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讲方法

2025-01-29

评讲方法(精选12篇)

评讲方法 篇1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愈发严重,日常习作中应付作文的现象更加普遍。很多教师批改作业非常认真,把学生的每一处错别字、错误使用的标点符号、病句等内容都一一标注出来,在评语部分也一一罗列不足,对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希望学生能在下一次作文中避免这些缺点。这样的工作教师做得辛苦,而学生不见得就能体会这番心意。笔者认为初中生的作文应该注重批改和评讲。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主要让他们先找出自己小组其他成员作文中的错别字、错误使用的标点、病句等最基本的错误。接着让他们找出本组成员作文中写得较为优美的句子和优秀的文章。最后,批改结束 之后,按照他们的推荐,全班一起欣赏优美的文句。

这样评改作文,把一定的权利交给 学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他们在阅读、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与不足,自己在写作中渐渐地扬长避短,在这样的相互切磋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此外,自己的作文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以欣赏性评价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

学生评改过的作文,教师可以再次集中批改,这主要是为了掌握学生作文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练习的方向。教师在 这一环节 的批改中,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 生的作文 情况,给出合适 的评价。很 多教师在这一环节急于 一一罗列 学生作文 中的不足,希望学生在下一次作文 中,一下子把 所有的缺 点都能克 服掉,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并且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写褒扬性的句子,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比 如在苏教 版七年级 中有“说真话抒真情”的 作文训练,学生在描 写对母亲 的热爱时,只要是真诚、自然的,就应该积 极地予以 肯定,如果结构上或者语言表 达上不是 那么完美,不要期望 学生下次一定全部避免 这些失误,而是鼓励 他做出最 大的进步。每一个中学 生都是一 个大孩子,他们需要 成年人的关心与尊重,以满足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他们的自我价值,不要吝啬表扬 与鼓励,不要吝啬 作文上的 分数,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 步,并且知道 教师肯定 了他的进步,能够鼓励学生更加积极认真地对待作文。

三、作文评讲切忌泛泛而谈

教师在评改完作文之后,对学生的作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评讲学生的作文,指出相应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评改意见。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了解是整体的,但是在评讲学生作文的时候切忌泛泛而谈,应该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

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具 有普遍性 的。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中有“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作文训练,学生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普遍出现词语匮乏的现象,没有足够的词汇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美景,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普遍指导积累词语的方法。有些问题是个别出现,又较为典型的,应该具体指出来,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针对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设计评讲计划,而不是随意地想到哪些缺点就讲到哪,或者是普遍性地指导,让学生抓不住重点。比如这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是“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那么教师在指导完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后,作文方法指导就应该集中在如何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典型特点上,而不是泛泛而谈。如果一节作文评讲课既讲作文的结构布局,又讲写景状物的技巧,不但内容多而且杂乱,信息量过大,学生反而抓不住重点,不易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次作文训练的是“观察并描写景物的特点”,就按照这一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有针对性 地进行讲 解相应的 写作方法。每节作文评讲课解决一个作文重点目标,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在作文评改环节之后,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改 正自己的 不足也有 了一定的 想法,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的想法。让学生 根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缺陷,参考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读到的优美范文,重写作文,让自己的作文在掌握技巧之后来一次脱胎换骨。重写作文可以是整篇文章重写,也可以是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片段重写,体现出自己通过这次作文评讲课所得到的提高即可。

作文评讲是让学生发现自身作文不足的一面明镜,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严密的批改与评讲,再加上日常多练笔、多读书,教师又进行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一定可以写出文理皆有可观的文章。

评讲方法 篇2

高考话题作文的诞生,宣告给材料作文时代的终结和话题作文时代的到来。在过去的五年中,摒弃了千篇 一律,面目可憎的新八股,随之是涌现一大批立意灵活,个性张扬,题材丰富,文体多样等为特点的作文。加之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推波助澜,一批以韩寒

,郭敬明等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横空出世,网络时代的快餐文化等的影响下。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大批以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调侃戏谑;或心灵独白;或打情骂俏;或嬉笑怒骂等。一种新的故事情节:或情感冲突;或嘲讽师长;或玩味人生等。一种新的人生态度:或玩世不恭;或亦庄亦谐;或自谑孟浪;或崇高猥琐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不足为奇,也不足为怪。现代的中学生不再是封闭和羞涩的。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怎样评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评讲上的一点想法。首先谈一下作文评讲的几条原则。

一, 粗批快评 趁热打铁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写的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的一干二净。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很好。所谓粗批,并不意味对学生的作文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而是对学生作文中所出现最明显的失误,一言两语作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深切要害。反馈的时间不超过一周。再在评讲的过程中再来查漏补缺,以补批改之不足。这样学生既能知晓自己的失误,又能在趁热打铁的过程中获益匪浅。

二, 随改随评 给学生惊喜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我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的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怠。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它的学生则心神向往之。例如,我布置了一篇“感受生活”为话题的作文,第二天在批改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篇佳作。他写的是本班的一位同学在足球场上腿被骨折之后,他的父母每天背他上下教学楼,这位学生对这位同学伏在母亲的背上的笑进行了细描细绘。因为他知道他沐浴在爱河中。我朗读完这篇作文之后,学生为之动容。这就是一场无声的心灵对话。课堂随评之后,又有几位学生自动重做了本次作文。有一次记事作文的训练中,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本班的一个学生在上课中突然犯病,此病须平躺,老师为他脱衣垫在冰冷的地上,同学为他脱衣盖在冰冷的身上,这位同学对课堂中的寂静----无言的帮助,进行了回环复沓的`歌咏,让文章达到表达情感的高潮。我读完之后教室同样是一片寂静,但传来那位同学的啜泣声。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有了全面有认识。

