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现况

2024-09-02

食品安全现况(通用9篇)

食品安全现况 篇1

凉菜间作为餐饮单位的清洁操作区, 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制作和分装, 食品在食用前不再加热处理[1]。餐饮单位经营的凉菜品种、数量和加工方式多变, 尤其是熟肉制品在加工制作到储存、销售等过程中极易受微生物污染, 而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我国食物中毒中一直位居首位[2], 所以凉菜加工制作一直被认为是“最易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环节”[3], 存在着对消费者健康危害的隐患,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均将凉菜间作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重点。为调查南通市餐饮单位凉菜间的食品安全现况, 分析该市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3年7月起, 我们对南通市区范围内部分餐饮单位进行了调查, 对可能造成熟食凉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南通市餐饮业凉菜间食品安全的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主城区分布, 在市区西侧、中央、东侧位置分层抽取任港街道、和平桥街道、城东街道3个街道, 随后在3个街道中随机调查提供熟食凉菜的60家餐饮单位, 其中大型餐馆 (加工经营场所面积500~3 000 m2, 不含500 m2, 含3 000 m2) 13家, 中型餐馆 (加工经营场所面积150~500 m2, 不含150 m2, 含500m2) 25家, 小型餐馆 (面积≤150 m2) 22家。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2.1 现场调查

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许可现场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加工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制定《南通市餐饮单位凉菜间现场调查表》, 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凉菜间基本情况、整体卫生状况、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情况、原料和成品保存及管理情况4个方面。

1.2.2 熟食凉菜抽样检测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根据各单位凉菜的经营种类, 每个调查单位随机采集熟食凉菜样品5件, 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GB 2726《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 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沙门菌, 志贺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检测结果中有1项指标超标即判定为不合格。

1.2.3 食品加工相关用具表面清洁度快速检测

根据凉菜食品加工过程, 每个调查单位随机对凉菜间使用的刀具、砧板、待用的食品盛器、操作台面、从业人员的手等, 使用Accu Point ATP荧光仪进行现场快速抽检, 每户抽检5件, 检测项目为表面清洁度。

2 结果

2.1 现场调查结果

2.1.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60家单位中, 有58家持有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 占96.67%, 持证单位均设有凉菜间, 其中经许可从事凉菜加工的单位有53家, 占88.33%, 见表1。大、中、小型餐馆凉菜间设置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isher’s精确概率法, P=0.175;大、中、小型餐馆凉菜加工许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精确概率法, P=0.020) 。

2.1.2 凉菜间整体卫生状况

在所有设凉菜间的餐饮单位中, 按生产加工要点合理布局专间的有53家, 占91.37%;大型餐馆合格率为100.00%, 中型餐馆合格率为96.00%, 小型餐馆合格16家, 合格率为80.00%, 大、中、小型餐馆凉菜间功能布局合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isher’s精确概率法, P=0.112) 。操作设施设备符合卫生要求的51家, 占87.93%;大、中型餐馆均100.00%合格, 小型餐馆中符合要求的合格率为65.00%, 大、中、小型餐馆凉菜间设备设施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isher’s精确概率法, P<0.01) 。卫生措施到位的有32家, 占55.17%;大、中、小型餐馆到位率分别为76.92%、72.00%、20.00%, 大、中、小型餐馆凉菜间卫生措施到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352 8, P<0.01) 。见表2。

2.1.3 安全管理和人员管理情况

凉菜间设岗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为45家, 组织日常消毒的36家, 对专间从业人员进行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33家;健康证明齐全的单位为54家 (共有凉菜间从业人员84人, 持有效健康证明的人数为78人) 。

2.1.4 原料和成品保存和管理情况

凉菜间室温控制在25℃以下的调查单位有33家, 原料冷藏存放的49家, 对隔夜熟食凉菜进行处理记录的有9家;原料为外送的有41家, 供货商索证资料齐全的有33家, 有进货台账的有21家。

2.2 样品检测结果

2.2.1 熟食凉菜微生物检验结果

共送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样品300份, 合格样品121份, 合格率40.33%。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微生物检验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2.044 4, P<0.01) , 见表3。

2.2.2 表面清洁度 (ATP) 快速检测结果

共快速检测刀具、砧板、待用的食品盛器样品共计300份, 不合格90份, 合格率为70.00%。其中小型餐馆快检合格率最低, 为42.73%, 见表4。各类餐馆的快检合格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516 4, P<0.01) 。

3 讨论

3.1 小型餐馆凉菜间卫生状况堪忧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 南通市大中型餐馆的凉菜间卫生状况好于小型餐馆。与大中型餐馆相比, 小型餐馆受较多客观条件制约, 如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经营户运营成本较少, 部分餐饮单位不愿投资改善条件, 导致凉菜间基础卫生条件不佳, 凉菜操作不规范。同时, 由于部分餐饮单位尤其是小型餐馆无法满足发证要求, 导致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凉菜现象的发生, 食品安全存在隐患。这也提示, 应加强对餐饮业特别是小型餐馆的监管力度, 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专项整治, 形成日常监督和行政许可的联动机制, 强化食品安全法制知识宣传贯彻, 督促经营户及时进行整改。

3.2 凉菜食品加工环节存在较多问题

本次调查显示, 凉菜间卫生许可、功能布局和硬件设施整体情况较好, 但食品加工环节存在较多问题。凉菜间的设施配备状况及卫生质量是影响凉菜卫生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4]。调查表明, 大型餐馆卫生措施的到位率最高, 为76.92%, 而小型餐馆仅为20.00%, 暴露出卫生操作不合理、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不严格、卫生管理松散的问题。提示监管部门有必要对餐饮业经营者、卫生管理人员和凉菜间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卫生知识培训, 从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改善食品安全管理、正确操作卫生设施设备、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和操作习惯入手, 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抽检的样品中, 大肠菌群阳检率为57.67%, 菌落总数阳检率为20.67%, 表明样品受细菌污染较严重, 大肠菌群成为影响熟食凉菜合格的最主要指标。据相关研究表明, 操作过程、个人卫生环节不达标与熟食卫生质量存在相关性[5], 提示与凉菜间加工环节卫生措施不到位, 从业人员不良卫生习惯和操作习惯有关, 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加强食品安全培训的必要性。

样品中有1件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显示阳性, 表明该样品可引起食物中毒。提示造成该样品不合格原因是加工过程受带菌人群污染或温控出现问题, 建议规范内部管理, 落实岗位责任, 加强对凉菜加工整个过程的卫生管控, 强化食品原料索证, 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本次调查中ATP快检总体合格率为70.00%, 表明部分餐馆对凉菜间直接接触食品的用具、餐具的消毒和保洁效果较差。建议从确保消毒质量出发, 设立凉菜间专用清洗消毒台账制度, 同时加强保洁管理, 杜绝凉菜间用具、餐具出现二次污染。

3.3 凉菜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亟待加强

调查显示, 食品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持有有效健康证明从业, 但持有效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的不多, 对操作流程、岗位要求知晓不多, 我们认为可委托有资质专业从事培训任务的第3方机构进行知识培训, 由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定期考核, 以上岗证或执业证书的形式固定岗位, 卫生管理人员设为管理岗位, 凉菜加工等食品重点监控环节可作为特殊操作岗位, 定期校验。

