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D市A区开展25项公共卫生项目。(2)承担机构不同。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在D市A区由预防保健机构承担,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在B市A区和D市A区由区级预防保健机构承担。(3)管理职能不同。D市A区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医疗服务是分离的,社区医疗中心由市级医院直接管理,任务由市卫生局直接下达,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由市级医院及市预防保健机构承担,不下达到区级层面。(4)任务下达方式不同:B市A区、D市A区则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下达任务,同时申请专项经费保障,C市A区基本为由各自归属条线直接下达任务。A市A区为上述两种形式兼有。

3.3 优势分析

以文件形式明确职责任务,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是良好运转的基本保障。(1)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起到前哨作用,更贴近居民,更提高效率。(2)经费保障到位,保证可持续发展。(3)信息化逐步开展,4个区均建立或初步建立信息平台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加强区级各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4 劣势分析

(1)机构设置、经费投入没有统一绩效标准。有些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分解为专项经费,以打包形式下发,不利于绩效分配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严重不足,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卫生人员能力存在地区差别,不利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全部在社区开展,项目承担机构未明确统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尽相同。(4)有经济效益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下沉到社区,如国家二类疫苗接种工作、儿童健康管理和孕产妇健康管理中的体检工作等。(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不到位。A市A区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太多,但未界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标准。(6)报表与疾病管理工作过度下沉社区,比如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工作均下沉到社区。各省、市自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市级或区级层面的科研项目,比如基线调查等也下沉到社区开展,给社区造成极大的负担。(7)存在社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分离,如C市A区,不利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同时C市A区妇幼工作职能与二三级医院重叠,在竞争的压力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完成项目要求。

4 建议

通过本项目研究反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在卫生服务机构得到落实,预防保健经费落实与逐年提高及人才队伍是发展的瓶颈。各被研究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不同,开展其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也不同。此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动态管理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建议尽早实施人才队伍的培养与输入,规范人员培训,重视人才的基础作用,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落实与开展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 对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调查,以便了解实施的现况。方法 按照目的抽样方法选择4个城市,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16家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执行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但在服务种类和数量上存在差别。结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较好,但卫生人力不足是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况

参考文献

[1]汤先忻,湛乐,陈家英,等.江苏省疾病控制系统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686-688.

[2]罗力,于明珠,于竞进,等.《地、县疾病控制预防机构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成果简介[J].中国卫生资源,2006,9(3):135-137.

[3]陆超娣,冯学山,范林,等.中西部农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1153-1154.

[4]赵新平,冯学山,范林,等.中西部三省国家级贫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2):67-69.

卫生现况 篇2

2005年08月22日

来源:

〖 背景色:

〗 访问量: 810

〖打印〗〖关闭〗

在经历一场抗击非典的战争之后,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们反思现有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并着手加强其体系建设时,仅仅依靠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三个独立的公共卫生体系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从长远来看公共卫生体系所要应对的不仅是非典、也不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还包括其它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工作。要完成这些工作,必须发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组织的作用,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这两部分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和基础,也是各项公共卫生工作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民最贴近,社区医务人员对居民最熟悉,对慢性病的长期、规范化控制非常有效,对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和管理,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完善我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特对我市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其履行公共卫生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一般情况 我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已有数年,但得到发展是在03年以后,截止目前,城区共25个社区,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另有4个社区正在筹建。农村由原卫生分院改造或新建正验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35个。现已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

2、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状况 城区与农村社区服务站共有各类人员210余人,其中执业医师约100人、执业助理医师约50人、执业护士约60人。

3、类型与性质 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绝大多数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选派人员进驻社区,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此类服务站隶属各医疗机构;极少数由社会个人承办。

(二)村卫生室

我市共有772个自然村,通过规范化验收的村卫生室有365个,但均为乡医个人出资,无一家由村集体出资。

二、履行公共卫生服务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站

1、开展基本医疗,北苑及后宅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出诊、随访开展较好,多数服务站未能很好开展随访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的体检工作开展较好,均建立了健康档案,但其利用率极低。北苑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对部分慢性病人如高血压者建立了健康档案。

3、除部分由卫生分院改造而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外,绝大多数均未开展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工作。

4、健康教育均开展得较好,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组织宣传、开展学校健教课等。

5、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和传染病管理中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部分如:传染病疫情报告、肠道传染病监测等。

6、慢性病综合防治:廿三里几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社区精神卫生管理;北苑对高血压的管理相对较好,并开展妇女病普查。其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慢病管理方面极少开展或开展不足。

7、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了少数如流动人口的摸底。

(二)村卫生室

1、开展农村的基本医疗,及少数家庭出诊、家庭随访。

2、开展了部分卫生宣教工作。

3、根据中心卫生院开展计划免疫的具体要求,履行通知联络等配合工作。

4、部分镇街的卫生室在中心卫生院指导下开展了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登记、随防及康复指导工作。

5、极少数的镇街(后宅)部分卫生室设立了计划生育指导专柜,开展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

6、配合镇街中心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应急防治工作,如非典防治、麻疹疫苗接种等。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

在这方面服务站及社区居民双方均有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的情况。在医方,部分医务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及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少数单位领导对开展除医疗服务以外的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不重视。表现为部分单位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后,完成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体检,固守医院的服务模式,坐等病人上门,未变过去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面向病人为面向全人群的服务,未能积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慢性病的行为干预及随防、以及妇幼保健及社区康复等公共卫生服务;另外部分单位领导在落实责任制时简单地以经济为主的管理手段,将业务收入与经济分配直接挂钩,也迫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忽视公共卫生服务,而只能以医疗盈利项目为工作重心,改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初衷,偏离了正确发展方向。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全科医生的认识存在偏见,对社区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尚未形成合理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消费意识(主要原因一是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结构不合理、吸引力不足;三是主动服务不到位,没有使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及时、以及综合性服务的特点)。

