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体系论文

2024-09-07

条约体系论文(精选10篇)

条约体系论文 篇1

1 南极条约

南极指60°S以南的地区,包括一切冰架在内。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各国间综合国力比拼、政治博弈、进行国家战略扩张、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舞台”。在南极的所有活动均受到1959 年的《南极条约》及其相关的协议,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的约束和管制。南极条约体系包括200 多项由各缔约国政府批准或在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其他建议和协定,主要包括: 1959 年的《南极条约》( 中国于1983 年签署) 、1964 年的《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1972 年的《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 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中国于2006 年签署) 、1991 年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中国于1991 年签署) 以及根据《南极条约》实施的措施和与条约相关的单独有效的国际文书和根据此类文书实施的措施。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国际法体系,受到缔约国的尊重和认可。

《南极条约》是南极条约体系的核心,是关于南极洲的法律地位和规范各国在南极洲的活动行为的一项基本法[1]。《南极条约》共有14 条,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的目的,促进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考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南极领土所有权的主张等。但条约本身没有规定环境问题。《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即《马德里议定书》) 于1998 年1 月14 日起生效。它是对《南极条约》的补充,是旨在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法律文件。议定书规定了全面保护南极环境及其附属和相关生态环境的原则、程序和义务。共6 个附件,附件1 ~5( “南极环境评估”“南极动植物保护”“南极废物处理与管理”“防止海洋污染”和“南极特别保护区”) 于1998 年1 月14 日生效。附件6 是“环境紧急状况下的责任”,于2005 年6 月在斯德哥尔摩通过,正待各国批准。南极条约体系下的其他公约等内容不在此累述。

2 国际条约的国内运用

南极条约体系中的条约系广义的条约。广义的条约泛指符合一切国际法主体的意思表示的一致,而不论名称为何,如: 公约、专约、协定、议定书、联合申明、宣言、备忘录等[2]。

条约如果要在缔约国国内发生效力,就涉及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指国际条约的缔约当事方为使条约在国内落实而在国内的执行。在国际条约适用问题上,依照国际法中的“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国家有义务根据其所缔结的条约承担义务。应注意的是,条约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国家应受其拘束虽无疑义,但对人民并无直接的约束力。条约要约束人民,须经各国制定为国内法律方向,否则人民即使有违反者,也应由国家承担责任[3]。

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方式,可归纳为两种比较典型的方式: 一是个别转换方式,即国际条约在国内发生效力必须由国家通过个别立法来实施国际条约。采用这一方式的国家主要是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另一个是自动纳入的方式,即国家一旦缔结或加入国际条约,该条约便自动地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无需转化即可在国内法中直接适用,采用这一方式的国家主要有瑞典。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明确规定: 各缔约国应在其权限内采取适当的措施,包括采取法律和法规,采取行政行动和执行措施,以便保证遵守本议定书。在这种情况下,缔约国应补充国内立法执行该国际条约,也是遵守国际条约所设定的义务。南极条约体系下的各缔约国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国内法来执行条约的具体条款及其他补充协定。以美国为例,为履行1964 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南极动植物保护措施》,于1978 年制定了《南极保存法》; 为执行加入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于1984 年制定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法》; 为执行1991 年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1996 年制定了《南极科学、旅游及保护法》[4]。美国关于南极法律的适用范围包括60°S以南的南极地区; 在南极的美国公民; 特定的在南极参与美国政府南极活动的人员; 负责组织南极探险考察活动的美国公司或其他法律实体; 向美国境内运送南极动物或植物的在美国境内的美国人或外国人。

3 我国执行国际条约的国内程序

目前我国在执行国际条约的国内程序这个问题上,宪法和法律没有原则性的规定。我国《宪法》仅原则性地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际条约的决定批准权和废除权以及国务院的缔约权。在国际条约的适用问题上,宪法以及与条约有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也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在实践中,为了解决国际条约的国内适用问题,我国的一些法律中零星地规定了国际条约的适用,同时法院也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一些具体做法。例如,① 在一些单行法律中通过专门条款规定直接适用国际条约或当国内法与国际法发生冲突时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如《民法通则》中第142 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238 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申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在一些行政法规中也可以看到对国际条约的适用做出的相关规定,典型的法律形式为“条例”“暂行条例”,如《商标实施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实施条例》等[5]。② 为了适用国际条约,我国也会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改,以符合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 如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著作权法》的修改。③ 为了执行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也会采取重新进行相关国内立法的方式。如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适用,我国重新立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④在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审判指导中,对国际条约的适用进行了一些规定。如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4 月17 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指出: 对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除我国申明的保留条款外,应予优先适用。我国在民事领域对国际条约主要采用的是‘纳入’方式。采用纳入式的国家一般是在宪法或国内法中把条约规定一般地纳入国内法,而无须为每个条约制定另一个国内法[6]。我国在公法领域对国际条约的适用主要采用‘转化’的方式,即重新进行相关的国内立法。所以我国对国际条约的适用,既采用‘纳入’的方式直接适用国际条约,也采用‘转化’的方式间接适用国际条约。

4 南极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中国于1983 年6 月8 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1985 年10 月7 日被接纳为南极条约协商国,1986年被接纳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 SCAR) 正式成员国。此外中国于1983 年签署了《南极条约》,1991年签署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2006年签署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自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后,中国先后在南极设立了4 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的气候、地理、大气、海洋、海冰、生物、植物等进行了观测与科学研究。中国在南极事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我国在南极活动的日益增强,包括政府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和民间的南极旅游活动的持续增温,如何更好地承担所加入的南极条约体系规定的义务,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履行《南极条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所规定的义务,是南极条约在我国国内适用亟须解决的问题。“条约的国内适用”具体是指“条约当事国国内的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适用条约”[7]。我国加入的南极条约体系属于公法领域,同时条约内容也多涉及国内的行政管理。如我国加入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及其附件中就规定了在南极条约地区的旅游及一切其他政府性和非政府性活动,包括与此相关的后勤支援活动,应在活动开始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保护南极的本地动植物而设置许可证制度; 为保护南极环境而制订废物管理计划等行政行为准则。这其实涵盖了行政行为和行政程序,成为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等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对南极条约的国内适用主要由我国的行政机关适用。条约与协定既是国际法的法源,同样也是行政法的法源。行政法的法源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8]。我国的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特定国家行政机关依准立法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活动。根据《立法法》第65 条的规定,国务院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行政法规: ① 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 ② 《宪法》第89 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国务院部门( 包括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章。我国《立法法》规定了我国法律的位阶,依次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在法律效力上处于不同的位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针对我国加入的南极条约体系在中国的适用,目前由国务院的行政部门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是比较低的。

2014 年5 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即国家海洋局负责《规定》第三条所列考察活动的审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赴南极开展《规定》第三条所列考察活动前,应当向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申请书,并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9]。‘南极考察活动’是指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在60°S以南的地区,包括该地区的所有冰架开展的相关活动。在南极的其他非政府活动、旅游、商业探险等在《规定》中并未涉及。另外,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涉及的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南极环境的保护义务、对破坏南极环境的处罚等方面在《规定》中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国家海洋局2008 年颁布了《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守则》( 以下简称《守则》) 。《守则》中对政府组织的南极科学考察队员需要遵守《南极条约》有关条款,保护南极自然和生态环境做了规定,如严禁追逐惊吓动物、保护南极植被、保护南极地区的纪念物等[10]。这个《守则》仅针对国家组织的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参加者,对其他人并不适用,内容比较单一。此外还有国家海洋局2010 年制定的《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内容多涉及建站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管问题;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1996 年11 月制定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溢油应急计划》《中国南极中山站溢油应急计划》和2007 年2 月制定的《中国南极昆仑站溢油应急计划》,以上应急计划是依照《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附件四“防止海洋污染”的有关内容,具体规定中国南极科考站在发生溢油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另外还有2013年国家海洋局制定的《南极考察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对赴南极现场考察人员的资格的取得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赴南极考察人员首先通过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资格,才具备报名资格; 有关单位在推荐人员时,需要从培训合格的人员中进行挑选。对资格的撤销等有关情况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虽然在南极的人类活动主要以科学考察为主( 我国官方在南极的活动也主要是每年定期的科学考察) ,但每年赴南极的游客人数日渐增多。规范南极的旅游活动、评估南极旅游对南极环境造成的影响成为历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重要的议题之一。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针对南极旅游和商业性的南极考察形成了专门的建议、措施等。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者协会( IAATO) 2014 - 2015 年度南极旅游季( 每年11 月至翌年3 月) 的游客统计,前往南极的总人数约为36 700 人,其中中国游客3 042 人[11]。针对中国公民的赴南极旅游活动,我国政府如何履行《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的缔约国事先通知义务,如何教育中国公民保护南极的环境,如何规范中国公民在南极的旅游活动,以及如何对我国在南极条约地区开展的科学考察活动、非政府活动、旅游等依照国内不同行政部门的职权划分各自的职责等,都需在行政立法层面上进行考虑,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显然我国现行的与南极条约有关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位阶低、内容比较散乱、单一,规范事项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全面规范中国公民在南极地区开展活动的需要。中国作为南极条约缔约国,在履行南极条约义务上应该加快国内法的转化进程。建议由国务院制定关于管理南极综合事务的行政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更好地履行南极条约的义务,维护在南极地区活动的当事人的利益。据2012 年2 月15 日中国日报的报道[12]: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拟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极活动管理条例》,将针对在南极开展的一切活动,包括科学考察、旅游、探险、渔业、交通运输等。对违反条例的人员,将令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中国海洋大学的极地问题专家也介绍在2013 年《南极活动管理条例》已经被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的一类立法计划中,全部立法材料准备齐全,目前相关的立法程序正在进行中。这部条例的出台将填补我国在南极立法中的空白,对规范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在南极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论