三, 当面个别评 与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写作也是如此。老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寡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作了详细记载。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在,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在当面评讲过,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评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的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以给学生成就感,然后再就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化着甘露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 评文评人 自评自改

我们说文如其人,那是很高的境界,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对社会一些弊端

的看法非常偏激,我们就要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有些学生对男女情感的描写如痴如醉,我们教化他们,人只有活着,爱才能有所附丽;有些学生周记写的很出色,作文总是作茧涂鸦,我们就要教他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我们要鼓励他们力求创新;有些学生对新概念文风的摹仿乐此不疲,我们就要教他们,万丈高楼平地起等。一篇作文练不出好的写手,一次作文评讲讲不透彻。我们要将专门的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穿针引线,才能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一个学期可让学自改作文一到两次,让学生从高处来俯视自己的作文,进得去也要能跳得出来。自评前讲清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对书写,文意,思想内容,语言作自我评价,再自荐优秀作文。自评自改不等于放任自流,老师要抽查部分学生自评作文的情况,然后作适当的点评。

以上是本人在评讲作文中所遵循的几条原则,但任何一条原则它不是僵化的,更不孤立的。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的放矢才是最好的。以下就自己在评讲的过程上作一下简单的阐述。

一, 板书错别字

在现在的电子词典,文曲星,电脑拼音输入法等的冲击下,学生形成了懒查词典,疏于辩别错别字等恶习。导致一篇作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针对现状我在每一篇作文评讲中都将学生典型的错别字收录后然后板书,以让学生警醒。例如一次板书的错别字有:其〈奇〉怪,望〈忘〉记,失〈施〉舍,毫〈豪〉华,来无综〈踪〉,哥首〈手〉,汽迪〈笛〉,招骋〈聘〉等等,板书完后,学生啼笑皆非,哭笑不得。有是字是学生一时疏忽,而有的是因基础问题造成的,只有狠抓书写规范〈包括标点,病句〉,才能夯实作文基础;才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 板书典型失误

批改完作文后,老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学生在本次作文中的失误从主到次一一罗列,不求面面俱到,但力求在某个问题上讲清讲透。

例如有一次以“辨析品位”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主要针对学生偏离话题------品位不等于品味,学会辩证-----西方文化无品位,时髦时尚无品位,这两个方面大做文章。要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文过程中第一要素是围绕话题做文章。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不管是西文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糟粕和精华。而不是一味的视西文文化为异类。

还有一次是在以“苦难”为话题的作文的评讲中,我列举了①材料堆积②论证脱节③东拉西扯④无病呻吟⑤盲人摸象⑥言必圣贤⑦晦涩难懂⑧调侃嬉笑,八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指引学生在作文过程要注意一些技巧,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文不要回避生活,要关注生活,介入生活。动辄就古圣先贤,远离生活,就会言不及意,不得要领。清?唐彪《读书作文谱》中“文章读之极熟,刚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歆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这是要强调熟读背诵,有背诵中积累语言。

三, 朗读,张贴优秀作文

列举出作文中的失误之后,就要表扬一批写出优秀作文的同学,给他们以信心和动力。先让某位同学谈谈本次作文的构思和一些想法,给其他的同学以启迪。然后师生分析优点和不足在哪,最后将优秀作文张贴到教室或推荐给报刊杂志。用学生身边的同学现身说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不失落感为一种好的方法和途径。经我推荐的后发表的学生习作在这几年不下百余篇。

作文评讲方法的探索和尝试 篇3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写作要求更加灵活,学生有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形式。怎样评讲此类作文,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评讲方法上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一、粗略批阅,快速讲评,趁热打铁,务实高效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批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表达的什么主题,写的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加快反馈速度,收效反而很好。

二、一边批改一边讲评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随时给学生以惊喜。我们知识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我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过程中,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他学生则羡慕钦佩他们,主动向他们看齐。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使学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个别习作当面讲评与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做详细记录,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上,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当面评讲过,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给学生以成就感,然后就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化作甘露滋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评文评人,自评自改

我们说文如其人,那是很高的境界,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比如,有些学生对社会一些弊端的看法非常偏激,我们就要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我们评讲一篇作文,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将专门的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穿针引线,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总批的评语,也应围绕“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写上适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语,要知道过多的否定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以满腔的热情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评语予以热情洋溢的肯定和褒扬,或放大亮点,或相机赞美,或殷切期待,“以心换心”,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促其再一次反观作文,从而对他以后的作文起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吃透大纲的精神,对学生的作文能给予正确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讲学生作文时讲究科学,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评改学生作文时不搞“一言堂”,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创设一个和谐、民主、自由、健康向上的学习、育人环境,我们相信,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作文评讲方法的探索和尝试 篇4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 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写作要求更加灵活, 学生有了更大的写作空间,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形式。怎样评讲此类作文, 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在作文评讲方法上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一、粗略批阅, 快速讲评, 趁热打铁, 务实高效

一篇优秀作文, 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 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 讲究旁批, 眉批, 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 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批改下来, 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 学生早就对表达的什么主题, 写的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 费力费神而收效甚微。现在我对学生作文粗批快改, 加快反馈速度, 收效反而很好。