3.4 切实加强凉菜食品安全监管

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要加强对凉菜间食品安全监管就必须加强对餐饮单位的日常监督。但与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009年6月1日废止) 相比, 《食品安全法》并未针对具体生产加工行为作出卫生要求和相应处罚措施, 使监管部门对某些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变得困难, 也对日常监督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 可将餐饮业凉菜日常监测工作作为强化日常监督的一个有效举措, 通过加强凉菜日常监督抽检的频率、种类、范围, 掌握凉菜食品质量动态信息,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跟踪和有效处理, 及时将监测结果和处理情况进行公示, 推动社会媒体对餐饮业进行舆论监督报道, 合理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 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南通市餐饮单位凉菜间的食品安全现况, 对造成熟食凉菜不合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强化南通市餐饮单位凉菜间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南通市区60家提供熟食凉菜的餐饮单位,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 设计现场调查表, 对其凉菜间进行现场调查;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采集熟食凉菜样品送检;食品加工用具容器进行清洁度 (ATP) 现场快检。结果 南通市无证和超许可范围从事凉菜加工的餐饮单位有7家, 占总数的11.67%。小型餐馆的凉菜间功能布局、卫生设施设备、卫生措施合格率分别为80.00%、65.00%、20.00%, 大型餐馆合格率分别为100.00%、100.00%、76.92%。熟食凉菜实验室检测合格率为40.33%, 其中大肠菌群阳检率为57.67%。涉及食品加工环节的用具容器现场快检合格率为70.00%, 其中小型餐馆合格率仅为42.73%。结论 南通市大中型餐馆的凉菜间食品安全状况好于小型餐馆, 部分餐馆尤其是小型餐馆凉菜间食品安全状况有待提高。凉菜间餐饮服务许可、功能布局和硬件设施情况较好, 而食品加工环节存在卫生操作不合理,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不严格等问题, 需进一步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规范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管理, 强化日常监督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餐饮业,凉菜间,熟食凉菜,食品安全现况

参考文献

[1]房康, 陶世龙.某区餐饮服务单位凉菜间卫生监督及消毒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6) :785-786.

[2]樊永祥, 刘秀梅, 鲍一丹.餐饮业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 (6) :543-546.

[3]梅耀寰.食品安全与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及措施[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 6 (1) :29-31.

[4]苏静, 张冀梅, 蔡江涛.乌鲁木齐市餐饮业凉菜间卫生学调查[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 24 (1) :77-79.

[5]梅宏舟, 陈晓燕, 陈忠伟, 等.熟食加工卫生学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2) :134-136.

食品安全现况 篇2

XX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十分重视疫苗安全工作,从疫苗冷链管理、冷链设备更新升级、建立智能监控系统、电力保障、修订疫苗冷链应急预案等方面下大力气整改完善,精益求精,确保有效的疫苗接种到群众身上,建立起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助推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冷链的硬件建设

2011年,全区共投入50万元为全区24家预防接种门诊购置药品储存专用冰箱各2台,其中一台为大容积的冷藏冰箱、一台为低温冷冻冰箱。各街道和城乡结合部人口较多的镇乡,因接种服务人口较多,疫苗储备量大,均又自行购置了1-3台大容积的冷藏药品专用冰箱。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疫苗冷藏仓库3个,容积达60余立方米;药品专用低温冷冻冰箱4台;依维柯改装冷链车1台,容积约7.5立方米。

二、疫苗智能冷链监管系统

2012年,全区共投入60余万元,完成了对全区疫苗智能冷链监管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做到了对全区每台冰箱温度的实时监控,并可实现对温度曲线的记录和追溯,具有温度异常后的短信和语音双重提醒、冷链室的录像、接种门诊视频监控等功能,确保了冰箱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置。今后疫苗温度曲线将追随疫苗电子监管码系统,为疫苗接种的有效性、接种异常反应等方面监测提供依据。

三、管理制度

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均独立设置一间冷链室,面积充足、干燥背阴、卫生整洁,配备独立的空调,冷链室不得存放疫苗、冰箱、温度计外的其他杂物;建立冷链室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对疫苗和冷链的管理,在疫苗智能冷链监管系统的基础上至少一天2次人工查看温度情况,做好温度的记录工作,安排好周未和节假日的值班工作;建立冷链管理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院内需配备发电机组,随时应对停电等事故。

四、存在问题

食品安全现况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自行设计的食品安全调查表对宁波大学3个校区的大学生进行现场拦截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包括1一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2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状况:《食品安全法》了解情况、简单食品安全知识、当前食品安全事件知晓等方面共计14个问题,7个食品安全事件知晓每个0.5分计,其他题回答正确者每题得1分,回答不知道及错误者不得分,总分10.5分,得分6分及以上者为合格;3大学生购买食品及就餐情况:大学生购买食品、就餐地点选择、购买食品注重内容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 软件两次独立录入,应用SPSS16.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大学生食品安全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97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9份,回收率为97.84%。949名大学生中240人得分在6分及以上,即合格率为25.3%。有72人(7.6%)看过食品安全法,877(92.4%)名大学生没听过或听过没看过食品安全法。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大学生有237(25.0%)人,712(75.0%)人没有选修过或没注意到。关于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渠道,90.8%的学生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等影像传媒,62.4%来自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传媒,与周围人交流获取的有54.8%,相关知识讲座及课程获取为17.1%。学校食品安全的宣教情况见表1。

2.2 不同特征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情况分析

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生源地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医学及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合格率最高,其次是文学艺术类,理工类合格率最低。来自市县的大学生合格率高于镇乡的大学生,见表2。

2.3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将食品安全意识合格与不合格分别赋值为1 与0,作为回归方程因变量Y,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以文艺类为基础设置为哑变量)、生源地、食品费用、选课情况、宣教次数、热点关注度(以从不关注为基础设置为哑变量)等因素作为自变量X(具体赋值见表3),进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Y有显著意义的因素。自变量的引入水准取α= 0.05 ,剔除水准取0.10。由表4可知,生源地、专业类别、热点关注度对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有影响。市县学生比镇乡学生合格率高(OR=1.41),医学及食品类比文艺及理工类学生合格率高(OR=1.57),对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关注度从低到高的学生对应的食品安全意识合格率也增高(OR分别为1.04、1.42、3.20)。

2.4 大学生就餐、购买食品情况

59.5%的大学生就餐地点首选校内食堂,30.9%会首选校内外餐馆,其他首选连锁快餐店、小摊小贩及自己做的分别占5.4%、2.3%、1.9%。77.2%的调查对象经常或较多地去路边摊购买食品,仍有69.1%的调查对象经常或较多地吃油炸或烧烤的食品。购物场所的选择见表5,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去大中小型超市或便利店购物,选择会在网上购物的有34.5%,较少的人去菜市场购物。关于大学生关注的食品信息见表6,生产日期及保质期、价格和口味是大学生关注较多的,而对营养及相关食品认证较少关注。

3 讨论

食品安全是一个不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会影响发达国家人群健康的全球性问题[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团体,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将来还会影响到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更为广泛的社会人群[4]。因此良好的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然而本调研显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现况不容乐观,食品安全教育及宣传较为欠缺,再加上国内较为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就显得极为迫切。本文针对性地对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进行调查,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3% 的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合格,医学类及食品类的达标率比文学艺术类、理工类合格率高,可能是因为医学类及食品类专业的课程涉及到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总体合格率都普遍偏低。 不同生源地学生合格率也有差异,市县明显高于乡镇,另外对食品安全热点新闻关注高者比关注低者合格率高,这些可能与家庭及生活环境[5]有关。 此外,有2/3 以上的大学生经常或较多地去路边摊购买食品、吃油炸或烧烤的食品,极少学生看过食品安全法,1/4的学生在学校选修过相关课程。