综上,为了增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实质性存在,在南极事务中发挥大国影响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南极利益、履行南极条约的义务,制定南极事务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法规是必要的。我国的立法部门应: ① 重视签署的南极条约、重视遵守国际条约的义务; ② 认识到将南极条约转化为国内立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提高行政立法效率; ③ 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美国1996 年颁布的《南极科学、旅游及保护法》( The Antarctic Science,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Act of 1996. Public Law 104 ~227. ) ,在南极条约国内适用的问题上取长补短,尽快颁布相关的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相信我国将建立起健全的国际条约适用体系,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更好地履行国际条约确定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郭培清,石伟华.《南极条约》50周年挑战与未来走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1):11-16.

[2]陈治世.条约法公约析论[M].台湾:学生书局,1992.

[3]陈华彬.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4]陈力.美国的南极政策与法律[J].社科院美国研究,2013(1):67-88.

[5]唐书瑾.论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法律制度[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4.

[6]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王勇.论中美双边条约在中美两国国内的执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S1):78-82.

[8]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6-58.

[9]国家海洋局.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第三条[M].2014-05-30.

[10]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守则.第七条[M].2008.

[11]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者协会2014-2015旅游数据统计[EB/OL].[2015-11-01].http://iaato.org/tourism-statistics.

[12]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时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正在抓紧制定[EB/OL].[2015-11-01].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shizheng/2012-02/15/content_14613759.htm.

条约体系论文 篇2

2.吵架时,双方都不应牵扯到孩子,更不得随意打骂、虐待、侮辱孩子,凡事要多想想自己的孩子。

3.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一吵架,女方必须先轻声轻气哄男方几次,男方才能马上冷静下来,否则女方一看到男方哇啦哇啦,女方也忍不住哇啦哇啦。女方不得无理取闹,男方有权保持沉默直到女方不再发脾气为止。作为丈夫,每个礼拜必须抽出时间配妻子还有孩子,有了家庭就要有责任,每礼拜喝酒不许超过三次,(尽量不喝多酒,每晚九点之前必须回家,不回家者必须打电话说明).

4.尊敬对方的父母长辈,吵架不开心不能对父母无礼。

5.有错一方要主动道歉,无错一方在有错方道歉并补偿后要尽快原谅对方。

6.双方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认识到错误并道歉后由男方主动提出带女方出去散心。(可以走出小区,或者都市,彻底一点可以走出国门。)

7.要出气不准砸东西,只能吃东西,实在手痒只能砸枕头。(男方应多吃点东西,以免女方多吃后发胖心情更不好,女方则可以拿着男方的卡多买几件衣服,以安慰受伤的心灵,适当时候可以给男方也买一两双袜子之类。)

8.吵架尽量不隔夜,晚上困觉觉时男方必须主动抱女方,女方生气百般推让男方也不能就此放弃,但也不能超过3次,如果超过3次男方可以选择放弃,但第二天起来,双方不得再提此事。(男方不得打呼噜,以免女方美梦被惊醒,从而引发进一步的矛盾,早上醒来时,男方要保证睡姿是正对女方。)

9.每周都要给对方按摩一次,因为大家经常吵架都很辛苦,一方手艺不好的话可以跟盲人师傅学,严禁和发廊女学!(可以一起去massage或者做facial等。)

10.吵架时男方不准挂电话,如果挂了要马上打回去,并表示歉意,吵架时女方如果挂了电话,男方尽量在1分钟内打给女方,电话不通打手机,总之不能气绥,屡挂屡打,但是女方也要给男方面子,每次挂电话次数不大于1次,如果超出1次一切责任由女方自负。

11.吵架时男女双方不得以离婚、出走、自杀等话题威胁对方。

12.吵架时严禁:骂娘、骂长辈或其它严重性人身攻击。

13.男方可以尽量迁就女方,但不主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遭到严重伤害时,则有权自卫。(女方不许打脸)

14.女方若是离家出走,男方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挽留,不仅要在人身上进行挽留,还要在话语上给予安抚,如果在第一时间没有挽留,男方负全部责任。

15.吵架时,一方不得用狠话、脏话等挑衅的语言激怒对方,以免引起家庭暴力的发生。

16.男方在吵架时,不可以表现出懦弱的一面,切忌不可让女方看到眼泪等懦弱的表现,也不可以失态,不可以咆哮,时刻保持大男人风度。

17.吵架时,应尽量本着对双方平等的原则来协调,男方不应存在怕老婆或恐惧异性的心理,女方也应做到适可而止。

18..在没有吵架时,彼此必须达成协议,在吵架时,不论男女,谁先说;123 ,对方一定要说:对不起,不管你对还是错,已缓和2个关系。

回顾《苏日中立条约》 篇3

条约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从历史上看,日俄战争使两国结下了多年的宿怨,从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上看,二者也有着尖锐的矛盾。因此,苏日之间的对抗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当时国际形势的日趋恶化,两国寻求缓和和妥协的倾向也日益明显。《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正是苏联和日本为了各自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对于日本来说,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长期的战争使日本国内政治、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使得日本不得不加紧侵略、占领中国的步伐,而当时苏联不仅积极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而且在北方屯有重兵,对日本构成威胁。1938年和1939年爆发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使日本认识到向北进攻苏联的时机并不成熟,只有向南挺进才符合日本侵略的利益。因此,为顺利实现其侵略计划,解除苏联这一后顾之忧,日本在加强同德、意勾结的同时,积极谋求调整对苏的关系,缓和日苏矛盾,以便巩固北方安全,并促使苏联停止援华,达到长期占领中国的目的。

对于苏联来说,1940年,纳粹德国闪击欧洲取得成功,为了应付来自西线日益强大的德国的威胁,保障自己的东部边境,从而把世界大战的战场留在欧洲,苏联也打算在东方与日本谋求妥协。在1939年3月的联共(布)十八大上,苏联政府制定了对外政策总路线,即保障苏联安全和阻止战争地区扩大,“同一切国家联系,避免卷入冲突”。

1941年日本尝试同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年初时,日本外相松冈对苏、德、意等国进行了访问,十分明显地向苏联发出了妥协信号,谋求缔结日苏互不侵犯条约。3月~4月间,松冈抵达莫斯科,与苏外长莫洛托夫共进行了3轮会谈,但会谈中双方各不相让,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就在4月12日松冈被迫返回日本这一天,局面出现了大逆转,他突然接到斯大林的邀请并在克里姆林宫见到了斯大林。为了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松冈拼命向斯大林强调条约的重要性。13日,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该条约全文如下:大日本帝国及苏维埃联邦为巩固两国间和平及友好关系之希望,决定缔结中立条约,协定如下: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维持相互间之和平与友好邦交,互相尊重对方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第二条,倘缔约国之一方成为一个或数个第三国敌对行动之对象时,则缔约国之他方,在冲突期间,即应始终遵守中立。第三条,现行条约自缔约国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定为5年,在期满前一年倘缔约双方均未宣告废弃本约,则有效期限自动再行延长5年。第四条,现行条约当从速呈请批准。批准证件当从速在东京交换。签约同日,双方还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很明显,苏联同日本长期以来的旧仇新恨使得苏联政府不能马上答应日本的要求,但是有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总比没有强,苏联最终还是选择了与日本签订合约。苏联对日妥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保障苏联远东边境的安全和扩大其在新疆以及外蒙的影响,同时转移日本的侵略视线,把祸水向南移,避免由于苏德爆发战争而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条约签订以后,斯大林亲自到车站为日本外相松冈送行。俄共《真理报》4月15日也发表社论指出:“这一条约不但有助于和平的增强,同时也为日俄两国伟大人民的真实善邻友好关系开启一条大道!”日本政府对条约也甚为满意。条约签订以后,日本外相松冈对德国驻俄大使强调说:“这一条约对于日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给中国国民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可能由此而容易迫使中国屈膝求和;同时日本对抗英美的地位也因此增强了。”

