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共5篇)
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 篇1
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起源于工业化的大生产时代,主要研究在生产企业内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则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研究如何将商品高效率的送到客户手中。目前,在物流研究领域出现两个概念混淆的情况。为了深化对物流学科本质的认识,以下就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1 基本概念辨析
概念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概念又是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通过概念可以对客观事物有一个全面、清楚和准确地了解。只有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1.1 物流和物料概念
要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有必要先搞清两个概念的主体———物流和物料。
1.1.1 物流概念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广义的“物”是指物体、物品、实物,“流”是指一种运动状态。按照字面的解释,物流是“物”的“流”动。但是,在经济领域,物流的原本含义是指“物的流通”,这里的“物”有其特定的限制条件,即商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物流已经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名词出现。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还没有出现过“物流”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经济大词典》中正式出现“物流”,其解释为“合理组织物资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合理包装、合理仓储、合理保管以及合理用户服务等。”此后,开始见诸不同的学术刊物。1985年我国出版的《经济与管理大词典》对物流的解释是“物资在卖方和买方之间实体形态上的物资流动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45———2001)一书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的结合。”从以上定义中可以看出,物流中的“物”主要指物品,尤其指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
1.1.2 物料概念
物料通常指材料,即指维持产品制造所需的原料、用料、零配件等。依据美国生产及存量管制学会(APICS)的定义,“物料”是指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所需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物品投入。这个定义将物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的物品投入———直接物料,主要包括原料、零部件、组件、成品、半成品等;另一类是间接的物品投入———间接物料,主要包括机器设备及其零件、手工具、办公用品、保养维修用品、建筑消防用品、医药用品,以及包装用料、废料、不良品、下脚料等。
1.1.3 物流概念的拓展
随着物流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近些年一些学者将物流研究的范围从原有的流通环节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四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当物流研究范围扩大到生产领域时,物流研究对象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已经超出商品的范围,扩大到生产资料范畴。由此产生出许多种新的“物流”定义,例如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定义物流为:“原材料、半成品(在制品库存)以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的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日本综合研究所在《物流手册》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资资料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实体性)流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等等。这样,“物”的概念就延伸为物质资料,也把“物料”包含在其中。随之而来出现更多新的物流概念和定义,例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等。“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完整活动[1]。”“生产物流主要是研究生产流程设计、产品定位策略、生产和存货的功能总体规划问题和产能规划等方面的问题[2]。”由此可见,物流中的“物”已经扩大到包括“物料”在内的研究范围。
1.2 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概念
搞清“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的基本概念,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
1.2.1 物流管理的定义
目前,关于物流管理的著作很多,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也各不相同。例如,在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概论》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对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学》中定义:“物流管理是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物流管理是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物流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基础》等教材都采用了这个的定义[4,5]。
1.2.2 物料管理的定义