因此,大学生,特别是将来从事食品安全相关工作及人群健康的医学生和食品专业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不足,认识到增强该意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来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报纸、书籍、宣传栏等传媒[6,7]涉猎有价值的食品安全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8],选修相关课程,听取相关专家讲座,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9]以便更好运用于实际,来提高食品安全辨别能力[10],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关注自己的日常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安全卫生习惯。

本研究发现针对大学开展的食品安全宣教、相关课程的开设、相关学术会议及讲座等较为缺乏,同时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合格率普遍较低,由此可见,学校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而食品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基础工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11],所以教育部门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国情建立全面系统地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12],不仅仅针对医学及食品专业学生,容易忽视食品安全的文艺类、理工类以及来自镇乡的学生也要引起重视,课程最好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设置。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增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及学校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食品企业、媒体及家庭等的共同协作,为大学生食品安全宣教构筑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以产生更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管恩平.食品安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8,20(4):341-342.

[2]Lam,HM,Remais,J,Fung,MC,et al.Food Supply and food Safety Issues in China[J].Lancet,2013,381(9882):2044-2053.

[3]De Waal,CS.,Robert,N.Global and local:food safety around the world[R].Washington,DC: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05.

[4]朱玉,苏文英,袁璐,等.南充市大学生食品安全KAP调查分析[J].疾病与预防,2012(4):433-434.

[5]张琼,朱培华,曹承建.杭州市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3):203-205.

[6]林萍,王芳,黄卫东.泛网络时代食品安全信息在高校传播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2(12):88-91.

[7]陈洋.流通领域中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6):662-663.

[8]王姗.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探究——以宿迁学院为个案分析[J].中外食品,2013(11):25-28.

[9]杨耀防,汪力平,舒长兴.从医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看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J].九江医学,2008,23(1):46-48.

[10]张英,何帆.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神州,2012(8):237.

[11]陈淑丽,李建芳.秦皇岛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调查与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22):177-178.

营林工程现况与发展论文 篇4

1基础性工作缺乏科学、合理性

所谓营林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一般指的是营林作业设计以及林区的规划等。尤其是在人工营林作业设计方面,是基础性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项工作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影响营林质量,有时候还会造成原先取得的营林成绩被毁灭殆尽,一切的努力也会随之付诸东流。然而,就目前来看,有些地区却存在非常明显的设计不规范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是设计态度上,其进行作业设计并不是为了营林工程,仅仅是为了应付工程检查验收,并未从指导作业的角度进行设计,这种设计不但质量偏低,而且也不利于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甚至有时候根本无法执行,丧失了作业设计所应具备的最本质的功能;其次是人工营林作业设计的滞后性,表现在一些营林工程先上马,后设计或者边施工边设计,使得整个作业设计趋于混乱化、无序化、低效化;最后是设计验收形式化,一些验收人员吧验收工作视作儿戏,在思想上不重视,在行动是不规范,把验收工作当成了走过场,严重损害了营林工程造福社会的伟大工程的正面形象。

2解决营林工作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强化植树营林意识,加强工程管理。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思想松懈和管理混乱问题,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改善这样的局面。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强化。同时更需要对目前的营林形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即我国的营林水平的规模仍嫌不足,距离最后的成功仍旧是任重而道远,因此在思想上提高这种认识非常必要。其次是营林工程管理工作的加强。人工营林更新的最终目的是为成林,在营林的同时还要重点抓好抚育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明确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度,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实体化,做好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将提高营林成效、巩固营林成果全部纳入到各级领导的职责范畴内,并与领导政绩挂钩。除此之外还要强调的是,植树营林工程并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事情。况且,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营林大业就很难最终完成。因此,政府部门要放手发动群众,让其参与到营林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营林和护林认识,借此来实现造成工作人人有责的目标,形成林业管理的大格局,提高了营林工程的综合管理效率。

2.2搞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随着我国人工营林工程的日益扩大,其经济效益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在近年来,关于林业产权的纠纷也多了起来。由于我国在林业产权问题上并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规章制度,使得处理这些纠纷问题时颇感吃力。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林业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也即按照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落实责任、保障利益的四大原则,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商品林,将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明晰到具体的经营实体或个人,即在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积极推进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流转;同时,将其他形式的经济体如集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参与到林业发展使用权的流转之中去,或者政府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体尝试合资经营、产权共享的方法,尽可能的将森林资产、人工营林资产盘活,形成一条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产业体系。

食品安全现况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陕西省镇安县抽取10所小学和4所中学进行调查,抽取的14所学校均位于农村地区;小学均为公立完全小学,中学有1所私立学校,3所公立学校;西口中学和西口小学为少数民族学校,有1/3左右少数民族学生(回族)。有2所小学因学生人数少,部分年级合并教学。参与访谈的校领导共16名,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岁;均担负教学工作,涵盖语文、数学、美术等科目。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14-19日。

1.2 方法

采用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4,5,6,7],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根据统一制定的《学校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访谈提纲》对各学校领导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校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在学校具体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有何建议,上级教育、卫生部门对学校的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给予的支持和保障等。访谈在学校中比较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房间进行, 访谈时间为40 min左右。

1.3 数据整理和分析

完成访谈后及时将录音资料转换为文字材料。反复阅读访谈资料和访谈记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分析主题,以主题框架分析方法[5]为分析依据,将资料进行编码、标记,并按不同主题进行归类、总结及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情况和传授方式

14所学校目前均未开设健康教育课,虽然有2所学校在课程表中有标示每周至少1节健康教育课,但实施情况较差。这些学校目前只能利用安全教育课、每周晨会、班会课等课程中涉及部分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包括均衡营养、不挑食偏食、零食的选用、变质和过期食物的辨别等,内容较少且不够系统;部分学校曾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内广播,或通过开展“无零食进校园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

2.2 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的实际困难

14所学校目前均无专职的健康教育教师和校医,也无专门教材;教师对于营养与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教学形式分散、效果不佳;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较差,缺乏多媒体设施,难以利用网络资源。部分校长和教师反映,农村孩子有很多不良卫生习惯是在家里养成的。

2.3 学校主要存在的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

被调查的学校除少数中学外,伙食费都较低,平均每周20~28元不等(包5顿午餐、4顿晚餐),个别条件特别差的学校每周只有8元;食堂很少注意食物搭配,肉类食品缺乏的问题比较严重;部分校长反映营养早餐虽好,但品种过于单一。学校近来未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但由于资金缺乏,学校食堂的硬件设施无法达到规定的条件,卫生环境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4 上级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对学校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的支持

陕西省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的学生早餐“蛋奶工程”[8]得到了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县教育、体育局为此专门设有“营养办”,负责全县寄宿制中小学学生营养餐的实施,对于做好学生营养餐以及保证食堂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曾组织分管学生食宿的校长们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早餐(蛋、奶、面包)的卫生管理以及如何防止食物中毒集体事件的发生等;卫生部门非常关注学校的食堂卫生,每学期进行监察,并能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但对于学生营养状况、食堂食物搭配以及健康教育关注都较少。