国共虽不满,但顾全大局

1941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至极的时期,苏联与日本签订的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如同一枚重磅炸弹使中国朝野极为震动,引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关注。

由于同苏联一直保持着同志式的友好关系,对于条约的签订,中国共产党虽有不满,但考虑到大局采取了默认的态度。4月14日,毛泽东就苏日条约等问题致电周恩来,指出:“苏日条约使苏联彻底解除被攻威胁,对国际对中国发言权增高,使英、美利用三国同盟为反苏工具之幻想最后破产。”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的这一行为也进行了委婉而严肃的批评,重申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对苏日中立条约发表意见》中指出:“在苏日条约之后,中国必须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总之,“条约”的签订表明,苏联在对华政策上出现了重大倒退,使中苏关系出现裂痕,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

条约签订以后,重庆“救国会”负责人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等人就苏日签订的条约召开了座谈会。大家纷纷对苏联和日本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表示了谴责。会后,大家一致推举王造时先生写一封致斯大林的信,王造时用了一整天写出初稿,又在史良家里开会,对信的内容反复讨论修改,并最终由张申府润色定稿。信件写完以后,由沙千里抄写,一式两份,一份由王造时送交当时国民党的宣传部长王世杰,一份打算由沙千里送交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这封信写完之后,被周恩来得知,周恩来找到了沈钧儒,认为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仍需要苏联的援助,这封信的发表可能在客观上产生不利影响。沈钧儒最终收回了这封信。

而对于国民党来说,蒋介石在收到宣传部长王世杰的报告后对苏联的做法备觉失望,亦相当不满。蒋介石在13日的日记中称:“俄倭在莫斯科十四时签订中立友好条约,闻其内容有互认满蒙、伪领土完整之条,此俄损人利己必有之惯技,自在意中。如果属实,于我实质上并无所,然形式上倭国乃得一时之优胜,此为俄国信义与国际上之最大损失,而非我之害也。”。但是为了继续争取苏联的对华援助,国民党政府对苏联的行为虽表示了抗议,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批评。6月14日,国民政府发出的《苏日中立条约宣传要点代电》要求各宣传机关及言论界评论条约时,只可“根据外交部之声明及左列事实,表示惋惜与不满之意”。可见,迫于当时国内形势的压力,国共两党对于苏日中立条约虽表达了不满和抗议,但实际上并没有其他太大的作为。

条约给中国带来沉重的灾难

《苏日中立条约》从本质上来说,是苏日双方牺牲中国利益而达成的交易和暂时性妥协。东北和外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依靠战争的手段,占领整个东北后建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而苏联出于国家安全和输出革命的目的,在外蒙扶持了蒙古国。《苏日中立条约》承认伪满洲国和外蒙古的独立,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而且更严重损害了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所具有的爱好正义与和平的形象。

同时,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苏联对日的绥靖政策,使日本没有了后顾之忧,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调整了侵略方针,放手南进,客观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于中国来说,《苏日中立条约》大大增加了中国抗战的压力。日本一方面对国民党采取诱降的政策,促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造成抗战势力的分裂,使中国国内抗战局势复杂化。另一方面,日本确定了南进战略以后加紧了对解放区的进攻。一次又一次的扫荡,使解放区受到沉重打击,处境更为艰难。战争、自然灾害给这个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条约签订以后,苏联的对华政策相应起了变化,其援华物资迅速减少甚至中断,使中国失去了抗战物资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此时正是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大力援助的时候。

历史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落后必将挨打。《苏日中立条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被压迫被屈辱的历史,古语云:“欲亡其国,必毁其史。”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重温历史,历史不能遗忘。

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和体系 篇4

因为条约的法律效力是缔约方赋予的, 国际社会没有“超国家组织”。所以条约在国际法上没有效力等级之分, 行政协定和按照繁杂程序缔结的狭义上的条约, 具有同一效力。 (3) 但在国际条约体系中, 不同性质、内容的条约有重要程度之分, 重要条约的缔结程序通常比较繁杂, 不重要条约的缔结程序相对简单。对缔约国而言, 由于其缔结机关、程序和生效方式的不同, 在条约转变为缔约国国内法时, 根据使条约缔结生效的国家机关不同, 在缔约国法律体系中, 国际条约可能表现为不同的效力等级 (这种法律效力的等级划分只具有国内法涵义, 在国际法上没有意义) 。此时的国际条约, 由于缔约国履行了某种法律手续而转变成为其国内法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双重属性。

在我国, 对条约法律形式做出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缔约法》。《宪法》第67条第1款第十四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第8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国事活动,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第89条第1款第九项规定:国务院管理对外事务, 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根据上述宪法的规定, 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只有两类:即条约和协定。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废除权以及国务院缔结条约和协定的权力, 同时明确了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作为国家根本法, 宪法是国际条约在中国取得法律地位的依据, 也是条约在中国法律形式的最根本规定。

在宪法基础上, 《缔约法》第7—12条规定了条约的缔结机关、程序和生效方式, 以及条约在我国生效的实体和程序规则。根据《缔约法》的规定, 国际条约有以下三种法律形式:

一是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缔约法》第七条第二款进行了列举: (一) 友好合作条约、和平条约等政治性条约; (二) 有关领土和划定边界的条约、协定; (三) 有关司法协助、引渡的条约、协定; (四) 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条约、协定; (五) 缔约各方议定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 (六) 其他须经批准的条约、协定。

二是需经国务院核准的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缔约法》第七条第二款所列范围之外, 国务院规定须经核准或者缔约各方议定须经核准的国际文件。

三是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的其他协定 (包括具有协定性质的国际文件) 。此类国际文件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缔结的协定, 由该部门送外交部登记; (二) 其他协定由国务院备案。

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 具体的说就是上述两类三种:两类即条约 (包括具有条约性质的国际文件) 、协定 (包括具有协定性质的国际文件) ;三种即: (1) 条约和重要协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 ; (2) 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 (国务院核准) ; (3) 其他协定和具有协定性质的国际文件 (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 。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缔约法》的规定, 这两类三种法律形式的条约, 其体系关系如下:

第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在中国条约体系中法律效力地位最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立法权, 依据宪法的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对我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决定权,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作出, 批准书由国家主席签署, 外交部长副署。因此, 《缔约法》第七条第二款列举的六类条约和重要协定, 是效力等级最高的条约和协定。

第二, 国务院核准的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 在中国条约体系中法律效力地位次之。国务院依据《宪法》和《缔约法》的规定行使缔约权, 作为中央政府, 国务院是国际条约上我国缔约的主体。作为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国务院具有行政立法权, 但我国的行政机关是由权力机关产生并对权力机关负责, 根据《立法法》, 国务院行政法规的效力等级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因此, 《缔约法》第七条第二款列举范围之外的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国际文件, 其效力等级在中国的条约体系中是第二位的。事实上, 我国大部分条约、协定是由国务院依法核准的, 其生效方式是国务院的核准书, 核准书由国务院总理签署, 也可以由外交部长签署。

第三, 其他协定和具有协定性质的国际文件, 在中国条约体系中法律地位和效力等级最低。依据《缔约法》的规定, 这类协定和国际文件有二种: (1) 是经国务院同意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谈判和签署的属于具体业务事项的协定, 报国务院备案生效; (2) 是以国务院各部门名义谈判和签署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事项的协定, 送外交部登记生效。这类协定既无须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 也无须国务院核准。《缔约法》规定的其他协定包括具有协定性质的国际文件。从协定的性质、缔结机关、缔结程序和生效方式可以看出, 这类协定的效力等级类似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规章, 国务院部门规章的效力低于国务院行政法规, 更低于全国人大的法律。