物料管理的定义:规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五项管理功能渗入企业产销过程,以经济合理的方法获取组织机构所需物料的管理方法。其中,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当的品质、获取适当数量的物料。物料管理的内容包括:物料编号、物料计划和存量管制,请购和采购管理,发领料、退料、催料管理,物料搬运、盘点和账目管理,物料人员管理和绩效评估,物料计算机作业管理等[6]。
物料管理方面的学术著作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台湾高校某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把物料当作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工厂内部如何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来提高物资资料的使用效率,以提高生产率。物料管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对企业内部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2.3 物流管理研究范围的拓展
随着“物流”概念外延的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也随之扩大。美国学者鲍沃索克斯在《物流管理》一书中,将“物流管理”定义为:“以卖主为起点,将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在各个企业间有策略的加以流转,最终达到用户,期间所有一切活动的管理过程”。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即供应链管理。
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异同点
概念辨析就是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分析其本质性差异。
2.1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相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具有以下相同点:
(1)两者的管理对象都是“物”。无论“商品”,还是“生产原料”,都属于“实物”的范畴,“物”不具有自主性,不能够自行移动。
(2)两者管理的本质相同。都是通过计划、组织、决策、调控职能来对商品或原料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使之产生最大效益。
(3)两者研究的对象相同。都是对“流程”进行研究。
(4)两者管理要素相同。都涉及人、财、物、设备、设施和信息六大要素。
(5)两者管理目标相近。都是追求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精确性。
2.2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
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增值机理三个方面。
2.2.1 管理主体不同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物料的管理主体在生产企业内部,通常在企业内部设置材料室、储存和采购部门等,统一对物料进行管理;也有一些企业设有厂长助理,对物料的采购、品质、生产、制造等环节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在物料管理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销售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物料管理工作。而物流的管理主体通常在物品生产企业之外,因此,物流的管理者总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介于企业之间进行物流运筹和组织。例如第三方物流的管理者,即不属于生产方,也不属于消费方,而是从第三方角度为供求双方提供服务,寻求利益平衡点,达到共赢的目的。第三方物流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在物流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物流管理活动之中。
2.2.2 管理客体不同
从物流的原义角度看,物流的管理客体是商品的流通,物料的管理客体是生产资料的流动,虽然二者都是物的流动,但是,两者存在许多不同点。
(1)“物”不同。对于物料管理来讲,管理的“物”主要指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物料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只能在生产企业内部体现,在物料管理的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不会发生变化;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说,管理的“物”则主要指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在管理的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通过物流活动的时、空转移来实现,在时、空转移过程中物的所有权会发生改变。
(2)流向不同。在物料管理中,“物”的流向是依据生产工艺过程而确定,当生产工艺确定之后,物料的流向就被确定,并且物料的流动总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而在物流管理中,“物”的流向总是由供应方指向需求方,由于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物流的流向也具有不确定性。
(3)可靠性不同。在物流管理中,商品从供应方向需求方流动往往受到交通条件、人为因素、天气条件等影响,尽管事先对物流的流程进行精心策划,但是,完成物流的实际时间、速度、费用、流量、质量等都会面临不确定性,难以做到十分精确。而在物料管理中,现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完全可以保证物料精确流动,除非机械故障等特殊原因,很少出现意外情况。
2.2.3 管理的范围不同
对于物料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仅限于工厂或者公司内部;而对于物流管理来讲,管理范围远大于物料管理,管理要素更加复杂多变,几乎涉及到从原料、生产、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配送、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地理范围上比物料管理更加广阔。
2.3 物流与物料流的动力机制差异
在商业领域,价值形成机理直接影响管理方式。物流与物料的价值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