二、一边批改一边讲评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 发现优秀作文, 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 随时给学生以惊喜。我们知识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 我就会在全班朗读。在朗读作文过程中, 学生知道教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写出本篇作文的学生, 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 而其他学生则羡慕钦佩他们, 主动向他们看齐。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而且使学生对关注生活, 感受身边小事, 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个别习作当面讲评与学生平等对话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 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 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我每次对学生的个别评讲都做详细记录, 把每一次的作文得分等级登在记分册上, 因此哪些同学还没当面评讲过, 一目了然。我把与学生的当面讲当成是一次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先是讲作文中的可取之处, 给学生以成就感, 然后就文章的不足一一指出。和风细雨化作甘露滋润心田, 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评文评人, 自评自改

我们说文如其人, 那是很高的境界, 但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学生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比如, 有些学生对社会一些弊端的看法非常偏激, 我们就要教他们辩证地看问题。我们评讲一篇作文, 不但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 还要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并将专门的作文评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穿针引线, 让学生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总批的评语, 也应围绕“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写上适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语要知道过多的否定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以满腔的热情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用激励性的评语予以热情洋溢的肯定和褒扬, 或放大亮点, 或相机赞美, 或殷切期待, “以心换心”, 给学生很深刻的印象促其再一次反观作文, 从而对他以后的作文起指导作用。

练评讲教育 篇5

----读《中国教师报》中“龙海平和他的‘练评讲’教育”有感

平洲三中,曾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薄弱学校,短短一年时间,教学质量跃升到当地前列,校长龙海平和他的“练评讲”教育改写了平湖三中的办学历史,取得了成功经验。“练评讲”教育的魅力和生命力到底何在?细细体会“练评讲”教育的思想理念,结合我从事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感触至深的主要有三点:

一、“练评讲”教育,让教师乐教、学生好学。“练评讲”教育模式,将学生放在首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翻转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练评”模式。课堂教学从“练”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评,张扬个性,激发潜力。教师告别了“独白”教学,在课堂上起导学作用,让学生充分“练”后,教师抓住时机作精辟点拨,归纳知识点,围绕重难点释疑解惑。“练评讲”教学从发散教学到综合点评,很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必须充分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师生才能互动,课堂才能精彩。可以讲,如果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做到了“练评讲”,那么每一堂课都会是生动成功的。教师通过成功授课,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愉悦了自己。“练评讲”教学让学者学得轻松,让教者教得顺心。

二、家长参与课改,让家长放心、孩子幸福成长。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事务,家校联动,和谐共建,这需要校长有很大的勇气和底气,龙海平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平湖三中敢于面向所有家长开放课堂,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评课,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力推动了“练评讲”教育研究的实践。由于是城乡接合部学校,佛山市平湖三中学生大多数来自周边农村,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家庭教育差异很大,这点跟我现在的陈洲中学相似,平湖三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家长参与课改,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老师,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表现,积极主动的提建议说想法,改变了过去老师有事通知家长,家长被动与校联系的局面,促进了家校紧密沟通。“我觉得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课,很幸福!”学生家长吴英华说的话道出了家长的共同心声。

小编评讲之秋天 篇6

瞧!枫树的“头发”变红了,一阵微风吹过,叶子就凌空飞舞起来,像红蝴蝶,像红风筝,好美的枫叶呀!正像古诗里说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可爱的小松鼠爬上高高的松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颗宝塔似的松果,又迅速地放到巢里。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到了冬天,我就不愁没有粮食吃了。”

蚂蚁也忙忙碌碌地寻找过冬的粮食,他们有的头上顶着食物,有的背着食物,一行行整整齐齐地在路上走着。“嘿哟!嘿哟!”它们气喘吁吁地搬运着过冬的粮食。

青蛙拿起铲子挖起洞来,路过的小鸟问道:“青蛙哥哥,你为什么要挖洞呢?”“因为冬天快到了,我准备在暖和的洞里冬眠。”青蛙笑着说。

大雁向南飞去,好像在说:“我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多有趣啊!”大雁扇动着翅膀仿佛在向我们摆手:“再见了朋友们,明年春天再相见!”

秋高气爽的秋天多么美丽,多么有趣啊!

点睛之笔

小作者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景物——枫树、小松鼠、蚂蚁、青蛙、大雁等,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有趣的秋天。文章充满儿童情趣,富有童话色彩。此外,文中恰当地运用了杜牧《山行》中的诗句,表达了对秋天枫叶的赞美之情。

秋风 秋雨 秋色

秋实 秋霜 秋水

金秋 深秋 初秋

寒秋 萧条 金黄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季节 秋风萧瑟

秋风送爽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秋去冬来

桂花飘香 秋热如晨 中弄犬赏月 重阳登高

枯枝败叶 默草枯黄 秋风落叶 果实累累

佳句:

1.金色的蝴蝶呀,你是在为谁翩翩起舞呢?花儿没有了笑容,青草失去了光泽。哦,我明白了,你是在为园子里那眨着眼睛的小雏菊。

2.葡萄在葡萄架上傻睡,睡出一嘟噜一嘟噜的汗粒,浓缩成压弯架子的一串串笑。

8.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4.深秋,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像铺上了一层黄地毯,唯有鸡冠花不谢去,颇有独立寒秋的味道。

5.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内向;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妙段:

多雨的夏季之后,接着是晴朗的秋天。果园里的树枝上挂满了各种果实。有些树木早已披上了晚秋灿烂的装束,那是如火如荼的颜色,还有果实的颜色,熟透了的甜瓜的颜色,橘子与柠檬的颜色,珍馐美馔的颜色,烤肉的颜色……林中到处亮出红红的光彩,透明的野花在草原上好似朵朵的火焰。

一到秋季,树上的绿叶就没有那么鲜绿了,慢慢地由绿变黄。秋风沙沙响,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下来,似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地上,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最有意思的就是扫落叶。带上丝袋子,三三两两,结伴去树林,在劳动的同时,几个人互相打落叶仗,你砸我,我扔你,其乐融融。扫累了,玩累了,就仰面朝天躺在厚厚的落叶堆上歇息,真舒服!