界定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 必须基于我国法律的明文规定。其意义在于, 不管是什么名称的条约, 在缔结过程中都可归结为特定的法律形式, 从而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国际法上, 不同名称的条约在国际实践中有不同的含义, 不同的适用条件, 其缔结程序也不一样。同样在中国, 不同类别的条约, 其缔结部门、缔结程序、法律地位和执行方式都不一样。国内法律通常不会给每一名称的条约单独制定规则 (如单独制定条约法、专约法、公约法等等) , 在国内法中, 条约的实体和程序规则都是依据国内法律对条约的分类规定的, 而条约的法律形式是条约分类的基础。探讨条约的法律形式是条约分类的需要, 是为了理清条约在中国的体系关系。也就是说, 条约在中国可能表现为宪章、规约、谅解备忘录、联合声明、换文等, 但这些不同名称的条约, 在其缔结过程中首先需要定性为某种特定的法律形式, 然后依据该条约的法律形式, 适用其相应的法律规则。

摘要:条约具有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属性。条约作为国际法没有效力等级之分, 但在我国, 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各部委都可以批准或者核准国际条约并使之生效, 因此, 在我国生效的国际条约依据使其生效的国家机关不同的法律地位而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国际条约在中国的法律形式有两类三种, 两类即条约和协定, 三种即:条约和重要协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 →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 (国务院核准) →其他协定和具有协定性质的文件 (勿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或国务院核准) 。上述三种形式的国际条约在我国的法律效力依次递减,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关键词:国际条约,法律形式,体系关系

参考文献

①李浩培:《条约法概论》,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21-28页。

②钱其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 (草案) 》的说明, 1990年8月30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青春条约作文 篇5

记得刚上初一那会儿,由于我太过调皮,硬是被班主任调开了位置,还被安排到一个霸道的“女汉子”旁边。我没有办法,只得和刚坐不久的同桌挥手告别。

为了防止她会给我造成麻烦,第二天,我便向她搬出了“约法三章”。第一章,不许越过“三八线”;第二章,不许碰到对方;第三章,不许管对方的任何事情。违反的话,就在对方脸上画一条黑线。本以为她会对此感到惧怕,可她却说:“好啊!好啊!”这反倒让我感到有点儿害怕了。

果然,还没有几天,她就开始“违法”了。不是把书本放在线上,就是把胳膊肘放过来。还没两节课,她那白皙的脸,就变得乱七八糟。当我正要给她画上今天上午最后一条黑线的时候,她终于忍无可忍地说:“你有完没完了?书本超过那么一点点也算?有的还不是我的书呢!而且你画线时也过了三八线,来来来,给我划几下!”我为了不变成“花猫脸”,才勉为其难的宣布把第一章条约撤销。

有一次,在做练习的时候,我遇到一道难题。无论我怎样绞尽脑汁地想方法,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万般无奈之下,我才打算问一问我的同桌。可是必须要先动一下她才行,如果直接说话,她就会打我一顿的。几经思索,才轻轻地动了她一下,自然是免不了黑线。教完了这题,又来了好几个难题,经过我的大脑慎重考虑后,才对她郑重地宣布撤销第二章条约。

我总是漏交作业,漏带书本,自然免不了老师的`批评。她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总是没一会儿就唠叨上几句。没过不久,一个黑白相间的脸又出现在我的旁边,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她听着很不是滋味,又开始说:“笑什么!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看,一条线就代表一次提醒,你是不是应该感谢感谢我?”她说的话让我无力反驳,只得连声表示感谢,并且将第三章条约也撤销了。

失恋者同盟条约 篇6

失恋后,你会想什么?你会想着痛骂那个坏蛋欺骗了你的感情?你会想分就分有什么大不了?你会想如果我为TA改变,TA会回心转意吗?针对失恋后的心理疑问,下面给你一一解答。

第1步:痛苦

你可能会想:他(下文所有的“他”,同她。均指代男女)只是一时冲动,你仔细回味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总想证明一点:他会回来的。

解惑:失恋意味着否定了过去的情感,你拒绝接受事实,在潜意识里,你还没有准备好否定自己的过去。毕竟自我否定是人类最痛苦的精神创伤。

第2步:纠缠

你可能会想:他这次真的走了,一点没有要回头的意思,更不想跟你好好谈谈。但你认为他不可能那么快把你忘记,他没有权利在你痛苦的时候快乐生活。于是你不断骚扰他,甚至开始跟踪他,想知道他是否有了新欢。你像幽灵一样游荡在他身边,却不知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

解惑:你不能接受他离开你的事实,投入全部精力想要“抓住”他。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把任何人据为己有,他有权利拥有自己的生活,你无权干涉。你如果不尊重这一点,最后失去的只会是自己的尊严。 没有尊严的不是好爱情。

第3步:愤怒

他终于有新欢了,但你无法相信!你只想找个新欢报复他,或者轻蔑地对他说:其实你从来都没有让我快乐过!你会给他自行车放气、砸碎他车窗玻璃、给他的新欢打匿名电话……只要有机会,你会毫不犹豫地报复他。

解惑:失控的感觉让你狂怒,就像孩子把自己得不到的玩具砸坏,既然不能拥有,就毁掉它。适当的愤怒在最初的时刻对排解失恋的痛苦是有好处的,发泄情感可以让你暂时忘掉伤痛。但在愤怒之后的冷静期,痛苦会再次光临你的内心。

第4步:自怜

当外面的世界精彩与你无关,还有什么比缩在自己的壳里更安全呢?你留在家里,不想去上班,你昏天黑地睡觉,毫无节制地大吃,谁会心疼你呢?没有人!他都不爱我,还会有人爱上我吗?

解惑:由于外部世界并不被你的愿望所左右,所以你会更倾向于否认它的存在,把自己封闭起来。为了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这个自我封闭的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时间不要过长,最好的办法是跟自己订个“合同”:封闭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然后努力走出去。

第5步:不屑

你可能会想:他不要我?我还不想要他呢!他一点也不优秀,没身材,没相貌,不体贴不温柔,缺点多如牛毛。让他去祸害别人吧!我当初怎么会忍他这么久?

解惑:为了减少伤痛,你本能地去挑对方的毛病。虽然你努力让自己认为他不值得爱,但你心里其实非常清楚自己留恋的是什么。不过这多少是个好征兆,你可以利用对他的蔑视重拾自信,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

第6步:伤感

你的狂热渐渐退去,但你依旧很想念他。你拨通了他的手机,却在他一接通时挂断;你在第一次约会的地方伤心发呆;你收拾东西,凝视他的照片……毕竟跟那货一起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解惑:这是一个生物现象,大脑倾向于思念已经熟悉的事物,曾经的生活比未来的生活更有安全感。因为害怕未来,你有意地美化过去。一段旧日恋情里总有美好的时刻,但你如果想开始新生活,这些回忆应该被收拾整理保存起来。

第7步:彷徨

你度过了最抑郁的时期,感到自己又充满了力量,一切又变得有可能。他是不是嫌我太胖?那我去减肥;他喜欢看书,我也去学习,他或许会重新爱上我……只要我改变自己,他一定会改变主意,哪怕他已经有了新欢。

解惑:这个阶段对心理恢复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在你心目中已经不是敌人了,他成了一个动力。不管他是不是真能回来,此时你所作的努力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虽然有时动机和结果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第8步:理解

你决定让他成为历史,但你需要弄明白为什么会分手。是他不值得去爱,还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你的饭菜很难下咽?性格让人无法忍受?这些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但如果你不去思考,也许永远不明白问题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分析的方式,有的人会深深自我剖析,另一些人则询问身边的亲友,甚至从当事人那里找到答案。

解惑:寻找答案是自然健康的行为,如果没有它,你就不能继续前行。

第9步:装乐

现在你没事了!你感觉很好,不需要爱情,也不需要他。你每天晚上都出去玩,没人管得了你。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一旦闲下来,你就迫不及待地找事做,填满这段时间。你接受所有的邀请,上网与陌生人狂聊,一个人真好啊,多自由!

nlc202309090851

解惑:在这个阶段,你用失控的狂热来填补空虚,为了不让自己有时间难过,你把每一分钟都填满。你对很多事情表现出过度虚假的兴趣。最好利用这段亢奋的时期,来做些有建设性的事情,比如把英文狂补一下。

第10步:自由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想起他了。无意中你换了发型,买一些他最不喜欢的新衣服。你又变得开朗起来,你感到很轻松。虽然你想到他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但你不愿再让失恋这件事折磨你了。可能还会忽然觉得某个同事充满魅力。

解惑:太好了!你已经走出失恋的阴霾,开始在一些事情上重新投入精力:工作、亲人、朋友、还有那个新的他。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是爱情走向成熟的好手段。失恋是一场爱情的休止符。从古至今,失恋往往让人愁肠百结,痛不欲生。如果上面10步,谈的是摆脱失恋的“心法”,下面就是一些“招式”,两者要互相搭配,效果才是最好。

