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类课程

2024-10-12

电子线路类课程(共12篇)

电子线路类课程 篇1

电子线路类课程是电子、通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此类课程注重对学生电子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线路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电子实践能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其今后专业课程学习、电子设计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

此类课程的基本概念多、实践性强,必须强化基本概念并进行应用,选择实用性强的综合实验项目,注重介绍新仪表、新仪器的使用。通过对企业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进一步明确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课程的核心能力。教学目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使学生从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学起,通过综合应用到创新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仿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学生通过电脑进行课程实验的调试与测量,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课、练习课、提问课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采用启发式、仿真环节、边讲边练多种方法穿插教学,总结一些帮助学生形象化思维和记忆的窍门、比喻,使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教育创新背景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采用这种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加大平时考核的权重,而降低期末考试在总评成绩的比例,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重要章节要求学生写学习小结并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网络化、案例式等方法,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积极的作用[2]。

学生首先要掌握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公式原理等,才能真正理解本课程内涵;要对学生提出设计任务并提供参考书目范围,让学生自己探索解答;对于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典型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思路,从而提高活学活用、独立分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改变,通过建立教学实践网页,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专业课程资料实现网络共享,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先进的教研成果,丰富的教学实例,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学生可以掌握更加先进、全面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元器件的应用,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作思考、进行实验。

三、完善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教师应制定全面、合理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式。例如答辩,答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考核方式,学生需要阐述自己设计的内容、目的,论述设计方法和实验结果等,这样既预防了学生作假,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设计中的疑点难点进行提问,生生可以根据设计内容、实验方法进行交流,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交流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从而汲取精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答辩时间[3]。

电子线路类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没有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掌握课程内容等。在实验课中,学生仅能完成几个典型实验,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安排为两周,需要完成课程设计的布置、方案的选择论证、元器件的购买、电路板的设计及印制、电路的安装及焊接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很难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每学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验,对参加开放实验积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课程平时成绩奖励加分;修订教学计划[4]。

随着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应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各教学环节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不断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把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仿真软件的使用、开放实验及课程设计创新管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卓.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3.

[2]康娟,李晨霞.工科院校电子设计制作类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8-9.

[3]赵宏音,肖明,张亚琴.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12):60-62.

[4]潭兴.技术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4(12):10-12.

电子线路类课程 篇2

 本次重点内容:

1、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逻辑函数的变换。 教学过程

一、概述

组合逻辑电路:在任何时刻的输出状态只取决于这一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与电路的原来状态无关的电路。

生活中组合电路的实例(电子密码锁,银行取款机等)电路结构:由逻辑门电路组成。

电路特点:没有记忆单元,没有从输出反馈到输入的回路。说明:本节讨论的是SSI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提问:1.描述组合逻辑电路逻辑功能的方法主要有?(逻辑表达式、真值表、卡诺图和逻辑图等。)2.各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相当于是各种表示法之间的相互转换。基本分析方法

分析:给定逻辑电路,求逻辑功能。步骤:

1.给定逻辑电路→输出逻辑函数式

一般从输入端向输出端逐级写出各个门输出对其输入的逻辑表达式,从而写出整个逻辑电路的输出对输入变量的逻辑函数式。必要时,可进行化简,求出最简输出逻辑函数式。2.列真值表

将输入变量的状态以自然二进制数顺序的各种取值组合代入输出逻辑函数式,求出相应的输出状态,并填入表中,即得真值表。3.分析逻辑功能

通常通过分析真值表的特点来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二、分析举例

[例3.1] 分析图3.1所示逻辑电路的功能。解:分析步骤

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逐级写,并且变成便于写真值表的形式)

(2)列真值表。将A、B、C各种取值组合代入式中,可列出真值表。

(3)逻辑功能分析。

由真值表可看出:在输入A、B、C三个变量中,有奇数个1时,输出Y为1,否则Y为0,因此,图6.2.1所示电路为三位判奇电路,又称为奇校验电路。

[例3.2]分析图3.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指出该电路设计是否合理。

解:分析步骤

(l)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2)真值表。

(3)逻辑功能分析。由表3.2可看出,图3.2所示电路的A、B、C三个输入中有偶数个1时,输出Y为1,否则Y为0。因此,图6.2.2所示电路为三位判偶电路,又称偶校验电路。

(4)改进:这个电路使用门的数量太多,设计并不合理,可用较少的门电路来实现。变换表达式

可用异或门和同或门实现,电路如图3.3所示。归纳总结:1 各步骤间不一定每步都要,如: 省略化简(本已经成为最简)

由表达式直接概述功能,不一定列真值表。不是每个电路均可用简炼的文字来描述其功能。如Y=AB+CD

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一、基本设计方法

设计:设计要求→逻辑图。步骤(与分析相反): 1.分析设计要求→列真值表

根据题意设输入变量和输出函数并逻辑赋值,确定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然后将输入变量以自然二进制数顺序的各种取值组合排列,列出真值表。2.根据真值表→写出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3.对输出逻辑函数进行化简 代数法或卡诺图法

4.根据最简输出逻辑函数式→画逻辑图。

最简与一或表达式、与非表达式、或非表达式、与或非表达式、其它表达式

二、设计举例

1.单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例3.3] 设计一个A、B、C三人表决电路。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提案通过,同时A具有否决权。用与非门实现。解:设计步骤(1)真值表

设A、B、C三个人,表决同意用1表示,不同意时用0表示; Y为表决结果,提案通过用1表示,通不过用0表示,同时还应考虑A具有否决权。

(3)画逻辑图,如图3.5所示 2.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例3.4] 设计一个将余3码变换为8421BCD码的组合逻辑电路。解:设计步骤(1)真值表

输入:余3码,用A3、A2、A1 和A0 表示,输出:8421BCD码,用Y3、Y2、Y1 和Y0 表示。余3码有六个状态不用,不会出现,作任意项处理。(2)卡诺图化简。见教材中图

应画四张卡诺图分别求出Y3、Y2、Y1 和Y0 的最简输出逻辑函数。含有最小项的方格填1,没有最小项的方格填0,任意项的方格填×。由卡诺图可写出 Y0、Y1、Y2 和Y3 的最简逻辑函数

(3)画逻辑图。

《电子线路》课程改革探索 篇3

【关键词】电子线路 高职院校 集成电路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机电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d20131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56-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对于我们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电子线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我们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其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再加上学生基础较差这一现状,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初学这门课时感到非常困难,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也严重妨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从教材的改革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入手,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集成电路为主,分立元件的内容弱化