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失衡、素质不高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专业人员主要为医生、护士为主,无防保、妇幼专业人员人员,现有医护人员中职称在中级以上的也极为有限,大多数人员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虽有部分人员接受了全科医师培训,但数量屈指可数,也离全科医师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以让社区居民满意;其知识结构对防保及妇幼较有限,也客观上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拓展。

3、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十一部委2002年《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如建设部门新建小区的预留业务用房;医疗保险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政策倾斜(现别说倾斜,我市尚无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影响了医保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既不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也造成医疗费用不合理的浪费;另外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投入和公共卫生产品购买还没到位,这些因素也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4、体制方面

现行的医疗单位所有制形式不一,经济各自独立,而镇街中心卫生院的经济来源基本依靠医药收入情况下,双向转诊就涉及收入分配问题,在转诊病人收入未能形成合理分配前,双向转诊就很难执行,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由于多为同一单位,可以顺利执行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之间基本只能向上转,而极少向下转,成了单向转诊。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与计划生育指导站等也存在职能的交叉,又存在服务盲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及服务效率不高。

5、工作条件及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硬件设备、设施条件普遍较简陋,客观上也影响六位一体功能的发挥,如由于受场地及本身人员知识结构限制,对部分残疾人的康复治疗即很难开展。

四、思考与对策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观念转变是前提,只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新观念,各中心卫生院领导身先士卒,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使之成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老观念,主动走出家门、深入家庭,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同时加强宣传,使广大社区居民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优点与特色,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提供动力。

2、培养人才、稳定队伍。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避免分流富裕人员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主力军。一是加强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使广大从业人员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教育与转岗培训;二是引进一批全科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到社区工作;三是建议建立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新聘用人员在市中心医院或市属医院先规范化培训一年,再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高卫技人员素质,避免在镇街卫生院新聘人员无人带教或带教质量不高,同时也使其在一年内顺利取得执业资格。

3、强化政府行为、制订配套政策、建立补偿机制。

一是根据国家十一部委2002年《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如将合格并较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的定点机构;与建设部门协调在新建小区预留业务用房,以免费提供等配套政策。

二是我市尽快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此两项费用对本市来讲应能很快实行。具体可如下实行: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投入,给予一次性补偿5万元,要求至少在社区存在3—5年,公立的一次性补偿或与社会办的一视同仁,予分次补偿到位。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暂可参照绍兴,按辖区人口安排公共卫生经费20元/人.年(共19个公共卫生项目,含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每年考核后补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然后由中心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开展情况给予补偿;或按萧山市方案,市政府安排公共卫生经费21元/人.年,专项用于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性支出及工作经费,另各镇、街按5元/人.年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拨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项用于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补助及专项工作经费(含辖区流动人口)。以上费用是政府用于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经费补助,不包括政府对专业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机构)的投入。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工作,建立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星级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抓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业务用房布局、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制订具体考核标准,达到标准的给予重奖(考核标准应高起点,以确保其示范作用)。

5、建议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考核。考核工作由中心卫生院负责实施,具体可参照北苑中心卫生院的办法,分两块进行。一是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二是实行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各中心卫生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给予补助。

6、积极实施双向转诊工作。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工作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常见病都在大医院就诊。在尚未有规定居民患常见病和多发病必须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政策支持下,只能通过增强供给能力、改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提供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服务来吸引病人,逐步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并逐步建立上级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师、社区患者“三点一线”的联系制度,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导社区居民合理利用专科服务、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导诊功能。

甘肃省卫生领域人才现况调查 篇3

为加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研究、开发与管理, 准确掌握卫生人才资源, 从2002年至今, 卫生部组织实施多次人才调研, 获取基础数据, 建立卫生人才资源数据库, 分析卫生人才现状, 卫生人才变化趋势及卫生政策性问题。

本次调研本着科学、公正、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调查全省20家省直卫生单位、14个地州市卫生单位, 对各单位卫生岗位人才现状、专业人才需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竞争力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 客观评价了甘肃省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分析现存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为今后制定卫生人力政策与规划、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和有力的决策依据。

本报告为描述性分析报告, 问卷调查和数据录入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所有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使用EXCEL软件, 产出汇总表。

1 调研内容与结果

1.1 甘肃省卫生人员地区分布及岗位类别构成

2006年底, 全省卫生人员总数为60794人, 其中省直单位4437人, 占7.30%;市 (州) 单位13649人, 占22.45%;县及以下单位42708人, 占70.25%。卫生技术专业人员54392人, 占89.47%;卫生管理人员3269人, 占5.38%;卫生执法人员1572人, 占2.59%;其他卫生人员1561人, 占2.57%。

按岗位类别分: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省直单位3340人, 占全省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总数的6.14%, 市 (州) 县及以下单位51052人, 占93.86%;卫生管理人员省直单位260人, 占全省卫生管理人员总数的7.95%, 市 (州) 县及以下单位3009人, 占92.05%;卫生执法人员1572人, 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59%, 其中省直单位101人, 占卫生执法人员总数的6.42%;市 (州) 县及以下单位1471人, 占93.58%。

1.2 卫生人员结构概况

1.2.1 性别构成

全省卫生人员中男性26497人, 占43.58%;女性34297人, 占56.42%。男女比例1:1.30。其中卫生管理人员男性2289人, 占70.02%;女性980人, 占29.98%。男女比例2.34:1。全国卫生管理人员性别构成:男性占57.7%, 女性占42.3%, 男女比例1.36:1。东部地区男性占55.4%, 女性占44.6%, 男女比例1.24:1。与全国同类别相比, 我省女性管理人员比例远低于全国或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男性占57.51%, 女性占42.49%;省直单位男性比例低于女性, 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1.2.2 年龄构成