试卷评讲,有的放矢 篇7

一、评讲的基本原则

评失分的共性问题,评答题规范要求,评答题方法和技巧。精讲,而不面面俱到。

二、评讲前教师的准备

教师在相同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全部试题,获得答题的难易、答题时间、审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答题方法等方面的切身体验,同时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题失误做出预判。之后,参考答案,逐一研究剖析试题。

查阅学生答卷,通过正答率统计错误较多的客观题及丢分较多的主观题,分析学生丢分的原因,确定评讲的侧重点。

三、评讲前学生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评讲前,先把客观题答案及部分主观题答案公布给学生。学生结合答案先行查错,析错,纠错,并进一步熟悉主观阅读题的内容,审查作文立意是否准确。

四、评讲试卷的几个重点

1. 及时性

多数学生有考后讨论对答案的习惯,教师要抓住学生想要知道考试结果的迫切性心理,及时解惑释疑,以达到评讲效果的最大化。理论上讲,评讲试卷与考试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所以,实际教学中讲评试卷趁热打铁是必要的。

2. 评考点

评出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明确答题角度。比如鉴赏诗歌的形象时,如果是人物形象,要从“形”和“神”两个方面去公析;如果是事物形象,要注意区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菊,象征傲然不屈的气质和品格)和具有特定含义的事物形象(如草木花果、虫鱼鸟兽,都表达着诗人的审美情怀);如果是景物形象,不能只停留在此景物形态的外部特征,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全排除自身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个人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讲,必须是“原生态”的。

3. 评考点有关的知识

比如字音题,名为字音,实际上涉及到音、形、义,甚至文化常识和历史典故。单纯的讲字音有时是讲不清楚的。如:“宁(níng)静”“宁(nìng)可”两个“宁”的声调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词性不同,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副词;意思也不同。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些概念不加辨析,孤立讲解,学生容易混淆。

4. 评答题障碍设置

如语音题,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同义多音字、形异同音字、形近同音字、习惯误读等方面的干扰;小阅读要注意语意解析不准、内容张冠李戴、观点绝对化、推论无依据、颠倒因果关系、增删改限定性词语等方面的干扰;文言文阅读要注意实词释义,句子翻译中多义词义项的选择要注意语境,同时要把文言特殊句式转达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等;要注意语言运用题中仿写的句式要求、修辞要求等。

5. 评出答题方法、思路、技巧

注释是对诗歌写作的说明或提示。有的往往隐含着写作的动因、背景等重要信息。诗出有因,其因主要在作者写诗的背景上,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当然也应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有的注释对作者作了简介,便于考生知人论诗,阅读鉴赏诗歌时切不可放过。有的注释是对诗歌的标题、诗歌中的用典、生僻词语、地名、物名、人物等作解释说明,这些解释说明对我们阅读鉴赏诗歌很有帮助,千万不能忽视。

科技文的语言比较准确,语意的理解通常是唯一指向的。解题时可用信息追踪法,将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信息源,把信息源和选项表述进行比对,以确定表达是否有差异。

鉴赏人物形象型题目在答题时,首先要找到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然后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最后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和效果。

6. 留足学生比对和提问的时间

教师在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后,仍有两方面的情况出现:一是少数学生因个人基础问题或倾听、记录中有缺失。这就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答疑,确保人人过关,没有遗漏;二是教师有可能讲错或讲漏,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

五、试卷评讲后的处理

知识遗忘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错误的记忆需要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得以纠正。所以,学生普遍失分的题有必要隔一段时间用原题重考或换一种方式再考。滚雪球的方法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特殊意义。

给作文评讲把把脉 篇8

一、评讲目标要一体化

【查病因】

作文评讲课上, 没有明确的目标, 讲评往往显得很盲目, 致使评讲效果大打折扣。

【开良方】

作文目标的确立, 为学生习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作文指导中, 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教学要求很容易提炼出简洁、有效、可行的写作目标, 所以评讲课也需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 让评讲能紧紧地围绕着目标进行, 避免随意性、盲目性。

如周雨明校长在上想象类作文评讲时, 先让学生回顾习作要求:表达美好的愿望、想象大胆丰富、内容新奇有趣。然后明确告诉学生这三点习作目标也是此次作文评讲的目标, 在示评引路、自评自赏、再次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从习作主题上考虑是否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从表达的方式上分析想象是否大胆丰富, 从内容上感受是否新奇有趣。有了明确可行的目标对照衡量, 学生的习作评讲有效果、修改有依据。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紧扣目标, 才能更有效、更扎实地完成习作的要求。

二、评赏主体要多元化

【查病因】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评价, 肯定与表扬仅属于绝少数同学, 大多数同学在教师的点评中体验到的只是写作的挫折或失败。

【开良方】

作文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在于使自我教育的愿望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 我们应请教师、学生都参与到写作教学评讲中来, 实现自评、互评与他评的统一, 创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 主要采用自身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师生互评等全方位结合的评价体系, 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让学生在习作后也能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个性差异得到互补, 探究热情得到促进, 让学生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