随着电子材料科学的发展,电路集成技术的进步,电路成本的不断降低,分立元件的电路渐渐被集成电路取代。学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也是直接接触集成电路,而不是分立元件。但原有的教材内容却几乎未发生变化,还是从分立元件开始,先讲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再讲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及原理等等。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本身的定位是不同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以应用为主而非科研,对于原理方面的内容应该淡化或直接不讲。所以教材一开始就直接讲集成电路,对于集成电路最关心的就是输入和输出,避免了很多复杂的原理,这也解决了《电子线路》“入门难”的现象。同时,由于集成电路更形象化,不象分立元件那么抽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目前的理论课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讲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对于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基础差,往往难以接受这些内容枯燥又缺少趣味性的知识,这对以后专业课的开展更为不利。针对这些情况,如何把课堂气氛搞活跃是一个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这类课上就变得很实用,比如说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戏来让学生记住一些原理和公式,例如BINGO游戏:在一张纸上画16个方框,里面随意写入16个公式或原理(有20个可选),老师提问问题,学生看自己的方框内是否有答案,看谁的方框先连成一条直线谁就赢。这就考察了学生两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有就是反应能力。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多米诺骨牌(可以一边是原理,一边是对应的公式,采用配对的形式)等等,通过这些游戏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一些教学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当运用一些教学软件不仅可以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而且还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设计振荡电路的课程时,因为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如果想要有输出,首先应该给一个输入,但在这里为什么没有输入信号,却有输出信号呢?这时就可以直接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来做一个演示实验,通过仿真实验的现象来引入振荡电路,包括振荡的条件和组成等,这样带着问题引入新内容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这种记忆是长久的。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对《电子线路》教材的改革,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能力大大提高了,并且因为弱化了分立元件的学习,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间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发现和掌握重点知识。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课堂气氛明显得到了改善,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天瑜.基于Multisim的模拟电路课程改革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陶希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邬易平,王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4]王明秋,王安福,吴兴宏.高职高专模拟电子技术与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整合探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作者简介:

“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 篇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形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教与学的教育形式正面临最为重大的改革。此类信息技术是对高等教育的一次强力冲击,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推动多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争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主动地位,必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

2015 年,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改革,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为学生搭建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平台,我校开展了网络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连续开设3 年以上的基础课程或专业主干课程均可申报。低频电子线路是我校省级精品课,是电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任务是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结合课程组多年教学经验,利用并创造相关资源,并查阅参考了众多优秀的网络课程范例,我们进行了低频电子线路的网络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陆续发现目前大多高校网络课程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结合我们的建设经验,以期和同行们进行探讨。

1 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师生比不断提高,多数高校均不同程度存在着缺少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学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性,极不利于高校发展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网络课程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间界限。网络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可以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使教育活动的适应性得到大大加强。所以,开发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网络教育,实现现代信息化工程的重要课题。

以本课程“低频电子线路”为例,课程组教师4 人,授课对象平均每学年600 余人,约16 个班,平均每位老师4 个班。并且各老师在承担本课程的同时,还承担相对应的实验课程或其他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这种比例的师生比,若期望培养得到较高质量的学生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努力,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显然是有一定难度。另外,课程组教师大多采用的仍为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由于学时有限,教师讲课时往往偏重重点内容讲解,少讲次要的内容。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往往被忽略的内容有可能恰恰是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这时,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的优势即可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重点之一便是放大电路的分析,多数放大电路是较为复杂的电路,教师如若只是课堂讲授的形式,那么每节课在黑板画电路图的时间也会花费不少。所以,建设一个教学形式独特新颖,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网络课程对本课程组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2 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的建设内容

目前,部分高校的网络课程缺乏统一的规划、有效的管理,各学院独立建设,支撑平台不统一,易导致维护困难,且成本较高。所以,统一的建设标准及高校的宏观调控,是建设高质量网络课程的前提。我校为进一步推广教育信息化改革,于全校范围内建设30 多门网络课程。各课程基于统一的平台建设,遵循统一的建设规范及要求,初步建设完成需通过学校教务部门的统一验收,才可投入试运行。这种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监督,各网络课程组负责实时更新及维护,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网络课程建设成效。

2.1 课程基本信息建设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指定教材、教学参考书、参考网站、学习指导。本网络课程的教学团队分别介绍了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及实验指导老师等的基本信息,方便学生了解自己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及联系方式等。教学大纲主要是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建设程度为使自主学习的学生在不经由教师指明的情况下,也明确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参考书及参考网站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经课程组教师多年累积及筛选,将质量较高且比较能反映电子技术行业发展现状的参考书及网站实时发布于网络课程中。学习指导中讲明了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特点,并对如何学习本课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基本信息建设的目标是,学生在未开始本课程的教学之前,通过课程的基本信息可把关于整个低频电子线路的教学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

2.2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授课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实验指导案例及素材库、试题库、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还有课程备份机制。其中授课教案为课程组负责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反复修改后完成。教学课件为PPT形式,为教材配套课件,也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过至少五次以上的反复讨论修改。教学视频按知识点制作,由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讲授,保证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可实现自主学习。其中,案例教学被作为本网络课程的亮点项目,采用FLASH格式,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作的几个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其中一个肌电假肢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测控系统,可检测神经,控制执行机构,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案例与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等知识点均相关,是其典型的应用。案例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兴趣中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点。试题库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并能够实现在线测试和考核的。按章节制作,每节提供学生一般不少于5 个的在线测试题目。试题要满足测试目标要求,覆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与教学内容相对应。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相互矛盾,且附有答案和参考题解等。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提供了与本课程相关的,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知识拓展的相关网络素材。具体包括相关论文链接、相关背景知识链接等。课程备份机制为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一次课程存档,下一学期开始使用课程前导出上一次课程包,为节省网络平台空间,存档的课程包不可多于4 个,要及时删除不用课程包。

2.3 网络教学活动建设

网络教学活动建设包括通知公告建设、发布课程信息、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辅导及答疑系统建设、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建设及课程学习评价。此类项目的建设很大程度依赖网络课程的建设平台。作业发布与管理系统提供WEB的发布作业功能,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自动布置作业,也可人工选择作业的知识范围。可实现学生基于WEB完成、提交功能,可实现教师基于WEB的批改、点评作业功能。辅导、答疑系统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具有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本课程建设了课程学习讨论小组,也是基于平台的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建设完成。可提供基于WEB的讨论组内容提交、管理功能,可通过设计网上教学活动,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协商交流机会。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主持讨论话题。本课程的课堂学习评价即为在线测试栏目,按知识模块设置的在线学习作业和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3 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通过课程组建设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的经历及开展的一些网上知名网络课程调研工作,发现网络课程建设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五年前,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建设网络平台及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部分课程重复建设,浪费了资源。目前,大多高校都已开始形成支撑网络课程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例如我校的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之类,从网络课程统一开发平台购买,到各学科网络课程申请、立项,评审通过后,各课程组再进行建设,评价验收后再进行推广应用。整个建设过程中有开发网络课程的技术人员做技术支撑,有课程组人员对各自网络课程进行建设,学校教务部门有明确的管理方法并建立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网络课程的建设水平也逐渐提高,无论是无常资源规模或是教学活动设计都有所提高。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这些网络课程的前期建设力度大,投入人员多,制作并验收完成后便大功告成,而如何应用好这些网络课程,以此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却没有下足功夫。致使一些网络课程成为摆设,建设时投入的经费及人员建设投入的精力均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中,主要一点是高校对网络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如若只是将网络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参考的话,那么一定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花费时间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进行深入学习。所以,加强网络课程的应用是当前网络课程建设的重点问题。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已初步完成,我们将继续研究总结建设经验,加大本网络课程的应用范围,使本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走上健康有序,可循环发展的轨道。

摘要:网络课程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校园数字化教学的基础,能极大地促进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具有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虚拟化、学习个性化、自主化及合作化等特点。本文为“低频电子线路”课程组按照我校网络课程建设规范,利用课程组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及资源,初步建设完成该网络课程的过程概述。并结合建设经历,对网络课程建设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J].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2000.

