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防机构

2024-07-20

结防机构(共6篇)

结防机构 篇1

结防工作涉及诊断、登记、建卡、报告、治疗、管理、督导、考核等多方面, 还牵涉到诸多流动人口病人, 加之结核病疗程较长, 故结防工作跟其他临床工作相比, 有它独有的专业性、复杂性、繁琐性。现就本人在综合性医院从事兼职结防医师工作中, 如何在DOTS-项目 (结核病防治规划短程督导化疗项目) 中发挥好作用的体会, 同大家交流探讨。

1 要充分认识结防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 由于全球结核病疫情的上升, 艾滋病的流行, 大量耐药结核病人的产生, 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 我国结核病疫情相当严重。国家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 对所有肺结核病人均予以免费诊疗, 对流动人口病人还予以交通费补助、营养费补助等优惠政策, 让流动人口结核病人也能治愈。所以说现在结防工作不是说要不要做的问题, 而是如何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的问题, 因为它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系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 体现了党中央亲民政策的落实。

2 争取院领导重视, 多部门合作

要做好DOTS-项目, 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结防工作牵涉到检验室、放射科、内科、儿科、药房、防保科及社区卫生等多部门, 必须得到上述各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依靠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结防五人小组” (院领导、结防医师、检验医师、放射医师、防保医师) 认真配合、互相支持、各尽其责才能更好地完成结防工作。我院医疗救治工作十分繁忙, 但结防工作始终不放松, 确定一名院领导担任结防五人小组组长, 分管结防工作, 并把此纳入议事日程。院部制定激励政策, 鼓励先进, 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 促进了结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结防五人小组成员, 由分管院长牵头, 每月召开会议, 研究制定工作计划,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以保证结防任务的完成。

3 结防医师要做到“六心”服务

3.1 热爱工作要爱心

只有热爱结防工作, 才能做好结防工作, 只有对病人有爱心, 才能视病人如亲人。

3.2 接诊病人要耐心

接诊一名新的病人时, 医生要同病人耐心交流, 教病人如何留痰标本、如何服药,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同医生联系等, 让病人知道只要配合医生正规治疗, 就能很快治愈。

3.3 做好工作要细心

要细心教病人留取即时痰、夜间痰、清晨痰, 告诉病人留痰前漱口, 用力咳嗽, 咳取深部痰送检。教病人正规合理服药, 讲明饭前或饭后服用, 出现不良反应后, 耐心指导病人加用其他药物对症对症治疗。

3.4 全程化疗要恒心

有些病人由于经济、恐惧等各方面的原因, 经过短期治疗病情好转后即中断治疗。医生应细心查阅管理卡, 发现病人未按时来医院就诊, 应通过电话、家访、通信、社区医师等同病人取得联系, 让病人及时来医院复诊, 以完成疗程。

3.5 对待病人要关心

要关心结核病人, 不歧视结核病人, 对病人态度和蔼, 让病人信任于你。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指导, 教会家属如何避免传染, 如何督促病人服药, 如何照料结核病人的饮食起居等, 让病人早日康复。

3.6 战胜疾病要有信心

跟病人讲明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规免费治疗, 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 让病人消除对结核病的恐惧感, 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重视痰检工作在结防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肺结核的诊断, 传统观念重视胸片, 不重视痰检工作, 但是由于胸片在读片过程中存在误差, 只有痰检才能发现传染性肺结核, 才能确诊肺结核。痰检工作是肺结核病人诊断、鉴别诊断、制定化疗方案、疗效考核的主要方法与手段, DOTS-项目要求每一个医院都必须认真开展好结核病的痰检工作, 以此多发现传染性肺结核人, 多治愈传染性肺结核人, 达到消灭传染源的目的, 最终降低结核病的疫情。

5 提高结防医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DOTS-项目的实施, 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看服到口”的问题, 作为一名结防医生不仅要提高本专业的业务水平, 还要提高相关专业如呼吸内科、心内科、胸外科、放射科等方面的业务水平, 通过多学习、多实践、多请教、多总结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水平。我工作以来, 曾担任过3年大内科住院医师, 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业务培训。特别是2003年非典期间, 承当了苏州市肺结核专科医院分散转移来我院病人的收治任务。通过多学习、多实践、多请教, 使自己各方面的业务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 重视抗痨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物多有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作为结防医生必须全面掌握其药理和不良反应机理, 并能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处置不良反应, 以确保疗效和病人生命健康。