如范文示评时, 先由作者读范文, 自己评自己习作中最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地方, 然后其他同学评议, 说精彩道不足, 提建议谈设想。对习作中不足的地方,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发表意见, 群策群力, 共谋对策。这样的评讲课变独角戏为多角戏, 教师仅当“主持人”, 只起引导、点拨、归纳的作用, 由学生来唱主角, 让他们自己来评, 见仁见智, 各抒己见。评讲课以学生为主体,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写作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鉴赏能力, 并且课堂上一扫过去的沉闷与抑郁, 变得生机勃勃, 兴趣盎然。

三、评赏标准要生成化

【查病因】

传统的“总分+评语”或目前的“等级+评语”的一次性评价作文的方法, 很难让小学生体会到习作中的成功感, 原因就是这种反馈方法过于笼统、含糊, 缺乏针对性和激励性。

【开良方】

作文评讲课就是在学生起草、修改、成文的基础上评赏、再次修改, 使写作的评价具有动态性, 所以评价的标准也应随之变化, 在评赏实践中实行差异性评赏、进步性评赏、特色性评赏等, 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在“自评自赏”的环节中, 当学生把自己找出的闪光点跟同桌分享时, 让同桌觉得他划出的语句确实精彩, 而且点评也确实很中肯, 就给他在原来老师批阅的等第旁打上一个五角星, 小小的五角星虽是一个符号, 但对学生来说那是一个鼓励的符号, 一个光荣的标志, 一个理解、肯定、赞扬学生习作劳动的表示。当然, 也是给学生带来成功愉悦感的最好的信息刺激。

在“再次修改”环节中, 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后, 可在教师原来的等第上提出自己的进步分值, 当然要讲出理由;再由同学评价, 给出分值, 重点谈修改是否合理;接着由教师作具有鼓励性和建议性的评价, 给出分值, 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绩, 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然后在学生的多次反复修改后, 教师给予加分。教师从学生的习作表现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 从而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即时习作状况, 也使教师真正地了解自己教学的有效程度。而学生用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同修改前比, 用这次的作文同以前的比, 从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进一步激发了习作热情, 增强了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查病因】

传统的作文评价都是趋于一种模式化, 先是教师分析学生此次习作的达标情况, 然后选一重点展开集体讲评, 最后进行修改病句和订正错别字。评价方式单调枯燥,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效果自然不佳。

【开良方】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 能推动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常用的评价方式除以上提到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评价、集体评议外, 还有欣赏性评价和挑剔性评价。

如在上《春游的建议》作文评讲中, “佳作亮相”、“自评自赏”中我就充分运用了欣赏性评价方式。在“佳作亮相”的环节中, 先由百花奖获得者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说说习作中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再请倾听的同学说说习作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并适时向作者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写。在“自评自赏”的环节中, 我先让学生自己边赏边划出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 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点评, 然后把自己找出的闪光点跟同桌分享, 最后指名上台朗读精彩句段。这种欣赏性评价注意发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 大大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再次修改”的环节中, 我运用挑剔性评价方式, 在评赏基础上让学生再次给自己的作文挑刺, 即让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用铅笔在习作本上修改, 边改边想:为什么要这样改?然后同桌交流, 最后指名上台展示修改情况,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其他同学提出补充意见。采用挑剔性评价, 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或他人进一步发展。在自改、互相补充的过程中, 破除了评改作文的恐惧感, 能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更有助于学生习作精益求精, 养成积极主动修改习作的习惯。

重视作文评讲展开隐形翅膀 篇9

一.态度热情恳切, 形式生动活泼

教师教学态度热情恳切,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使他们自觉地进入角色, 积极参与思考, 把所学内容印入脑际, 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好的讲评课, 应该既摆事实, 又讲道理, 风趣幽默, 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比如习作中需要人物外貌的描述, 则完全可以写自己身边的人, 或者以他们为模特。可以是自己的同学或熟悉的老师, 这种实战演习能非常直观地让学生领会。在引领学生学习写作《我成长路上的你》的过程中, 教师完全可以启发学生从《背影》等文中受到借鉴。让学生的镜头如特写一般, 抓住特征清晰的展现人物形象。但是, 如果形式呆板, 只是走过场, 讲讲而已, 不落实到学生订正或改写上面, 讲评就会流于表面。讲评过程中, 应该要求学生随时在自己的作文本上订正某个字、某个标点, 改动某些词句, 给某些片断或句子加批注, 给文中的佳句佳段加圈等, 真正做到手脑并用。讲评结束后, 还应该收阅学生订正或者改写的作文, 必要时还要进行再次讲评。为了使讲评真正落实到实处, 还可要求学生写下讲评后的感受。这种形式的自我体会, 实际是对课堂讲评的巩固, 起到了进一步消化吸收的作用。

二.启发学生思考, 培养多种能力

讲评最忌教者一讲到底, 搞“大包干”。叶至善先生说:“培养学生修改自己文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今后写文章或起草文件是不可能时时有人为他修改的, 只有靠自己修改。何谓包办修改呢?比如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发现少写一段, 就动笔为他补充一段;发现学生作文某段写得不好, 就删掉再代学生写上一段;发现学生某一个词用得不当, 就为学生硬改一个词, 这样批改是不好的。不仅影响了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的提升, 也让教师不堪重负。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这里要补充一段, 或者为什么修改这一段, 或者为什么这个词用得不对, 至于该怎么改, 要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这段话虽然是针对批改作文而言的, 但原理和讲评是同样的。

教师讲评时, 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 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进行思考、辩论, 从中发现问题, 找出病因, 切不可搞“承包”。特别是针对某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问题的评析, 如果方法巧妙, 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旦学生思路开阔, 反映敏捷, 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就会增强, 这样, 作文取材就会新颖, 构思就能精巧, 写作具有创造性。

