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常见故障论文

2024-10-24

输液泵常见故障论文(共7篇)

输液泵常见故障论文 篇1

输液泵是一种能够输送液体的医疗设备,常以蠕动泵或者盘状泵为动力源[1],作用于输液导管以控制输液速度,它通过泵产生的正压来控制流入患者体内液体流量,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护理设备[2]。临床工作中常用于需要严格控制输入液体量和药量的情况,如应用升压药、降压药、抑制胰酶分泌药、静脉高营养治疗、空肠营养液的输入、婴幼儿及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给药等,为急救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患者、儿童给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按输液泵的控制原理可将其分为活塞型注射泵和蠕动滚压型输液泵,现在使用的多为蠕动滚压型输液泵。输液泵在临床使用中频率高、耗时长,难免出现故障,作为临床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气泡报警,表现为蠕动泵处的输液管有空气而导致输液泵报警。

1.2 故障分析

产生该故障可能的原因有:① 输液前输液管排气不尽,管壁有气泡;② 一瓶液体输入完毕后,续加液体更换不及时,空气进入输液管;③ 莫菲氏管液面过低,液体滴入时水滴反弹产生的微小气泡进入输液管蠕动泵聚集产生大气泡;④ 输液时使用的不是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液管。

1.3 故障排除

首先输液前检查输液管里是否存在空气,尽量减少气泡的产生;当输液管内液面下降至气泡传感器处出现气泡报警时,先调节输液器上的流速调节器于药液需要的输注速度,以免打开输液泵门时药液短时间内快速滴入造成患者的病情变化,然后打开输液泵门,弹出气泡,再将输液管上移或下移少许,以避开之前受蠕动泵挤压过的输液管,以避免液体中微小气泡在挤压过的输液管处聚集而再次发生报警;输液管排气时,将药液注入莫菲氏管的1/2~1/3,输液管安放于输液泵前调节好莫菲氏滴管距输液泵的距离,莫菲氏管距输液泵15~20 cm,以减少药液滴下时反弹液面产生的小气泡进入输液管蠕动泵处聚集而产生大的气泡造成报警[4];经检查发现输液过程中使用专用输液管,不是厂家指定使用的专用输液管,从而引起气泡报警,在超声传感器凹槽内涂少许清水或凡士林后,故障排除。输液过程中尽量使用厂家专用的输液器,以减少因输液器不合适而产生的报警。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压力过大,表现为药液滴注不畅,发生报警。

2.2 故障分析

出现该故障可能的原因有:① 输液器流速调节器未打开;② 输液管道打折;③ 药物有沉淀引起输液管堵塞;④ 输液穿刺部位渗漏;⑤ 输液泵连续工作时间过长致机身发热。

2.3 故障排除

根据故障分析依次进行检查:① 输液时,若操作者忘记打开流速调节器,输液泵在工作几秒钟后会发生报警,这时将流速调节器打开重按“开始”键即可解除报警,排除该原因导致故障;② 输液时,输液管打折、受压导致液体流动不畅,引起的报警,将输液管清理顺畅,重按“开始”键即可,排除该原因导致故障;③ 考虑长时间输入自制空肠营养液因其颗粒大易发生堵管,猜测已发生堵管,更换输液器,故障依旧;④ 在输液过程中,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漏,未发现有渗漏;⑤ 触摸输液泵机身,发现机身过热,因有些药物需持续24 h输入(如抑制胰酶分泌的药物),输液泵连续工作时间长,会导致机身过热,显示压力过大而报警,使用小纱块用冷水浸湿后擦拭输液泵内的输液管和蠕动泵,输液管和蠕动泵冷却后,报警解除,故障排除。

3 小结

输液泵在临床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在输入特殊药物时,既减少了人为调节时工作时间的浪费,也避免了人为调节输液速度不准而影响用药效果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掌握输液泵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各种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不仅为患者准确用药的治疗带来了安全保障,提高了液体输入的精确度,也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参考文献

[1]关玉杰,王东辉,张仁诚,等.有关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与其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3):51-52.

[2]王晨,刘志成.美国FDA对输液泵风险管理中的危害分概[J].首都医药,2012,(4):6-7.

[3]韩尧.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隐忧[J].首都医药,2012,(3):9-11.

[4]杜波,盛冰.输液泵使用中的故障及排除[J].中外医疗,2008,(36):187.