5岁以下24471人, 占40.36%;35~44岁23187人, 占38.25%;45岁以上12969人, 占21.39%。卫生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构成中, 省直单位口腔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老化, 46岁及以上年龄组比重最高, 占44.19%;35岁及以下占仅占16.28%。

1.2.3 学历构成

以大中专为主, 占79.37%;硕士以上学历占0.61%, 本科及以上仅占20.46%。其中省直单位占48.92%, 市 (州) 单位占27.92%, 县及以下单位占14.95%, 呈现机构级别越低学历层次越低的趋势。省直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 占44.49%;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以大中专为主, 分别占33.99%和47.89%。学历构成显示, 甘肃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大中专为主, 中专比例最高。本科及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员集中在省直单位, 占全省硕士以上人员的71.08%;本科学历差异大, 省直单位较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高25.56%。

公共卫生人员中本科学历比例最高, 占31.91%;护理人员中中专学历比例最高, 占63.15%。省直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 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以大中专为主。省直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 占36.44%;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以大中专为主, 分别占43.30%和30.60%。其中省直单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大专以上占93.68%, 仅本科为63.16%, 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大专以上占59.10%。卫生监督机构人员较其他卫生人员学历较高。

1.2.4 职称构成

高、中、初级卫生人员比例为1:5:10。副高以上占5.90%, 中级占32.45%, 初级占61.64%。全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以中初级为主, 占94.05%;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卫生管理人员职称构成以中初级为主, 占86.64%;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职称构成以初级为主, 占61.340%。

1.2.5 专业构成

92.93%的卫生技术专业人员毕业于医疗、中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口腔、检验等卫生专业, 7.06%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具备卫生专业背景。全省卫生技术人员以医疗、护理专业为主, 分别占39.05%、29.36%。中医、公共卫生、药学、检验所占比例均不足10%。省直单位与市 (州) 县及以下单位相比较, 医疗、中医、口腔专业构成无差异;公共卫生、检验、护理专业构成省直单位专业构成比较高;中医、药学、口腔专业市 (州) 县及以下单位构成比较高。

2 存在的问题

2.1 卫生人力结构欠合理

全省卫生人员总数为60794人, 其中卫生技术专业人员54392人, 占89.47%;学历以大中专为主, 占79.37%;硕士以上学历占0.61%;本科及以上仅占20.46%。职称方面副高及以上占5.90%, 中级占32.45%, 初级占61.64%。初级职称所占比例最高。高、中、初级卫生人员比例为1:5:10,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中等发达国家为1:3:1, 中级人员比例偏少;全省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约占总量的83.77%, 而公共卫生卫生人员只占3.20%, 市县级人员比例低于省级单位。年龄方面35岁以下24471人, 占40.36%, 35~44岁23187人, 占38.25%, 卫生人员以中青年为主。

2.2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

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其中就包括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甘肃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市卫生人才密集, 农村卫生人才缺乏;大型医疗机构中人才密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目前, 城市卫生人力已相当充足, 而农村仍然缺乏, 我国占70%的农村人口拥有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 仅占全国医技人员总数的37.5%。全省卫生人员总数为60794人, 其中省直单位4437人, 占7.30%, 市 (州) 单位13649人, 占22.45%, 县及以下单位42708人, 占70.25%。本科以上学历省直单位占48.92%, 市 (州) 单位占27.92%, 县及以下单位占14.95%, 呈现机构级别越低学历层次越低的趋势。高学历、高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较大的三级医院, 基层人员目前大部分是中专学历, 甚至更低。

2.3 整体素质不高且学科比例失衡

我省不少医院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 有些专业或学科只能依靠返聘老专家。基层医疗单位整体素质较低。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缺乏现代管理的思想、知识和技能。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合理。另外, 学科比例失衡, 中医、检验、护理、公共卫生等方面人力资源短缺,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 中医专业的医务人员太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的医护人员比例应为1:2, 我省卫生技术人员以医疗、护理专业为主, 分别占39.05%、29.36%,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中医、公共卫生、药学、检验所占比例均不足10%。甘肃省地处西部地区, 经济基础薄弱,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造成卫生人才匮乏。因此, 要以高层次技术人才建设为重点, 加强卫生人才、卫生管理人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4 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我省卫生管理人员中, 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0.93%, 本科学历占26.38%, 大专学历占42.34%, 中专30.35%。省直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 占36.44%;市 (州) 及县以下单位以大中专为主, 分别占43.30%和30.60%。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学历层次显然很难适应卫生事业管理的需要。职称方面, 副高12.21%、中级39.40%、初级47.24%, 中级职称较少。目前我省卫生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还不能完全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 管理人员的整体学历层次亟待提高, 特别是多数高层卫生管理人员“身兼双任”, 既是单位领导, 又是专业技术骨干, 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因此, 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化队伍建设有待培训提高。

3 建议

3.1 适度增量, 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加快卫生人才结构调整, 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促进人才合理分布, 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重点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科学根据市场机制, 结合供需双方人才需求, 将大医院“富裕”的卫生人力资源分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优惠条件, 鼓励医科大学毕业生下到基层, 解决基层卫生人员缺乏境况。这种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仅靠市场调节是无法解决的, 重要的还是政府的行政干预, 要重点扶持, 合理分流。

3.2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提高卫生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 根据各行业人才的特点, 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在完善医学教育培训的机制上, 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内容和方法,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教育质量, 学历教育要向农村、基层倾斜。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 提升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教育培养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的有效机制。着重培养造就大批有创新能力、扎实肯干的高层次和高技能学科带头人, 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干部岗位培训, 推进卫生管理职业建设, 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素质。