三.捕捉有利时机, 适时进行讲评

讲评不是搞形式, 走过场, 而应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目的, 因此要不拘一格。

1、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教师平时批改学生作文, 应对存在的问题作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阅读分析课文时, 注意把这些问题穿插进去讲, 用课文中的实例与学生作文进行比较, 从而使学生作文有所定向, 学习课文中的写法。如外貌描写, 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 把与人物身份、处境、个性思想相联系的事物刻画出来, 才具有描写的价值。可是学生平时作文描写人物外貌, 大部分缺乏个性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 在讲解课文《故乡》时, 就可以把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作详细的分析, 使学生得到感触。“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在这段外貌描写里, “紫色的圆脸”写出了农村孩子很健康;“头戴一顶小毡帽”, “小毡帽”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村孩子戴的帽子;“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说明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取法乎上, 得之于中。多诱导学生向课文取法, 学生虽不能“全盘接受”, 但耳濡目染, 集腋成裘, 终将大有所获的。

2、与批改过程有机结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过程中, 有时会发现, 某些问题同时在几个甚至更多的同学作文中存在,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就有必要拿出来给学生讲讲。这本来可以在批改完之后进行, 但如果作文问题较多, 批评需要较长时间, 那最好在批改过程中穿插讲评。这样, 一次作文根据不同的问题可以, 分几次讲评。等到批改完全班的作文, 讲评工作也宣告结束。这种分批讲评, 让学生所得较多。这需要教者抓住可利用的时间, 化整为零, 打“游击战”。

四.端正写作态度, 培养良好习惯

态度是非智力因素, 也叫认识因素。有些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 行文马虎了事, 既不注意审题, 又不考虑怎样围绕中心选材;既不注意谋篇布局, 也不认真修改文句, 因而病句、错别字连篇, 标点符号随随便便, 抄写潦草, 甚至偏题, “无病呻吟”等, 表现不出他们的实际作文水平。批改时遇到这类问题, 应当及时拿到课堂上去让全体同学共同讨论, 指出其不足之处, 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端正写作态度的教育。学生养成了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后, 基本功也就练出来了, 这时我们在向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拿到作文就下笔, 丝毫没有思考的空间, 意识流地写一通, 等想到需要体现主题时发现地方不够。这就造成头重脚轻, 主旨不明朗的情况。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不失为妙策。按作文提纲写文章, 不但不会丢掉原来准备写的内容, 而且能够省去打草稿的过程, 节省时间, 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条理地、有重点地表达和突出中心。列提纲应注意以下几点:

审清题意、确定中心的基础上, 围绕中心, 选择材料, 并写下来。选择材料时, 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这样感染力才会强烈。

在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基础上, 合理安排材料的顺序, 做到条理清楚。材料顺序安排好了, 层次就会清楚, 中心就会表达得更加明确。安排材料顺序, 即段落层次, 是列提纲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安排所写材料的详略, 就能使文章重点突出, 中心明确。在安排好顺序的材料后面, 标明详略。在作文时按作文提纲去写, 就容易做到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中心明确, 就容易写出好的文章。

五.说真话抒真情, 以真情打动人

有些学生编造的一些事情, 不但被老师误认为是真事, 而且还作为正面典型在班上传阅, 给予表扬, 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有什么好处呢?真实材料是最有说服力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写文章最怕弄虚作假。叶圣陶先生认为, 作文就是做人, 一定要养成实事求是的文风。因此, 学生作文是否说真话、抒真情, 教师在讲评中尤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2012年安徽高考满分中居然有一篇抄袭作文, 引起媒体一片哗然。其实在学生习作中出现了很多假死、假病、假伤的案例, 但凡悲情一点就是父亲雨夜送自己到医院打点滴, 家中养的小猫猝死之类, 如出一辙。真情实感反倒难能可贵。

试卷评讲也要精心备课 篇10

一、“下水”做题, 心中有数

评讲试卷前, 教师应把试题逐一认真思考, 并写下最佳答案。这是备课的初始环节,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首先, 惟有教师亲自解题, 才能真正熟悉试题, 摸清解题思路, 了解解题途径、答题要点以及答题难点;才能保证课上评讲时思路清晰, 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知道哪道题容易犯错, 哪道题不易答全, 哪个知识点可以拓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评讲时有的放矢, 提高评讲质量。尤其是阅读分析题, 如果不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不亲历解题过程, 评讲时就会像瞎子过河一样, 顾此失彼, 不得要领, 面对学生一些有创意的答法会措手不及, 不知可否。其次, 每次测试, 尽管命题者会提供“参考答案”, 但只是供你参考所用, 况且也不一定完全正确或完美。实际上, 我们屡屡遇到“参考答案”有错误甚至错误还不少的情况。如果教者不“下水”做题, 何以知道“参考答案”的正确完美与否?而如果把错误答案传授给学生, 岂不误人子弟?再次, 教师“下水”做题, 砥砺自身的教学技能, 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详细统计, 了解“答情”

试卷评讲前, 教师必须做好具体细致的统计工作, 以了解学生的“答情”、学情, 为确定评讲重点提供依据, 使评讲更有针对性。这项工作有两方面:一是考试分数出来后统计学生的成绩, 包括学生个人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学生的人数, 算出平均分、及格率、优分率及低分率, 等等。这项工作便于教者宏观把握, 初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 明确下一步教学的目标;也便于在评讲伊始, 向学生进行考情综合评述, 让他们知彼知己, 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分别统计各题得分情况、失分人数, 算出得分率, 以便确定评讲的重点和难点。