[5]程起元,李广义,李远洋,等.TE-112型输液泵故障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7):159,182.

[6]张茹.改良营养管和输液泵在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23(1):67.

[7]邓振进.输液泵流速准确性检测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110-111,109.C

输液泵的校准及常见故障处理 篇2

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主控制系统、泵控制系统、报警系统、电源系统、输入界面及显示系统5个部分组成[1],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精密输注药物,为危重患者、特殊患者及儿童输液创造了有利条件。输液泵通过对气泡、空液、 漏液和阻塞情况等监控来实现智能化输液,具有操作简单、 定时精确、流速稳定、报警及时等优点[2]。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应对输液泵的基本结构有清晰准确的认识,能够对其性能参数进行计量校准,对其常见故障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解决[3],现就我院使用的ATOM输液泵进行计量参数校准和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以供参考。

1输液泵计量指标校准

将输液泵连接好。用输液泵检测仪作标准设备进行校准, 见图1。校准时尽量使用原厂制定的输液管,且在校准完一台输液泵后应更换新的输液管,以消除重复使用输液管中出现的折痕对校准结果的影响。

1.1流量校准及误差计算

流量校准通常以输液泵最大设定值的10% 作为校准起始点[4],根据需要选取不少于3点的校准点数[5]。校准点确定后,依次将流量设定为校准值,启动输液泵,待输液泵检测仪流速图曲线平稳时记录测量流量。流量误差按式(1) 和式(2) 计算。

注:式中n为测量次数,Qi为第i次的测量值,Qc为次n测量流量的平均值,Qs为设定的流量值,εQ为流量的绝对误差。

1.2阻塞报警压力校准及误差计算

阻塞报警压力校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输液泵设置为输液状态,将输液泵检测仪设置为阻塞报警测试或压力测试状态,使输液泵输液受阻直到输液泵产生相应的声光报警并停机,同时记录此时检测仪的阻塞压力。阻塞报警误差按式(3) 和式(4) 计算。

注:式中为报警压力的相对误差, 为报警压力的绝对误差,As为设定的报警压力值,Ac为测量的报警压力值。

2故障实例

2.1故障一

2.1.1故障现象

输液泵发生“AIR IN LINE”(气泡)报警,按SILENCE键清除报警后,再按PRIME键排除气泡,最后按INFUSE/ STANDBY键输液泵仍气泡报警。

2.1.2故障分析

输液泵报警传感器为超声传感器,当输液管内单个气泡体积> 0.3 m L时[5],输液泵发出气泡报警,电机停止运转。 气泡报警灵敏度或超声传感器异常是造成此故障的主要原因。

2.1.3故障处理

用酒精棉球擦拭输液管表面和超声传感器,正确安装输液管,故障仍没有排除,此时重新调节气泡报警灵敏度, 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打开仪器后盖,在主板上找到VR1旋钮,在关机状态下先顺时针旋转到头,再逆时针慢慢调节到合适位置,最后人为制造气泡,检测气泡报警,故障排除。

2.2故障二

2.2.1故障现象

接通输液泵电源,将输液器正确置于输液泵内,设置好输液量与输液速率,启动输液泵,输液泵未发出 “OCCLUSION”(阻塞)报警,输液泵电机持续运转,但针头无液体流出。

2.2.2故障分析

输液泵阻塞报警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当阻塞检测压> 0.7 kg/m2时[6],输液泵发出阻塞报警,电机停止运转。 报警压力值不合适或压力传感器损坏是造成此故障的主要原因。

2.2.3故障处理

开机时同时按十位数字向下箭头和静音键3 s,显示屏上闪烁显示报警压力值,在正常状态下,如果电机未运转, 此值应在350~400范围内,如果电机运转,此值应为200左右。通过输液泵底部的小孔可调整报警压力设定值,调节到合适数值后,并再次同时按住静音键和十位数的向下箭头键3 s,恢复正常显示状态,此时检查阻塞报警功能, 报警正常,故障排除。

2.3故障三

2.3.1故障现象

输液泵流速不准,主要表现为流速过快或过慢,不能定时定量地将药液输入病人体内。

2.3.2故障分析

流速不准是指没有按预定的时间输完给定容积的药液。 影响输液泵流速精度的因素主要有:1输液泵自身的精确程度;2输液延长管的质量;3临床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