我从学校毕业后, 被分配到综合性医院, 但一直从事兼职结防工作。我非常同情结核病人, 我更加同情重症结核病人、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我非常愿意为落实结核病防治规划的“DOTS-项目”做好工作, 更加钻研业务, 关爱病人, 立志用毕生精力, 为结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结防机构 篇2

一、病人发现、治疗管理

1、DOTS覆盖率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全县15个乡镇,317个行政村,DOTS覆盖率100%

2、可疑症状者就诊率

1—12月登记可疑症状者1394人,可疑症状者就诊率为268/10万。

3、可疑者痰片检查率

登记可疑者1394人,痰检1393人,可疑者痰片检查率99.9%。

4、医疗机构报告率

县级医疗机构2009年12月-2010年11月份登记136人,网报 136人,报告率100%,无迟报、漏报现象。

5、病人转诊率

辖区医院登记结核病或可疑结核病136人,重复登记5人,住院5人,转诊125人,转诊率99.2%,转诊到位60人,转诊到位率48%。

6、追踪到位率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辖区医院网络报告136人,剔除重报5人、住院5人,主动就诊60人,应追踪66人,实际追踪66人,追踪率100%,追踪到位55人,追踪到位率83.33%。

7、总体到位率

网报主动就诊66人,追踪到位55人,总体到位121人,总体到位率96%。

8、新涂阳病人发现指标完成率

1-12月份确诊结核病196例,发现新涂阳患者115例,新涂阳指标为107例,新涂阳病人发现指标完成率为107%。

9、病人系统管理率

2009年1-12月份共登记肺结核病人187人,系统管理病人183人,病人系统管理率97%。

10、治愈率

2009年1-12月份登记涂阳病人133人,满疗程治愈131人,治愈率98%。

二、督导管理

坚持每月对各乡镇督导一次,检查乡级督导及资料收集情况,分析汇总后下发督导通报,使督导工作效率有一定的提高。2010年1-12月份督导乡镇120次,督导病人384人次,督促病人按时服药,保证了用药的延续性。

三、人员培训

2010年9月14日—16日我中心选派3名同志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终期评估培训班》1次。2010年3月18日我县举办了65人参加的礼泉县《基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人员培训班》1次,集中培训了慢性病防治及居民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与督导管理、计划免疫等项目

四、健康教育

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宣传日,我中心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并分别在县城中心广场、学校门口、社区、建筑工地等人口聚集场所及乡镇卫生院所在地设立宣传咨询点,散发宣传单、宣传画、宣传手提袋、宣传折扇。3·24活动期间共制作播放电视节目1期、悬挂横幅32条,制作宣传栏或板报318期、展出宣传板56面、张贴宣传标语680余条、散发宣传单1.5万余份、宣传画3000张、折扇1000把、宣传手提袋500个、解答群众咨询达800多人次。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五、学校结核病防治

近几年来,县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协作,加强了对学校结核病疫情的监控工作,部分学校仅有散发病例出现,无重大疫情发生,2010年学校结核病防治情况:

1—12月发现学生患有结核病3例,其中女生2例,男生1例;初中2例,高中1例;肺结核2例,结脑合并结胸1例。平均年龄16岁。3例学生患者中2例肺结核患者一直在省市医院进行治疗,1例结脑合并结胸患者出院后在中心结核病专科门诊治疗,目前状况良好。三所学校共筛查教职工26人,PPD试验呈阳性11人,阳性率42.3%;筛查学生658人,阳性154人,阳性率23.4%。

六、药品管理

根据《指南》要求,制定了礼泉县免费抗结核药品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发放免费药品,出入库手续齐全,帳物相符。项目药品设专帳、专柜、专人管理,堆放整齐,无霉变和丢失。

七、项目管理

(一)中央经费

可疑症状者拍片、查痰均实行免费检查,转诊费、追踪费按照标准及时发放。1—12月份对可疑症状者免费拍片175张、发放转诊费及追踪费1350元。

(二)民生工程结核病项目

县卫生局制定了《礼泉县民生工程结核病免费防治实施方案》,指定疾控中心为项目实施单位,要求参与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1-12月发放乡镇级管理费4340元,发放县级管理费1120元。