摆脱失恋——8项技巧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是爱情走向成熟的好手段。失恋是一场爱情的休止符。从古至今,失恋往往让人愁肠百结,痛不欲生。如果上面10步,谈的是摆脱失恋的“心法”,下面就是一些“招式”,两者要互相搭配,效果才是最好。

1远离曾经和他在一起的情景和场合,以免触景伤情。

2有人认为只要想到他的不好,就会增加离开的力量,其实用嫉恨是无法忘却别人的,真正的忘怀是自己要云淡风轻,不要留恋一些是非对错。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关于他的都不要去想。

3清理生活,把属于他的东西收拾整理放在平时难以触及的角落(或者都扔掉),然后在自己的房间重新建立生活秩序,摆放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物品,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会使你短时间恢复自我信念,恢复生机,更加自信面对每一天发生的事情。这点尤其重要,因为你只有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主宰

你自己的步调,做回自己,你才可能

远离想念的心情。

4关心一下父母,因为父母的无私的爱才是最光辉的,她一定可以使你确信一些更加实在和珍贵的东西被你忽略了,她让你觉得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就在身边,让你回到被关心被温暖的时刻,重新得到生活的力量。

5和好朋友去玩,一起和他们享受生活,会让你忘记许多不快乐的时光的。但你不要对朋友要求帮助你忘记过去和倾诉悲苦,那只会留给他们以后提起那些故事的线索。

6大方接受身边的关心,你会发现其实许多不错的人,他们一样可以为你开启美好的未来。

7专注一件事情,让它占据你的时间。有朋友失恋后把道德经背完,背完就走出来了。也有靠通读资治通鉴走出失恋的牛人。

8如果实在忍不住悲伤,那就不要犹豫地去哭吧。不要克制,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去悲伤,只是要有时间限制,时间到了,就全心全意去做别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活在当下。

一句话,做回自己,保持爱生活,爱别人、爱自然的心态,大方接受别人同样的关心和帮助,可以让你迎来新的生活,开始更加阳光和通透的人生。

摆脱失恋——6件小事

虽然有句话说:时间是治愈失恋最好的良药。可是要是真的捱过那段撕心裂肺的时期,还真不是一件易事。毕竟那种痛苦,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今天就给大家介绍6件小事,帮助你走出失恋,重整旗鼓!

1看那些可以让你哭出来的影片

都说“失恋了哭有什么用,为了一个不懂得珍惜你的人哭,很傻!”,所以,你假装坚强,人前笑,人后哀,最后抑郁成疾,难倒这样就值得?心理专家说,当女人心中情绪压抑时,身体就会分泌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改变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激素分泌,还会破坏细胞免疫力。而尽情哭泣能让这些有害物质通过泪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你体内的有害物质浓度,而且,当你在哭泣的时候,负面情绪的强度也会降低40%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大哭之后你会感觉心情比之前好了许多。所以,不要再认为哭泣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是失败者的行为。失恋了就大哭一场吧,然后摒弃之前的种种不快,重新振作起来,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让那个人后悔去吧!

2做一件你一直想做又不敢做的事

你从来都是个乖乖女?不敢坐过山车、没有一个人走过夜路、没有试过一个去旅行……?好吧,现在就去尝试这些你一直想做但又从来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不要认为失恋就意味着失去了整个世界,不要把自己关起来不与外界接触,要知道他放弃你并不是因为你不好,只是他不懂得欣赏你的好。你之所以会因为失恋而长时间心痛,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换个角度去体验生活,也换个角度去体验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这样那些失恋带来的痛苦就不会一直挥散不去了。

3把失恋的故事告诉朋友

失恋后的你不愿意跟人说话,也不想跟人交流?你就像一只受了伤的小猫,自己舔舐着伤口,希望这痛彻心扉的感觉随着时间一点点慢慢的自愈?这样做的结果就只会让你越来越难受,越来越自闭和抑郁。其实,你可以每天约一个朋友,跟他讲述你失恋的经历,告诉他你现在的心情糟透了,朋友会悉心安慰你、开导你,让你感受到除了他,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爱护你。当每一次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一个人的时候,你的伤痛也会一点点剥离,直到对第十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整个讲述的过程已经不那么痛了,等到对第二十个人述说的时候,你甚至会感觉自己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但可以帮你治愈失恋的伤痛,还可以让你更容易接受更多的爱。

4换一个新发型

失恋后心情烦闷、燥郁,你喜欢通过疯狂的shopping来缓解心情?但是,为了一个不懂你的男人弄得自己财政赤字可不划算。其实你还有让自己心情好起来的更佳选择,那就是——换一个新发型!不仅古人会用“剪断三千情丝”的方式来说明变换新发型对治愈情伤非常有帮助,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也发现,一个全新的靓丽发型会让女人瞬间充满自信,心情也迅速变得好起来,有效排解掉心中的烦躁情绪。看着镜中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自己,你是不是已经对未来的新恋情充满信心了?

5养一只宠物

心理专家一致公认饲养宠物可以帮女人治愈心灵的创伤,使女人摆脱失恋后的孤独感,增强独立生活的信心,同时,还可以教会女人如何去爱,使女人看到生活的意义。很多女人在失恋时,都会觉得自己已经不会爱了,觉得自己的付出完全没有回报,那么这时候,养一只宠物吧,它可以帮你减轻内心的痛苦,还可以帮你治愈你心灵的伤痛,让你觉得自己的心又活了过来。

6与已经从失恋经历中走出来的朋友聊天

两性心理学专家说,在经历失恋之后,女人会感觉到特别的孤单寂寞,需要有朋友和家人的安慰,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一个曾经与自己有过同样失恋经历并且现在已经彻底走出来的朋友聊天沟通,得到对方的安慰鼓励,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会更容易走出失恋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在与她聊天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也更容易对生活和爱情重拾信心。

条约在国内适用模式的探讨 篇7

一、各国关于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模式的回顾

国家采用什么方式将国际条约引进到国内法律体系, 这纯属一国内部的问题, 正如国际法学者亨金所言:“一般说来, 只要一国履行了它的 (条约) 义务, 它是如何履行的, 国际法并不关心。”实践中, 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做法不尽相同, 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 转化式。是指必须通过国内立法机关以一定的立法程序将一项国际条约内容制定为国内法后, 条约才能在国内适用。这是国际条约的“国内法”化, 采用这种方式的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在国际法上对联合王国有约束力的条约本身并不影响本国法律或形成本国法律的一部分。”按照英国宪法, 缔结和批准条约是英王的特权, 而议会却拥有立法的垄断权, 所以, 凡条约必须先获得议会承认, 由议会通过一项与条约内容相一致的法令后, 该条约才能在英国具有法律效力, 并由英国法院适用。“比利时国会号案”即是典型判例。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了防止行政权力在未得到国会同意下, 通过缔结条约代表国会立法, 以实现巩固国会的立法权力和保障人民权利。

第二种, 采纳式。即由国内宪法做出原则性规定或通过立法机关的行为, 从总体上承认国际法为国内法的组成部分并可以在国内直接适用。凡是本国签署的已生效的条约, 经本国法律程序即自动成为该国国内法的一部分, 对该国产生直接适用的效力。如法国1958年《宪法》第55条规定:凡正式批准或公布的条约, 即使与国内法相抵触也应适用条约。法国、瑞士、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即是这样实践的。

第三种, 混合式。即兼采转化式和纳入式将条约引进国内的法律体系。通常做法是, 根据条约的性质或内容的不同, 要求有些条约以纳入的方式在国内直接适用, 而另一些条约须经过立法机关的立法转化为国内法后才能在国内直接适用。美国是运用混合方式的典型代表。例如, 美国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本宪法与依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 及以合众国的权力所缔结的条约, 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 即使与任何州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各州法官均应遵守。可见, 美国宪法原则上赋予条约与联邦法律同等的地位。但它们并不都能在美国直接适用, 美国按一定的标准将条约区分为“自执行条约”和“非自执行条约”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条约经国内法接受后, 无须再用国内立法予以补充规定, 即应由国内司法或行政机关予以适用。”后者则如转化式做法, 需要通过一个履行条约的立法后才能在国内适用, 这种方式经“福斯特诉尼尔森”的判例而在美国确立, 到如今逐渐完善。根据其区分标准, 需要立法执行的明文规定, 或者条约涉及必须经美国国会立法才能实施的政府行动, 诸如需要美国支付金钱的条约、规定关税的条约、条约涉及变更美国领土事宜的条约等, 都属于“非自执行条约”。