2.5 对开展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的需要

各学校校长均希望教育专家能够编制相关辅助教材供师生们使用,支持开展教师培训,建议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以1周为宜,最好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以免影响教学工作;部分校长希望不同年级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最好有实物操作或演示;也有个别校长认为要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挂钩,争取家长的配合。条件较差的学校则希望能增加硬件投入,如蛋奶储藏室、冰柜、冰箱等。

3 讨论

3.1 学校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有待提高

教育部早在1992年就指出“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9]。然而调查发现,14所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学生营养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均不理想,缺乏相关师资和教材;农村地区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不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补充营养和食品安全知识,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并可能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10]。

鉴于以上情况,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对现有教材进行评估,如有条件,应分学段编写教材或者健康读本,力争做到既具体、系统、浅显易懂,又能集科学性、活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以便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所用[3]。应加强师资培训,在各所学校建立具有一定水平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考虑到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本身不足的问题,建议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生物教师等做兼职教师,并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同时认真研究并解决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业务、待遇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11]。

3.2 教育、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状况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对于食堂卫生、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学生早餐“蛋奶工程”在镇安县得到了当地部门、学校、家长们的共同支持,其实施情况令人满意,较好地保证了学生们早餐的质量。但有关部门对于学生的营养摄入情况、食堂的食物搭配是否合理关注不够,对食堂相关从业人员的营养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得不多,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当地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学校营养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措施和评估方案,加强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管,使之早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3];同时卫生部门可利用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当地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他们对基本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保证学生的饮食健康。

3.3 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条件,保证学生饮食的“质”和“量”

受当地经济水平的限制,学生家庭贫困,每周的伙食费较低,学校食堂仅能保证学生们吃饱,吃得干净卫生,难以兼顾膳食搭配,均衡营养等要求,导致学生们的饮食结构过于单一,容易引起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量不足[12]。

学校各级领导应重视学生的营养问题,虽然伙食费水平较低,食堂管理人员仍可合理地利用营养知识,科学解决部分困难。如学生没有经济条件购买肉类食物,食堂可以使用大豆、禽蛋等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代替[1]。另外,可以利用农村特殊的条件,尽量多食用当地生产的蔬菜、水果,以保证学生维生素的摄入。教师平时也应督促学生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保证所需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

3.4 加强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农村学生营养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食品安全现况 篇6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5所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态度进行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其医院安全文化现状,明确优势区域和待改进区域,同时探讨医务人员个人特质、工作特质与安全态度之间的相关性,为组织安全文化的构建和改进提供基础信息和可靠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4年8月-10月现场调查期间,以北京市5所医院(3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所有在岗的一线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在目前科室工作时间至少4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92份,收回有效问卷1663份,有效回收率87.90%。

1.2调查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所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由调查员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开展调查前,与合作医院领导充分沟通、获得支持,统一培训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方法,提高调查对象的依从性,减少缺失项。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安全态度问卷》(the 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多项研究[4,5,6]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学特性。量表由6个维度、36个题项构成,包括团队合作、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压力认知、管理感知及工作条件等内容,其中管理感知维度又分为医院管理感知和科室管理感知两方面。 按照李克特(Likert)五点尺度评分法,完全不符合1分,不太符合2分,中立3分,比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反向条目在计算得分时进行正向转换。为使数据更加清晰明了,将五分制换算为百分制,1→0, 2→25,3→50,4→75,5→100。各维度及条目得分中,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即≥75分)记为积极反应,计算积极反应率,积极反应率≥80%为优势区域, <60%为待改进区域[5]。

1.4数据分析

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 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描述包括以均值、标准差、百分数说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安全文化现状。统计推断包括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1663例调查对象中,二级医院652例, 占39.21%,三级医院1011例,占60.79%; 科室类别分布,内科系统26.34%,外科系统21.89%,妇产科7.34%,医技科室15.45%,门诊科室6.55%,手术室/麻醉科7.70%,急诊科7.40%,重症医学科7.34%。性别分布,女性居多(79.38%);年龄分布,以青年人为主,21-30岁人群最多(45.06%),31-40岁次之(31.41%); 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42.08%,大专37.85%,硕士13.30%,博士1.87%, 高中及中专4.90%;工作岗位分布,护理人员最多(55.06%),其次为医师(30.69%),医技人员6.91%,药学人员6.25%;岗位编制方面,在编人员67.28%, 合同人员32.72%;职称分布,初、中级职称人员居多(分别为47.88%、32.75%); 职务方面,管理人员7.98%,普通员工92.02%;本科室工作年限分布,3-7年居多(31.00%);与患者接触方面,常常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占93.64%;27.01%的医务人员曾参与过此类调查。

2.2 《安全态度问卷》的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医务人员《安全态度问卷》36个题项中,6个题项的积极率≥80%,10个题项的积极率<60%。医务人员《安全态度问卷》 各维度及条目得分详见表1、表2。

2.3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1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情况。二级医院SAQ-C总表得分高于三级医院,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29,P<0.01)。

2.3.2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情况。妇产科、手术室、重症医学科、内科系统、外科系统的安全态度得分相对较高,门诊科室、医技科室的安全态度得分相对较低。经方差检验,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785,P<0.01)。

2.3.3不同个人特质间的安全态度得分比较。经t/F检验,不同年龄组、学历、岗位类别、编制、职称、职务、本科室工作年限、与患者直接接触、是否参与过此类调查的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一步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年龄越大、本科室工作年限越长,正向的安全文化认同度越低;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呈“U”字形分布,本科学历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度最低;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中,以药学人员的安全态度得分最低;合同制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度高于在编人员;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间,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度相对较高, 中级和副高级人员的安全文化认同度较低;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同度高于普通员工;常常与患者直接接触、参与过此类调查的医务人员安全文化得分较高,见表5。

注:积极率≥80%以“*”标注,<60%以“△”标注。

注:积极率≥80%以“*”标注,<60%以“△”标注。

2.3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各因素对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得分的影响,综合分析各变量的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以评估和筛选变量。进入方程前, 首先进行各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诊断,本研究采用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诊断,一般认为自变量的容忍度小于0.1或者VIF大于5,则自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本研究的所有带入方程的自变量的容忍度范围在0.289-0.965, VIF范围在1.036-3.466,因此,可以认为自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几率较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以《安全态度问卷》 总表得分为应变量,以医院级别、科室类别及医务人员个人特性为自变量,多分类自变量转化为哑变量,变量的筛选方法, 哑变量为进入,其他自变量为逐步进入, 进入标准0.05,删除标准0.10。经逐步回归,各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常量为21.977 (P<0.01),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值为12.739(P<0.01),按照影响的大小排序依次为医院级别、本科室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参与过此类调查、年龄、科室类别、工作岗位。各因素共同解释了医院安全文化变异量的12.4%。其中,医院级别、 科室工作年限、年龄与安全态度得分呈负相关,职务、是否参与过此类调查、科室类别、工作岗位与安全态度总分呈正相关。安全态度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情况见表6。

3讨论

3.1医院安全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5所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态度平均分为69.72分,积极反应率为38.57%;6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均低于60%,处于待改进区域;36个题项中,仅6个题项为优势项,10个题项为待改进项。除压力认知维度外,其余5个维度的平均分或积极率高于2006年美、英等国家[4]和2010年台湾地区[6]的基线调查数据,低于2011年Taylor的调查数据[7]。这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医疗卫生行业对患者安全事件的广泛关注,我国医疗机构同样致力于患者安全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许多患者安全项目主要针对技术和流程上的不安全因素,在组织文化上的安全促进活动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和内化[4],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的态度、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