(三)新农合报销

2010年县疾控中心与县新农合经办中心签订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2010年疾控中心收集登记农合疗报销病例 65 例,收集报销票据99864元。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经费投入不足,主要是县级配套经费未能落实到位。工作设想:

1、继续争取政府承诺,落实县级配套经费。

2、以民生工程结核病免费防治项目为契机,扩大宣传,提高就诊率和发现率,使更多的患者享受惠民政策。

结防机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区

选择萍乡市结核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基础较好, 登记的HIV感染者和患者较多的2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研究现场,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设有独立的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科, 并且拥有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1.2 方法

课题实施前进行本底调查, 内容包括TB/HIV双重感染防治知识知晓率、筛查率和规范治疗率;建立结防、艾防机构相互合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并按要求开展工作;合作后工作进展指标调查。

2 结果

2.1 建立了结防、艾防机构相互合作防治TB/HIV双重感染工作机制

2.1.1 建立组织机构

市级和区级分别成立由结核病防治和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和专家诊断组。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疾控及医疗机构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 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培训、工作督导、质量控制和资料统计上报等工作。专家诊断组成员包括结核病、艾滋病临床及流行病学专家, 负责双重感染患者的诊断, 每例双重感染患者均由专家组根据HIV/AIDS患者的病史、CD4水平、痰结核菌检查结果、胸部X线结果作出诊断。

2.1.2 建立例会制度

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疾控及医疗机构参加的周例会、月度扩大会议以及季度协调会制度, 定期通报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进展, 商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周例会召开病案讨论会, 及时调整病人治疗方案。

2.1.3 建立联合宣传制度

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法联合进行TB/HIV双重感染防治知识的宣传。

2.1.4 建立联合督导制度

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联合进行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督导, 双方通过共同实施工作活动, 加强两个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

2.1.5 建立联合培训制度

结防机构与艾防机构双方共同组织并参与TB/HIV双重感染防治知识的培训, 提高双重感染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1.6 建立结核病与艾滋病疫情相互通报制度。

2.1.7 建立联合筛查制度

2.1.7. 1 在结核病患者中发现HIV/AIDS

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进行咨询及HIV抗体检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首先对每例确诊的结核病患者进行HIV/AIDS高危行为评估, 在结核病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 采集患者血液, 送往HIV初筛检测实验室, 进行免费HIV抗体检测;初筛阳性样品送确认实验室确诊, 检测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 检测结果反馈给结防科, 结防科登记检测结果。

2.1.7. 2 在HIV/AIDS中发现结核病患者

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对确诊的HIV/AIDS进行结核病筛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AIDS防治科利用抗病毒治疗、VCT、高干队及美沙酮替代治疗中心等平台对确诊的HIV/AIDS感染者和患者进行访视, 并将随访到的感染者或患者转诊到结核病防治科, 由结防科对其进行痰涂片检查和X线胸片检查, 每半年筛查一次, 检查结果反馈给艾滋病防治科。

⒉2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一年来, 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共召开TB/HIV双重感染防治协调会12次, 周例会106次, 培训两病管理人员、定点医院医务人员、抗病毒治疗医务人员、VCT人员以及美沙酮医务人员共计1 534人次;通过协调会、例会等形式动员领导, 提高决策者对TB/HIV双重感染防治的认识, 增强决策者对加强结防机构、艾防机构密切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了结核病防治与艾滋病防治两个机构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反复培训, 使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人员较好地掌握了两病的基本知识, 熟悉了结核病患者中筛查HIV以及HIV/AIDS患者中筛查结核病的流程。结核病防治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两病知识的相互知晓率得到较大提高:艾防人员结防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42%提高到实施后的93%, 结防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1%提高到95%;双方工作人员能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共同开展工作, 合作机制运行良好。

双方以“3.24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和“12.1艾滋病防治日”为重点,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刊、专栏, 针对大众人群进行了大量的两病知识宣传, 改变了过去对结核病、艾滋病的单一认识, 居民对TB/HIV双重感染防治知识从几乎完全不知道到知晓率达70%。