2.3.3故障处理

输液泵流速不准时,首先要确定流速的偏差范围,即将输液泵流速设为16 m L/min,使药液输入10 m L的注射器内,用秒表计时30 s,观察注射器内的液体容积,计算流速的偏差。如果发现流速的偏差在内,打开输液泵,在主板上找到SW1模块,参照表1对流速进行调节[7],通过此方法可解决绝大多数流速不准的问题。在维修过程中,有一次发现输液泵的流速偏差较大,更换标准输液管,关好管道导引处的开关,参照表1对流速进行调节后,输液泵仍不能按时输完指定药液,后来经过多次检查发现流速抑制器生锈严重,将其更换后,输液泵流速正常,故障排除。

2.4故障四

2.4.1故障现象

接通交流电源,输液泵可以正常工作,断开交流电源, 输液泵立即关机且无欠压提醒,再按开机键,输液泵不能开机。

2.4.2故障分析

使用交流电能够开机说明输液泵的显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正常,问题可能出在电池或电池的控制模块,应针对其故障作进一步的处理。

2.4.3故障处理

用万用表测量电池两端电压,发现电池电压低于10 V, 接通交流电源后电池无法充电,判定电池损坏,更换新的电池,故障排除。值得注意的是,更换电池后,输液泵的参数需要重新设定。

2.5故障五

2.5.1故障现象

接通交流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后显示屏和指示灯不显示,输液泵无法开机。

2.5.2故障分析

连接线接触不好和电源模块故障是造成不能开机的主要原因,显示模块和控制模块故障也会造成输液泵无法启动。

2.5.3故障处理

检查电源线和电源开关均正常且保险丝未熔断,初步认定电源模块有问题。拆开输液泵,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发现输出电压正常(通常为12 V或5 V), 此时检查电源模块与显示模块的连接排线,发现有一处脱落,将其焊好后,启动输液泵,故障排除。

3结论

输液泵作为专用医疗设备会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讲述的校准方法既能让我们掌握输液泵的性能,又能对输液泵进行现场校准,可以消除医护人员采用量筒标定带来的读数误差。本文总结的输液泵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可以使医护人员和维修人员及时有效地排除故障,提高对患者的救治率。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使用的ATOM输液泵进行了计量参数校准,结合维修经验现将出现的五例故障的分析及处理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来普输液泵故障维修三例 篇3

1 设备构造以及原理

来普输液泵主要由操作面板、机壳、电器控制部分、机械传动部分等几部分组成[2]。其工作原理为由控制板设置输液精度、流量等, 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驱动电机与蠕动泵体的运转, 实现药物的注射[3]。

2 故障案例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临床护理人员在正常操作过程中, 设备显示板出现开门报警, 实际上已经合上并无开启。

2.1.2 解决方案

开机连接输液器, 正常测试, 在正常输液过程中, 按下“停止键”再按下“启动键”后, 显示面板出现开门报警。打开泵门检查, 检测泵门上的磁钢并无脱落, 并有磁性。打开设备后盖, 取下显示面板, 调整霍尔元件A1104E测试, 故障依旧。取万用表测量元件阻值大于正常值, 元件集电极与发射极、基极之间互相导通击穿。更换后测试设备运行正常, 故障排除。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开机使用时, 设备运行几秒钟的时间, 听见机体内有异常声响, 机器显示板出现故障代码ER02, 其代表为电机挡光片未装或光电开关相关电路故障, 或电机出现不同步。

2.2.2 解决方案

打开泵门开机进入调试状态L002 按下启动键观察泵体情况, 电机旋转一段时间故障指示灯亮并显示ER02。打开泵体检查电机皮带, 并拆下皮带, 用手转动电机灵活度正常复原, 初步判断与电机无关。继续检查电机线松动情况加以巩固, 开机测试, 依然有故障出现。拆解电机取出驱动板, 检测系统板上反馈光电开关以及挡光片, 调整挡光片位置使得挡光片与电机水平避免位置偏离, 导致泵体反馈检测信号异常, 并测量光电开关无击穿, 测试后, 故障排除。

2.2.3 讨论

在使用过程中, 经常因为使用长久使得光电开关与挡光片, 步进电机进行错位位置偏离的现象出现故障代码。该故障是维修过程中经常忽略的问题之一。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临床使用时输液器中液体无气泡, 此时输液泵出现气泡报警, 并发出蜂鸣声, 显示故障代码ER04。