团队合作维度的平均分最高,其优势项(题项5、6)表明在目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已经意识到团队成员间知识与能力互补、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注重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非维度下的两个优势项(题项33、34)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能够在明确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较好地处理团队内部冲突(题项3);但科室团队成员间在相互信任度和双向沟通能力方面有待提升(题项1、2),非维度下(题项36)也同样显示出,沟通因素影响着患者安全和高质、高效的就医体验。

注:“*”P<0.05,“**”P<0.01

安全氛围维度的两个优势项(题项7、 8)表明,科室医疗安全状况总体良好,且在医院风险管理系统中,患者安全事件的报告渠道已经初步建立(题项9),惩罚型文化正在逐步向学习型文化转变(题项13),但工作表现得不到适当的反馈、科室内部不能开诚布公地讨论差错和事故等因素(题项10!12)影响着医务人员报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尚未实现。

待改进区域中,压力感知维度的平均分最低,且低于国外水平[4,5,7],应激源(又称压力源)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国内医疗行业的问题更为严重,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工作条件维度题项29)、超负荷工作、 职业紧张、疲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务人员的工作表现。因此,在促进医疗环境改善的同时,需要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应激处境的承受能力及反应强度。

管理感知维度的平均分相对较低,5个题项中有4个题项为待改进项,同样的结果也出现在其他研究[4,5,7]中,甚至会低于压力感知维度的分值。这表明,一方面,医务人员对管理者的社会期望较高,另一方面,也提醒管理者不仅要强调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还要更好地为医疗安全创造所需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此外,工作满意维度的调查结果中, 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增加、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的现状同样值得关注。

3.2不同特征的医务人员间安全态度存在差异

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态度的因素包括医院级别、本科室工作年限、职务、是否参与过此类调查、年龄、科室类别、工作岗位。

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总体感知较差,提示医院在规模发展壮大和制度健全完善的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

医护人员年龄越大、在本科室工作年限越长,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越差, 原因分析:随着医务人员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医院及科室各方面工作了解越深, 就越能感知到更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也提示医院在做好新进员工和年轻员工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关注年龄较大、工作年限较长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

急诊科室、门诊科室、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相对较差,这与国内一些学者[8,9]的研究结果相同,可能与急诊、门诊科室工作性质紧张忙碌、医技科室工作相对独立、科室对安全文化关注较少等因素有关,其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与医、护、技3类人员相比,药学人员的患者安全文化感知较差,且明显低于2007年瑞典社区药房的调查数据[5]。新形势下,药学服务模式已逐步从窗口供应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这对药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重点急需从“以保障供应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药学服务。

参与过此类调查的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较好,这表明调查本身可以对安全文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10]。

参考文献

[1]Human factors in patient safety,Review of topics and tools[R].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9.

[2]Linda T Kohn,Janet M Corrigan,Molla SDonaldson.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EB/OL].(2011-03-19).http://www.doc88.com/p-06314403572.html.

[3]Nieva VF,Sorra J.Safety culture assessment:a tool for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in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Qual Saf Health Care,2003,12(2):17-23.

[4]Sexton JB,Helmreich RL,Neilands TB,et al.The 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psychometric properties,benchmarking data,and emerging research[J].BMC Health Serv Res,2006(6):44.

[5]Nordén-H gg A,Sexton JB,Klvemark-Sporrong S,et al.Assessing safety culture in pharmacies:the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Safet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SAQ)in a national sample of community pharmacies in Sweden[J].BMC Clin Pharmacol,2010(10):8.

[6]Lee WC,Wung HY,Liao HH,et al.Hospital safety culture in Taiwan:a nationwide survey using Chinese version Safety Attitude Questionnaire[J].BMC Health Serv Res,2010(10):234.

[7]Taylor JA,Pandian R.A dissonant scale:stress recognition in the SAQ[J].BMCRes Notes,2013(6):302.

[8]董艳,周卫.护士长的病人安全态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63-65.

[9]姚琳,王薇.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24):33-36.

台湾数学研究现况(中) 篇7

目前岛内数学分析领域的研究活动, 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即古典分析、泛函分析、调和分析、非线性分析与凸分析。台湾学者在古典分析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不等式理论、可和性理论、逼近论、特殊函数论和复变数函数论等。

其中, 对不等式理论方面涵盖各种不等式的研究, 包括Hardy不等式、Carleman不等式、Hilbert不等式、Holder不等式、Young不等式、Minkowski不等式、Jensen不等式、Tchebychef不等式及其它形式不等式的探讨已有很长一段的研究历史。目前沿可和性理论方向发展的研究包括:各式的求和方法探讨, 包括单维度或多维度的各种Tauberian型定理及其在富氏级数及泛函分析方面的应用;矩阵方法的引入及应用, 包括无限维矩阵范数的探讨、级数型或积分型哈地不等式及寇布申不等式的推广及其在复变方面的延伸等;泛函分析观点 (例如FK-空间、Saks-空间、包含定理) 的探讨。

在函数空间上的逼近方面, 台湾学者正在探讨以正线性算子或积分算子序列作用于函数所得函数序列逼近到原函数的点收敛、Lp-收敛, 以及其收敛速度的估计。特殊函数论的研究在岛内目前以探讨伯努利多项式、欧拉多项式、Zeta函数以及相关函数为主。复变数函数论的研究在台湾大致分为Hardy空间相关的研究及Nevalinna理论的探讨。另外, 在多复变函数和复流形上的研究, 也广泛使用古典分析的方法。

泛函分析近年在台湾正在蓬勃发展。通过一系列定期在岛内各校轮流举办的大小型研讨会, 从事泛函分析的学者和研究生有一个固定的平台参与合作, 其中比较活跃的方向有:矩阵分析、算子理论、演化方程及算子和函数代数等。目前岛内矩阵分析的研究学者大多集中于矩阵数值域和矩阵保锥函数两个题材, 前者主要考虑矩阵的酉不变性质和数值域的几何性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后者则推广古典的有关正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 就保锥函数的谱理论与锥体几何性质二者的关联性作深入的探讨。此两类题材的研究都超越了单纯的矩阵理论, 而采用了其他领域的方法和技巧。

算子理论源起于20世纪初泛函分析中有关积分算子、自伴算子与紧致算子的研究, 系近代分析学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 国际上的发展渐渐由抽象的算子结构的探讨 (如不变子空间问题) 转往具体的函数空间算子及算子在控制理论上的应用等方向。在这两方面, 目前岛内都有学者作深入持续的研究。由稠定算子所定义的演化方程式和与其解有密切关系的C0-半群和解析半群的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时就相当完备, 岛内学者主要探讨非稠定算子所定义的非齐性演化方程式和Volterra积分方程式的可解性, 以及与其解有密切关系的算子函数 (包括积分C-半群、积分C-余弦函数、K-正则豫解算子函数) 的生成、微扰和渐近行为。函数代数作为算子代数的特例, 更是成果丰硕。在岛内的研究重点包括算子代数的约当结构理论, 并且也讨论作用在其间或者函数代数的紧致算子、等距算子、保斥算子、位移算子和Hankel算子, 以及它们的谱分解的问题。