3.3 突出重点, 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我为

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 积极引进高新学科带头人才和智力。制定和实施人才引进规划, 建立人才评价和准入制度。引进医疗、预防、保健和科研、教学、卫生管理领域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在我省卫生行业造就一批领军科研学科, 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杰出人才。

3.4 深化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

卫生现况 篇4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承担着农村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1,2]。乡镇卫生院按照功能分为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一般乡镇卫生院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和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一方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负责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技术指导中心,除具有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承担协助县级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将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全部按规定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使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综合、便捷和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3]。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需要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能力。

卫生资源可分为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和卫生财力资源,而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4,5]。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改革和发展,有必要对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卫生人力的数量、素质和结构,反映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法对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进行调查。首先,对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预调研,通过与苏南、苏中和苏北代表性乡镇卫生院的沟通和交流,对调查表的部分调研指标进行了修正。调查实施前对填表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规范了填表方法,统一数据获取口径,调查数据均为截至2012年9月。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按照填表说明填写调查表,由乡镇卫生院专人负责审核,确认数据完整真实后加盖乡镇卫生院公章,将调查表上交区、县卫生局。区、县卫生局做进一步审核,确认完整真实后加盖区、县卫生局公章,上交市卫生局。市卫生局由专人负责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审核,2012年10月1日前上交江苏省卫生厅。

本文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利用STATA软件计算分析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反映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全貌。

3 结果分析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测算,江苏省1 641家乡镇卫生院,其中包括:政府办建制乡镇医疗机构1010家,政府办非建制乡镇医疗机构273家以及非政府办乡镇医疗机构358家。共有卫生人员82 080人,其中卫技人员66 485人。卫技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32 576人,注册护士22 142人,药剂人员5 097人,医技人员4 287人。

3.1 总体情况

如表1所示,江苏省乡镇卫院院均卫生人员、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以及医技人员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万农业人口卫生人员数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安徽省、浙江省、广东省和天津市等省份相比,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均卫生人员、卫技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以及药剂人员人数均高于安徽省、浙江省和天津市,但低于广东省。其中,院均注册护士数远高于浙江省、安徽省和天津市,与广东省接近,医护比为1:0.68,高于全国1:0.57,也高于安徽省1:0.52、浙江省1:0.44及天津市1:0.28,但低于广东省1:0.66。江苏省每万农业人口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为21.8人,是安徽省的两倍多,显著高于浙江省、天津市,略高于广东省。

注:全国、安徽、浙江、广东省和天津市数据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时间节点为2011年年底。江苏省数据来自本次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卫生人员包含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2 卫技人员情况

3.2.1卫技人员年龄结构。

表2测算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年龄结构。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卫技人员年龄35岁以下的比例为37.5%,45岁的以下的比例为75.2%;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卫技人员年龄35岁以下的比例全省总体为38.9%,45岁以下的比例为76.8%。这说明,从整体来看,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年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中青年居多,占比达到或超过了3/4。分地区来看,苏南和苏北乡镇卫生院45岁以下中青年卫技人员占比显著高于苏中地区,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一比例略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如,苏南的无锡、常州以及苏北的连云港等城市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45岁以下中青年卫技人员占比均超过了80.0%。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3 卫技人员学历构成

表3计算了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学历构成情况。结果显示,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中专学历水平,一般乡镇卫生院大专、中专学历占比分别为35.0%和39.3%,中心乡镇卫生院占比分别为37.8%和33.5%。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低,一般乡镇卫生院不到15.0%,中心乡镇卫生院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但也不到20.0%。分地区来看,苏南地区本科学历及以上卫技人员占比最高,一般乡镇卫生院超过20.0%,中心乡镇卫生院则超过了25.0%,特别是苏州市,一般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比达到26.9%,中心乡镇卫生院这一比例则达到34.9%;苏北和苏中地区一般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比差别不大,集中在12.0%左右,但中心乡镇卫生院差别较大,苏中地区这一比例超过20.0%,显著高于苏北地区。

3.4 卫技人员职称构成

表4给出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分别占卫技人员总数的70.0%和62.8%,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所占比例为33.2%,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仅为4.0%,一般乡镇卫生院为2.5%。分地区来看,苏中地区一般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9%,但其中心乡镇卫生院副高及以上职称所占比例最高,为5.5%。苏北和苏南的职称结构的主要差别在于中级职称占比,苏南乡镇卫生院中级职称占比显著高于苏北地区,苏北地区一般乡镇卫生院73.3%的卫技人员为中级以下职称,中心乡镇卫生院68.4%卫技人员为中级以下职称。

注:总均指的是江苏全省院均医师配备情况。

注:总均指的是江苏全省院均医师配备情况。

3.5 执业(助理)医师配备情况

表5测算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主要执业类别医师的院均配备情况。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院均配备临床类医师19人,中医类医师1.7人,口腔类医师0.6人,公共卫生类医师2人,中心卫生院临床类医师31.8人,中医类医师2.9人,口腔类医师1.1人,公共卫生类医师3.5人。苏南一般乡镇卫生院各类医师院均配备人数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但中心乡镇卫生院与苏中和苏北地区相比差别不大,其中苏中地区中心乡镇卫生院临床类医师院均配备人数为38人,显著高于苏南和苏北。

注:总体指的是江苏全省总体情况。

3.6 医技人员配备情况

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院均配备情况如表6所示,总体来看,一般乡镇卫生院B超、心电图、检验和放射等各类医技人员的配备低于中心乡镇卫生院,院均不足1人,这与两类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和科室设置差异有关。中心乡镇卫生院检验和放射类医技人员的配备显著高于B超与心电图类,分别达到院均1.5人和1.2人。无论一般乡镇卫生院还是中心乡镇卫生院,心电图类医技人员的配置均最低,各类医技人员配置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不大。(下转第43页)