2.3.2 解决方案

打开泵门开机进入调试状态L009 观察气泡值正常应当小于100, 发现面板显示为140, 打开泵体后盖, 检查气泡主板上气泡接收电缆, 以及气泡发射电缆, 测量发现并无短路现象, 继续检查周围系统板上接收及发射线路, 观察发现有电容击穿和集成块多脚翘起虚焊的情况, 进行更换和补焊, 再次进入调试程序观察发现气泡值小于100, 安装输液器测试, 机器恢复正常, 故障排除。

3 总结

输液泵作为医院的常规设备, 应当正确规范的安装输液器, 确保输液器内液体完全流向针头,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气泡, 阻塞等报警, 还可以达到临床的精度要求[4,5]。

在维修过程都应当进行输液仪器的校准, 避免出现临床使用时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在完成维修后都要对阻塞, 气泡报警进行测试, 这也是我们维修过程中经常忽略的细节之一, 只有养成良好的维修习惯才能尽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6,7]。

参考文献

[1]陈建勤.ZNB系列输液泵维修实例[J].医疗装备, 2014, 27 (3) :77-78.

[2]兰桢祥.BD微量输液泵阻塞故障维修两例[J].医疗装备2000, 13 (9) :15.

[3]刘晓宁, 高新军.SK-600I输液泵的工作原理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 2013, 10 (9) :42-45

[4]陈基民, 林晶, 李玉峰.输液泵的原理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1) :144-145.

[5]邓其辉.MR-508输液泵维修一例[J].医疗装备, 2012, 25 (5) :94.

[6]魏东.输液泵维修4例[J].医疗设备信息, 2003, 18 (7) :81.

输液泵使用中的故障及排除 篇4

JSB-1200型输液泵应用微处理器,精确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机械传导机构,带动蠕动片的运动,与挤压板一起,准确控制输液速度。能精确控制输液滴速1~400滴/min,或1~1200m L/h。

具有滴速模式、容量模式、时间模式3种工作模式,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只适用于输液,不适用于输血和其他用途的输注。

2 常见故障

(1)阻塞报警;(2)气泡报警;(3)空瓶报警;(4)欠压报警;(5)实际输入速度与设置速度不符。

3 处理措施

3.1 阻塞报警

输液泵发出声光报警,显示“阻塞”,报警指示灯亮,并发出“嘟嘟、嘟嘟”声。通常是穿刺局部发生了渗漏,或针头阻塞,输液管打折,还有时是输液器上的流量调节器未打开(护士疏忽或患者关闭),此时应认真检查,必要时更换针头重新穿刺即可。

3.2 气泡报警

输液泵报警指示灯亮,显示“气泡”。通常是由于护士排气不尽或没有将输液器安装在泵中,输液泵停止工作而发生“气泡”报警;另外,在输注生脉、银杏叶针等活血药时,也容易在输液管壁形成微小气泡,逐步累积为较大气泡时发生报警。护士应在首组输液时排尽空气,确保输液器正确安装在泵内,并加强巡视,及时排除微小气泡。

3.3 空瓶报警

提示药液输尽,应及时换瓶。当输液管完全阻塞或滴数检测夹检测不到液滴信号时,也会显示“空瓶”,排除报警原因后方可继续启动运行。

3.4 欠压报警

提示输液泵没有外接电源,检查并接好外部电源即可。输液泵内置电池电量耗尽前30min,输液泵会发出间歇报警音,并显示“欠压”,应立即接上外部电源。为了延长使用寿命,还应定期对输液泵进行充电。

3.5 速度异常

茂菲氏管内液面过高:液体滴下时反弹的微小水珠会被检测夹感应为再次滴下的液体,导致实际滴速明显低于显示的滴速。应调整茂菲氏管液面,使其与检测夹至少相距1 c m。建议液面为茂菲氏管的1/3为佳,最多不超过1/2。

检测夹位置不当:过低,易误感应为反弹的小水珠,应确保检测夹顶面与茂菲氏管的滴水口齐平;还须保持检测夹垂直向下,如果检测夹倾斜2 0°后,检测不到水滴。

强光直射的干扰:经反复观察、测试,太阳光直射会导致速度检测错误;经强光电筒直射检测夹试验也证实较强光线的直射会导致速度异常。室内亮度应低于1 0 0 L U X,并且要避免光线直射滴数检测夹。