实施研究前两个区均未对确诊的结核病人进行过HIV检测。2007年1~12月研究期间, 2个区共确诊TB患者820例, 进行HIV/AIDS高危行为评估728例, 有HIV/AIDS高危行为人数51例, 占7.0% (51/728) ;接受HIV抗体检测人数752例, 筛查率达到91.7%;检测出HIV抗体阳性人数2例, 检出率为2.66‰;2例患者均为男性, 1例有吸毒史, 另1例有不洁性生活史。

两个区能随访到的HIV/AIDS病例128例, 实施研究前结防机构未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主动进行过结核病监测, 只对就诊的患者进行检测, 检测率只有14%;实施研究期间, 结防、艾防机构相互合作, 对其中能随访到的116例患者进行了X线胸片检查及抗酸杆菌检查, 筛查率达到91%;共摄X线片223人次, 查痰241人次, 确诊结核病患者12例, TB/HIV双重感染检出率为9.38%, 其中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4例, 涂阴活动性患者8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深入开展, TB/HIV双重感染问题与耐多药、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结核病防治成果的三大主要障碍。随着HIV的传播并处于快速增长期, 必然产生大量的TB/HIV双重感染者, 为获得较准确的结核病与艾滋病合并感染资料及HIV感染与结核病的相互影响情况, 制定合理的结核病与艾滋病控制对策, 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必须相互配合, 同时开展在HIV/AIDS患者中监测结核病和在结核病人中监测HIV/AIDS的双向联合监测工作, 对控制这两种疾病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4]。

目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机构虽然均设在疾控中心内部, 但工作相对独立, 二者在日常的预防和服务之间合作很少。本研究建立了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 整合现有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机构资源, 共同开展专业人员培训, 共同进行结核病和艾滋患者的双向筛查工作, 共同解决实验室生物安全、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的依从性、HIV/AIDS合并结核的诊断治疗等问题, 双方的合作已经走向制度化和经常化, 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创造支持性环境, 合作模式是可行的。此次研究通过两个机构的合作, 共发现TB/HIV双重感染患者14例, 使之得到及时的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 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也提高了生活质量, 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对结核病门诊就诊的活动性结核病人进行HIV抗体检测, 对发现HIV感染者/AIDS患者意义较大, 是发现TB/HIV双重感染病例的途径之一。本研究结核病患者中HIV感染率达到2.66‰, 显示在结核病人中进行HIV常规检查十分必要;针对两例患者均有过HIV/AIDS高危行为史, 因此在HIV/AIDS低流行地区, 应探讨缩小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范围, 在重点人群中尤其是有高危行为的人进行HIV抗体筛查, 尤其是中、青年结核病患者应常规进行HIV抗体检测, 有助于早期发现TB/HIV双重感染者。

参考文献

[1]李拯民.艾滋病和结核病[J].临床肺科杂志, 2002, 7:37-38.

[2]汪钟贤.艾滋病与结核病流行病学、临床及预防[J].中国防痨杂志, 1996, 18:39-41.

[3]张和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与结核病[J].中国防痨杂志, 2005, 9:100-101.

结防工作归口管理制度 篇4

(2012年)

马振抚乡卫生院 2012年1月

马振抚乡肺结核归口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对项目病人督导的要求,我院对结核病人管理的方法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疗方案之后,实施有效的治疗管理是化疗成败的关键。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有效的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患者能规律治疗。

一、治疗管理内容

1、督导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确保患者做到全疗程规律服药;

2、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对有不良反应者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

3、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掌握其痰菌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4、采取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督促服药的责任心;

5、保证充足的药品储备与供应。

二、组织与分工

在不住院的条件下,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的机构及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

1、接到县结防机构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诊断信息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访视,并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同时要在“乡(镇)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2、对每位患者在全疗程中至少访视4次,了解患者治疗情况,督导村卫生所室医生和其它督导人员实施直接面视的短程化疗。并将访视结果记录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上。

(二)、村卫生室及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医护人员

1、每次督导患者服药后按要求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

2、患者如未按时服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患者中断服药;

3、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4、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

5、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后,督促患者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送至县结防机构归档保存;

6、在村卫生所(室)医生实施督导化疗有困难的地区,可选择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志愿者(如村干部、小学教师、学生等)或家庭成员进行培训,以代替村卫生室医生实施督导化疗。