二、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

一国应当遵守和执行其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这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为各缔约国所设定的一项义务, 也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所证明。遵守和执行我国所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我国不仅体现在《民法通则》、《海商法》等许多法规当中, 也为我国司法机关的实践所证明。

(一) 转化适用

一般是立法机关将条约的具体内容或原则通过制订或修改相应国内法进行转化。如《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是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制订的;我国加入《巴黎公约》等保护专利的公约后,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 规定对药品和化学物质等可授予专利权进行保护;而当我国加入WTO大局已定时, 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 我国于2000年再次对《专利法》进行了修改, 规定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任何行政行为均可以要求法院予以司法审查。同时我国政府也声明某些条约要转化适用。如我国政府在其关于人权的白皮书中说, “中国批准参加了七个国际人权公约, 严肃认真地履行了自己所承担的义务。中国主张, 任何国家实现和维护人权的道路都不能脱离该国的历史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国情, 并需由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对人权制度予以确认和保护。”

(二) 直接适用

首先, 一些国内法明确规定, 在处理涉外案件时, 如有条约的, 直接适用条约。如1985年《继承法》第36条第3款规定:“对于涉外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订有条约、协定的, 按照条约、协定办理。”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17条和1997年《刑法》第9条也分别就我国司法机关和外国司法机关的司法协助以及国际罪行的管辖作了“按照条约、协定办理”的规定。

其次, 最高人民法院通知要求直接适用。如最高人民法院在1987和1989年的通知中, 要求各级法院直接执行《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我国政府声明条约直接适用。如我国政府在1990年4月27日向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提交的执行《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的报告时有过一个表态:“一方面, 该公约在我国直接生效, 其所规定的犯罪在我国亦被视为国内法中所规定的犯罪。该公约的具体条款在我国可以得到直接适用。”

(三) 条约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的, 适用条约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中, 所涉条款很多采用“……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 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的固定化语言模式。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及与其他部门的联合发文中也作了上述规定。如1987年8月27日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提出:“涉外案件应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办理, 以维护我国主权, 同时亦应恪守我国参加和签订的多边和双边条约的有关规定。当国内法以及某些内部规定同我国所承担的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 应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

(四) 国内法没作规定, 司法实践中直接适用了条约

2001年11月1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荷兰英特艾基系统有限公司 (宜家) 、美国杜邦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状告北京国网信息有限公司域名纠纷等六个涉外知识产权案作了终审判决。由于我国《商标法》对域名纠纷、驰名商标的认定尚无立法, 故判决书中直接适用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三、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立法与实践对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没有统一规范, 十分混乱, 易造成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冲突。那么, 我国应采取什么适用模式呢?国际上对条约在国内的适用并无可遵循的固定模式, 每一个国家都是结合国情来选择, 其目的不外乎既保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又最低限度不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并可促进整个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因此, 我国也不能机械地采取转化或是纳入模式, 而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来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点:

首先, 坚持主权至上原则是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之父”格劳秀斯以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为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确立和发展国家主权原则奠定理论基础, 经过几百年的实践, 国家主权原则已成为国际法的坚固基石。我国的历史亦证明, 一个国家放弃缔约主权, 就意味着国家的沦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我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 使我国遭受了近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国际条约的订立虽然是国家主权行使的结果, 但它不是单一主权者意志的体现, 而是各国协调意志的反映。在缔约过程中更要坚信主权原则, 以免被资本主义国家所侵蚀。

其次, 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在许多国家,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是全部或部分由宪法的明文规定予以决定的, 而各国宪法一般倾向于承认条约具有优先于国内法律的效力。因此, 我国应该修改宪法, 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关于国际条约适用的条款。同时规定当条约与国内法律发生冲突时, 优先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从立法实践看, 这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代表着国际法集中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414.

[2]詹宁斯, 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M].王铁崖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35.

[3]周鲠生.国际法[M].商务印书馆, 1976:654.

[4]汪志军.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M].理论新探, 2005, (10) :219.

[5]李浩培.条约法概论[M].法律出版社, 1987:386.

[6]万鄂湘, 石磊, 杨成铭, 邓洪武.国际条约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187~188.

[7]王铁崖.国际法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人权状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1.

[9]陈寒枫, 周卫国, 蒋豪.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及中国的实践[M].政法论坛, 2000, (2) :55.

[10]余敏友, 周阳.论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角度构建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3) :204.

[11]周道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全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4.

中国遵守国际环境条约的思考 篇8

遵守指“意旨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国家遵守国际环境条约, 是指针对国家签订国际环境条约所做出的承诺而采取的行为和措施, 既包括国家层级的目标和行动, 还包括企事业单位乃至公众的环境行为变化。然而国际环境条约仅直接约束国家的环境行为, 对国内行为者的影响和约束则是间接的, 要通过国家的管理来发挥作用。那么, 中国遵守国际环境条约的现状如何呢?可以说, 我国目前能够严格遵守已经签署和批准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条款, 并采取积极措施履行其职责, 具体有几下几方面:第一, 总体上, 根据已经批准的国际环境条约制定和执行遵约计划和方案, 比如积极制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保证《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遵守。第二, 在国内立法上, 为了实现与国际环境公约的接轨, 中国环境法规、政策吸收了更多的国际环境公约的原则、措施和制度。在新的环境立法中体现了《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的内容。第三, 机构设置上, 在国际环境条约签署后, 中国会设立或委派相应的履约机构。为了遵守CITES, 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第四, 具体遵守上, 全国上下对国际环境条约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企业的环境行为正发生明显的改善, 公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但是各行业、各领域的情况并不相同。此外, 我国虽然在诸如禁止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的贸易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某些领域, 我国尽管履行了相应的国际环境条约, 但环境状况依然在恶化。

2 影响中国遵守国际环境条约的因素

2.1 观念

观念常常是政府政策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在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中它是国家积极履约的重要条件, 影响着国家遵约行为的始终。中国维护遵守机制、履行承诺, 才能在国际环境条约的实施中获取利益, 赢得尊重。

地区性大国的身份, 决定了中国需要在各种地区性国际机制的创建和维持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 在制定和遵守国际环境条约过程中, 需要改善和提升自身的获益机会。作为发展中大国的身份, 则意味着在制定和遵守国际环境条约过程中我国需要努力实现各种体现发展中国家偏好和需求的目的, 使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享有多边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 中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条约中的义务, 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 都较好地遵守了国际环境条约。

2.2 国家实力

对国家实力的评估是客观认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核心, 许多关涉国际问题大多可以通过衡量国家实力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国际条约的遵守和实施过程中, 国家实力表现在国家自身的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实力影响着其履约能力, 并直接影响着国际条约的遵约机制的实现。

如今的中国已步入世界大国之列, 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条约的谈判、修订已经既有条约缔约方会议的召开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由于我国丰富的环境资源、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由此引发的无法忽视的环境影响力, 导致中国政府的态度和行为成为遵守和实施许多国际环境条约的关键因素。以遵守《京都议定书》为例, 因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家, 使得我国己成为该条约能否按目标如期实施的关键国家, 也就是说我国遵守该议定书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该条约的实现。

2.3 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中驱动国家互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它贯穿于国际环境条约的遵守过程中, 反映着中国在环境资源领域的权利与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环境条约的制定过程中, 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条约中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件, 极大限度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使得国际环境条约在后续履行过程中, 能够为保护国家利益而尽力争取优越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另外,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的强大, 谋求国际环境舞台上的发言权和领导权, 也成为中国的重要国家利益。遵守国际环境条约, 也可以使中国赢得较高的国际声誉,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符合中国当前的重要利益诉求。

3 中国应对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的建议

3.1 深入研究遵约机制, 加强履约能力

由于遵约机制具有的独特的灵活性和非对抗性, 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条约将会创建自己的遵约机制。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必须与时俱进, 充分认知遵约机制的主要程序和制度规定, 特别是遵约机构的设置及其启动方式、促进遵约的主要措施等, 在有预防的避免成为针对性的被起诉对象的前提下, 利用其他缔约国的不遵约情事为我国争取更为宽松的遵约条件。

另外, 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 中国也面临着履约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国际环境条约遵约机制的基础上, 可从以下方面加强我国的遵约能力:第一, 通过立法建立保障遵约行为的国内法, 使得履约的开展有法可依。第二,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对于国际环境条约的国内遵守实施, 可以建立以核心管理部门为中心, 其他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国家级“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的遵约领导机构。第三, 加强培训, 不但要高度注重参加谈判的高级行政官员的培训, 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企的相关人员的培训。此外, 还要加强宣传, 可以充分借助非政府组织、媒体等有关力量, 营造遵守和履行国际环境条约的良好氛围。