三、对比分析, 弄清错因

首先, 分析试卷本身, 包括命题意图、试卷特点 (题型、难度、知识点、能力点等) , 便于准确把握命题的导向,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其次, 逐个查看学生的答案, 把失分答案与正确答案相比照, 分析其失分的原因, 是审题失误, 还是基础不扎实, 或是思考不全面、表达不清楚, 等等, 都应弄清楚并分类纪录, 典型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样卷上, 个别性的则在该生试卷失分处注明错因。对于未失分的答案, 教师也要逐题审阅, 尤其是那些难度大、开放性强、灵活度高的主观题, 未扣分并不等于答案完美无缺, 教师通过认真审阅, 比照分析, 评析时精要点拨, 有助于学生的答案更加完美。对学生的精彩答案, 教师要善于发现, 做好记录, 评讲时可以作为样板, 欣赏激励, 或直接在该生试卷精彩答题处简要评点, 给予鼓励, 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

四、抓住典型, 确立重点

试卷评讲忌不分主次, 面面俱到。从头讲到尾, 一方面浪费时间, 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听讲时心不在焉, 影响评讲效果。试卷评讲应有所选择, 选取那些典型性的问题作为重点。一般来说, 对那些错误率高, 尤其是暴露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或答题方法等方面的普遍性问题, 教师要做好详讲、讲透的准备。

五、选择方式, 力求高效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 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 经过他们内在的矛盾斗争才能被他们所接受。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 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 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 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 旁人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可见, 要使试卷评讲取得高效,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 让他们参与到评讲活动中来。为此, 教师在评讲前应认真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或让学生按做错的题型、题的深浅程度及学生基础分层活动, 或让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讨论交流, 也可让学生客串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评讲, 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提高评讲质量, 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预设方法, 提升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武器……学生拥有的方法越多, ‘武器’越精良, 学习的成功率就越高。”评讲试卷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懂得了这一道题, 这一份试卷, 更应该让他们学会用解这道题、这份试卷的方法去解另一道题、另一份试卷。教师在试卷评讲前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答题规律, 引导他们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思考。例如解答仿写题, 学生往往拿不到满分, 有的仿句甚至令人哭笑不得, 教师要通过比较启发, 使学生明白句子仿写不仅讲究句式 (结构、修辞、字数等) 的相似, 而且追求内容 (话题、意境、品位等) 的统一。又如解答赏析题, 应让学生学会顺着这样的思路答题:文章 (句段) 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法, 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学生掌握了方法, 提升了能力, 便会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

七、设计作业, 巩固强化

评讲完试卷并不意味着一个阶段学习活动的结束。因为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而人的思维往往会存在定势, 不少学生可能会再犯类似错误, 通过一次评讲就真正弄懂的学生是很少的。因此, 试卷评讲课也要布置一定质量的作业, 让学生通过对易错题的变式、延伸、发散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强化迁移能力。作业题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典型错误设计, 也可以让上台评讲的“小老师”课前准备, 还可以课堂上留5至10分钟师生共同设计;训练时间可安排在课内, 也可放在课后。这个环节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弄懂了知识, 学会了方法, 是否把课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既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归纳总结, 更是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评讲效率的有效途径。

记得一位著名教师说过:“要想课堂精彩深沉, 课前必须精心预测。”试卷评讲课也一样, 只有端正态度, 精心备课, 才能实现高效, 促进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履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试卷评讲质量》, 《语文教学之友》2005年第4期。

如何评讲初中英语试卷 篇11

一、 课前

教师在课前主要做准备工作。

1. 亲自做一遍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心态,在对试卷讲解之前,自己也把试卷重新做一遍,而不是对着参考答案照本宣科去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出题的难易程度和范围,也有利于评讲内容的确定。教师同时还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每道题能否有多种解法?考试范围是否超纲?考题难易程度是否合适?

2. 统计试题错误

学生考试的目的,不是获取分数,而是查找不足,通过试卷,发现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对于出错较多的题目,教师必须要进行统计,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方便教师重点评讲。在平时统计过程中,教师可参考这样几种方法: ① 列数法,教师按题目顺序列好一张表,把统计的结果记到表里; ② 记号法,在试卷上出错题号旁打上不同数量的星号或叉号等符号; ③ 统计图法,学生试题出错程度通过统计条形图或折线图能较好的反映出来。

3. 反思错误,总结经验

在考试结束后,要对学生出错的题型进行统计,分析每題出错的原因和类型。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出错的根源,抓住学生出错的思维方式,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和调查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如学到宾语从句时,笔者班上学生做错的两题:

(1) 同义句转换: We can’t decide where we shall meet.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 We can’t decide to meet wher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原因:只熟悉decide to do sth结构,而不知道decide后可接宾语从句。

(2) 动词形式填空: Mrs. Black told me she _____(not take) Tom to New York the next week. 学生给出的错误答案: not to take

教师主观臆想原因:学生不知道宾语从句的构成。

学生实际出错的原因:混淆tell sb.(not) to do sth和tell sb + (that)从句两种句型。

4. 制定评讲方式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得知学生在试卷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特点的评讲方式,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熟悉于心,结合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评讲的方式,达到循环渐进的目的,使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打开,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中

课堂是评讲试卷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既要把出错频率高、难度系数大的问题解决掉,也要给不具代表性的小问题、临时冒出的新问题做出圆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时间的分配,以三个时段为最佳:

1. 分组讨论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翻阅课本和相关资料共同分析和讨论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通过这种学生间的讨论不仅可以把很多问题快速地解决,还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增加学生对错误的印象。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把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解决,构建一种互动、平等的教学关系。