四、治疗管理方式

为保证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的疗程,必须对治疗中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督导治疗人员的职责

(1)应根据肺结核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服药地点和事件,面视患者服药;

(2)患者如未按时服药,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每次督导服药后按要求填写“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4)一旦发现患者不良反应或中断用药等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

(5)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收集痰标本;

(6)患者完成全程治疗后,督促患者将“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送至县结防机构归档保存;

治疗管理步骤

1、向患者及家庭成员详细说明肺结核治疗期的各项要求,是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每个患者宣教时限不少于10分钟,宣传内容简明扼要,以便患者能够记住; 培训内容

(1)、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了解防治结核病传染的方法,治疗疗程等知识;

(2)、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每次用药量和方法;

(3)、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按照化疗方案的要求每日或隔日服药。患者误服未服,每日服药者应顺延服药时间,隔日服药者请在24小时内补上;

(4)、了解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督促患者找医生处理;

(5)、在患者服药期间,原则上在治疗满2个月、5个月、6个月(复治8个月)时,督促患者带晨痰和夜间痰到结防机构复查,具体时间详见治疗记录卡;

(6)、做好患者每次服药记录。药品保管

患者将结核药品带回后,交给村医保存。对实施家庭成员或志愿者督导的患者,村医每两周向负责督导治疗管理的人员发放一次药品。

实施督导服药

督导员必须为每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必须由督导员填写一份“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由督导员保存填写治疗记录。患者取药时携带治疗记录卡。治疗结束时,由患者带到县结防机构,交给责任医生,与病案一并保存。

督导与访视

县、乡两级医生定期进行督导与访视,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对实施家庭成员或志愿者督导的患者,村医每两周访视一次患者。

五、随访查痰

痰菌检查结果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标准。国家对治疗期间随访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痰涂片检查。

(一)初治涂阳、涂阴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2个月末、5个月末和疗程末(6个月末)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至第二个月末、5个月末和疗程末(8个月末)要分别收集晨痰和夜间痰各一份进行检查;

(二)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2个月末,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第三个月未增加痰涂片检查一次;

(三)确诊并登记的涂阴肺结核患者,即使患者因故未接受治疗,也应在登记后满2个月和满6个月时进行痰菌检查。

五、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的追踪方法

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治疗管理人员应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的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发生中断治疗。一旦发生中断治疗,督导人员应尽快采取措施追回中断治疗的患者,保证规范治疗。

1、追踪对象:超过规定时间一周未到县结防机构取药的患者

2、追踪方式:

(1)电话乡村医生,了解中断原因(2)通知一周后未到,乡村结防医生家访(3)患者离开,联系患者居住地结防机构

六、患者管理激励政策

1、发放对象:对实施督导化疗的人员发放治疗管理补助费

2、发放原则:

(1)督导管理患者完成规定的疗程并定期查痰,按规定标准发放;

(2)因特殊情况(死亡、药物不良反应)可以按照管理时间的比例发放。

结防机构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玉溪市2005—2009年9县区综合医疗机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报告的要求开展疑似肺结核病人的报告、转诊和追踪病例进行分类统计。

1.2 方法

1.2.1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结核病防治机构) 在肺结核病人发现、转诊和追踪工作中的协调与管理, 并监督该项工作的落实。非结防机构分管院长负责病人转诊工作的组织领导, 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 接诊医生负责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转诊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指定专人负责, 对转诊未到位的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

1.2.2 评价指标

转诊到位率、追踪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肺结核确诊率、排除率。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报告及转诊情况

2005—2009年, 全市综合医疗机构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9749例, 重报病人971例 (重报率9.9%) , 住院55例, 实际报告病人8723例, 其中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有4496例, 转诊到位率5年平均为51.5%, 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1。

2.2 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病人的追踪情况

5年内, 结核病防治机构应追踪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3992例, 已追踪3842例, 追踪到位3676例, 追踪率为96.2%, 追踪到位率95.7%, 总体到位8407例 (转诊到位、追踪到位和其他到位的合计) , 总体到位率为96.4%, 见表2。