[2]马红亮,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6):63-65.

[3]李洪发.网络课程建设的特点和作用探析.http://wenku.baidu.com.

[4]罗鸿斌.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与思考.甘肃科技,2008.24(18):191-193.

[5]于晶莉,韦明.谈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路对策.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54-56.

高频电子线路收音机课程设计 篇5

系(部): 三 系 专 业: 通信工程 班 级: 11级(1)班 姓 名: 陈

学 号: 201103061 成 绩: 开课时间: 2012-2013 学年 2 学期 指导老师: 陈飞 李海霞

一、设计题目

HX108-2 AM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二、主要内容

1、学习收音机原理

2、组装、焊接收音机

3、调试收音机

4、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具体要求

1、对照原理图讲述整机工作原理;

2、对照原理图看懂装配接线图;

3、了解图上符号,并与实物对照;

4、根据技术指标测试各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5、认真细致地安装焊接,排除安装焊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6、书写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报告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详细的设计过程、原理说明、各模块参数的说明、仿真波形、调试总结、心得体会、参考文献(在报告中参考文献要做标注,不少于4篇)

四、进度安排

第十七周:

周三,周四通过查阅书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学习收音机工作原理。周五开始焊接收音机。第十八周:

周一、周二焊接收音机 周三调试收音机

周四、周五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五、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最终考核成绩由四部分组成:

1、平时考勤占30%

2、组装的收音机质量占30%

3、答辩占20%

4、实验报告占20%

目 录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的目的与意义.............................................................................................1

2、收音机的原理.............................................................................................................................2 2.2总体概述............................................................................................................................4 2.3输入回路............................................................................................................................5 2.4变频级................................................................................................................................5 2.5中放级................................................................................................................................6 2.6检波级................................................................................................................................7 2.7 自动增益控制...................................................................................................................8

3、收音机的组装.............................................................................................................................8 3.1元器件准备与检查............................................................................................................8 3.2.1焊接步骤................................................................................................................8 3.2.2注意事项................................................................................................................9 3.3组合件准备......................................................................................................................10 3.4装大件..............................................................................................................................10 3.5开口检查与试听..............................................................................................................10 3.6前框准备..........................................................................................................................10

4、收音机的调试...........................................................................................................................11 4.1收音机的调试步骤..........................................................................................................11 4.2故障分析与处理..............................................................................................................11 4.2.1检查顺序..............................................................................................................11 4.2.2 万用表检查的方法.............................................................................................11 4.3.3焊接、组装、调试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12

5、安全及注意事项.......................................................................................................................12

6、心得与体会...............................................................................................................................13

7、元件清单...................................................................................................................................13

8、参考文献...................................................................................................................................15

1、收音机组装与调试的目的与意义

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设计能力。通过对一只正规产品收音机的安装、焊接、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

1、掌握HX108-2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调幅接收系统的调试过程及故障排除;

3、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利用工艺文件独立进行整机的装焊和调试,并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2、收音机的原理

2.1 整机电路原理图

图2.1 整机电路原理图

外差: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差频的过程。输入信号和本机振荡信号产生一个固定中频信号的过程叫超外差。因为,它是比高频信号低,比低频信号又高的超音频信号,所以这种接收方式叫超外差式。

超外差式收音机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把接收到的频率不同的电台信号都变成固定的中频信号(465kHz),再由放大器对这个固定的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同时在选择回路(输入回路)或高频放大器与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变频器及中频放大器。

将所要收听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在我国为465KHz),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混频。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和直接放大式相比较,超外差式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而工作稳定,选择性好而失真度小等优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收音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灵敏度是指收音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

(2)选择性是指接收有用信号抑制无用信号的能力,也就是分隔邻近电台的能力。

(3)失真度是指收音机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比失真的程度。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收音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和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外差作用产生出来的差频,习惯上我们采用易于控制的一种频率,它比高频较低,但比音频高,这就是常说的中间频率,简称中频。任何电台的频率,由于都变成了中频,放大起来就能得到相同的放大量。调谐回路的输出,进入混频级的是高频调制信号,即载波与其携带的音频信号。经过混频,输出载波的波形变得很稀疏其频率降低了,但音频信号的形状没有变。通常将这个过程(混濒和本振的作用)叫做变频。变频仅仅是载波频率变低了,并且无论输入信号频率如何变化最终都变为465KHz,而音频信号(包络线的形状)没变。

混频器输出的携音频包络的中频信号由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一级、两级甚至三 3 级中频放大,从而使得到达二极管检波器的中频信号振幅足够大。二极管将中频信号振幅的包络检波出来,这个包络就是我们需要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最后交给低放级放大到我们需要的电平强度,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出足够的音量。若要求超外差式收音机得到更高的灵敏度,在调谐回路与混频之间还可以加入高频放大级然后再去混频。

由图知,整机中含7只三极管,因此称为7管收音机。其中,三极管V1为变频管,V2、V3为中放管,V4为检波管,V5为低频前置放大管,V6、V7为低频功放管。

天线所在回路选出所需电台信号,经变压器B1耦合到变频管V1基极。与此同时,由变频管V1、振荡线圈B2、双联同轴可变电容C1B等元器件组成的共基调射型变压器反馈式本机振荡器,其本振信号经电容C3注入到变频管V1发射极。

中放由V2、V3等元器件组成的两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通过两级中放将混频后所获得的中频信号放大后,送入下一级检波器。检波器由三极管V4(相当于二极管)等元件组成的大信号包络检波器。检波器将放大的中频调幅信号还原为所需音频信号,经耦合电容C10送入后级低频放大器进行放大。检波过程中,除产生所需音频信号之外,还产生反映输入信号强弱的直流分量,由检波电容之一C7两端取出后,经R8、C4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滤波后,作为AGC电压加到中放管V2基极,实现反向AGC。即当输入信号增强时,AGC电压降低,中放管V2的基极偏置电压降低,工作电流IE将减小,中放增益随之降低,从而使得检波器输出的电平能够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低放部分由前置放大器和低频功率放大器组成。由V5组成的变压器耦合式前置放大器将检波器输出的音频信号放大后,经输入变压器B6送入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器由V6、V7等元器件组成,它们组成了变压器耦合式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功率放大到足够大后,经输出变压器B7耦合去推动扬声器发声。其中R11、VD4用来给功放管V6、V7提供合适偏置电压,消除交越失真。2.2总体概述

常用典型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它主要由输入回路、变频级、中放级、检 4 波级、低放级、功率输出级和AGC电路组成。Automat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根据输入信号调整放大倍数,使输出信号幅度一致。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输入到变频级,经过变频后从变频器输出一调幅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级进行放大。中放一般有两级,是对固定中频频率进行放大的调谐放大器,所以它的放大倍数和选频特性都可以做得比较理想);再把放大了的中频信号送入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还需要经过低放级放大,然后去激励功率输出级输出足够的功率去推动喇叭发声。