2.3.1 价值形成不同
在物流管理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的时间、空间、所有权转移来实现,物流管理的客体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衡量物流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在流动过程中是否发生损坏,物流管理者的责任是尽最大可能将商品完好无损地送达客户手中。物料管理是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改变物料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实现增值,在物料管理中,物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物料管理的重心是促进物料物理或化学转化效率,使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增值最大化。
2.3.2 增值加工不同
在商品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物流管理者有时需要根据用户要求对商品进行流通加工,这种流通加工与物料管理中的生产加工具有本质性差别。在流通加工之前,产品已经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流通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销售,保护产品,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流通加工一般只是简单加工;而生产加工是从非商品向商品转化的深度加工,其加工的复杂程度和增值方式都不同于流通加工。
2.3.3 驱动力不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使商品产生流动的原因是经济规律作用,当商品在需求地的价格与在供应地的价位差大于物流成本时,就会产生物流流动的驱动力,驱使物流企业主动将产品从供应商处送到需求者手中。供需价位差越大、物流成本越低,物流的驱动力就越大。而对于物料来说,物料在企业内部流动主要取决于生产者的主观意志,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决定着物料流的流量和流速,物料流动的流速和流量不会因为增值量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商品需求者对物料流的影响只是隐形的。
3 正确处理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二者关系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学术领域出现两种观点:一是根据共性,把物料管理归类为物流管理,把物料流作为物流进行研究;二是根据差异性,严格区分物料管理与物流管理,把物料管理与物流管理作为两个研究领域分别研究。笔者认为:随着物流概念的外延,物流可以区分为商品物流和非商品物流,物料流属于非商品物流中的企业内部物流。商品物流与非商品物流无论在物资属性、管理主体、管理目标,还是物流形成的动力机制方面,都存在差异。在非商品物流中,企业内部物流———物料流又是一种特殊物流,它属于工业生产工艺领域的研究范畴,与商品物流和其他非商品的社会物流还存在差异。这将要求物流研究工作者在研究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明确界定研究范围,切忌笼统地用此物流理论研究彼物流问题,盲目套用物流概念。物料流和物流都是物的流动,必然存在某些共性的理论,因此,当研究“物”流的特性等共性问题时,可以把物料流归为物流问题统一研究;但是,当面对具体管理主体,研究具体“物”的流程时,应当根据管理主体区分物流和物料流,不宜混淆。
在我国物流学科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所谓的“物流公司”遍地开花,物流概念外延到“一切物的流动”,等等,都是对物流概念理解的偏离,这将不利于学科发展和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一个运动的过程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理学中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电子学中的电子运动、化学中的原子运动、天文学中的星球运动、流体力学中的液体流动等,都涉及到“物的位移”,但是,我们不宜把它们纳入物流学的研究范畴。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信息量爆炸式增长的今天,虽然各个科学领域都在不断地拓展、交叉、融合,但是,无论如何,每个学科都应当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失去特色的学科也终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切忌盲目地把物流学科的研究范围扩大化和概念泛化,这将会导致学科研究重点不突出,培养对象不明确,对学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科学具有共性,现代物流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在哲学上得到合理解释,其他类“物”的“流”现象和规律同样可以在哲学上找到答案,但是,我们更应当关注其特殊性,因为学科和研究方向正是根据特殊性而区分的。现代物流是应用领域的一个新学科,尽管其基础理论可以向更宽的范围拓展,但是,其应用理论所面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服务主体不应发生改变,要突出商品在流通过程的研究,突出从系统性、综合性和交叉性方面研究问题的特点,从宏观层面寻求企业或部门之间物资流通的协同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缩短商品的流程和库存时间,提高效率,达到掘取“第三利润源”的目的。
摘要:文章通过对“物流”与“物料”、“物流管理”与“物料管理”两组概念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二者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范围、增值过程、加工深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我们不宜把物流管理和物料管理两个相近的概念混淆使用。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物流学科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物料,物料管理
参考文献