2.3 转诊追踪到位病人在结核病防治机构的确诊情况

8407例到位的疑似肺结核病人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1725例 (20.5%) 被确诊为初治涂阳肺结核, 50例 (0.6%) 确诊为复治涂阳肺结核, 涂阴肺结核927 (11.0%) , 未查痰8例 (0.4%) , 5697例 (67.8%) 被排除, 见表3。

2.4 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来源情况

2005—2009年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管理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2582例, 其中转诊追踪发现的1725例, 占总病人数的66.8%, 其他方式发现的病人占33.2%, 见表4。

3 讨论

综合医疗机构是大多数肺结核病人因症就诊的主要场所, 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重要来源[2], 因此, 规范综合医疗机构对结核病人的报告和转诊, 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对转诊未到位病人的追踪工作, 是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3]。2004—2005年我国相继启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以来, 玉溪市要求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利用信息网络对结核病人进行报告, 同时将肺结核病人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 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未转诊到位的病人开展追踪工作。

统计结果显示, 2005年以来, 我市疑似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追踪率、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明显提高, 2009年追踪率已达99.4%, 追踪到位率从89.9%上升到96.9%, 超过国家规定85%的要求, 总体到位率98.6%, 超过了全国和省内平均水平 (2009年全国平均总体到位率80.6%, 云南省为81.2%) ;2005—2009年发现管理的258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中, 66.8%来自综合医疗机构的报告和转诊, 33.2%的病人来源于因症就诊等其他方式, 可见, 综合医疗机构在结核病人的发现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医疗机构的转诊率, 是做好肺结核病人归口管理工作, 提高病人发现率的关键[4]。但是, 5年来我市可疑肺结核病人的转诊到位率最高只达61.9%, 平均只为51.5%, 还有近1/2病人需要追踪, 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工作量, 降低了结核病人发现的工作效率, 还增加了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延误了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时间;非结防机构报告到位的可疑肺结核病人中, 排除病例逐年增加, 排除率逐年提高, 2009年已上升为76.1%, 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2009年非结防机构报告到位排除率全国平均为48.7%, 云南省为57.7%) , 确诊为肺结核的只占32.2%, 有约2/3的报告病例被排除, 这一方面体现我市归口管理工作的到位性, 但另一方面我市可疑肺结核的报告转诊工作质量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治水平等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提高。

因此, 应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力度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力度, 明确综合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职责, 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进一步规范综合医疗机构的报告和转诊工作, 按要求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结核病报告和转诊工作的培训, 明确报告转诊对象和转诊程序、转诊前的健康教育, 更好地向病人宣传解释转诊的目的和意义, 首诊医生应对转诊病人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 促成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到位[5], 以进一步提高转诊到位率和转诊质量, 同时, 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也应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治疗技术, 从而有效地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水平。

参考文献

[1]Mairo C, Raviglione.The TB epidemic from1992 to 2002[J].Tubercu-losis, 2003, 83:9-12.

[2]钱元福, 赵东升, 刘胜安, 等.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情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5, 18 (1) :16-18.

[3]李晓清.山西省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情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8, 24 (6) :433-435.

[4]吴志磊.山东省涂阳结核病人综合医院转诊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3, 10 (6) :935-936.

结防机构 篇6

为了解泰安市的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及追踪情况,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对2005~2009年泰安市的各县(市、区)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5~200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泰安市6个县(市、区)上报的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月报表数据。

1.2 核查追踪要求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结防工作人员通过结核病信息系统对非结防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例(包括疑似病例)进行登记和核查追踪,并实施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核查追踪情况月报制度,报告情况限于网络直报病例,报告病例按“现住址、录入日期”进行统计。网络报告肺结核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查痰4种类型。

1.3 统计学分析

将泰安市各县(市、区)2005~2009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及追踪数据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检验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

2005~2009年转诊到位率最高年份为2005年(50.23%),最低为2009年(32.74%);追踪到位率最高为2009年(87.54%),最低为2006年(42.21%);总体到位率最高为2009年(91.80%),最低为2006年(69.06%),经χ2检验,各县区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诊到位率χ2=85.042,P=0.001;追踪到位率χ2=571.483,P=0.001;总体到位率χ2=337.365,P=0.001),见表1。

从5年的转诊、追踪及总体到位曲线来看,转诊到位率自2005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趋于稳定,而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图1)。