3.7 护士配备情况

表7给出了江苏省乡镇卫生院执业护士的配备情况。结果显示,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为11.0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23.1人。分地区看,苏南地区一般乡镇和中心卫生院院均护士人数最多,为15.1和26人,苏中一般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配备最低,只有7.1人,苏北中心乡镇卫生院护士院均配备最低,为21.8人。

药剂人员的配备情况如表8所示,全省一般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总数为2 962人,院均2.6人。其中,苏南地区院均药剂人员最多,为3.5人,苏中和苏北差别不大。全省中心乡镇卫生院药剂人员总数为2 135人,院均5.0人。其中,苏中地区院均药剂人员最多,为6.1人,苏北最低为3.8人。

4 结论与讨论

全省院均卫生人员数为50.1人,院均卫技人员为40.5人,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安徽省、浙江省和天津市等省份,说明江苏省卫生、卫技人员的数量是相对充足的。卫技人员年龄机构还是比较合理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居多,占比达到或超过了3/4。卫技人员的学历以大专和中专学历水平为主,两者占比超过70.0%,中心乡镇卫生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20.0%,高于一般卫生院。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普遍不高,以中级以下职称为主,一般乡镇卫生院占比达到70.0%,中心乡镇卫生院则超过了60.0%,高级职称占比中心卫生院显著高于一般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中,口腔类医师配备最低,一般乡镇卫生院院均不足1人。一般乡镇卫生院各类医技人员院均不足1人,中心卫生院B超、心电图类医技人员院均不足1人,配备率较低。医护比为1:0.68,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国家卫生部建议的乡镇卫生院医护比1:1有一定的差距。

总之,虽然江苏省乡镇卫生院卫生、卫技人员数量比较充足,但应当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职称结构,进一步完善卫技人员的配置结构,加强口腔类医师以及B超、心电图等类别医技人员的配备,确保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萌,张丽娜,郭淑英.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37-39.

[2]王劳,朱晓丽,丁雪.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108-110

[3]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4]程晓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卫生现况 篇5

1 内容与方法

1.1 测定点的设置

1.1.1 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点的设置原则

测试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触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选择的测试点包括空气中有毒浓度最高、工人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如2、3、4号炉等接毒地点,并作为重点测试点。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 m。

1.1.2 工作场所噪声测试点设置原则

①将工作场所分成几个区域,任意2个区域的声级差大于或等于3 dB,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小于3 dB。每个区域取8个测点,为工人生产过程中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②测量时,将传声器放置在工人的耳朵位置;③噪声测量时,要注意避免或减少气流、电磁场、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2 检测内容

根据该公司各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检测内容。主要有粉尘(其中有其他尘)、化学毒物(其中有一氧化碳、混苯、硫酸、盐酸、甲醛、二氧化硫、苯酚、氰化氢、硫化氢、氨、苯并芘等)、物理因素(其中有噪声)和不良气象条件(其中有辐射热强度)。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确定测定点、采样频次与方法,采样同时记录各测定点的气象条件。见表1。

1.3 评价依据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 2.2-2007)[2]。

2 结 果

本次对该公司粉尘、毒物、噪声和辐射热共设测定点643个,合格565个,总合格率为87.87%。见表2。

粉尘测定点230个,游离二氧化硅采样66个,含量为2.3%~9.4%,粉尘浓度范围在4.2~56(mg/m3),合格率为86.09%[国家标准:生产场所空气中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PC-TWA)浓度为8 mg/m3,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煤尘PC-TWA浓度为4 mg/m3]。

毒物测定点160个,一氧化碳测定点107个、浓度范围在2.4~15.4 mg/m3,合格率100%(一氧化碳PC-TWA浓度为20 mg/m3)。

苯测定点6个、浓度范围在1.23~53.7 mg/m3,1个点超标,合格率83.33%[苯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10 mg/m3];

苯、甲苯和二甲苯测定点8个,苯浓度范围在0.05~1.02 mg/m3,甲苯浓度范围在0.05~1.0 mg/m3,二甲苯浓度范围在0.05~1.6 mg/m3,合格率均为100%(甲苯、二甲苯PC-STEL均为100 mg/m3);硫酸测定点3个,浓度范围在0.13~0.74 mg/m3,合格率100%(硫酸PC-STEL为2 mg/m3);盐酸测定点1个,浓度范围在<1.6 mg/m3,合格率100%(盐酸PC-STEL为7.5 mg/m3);甲醛测定点2个,浓度范围在0.19~0.30 mg/m3,合格率100%[甲醛最高容许浓度(MAC)为0.5 mg/m3]; 二氧化硫测定点18个,浓度范围均﹤0.6 mg/m3,合格率100%(二氧化硫PC-STEL为10 mg/m3); 苯酚测定点3个,浓度范围﹤0.13~1.09 mg/m3,合格率100%(苯酚MAC为10 [皮] mg/m3); 氰化氢测定点1个,浓度范围<0.1 mg/m3,合格率100%(氰化氢MAC为1 mg/m3); 硫化氢测定点3个,浓度范围﹤0.53~1.2 mg/m3,合格率100%(硫化氢MAC为10 mg/m3); 氨测定点3个,浓度范围0.18~5.6 mg/m3,合格率100%(氨PC-STEL为30 mg/m3); 苯并芘测定点5个,浓度范围0.087~0.105 μg/m3,合格率100%(苯并芘MAC为0.15 μg/m3),毒物总合格率为99.38%。