[1]崔介何.企业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远昌.生产物流和采购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潘洪伟.物流管理概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4]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5]张晓青.物流管理学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6]傅和彦.现代物料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 篇2
<内容大纲> 第一单元 物料管理的基本概念
目前制造企业生产与物料控制面临机遇与挑战
为什么要把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作为生产运作管理的灵魂 明确物资管理有哪些目标 了解物料管理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某企业销售预测不准、计划跟不上变化、BOM更改及ERP操作执行力不强的教训
第二单元 整体规划
物料管理涉及的三大规划:业务规划、资源规划及财务规划 三大规划如何相互连接,如何实施改进 案例分享
第三单元 销售规划和预测 销售和运营规划的基本目的? 生产运作预测和需求管理:
-如何根据产品的特点来进行预测和需求分析-长期预测的方法技术-短期预测的方法技术 如何选择并实施预测系统
案例:某AAA著名制造业生产预测的常用方法 第四单元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是销售和运营规划与工厂实际生产的纽带,通过它反映出特定日期的预定生产量如何满足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MS)MS的基本流程案例分解 MS的主要常用术语 MPS环境和决策的范围
案例分享:XXXX结合MTO和MTS的主生产计划
按订单生产/备货型生产环境下的主生产计划和粗能力计划分析 案例自测:如何进行MPS的规划 主生产计划员需要解决的冲突有哪些? 第五单元 物料计划与容量管理 物料清单与物料需求计划-物流清单的用途和术语-物流清单的结构和使用
咨询热线: 021-65877857 65876155 56660190郭老师-物流清单的流程控制以及各种责任 能力需求计划及生产控制-CRP Process-如何进行能力需求计划体系的管理和完善-与其他计划体系部门的联系-案例分享:XXX生产汇报与控制 第六单元 绩效监控与改进
没有高级管理层的支持和投入,就不可能改进绩效。监控物料管理绩效
-如何联系企业发展目标来解释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改进
提高绩效,提高管理和技术
-如何改进服务,减少浪费,持续生产的新的工作方法-物料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问题 物料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 <师资介绍>
ALL56高级顾问,英国皇家物流(ILT)高级实战型讲师,管理学博士 职业背景:
现任某500强企业亚太供应链总监,负责亚太区全面的供应链管理工作。
十多年跨国企业中国区及亚太地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经验;历任中国和亚太区供应链运作,高级库存经理,供应链项目经理等。专长领域:
精通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和供应链的网络设计、库存优化等,主攻领域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具有丰富的供应链实践经验以及高级项目咨询和多年的讲师经验。经验背景: 英国皇家物流ILT高级讲师
权威物流和供应链杂志和期刊撰稿人和特邀评论员 备注:ALL56微信号的朋友【马上抽奖“免费物流供应链专业公开课—仓储或库存管理培训”】!方法:扫如下二维码或者加微信公众号“ALL56ALL56”
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 篇3
基层仓库即是使用单位物料存放点, 又是交货验收点, 建构一套后勤供应到使用, 直到物料永久使用或消失的闭环经营性管理制度。通过物流供应做到线到线的物料供应, 以达到降低运输费及管理费用, 增加煤炭企业净利润的目的, 这是应对当前煤炭企困境行至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信息化工程推进物料需求计划的整合
(一) 煤炭企业信息工程内部平台的建设, 为生产物料需求计划整合提供了快速反应条件。
各生产工区按材料属性、类别、用途、根据生产建设需要时间, 添制物料需求计划表格。通过信息、平台传至后勤部门供应系统, 后勤供应系统根据物料需求计划信息, 采集、整理、分类、汇总、审核、报至财务、技术、经营部门, 根据各部门信息回馈得出最终物料采购清单及库存供应清单。
(二) 编制采购计划, 供应商竞价竞标。
采购计划是根据适当基层库存, 形成最终释放给供应商的物料供应信息。因此它必须规范、严谨, 特别是要达到生产建设需求, 数字准确依国标或行标要有准确说明, 不能给供应商质量、数量改变的余地。这就是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报文、名称准确。根据以上信息评估三个以上供应商进行竞价投标, 竞价是手段, 符合标的是目的这个原则不能变, 供应商中标后及时供应采购物料。
二、物联网应用降低物料供应成本
(一) 物联网技术已趋于成熟, 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 离不开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这三者之间是协调一体的关系。
通过物料空间实体移动, 完成整个由于生产及建设物料需求, 形成以现代物流链为主导的闭环式管理。控制好物流动脉系统, 是实现物料效益高低的关键。社会物流资源提供给企业的有偿服务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定物流规划, 管理好这个节点, 对整个物流的效益至关重要, 最终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多少。物联网是基于社会物流资源由于市场需求形成的专业化信息联合网络开发利用好这项社会资源为企业更好, 的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 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空载率为45%左右, 公路空载率更是高达55%以上, 实行配送制度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行整车配送、空载配送。以实现降低物流运输费用的问题。
(二)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 基层仓库实行责权管理成为必须改造的管理模式。
供应商提供所供应货物, 通过物联网式内部EDI信息送达到指定地点, 第一由使用单位进入初验入库。第二使用人通过使用进入复验, 并对物料形成质量反馈信息。第三依据反馈信息进行付款或退货, 并把供应商信息记录档案。第四物料永久使用或消失分别管理。常态管理与动态管理, 有回收复用价值的要纳入动态周转管理。
三、基层仓库经营性管理规划