2.2 不同地区肺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情况

2005~2009年泰安市非结防机构共报告肺结核患者6253例,重报890例,主动到位2052例,追踪3311例,追踪到位2502例,5年转诊到位38.26%,追踪到位率75.57%,总体到位率84.92%。其中,转诊到位率最高为泰山区(44.38%),最低为宁阳县(32.74%);追踪到位率最高为岱岳区(90.67%),最低为肥城市(67.29%);总体到位率最高为岱岳区(94.00%),最低为东平县(80.72%);经χ2检验,各县区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诊到位率χ2=46.545,P=0.001;追踪到位率χ2=93.260,P=0.001;总体到位率χ2=67.963,P=0.001),见表2。

3 讨论

转诊到位率反映医疗机构配合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力度,用综合医疗机构已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占已转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比例表示;追踪到位率反映结防机构工作的成果,用追踪到的患者数占已追踪患者数的比例表示。总体到位率从总体上反映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患者管理工作力度的指标是,它指医疗机构某月网络直报中已到位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数除以医疗机构该月网络直报应转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数。

3.1 分析发现2005~2009年泰安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为38.26%,低于我国东部地区2005年的转诊到位率(45.5%)[2],距离考核标准70%还有较大差距;而追踪到位率为75.57%,虽高于我国东部地区2005年的追踪到位率(50.8%)[2],但仍低于考核标准85%。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非结防机构方面:(1)由于部分非结防机构对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措施落实情况不理想,截留患者或不按要求进行转诊;(2)接诊医生未能认真询问并填报患者的详细住址和联系电话,导致结防机构不能及时进行追踪,再者接诊医生宣传不到位,未向患者详细讲明讲解国家的免费政策和结核病转诊的详细程序等。患者方面:(1)有些患者对综合医院的依从性较强,对结核病的转诊治疗认识仍不足,认为医院的条件好、人力强,宁愿在大医院自费全疗程治疗也不愿到结防机构接受全程免费治疗和管理;(2)由于部分患者经济条件差,年纪大、交通不便、不愿接受免费正规化疗中的自费护肝等治疗,而自行到药店购药治疗,症状好转就停药[3];(3)患者担心受到别人的歧视,就诊时留下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不真实,从而影响了转诊、追踪到位率。

3.2 2005~2009年的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2009年三个率均趋于稳定。分析其原因:(1)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当得知患有肺结核后,患者往往要跑好几个医院来看病,或者希望到更好的医院就诊,这就造成了重卡率逐年上升,而转诊到位率下降;(2)电话手机的普及,联系愈加方便,这就有利于结防机构对患者的电话追踪。再者,国家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每个县、区基本都配备了专门的督导车辆,便于现场追踪。各县区之间的转诊、追踪到位情况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因为部分县区的结防机构人力资源有限,全县乡镇以兼职防痨人员为主,因其他工作压力大而影响追踪质量。

3.3 建议 (1)加强与非结防机构的沟通,加强首诊医生的责任感,对患者要认真询问并填写报告内容,特别是患者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等要耐心询问并仔细填写清楚,以便结防机构迅速有效的追踪,对提高追踪到位率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2)加强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广大群众既能认识到结核病的危害性,又能科学正确地对待结核病的诊治,消除对结核患者的歧视行为,消除结核患者的恐惧,从而提高患者的追踪到位率。(3)结防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追踪管理。各结防机构应充实结防人员,加强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使其能按照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及时有效地开展对网报肺结核患者的追踪管理;保证足够的工作经费和追踪工作所需的电脑、电话、车辆等设备配备,要做到专物专用。

参考文献

[1]WHO.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Surveillance,Planning,Financing. WHO/HTM/TB/2005.349.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

[2]樊石磊,何广学,任依,等.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肺结核病转诊和追踪工作现状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 117-119.

[3]高帮斌,张耀辉,曾凡魁.嘉鱼县2005~2007年肺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情况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4):62-63.

【结防机构】推荐阅读:

非结防机构11-29

早教机构07-17

压力机构07-17

质检机构07-21

办学机构07-21

机构持股10-14

二级机构10-15

药检机构10-16

输送机构10-17

夹持机构10-17

上一篇:智能电力装备下一篇:四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