台湾学者对调和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氏空间上的富氏分析和小波理论。在经典的富氏分析方面, 岛内研究重点包括级数的收敛性与奇异积分算子的有界性, 前者主要考虑多维度的三角级数及由不同的特殊函数所衍生的三角级数之收敛性, 后者则考虑欧氏空间上的乘算子、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分数次积分算子、Riesz变换等在Lp、Hp空间上的有界性及其加权有界性, 同时也考虑Besov空间、Triebel空间上的T1定理与Tb定理。在小波转换方面, 岛内研究重点包括其在数值分析、构造快速数值方法、曲线曲面构造、微分方程求解、控制理论等应用领域, 如在信号分析方面的滤波、去噪声、压缩、传递等, 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图像压缩、分类、识别与诊断、去污等, 在医学成像方面的减少B超、CT、核磁共振成像的时间及提高分辨率等, 以及在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与大型机械的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等。

为了解决物理、工程、管理、经济及自然界的很多非线性问题, 数学家利用泛函分析与极值分析为主要研究工具, 发展出一套非线性分析及凸性分析数学理论, 其涵盖领域非常广, 包括定点理论、最佳化理论、KKM理论、控制理论与变异分析等。目前台湾岛内仍有不少人从事定点理论方面研究, 包括证明定点的存在性、应用及推广和各种定点解法。在最佳化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一部分从事解存在性, 探讨有解的充分及必要条件, 也有不少人从事求解方法的研究;在半无线数学规划、双层规划、有平衡制控数学规划方面, 很多学者均着重于求解的方法及有解的必要条件。KKM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KKM定理的推广、相容定理、mini-max不等式及其应用方面, 并拿来作为处理其他问题的工具。

以往岛内控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分包含解的存在性、受控制体、控制器在内全控制系统的可控制性、可观测性、稳定性、性能强健及成本函数最佳化等的数学理论方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非线性系统研究成为发展重点, 包括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非线性分解等方面。变异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Ekeland's variational原理、平衡制控多目标优化问题、平衡点问题、变分不等式、变分包含、劣微分变分理论、平滑变分原理、微分包含、补余问题研究及其应用、多值映射微分及其应用、最优控制的最大原理、最优控制的必要条件、劣微分、极值原理等领域。

几何

几何拓朴在台湾一直保持量小而质精的稳定发展。在每年平均不到40项台湾科技主管部门此类研究计划申请项目中, 却有超过1/3的计划主持人曾获得杰出奖。其原因在于岛内相关研究人员大多毕业于外国一流大学的数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基本上与世界同步, 难度虽然偏高, 研究成果也因而多具有较高水平。

然而, 精益求精背后却也逐渐突显了几何拓朴在台湾发展的瓶颈。由于相关期刊门槛较高, 投稿不易, 一些人便逐渐放弃几何拓朴的研究, 甚至许多大学数学系也逐渐停开几何学课程。如今台湾相关研究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岛内约10所大学里, 重点聚焦在非线性分析中方程式解的奇异点与空间的奇异点研究, 以及双有理几何的极小模型理论方面。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长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及各种数学问题中。近年来, 有更多的生物科学领域 (如系统生物学、生理学) 、经济学及金融学等也开始大量使用微分方程或其相关的离散形式, 当作描述现象动态行为的利器。在台湾, 微分方程有许多重要的活跃领域, 包括几何分析、抛物型及反应扩散方程、椭圆偏微分方程、金兹堡-朗道 (Ginzburg-Landau) 方程、非线性薛定谔 (Schrödinger) 方程、守恒律方程、纳维叶-斯托克斯 (Navier-Stokes) 方程、动力学及波兹曼方程、常微分方程、动态系统、微分方程的反问题等。

在几何分析相关领域, 岛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曲率流相关主题, 如平均曲率流、膨胀流、预定曲率问题、里奇 (Ricci) 流、调和映射、最小子流形、流形函数论等, 近几年来取得很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高余维平均曲率流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已吸引了岛内一些优秀年轻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抛物型方程的研究中, 反应-扩散方程是非常活跃的领域。这类方程被用来描述燃烧、各种化学反应、材料的相变、神经传导、心脏跳动、生态模型等, 其特色是包含许多样式丰富的解。在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方面, 主要研究解的存在性、多重性、及稳定性。其模型主要来自于空气动力学、天体力学及弹性力学等。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流体运动的了解及应用。然而, 上述各类模型在实际状况下将无可避免地必须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迟滞性及外界环境与系统彼此间的随机干扰因素, 因此目前正将研究方向扩展至迟滞型微分方程及随机动态系统。

最近几年, 岛内有相当多的学者从事与椭圆方程相关的研究, 主题大都与半线性型的方程有关, 其进展包括:辐射对称解的存在性, 多重性及分岐行为, 解所定义区域的几何结构 (如有界无界、凸性、拓朴复杂程度等) 和解的存在性、多重性间的关系, 临界非线性指数情形下解爆破行为的研究, 构造哈密顿 (Hamiltonian) 系统中多凹凸解及不同非线性项下的多峰值解, 完全非线性椭圆差分算子及相关离散方程所具有的极大值原理, 与物理、生物数学相关的椭圆偏微分方程式, 如薛定谔方程的孤立解、金兹堡-朗道方程、Liouville方程、陈-赛门 (Chern-Simons) 方程、Toda系统, 保角几何中的完全非线性方程等。这些研究的特色之一, 是除了传统的存在性唯一性外, 更探讨解其他多样的相关问题, 如复杂的图形、解的整体构造、几何性质等, 同时也使用了许多重要的非线性分析工具。

近10年来, 岛内学者在金兹堡-朗道方程方面有一些成果, 其数学工具为利用变分法所发展的能量估计, 通常用于凝聚态物理学中描述超导和超流体。另外, 一些关于漩涡动态的数值计算也有进展, 如漩涡解的结构、稳定性分析、漩涡动态等。2014年起, 台湾“理论科学研究中心”的数学组与物理组研究人员已经建立起合作团队, 双方正在共同开展有关金兹堡-朗道方程应用在理论物理方面的科学计算研究。

非线性薛定谔方程是目前偏微分方程领域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无论在理论或应用方面, 台湾都有学者投入研究, 取得一些计算的成果。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下属“数学研究推动中心”发表的报告认为, 研究薛定谔方程, 对台湾数学界而言仍然需要加强物理方面的知识, 并与物理学界有更进一步的互动, 否则只是纯粹的“分析”或计算, 或者只停留在有文章发表层面, 是“闭门造车”。其次在分析方面, 近20年来, 由于调和分析的引进, 使得薛定谔方程及其相关的色散波方程的研究有极快速的发展, 但目前台湾在这方面仍然非常缺乏, 甚至是脱节。

守恒律方程所涵盖的物理模型十分广泛, 其中包括气体、液体、弹性体、等离子体、星云等几乎所有连续体力学的模型方程。上世纪90年代, 台湾著名数学家刘太平等人对解的唯一性研究有很大的贡献, 近几年的研究则延伸到有源项的守恒律、非线性波方程及波兹曼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的震波解以及守恒律在多维度的数值方法。目前热门的研究课题有:非线性波理论 (如有源项、粘性项行进波的稳定性问题, 解的长时间渐近行为问题等) , 计算方法的设计与其数学理论, 波兹曼方程解的定性研究, 混合型方程及跨音速流体中可压缩流欧拉方程大域解的存在及唯一性问题, 大初值柯西问题的大域解存在及唯一性问题等。这些课题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性, 对台湾岛内力学和偏微分方程的发展影响尤深。