图2.2 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

2.3输入回路

从磁性天线感应的调幅信号送入C1a、C2(双连可变电容器)(调台的钮)和B1组成的输入回路进行调谐,选出所需接收的电台信号,通过互感耦合送入变频管V1的基极。

B1C1AC2223C3103R22KC1CBM223P 图2.3 输入回路

2.4变频级

变频级是由一只晶体管V1同时起本振和混频作用的自激式变频电路。本振 回路由B2、C3,C1B组成,它是互感耦合共基调射式的LC振荡电路。本振信号通过耦合电容C3从V1的射极注入,它与输入回路耦合到V1管基极的高频调幅信号在V1管中混频,由集电极调谐回路(中周)选出二者的差频即465kHz的中频信号,然后再将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电路去放大。

C13223B2V19018GB1红R1324KB3黄R420KV29018HR3100C1AR8 1KC2223C3103R22KC1CBM223PC1BC44.7μ+R5150C5223

图2.4 变频级

2.5中放级

中放级由V2、V3组成两级单调谐中频选频放大电路。各中频变压器均调谐于465kHz的中频频率上,以提高整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减小失真。第一级中放(V2)加有自动增益控制,以使强、弱台信号得以均衡,维持输出稳定。V2管因加有自动增益控制;V3管主要提高增益,以提供检波级所必须的功率。

R12 220+R420KV29018HR662KB4白V39018HC14100μB3黄B5黑V49018HR8 1KC44.7μ+R5150C5223C6223R751C7223C8223C9223R9680W5K

图2.5 中放级

2.6检波级

经中频放大级放大了的中频信号,其中频和高次谐波由C8C9和R9组成的RCπ型滤波电路予以滤除。音频信号由C10耦合到低放级去放大。电位器Rw是音量调节(钮)电位器兼作电源开关。滤波后的成分经R8、C4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V2的基极作为AGC控制之用。(中频,低频和直流信号,最后余下低频信号)

R12 220+C14100μB5V39018H黑V49018HR8 1KC44.7μ+R5150R751C7223C8223C9223R9680+C104.7μW5K

图2.6 检波级 2.7 自动增益控制

滤波后的成分经R8、C4组成的退耦电路送到V2的基极作为AGC控制(负反馈)之用。主要作用对不同电台的声音信号大小的自动调节 2.8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V5为低频放大级,V6、V7为互补推挽输出级。

3~5 mAR12 220R111KR1051KC11223B6V69013HB7V59013H4~10 mA++C14100μC15100μV49018HY8ΩC8223R9680+C104.7μD3W5KIN4148C12223V79013HKC9223DC3V图2.8 低放级与功率输出级

3、收音机的组装

3.1元器件准备与检查

首先根据元器件清单(见附表2.1)清点所有元器件,并用万用表粗测元器件的质量好坏。再将所有元器件上的漆膜、氧化膜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搪锡(如元器件引脚未氧化则省去此项),最后根据附图2.2所示将电阻、二极管进行弯脚。

3.2插件焊接过程

3.2.1焊接步骤

(1)准备焊接:准备焊锡丝和烙铁。(2)加热焊件:烙铁接触焊接点,使焊件均匀受热。

(3)熔化焊料:当焊件加热到能熔化焊料的温度后将焊丝至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湿润焊点。

(4)移开焊锡:当熔化一定量的焊锡后将焊锡丝移开。(5)移开烙铁:当焊锡完全湿润焊点后移开烙铁。3.2.2注意事项

(1)按照装配图(见图3.2.2)正确插入元件,其高低、极向应符合图纸规定。

图3.2.2 HX108-2型收音机装配图

(2)焊点要光滑,大小最好不要超出焊盘,不能有虚焊、搭焊、漏焊。(3)注意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以及色环电阻的识别。

(4)输入(绿或蓝色)、输出(黄色)变压器不能调换位置。

9(6)红中周B2插件后外壳应弯脚焊牢,否则会造成卡调谐盘。3.3组合件准备

(1)将电位器拨盘装在W-5K电位器上,用M1.7×4螺钉固定。(2)将磁棒按套入天线线圈及磁棒支架。3.4装大件

(1)将双联CBM-223P安装在印刷电路板正面,将天线组合件上的支架放在印刷电路板反面双联上,然后用2只M2.5×5螺钉固定,并将双联引脚超出电路板部分,弯脚后焊牢。

(2)天线线圈的1端焊接于双联天线联C1-A上,2端焊接于双联中点地线上,3端焊接于V1基极(b)上,4端焊接于R1、C2公共点。

(3)将电位器组合件焊接在电路板指定位置。3.5开口检查与试听

收音机装配焊接完后,检查元件有无装错位置,焊点是否脱焊、虚焊、漏焊。所焊元件有无短路或损坏。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更正。用万用表进行整机工作点、工作电流测,如检查满足要求,即可进行收台试听。3.6前框准备

(1)将电池负极弹簧、正极片安装在塑壳上,如附图2.6所示,同时焊好连结点及黑色、红色引线。

(2)将周率板反面双面胶保护纸去掉,然后贴于前框,注意要安装到位,并撕去周率板正面保护膜。

(3)将喇叭安装于前框,用小螺丝批导入压脚,用烙铁热铆三只固定脚。如附图2.7所示。然后将拎带套在前框内。

(4)将调谐盘安装在双联轴上,如附图2.8所示,用M2.5×5螺钉固定,注意调谐盘方向。

(5)根据装配图,分别将二根白色导线焊接在喇叭与线路板上。(6)将正极、负极电源线分别焊在线路板指定位置。将组装完毕的机心装入前框。

4、收音机的调试

4.1收音机的调试步骤

(1)在元器件装配焊接无误及机壳装配好后,将机器接通电源;(2)当在旋开开关之后如果听到杂音,即很可能收音机可以收到信号,接下来可以调试,若没有声音则需要考虑是否实验硬件不成功;

(3)收音机安装完之后,当听到有吱吱的声音之后,此时可以调试了,调试顺序为:黑中周、白中周、黄中周、红中周,在调试每一个中周时当出现喇叭的声音最大时,即停止调试,进入下一个中周的调试,当调试完之后,听到广播信号之后,可以调试双联的左上角和右下角的微调旋钮进行平率的微调。将电台声音尽量调到最清晰。不过一般不会随意调动中周。

(4)换台时,在靠窗的位置慢慢的旋转调频,等到有细微的声音,在其附近旋转使声音更加清晰。4.2故障分析与处理

4.2.1检查顺序

由后级向前检测。先检查低功放级。再看中放和变频级。4.2.2 万用表检查的方法

用万用表Ω×1黑表棒接地,红表棒从后级往前寻找。对照原理图,从喇叭开始顺着信号传播方向逐级往前碰触,喇叭应发出“喀喀”声。当碰触到哪级无声时,则故障就在该级,可用测量工作点是否正常,并检查各元器件,有无接错、焊错、虚焊等。