4 结果

输液泵常见故障论文 篇5

注射泵和输液泵是一种能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ICU和手术室等临床中的智能化输液设备[1]。它可精确控制输液流速和输液量,通过对气泡﹑空液和阻塞等监控来实现智能化输液,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确﹑流速稳定﹑报警及时等优点。

但是由于该类仪器使用频繁﹑使用时间长,一些仪器性能参数例如:流速﹑阻塞报警等难免发生改变,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做好注射泵和输液泵的性能参数的计量校准,确保其质量可靠﹑性能稳定是至关重要的。2010年6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从此为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计量校准提供了技术依据。

1 计量校准项目和实际校准情况反馈

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中对注射泵和输液泵的计量校准项目主要是:流量误差﹑阻塞报警误差和校准前外观检查(包括仪器基本结构﹑患者漏电流﹑开门报警﹑气泡报警﹑先于注射结束报警﹑注射完毕报警﹑电线脱落报警﹑注射器识别)[2]。

以下数据是2012年以来,我们先后对8家医院的注射泵和输液泵进行计量校准和检测实验得出的结果。根据统计数据,将计量校准情况统计见表1。

通过大量的现场计量工作,我们发现影响注射泵和输液泵临床使用质量的因素,既存在有设备自身设计﹑生产上存在的缺陷,又有使用﹑维护保养上的问题。我们在开展计量校准的同时必须帮助医院排除各类影响因素,才能更好的提高全院该类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就实际计量校准中遇到的医院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

2 计量校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2.1 常见问题一:输液泵使用非专用输液管

由于输液泵工作原理,输液泵流速准确性的前提是必须使用专门配套的输液管路。同一输液泵与不同品牌的输液管构成的技术指标差异主要由输液管的材质﹑弹性﹑内径﹑厚度疲劳度等因素决定。使用非专用的输液管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流速误差偏大。输液泵与专用输液管配套使用,其相对流速误差可控制在±5%左右;反之,将会超过±5%。下面以输液泵BRAUN Infusomat实验数据为例:(见表2)

(2)空气或压力传感器出现不报警或误报警:若使用的输液管太粗或太细,透明度偏低,管道有气泡或堵塞时仪器可能不报警。

(3)输液管在使用过程中破裂。如果使用的输液管柔韧性不够,随着输液泵中轮齿的无数次挤压,有可能导致输液管破裂,发生空气栓塞现象,给病人带来危险[3]。

解决方法:因此应当尽量可能使用输液厂家指定的专用输液管路,确保其准确性与可靠性,尤其对于那些没有标定功能的输液泵。在实际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使用非专用输液管,一定要进行输液泵标定,并进行计量校准,保证其误差范围﹑考察其重复性和稳定性都符合临床使用要求后才准与使用。

2.2 常见问题二:没有定期进行输液泵标定

在计量校准之初,我们发现输液泵流量误差超出范围的比例相当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方面是没有使用厂家推荐的专用输液管,更常见的原因是因为医护人员没有定期标定输液泵。输液泵因为自身构造及程序决定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输液精度会下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标定[4]。没有定期的标定输液泵势必导致输液精度降低。

解决方法:制定计划,责任到人,负责输液泵的标定工作。

2.3 常见问题三:注射泵使用非专用/不匹配的注射器

注射泵说明书中都有指定匹配品牌的注射器供临床选择使用。由于市场上注射器的规格不是完全一样的,相同容量的注射器,可能再长度和粗细上有些许差别。现有的注射泵虽然有自动识别功能,但是也是粗略识别20ml和50ml注射器,对同容量不同规格的注射器无法区分。

例如,浙江史密斯公司出产的WZS-50F6注射泵使用50ml的注射器(品牌:侨牌,康进,新华,乐乐,玉升)其流量误差在±2%左右。而使用个别品牌(例如江苏KK)误差达到16%。这在临床使用中会发生严重后果。