(一) 生产及建设期离不开物料供应, 由于供应到使用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这段时间物料必须存放, 这就自然形成生产单位自备仓库, 合理规划使用, 基层仓库对降低生产成本, 完成整个物流链管理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由于国有煤矿由计划经向市场经济转化, 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仓库经营的重要性。这导致物料验收不规范, 物料需求报表不统一, 这给实行现代化供应物流增加了不便, 导致物流不畅, 管理费用增加, 物料供应与采购不符, 给企业浪费了资源。这就需要合理规划基层仓库的运行, 规范物料供应资源使用, 同这也给企业进行全面预算成本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 基层仓库实行VMT管理即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物料供应实行了信息化管理, 把基层仓库实行供应商线到线的管理具备了成熟条件。随着市场需求变买方市场主导市场向纵深发展。由以上两个条件决定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可行性, 实施必要性, 科学管理降低煤矿企业物料管理费用的技术要求。基层仓库的VMT管理淡化了企业物流供应部门仓库功能, 可以不再设立物料中转仓库。
VMI管理库存是现代物流供应链未梢节点, 应用现代技术管控这个节点, 充分发挥物料使用价值, 促进煤炭企业物料管控模式的改造升级是关键性技术之一。基于生产及建设期物料需求, 把基层仓库可分为供应商阶段性供或即时供应制。根据工程计划预算列出物料需求清单, 按时间分成阶段性供应, 阶段性供应是按生产需求, 以时间为节点, 集中性供应基层仓库, 它的优点是生产供应有保障, 缺点是增加供应商资金占用, 工地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即时供应避免了这些缺点, 基层仓库有一定的库存, 保障生产, 当有物料需求时, 通过内部信息平台, 把需求上传至供应管理部门, 由供应管理部门, 生成采购计划表格, 然后上传至财务、经营、及决策层最后通知供应团队采购供应至基层仓库。通过以上可以得出基层仓库在物流供应链中式第一个基准点, 它只对物料的质量及数量进行初检, 通过使用人进行复检。第二个基准点是供应物流管理部门负责, 物料的集中采购, 统一直达配送。第三个基准点是回收复用的物料, 进行回收入库检验。这样形成以生产及建设物料需求为导向的物流供应链规划, 物料管理形成闭环式运动系统。基层仓库的管理对物料质量数量尤为重要, 在一定程度节约了企业资金占用率。不再由于生产需求, 产生多头采购, 物料质量数量管控问题。
四、实施措施
煤炭企业物流供应链应用, 体现的效能越来越明显, 对基层仓库现代化经营改造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实践及基层调研制定实施措施如下:第一供应商选择1, 综合评估2, 档案管理3, 质量跟踪4, 淘汰机制。第二直达配送1, 空车配送2, 多家联合配送3, 整车配送。第三物料物权交割制1, 使用履约制2, 质保物权交割制3, 物料使用培训制。第四物料回收复用制1, 回收评估2, 就进调配制3, 动态管理制。第五工地物料合理规划存放:1, 安全性2, 节能性3, 申缩性4, 少搬运性5, 便利性。
通过以上措施实施, 加强了生产工区物料需求与供应商的协调、管理问题。应物流部门对物流的采购至基层仓库都在可控范围内。物料基层仓库实行物权交割制管理, 这也同时对供应商的制约, 形成以物料在闭环式管控内运动, 为企业降低管理费用, 增加煤矿企业净利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面对当前严峻市场形势, 要实行全面规范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应用现代科学工具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基层仓库改造, 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 形成以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合作机制, 对提高煤炭企业整体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随着物流供应链管理思想逐步深入, 煤炭企业也相应地调整了后勤供应经营模式, 效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 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应有价值。改造基层仓库管理模式, 加快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及建设煤矿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方法之一。原有仓库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需要, 束缚了扁平化管理材料及设备的发展, 制约了应用现代信息化推进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影响了财务部门, 资金调配物料成本的分析。以基层仓库为切入点, 物料供应实行线到线供应, 避免中间环节增加管理成本, 使用交割转移物权管理, 发挥物料更高的使用价值。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中文简历写作 篇4
户口所在: 湖南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62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48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生产计划/物料管理(PMC):,生产主管/督导/领班/组长:,人事助理:
工作年限: 5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兼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 希望工作地区: 白云区,越秀区,
工作经历
广州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01 ~ 2010-11-0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担任职位: 生产调度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货运,兼生产跟单。
离职原因: 在职工作
中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01 ~ 2010-05-01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广告/媒体
担任职位: 生产跟单文员
工作描述: 1 负责接订单,根据订单要求,客户类型下单并排好单,给车间人员生产,并做好进度跟踪工作,何时出货,心中要有数.