台湾数学研究现况(下) 篇8

在离散数学领域, 图论是目前最为兴盛的一支, 而着色问题则是图论的核心研究领域。这不仅是为了挑战四色定理难题, 也可利用图论所提供的方法, 为许多资源分配的现实问题找到理论上的适当解决方法。台湾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 由均匀着色问题的研究出发, 通过不断交流与相互启发, 逐渐成为世界上研究着色问题的重镇。目前岛内主流研究方向集中在图的圆着色上, 它是传统图着色问题的精致化, 其前沿的研究成果有很大部分出自台湾, 包括近期在Kneser图上的圆着色成果, 极大扩充了Borsuk-Ulam定理的应用范围。而且通过探讨圆着色问题的内在结构, 使得许多古典纯数学工具, 如拓朴方法、概率方法、几何、动态系统分析等都得以发挥。另外, 通过圆着色厘清了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与scheduling之间隐晦的联系。这些连通甬道的发现, 让组合数学工作者得以通过图着色问题, 经chip-firing模式走向物理学的sandpiles非线性动力模式, 也极自然地关联上软件工程、运输排程、并行计算机等领域内的问题。

其次是图分解问题, 目前岛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把图的边线集合划分开来, 成为各种所需的图。台湾学者在有关路径分解、回路分解、星状图分解等方面都取得相当大的成果。除了基础研究外, 部分人也开始探讨实际应用方面, 例如与日本学者合作, 将图分解理论用来处理DNA数据库规划、同步光纤网络的设计等问题。

目前台湾主流学者将图论的研究技巧与有限群理论、表示论、交换代数、代数几何、代数拓朴等结合, 重点研究组合与图论性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 如通过对分子拓扑模型 (即分子图) 的研究来探讨其化合物的构造, 利用匹配数学中Pfaffian方法与Dodgson的行列式求值规则, 厘清无圈分子图的Wiener指标与匹配间的关系。

部分学者将分析中的泰勒展开式的概念引入组合数学中的生成函数, 开展组合序列各种分布性质的研究, 探讨有关单峰性、对数凹性、对数凸性和PF性质等, 在组合、代数、分析、几何、电脑科学、概率和统计等方面都得到一定应用。

概率论的研究在岛内的发展起步较晚,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一批学者相继投入这方面的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马尔可夫过程、扩散过程、极限理论、自相似相关理论、相互作用粒子系统、统计物理、Martingale理论、白噪声分析、排队理论、财务数学理论、随机矩阵、赛局论等, 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然而岛内从事概率论的研究大多以个人为主, 大学数学系也一向以教授代数、几何、数学分析为主, 学生对概率论接触的机会并不多, 这也极大限制了相关领域的发展。目前仅在台湾中研院数学所有一个研究团队, 与大陆有两年一次的双边学术交流活动。

计算科学

近20年来, 台湾参与计算科学研究的人数有明显增加, 其成果已成功应用到许多高科技领域, 如超级电脑、平行计算、气象预报、空气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元件设计、光子晶体、冷原子现象、燃烧科学等, 并且随着新型计算机的不断问世, 计算科学也在逐步改变和提高其计算方法。

台当局1990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台科技会议”将计算科学列为发展的重点。台湾科技主管部门从1992年起每年编列1500万元新台币作为岛内数学界发展计算科学的经费, 鼓励数学家们与工程、资讯等领域研究人员合作组成研究团队, 共同提出整合型研究计划 (含三位以上主持人) 。目前, 岛内计算科学的研究领域大致可分为矩阵计算的理论及其应用、偏微分方程数值理论及方法。

近年数学领域重要成果

最近几年台湾数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关于陈-赛门-黑格 (Maxwell-Chern-Simons) 模型中的非线性分析及其相关椭圆偏微分系统方程的研究, 得到规范场方程的孤立解, 从而推出该解所描述的物理量, 不仅能证明非特定拓扑以及非拓扑孤立解的存在, 更可进一步对于特别绑定的的能量或电荷值, 证明具备该能量或电荷的解的存在与唯一性。

成功突破了超李代数的表现理论, 解决“不可约”特征问题, 并找出最重要的基本不变量, 清楚描述所有A、B、C、D四型超李代数的表现, 确立李代数与超李代数表现之间的联系, 是超李代数近20年来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研究团队发现在无穷维空间里, 对称与超对称是可以互通的,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所谓“超对偶”, 并找出超李代数的不可约特征, 也证实了李代数与超李代数之间的一种等价性, 此一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影响未来超几何与数学物理的研究。

函数资料的群集分析, 利用函数随机展开式与子空间投影法, 由函数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子空间, 定义不同的群集, 再依订定的分群准则做群集分析。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可定义各种相似测度来达到分群的目标, 同时考虑群集子空间平均函数与共变异结构的特性, 利于了解各群集间系统与随机结构的差异性, 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业科学、化学计量学、气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市场行销, 财务计量、人口预测、脑图像科学、语言学等函数型资料的群集分析, 例如成长曲线分析、c DNA微列阵表现数据。

不可定向流形上的模空间的上同调群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可定向流形上的这种模空间的拓朴。首先在不可定向流形上的connection空间上定义一个有意义的能量函数, 利用这个能量函数将整个空间层化后, 再对每一层分别讨论。针对4个重要古典李群, 对各层有了清楚的刻画, 不仅说明其几何拓朴不变量可以详细地被计算, 其算出的拓朴不变量也显示不可定向流形上的模空间与古典可定向流形上的模空间有根本性的不同。

欧拉管道流及交通流稳态解存在性及稳定性的研究。成功地利用几何奇异扰动理论, 得到不同管道结构下稳态解的存在性及多重性, 并通过能量估计法得到某类稳态解的线性稳定性。这项研究还利用此研究技巧, 成功探讨管道截面积不连续的情况下稳态解的存在性问题、具粘滞及放松项影响下交通流模型稳态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问题, 及费兹霍夫-拉古姆 (Fitz Hugh-Nagumo) 类型的方程组行波解的存在性及复杂度, 为多尺度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的工具。

捕食者及被捕食者生物模型行波解的存在性研究。这项研究利用高维度的像空间分析、瓦如斯基理论和拉谢尔不变原理, 在三维球上构建瓦如斯基集及李阿普诺夫 (Lyapunov) 函数, 并证明此类模型存在着侵略波。其研究成果可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掠食者模型, 甚至涵盖了其他种类的传染病模型, 对于非单调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