现有许多品牌的注射泵还针对不同品牌的注射器配有专门的校准因子,通过在仪器中输入相应的代码,使得、注射泵流量精度更高[5]。

解决方案:尽量使用匹配的注射器,并设置输入相应的校准因子,确保注射泵流量误差人为因素最小化。

2.3 常见问题三:阻塞压力报警检测应该依据产品说明书

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中只规定了阻塞报警的允差范围最大±30%或±100 mmHg。没有明确规定流速的设定值和报警响应时间。然而阻塞报警的压力值,与流速的设定值有直接的联系。以广西威利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出产的TCI-IV-B注射泵为例,设定报警级别中级500 mmHg,流速设定值5ml/h时,测量出的阻塞压力为512mmHg。设定为50ml/h时,测量出的阻塞压力为625mmHg。

解决方案:通过厂家说明书,依照相关校准方案对输液泵和注射泵进行阻塞压力参数的校准。

2.4 常见问题四:蓄电池老化损坏没有及时更换

在计量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医院临床人员对蓄电池老化问题重视度不够,仪器在内置电池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直接带电源继续使用。JJF 1259-2010《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中外观功能检查中就有一项:电源线脱落报警(将注射泵或输液泵(有内置电源或备用电源),接通交流电源,仪器使用交流电供电工作状态,此时断开电源线,应能够自动切换内置电源或备用电源并报警。)[6]。在临床实际使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电源线脱落等情况,这时如果无法及时报警通知医护人员,将可能对病患身体造成危害。

解决方案:定期排查内置电池工作情况,对老化电池进行及时更换。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个问题是影响临床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性能参数的常见因素。通过计量校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才能保障医疗仪器在临床的安全使用,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疗服务。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的质量控制应该贯穿于从购买﹑使用﹑维护﹑计量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7]。对计量校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我们针对性的做了部分研究,但是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我们将进一步进行研究测试,以期对注射泵和输液泵的临床应用的质量保证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崔骊,黄韬.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4):115-116.

[2]安文昊,夏惠琳,苏永兴.输液泵注射泵检测技术[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5-9.

[3]赵鹏.输液泵分析仪测量原理比较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2):131-132.

[4]张志强,郭洁.医用输液泵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8(4):16-17.

[5]张正迪,蔡铁良.注射泵和输液泵的匹配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13-115.

[6]于树滨.医用输液泵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0.

输液泵常见故障论文 篇6

1 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6年7月我科应用便携式输液泵进行化疗的肿瘤化疗病人148例, 男82例, 女66例;消化道肿瘤71例, 多发性骨髓瘤32例, 其他肿瘤45例;化疗药物为氟尿嘧啶、表柔比星及长春新碱;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炎2例, 静脉回血2例, 药物外渗1例。

2 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

2.1 静脉炎

化疗药物浓度较高时, 可使局部渗透压增高, 使血管内皮细胞脱水, 化疗药物的pH值对血管壁的化学性刺激均可引起静脉炎[1]。我科采用BD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 以便于观察穿刺部位, 并用利百素涂擦于穿刺处,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静脉炎, 采用局部涂抹利百素或33%硫酸镁湿敷, 效果满意。泵的流速不准确化疗泵流速受温度、药物黏性及流速控制器相对位置的影响。因此, 在使用前护士必须掌握化疗泵的有关知识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使贮药囊与远端接头保持在同一水平。

2.2 静脉回血

本组发生静脉回血2例, 1例输液管打折, 1例未打开关闭夹。在穿刺完毕连接输液泵前一定要检查输液泵的输出管是否有药液流出, 确定工作状态正常方可与留置针相连。在护理过程中, 要加强巡视, 及时解决问题。

2.3 药物外渗

1例使用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 给予利百素涂抹。因病人未按时涂擦, 4 d后出现溃疡, 局部涂擦如意金黄散每天4次, 3 d后红、肿消退, 2周后溃疡痊愈。

3 讨论

便携式化疗泵作为一种新的化疗方式, 具有先进的科学性, 操作简单、安全精确、重量轻, 适用于住院、门诊及在家中化疗病人。我科采用贝朗微型便携式化疗泵, 该泵采用弹性贮药囊输注药液, 可容纳270 mL (120 h) 或100 mL (48 h) 的溶液。该泵体积小, 携带方便, 可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其毒性反应。但有资料显示, 在化疗过程中可出现静脉炎、静脉回血、药物外渗等不良反应。因此, 使用化疗泵时, 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 弹性好, 易固定, 且便于观察穿刺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并给予局部涂擦利百素每天3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同时, 化疗前应告知病人, 如局部出现疼痛、红、肿应及时报告,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有杆泵抽油系统常见井下故障探讨 篇7