4.3.3焊接、组装、调试中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1)焊接:元器件摆放不容易控制,找准位置插好元件后,焊的时候元件乱动,解决:可以把原件的两脚弯折一定角度,使元件能稳定住,活着先用焊锡粗略的粘住一个脚,再焊另外一个脚,焊好后在回来焊原来粗略粘住的那个脚。

(2)组装:有些器件,得先焊好再组装,而另外一些则需要先组装好再焊接,如天线线圈、电源极片、喇叭等得先装好再焊接。组装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要对准位置在装否则会把焊好的线点弄坏。调频刻盘要对好帖刻度条的那一边。

(3)调试:中频调试、频率复盖、统调的调节过程比较复杂、繁琐,有时一不小心调过了,会使得收音机的性能变得很差,甚至收不到台,所以调试时应注意尽量小幅度,慢慢的调。若不小心调的过了,也不要乱了,还是要按照原来调试的顺序慢慢调,否则找不到正确的对应与参考了。

5、安全及注意事项

(1)要避免焊点的错焊和虚焊,最好是一次正确,多次焊接会造成焊接有时会弄坏电路板,让其表面的树胶化开,严重时让电路板烤焦,造成收音机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元器件无法接通;

(2)不要用过量的焊剂,收音机的底板很小,用过量的焊剂会造成短路等;

(3)焊接时要把元件固定好再焊接,要让元件树立在焊盘上,防止元件东倒西歪的,收音机元件很紧凑,若元件过长等将造成排列不恰当;

(4)二极管、三极管的极性不要接错;输入(绿色)、输出(红色)变压器不能调换位置,同时三极管等存在型号的问题;

(5)调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调试步骤进行(黑中周、白中周、黄中周、红中周、双联);

(6)收音机的天线调试好的时候,将其固定到芯上,以免造成后期使用的不稳定;

(7)调电台时,一定要慢慢的细调。

6、心得与体会

通过一个半星期的学习,从对调频收音机的电路设计到器件的组装和收音机的调试,在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了解。

我们了解到了焊普通元件与电路元件的技巧、收音机的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子工艺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实意义。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在实习中,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焊接芯片时,怎样把那么多脚分开焊接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可是经过训练后,我们做到了。

虽然在实习中会遇到难题,但是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我想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中我就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增进专业知识的强化。在整机调试前,保证收音机工作在无故障状态,这样才能保证调试顺利进行。耐心细致、冷静有序。检测按步骤进行,一般由后级向前级检查,先判断故障位置(信号注入法),再查找故障点(电位法),循序渐进,排除故障。忌讳乱调乱拆,盲目烫焊,导致越修越坏。电路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以后工作中,电路知识都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这次实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再一次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和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叮嘱,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7、元件清单

8、参考文献

电子线路类课程 篇6

关键词:模拟电子线路 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

1 课程的定位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各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骨干课程,是电类专业整个知识、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课程。它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能否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和关键,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及今后胜任工作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序课程为《电工基础》,其“定律”、“定理”为后者分析计算服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将为《数字电路》、《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應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如下:①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②掌握常见模拟功能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具有阅读电路图和应用能力。③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参数。④掌握电路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3 课程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内容多而且杂、既要求记忆又要求灵活应用、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教师一般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授课工作量大。学生每节课接收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信息量很大,而且要进行分析、计算、创新设计。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组织上,理论与实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分开,造成部分知识重复性讲授,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效果上,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将来有何用、如何用,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设计教学,就会造成教师费劲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4 教学改革

4.1 教学内容改革。《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特别适合项目教学法。依据目前模拟电子线路典型的应用方向划分三大项目,即成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信号的产生与波形变换。教学组织按照首先学习该项目电路功能电路组成框图单元电路元器件单元电路原理随堂验证性实验项目实训,将单元电路有机结合做成有应用价值的产品。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进程的脉络,该脉络可以是产品的组成单元,可以是电路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电路的改进思路。

4.2 教法改革。《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四个基础,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学生要学好该课程要过四关,即基本器件关(电路的组成)、工程近似关(分析方法)、实验动手关(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关(产品设计能力)。依据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探讨。教师讲授时采取多媒体仿真演示教学法,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器件质量测试、仪表使用时,采取现场演示教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

4.3 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期末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发扬考核的督促、检查作用。考核的内容要实用化,操作考核的标准要工厂化。考核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分配的比例可为10%、20%、30%、40%。实践成绩的确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除了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验目的、过程的语言描述能力等。

5 结论

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探讨 篇7

1 引入典型电路项目作为学习情境

传统的电子线路CAD课程教学重点在于传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 这种章节式的教学进程虽然系统性很强, 但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PCB板图的设计流程及设计规范。

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 确定了几个既来源于工作岗位又高于工作岗位的学习情境, 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以项目为导向、能力为核心, 构建新的实践化课程内容体系, 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典型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 并将任务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模块, 以各个任务构建知识, 前后连贯, 层层递进。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确定了由浅入深的几个典型项目, 并兼顾学生学习兴趣, 选取了学生实验时使用的电路板或电子实训时的小制作, 包括抢答器电路板、稳压电源、PWM电机驱动控制电路、FM收音机和简易秒表。

这些任务既涵盖了电子线路CAD的所有知识模块, 又包括了在相关岗位中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任务的训练, 学生既能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 又能充分理解并运用知识,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其中, 抢答器电路板电路简单, 作为软件的入门, 学习软件的设计流程, 包括原理图的绘制以及PCB板制作的流程, 稳压电源和PWM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进行原理图和单面PCB板的绘制, FM收音机和简易秒表进行原理图和双面PCB板的绘制。

2 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rotel 2004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环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 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某一个项目学习之前, 首先对项目进行分析, 使学生理解该项目的电路原理, 并且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

每一个项目学习都按照Protel 2004主要制图流程来进行, 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和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两个部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主要是用Protel 2004绘制一张正确、精美的电路原理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装入元件库, 放置元件; (2) 元件参数修改; (3) 元件布局; (4) 绘制原理图; (5) 电气规则检查; (6) 生成网络表。如果遇到系统元件库中查找不到的元件, 在放置元件之前还要进行元件的制作。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是在原理图和网络表完成基础之上进行的, 包括: (1) 规划电路板; (2) 设置参数; (3) 装入网络表及元件封装; (4) 制作元器件的封装; (5) 布置元件; (6) 自动布线与手工调整。

由于学习项目的选取是由元器件由少到多, 电路图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所以学生学习也是由浅入深, 逐层深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学习到具体详细的知识点, 也使学生头脑中一直有宏观的制作流程的概念, 时刻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及目标。培养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合作的职业操守;培养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作程序与规范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开拓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 允许学生提前完成项目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 由授课教师认定同意后,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后续实训内容或扩展实训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由实训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学生可自行查找学习项目, 也可以选用实训室提供的学习项目:多级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温度显示及控制电路原理图设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设计、多级放大电路单面板设计等。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必备的知识点、基本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3 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综合性考核, 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学习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每个项目占总成绩的15%, 五个项目共占75%。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项目。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课程知识与学生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 给学生布置一个新的项目, 使学生完成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与编辑以及印制电路板的制作, 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制图流程, 占总成绩的25%。

4 结束语

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采用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由简入深、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同过去的以知识结构为主的纯教学的实验教学方式相比,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作程序与规范的能力。

摘要: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广泛将电子线路CAD课程列为专业核心课程, 文章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能够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及质量意识。

关键词:高职,电子线路CAD,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邵建昂.Protel99教学实践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2) :101-105.