2. 教师讲解

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可以看出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也有了评讲内容,但也要把握评讲的方式,对一些小问题可以一带而过,评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代表性,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把教学效率发挥到最大。

3. 解决剩余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可以使学生的问题绝大多数得到解决,但仍会有一些小众问题存在。对于前面讲到的问题,有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而一知半解。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相互间的讨论,必要时,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来自教师详细而准确的反馈和及时得到教师提供的额外帮助,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的课堂环境。这一时段旨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层面的问题都得到满意的答复。

三、 课后

作文批改、评讲不妨多加点“糖” 篇12

如何进行作文批改、评讲?长期以来, 许多语文教师侧重于存在问题的罗列, 也就是一种叫“纠谬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吝于鼓励, 长于批评, 每一篇习作, 总是错别字一二三, 病句一二三;立意不高, 审题有偏;详略失当, 思路紊乱;选材不当, 构思一般……学生好不容易憋出的一篇文章, 又让教师这样画了一大堆的红杠子, 一盆又一盆地泼凉水, 学生觉得写作总摸不到门道, 长此以往, 学生对写作岂能不怕?写作兴趣又从何而来?甚至有的教师在批改时好像以找问题为乐, 以为找的问题越多, 越说明批改越认真, 作文评讲就越能纵横挥洒, 言之有据。至于学生习作中的优点, 仅仅作为点缀, 一带而过, 正所谓“优点不找少不了, 缺点不找不得了”, 已经成为普遍的心态。于是, 作文评讲课不是上成了错误检讨课, 就是上成了差生批判课。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愈是苦口婆心, 满头大汗, 学生的情绪愈是低落;写作练习越多, 学生越是不胜其苦, 收效越是微乎其微。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认为批改、评讲作文, 应多加点“糖”, 也就是多施以表扬:多谈成绩, 少谈问题;多谈进步, 少谈失误;多谈美点, 少谈缺点, 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让学生在“表扬与自我表扬”之中, 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从而来提高写作的兴趣。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作文批改, 善找“闪光点”

在作文批改上, 笔者一反以往那种千方百计寻找文中谬误的做法, 总的指导思想, 以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为主。只要有一个词或一句话写得好, 都会以约定俗成的符号标出, 或于眉批的形式, 用褒扬、赞叹的语句点出。篇末的总批, 也以肯定、赞扬为主, 即使要进行批评, 也先肯定成绩, 或寓批评于鼓励之中, 或于批评之后给予勉励。在评分, 笔者毫不吝啬, 根据作文的阶段要求, 基本达标即给高分, 符合要求即打满分。对写作基础比较差的同学, 更有意识地放宽要求, 稍有进步, 便及时肯定, 及时表扬。对待差生作文, 有时先不评分, 让学生改写之后再评分。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书写马虎等不良现象, 笔者也坚决扣分, 但笔者会以深表惋惜的语气, 动之以情, 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表达习惯, 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情况下接受批评, 并自觉加以改进。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 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写作兴趣也就逐步提高了。

二、改评讲课为总结表彰会

首先是学生自我表扬, 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也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进行自我表扬时, 要求他 (她) 们象孔雀开屏那样展示自己最动人、最靓丽的东西, 或精段、或妙句、或雅词、或炼字。也可将本次作文与前几次作文进行纵向比较, 表扬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改进, 在哪些方面有提高。这样做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能行。

其次是教师的总结性表彰。教师应将每一篇文章的优点分门别类, 一一提出表扬。表扬应该一一点名, 特别精彩的文段应在全班朗读, 以激发学生的荣誉心, 上进心。尽量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次或多次受表扬的机会。对于存在的问题, 只是顺带点出, 引起学生的注意。作文评讲后, 如果有的学生很有积极性, 想重写一遍, 教师也应保护这种积极性, 同样给予批改评分。教师在侧重表扬那些特别优秀者和进步最大者时, 千万别忘了为后进生的进步喝彩。

三、改评讲课为美文欣赏会

在开美文欣赏会之前, 先要组织好课前的“选美”活动。按小组轮流传阅本组成员的作文, 然后采取无记名评分、自我推介和集体合议相结合的方式, 评选出几篇能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力作”, 在美文欣赏会上作为候选篇目去参与全班的角逐, 最后按得分的多少和人气指数的高低来确定美文。

“选美”活动, 是美文欣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是足球的洲际预选赛是世界杯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通过“选美”, 每个人都在同学中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出镜率”, 有的同学因此在班上形成了自己作文的“读者群”。同时, 通过“选美”, 又发现和学习了他人的长处, 增加了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开放的机会。

美文欣赏其实是对习作者的欣赏。美文选好后将其打印下发, 使之享受课内“必读物”的待遇, 或者将美文灌成录音带进行配乐朗诵, 或者将其在校园广播站进行热播, 或推荐其在校报上发表, 让习作者风风光光地“露”一回,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就像是一辆上坡的车, 一艘溯流的船, 一只雾中的小鸟, 一位翻山的旅人, 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 耐心引导, 悉心帮助。在批改、评讲作文时教师如果能抛弃以往的“纠谬法”, 多施以表扬, 不断鼓励, 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文敏.重视批改评讲提高作文水平[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1 (12) .

[2]封云.初中作文评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 (43) .

[3]高邦娟, 邹风才.写作教学中评与改的艺术处理[J].文学教育 (下) .2011 (07) .

[4]李森成.如何做好学生的作业批改[J].教育教学论坛.2011.

上一篇:景观设计的美学思考下一篇:完全实验室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