2.兼本部门领导助理工作.
3.负责做统计报表.
离职原因: 上夜班
广大服装商贸城 起止年月:-08-01 ~ 2007-06-0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鞋业
担任职位: 仓库文员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货物收发工作,还有数据统计.
离职原因: 待遇低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株洲师专高等专科学校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0-06-01
专 业 一: 电子商务 专 业 二: 市场营销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01 2005-06-01 株洲师专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商务 - -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较差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沟通协调能力好,擅于总结工作经验,工作效率高,操作办公软件熟练.会制作网页.
详细个人自传
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 篇5
我国制造业与国外制造业相比的一个明显的差距在于物料入场物流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来自于国内外众多供应商的各种物料能否及时、准确地送达生产线和工位,成为检验制造企业物料入场物流优劣的关键,也成为影响制造企业产成品售价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汽车制造企业更是如此,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企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1 汽车制造企业物料入场物流分析
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面临诸多难点,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1.1 生产节拍的波动性和非均衡性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态势下,汽车制造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计划的“拉动”模式成为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因原材料涨价导致的汽车价格波动、市场竞争态势变化、国家行业政策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变化、银行贷款政策变化、营销网络构架及营销模式、公共交通新政实施等一系列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消费市场对汽车的需求变化,各种因素什么时间出现、影响幅度有多大、影响时间有多长、在哪些方面存在影响、销量会有多大程度增减等均属于未知和不可预见因素,订单的波动和不确定,使生产节拍在不同时间、不同时段在波谷值之间变动,这样的波动有必然引致物料需求的波动和不确定,为物料直接向工位配送带来极大难度。
1.2 汽车零部件种类的多样性和供应商分布的广域性
一辆汽车有上千种零部件,其规格、型号、材质、重量、体积、包装物、形状、运输条件、装卸搬运条件等各不相同,并有很大差别,这些不同零部件的入场物流不可能用一套不变的物流方案加以解决,需求分门别类制定量身定制的入场物流方案。另外,众多零部件的供应商分布区域也很广,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市内市外,区内区外,从供应商制造厂至汽车制造厂间的交通条件、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均不同,实行厂至厂、厂至工位、厂至生产线的越库补货物流有很多限制条件,有些是难以逾越的。
1.3 零部件入场物流运营商的专业性和经验性
汽车制造企业物流采取自营零部件物流,还是采用物流外包模式,考量该运营机构入场物流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于其是否专业及是否有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专业性表现于入场物流规划设计的专业性、方案执行与实施的高效性、入场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的专业性,经验性表现于该机构是否运营过制造企业的入场物流项目、为什么企业运营过、运营时间、运营的效果等,而后者及经验性也成为考虑该机构是否专业的重要佐证。
1.4 零部件入场物流各环节操作人员的意识和观念
零部件入场物流打破了以往一次性、大批量工位补货的传统做法,采用依据生产拉单小批量、多频次的补货新模式,该模式最初会被从事入场物流各部门、各岗位、各节点作业和操作人员理解为“更费工、更繁琐、更紧张、更大工作强度”的模式,因此,在推广和实行的初期必然遇到各种阻力,作业人员观念不转变,就没有强大和正确的执行力。
1.5 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性和强势性
汽车制造企业面对众多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是否是供应商心目中的核心企业,是否拥有无可争辩的领袖地位,是否是供应商信赖和追随的先锋,总之,其强势指数也是制约零部件入场物流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筹码。
2 汽车制造企业物料入场物流规划与设计
2.1 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分类规划设计