[2]米昶.Protel2004电路设计与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

[3]莫力.Protel电路设计[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4]王廷才.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Protel2004[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李东生, 张勇, 许四毛.Protel99SE电路设计技术入门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8

一、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多样化

1、与低频电子电路类比归纳教学。

我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把高频电子线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线路之前, 已经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这两门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找出二者的相关之处, 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去学习理解高频电子线路的内容。现以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与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类比为例。相同点:小信号、都是把非线性电路转换为线性电路;不同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采用Y参数等效电路, 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采用h参数等效电路, 采用纯电阻R作为集电极负载。

2、课堂引入仿真技术, 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这门课程及其对复杂调制解调方法进行验证, 是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利用Labview、Multisim等软件进行仿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这样能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在高频电子电路中需要产生大量的连续性周期震荡信号, 例如发射机中的正弦载波信号, 接收机中的本震信号等, 在现实中都需要依靠震荡电路来完成, 而在教学中采用仿真软件, 在图形化的编程环境下来实现, 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搞好理论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 建设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学习网站, 实现网上答疑辅导。网站中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各种资源, 学生可以浏览、下载各种资源。教师应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将“调制”、“解调”等制作成动画, 变抽象为形象, 配以生动的讲解, 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潜能, 有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 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增加了信息量。

二、增加创新性实验比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做高频实验前, 将一个调试好的小型发射和接受系统给学生演示, 并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通信系统发射和接受的过程,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高频电路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将发射与接收这两个系统进行单元电路分解, 分别得到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 幅度调制与解调, 变容二极管调频与鉴频, 晶体三极管混频, 自动增益控制, 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调试等实验。

进行完理论学习和做完大纲规定的必做的实验项目后, 教师可在实验室里, 根据课表与教师预约实验时间, 安排一些内容稍难的选做实验, 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要求。如高频电路开发实验, 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单个电路的能力, 通过动手搭电路, 掌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创新实验室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搞一些小设计、小发明等, 给学生创造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条件。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操作,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 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

三、强化课程设计

一般而言, 课程设计都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2周时间内, 由教师提供题目, 学生以2-3人为一组, 选择题目, 进行整机的设计。设计的题目为通信设备的各整机电路, 如收音机、无线对讲机、无线遥控系统等。通过课程设计, 可以使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有质的飞跃, 由元件到环节最终达到系统级的认识, 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通过设计、调试, 学生会遇到理论教学中, 甚至实验环节中一些意想不到的许多实际问题, 学生的能力就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四、注重技能训练

本环节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进行系统的搭建, 其具体过程是, 首先教师将训练题目给学生, 然后通过组成框图分析原理图, 仿真分析设计、参数计算, 最后组装硬件电路并调试。

我以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基地, 让学生进行为期2至3周的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增加电工电子实训常识。根据理论课程的授课计划, 我先后安排了电子专业认识实习 (让学生熟悉电子元器件及生产流程、工艺方法) 、电子技能训练、电子系统训练等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例如:学习完高频电子电路课程, 就进行相应的工艺训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台收音机的原理分析、焊接、组装、调试等全过程。

我校还加大了实验设备的投入, 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兴建了教学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 让学生走近创新实验室参与电子电路设计, 能学习到、接触到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 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探索需求,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在这几年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实践中, 改革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毕业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也增强了。当然作为教者的我们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 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 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翠蛾:《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 哈尔滨工程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 (5) 。

[2]张松华:《基于LabVIEW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 《仪表技术》, 2009, (4) 。

[3]黄成玉:《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保障机制》,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 。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篇9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又具备工程设计、实践操作能力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教学现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Multisim结合翻转课堂模式以期解决这一教学难题[2,3,4]。

1 常规实验教学的特点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一般设置8~16个实验学时,以基于实验箱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因为硬件设计性实验需查阅资料、设计电路、绘制电路图、购买元器件、调试等过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开展[5]。而验证性实验一般基于实验箱系统,通过电路模块的简单搭建完成实验电路,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培养学生设备操作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涉及的是器件非线性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往往与电路的设置参数有关,参数的调整可以使器件从线性转入非线性工作状态,基于实验箱系统的模块化电路搭建往往电路参数设置固定,灵活性不够。以课程的调谐功率放大器这一知识点为例,我们首先来了解常规的教学模式。

调谐功率放大器是通信系统发送装置的重要组件,也是一种以谐振电路作为负载的放大器。这种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大,可以达到几伏,晶体管工作区延伸到非线性区域:截止和饱和区,输出功率大,以满足信号从天线有效发射的要求。

调谐功率放大器具有欠压、过压、临界3种工作状态,不同工作状态决定了输出功率和效率。课堂教学时一般采用图解分析法来探讨电源电压、基极偏置电压、激励电压以及集电极等效负载电阻对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使学生理解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会安排适当的基于实验箱的操作性实验增加学生直观感受,加深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

理论讲授结合实验操作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掌握调谐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显示了较好的授课效果,但是,实验箱实验由于电路设计的局限性,一般难以观察电源电压和偏置电压对调谐放大器的影响;而2个课时的实验安排也难以充分达到实验效果,经常由于操作不熟练,甚至1个实验现象都不能获取;另外,由于电路耦合元件—变压器磁芯脆弱易碎,不方便学生调整调谐频率,使得实验中观察到的集电极电流ic与理论分析不符,影响课堂理论分析的教学效果。

从调谐功率放大器这一知识点的常规讲授方式可以看出,由于课时限制及实验箱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不能对知识点进行充分验证,同时实验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完全相符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首先提出了利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辅助进行理论知识点的分析验证,同时提出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具有相同电路结构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期解决课时有限的难题。

2 Multisim在调谐功率放大器中的应用

Multisim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仿真分析。使用者借助该软件平台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的完整综合设计流程,是对传统基于实验箱验证性操作实验的补充和完善。

经过课堂上对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可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建立图1所示的仿真电路[6]。从图1中可看出,激励信号频率为465 KHz,根据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谐振电容的大小:

实验中首先调整可变电容C1的值,使回路谐振在465 KHz。根据2通道的信号波形(集电极电流ic在R1上产生的电压波形)可知调谐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状态下,微调C1使该电压波形接近对称的凹陷波形,此时功放工作在谐振状态。示波器的通道1和通道3分别对应调谐放大器的输入、输出信号,可发现信号有20倍左右的放大。

由谐振功率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可知,减小激励信号的幅值、减小负载电阻的阻值或基极偏置电压,都可使调谐放大器退出过压工作状态,此时可分别调整电路中相应的元件观察实验现象,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图2(a)给出了把激励信号从0.7 V调整至0.6 V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此时调谐放大器退出了过压状态。通过调整R2使输出信号最大,功率放大器工作于临界状态。虽然激励信号减小,但输出信号并没有随之减小,反而增大,功率放大器为最佳工作状态。