噪声测定点173个,不同岗位接触时间为0.5~7 h、噪声强度测定值在64.5~97 dB(A),超标点40个,合格率为76.88%(接触噪声时间8小时职业限值为85 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 h的根据实际接触噪声时间,按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噪声职业限值);辐射热测定点80个,超标点5个,合格率93.75%(特殊高温作业工作场所定向辐射热强度﹤0.7 kW/m2进行评价)。

3 讨 论

该公司属于冶金行业特大型国营企业,共有15家工厂、存在多种尘、毒及物理因素等有害因素。二炼钢测定结果显示,本次测定各工种接触粉尘TWA浓度全部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机制厂测定结果显示,本次测定4个工种,其中电焊工接触粉尘TWA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焦化厂结果显示本次测定各工种接触粉尘TWA浓度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综合利用公司测定结果显示,本次测定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其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上述3厂粉尘危害相对严重。焦化厂虽然毒物超标率低,但是长期接触低浓度的苯、苯并芘等可引起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损害,如白血病等[3] 。说明该公司职业卫生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本次对该公司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共测点643个,其中78个点超标,粉尘和噪声超标率较高。毒物和辐射热超标率相对较低。监测点总体合格率为87.87%。高于怀化市总体合格率(2004年实测点达标率76.86%)[4]。

针对该公司职业卫生状况提出如下建议:①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应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有害因素浓度(强度),并加强个人防护。②加强对各种通风、除尘的装置检修,保证其有效使用率,确保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③按时发放并监督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耳塞等。④定期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检测、职工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档案。

参考文献

[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3]梁友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2-94.

卫生现况 篇6

1 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卫生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合格率下降

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 能够被餐饮单位和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除了它所提供的新型餐饮具洗消工作模式外, 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对其提供的餐饮具消毒质量的信赖。但是, 近年来, 餐饮具集中消毒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 甚至一些消毒后餐饮具上还残留污渍, 包装袋内存有异物。辽宁省调兵山市卫生监督所对其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消毒餐具进行监督抽检, 结果合格率仅为64%[4]。

1.2 追求利润放松管理

部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单纯为了追求利润, 恶性竞争, 放松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导致生产过程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卫生设施如通风、防鼠、防潮、包装间空气消毒设施设置不全, 如:上海市嘉定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陆建等对辖区6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检查后发现, 所有单位均未配备包装专间[5], 辽宁省调兵山市卫生监督所李永兰对辖区7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了调查, 均没有通风、防鼠、防潮等卫生设施[4];专用粗洗、浸泡、清洗水池配置不够;直接在地面上用塑料周转箱替代水池对餐饮具进行洗刷;使用的套装塑料袋不符合食品包装要求, 存在再次污染的隐患等方面。

1.3 一些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使用的消毒设备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不正常使用

主要表现为消毒设备铭牌上未标注或标注无效的消毒设备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随着许可监管的取消, 有些企业甚至连消毒设备都不配备, 完全是小作坊式运营, 以手工操作, 消毒剂浸泡消毒为主;在价格竞争中, 一些本来购置了消毒设备的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停止使用消毒设备;有些单位因消毒设备用电量大、成本高, 将购置的设备停止使用, 改用手工操作, 或者调低消毒温度。

1.4 多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没有自检能力, 未设置检验室

在向社会提供消毒服务前, 由于不需要经过卫生许可, 所采用的消毒方法和程序未经过验证, 出厂的消毒餐具未经批次检验。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卫生监督所林孟端等对所辖区6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检查时发现, 所有单位均未建立消毒质量检验室, 消毒餐饮具出厂前未经质量自检[6]。

1.5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对餐饮具消毒方法、消毒意义的掌握和认识, 并间接影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由于利润低, 目前, 绝大多数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所用的工人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工, 而且很少有单位对这些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办理健康合格证明;也很少有单位对工人进行消毒知识的培训。上海市嘉定区6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共有从业人员125人, 仅3人能出示健康证, 有证率仅为2.4%[5]。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场所, 没有一个具有良好卫生习惯、掌握消毒知识和认识消毒意义的工人去操作, 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有时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 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亟待规范和整治。2011年, 国家、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将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整治列入重点工作项目。

2 分析

2.1 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

自2004年5月19日起, 省级卫生政部门不再对消毒服务机构进行卫生许可, 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服务人员资格不需要资质认定, 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监管的模式由事前许可、全程监督变革为事后监督。由于该行业目前没有卫生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 使得进入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门槛底, 一些不具备餐饮具集中消毒条件的单位进入到这个行业。另外, 由于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卫生监督和处罚的难度加大。

2.2 企业缺乏自律意识

在没有法律法规约束, 没有外部监管控制时, 企业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 只有当每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真正承担起责任, 主动把住安全关时, 食品安全才有保障[6]。餐具集中消毒行业也是如此。而当前我国餐具集中消毒行业的企业自律明显不够, 一些企业不惜牺牲消费者健康权益, 恶性竞争, 严重滞后了产业的发展。

2.3 恶性竞争日益严重

随着行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单位加入到这一行业, 而市场就是那么大, 每个单位的市场份额也就下降。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餐馆使用消毒餐具可以从中获取0.2~0.5元 (每套) 的利润, 配送成本高, 直接影响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利润, 进入门槛低, 也使这一新兴市场打起了价格战[7]。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每个单位都压低价格提高回扣, 导致恶性竞争的发生。恶性竞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自2004年取消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许可以来, 一些条件简陋、消毒方式落后、管理混乱的企业进入此领域, 报道中将这些企业称为“餐饮具消毒黑作坊”。“餐饮具消毒黑作坊”的餐饮具消毒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 成本低, 价格便宜, 使得正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恶性竞争的背后, 是单位为了确保利润而降低生产成本, 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放松甚至放弃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使用劣质消毒剂、劣质包装材料、停用自动清洗消毒设备。

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所暴露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各种平台向政府献言建策, 就如何引导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健康发展, 确保餐饮具集中消毒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百姓的呼吁、专家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一些地方政府已近着手解决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所暴露的问题, 相应出台了当地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监管办法。郴州日报报道[8], 南方很多城市已经出台了关于消毒餐具的相关立法, 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资质、厂房大小、工艺流程和消毒程度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北京、湖北、浙江杭州、湖南长沙、江苏张家港等地先后出台地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管理规范。所有这些都表明,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规范, 尽快将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纳入许可范围, 加强监督管理是引导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在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必将得到解决。

关键词: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现况

参考文献

[1]申向群, 向辉勇, 柳德明.长沙市集中式餐饮具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管理现状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 2009, 16 (5) :1663-1665.