3.2 完善国内立法, 保障遵约的实现

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了众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出台了大量的环境政策, 但在我国签订一项国际环境条约后, 有关法律部门常见的反应就是在某部相关的环境法律中概括性的增加、删除或者修改个别条款, 较少会对该条约的执行和遵守进行专门的国内立法活动, 致使环境管理和执法部门仅能根据已有的概括性规定去完成我国的环境条约承诺, 因此在遵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

我们可以试图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国际环境条约向国内法转换的问题:首先,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法律转换工作;其次, 要形成一个系统的、法律效力较高的国际环境条约的专门配套立法, 避免法律规定的冲突与矛盾;再次, 立法部门应该根据具体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避免原则性的概述, 不能出现法律处罚规定偏轻, 震慑力不足的条款;最后, 对于遵守条约配套的的部门间的法律要进行协调。

3.3 激发能动性, 搭建遵约平台

由于具有迫切的动机和直接的利益,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对于国际环境的遵约行为是可以预期的, 但是地方政企和公众对遵约却不甚积极。这是因为有时候遵约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 譬如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限制或淘汰某类产品都是想极力避免发生的。然而, 基于国际承诺遵约己势在必行时, 国家应采取一系列诸如税收或政策优惠、技术研发等措施, 弱化地方政企的消极情绪, 激发它们的能动性, 共同搭建遵约平台, 使得地方政企作出和国际环境条约的承诺相一致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唐颖侠.《国际气候变化条约的遵守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9.

条约体系论文 篇9

在如今这个商业社会, “不平等条约”将人类泾渭分明地隔成甲方和乙方。无论合作一开始多么愉快, 都改变不了所有乙方的命运——那就是, 你已经受制于人。

是梦工场还是血汗工厂

Judy进入目前所在的IT公司时, 不过是一个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穷学生, 由于经济拮据的父母还要等着她供养, 搞不清楚状况的她贸然就与东家签下了长达2 0年的合约。1 5年时间已过, Judy早已成为了IT界翘楚, 自然有实力适应更雄厚公司的挖角。在给我们陈述当初那份合约中的苛刻条件时, Judy可谓声泪俱下。总之大概意思不过是她既失去人身自由, 又赚不到什么钱, 拼死拼活卖命, 还要随时看东家脸色。老板哪天不高兴了就可以叫你走人, 哪天觉得你给公司带来损失, 就得赔钱。

听这控诉, 这哪里像国际知名IT公司, 简直就是中国旧社会的血汗工厂。不过花开两朵, 总是各表一枝, 我们在采访Judy所在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时, 公司也有自己的说法。当初Judy与公司签约, 那是抱大腿的态度, 也就是说, 明知道这是份不平等条约, 还是咬着牙迎头而上。据说签约后的前7年, 公司送Judy到英国继续深造、培训相关各种技能。至于现在, Judy在他们看来是翅膀硬了, 想脱离苦海了, 也是人之常情。但公司坚持认为这期间双方都有付出, 都有回报, 说“互相利用”绝对不好听, “共同发展”那才恰当。

类似事件:梁洛施与英皇公司解约事件

“不平等条约”这一点任谁也逃脱不了, 哪怕是表面看上去非常光鲜的行业。梁洛施, 这位13岁出道, 现在不过20岁花样年华的英皇新人王, 目前仍然和东家就合约问题在对簿公堂, 说白了还是后面现今有个90亿身家的李泽楷撑腰。如果你关注娱乐新闻, 会知道这纸合约的“竞业禁止”达到了20年。所以, 如今梁洛施翅膀硬了, 后台足了, 觉得也被压榨得差不多了, 现在想脱离苦海, 也算人之常情。

支招:稳扎稳打, 假以时日翻身上岸

这类条约最常见的结局也就不外如此。其实双方的感情基础并不牢固, 甚至不纯洁, 后天感情的培养也十分有限, 再加上双方的耐心普遍不足, 壮大自己的心愿又过于强盛。所以条约缔结的一刹那, 就如同一桩勉强凑合的婚事。娶亲的一方承担了酒水, 甚至送了几克拉的钻戒, 但是要求婚后必须生子若干。嫁人一方先求个温饱, 再凭借母以子贵, 假以时日翻身上岸。

一生保障还是一生套牢

能当上空姐的女生多半很漂亮, Venissa当然也不例外。她说“一进‘航’门深似海”, 说来你都不信, 这个月是她当空姐的第三年零8个月, 但她依然没有转正, 依然领着900元的基本工资。地球人都知道, 空姐这行不过是青春饭, 而空姐与东家签订的合约动辄就是几十年。这玩意真的是很吓人。往好里想, 一生就这样飞吧, 总算是有个靠;往坏处想, 完全套牢, 人生失去其他所有可能。“但除了在空中飞来飞去, 自己也没其他长处。所以想了想也就签了。”事实上, Venissa这段说辞反映了大部分空姐的思路。

一个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的女孩子, 能凭着样子拿到七八千的月薪真的是不错了。可鲜为人知的是, 你在被选上空姐以后, 是要向公司交钱的, 从四五万到十几万不等, 所以合约再不平等, 也只能忍着。如果想跳槽到目前待遇越来越好的民营航空公司, 那就得乖乖等原单位放行, 先赔几百万, 更痛苦的是, 即使交了钱, 公司仍然可以拖着不让走。

类似事件:东航飞行员集体返航

飞行员与航空公司签订的合约通常是99年的“卖身契”。东航的返航, 事起机师郑志宏想跳槽, 公司要他赔一千多万人民币。事实上, 像英联航、东兴, 这些机长一年工资可以开到七八十万, 公司买房、安排子女, 东航、南航和国航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飞机师们现在有了实力更雄厚的新后台, 行情有了变化, 议价的资格自然也就增加了。

支招:职场没有所谓旧情, 所以不用念旧

做人应不应该不念职场旧情, 见竿就爬, 人往高处走呢?答案是, 只要你没违法, 没什么不可以。职场上的事真的很赤裸裸, 其实合约不过是你压榨我, 我利用你, 只是在双方平静时, 大家都在装傻而已。所以一旦超过了可承受的范围, 于是就只有换地方继续签约。

所以遇到更好的船, 就得跳上去, 它起码让你少颠簸几下。这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然做人也要有技巧, 飞行员的鲁莽做法值得商榷, 毕竟人品、口碑还是很重要的。

“馅饼”的背后有很多“陷阱”

1.培训陷阱:很多外资公司和大型企业经常给员工一些高规格的培训和出国的机会, 但同时到来的是相当长的服务期限和竞业禁止。所以在签约之前要弄明白投入和收获是否成正比。

2.高薪陷阱:超出同行水平的高年薪背后是难以完成的工作任务。在这时你要考虑的关键是自己是否有充分的“消化能力”。

3.福利陷阱:吸引特殊人才就以住房、汽车为诱饵, 但有诸如干满多少年、干出多少业绩为条件, 而企业给的不过是最低的首付。

《南京条约》赔款去哪儿了 篇10

笔者收藏有一张于1843年3月发行的《伦敦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该画报于1842年5月14日由英国人Herbert Ingram创办,是世界上最早的画报周刊,主要报道各类新闻事件,除英国本土外亦发行至美国,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所刊原文大致可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当时我国第一批鸦片战争赔款白银抵英后的情形,包括从运载的船只押解至铸币厂的过程和该批赔款白银的状态、数量、重量等相关的描述;第二部分引自当月铸币厂对早前另一批中国银锭熔化后所递交国会的报告,包括纯度数据及由厂方提纯后所产生的利润计算;第三部分是为满足当时读者对中国人的兴趣而加的一段对中国人服饰和外貌的描述。

这篇170多年前的报道,尽管部分内容对今日的人们读来或为心酸,但它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中这段不为人知的一页,同时也是目前所知西方最早的关于中国银锭的记载之一。为完整表述其内容,笔者将其译为中文。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节选一部分译文进行刊载。

译文重读

这周让本报为之雀跃的报道之一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到近期条约所规定之中国赔款白银安全抵达英国铸币厂的情况。本报的版画所描述的是满载赔款的马车在第六步兵团护送中缓慢驶进的情形。该兵团(而非其他日报所误刊的第六十步兵团)在这些财富于南安普顿铁路中转时行使了护卫并押送其至铸币厂的荣悦职责,这些来自于一个与我们迥然不同世界的白银,最终将在此改头换面,成为打印上英国君主头像的货币并在本地人之间流通。