根据理论分析可知,此时增大基极偏置电压会使调谐功率放大器会再次进入过压状态。图2(b)给出了基极偏置电压从0 V增大至0.1 V时观察到的仿真结果,可看出集电极电流又出现了凹陷,调谐放大器工作于过压状态,与理论分析相符。而图2(c)则给出了由图2(a)临界状态,调整集电极电源电压由12 V至7 V时仿真结果图,此时谐振放大器进入过压状态,符合调谐功率放大器的集电极调制特性。

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可以直观得到电路各参数对调谐功率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操作简单,参数调整结果直观明了,对学生掌握调谐功率放大器电路工作原理有很大帮助。由于高频信号不稳定、易受环境干扰,在实验时经常出现与理论不符的实验现象,此时,在深入理解电路参数不同设置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后,再进行实验箱操作实验,对于这类实验现象也可给出合理的解释。相比较单一的实验箱操作实验时,经常出现的实验现象不会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判断的状况有良好的改善。同时,Multisim提供虚拟仪器,包括常用的示波器、波特图仪等,工作界面与实际仪器完全一致。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办法,避免了实际操作时因使用不当损坏仪器的可能,为操作性实验奠定基础。

3 部分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属于新型教学模式,也是近几年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或者说颠覆了传统教师课内讲授、学生课后内化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内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吸收内化,重新建构学习流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由美国的两名化学教师在课堂采用,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并流行。国内学者在多领域对翻转课堂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并结合不同类型课程实际的教学特点,提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启发式翻转课堂”以及“翻转课堂结合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模式[3,7,8,9]。

笔者根据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知识点抽象、概念性和原理性较强,理论分析复杂而又有相当高的实践操作要求,提出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国内开展翻转课堂研究的教师,在实践中已发现完全照搬国外的教育模式存在“水土不服”。原因有几个,如过高估计国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长久的课前观看视频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除了参加课堂活动外,还需录制大量的微型课程、准备练习题库、制作教学素材等。这对教师提出更重的教学任务,在目前科研、教学任务均繁重的现实下,教师并不一定能胜任[8]。这些原因使得翻转课堂的实际教学模式一定要根据课程特点适当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部分知识点翻转的模式。以谐振放大器这一知识点为例,本章内容包含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和调谐功率放大器两部分,前者用于通信系统接收端,后者则是发送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路功能不同,但都采用放大器结合选频回路这一基本电路结构。选频回路的形式以LC串并联谐振回路为基本形式,在小信号功率放大器中,为调整矩形系数可以采用部分接入等变化方式;在功率放大器中因考虑阻抗匹配,会以LC串并联谐振回路为基础发展型、T型谐振回路,但基于LC回路的谐振特性来完成选频滤波是一致的。

因此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图3所示的部分翻转课堂模式:先通过集中授课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讲授,让学生理解LC谐振回路实现选频滤波的原理;然后借鉴翻转课堂的模式,由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具体的电路结构,回到课堂后再进行疑难问题解答、讨论;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学生在课外借助Multisim完成电路仿真设计,课堂内进行本知识点的评测和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有内在联系的小信号谐振放大器和调谐功率放大器两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缩减了课时;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把Multisim仿真实验安排至课外进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相比较课堂内烦琐的公式推导、抽象的电路描述,学生对动手搭建电路进行仿真实验兴趣更浓厚,愿意投入更多倍课时进行学习,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中2个学时的实验课时安排,自然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初期基本理论知识的集中讲授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局概念,明白重点、难点所在,既避免了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完全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同时也改善了整个知识点讲授以老师为核心、学生被动接受的讲授模式,在学时一定的情况下,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中谐振放大器电路的教学方式探讨,说明了应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及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改变目前本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解决了实验课时有限的难题,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教学模式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摘要:因涉及非线性和高频电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具有理论计算复杂、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受限的教学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设计,作为操作性验证实验的有益补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内化;此外,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了部分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以谐振放大器知识点为例,对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通信电子线路,Multisim,翻转课堂,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谢沅清,邓钢.通信电子电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宋蓓蓓.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5):63-64.

[3]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9):46-51.

[4]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112-117.

[5]李吼杰,刘岩川,赵继印.通信电子线路“渗透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4-136.

[6]胡宴如.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仿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张银霞,李寿禄.动态网站设计开发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2015(215):78-81.

[8]刘立,阳小华,汪琳霞.启发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31-34.

电子线路类课程 篇10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各专业必须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骨干课程,是电类专业整个知识、能力体系的重要支柱课程。它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能否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和关键,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及今后胜任工作的能力。该课程的前序课程为《电工基础》,其“定律”、“定理”为后者分析计算服务。《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将为《数字电路》、《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课程的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教学目标如下: (1)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常识,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测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2) 掌握常见模拟功能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具有阅读电路图和应用能力。 (3) 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参数。 (4) 掌握电路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3 课程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具有内容多而且杂、既要求记忆又要求灵活应用、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教师一般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授课工作量大。学生每节课接收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信息量很大,而且要进行分析、计算、创新设计。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学组织上,理论与实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分开,造成部分知识重复性讲授,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效果上,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将来有何用、如何用,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设计教学,就会造成教师费劲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4 教学改革

4.1 教学内容改革。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特别适合项目教学法。依据目前模拟电子线路典型的应用方向划分三大项目,即成直流电源、放大电路、信号的产生与波形变换。教学组织按照首先学习该项目电路功能电路组成框图单元电路元器件单元电路原理随堂验证性实验项目实训,将单元电路有机结合做成有应用价值的产品。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进程的脉络,该脉络可以是产品的组成单元,可以是电路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电路的改进思路。

4.2 教法改革。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四个基础,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学生要学好该课程要过四关,即基本器件关(电路的组成)、工程近似关(分析方法)、实验动手关(实践应用能力)、应用关(产品设计能力)。依据该课程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目标,针对性地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探讨。教师讲授时采取多媒体仿真演示教学法,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器件质量测试、仪表使用时,采取现场演示教学,强调操作的规范性。

4.3 评价方式改革。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化,发扬考核的督促、检查作用。考核的内容要实用化,操作考核的标准要工厂化。考核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分配的比例可为10%、20%、30%、40%。实践成绩的确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除了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包括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实验目的、过程的语言描述能力等。

5 结论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试点,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平均提高了十几分。在期末问卷调查时,在回答该课程的应用领域时,所有学生的回答趋于完善。在针对该课程实践能力进行的专项考核,学生的通过率高达98%以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模拟电子线路》课程在高职院校电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总结了该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法、评价方式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 经过验证, 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电子线路类课程 篇11

【关键词】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3G、4G通信的成熟与普及、无线局域网WLAN、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应用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频通信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1],而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进行阐述。

2、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教学改革均压缩教学学时,造成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虽然多媒体教学、实验、实训模式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教学效果,但由于信息量大、进度快,教学中大量繁杂的公式理论推导,使得课堂教学仍然存在“满堂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中实际的电子产品及电路接触机会少,实验又多以验证为主,创新性和自主性极度缺乏,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学主要沿用较为经典的内容,与学科前沿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学生难以进行实用的射频电路设计,甚至连文献资料也看不懂。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