[2]胡小军, 王菁.湖州市餐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现状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09, 21 (3) :37-38.

[3]李永兰.调兵山市餐具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 2010, 26 (2) :223.

[4]陆健, 吴海波, 刘炎靓, 等.嘉定区餐具集中消毒企业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2010, 26 (4) :365-366.

[5]林孟端, 刘开钳, 陈美施, 等.深圳市宝安区龙华地区餐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12) :1072-1073.

[6]冯向明.浅谈日本的食品卫生监督指导工作[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8, 15 (6) :447.

[7]姜蓉.餐具消毒市场是块难咽的香饽饽[N].中国经营报, 2007-10-29.

卫生现况 篇7

关键词:城镇居民,卫生需求,调查

本中心通过社区基线调查,对社区基线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达到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对策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

1.2 调查方法

选用重庆市卫生局统一制定调查表,分层抽样6000城镇居民,涉及6个村(居委会),占总人口数5%,采取入户调查收集资料。

2 结果

2.1 人口构成情况

调查居民6000人,其中男性3228人,占分析人口的53.80%,女性2772人,占分析人口的46.20%。其中汉族5908人,占98.50%。

2.1.1 居民年龄构成(表1)

表1显示:总负担系数20.12%,老化指数10.37%,少年儿童负担系数9.7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106.25%。说明分析人口年龄主要在15-64岁,占分析人口的83%,65岁及以上老人占9%。提示该已进入老年社区。

2.1.2 婚姻状况

分析人群中离婚及丧偶者244人,占分析人数的4.10%(图1)。

2.1.3 人口职业构成(表2)

表2显示该社区以农民为主。

2.1.4 居民文化程度分析(表3)

表3显示,调查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占分析人数的87.90%,提示居民文化程度不高。

2.2 居民居住状况分析(表4、5、6、7、8、9、10)

表4显示,社区居民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两者共占调查居民的69.60%。

表5显示,84.8%社区居民限本户使用厕所,其中94.9%为水冲式。

表6显示,该社区居民消费较低,经济承担能力有限。

表7显示,该社区居民主要居住在普通楼房。

表8显示,社区居民主要饮用自来水。

表9显示,社区居民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其次为电。

2.3 社区居民常见疾病状况(表10)

表10显示,社区居民所患主要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白内障、骨关节病,共占分析社区慢病的67.50%,其中高血压患病率为7.10%,占慢病构成的28.60%。此外,有各种伤残者102人,占分析人数的1.70%。在家庭疾病史分析中,分析人群中8.10%有高血压病史,5.60%有冠心病史,4.10%有脑中风史,3.60%有糖尿病史,2.50%有肿瘤病史。

注:其他职业包括个体户、自由职业、学生、及无工作者等

2.4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分析(表11)

2.5 居民接受健康检查情况

在分析的调查居民中,有54.80%的人在两年内作过全面的健康检查。15~64周岁的妇女中有67.50%未进行过乳房检查,71.4未进行过宫颈涂片检查。未进行检查的原因主要为无人通知进行检查(42.1%)、不愿意进行检查(39.4%)及不知道需要检查(18.5%)。

2.6 社区居民卫生需求(表12、13、14、15、16、17)

表12显示,社区居民对健康自我评价中,86.3%居民感到满意,仅4.1%有居民不满意。

表13显示,社区居民患病后,主要到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站)就诊,其次到市县级医院,说明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知晓率较高。

表14显示,社区居民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占55.5%,自费33.5%,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仅为5.5%。

表15显示,社区居民就医距大于一公里的占68.8%,说明该社区居民就医不方便。

表16显示,影响社区居民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是方便、合理收费以及就医单位的指定。

表17显示,社区居民主要希望得到健康咨询、定期体查及生活饮食指导服务。

3 讨论

3.1 人口特征

3.1.1 人口老龄化

分析6000调查人群,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9.00%,说明该社区已进入老年社区。老年人各重要脏器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下降的趋势更为严重,他们是大多数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因而更需要社会的关怀和照顾。老人为社区弱势人群,加之多数为空巢家庭,他们需要更多的卫生照顾,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是非常巨大的。此外,社区15~64岁的中年人占调查人口的66.50%,中年阶段是人生相对稳定的阶段,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面对现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年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慢性疾病患病率为24.90%说明人群脏器功能的衰退已经开始,但是只有54.80%的人在两年内作过全面的健康检查,他们疏于或没有时间进行自我保健。因此,社区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教育,以维护和促进其健康。

3.1.2

社区农民(42.20%)和离退休(18.70%)人口多,其经济承担能力有限(表6),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应定位于方便、价廉,利用常规的诊疗手段,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此外可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志愿者,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既可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使他们老有所用,又可节省卫生服务经费。

3.1.3

社区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占总人口的87.90%,说明本地区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卫生知识相对缺乏,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在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时,应注意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做到通俗易懂。同时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其接受能力有限,因此,行为和观念的改变相对比较困难,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需要长期坚持。