1.1 地层开采环境条件的影响

1.1.1 油井出砂严重

当前胜利油田已处于强化进行注水的开发期, 一些地层已疏松, 使油井的出砂现象严重, 如采油厂油井中含砂量已达初开发期的6~8倍, 其中含砂量超过0.03%的井, 占总井数的42%, 有的井含砂量已达0.3%, 其原因主要是井下设备的磨损。

1.1.2 高含水强腐蚀

胜利油田的开发进入到高含水期, 含水指标过高。因此井液中有腐蚀性的介质, 其采出的液有较高的矿化度。在化学及电化学双重腐蚀的作用下, 柱塞、泵筒、油稠管、阀、抽油杆和光杆等腐蚀严重, 导致故障。如胜利采油厂所采出的井液中, 分解水其溶解氧含量已达0.02~0.12mg/L;硫酸还原菌的含量已经达到102~104个/mg, 其总矿化度已达到10 000~30 000 mg/L;在天然气中CO2含量为0.2%~2%, 有的高达10%及以上;抽油杆在55%的井内都有被腐蚀的迹象。

1.1.3 油稠

现在油稠和含蜡量皆高的油井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其中某些油井的含蜡量也在不断升高。如河口采油厂的部分区块含蜡量达20%及以上, 胜利油田采油井含蜡量较高, 井下严重结蜡, 致使蜡卡和杆打下不去。抽油杆出现了变形, 使其与油管间碰磨, 抽油杆或者光杆超负荷工作, 导致管漏和光杆断裂。

1.1.4 供液不足

井下有许多井供液不足, 有的因此而停井。如胜利油田的辛64井的油管外没有看见动态的液面, 使抽油的系统在欠载状态下依然工作, 导致其停井。

1.2 井身结构因素

斜井或者水平井使用有杆泵抽油的系统进行采油时, 抽油杆的扶正器不合理的布局, 使处在增斜井段的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碰磨, 从而使杆断、管漏;处在增斜段的油管如没有锚定, 油管和套管间也会碰磨, 油管的损坏率加大。

1.3 井下设备因素

1.3.1 井下设备的储存与运输

井下的设备在储存和运输时因各方面因素未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规程进行操作, 使井下泵的镀铬层出现了剥落, 抽油杆出现了弯曲, 螺纹受到损伤。设备下井后, 井下恶劣的条件, 使井下泵受到损蚀, 抽油杆和油管间碰磨, 杆箍和管箍间的螺纹在联接时强度下降, 造成了事故, 如泵漏、杆脱、杆断、管漏等。

1.3.2 井下设备及工具的加工质量

井下设备和配套工具存在程度不同的质量问题, 油管与抽油杆因检测的手段不完善, 使修复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如泵阀和柱塞中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不强;阀罩质量不合格;抽油杆及油管存在缺陷;螺纹不合格;井下泵的装配和井下的封隔器中胶皮质量很差。

1.3.3 井下设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设计结构是设备工作的保证和前提。据调查, 井下的设备和配套的工具使用多年后, 虽优化和改进了结构, 但井下条件已恶化, 不适应开采的条件。例如, 常规井下泵的防砂设计仅能起到挡砂和刮砂作用, 而对防砂槽存砂的清除没有进一步考虑, 泄油器销子易被击穿、抽油杆扶正器滚轮轴易断等等, 从而导致井下泵及油管的严重磨损和井下配套工具的早期失效。

1.3.4 杆柱和管柱的不合理设计

据调查, 抽油的杆柱及油管柱设计没有按实际进行设计, 使抽油杆及油管间碰磨, 使杆管早期性失效。

1.4 配套采油的工艺和措施不完善

不完善的防砂和治砂工艺导致出砂现象严重, 不配套的工具使适应能力变差;抽油杆的扶正器未能据油井的实际分布进行设计, 扶正的效果差;油管没有锚定, 从而使油管变形加剧。如果泵的深度很大, 则此现象更为突出, 油管的缺陷处已早期性失效;修复及检测抽油杆及油管的工艺没有完善的手段, 使杆管入井后早期性失效。