24维全纯型框架顶点算子代数的分类研究。理论物理学中全纯共形场论的分类可看成相对顶点算子代数的分类。该项研究利用框架顶点算子代数的表现论, 严谨地建造出17个新的24维全纯顶点算子代数, 当中包括蒙塔古 (P.S.Montague) 没有得到的第10号例子;同时, 也确定了这些顶点算子代数重量1子空间的李代数结构, 并确定其中几个例子的唯一性。所建造的顶点算子代数是Schellekens后唯一严谨的新例子, 对如何构造其他的例子及解决整个分类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失去异结合型分析系统。这项研究开发了一套能有效探测失去异结合型基因片段的方法与分析系统, 用来分析全基因或订制化单一核酸多型性生物芯片数据, 可同时用于估计同结合型的比率, 找出染色体结构和基因型分布异常的样本, 将具有相似的失去异结合型结构的样本归群, 并定位出疾病相关的失去异结合型基因片段;此外, 也可用于研究不同族群间连续长片段同结合型 (LCSH) 分布的异同, 协助挑出基因中携带复杂长片段同结合型的样本, 对具有不同遗传和演化背景的样本分群, 并且定位出重要的长片段同结合型基因片段。由台湾中研院统计科学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 将该分析系统实际应用于癌症研究上, 成功地找到急性白血球疾病的致病基因, 如ETV6和CDKN1B。

台湾服务贸易现况与未来发展 篇9

服务贸易的范畴

服务贸易即是服务的进出口, 该议题在关税暨贸易总协定 (GATT) 乌拉圭回合中首次被纳入其中, 并于谈判结束后制订《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根据GATS, 服务项目共区分为12大类, 分别为商业、通信、营建、配销、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旅游、休闲文化与运动、运输以及其他服务。

GATS为了涵盖所有交易类型的服务, 将服务贸易区分为四种供应模式, 以对境外消费者提供服务。GATS所提出的四种模式分别为:跨境提供服务, 即服务提供者在境内为境外服务接受者提供服务, 如通过网路、电话提供咨询服务;境外消费, 即服务接受者到境外接受服务, 如海外观光、留学;商业据点呈现, 即服务提供者在境外设立公司以提供服务, 如银行设立分行;自然人移动, 即个人服务提供者到境外提供短暂服务, 如医生、律师等。

台湾服务贸易现况

自1998年以来, 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比重维持在0.89%~1.35%之间, 其中自2007年开始所占比重即低于1%;而服务进口占全球比重在0.94%~1.77%之间, 且自2008年开始即占不到1%。若从占亚洲的比重来看, 1998年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占其比重有6.45%, 到2009年仅占4.12%;进口方面, 1998年占比重有7.51%, 2009年也降至3.77%。从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球与亚洲比重来看, 显示台湾服务贸易的比重值日趋下降, 也代表着对全球与亚洲的影响力逐渐缩减。

单位:百万美元, %

注:p表示初值资料来源:台湾“中央银行”

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增长率来看, 1998年以来, 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在2000年达最高峰, 为16.75%, 其后先上下波动, 然后就有渐渐下降的趋势;虽然2004年与2006年也有10%以上的增长, 但2009年受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 使得当年度增长率为-7.89%, 系自1998年以来负增长最多的一年。在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率方面, 于2004年达最高峰, 为20.38%, 2009年也因受全球金融海啸, 使得增长率为-12.89%, 也为1998年以来最差的一年。

从贸易顺逆差角度来看, 自1998年以来, 台湾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逆差状态, 1998年为最多, 逆差达65.9亿美元。但在最近几年逆差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且在2009年时出现金额为16.3亿美元的顺差, 这在全球金融海啸之中实属难得。

与亚洲四小龙相比, 台湾自1998年以来, 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一直都是排名最后。从统计数据来看, 1998年台湾与香港、新加坡与韩国的差距分别为171.3亿美元、58亿美元与81.7亿美元;而至2009年, 与其他三小龙的差距却提高到550.8亿美元、430.8亿美元与250.8亿美元, 显示香港、新加坡与韩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已与台湾拉开差距。这对于目前以服务业为主要发展对象的台湾, 实为一重要的警讯。相关数据请见表1及表2。

单位:百万美元, %

注:p表示初值资料来源:台湾“中央银行”

台湾服务贸易海外收支分析

依据台湾“中央银行”海外收支表的服务统计, 区分为运输服务、旅行服务与其他服务三类, 而其他服务中又分为:通讯、营建、保险、金融、电脑与资讯、专利权、商标等使用费, 其他事务服务、个人、文化与休闲服务。从统计数据来看, 自1998年来, 其他服务中的其他事务服务为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项目, 其1998年出口金额为70.7亿美元, 至2009年已达161.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7.8%;且在2009年时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51.6%。而旅行服务与运输服务在2009年时则分别为第二大与第三大出口项目, 金额为69.6亿美元与54.7亿美元, 占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22.2%与17.5%;自1998至2009年以来, 旅行服务与运输服务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8%与3.7% (见图1)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过去电脑与资讯以及个人、文化与休闲服务的服务贸易出口金额并不高, 但近几年却急速增长, 自1998至2009年以来, 年复合增长率也都分别增长17%与12.9%;而通讯与保险服务两项则为衰退最多, 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与-3.5%。

若以服务贸易进口方面来看, 前三大项目为运输服务、旅行服务与其他事务服务。2009年运输服务、旅行服务与其他事务服务的服务贸易进口金额为80.1亿美元、78.6亿美元与78.2亿美元, 所占服务贸易进口的比重为26.7%、26.2%与26.1%。而运输服务自1998至2009年, 年复合增长率为3%;旅行服务为0.6%;其他事务服务为2.2% (见图2) 。另外, 电脑与资讯以及专利权、商标等使用费两项系为自1998至2009年增幅最大, 其年复合增长率都分别增长11.7%与8.3%;衰退幅度最多的两项则为营建与金融服务, 分别为-11.8%与-7.8%。

从贸易顺逆差来看, 2009年服务贸易项目中仅有其他事务服务、金融服务与营建服务三项为贸易顺差, 金额分别为83.1亿美元、4.2亿美元与2.1亿美元。其余服务项目均为贸易逆差, 且逆差最多的为专利权、商标等使用费, 金额为31.8亿美元;其次为运输服务, 金额为25.4亿美元;第三为旅行服务, 金额为9亿美元。贸易顺差最多的其他事务服务, 其自1998年以来都是呈现贸易顺差的状态, 至2008年达高峰, 贸易顺差为105.6亿, 2009年则小幅下降至83.1亿美元。而贸易逆差最严重的专利权、商标等使用费, 则是自1998年以来就一直呈现逆差状态, 且几乎每年逆差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至2009年达最大贸易逆差, 为31.8亿美元 (见表3) 。

台湾服务贸易出口竞争面临的问题

台湾服务贸易长期以来均属逆差状态, 但逆差金额有逐年缩减的态势, 且于2009年首次出现难得一见的小幅贸易顺差。这可归于两个因素, 其一是陆客来台效应, 使台湾观光产业受惠不少, 从台湾“中央银行”海外收支表的旅行服务出口来看, 2009年的增长率有17.2%, 是这几年中增长幅度最高的一年;其二是台湾工厂外移后, 使三角贸易盛行, 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熟稔台湾接单, 中国大陆或东南亚生产、出货的营运模式, 进而带动相关服务业显著增长。虽然从2009年统计数据来看, 台湾同时拥有商品与服务贸易双顺差, 在全球来说算是非常难得, 不过也是由于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 使出口减少, 且在民众缩衣节食下, 进口更少, 使商品与服务贸易均呈现顺差的情况。目前台湾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已不到1%, 占亚洲的比重也仅有约4%, 占有率与过去相比萎缩许多, 加上与香港、新加坡及韩国的服务贸易差距越来越远, 对台湾而言, 这些讯息都是警讯。

单位:百万美元

上一篇:矩形通道下一篇:宪法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