3.2 疾病与健康

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见表10)。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口较多,卫生知识缺乏,居民普遍缺乏体育锻炼(22.80%)、喜欢咸食(54.80%)、吸烟(30.50%)及经常饮酒(18.30%),有家庭疾病史,环境污染,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病管理无力等因素有关。恶性肿瘤患病率虽为2%,但居疾病谱的第6位,对于恶性肿瘤的预防控制工作仍不可忽视。

调查的居民中只有54.80%的居民在两年内进行过全面的健康检查,15~64周岁的妇女中有67.50%未进行过乳房检查,71.4未进行过宫颈涂片检查。未进行检查的原因主要为无人通知进行检查(42.10%)、不愿意进行检查(39.40%)及不知道需要检查(18.5%)。说明卫生服务机构的影响力量和工作力度不够,说明社区居民还未建立正确的健康观。

3.3 居民就医行为

3.3.1 居民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主要考虑该医疗机构对自己是否方便(49.7%)、是否能够报销费用(43.7%),此外也考虑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收费是否合理。因此社区卫生服务要在社区中立足,除应遵循便捷和质优价廉的原则,还需充分利用新农合和医保报销定点单位优势开展服务。

3.3.2 有82.20%的居民患病后主要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技术评价不尽如人意。

3.4 社区卫生资源分析

辖区内有县级综合医院2所,个体医疗、大小药店共21个,说明卫生资源较丰富。但社区居民就医距>一公里的占68.8%,还有4.1%有居民对自已健康状况感到不满意,说明一方面需要合理设置布局方便居民就医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开展主动性服务,满足居民就医的可及性,同时还要加强对社区居民主动的健康咨询与管理,让居民人人民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本社区依托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医资源,在服务能力上、技术上、条件上有较好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充分利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结合基线调查结果,科学制定本社区卫生服务对策。通过更新设备、改善环境,加强宣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慢性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良为切入点,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和慢性病防治,改变居民不良习惯与就医行为,为辖区居民提供满意的,优质、方便的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万年.王亚东.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705-708.

[2]王亚东,关静.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就诊患者满意度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050-1053.

[3]重庆市统计局.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

卫生现况 篇8

1 方法

对市区20 所初级中学进行现场考察, 统计校内公共厕所及学生活动场所流动水洗手设施数量, 观察洗手用品、干手设备的配置, 观察学生课间手卫生行为, 并随机发放问卷200 份调查分析。

判定标准:按照教育部《学校自备水源及洗手设施的管理》要求, 洗手设施的设置应以方便学生使用为原则, 特别是方便学生饭前便后、运动前后洗手,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洗手设施旁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依据2011 年《全国居民洗手状况白皮书》, 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 下班后、去医院/ 接触患者后等情形下每次都洗手;使用流动水冲洗;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 s, 同时满足4 个标准为正确洗手。手卫生资源平均拥有率按照人均资源量计算方法, 一定范围内各种物质资源总量除以总人口所得的商即平均每人占有资源的数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资源的拥有状况和保证程度。

2 结果

2.1 统计20 所学校洗手池数量、热水供应、洁手用品如肥皂洗手液的配备、干手设备的配备、在不便洗手的地方如教室是否备有手消毒剂、是否有规范洗手的提示和指引等, 统计情况见表1。

表1 显示, 该市初中学校手卫生设施数量不足, 手卫生资源平均拥有率低;手卫生设施配置简陋, 肥皂洗手液配置少, 无热水、干手设备、手消毒剂供应, 不能满足手卫生需求。

注:平均拥有率以实际在校学生数量1.8 万人计算

2.2 随机发放调查表200 份, 了解学生对手卫生重要性、正确洗手方法的掌握、洗手行为落实情况及手卫生习惯是否良好、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 见表2。

表2 显示, 学生对于手卫生的观念基本正确 (知晓手卫生的重要性、饭前、便后应洗手为100%) 但并不全面, 运动、咳嗽喷嚏以手掩口、擤鼻涕后应洁手知晓率仅为37%, 而该环节为防控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手卫生行为执行率低, 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均有待强化;使用湿巾和手消毒剂是不方便洗手情况下手卫生的有效方法, 但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运用, 需要加强宣教, 指导使用。

3 讨论

手卫生是防控消化道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经济有效方法, 从现场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该市初级中学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建议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3.1 政策层面

现沿用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1990 颁布, 与快速发展的学校规模以及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已不相适应, 需要更新观念, 重新制定相关标准, 关注卫生资源平均拥有率,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2 管理层面

教育主管部门对手卫生加强重视, 对学校洗手设施设置根据当地经济状况提出具体要求, 加强监管, 对数量不足、配备不完善的现象督导改进。

3.3 执行层面

洗手设施的完善程度可能影响学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2], 学校加强对学生手卫生的关注, 应大对手卫生设施的投入, 完善热水及洁手剂、干手设备, 从系统设置上提高手卫生执行率。在教室等无流动水设备的地方或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期有必要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切断有害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3.4 教育层面

加强手卫生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手卫生健康知识和促进健康行为, 如主题班会、健康课堂、网络视频教育、邀请医学专家指导[3]等, 促进学生手卫生认知与行为教育养成。

3.5 家庭层面。争取家长对学生手卫生的支持, 如给孩子自备纸巾湿巾, 在家中督促养成手卫生良好习惯, 家校联合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提升。

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养成, 不仅是青少年时期健康成长的需要, 更让人终身受益,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应共同重视, 紧密协作, 齐抓共管, 关注、教育、养成, 促进学校卫生工作, 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 从而促进我国未来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新华.武汉市两所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 25 (2) :97-98.

[2]俞慧芳.嘉兴市中小学生手卫生知识与行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6) :651-653.

上一篇:门诊诊疗人次下一篇:纺织品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