星期二下午三点左右,另外五辆马车运载着20吨价值75万银元的中国白银在第十步兵团的重兵护送下从位于Nine Elms区的南安普顿铁路总站抵达了皇家铸币厂。这些白银于上星期六早晨由女王陛下的Columbine(稍后提到的Modeste号、Herald及Blonde等诸舰,与Columbine号舰同属19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鸦片战争中均曾用于输送首批中国赔款白银至英国本土。)号舰从中国运抵朴茨茅斯港,并在厂方物资供销部的库珀先生的特殊监护下由南安普顿铁路转运至本市。银锭分装在425个长2英尺高1.5英尺的木箱内。政府官员已在铸币厂等候接收,例行手续亦已在办理;此批银锭储存在与此前存放Modeste号双桅舰运抵的白银相同的仓库内,前后共计约合200万银元。如此巨大数量的白银到达后让铸币厂日前异常繁忙;而估计在本周内厂方还将另行收进至今仍滞停在航道的Herald号上运载的100万银元及Blonde号舰上的300万银元。有消息称这些白银在被熔化以后将被售予交易商:此并非属实;预计在全部赔款运抵前政府暂不会下令如何处置这些白银。

一张于星期二递交的国会文件显示,1842年1月,由女王陛下的Conway号舰从中国进口了相当于2,001,200银元毛重大约为143,639磅2盎司5英钱(即pennyweight,缩写为dwt,或称本尼维特,英国金衡制单位,1英钱 =1/20盎司=1.55517384克。)的白银,合标准重量(指以当时以92.5%为标准白银成色之重量。)148526磅4盎司2英钱。此批白银被铸币厂分三次分别以每盎司59?、593/8及59?便士的价格售出,共筹得440729英镑10先令6便士。鉴于在国库之许可下铸币厂可自行在每磅原银中提取3?格令(即grain,缩写为gr,英国金衡制单位,1格令=1/24英钱=0.06479891克。)的黄金(再减去其10%),因此在由厂方提炼员麦席森先生计算和扣除所有花费后,实际厂方并无熔解白银之费用消耗。此批白银总共提取出黄金毛重为2530盎司1英钱17格令;在铸币厂主麦席森先生扣除了含10%的部分即最后为940盎司13英钱9格令以后,剩余了大致重约1589盎司8英钱8格令、标准重量为1729盎司7英钱21格林的黄金(英国国库授权铸币厂可自行保留的黄金提取数量,用以支付或填补厂内熔化白银所产生的各项花销及费用。)。此次从朴茨茅斯港运抵铸币厂的运输费用为200英镑15先令8便士,加上对额外尽力之厂方干事、文员、搬运工等犒赏费用为466英镑15先令8便士;提炼黄金所产生的总额,以每盎司3英镑17先令9便士计算,共合6723英镑零4便士。将此批白银送至铸币厂熔解,而非按59?便士的估价在市场出售,最终使厂方获利654英镑12先令9便士。

赔款银两从哪来

《南京条约》规定赔款以洋元为支付单位, 共2100万银元。在赔款具体期限及数目方面,条约第七款规定,签订生效(1842年8月29日)后需立即支付的首次数额为600万银元,其余分三年六次偿付:1843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或之前各需支付300万元;1844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或之前各需支付250万元;1845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之前各需支付200万元;如发生拖欠,需加付5%年息。其中首次立即偿付的600万银元,是英军提出的撤出长江、解除封锁的条件。

画报中所描述的这批总共由四艘军舰运抵伦敦的共合600万银元的中国白银,数量与历史吻合,正是条约中规定的首批战争赔款。600万银元共折银426万两,清政府采用了就地筹款的办法,其中除了扣去英军之前向扬州、上海商民勒索的所谓“赎城银”及商捐银共125万两外,其余301万两具体来自:户部及山东解拨江苏军需银65万两;江宁藩库和江安粮道及龙江关库提用银50万两;苏州藩库和浒墅关库共提用银45万两以及浙江和安徽藩库提用银141万两。由于筹自各省库的官款银两属于临时性调拨,实际上相当大比例后来是靠对各省商民压榨捐输银来归还的。对于这批首次赔款银锭的具体实物状况文中仅以一言片语带过,目前所知大致以马蹄锭为主。

另稍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附一幅描述赔款银锭的插图,除了马蹄锭以外也有件貌似江苏小本司的5两圆锭,有可能在整批银锭中具一定比例而被选来作图解,而苏坨确实也是当时该省标准的课税银锭器型之一。至于文中提到的中国银元,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铸行本国银元,而沿海各省通用以本洋及鹰洋为主的洋元已久,税收上除了解库仍需用银锭以外,在完纳钱粮方面也已被地方藩库普遍接受,而图文中所提的“中国银元”均应是盖满内地经手戳印后难以辨别原本面貌即俗称“烂版”的外国银元而已。

神秘的“先期赔款”

前两部分关于赔款抵英的记述, 因发生在当时当地,且有详细数据相佐证,则相较更为客观和可信。特别是文中第二部分对于一份国会文件关于铸币厂将一批1842年1月进口自中国的银两的提炼报告,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官方数据,至于这批白银的出处原文中并未提及,仅以“进口”自中国一笔带过。

此批白银的抵英时间比鸦片战争首期赔款早了一年多,来历颇耐人寻味。根据笔者判断,中英间的贸易已于1839年战争爆发前中断,以此批合200多万银元的白银抵英的时间,乃至需要铸币厂向国会正式提交熔解报告的情况来看,不可能是贸易银两,惟一的解释必然与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掠夺有关,而直至1841年底为止英军在华各地掠夺的包括官库在内的各项银两,数额均未有达到百万元之例,因此最大的可能,即是对广州勒索的“赎城银”600万银元中的一部分。1841年5月奕山所率清军与英军在广州作战失利后求和,27日签订《广州和约》,规定清军退出广州60里外及7日内交合600万银元赎城费作为英军退出虎门的条件。此批合600万银元的赔款已于同年全数付清,是否在同一时间抵英目前尚不清楚,但以整批白银的数额来看,1842年1月将合200多万银元运抵英国的Conway号舰应只是运载舰只中的一艘,而该批白银或为抵达铸币厂的首批而被选作对象提交提炼报告。

其他方面,大英博物馆的馆藏记录也曾显示,该馆曾在1842年一批“中国鸦片战争赔款白银”抵英后,购藏过其中少数几件银锭作为其馆藏品,以日期来看,既非1843年运抵的首期正式赔款,应该正是画报原文中提到这批银锭,而款项来源直指“鸦片战争赔款”,时间和性质均与广州赎城银的背景吻合。由于南京条约签订时中方未能将此项赎城银从赔款总数中扣除,实际这笔600万银元的赔款便成了2100万主赔款以外英方的额外收入,而英国人将赎城银视为“鸦片战争赔款”的一部分更不难理解。

银锭能含金?

银锭含金亦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五《商务官报》有记载称“含金质者以咸丰所造之元宝为多,同治间所造,则鲜有含之者”。一般收藏界对于清代银锭也大致有一共识,即咸丰及以前的“老宝”在含金上较后几朝所铸的银锭高。原文中这部分的记录正好可为我们提供一些现实的参照。根据原文第二部分对此前合200万银元的银锭化验提供的数据计算,铸币厂提炼出的所有黄金约占此批白银总量的0.14678%,重达2530盎司,折合成银元大约为45000多元,约合31000多两白银(计算数据根据英国政府以英镑向下院提交的中国赔款总额(5,787,504英镑)及实际合银元总数(2700万)推算,鸦片战争期间英镑对银元比率大致为1∶4.665左右,黄金价格则按原文之提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9便士。)。

如以上述比例为当时官库银锭大致含金量推算,南京条约赔款的总额是这批银两的10倍,而其所含黄金产生的额外价值理论上可超过30万两白银,这是十分惊人的数字。考虑到此次熔化对象200万银元的银锭如折合50两大宝约合26000枚左右,这些银锭代表着当时官锭的成色和成分,因此该报告数据所代表的参考性是不容忽视的,亦暴露出银两制度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就以这里的首次赔款来说,由于当时的提炼水平、用银背景等因素,银两中掺杂黄金却无法计值,以致最后赔款的实际价值竟超出条约规定的赔款总额,让英国人赚了笔不小的额外利润,这在今天来看是颇具讽刺的。

上一篇:电力目标市场下一篇:态度与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