1.5 操作和管理的因素

设备在进货时没有严把质量关, 入库后的储存和日常的管理及保养没有按照要求进行, 使质次的设备入井工作;修井作业中强拔、强砸井下工具, 因为人为碰击导致损伤;修理中没有对抽油杆及油管的螺纹处进行保洁, 紧螺纹过猛或上螺纹扭矩不够, 致使脱杆、脱管或漏管;修井时没有保护井口, 使泵堵或是阀密封固定的性能差;密封油管的措施不恰当, 涂抹密封脂不匀甚至没有涂, 易管漏。

2 改进的措施和应用的效果

2.1 结构及工艺改进

优选抽油泵的表面材料和表面强化工艺。对井下抽油泵的表面材料和表面强化工艺进行优选, 提高泵对高含水、强腐蚀、出砂严重等恶劣工作环境的适应性。选择金属喷焊柱塞、38CrMoAl的氮化衬套使用, 推广渗硼防腐泵的应用。试验后证明渗硼处理的泵、泵筒内壁硬度高, 耐磨性好, 泵效均提高。

改进常规泵中柱塞衬套的结构。选用易排砂的泵体结构, 柱塞上设置导砂孔和螺旋的防砂槽, 使防砂槽排砂的能力提高。如长柱塞泵的应用、衬套结构的改进, 使上下冲程中柱塞均能出泵筒, 清除槽内存砂, 将活塞两端改成柱形的结构, 防止其砂粒入衬套和柱塞间隙。试验表明, 可减小磨蚀, 延长泵的使用寿命。

2.2 改进井下的配套工具

(1) 改进销钉泄油器。选择密封结构, 改善了恶劣工况密封的效果。

(2) 改进封隔器。选择碗状的胶皮进行隔环, 相应地改变其形状, 对封隔器的上下接头进行改进, 避免入井时套管与胶皮间的磨损。

2.3 提高系统的设计质量

(1) 对泵型和泵级进行合理地选择。按井地层的条件、井身的结构及环境介质、供液的能力和出砂的情况等来合理地选泵, 推广、开发和应用特种抽油泵。保持泵的最大外径不变, 可消除泵上端和油管间的间隙;防砂总成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砂埋密封总成的难题, 同时避免了由于停抽等原因造成的砂卡, 有效延长检泵的周期及泵使用的寿命。斜井中选择斜井泵可解决关闭阀球的问题;泵挂可以接近油层位置, 其采出的液温度高和流动性能好, 稠油开采时泵效高。据此表明, 产液量较下斜井泵也较高。加大泵的沉没度, 减少因供液不足而停井的数量, 提高采油的时效, 减少作业时的工作量, 效果明显。

(2) 优化杆柱和管柱设计。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充分的优化设计, 优化管柱和杆柱结构, 配置合理的抽油杆, 使管柱和杆柱提高适应性和抗弯性能, 避免管杆间碰磨。

(3) 完善井下工具和配套工艺。提高扶正器结构、材质适应性和分布合理性。开发扶正器的潜力, 用锚定技术, 减少杆管间碰磨和油管的蠕动。

(4) 完善修复杆管的工艺。提高抽油杆扶正器的结构和材质的适应性及分布的合理性, 积极开发新型扶正器, 采用油管锚定技术, 进一步减少油管蠕动和杆管之间的碰磨。

(5) 强化采油工艺。完善检测杆管的探伤和测试的综合手段及修复杆管的工艺, 保证质量。

(6) 强化防砂的工艺。据油井的区块出砂程度, 制定出单井的防砂措施, 化学固砂和复合防砂及高效防砂等新的工艺和技术, 减少了油井的出砂, 改善了工作的条件。

(7) 强化降粘清蜡的技术。掌握井液中含蜡的状况, 摸清井的结蜡的规律, 采取措施防止结蜡, 加大井液的流动性。

3 结语

采用系统的观点, 着眼于系统的发展, 因此, 要改变有杆泵系统大件的自成体系与单调发展不配套等问题, 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同时, 还要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评价其技术和工艺的安全可靠性。

摘要:针对有杆泵抽油系统故障发生时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得出有杆泵抽油系统井下设备失效是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的特点阐述了改进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有杆,抽油,故障,探讨

参考文献

[1]孙卫娟, 马来增, 汤恒斌.有杆泵抽油系统常见井下故障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 2002 (31)

[2]邵国林.孤东油田有杆泵抽油系统常见井下故障分析[J].内江科技, 2006 (3)

上一篇:学习贯彻党章的下一篇:政府农业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