3、对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3.1合理选用教材,更新精简教学内容

教材的合理选用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信息沟通的主要桥梁。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高频电子线路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紧跟应用技术发展,同时摒弃一些已经淘汰电路的教材实属不易。我们选用的是胡宴如老师编著的《高频电子线路》,这本书内容详实,有理有据,非常适于首次接触高频电路的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将教学的主要内容从电路分析转换到电路与系统的功能分析上来。对于应用型电子学科的学生而言,学习电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远比了解模块或者芯片内部结构更加有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适当减少分离元件电路,比如混频、调制和解调等目前功能基本上都已经集成化电路的课时,进一步强化模块和集成电路的应用,略讲理论推导过程,重点讲原理和结论,让学生从复杂的推导过程中解脱出来[3]。

3.2改革教学模式,多种模式联动增强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比如在调制解调章节中,我们首先提问学生:无线电通信为什么要进行调制?调制能起到什么作用?如何进行调制?调制有哪几种方式?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才能探索问题的根源,思考问题的实质,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运用实际电路或电子产品进行说明和展示,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在课程第一堂课,就给出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或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以典型电路的介绍、分析为主线,将重点、难点融入到案例中来讲解。

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一贯注重讲解,忽视学生主动性发挥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中应提倡学生多问多质疑,根据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同时,可以针对某些应用性较强的章节,通过他们课下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上台讲解的方式,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3.3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是目前大部分教师的主要方法。然而,课堂信息量大、教学进度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缺乏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吸收,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现象[5]。在制作课件时,要注重搭配选用协调的色彩、清晰的图表、合理的动态效果来突出难点和重点,体现对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尽量拓展应用空间和专业前沿,并资源充足、旁征博引。比如谐振回路,课本上只介绍了并联回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再将串联回路补充进来,通过列表对比进行推导和讲解两种结构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谐振回路的了解和应用。

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高频电子线路及其对复杂调制解调方法进行验证,是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利用Multisim、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使教学多样化,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笔者通过Multisim11.0,模拟了各种调制与解调过程,用户图形界面显示各种调制方式下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并可以通过改变参数来观察仿真波形的变化。通过这样的仿真演示,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内容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3.4加强实验教学,强化课程设计

实验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教学环节,是训练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实验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可靠保证[6]。在原有基础上要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设系统级仿真设计实验,在模块电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或自制合适的实验电路,增大学生动手设计、调试环节的比例。通过增加课程设计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电子大赛,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有质的飞跃,并且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结束语

笔者在多年《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但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探讨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思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希望本文能够对其他课程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书惠.“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69-70.

[2]徐丽莎.启发-案例-探究式教学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3(7):60-61.

[3]陈芳妮.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8):21-23.

[4] 戴小珍,葛春亮,黄秀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61.

[5]姚澄,朱昌平,高远.高频电子线路0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9):44-46.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12

一、目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偏强, 不仅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等, 而且又和工程实践联系密切, 很多学生反映该课程比较难理解难学习, 因此教师的教学成果不是很理想。这也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如何教好这门课程,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提升课堂接受程度,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课程知识, 成为近年来一直思考的教学难题。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手段枯燥单一, 很多知识理论讲解偏多, 对物理概念和应用知识的讲授比较缺乏, 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的中又往往只重视多媒体课件或者是单一的板书形式, 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从而影响学生对课程的爱好兴趣, 积极性不高, 课程接受程度下降, 进而对课程产生厌倦心理。

2. 先理论教学, 后进行实验或课程设计。

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 学习的理论不能及时得到验证。而且实验多为“演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中, 学生只是单纯地将各种高频实验箱, 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连接, 之后通过示波器、毫伏表等设备观测输出信号, 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相关问题分析不深入, 主要工作就是将输入信号接入电路中, 得出测量结果。在课程设计中, 学生也只是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任务, 进行理论性的原理设计, 不涉及仿真和实物制作。这样,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 考核方法单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提高, 还应包含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 然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考核把重心多放于期末理论知识的考试结果, 却对实践环节能力的考核不够重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实践环节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是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

二、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程的接受程度, 让学生高效地掌握课程的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决定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并建立特色网络教学环境四方面进行改革。

三、高频电子线路教学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1. 理论教学改革。

(1) 优化知识体系。以知识体系更新为切入点, 确定本课程重点和能力要求, 参考国内著名高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新优化教学内容。 (2)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有机结合。为了方便理解课程中晦涩难于理解的内容, 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有机结合。高频电子线路研究的是无线通信系统, 信号整个传播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 做些相应的动画和波形, 可以方便学生对电路的理解, 增加兴趣, 通过影像加深记忆。但是, 多媒体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只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黑板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的一些公式的推导、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参数分析及性能比较等, 还需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板书的形式教学。这样可以放慢学习节奏, 加深学习的印象, 使得学生可以有时间思考, 而且学生老师可以直接交流, 及时反馈。确切地说, 不同的教学手段各有其优点, 传统的黑板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魅力, 多媒体教学有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 只有将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有效地结合,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所学的知识。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阶段测试, 以考促学。为了解决学生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提出了阶段测试的考核评价方式。在每一阶段性的理论完成后, 由任课老师命题, 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试, 并把阶段测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中。以考试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将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学习的动力。另外, 通过测试, 还可以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 并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 二是设置课堂研讨环节。 (1) 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 把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之中, 即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在开课之初, 任课教师向学生布置训练项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训练项目。对每个项目有教学目的、内容、考核方式等要求,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训练项目以综合性“设计、制作”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的“设计、制作”实验项目, 可以使学生在前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根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拟题目, 也可以在老师给定的题目中, 根据兴趣选题。几个学生组成一组, 分工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题目。选定题目后, 学生自行完成方案认证、电路图设计。为了提高设计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路图设计好后, 先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和修改参数。对仿真效果好的设计电路, 进行PCB图的设计、元器件采购、电路安装、系统性能调试等, 并安排成果验收、写总结报告、交流答辩等训练环节, 让学生经历科研和开发项目的全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知识能力、系统设计与工作的时间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多方位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 高频电子线路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课程中, 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2) 设置研讨环节。任课教师向学生布置训练项目后, 学生按要求进行资料检索、综合分析, 寻找解决问题途径, 提出方案和建议, 并进行师生研讨。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将研讨安排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时段。

通过研讨的方式,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较为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缺陷和不足, 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帮助,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为教师和学生深层次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实现了教学相长。

3. 完善课程基本资源系统, 建立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

为了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完成课程基本资源的制作。基本资源包括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课件、重难点指导、练习、作业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并且为了方便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解决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特色网站, 并把这些反映教学活动的资源放到网络中。

4. 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知识与能力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本课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包括阶段测试成绩、出勤情况、作业情况) 、课内综合训练项目成绩相结合的方法, 并且适当提高综合训练项目成绩的比重。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特点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和要求, 对如何进行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特别提出了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的方法, 使高频电子线路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课程中。相信通过努力, 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中华, 欧阳艺, 陈红霞.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 2010, 30 (6) :103-105.

[2]毛红艳.“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4) :6-7.

[3]廖宇, 郭黎.通信电子线路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2, (6) :80-81.

上一篇:浮选工艺下一篇:城市住宅小区设计