盘点梳理零部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供应商品类、距离(运输时间)、年供应量、理念趋同度、供应商依赖度五大指标,各指标分配一定权重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从众多供应商中筛选出符合越库补货的供应商名单,一般控制在5%的水平和规模上,开展从供应商直至生产线和工位的入场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下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即时分享、补货工具的标准化、畅通的沟通渠道建设成为成功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汽车零部件中的大件、重件、标准件、整装件较其他件,更容易实现越库补货的直配工位模式。
2.2 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分段规划设计
汽车制造商统一规划设计,采取几步走策略,把所有供应商进行排序,统一安排越库补货时间表和路线图,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大到小,循序渐进,逐步推开。先期实施越库补货直至工位的企业为后续企业提供经验和案例,同时也给后续企业提供有效的缓冲和准备时间。
2.3 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分层规划设计
2.3.1 始端层-物料超市
绝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在进入生产线工位以前都需要进行分拣翻包装及组装加工等一系列“预处理”工作,分拣翻包装就是将零部件原包装,按照生产需要换成周转箱包装,不同零部件周转箱的规格型号和尺寸不同,所装零部件数量也不一样,甚至颜色也不同,其目的是为工位生产提供便利。组装加工主要针对部分需要左右搭配和简单部件装配的加工工作,其目的也是为生产线生产提供方便。以上工作必要且十分繁琐,工作量也比较大,并且主要依赖人工手工完成。其工作量主要由生产计划、生产节拍、拉单频率决定,拉单频率越高,如每小时拉单一次,这样分拣翻包装就需要一小时完成一次分拣翻包装和组装组配工作,并及时准确地配送到工位,通常情况下,在一小时分拣翻包装工作时段的前半部分,工作非常紧急,劳动强度很大,差错率也比较高,零部件破损率也明显多,而每小时的后半段通常就比较松,甚至出现闲歇现象,分拣翻包装工作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当遇到生产节拍波动很大,各小时间拉单需求峰谷值明显的情况,或者紧急拉单情况时,就会出现配送不及而影响生产,甚至是导致生产线停滞的严重事件,给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解决的有效方法是在分拣翻包装和组配加工工作现场专门开辟一区域,设立分拣翻包装和组配零部件超市,每小时分拣翻包装作业量和组配加工作业量除了生产工位的小时拉单量外,还要完成一个余量和超量,余量和超量是专门向超市供货的量,超市成为一个蓄水期,起到调剂作用。这样,分拣翻包装和组配加工工作就相对均衡,工作绩效和质量也会有明显提高。
2.3.2 中端层-线边仓
针对可以直配到生产线工位的零部件,可以采取在制造厂外设立专门的大量泊位的方式,每个泊位就是一个线边仓,每个供应商根据生产拉单情况在规定时间、规定泊位,把零部件投放到专用配送工具上,不同零部件配备不同的配送和装载工具,线边仓开启的标志是泊位上有空配送装载工具出现,空配送装载工具实际上也是工作的看板,是开启和开始工作的指令。
2.3.3 末端层-物料缓冲
为了保证生产线各工位所需零部件源源不断的供应到位,不出现因配送不及导致生产停工事故,还可以在生产车间专门开辟一块区域,设置为“物料缓冲区”,该区域是专门为了解决零部件“最后50米”向工位配送的问题而配置的,因该区域与生产各工位毗连,能够及时准确接收来自工位的需求信息,空箱、电子、标签等看板方式都可以有效利用,配送的效率和质量都是比较理想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缓冲区不是入场物流之必须,逐步消除缓冲区实现由供应商或分拣翻包装和组配加工作业现场到工位的直配和越库补货才是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
摘要: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 来自于国内外众多供应商的各种物料能否及时、准确地送达生产线和工位, 是检验制造企业物料入场物流组织优劣的关键, 本文从汽车制造企业物料入场物流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 对汽车零部件入场物流提出了从分类、分段到分层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为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场物流有效组织和实施提供了导向支持。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入场物流,生产节拍,非均衡性
参考文献
[1]蒋啸冰.我国汽车制造业零部件入厂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7, (05) .
[2]高轶研.汽车入厂物流模式在一汽轿车HQ3上的成功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 2009, (11) .
【生产物流与物料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论文09-18
生产制造企业物流管理08-07
物流管理专业暑假生产实习报告08-18
降低生产企业物流成本07-22
生产计划与物料管控的学习心得10-08
生产企业物流有效性05-14
物流生产作业指导书11-11
物流专业生产实习报告10-07
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11-11
生产部统计工作制度及物料平衡管理办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